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2024-07-17

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通用11篇)

篇1: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的管理,发挥市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调动区、镇(街)、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长远更好地发展,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办电〔2012〕92号)、《广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市对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穗财预〔2014〕168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市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是指市财政每年安排用于补助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简称市补助资金)。

第二章 补助资金筹集和使用

第三条

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实行市、区、镇(街)、村各出一点的方式筹集,以市、区投入为主。各区政府应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制定中长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整体部署,分实施,分申请验收。对某一行政村的美丽乡 村建设,采取整体规划、分建设、持续提升、逐步成型的方式进行有序建设。

第四条

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每年按35条行政村的创建目标进行验收。

第五条

市补助资金为市财政专项资金,每年总金额为22000万元,分基础性补助资金和奖励性补助资金。市补助资金由市财政部门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下达区,按《广州市市对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管理,由区统筹使用,专项用于本区域美丽乡村建设,基础性补助资金不指定用于本正在创建的行政村,奖励性补助资金不指定用于已验收通过的村。

第六条

基础性补助资金每年9000万元,补助给白云、花都、番禺、增城、从化等5个区美丽乡村建设,其中白云4条、花都6条、番禺6条、增城8条、从化6条,共30条,按每条行政村300万元标准进行补助。萝岗、南沙每年分别按1条、4条行政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由所在区财政体制扶持建设。

第七条 奖励性补助资金每年13000万元,用于通过美丽乡村验收的区进行奖励性质的补助。每年第三季度,市美丽乡村办组织全市的美丽乡村进行验收,各区按增加2条村(萝岗区1条)申报验收的村庄,即白云6条、花都8条、番禺8条、南沙6条、萝岗2条、增城10条、从化8条,共48条村,验收按标准进行评分排名,排名第1-10名的按每行政村奖励600万元,第11-20名按每行政村奖励400万元,第21-35名按每行政村奖励200万元,第36-48名的视为不通过验收,不给予奖励。验收结果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市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

(一)各区行政村的规划设计(含村庄整治规划)费用。

(二)各区行政村交通、能源、水务、信息、市政公用、消防、教育卫生、生态环保、文化体育等公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费用。重点是村庄基础设施“七化工程”和公共服务“五个一”工程。

(三)各区行政村美丽乡村文化设施、宣传设施、体育设施、清洁卫生等公益性设施的采购费用。

第九条 市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改善办公条件、购置办公车辆、大型设备以及通讯器材、发放人员工资补贴等与美丽乡村建设无关的支出;不得用于美丽乡村工作经费、项目管理经费及经营性建设项目;不得用于征地补偿、拆迁补偿、青苗补偿等补偿性费用;不得用于行政村的日常管理维护的费用。

第十条 对已通过美丽乡村验收的行政村,市美丽乡村每2年组织复查一次,复查的重点是:美丽乡村验收后建设效果的保持和持续提升。对建设效果不能保持且有明显退步 的进行“摘牌”处理,取消“广州市美丽乡村”称号,并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各区应设立美丽乡村维护管理资金,用于已验收的美丽乡村日常管理维护、持续提升工作,以不断地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效果。

第十二条 村集体和村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为充分调动村集体和村民的积极性,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各区可采取差额竞争性选点的方式产生建设试点。对于村实际条件良好,村干部得力,村集体和村民积极性高,基本熟悉报建程序、财政支付等手续,在区有关部门及镇(街)的指导下,探索由村作为业主实施建设;不具备条件的不予鼓励。

第十三条 根据各区上补助资金使用情况和市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申报的规定,市美丽乡村办按程序编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一般性转移支付预算,报市财政部门审核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按程序报经市人大审议后,由市财政部门下达补助资金中的基础性补助资金,每年底美丽乡村验收结果公布后,由市财政部门下达补助资金中的奖励性补助资金。

第三章 补助资金管理责任

第十四条 市财政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我市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审核市补助资金的设立和调整,会同市美丽乡村工 作办公室清理、整合市补助资金,审核市补助资金分配方案,拨付市补助资金,组织实施市补助资金财政监督检查和总体绩效评价等。

第十五条 市美丽乡村办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市美丽乡村试点开展村庄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合一”工作;负责申请市补助资金的设立和调整,申报市补助资金预算,编制市补助资金分配使用方案,负责监督市补助资金的预算执行,审核指导及监督市补助资金具体项目绩效评价和信息公开等。

第十六条 各区政府为本区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分配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负责按有关基本建设程序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要求组织实施本区域美丽乡村建设。

第十七条 区财政部门负责贯彻落实市补助资金的分配和拨付,对市补助资金定期开展自查,负责市补助资金的财务管理和监督等。

第十八条 区美丽乡村工作办公室会同各有关部门,根据美丽乡村工作任务,组织开展辖区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合一”工作,按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制订辖区美丽乡村的建设计划、建设项目库;负责美丽乡村项目的组织实施,对项目可行性、真实性负责,指导和督促美丽乡村的建设;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对市 补助资金使用单位申请支付资金的资料和报账凭证进行审核,确保资料和凭证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组织检查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负责指导和监督补助资金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包括组织、指导和监督项目的绩效评价和信息公开。

第十八条 市补助资金使用单位应对资金的使用安全和管理全过程负责,包括项目的绩效评价和信息公开。

第十九条 市补助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区财政部门配合区美丽乡村工作办公室,组织各美丽乡村补助资金使用单位及时编制市补助资金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报市美丽乡村办和市财政部门。

