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济南的味道》有感作文

2024-06-25

读《济南的味道》有感作文(通用11篇)

篇1:读《济南的味道》有感作文

读济南的味道有感

杨霞

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在这片热土上生活了将近26年,一直对它充满了热爱与感恩,自认为对它略有了解,其实我对它的了解仅限于皮毛。在阅读了《济南的味道》之后,我又加深了对它的了解,并对它更加的热爱了。

我现在家住千佛山脚下,上班在大明湖畔,但是却少有时间去游一游千佛山和大明湖,偶尔去了也只是闲逛一下而已。可是在读了《济南的味道》一书之后,心中又多了对千佛山和大明湖的向往,对它们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心向往能带着这些感悟再去游览这些地方,可能收获的就会更多,不在只是单纯的闲逛了。之前学校文化建设,我负责了寻根曲水亭街的部分,自认为查找了很多曲水亭街的资料,对曲水亭街也算有所了解了。但是在读了《济南的味道》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知道的还太少。

品济南,爱济南,这是我需要一直去探索了解的地方。济南,恰是一朵由泉水滋润的蓓蕾初绽的清荷,嗅一下雅透肺腑,品一下情远意长。在躁动的夜里蹁跹的荷花仙子,常常会乘着大明湖中那韵走斗拱、笙歌勾连的画纤纤地荡进济南文人的梦里,演绎出一首首乡情浓重的乐章。济南,更是一个由荷精心孕育的莲蓬,每一粒睡在母亲怀里的莲子,都会带给你久久的悠香……

篇2:读《济南的味道》有感作文

济南之美,在于泉水、在于湖山,古往今来,被无数人描绘、记录。《济南的味道》中记载众多名家之美文,是他们对济南的认识,是济南最真实的味道。

众多文章之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尧山壁先生的《又见泉城》。文章先写济南与医学之渊源,借此写济南的景色残荷衰柳,对此留下一块心病。后与塞风来信,得知泉水有所好转后,欣然来往,览尽美景。其中对趵突泉、珍珠泉、大明湖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

尧山壁先生文中写道“山不在高,有水则灵。趵突泉是济南的灵魂,一旦停喷全城人都像丢了魂,坐立不安。”是啊,济南以泉城着称,泉水便是济南的灵魂,无泉水则无济南,泉水就是济南的味道之一。济南曾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更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如今泉水,岂能不美?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三股水成鼎足之势,不停地涌、涌、涌,磅礴喷涌,气势震天,可谓“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亦有街区小巷间的珍珠泉,清澈见底,或大或小的水泡从池中缓缓升起纷纷扬扬、不声不响,纯洁透明,汇成一股清水,蔓延全城。大明湖,泉水汇聚而成,水可千丈见底,水中鱼在阳光的照射下,鳞光闪闪,肆意游动,敏捷轻快,湖上荷花,粉中透白,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动人,如天上仙子,不食人间烟火。

篇3:读《济南的味道》有感作文

怎样才能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呢?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文言文的诵读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读出“语言”味

这里的“语言”,主要是指文言文文本的语言形式。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音乐感,读起来抑扬顿挫、古朴悠然,有不同于白话文的特别韵味。初学文言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诵读文本,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文言文的技巧,如:关注多音字的读法,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把文本读正确、读流利;要引导学生体会断句、停顿,让学生感知语速、语调,音断气不断等方法 ,从而读出 文言文语 言的味道。

如《学弈》一课的教学:

师:读古文讲究“断句”。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老师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

(师范读)

师: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

(生各自练习朗读)

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弈秋,通国这……善弈者也。”生笑。)你们别笑,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生继续练习,不少人摇晃起来,气氛很热烈。)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众笑)

师:好多了。再重读一下这一句。(示范:“为/是其智/弗若与?”)注意是问号。

(生重读此句)

……

在这个教学环节,我们可以看到,教者的讲述、示范、标画、练习,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学会诵读文言文。值得一提的是,教学文言文,教师的范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节奏分明、音韵优美的教师范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较好地把握文言文的诵读节奏,读出轻重缓急,读出古文的韵味,从诵读中感受到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二、读出“意境”味

