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进校园

2024-07-21

十九大精神进校园(精选12篇)

篇1:十九大精神进校园

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谢党恩泽育学生

——“第一书记”宣讲“十九大”精神进校园,全力、全面建设家乡,实现同步小康

2017年12月4日上午十点,七里坝完小的全体师生坐在操场上,认真领会“第一书记”田春华所作的“十九大”精神。

田书记向同学们讲解“十九大”的精神:新时代当有新思想,新使命呼唤新作为,要有新气象。作为小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遵守纪律,讲文明,使自己全面发展,做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努力学习走出大山,以后为我们绿色、生态的多彩贵州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田书记激动地对同学们讲述到国际和国内的一些大事件,从贵州的天眼到港珠澳大桥,从中国高铁到中国的大飞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声音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略!使学生了解到祖国的日益强大,树立了学生们的自豪和自信,让学生们深知处在和平盛世中国的幸运与美好。从小树立起爱党、爱国、爱我们的亲人和家乡!

田书记说,我们的家乡正在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正在进行建设同步小康!我们要多了解惠民、利民;惠农、利农好政策,给自己的家长多宣传党的好政策,从自身做起,团结拼搏,努力建设好家庭和家乡,让家乡摆脱贫困,同步实现小康。

听完田书记为学生们饱含激情的宣讲,小学生们感触很深,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勇做新时代的创造者和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湄潭县复兴镇七里坝村完小

2017年12月4日

篇2:十九大精神进校园

12月5日下午,xxx县关工委宣讲团进入第二中学,对二中师生进行“学习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

活动中,关工委宣讲教师结合北庭历史文化对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自信,对吉木萨尔县的北庭故城、西大寺、千佛洞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阐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人民在这里和睦共处,繁衍生息。

活动结束后,关工委讲师高明潜对记者说:“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了四个自信,我认为文化自信是基础,是根本。因为只有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吉木萨尔就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北庭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他即使是新疆历史的沉淀,也是我们吉木萨尔人的骄傲和自豪。我想用今天的宣讲,让青少年们,通过身边的历史和文化,加深十九大会议精神,让青少年感到做一个吉木萨尔人的荣耀,也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为实现中国梦敢于担当。”

篇3:十七大精神进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认真领会精神文件精神精心选择教学重点

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和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当中。这两份重要文件,都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全面而深刻。不同行业在学习贯彻时,除通读全文、全面了解外,还应结合本职工作有所侧重。要将这些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必须既保证理论学习的完整性,又针对学校教育的特点而精心选择、突出重点。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备课时多下功夫,在全面领会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例如,对于党章的学习,由于此前的党章许多内容已经贯穿到思想政治课程中,所以应把重点放在本次修改所涉及的内容上。如“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等,都是本次修改新增加的内容,而且是今后党和国家建设的指导方针。这些内容应成为引入课堂的重点。

对于胡锦涛同志报告的学习,也应考虑学校教育的实际。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尚未就业的青少年。他们是未来国家建设各条战线上的主力军,但是现在大都尚无职业归属。因此,报告中关于经济、军事、外交、党建等方面具体工作的部分,可以作为学生了解国情、开阔视野的内容。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重点放在报告的前四个部分上。通过第一、二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今天建设成就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党在改革开放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成果;通过第三、四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未来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使他们能够根据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来树立理想、规划人生,把个人前途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二、结合现有课程设置,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让十七大精神进课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乃至十七大代表开设专题讲座,为学生介绍相关文件产生的理论和实践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十七大精神的实质。没有条件的地方,应由思想政治课教师担负起主要责任。既可以单独开设各种形式的讲座,专门讲授十七大有关文件的内容重点和产生背景,也可以结合现有课程设置,把十七大精神融入各种思想政治课程当中。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大致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思想品德,以及时事政治等。这里面,时事政治课教学当然责无旁贷,而其它思想政治课也完全有条件、有责任把十七大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例如,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要想深刻领会这一主题,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等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这些课程教学中也应纳入十七大主题的内容,作为该课程教学的合理延伸。

