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心得认识你自己

2024-07-17

庄子心得认识你自己(精选6篇)

篇1:庄子心得认识你自己

【庄子】心得〗于丹心语 ——认识你自己

1.人最难认知的是自己的心。

2.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去善待他人。

3.不要因为世俗的标准而远离了自己的赤子之心。

4.在我们成长中一定有某种潜能从没有被开发出来。

5.心斋(审视内心、反躬自省)是认识自己、获得人生效率的好方法。

6.外在世界有多大,内心的深度就有多深。

7.你必须亲自丈量脚下的每一步路。

8.对自己的评估,只有内心能做出准确的回答。

篇2:庄子心得认识你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是幸福、是有效率的。只有真正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不但地完善自己的本能,才能真正获得成功的人生。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为什么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我们又怎么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呢?于丹在心得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西方寓言神话里,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他每天都在问过往的行人一个问题,有一个动物,它在早晨的时候,是四条腿,在中午的时候,是两条腿,在晚上是三条腿。那麽这种动物叫什么呢?过路的行人答不上来就被狮身人面兽吃掉了。年轻的阿狄浦斯在路过的时候,最终回答了这个答案“这种动物就是人。”斯分克斯大叫一声,就跑到悬崖边跳下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离我们最近的东西往往是最难认识的。因为我们人生的变化在不经意间经过很多的阶段:一个孩子,当他匍匐着四只爬行的时候,这是人生的初期阶段。等到他可以站起来的时候,走路是可以奔跑,在这个世界上就很多的东西需要积累,需要建立、同时也有了很多内心惶惑和游离。到晚年的时候,我们积累的那些财富、名声、情感、这一切的一切负累于心。这苍老了的生命,让我们日夜逐渐疲惫,这就要借助于拐杖,这也就是成了人的第三条腿了。

有些时候,我们人是以自己的标准去推断其它的事物,而大自然中的有很多的规则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上的万物,千差万别,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就会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仅仅站在不同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去推断所有的事物,就会产生巨大的偏差。

篇3:认识你自己——我的教育目的观

犹记在高考之后,一切都尘埃落定,却突然发现,我们竟像是没有线的风筝, 被命运的大风刮向了一座座从未知晓过的荒岛,我们在高考之前做的所有努力,学过的所有东西,都只不过使这只风筝更牢固一些, 几乎没有人知道这只风筝究竟应该飞向何方。现当代教育旨在打造出精良的水手,能够熟练驾驶航船,从未让他们看见更远的地方、看见自己灵魂深处真的渴望,从而能真正了解和选择自己人生的方向。我们简单粗暴地用最实际、最功利的目的代替教育真正的面目,将学校简化成流水线作业的工厂, 不停地想方设法让学生“更好地学”,却从未告诉过他们“为什么学”。学生逐渐丧失了选择、判断和认识真正自我的能力,并进一步造成了教育对人的异化,使得学生无法从教育活动本身得到乐趣, 更无法在求知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愉悦,只能通过一些外在的刺激(如考试名次、工作机会等)获得暂时的慰藉,但是慰藉过后是更大的迷茫和苦楚,教育本身于他们而言是痛苦的。

从哲学角度来讲,近现代教育只能解决“生存”问题,而彻底忽视“存在”的问题。生存问题的解决给予我们更多的是表层技能,让我们学会如何活着,却没有向我们解释这样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在生存教育横行的今天,知识与个人的发展不再呈现正相关,一个人知识越多并不代表他的发展程度越高,或者说并不代表他的自我认同感越强, 并不是知识越多的人生活越快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当把目光重新聚焦到教育的最终目的———认识你自己。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做到“认识你自己”呢? 教育者应当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呢? 我认为这一教学目的的达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应当转变传统教育中“课堂中心、课本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教学观念,提倡生本教学,真正将学生作为教育中心。“认识你自己”,首先要从自己出发 ,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激发学生自身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了以“生活中心、活动中心和学生中心”的教育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应当从儿童兴趣和实际经验出发,使学生亲身获得某种生活训练,其主导人物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在生本教育环境下,学生能够拥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建构得以受到尊重。因此,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一种强制性的、机械性的学习,学生出于自己求知的天性,结合理性的思考,在自由选择和自主建构中不断生成和反思对自我的认识, 由此逐渐形成对自己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其次,生本教育并未否定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人格塑造提升与知识传授讲解结合, 不是孤立地向学生讲解一些知识点, 而是将知识点与自己思想观念有机结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人生观导向教育,对于如何做人这个生命的永恒话题进行探讨,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思考。

