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题

2024-09-08

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题(精选8篇)

篇1: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题

10、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步骤:

1.打磨金属(一根铁丝,二根铜丝,一根镁条),告老师:铜丝红色,镁铁银白色。

2.加热一根铜丝(用坩锅钳夹住)

3.余三种金属放入试管中(用镊子放)

4.金属中加入少量盐酸。面产生少量气泡。铜表面无气泡。

5.6.写:

7.回收金属,冲洗、擦干。放入指定容器。

8.洗理。

说明:洗三支试管,回收金属铁丝和铜丝。

强调:说二个现象,填3个空。

篇2: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题

一、选择题

1.食品包装袋中经常使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 )

A. 导电性

B. 抗腐蚀性

C. 导热性

D. 延展性

考查目的: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答案:D。

解析:金属的性质决定金属的用途,金属的用途反映金属的性质。由于金属铝有良好的延展性,所以可以制成铝箔用于包装。

2.(.大连市)下列关于金属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用铝制高压电线

B.用钨制灯丝

C.用纯铁制机床底座

D.用铝粉制防锈漆

考查目的:常见金属的性质及其和用途的关系

答案:C。

解析:A项铝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所以可以制成导线,B项钨丝熔点高可以制成灯丝,D项铝在空气中可以和氧气缓慢氧化具有良好能的抗腐蚀性能,C项纯铁的硬度小不适宜制机床底座。

3.下列与金属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B.废旧电池可以随意丢弃,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C.银的导电性比铜强,所以一般用银作电线

D.铁矿石在地壳中含量最丰富,可以随意开采

考查目的:金属材料的知识

答案:A。

解析:A项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B项废旧电池中含有会污染环境的重金属,C项银的导线性虽然强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一般不用银做电线,D项为保护铁资源,应合理开采铁矿石。

4.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

C.铝合金轻而坚韧,可作汽车、飞机和火箭的材料

D.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电阻率较大,常用于制成发热体

考查目的: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答案:D。

解析:D项铅锑合金熔点低,不适宜制成发热体。

二、填空题

5.写出下列合金的主要成分

(1)生铁_______ (2)钢______ (3) 黄铜 _______(4)焊锡_______

考查目的:熟记常见合金的成分。

答案:(1)铁和碳(2)铁和碳(3)铜和锌(4)铅和锡。

6. (广州市中考)(5分)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得到一种锌和铜的合金黄铜,外观似黄金但质地坚硬。(提示:ZnCO3

ZnO + CO2)

(1)黄铜是金属材料吗?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2)写出其中赤铜和木炭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原料中含25吨ZnCO3 ,充分反应后,理论上所得黄铜中锌的质量为______吨。

考查目的:有关金属的化学反应及其计算

答案:(1)是(2)2Cu2O + C 4Cu+CO2 (3)13 。

解析:(1)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是金属材料。(2)木炭在高温下有还原性,可以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其还原为金属。(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守恒计算。

7.我国使用的人民币硬币,一元币为钢芯镀镍(Ni),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

(1)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_____(填序号)。

A. 金属的导电性

B. 金属的耐腐蚀性

C. 金属的硬度

D. 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3)以上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为:铜、铁、铝。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选填字母) (A.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活动性)关系最大;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

A.节约金属资源

B.合理开采矿物

C.防止钢在冶金工业上

考查目的:金属材料的利用

答案:(1)金属材料 (2)A (3) C 、A 。

篇3:金属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究

一、铜的性质及冶炼

1. 铜元素的性质

铜元素的氧化态有+Ⅰ、+Ⅱ两种,这是由于铜元素最外层ns电子和次外层(n-1) d电子能量相差不大的缘故.Cu+不稳定,这可以从该离子的大小Cu2+、电荷、电离能、水化能等因素来解释.Cu2+离子半径比Cu+离子的小,电荷多一倍,所以Cu2+的溶剂化作用要比Cu+的强得多;Cu2+的水化能(-2121 kJ·mol-1)已超过铜的第二电离能,所以Cu2+在水溶液中比Cu+更稳定.

2. 铜的冶炼

铜是人类最早知道的金属之一,因此很早就被人们用作钱币,因此有“货币金属”之称.铜在自然界以两种形式存在:自然铜(游离铜)很少,但目前已发现最大的自然铜块重4.2×103 kg,也发现了纯度极高的天然铜;铜的化合物主要以硫化物、氧化物、和碳酸盐存在.主要铜矿有黄铜矿CuFeS2 (据估计它总共占全部铜矿蕴藏量的50%)、斑铜矿Cu3FeS4、辉铜矿Cu2S、蓝铜矿2CuCO3·Cu(OH)2、赤铜矿Cu2O.我国的铜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主要集中在江西、云南、甘肃、湖北、安徽、西藏,现已经在江西德兴建立了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铜业基地.