三、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力争做到知行合一

让十七大精神进课堂,切忌只是读报纸、念文件,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时下的青少年学生,当然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反之,也不能片面追求“寓教于乐”,不能让涉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教学流于肤浅。因此,必须考虑到当前在校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一代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他们中的大多数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有充分认识,对社会公德、环境污染等也有切身感受。这些都是引导他们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可以利用的资源。

篇4:十九大精神进校园

一、“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缘起及概况

慈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慈善文化引入校园,不仅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且有利于在一定程度净化社会风气,提升人民道德水准,使越来越多的人把参与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为此,中华慈善总会于2011年11月启动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该活动注重从精神层面带动学生对慈善文化的认识,启迪爱的心智。活动自发起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慈善组织和教育部门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以及广大中小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一年多来,全国相继有70多个地区的慈善组织与当地教育部门配合,在近两千所中小学校实施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超过一百万中小学生收到了由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赠的《慈善读本》。

二、“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组织形式

在当地慈善组织的推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引导下,各地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使慈善理念在愉快的学习和课外活动中得以传播,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可喜成果。

(一)与弘扬互助友爱精神相结合

部分学校依托自身学习雷锋的优良传统和优势,将慈善教育贯穿于教学实践。其中,他们举办的“我站雷锋岗”活动深受学生欢迎。“雷锋岗”岗位职责包括走廊管理、卫生维护、担任志愿路队长、节水管理等内容。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体验奉献的快乐。这种“我为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与慈善文化中“博爱、友善”理念高度契合。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一所民办民工子弟学校,以“感恩”作为“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主基调,把感恩教育作为育人的基础,教育学生刻苦学习、报答父母、奉献社会。

(二)与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相结合

部分学校不仅组织学生阅读《慈善读本》,还将慈善的理念细化,融入到各学科的课程当中。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凤山小学的教师们结合慈善理念,把新课改倡导的“兴趣教学法”应用发挥,总结出一套“以励促奋”,不用“减法”用“加法”,不用“指责”用“赏识”的思想教育方式。他们在学生身上倾注爱心、善心、责任心,呵护每一株慈善的幼芽。台州市黄岩区的一名青年教师把慈善教育带进了数学课堂。通过将课程教学与慈善文化巧妙结合,不但在学生中间传播了慈善文化,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三)组织慈善义工活动

在《慈善读本》的带动下,很多学校开始组建学生自己的义工团体,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到义工工作中来。天津市南开中学的学生在组织同学阅读学习《慈善读本》之外,在天津市中学中首创“义工制”,由在校中学生向社会提供无偿服务,参与公益,奉献社会。学校规定,每名学生全学年要完成50小时志愿服务。为此,学校专门设立了300余个义工实践点,如纪念馆、展览馆、图书馆、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还有学生自发到医院导诊处引导人群,慰问农民工并为其子女做义务家教。在常态化慈善实践机制的引导下,南开中学形成了“人人参与慈善、时常参与慈善”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很多义工团体也开始注重吸纳学生成员,通过慈善实践的形式让同学们领略慈善文化,加深对慈善精神的认识。

(四)开展各类征文、比赛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慈善》杂志社发起了“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几十万中小学生提笔写出了自己阅读《慈善读本》的读后感以及他们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同时,许多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也积极写出了自己阅读《慈善读本》和对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认识、体会,以及对活动的支持、期望和建议。《慈善》杂志已经刊登征文稿件一百余篇,并已经筹备出版《“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专刊》。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些地区,“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已经开始走入家庭,走向社会。

