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心得

2024-08-05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心得(精选14篇)

篇1: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心得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心得

李晓峰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理念、内容、方法也被愈来愈多的师生所接受。这场深刻的教育改革,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契机。作为旧课程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受旧体制影响,而用曾经受到的教育方式去对待现在的学生;而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人,又充满着生机和创新,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去开创新的辉煌。

创新活力的教育理念并不是凭一己之想,一日可得的,而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首先需要的是一套有指导性的方法和观念去引导和学习。因此,我怀着一颗学习、再学习的心,认真阅读了《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一书,希望能从此书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来指导引导自己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观念、行为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从知识权威逐步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意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彰显,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了整体的培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将逐步形成;教学过程将从禁锢走向开放,教师不再完全依赖于教材,而是通过挖掘、补充和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探究知识,由个体学习变为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以往单纯的听教师讲变为与老师学生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下面我就从新课改下教师的变化来简单的谈谈我对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点浅薄的认识。

1、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

以前,我或多或少有这样的观念和做法:学生是不懂事的,生来就需要大人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服从管理的是好学生,不听话的是坏学生。就在这样的“管理”中,学生“望师生威”,培养了一批批平庸听话的“好学生”。新课程使我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像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更不像以前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

2、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

以前,我站在讲台上,像个讲经布道的大师,对着一群虔诚的信徒慷慨陈词,偶尔也会点到有数的几个信徒问几个无关痛痒的“大梦话”。而现在,我和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学习、在争论中寻求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我不是只顾自己“导演”和“主演”,而把学生尊为“主人”,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受到重视,积极性大大提高。我的的主动参与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说唱脸谱的活动中,我和学生共唱《说唱脸谱》;在《看云识天气》中我和学生一起分组进行天气预报,看谁测的最准。

3、由独裁者者变为协助者

以前,在课堂上,我一人说了算,而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健全学生人格。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时给以最大的帮助。当学生对《风筝》的主题争议不定时,我给以指导,并对那些持“不同政见者”给以肯定;对于那些很少发言的学习困难学生,我会给他一个发言的机会,解除他心中的恐惧。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方面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是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我的任务减轻了,我的担子也更重了。

课改是个新事物,有它的活力和发展空间,这给我们发挥潜能、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广阔天地,而我也会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把自身锻炼成为一代新型教师

篇2: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心得

魏喜竹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以教学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没有教师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

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叫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教支配学,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但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叫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杜郎口中学的课改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是因为它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一个真正的”学习共体’.在这个共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在反反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在这种课堂里,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轻松快乐的享受。同时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品德也得到了全面发展。真正解决了初中阶段“两极分化”的难题,实现了“三无”,无厌学生,无学困生,无缀学生。另外,还有永威学校的“先学后教”,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在自学中思考问题,无不处处体现了“以学为主,教师为辅”的先进教育理念。

所以,我校教改要想获得成功,教师角色一定要转变。首先我们应从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着,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其次还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里,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另外,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杜郎口中心教改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必须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教师自己就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形态置身于教学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的认识。从而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

篇3: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 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裁判者, 是绝对的权威。在学生心目中, 教师的话如同封建社会的圣旨。多年来, 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 总是想方设法把个性差异很大的学生统一按照自己设计的模式发展, 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性的见解, 统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让这些千差万别的学生说话、做事如出一辙。新的课程理念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这种合作、参与意味着平等、民主与和谐,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道貌岸然尊严将被这种民主、平等的新型的教学关系所替代,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构建的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那种教师一统天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成为历史, 探究、合作、创造性的个性化教学将登上历史的舞台。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不断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 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道德的促进者和催化剂,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建构当前所学的运动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二、从教师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关系来看,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者

传统教学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的重点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习掌握知识技能, 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 同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不是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 即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教授,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潜能, 以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功效和育人的功效。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这次课改的显著特征。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就要转变学生“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 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 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 从教师与教学评价的关系来看,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者

