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

2024-07-2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通用8篇)

篇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

江西财经大学

08-09学年】

评分标准:如果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充分阐述矛盾的普遍性、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如何处理社会矛盾等问题,也可给满分。

参考答案:

(1)命题观点是错误的(1分)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社会都存在社会矛盾,和谐社会也不例外(1分)

(3)和谐社会是各种社会矛盾之间以及矛盾的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对稳定、舒缓的状态,而不是社会矛盾或者矛盾的各方面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2分)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人与人之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之间的矛盾处于相对平稳、舒缓状态(2分)

2、影视娱乐文化深受大众喜爱,反映了时尚和潮流,是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评分标准:如果学生能够正确阐释先进文化的涵义、辩证分析影视娱乐文化并结合现实问题进行阐释,也可给满分。

参考答案:

(1)命题观点是错误的(1分)

(2)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2分)

(3)娱乐影视文化作为现代商业文化的一部分,深受大众喜爱,表明它具有娱乐性,能够给大众生活带来愉悦。但给大众带来愉悦并不等于先进文化,关键要看其内容是否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3分)

三、论述题(每题12分,共2题,合计24分)

1、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对外出口迅速下降,外向加工型工厂的生存岌岌可危。在这一背景下,有人指出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加快经济转型,优化经济结构。有的人则认为,应该加大对外向加工型工厂的支持,以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请结合这一问题,论述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评分标准:

(1)论述逻辑、观点鲜明。分值在2分上下波动。

(2)对不同说法的评述给2分。

(3)结合材料分析给4分。

(4)基本理论分占4分。

基本理论如下:

(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1分)

(2)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1分)

(3)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1分)

(4)把不断改革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1分)

2、2009年,国务院共批复7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获批数量为前4年的总和。试论述这一现象体现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评分标准:

(1)论述逻辑、观点鲜明。分值在2分上下波动。

(2)结合材料和现实拓展论述给4分。

(3)对新观点给1分。

(4)基本理论分占5分。

基本理论:

(1)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过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2分)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1分)

(3)促进经济增长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1分)

(4)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1分)

四、案例分析题(共10分)

国家统计局长指出,非国有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之外的企业)2005年占所有企业数量的比重为89.89%,2008年提升至95%,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66.72%上升至2008年的71.66%,资产比重由2005年的51.95%升至2008年的56.62%,利润总额比重由2005年的55.96%升至2008年的70.34%,就业人数比重由2005年的72.81%升至2008年的79.70%。

1.案例说明我国现阶段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5分)

评分标准:

结合材料给2分

拓展论述给1分

基本理论占2分

基本理论:

我国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分)

2.如何理解非公经济的意义?(5分)

评分标准:

结合材料给2分

拓展论述给1分

基本理论占2分

基本理论要点

非公经济具有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竞争等意义(2分)

五、材料写作题(共24分,要求逻辑清晰,观点鲜明,字数在1000字左右)

材料一“民主”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由“人民”和“权力”两词合成,意为“人民的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

——资料来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材料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27日首次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此次提请审议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对现行选举法相关条款作出修改,明确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依据草案,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对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作了不同规定。按照中国现行选举法的相关规定,现在是每96万农村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每24万城市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4∶1。对于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李适时表示,一是保障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体现人人平等;二是保障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有平等的参与权,各行政区域不论人口多少,都有相同的基本名额数,都能选举一定数量的代表,体现地区平等;三是保障各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要有一名代表,体现民族平等。

——资料来源:刘晓林,《中国拟规定城乡居民享有同等选举权》,《人民日报》,2009-10-27 材料三 我们认为下列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

——资料来源:美国《独立宣言》

综合以上材料,围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

评分标准:

(1)观点鲜明,语言流畅,逻辑清晰。(5分)

(2)基本原理驾驭能力。(8分)

(3)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凡是不结合材料者,本条一律不给分;照抄材料者,本条也不给分。(8分)

(4)其他。(3分)

篇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2年9月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试

模 拟 试 卷

考试形式:闭卷试卷类型:(B)

