教授级高工评审条件

2024-06-04

教授级高工评审条件(共6篇)

篇1:教授级高工评审条件

中国建材集团享受教授级待遇高级工程师

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为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依据国资委的相关文件,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及工程系列的特点,制定本评审条件。

二、学历、任职要求

(一)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五年。

(二)不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五年,在任职期间获得一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主要贡献者,或一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或二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二、三等奖的主要贡献者,或三项经登记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

三、外语、计算机能力要求

按《中国建材集团申评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外语考试有关规定》和《中国建材集团申评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计算机考试有关规定》执行,符合免试条件的要办理免试手续。

四、理论水平要求

(一)具有系统、坚实的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技术动态及发展趋势,并对所从事专业的某一领域有深入研究和较高造诣,在本部门和本系统同行专家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了解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内外技术标 1

准、规范、规程和质量标准。

(三)撰写过下列论文、论著之一:

1、正式出版过10万字以上的专著;

2、在国家权威机构确认的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三篇以上,其中至少一篇经同行专家认定达到国内本专业先进水平;

3、在国际性学术会议或国内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论文四篇以上,其中至少一篇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为同行专家认可;

4、撰写由本人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规划项目、生产项目或工程设计项目的技术或咨询报告三篇以上,其中至少一篇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为国家主管部门或国内同行专家认可。

五、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必须具有下列工作经历之一:

1、具有主持(含专业负责人)大型工程项目(含设计)或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全过程的经历;

2、具有将国内外先进技术或最新理论应用于科研生产实践,开拓新的技术领域和解决生产实践中重大技术问题的经历;

3、具有组织或主持编制本学科或本行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行业发展规划、专业科技发展规划的经历;

4、具有为主撰写过大型工程或重大科研课题立项论证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经历;

5、具有指导研究生的经历。

(二)必须具备下列工作能力之一:

1、曾主持过一项以上或为主承担过二项以上国家科研攻关项目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2、曾主持或为主完成过三项以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其中至少有一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曾主持过一项以上或为主承担过二项以上大型工程项目,制定的技术方案和撰写的技术报告,获得国家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好评,具备对大型工程项目进行评估和鉴定的能力;

4、曾主持过或为主制定过三项以上本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或技术发展规划,获得国家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好评;

5、曾主持或为主承担过三项以上大型企业的规划制定、技术改造、设备引进、技术创新等,在提高产品质量或工艺水平等方面有突破性成果,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6、曾主持或为主承担过三项以上大型系列工业产品的研制、设计、制造、安装或调试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受到用户或同行专家的好评;

7、曾主持或为主承担过二项以上国家级或三项以上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工作,并且该标准或规范已在全国或全行业范围实施;

8、知识密集型单位的业务骨干,在有关工程业务开拓、发展、创新等方面具有技术创新的能力和专业工程技术咨询服务、经济评价及市场分析的能力,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突出成果,经评审委员会认可。

六、工作业绩要求

必须做出下列工作业绩之一:

(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重大项目奖励、经登记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或技术荣誉称号;

(三)经国家有关部门或国内同行专家鉴定认可,在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设计、推广应用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四)在生产科研实践中,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或推进了国内同行业某一领域的技术进步,为国家有关部门或国内同行专家鉴定认可;

(五)在大型企业的发展、生产和科研工作中,对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实施重大的技术改造工程、解决企业产品质量等重大技术活动中发挥过关键性作用,明显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六)取得过三项以上的发明专利。

七、其它

(一)本条件中所规定的学历、任职、外语、计算机、理论水平、工作经历和能力、工作业绩要求必须同时具备。

(二)获奖项目的“获奖者”是指对应获奖等级所限定的获奖名单人员。

八、本评审条件由中国建材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篇2:教授级高工评审条件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是指评价机构组织同行专家对申报对象任现专业技术职务期间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学术、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是否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活动。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一般每年开展一次。杭州市人事局制定本评审计划,及时向社会发布评审相关信息。

一、申报评审的范围对象

在本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以及人事档案在本市的人员,凡符合申报条件的,均可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人事档案或户籍在外地的,但在本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且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聘用(劳动)合同的人员也可在杭申报评审。

另外,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少数特殊单位,如安全、公安部门和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独立设置的研究机构,经省人事厅批准,可以开展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工作。

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不受单位岗位职数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限制。

其中以下五种情况不列入申报评审范围:

1、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均不开展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工作,包括依照、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技术人员。

2、对已退离休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论其是否返聘,不再评审专业技术资格。

3、专业技术人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杭人﹝1996﹞140号)

4、国家、省和市规定实行以考代评的系列或专业,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不再进行评审。

5、文件规定不列入申报评审范围对象的其它情况。

二、申报评审的条件

(一)在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试行条例》中对担任高、中、初级职务均规定了应具备学历、资历、外语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后又增加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1、学历要求。各职务系列的《试行条例》中对担任各级职务规定了最低的学历要求。

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一般要求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专以上学历”,但高校教师出版新闻、研究等系列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杭州市原则上不开展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工作);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一般要求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一般要求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任职年限要求。任职年限是指受聘担任某一专业技术职务的工作年限。任职年限的计算方法,从受聘之月起计算到申报当年的12月31日。因工作变动,转换了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人员,其任职资历的计算可按转系列前后实际受聘任职年累加计算。在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试行条例》中一般规定:

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需任助理职务4年(档案大专学历需任助理职务5年),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需任助理职务2年;

申报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需任中级职务5年,有博士学位者任中级职务2年;