传统的体育教学, 由于评价手段的单一, 只有教师评价且只注重结果。只教学生技术技能, 并不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的取向。结果是学生虽然学习了技术, 应付了测试, 但并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 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实施新课程后, 教师将通过对评价制度的改革, 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对个体差异的重视等, 重新认识学习效果, 教师将努力转变单一的量性评价方法, 树立一种对所有学生来说“能尽力的都是好的”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灵活有效的、以质性评价为主的新观念。

四、 从教师与教学模式的关系来看,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和创造者

篇4: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促进者是指教师要改变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成为促进学生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角色。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首先,现代科学知识数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教育中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经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其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并根据需要去处理信息的方法,即要授之以“渔”。这说明,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第二,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一方面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品德健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教师中,传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进行提高和深化,就容易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与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相反,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反思自身行为,探究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就是国外多年来所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從学校教育的发展来看,教师应该是开放型的教师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已不再只是一座“象牙塔”,与生活毫无联系,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一方面,学校教育资源的开放,引导和参与社会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会也向学校开放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社会化,社会生活教育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也要改变。教师的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会的一员,是整个社会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开放型教师。

四、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分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致使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

新课改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结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改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篇5: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转变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 刘辉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及全球科技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新一轮的课改,在这种情形下稳步铺开。我校在晋升为省示范性高中的过程中,注重了课程改革各方面的调整,尤其是针对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改变。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教师的积极配合下,学生的主动学习下,已初具一定模式。

一、教师是促进者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模式也在改革中发生了循序渐进的变化和改革。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再存在。教师“一言堂”已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信息时代的科技发展。尤其在课改下倡导的“高效课堂”。学生是新时代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学习中初步形成。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强迫他们灌输知识的“奴隶主”。只根据教学实际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以前教师为“主宰”,对知识讲解。学生只“看花”,从来也不“绣花”。理论和实践严重地脱节。造成了课堂秩序好,而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远远不够,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督促,例如,当我们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体育的重要性》的探究中。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找资料,做讨论,写调查,去展示。我作为教师,我的角色不是包办代替,而是促进者。我可以对学生的调查给予支持,对学生的结论给予补充,对学生的展示给予指导……学生自己参与动手,动脑,合作的成果,他们记得牢,而是能够有创新。在展示报告会上,学生自己的组织有序,编排恰当。对于不足之处,教师指出提升空间,发展方向和总体思路。整个过程学生学习积极踊跃,而不是乏味被动。教师是促进者,不意味着教师放手不管,听之任之,那就失去了促进者的意义和功能。对学生的指导失误,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失误。所以,作为教师,“教”的目的是“不教”。如何把正确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才能做到的。

二、教师是引导者

学生是将来的生产者,是未来的各行各业的主力。如今,他们人生的规划,专业的选择,和将来所从事的行业,都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引领,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各科文化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学习的意识”;“合作团结的品质”……所以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这要求教师本身要具有这样的优良品质和素养。如今的社会结构和人口组合已不同以往。独生子越来越多,孩子的个性越来越强,如何在班级与同学与教师进行正确的交流合作是每个学生面临的心挑战,也是教师研究的新课题。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各种各样,人生遇到的情形也变化多端,孩子如何以一个平衡的心态对待“不平衡”的问题?教师就是这些问题解决的引导者。例如:在我们班级,一个学生的母亲过早去世了,我就关注他,安慰他,更鼓励他,告诉只有活的人生存得更好才能让去世的人安息,妈妈总是注视着孩子的生长。只有积极阳光地对待生活,生活才会以热情和明媚回报你。这位同学逐渐调整了状态,全身投入学习中来。其他同学得知此事,也以此为例,更加珍惜自己的父母,能够有意识地孝敬老人。

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让学生学习体育技巧时,我也注重教师的“引领”作用。创设鼓励轻松的情景让学生模仿,先让他们模拟老师讲解的动作要领:“因为……所以……”,再让他们发挥填充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样,逐渐即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锻炼了他思维组织能力,更使运动技能和智慧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往往能达到“高效”。我校的改革中,推出“20+20”的教学模式;也推出了“三全六学”的教学模式,目的都是让学生有要展示自己。就我教授的体育学科也如此,让学生有语言输出和语言积累,再转化为体能演练。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东西。“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需躬行”。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做主人,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教师的.角色转变需要教师是一名“引领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师是主导者

