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驾车大学英语作文

2024-07-10

醉酒驾车大学英语作文(精选6篇)

篇1:醉酒驾车大学英语作文

醉酒驾车与安全意识、社会责任

思路点拨

图画中一个已经喝得烂醉如泥的司机,车顶上还驮着一瓶巨大的啤酒,汽车却依然在路上飞驰。虽然这幅图有点夸张,但是它却反映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安全问题:醉酒驾车。写作时可以按照以下的脉络展开论述:

第一段:描述图画;第二段:分两个分论点进行论述:提高安全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第三段:建议措施、强调后果。思维拓展

实际上,本文的内容和行文思路,不仅仅适用于醉酒驾车,还适用于所有关于安全事故和社会责任的图片话题。

例如,火灾、漏油事故、施工事故、违反交规等等一系列与安全或社会责任感相关的话题,都可以参考此文。

只需要把第一段中间那句图画描述替换掉即可。

参考下图片:

参考图片

篇2:醉酒驾车大学英语作文

这是一幅多么可怕的.触目惊心的场景啊!在这幅图中,烂醉如泥的司机正在马路上飞速行驶,车上还顶着一大瓶啤酒。这幅图所传达的意义,对我们国家的每一位成员,都具有现实和警醒的意义。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vivid drawing can be elaborated in terms of both awareness of secur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one thing, consciousness of safety should be one of our top priorities. Life is one-way journey: you cannot experience it twice. So life is to be respected and awed②. It is cruel to and inhumane to spell the end of any life, with a careless 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 (DUI)③. For another, to act as a responsible member of the society, each of us should bear social responsibility. We do not live only for ourselves but also for those whom we love and who love us. It is irresponsible to claim either lives of drivers or lives of other victims are not important, leaving the families and relatives into deep grief and, may be, great living burden④。

这幅栩栩如生的图画的深刻意义可以从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两个角度阐释。一方面,安全意识应该是我首要重视的问题。生命是一次单程旅行:你不能经历两次生命。所以我们应该敬重生命、敬畏生命。由于醉酒驾车的疏忽而宣告任何一条生命的结束是残忍的、不人道的。另一方面,作为这个社会负责任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承担社会责任。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活着,我们也为那些我们所爱的和爱我们的人活着。无论是声称司机的、还是受害者的生命不重要,都是不负责任的。因为这会给他们的家人和亲戚带来巨大的悲痛和沉重的生活负担。

In short, it is imperative that legisla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by the authority to punish drunk drivers severely such as suspending their driving licenses or even putting them into jail. Besides, the mass media, such as TV, radio and website,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enhance awareness of security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reduce the rate of car accident。

简言之,官方应该制定立法措施严厉地惩罚醉酒驾车的司机,例如吊销驾照或进行监禁。立法措施势在必行。此外,电视、收音机、网站等大众传媒应该共同努力来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名师点评

① as drunken as a fiddler: 醉得像一个游荡者。实际上是一个比喻,相当于汉语中的烂醉如泥。用语非常形象生动,一个酩酊大醉的司机形象跃然纸上!

② Life is one-way journey: you cannot experience it twice:非常富有哲理性,语言优美、地道。respected and awed: 敬重和敬畏,语言简洁、有力、到位。

③ DUI: 醉酒驾车,也可以写成:drunk driving。

篇3:醉酒驾车入罪解读

但新增的立法本身存在的不足,不能完全体现出本立法所要达到的预防和震慑醉驾行为,所以立法的完善势在必行。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对醉酒驾车入罪立法规定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指出立法尚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完善意见,形成一个有效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刑事立法系统,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一、对醉酒驾车入罪立法规定的解读

(一)本罪的犯罪构成

醉酒驾车的立法规定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1.本罪所侵犯的客体,应当认为是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大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公共安全属于极为重要的社会关系。

2.客观方面,本罪应为行为犯,即行为人只要单纯地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构成要件的行为就足以构成犯罪。而立法中的规定是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即可以构成本罪。从本罪的客观方面来看,本罪的立法目的在于实现对法益的提前保护,因为醉酒驾驶行为具有极高的公共危险性,一旦实施就会对不特定人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等法益侵害结果发生的高度盖然性。所以必须进行保护前置,用有效的刑法手段去遏制存在的危险,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公众的法益。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同时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规定,还应当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再结合《刑法》第133条第一款的原意理解,这其中也包括非机动车驾驶员驾驶机动车的情形。即只要是驾驶机动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均可以构成本罪的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应为故意,而本罪的故意内容应包含两个方面。第一,行为人去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构成要件的行为时心态应为故意,至少是一种放任的心态,即间接故意;第二,饮酒行为根据原因自由说是指具有辨别和控制能力的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使自己一时陷入无责任能力或限定能力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应为故意犯罪。