申报评审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需任副高级职务5年。

3、破格申报。对于不具备规定学历或任职年限的专业技术人员,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可根据破格条件申报评审相应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其中不具备规定任职年限的人员,提前申报最多不超过1年,即晋升高级职务需任中级职务满4年;晋升中级职务需任助理级职务满3年。对既不具备规定学历,又不符合任职年限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不得提前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按照人事部制定破格申报条件的权限,省人事厅制定了部分职务系列破格申报晋升高级的条件(浙职改办

[1992]23号文件);我市制定了部分职务系列破格申报晋升中级职务的条件(杭人专[2004]242号文件)。

破格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需填写《破格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审批表》。破格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须经区、县(市)人事局、市级主管部门审批;破格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须经杭州市人事局审批。

4、外语要求。详见《职称外语水平要求相关政策规定》章节。

5、计算机要求。详见《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相关政策规定》章节。

三、申报评审材料的要求

(一)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应提供能反映本人学术技术水平、工作业绩、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材料,一般需提交如下材料:

1、《申报材料清单》1份,贴在评审材料档案袋封面上。

2、《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1式3份。

3、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业务总结1份(要求打印)。

4、《推荐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一般由单位填写,使用A3规格的纸张(要求打印),中级一式25份,高级一式35份。

5、学历证书、专业职务资格证书、聘任书、个人荣誉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6、考核或任期考核登记表复印件1套。事业单位的人员须使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登记表》。

7、外语考试成绩合格证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原件和复印件。如符合免试条件的,需提交相应的《职称外语免试审核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中级1式2份,高级1式3份)及其证明材料。

8、杂志级别省级或以上,双刊号综合类期刊或专业期刊1篇或以上,任现职以来有关专业技术论著、论文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已发表的应同时提供封面目录及所写文章复印件;中级不作要求,但部分专业作为评价参考内容;高级作为评价条件之一)。

9、与评审有关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各1份。证明材料主要指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成果鉴定材料、专业技术项目完成情况(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科研成果转化情况等。

10、与专业技术工作有关的获奖证书、荣誉证书及继续教育证书等复印件各1份。

11、破格申报的,需提交《破格推荐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审批表》(中级1式2份,高级1式3份)及其依据材料。

12、转体单位或分流人员需附有关单位转体的文件或工资转移单的复印件。

13、申报高级职务的评审人员,须提交《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情况信息表》及近期二寸免冠照片一张,并在照片背面写明姓名及身份证号。

14、提交单位与本人签名盖章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

15、评审组织要求的其它材料。各系列(专业)评审组织对申报材料的具体要求,可在各评委会所在单位主管部门的网站上查阅(各网站的网址见附件8)。

(二)须提供真实的申报材料。

对在申报和评审过程中查实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其申报材料应予以退回,已参加评审取得资格的由原公布评审结果的部门或单位取消其评审结果,并从评审次年起3年内不受理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浙人专﹝2006﹞351号)

(三)申报材料应注意的问题

1、非本市所属单位委托本市有关评委会评审的对象,须出具当地(地市级以上)人事行政部门的评审

委托书,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须经浙江省人事厅同意,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须经杭州市人事局同意,否则不予受理。

2、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且未在规定时间内补充完整的,或不按规定程序报送的,不予受理。

四、申报与评审的程序

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与评审的一般程序如下:

(一)专业技术人员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提交有关材料,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并上报。

1、申报对象所在单位,将申报的有关材料在本单位以适当形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为3-5个工作日),对公示期间反映有问题的应予认真调查核实;申报对象和单位要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单位要把好材料审核关,确保申报对象提交评审材料完整准确,真实可靠,符合规范要求:将复印件与原件核对,逐项签署审核意见,并加盖公章;对共同完成的论文、著作、成果、奖励等,要注明本人在其中所做工作,所起作用及排名顺序;对申报对象任现职以来的职业道德、工作表现、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和水平等,写出准确、客观的评价意见,填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表中贴上近期免冠照片)、《推荐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

3、对于无主管部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已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办理了人事代理的,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向相应的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申报;尚未办理人事代理的,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可按属地原则,向所在地的区、县(市)人事局申报。

4、在本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但人事档案或户籍在外地的人员,应持有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的聘用(劳动)合同,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可按属地原则,向所在地的区、县(市)人事局申报。

5、对人事档案挂靠在本市人事行政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但在外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原则上应在工作地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如当地工作单位同意,可向本人人事档案挂靠的人事行政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申报。

(二)区、县(市)人事局或市级单位主管部门(包括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及其基本条件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

1、各区、县(市)人事局和市级单位主管部门对申报对象的申报条件和申报材料审核后,在申报材料相关栏目内签署意见和盖章,填写各专业的《送评报告(委托书)》和《评审对象花名册》并加盖公章,分别报送相关评委会。否则,杭州市各中、高级评委会办公室对送评材料不予受理。

2、申报评审材料应在各专业评审委员会规定的时间上报。

(三)评委会办公室审核、接收材料。

(四)省、市人事(职改)行政部门进行资格审查,并对审查结果书面批复。

(五)评委会办公室组织召开评审会议。(详见《评审委员会及其评审工作的管理》章节)

(六)评审结果由评委会办公室所在的业务主管部门公示无异议后,上报省、市人事(职改)部门发文公布。

(七)材料整理、清退、存档,并由相关部门办理证书。

五、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项

1、送本市中、高级评委会评审的申报评审对象不必经下一级评委会推荐,但须经区、县(市)人事局或市级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开具《送评报告单(委托书)》;

2、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委托省有关评委会评审的,一般须经下一级评委会评审推荐并经市人事局审核同意;