第二十条 市补助资金项目符合《广州市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若干规定》(穗府〔2012〕16号)条件的,按程序纳入“绿色通道”管理,市、区各有关部门应给予支持配合。

第四章 绩效评价、监督检查、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市、区两级财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对市美丽乡村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市财政部门负责对区财政部门实施不定期巡查监督和重点抽查;区财政部门负责定期开展自查,并向市财政部门报送自查情况。监督检查的方式和内容按《广州市市对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要求执行。第二十二条 除涉密项目不予公开外,区财政部门应按规定将市补助资金管理的情况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三条

市财政部门每年对区使用市补助资金的计划分配、资金到位率、支出结构合理性和资金使用效益等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结果进行通报,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市补助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市、区审计和监察部门依相关规定对市补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实施审计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对市补助资金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 2026年12月31日。《广州市财政局、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本级美丽经积极主动 建设补助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穗财建〔2013〕149号)同时废止。

篇2: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加强过渡期内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市市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衔接资金是中央、省、市财政专项补助我县和县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资金。

第二章资金预算与分配

第三条财政部门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需要及财力情况,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本级衔接资金,保持投入力度总体稳定。

第四条衔接资金主要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以工代赈、少数民族发展、欠发达国有林场巩固提升任务进行分配,并结合相关政策因素及绩效考核结果等因素进行测算。分配衔接资金时,应统筹兼顾脱贫村和非贫困村实际情况,推动均衡发展,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革命老区予以适当倾斜支持。

第五条县乡村振兴局会同发展改革、农业农村水利、林业、民宗等行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在中央、省、市财政衔接资金下达我县20日内,提出财政衔接资金分配建议方案报送县财政局。

县级财政衔接资金在县人代会批准20日内向县乡村振兴局或行业主管部门批复预算。

县财政局根据预算管理要求、预算安排等,结合县乡村振兴局和行业主管部门资金分配建议方案研究确定分配方案,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将衔接资金下达县直有关单位。

第三章资金支出范围

第六条按照中央、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将衔接资金与其他用于乡村振兴的财政性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及时帮扶,对监测帮扶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措施。可安排产业发展、小额信贷贴息、生产经营和劳动技能培训、公益岗位补助等相关支出。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临时救助等综合保障措施,通过原资金渠道支持。

2.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帮扶对象)稳定就业,省级、市级资金可分别对跨省、跨市就业的脱贫劳动力适当安排一次性交通补助。县级资金也可安排用于跨县就业的脱贫劳动力一次性交通补助。采取就业帮扶车间、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促进返乡在乡脱贫劳动力发展产业和就业增收。继续向符合条件的脱贫家庭(含监测帮扶对象家庭)安排“雨露计划”补助。

(二)支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1.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并逐年提高资金占比,支持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推动产销对接和消费帮扶,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支持必要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补齐必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主要包括水、电、路、网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以及垃圾清运等小型公益性生活设施。教育、卫生、养老服务、文化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原资金渠道支持。

3.实施少数民族产业发展、以工代赈项目、欠发达国有林场巩固发展。

(三)符合中央和省、市、县级政策要求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其他相关支出。

第七条衔接资金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不得用于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无关的支出,包括:单位基本支出、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修建楼堂馆所、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偿还债务和垫资等。

第四章资金使用

第八条衔接资金项目审批由县级负责,各相关部门在安排衔接资金时要兼顾脱贫村和非贫困村、脱贫群体和其他农村人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县级可统筹安排不超过30%的中央财政衔接资金支持非贫困村发展产业、补齐必要的基础设施短板及县级乡村振兴规划相关项目;省、市、县各级统筹衔接的资金总额用于上述方面比重由县级结合当年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确定。

第九条建立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提前做好项目储备,严格项目论证入库,衔接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库选择,且符合本办法要求。在选择具体项目时,优先支持可通过土地流转、抛荒整治、务工就业、收益分享等方式,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农户稳定增收的项目。

第十条县级可按照不超过1%的比例统一从衔接资金中提取项目管理费,统筹安排用于项目前期设计、评审、招标、监理以及验收等与项目管理相关的支出。

第十一条衔接资金的支付,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执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村级微小型项目可按照村民民主议事方式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营。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十二条加强衔接资金和项目管理,上级衔接资金下达后,原则上2个月内要落实分配方案,并向市乡村振兴局、市财政局备案。衔接资金分配方案需要明确资金具体用途、责任单位、投资补助标准、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实施时间计划、资金用款计划等内容,资金使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确需调整的,由县乡村振兴局会同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向县级人民政府(或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全面推行公开公示制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在县、乡、村(行政村)三级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四条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级要求,完善项目实施管理,落实绩效管理要求,加快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转结余的衔接资金,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衔接资金管理实行分工负责制。县财政局负责衔接资金预算安排、审核资金分配建议方案和下达资金,指导乡镇和有关部门加强资金监管和绩效管理。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资金和项目使用管理、绩效管理、监督管理等工作,按照权责对等原则落实监管责任。

第十六条建立健全我县衔接资金监督检查制度,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定期开展衔接资金监督检查。县级财政、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按要求配合审计、纪检监察、巡察机关做好衔接资金和项目的审计、检查等工作。

篇3: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项目主要包括:采用信息化技术, 集成企业能源系统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控制和调度、平衡预测和管理能源等功能, 降低重要能源介质放散, 提高能源介质的回收和梯级利用水平, 实现多能源介质的协同平衡与优化利用的企业能源管控系统;高耗能工艺装备采用先进智能控制与优化技术, 降低能源介质消耗和物料消耗, 实现装置平稳、高效、低耗运行;工业窑炉采用信息控制技术, 实施系统优化改造, 提高工业窑炉热效率, 降低能源介质消耗, 实现设备节能降耗;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数字能源解决方案等智能控制与优化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实现生产过程节能降耗。

项目条件是:企业的主要生产工艺技术及设施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具备一定的现场自动化基础条件, 或经过适应性改造能满足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对数据采集的要求;项目已经审批、核准或备案;项目主要建设条件基本落实;项目没有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资金支持;已经建成投产的项目不在申报范围内。

"!