☆ 注意事项:

1、本考卷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试题必须答到试卷答题纸上,答到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试卷答题纸一并交回。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

A.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2、科学发展观的 B.建立国营经济 D.恢复国民经济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领导权问题 D.革命目标问题

A.国民党 C.中间势力

B.共产党 D.东北军7、1957年毛泽东在()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8、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A.生产力不发达

C.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A.陈云 C.邓小平

10、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A.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B.农民阶级 D.私营企业主 B.毛泽东 D.刘少奇

B.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 D.发展不平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毛泽东总结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A.武装斗争 C.统一战线

B.土地革命 D.党的建设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基本方面有()。A.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3、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包括()。A.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建立联盟 C.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4、实现共同富裕是()。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C.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B.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 D.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 B.群众路线 D.艰苦奋斗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A.根本任务 C.基本政策

B.基本目标 D.总体目标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工农武装割据

2、群众路线

3、党的政治路线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简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2、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五、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共20分)

篇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

一、基本途径——校内实践

学校内的实践活动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途径。校内实践包含课堂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两方面。在课堂上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基础和基本形式。那么大学生可以进行哪些校园文化活动呢?首先是自我教育与管理。优化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积极向上和更具智慧的人。此外,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如打工和志愿者活动也是很好的实践途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是课堂实践教学。包含课堂的讨论与辩论及案例分析等形式。其中,最常应用的形式是课堂讨论。即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话题,由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是教师点评。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地构思有意义、有启发性的问题。然后,把同学们调动到课堂讨论中来,使大家活跃思考、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予以启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增添一些丰富有趣的内容与形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校内实践的拓展与补充是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氛围,从而使大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教育。能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大学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是课外阅读训练。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拓展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而且,在持续的阅读中,学生会渐渐形成一种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自主学习的需要,是一生的财富。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本的每一章后面,都有课外阅读书目。教师要联系实际,指导学生选择书目和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最终提高大学生的表达与自学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重要途径——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是一个富有非常广泛而深刻涵义的概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的增强学生的感悟,提高实践的意识与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良好形式,是增强大学生服务意识、促进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有人说,“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

就大学生而言,课外时间与假期时间比较长,因此社会实践就有了充足的时间,有利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实践教学。学生在社会上的实践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参加献爱心活动、参观科技馆、去人文胜迹旅游、参加多种比赛等。由于社会实践的内容太广泛,因此需要教师对此有所指导。教师应围绕着学生所关心的社会问题,提前锁定社会实践的范围,并提出基本要求,适当给予学生指导。参加社会实践对学生有着很大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大学生“接地气”,能让大学生更真实、更切身地了解到实际的国情与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的使命感。第二,有利于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加努力完善自我。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中,与社会上的接触相对较少。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明显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重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第三,有利于大学生将理论应用与实际。大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却不一定能提高自己的实际技能。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和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教学的过程。为社会实践教学制定相关的体制。此外,为社会实践教学设立专项基金也是保证实践教学开展的一个可行的方法。

三、新途径——网络实践

网络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新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与学生密切相关。实现网络教学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一项必要条件和重要体现。特别是随着校园网的建设,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得大量优秀的教学资源,这无疑对学习帮助巨大。所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网络实践教学中要注意掌握好以下几点:第一,指导大学生使用网络去收集资料,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第二,指导学生运用网络完成作业、开展科研活动。第三,介绍给学生一些良好的网站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充分的资源。

摘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但要注意的是,在加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的时候,应主要到实践是教学的主要途径,这个途径包括:校内、社会与网络实践。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途径

参考文献

[1]练崇潮,汪水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2,36(12):17-18.

[2]王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8(34):21-22.