3、申报对象系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实行考评结合系列的,不需经下一级评委会评审推荐(省另有规定的除外),由市有关职务系列(专业)主管部门负责评审材料的统一收集和审核,经市人事局审核同意。

篇3:教授级高工评审条件

栾寿亭, 男, 1949年7月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 汉族,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九三学社社员。专业背景:精细化工与工程;从事专业:皮革化工产品研发, 科技管理与信息。1976年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 (原天津轻工业学院) 化工系。曾任大连化工局技术员、科员, 局电视大学讲师, 任教化工工艺、化工原理。曾任丹东轻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皮革与化工》杂志主编、顾问。先后参与、主持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 全部通过科技成果和成果投产鉴定, 分别获轻工业部、省级、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四等奖2项。迄今曾在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40余篇被美国《化学文摘》 (CA) 等国际期刊摘录或选登。曾任九三学社市委委员、中国轻工学会会员、中国皮革学会理事、中国皮革协会科技委第一、二届委员、香港新华通讯出版社特约技术顾问;《中国皮革》、《中国皮革信息报》、《皮革科学与工程》、《西部皮革》编委、特约记者。1994年被《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入选第二卷, 并颁发荣誉证书;1995年4月被丹东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并颁发物质奖励和荣誉证书;1995年9月被中国皮革信息报社评为“优秀特约记者”光荣称号并颁发证书;1997年入选省科学技术协会编《辽宁青年科技人物志》第一卷。1998年、2003年连任政协丹东市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2004年入选辽宁省科技专家库;2005年被聘为丹东市人民政府技术评审专家并颁发荣誉证书。

人物篇采访

初识栾寿亭高工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次《皮革科技》杂志编委会上, 此后, 在业界活动中曾多次相遇和交往, 从年轻到年老, 从相识到相交, 虽说不上有什么渊源, 却也算有点缘分, 几十年南北遥望, 同仁友谊与日俱增。忽一日, 顷接其电话问候, 声若洪钟, 款款友情通过电波恍如荡漾在相逢握手之间, 若梦若真。老夫退休有年, 久疏联系, 专访邀请正苦于不知何所投寄, 此乃“得来全不费功夫”了。尤其, 幸得其弟子年富力强的贾宏春主编鼎力相助, 从中通过伊妹儿往来传递沟通, 竟如天涯咫尺, 曲径通幽, 终于如愿以偿地完成了本次“电波专访”。也许, 这也是一种缘分吧!

立志高远天道酬勤

温祖谋 (以下简称:温) :您是中国皮革界资深的知名人士之一, 毕生为我国皮革界事业做奉献, 业绩斐然, 对此您有何感想?

栾寿亭 (以下简称:栾) :岂敢, 岂敢, 中国皮革界资深的知名人士谈不上, 只能说是中国皮革界的一名老兵而已, 平生还算注重学习, 能够干点实事, 就是有点成绩, 也是在前辈厚爱、给予支持帮助下取得的。本人20世纪70年代考入天津科技大学化工系, 毕业后分配到大连化工局任技术员, 局电视大学任讲师, 执教化工工艺、化工原理有年。后来调回丹东轻化工研究院中心实验室, 做总工助手, 负责筛选研究皮革化工新产品, 定向报题工作。在此期间, 跟随总工程师学习、查阅国外专利如美国CA、日本特许等各种资料, 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回想起来, 能从一个下乡青年成长为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真是思绪万千, 无限感慨。这一切凝聚着恩师张信坤老一辈的谆谆教诲和当代皮革精英的言传身教, 他们是一代楷模, 既是我学习的榜样, 也是我工作的动力。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 为我以后潜心科研项目、矢志精细化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由此而成为我毕生的追求。我热爱皮革化工, 热爱皮革事业, 我为之作付出毕生精力是值得的。

温:就您有关皮革领域的论文和著作而言, 请问哪一篇 (本) 是您的代表作或者说哪一篇 (本) 您更喜爱?为什么?

栾:经过几年的预选, 1991年由我主持的省级攻关项目“AP-脱脂剂”的研制工作于1992年通过省级科技成果和成果投产鉴定,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同年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96年4月“AP-脱脂剂”被评为我国“八.五”期间“优秀科技成果”, 并被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编入《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一书;为此, 同年5月我被香港新华通讯出版社聘为“特约技术顾问”。此产品不但畅销国内, 而且出口国外, 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论文“AP-脱脂剂研究与应用”在《中国皮革化工》 (现《皮革与化工》) 上发表, 这也是我科技论文的开篇之作。记得另有一篇题为“DSF-5改性聚氨酯整饰剂研制技术与应用”的科技论文在《西部皮革》上发表, 于1997年被四川省皮革学会评为《西部皮革》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 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温:您曾在丹东轻化工研究院任职, 身居哪一技术岗位, 请问您当时遇到过哪些突出的困难, 如何化解克服的?

栾: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 我因家室两地生活, 遂从大连调到丹东轻化工研究所即现在的丹东轻化工研究院, 分配到总工实验室, 协助院总工程师张信坤老前辈做课题筛选工作, 负责研究院各研究室课题组课题的来源与管理。由于我是当年插队知青考入大学的, 基础比较薄弱, 外语肤浅, 需要快步提高才能胜任工作。于是, 我很珍惜这个机遇, 发奋努力, 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在导师张信坤的指导下, 很快攻克了难关, 使自己逐步胜任工作岗位, 务实称职。在这段时间我参加和主持了1983年轻工业部下达的科技攻关项目“DLC-1皮革光亮剂”和“DLF-6毛皮加脂剂”的研制和应用工作。课题完成后, 通过了轻工业部组织的技术鉴定和成果验收。结论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可以投入批量生产”。该两项科研成果分别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轻工业部重大科技成果四等奖。

温:您在皮革或皮化方面的科技成果不少, 成绩卓著, 能否举例谈谈研发过程或者说技术要旨是什么?代表什么样水平?

