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初心散文

2024-07-20

人生的初心散文(精选9篇)

篇1:人生的初心散文

不负初心的散文

这是一封很个性的信,写给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你们,也献给即将踏入大二的我们。

我在想我该用什么身份来和你们讲关于长春师大,官微小编还是即将告别大一的学姐?很奇怪是不是,为什么我不直接用学姐的身份和你们讲述长春师大。我想每一个身份的定位都会有它独特的好处。就像我们与长春师大的相遇,也有着独特的好处。

作为一名官微小编,当我在后台看到你们留言询问每一件事时,我都会站在客观的角度为你分析问题,因为你此刻做的选取关系到了你的一生,虽然有些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是我都会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当初的我是怎样选取的`,我也会把当时我为什么选取长春师大的原因告诉你,还有长春师大相比其他高校有哪些优势。

还记得有一个学妹私信问我:学姐,你后悔吗?从湖南到长春那么远的距离,一年只回家两次。我当时很直接的跟她说:后悔过,后悔当时没有好好学习,让自己的能够选取的学校太少;但是,此刻我却很庆幸自己的选取,幸运我来到了长春师大,虽然离家远,我却体会到了属于北方的情怀,属于长春师大的温暖。

我还记得刚来长春师大时,微风拂过细柳,绿水映照长春师大的样貌;也还记得家人离去时,保安叔叔给我的安慰。我想跨过千山万水的我们,从未在人生路上做过真正的选取,注定有迷茫,但是我们选取的结果总会是好的。

而作为一名即将大二的学姐,首先十分欢迎你来到长春师大这个大家庭,成为我们中的一份子。但我想告诉你三个真相:第一,要时刻努力。大学绝非是我们想象中的简单,那里处处充满着机会与竞争,所以只要是你一放松,就注定了别人比你优秀,注定了你未来踏入社会选取工作时也会陷入选取大学时的窘境。第二,要适者生存。那里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也会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现象,所以请摒弃掉那些狭隘的公平与不公平,你要明白只要你足够努力,足够优秀,终究有一天你会光芒万丈。第三,要自主学习。大学,不再如高中一般,会有老师整日的督促和鞭策。那里需要更多的是老师的指引以及个人的努力,所以学会自主学习很重要。我期望你以后所有的努力都是有用的努力,而不是坐在图书馆却拿着手机的努力;我期望你会有自己热爱的事,而不是好高骛远;我期望你能把时间多留给书,而不是在床上度日如年,活在手机电脑下。

在你还未繁忙时,就把时间留给书吧,增长学识,提高谈吐。毕竟书都读的来了,未来还怕什么做不来。

最后,期望你能明确自己的定位,不负初心,不悔韶华。

篇2:人生的初心散文

当我在纸上写下“初心”这两个字时,我就知道初心已不再了。而剩下的,除了回忆,还是回忆。

回忆,就代表着许多事情已成为过去,回忆,就代表着很多事情不曾忘记。

犹记得,那些年,我们很快乐。

因为,那些年,一句问候,都能在回味良久;

因为,那些年,一封来信,都能翻看许多遍;

因为,那些年,一次聚会,就能快乐很多天。

犹记得,那些年,我们从不孤单。

因为,那些年,你能感觉到朋友的忧伤,而他,选择默默承担;

因为,那些年,你能触摸到朋友的快乐,而他,选择与你分享;

因为,那些年,朋友能体会到你的狼狈,而他,选择紧握你的手,给你坚定的力量。

更记得,那些年,我们还有梦想。

那些年,你说,你要成为一名建筑师,要把家乡建设的美丽大方;

那些年,他说,他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为祖国培养未来的栋梁;

那些年,我说,我要成为一名作家,要用手中的笔,写下祖国的大好山河。

奈何,谁也没有办法阻止时间的脚步;奈何,谁也没有办法隔离社会环境的侵蚀。我们就这样在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夹击下,渐渐,远离了那颗初始之心。

现在的我们,也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曾经,我们年少轻狂,曾经,我们满怀梦想,曾经,年少轻狂的我们努力拼搏,只为实现心中的梦想。

梦想,华丽而缤纷,之于现实,却又是如此脆弱而易碎。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出去,是灯红酒绿,回来,是一日三餐,也曾想用自己孱弱的身躯,去捍卫自己的梦想,也曾想,用自己不太成熟的思想,去捍卫自己那颗初始之心,现实,却如一记重拳,将我打倒在地,想要还手,却力不从心。

《华严经》有说,“不负初心,方得始终”,而我却在思考,是否要放弃最初的梦想,放弃那颗初始之心。也曾不止一次幻想,在决定放弃的那一刻,应该是个阴雨的日子,空气里弥漫的也应该是淡淡的忧伤,走在雨中,流着泪水,用略带嘶哑的嗓音告诉自己,我决定了,从现在起,我放弃了。

然,一切都是错觉,当决定放弃时,没有雨水,没有泪水,一切都是平静的。一切都是自然的,甚至还有一种解脱,一种庆幸。

忽然觉得可悲,无边的可悲。

也许,我就不该在意梦想这玩意,也许,我就不该在意初始之心这玩意。

然而,我终究还是在意的,我不想年华老去时,才后悔人生中没有一次心无旁骛的追梦;我不想年华老去时,才发现人生中没有一份值得珍藏和自豪的记忆。

再一次,封存在心底的那颗初心跳动起来,再一次,压抑在心底的那份梦想燃起了熊熊火焰。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如今这社会,在无穷的欲望操纵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充斥其间,是时候,带上我们的初心,那颗拥有真、善、美的心、那颗追梦的心,注入这喧闹中、这浮华中、这混浊中。

篇3:人生的初心散文

沈从文, 一生留下的各种作品集70余种。其中《边城》更是蛮声海外, 享誉文坛。在时下的旅游热中, 好些人就是冲着沈从文, 冲着《边城》去凤凰的。而沈从文儿时的老宅, 自然是游客的必到景点。