二、铜的化合物

Cu(Ⅰ)、Cu(Ⅱ)的化合物主要是氧化物及其氢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和配合物等.

1. 氧化态为+Ⅰ的化合物

(1)氧化物Cu2O除了高温加热时Cu和O2直接反应,Cu+和碱直接反应得到外,还可以很方便地由糖还原Cu(Ⅱ)盐的碱性溶液制得:

Cu2O为共价型化合物,呈弱碱性,对热十分稳定,在1508 K也不分解,不溶于水,是一种有毒物质,具有半导体性质,常用它和铜制作亚铜整流器.在制造玻璃和搪瓷时用作红色颜料,还可广泛用于船底漆.

Cu2 O溶于稀硫酸,立即发生歧化反应:

Cu2O溶于氨水和氢卤酸时,分别形成无色的[Cu(NH3)]+和[CuCl3]2-等配合物:

无色的[Cu(NH3)]+在空气中不稳定,立即被氧化成为蓝色的[Cu(NH3)4]2+,利用这个性质可以除去气体中的氧:

(2)硫化亚铜硫化亚铜是难溶的黑色物质(Ksp=2×10-47).在Cu(I)盐溶液中通入H2S,或由过量的铜和硫直接加热制得: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Na2S2O3溶液共热也能生成Cu2S沉淀,在分析化学中常用此反应除去铜:

硫化亚铜能溶于热浓硝酸或氰化钠溶液中:

2. 氧化态为+Ⅱ的氧化物

(1)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将铜在氧气或空气中长时间加热或将氢氧化铜热分解均可制得黑色的氧化铜:

氧化铜是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可溶于酸,热稳定性高,超过1273 K时才分解成Cu2O和O2.高温下易被H2、C、NH3等还原为铜:

在Cu2+离子溶液中加入强碱,即产生絮状沉淀,继续加入强碱,则沉淀溶解生成蓝色[Cu(OH)4]2-:

这说明Cu(OH)2显两性.由于其酸性较弱,溶度积不大(Ksp=2.2×10-20),故需加浓的强碱才能使其溶解生成四羟基合铜(+Ⅱ)酸钠.

(2)卤化铜.除碘化铜不存在外,其它卤化铜均可用氧化铜和氢卤酸反应制得.其中重要的是氯化铜.氯化铜溶液浓度不同,颜色各异.CuCl2在很浓的溶液中显黄绿色,在浓溶液中显绿色,在稀溶液中显蓝色.黄绿色是由于[Cu(Cl)4]2-配离子的存在,蓝色是[Cu(H2O6]2+配离子的颜色,两者并存时显绿色.

无水CuCl2呈棕黄色,它是在HCl气氛中在413~428 K下加热CuCl2·2H2O制得的.经X射线研究证明,CuCl2是共价化合物,结构为链状.CuCl2在空气中易潮解,它不仅易溶于水,而且易溶于乙醇和丙酮.CuCl2与碱金属氯化物反应生成M1[Cu(Cl)3]或马上M2[Cu(Cl)4]型配盐,与盐酸反应生成H2[Cu(Cl)4]配酸.无水CuCl2加热至773 K时,按下式分解:

从水溶液中可以结晶出水合物,水合氯化铜CuCl2·2H2O是蓝色晶体,其结构与无水CuCl2类似.CuCl2·2H2O受热时按下式分解:

(3)硫酸铜.硫酸铜的水合物CuSO4·5H2O俗称蓝矾或胆矾.可用热浓硫酸溶解铜,或在氧气存在时用稀热硫酸与铜反应制得:

CuSO4·5H2O是蓝色晶体,三斜晶系,在不同温度下逐渐失水:

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不溶于乙醇和乙醚,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而显示出特征蓝色.可利用此性质检验或除去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的少量水分(用作干燥剂).当硫酸铜加热到923 K时,即分解生成CuO:

硫酸铜与少量氨水反应,开始生成浅蓝色的碱式硫酸铜沉淀,继续加入足量氨水时,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四氨和铜配离子:

硫酸铜是制备其它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电镀工艺,用作颜料,做贮水池中净化水的除藻剂.在医药上用作收敛剂、防腐剂和催吐剂.在农业上同石灰、水按CuSO4·5H2O:CaO:H2O=1:1:100的比例混合制得波尔多液,用作果园、农作物的杀虫剂、杀菌剂.