栾:1992年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由我负责研制的省级攻关项目“FS-L皮革系列柔软剂”通过省级科技成果和投产鉴定, 结论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投入批量生产后, 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 而且还可以部分替代进口产品使用。这种商机被两个湖南下海的研究生看好, 主动提出转让此技术, 经有关领导研究决定在不影响地区生产销售的情况可以转让此技术, 从而开创了国内皮革化工厂成果转让的先例。由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此项目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实践证明要想研制好的产品必须充分了解市场, 掌握用户的需求, 迎合国内外市场的变化, 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到别人难以做到的事情, 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

温:想当年, 在您年富力强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 您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做得最多的是什么?

栾:我国是一个皮革生产大国, 但还不是强国。要想变成皮革强国, 必须改变观念, 立足市场, 扬长避短, 舍得花气力, 采用先进的皮革工艺和加工设备, 使用最先进的皮革化工材料, 让整个皮革行业如同雄鹰, 展翅搏击, 翱翔天空。作为皮革化工材料研究人员, 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加大研制力度, 研制出我国乃至世界最好的皮革化工材料。事实证明, 我虽然经过拼搏, 取得了点滴成绩, 但社会和组织却给了我很大的荣誉, 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天道酬勤”的道理吧!

躬耕皮化硕果累累

温:回首往事, 能否请您简单谈谈您的职业生涯中的闪光亮点?您觉得最能代表您事业成就的标志性事件 (或项目) 是什么?请您举例谈谈。

栾:在我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 凡有关闪光亮点, 无不与我们北方的皮革化工发展有着直接关系。譬如, 我在丹东轻化工研究院总工实验室工作, 5年后正赶上改革开放初期, 党中央号召有能力的科学院所科技人员支援乡镇企业或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毅然决然地报名离开事业单位到区办企业, 创办了应用技术研究所。根据市场的需要, 先后完成、研发了“精制硬脂酸钙”、“人造合成理石板”、“彩色水泥花砖”等项目, 并通过了省市级科研成果投产鉴定,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受到了上级的表彰奖励。又如, 随着皮革工业的快速发展, 皮革化工急需人才, 经有关领导的推荐, 我又以支援中小企业名义被招聘到东北唯一的皮革化工企业“丹东皮革化工厂”, 并成立了丹东皮革化工厂研究所。在10年间主持和指导研发了省级科技攻关项目:“AP脱脂剂”、“FS-L柔软剂”、“DSF-6皮革消光补残剂”、“DSF-5聚氨酯光亮剂”、“D-9结合型复合加脂剂”、“DSF-7皮革光亮整饰剂”等十几项科研成果, 通过省级科技成果和成果投产鉴定。再如, 1997年初, 我到河北辛集皮革市场走访用户, 发现喷涂用户使用一种国外引进的皮革涂饰新产品, 很神秘, 喷上此材料皮革手感柔软、丰满、滑爽、光亮度立显档次, 只是价格太贵, 号称60万人民币一吨, 很受市场欢迎, 外商控制很严。我通过用户索取了一点产品, 回来通过剖析研究、昼夜加班, 很快拿出样品。送用户对比试验, 初步达到效果。我们的产品只卖3万元人民币一吨, 迫使外商的产品一下就降到6万元人民币一吨, 这就是通过省级鉴定的“DSF-7滑爽光亮剂”。该项目经济价值很高, 效益可观, 经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可以部分替代进口, 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以上所做的点滴工作, 使我深深地感到个人的知识才能, 加上勤奋努力, 最终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这也是个人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1995年10月栾寿亭在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上交流

温:您后来何时何故转向业界媒体?怎么会去主持经营一家《皮革与化工》杂志的, 是个人爱好取向, 还是组织人事调动。

栾:我支援中小企业应聘到丹东皮革化工厂成立皮革化工研究所开发新产品, 在10年间开发研制出10余项新产品。1998年初, 全国皮革化工研究开发中心 (即丹东轻化工研究院) 与中国皮革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皮革协会皮革化工专业委员会, 会刊《皮革与化工》原主编孙国瑞同志即将退休需要更换新的主编, 后经多方考查研究由中国皮革协会推荐, 正好我支援中小企业已15年了, 调我回丹东轻化工研究院, 聘我为丹东轻化工研究院情报室主任, 兼《皮革与化工》主编, 从此我开始了主编的生涯。至于本人的爱好就是善于学习, 注意总结, 努力钻研, 开发新产品, 进而撰写论文, 为用户服务。

温:您作为一家全国业界知名刊物的主编, 您对所肩负的使命有何感想?能否谈您对该刊物的宗旨、功能或者内涵学风稍作解读。

栾:《皮革与化工》杂志是国家计委和轻工业部在丹东设立的全国唯一的皮革化工试验基地, 后通过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总署审批的国家级刊物。《皮革与化工》原属于北京国家轻工信息中心主管, 后因体制改革在各省的国家级杂志统归各省主管, 是严格受政府监管的科技期刊, 也是中国皮革协会皮革化工专业委员会会刊。创刊于1983年, 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是制革领域里制革与化工材料的专业性技术期刊, 其办刊宗旨是重点报道国内外制革工艺及皮革化工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并密切关注国内外制革技术发展动态, 传达中国皮革协会各种信息, 为行业服务。几十年来风风雨雨, 从发展历程来看, 虽然艰难曲折, 但在全国皮革化工研究开发中心和中国皮革协会各级领导支持关怀及全体编辑部同仁的努力下, 顺利度过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这里我衷心地向全国同仁表示感谢!对全国读者的理解认同和支持表示谢意, 我们将一如继往把刊物办得更好!