沈从文的作品深沉、朴实、朴素。无论是描述纷繁复杂的都市人生, 还是描写神奇多彩的湘西山野, 尤其刻划大山里的人、事、物都是那样的包含深情, 饱含着作者别一般的思考及忧虑。

《大山里的人生》收集了沈从文先生浩繁的散文作品中的精华, 共计48篇。有人说, 沈从文的作品离不开山, 离不开水。这话一点不假。但我们在《大山里的人生》里看到的更是作者对那山那水的爱和眷恋。他的文字不仅流畅而且清爽。清爽得如同蓝天上的一抹云, 如同浮在空气里在水中游来游去的鱼。

我们看看《边城》里这样一段文字:……深潭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 河底小小白石子, 有花纹的玛瑙石子, 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 皆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长年作深翠颜色, 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 春天时只需注意, 凡有桃花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晾晒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色布衣裤, 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 房屋在悬崖上的, 滨水的, 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 乌黑的瓦, 位置却永远那么妥帖, 且与四周的环境极其调和, 使人得到的印象非常愉快。

这是多么干净的文字啊!看似不经意的描说, 看似随走随看随说。但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这山这水这人家的深沉的爱!没有这种爱, 没有这种小心翼翼的爱惜, 没有面对这山这水这人家时的一尘不染的爱惜, 作者断断写不出如此干净的文字来。

沈从文儿时非常另类, 除了记忆力超乎寻常的好之外, 几乎就是一个“问题少年”。装病逃学那是常事, 在学塾中逃学记录点数在当时比任何一人都高。这就常常把做着“将军梦”的父亲给气得半死。沈从文回忆, 凡逃学失败被家中学校任何一方发现时, 两方面总得各挨一顿狠揍!那做着“将军梦”的父亲下手之重自然可想而知。在一般人看来, 小沈从文在这样的环境逼迫下心生怨冤是必然的。他向往逃出大山, 逃出校门, 去获取更多更大的自由。然而奇怪的是, 他尽管屡屡受罚挨揍, 尽管向往出逃, 却从来没有在被处罚的过程中感觉到小小的冤屈。他一边挨着责打, 一边跪对孔夫子牌位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他想到了河中的鳜鱼被钓起时离水以后的泼剌, 想到天上满天的风筝, 想到山中歌唱的黄鹂, 想到树上累累的果实……他说:“我感谢那种处罚, 使我无法同自然接近时, 给我练习一个想象的空间。”

有点明白了, 在小沈从文的心里, 他可以不读书, 但一定要同自然接近, 同山水融合, 他就是山水的儿子, 是为那一方山水而生的!所以有了他这样的山水文字。

沈从文的文字, 我在中学时代就喜欢上了。那时我弄不明白, 同样是我们大抵所认识的方块字, 在他那儿怎么就能排列出如此这般美的东西出来。今天稍稍梳理一下, 答案似乎有了些眉目。

时下有些作家, 动起笔来要么“弹眼落睛”, 要么装腔作势居高临下, 要么迎俗献媚失了底线, 要么来一盘“心灵鸡汤”骗人银子, 你永远看不到也看不清文字背后作者的面孔。

沈从文不!在他的作品中永远没有也永远不需要哗众取宠和故作惊讶。一切源于天然一切源于心田。我们在经过静静的细细品读之后, 便可感觉其山水精美, 人物可爱, 暗香深藏。而且越品味越醇, 越品越入心。

通读《大山里的人生》我们会感受到沈从文不仅对家乡的山水, 更对其笔下的家乡的人都十分的敬重, 他甚至是抱着十分敬畏的态度来刻画那些人物, 哪怕是军阀、土匪、丘八、妓女……

我们先看一篇文章的标题:《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标题给人的直觉是这里讲述的应该是一对有情男女的浪漫情爱故事。待读完全文, 感觉确实如此。再一想, 不对呀!文中的两主人公, 一个就是常年行船的水手———嫖客, 另一个则是岸码头边做皮肉营生的妓女———专招水手上床的那种。然而在通篇的文字中我们竟然没有发现诸如“嫖客”“妓女”“卖淫”这样的字眼。文章通篇干干净净一如那江水。

故事是这样的:水手牛保, 晚上船靠码头后, 钻进了岸边吊脚楼人家———妇人的被窝 (沿岸这样的人家多了) 。天明要起锚了, 船上那些无可奈何嫉妒了一夜的人大声催着牛保回船。牛保和那妇人仍在缠绵。船上人威胁:我们开船了!牛保追了出来。一边奔跑一边向吊脚楼方向挥手:“话我记住了……冷!你是怎么的啊, 快上床去!”窗口处露出妇人鬓发散乱的脑袋。牛保知道她还光着身子。妇人喊:“我等你10天, 你有良心你就来……”说着, 嘭的一声把格子窗放下。这时节那妇人的眼睛一定红了。后来, “我”给了牛保几个苹果。牛保却又跳下船, 朝吊脚楼飞奔而去。船上的水手又骂开了牛保。原来那个快乐多情的牛保给妇人送苹果去了。到后来牛保自然又轮着来听妇人的痴话, 又把开船的事全给忘了。再后来, 在另外的一条水道上牛保落水了, 一直没有找到。妇人知道了……“下船时, 在河边我听到一个人唱《十想郎》小曲, 曲调卑怯, 声音却清圆悦耳。我知道那曲由谁口中唱出且为谁唱的, 我站在河边寒风里痴了许久。”

这就是沈从文对一个“嫖客”与一个“妓女”的故事的描述, 也只有沈从文才会有这样的描述。船又开了, “橹桨本身被扳动时咿咿呀呀声, 河岸吊脚楼上妇人在晓气迷蒙中锐声的喊人, 正如音乐中的笙管一样, 超越众声而上。河面杂声的综合, 交织了庄严与流动, 一切真是一个圣境。”注意, 沈从文在这里用了两个词:“庄严”、“圣境”。作者躺在船上想:“便是这些人从昨晚那点露水恩情上, 已经各自支付一把眼泪和一把埋怨。想到这眼泪与埋怨, 如何揉进这些人的生活中, 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 使人心中柔和得很。”再请注意:沈从文在这里又用了一个词:“柔和”。