篇4:针对我国金属有机化学进展探究

关键词:金属有机化学 进展 探究

中图分类号:TQ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013-01

1 简述金属有机化学

1.1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组成

金属有机化合物即为碳元素和金属元素经过某一反应而形成的化合物,人类发展比较早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主要有格式试剂、而叔丁醇钾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结构是由金属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所以不能认为格式试剂、而叔丁醇钾等化合物是金属有机化合物。从广义上讲,金属有机化合物中的金属指的是一些具有金属性质的非金属元素(如硫、碲、硒、硼、硅、砷等),实际上,这一定义已远不符合经典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范畴。但是因为元素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所以,即便是分不清元素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的概念,也不可能造成什么麻烦。

1.2 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分类

我们将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探讨的科学称之为金属有机化学。在学术界中,这一化学往往被分为两种。

1.2.1 探究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采用一系列方法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并研究它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其实质上就是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并且研究这些化合物的相关物理性质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在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1.2.2 探究金属有机合成化学

采用一系列方法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如何在合成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虽然金属有机化合物也在合成的范围之内,此外,还通过其他一些方法获得一些配体,但是其主要目的是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学上所起的作用,这类研究本质上就是研究金属有机合成化学。

我们可以从上述论述中得知,金属有机化学是一种由多种学科构成的组合学科,其构成学科主要有晶体学、无机化学、材料学等和有机化学等一系列学科,金属有机化学对于不对称有机合成学而言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被认为是现代的有机化学界研究的重中之重。

2 我国金属有机化学进展

2.1 主族元素金属有机化学

2.1.1 有机硅化学

现如今,有机硅化合物广受人们的青睐,究其主要原因有其种类多种多样,使用范围广。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林一和王葆仁等人合成对有机硅聚化合物和有机硅单体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主链是硅氧烷。后来,北京大学也对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有机硅工业体系已经在我国形成了,下列五个品种早已完成了其工业化进程,即为硅橡胶、硅凝胶、硅树脂、硅偶联剂和硅油等五大品种,此外,它们还对我国经济和国防建设起到了身份重要的作用。

2.1.2 有机硼化学

21世纪60年代末,我国科学院下面的上海有机化学研究中心和其他研究中心开展了紧密的合作,它们主要研究了硼氢化合物,这之中有B2H6、B3H9、B6H11和 B10H14等的合成方法,其实验水平已经接近空前的程度。时间进入6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有机硼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这指的是硼氢化反应,硼氮六环、氮硼烷的合成,此外,还有硼烷的结构规则以及硼酸酯化学等。

2.2 过渡金属有机络合物化学

2.2.1 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反应及结构

众所周知,积极研究过渡金属有机络合物的合成方法及相关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进行金属一碳键研究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此外还有利于金属有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

2.2.2 络合催化和小分子活化

在此之前,由烯烃聚合而成的催化剂只能在d族过渡金属中得到一些应用,沈之荃及欧阳等人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并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得到了一种新的稀土催化剂。

3 我国金属有机化学进展方向

3.1 根据现有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反应规律来研究新的合成反应

目前,像炔烃-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之类的串联偶联反应等金属有机化学反应得到了较为细致的研究;此外还有双取代、三取代烯烃,共轭双烯等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技术比较成熟;亚胺的烷基化反应和四异丙氧基钛促进的还原烯化反应也在现代工业中得到广泛使用。值得庆祝的是,我国独自研究了一种新型反应,即为炔烃-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串联偶联反应,这一反应给我们展现了一种较为先进的质解方法,可用于猝灭C-Pd键。

在我国技术有机化学研究中,亚胺的烷基化反应是一种快速发展的反应,而目前,这一反应已经出现了几个子系列。在亚胺的烷基化反应中存在亚胺经三甲基氯硅烷活化后和烯丙基锡的反应,当有锌粉或镁屑存在的情况下和烯丙基溴的Barbier型进行反应,以及和氟离子引起的亚胺和三甲基烯丙基硅烷的反应。

3.2 进一步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规律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双等瓣置换和伴随加合的等瓣置换新模式和氧桥联二茚基稀土化合物的立体控制选择性合成是我国在研究金属有机化学程中得到的。这两个反应规律是一种研究程度较高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规律,它以研究单等瓣置换反应为基础,发现桥连双环戊二烯基双金属络负离子可以一起和两分子簇合物发生等瓣置换反应,最终获得一系列具有较新结构的桥连双环戊二烯基双原子簇化合物。因此,它对于现有反应规律做深入研究有很好地指导作用,此外,还对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加快研究新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反应机理

在刚发现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基元反应之中二价钯在催化反应中卤离子的作用下和氟离子形成的三甲基烯丙基硅烷和亚胺的反应机理是技术比较成熟的,要知道,卤离子在质解反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氟离子在该反应中只起催化作用,氟离子没有可能完全产生其催化作用。所以,对于新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反应机理所做的的进一步探究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研究价值。

4 结语

最近几年,金属有机化学这一前沿学科有了飞速发展,其中它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界限,同时又和合成化学、理论化学、结构化学、催化、高分子科学、生物无机化学等交织在一起,从而成为近代学科前沿领域之一。金属有机化学的探究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其中在农业、医药、轻工业等广阔领域有着非常宽广的前景。所以深入探究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性能和结构的关系,不仅能够为结构化学、有机化学做出贡献,还对了解有机锡化合物的催化性能、生理活性和热稳定性等都有非常重要意义,并对寻找新材料、新药物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晋.我国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已进入世界前沿[J].化学进展,2006(11).