温:以当前的一代宗师张铨先生名字命名的张铨基金奖和以中国工程院段镇基院士名字命名的段镇基科学技术奖倍受业界人士关注, 请问您对创立和实施这一奖项有何评论?

栾:张铨先生和段镇基院士是我国皮革界科技的先驱, 他们为我国皮革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是我们皮革人的楷模。用他们的名字设立奖励, 旨在铭颂他们的历史功德, 传承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丰功伟绩, 让年轻的皮革学子了解专业历史文化, 使他们成为科学技术、皮革事业及其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设立这两大奖项很有必要, 有助于增强皮革界的凝聚力, 对于鼓励共进、弘扬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衷心希望国内外皮革界众多的有识之士大力支助这两项基金奖, 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实际行动发扬光大。

温:就您参加国内外专业技术交流的经历而论, 能否谈谈您的所见所闻或者收获感想, 请问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为什么?

栾:工作30多年, 所参加的交流活动不少, 获益匪浅。尤其是与精细化工同行之间的交流更为广泛深入。记得1995年10月29日应邀参加在中国大连举办的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卫星年会, 在会上我宣读了“嵌段共聚改性聚氨酯光亮剂性能与应用研究”的论文, 受到了代表的一致好评。会后此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并颁发了奖金和荣誉证书, 使我很激动并立志向全国的青年专家学习。此外, 在本行业国际交流中, 印象最深的是1995年我参加第二届亚洲皮革科技大会, 会上, 我撰写的“DSF-6皮革消光补残剂的合成与应用”论文受到大会的关注引起重视, 会后该论文被收入论文集中。此后, 该论文又被选入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外作家企业家协会、中外作家企业家报社联合推出的《中国改革经纬录》科技论文专卷, 并由新华出版社发行, 中国国际国书贸易总公司海外发行。

年过花甲余热依然

温:您已年过花甲, 但仍退而不休, 还在继续任顾问, 不断发挥余热, 令人肃然起敬。能否披露您在关注哪一方面事务?

栾:我真诚地感谢温前辈的热情鼓励。说实在的, 年过花甲一切都会返璞归真, 人生将更趋于淡泊宁静, 与世无争。只是根据单位老总的再三邀请才担任其顾问, 带带年青人, 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发挥余热罢了。“令人肃然起敬”之说, 实在担当不起, 受之有愧。哈哈, 您老已届耄耋之年, 不是还在主持“科技经纬”栏目, 余热依然嘛。要说最关注的事, 其一是我希望我前所从事的《皮革与化工》杂志运行正常,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是客观规律。我退休后贾宏春同志又接手《皮革与化工》主编的工作, 作为接班人, 我相信他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其二是希望中国皮革工业蒸蒸日上, 产业优化升级, 产品科技创新, 占领世界皮革顶峰, 立于不败之地为人类做较大的贡献。

2001年栾寿亭高工在成都三星堆揽胜

温:您平生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无论事业上还是生活上, 您所执着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境界?如不介意, 可否知道您的人生格言或者座右铭?

栾:我是一名科研工作者, 精细化工是本行专业, 研究新产品是我的人生追求和寄托。有时查查资料, 写点本地旅游典故, 参加点大地书法, 组织市政协老龄委活动, 并无太深造诣, 更谈不上爱好。退休后, 以养身为主, 每晚在丹东元宝山组织领做“回春医疗保健操”约一个小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多想愉快事, 少寻烦恼话, 知足常乐。本着在岗时敬业、勤奋、尽心尽力足够了。我的人生格言就是:“老老实实做事, 踏踏实实做人”, 不给别人增加负担,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温:在您的从事经历中, 与皮革相关的最难忘、最默契的合作者或者搭档知音是何人?留给您印象深刻最有意义的是什么事?何以见得?

栾:俗话说:“好汉三个帮, 篱笆三个桩”。我平生感受最深的是:要想做好每一件事, 必须要有领导、师长的提携栽培和同仁、同事的鼎力相助。其一, 初入皮革化工行业, 首先遇到的是当时丹东轻化工研究所 (现丹东轻化工研究院) 老所长孙鹏飞同志, 他是原空军的团级干部, 工作干练, 有理想, 有魄力, 在工作方法上及对人关怀方面曾给我予我精心的指导, 言传身教, 使我收益匪浅。其二, 在科研上, 有幸得到恩师张信坤总工程师的信赖, 老专家的信任、力荐和坚挺, 使我在科研、技术、工作上能够突飞猛进,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三, 在丹东皮革化工厂遇到了注重科研、对新生事物感兴趣的的梁晋厂长, 他在工作上的提携、在生活上的照顾, 使我既遇挑战又获机遇, 开扩了视野。其四, 在10年的研发新产品的工作中, 又结识了刚从四川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贾宏春, 我们师徒二人默契配合, 使我的科研设想得以顺利实现, 学术水平持续提高。往事如烟, 30多年弹指一挥间。无论是参与大学的教务、教学工作, 还是从事总工实验室的课题筛选;无论是负责新产品的研制开发, 还是主编科技核心期刊工作;总体上来说, 尚且得心应手, 渐入佳境;又都能恪尽职守, 善始善终, 取得人生与事业的丰硕成果。

温:您的恩师张信坤总工在皮革界资深望重, 早年他和上海的张西林总工、陈鸿炳总工都有过许多交往, 我曾有幸见过他, 可否谈谈其人?