曾经在某篇文章上读到这样的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上课时教师是站着的,学生是坐着的,实质上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学生是跪着的”。()这话体现了教师的权威性和专制性。如今的教学课堂不在是这样的模式了。因为这样的模式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舞台上学生是“演员”,剧情的展现由“演员”来完成。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往往把一部分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和点播,在课改推行过程中,我校推行了“学案”导学。在学习新课前把重点难点,由导学案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完成导学案,在课堂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逐一进行展示。教师对于学生扩充的知识给予认可或改正。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指定学习的任务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智。充分体现了学生展示自我,充实自我,成就自我的理念。教师是主导者,也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撤出来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和知识获得的成就感。这样的课堂是活跃充实的课堂,这样的学习者是民主自由的学习者。

教师在课改下的角色转变是决定课改成败的关键,所以教师不仅转变的是“角色”更是“观念”和“意识”。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往往收获到更好的效果,与其紧紧扼住他们的喉咙,不如让他们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必要适时的,不能出现“管得过死”或“完全不管”的两个极端。

尽管我是一名体育老师,但我也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和科学做法。在我校示范课中马舒怀老师所讲解的“时态练习”给予的指导就十分适当。这节课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她首先以习题为授,让学生讨论完成,再由学生归纳总结,分成类别,学生表述,不精练的地方,由教师点拨指导,在精讲精练总结后,再由学生运用总结的“口诀”处理相对的难题。整个过程,学生的参与占了很大的比重。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去。我想体育学科的发展空间会更大,因为我教授的都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天性好动。学习体育技能的热情原本很高。如果引入竞技元素,他们会在竞技中获得德育目标。

四、结束语

篇6:浅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伊宁县二中刘成国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地传递者,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呈多元化。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应当加以转变。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知识的提供者;学生结果的评价者;学生人格的塑造者。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营造学习环境的重点应该放在给学生提供一个与本节知识、本节实验有关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情景可以促进知识的构建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链接。例如:我们要学习化学能与电能时,许立老师上课时先给学生一些可以组成原电池的仪器,让学生自己根据已知条件设计一个原电池装置;并根据自己的设置找到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者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学生学些什么,不再是由教师、学校整个教育体系决定;学生学些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己,其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创造性学习。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辅导者;发展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助成者。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各种能力。例如:在上海听的几节课,老师都会给学生在课前设计好导学案布置好学习的任务,明确学习的目的,而且学生都能出色的去完成任务。在教师的督促下学生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所在,而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能否更好地实施,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教师就成为整个实验教学的组织者。例如:关于实验教学,教师选取操作简单、没有危险

性的实验:只给学生简单地讲述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例如:分液、萃取、盐溶液的酸碱性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问题,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在整个实验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学生做实验,而是间接地指导学生实验,教师由原来的演员角色退到幕后的导演,同时这样也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益。

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者

在新课改背景下,更注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而学生每完成一个活动,教师要对此活动进行评价。对学生在活动中有创意的地方予以赞扬,对活动中存在得到问题及时纠正,并寻找原因所在。例如:在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性质中,有少部分学生向试管中滴入过量FeCl3溶液,然后加入NaOH溶液量太少,刚开始有红褐色沉淀,后来沉淀又消失了。针对上述实验操作,教师予以评价:首先同学们操作程序上是对的,为什么沉淀又消失了呢?启发学生思考,最后终于发现由于FeCl3溶液显酸性,剩余的FeCl3溶液发生水解生成了盐酸,有使生成Fe(OH)3沉淀被溶解,因此,本实验我们应在碱性环境中进行,也就是说该实验中NaOH溶液必须是过量的。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实验效果。

五、教师要成为学生人格的塑造者

作为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而要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更离不开教师对他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自己高尚的品质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去感染学生,因为学生毕竟年龄很小,他们对自己老师模仿性很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当然不仅这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经常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同时也要在班中树立典型,以典型带动其他学生健康成长。也可以用名人的先进的事迹来教育学生,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新世纪的弄潮儿。