[2]李东.金属有机化学研究方向及进展[J].化学科技导报,2005(6).

[3] 张兴全.有机化学发展前景分析[J].化工时代,2005(8).

[4]赵富民.关于我国金属有机化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J].工业时报,2006(1).

篇5:做化学探究题的方法

科学探究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根据题目情景提供的信息,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要求考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会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以此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思维要有开放性,能探究性地提出问题.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探究验证假设的方法,用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推理和判断;要注意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对探究问题的合理猜想和想象,不要生搬硬套,胡乱猜想,应在短时间内切准题目要害,找准突破口。

综合实验题答题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思维过程:

原理一反应物一仪器装置一现象一结论一作用一意义一联想

①实验依据的性质和原理。

②反应物的状态及其替代物。

③装置的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是否有替代装置。

④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产生的后果。

⑤现象描述要准确、全面、重点突出。

⑥直接得出结论或导出结论。

氧气参加反应的对比实验设计方法:

(1)探究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条件的对比试验

①温度对比试验。用温度对比试验探究物质的着火点。如木炭和煤的着火点不同。

②浓度对比试验。用浓度对比试验探究可燃物能否与氧气发生反应或反应的现象不同。

(2)金属生锈条件的对比试验

与氧气接触铁不会生锈,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铁才能生锈。铜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才能生锈。金属的生锈条件探究都是通过对比试验完成的。

反应生成氧气速率的对比试验设计方法:

(1)催化剂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试验

①有无催化剂的对比试验。如氯酸钾制氧气加入和不加入二氧化锰的对比试验。

②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对比实验。如可设计对比试验探究MnO2,CuO,Fe2O3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影响。

(2)浓度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实验。

如取不同浓度的对氧化氢溶液,加入同质量的MnO2观察H2O2分解速率。

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对比实验只能研究一个变量,其他的变量应该控制在相同的状态。如设计对比实验研究MnO2和CuO哪种物质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大,那么容器中的过氧化氢浓度应相同。相反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使用同种,同量的催化剂,温度,压强也应该相同。

控制变量法探究固体物质溶解速率:

中考试题中常出现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的相关实验问题。在口常生活和实验中定性分析较多,如果定量分析就应该用控制变量法。

(1)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

(2)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探究溶质的颗粒人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颗粒小的溶解快。

(3)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温度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对大多数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的速率越快。

· 探究过程中获取、处理信息的常见方法:

(1)观察

①观察要目的明确、重点清晰,具有典型性。如:做关于物质性质的化学实验,重点观察物质性状的改变,包括气味的改变、气体的逸出、沉淀的产生或溶解、颜色的变化。

②观察要准确、仔细,事物变化有时微妙、偶然,在偶然、微妙中包含着飞跃,观察仔细、准确,才会有所收获。如:对于葡萄球菌培养皿中生长出的霉菌可杀死葡萄球菌这一现象,一般人难以发现,英国的弗莱明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一现象,于是出现了造福于人类的青霉素。

③观察时应对某一事物发生变化前后的现象进行比较,或对相关事物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比较,看看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以便从中发现规律。

(2)比较分类

比较分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关键是在于将学习对象或所研究问题以一定标准分门别类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分清研究问题和学习对象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如: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需找出区分标准——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为同种物质。

(3)归纳演绎

归纳是解决一般与特殊的重要方法。归纳时应注意对某些或个别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等进行观察,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演绎是利用一般的知识、原理等对特殊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特殊情形的本质特征、属性。演绎时注意大小前提的正确性,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既是比较归纳的结晶,也是演绎的功劳。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的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及运用等活动,科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下面谈谈科学探究的几种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在亲身实验的条件下观察事物的能力,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重在观察、发现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观察到的内容通过文字描述或者绘图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生活、学习活动中,对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或学习化学时遇到的一些事例,能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对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3)操作能力科学探究往往是以实验为载体进行的,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与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要动手实验,首先要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然后再按一定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就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4)分析能力分析是通过对整体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单独研究从而了解整体本质的探究方法。实验过程中要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规律,然后要思考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对你的假设是否有帮助。对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研究是认识整体过程的基础。

