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增加幼儿的活动量

2024-08-01

全方位增加幼儿的活动量(共10篇)

篇1:全方位增加幼儿的活动量

全方位增加幼儿的活动量--之二

2.适度玩具的活动环境

现在的父母对幼儿往往都有些溺爱,很自然会为他提供各种各样的玩具和物品。给幼儿的玩具太多、太杂,显得“刺激过剩”,反倒使幼儿无所适从,也不利于培养幼儿有条理的习惯。

年轻的父母不知道,给幼儿过多的玩具,会使幼儿性格散漫,导致幼儿兴趣不专一,注意力不易集中。给幼儿适度的几个玩具,只要启发幼儿多想些玩的`方法,激发幼儿动脑动手,效果会更好。

不过,我们并不是说要剥夺幼儿尽可能多地探索环境的机会。这一时期的幼儿,会在家里爬上爬下,找东西。你很可能会为了避免幼儿把家里搞乱而把零散东西收拾起来,这当然可以理解,也可能保证幼儿安全,但你不要试图让家里保持一丝不苟的整洁。如果房间里一点东西都不放,反而对幼儿不利,这会使他失去许多操作、学习的机会。

幼儿教育家蒙泰梭利说:“对处于幼儿时期的幼儿来说,即使是用手摸东西也是宝贵的体验。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给幼儿一些软硬、粗细、轻重不同的物品,使幼儿经受多种体验。”幼儿怀着好奇和兴趣去摆弄各种物品,从中学习到不少知识和经验,有时不免把东西打翻、弄破,这表明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如果为了成人需要的整洁而将物品全都收起来,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是非常不利的。

篇2:全方位增加幼儿的活动量

3.给幼儿轻松愉快的情绪

轻松愉快的情绪对幼儿是至关重要的,父母也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情绪,它可以让幼儿有足够的热情和兴趣去游戏,去学习,去探索,从中进一步获得乐趣,增加自信,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幼儿愉快高兴,父母自然也轻松愉快,整个家庭的气氛也就活跃起来,可以促进幼儿的成长。

不过幼儿也有皱眉头的时候。比如当幼儿身体不舒适的时候,感到孤独的时候,就会不安、哭闹,这时父母的关照爱抚对幼儿非常重要,在爱的关怀下幼儿才会产生对人的信任和对环境的安全感。

篇3:全方位增加幼儿的活动量

三角形是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常见的几何图形,然而,幼儿在运用几何图形开展拼搭游戏时,往往是无意识地进行图形拼搭。让幼儿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是大班阶段幼儿需要建构的经验。单一地让幼儿开展“形拼形”的练习,既枯燥又无趣味。在有情、有趣的数学游戏中,让幼儿愉快地尝试、发现、学习;在游戏中有效地刺激、训练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体现集体教学活动有趣、有效,是我设计“图形碰碰乐”活动的初衷。“图形碰碰乐”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过程,让幼儿学会运用三角形进行拼搭、装盒,在图形的移动、翻转、拼接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

2.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在移动、翻转、拼接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材料:几何图形卡片6张(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磁性三角形贴片40块,大磁性板1块,图形底座3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2.幼儿操作用材料:三角形12个,泡沫垫子6块。

(三)活动过程

1.指认图形——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指认图形,正确命名。教师展示5张几何图形卡片(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提问:“这里有许多几何图形卡片,请说出它们的名称。”(教学提示:教师指点卡片,请幼儿正确命名,如有幼儿将平行四边形说成是菱形,教师则出示菱形卡片与其对比,丰富幼儿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并正确判断图形。)

(2)指认旋转后的几何图形。教师提问:“转动几何图形卡片,你还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吗?”(教学提示:教师边提问边转动几何图形卡片,让幼儿指认,重点指认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教师归纳:转动几何图形卡片,虽然几何图形的方向改变了,但它的形状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丰富幼儿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同时,通过转动几何图形、改变几何图形的方向,加深幼儿对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图形拼搭活动做铺垫。

2.拼搭图形——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1)玩游戏:图形碰碰乐。①教师交代玩法:“这里有许多三角形,我们来玩个‘三角形碰碰乐’的游戏。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儿歌。”“碰碰乐、碰碰乐,两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②提问:请问听到了什么?③追问:怎么才算2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了?(教学提示:教师用两个三角形当场演示,帮助幼儿理解: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必须重合在一起,如图1。)④归纳: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一定要重合在一起,2个三角形才快乐。⑤宣布游戏规则:听清楚是“几个三角形碰碰乐”;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要全部“碰”(重合)在一起;三角形“碰”在一起后(放在泡沫板上),小朋友马上回到坐位上。