最后,“认识你自己”不仅在于孤立地从内部剖析内心,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能离开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由美国人本化教育运动的失败可以看出,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有着其本身不可忽视的缺陷。当教育主导权掌握在学生手中时, 许多新的问题应运而生。在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如何引导学生愿意学习、思考? “认识你自己”,学生认识到的本我是否可能与整个社会价值体系格格不入? 当进入社会熔炉之后,学习者如何才能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

要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应当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让学习者在一定条件下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及运转方式。在树立人生价值观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自我与社会相结合。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遵循内心想法自由选择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既不被权威的、功利性的外在价值观束缚,又不会因天马行空而与社会脱节。

梭罗曾经说过,许多人钓了一辈子的鱼,却不知道他们钓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鱼。人生的痛苦大多在于求而不得,然而很多时候,即使得到之后,这种快乐只能维持一段极短暂的时光,我们又深陷于一场新的求而不得的痛苦中。钓鱼者为了鱼的大小数目而忽喜忽悲, 正如人们为了外在价值衡量标准而苦苦挣扎。杨绛先生在百岁感言中这样说道:“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垂钓者知道,他们钓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鱼,鱼不过是最后自然而然附加的一种额外价值罢了。同样的,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教育本身,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自主地学习、思考,获得广泛的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并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逐渐形成对自己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在我看来,这已是教育的大幸。

摘要:公元前6世纪,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曾深深地镌刻下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相传这句箴言出自于苏格拉底,意在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如今,重新审视曾经受到过的教育,以一个未来教育者的视角审慎看待教育,是对未来学生的一种期待,抑或是一种教育目的。

篇4:庄子心得认识你自己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呢?

?最难解的命题

认识自己,是千古以来最难解的一个命题。在西方的神话寓言里,这个命题被表述为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每天都在问过往的行人一个相同的问题:有一种动物,在它生命的早晨,它是四条腿,在中午是两条腿,在晚上是三条腿。这个动物是什么呢?所有答不上来的人都被狮身人面兽吃掉。后来,年轻的俄狄浦斯说出了最终的答案,他说,这个动物就是人。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说明离我们最近的往往是最难认识的。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认知天地万物,唯独难以认清自己。

因为人生的变化在不经意间有太多的阶段,一个孩子,当他还不会行走时,匍匐着用四肢爬行,这是他生命的早晨;到他可以站立行走时,是他生命的中年;到了晚年,他所积累的财富、声名,情感,负累于心,苍老了生命,只有借助拐杖行走,成了“三条腿”。

那么,在人生的历程中,哪个阶段是我们最快乐的呢?哪一个阶段是我们对自己认识最清晰的呢?哪一个阶段是我们心中了无遗憾,而充满了温暖、富足之感的呢?对此,中西方文化体系在以不同的话语不断地追问着。在《庄子》,亦幻亦真,同样充满了这样的追问(图1)。

(1) 因为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就会完全不一样

庄子打了一个比方:他说,我们人要是在潮湿阴冷的地方睡觉,轻则是腰疼,重的会落下半身不遂。然后他又问,你觉得泥鳅也会这样吗?泥鳅睡在那儿正好,如果你让它住人的火炕,没准就被烤成鱼干了。他说,鹿是吃青草的,人是吃肉的,蜈蚣是吃小蛇的,猫头鹰可能是吃耗子的,这4种口味,你能说哪种更可口或哪种更不可口吗?因为这些动物都是站在自己的本体上去评估它最想要的。庄子甚至说,我们常常把毛嫱、丽姬这样的人间美女,形容为“沉鱼落雁之容”。说看到她们的美貌,由于羞愧,大雁飞走了,鱼潜到水底去了。可是,庄子说,雁和鱼真的觉得那个美女就那么美吗?也许它们是认为这个人类美女很丑陋才吓跑的呢。这就是庄子在《齐物论》里提出的观点:世界的一切,以它自己的角度去观察,永远都有它自己的密码(图2)。