(二)本罪的刑罚

本罪的主刑单一,只有拘役。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本法同时要求并处罚金刑。

同时《刑法修正案(八)》还有一个补充为:“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在这里,对于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情形,大致可以根据情况分为两种: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二、醉酒驾车入罪立法规定的缺陷

(一)主刑过轻

《刑法修正案(八)》中规定,本罪的主刑只有拘役一种。笔者认为本罪只规定一种主刑,明显过轻。理由如下:

1.纵观我国1997年《刑法》中规定得最轻缓的一条是第252条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作为一种对法益危险极大且涉案量大涉案率高的醉酒驾车行为,主刑只规定拘役显然无法达到立法应有的目的。在刑法进行修改之前大部分人敢于实施醉酒驾车的行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违法成本低”。将醉酒驾车行为放入刑法调控的范畴,以刑罚来威慑危险驾驶行为人,使其理性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刑罚的预防目的。

2.作为刑法第133条之一的一项法律规定,醉酒驾车入罪的立法确实应当参照交通肇事罪,并且低于交通肇事罪。同时作为一项直接从行政法过渡到刑法的立法规定,主刑确实不宜过重。但只规定一种主刑拘役却又过轻。而另一方面,全国各拘役所、看守所在收押犯人程序中都要进行全面的体检,收押程序较为困难。同时因受过刑事处罚会造成影响的人群,大部分应为公务员、相同性质的公职人员或希望以后报考公务员的年轻人。而对占醉酒驾车者多数的私营业主、商人、自由工作者,只处于拘役并没有实质性的威慑力。

(二)造成危害结果后的处罚不合理

前文中已经提到,根据立法规定,本罪在“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在这里,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009年5月7日杭州“胡斌飙车案”被判处交通肇事罪,6月30日南京司机张明宝醉驾酿成5死4伤的案件被判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8月4日杭州“魏志刚案”被判处交通肇事罪。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对于醉酒驾车事故判决“同案不同罪,同罪不同刑”的现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9年9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规定醉驾案件适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情况为醉酒驾驶肇事后继续冲撞,放任危害结果的行为,引发了学界对其合理性的争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醉酒驾车行为引发了交通事故,依然无法在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间做出合理的判决,容易造成司法裁判混乱,从而直接损害法律的尊严,也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三、对醉酒驾车入罪立法规定的完善

醉驾案件作为工业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社会通病,在世界各国中都普遍存在。因此,合理地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将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一)合理提升主刑的量刑

有观点认为,醉酒驾车行为只是行为犯,是尚未造成危害结果的行为,不需要再设置其他主刑,拘役足矣。笔者对这种观点无法认同,因为实践中会出现一种不合理的情况。举例说明,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的主刑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醉酒驾车引发重大事故的标准是指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假设,甲醉酒驾驶机动车,未造成任何后果,但态度恶劣,被判处了本罪最高刑拘役6个月。同时,乙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两人轻伤,负事故全部责任。但因为只造成了轻伤无法适用交通肇事罪,在刑法的范畴内,只有用醉酒驾驶的立法规定进行处罚,判处拘役6个月。显然乙造成的危害要大于甲,但也判处拘役,显然不够合理。

(二)增加醉酒驾车行为结果加重犯的处罚规定

前文中已经指出对于醉酒驾驶行为造成危害后,在之前的司法实践中我国法院的判决出现了个案参照不同罪名定性的“同案不同罪”、“同罪不同刑”的情况。既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同样也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而在修正案出台后,对于醉酒驾驶行为造成危害结果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刑罚规定,而前文也已论证醉酒驾驶行为造成危害结果后无论适用交通肇事罪还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都不合理。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在立法中必须要使用两种标准去进行判断:一是造成危害结果的大小;二是主观方面恶性的大小。采取这样的评判标准既结合了交通肇事罪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优点,又采取互补的方式,弥补了两罪的缺点。

(三)慎用死刑的建议

由于实践中醉酒驾驶尤其是造成恶性事故后人员伤亡较多,对于公共安全的威胁非常之大,以至于民众的愤怒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在未来立法成熟时应当将某些特定的情节特别恶劣醉酒驾车恶性事故考虑设置死刑,对此笔者持反对意见。

死刑废除运动起源于18世纪末,经过200年发展,已有139个国家实质上废除了死刑,占全球总数的70%。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盲目追求以暴制暴,其国家心态必然是病态的。所以现阶段我国的死刑制度,为“保留死刑,但严格限制死刑,坚持少杀、慎杀。”对待醉酒驾驶造成恶性事故的案件,也应当少杀、慎杀。体现我国刑法对于某些恶性犯罪,提高生刑,慎用死刑的态度,笔者认为立法应当将醉酒驾驶造成恶性事故的案件列入限制减刑的范围,在保护社会法益的同时也尊重人权,体现我国慎杀、少杀的刑事政策和顺应轻刑化的国际趋势。

刑法既要保护法益免受实际的侵害,同时也要保护法益免受危险的威胁,醉酒驾车立法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通过分析这些缺陷,结合我国的实际,做出改善: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事故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恶劣的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恶劣的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恶性事故的,处15年以下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刑法保护法益的目的,预防犯罪和震慑犯罪分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岚,李娜.原因自由的可罚性及其认定[D].汉江论坛.2000:2.