设计意图:教师解读游戏规则,思路清新、目的明确,能帮助幼儿有意识、有条理地记忆。此环节教师的语速不宜太快,边说边用手势进行演示,以帮助幼儿理解规则。

⑥追问:听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

设计意图:宣布游戏规则后要及时追问,有助于了解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程度。如果大部分幼儿存在疑惑,教师可再进行解释;如个别幼儿提出疑问,则可将问题抛给大家,引发生生互动。

(2)幼儿进行第一次拼搭活动(2个三角形碰碰乐)。①教师念儿歌,幼儿开展拼搭。②幼儿操作后交流:2个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全部”碰在一起了吗?2个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图形呢?我们把结果记录下来(教师记录)。③追问:2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还能碰出其他的图形吗?你觉得2个三角形还能碰出什么图形?(教学提示:该环节幼儿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拼搭结果是相同的图形,比如6个正方形、6个三角形或6个平行四边形,教师记录图形后则让幼儿再一次拼搭。第二种情况:如拼搭结果出现2种图形,记录拼搭结果后,再让幼儿拼搭。)④归纳:2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一个比自己大一点的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见图2。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及时将幼儿拼搭结果进行记录,便于幼儿感受2个三角形组合后出现的变化,同时为下一环节4个三角形的拼搭做铺垫。

(3)幼儿进行第二次拼搭活动(4个三角形碰碰乐)。①导入语:2个三角形碰一碰能碰出和自己不一样的图形,多几个三角形碰一碰,又能碰出什么图形呢?请听清楚这次游戏是玩“几个三角形碰碰乐”。②教师念儿歌:“碰碰乐,碰碰乐,4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③幼儿拼搭后,教师提问:4个三角形能碰出什么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生共同记录拼出的几何图形。④归纳:4个三角形碰在一起能碰出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同样是长方形、三角形,可拼的方法也可以是不一样的。⑤追问:那5个三角形、6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会碰出什么图形呢?我们再去试试。

设计意图:在合作游戏中,让幼儿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在移动、翻转、拼接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

3.图形装盒——运用几何图形拼搭经验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图形底座: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如图3)。

(1)问题情境:有12个三角形想回家,这里只有一个底座才是这12个三角形的家,要把12个三角形不多不少、正正好好全送回去,你觉得哪一个底座是它们的家。

(2)幼儿讨论互动。教师提问:“你觉得12个三角形的家是哪一个底座?请说说理由。”追问:“为什么这么肯定就是这个底座?请说说理由。”反问:“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提问:“那么你们觉得这三个底座中哪一个底座肯定不是这12个三角形的家?”

设计意图:该环节通过提问、追问、反问等手段,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讲出自己的观点。

(3)幼儿尝试将12个三角形装入大三角形底座(12个三角形装入“盒”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大大的三角形(底座)是它们的家吗?说说理由。”追问:“还需要几个小三角形呢?”

(4)幼儿尝试将12个三角形装入长方形底座。教师提问:“长方形肯定是12个三角形的家吗?我们一起试一试吧。”归纳:大大的三角形(底座)太大,再多几个小三角形才行;正方形(底座)的家又太小,12个三角形住不下;长方形(底座)不大不小正合适。

设计意图:让幼儿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子(底座),能帮助幼儿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经验;有效地培养、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等能力,使教学活动既有趣又有发展价值。

4.延伸问题

这个长方形(底座)是12个三角形的家,其他的几何图形(底座)可以是12个三角形的家吗?比如梯形(底座)、平行四边形(底座)行不行呢?我们也去试一试。

[自我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个别学习中存在“无意识拼搭图形”的问题而开展,通过创设“图形碰碰乐”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经验。从现场幼儿积极投入图形拼搭活动,最后意犹未尽的神态中,让我又一次领略了“快乐学数,智慧教数”的魅力。反思总结整个活动,有几点值得思考。