(2)鱼儿不一定认同人类的“美女”标准

庄子讲了不只一个这样的故事,他在《至乐篇》里说,有一次,突然间飞来了一只很大的海鸟,鲁国国君毕恭毕敬地为这个海鸟奏天上的仙乐,宰羊、牛、猪,给它做了很多佳肴,摆上很多美酒供奉。这只海鸟有什么反应呢?只见它目光迷离,神色忧思,不吃一口肉,不喝一滴酒,如此抑郁寡欢3天后就死去了。这是为什么呢?庄子回答说:这叫以人养养鸟,而不是以鸟养养鸟,是以人喜欢的礼仪对待它,而不是以鸟的心思来对待它(图3)。

(3)违反事物规律行事,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庄子的寓言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应该顺其自然,而不可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强加于人结果常常是好心办了坏事。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里发生得还少吗?

中国北方养孩子有一种方式就是“打蜡烛包”,说要想让孩子的腿长得直,孩子生下来就要用小被子把他紧紧地裹起来。为不让孩子吮手指,就给孩子戴个纱布小手套。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按照今天科学的育儿观点,孩子的手就是他的第二大脑,包住孩子的手,他的认知神经从一开始就受到限制。所以,现在医院里宁可提倡经常看着孩子、给他剪指甲,也不要束缚他,不给他“打蜡烛包”。

今天,有多少家长不但给孩子在身体上“打蜡烛包”,而且给孩子的精神也“打蜡烛包”:总是以成人世界的标准告诉孩子,为以后出名,从3岁必须弹钢琴,4岁必须学美术,5岁必须跳芭蕾,6岁必须上奥数班……这不就是给海鸟供奉酒肉的一种养法吗?

这种恶果就像庄子在《应帝王》里写的一个寓言。庄子说:南海之帝叫倏,北海之帝叫忽,他们经常在中央之地相会。中央之地的帝王名叫浑沌,浑沌是一个蒙昧未开的大肉球,为人非常热情好客,他每次都拿好吃好喝的招待倏跟忽。倏与忽心里总感到很内疚,觉得浑沌什么人间至乐都享受不了,就一起商量如何报答浑沌。说人皆有七窍,可以吃喝,可以听、看人间的喜怒悲欢,享受声色美食,我们给浑沌凿出七窍吧。于是,给他日凿一窍,整整凿了7天。结果是什么呢?七窍凿成了,浑沌则被凿死了。混沌之所以可以活着,是因为他的浑沌之态,等把他的各窍凿开,他已经远离了自己的生命本体(图4)。

(4)“好心”害死了浑沌

由此想到,人在成长过程中被社会凿开了一窍又一窍,最后可能成为一个社会标准的成功人士,但离赤子之心又有多远呢?

用心反躬内省

庄子又教给我们一种认识自己的能力,总结成两个字,叫作“心斋”。就是用心去斋戒,去反躬内省。

庄子的这个话是假托孔子说出来的:孔子的学生颜回讲,我要去魏国阻止暴虐的国君。孔子不屑一顾地说,你别去了,像他那么暴虐的一个人,有可能你劝不好他,反而被他杀了。颜回说我总要出去做事。老师说,你现在太毛躁,你还没看清自己,这样做什么事都会一事无成的,你先自己去斋戒吧。颜回就问他老师,说我们家穷极了,我常年没有吃到肉,一直过着苦日子,这还不算是斋戒啊?老师就笑了,说:这不算斋戒。斋戒不是指外在的祭祀,而是心的斋戒。孔子告诉他:在这个世界上,你不是听之以耳,而是听之以心,甚至不是听之以心,而是听之以气。就是说,用你的气息去感受一切,回归到心里得到自我的确认,这就是心斋。