大师是真真切切的怀着一颗“柔和”的心情面对并描述着庄严的圣境的。这些在他的作品里随处可见。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中, 因为“我”逃学去偷人家园地里的李子枇杷, 那个“拿着长长竹竿大骂追来”的主人, 在被“我”逃脱并且还唱着歌气他时的模样;《凤凰》里装神弄鬼暗中算计人的蛊婆知道人家已怀疑是自己放蛊所欲:“那不要紧, 吃点猪肝 (或别的什么) 就好了。”回家照方子一吃, 果然好了。《凤凰》里还提及一个过气游侠田三怒。当其豪气稍衰, 厌倦风云且金盆洗手后却遭人暗算。临死前对藏在暗处的杀手说:“狗杂种, 你做事真丢凤凰人的丑, 在暗中射冷箭, 不像个男人, 你怎么不出来!”他知道自己不济事了, 在自己太阳穴上打了一枪, 了结了自己。而《边城》里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茶楼小溪、白塔、塔边一户人家、家里有老人、女孩翠翠、一只黄狗、一条渡船。翠翠是个私生女, 母亲与军官生下她就死了。军官父亲也离她远去。翠翠与爷爷、黄狗一起度日。翠翠长大了。她渡客最爱渡新娘。凡有新娘过河她争着渡, 为的是多看一眼新娘。做媒的说好翠翠要嫁给大老的, 可翠翠心里喜欢的是二老。大老明白了, 于是他出走, 他要成全翠翠和弟弟, 可他一走竟成了诀别。二老不想把幸福建在哥哥的痛苦之上, 他选择了浪迹天涯。在一场大雨中白塔倒了, 爷爷死了, 渡口只剩下翠翠和黄狗, 还有那条小船……

沈从文刻画人物从不浓墨重彩, 他清新淡雅的描述直将人物植到你的心底。那年我去凤凰在沱江边慢慢踱着, 看着潺潺的江水及闪着的波光。在吊脚楼下我看到一着苗装的女子。头顶一斗笠, 背对着江水埋头纳着一双虎头鞋, 身边是一只摆满杂物的售货篮子。由于斗笠挡着, 我看不清其整个面容。但从她的肤色, 尖挺的鼻梁以及弧度优美的下巴推测那女子一定很好看。我停住脚步打量着她。在取出相机对准她的同时我油然想起了几个似曾相识的人:翠翠?江边和水手们相约的妇人?这时来了一个男子, 一边跟斗笠女大声说着调笑的话, 一边伸出乌黑的手在其脸上拧了一把。女子不露声色, 用纳鞋针在男子手上狠狠一扎。男子双脚跳起捧着手嚎嚎直叫, 转而却开心地走了。“牛保”?我想起了水手。看着那整个过程中几乎纹丝不动的女子, 我想在这顶斗笠下会有多少故事啊!

《大山里的人生》无法涵盖沈从文作品的全部, 但却是我们探秘沈从文的一扇窗口。

“这里的人不须明白一个夜里有多少更次, 且不明白半夜醒来是什么时候。他们那么忠实庄严地生活, 担负了自己的那份命运。为自己, 为儿女, 继续在这世界中活下去。”

这正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摘要:本文透过对沈从文散文中的一些篇文的品读, 对沈从文散文中的湘西风情作了具体而细微的赏析, 并从中对传统文化中雅俗相融的意境作了探究。

篇4:人生需要归零 初心从未忘记

2016年1月,续蕊美妆出资400万元,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合作,成立“续蕊美·女性创业专项基金”,用于扶持女性小微创业。这并不是续蕊美妆掌门人许磊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商业机遇使然,而是她一直以来帮助女性创业的情怀和初心。许磊像一个执着的匠人,用真诚与倔强,一步步成就万千女性的创业梦想。

作为曾经叱咤风云的电购女王,凭借韩束一战,逆转乾坤的传奇足以让许磊笑傲商界。但资本与经历沉淀却时时让她在回归梦想的初心中一次次再出发,用许磊的话说:人生需要不断归零,但初心从未忘记!

遇见契机 初心使之再启程

在大众创业的风潮下,各种政策门槛的取缔,让创业呈现出空前的生命力。许磊敏锐地察觉到,在这股创业大潮中,职场女性呈现出的或有人到中年心中纵有万千不愿但又迫于无奈只得回归家庭的困惑,或有职场天然的性别歧视,亦或者有学历不及的苦闷,传统创业的无形天花板仍是沉重的现实。

2010年,许磊决定创立自己的化妆品品牌,她成立了上海续蕊贸易有限公司,打造了韩国梵奈和法国莫洛琪两个定位完全不同的化妆品品牌。续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这仅仅是许磊自主创业的开始。

如果我们把女性创业放在中国商业环境的维度下,解构和还原女性创业的困局,在各自门槛和力量悬殊的博弈中,我们常常呼唤帮助,却忘记寻求整体发展的机制,我们相信创业的常识,却常常迷失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许磊又以独特的经营理念开辟了移动互联网微营销的新模式,创建续蕊微电商,旨在用“微创业”的模式帮助女性兼顾家庭和事业,实现物质独立、精神独立和情感独立。科学的管理、优秀的策划能力、企业强大的后备支持使该项业务迅速发展,不到一年已经组建万人闺蜜团,许磊也因此被誉为“微营销新贵”。为了帮助更多没有钱的女性实现微创业梦想,许磊还推出了“零加盟费”、“终生培训”、“可退货”的加盟政策,完全解决了那些想创业又不敢创业的女性的后顾之忧。