篇7: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心得

卢仲春

在新课程的逐渐实施过程中,每位教师都会碰到很多问题: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与碰撞;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等等。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都需要教师转变角色。作为从事多年思品教学的教师,我认为小学思品教师应从三个方面转变角色。1.由知识的传授者向教育的引导者转变

古代文学家韩愈曾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思品教师往往以说教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总是死气沉沉,教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学生在玩张飞的“睁眼睡”。问题症结何在?在于教师作为主导者对自身角色的本位化认识不足。就社会角色而言,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学生扮演着“学”的角色。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新课标的课堂里,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的引导者转变,这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尤其是小学思品教师,其角色行为主要表现有: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探究,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2.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平等的交流者转换

我国自古以来“师道尊严”、“长幼有序”,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主张“亲其师、信其道”而不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我国的师生关系发生了部分质的变化,但在一些学校,或多或少地还存在“奴化教育”的倾向,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唯命是从。如果说应试教育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奴化教育”则完全扭曲了学生的灵魂。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这就要求教师作为学生的“伙伴”而不是“家长”,作为平等的主体而不是“发号施令者”。所以,作为小学思品教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3 由学生的监管者向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者转变

篇8:新课改下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参与者, 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韩愈曾经说过: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现代的教师已经不仅仅要限于传道授业解惑, 更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教师应主动积极地探索和研究, 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那么, 数学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呢?

1. 加强工作中的自身的反思与总结。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不断进步的社会, 知识大爆炸的社会, 教师也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大脑, 不断学习新知识, 接受新思想, 只有这样才能赶得上这个时代, 不被科技浪潮淘汰。教师工作之余通过自身的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如果教师仅是教书育人, 而没有进行反思, 那他就不会有提高, 缺乏反思进取的教学就是一潭死水, 丧失深化教改的前提和提高质量的保证。因此只有教师把教育教学纳入反思的轨道, 有意识地培养反思习惯和能力, 学会工作总结, 善于反思积累, 并有一份研究的态度, 才会提高教学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进行的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实践,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反思可让教师提高, 带来成功, 同时也可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2. 扩充数学课外知识。

数学课堂绝不仅仅是一二三四, 加减乘除, 它有它的深度与广度, 更有它特有的文化内涵, 它包含着很多东西。在课中穿插一些数学趣闻、数学小故事等, 不仅可以让数学课堂更有趣, 而且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底蕴。17世纪中叶, 法国有两个大数学家, 一个叫做巴斯卡尔, 一个叫做费马。巴斯卡尔认识两个赌徒, 这两个赌徒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说, 他俩下赌金之后, 约定谁先赢满5局, 谁就获得全部赌金。赌了半天, A赢了4局, B赢了3局, 时间很晚了, 他们都不想再赌下去了。那么, 这个钱应该怎么分?是不是把钱分成7份, 赢了4局的就拿4份, 赢了3局的就拿3份呢?或者, 因为最早说的是满5局, 而谁也没达到, 所以就一人分一半呢?就是对将来不确定的钱今天应该怎么预算。

二、要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使课堂更生动、有趣

教师应营造数学课堂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探究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我们在授课时应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营造轻松、自主、活泼的学习氛围。首先, 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在新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 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 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开放式的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幽默风趣的动作、快乐有趣的游戏等,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激活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的数学教材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贴近学生的生活, 这就是数学本身的快乐因素。而这些快乐因素还需要教师去挖掘, 去创造,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

三、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因此要摒弃以往的应试教育那套只重成绩, 不重素质的评价体系, 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通过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 多方面观察和评价。从静态的、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从注重智力的评价转为注重多元能力的评价, 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 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就是说, “数学教学的评价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有利于数学教与学活动的调控, 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教师应发现优点, 正面激励, 肯定创新, 通过对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和激励,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个评价和激励中, 要特别注意榜样的作用,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尊重学生, 做到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不要仅以学生的成绩优劣作为标准, 成绩不是全部。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个体、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场合, 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教师应建立这样一个育人理念:“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 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 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 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

四、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生学好的关键, 如果学生感觉数学这一科目枯燥无味, 那么就很难学好。没有乐趣的学习是没有源动力的。