1.活动材料简单、有效

在简单的三角形“碰碰乐”游戏中,幼儿能有效地体验图形组合的乐趣。教师在记录幼儿多次拼搭结果中,梳理图形组合的方法。

2.活动过程递进、有挑战

“指认图形—旋转图形—拼搭图形(2个三角形、4个三角形)一图形装盒”,环环紧扣,在不断地梳理(记录幼儿的拼搭结果)中,让幼儿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拼搭中出现的问题。如在三角形装盒前,让幼儿有目的地猜测;当最后只剩4个三角形没装入长方形底座时,教师先让幼儿判断说理,而后再进行拼搭。

3.活动需调整的地方

第一环节的“指认图形”和合并,教师只需让幼儿指认“图形旋转”。因为,除对平行四边形幼儿较陌生外,其他出现的几何图形幼儿都较熟悉。第二环节的“记录”,教师可放手让幼儿自行完成最后的延伸环节。教师提出的延伸问题,还是比较抽象的,如果辅以具体图形,就能兼顾到全体幼儿。

[专家点评]

上海市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的陈青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大班幼儿的“图形碰碰乐”,富有创意的设计、充满挑战的情境,以及游刃有余的互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活动设计,富有创意

三角形,是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司空见惯的几何图形。然而,在陈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创造下,演绎出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活动,碰撞出激荡心智的思维火花。其中,设计上的一个亮点,就是在儿歌“碰碰乐、碰碰乐,X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的“伴奏”下,幼儿用相应数量的三角形拼搭组合出不同的新图形。孩子们的眼神、表情、动作、思维随着教师的指令,一次又一次地改变着,充满好奇的探索,蕴涵快乐的发现。在有情、有趣的数学游戏中,孩子们愉快地尝试着、发现着、学习着。

2.活动内容,充满挑战

该教学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把玩三角形中,而是通过“图形碰碰”的过程,让幼儿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并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子,在图形的移动、翻转、拼接中,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经验。这样的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又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等能力,使教学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

3.师幼互动,游刃有余

陈老师与孩子们在教育现场的互动颇有特色。她时而真诚地倾听,接纳幼儿的想法;时而饶有兴趣地追问,刺激幼儿的思维;时而又富有理性地小结,归纳幼儿的经验。比如,在要求幼儿第一次操作前,她的要求明确而简洁;当幼儿完成拼搭操作以后,陈老师的归纳小结也重点突出。在有目的、有重点、有预设、有生成的师幼互动中,教学活动有效地达成了预设的目标,孩子们在操作中探索,在表达中思考,在学习中成长。

篇4:全方位增加幼儿的活动量

第一步: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玩滑梯的小朋友在哪里

组合式滑梯的结构中可呈现上下、里外、前后等空间方位,这些都是小班空间方位的学习内容。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是既有直觉行动性,又有具体形象性,滑滑梯活动有助于他们全方位感知和体验上下、里外、前后等空间方位。

我设计了游戏“滑梯躲猫猫”,幼儿扮小猫自由地躲藏在滑梯的不同位置,教师扮猫妈妈寻找小猫,猫妈妈找到小猫后问:“你躲在哪里?”小猫要用方位词表述自己躲藏的位置,如有的答:“我躲在滑梯的上面。”有的答:“我躲在洞洞(滑梯的通道)的里面。”有的则答:“我躲在窗户(滑梯中的窗口)的后面。”这个游戏幼儿百玩不厌,有效地帮助他们感知和掌握了相关空间方位的含义。

滑滑梯活动中我常常引导幼儿排队,然后让幼儿说一说小朋友们是在滑梯的上面还是下面,说一说谁在自己的前面谁在自己的后面,说一说××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活动中幼儿从滑梯不同方向的阶梯、滑道上上下下,他们所处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我借机不时地引导幼儿用方位词表述自己的位置,让幼儿在真实环境中亲身体验空间的位置,积累空间方位的经验,形成初步的方位感。

第二步:搭建平台,深入理解——影像中的小朋友在哪里

在滑滑梯活动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方位后,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幼儿认知以客体为中心的空间方位。为了帮助幼儿顺利地从自我中心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去认知空间方位,我借助了滑滑梯活动的实况视频。在幼儿滑滑梯的过程中,我请配班教师摄像,重点录制幼儿依次排队和在滑梯各个位置活动的视频。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里,我组织幼儿观看视频,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从三维的立体空间转移到二维的平面视频影像画面中。由于视频中的画面是动态的,幼儿借助人物运动的方向,比较容易判断出其中的上下、前后方位关系。面对视频中的画面,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空间位置,如自己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谁在自己的前面谁在自己的后面(以自己为中心),逐步过渡到引导幼儿说一说××小朋友的前面是谁后面又是谁(以客体为中心)。进一步巩固对“上下、里外、前后”空间方位的认知和方位词的掌握。