前瞻视角 玩转移动互联网新浪潮

为女性创业开辟天地,不仅需要初心和勇气,还得益于前瞻的商业眼光。娴熟的互联网思维和前卫的运营理念,为许磊的女性创业梦想进一步加持。

在天津卫视《非你莫属》的舞台上,许磊大方温和而不失威严,靓丽洒脱而不失干练,“毒舌”之余又见女性特有的关怀,许磊成为名副其实的BOSS网红。在节目中,她会不遗余力提出自己对独立女性的见解,真诚落地,给予职场人深刻的反思,也会分享自己的商业观、企业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

通过《非你莫属》的舞台,企业不仅招纳到了人才,宣传了企业品牌,并进一步玩转了互联网新IP粉丝经济,为企业品牌加分,让品牌的传播越来越人格化,更为女性创业提供了更大的机遇。而许磊个人的智慧、经历都转化为智力资本,赢得粉丝的关注,成为热门IP。这一转变,有想象、有解读,更有市场和市值。

“许磊成为BOSS团中的网红,并不意外”,一位熟知许磊的人士如此评价。几乎在每一次商业转型的大潮中,许磊都是以女性特有的敏锐抢占先机,“在商业趋势的判断上,能追赶其者似乎太少”。

近期,许磊又在直播风口上游刃有余地进行着一场场移动直播秀,让真实、新鲜的内容第一时间呈现在观众眼前,而观众也可以参与到直播中。这不仅让让沟通更加有效,也让许磊更加了解客户的需求。

篇5:时光逆行不负初心的散文

青年作家刘同在记录他十年青春的《谁的青春不迷茫》里说,有的人,路过你的生命,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然后匆匆离去。我想他所说的上一课应该指的是从这些人身上,你或多或少发现了自己所没有然而值得学习的品质。除此之外,路过我们生命的还有一些人,我们来不及发现他们特别的地方,甚至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只是有过很短的交集,却莫名的将他们收藏在记忆深处,不是常常想起,却也不会轻易忘记。

过年回老家,一次沿街散步,等绿灯时在马路对面看见了小学时的门卫爷爷,因为我初中之后就在外读书,算起来已经有十年多没有见。爷爷大约有七十岁朝上,瘦削的脸上棱角分明,眼神里透露着经历岁月风蚀后的平静。他牵着一条雪白的大狗,腰板挺得很直,很精神。在擦身而过的时候我对他笑了一下,他也冲我笑着点点头,可我知道他并不记得我了,那他还会记得窗前那一丛乱糟糟的黄色小野花么?

回忆将思绪拉回了十几年前那个盛夏的下午,刚上完体育课,小伙伴们带去的水都喝完了,正当我口干舌燥返回教室的时候,看到正坐在值班室的床边看电视的门卫爷爷,以及放在电视机旁的装着凉白开的大罐子,默默祈祷爷爷早点看到我们几个热腾腾的小脑袋,以及我们手中空空的水杯。如我们所愿,爷爷笑了笑,朝我们招招手,便起身去拿凉水罐,我兴高采烈地进了房间,一个接一个地9把水杯递过去,爷爷弯着腰,替我们都装好了水。隔了几天,我们在上学的路上发现了一丛丛不知名的小花,黄幽幽的,散发着清香,于是摘了一些,捧在手上一路把玩,经过爷爷窗口的时候,不知道谁提议了一声,“我们将花送给爷爷吧!”“铃铃铃”正准备将花放进爷爷房间时上课铃响了,我们便顾不得将花摆放整齐,就一股脑将手里的花都扔到房间的窗台上,撒腿就往教室跑去。

放学了,我们经过窗口,花不见了,不过我们谁也没当回事儿,那些花被我们把玩了一路,都焉了,又乱糟糟的,没准爷爷还以为是谁的恶作剧,早就扔进垃圾桶了。“快看!花在那!”丹丹叫了起来,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爷爷房间里那台盖着格子花纹布的老式电视机上多了一个盛了半瓶清水的罐头瓶,而我们的花正在罐头瓶里好好的插着呢。绿色茎叶上的黄色小花似乎在清水的滋润下恢复了生机,在夕阳余晖得照耀下轻轻摇曳,也摇进了我的记忆深处。

不过还是很难解释脑海里的许多事情都只留下了模糊的印象,这件事却一直清晰,它的存在似乎也在提醒着,当时那个无忧无虑的自己也是美好的,尽管那时背着重重书包的自己并不知道。现在的我知道童年是美好的,知道浮生偷得半日闲是不易的,知道在长大的路上,我做不到轻装上阵,我要背着前行的东西太多,做不到心无旁骛。这样也许会走的慢点,累点,但我不难过,因为我真的不确定,当我终要失去一切的那天,最留恋的会是什么,但我敢肯定,绝对不只是我一生为之拼搏的梦想与成功。

正因为如此,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都需要一两个难忘的片段作为钥匙,拾起了它,就可以打开一大片过去美好的时光,或许在别人看来毫无意义,平凡无奇,但你知道,那一刻对你而言,是那么温暖。从不需要你刻意想起,却在每一次想起时,带给你温暖和动力。在脚步匆匆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会在不经意间忘了这把钥匙,又在某个瞬间,被某个熟悉的场景触动,那些人,那些事,便像是从我们脑海中的.时光隧道逆行而来。提醒着我们,曾有过的那些自在,美好的时光;提醒着我们,自己爱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让你怀念;提醒着我们,会不会走的太远而忘记了自己为何出发?忘记了幸福本来的模样;提醒着我们,或许幸福没有想象的那样复杂。

篇6:爱,是保持美好的初心散文

(一)

今年2月12日那天,是大哥去逝两周年纪念日。

大嫂子跟妹妹雅芬去祖坟给大哥祭奠。

晚上雅芬给我发来微信告诉了这一切。想说点什么,却无法用言语表达。雅芬希望我能写点什么。想来姐俩的心情可见一斑。我也正好想写一篇祭文,可是迟迟未落笔,不知该写些什么。

雅芬的话,让我如梗在喉,总想吐出来。不要让任何的思念和隐隐作痛的关爱留任何的遗憾。

今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了很多,大哥去逝了,一死百了,而活着的人还要好好活。

大哥为了供养孩子上大学,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倾其所有,只留三间砖房小院,在今天来说,人们都已登楼入室,对于大哥家来说,可谓是孤零寒舍。此时,大嫂子只身一人住在清冷小院,那边暖气热吗?身体好吗?是清醒地守望着,是疲累的失眠者?!