新课改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求知的乐趣, 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合作中发现规律,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体会, 这样能很好地举一反三。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1. 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限于对概念、理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要让学生做到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在课上插入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便于加深学生理解, 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作用。教师的讲授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 做到师生互动。

2. 让学生在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

虽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数学, 有的学生甚至永远也成不了数学尖子。但是教师一定要客观地对待这种差异, 只要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就应该给予肯定。对不同起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进步。

3.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我们教师不是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多少知识, 而是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 学生的学法直接得益于教师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 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法。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你不会学我来教给你学, 你不想学我来让你喜欢学。”课堂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爱学习, 自觉地去学习,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只有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才会使学习变得轻松、灵活, 学习效果才会大大提高, 而且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 培训结束并不意味学习的结束, 面对新课改, 面对新挑战, 我们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育情景的创设者, 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倾听学生的心声, 沟通学生的心灵,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把教师的权威树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知识建构的活动中, 并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的潜能, 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重塑自我。

学习新课改, 适应新时代, 面临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 作为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师, 我们应重新认识自我, 改造自我, 完善自我, 活到老学到老, 做一名新课改环境下合格的教师。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 教改制度的变革, 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课堂上做到以学生为本, 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师,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李德显.重建课堂秩序.教育研究, 2004, (6) .

[3]骆祖英.数学史教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6.

篇9:论新课改下政治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政治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当一个“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政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多用乡土案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促进学生根据已有的直接经验来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促进学生从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中完成个体对其意义的选择。只有当政治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意义建构的促进者时,思想政治教学才可以引导学生走出代际之间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念的冲突,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去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成为完整而充满个性活力的学习主体。

(二)政治教师要由“包办者”转变为“仲裁者”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确立与学生平等的新观念,克服包办学生学习的传统观念。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诱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把师生置于平等交流的地位,对问题情境进行充分的双向交流,让教师的话语在学生头脑中引起波澜,驱动学生的内在思维机制,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引起认知冲突,从而达到同化或改变原有认知图式的目的。这更需要政治教师成为课堂关系中平等融洽的仲裁者。

(三)政治教师要由“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转变为“教学改革的研究者”

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摆脱出来,努力成为具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研究型”教师,新课改的推行给政治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自己的研究者身份,才能成为课程实施与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适应者。成熟的政治教师不只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不仅具有有效的经验行为,更应该有理性的思考,应能解释、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完善教育实践。如果政治教师不把教育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刻的反思,其本身会失去思想和发展的活力。政治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则对已有的理论会更愿意思考;对新的问题也会更敏感,更有创见。政治教师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育教学质量也就随之提高。

(四)政治老师要由“理论的传道者”转变为“生活的实践者”

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对学生能够造成直接的影响。新课改注入了较多的人文色彩、民主色彩,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被视为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仅通过在课堂上传授理论,更是通过生活上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尤其是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中学生。此时,担负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中学政治教师更应该注意自身的行为修养。因此,政治教师不能只把书本上提及的理论灌输给学生,而应该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

(五)政治教师要由“教科书的使用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中学政治教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去判断学生的环境因素,并根据存在的教学情境作出适时的调整。具体说来,中学政治教师要在利用教科书这个最主要的教学资源的同时,研究如何按照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开发出体现本地、本校特色的本学科课程资源。政治教师应该把本地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文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还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增强课程的实践环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政治教师的角色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不是“戴着镣铐跳舞”的教科书的被动使用者。

新课改给中学政治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思想观念、角色定位、教学方式,甚至教育观等。每一个中学政治教师都应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力求成为适应新课程的合格教师。

篇10: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淅川县仓房镇中 周红朴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除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将由“信息源泉”和“知识传播”者转变为一个合作者、一个咨询者。

一、由“灵魂工程师”向“心理医生”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为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为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心理医生”,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及时加以引导。

案例1:几天前我班小李和小伙伴在篮球玩,担心眼镜掉水泥地上摔坏,就将眼镜放在篮球架下边,谁知被来看热闹的领班的小张一不小心踩坏了一个镜片。小张很诚实,在他人没有看到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溜走逃避责任,还主动找到小李,诚恳地说愿意包赔损失。小李家境较差,他早就想买一副好一点的眼镜,但一直没敢张口问妈妈要钱。小张把他的眼镜踩坏之后,小李认为这次可逮住了一个好机会,于是便趁机配了一副较贵的眼镜。小张怒气冲冲的来找我,我不由得气不打一出来:这个小李,怎么能这样讹诈别人呢?一定要严肃地处理他,还小张一个公道!