栾:张信坤总工程师是丹东轻化工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 张工精通英、德、日、法语, 对于皮革工程与精细化工有很深造诣。解放前, 他居家申城, 在上海开皮革厂, 解放后成为支援东北的老专家, 为我国皮革化工事业的发展与崛起, 不遗余力, 建树卓著。他是我国皮革界的老前辈, 是著名制革家马燮芳的同仁, 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如今, 恩师张老健在, 现年97岁高龄, 退休后回到上海居住。

展望行业整整日上

温:科学技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在皮革行业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您认为哪些前沿学科或者新兴技术正在崛起?未来趋势如何?

栾: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并且是第一生产力。她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在皮革行业的深化研究和应用领域, 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很多, 领域也很广, 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材料和技术等方面都显示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也为皮革工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当前人们关注的皮革的清洁化生产技术、制革废弃物的利用、绿色化学品以及废水的处理技术等研究的新兴技术正在崛起。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将使皮革行业理性发展, 趋向规范, 充满阳光, 成为朝阳产业。

温:欧盟策划的REACH法规早已生效且引起全球皮革行业尤其皮化业的密切关注, 您对此有何评论, 皮化行业该如何应对?

栾:欧盟策划的REACH法规全称为《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 已于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 它将取代欧盟现行的《危险物质分类、包装和标签指令》等40多项有关化学品的指令和法规, 对欧盟市场上和进入欧盟市场的所有化学品强制要求注册、评估和许可并实施安全监控, 这是一项旨在维护欧盟境内居民健康安全的法规, 也是一种比反倾销等措施更为严格的贸易壁垒。据国内有关专家估计, 因为REACH法规, 中国与欧盟1 400亿欧元的贸易全部都要受到影响, 家电、纺织、服装、鞋业、玩具、轻工、电子、汽车、制药, 全部都要受到波及和伤害, 整个中欧贸易格局乃至其上下游产业格局都将面临一次重大洗牌。我国的皮革化工行业当务之急必须创造条件引进国际化的相应人才, 以适应这种化学品全球贸易的“技术壁垒”与“游戏规则”, 才能不被国际市场所“戏弄”或淘汰。

温:中国加入WTO后国产皮化不同程度地受到“洋货”的冲击。请您谈谈皮化行业该如何应对?哪些技术举措是当务之急?

栾:中国加入WTO后国产皮化不同程度地受到“洋货”的冲击是必然的, 有句行话叫“与狼共舞”, “洋货”涌入, 既是我国制革工业发展的需要, 更是国产皮化自身发展的需要。“共舞”就是找差距的最好机会。只有“与狼共舞”, 才会知道“狼”的本事, 找出国产皮革化料与国外皮革化料的性能、质量差距和经营、服务道行。然后, 知己知彼, 扬长避短, 确定自己前进的坐标, 从而在“冲击”与“反冲击”中达到新的平衡。为此, 据本人的实践与管见, 特提出如下建议:1) 国产皮化必须注重市场信息, 注重品牌建设, 加大新产品投资力度, 注重新产品的开发, 瞄准洋货的软肋, 全方位逐一攻关超越, 长期跟踪, 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 注重产品的应用研究及员工培训的投入, 大幅度地提高产品性能的认知程度, 增强社会责任感。3) 积极地采用新原料、新工艺和新设备, 严把质量关, 使生产的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温:就加快制革清洁化步伐而言, 您认为工艺技术、绿色化料、加工设备三者相比, 何者相对更重要?怎样更有利于从源头上减轻或消除污染?

栾:工艺技术、绿色化料、加工设备三者都是实现清洁化制革生产的重要手段, 不可或缺, 三者有机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就制革厂普遍反映来看, 目前情况是绿色化料的重要性更为明显。我个人认为:以酶制剂为主的生物技术的应用应该为首选, 尤其, 无灰、无硫化物、无铬的新型助剂及配套工艺是解决制革污染的关键所在, 既有利于将制革水场操作的清洁技术集成应用, 也有利于从源头上减轻污染、进而消除污染。

温:“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您虽已步入晚年, 但仍在岗敬业, 我和《中国皮革》编辑部同仁们衷心祝愿您健康长寿, 晚境安乐, 请问您对我国皮革事业的未来有何期望?

栾:谢谢温老师和《中国皮革》编辑部同仁们的良好祝愿, 我衷心地希望《中国皮革》杂志越办越好。作为一名老兵, 我将一如继往支持中国皮革协会的工作, 支持《中国皮革》刊物的工作, 希望中国皮革行业能通过“十二五”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去应对当前全行业所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 使我国尽快由世界皮革生产大国变成世界皮革强国, 使我国皮革事业早日攀登世界顶峰。

相关链接

著作论文

栾寿亭.FS-LⅢ型咪唑两性柔软剂的合成与应用.中国皮革, 1994

栾寿亭.结合型加脂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皮革, 1996

栾寿亭.皮革涂饰剂的应用研究.中国皮革, 1998

栾寿亭, 刘存东.AP-脱脂剂的研究与应用.中国皮革化工, 1991

栾寿亭, 贾宏春, 孙景瑗.DSF-6消光补残剂的研究.中国皮革, 1995

栾寿亭, 王桂风, 郑桂荣.浅析皮革化工企业的环保及其治理.皮革化工, 1994

栾寿亭, 孙淮, 栾晓颖.一种皮革防霉剂的研制与应用.西部皮革, 2000

栾寿亭.国内外皮革化工材料概况及发展方向.适用技术市场, 1997

栾寿亭.D-AS碳铵添加剂的生产与应用.小氮肥, 1995

栾寿亭, 毕见永.皮革化学品十一五规划.中国化工产品产业现状及市场分析, 2002

栾寿亭.DSF-5改性聚氨酯整饰剂的研制与应用.四川皮革, 1995

栾寿亭, 杨兴茂.氨基酸类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精细石油化工, 1993

联系咨询

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前聚宝街172号楼8单元315室

邮编:118000

篇4:教授级高工的现代农夫梦

坐在SMEIF记者面前的梁承丰,身材敦实,脸庞黝黑,却闪着亮光,笑声爽朗,他刚从乡下回广州。他原是广东省林业厅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总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是广东三才农林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在广州增城有几千亩种植基地,他就一头扎在那里,享受当“农夫”的感觉。