[2]陆碧琴.刑法修正案(八)增设危险驾驶罪之问题研究[DB/OL].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13507.

[3]秦希燕.刑法增设危险驾驶罪[DB/OL].http://www.aqsc.cn/xwzt/103612/103701/103711/150038.html.

[4]许博.拘役刑的适用与轻刑化趋势[D].法学杂志,2004.2.

篇4:醉酒驾车,离你有多远?

Drunk driving kills more than 13,000 Americans a year—that’s one every 39 minutes. Authorities call it an 1)epidemic. They say that despite all the publicity, all the education campaigns, and all the advertising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number of drunk-driving 2)fatalities has not gone down.

Some 3)prosecutors have started taking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the problem, getting so tough on drunk drivers who kill people that the penalties they 4)exact were unheard of in the past. One of these pioneers is Kathleen Rice, 5)district attorney of Nassau County in New York. She believes that if you want to stop drunk driving, you have to treat it as a serious crime with serious jail time. Our story begins, however, not in a courtroom but at a wedding in Nassau County—a wedding and the tragic loss of a 7-year-old girl.

Her name was Katie. She was adored by family and friends. She was to them, a 7-year-old fairy princess with 7 teeth missing.

Katie on a video: I lost 7. This is my eighth.

Man on a video: That’s the eighth one that’s gonna go? Let me see.

She and her little sister—the Flynn girls—were flower girls at their aunt’s wedding on July 1, 2005. It was a 6)glorious day for the Flynn family, including Katie’s parents Jennifer and Neil.

Jennifer: It’s like yesterday to us.

Neil: It was a great day. It was a beautiful wedding. It was a fun time all day long and it couldn’t have turned out worse.

The family had hired a 7)limo to take them home from the wedding so they could dance and party with no worries. But as they were being driven home on a parkway on Long Island, a pickup truck came 8)barreling straight at them in the wrong direction. Chris and Denise Tangney, Katie’s grandparents, saw the truck coming from the back of the limo.

Denise: I saw this light come towards me. And I had to think for a second of what that was, ’cause that, it was just out of place. I watched this single light come toward me and all of a sudden it went from a single light to a double light. It happened so quickly I remember saying, “Oh my God, we’re gonna get hit.”

They got hit with incredible force. Both cars were totally destroyed, but that was the least of it. Stanley Rabinowitz, the limo driver, was killed instantly. The limousine was so mangled that members of the Flynn family had to be cut out of the

9)wreckage. Virtually everyone suffered severe, life-threatening injuries, and then there was Katie.

Neil: The first thing I heard was my wife screaming, “Neil, Katie’s dead.” And I kept saying, “No she can’t be dead. She’s just gotta be hurt real bad.” But I didn’t know what Jen was looking at, what Jen saw.

Jennifer: I reached for Kate and she was on the floor. And all that was left of Kate Marie was her head…that I was able to take.

Martin Heidgen, a 24-year-old insurance salesman, was driving the pickup truck. He suffered minor injuries. He had a blood alcohol content over three times the legal limit. On the night of the Flynns’ wedding, Heidgen was drinking at a friend’s party in a house on Long Island. His friends told him not to drive. He did anyway, for about three miles the wrong way on the parkway before 10)slamming into the Flynns’ limousine and tearing their lives apart.

Jennifer: The sadness and despair that is with me every day, I can’t even put into words.

Neil: I relive the crash. I think about it every day. I have nightmares about it every night. And I live my life without my daughter because of it.

Kathleen Rice: One of the 11)compelling things about this case is that it really ripped the mask off drunk driving.

Kathleen Rice is the district attorney who prosecuted the case.

Kathleen on a TV Promotion: As a career prosecutor, I know that tough penalties for drunk driving save lives.

Getting tough on drunk drivers has been the centerpiece of her platform since she was elected in 2005. This case showed why.

Kathleen: A 7-year-old girl is 12)beheaded. The driver of the car is crushed to death. I think too many people think about drunk driving crashes, or accidents as people like to call them, as, you know, driving off the road. Or rolling through a red light. These crimes are incredibly violent.

Katie Flynn’s funeral attracted more than 1,000 people. Her death, along with that of Stanley Rabinowitz, became rallying points for the campaign to crack down on drunk driving.

Martin Heidgen was arrested and charged not with 13)manslaughter—meaning accidental killing, as is 14)customary in drunk driving fatalities—but with the more severe charge of murder. That hardly ever happens in America.