(5)比较能力比较是将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物,通过诸多方面的比较,从而得出异同的过程。比较是分类、归纳和概括的基础。比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认识事物、掌握规律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在科学探究中应重视比较能力的培养。

(6)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是根据一部分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要正确地做出归纳概括,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就必须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即可归纳概括出大多数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就利用r归纳概括技能。

(7)推理能力当你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时,即在进行推理时,要注意推理不一定就是事实,即使是根据正确的观察做出的推论,也可能是错误的。要证明推论正确,唯一的方法就是再进一步观察、调查和研究。

(8)评价能力做出评价就是评估某件事情的好坏、对错。如:评价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方便,对环境是否有害等。做出评价前,需要全面地考虑到事情的正面与反面,并明确自己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和评价标准。在科学探究中要学会评价。

(9)合作学习能力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往往是学生小组或团队活动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应具有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能力。

化学科学探究性试题分类:

(1)发现问题类探究题从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中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解释此类问题的关键:观察、分析、联想,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要有利于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解答此类探究题的方法:根据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和假设。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

a.从“对立面”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b.从“逆向思维”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c.从生活或实验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d.从探索闪果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e.在异常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f.在类比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g.在归纳判断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h.在“理所当然”中发现问题和猜想。然后结合猜想,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宏观性质和特征)去解答问题。注意提出的假设要周密、合理,有科学依据。

(2)假设、验证类探究题对问题有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出初步验证计划,以便设计实验方案。解答时,一是要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假设或猜想,假设越全面,结论越可靠;二是要注意假设的合理性,要符合化学规律、化学原理,不能凭空设想;三是要从本质上去分析现象,抓住本质提出假设。

(3)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运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的证据,并对所收集的证据和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通过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收集证据,要有较强的实证意识,会观察、记录,准确精练的表述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4)结果分析、反思与评价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对所获得的事实、证据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结论,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解答时可用比较、分类、概括、归纳等方法对证据和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利用逆向思维,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而实验评价题是由题目提供一套或多套方案,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评价方案的优劣。

篇6:九年级化学试题探究题

1.(7分)明矾[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小华同学为了探究明矾的净水原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明矾为什么能够净水?

【查阅资料】材料一:净水原理是,净水剂具有较大表面积或者净水剂粒子与水反应生成表面积较大的物质,把水中的细小漂浮颗粒吸附到表面,使其密度加大并下沉。

+3+2-材料二:明矾[KAl(SO4)2·12H2O]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K、Al、SO4。

+

【提出猜想】猜想1:K能与水反应产生表面积较大的物质。

3+

猜想2:Al能与水反应产生表面积较大的物质。

2-猜想3:SO4能与水反应产生表面积较大的物质。

+3+2-猜想4:K、Al、SO4均能与水反应产生表面积较大的物质。

【完成实验】

【得出结论】实验证明SO4无净水作用,实验证明K无净水作用;

猜想成立。

【交流反思】(1)小芳同学认为实验①和④是多余的,你(填“支持”或“不支持”)

她的观点,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填“能”或“不能”)把实验③省去。

(3)小莉同学联想到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会用到活性炭去除水中异味,他认为活性炭的作用原理与明矾相同,你同意她的观点吗?[注意:若答对本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分)随着人们对酒驾危害认识的加深,司法机关对于酒驾、醉驾的处罚将日趋加重。醉酒的原因是

酒中含有的乙醇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交警对呼气酒精检验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溶液遇乙醇会迅速变成蓝绿色。

白酒是乙醇的水溶液,酒中的乙醇在微生物作用下能被氧化成乙酸。小刚家有一瓶密封存放的白酒,他想知道该白酒的组成情况,于是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白酒中的溶质主要有哪些? 【查阅资料】材料一:乙醇(C2H5OH),俗称酒精,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在加热条件下,可以把

氧化铜还原为单质铜。

材料二:乙酸(CH3COOH),又名醋酸,易溶于水,具有酸的通性。

【提出猜想】猜想1:只有乙醇猜想2:只有乙酸猜想3:【实验反思】操作①能否改为“将加热后的表面有黑色氧化铜的铜丝插入盛有白酒的试管

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分)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其反应方程式为:

MnO2 + 4 HCl(浓)MnCl2 + Cl2↑+ 2 H2O

反应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1)检查装置气密性之后的操作依次是(填序号)。

A.向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B.加热C.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同学的方案为: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沉淀的质量。此方案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 乙同学的方案为: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气体体积。实验装置如右图所

示(夹持装置已略去)。使Y形管中的残余溶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转移到中。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

不变。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除外)。

4.(11分)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3种方法是:

方法一: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纯净的氮气和铜;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图所示(省