出自《庄子》《人间世》的庄子这段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认识自己的方式。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眼睛有向外和向内观看的两种能力,向外可以去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以发现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可以说,外在的世界有多大,内心的世界就有多深,这是完全成正比的。可惜,许多人的一生一直用于外在的发现,而从来看不见自己内心到底是什么愿望。之所以这样,是由于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在很多时候有太多的事情被人安排好了,比如从小的读书、长大的职业,后来的婚姻都被别人安排好了。而自己没有去尝试,甚至没有挫折,无法真正确认内心的愿望。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渔王的人,他的3个儿子从小就跟他出海捕鱼,但他们捕鱼的技能却在一般人之下。这让渔王特别沮丧,他不明白,为什么3个孩子都不如我呢?后来有一位哲人来点拨他,哲人问,你这3个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捕鱼呢?渔王说,他们从小在船上长大,从来没离开过渔船。然后问,你3个孩子捕鱼的技艺都是跟你学的吗?渔王说。从小我手把手地教给他们,总是把我最好的诀窍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然后又问,他们自己捕鱼的实践都在哪里呢?当然在我的船上,因为有我给他们把关,告诉他们哪种征兆会有大鱼,怎样起网会有最好的收获。哲人最后告诉他,你3个儿子的悲哀就在于他们的一切都被你安排好了,他们一生得到了你的经验,但他们缺少的是捕鱼的教训。由于他们没有离开过你单独去捕鱼,他们没有坎坷和教训,所以也总结不出来自己的经验。你的经验对他们来讲不过是一些平庸的教条(图5)。

(5)捕鱼的经验来自实践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得到的那些间接的经验是否对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呢?今天有一句话叫作 “人生要少走弯路”。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生并没有什么是弯路。因为如果你不走过那一段所谓的弯路,怎么能够抵达现在,如果不站在现在,又怎么回过头去说那是一段弯路呢?

一个人要在自己形骸之外保持一双灵魂的眼睛,这是别人不可以代替你去做的。尽管永远有人提醒你的得失与对错,但我们往往在他人过多的言论中盲从于他人,而迷失自己的心。如果保持这样一双灵魂的眼睛始终审视自己,才可以做到宠辱不惊,把握住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

要有自知之明

在庄子的《养生主》里有一个人们很熟悉的“庖丁解牛” 的故事。我们权且把自己生命看成是庖丁手中的那头牛,我们今天真正解得开吗?庖丁是怎么解牛的呢?这个优秀的庖丁简直是在进行一场精彩的艺术表演,只一会儿工夫,他稀里哗啦地就将一头牛解开了,看得人目瞪口呆。庖丁解释说,我解牛时一开始所见的无非是全牛,就是浑然一体什么都看不清楚。他说,我所为在乎道,而进乎技也。如果人能够有一双高明的眼睛,能够从道上去推导,而不仅依凭技巧的话,3年之后我就不见全牛了。在我的眼中就是牛的骨骼,透过厚厚的牛皮能够看到骨骼肌理的走向,我可以用刀子准确地进入它骨骼的间隙,游刃有余。庖丁说,庖丁跟庖丁是不一样的,一个优秀的屠夫1年才换1把刀子,因为他是在那儿割肉,顶多在骨骼间斩筋。而技术不高的屠夫,1个月就得换1把新刀,为什么?因为他在那儿砍骨头呢!这个庖丁非常自豪地说,我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还像新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他说,“以无厚入有间”。说我的刀本身就是薄的,而骨骼之间是有缝隙的,我用不厚的刀准确地进入缝隙,刀又怎么会磨损呢(图6)?