所谓“意境”,主要是指文言文文本语言中包含的内容及思想、情感。入情入境可以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获得“意境”体验,是离不开“读”的。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咀嚼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意境”的解读会越来越形象饱满、情感丰富,仿佛文本中的那人、那物、那景、那情,就在眼前。有时候,声情并茂的诵读比费尽心思的逐字逐句翻译更能引领学生进入意境、体验情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意境的过程,“读”才是首选策略。

如《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

师:善哉!“哉”字后边一延长,好像琴声都落到心里去了。我觉得你不仅“善哉”读得好,你这个“峨峨兮”“洋洋兮”也读得真好啊!当你读着这个“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高的泰山,显得很巍峨。

师:巍峨高耸的泰山,请你再读,读出这种画面来。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耸入云的、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

师:体会得真好,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

(男生齐读,很豪迈、很有感觉。)

师: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不愧是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第二句谁来读?

(女生齐读,很有感情。)

师: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宽广的“江河”。这里的“江”是指我们中国的长江,“河”是指我们中国的黄河。想到这长江与黄河,你的脑海中跳出了哪些词语或者诗句?

生:我的脑海中跳出了“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师:我听你说这两个词语的时候,一点波浪都没有。

生:(很有气概地) 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师:就是这样“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江河,请你来读!

生:我想到了一句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

师:正是这样磅礴雄伟的泰山,正是这样汹涌澎湃的江河,一起读。

(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这个环节,教师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出了泰山的雄伟巍峨,读出了长江黄河的澎湃汹涌,把理解与朗读结合起来,用朗读促进理解,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掌握了学习方法,获得了理性的审美感受,这就是读出来的意境味。

三、读出“文化”味

这里的“文化”,是指文言文蕴含的人文内涵。当我们面对经过历史淘洗的经典文言文时,我们总能感觉到其文字背后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也能深深体会到优秀中华经典文化需要我们代代传承。

如《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

师:同学们,伯牙和子期,这知音的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中国人。就在故事发生300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就记下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

生:俞伯牙,钟子期。

师:时间在流逝,500多年过去了,《吕氏春秋》依然为我们呈现了这对知音相遇时那最美好的瞬间———男生一起读!

(男生读)

师: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1000多年后的唐代,人们在古诗中也都为那伯牙的破琴绝弦叹息不已———女生一起读!

(女生读)

师:2000多年后的明朝,人们又用小说传诵着这个千古佳话。

师:2500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1)班的孩子也在无限神往地传诵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

(生集体激情背诵)

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如果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称他是你的———

生:知音。

师:(板书:知音)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我们依然将怀抱着愿望,在生命中寻寻觅觅着我们的———

生:知音!

《伯牙绝弦》一文,“知音文化”是其语文价值核心。教师巧妙地将课后资料袋按时间梳理成五个节点,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还原故事场景,再配以声情并茂的诵读,将知音这份情演绎得荡气回肠、酣畅淋漓。这样有情味的诵读,留存在学生心中的,自然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自然就是“知音难觅”,自然就是“要继续怀抱愿望,寻寻觅觅着生命中的知音”了,知音文化的浸润当然就水到渠成了。

篇4:读《炊烟的味道》

炊烟的味道余继聪

“很喜欢炊烟的味道!”一位萍水相逢的朋友说。她说出了我心底的话。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我爱曲曲弯弯从村落农家升起的炊烟,更爱炊烟的味道。

每次乘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总是会经过很多村庄。我总是会睁大眼睛,很惬意地欣赏村庄。

我羡慕这些庄户人,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炊烟,就是守着幸福。离开一座城市,我总是很激动,因为我又可以靠近一缕缕温暖的、香喷喷的炊烟。每当接近一座城市时,我总是会不断地回头,目光总是不愿离开那远去的炊烟,就好像每次离家时,总不愿放开母亲温暖的手。