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1)方法一:制氮气所需的氨气可以用浓氨

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此反应的发生装置最好

选用(选填装置编号)。请写出生石灰

在此反应中的两个作用:。

(2)方法二: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

(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3)方法三:制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与溶剂。在制取氮气的3种方法中,联合使用方法一和方法二与单独使用方法三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请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进行评价:。

(5)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方法三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上述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5.(6分)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广泛用于钢铁工业、电真空照明材料等方面。钨在自然界主要以钨(+6价)酸盐的形式存在。有开采价值的钨矿石是白钨矿和黑钨矿。黑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锰的钨酸盐,化学式常写成FeWO4、MnWO4。黑钨矿传统冶炼工艺的第一阶段是碱熔法(如下图,已知钨酸是一种难溶性强酸、对热不稳定)。

其中A、B、C都是钨的化合物。

(1)写出A的化学式:A;写出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由产品C

得到

高纯度的钨,应该用H2作还原剂,写出用H2还原三氧化钨的化学方程式:。

6.(5分)某同学将一小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1)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同学们对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①溶质为;②溶质为。

7.(6分)亚硝酸钠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实验室一般用亚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来制取N2。N2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H2部分化合生成NH3。下图为制取少量NH3的装置(制取H2的装置已略去):

(1)C装置的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时N2和H2的最佳质量比是__________。如果按此比例进

行反应,反应时,D中导管口是否会逸出气泡?(已知NH3极易溶于水),说明逸出气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4)用实验方法证明确实有NH3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分)某学习小组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测定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1)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2)实验操作步骤有: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再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

B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再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填

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3)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 g,与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氢气体积为V L,为求出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A.反应前加入稀酸的体积B.反应前加入稀酸的质量分数

C.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5)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 g,与酸充分反应后,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 g,则锌的质量分数为;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锌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

“偏小”或“不受影响”)。

9.(16分)“家”是一个化学小世界,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

(1)分析下列与食品有关的物质,回答问题:

① 碳酸饮料中常加入防腐剂——苯甲酸(C6H5COOH)。该防腐剂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② 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如图6),其干燥吸水的原理

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图中“不可食用”的原因是(写一点)。

③ 常用的食品脱氧剂——还原性铁粉,其脱氧原理是:

常温下铁与和共同作用而生锈。

(2)表1为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及有效成分: 图6

1①不宜用“洁厕灵”清洗大理石地面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欲测定“洁厕灵”的酸碱度,可选用(填标号)。

A.pH试纸B.酚酞溶液C.石蕊溶液

② 往“活氧彩漂”液体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反应

原理为:NaClO + 2HCl = NaCl + X↑ + H2O,则X的化学式为。

10.(9分)(1)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各种氮肥的过程如图8所示。

图8

分析图8的工艺流程,回答问题:

① 流程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② 流程Ⅱ中氨气与某物质反应后生成一氧化氮,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2)图9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① 在℃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 在t1℃时,将3 g乙物质加入1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g。

③ N点表示在t2℃时甲物质形成的溶液处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

④ 欲使甲溶液从状态M变化为状态P,简单的操作步骤为:

。图9 产简要流

程如下(合成塔中需高温、高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化塔的作用是,液氨储槽中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

化。

(2)煤气发生炉中的主要反应为:①C + O2 = CO2;②C + H2O = CO + H2。两个反应必须进行调控,才能保持所需要达到的炉内温度,据此判断:反应②(填“放出”或“吸收”)热量,反应①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煤气发生炉排出的混合气体中氧气残留过多,则(填“需要”或“不需要”)除去,理由是。

九年级化学试题答案

1.(7分)

【得出结论】②(1分)①(1分)2(1分)

【交流反思】(1)不支持(1分)

+3+通过实验①,说明K无净水作用;通过实验②和③,说明Al有净水作用,而实验④

3+可以进一步验证Al有净水作用,所以实验①不多余,实验④是多余的。

(2)能(1分)

(3)不同意(2分)活性炭的作用过程是物理,明矾则是化学变化(2分)或 同意(2分)都是利用具有较大表面积的物质产生吸附作用(2分)

2.(8分)

【提出猜想】猜想3:既有乙醇,又有乙酸(1分)

【实验反思】不能(1分)只有乙酸也能使铜丝表面由黑色变为红色(2分)(合理即可)

3.(5分)(1)ACB

(2)① 不可行残余液中的MnCl2也会与AgNO3反应形成沉淀

② 锌粒残留溶液(两格共1分)气体未冷却至室温

4.(11分)(1)DCaO与水反应,减少了溶剂CaO遇水放热,降低了NH3的溶解度

(2)E碱石灰

(3)NaNO2 + NH4Cl NaCl + N2↑+ 2H2O(2分)