一心想跳出农门

梁承丰1955年出生于广西玉林的一个农家。作为一个与共和国几乎同龄的人,他经历了大跃进、集体大锅饭、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尔后又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他说:“我们这一代人可谓经历丰富,似乎见证了共和国大大小小的事。”

但是,这些的经历并不总是愉悦的,少年时代在他印象中的基调是生活的清贫和单调,甚至是苦恼,尤其对一位学业优异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只能“回乡”当农民。

他在家乡的“广阔天地里”“炼”了好几年“红心”,曾在玉林较为有名气的“红江渠”水利工地当施工员,日夜奋战在筑坝工地上;后来按大队的安排,他当上了民办教师,尽管让高中学到的知识有所用处,但他心里想的是跳出农门,把“谷本”(农村户口)变成“米本”(城镇户口),那几年他并没停下学习知识的脚步。

梁承丰说,那个时代讲究家庭出身、成分,贫下中农是“根正苗红”,但社会并不公平,上大学是保送制,名额基本上由公社、大队干部的子女“包揽”,虽然他的家庭成分属于中农,但父母只是本分的社员,所以没有太多好事落到他们的头上,尤其是上大学这件事,让他备感失落、空虚。

就是当年他能上高中也历经一段波折,好在任教的老师知道上高中的名单没有梁承丰时,德高望重的物理老师、政治课老师亲自跑到大队“抗议”:“梁承丰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他不上高中,我们坚决不答应”。在老师的极力推荐下,他才顺利上了高中。

在那个清贫年代,父母亲的勤劳、本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影响了他日后的行为和思想。他父亲是解放前的小学毕业生,毛笔字写得很好,做事细致,当时在生产队干活,每天挣的工分,自留地种菜卖的那一点钱和年底的分红,加上每天的开支,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梁承丰做事认真的风格来自父亲的影响。

埋头苦读的大学时光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77年国家决定恢复高考,梁承丰的刻苦与自律得到了回报。他当年考上著名学府——中山大学,成为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天之骄子”,就读生物系昆虫学专业,当时的系主任是被誉为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先生,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大生物学科奠基人。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他在这里如鱼得水。

梁承丰说,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很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学习刻苦,根本不用老师管,每天“三点一线”。当时没有统一的教材,老师边教边编教材,他在学习之余协助老师刻蜡版、油印书本。目前,他已把大学时的整套油印课本运回在老家、设立专柜珍藏着,每次回老家时都拿出来摩挲一番,回忆当年来之不易的读书时光。

“如果说我对社会有点贡献的话,那是得益于来自大学时代的扎实学习” ,梁承丰回忆上大学对他的影响时说。经过4年的埋头苦读,当1982年毕业时,他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也确定了一辈子的工作方向,这30多年的职业生涯基本与所学专业一致。

领军病虫害防治事业

梁承丰毕业分配到中国林业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1983年被调到广东省林业厅,参与筹建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1985年他调到了省林业厅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总站,他在那里一直干到2012年。

他说,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的经贸活动增多,广东更是前沿阵地,物流繁多、交流引种、检疫技术的缺陷及生物固有的特性等诸多因素,伴随而来的是有害生物的入侵,外来物种增多、传播速度快,为害加重,给林业造成巨大损失。较常见的有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薇甘菊、松材线虫病等。新生物品种如何传播,习性如何,有何危害,如何治理与控制等课题紧迫摆在生物学界的面前。

梁承丰先后参加国家和林业部的许多科研课题,承担八五、九五、十五的重点课题,其中“引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的研究”最有价值。他说,他们到日本考察时发现松突圆蚧在当地有一种天敌叫花角蚜小蜂,根据“以虫治虫”原理,把它引进国内防治松突圆蚧,成功推广和应用到面积1500万亩。这一方法在世界上首创,项目成果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0年初,梁承丰主持“应用灭幼脲Ⅲ号胶悬剂防治马尾松毛虫技术的研究”课题工作,利用仿生物药物来防治松毛虫,松毛虫吃撒播药物的叶子后其成长机制被抑制,无法生出新皮,结果干枯而死。这种技术非常有效、非常环保,1995年在广东地区推广后,广东10多年来没再发生过松毛虫害大暴发的现象。该项目也获得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自豪地说,经过多年的研究,广东在外来生物防治领域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旅游休闲农业的设计人

2012年,梁承丰被广东三才医药集团聘为新成立的三才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三才医药集团是广东一家以医药为主的集团公司,拥有药厂、医院、医药连锁店、食品连锁公司,最近在惠州罗浮“药谷”还收购了一家中药饮片厂。

据悉,三才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种植、收购中草药材,为集团的制药厂、饮片厂提供原料,目前已投入数百万元,在广州市的增城地区拥有一个种植基地——水田400多亩、山地2000多亩。目前,基地种植鸡骨草、穿心莲等一些较短期的中草药材,同时种植具有食疗特色的蔬菜,如黄秋葵、白背天葵、紫背天葵、勒菜、鸡蛋花、金银花等。