十三岁以前,我曾拥有过一缕炊烟。那是从滇中的一个小村庄里升起的炊烟。守住一缕香喷喷温暖暖的炊烟,当然也就守住了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青涩的少年时代,贫穷与欢乐共存。每到农忙,学校都放假回家,即使上学作业也寥寥无几,没有任何负担,给了我们这些“半截缸”疯跑玩耍的机会。记得最清的是,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酷夏,一连几天的雨下个不停,我们几个小伙伴在村里玩游戏玩腻了,不知谁出了个主意,何不趁着下雨去偷黄瓜吃,于是一呼百应。看菜园的于老头因为雨天也没有出来瞭望,坐在屋里发呆,我们几个毛孩子趁机下手,黄瓜架不高,尽管小心翼翼、蹑手蹑脚,但不知谁不小心“扑腾”一声把黄瓜掉在地上,惊动了于老头,他疯一样从屋里出来,边骂边追,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背起自己的猎物撒腿就跑。慌不择路,从小河里窜过去,身上、脸上布满了泥水。他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了,哪是我们的对手,眼看追不上就停了下来。于是我们带着胜利的果实回到了家。

从十六岁开始,我离家到更远的城里读书,就离我所熟悉的炊烟越来越远了。上大学的时候,尽管庞大的食堂里有几十种菜,只有角落里那位大妈常摆的一小盆腊肉最受我的青睐,它久经炊烟熏炙,自然有了炊烟的味道。吃着腊肉,我可以暂时忘记孤独,会想到炊烟,想到家乡的村庄和亲人。

工作后,一个人孤零零生活在这冷冷的城市,我常常会怀念小时候扶着灶头,一边添柴,一边煮腊肉的日子。腊肉香,炊烟也香,我知道这只是我心理上的感觉。那时家里有时烧辣椒秆、烤烟秆,烟常常熏得我眼睛生疼,鼻涕涟涟。于是,每隔一段我都得回家一趟,否则我就会无心做事。那是因为我离炊烟、离村庄、离家、离母亲太久了。我急切地赶回村庄,随着村庄和一缕缕炊烟越来越近,浑身就有一种温暖踏实的味道。我一踏进家门,母亲就会急急地去拾柴,生火,为我做饭,尽管我一再表示自己吃碗开水泡饭就行了,但她仍旧会急急地到地里去拔蒜苗,因为她知道我爱吃腊肉炒蒜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天涯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故园炊烟梦里萦,心乡有此影!也许,在各种清洁、高效能源走入了千家万户的今天,已很少有人对炊烟有什么感情,但我对炊烟的情感依然如故,万分牵挂。炊烟是乡村的丝巾,炊烟是母亲伫立街头呼唤儿女的回音,炊烟是古典田园诗的韵脚,炊烟是流传在土地深处的民间摇篮曲的一部分。

如今我的笔下,炊烟依然是天下苍生的一根命脉,血液一样写在土地上。行书叫温暖、楷书则叫骨架一样凝重的古训,明明暗暗,昭示千秋万代。没有炊烟,我魂魄里总有种漂泊无依的感觉。在故乡的袅袅炊烟里,做个黄粱梦,也美在心头!

(摘自《流行哲理小品(中国卷)》中国三峡出版社,有删改)

思考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理解题目的含义是常常考察的内容,对题目的理解是需要建立在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的。文中“炊烟的味道”是作者关于童年的记忆,是作者成年后的精神寄托。所以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是幸福温暖的味道。同时换一个角度,作者漂泊异乡时,只有“炊烟的味道”能让人感受到有温暖、有归宿,这也折射出现代化都市太冰冷了,人们需要心灵的温暖。

篇5:优秀作文:读《阳光的味道》有感

今日我读完了一本书名字叫做《阳光的味道》。这本书另我感悟很深。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选班干》让我来为大家讲讲吧!