难道嫂子心里不苦吗,心思不累吗?!

大哥去逝后,大嫂子家是不是成了一个孤岛。现在或许车马稀,那固有称呼少有问津,那曾经的问候,零零碎碎吧。

我知道,大嫂子的世界好孤单。

(二)

大哥,其实是我大爷家的,可是对我如亲哥哥。

我母亲去逝后,父亲在乡粮站打工,担心我们几个孩子害怕,大哥每天要来回走八里地来给我们作伴。

我上学时,大哥当代课老师,教我,是我的启蒙老师。

后来,大哥到黑龙江北大荒当兵,那时大哥还给我邮来一套军装,由于我们年龄小,穿不了,送给了别人。

大哥复员后在旗(县)政府部门工作,在旗(县)城与父母包办的第一个嫂子成了家。

说真话。大哥不爱第一个大嫂子。

那时,我已到旗(县)一中读高中,住宿生,每逢周末,大哥都叫我去家里吃饭,改善生活,大哥家就是我的家,对我关爱有加,格外的温馨和温暖。

我考上大学后,大哥与第一个大嫂子离了婚,与现在这个大嫂子结了婚。

大哥带着俩儿子,这个大嫂子是未婚。一个大姑娘嫁给带两个孩子的大哥,是何等的勇气呀。

我已是个大学生了,对感情有了自己的见解。我为此给大哥大嫂子写了封信,表达了理解和祝贺。大哥看到信后还哭了。

我一直想说的是,就算全世界没人理解,我理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没有“行不行“,就是逆俗,我依然只关心大哥过的好不好。

那时的大哥大嫂子,不仅谈谈情,说说爱。还有两位老人,两个儿子,我希望他们是开心的。

我知道,就算全世界都怀疑他们、嘲笑他们、讽刺他们,还有我们。

说到大哥与现在嫂子的爱,我理解的爱,那是一种善良和真挚的情怀。

以对望充满挑战的未来,当然,生活很累,还是应该去表达的,相信上天有最好的给予。永远要相信明天永远要比今天更好一点。

我认为,大哥很勇敢,勇敢是一个人感受世界的本能。每个人都有追求爱的权利。

事实证明,他们用爱这个最美好最温柔也最坚韧的东西,彼此相依,而不是畏惧它。

大哥与大嫂子结婚后,大哥从单位下岗了,卖过木头,卖过化肥,卖过盐。

大嫂子视两个孩子视同己出,呵护备至。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这对大哥大嫂子是何等的压力啊。

大哥与大嫂子用微薄的收入,将三个孩子培养成人,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都在北京找到了工作,两个成了家。这对小城的工薪阶层,在京城为儿子安家立业,这是何等的博孪,多大的胸怀?!

他们把两个老人养老送终,逸养天年,是孝道长天,为后人称道。

我相信大哥与大嫂子,在过去的生活里,一定是倾心的人,虽然未曾表达。

熟悉大哥他们的朋友都知道,大哥不是个失败者,就从将三个儿子培养成才。

我为大哥大嫂子自豪,也很可爱,可爱得让我骄傲。

让我看到了长哥为父,老嫂比母那种爱的真诚。

从大哥大嫂子对老人,对兄弟姐妹,对战友、朋友,对合作伙伴……很多大小事中,无私的帮助,倾力的呵护,让我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什么是仁义闯天下,情爱馈世界。情深义重。无愧。

(三)

爱就是这样的,大哥大嫂子为了爱的初心,虽然做得看起来很笨拙,但爱就是这样的,为爱的人冒了险,为爱的人陡生勇敢。这是我钦佩的,一直是。这是我对所有真心爱对方的人的尊重。

可是,孩子像燕子一样飞出了巢,剩了老俩口了,或许是更年期吧,或许是多年的压力放松的太快吧。

大哥大嫂子却不适应了,一辈子劳累的命不适应了,晚年的爱,既使最初真切的`爱,经过岁月蜕化和磨蚀,那些看是心理变异和性格弱点,也会发生大大小小的矛盾故事令人动容。

老小孩小小孩,嬉笑怒骂,在俩人身上显现的淋漓尽致。是大哥大嫂子的晚年,让我明白,再厉久弥新的爱情,需要保鲜和包容。

可是大哥大嫂子,对亲人故友,那种爱没变,而且愈加深沉绵厚,其实仍然保持那一颗还能为美好的爱的初心,这就是爱的开始,爱源自两个人内心的共鸣。依然令人尊重,始终打动我了。

正是大哥大嫂心理磨合趋好,生活更加宽容、透彻和明媚。又恢复了对这个苍白世界的热爱,正如从无私的泥土、到清晰的根茎、到老枝新花,开始热情绽放,成为寻常里的温情脉脉。

老俩口到了享福的时候,可是,大哥却无福享用,两年前正月十四日车祸身亡。

接到信后,何尝不悲伤,我千里赶回,虽然我无法拯救那眼睁睁的死亡,却可以宽慰话活着的亲人心伤。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努力生活着,努力保护着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

大嫂子是这样,孩子是这样,亲人也是这样……

这或许,就是爱的全部意义吧。

可以说,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努力爱着。

(四)