篇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2,发展才是硬道理。()

3,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4,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本质区别。()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国两制”的具体表现。()

7,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8,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9,中国的多党合作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是类似的。()

10,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与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双项选择题(1一5题)

1,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是()。

A.革命问题B.和平问题C.发展问题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解放生产力B.解放思想C.发展生产力

3,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两种相互结合的治国理念是()。

A.以诚治国B.依法治国C.以德治国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二为”方针是()。

A.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C.为工农兵服务

5,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中的两个历史性课题是()。

A.信息化B.打得赢C.不变质

(二)多项选择题(6一10题)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

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

C.依靠农民D.党的建设

7,党在过渡时期要逐步实现的三大改造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尊重”的 方针是()。

A尊重劳动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D.尊重创造

10,自主创新的涵义是()。

A.原始创新B.集成创新

C.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D.跟踪模仿国外创新

三、简答题(5题任选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特征是什么?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四、一般论述题(3题任选1题,占20分)

1,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和前途)。

2,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3,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五、综合性、应用性论述题(3题任选1题,占30分)

1,你学习了《概论》课,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收获、体会?

2,请应用《概论》课的理论观点分析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对新的社会阶层的评价问题。

3,你参加过哪几类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践、公益性社会实践、创造性实践),有什么收获、体会?

课程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2007—2008 学第一 学期)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卷类型:(A)命题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主管院长签名: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3,4,5,6,7,8,910√√√√××√√×√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BCACBCABBCABDACDABCDABCDABC

三、简答题(5题任选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 第一个论点占4分,第二、三个论点各占3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每个论点各占5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特征是什么?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国家能促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一、二个论点各占3分,第三个论点占4分】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第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第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第一、二个论点各占3分,第三个论点占4分】5,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

美好的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以上每个论点2.5分】

四、一般论述题(3题任选1题,占20分)

1,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制度和官僚资本主义;(2)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革命的领导是中国无

(1)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4)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5)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

【以上每个论点各占4分】

2,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

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1)每个论点各占2.5分,(2)第一、二个论点各占3分,第四个论点占4分】

3,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第一,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它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实践意义:第一,它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它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它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它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1)第一、二个论点各占3分,第三个论点占4分;(2)每个论点各占2.5分】

五、综合性、应用性论述题(3题任选1题,占30分)

1,你学习了《概论》课,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收获、体会?

【由任课教师根据各人答题情况评分,再根据每个大班的答题情况进行平衡,作适当调整。】

2,请应用《概论》课的理论观点分析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对新的社会阶层的评价问题。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为什么会对他们作出这一评价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分析:

(1)从它的产生看,它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中产生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从它的政治态度看,它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尊守国家法律。

(3)从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看,它们有利于形成多种市场主体;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有利于各类企业增强竞争力;它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4)从它的社会贡献看,它能满足市场的多种需要;增加投资;增加国家税收;增加就业等等。

【以上每个论点6分,能联系实际分析,加6分 】

3,你参加过哪几类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践、公益性社会实践、创造性实践),有什么收获、体会?

篇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解放生产力 ,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C)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4、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C)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争取外援

5、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A、实行公有制 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实行按劳分配

6、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C)

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 , 两手都要硬 ”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9、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1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C)

A、能否使被压迫阶级翻身解放

B、能否做到分配上的公平

C、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能否做到占有生产资料上的公平

12、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C)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13、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D)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14、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发展规模经济

15、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

17、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C)

A、按劳分配收入 B、按资分配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D、按经营分配

18、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归根到底是(A)

A.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B、有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C、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D、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19、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B)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收入 D、国有企业工程师业余帮助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

2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B)

A、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及培育“四有”公民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

C、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

简答题(1、2题各10分,第3题12分,共32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过程。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历程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5分左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结果。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5分左右)

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

答案: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重要条件。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难题,妥善应对关键时期有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的需要。(5分左右)

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时期的到来、经济社会整体转型以及全球化对提升一国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等任务。(5分左右)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答案:(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3分左右)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4分左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5分左右)

论述题(第1题16分,第2题18分,共34分)

1.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与“共富”思想的内容以及“先富”的关系。

答案:(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第二,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暴利。第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助后富,不搞两极分化。(8分左右)

(2)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为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它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示范作用、帮助作用、带动作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又不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只能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8分左右)。

2.试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观点和方法论,因此,它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同样也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而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则不仅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实质,反过来也对实事求是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6分左右)