一段时间后,我改变了播放视频的方式,将视频快进并暂停在一个画面上,让幼儿判断静止的平面图像中自己和同伴的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关系。由于有了看动态视频的经验,大部分幼儿能做出正确判断和表述,个别幼儿判断错误时,我就点播放键,使该画面变成动态的,幼儿很快能从人物活动的方向,判断出其中的空间方位关系。

第三步:基于经验,迁移提升——照片里的小朋友在哪里

经过前期的两步曲,我与孩子们终于走到第三步——感知二维平面中客体的空间方位。我用照相机拍摄幼儿滑滑梯的情景,将照片一张张地展示出来,引导幼儿观察静止的照片,辨别出自己和同伴之间的方位关系,并用相应的方位词表述。如请幼儿比一比、说一说照片上的小朋友,谁在上谁在下,谁在前谁在后,谁在里谁在外。借助前面丰富的感知经验,幼儿基本能正确地辨别照片中不同人物的空间方位。

篇5:防幼儿冬季疾病全方位指导

秋冬季节,是传染病、过敏性疾病等各类病症的多发季节。尤其是对于娇弱的小baby们来说,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聪明爸妈们若想让宝宝安稳地度过这个“多事之秋”,就请赶快来了解一下,本文为您提供的4种小儿秋冬多发疾病的防治资讯吧!

儿保专家们介绍,每年的秋冬两季,儿科门诊都会人满为患。气候的变化令很多新手爸妈措手不及,只要稍稍护理不当,就会使宝宝得病。那么,怎样在秋冬季节做到给宝宝最合理、最科学的养护呢?秋冬季宝宝最容易患上哪些疾病?如何做好生病宝宝的居家照顾呢?下面就请看本刊及儿保专家们的详细解答。

防患于未然 秋冬小儿养护大作战

要想让宝宝安度秋天,对于疾病的防患意识和正确的养护知识就尤为重要。宝宝的秋冬养护,可以从衣、食、养这3方面着手哦!

宝宝秋冬着装3原则 宽松-便于活动-及时更换 准备早晚不同时段的衣服

入秋以后,一天当中早晚的温差较大,很多爸妈会把握不好给宝宝穿衣的厚度。尤其是已经上托儿所、幼儿园的孩子,白天穿多了,在太阳底下一玩就是一身汗,傍晚受凉风一吹就很容易生病。因此,爸妈可以为宝宝多准备一套衣服,随时为宝宝更换。

在内衣里垫入干爽毛巾

其次,您也可以为宝宝准备多条干爽的毛巾,将1~2条毛巾垫放在宝宝的贴身内衣里面,尤其是前胸及后背。看宝宝玩得热了,先摸摸宝宝的脖子处,如果出汗,就把毛巾抽出,再换干净、干爽的毛巾垫入即可。

不要帮宝宝“裹肉粽”

此外,根据小儿科医师麻宏伟教授介绍,很多秋冬季小儿发烧病例,都是由于家长为宝宝穿了过多衣物,使宝宝体内的热量无法散发而引起的。因此,宝宝的衣物也应较为宽松、通风,并且便于宝宝活动。

宝宝秋冬多补水 汤汤水水可防“燥”

秋冬时节,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变小,人们经常感到全身燥热,口唇、皮肤干裂。在这样干燥的季节,为宝宝多准备一些汤汤水水的食物,可以润燥生津、清热解毒。爸妈们可以选用一些水果为宝宝制作果汁饮料,或用蔬菜、肉类熬煮汤或粥给宝宝喝。

但如为宝宝准备柑橘类饮品,要注意尽量不要让宝宝空腹食用,并且控制在每天100~150克的用量,如宝宝出现皮肤发黄等现象时,最好停用2~3天。秋季柿子较多,但要给宝宝吃时,也要注意最好在饭后食用。因为柿子中所含的大量柿胶酚、单宁和胶质,在空腹食用后会与胃酸一同凝结成硬块。容易引起宝宝消化不良,呕吐,胃胀痛。