(4)Cu和CuO可以循环使用,节省试剂;避免使用有毒的NaNO2;污染小(该题2分,每项1分,最多可得3分)

(5)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2分,写出稀有气体得1分,给出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得1分﹞

5.(6分)

(1)Na2WO4(1分); Na2WO4 + 2 HCl == H2WO4↓ + 2 NaCl(2分),WO3 + 3 H2W + 3 H2O(1分)

6.(5分)

(1)Zn + 2AgNO3=== Zn(NO3)2 +2Ag(1分)

(2)① 硝酸锌和硝酸铜(1分)② 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1分)

(3

7(1)3 H2 + N3(2分);

(2)14 : 3(1分); 因为是“部分化合”,仍会有未反应的H2和N2逸出(1分)

(3)干燥(1分)

(4)向D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酚酞变红。(1分)

8.(9分)

(1)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1分)

(2)⑤①④③②(2分);使D和C的液面相平(1分)

(3)Zn + H2SO4 == ZnSO4+H2↑(1分)

(4)D(1分)

(5)(a-b)/a×100%(2分)

(6)偏小(1分)

9.(16分)(方程式每个3分 其它每空1分)

(1)① 有机物② CaO+H2O==Ca(OH)2

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热会灼伤食道(或熟石灰有腐蚀性 合理均可)③ 氧气水

(2)① 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均可)A(多选 错选不得分)

MnO2 ② 有气泡冒出2H2O22H2O+O2↑③ Cl2

10.(9分)(方程式每个3分 其它每空1分)

(1)① N催化剂

2+3H2==========2NH3化合反应② O(或氧元素)

高温 高压

(2)①t1② 12.5③不饱和

④ 先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再加入甲物质至不再溶解。(合理均可)

11.(6分)(每空1分)

(1)除去CO2物理

(2)吸收吸收氧气或提供反应②所需的热量(答对一条即可)

篇7: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题

合江县实录镇中学 何银成

定量研究化学单元测试结束了,从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实验探究题学生出错较多:①学生不懂设计者意图,②各装置的作用,③怎样改进实验,④思考问题时不够全面,⑤常常顾此失彼,⑥答题用语不准确等等,从而导致化学考试得不了高分。从中也反映出平时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简要总结分析如下。

一、历次考试中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问题:

本次测试的实验探究题难度适中,学生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

1、学生对有多种气体同时存在时,对选择检验气体试剂的方法和原则及气体检验的顺序不会综合分析、灵活解决。

2、对所学的知识与题中所给的信息不能很好地整合,所以猜想没有正确的思路。

3、学生表述实验现象时,只描述部分反应现象。或者将实验结论当成了实验现象。

4、学生没能很好地将两个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差异所在,也不能将质量守恒定律灵活地运用于本题问题的解决中。

二、实验教学改革对策与建议:

要想使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就应该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将其落到实处,以消除不利因素,创造积极因素,促进实验教学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2、更新教学方法,扩大实验范围。

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改进现行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验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师要做好课本上规定的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还要尽可能增加一些课外兴趣实验,适时布置一些学生

家庭实验,鼓励学生对实验的创新热情。让学生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都有练习和实践的机会,都能享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以达到增强兴趣,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为目的。

3、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尝试研究、运用探究性练习。下面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练习的案例介绍:

(1)发现问题。教师预先装配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注:导管口已放入集气瓶中),然后开始加热,并收集气体,同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满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后,发现按正确的操作方法制得的两瓶氧气在蜡烛燃烧的对比实验中,现象基本一样,从而证明前面实验中1号瓶中氧气不纯是因为错误操作导致试管中空气混入造成的。

4、多做此类练习,让学生用语准确,避免丢掉了不该丢掉的分。

5、注重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作用是导,学生才是主体。

三、几点思考:

1、初中化学的教学时间紧(一学年),任务重(参加毕业考和中考),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练习势必要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如何解决这之间的矛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2、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各不相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才能使探究性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探究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篇8:岩矿中稀有金属元素化学分析探究

1 常见具体的岩矿化学分析法

(1) 全分析法全分析法是对岩矿中所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量, 可以说是对分析结果要求最高的一种化学分析方法。该方法需要先应用光谱完成对岩矿的分析, 了解该岩矿中都有哪些元素, , 哪些元素的占有总量比较多, 再对其中的稀有金属元素进行分析。由于该方式需要对岩矿中所有的化学元素进行分析, 因此需要耗费的成本比较大。在岩矿中, 稀有金属元素通常只有1~2种, 如果不需要对岩矿成分进行全面了解, 一般不建议使用。