(2)实事求是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仅要从客观的自然条件出发,更重要的是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而社会实际,主要就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从群众生活和群众实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如实地了解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中提出的需要,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可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根本要求。(6分左右)

(3)独立自主的基本点,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做好,因此,独立自主就是遵照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反之,如果离开了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也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因此,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6分左右)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它使得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材料分析题(共1题,14分)

材料1: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但是GDP又远非“完美”——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

(资料来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不以GDP论英雄》新华网2004年4月2日)

材料2: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当生态环境成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人类的健康,使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相背离。国内外的实践也已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人类要继续发展,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资料来源:新华网北京2003年12月11日电)

(1)结合材料回答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发展。

(2)结合材料回答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观。

答案:(1)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然而经济发展并不是发展的全面内容,经济发展也不能单纯用GDP这一个指标来衡量。因此,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必须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8分左右)

篇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

考试卷(A)(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考试类别:公共必修课使用学生:全校

考试时间:120分钟出卷时间:2012年5月说明:要求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

A.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只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

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为不同社会制度服务

C.存在于社会主义制度,只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D.存在于剥削社会制度,可以为剥削社会制度服务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观原因在于()

A.我国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B.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

C.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

D.在理论上把计划经济看作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3.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

在A.国有资产在社会主义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4.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

5.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否优越,应以()

A.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为标准B.公有制范围大小为标准

C.“一大二公”为标准D.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为标准

6.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是()

A.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是()

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村容整洁

8.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

A.坚持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统一

B.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发展循环经济

D.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D.依法治国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A.各民族一视同仁B.主权归中央,治权归地方

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B.坚持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

12.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整个中华民族的()

A.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问题B.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问题

C.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D.民族基础和社会动力问题

13.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党的()

A.十五大B.十六大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必须坚持科学发展B.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15.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我们国家应当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A.经济B.教育C.民生D.社会保障

16.学习“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个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立:“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由的资本主义制度

17.2008年11月,大陆的陈云林和台湾的江丙坤分别代表两岸签署协议,促进了两岸三大通时代的到来。其中江丙坤所代表的民间团体是()

A.海峡交流基金会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和平理事会

18.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一极化B.两极化C.多极化D.三足鼎立

19.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

A.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B.独立自主

C.加强同西方国家的合作D.加强对话,反对对抗

20.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

A.工人阶级B.新的社会阶层C.农民阶级D.知识分子

21.“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其核心是()

A.尊重劳动B.尊重知识C.尊重人才D.尊重创造

22. 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群众思想,群众路线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3.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是()

A.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B.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

C.坚持与时俱进

D.坚持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指导

24.2011年4月,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举行,南非获邀加入并首次出席会议。

A.俄罗斯 叶卡捷琳堡B.巴西 巴西利亚

C.中国 三亚D.印度 新德里

25.2011年9月初,日本新当选的首相是()。

A.鸠山由纪夫B.菅泽人C.野田佳彦D.前原诚司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漏选均无分。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A.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

B.权力过于集中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2.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是看()

A.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B.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C.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生活D.能否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表现为()

A.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B.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C.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

D.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E.是社会主义的全部内容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有()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有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我国各阶层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根本利益

D.我国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名族凝聚力显著增强

5.建国之初,新中国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

C.“真正的不结盟”D.“一边倒”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要求判断正误,并分析理由,观点正确。

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在一个国家里,实现民主、自由、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社会的进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四、简答题(要求观点正确,言简易明,符合题意。本大题共5小题做,请选做4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据。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收入分配差距的客观必然性。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5.中国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5分,共25分。)要求结合所学的知识或原理分析并回答问题,观点正确,分析有据。

1.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要看到,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67-268页)

材料二: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摘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三: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理论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邓小平讲的“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的理解,当前新形势下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意义。