Reporter: Why did Heidgen fit as a murder case?

Kathleen: The 15)statute under which he was charged required us to prove that through his actions, he had a completely 16)depraved indifference to human life.

Heidgen was charged with murder by depraved indifference, she says, because he acted so 17)recklessly others were likely to die.

Kathleen: His actions made the deaths of Katie Flynn and Stanley Rabinowitz 18)inevitable. It was as inevitable as taking a gun and firing it at an individual who’s standing five feet away from you.

Reporter: You really believe that.

Kathleen: I do believe that. I do.

每一年,大概有13000个美国人死于醉酒驾车事故——平均每39分钟一人。专家把它称为一种瘟疫。他们说尽管在过去十年间,醉酒驾车更加透明化,酒后驾车的教育、宣传广告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醉酒驾车事故的数量并没有下降。

有些检察官对这个问题开始采取其他措施,他们严惩那些因醉酒驾驶而致人死亡的人,处罚力度之强在过去闻所未闻。这其中的一个先锋人物就是凯思林·赖斯,纽约州纳苏县的一名检察官。她认为,要想阻止醉酒驾车行为的发生,就应该把它定义为一项严重罪行,处以长时间监禁。然而,我们要讲的故事开始的地方,不是在法庭,而是在纳苏县的一个婚礼上——一对新人的结合和一个7岁小女孩离开人间的悲剧。

她的名字叫凯蒂,深受家人和朋友的宠爱。对于他们来说,她就是掉了7颗乳牙的7岁童话公主。

录像中的凯蒂:我已经掉了7颗牙了。这是我的第8颗。

录像中的男人:这快要掉下来的是第8颗了吗?让我看看。

她和她妹妹——弗林家的两个小公主——在2005年7月1日举行的她们阿姨的婚礼上担任花童。对包括凯蒂的父母詹妮弗和尼尔在内的弗林一家来说,这本是美好的一天。

詹妮弗:对我们来说,事情就好像昨天发生的一样。

尼尔:那真的是美好的一天,婚礼相当美好。一整天都充满欢乐,没有比这一天更好的了。

弗林一家租了一辆豪华轿车将他们从婚礼接回家,这样他们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整天跳舞和狂欢。然而,就在他们乘车前往位于长岛的家的途中,一辆小型载货卡车逆向行驶径直撞向他们。凯蒂的外祖父母,克里斯·唐尼和丹尼斯·唐尼,在后座目睹了货车撞向豪华轿车的一幕。

丹尼斯:我看到有一束光射向我,我反应了好一会儿,在想那是什么,因为它的位置相当奇怪。我看着这一束光,突然它从一束变成两束。事情发生得太快了,我只记得我当时喊了声:“哦,天啊,我们要被撞上了。”

一股强大的力量朝他们撞来。两辆车都毁不成形,但那还是损失最小的。豪华轿车司机斯坦利·拉比诺维茨当场死亡。而车子则几近粉碎,必须破开车子残骸才能把弗林一家解救出来。实际上,每个人都遭受了极其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的创伤,再之后就是凯蒂了。

尼尔:我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就是我妻子的尖叫:“尼尔,凯蒂死了。”而我不停地说:“不,她不会死的,她只是受了很重的伤而已。”但我并不知道詹当时看到的情景是怎么样的。

詹妮弗:我朝着凯特靠过去,她就躺在地上。而她身上唯一完整的地方、我能拿得到的地方……就是她的头。

24岁的保险推销员马丁·海德根当时正驾驶这辆载货卡车,受了一些轻伤。他接受了血液酒精浓度测试,结果超过了合法标准指数的3倍。在弗林一家参加婚礼的当天晚上,海德根在位于长岛的朋友家中参加派对并喝了酒。他的朋友告诫他不要开车,但他还是开了。在撞上弗林家的豪华轿车、把他们的人生弄得支离破碎之前,他已经逆向行驶了整整3公里。

詹妮弗:我每天所承受的悲伤和绝望,无法用言语表达。

尼尔:我脑中会回放整个车祸过程,每天都想着它,每天晚上都做与它有关的噩梦。而我因为这场车祸,失去了我的女儿。

凯思林:这宗案件引起大家关注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揭开了醉酒驾车的面纱。

凯思林·赖斯恰好就是这个案子的检控官。

电视宣传片中的凯思林:作为一名职业检控官,我明白对醉酒驾车者进行严惩能拯救生命。

自2005年竞选上任成功之后,对醉酒驾驶者进行严厉的惩罚一直是她工作的重点。这宗案件正好说明了原因。

凯思林:一个7岁的小孩(因车祸)而身首异地,而司机则被活活压死。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这种醉酒撞车事故,或者他们口中常说的意外,就是,你知道,开车冲下公路,或是闯个红灯。但这些事故是会置人死地的。

凯蒂·弗林的葬礼吸引了超过1000人参加。她与斯坦

利·拉比诺维茨的死拉响了打击醉酒驾车行动的号角。

马丁·海德根被捕,并且不像以往那样被指控一般杀人罪——即过失致人死亡,这也就是一般醉酒驾车案例中惯用的——而是被严厉地指控谋杀罪。这在美国几乎从未发生过。

记者:海德根的案子为何是一宗谋杀案?