珠海市慈善组织与教育部门合作,联合当地学校,举办了《慈善读本》进校园征文比赛、“随手拍·发现身边的活雷锋”慈善摄影大赛、“大华杯——第二届珠海市小学生科技创意之机器人慈善大赛”三项赛事。这些活动结合中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启发他们亲身发现慈善、体验慈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慈善摄影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发现身边慈善人物、慈善故事的机会。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参与慈善文化活动,学生不但发挥了自己的爱好特长,而且变得更懂事,更加体谅父母,学会了关爱和感恩他人,学生的文化知识与慈善素养相得益彰。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成功,使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支持这项造福民族未来的好事。继周森先生捐赠《慈善读本》之后,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纷纷效仿。民政部的一位干部不但撰文高度赞扬这项活动,还捐资为她曾就读的家乡的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的全体师生捐赠《慈善读本》;山东的一位学生家长为自己女儿就读的班级的每位同学捐赠一册《慈善读本》;90岁高龄的老红军贺芳齐夫妇为家乡和现居住地的中小学生捐赠一万册《慈善读本》;继万达集团捐赠10万册《慈善读本》之后,各地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也加入到赠阅《慈善读本》的队伍中。

三、“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发展方向

目前,“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今后进一步扩大试点、推广经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我们更应该意识到慈善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突出强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阐述“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中强调,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与此同时,报告强调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发展慈善事业”。作为具有推进慈善事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双重功能的慈善公益活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以期迈上新台阶。

(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和其他造福民族未来的文化建设一样,“慈善文化”的建设也需要健全的文本体系和丰沛的理论建树。《慈善读本》作为“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一个载体,理应在促进和服务社会慈善的活动中,体现文化上的纯粹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广泛性。因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撰适合不同群体需求的《慈善读本》及其多种现代传媒形态,既是慈善组织的崇高使命,也是普及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的客观要求。在做好小学版、初中版的试点跟进与信息反馈的同时,保证《慈善读本》高中版的顺利开发的基础上,要有研发诸如大学版、少儿版、公民普适版、特殊人群版等多种版本及相应多媒体资源的计划和准备。同时,《慈善读本》应该根据实际,保持必要的修订弹性。因此,汇集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让《慈善读本》与时俱进,保持其时代性、可读性,应成为不可松懈的常态工作。

(二)多方合作,共同引导

实践表明,《慈善读本》的试点及“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落实程度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力度休戚与共,也深受社会的慈善环境、舆论氛围的影响。我们坚信,共同的公益责任、公众职能和公共使命会将我们凝聚在一起,同心同德、多方合作、共同引导,凭借《慈善读本》的较高品质、卓有成效的活动实绩以及慈善工作者真诚的奉献精神,在全社会共同引导和营造出一种“人人参与慈善,人人奉献爱心,人人感受温暖”的良好风尚是有基本思想共识和社会基础的。

慈善教育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路虽漫漫,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慈善工作者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通力合作,“爱心之根种在心间,慈善之花开满人间”的爱心社会的共同心愿必将实现。

(三)注重实效,广结善缘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采取赠阅《慈善读本》的形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慈善教育活动。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在工作的环节上节流与开源并举,广结善缘,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奉献爱心、捐赠《慈善读本》。但整个项目的根本在于活动开展要出成绩、有实效。我们要把慈善教育真正作为慈善项目来运作,一定要有精品意识,按慈善项目的要求严格管理,要制定项目目标、做出项目部署,确定阶段任务,定期进行项目检查,组织开展项目交流、项目周期评估,要出项目成果。

根据国家出版署的规定,教材的发放应有一定的费用。我们把这部分费用作为我们这个项目的工作经费,严格管理,切实用在项目的推广、宣传及在学校组织的有关活动中。在坚持一贯的公开、透明、高效的基本规则下,还要务实调研、勇于创新、共同协调,与一线学校一道探索寓学于乐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交流及社会实践中将自身的慈悲本色、感恩情怀、担当意识、潜在能量表达出来,并在日常生活中回馈给亲人、老师、同学及社会弱势群体。同时,还要利用好已有的平台和资源,做好对包括捐赠者、爱心学生在内的典型事迹的宣传。从而,在全社会营造出慈善快乐、慈善先进、慈善荣耀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慈善真正成为公民意识的一部分、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一份习以为常的自觉行为。