可是,班主任处理事情怎么能这样冲动呢?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后,我决定让小李先回避一下,就劝慰了小李几句,让他先去上课了。然后,我对小张说:“本来踩坏了小李的眼镜,没人看见,你可以偷偷溜走了事,可你不但没走,还主动答应赔偿,你真是一个好学生;一个诚实、正直的好学生!你先去上课吧,请相信老师会给你一个公道的!”

可是,怎样才能让小李认识到自己的贪心和错误,又使小张赔得合理、赔得情愿,顺利化解这场纠纷呢?我认真思考了一番,终于有了主意:解铃还需铃人。我应该想办法让小李来个换位思考,体验一下小张心中的那种委屈、怨气,还有被讹诈的感觉,让小李自己认识到错误,进行自我教育。随后的几天,小李很沉默,不时地陷入沉思。他再也没有找我说过向小张索赔的事。这天,批阅小李的周记,我看到了如下文字:

老师,关于眼镜的赔偿问题,我已经自己解决了……老师谢谢您!通过您的开导,我现在明白了,我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自己的利益,让小张赔个新眼镜是不对的,真是丢人了!我已向小张道了歉,他也赔了我30元钱……我真的很不好意思。您放心,今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我再也不会财迷心窍了!

二、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被看做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因此,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成为课堂中甚至学生生活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案例2:课堂上学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时,一般认为“臭”的意思是食物腐烂而发出气味。但一个同学提出异议:“路有冻死骨”说明天气很冷,既然如此,酒肉为什么会臭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即议论纷纷。当时,老师也愣住了。但面对这一发现,老师没有草率从事,而是要求同学们课后查资料,最后学生认为“臭”应读xiù,即气味。“朱门酒肉臭”即朱门里散发出阵阵酒肉的香味,说明酒肉之多,这一发现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

三、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

有人认为教师像医生一样,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把教学效果的好坏全归于经验的多少。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教学实践表明,光凭老经验是不行的,必须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就必须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就必须变“冷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案例3:“国庆”节,又有一批新生加入共青团,老师向他们祝贺的同时问:“你准备怎么做?”本以为学生会说自己今后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如何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没想到这位同学毫不犹豫爽快回答:“我准备请客”。听到学生的回答,老师惊愕得半天说不出话……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日益优越,教师在信息占有上已经没优势。因为在信息时代“地球是平的”,人们以几乎毫无相差的状态“平等”拥有各种信息资源。一方面老师仍然需要也可能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人生智慧引导学生,当然更需要老师善于学习(包括善于向学生学习)、善于思考(包括善于在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思考)。

转换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淅川县仓房镇中 周红朴

在当今信息时代、高科技时代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大量增加,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之间延续多年的知识的“单向输出者”和“被动接受者”的关系,及其确立和存在的客观基础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将由“信息源泉”和“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一个合作者和咨询者。“教师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在未来,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

一、“ 师爱”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人讲“亲其师,信其道”。“师爱”会产生无形的教育力量,能使学生尊重信任教师。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和帮助,才会产生自觉学习,遵守纪律的积极性,他的智力、情感、品质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平等的、互相关心的社会。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必须持一种平等亲和的态度走近每一位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坚决摒弃与人道主义教育相对立的和抑制儿童个性发展的权力主义、强迫命令及其种种表现形式,如训斥、辱骂、伤害自尊心、讥笑、恐吓、暴力等等。

多年的工作实践也使我深深体会到:“师爱”是真诚的,是伟大的,是神圣的。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让我们共同用“师爱”开辟通向学生心灵的道路,架起连接师生情感的桥梁。