篇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

一、专题式教学对“概论”课教学的意义

专题式教学就是以专题为单位处理课程教学内容, 其实质是以教学内容整合为核心在教材基础上的教学再创造, 实现的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并最终通过综合运用专题讲授、专题讨论、专题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专题式教学模式其优点在于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教学针对性强, 因此在集约课时资源、提高教学实效性与针对性等方面和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1. 实行专题教学模式有助于克服“概论”课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概论”课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体系上保持一致。这既是由本门课程的课程性质所决定, 也反映了国家统编教材的初衷。但“概论”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课时毕竟有限, 内容多与课时少是“概论”课教学中较为突出的矛盾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严格按照教材章、节、目的顺序讲授势必会出现面面俱到、浅尝辄止的问题, 这就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实效性难以保证;而采用专题教学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在保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的前提下, 可以避免蜻蜓点水式的平铺直叙, 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 实施专题教学模式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05”方案的规定, “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是讲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反映新时代特征的科学发展观思想”, 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 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最根本的途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联系学生实际, 面向社会现实无疑是增强“概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而专题教学模式就是要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 再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与认知水平确立和设置各个教学专题。该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材偏重于理论的静态阐释而联系实际不充分的不足, 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建立起理论与实际的动态联系, 确保“概论”课教学不再游离于历史与现实之外, 始终能立足于学生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从而大大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3. 实施专题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今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的变革对高校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概论”课教学必须将其教学重点由过去单纯地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实践理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上来。应该看到今天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主要不是信息, 而是处理和创新信息的能力。因此要把能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 作为“概论”课教学是否具有实效性的一项重要标志。专题式教学就是在各种信息观念相互碰撞交锋的情景氛围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实践来锻炼和增强个人的能力素质。

二、“概论”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

一种教学模式能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关键在于其在教学中的实施运用。专题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以内容整合为核心、问题设置为关键的教学模式, 其在“概论”课教学中的实施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 通过设计专题构建“概论”课教学体系, 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概论”课教材共15章, 包含了六个相互关联又互相区别的部分, 理论内容丰富。确定专题大纲与各专题内容不能漫无边际、随意取舍, 应始终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 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即把握“一个主题”———什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要始终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突出“一个重点”———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贯穿“一条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为主线。笔者认为, 主题中的灵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统一, 及这种统一在现实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种种问题。

2. 根据不同的专题内容与学生实际,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果仍旧沿用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 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概论”课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应当在以专题讲授为主体的前提下融会贯通地运用专题讨论、专题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 并将它们有机结合。这样既避免了旧模式下教学形式的呆板单调, 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和亲合力, 使“概论”课教学内容得到一种立体式的多层面、多维度的展现和释放, 又能使学生走出教材,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与锻炼能力, 从而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通过改革课程评价制度支持专题式教学。如何进行课程评价与课程考核, 最终是要反映专题式教学取得怎样的效果。笔者在几轮的课程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把课堂教学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思路, 在完善原有方法基础上, 进一步把对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实际表现统一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范围内, 灵活采取笔试、口试、实践打分等多种方式, 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 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建立“概论”课科学有效的考试和评价体系。

4. 通过开辟课外网络教学配合传统课堂教学。网络课堂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资源。专题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主体鲜明、重点突出, 因此不可避免会省略一些内容。而省略内容完全可以放进网络课堂满足学生系统学习的需求。此外, 网络课堂还可以扩展学习资源, 在“概论”课教学中, 网络课堂作为为适应现代大学生学习习惯创设的学习平台, 是专题式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三、对“概论”课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反思

实践证明, 专题式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提高“概论”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最终使学生牢固树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 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摘要:专题式教学作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载体, 其逻辑建构和教学实践对实现课程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中, 专题式教学应以问题设置为核心, 在充分领会课程精神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 提炼出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以现实热点为背景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专题, 并最终综合运用讲授、讨论与实践等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落实效果。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式教学,实施

参考文献

篇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分,每小题 1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前的表格内)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B)。

A.二中全会 B.三中全会 C.四中全会 D.五中全会

3.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C)。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C)。

A.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 B.立即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C.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D.实现共产主义

5.对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赎买政策是(B)。

A.四马分肥 B.实行定息 C.无偿没收 D.核价收购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7.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目标是(C)。