凯思林:根据法例,我们必须找到证据,来证明从他的行动中看出他完全无视生命。

她说,海德根被控告道德冷漠杀人罪,是因为他的行为鲁莽至极,随时可能导致他人死亡。

凯思林:他的行为无可避免地造成凯蒂和斯坦利·拉比诺维茨的死亡。这跟拿着枪对准一个离你5英尺远的人开枪没什么两样。

记者:你真的这么认为。

凯思林:我的确是这么想的。的确。

Discussion Forum

七嘴八舌讨论区

醉酒驾车:别把生命当儿戏!

Opinion 1

Sure, I’ve done it. When you are under the influence, you lose track of right and wrong.

Tips: 经历过醉酒驾车的人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这位说话者现身说法,说在酒精作用下(under the influence),人们根本无法保持理智,辨别是非。“lose track of sth./sb.”表示对某物失去控制、与某人失去联系,而“right and wrong”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即“是非黑白”的意思。

Opinion 2

The penalties are not severe enough. Most governments are all bark and no bite.

Tips: 醉酒驾驶为何频频发生,有人说是因为处罚力度不够。与上文的美国女检察官Kathleen Rice一样,这位说话者也把原因归咎于惩罚力度上。她认为许多政府在处理类似案件的时候都是雷声大雨点小(all bark and no bite),没有实质行动。

Opinion 3

Of course they deserve more than a slap on the wrist, but I think saying it’s murder is a bit of a stretch.

Tips: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犯了错,妈妈总会抓起我们的小手,在手腕上轻轻地打一下,以示惩戒。这个动作,用英语表达就是“a slap on the wrist”。比起那些恐怖的体罚,这个惩罚算是小儿科了。对于醉酒驾车这件事,这位说话者的态度是,现有的惩罚的确过于轻微,但把它归类到谋杀案件又有点夸张。“a bit of a stretch”表示稍显夸张,言过其实的事情或东西,它的动词形态为“stretch it a bit”。

Opinion 4

In Australia we have a national slogan that makes it plain as day: If you drink and drive you are a bloody idiot!

Tips: 前些日子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规劝大家不要酒后驾车的标语,与以往说教式标语不同,这些新的标语简单明了(plain as day)、句句在理却也多少有些雷人,比如说“酒后驾驶者医院给你开好了房间”、“酗酒开车是驶向死亡与坟墓的选择”等等,引起了强烈反响。不过大家有所不知,澳大利亚最大的广告标语之一也与醉酒驾车有关——“If you drink and drive you are a bloody idiot!”(醉酒驾车的人是十足的笨蛋!)

Opinion 5

You don’t realize how serious it is until it touches your life. These morons need a taste of their own medicine.

Tips: 我们都一样,只有当事情真真切切地在自己身上或周围发生时,才会有所触动。这位说话者显然有过类似经历,她直呼那些人是神经病、弱智儿(moron),认为必须得让他们也尝尝滋味才行。“(give) a taste of their own medicine”表示用相同的方法对付某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之身”。

Opinion 6

I see it all the time. Guys getting behind the wheel thinking they are Superman. They shouldn’t have a license, let alone a car.

Tips: 车祸见多了,兴许也能看出根本原因来。这些醉酒驾驶的人,跳上车、手握方向盘时估计都幻想着自己是超人,在拯救全世界呢。殊不知他们正是杀害无辜人们的罪魁祸首。说话者认为,这些人根本就不配领取驾照,更别说(let alone)拥有汽车了。“behind the wheel”正是驾驶车辆的意思。

Opinion 7

My best friend was killed by a drunk driver. You never really forget. You can never truly let bygones be bygones.

Tips: 这位说话者也有段心酸的回忆,他的好朋友就是在醉酒驾驶车祸中丧生的,她说她永远无法释怀,无法让过去真正成为过去。“Let bygones be bygones.”是一句相当有名的英语谚语,意思是“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常用于宽慰他人。

Opinion 8

Of course it’s murder! Once they are in control of the vehicle, they are operating a weapon. There are no two ways

about it.