从大哥大嫂子,这一脉相承,传递着爱。

那是我感受到的真实的温暖,那种来自生命本身的亲密与信任。

大哥去逝那年的五一节,大哥的三个孩子以及几个兄弟的孩子,来呼市看我。

让我更加坚信,孩子们珍惜这血脉同宗。

去年六月份女儿结婚,大嫂子领着三个孩子以及一些亲属坐飞机来参加婚礼,代为送亲。

那时,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幸福。

大哥去逝两周年,大嫂子跟妹妹雅芬,行一百多里路去祖坟祭奠大哥。

那种美好的初心仍在,那种思念长存。

因为爱上了彼此,所以才发现爱真实的存在着。渗透入血液里,成为永恒。

白驹过隙,依然保持对美好的初心。爱的陪伴,是长情的告白。

“于是,你的形象将出现在我的眼前,

你闭着的眼睑下将流着泪水,

这泪水啊,

就像我和你受美的感动流下的一样,

你啊,我的大哥;

篇7:初心像雪,岁月从容的散文

不知道太多别人的秘密,自己也少些背负。谁都有无可名状的心情,苦与乐,不需要诉说和倾听。生命,也因此变得坚强。属于你的,永远讲情义;不喜欢的,再热烈也要远离。只想和每个人都相安静好,简单,自然,保持一种长久舒适的关系;亲近,疏离,都不生缠绕,都不落怨尤。

旅行和读书,总有一个在路上。有热爱和信仰的灵魂,永不孤独。人生百年,一定有意外的曲折,难料的境遇;有山水可寄情,有未知可期待,脚步一直努力向前,许多年后,再回头看,不为曾经的执着后悔,便是一段有意义的人生。爱与生活都值得追求,梦与远方都浪漫可贵,然,唯有己心,最不可辜负。

今日种种,无论风雨还是晴阳,无论遇见还是离散,都将是他年眷眸的记忆。而有一些地方,一生只能去一次,有一些事,一生只能经历一回,有一种人,一生只能遇一个。途径的光阴里,每一程都有意外欢喜,而没有一种后悔,在未发生之前;唯有珍惜所有时间里的美好存在,才不辜负命运的善意编排。

人生,不过一场阴差阳错的好运气,而自己,恰好是那个比较幸运的人。许多人,最初的人生经历与自己相似,但走着走着,就悲欢各异。风日,有人提醒加衣,雨天,有人撑伞相迎;冷暖岁月,懂得珍惜的情感,一直相伴左右,一颗心,从未迷失。

人生走到这个年头,曾经向往的完美,已慢慢看淡,曾经热烈的追求,已脚步从容。只想要一种简单的日子,温暖,和谐,不惊,不扰。也许有缺憾,也许不完满才是真正的人生,也许最美的总是在无法企及的高度,生命有限的时间,又何苦为难自己。放下所有负累,真实地面对生活,面对自己,面对爱的人,好好把握当下,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过得轻松而愉悦。其实,最好的幸福,是懂得满足。

人都是这样活着的:努力,奔跑,有段不好走的路会跌倒;然后爬起来,继续奔跑。不会因为怕跌倒,而放弃努力和奔跑。这一路,岁月落满霜雪,微笑中藏着泪光,依然怀揣着最初走入风雨的信念,坚持着有梦的远方。你是否和我一样,一样认真着人生中的每段路。

世界就在你面前,你只需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颗发现美的心灵。尘世风景,或艳丽,或婆娑,都是自然而美好的模样;轮回四季,或温情,或热烈,都是生命的恩慈与馈赠。大爱隐形于天地,使得万物和谐,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带着自己的使命,不惊不扰地存在。阳光雨露沐泽众生,暖风细雨相辅相成,内心轻盈莞尔,捕捉一片潋滟的光影,光阴无语而深情,永恒安详,宁静。

这世上,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别为小小的委屈,干扰你的情绪,改变你的性情。少些脾气,多些肚量宽容,人的成长,必是有足够的内涵和物质做后盾,人生才能底气十足。愿所有付出努力,都能获得殷实回报,愿所有的情深意重,都能换来岁月温柔。活的靓丽光鲜容易,但活的优雅从容却很难。你所做的一切,都遵从自己的内心,你才能洒脱如风地行走。

那日,微博看到雪小禅发的照片,美得不得了。我喜欢的女子,就是她的模样。不艳不俗,不张扬,不萎靡,温和谦雅,整齐干净,一朵清水芙蓉,描个素素淡淡的妆。优柔,知性,白瓷般温润的性情,含笑的眼眸映衬着骨子里的几分清冽。一点小小的骄傲姿态,默默倔强地存活于世。

用完美的心态,过不完美的人生,并且相信,你的汗水和努力,总有一天会闪闪发光,会被爱与不爱你的世人看到。我们善待所有,其实是在善待我们自己。看惯伤春悲秋的桥段,依然有日出东方的期待。花开叶落不信宿命,世相轮回不必执意。纵是未来无法预测,也不放弃今天的奔跑。人生的舞台,演绎过许多别人的故事,充当过每一个完美解释的主角,最终,也能完满复述自己。百万惊喜,不敌一句:我喜欢你。

友善又温情的你,走过风雨泥泞过往,泪光中美丽蜕变的模样,最好看。总有一段人生,让你打开心扉,带着充满能量的灿暖笑容,迎接美好期望的生活。也许不一定繁花似锦,不一定波澜壮阔,但会是春风十里的温暖和坦荡。恰如你,努力又自信的情怀。

篇8:人生的初心散文

亦“出”亦“入”之间:距离审美

上世纪40年代张爱玲《流言》的出现, 一扫女性散文的幽怨、哀怜之气, 以一种轻松、冷静的笔调, 侃侃而谈。仔细品读张爱玲的散文, 我们会发现, 作者采取了一种距离审美的观照方式, 并且, 这种距离审美中存在着双重的距离。