每一次开学老师都为选班干发愁。这个老师脸上张了课志虽然不大但是很明显。第一个进来的叫秀秀,他的胆子特别小,他从来不敢看老师的眼睛说话。老师摇了摇头。下一个是素素,虽然他的眼睛从来没离开老师但是他经常泡网,所以老师摇了摇头。

第三个进来的.是一个酷酷的小男孩,一看他家就很有钱,他还没等看老师开口就说道我爸是发地产公司的老板要买房就找我,老师还是不满的摇了摇头......直到最后一个小男孩丁丁,他先开口说到老师你脸上有块志,后来老师又故意的把宣说成酸,丁丁听后马上给老师纠正了,老师满意的点了点头。

篇6:读《幸福的味道》有感

蔡以伦用心为怡雯烹饪,使纯真的友谊融化在美食之中,于他们而言,这确是幸福的味道。什么样的味道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为谁而做。

轻轻合上最后一页,我沉默了。

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浮现出了一个人的身影,很清晰,又很模糊。就是这个老太太,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幸福的味道。她的背脊弯成一道弧线,那么矮,那么瘦,高一凸起的颧骨和雾蒙蒙的眼睛,从来都是这样,也许是真的再经不起岁月的磨练了。我管她叫“老外婆”,实际上她是外公的母亲。她走起路来一颤一颤的,那是裹过脚的缘故,小的时候我总因此嘲笑她,她也从未生气。我每次暑假回乡下老家,第一个要见的就是老外婆。最使我着迷的,就是她的那道盐水一毛一豆。

她呀,每回都是乐呵呵地捧着一个大瓷碗,碗中是嫩绿和几丝晃眼的红,这些一毛一豆颗粒饱满,一看就是经过了一精一挑细选,些许红椒夹杂在其中,更是点睛之笔。豆子鲜而不腻,回味时,是浓郁的八角、桂皮和花椒的气息,唇齿留香。说来也奇怪,吃完之后,暑气尽消,意犹未尽。老外婆每次都耗很多一精一力在这道菜上,我想,这大概就是属于我幸福的味道吧!

直到我永远失去了这幸福的味道。

人们常说,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三年前她离开了人间,就当我得知的那一刻,大脑一片茫然,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痛,痛至极,才发觉已流不出泪了。那之后,我再没尝过这道盐水一毛一豆。因为我知道,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幸福的味道就定格在那我脑中的那个夏天。真的,有些时候,“品尝”的目的不在于填饱肚子,而在于你所熟悉的那道菜和那个人。可能,早已物是人非。

篇7:读月亮的味道有感

暑假期间我买了一本《月亮的味道》,妈妈很奇怪地问我为什么买这么一本又薄又贵的书,我说它的封面太吸引我了。是的,看到那凹凸不平的月亮表面,我也不禁想尝一尝月亮究竟是什么味道呢?

初读那本书时,我觉得那只是讲了一个一群小动物都好奇月亮的味道,而乌龟爬上山顶却无法触摸到月亮以后,叫来一大群动物帮忙后一起分享月亮的味道的故事。我原本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但结局是一条鱼游了出来,自言自语地说道:“为什么它们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看到这里我有点不明白了,于是拿起绘本又读了一遍,依然没有发现什么。我想一定是我漏看了什么。

第三次拿起《月亮的味道》,我认真地从封面和封底开始看,看到一个完整的月亮到只剩下月牙般大小的月亮。既然月亮发生了变化,那中间就一定发生了故事。阅读第一页时,我发现它没有文字,只是一张图片。当我想快速跳过这一张时,想到作者不会无缘无故的画这样一幅图,于是我仔细地看,发现画中有九双眼睛在窥视着月亮。翻到下一页,故事就开始了。直到我看到倒数第四张时,我发现在搭天梯的动物只有八个。我终于明白在书的最后为什么会出现一条鱼。

在我看到第二张的时候,突然很担心,因为按照它们搭天梯的方式,小小的乌龟将被踩在最下面。它会不会被压死呢?结果出人意料,天梯不但没有倒,反而愈竖愈高了!乌龟叫来大象,大象叫来长颈鹿,长颈鹿叫来斑马……这还唤来一个个伙伴加入游戏的场面,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老鹰捉小鸡”,随着游戏人员的不断增加,大家玩得有滋有味,不知疲倦,不亦乐乎,感觉好亲切。或许作者这样的设计是想让我们在担心的同时回想起儿时的那些美好记忆,“苦中作乐”。

在仔细地看了《月亮的味道》以后,我惊讶地发现作者的用心良苦:画中动物们搭天梯并不是胡乱地搭建,它们每一次叠加,都会用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释放他们的力量,一起向上支撑着直到达到目标,这使我明白任何一种简单的游戏都有它的智慧在里面。而且他们的搭建方式是一左一右,惊奇的是左边的动物都是将整张脸面向读者,而右边的只显现半边,非常有意思的设计。