"

版权声明: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 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刊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

篇4: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一、突出支持重点,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成效

先后印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意见、项目申报指南、运行维护管理规定等制度文件,实现了对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特别是,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重点和方向,提高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效。

(一)把特色和优势村镇作为重点先行先试。为有效缓解建设需求与资金保障的矛盾,坚持重点推进的原则,发挥美丽乡村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结合河南实际,确立了“重点建设乡镇政府所在地,兼顾有产业支撑的特色中心村、扶贫搬迁重点项目,科学开发和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全面整治一般村”的建设思路。平原地区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建设为重点,依托产业集聚区,加强村庄整合和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农村新社区。山区坚持乡镇政府所在地和特色村建设并重,优先支持扶贫搬迁新建村建设,适度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综合配套与人居环境建设。所选试点村镇一般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交通比较便利、生态环境较好、人口集聚规模较大,能够较好地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二)把项目规划作为重点统筹推进。坚持先有规划,后有项目的原则,防止项目建设的随意性。我们明确提出,试点项目总体规划要与当地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村镇布局等各专项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统筹考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统筹老村镇与新建村镇基础设施的衔接利用,避免大拆大建。同时要求将规划细化为村民意愿、建设目标、资金来源、工程图纸设计等33项指标,确保规划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三)把后续管护作为重点持续保障。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后续管护,避免出现有人建、无人管,有人管、无经费的重建轻管问题发生。在推进试点建设的同时,针对道路、路灯、绿化、供排水管线(道)、广场健身器材、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明确后续管护措施,制定管护标准,以村委会为责任单位,保障管护人员工资和维修所需经费。如村内卫生保洁按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人均月报酬400元;道路养护按每年每公里1000元安排,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足额保障。2014年以来,省财政安排了5亿元资金,支持探索建立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长效机制。

二、创新竞争立项机制,公平科学分配资金

按照“政策透明、程序公开、竞争公平、结果公正”的原则,制定了竞争立项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将权力装进了制度的“笼子”,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调动了各地的积极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竞争立项共分6个环节,在做好资格审查、立项公示、预算评审三个环节工作的同时,着力在以下三个环节进行了创新。

(一)在实地考察中核实核准。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能够确保申报项目真实可靠,避免骗取、套取财政资金的现象发生。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坚持上下联动,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申报项目,由项目所在村镇的县(市)财政部门先行考察,充分发挥当地部门的优势;县(市)考察结果书面上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再根据具体情况组织重点抽查。考察内容主要包括:选点是否与申报材料提供的情况一致、是否体现当地群众的真实意愿,项目内容是否真实、建设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情况等等。2015年,通过实地考察环节,否决备选项目22个。

(二)在项目评审中优胜劣汰。聘请专家进行项目评审,能够改进政府部门自主确定项目的弊端,真正甄选出符合实际的项目。我们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在集中封闭的情况下,对参与竞争立项的项目,从优势性、目标可行性、规划设计科学性、资金来源可靠性、组织管理规范性等7个方面进行评审,依据得分高低选定进入现场答辩环节的项目。三年来,共有108个项目在评审环节被淘汰,占项目申报总数的22%。

(三)在现场答辩中夯实责任。通过现场答辩方式,能够促使县(市)领导充分了解项目内容及实施要求,增强责任意识,为后续工作顺利推进奠定基础。我们精心设计了现场答辩环节和内容,项目所在县(市)主要领导对项目建设的规划、组织、管理等情况进行介绍,然后接受评委对有关问题的质询,专家现场打分,邀请媒体和纪检部门全程参与。三年来,通过现场答辩共淘汰58个项目,淘汰率18%。

三、统筹整合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我们一方面引导撬动社会资本、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同时也积极加强资金使用的绩效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有所值。

(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村镇医院、学校、交通、商业网点、污水处理、供水、供气、供电等社会公益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如安阳县水冶镇项目,在道路建设上采用了PPP模式,由投资方负责道路建设和后期养护费用,政府采用转让道路冠名权、沿街广告权与适度补贴等形式使投资方获得合理收益,进一步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切实推进财政资金的统筹整合。将交通、农业、水利、环保、教育、卫生等各类资金进行整合利用,发挥财政资金的整体效用,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同时,对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项目,省财政每个试点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对特色中心村每个投入不少于300万元,市县财政也结合财力情况加大投入力度,防止资金使用小、散现象的发生。

(三)积极探索绩效考评的实施运用。制定完善项目绩效考评办法,对制度建设与落实、预算执行、专账管理等24项内容进行考核,并加强考评结果的运用。三年来,共奖励考评优秀市县申报指标96个,核减考评绩效较差的市县申报指标18个。奖惩机制的建立提高了市县的重视程度。