二、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和学生是平等的。从根本上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而存在的,师生之间虽然有履行职责的不同和完成任务的不同,但是,从人的尊严和权利的意义上说,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这是因为人的尊严和权利是超越人的年龄、知识和能力水平等而存在的,人之所以成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的本质规定性决定了师生之间必须平等。教师必须持一种平等亲和的态度走近每一位学生,不仅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观点,而且虚心地听取和接收来自学生的看问题的角度和观点,教师应该能够包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的“不同声音”,在对待学生与自己不同的知识经验,思考类型和处理方法时较为宽容,较具弹性,能够比较多的从积极的方面看待学生与自己不同的知识经验、思考类型和处理方法等,能够摒弃过去那种过于威严、偏执顽固、“死要面子”的“绝对权威”的形象。

篇11:课改环境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于教育而言,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一个信息来源极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教师已不再像从前那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信息渠道。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和推广,历史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伴随新课程的推行,历史教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产生许多新的特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新课程呼唤着历史教师角色的重塑与转换。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我认为,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有如下变化:

1、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古之韩愈所说“传道、授业、解惑”,反映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领域的绝对权威,是知识输出的唯一源泉,教师承担着将人类社会一代代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通过传授的方式传承下去的伟大职责。在传统教学中只是重视对“经”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自主性可言。

进入信息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的时空界限被突破,教育资源得以实现共享。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以问题解决为主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互动合作学习”为基本理念,在教育日趋开放的今天,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已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因此,教师角色必须作出适应开放式教育的转换:在新的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组织、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发掘学生的潜能,甚至必要时教师自身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过程。

2、由知识的给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给予者

把教学看作是知识的给予是最普遍、最传统的,也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的教育方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传统教育方法训练出来的小孩,可以深入地学习很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入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但中国最需要的恐怕不见得是会考试的人。”

未来学家认为,未来的教育者要教给受教育者三种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两大重要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开创性地学习,并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教师面临的挑战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人拥有谋生的本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年轻一代才有希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才有希望。

3、由机械的课程阐述者转变为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

新课程倡导教师由机械的课程阐述者向课程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转变。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材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除此之外,历史教师还要注意开发利用多种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可以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社区、参观、访问等多种渠道获得。随着人们对课程理解的不断加深,这个问题必将逐步引起历史教学界的重视。今后历史教师必将更多地参与课程及其课程资源的开发,这是不言而喻的。

4、由重结论的灌输者转变为重过程的学习促进者

“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课改环境下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正确的历史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习对历史现象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即没有一个丰富的思维过程,没有多种史学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我国新编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已经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并且突出强调发展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历史教师角色已不再是结论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的促进者。应该说,作为促进者的历史教师不清闲,他(她)要引导学生不仅学习过去发生了些什么的“事实性”知识,更要学习关于历史这一门知识要如何而来的“程序性”知识。而且,要顺利实施新课程中那些知识涉及面广的探究活动,历史教师自身要具备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从不同角度阐释历史问题,还有,新课程的弹性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是很多的,因此,历史教师还要有一定的控制课堂局面的能力,防止发现“散漫的课堂”。

5、由孤独的耕耘者转变为善于和同行交流的合作者

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成为一种所谓孤独的工作,即教师不仅与学生有心理距离,而且同行之间很少交流彼此对教学的看法。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新教材结合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充分注意发挥材料的论证作用,在正文简约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种各样的副文,设计了大量的讨论,探究课题,运用了许多直观形象的图片资料,创设了丰富的历史情景。对此,历史教师要由传统教学形式下默默耕耘的孤独者转变为善于和同行交流的合作者。惟有如此,历史教学才是比较经济和高效的。

6、由传统的知识“搬运工”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历史教学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中共同认识历史的过程,是一项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历史教学的许多领域都有待于人们深入探索,这就需要历史教师不断审视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研究、反思与改进。而且新课程给师生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使历史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和变得比较复杂。

因此,“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研究者,历史教师要不断增强教学研究意识。也就是说,历史教学研究的对象,既可以是教学中各种微观具体问题,也可以是教学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宏观理论问题。基于历史教师的工作特点,我认为,教学研究主要以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点。

篇12: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心得

本文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应如何通过与学生合作学习建构自己的新形象,从而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双赢.