(2) 普通分析法普通分析法是针对岩矿中某一种特定的元素进行分析, 对不需要检测的元素自行忽略的一种化学分析方式[2]。该方法主要用药检测岩矿中具有较高工业价值的金属, 并能够对每一个岩矿样品进行系统的分析。

(3) 组合分析法组合分析法是一种系统的化学分析方式, 能够对岩矿中所有的组成成分和分布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3]。该方式多用于含有多元素的岩矿勘察, 并且最终获得的结果也是非常精确的。

2 岩矿中锂元素化学分析方式的应用

(1) 分离出锂元素在所有含有锂元素的岩矿中, 第一步就是要分离出其中的锂元素。由于锂元素元素并不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在分析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金属元素的影响, 进而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因此, 首先将锂元素分离是最为安全的方式。正常情况下, 不同金属氯化物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而氯化锂的溶解度比较大, 可以利用这一方式将锂元素分离出来。

分离方法:氯化锂在戊醇中的溶解度为6.5g/100ml, 而岩矿样品 (来自锂辉石伟晶岩矿) 中其他的金属氯化物的溶解度均不到0.008g/100ml。当有机溶剂的体积不大时, 可以使用该方式进行锂元素的分离。

(2) 确定检测方式检测锂元素的方式主要以重量法为主。通过测定Li2SO4的重量来判断岩矿中锂元素的含量。先将岩矿样品按照碳酸钙~氯化铵的方式分解, 然后去除其中的钙元;再使用污水丙酮抽取蒸发后的金属氯化物混合体;利用金属氯化物不同的溶解度完成锂元素分离后, 将分离出锂元素放入丙酮中, 高温蒸发后按照1∶1的比例倒入盐酸和硫酸, 将氯化锂转化为硫酸锂后, 称重即可。

(3) 进行化学分析先将0.5g的岩矿样品与等量的氯化铵混合, 均匀研磨成粉末后, 加入5g碳酸钙后继续搅拌均匀, 随后放入坩埚中并放置在石棉板上, 用30℃的温度持续加热15分钟, 之后在将温度上升至900℃加热一个小时;停止加热后, 在坩埚冷却后用热水吹洗其内壁, 至其中出现烧结块后用热水将其放入250ml的烧杯中。若烧结块比较硬, 可以先将其研磨成粉, 然后使用饱和的氢氧化钙洗涤, 过滤蒸发至100ml后再加入0.5g的氯化铵、2ml的氧化铵和25毫升的饱和碳酸铵。静置到其中的钙元素沉淀, 煮沸5分钟后分离出钙元素。将溶液再次冷却, 用10ml的热水冲洗器壁, 加热溶液后并加入5滴氢氧化铵和2ml的饱和草酸铵饱溶液;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并盖上玻璃, 用水浴保温一个小时。溶液出现沉淀后, 使用1%的草酸铵溶液洗涤, 再次蒸发;在蒸发后所得物质进行灼烧然后去除其中的铵盐。冷却后再次按照1∶1的比例加入盐酸和硫酸溶液, 获得新的金属氯化物混合物。将混合物研磨成粉后加入25ml丙酮溶液和5ml浓盐酸, 以防止形成Li OH。充分搅拌直至出现沉淀物, 在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将滤液蒸干, 滴入1∶1的盐酸和硫酸溶液, 继续蒸发并加入溶液, 然后使用浓硫酸去除溶液长的水分。进行灼烧, 冷却后通过Li2SO4质量计算出锂元素的具体含量。

3 结论

如今化学分析方式已经成为勘察岩矿中稀有金属元素的主要方法。它能够快速的了解岩矿中稀有金属的成分, 了解其中的分布情况、分量, 并能得到一个较为精准的分析结果[4]。化学分析方式的快捷、方便及准确性对促进我国地质勘探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稀有金属已经成为我国各行各业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而大多数稀有金属元素来自岩矿中。通过化学分析手段, 能够帮助人们清楚的了解岩矿中稀有金属元素的成分和范围, 方便了人们对岩矿中稀有金属的勘察。由于化学分析方式相对较为方便简单, 所以已经成为勘察岩矿中稀有金属元素的主要方式。本文将以岩矿中锂元素为例, 讲述岩矿中稀有金属元素化学分析的方式, 加深人们对该类化学分析方式的了解和使用。

关键词:岩矿,稀有金属元素,化学分析

参考文献

[1]文春华, 陈剑锋, 罗小亚, 等.湘东北传梓源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 01:171-177.

[2]赵海山, 付晓燕.岩矿中稀有金属元素化学分析探析[J].化工管理, 2016, 08:51.

[3]文春华, 罗小亚, 李胜苗, 等.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研究湖南传梓源地区稀有金属矿床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J].岩矿测试, 2015, 03:359-365.

上一篇:我最好的朋友小学作文650字下一篇:高中语文最新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