篇5:十九大精神进校园

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联合下发的《关于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知识竞赛的通知》工作部署(xx宣字[2018]号),积极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干部师生更加主动、自觉、深入地学习、宣传、践行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教育思想,保障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知识竞赛活动顺利进行,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竞赛内容、《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原文》;

2、相关党史、国史知识;

3、参考书目:《走进新时代——十九大精神学生读本》(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小学低年级版、小学高年级版、初中生版、高中生版、中高职版)。

二、参赛对象

全县广大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学生和教师。

三、竞赛形式

现场闭卷笔试(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等题型,满分100分)。

四、竞赛流程、学习准备阶段(3月):各校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载体,通过学习报告会、主题演讲、官方微信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全面开展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活动。

2、校级初赛阶段(4月2日-6日):初赛分小学低、高年级组,初中组、高中组、中职组五个组别,各组教师与学生竞赛为同一套试卷。各校自行制卷、自行组织开展。

3、县级复赛阶段(4月9-13日):复赛分小学高年级组、初中组、高中组三个组别,各中心学校、实验小学、红杜鹃学校、各普高学校根据初赛成绩按照复赛组别,每个组别各推荐1名学生和1名教师(共3名)参赛,其中普高学校各推荐3名学生和3名教师参赛。本次比赛统一制卷,统一组织考试(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4、市级决赛阶段(4月下旬):依据县级复赛成绩,小学高年级组、初中组、普高组各选拔3名学生和1名教师参赛。

五、相关要求、各校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认真研究部署,组织广大干部师生以赛促学、以学促用,进一步掀起校园内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2、各学校根据学习及竞赛需要,自主决定征订《走进新时代——十九大精神学生读本》的数量,征订费用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不得向学生收取费用。

篇6:十九大精神进校园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院的首要政治任务。在这一首要任务引领下基础部德育组教师在基础部主要领导的精心组织下通过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一致认为: 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首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九大报告内容非常丰富,各个学科都能从中找到适合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知识点,德育课教师首先应该深度阅读、理解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充分挖掘其中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话题;十九大报告鼓舞人心,教师对理论认同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将会激发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的兴趣和热情。更重要的是将十九大精神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向学生传递十九大精神,是德育课的重要责任。德育课并不应该单纯传授知识点,而更应该关注知识点背后形成的过程,发挥其引导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功能。要引导学生思考理论背后的逻辑和意义,培养学生深度思考、深度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德育课教师结合我校当前实际情况将首轮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1月份)德育课教师根据所任教课程特点将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四个重要概念讲清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阶段(12月份)德育课堂中开展“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的知识竞赛及主题演讲活动,为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概念采用以下方法:

(一)用问题贯穿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用问题贯穿讲课的主线,优点是思路清晰,循循善诱,旁征博引,可以将概念阐释得准确透彻;用问题更能引发同学们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学习理论的热情。

(二)将身边的事与同学们共享,引发学生“校荣我荣”的自豪感 我院“六校合一”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院党委团结带领全院广大教职工,在整合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融合,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难以解决的历史难题,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新的一届院党委的领导下;通过学习十九大精神要使师生切实认识到,全院上下的凝聚共识,共同绘制战略愿景,实现我们的“学院梦”应该同党和国家一起,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入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时代。要为学院、为国家贡献属于我们青年的一份力量,尽全力成为时代的先锋和民族的脊梁!”

基础教学部德育教研组

关明霞

2017年11月20日

篇7:十九大精神进校园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有一个很重要的核心环节,就是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为了更好的落实上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深入学习报告内容,我校开展了“十九大报告精神进课堂”活动:

1.下发学习资料。我校根据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一级教授韩庆祥解读报告的内容,整编了《侯马市职业中专学校十九大学习资料》,发动全校师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

2.召开主题班会。10月30日,我校组织全校召开“十九大报告精神进课堂”主题班会活动,使更多的在校学生能深入学习到十九大报告的精髓。

3.课堂渗透落实。我校号召全校教师要适时开展课堂渗透活动,使十九大报告在课堂上“开花结果”。教育学生对未来祖国的发展有所了解,努力学好知识,不断精进技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我校学习十九大报告活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更使全校师生对祖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为我校的教风和学风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017年10月31日