作 者:赵璐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z1) 分类号:H3 关键词:合作学习  网络环境   大学英语教师  

篇1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要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 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长期以来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 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 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这种“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割裂了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联系, 不能很好地从学生经验出发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 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 必须站在学生中间,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而开展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面向全体学生, 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发展的可能性, 注重个别指导, 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二、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几千年来, 教师只是传道者, 传统教育认为教师就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因而都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学高为师”等等, 但现在这些观念都受到了挑战!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而非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 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播知识的角色向教育的促进者转变。新课程不断地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转变;不断地促进教师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转变。学生获得知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实践, 才能把前人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一点, 关键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做到“授之以渔”, 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

三、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

教师不再仅仅作为课程的消极接受者, 而是要作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 这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 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参与课程决策是提高课程适切性的主要举措, 对于反映学生个性, 更好地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 通过参与课程开发, 教师能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开发课程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课程实施者, 应该让教师享有课程开发的权力, 并承担课程开发的责任。作为一种专业活动, 课程开发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专门训练, 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拓展了自己专业活动的范围, 也提高了课程开发的能力。课程改革应该赋予教师以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 尤其在校本课程的层面上,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要从课程开发活动的外围逐渐走向参与, 以课程开发者的姿态承担课程开发的权责, 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

四、教师作为研究者

篇14: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转变;思考

许多教师把教材理解为教科书,认为教科书就是教材的全部,并常与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等概念混淆。《中国大百科教育卷》对教材的解释是:(1)根据一定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教材时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代言人,盲目地依赖教材,被动而又消极地肢解教材,简单地复制教材;二是把自己当作教材的唯一主宰者,不分青红皂白地彻底否定教材,任意妄为地改变教材。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其中“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针对教材使用问题而提出的两种观点,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应该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角色转变。以下是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转变的几点思考: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探究性学习

新教材注重探究性实验,许多内容都是以探究性课题的形式出现,有些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例如,旧教材中对影响酶活性因素内容的呈现,直接给出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规律;新教材则是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的形式呈现。因此,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充分利用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教学时采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模式组织教学,效果较好。这样组织教学,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条件与机会,又打破了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方法,大胆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教学时注重图表资料分析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运用图表的形式记载和描述生物学知识是生命科学经常采用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在每一年生物高考中也有大量的图文转换和图表转换题。这种题型不仅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更因为图表曲线中能够隐含相当多的文字叙述未提及的信息,因而在解答这类试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学科综合能力,从而达到考查学生能力的目标,因而成为考试的一种热门题型。分析近几年来高考题可以发现,图表题所占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例如,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第29题;201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第29题;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第4、29、31、32、39题。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表,注重学生识图、析图、述图、用图、绘图的训练和培养,不仅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总结、提炼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正确处理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是十分重要的,强调吃透教材,这就引出在当今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问题的讨论。教师教教材,其结果是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知识是一种死知识,只能把学生教成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其实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讲清楚,要留点问题给学生讲,给学生思考。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问题的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教师不应是教材的奴隶,而应该成为教材的主人,要学会驾驭教材,而不是唯教材是从。

四、教师要灵活多变地处理突发事件

教师在备课时总是非常认真的,希望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己课前精心设计的教案能顺利地执行下来,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不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节外生枝,甚至包括学生所回答问题的答案都要求与自己预设的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课堂上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教师要善于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教师要灵活机智地处理,切忌不理不问,或故意回避。确立为师生共同探索的问题,应共同研究,进而增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对于那些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讲明,绝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来搪塞。教师在学生面前说不知道并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情,而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时反而能激起学生更大的求知欲望。

综上所述,新课程实施以后,高中生物教育更强调素质教育、探究教育,如何实现这一点,给高中生物教师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以上几种方式,能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作为新时代的生物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学习,认真钻研现行新课标教材及课程标准,时刻准备着,随时迎接时代变革的挑战,我们不能只是一个教书匠,只有多多进行研究,深入研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春游南山竹海作文下一篇:古诗枫桥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