经过3年的试点,河南美丽乡村建设在改善村镇人居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人口集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全省广大农民朋友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推动我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尤其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根据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座谈会发言整理)

篇5: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成府发[2010]47号)和成都市财政局、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公益性幼儿园政府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成财教[2011]128号)和彭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彭州市财政局、彭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我市公益性幼儿园收费标准的通知》(彭发改收费[2011]42号)要求,为规范我市公益性幼儿园政府补助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大力发展公益性幼儿园,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幼儿园政府补助专项资金是指为保障公益性幼儿园正常运行而安排的财政专项补助经费。

彭州市教育局负责公益性幼儿园认定,报成都市教育局备案。

二、资金来源

公益性幼儿园政府补助专项资金,由成都市和彭州市政府按各自的职责,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三、管理原则

(一)成都市与彭州市相结合的原则;

(二)公办与民办公益性幼儿园一视同仁的原则;

(三)统筹兼顾,促进发展的原则;

(四)专款专用原则。

四、经费补助

(一)公益性幼儿园政府补助专项资金,应依据办园成本和收费标准,采用生均经费拨款方式给予财政补助。彭州市补助标准,2011年暂定为每生每年补助600元,以后视幼儿园办园成本和财力状况确定。

(二)补助条件及对象

经彭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具备办学资格,并达到相应办园标准,且收费执行彭州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彭州市财政部门、彭州市教育部门定价标准(以下简称执行政府定价)的公益性幼儿园中年满3周岁及以上的在园成都籍幼儿。

(三)补助时间

经费补助时间按照公办园办园时间计算,即一学年按10个月计算,2011年从9月起计算。

(四)申报拨付程序

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幼儿园于2011年9月20日前向彭州市教育局申报2011年秋季政府补助专项资金。从2012年起,于每年6月底以前向彭州市教育局申报上年秋季和当年春季的政府补助专项资金。资金补助申报材料包括:申报期内分月在园幼儿实际人数及政府补助专项资金相关基础数据,经彭州市教育局审核确认后会同彭州市财政局联合上报成都市教育局和成都市财政局。彭州市教育局、财政局按上级下达资金按月按补助标准据实核拨。

五、使用范围

公益性幼儿园政府补助专项资金用于公益性幼儿园维持正常运行所需经费支出。不得用于与维持正常运行无关的支出,不得用于偿还债务。

六、职责分工

(一)教育部门(单位)主要职责

1、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认定公益性幼儿园,审核确定申报单位是否符合规定条件;负责收集、审核确认,汇总和上报分单位的政府补助专项资金相关基础数据。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负责指导边区内公益性幼儿园按规定用途使用政府补助资金。

2、公益性幼儿园负责建立在园幼儿实际人数分月档案;负责按要求提供与政府补助专项资金相关的基础数据并按规定申报经费补助;对所提供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经费的申报行为承担责任;负责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经费;加强经费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按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二)财政部门主要职责

彭州市财政部门负责按照政策将由本级财政承担的政府补助专项资金纳入本级预算;负责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经审核确认后的相关基础数据,按政策测算、分配和拨付政府补助专项资金。

(三)审计部门主要职责

负责公益性幼儿园政府补助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

七、监督管理

彭州市教育、财政和审计部门要落实责任,加强公益性幼儿园政府补助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基础数据的管理,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对政府补助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审计部门对政府补助专项资金开展审计。任何部门(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挤占挪用截留滞留政府补助专项资金。对发现弄虚作假情况,将停拨或追回财政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八、建立公益性幼儿园政府补助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 教育和财政部门要将公益性幼儿园政府补助专项资金纳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范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止资金流失。

九、附则

篇6: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xx镇潘北、玉皇等村均是县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为彻底改变村庄面貌,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周边旧村房屋整治外墙实施涂白美化,现工程已完工并通过验收。特申请旧村整治墙体涂白专项资金。

请予以批示,为盼。

篇7:关于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高速发展,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居民,对生存发展环境和农村生态尤为关注。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顺应农民群众的新期盼,做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要“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指导农村新社区建设,抓好一批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镇”,“使农村与城市的生活质量差距逐步缩小,使所有人都能共享现代文明”,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思路政策,确定总体布局,推进工作部署。

一、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杭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有其扎实的根基,就政策而言,它源于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的工程;就时间而言,它是“百千”工程的新阶段。

第一阶段:2003-2007年,以村容村貌整治为主。针对整治村,主要治理“脏、乱、差、散”为重点的环境整治;而针对示范村,则主要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六化”目标。

第二阶段:2008-2012年,在原来基础上,提出了“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一村五项目”的目标要求。每村至少建设3.5米宽、1.5公里村内主干道;每10—15户配臵一个垃圾箱;80%以上的农户使用卫生厕所,每个村1个以上公厕;普遍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绿化覆盖率15%以上。

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在完成“百千”工程全覆盖的基础上,按照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五美”为建设标准,到2015年全市建成193个中心村、250个精品村、21个风情小镇、28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14个精品区块、100个历史文化村和1000个单体古建筑修复。2012年,总书记在与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交谈时,要求杭州市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要先行。杭州市认真贯彻习总书记指示,部署美丽杭州建设工作,开始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二、杭州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是大的,推进是快的,成效是好的。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着美丽乡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美丽乡村特色不够鲜明