隐匿:“我”与真实的张爱玲之间的距离。一般认为, 散文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文学样式, 抒写作家真实的现实感受和生活境遇应是散文的一大特点, 张爱玲却并不这么认为, 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文字的沟通上, 小说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就连最亲切的身边散文, 是对熟朋友的态度, 也总还要保持一点距离。只有小说可以不尊重隐私权。但是并不是窥视别人, 而是暂时或多或少的认同;像演员沉浸在一个角色里, 也成为自身的一次经验。” (《惘然记》) 她的小说尽演沪港男女婚恋的悲喜剧, 而婚姻爱情话语在散文中几近销声匿迹。《传奇》和《流言》亦呈现出的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冷漠, 一个温暖。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可能的情况是, 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思维定向, 以为女性写作尤其是散文近乎“私人自白”, 以张爱玲的孤傲世故, 显然不愿人们窥测她的内心。于是, 在小说中张爱玲选择了沉浸, 在散文中则选择了隐匿。撩开层层迷雾, 透过凡俗的衣食住行和洋溢其间的丰盈充沛的情趣, 张爱玲散文中透出来的仍是与其小说相似的悲凉之音, 繁华世界的背后仍是一片茫茫的苍凉底色。

游离:与现实拉开距离的局外人。张爱玲对人生采取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观照角度:始终以智者的眼光, 与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来俯瞰人生。永远是个局外人, 永远游离在戏外。《道路以目》中, 观庸常生活, 言身边琐事, “仿佛是第一次认路似的”, 永远隔着距离轻描淡写而又饶有兴致地望去;《中国的日夜》同样以陌生化的眼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时而突发奇想, “用洋人看京戏的眼光来看看中国的一切, 也不失为一桩有意味的事”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张爱玲从容地游走在戏外, 向戏台上纷繁更迭的一幕幕投去意味深长的一瞥, 剥去华服彩妆, “人性呱呱啼叫起来” (《谈跳舞》) , 让一切“作”出来的崇高神圣赤裸裸地呈现出本真状态。

“真实”与“荒诞”之间:戏剧化视角与思维方式

“戏剧化”是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理论借用的一个概念, 强调诗与生活的距离和透视关系, 旨在以更为舒展的传达实现更为深刻的揳入。事实上, 以“冷抒情”、“反浪漫”姿态出现的张爱玲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 确实存在着某种惊人的暗合。细读她的散文, 不难感受到弥散在二者之间的相似气息:本质、荒诞、消解、反讽、距离、智性……这些恰恰是“戏剧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于理解张爱玲散文的“戏剧化”视角与思维方式, 有两段话极为关键, 一句是叔本华在《世界之为意志与表象》中提出的:“如果我们对人生作整体的考察, 如果我们只强调它的最基本的东西, 那它实际上是一场悲剧, 只有在细节才有喜剧的意味。”另一句是王尔德说过的:“艺术并不模仿人生, 只有人生模仿艺术。”张爱玲在《中国人的宗教》中说:“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 引人入胜的, 而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热闹不过是浮沫, 苍凉才是本质。这与叔本华的观点有着何其惊人的相似!而《〈续集〉自序》一文针对人们对《色, 戒》的误读猜解作辩白时, 引用的恰恰是王尔德的这句话。

上述创作观乃至人生观的契合至少可以透露出这样两点信息:其一, 在张爱玲看来, 悲剧是本质, 荒凉是底色, 人生的小趣味只是漂在海面上的浮冰。她于现世的安稳中看透生命的“苍凉”, 于日常生活的享乐性体味中流露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悲悯。其二, 张爱玲乐于以看戏的眼光和心态去观望人生。她“用洋人看京戏的眼光”看中国的一切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觉出橱窗布置里“有静止的戏剧” (《道路以目》) ;衣服是一种言语, 是“随身带着的一种真戏剧” (《童言无忌·弟弟》) ;唐明皇真心喜欢杨贵妃是因为“生活在那样迷离惝恍的戏台上的辉煌里, 越是需要一个着实的亲人” (《我看苏青》) ;欧洲的圣母画“旁边总仿佛有无数眼睁睁的看戏的”;解释《色, 戒》中王佳芝的自我陶醉心理是“自己觉得扮戏特别美艳, 那是舞台的魅力” (《羊毛出在羊身上》) ……凡此种种, 置身在真实的生活中, 却如坠不甚真实的戏剧性氛围, 到底是艺术模仿人生, 还是人生模仿艺术?“生活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 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 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 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 借助于人为的戏剧, 因此在生活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很难划界” (《童言无忌·穿》) 。以这样一种戏剧化的视角和心态, 张爱玲从容地游走在真实与荒诞的两极, 带着宽容的嘲讽还原俗常人生。“消解”是其戏剧化思维方式的关键词。

消解重大事件的崇高性。战争对大多数学生的影响不过是“像一个人坐在硬板凳上打瞌盹, 虽然不舒服, 而且没结没完地抱怨着, 到底还是睡着了”;做看护时, 为了一个重病患者的终于死去而“欢欣鼓舞” (《烬余录》) ……这里找不到任何主流话语中必定要出现的献身、爱国、英雄等字眼, 有的只是“我们的自私与空虚”。张爱玲少年时期那次对整个人生都有重要意义的离家出走, 如若在“五四”时期势必被处理成“娜拉式”的壮举, 时过境迁后的张爱玲, 觉察出的竟是“惊险中的滑稽” (《私语》) 。

消解一切神圣的情感。一本《传奇》几乎就是一部消解爱情神话的小说, 在《流言》中更将消解的笔触指向母爱。“普通一般提倡母爱的都是做儿子而不做母亲的男人, 而女人, 如果也标榜母爱的话, 那是她自己明白她本身是不足重的, 男人只尊敬她这一点, 所以不得不加以夸张, 浑身是母亲了。其实有些感情是, 如果时时把它戏剧化, 就光剩下戏剧了;母爱尤其是” (《谈跳舞》) 。