我校整编的学习资料

教师课堂讲解“十九大报告精神”

学生干部组织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作动员发言

教师讲解“十九大报告精神”要点

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

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

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

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

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

学生表态发言

学生表态发言

学生表态发言

篇8:十九大精神进校园

延安精神是一种信念, 让延安精神进校园, 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良好的切入点和有效载体, 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突出表现,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有利于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在新的历史时期,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我国“制造业大国”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放在首位, 必须坚持用延安精神育人, 将延安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将延安精神贯穿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 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2. 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在延安时期培育和形成的一种优良作风, 是延安时期我党创办各类学校的基本经验。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人才, 在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形成品德、掌握技能也要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合一、知行统一, 这样才能真正走出“经院式”人才培养的怪圈, 才能培养数以万计“两手创天下、双肩担未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 有利于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是延安精神的标志, 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高职院校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教育, 培养他们居安思危的精神、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十分必要的。

4. 有利于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高职院校的学生责任意识虽然逐步增强, 但他们中不少人服务意识淡薄, 不愿意为同学和他人服务, 不自觉为父母和师长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因此, 加强对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 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时时想着群众, 处处为了群众, 勤勤恳恳为人民谋利益、办好事、办实事。努力做到“全心全意”, 而不三心二意;做到“完全彻底”, 而不半途而废。

延安精神进校园绝非一朝一夕的事,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 一些院校把延安精神进校园仅停留在口号上, 停留在讲一些延安时期英模故事和战斗情景上, 而没有将延安精神同学校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效果不够显现。要构建延安精神进校园的长效机制, 只有把延安精神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 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才能把延安精神弘扬光大。

1. 将延安精神主动融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之中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学校内涵建设发展的主要衡量指标之一, 也是广大师生创造力和创新力得以实现的平台。用延安精神指导教育教学改革,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体现延安精神, 把弘扬延安精神与教育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是不断增强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感染力的有效途径。

2. 将延安精神主动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中华人民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 高职院校既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也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 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

3. 将延安精神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 要真正收到实效, 延安精神要真正入心、入脑, 就必须通过活动这个载体, 将延安精神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让大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延安精神的真谛, 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系统研究延安精神, 以延安精神立德, 开展以延安精神为主导的系列红色教育活动, 旨在激励大学生精神成长和品质铸炼, 塑造大学生高尚的品质, 求实的作风, 吃苦敬业的精神。事实证明,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是正确的, 延安精神将与学子们一生同行。

4. 将延安精神主动融入到学校管理之中

弘扬延安精神, 就是要用延安精神指导学校的管理工作, 把延安精神与学校的制度管理、文化管理和民主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延安精神进校园提供制度保障、文化保障和体制保障。

(1) 延安精神与学校的制度管理相结合。高职院校建设科学规范制度体系, 根据学校改革与发展需要, 充实完善更新各种管理制度, 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依, 违章必究, 适时有效。健全制度的监督体系, 广大教师要监督学校各部门对制度的实施, 做到公开透明, 教师明白, 领导清楚, 从制度层面保证制度的执行力。

(2) 延安精神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相结合。高职院校实行“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管理体制, 在工作中要用延安精神指导学校的民主管理, 建立科学的民主管理机制。要切实加强广大教师民主参与度, 凡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到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 必须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要切实加强校务公开、信息公开, 规范公开程序、公开内容, 增强透明度。要切实加强上下沟通, 平等对话的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在学校管理中决策建议作用, 确保民主管理的实施。

(3) 延安精神与学校文化管理相结合。学校文化管理就是要用先进的文化和高尚的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启迪人、熏陶人。延安精神与学校文化管理相结合, 就是要用延安精神激励人、鼓舞人、约束人、凝聚人, 要让延安精神贯穿在学校文化管理的各个环节, 使全校师生感受到延安精神的鼓舞。