在“美丽乡村”大力建设的过程中,一些村庄尚未摸清家底就编制整体规划,对人口转移趋势把握不准,没有形成分类实施、逐步推进的详细规划方案。同时,因地制宜不足,“一刀切”现象比较严重。设计单位对各村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传统文化等情况的掌握不深不透,导致规划编制内容重复、形式单

一、特色不足。此外,一些村庄按城市模式设计,搞大拆大建,乡土味道、乡风乡貌留存不足,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加之只注重房屋建设,忽视环境、卫生、文化等现代文明元素,未能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与舒适。这些都让原本古乡古韵的乡村被建设大潮冲刷的一般无二,失去了自身特色。

(二)美丽乡村建设合力尚未形成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地方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没有积极探索如何引入市场机制、发挥社会力量作用,而是采取传统的行政动员、运动式方法,尽管一些设施(如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一时高标准建成了,却难以维持长期运转,缺乏长效机制。尤其是政府主导有余、农民参与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民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以致部分农民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养成“等靠要”思想。这就难免会出现美丽乡村建设“上热下冷”、“外热内冷”的现象,甚至出现“干部热情高,农民冷眼瞧,农民不满意,干部不落好”的情况,其主要症结就在于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三)美丽乡村富民产业尚不清晰 美丽乡村建设,说到底是农民的事业。没有产业支撑,农民就不能在家门口致富增收,就不可避免地大批外出务工,美丽乡村建到最后还是一个空心村。目前,在发展富民产业的道路上,大部分村庄存在以下问题:主导产业弱,产业组织化和发育程度低;品牌少,科技含量不高;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较弱;特色产业小而散,优而不强,规模效益不明显;生态经济结合点不多,难以大规模发展既保护环境又致富增收的绿色产业;集体经济薄弱,造成公共投入后劲不足。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美丽乡村都以乡村旅游及农家乐为主导产业,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难以打造成精品特色旅游的乡村将缺乏发展动力。

(四)美丽乡村文明乡风尚不浓厚

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文明乡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部分乡村仍然存在脏乱差现象,一些与社会文明相悖的习俗仍然存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仍较匮乏。这些现象的存在,一是因为往往重视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环境卫生改善,缺乏有力的宣传教育引导;二是因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民文体活动非常匮乏,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三是因为对农民综合素质的教育培训不够,青壮年劳力缺乏创业致富技能,导致美丽乡村建设出现人才、人力不足的困境。

(五)美丽乡村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美丽乡村建成后,存在管理跟不上,垃圾无人清运,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无人维护等问题。许多公共设施建设时投入不少、标准不低,建成后却很少派上用场,闲臵浪费损坏严重。同时,由于未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再加上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难以承担公共设施的养护投入,往往导致美丽乡村建设已有的成果前功尽弃,这既影响了建设成果的巩固,也失去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三、深化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打造独具风格的特色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乡村之美,固然在于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则也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容易引发审美疲劳。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要善于挖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挖掘利用当地的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使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绵延的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此外,一些地方还可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入手,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只有结合乡村特色发展起来的“美丽乡村”,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

(二)围绕农民主体做文章 村庄不仅是农民的居住地,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农民是美丽乡村的主人。建设美丽乡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村里的事要由农民说了算,政府的主要作用是编规划、给资金、建机制、搞服务,不能包办代替,不能千篇一律,不能强迫命令,更不能加重农民负担。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专家论证、村民民主议事、上下结合的美丽乡村建设决策机制。同时,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大力发展农民教育,推进农业科技和通俗文化下乡活动,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养成文明习惯。只有广大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美丽乡村才会越建越好。

(三)引入市场机制激发投资活力

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大,不能靠政府用重金打造“盆景”,不能靠财政资金大包大揽,否则不可持续,也无法复制推广。要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鼓励吸引工商资本、银行信贷、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解决投入需求与可能的矛盾,形成“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部门投入整合、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同时,制定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激发青年人回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激情。

(四)建立美丽乡村长效运维机制

篇8: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BOT+EPC+政府补助”模式就是政府将高速公路的特许经营权授予投资人, 由其进行建设、经营, 特许权到期后无偿将高速公路移交政府, 投资人自行承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损益、债务等风险。政府对公共效益好、短期内收费效益较低、投资风险较大的项目给予货币性资产政府补助, 鼓励投资人将资金投入高速公路建设。

2011年以来, 为顺利推进县县通高速公路项目建设, 破解资金难题, 贵州省对一些通县联接线、短期收益不好、招商引资难度大的高速公路项目, 比如沿河至德江、江口至瓮安等项目采用了政府补助的BOT方式建设。在实践中, 政府如何在确保政府补助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发挥政府补助资金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促进作用,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履行好政府职责面临着挑战。本文以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例, 从政府补助资金核定、筹集、运用三个方面对“BOT+EPC+政府补助”模式中政府补助资金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二、政府补助资金核定

(一) 公开招投标选择投资人

综合评价各有意向参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投资人, 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经营性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人招标投标管理规定》 (交通部令2007年第8号) 规定,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项目投资人。

(二) 科学测算政府资金补助比例

周密测算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政府资金补助比例, 并作为招标竞争条件招标确定。项目具体补助确切额度经过测算后通过投资人公开招标确定。

(三) 降低政府面临的风险

坚持政府补助资金比例最高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5%的原则。项目总投资的75%以上由投资人负责筹集。政府补助资金与投资人的投入资金同比例到位, 即使是投资人违约, 投资与实物工程量是对等的, 大大降低了政府管理风险。