不过,梁承丰想的更多是栽种一些经济效益较高的中草药或农作物。比如铁皮石斛,一种名贵的兰科植物,既可入药,也可煲汤。他介绍道,铁皮石斛的经济价值非常高,毛产一亩300公斤,现采摘下来的收购价每公斤达1000~2000元,如果制成干货,一万多元一公斤。但目前石斛种植技术还不成熟,他与广东省农科院花卉研究合作,一起研究石斛栽培对气候、土壤等大小环境的要求。同时,梁承丰与广东中药研究所合作,研究种植金线枫——一种具有防癌疗效的经济作物——药用、食用价值都非常高。

他的创业梦想不止于此,目前他们在种植基地旁租下一个旧矿场,准备将它改造建成疗养基地。他说,种植基地临近风景区——白水寨,有山有水,空气好,适合患上亚健康的老板、白领前来住上几天甚至一、二个月,休息疗养。他们将结合集团公司的资源、优势,请来广州甚至省里的名医到疗养基地坐诊,特别之处是医生开出的“处方”不再是又苦又涩的中药,而是一些食药同源的蔬菜或瓜果,让客人在治疗中也能享受到美食。

梁承丰说,现在的农业要多元化发展,他理想的农业事实上是一种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高效种植业。

“现代农夫梦”越做越大

目前,梁承丰的公司还准备在粤西、云南的普洱、东北的黑龙江建种植基地。最近,公司接受柬埔寨方面的邀请,出国到柬埔寨考察数以十万亩计的土地,准备种植水稻、木薯及中草药。他的创业之路将由此越走越宽,现代农夫梦也将越做越大。

篇5:教授级高工评审条件

一、相关政策规定:

(一)《福建省关于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经常化工作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第十八条:专业技术人员转换职务系列后,原则上需按拟新聘职务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试用考察一年。经考核能履行相应岗位职责的,可按拟新聘职务申报(推荐)参加相应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或资格考试,一次评审(考试)通过并被聘任的其任职资历可与原任职务任职资历连续计算(含试用考察期);否则,只能在下次评审(考试)通过并被聘任后,才能与原任职务资历累计计算。

(二)《关于改进专业技术职称工作的若干意见》(闽人发[2004]145号)第五点“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向复合型人才发展”的第14条:专业技术人员除了可以申报评审与本岗位相对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外,符合其它系列(专业)申报条件的,也可以申报评审其他系统(专业)的专业技术资格。

二、工程系列:

(一)取得其他系列中级职称的,转系列申报工程系列相关专业高级职称时,需先转系列为工程师并聘满一年以上,可将工程师聘用年限与其他系列中级职称聘用年限累计计算,聘满5年以上可以转评高级工程师职称;

(二)其他系列高级职称参评高级工程师,需在工程技术类岗位聘用满一年以上,方能参评。

三、经济系列:

(一)其他系列高级职称可直接转评高级经济师。

(二)已聘任工程师或经济师满5年以上可以直接申报高级经济师。

(三)属于会计、审计、统计、教育、卫生等其他系列中级职称的,原则上应转系列考试取得经济师、企业法律顾问、国际商务师(或评审工程师)等资格并聘满1年以上的,可将现聘用工程、经济系列中级职称的年限与之前的其他系列中级职称年限累计计算,聘满5年以上可以转评高级经济师职称。

解答示例:1.您好!本人因工作变动,从中职学校调到别的事业单位,现要求工程系列职称。我原来的职称是中职学校高级讲师,请问如果我现在可以直接转评高级工程师职称吗?有关职称转评的政策依据有哪些?

复:您好!中职学校高级讲师如属于中级职称,需要先转系列为工程师并聘满一年以上,可以把之前的高级讲师年限累计计算,再转评高级工程师职称;如属于高级职称,可以根据单位新聘岗位来确定能否参评高工。有关职称转评的政策依据可具体咨询省人社厅事业处(省职改办)。

2.您好!请问会计师如何转评高级经济师?是不是通过中级经济师的考试就可以了呢?要将原来聘任的会计师改为聘任经济师吗?我原来在单位聘任的是会计师,已满5年,如果中级经济师考试通过,最早什么时候可以参评高级经济师?另外,论文发表有时间限制吗?

复:您好!会计师不能直接申报高级经济师,因为会计与经济属于两个不同的职称系列。若想申报,可以先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师(或国际商务师、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聘用满1年以上,中级职称累计聘用满5年的,可以按照高级经济师的评审条件来申报;论文需在聘用经济师之后发表的。

3、你好!我本科学的是建筑工程专业,以前从事房产测绘工作,评了测绘专业中、高级工程师,现从事建筑工作,想评土建高级工程师。请问如何申报?需要的材料和年限是否和测绘高工一样? 复:你好!你可在取得测绘专业高级工程师满1年后直接申报土建专业高级工程师,但业绩和论文不得重复使用。具体请咨询省住建厅职改办。4、2013年评审通过的高级经济师2014年转评高级工程师时,有关评审表中的任现职前工作业绩和任现职后工作业绩要如何界定?谢谢。

篇6:教授级高工评审条件

1.土建类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土建专业中级工程师任职资格5年以上。

2.土建类专业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土建专业中级工程师任职资格7年以上。

高级职称评审事项

1.考试成绩将作为评审重要依据

2.须参加计算机和英语职称考试

3.土建工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条件

上一篇:浅谈如何运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下一篇:春节宴会祝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