作者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

摘要:延安精神进校园, 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良好的切入点和有效载体, 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突出表现,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挖掘课程资源, 创新课程体系, 使延安精神成为一种德育的新实践。

篇9:“五铁”精神进校园

铁,是经过上万度的高温炼成的。看到这个字,我们不禁想到军人,想到那坚毅的脸庞,想到那挺直的脊梁,不仅身躯如铁,军人心中更有着铁的信念,那信念支持着他们挺起胸膛,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现在虽已是和平年代,但这种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学生,使命就是好好学习,但学习无疑是辛苦的,并且身边还充斥着各种诱惑,一旦懈怠,我们就将被狠狠地甩在后面,此时铁的信念与意志显得犹为重要,激励我们坚定信心,直至梦想彼岸。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捆筷子折不断。”形象地表明了团结的重要性。同学问你一道题,是信任你,教一道题也不会浪费多少时间,换个角度说,也是加深了你对这道题的理解。所以,何乐而不为呢?同学就如同战友,手挽手,一起面对未知的风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到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亦是如此,所以不要抱怨校规的严苛和不近人情。学校的规章制度,就像一条准绳规范你的行为。其实,发扬个性和遵守纪律并不矛盾,就像自由与约束,它们并非无法共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追求自由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你必须遵守的规矩。被规则约束,并不意味着失去自由。而失去了纪律的约束,就像冲破堤岸的洪水,那会酿成一场大灾难。

“育人比教书更重要”,这是许多优秀教师心中的准则。一个人无论将来是什么样的社会地位,能为这个社会做出多大贡献,首先一点,他要有良好的品格。学生时期,是养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正直的人,然后才是成才。

就让我们牢记“五铁”精神,做一名优秀的新时代学生!

(指导老师 赵夕丹)

(责任编辑 党亚惠)

篇10:十九大精神进校园

观后感

***党支部

周** “四川这么美,好山又好水,十九大的阳光下我们大有可为„„”12月8日,随着一曲清脆欢快的快板书《十九大礼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农民夜校网络直播示范课在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农民夜校中心校开讲。本次示范课采取现场授课、在线直播、网络互动等形式进行,全省4.5万多所农民夜校同步收看,在广大农村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高潮。

“来到这里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感觉就像回家一样。”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副校长姜小林的开场白,迅速拉近与现场村民的距离。示范课上,姜小林紧扣党的十九大报告,运用翔实的数据、精彩的故事、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全面解读,赢得村民的阵阵掌声。

“请问姜校长,‘乡村振兴战略’会给我们农民带来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姜小林的宣讲刚结束,两河村65岁的老党员李兴炳就迫不及待地举手提问。

“今后的农民会更富裕,更幸福,更体面!”姜小林回答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刻体现了新时代党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这将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也为广大农民带来诸多福利和新期盼。

“各位乡亲,现在是干大事的时候,我们已建成1600吨水果集中配送中心,希望搭乘蓉欧快铁的东风,将两河村水果卖到欧洲去。”党的十九大代表、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党支部书记姚庆英的宣讲,也让村民们心潮澎湃。

姚庆英还透露了经村党支部讨论后确定的两个“小目标”:到2020年,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到2035年,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

篇11:十九大精神进校园

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进校园”

活动实施方案

按照寿阳县教育局《全县中小学开展“十八大精神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确保 “十八大精神进校园”活动的有效开展,根据实际,镇中心校决定在各小学开展“四进”、“四活动”活动。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全体师生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为核心,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尤其是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为重点,以搭建师生学习的平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依托,以开展多种形式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热潮,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深入开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活动目的

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美德,牢固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信念。

三、具体内容及要求

(一)“四活动”

1、开展“树理想、做贡献”主题教育

我校通过民主生活会、团班队会,组织全体党团员、教师、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实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组织开展“树理想、做贡献”主题教育,把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同德育序列化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同创建 “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2、开展“学报告、话成长”主题实践活动

我校结合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学报告、话成长”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理解。深入推进学生的“八大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坚定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3、开展“学网络、说体会”征文评选活动