(四) 合同约定政府补助资金事项

通过签订投资协议、特许权协议等合同的方式, 明确投资人、政府等各参与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明确了政府补助资金比例、总额及拨付方式等内容。一是招标确定的投资人提交银行保函后,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投资人签订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协议, 初步明确政府补助比例、投资人组建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违约责任等事项。二是省政府授权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高速公路项目特许经营权授予投资人依投资协议成立的高速公路项目公司, 并签订特许权协议, 同时高速公路项目公司应按特许权协议约定提交建设期履约银行保函。在特许权协议中, 双方约定了政府补助资金总额、比例, 拨付需要的具备条件以及需要提供的担保等事项。

三、政府补助资金筹集

政府补助资金采取省级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的方式。一是综合考虑高速公路收费效益、公共效益, 是否纳入国家或省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等因素先确定省级财政负担比例, 剩余政府补助资金按高速公路项目经过市 (州) 里程不同确定沿线各市 (州) 承担的比例;二是省级政府补助资金由省级财政负担。地方补助资金则由地方政府自行筹集, 自行承担;三是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设银行专户, 归集省级和地方政府承担的补助资金, 并按照不同市、州政府分项目进行财务核算。

四、政府补助资金运用

(一) 坚持政府补助资金运用原则

政府补助资金的根本目的是确保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顺利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交工验收前, 特许权协议约定的政府补助资金总额应全部拨付完毕。一方面政府补助资金运用管理严格遵守各方签订的投资协议、特许权协议以及资金监管协议等合同约定;另一方面政府补助资金的整个运用过程应坚持与项目建设工程进度保持一致、若不能一致则项目公司需提供银行保函的原则。

(二)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制定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政府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使政府补助资金申报、拨付、使用和监督管理有章可循。明确政府涉及部门在政府补助资金运用管理中的职责,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公司申报政府补助资金需要提供的资料, 政府、投资人和项目公司的权利义务关系等, 确保政府补助资金用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三) 政府补助资金分配

基建部门提供高速公路项目工程形象进度、工程已完工量以及预计完成工程量等建设一线资料, 计划部门按基建部门提供的资料, 合理规划项目工程计划进度, 并安排政府补助资金计划, 财务部门结合各级政府补助资金预计归集情况编报预算, 并报同级财政审批后执行。

(四) 政府补助资金拨付管理

政府补助资金的拨付分为拨付首期和后续期间补助两个阶段, 有不同的管理要求, 但主要是从签订资金监管协议、不同阶段拨付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

1. 签订三方政府补助资金监管协议

拨付政府补助资金前,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公司需在指定银行开设专户, 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公司、专户开设银行三方需签订政府补助资金监管协议, 并确保政府补助资金拨付到该银行专户并接受银行监管。项目公司在实际支出补助资金时, 银行负有资金监管协议约定的审核监督责任, 发现异常支付需要及时书面告知省交通运输厅, 省交通运输厅有查询补助资金支付明细的权力。

2. 不同阶段拨付政府补助资金的管理

首先, 拨付首期政府补助资金一般在特许权协议签订后1至3个月内由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公司向省交通运输厅提出拨款申请。因为此时高速公路并未形成与首期补助相对应的工程量, 首期补助资金实质是政府预付给项目公司的补助款。为规避政府补助资金实际拨付快于工程进度的风险,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公司需提供银行出具的与首期政府补助资金同等金额的担保函才能拨付, 待项目工程进度达到特许权协议约定的比例后才予以退还。

其次, 后续期间补助拨付是由高速公路建设累计完成工程量决定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公司除提交拨款申请外, 还需提供已完成工程量的证明材料, 这些证明材料经省交通运输厅有关部门审核确认后, 再按特许权协议及交通建设项目政府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计算拨付补助资金总额。

3. 加强政府补助资金运用监督

首先, 资金拨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目前, 高速公路项目政府补助资金支付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是财政部门拨付到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再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转拨到项目公司, 另外一种是财政部门直接将资金划拨到项目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专户。不管哪种方式, 都要求通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进行资金拨付。其次, 强化综合监督。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都要明确职责, 各司其职, 强化对政府补助资金运用的监督管理, 防止形成监督盲区。一是财政部门要强化预算的刚性, 坚持政府补助资金先预算后支出的原则。支付环节按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 对缺乏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支撑材料的支出坚决不予拨付。二是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政府补助资金的使用方向、实际支付时间等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和标准认真核实各项基础数据, 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三是审计部门应在审计政府补助资金管理情况的同时, 审查政府补助资金所承担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情况。

五、结语

篇9: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实施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将原属以钱养事性质的乡镇城环中心,改革为全额拨款性质的乡镇规划建设环保所。以乡镇为单位,筹组市场化清运保洁公司11家,招用专业保洁员163名;以村为主体,落实基层专兼职清运保洁员804名,形成以乡村集镇和交通干道为重点,覆盖全区所有村组的美丽乡村建设清运保洁队伍网格体系。