篇5:酒后,醉酒驾车处罚条例

2010-04-08来源:众悦网责任编辑:八斗

酒后驾车处罚新条例将喝酒驾车分为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两个档次,并且对驾驶营运机动车的驾驶员加重处罚:

(1)酒后驾车的处罚是: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

(2)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的酒精测试的判定标准是: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中规定,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并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小于80毫克为饮酒后驾车;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为醉酒驾车。

很多人可能想知道,这大概喝多少酒会达到这个标准?有关专家根据标准大体估算了一下:20mg/100ml大致相当于一杯啤

酒;80mg/100ml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2瓶啤酒;100mg/100ml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

落实到具体的白酒酒精度数,如果人体中每百毫升血液中含到100毫克酒精,不同的酒类的量化分别是:70度白酒约50克;60度白酒约75克;50度白酒约100克;40度白酒约150克,也就是一口杯的量;日本清酒约500克;红酒约600克;啤酒约3瓶或者6个易拉罐。

篇6:醉酒驾车现象的法律分析

摘要:醉酒驾驶实际上是全球共同面对的一个社会难题,很多国家也已经有相应的法律条文加以规制和制裁。我国面临同样问题,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正式将“醉酒驾驶”定为犯罪,并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我认为,为了维护安全的交通秩序,保护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社会安定有序的发展,将这种主观故意的行为在刑法层面给予明确定性并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和法律条文十分必要。本文指出只有通过对醉酒驾车现象及成因的分析,提出通过交通执法水平的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的提高、交通法律法规的健全、及交通科技的创新,才能有效防止、减少甚到杜绝醉酒驾车犯罪,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

关键词醉酒驾车 安全意识 危险驾驶罪

一、我国醉酒驾车现象的现状

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经济呈稳步上升态势,尤其是汽车工业,更是如火如荼。据公安部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底,中国汽车产销均超过1300万辆,第一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从汽车的保有量来看,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6亿辆,其中汽车7619万多辆,摩托车9453万多辆,挂车120万多辆,上道行驶的拖拉机1463万多辆,其他机动车2万多辆。在7619万辆汽车中有1600多万辆是农用车,真正的商用车和乘用车大约6000万辆。然而近两年来,有些城市接连发生醉酒驾车导致的恶性交通事故,给他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威胁,对这些驾驶者却没有一个确定的罪名使其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这其中一些醉酒驾车者以“交通肇事罪”被处罚,一些醉酒驾车者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刑。由于两种罪名的罪刑差别较大,加之“醉驾”引发的恶性伤亡事件的激增,这个问题逐渐引起社会重视,法律的困境同时也跟着暴露出来。

但是,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要一环,像在汽车文化和汽车文明方面,交通意识和交通道德还没有完全在人民的思想中建立,交通事故每年死亡人数居世界各国之首,占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五六分之一。有关部门调查显示,2009年全国查处酒后驾驶案件31.3万起,其中醉酒驾驶4.2万起。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虽比上年有所减少,但醉酒驾车仍然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马路杀手”。可见,减少醉酒驾车,提高人民的交通意识和交通道德,已成为中国目前急需解决的一大关键问题。

二、醉酒驾车现象的成因

(一)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第四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可见,我国对于醉酒的人按正常人对待,既不能从轻、减轻处罚,也不能从重、加重处罚。但是把醉酒的人与正常人相等同,这是否与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相悖?正常人承担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这毫无疑问,但是对于醉酒的人是否承担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这在学界说法不一。醉酒人分为生理性醉酒人和病理性醉酒人,生理性醉酒人根据其主观意愿,又可分为自愿醉酒(可归责于原因)和非自愿醉酒(不可抗力等不可归责于行为人)。由于病理性醉酒人实际上属于精神病人的范

畴,其刑事责任的解决适用处理精神病人刑事责任的原则,但是生理性醉酒的情况十分复杂,应根据情况区分对待。对于自愿醉酒人,由于是可归责原因造成醉酒,是其在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时候所选择的,都应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对于非自愿醉酒人,则应当根据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是属于无责任能力还是限制责任能力,来认定行为人是否承担部分刑事责任。如何区分无责任能力和限制责任能力,则需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客观因素来确定。若一概地把所有醉酒的人都规定为承担完全刑事事责任,是不符合现在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的。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面对复杂的实践情况,缺乏一定的说服力,仍需要立法者充分考虑各学者的观点,以完善醉酒驾车犯罪的问题。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处拘役,并处罚金。2010年8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时,对增设危险驾驶罪持支持态度,若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将意味着原来由行政管理手段或者民事手段调整的酒驾行为,上升为刑事犯罪层面,对刑法总则第十八条起到了修善补充作用,在司法实践中提高了操作性。但是,修正案仍然回避了醉酒驾车的敏感地带,对自愿醉酒和非自愿醉酒并没有区分对待,而且在刑罚设置上仅处拘役或罚金,在量刑上相对较轻。因此,对该条款仍然应反复考量,不断完善。