要运用校园网络和移动多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引导学生关注网络新闻,转发和评论各地学生健康的“微党课”内容。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十八大微言”征集大赛,用“微言微语”的形式表达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体会。

4、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竞赛活动

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活动,重温党的历史,加深学生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认识。在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要进行表彰奖励,以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学习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确定好每项工作责任人,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保证“四进”主题活动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注重学习宣传。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网络、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在校园内广泛宣传十八大精神,交流学习方法和体会。要在校园适当位置悬挂标语,积极营造全校师生的学习气氛,充分认识宣传在学习部署中的重要性。要利用媒体广泛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中的方法和经验。

(三)确保取得实效。要把十八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融入到党团组织和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学习意识。要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都能领会到“十八大”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增强工作热情、激发学习兴趣,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四)加强督导检查。要注重学习活动过程的落实,做好做实活动的记录记载,要注重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镇中心校要对此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计入教师年终绩效考核中。

篇12:十九大宣讲进农村

夏家新书记在宣讲中指出,十九大报告最核心的一个字,就是“新”,报告中对新时代的论断、新目标的树立、新未来的畅想都让人倍感振奋。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再次表明了党对中国实际的准确把握,表明党始终把人民幸福作为最高要求。作为基层组织,应时刻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也为新时代条件下农村事业的发展勾勒出宏伟蓝图。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立政之本则存乎农。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发展始终关乎社会发展,国家命运,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多年来,我们党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奋力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有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成果显著。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连续4年达到1.2万亿斤以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迅速,迈上生产结构更顺、产业结构更优、区域结构更合理的新台阶。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农民的钱袋子不断鼓起来。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1.2万元,广大农民的获得感持续增强。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3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至4.5%,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党始终重视农业、牵挂农民、关注农村的为民情怀。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出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农民收入得到显著增长,农村面貌发生巨大转变。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均获得新突破,农业、农村工作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和提质增效转变。另一方面,由于欠账较多,基础薄弱,我国仍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突出问题的挑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以来,城乡差距不断缩小,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2012年增长39.3%,实际增长28.6%,年均实际增长6.5%。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比2012年增长47.4%,实际增长36.3%,年均实际增长8.0%。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72,比2012年下降0.16。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是要实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肯定了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重要意义。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土地承包期限延长至十五年以上。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土地承包制度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不断深化完善。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党的土地政策是长期稳定的。稳定的土地政策对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进一步增进农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延长土地承包期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有利于增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权益得到保障,对未来的信心不断增强,有助于农民在较长时期内合理规划农业经营,合理投入资金。延长土地承包期,还可以实现种地与养地相结合,农民拥有长期的土地承包权,就可以采用更为合理、有效、安全的耕种方式,实现土地资源最优利用。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国家,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较为薄弱,生产效率较低,农业技术配套等还不十分完善,使得我国在迈向农业强国,完全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还有一定距离。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尤为必要。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展迅速。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超过了65%。科技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良种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目前已经超过290万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40%。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一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作为,甚至乱作为,严重影响了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如何,是否真正理解执政为了谁,执政依靠谁,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得到有力贯彻和实施。农业要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乡村要成为美丽的乡村,惠农富民政策要落到实处,一个拥有优秀治理能力的基层党组织是重要保障。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对于践行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根本政治理念,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落实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农村农业发展在取得诸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更多新问题、新挑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一个个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必将在不远的将来遍布中华大地。

同志们:

为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按照“大学习、大宣讲、大调研、大落实”活动要求和镇党委安排,我今天到咱村进行十九大宣讲。

下面,我与各位一起共同交流学习。

一、认真学习悟深悟透,深入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

(一)充分认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

1、党的十九大为什么这么重要?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大会做的报告就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

“书记讲的都是实际问题,让人开窍、十分解渴!句句都讲到我们的心坎里了„„”在白水镇,如何将汨罗市委书记喻文所做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运用到自身工作中,成了党员、群众热议的话题。