(6)庖丁解牛

在今天的生活中,如果我们像庖丁那样,在灵魂上有一把锋利的刀子,就能够让我们看到迷失于大千世界的那头“牛”的骨骼间的缝隙,能够准确地解清它,而不必去“砍骨头”、背负担,不必每天唉声叹气,让人生陨落很多价值。

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还要有自知之明。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自知之明呢?

中国古代名医扁鹊三兄弟均从医。魏王问扁鹊:我听说你们家兄弟3人都擅长医术,那么,你们3人中谁的医术最高明啊?扁鹊老老实实地回答说,大哥医术最高,二哥其次,而我的医术最差。魏王问,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两个却默默无闻呢?扁鹊说,那是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当患者的病还在萌芽状态,他就把病根给铲除了。二哥是在患者病兆初起之时,他给患者用药就把病给打下去了。所以,人们总以为他治的是小病,不知道这个病如果发展下去是要命的。而我呢,只能在病人已经生命垂危时才出手,给人家做手术,结果病人起死回生,所以,我的名声就传遍天下。实际上,防患于未然者的医术才是最高的(图7)。

(7)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世俗的评判标准未必真的能够准确地评价一个人。

中国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家主人带着一只小猴和一头小驴一起生活,小猴总是机灵地在房顶上跳来跳去,主人就夸小猴聪明。小驴看小猴老受表扬,就学习小猴的样子。终于有一天,它艰难地踩着柴垛上到了屋顶,没想到把主人的瓦给踩破了,结果被主人拖下来暴打了一顿。这头小驴至死也不明白,我好不容易做到了小猴所做的事情,为什么没有受到赞扬反而挨打呢?

其实,这样的境遇也发生在很多人的身上,我们过分地仿效他人的行为,让所谓的流行时尚迷失了自己的心。

在今天这个时代,也许比庄子的时代更需要火眼金睛,更需要心斋反省,更需要摆脱用外在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只有确立了这一切,以自己的清明理性去善待他人,才能做到不强加而真正的尊重。

在庄子环环相生的寓言中,只要解读了其中的奥秘,我们都会有一双灵魂的眼睛去看清世界,有一把庖丁的利刃去解剖世间的是是非非,最终获得一份清明的理性,从而完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图8)。

篇5:庄子心得认识你自己

今天很荣幸,能在升旗仪式上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认识你自己,发展你自己》。

同学们,你认识自己吗?了解你自己吗?你知道你的潜力有多大?你知道你的天空有多辽阔有多湛蓝吗?你给过自己一切可以学习才能和展示才能的机会吗?你知道其实上帝悄悄地给你开启了许多的门,而你却一无所知,以为前途一片黑暗吗?让我来告诉你,在我们翠园许多新生事物正在不断成长。学校第三次创业在培养发展学生方面有了全新定位:(1)“亮率”结合:这其中的“‘亮’‘率’结合”中的“亮”指清华北大的亮点,“率”指高考本科和重点方面的升学率;(2)教学三年一盘棋:说的是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重视高三,更要从高一高二基础年级一起抓。(3)人才培养多元智能化:这一办学策略,为我们同学在完善自我发展方面提供了多元而有宽广的舞台,分数不再是衡量我们的唯一标竿。我们可以用各类专业、特长展示我们的风采,成就我们绚丽的人生梦想。同学们,今天借此机会让我用生动事实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

在翠园,活跃着一批为了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而勤奋努力、坚韧不拔的特长生、专业生的身影。其实特长专业技能在日常的训练里原本是最枯燥最乏味的,但是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努力把它变成一种心向往之的美的攀登,境界的飞升。这期间经历多少艰苦卓绝的超越啊。就是这种超越,把心中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就拿09届高三同学来说吧:高三(1)班的舞蹈特长生戴双叶获得清华冬令营二级、北京理工大学一级,华中科技大学一级,降低文化分20分优先录取,文化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几名,还取得过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1)班声乐特长生**获得清华冬令营二级,华中科技大学一级,降低文化分20分优先录取,文化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十名,取得过年级第四名的好成绩;(8)班小提琴特长生何柏欣获得清华大学一级、北京大学一级、华中科技大学一级甲;获得华中科技大学20分优先录取加分的还有舞蹈陈诗绮,声乐黄子健、林天圻。获得清华冬令营的还有萨克斯演奏一级付诗康、小提琴演奏二级陈诚友,古筝演奏二级钟凯,舞蹈二级陈诗绮。音乐专业生崔挺(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第一名)等六人均获得一本学校的录取资格。他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靠的是什么?首先,学校培人才养多元智能化的办学策略为他们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发展空间;其次,各位艺术老师们精湛的专业技能,精心、科学地辅导;第三,靠的是是这些同学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主动追求并力求实现梦想的决心,是拼搏,是坚持,是勇气,是顽强,是不轻言放弃,是主动发展自己的结果。