消解男权话语的中心位置。张爱玲从一向为人称道的薛平贵身上看到“男性的自私”, “致力于他的事业十八年, 泰然地将他的夫人搁在寒窑里像冰箱里的一尾鱼”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妇德不过是“怎样在一个多妻主义的丈夫之前, 愉快地遵行一夫一妻主义” (《借银灯》) 。更为可贵的是, 张爱玲亦消解了一部分女权主义者对女性“神化”向度的书写, 还女性以“女”味和“凡俗”味。洛神、观音、圣母纷纷从云端跌落, 而奥尼尔《大神勃朗》里的那个“强壮、安静、肉感、黄头发”, 说话口吻粗鄙而热诚的“地母”才是女神 (《谈女人》) 。

“经意”与“不经意”之间:戏剧化表现策略

与戏剧化视角和思维方式相应, 在经意与不经意间, 张爱玲散文在文本构成和传达手段上, 同样运用了一些戏剧化的表现策略, 最主要的就是矛盾修饰法, 既有内涵上的矛盾, 也有形态上的矛盾, 形成强烈的反讽效果, 使文本具备内在张力美。

生命中无处不在的悖论。宇宙生命、物事俗常中涵盖着无数大大小小的矛盾和悖论。人生的一大悲剧是:年轻时敢说话, 可是没人理睬;中年时有了社会地位, “谁都乐意听他的, 可是正在努力的学做人, 一味的唯唯诺诺”, “人云亦云”;年老时“可以言论自由了”, 不幸“总是唠叨的居多” (《论写作》) ;“中国人喜欢法律, 也喜欢犯法”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就连寻常的服饰变迁中, 张爱玲亦能发现时代人生的悖谬。“直挺挺的衣领远远隔开了女神似的头与下面的丰柔的肉身。这儿有讽刺, 有绝望后的狂笑”, “衣服的主人翁也是这样的奇异的配搭, 表面上无不激烈地唱高调, 骨子里还是唯物主义者” (《更衣记》) 。

语词间的冲撞。张爱玲的散文时时将不相干甚至相反的词语并置, 互相冲撞, 却出其不意地创造出超乎寻常的美感效果。如:“寻常中的反常” (《忘不了的画》) ;“有礼貌的淫荡”、“富丽中的寒酸”、“理智化的淫逸的空气” (《更衣记》) ;“华美的、玩具似的恐惧” (《谈跳舞》) ;“文明的恐怖”、“惨淡的勇敢”、“没有内容的愉快” (《谈画》) ;“婉转的绝望”、“安详的创楚”等。不合常理的突兀搭配, 以最俭省的笔墨抓住了事物的神髓。

摘要:张爱玲在其散文创作中, 以隐匿和游离的姿态对人生采取了一种距离审美的观照方式。这种距离审美的观照方式, 衍生出以反讽和消解为显著特征的戏剧化视角与思维方式, 并在经意与不经意间运用了与之相应的戏剧化手段与表现策略, 从而与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诗学形成某种惊人的暗合, 成为中国现代散文中一道独特而又超前的奇诡风景。

篇9:初心未忘情系篆书的散文

知之 好之 乐之 恋字纸之魅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张庆民取得的书法艺术成就,源于他的执着童趣。

1960年1月,张庆民出生于河北省晋州市总十庄镇东台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兄弟姊妹六人中,他排行老四。

张庆民生来就痴恋文字和纸张,凡是能够浏览到的报刊,他会不厌其烦地翻看数遍;只要看到喜欢的书法作品,他就反复研究,用树枝写,用手指写,甚至以头代手,摇头晃脑地比画。

十二三岁时,张庆民很想买一本《柳公权玄秘塔字帖》,但家长根本没有闲余的钱让他买。他便在空闲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寻蝉蜕,时间不长,他用积攒的一大堆蝉蜕卖了五角五分钱,买来了那本字帖。张庆民开始认真临摹,他的书法之旅正式启程了。

上大学之后,他对纸和字的热爱依然如故,只要有笔有纸,哪怕是一支秃笔、半张废报纸,也要反复涂鸦。

相继面世的水写纸和水写布,让张庆民如获至宝。现在,他的桌子上总是铺着一张水写布,闲暇时便写上几笔。

致虚极 守静笃 享翰墨之趣

“致虚者,天之道也。守静者,地之道也。”张庆民用澄澈宁静的心境守护着他的书法艺术,享受着翰墨之间的`无尽乐趣。

每当铺开纸张,提起毛笔,张庆民便置一切于身外,心神与书法融为一体。物我同化的境界令他常常忘记了时间。他觉得,能够静心写字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书写功力日渐深厚,身心同修的效果也日趋显著。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他了解了儒家、道家、佛家的不同理念,知道了如何调和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如何对待出世、入世、避世。一切言行遵循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为人之道,本分做事、干净做人、勤政为民,知足常乐、感恩回报……这些都是他的收获。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成一家之风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庆民的书法艺术将中国古老文字的自然之美与自我内心的情思构设完美统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十余年来,张庆民将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书法艺术研习上。他遍临历代名帖,尤喜金文大篆,其大篆书法着眼于泰山峄山,得力于散氏毛公,旁涉石鼓殷墟,集百家大成,自成一格。独创的蘸水加墨法,既彰显大篆刚劲沧桑的金石气,又内涵小篆圆润流畅的和谐美。其飞白篆书将遒媚与质朴汇为一体,风格秀逸,独标风骨。

其书法作品构思严谨,章法自然,布局合理。书作天地留白有度,左右边距和谐,篆字排列齐整,落款、用印匠心独具,整体观感清秀流美、稳健端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笔力沉稳,造型优美是其书作另一特点,巧妙运用线条之粗细、墨色之轻重、字韵之俯仰、谋篇之奇正,字体或敦厚,或俊逸,或飞扬,或洗练,取篆书之古雅,又赋之以灵气,儒雅敦厚之中透露出飘逸灵动。

上一篇:同学聚会活动策划推荐下一篇:陈涉世家文言文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