集中财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夷陵区财政捆绑筹措住建、环保、新农村、城乡统筹专项资金2578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乡村集镇“八个一”标准化建设,340万元扶持“美丽乡村”创建,60万元用于村庄规划及美丽乡村重点项目规划设计编制工作,500万元用于乡村集镇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设施、队伍建设,300万元配套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另安排378万元,直接补贴到全区所有行政村,弥补村级垃圾清扫清运经费不足。同时,将今年村级“一事一议”资金主要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出台《激活社会资本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施办法》,动员社会资金投入,鼓励投资兴建农村基础设施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对投资农村污水处理、环卫保洁、垃圾清运等项目建设且实行市场化经营的,以采取购买服务、设施奖补等方式予以补贴,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创新垃圾处理模式。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通过镇组织清运、村落实保洁,全面推进“户分类、组(网格)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全区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5个、垃圾池482个、垃圾屋244个、无害化卫生厕所33座,购买垃圾车28台、垃圾箱371个、垃圾桶2162个。

大力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将危房改造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编制荆楚文化及夷陵地方峡江文化特色的《新农村房屋建设图册》,免费发放到各乡镇及全区171个村委会,供农民建房选用。以干道交通沿线村、城乡统筹重点村、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为重点,加强农村道路交通、河道建设、庭院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集镇乡村主要道路、河道、房屋、农业基础设施等改造项目。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财政局张国荣、段万兵供稿)

责任编辑:欣文

篇10: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新农村”

“补助资金”

合肥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合肥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区财政局、新农办:

为深入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政府决定自2007年起设立合肥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为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资金效益,特制定《合肥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现予印发。

请各县区财政局、新农办接到本通知后,认真按照有关要求,于2007年5月底前完成项目上报工作。

特此通知。

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合肥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市政府决定自2007年起设立合肥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补助资金)。为规范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安徽省省级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合肥市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补助资金为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专项补助。各县区财政应安排配套补助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

第三条 专项补助资金由市财政局和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新农办)共同管理。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的分配和管理,新农办主要负责项目的审查和监督。

第二章 扶持原则

第四条 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坚持以下原则:

(一)奖补结合的原则。专项补助资金不单独使用,用于扶持项目的后期补助,前期投入以乡村集体和群众投入为主;

(二)非重复补助的原则。原则上与其他政府性资金已予以支持的项目不重复交叉投入;

(三)务求实效的原则。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项入手,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四)重点支持的原则。侧重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

(五)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科学透明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

(六)动态管理的原则。对资金使用中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立即终止扶持,收回补助资金。对考核资金使用效果较差的者,下不再安排奖补;

(七)总量控制、择优扶持的原则。

第三章 扶持范围和标准

第五条 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奖补新农村建设“十镇百村“示范工程、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项目、中央财政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配套资金项目、十强乡镇表彰奖励资金项目以及新农村宣传、培训等。

第六条 新农村建设“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和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项目,分为农业生产及基础设施建设奖补、村内道路建设奖补、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奖补、村内社会事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奖补等。其中农业生产及基础设施建设奖补资金占专项资金总额的50%。

(一)农业生产及基础设施建设奖补。主要用于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引导示范村镇围绕现代农业建设,改善田、林、路、渠等农业生产条件,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促进农民增收。按项目投资总额的50%奖补,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二)村内道路建设奖补。示范点村、组内串通新建道路硬化及道路旁的下水道或排水沟建设按投资总额的50%奖补,最高不超过20万元。

(三)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奖补。对列入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的村,进行污水垃圾处理、改厕改圈、沼气池建设、立面整饰等。村内“四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私搭乱建)主要依靠乡镇、村组组织农民自行实施,镇村适当补助。村庄整治行动计划建设项目由村委员会按照农民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整治最见效的原则,有重点的选择实施项目,进行一次性打捆申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奖补,最高不超过10万元。

1、污水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无法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中心村或基础村建设村庄小型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每村补助3万元;进行生态净化处理的,每村补助1万元;垃圾集中收集及建垃圾池(箱),每村补助5000元。

2、改厕改圈。村内新建公共厕所,每座补助3万元;农户新建或改建三格式厕所的,每座补助300元;

3、沼气池建设。村内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池,每口奖补2万元;农户新建沼气池,每口奖补300元;实行“一池三改“(建一口沼气池与改圈、改厕、改厨相结合),另外奖补500元。

4、立面整饰。对村庄房屋外墙及四周环境进行集中联片统一整修粉饰达20户以上的,奖补2万元。

(四)整治试点村社会事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村内兴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民培训学校)、农村信息站、村民理事会、农技大院、党员活动室等建设项目,每村补助1万元;中心村卫生室,每个补助1万元;中心村村级农民体育活动场所建设,每个补助1万元。

第七条 示范镇的小城镇建设项目及示范村镇的规划奖补资金使用意见,由市建委按照《合肥市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报市新农办审核,市长审批后,另行制定补助办法。

示范镇的小城镇建设项目及示范村镇的规划资金主要用于列入“十镇百村“中的示范镇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以及“十镇百村“规划奖补及培训等,已享受过规划奖补的不再补助。

第四章 项目申报审批和资金拨付

第八条 项目申报

(一)凡属于本办法奖补范围,有受益区农民民主议定通过的项目建设筹资筹劳方案,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均可以乡镇为单位组织村委会进行项目申报。

(二)申报单位填写《合肥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并附镇村规划、项目规划说明、相关图件、村民代表意见等附件。申报材料一式五份,由县(区)新农办会同财政部门审查提出初审意见后,于每年5月底之前联合行文上报市新农办、市财政局审核,否则将不予受理。

第九条 项目审批

(一)市新农办会同市财政局,对县(区)申报项目进行书面和现场审核,确定项目内容和奖补额度。对通过民主议定、规划详实可行、配套资金落实、群众自筹比例大、申报积极性高、实施受益面广的项目给予优先考虑。