(二)法律适用不统一

在2009年9月8日以前,由于醉酒驾车犯罪案件高发,刑法规定较为简单,并不明确,因此,对此类案件的定罪量刑也有不同意见,司法实践中的处理也不完全一致,造成司法审判结果的混乱。如针对行为人醉酒驾车肇事后继续横冲直撞,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情况,就有两种不同的判决。有的法院认为行为人醉酒驾车肇事后仍然横冲直撞,虽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但是行为人主观上并没有积极追求或是放任这种结果的故意,而是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下,才会发生偏离了其主观愿望的结果,所以最后以交通肇事罪进行定罪量刑;而有的法院则认为,行为人明知饮酒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因此,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

其实两种判决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能说哪一种是错判。这种不同的判决结果也是由于我国刑法规定不明确,法院拥有自由裁量权所致。为了惩治和有效预防醉酒驾车犯罪,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9月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广东黎景全和四川孙伟铭醉酒驾车案件,以统一此类案件的法律适用。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黎景全和被告人孙伟铭醉酒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后,继续驾车冲撞行驶,以致造成多人伤亡的严重后果,其主观上对他人伤亡的危害结果明显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二人的行为均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但在具体量刑时,考虑到二人是在醉酒的状态下作为,酒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归案后认罪、悔罪态度较好,积极赔偿受害者的损失,所以主观恶性并没有直接故意那么深,因此不适用死刑。综合各方面的考量,最后人民法院判决其二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无期徙刑。但是,最高院的此种做法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并不十分符合。因为我国是大陆法系,并不适用英美法系中的判例法规则,而法院以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对特定案件进行公布,似乎想以这两起案件的判决,给全国法院树立标杆,统一此类法律案件的法律适用。而且这种“头痛医痛、脚痛医脚”的毛病,只是治标之策,并没有抓住我国的刑法规定这一本源。可喜的是201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热议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车入罪,有望对这一尴尬局面画上句号。

三、醉酒驾驶屡禁不止的原因

醉酒驾驶,要有三个因素才能形成醉酒驾驶。驾驶者、醉酒、汽车缺一不可,那么醉酒驾驶的原因也要从这几方面找。醉酒驾驶是道路交通安全中的一大隐患,是“公路杀手”,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明知故犯,屡禁不止,屡整不绝,本人认为,这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一是驾驶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喝点酒开车问题不大,的确有的人多次饮酒驾驶,也没有出事,因而对酒后驾车神经兴奋、失去控制力、辨别能力、处置能力的危险性,危害性认识不足。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三种人”身上:一种是年青人,这些人胆子大,不考虑后果,认为没关系,喝了酒开车慢一点就行;二种是公安机关、党政机关、有熟人、有朋友,一旦被交警抓获,有人为他说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三种是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开车技术好、运气好,喝点酒碍不了大事,自己经常饮酒后从来没有出过事。二是思想认识有误区,存在侥幸心理。少数机动车驾驶人认为,酒能御寒,酒能壮胆,酒能提神,“武松景阳岗上醉酒打死老虎”,就靠饮酒壮胆提劲。因此,酒后驾驶不会有什么后果。加之,一些人饮酒驾驶,甚至醉酒驾车的确没出事。事实上也不是每个人每次喝了酒都发生事故,酒后驾驶发生交通事故毕竟是个别现象,多数饮酒,醉酒驾车的人没有出事。因此,有人认为,我就不相信我饮酒,醉酒后就一定要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冒险饮酒驾驶,甚至醉酒驾驶。

客观原因

一是查处酒后驾驶难度大。酒后驾驶多发生在夜间,一些“醉汉”、“酒鬼”很难对付,有的借酒发疯胡缠蛮缠,甚至暴力袭警,有的对酒精检测仪的测试不认可,有的甚至拒检,驾车闯关,逃离检查现场,客观上造成一些“醉汉”、“酒鬼”侥幸过关。

二是整治酒后驾驶干扰大。抓到一个酒后驾驶,说情电话不断,一些党政机关的领导委托公安交警部门的领导出面说情,软磨硬缠,要求只教育警告不处罚,弄得执勤执法民警骑虎难下,想来想去只好服从领导,“放一马”算了。

三是治理酒后驾驶的法律偏软。有人认为:即使是醉酒驾驶造成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负全责,情节特别恶劣的,最重也不过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只要赔偿得好,可以判缓刑。成都孙伟铭醉酒无证驾驶连撞5车,造成4死1伤,又是逃逸,可谓情节恶劣,法院认定是危害公共安全罪,因赔偿好没有判死刑,仍然保住了性命。

四是社会环境给救驾提供了温床。我国的酒桌的文化、风俗、人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了,在这里不再过多论述。

五是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加促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样也提升了酒驾事故的发生率。