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实现共同富裕 D.发展生产力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B)。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从新民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9.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根本上说这是由(D)。

A.当前的国情决定的 B.当前的国际环境决定的C.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决定的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1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D)。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C.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实践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1.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C)。

A.目的 B.前提 C.动力 D.方向

12.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C)。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国策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基本国策

C.长期的基本国策 D.当前的权宜之计

1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B)。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C.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14.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A)。

A.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B.以农促工,以乡带城的发展阶段

C.工农并进,城乡协调的发展阶段 D.工农互补,城乡结合的发展阶段

15.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D)。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生态文明

16.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D)。

A.数量上 B.质量上 C.经济效益上 D.控制力上

17.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私有还是公有,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B)。

A.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B.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C.有无国有企业 D.有无集体企业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D)。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C)。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

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人们的思想境界

20.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D)。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B.初次分配注重公平,再分配注重效率

C.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以效率为先,再分配更加注重效率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1.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形式中除了商业保险还有(C)。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慈善事业 D.优抚安置

2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C)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A.人民平等 B.人民自由 C.人民民主 D.人民幸福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D)。

A.弘扬时代精神 B.培养诚信意识 C.增强理想信念 D.培育“四有”公民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

A.马克思主义 B.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指(B)。

A.污染得到治理,环境得到保护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人类爱护自然

26.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A)。

A.一个中国 B.两制并存 C.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D.反对任何国家的干涉

27.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C)。

A.贫富不均和强弱不一 B.恐怖主义和地区冲突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宗教问题和领土争端

28.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A)。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实现共产主义 D.解放全人类

29.我国新的社会阶层是(B)。

A.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 B.社会主义建设者 C.人数最多的力量 D.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30.新时期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是(C)。

A.决策失误 B.脱离实际 C.脱离群众 D.缺乏民主

二、多项选择题(共 20 分,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前的表格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ABC)三者之间的关系。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D.工农联盟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BCD)。

A.独立自主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3.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ABD)。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D.保护民族工商业

4.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是(ACD)。

A.科学执政B.团结执政C.民主执政D.依法执政

5.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BCD)。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C.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6.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BCD)。

A.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B.可以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C.可以实行联合和兼并 D.都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7.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正确,关键是看(ABC)。

A.国家政局是否稳定. B.是否增强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生活

C.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 D.党的领导是否得到加强和改善

8.港、澳、台问题的性质是(BD)。

A.都是内政问题 B.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

C.都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D.港、澳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ABC)。

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D.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

10.邓小平提出的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是(ABCD)。

A.冷静观察、稳住阵脚 B.沉着应对、韬光养晦

C.有所作为、善于守拙 D.决不当头

三、辨析题(共 20 分,每小题5分)

1.和平与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3.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人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4.“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创造。

四、论述题(共 20 分,每题10分)

1.如何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2.联系实际,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五、材料题(共 10分,每小题5分)

材 料1: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但是GDP又远非“完美”,GDP不能 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GDP不能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GDP没有告诉我们,清山绿水又浊了几多?土 地资源又没了几顷?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资料来源:《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不以GDP论英雄》新华网2004年4月2日)

材料 2: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 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当生态环境成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人类的健康,使经 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相背离。国内外的实践也已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人类要继续发展,必须转换经济 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资料来源:新华网北京2003年12月11日电)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发展观?

试卷二参考答案

三、辨析题(共 20 分,每小题5分,判断2分,分析3分)

1.和平与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错误,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战争与革命。

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正确,因为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所以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人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正确,因为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没有生存权,其他人权均无从谈起。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人权。

4.“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创造。

错误,因为知识只有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才能形成实际的财富,人才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所以“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劳动。

四、论述题(共 20 分,每题10分)

1.如何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第 一,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2分)第二,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军事等各个 领域,其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3分)第三,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3)第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处 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

2.联系实际,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分)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2分)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2分)联系实际(4分)

五、材料题(共 10分,每小题5分)

1.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粗放型的增长,是以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这不仅影响了我国 经济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2.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发展观?

上一篇:导数中的不等式证明下一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