(二)经审核后的项目由市新农办、市财政局汇总后报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审批。

第十条 专项补助资金实行两次拨付。

(一)项目批准后15日内,市财政与市新农办联合印发奖补文件,将资金拔付到县(区)财政支农专户,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专款专用。资金到帐后10日内由县(区)财政按50%的补助资金预拨给项目建设单位作为启动资金。

(二)项目竣工后,由项目建设单位将申请验收报告和项目总结上报县区新农办、财政局初验,县区财政局、新农办联合行文上报市财政局、市新农办,市新农办、市财政局办会同县区新农办、财政局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的50%奖补资金。验收不合格的,由项目单位进行整改,对整改后仍然通不过市级验收的,收回剩余的奖补资金。对市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占项目投资额50%以上(含50%)或项目奖补资金达到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的将实行财务审计,由项目建设单位向市验收组提供中介机构出具的该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报告,并列明中央、省级、市级、县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项目内容和金额。否则,各县(区)财政局不予拨付余款。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专项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

(一)县(区)财政局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对专项资金到位不及时、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及其它违反规定的行为要限期纠正;拒不改正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罚,同时,不再安排下该项目点其它项目资金。

(二)县(区)新农办要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及时跟踪、评估项目实施情况,按时汇总上报项目的进展情况。项目实施完成后,各项目单位要将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上报县(区)新农办,县(区)新农办要及早组织项目单位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和工作总结,同时要引导示范村镇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市下达的实施计划和建设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严格按规划施工,保证建设质量。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擅自调整项目内容、标准、规划、地点和资金用途。项目因故中止的,由市新农办、市财政局根据具体情况部分或全部收回专项资金。

第十二条 专项补助资金实行公示公告制

乡(镇)、村组织负责,以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等为单位,对项目规划、上级资金补助、群众筹资、投工投劳进行事前公示;对项目实施结果及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公告,接受群众监督。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新农办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县区财政安排的新农村建设补助资金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表:

1.合肥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略)

篇11: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新财建[2004]63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财政局,各地、州、市财政局:

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的有关决定精神,为了加强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完善。

附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二○○四年四月二十八日

附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全区城乡抗震防灾减灾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的有关决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实施方案》所确定的区域范围内的地、州、市,重点补助农村特困户和低收入贫困户群众。

第三条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要在自治区统一指导下,坚持因地制宜,分别决策,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资金实行政府补助与群众自筹相结合,以群众自筹为主的原则,坚持多渠道筹资,大力倡导村民互助、亲友互帮。

第五条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

第六条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的使用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章资金筹集及使用范围

第七条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资金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筹集:

(一)自治区财政在年度预算中安排的专项资金;

(二)中央专项补助的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资金;

(三)扶贫、以工代赈、农村及其他社会救济资金用于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部分;

(四)人畜引水、农网改造、城乡公路建设、村村通广播、抗震加固以及小城镇建设等资金用于抗震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

(五)自治区对口扶贫单位和对口支援省区的帮扶资金;

(六)各地配套用于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

(七)社会各界的捐款、捐物;

(八)银行贷款;

(九)其他资金。

上述(一)(二)项资金由自治区财政统一管理,其它资金按照原渠道根据自治区确定的统一规划和标准用于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

第八条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

(一)农户建房和房屋改造材料补助;

(二)不符合抗震标准的农村居民危旧房屋改造和加固补助;

第三章资金补助标准

第九条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按户均50平方米发放,具体补助标准为:年人均收入670元以下的农村特困户建房补助3000元;年人均收入670元至865元之间的农村低收入贫困户建房补助2000元。

第四章资金的申请与拨付

第十条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项目填表申请工作由各县(市)城乡抗震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抗震安居工程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符合条件的群众应以户为单位提出建房或改造房屋申请报告,并如实填报自治区统一制定的有关表格(见附表)。

第十一条各县(市)抗震安居工程办公室对村、乡逐级上报的申请表格审核无误后,上报地(州)抗震安居工程办公室,由地(州)抗震安居工程办公室汇总并附规划、实施方案报送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二条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各地上报材料情况,对各地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审核后,制定全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审核同意后正式下达年度资金补助计划。

第十三条自治区财政厅根据年度资金补助计划将资金拨付到各地、州财政局开设的“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资金专户”,各地、州财政局将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到各县(市)财政局设立的“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资金专户”,由各县(市)财政局将补助资金以户为对象及时发放到为己纳入年度建设计划的群众个人办理的“抗震安居工程资金补助银行卡”中。

第十四条县(市)财政部门应根据同级抗震安居工程办公室审核确认的工程建设进度将补助资金分批、分次直接发放给建房户(一般分为三批,即备料60%、主体完工30%和工程验收完工10%)。

第五章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各级财政部门、抗震安居办及审计部门共同负责自治区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自治区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不得挤占、挪用,不得擅自改变和扩大使用范围。

第十七条各级财政部门、抗震安居工程办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廉政规定,坚决杜绝工作中克扣群众及吃、拿、卡、要等腐败行为,违反规定者一经发现给予从严从重处理。

第十八条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应以村为单位,实行张榜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九条自治区财政厅、抗震安居办公室及审计厅每年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检查出的各类违规问题,将视情节轻重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自治区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城市抗震加固工程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表:

1、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居民基本情况表(表一)

上一篇:生活是一部书初三作文下一篇:网络gis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