11月8日,汨罗市委书记喻文来到白水镇群玉村,结合自身体会、农村实际,从基层群众关心的民生、农业、健康、环境等话题入手,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加速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夯实基层党建五个方面,阐述了党的十九大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的“福利”,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反响和共鸣。

“听了宣讲,心里亮堂!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白水镇白水村村主任钟卫难抑内心激动,“这是今年继2月23日后,时隔8个半月又一次听喻文同志的现场报告。讲的都是大白话,却十分贴近我们农村实际。”43岁的钟卫之前一直在外做生意,4年前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干部。“我们来源于群众,却有别于群众,因为我们是党员。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将时刻牢记身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为党分忧,为民服务。”

白水镇群玉村是省级贫困村,有73户贫困户260人,目前有16户未脱贫。今年来,群玉村工作打开了新局面,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走在全市24个贫困村前列。“喻文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支招、为美丽乡村建设谋篇布局、为脱贫攻坚凝神聚力、为移风易俗工作出谋划策,听完宣讲,我们既感到压力倍增,也充满信心、劲头更足了。在以后的工作里,我们将认真落实各项扶贫举措,严守‘五个精准’,争取脱贫摘帽不落下一人。”群玉村党总支书卢四新信心十足。

王家坪村是岳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目前该村正在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建设千亩油菜基地和蓝莓采摘园。“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让我们广大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回去以后,我们将结合宣讲精神和村级实际,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朝‘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坚实迈进。”王家坪村党总支书马雄波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儿跟大家宣讲十九大精神。众所周知、举世瞩目、举国关注的党的十九大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已经胜利闭幕了。我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就是要广泛传达、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和动员全镇上下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抓住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今天,我要从四大方面来宣讲此次的十九大精神。

1、大会盛况。党的十九大自始自终充满着团结奋进、民主和谐、活力洋溢的热烈氛围。18日上午9时,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24日胜利闭幕,共历时7天。大会听取、审查和批准了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审查、批准了十八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我省蒋超良、王晓东同志当选中央委员,陈一新、于绍良、王艳玲、吴晓光同志当选候补中央委员,王立山同志当选中央纪委委员。党的十九大,是一次具有开创性、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关系党的事业继往开来,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上下寄予厚望,全国人民热切期盼,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总书记在十九大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党员同志拿出勇气干劲,创造无愧时代的业绩。

2、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的重要意义 总体来说,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的重大意义,总书记在报告中也提到了。比如,改变国家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报告强调,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从五个维度对新时代进行了定位,指出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报告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判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报告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4、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报告开宗明义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报告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报告用“四个伟大”集中概括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担当。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做到“五个更加自觉、五个坚决”: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希望党的未来五年,十年,十五年以及更久远的时间,我们各民族,各人民都能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共同构筑辉煌的新时代。谢谢大家!

来源链接:http:// 著作权归分享者所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振兴乡村战略,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国家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必然选择。

振兴乡村,需要深入调研反映农民呼声。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孕育着一个个美丽而独特的乡村,每个乡村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各不相同,要想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必须走村入户,了解实情,反映农民的呼声,尊重农民的意志。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通过实地细致的调查研究,挖掘乡村发展潜力,扫除制约乡村发展的因素,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为政策制定的精细化和精准化奠定基础,保质量,出实效。

振兴乡村,需要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村级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始终是党连接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强化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着力培育“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支部好党员,以党建带动农村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来村民谋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结合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党代表“传党情、听民意、谋发展、促和谐”的作用,为振兴乡村贡献力量。

振兴乡村,需要广泛宣传调动农民积极性。振兴乡村的主体是亿万农民,必须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全面持续,久久为功”的宣传思路,宣传动员是一场持久战,通过网络平台和手机终端,将振兴乡村的各项政策进行全面持续的宣传;走访入户,走到田间地头,通过乡音熟语、闲话家常,面对面心贴心,巩固宣传效果。真正让农民领会文件精神、理解政策含义以及明白参与其中给自身、给家庭带来的实惠,积极参与其中。

上一篇:gcp网上考试答案下一篇: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