作者的出人意料总让我们惊叹。在经过乌龟、大象、长颈鹿、斑马„„一系列的努力之后,画面出现了一只长着一对粉红色大耳朵的小老鼠爬上了天梯,谁也没有看好它,就连月亮都不动了,可偏偏是它破坏了游戏的规则,出其不意地一口咬下了一片月亮。这时我看到月亮都惊愕了,从笑脸一下子变成了哭脸,变脸的速度像六月的天,小孩的脸,仿佛那隐忍的泪水就要出来了一般。

之后画面感变得温和起来,一群小动物们依偎在一起睡着了,好像临睡前妈妈在为我讲故事,我依偎在妈妈怀里一般,温馨亲切。而月亮在这时候也变成了一牙弯月,虽然还是高高在上的注视着它们,不过没有了之前的高傲。

看完这本绘本,我知道作者以深蓝色作为夜的背景,给人以天空之浩瀚的感觉。其次我发现这本书的设计很巧妙,当图画在左边文字在右边的时候,翻过来的一面则是文字在左图在右,这样交叉的将一本书的构造呈献给读者。接着是它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尽管是非常一般的模式,某某够不着,叫来谁谁帮忙,而这句话在绘本中也重复出现,可是作者所描写的语言使我感到亲切,因为那些语言就是我们平时和朋友之间的对话,而且对于幼儿看到这样重复的文字,会印象深刻,有助于幼儿识字。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月亮有好多种味道,有好朋友的人情味:当乌龟无法够到月亮时,它喊来大象帮忙,而大象也义不容辞地赶来助乌龟一臂之力,之后的所有动物也是这样,让我看到了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浓浓的“人情味”;有收获成果的快乐味,大家在忙碌了一阵之后终于尝到了月亮的味道,而且我相信月亮的味道是甜的,是美好的,因为小动物们都觉得,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有小不点儿老鼠意外地吃到月亮的惊喜味,当月亮和读者都惊愕的时候,那浓浓的惊喜味弥漫在各个动物及读者心中;还有小鱼不解小动物们干嘛费劲地吃天上月亮,而不吃水中月亮的疑惑味,小鱼的出场疑惑着读者,不过这个疑惑很快就解开了,小鱼代表着第九双眼睛,而小鱼有疑惑,是因为它不知道水中的月亮是天上的倒影。不过也因为有疑惑味,使整本书增添了神秘感。当然还有好多味道,只是看读者怎么样去解读它。

篇8:读《阳光的味道》有感

前几天,在阅读中读到一则寓言《阳光的味道》。是关于:北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下来。北风使出浑身的力气,刮得天地间飞沙走石,一片昏暗。但风越大,越是寒冷,行人的大衣就裹得越紧,结果它失败了。然后是太阳上场,他不声不响地将阳光洒满大地,使天地间温暖而明亮。行人渐渐感到热了,就解开大衣的扣子。阳光越来越暖了,行人终于脱下了大衣。

阳光的味道真好!它不声不响,洒满所有的空间,穿透人的每一个细胞,直至灵魂深处,让人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并快乐地接受。有阳光的滋润,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其实,教育又何尝不需要阳光的滋润呢?作为班主任,当学生犯了错,如果你严厉的批评,重重的打击,那无异于肆意的北风让他把心房紧锁。人在成长过程中哪有不犯错误的呢?为了让错误不再发生,也为了让因犯错而愧疚的灵魂不至于自暴自弃,给学生阳光吧!那是在拯救生命,在拯救灵魂,在给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窗!