最近我校混声合唱团应邀赴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第三届“至高荣耀”国际青少年音乐节,并被深圳市外事办正式批准。我校混声合唱团的成员主要是由09届高三同学组成,三年来,你们一直坚持每天只用早操或课间操的20分钟时间训练,宝贵的20分钟,积累了十三首中外经典歌曲,先后参加了13场各级各类演出及比赛,多次参赛在市、区都是金奖第一名。相信金色大厅的演出是每一个音乐人一生的期盼,同时也是我们翠园合唱团队员的期盼,这一段艺术经历和体验必定是终生难忘和至高荣耀。你们创造了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效率的奇迹。我们为此感到骄傲,我们为此感到自豪。翠园为你们喝彩。在此,我们也要感谢学校为支持我们提供的各种策略。为了同学们更好的发展个性,张扬个性,将来尽快的适应社会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学校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为团队建设和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任由我们在艺术的殿堂展翅飞翔。

同学们,歌唱着、舞蹈着、演奏着,是美丽的,同时也是艰苦的。在我们的团队训练中,为了抓住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拍,每一口气息,每一个动作,让每个乐句驾驭自如,致力于把它们很好的完美的结合起来,让优美的乐声在翠园上空荡起回肠,让优美的舞姿在翠园校园轻盈,老师们同学们都付出了无数的艰辛与汗水。歌唱着、舞蹈着、演奏着,更是幸福的。你们看到了吗,在舞蹈室、合唱室、器乐室,在舞台上,同学们一张张收获、成就、幸福的笑脸,绘出了翠园和谐阳光的校园气氛,就好象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谱出翠园绿色的生命乐章,动人而辉煌!

在这里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最新消息:我校高二年级正式设置影视艺术传媒专业,上一周我们举行了揭牌仪式,并由专业指导老师正式开始授课。让我们期待着这一崭新的培养人才模式为翠园的发展增添光彩。

学校的新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与付出,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形成优秀团队的合力。优秀的团队需要的又是什么?是团队的凝聚力,是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每人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互助,奉献,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这种精神就是来自翠园大家庭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老师们,同学们,激情在艺术中燃烧,生命在艺术中不老。唱起来,跳起来,奏起来,去亲密音乐,去亲吻音符,去体验高雅人的自豪和骄傲吧!

篇6:认识你自己

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熟悉一下寺里的众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了?”

方丈微微一笑,洞明睿犀地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了解、去认识吧。”

三天过后,小和尚再次来见老方丈,满有把握地说:“寺里的所有伴侣我都认识了,我想有事做。”

方丈微微一笑,因势利导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 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着、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着。在阳光里、在月光下,他一遍遍地琢磨、一遍遍地寻思着。

不知过了多少天,一头雾水的小和尚,在一口水井里忽然看到自己的身影,他豁然顿悟了,赶忙跑去见老方丈。

找来找去,却忘了还有个自己。

并不是老方丈要故弄玄虚,这事看起来小,其实很大;看起来只是个个案,其实十分普遍。

这世上最能影响自己的人,不是父母老师,其实只是我们自己;

这世上我们最不了解的人,不在天南海北,其实就是我们自身。

这是一个天下人普遍忽视的问题。

上一篇:初中想象作文:森林音乐会作文300字下一篇:毽球教案(第一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