四、解决醉酒驾车问题的对策

杭州酒驾司机连闯6人、“我爸是李刚”事件等,每天行走在大街上的人们,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些“公路杀手”的威胁。我们都不是钢铁侠,不能拿肉去和钢铁硬着干。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酒驾事故的频频发生已经不能不去重视了,它已经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达到必须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去解决的程度。我国目前拥有全世界1.9%的汽车,引发的交通死亡事故却占了全球的15%,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目前“排名”世界第一。汽车占有量少,交通事故率低,法律惩处不严,导致这样比例的存在。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我国尤为突出,每33分钟就会有一人死于与饮酒有关的交通事故。酒后驾车交通事故只要出事一般都很严重。因为出事的时候司机是醉酒状态,生理上已经不能及时解决当前情况。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卷入与喝酒有关的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为30%,显而易见,饮酒与开车是多么可怕的致命结合,正是由于酒后开车这个“罪魁祸首”使得一幕幕本不该发生的惨剧接连上演,造成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

(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

我国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本条是典型的过失犯,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的发生是刑法介入的前提,这是一种典型的事后罚,对交通事故的预防显得微不足道,且本罪只规定了三个量刑幅度,没有规定量刑的具体情节,为此,最高院作出了相应的司法解释,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及其第一项的规定可以看出“酒后驾驶”是作为一个降低定罪标准的一个情节而被规定。也即如果行为人在具备了“酒后驾驶”这个情节之后并造成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即可满足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的要求。而从第2条第1款第一项的规定,“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可以看出与有“酒后驾驶”这个情节相比,在没有“酒后驾驶”的情况下,只有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才符合交通肇事罪的要求。但是,如果存在造成交通事故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且具有酒后驾驶的情况,其法定刑却只能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为相关法条并没有对这种情况下是否应该加重处罚并没有做出规定,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这样的量刑是存在问题的的。这实际上等于对酒后驾驶行为没有作出相应的评价,这样的处罚明显偏轻且很不合理。

对于目前正在热议的刑法修正案(八),虽然由原来行政管理手段或者民事手段调整的酒驾行为规定为刑事犯罪,加大对酒驾行为的处罚力度,但在量刑上处罚仍然相对较,可以考虑“处三年以上有期徙刑,并处罚金”。黎景全和孙伟铭的醉酒驾驶案件,最后判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并判处死缓。但新设的危险驾驶罪,如果判拘役,反而将罪犯判轻了,并不能实现其立法本意。同时,为了确保司法实践中不出差错,构成其他罪的,应当数罪并罚。

(二)加大执法力度

交警部门必须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对醉酒驾车的行为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原则,严禁酒后驾车。目前,我国关于醉酒驾车的处罚规定较为仔细的有《道路交通安全法》、《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对于酒精含量高于20mg/100ml的驾驶员必须依法处理。

(三)通过思想教育,提高驾驶员的自律性

1.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做好驾校培训工作。我国目前的驾校理论考试则只是走个过场,并没有真正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因此,必须严把理论关,培养驾驶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律性,做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2.采取多元化的宣传手段。第一,充分利用电视台、交通广播、报纸等社会媒体资源扩大交通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并对交通肇事案件的典型个案进行曝光,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第二,可以针对驾驶员举办《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规的知识竞赛,定期举办道路交通安全的系列讲座,让驾驶员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自觉远离醉酒驾车行为。第三,在源头场所加强宣传,如酒店、餐厅、酒吧等张贴交通安全宣传标语,提高驾驶员的自我防范意识,杜绝醉酒驾车。

四、结语

当前,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醉酒驾车的危害,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遏制。如2009年8月起,公安机关在全国开展了酒后驾车专项整治行动,对酒后驾车人员一律采取拘留措施;2009年9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就醉酒驾车犯罪的有关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统一对醉酒驾车犯罪案件的裁判标准,2010年8月,全国人大开始审议刑法修正案(八)增设危险驾驶罪,从执法上、司法上、立法上规范醉酒驾驶问题,打击驾驶员的侥幸心理,提高醉酒驾驶违法犯罪的实际操作性。这些举措让我们看到了政府的严惩醉酒驾车的决心,让我们看到了杜绝醉酒驾车犯罪案件的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道路交通必将呈现安全、文明、健康的驾驶环境!

注释:

张毅.汽车社会离我们还有多远.北京:半月谈出版社.2010.55-57.程志凯.论酒后驾车在道路交通中的危害及法理对策.辽宁警专学报.2001(2).32-34.佚名.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有必要统一.http://.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醉酒驾车大学英语作文】相关文章:

关于醉酒驾车的处理08-13

关于近期因醉酒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通报07-19

小狗醉酒作文06-17

醉酒老爸接电话作文05-05

醉酒后的我作文500字08-02

教师醉酒05-07

贵妃醉酒08-02

醉酒爱情诗歌04-13

勇斗醉酒老爸04-15

醉酒的秘密08-02

上一篇:监理安全月工作小结下一篇:白色情人节的祝福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