扪心自问,谁不喜欢阳光呢?暖暖的,香香的,沁人心脾,它是生命的象征。苏格拉底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人是我们的天职,给每个孩子一点阳光而不是北风,他们会把紧锁的心房打开;给每个孩子一点阳光,会让他们身上的太阳发出万丈光芒。

篇9:读《童年的味道·老潘》有感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听出茧子了吧!可当你们在听到这句话时,有没有想过,若一个孩子双亲不全,缺少母爱又是多么可怜。我最近读了《童年的味道》这本书,里面有篇名为《老潘》的文章,令我感触颇深。

故事主要描述了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子俩,虽然生活艰辛,但却感觉幸福的日常生活。父亲老潘原在一家工厂上班,下岗后,不仅烟瘾非常大,脾气还非常暴躁。他的儿子叫良子,良子的母亲在良子上五年级时,再也没有回来。老潘从此既当爹又当娘,还得靠出门卖水果挣钱,供良子上学。父子俩就像两只刺猬相依为命,却时不时被彼此扎伤,直到父子俩共同经历了一段困苦生活的考验之后,他们的关系逐渐从隔阂变为互相体谅。看完故事我才知道父母的陪伴是多么重要。故事中的主人公虽然生活贫困,吃的不是山珍海味,穿的不是绫罗绸缎,但却依然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现在我们在家就像一个个小公主、小王子一样,爸妈把我们捧在手里怕热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有的.孩子还不能理解爸妈的良苦用心,不懂得感恩,屡屡激怒父母,挑战父母的耐心。我相信,你读了《老潘》一文后,定会豁然开朗。

现在有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就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放进小饭桌,没有父母长时间的陪伴,孩子与父母的亲情渐渐淡化,逐渐变得有些隔阂。他们有心里话不愿意对父母诉说,由于心灵的远离,孩子与家长们渐行渐远。我相信,家长们读了《老潘》一定会有所感悟。

篇10:读《济南的味道》有感作文

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家人,最幸运的就是有家人相伴,最甜蜜的就是分享亲情。合上书的一刻,我的心里也塞得满满的,仿佛与主人公一起品味到了幸福的味道。

“流淌着巧克力的河流瀑布,结满棉花糖果实的花草树木,色彩娇艳欲滴的糖果蘑菇,粉红色的龙舟飘浮在巧克力河之上„„”书中对威利·旺卡的巧克力工厂的描述太让人向往了,那不仅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巧克力工厂,不仅是制作全世界最可口的糖果的地方,那简直就是生产幸福的地方。然而谁知道,它的主人威利·旺卡先生竟是一个被幸福抛弃很久的的人,就像他的工厂一样多年来一直空荡荡地站在那里,虽然都一样的华丽,令人敬畏,却一直对世人封闭着,孤单地精彩着„„他幸福吗?我说:NO!透过他身上耀眼的光环,我只看到令人心酸的小旺卡,从炉边拾起在爸爸手中幸存下来的巧克力,第一次尝到了糖果的美味,找到了梦想却从此与亲情绝别。他拥有成功却离幸福那么遥远。

当小查理进入我的视线时,我虽然也为他和他的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间荒废多年、狭窄的房子里,过着贫困的生活而感到着急。但他有最爱他的爷爷乔,曾经为旺卡工作过,会给他讲述巧克力工厂当年的故事;他有和蔼可亲的爸爸,会在工作之余带回一个个废弃的牙膏盖,帮他完成小小的梦想——拼砌一个巧克力工厂的模型„„在这间仿佛一阵风都会吹倒的房间里,我体会到的是挤得满满的关心、爱护、体谅、贴心„„亲情拥挤的房子里幸福更浓吧?从屋顶的破洞飘落的雪花也会幸福的融化吧?这时候的查理看着街角那个弃儿一般的建筑,会有一些感慨,一些向往,那间巧克力工厂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幸运与幸福只是一字之差,可是幸运并不一定就会带给你幸福。看完这本小说时我不禁想:作者是希望每个家长和孩子一齐看吧,一起来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拥有幸福?

你看:五张金奖券给五个小孩、五个家庭同等的幸运机会,踏上探秘威利·旺卡的巧克力工厂奇幻之旅,可拥有惊喜大奖——成为这个工厂的继承人的只能是一个人。接下来的故事的情节很戏剧性,孩子们被一个一个分散了:喜欢暴饮暴食、不爱思考,只是喜欢每天往嘴里塞甜食的胖男孩奥古斯塔斯,因为贪婪坠入了巧克力河流;被家人宠坏、要是她爸爸不给买她想要的东西,她就会耍赖,又踢又闹吵个没完的小女孩维鲁卡·索尔特,被扔进了垃圾处理器。嚼口香糖冠军维奥莉特,她只在意往自己背包里不断地装战利品,先是变成了一颗大蓝莓,又变成了软体人;而喜欢打电玩,总是喜欢炫耀自己比别人聪明的小男孩迈克,钻进电视变成了信号微粒。然而幸运女神又给不为所动的小查理开了个玩笑,在幸运大奖终于花落查理时,面对威利·旺卡:是选家人还是选工厂的选择题,他毅然的选择了:和家人在一起。我想就是那四个小孩中的任何一位坚持到了这里,都会选择工厂吧。如果那样,故事就会毫无亮点,只是一场美轮美奂的闹剧。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小查理一家依旧在为温饱挣扎;旺卡先生依然在奇幻的工厂里制造糖果的奇迹。而一切已经悄然变化了。小查理对家人的坚持让旺卡先生打开了对家人的魔咒,他找回了父亲,也融入了小查理的亲情世界。幸福终于拥抱了他们的每一个人。

小说的作者是有幻想大师之称的英国作家怀尔德·达尔。真的难以想像他居然是一个飞行员,而且是从英国皇家空军以空军中校军衔退役的飞行员。是不是正因为这样,他的童话才有点不一样感觉呢?他好像一个对孩子很严厉的父辈,就像书中旺卡先生的牙医爸爸:对调皮任性的孩子缺乏耐心和怜悯,动不动就施以惩罚,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就有了那么一点神秘感和邪气的魔力。童话世界中弥漫出来的奇幻的想像力,不是通常的粉红色的、温情的,而是冷冷的带上那么一点幽默。

看完这本书,我买了一大块巧克力,不是威利·旺卡牌的,不过我也感觉到了幸福的那股味道。很甜,很奇妙。

篇11:济南的味道优秀作文

窗外,飘了雪花!飞快,跑到楼下!

小雪花活泼又轻盈。她慢慢地飞,像轻轻抖落的洁白的绒毛;她静静地落,并不过分留恋飘舞的自由。落在行人的发丝间,沾在低矮的冬青上,着在路边的石凳上,铺在脚下的花砖上……不待你细看她的`模样,转身就化作了一滴清水,一印轻痕。

北方常见雪,济南常见这样的小雪。老舍先生也说过:“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这样秀气的小雪,陪伴着这样一座古老的泉城,是不是别有一番味道啊!

那么,我现在就去看看咱们的泉吧!

穿过泉城广场,漫步护城河畔,来到黑虎泉边。

水面的雾气萦绕轻飘,恍如仙境;轻盈的雪花扑向水面,像奋不顾身地谈了一场爱恋;泉水从虎口喷涌,那哗哗的水声,似跳跃的曲子,应和着人们的笑语……

泉边围满了来打水的人,爷爷奶奶居多,也有叔叔或阿姨陪着老人的,那边还有小朋友站在台阶上等。

看到一位爷爷竟然在品尝泉水!一口口轻啜,惬意得很。难道,不怕凉?

大概是看我一脸惊奇,老人不由得笑了,重新接了一杯递给我:“来,尝尝!”

接过小巧的玻璃杯,我准备先喝一小口试试温度。老人好像看透了我的犹豫,说:“喝吧,没事儿!温乎儿着呢!”

好地道熟悉的济南话啊!就凭这个,我也得一口喝净。

举起杯子,一饮而尽。果然“温乎儿着呢”!水里还蕴着丝丝甘甜,让人酣畅淋漓,神清气爽。

这也是济南的味道吧!

济南的泉水,四季不落,从不冰封。泉水是温热的,冬天的水面上会泛着一缕缕雾气,薄薄的一层不时掩住水底欢快的鱼,飘渺而神秘。泉水是灵动的,她流过斑驳的青石板,流入轻摇水草的护城河,汇成碧波荡漾的大明湖,转而流入清河奔向大海。就这样,她奉献着自己,滋润了古朴的村庄,唤醒过干枯的禾苗,甜美着游子的热切思念。

上一篇:感恩父母的好句好段下一篇:经典个人简历模板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