宝宝秋冬养护4重点

Points 1:时常保洁,温柔润肤

有些爸妈会认为秋冬季节气温较低,可以不用每天给宝宝洗澡。其实穿得多的日子,更是要为宝宝做好每天的个人卫生工作。并且应在清洁工作后,注意为宝宝涂抹婴儿润肤露,以保持皮肤滋润。

Points 2:冷水擦身,加强防御力

想让宝宝有更好的抵抗力来抵御寒冬侵袭,给予宝宝适当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您可以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为宝宝适量地添加衣服,甚至还可以根据宝宝的体质,在入秋时就尝试用过完冷水后绞干的毛巾为宝宝擦身。当然,如果宝宝不能一下子适应冰凉的水温,你可以试着先用温度较低的温水来进行“过渡”。

Points 3:享受秋冬日光浴

阳光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来说,是很好的天然“补品”。在秋冬季节别忘记多带宝宝出去走走,甚至可以刻意地让阳光直接晒晒宝宝的小脑门儿,这对于宝宝的骨骼发育和佝偻病的预防十分有效哦!

Points 4:保持居家环境的空气流通

篇6:全方位增加幼儿的活动量

今后应增加对幼儿实践技能的培养环节,让幼儿多练,多反思,加强对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多学习一些幼儿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少开设一些与专业没多大关系的政治理论课;多带领幼儿去正规的幼儿园见习,学习成功幼儿教师的先进经验:多让幼儿去接触幼儿,了解幼儿发展的水平和需要。该实习生在我园实习期间,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深厚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师德。实习态度极其认真,工作积极、细心、踏实,能虚心接受指导,较好地掌握运用管理方法与技巧。全身心投入班级管理。能很快熟悉班情,独立妥善处理班级日常事物。热爱幼儿、关心幼儿,特别注意了幼儿的个别教育,效果良好,班级各项考核均居幼儿园首位。因此深受幼儿爱戴。被师生一致认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实习幼儿教师。

篇7:全方位增加幼儿的活动量

一、什么时候开设幼儿歌曲弹奏较为合适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 笔者认为应从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为好, 因为:

(一) 学生学习钢琴的心理障碍在逐渐消除。心理素质的好坏对钢琴的弹奏影响很大。这些学生由开始的好奇、新鲜, 到过程中的畏难、害怕, 并经过一些挫折、失败后, 这样经过两年的努力, 逐渐能弹奏较多的练习曲或乐曲。这时胜利感、成就感、满足感便油然而生。这种时候学生的心理素质绝不是两年前的那样了, 所以, 两年后增加幼儿歌曲的弹奏是比较合适的。

(二) 学生经过两年的系统训练, 识谱唱谱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大都能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势、方法, 已经克服了过去在弹奏过程中存在的毛病。对触键的感觉、力度和速度的把握, 对乐曲的情感处理等都比前两年有较大的进步, 这时再增加幼儿歌曲的弹奏内容, 对他们来说就不足为奇了。

二、幼儿歌曲的弹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活泼、轻快, 是幼儿歌曲弹奏的基本情绪。

大家都知道, 幼儿歌曲一般都短小, 花儿、草儿、猫儿、狗儿常常是歌曲描写的对象, 歌词大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这非常适合幼儿的心理。例如:《上学歌》

1=C 2/4

从上例中的歌词和旋律进行看, 不难发现我们必须用活泼与轻快的基本情绪来弹奏这首歌曲。再例如:儿歌《两只老虎》

1=C 4/4

歌词幽默而风趣, 富于童趣, 旋律运用了重复的手法, 没有大起大落, 很合儿童的口味。所以运用活泼轻快的情绪来弹奏是再好不过了。

(二) 选配合适的和弦是重要的。

只要弹奏钢琴就必须要用和弦伴奏。同样道理, 弹奏幼儿歌曲, 必须选用合适的和弦。老师在指导学生弹奏时可以结合基本乐理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和弦的有关知识, 即和弦及和弦连接、和弦在歌曲伴奏中的进行, 再讲讲和弦的选配等。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 给幼儿歌曲弹伴奏, 既不可“花里胡哨”, 也不能“繁而复杂”, 根据旋律走向, 运用I、IV、V级的和弦, 完全可以解决幼儿歌曲的伴奏和弦选配问题。再以上文的两首幼儿歌曲为例, 和弦应是这样选配:

上学歌

三、幼儿歌曲弹奏的几种和弦伴奏法

幼儿歌曲 (包括少儿歌曲) , 因其旋律进行简单、节奏不复杂, 一般比较短小这些特点, 很适合儿童的口味和演唱。加上歌词押韵上口, 儿童容易唱容易记忆。所以, 幼儿歌曲的和弦伴奏法一般有三种, 即柱式和弦伴奏法、半分解和弦伴奏法和全分解和弦伴奏法。

两 只 老 虎

(一) 柱式和弦伴奏法。

选用的和弦无论是原位和弦或转位和弦一律按和弦的存在方式叠置起来。例如儿歌《学做解放军》 (杨墨词曲) 。

本首儿歌的伴奏和弦选配I、IV、V级, 既要注意和弦的连接, 又要注意和弦的进行。开头用主和弦, 结束也用主和弦, 应与旋律的调式相符合。柱式和弦的伴奏一般用于坚定有力的进行曲风格的幼儿、少儿歌曲。

(二) 半分解和弦伴奏法。

把和弦分解成两部分, 一部分为和弦音中任一单音, 另一部分为和弦音中的另两音, 根据伴奏的需要可先弹单音再弹双音, 或先弹双音再弹单音。如此循环往复。例如儿歌《嘀哩嘀哩》。

弹奏时, 左手要轻巧, 有弹性, 不能弹得太重太响, 为了强调活泼轻快的气氛, 为了强调活泼轻快的气氛, 右手的伴奏音型也可做适当的变化。也就是说, 在同一首歌曲中可以运用几种伴奏音型, 这样既显得生动活泼, 也富于变化而不单调。

(三) 全分解和弦伴奏法。

把和弦中的和弦音完全分解, 并分别弹奏出来, 这种伴奏法在许多的幼儿歌曲的伴奏中被广泛运用。运用这种伴奏法, 不但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 而且充满动感和童趣, 当然也要注意和弦连接。例如, 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 (佚名 词 曲)

本首歌曲的和弦选配也是I、IV、V级, 用的是全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 充满动感, 显得活泼轻快, 与儿童的天性相符合。教师在教唱时, 若能注意情感的表达, 给歌曲以合适的速度, 加上必要的肢体语言, 相信会有很好的课堂气氛, 并能取得十分满意的艺术效果。

四、关于幼儿歌曲弹奏的教材编写

幼儿歌曲的弹奏固然十分重要, 但编写相适应的教材已成为当务之急。没有合适的教材供学生使用, 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教材的编写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一是编写的原则, 应以简单为主。如上文所说, 幼儿歌曲本来就是简单, 旋律进行顺畅不拗口, 节奏简单不复杂。二是选材应从易于弹奏、易于记忆的幼儿歌曲开始。在教材编排上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根据学生已系统学习音乐的情况看, 学生对幼儿歌曲的旋律节奏都能较好地把握。在弹奏时, 就比较容易了。三是幼儿歌曲的选择, 其范围极其广泛, 有许多优秀的儿歌可供我们选择。我们要精心挑选, 既选择旋律美、儿童易唱易记的, 也选择那些极具特色而充满童趣的, 最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儿歌。以五十首为宜, 汇编成册, 让学生人手一册, 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在钢琴教学中除了进行钢琴弹奏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一定量的练习曲、扎实地打好基础外, 还要较多的进行幼儿歌曲的弹奏练习, 使他们将来工作起来便得心应手。本文即从幼儿歌曲弹奏的训练方法, 教材的编写方面阐述幼儿歌曲弹奏的重要性。

关键词:钢琴教学,幼儿歌曲,钢琴弹奏,和弦伴奏法,教材编写

参考文献

[1].韩林中, 李小平, 徐斐, 周荷君.钢琴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篇8:全方位提高幼儿德育成效的尝试

一、抓课程,建构全面的德育课程

教师应以新的德育观,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深入浅出地科学地设计教育内容,建构全面的德育课程。所谓全面的德育课程,其含义一是重视德育课程的质量,在德育课程中全面地包括了思想道德教育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如: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遵守集体规则,做合格小公民等等。其二,要重视德育课程在其他学科领域的渗透,比如:学习故事《孔融让梨》就是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语言领域,体现了文以载道。在相关科目中,特别是语言、美术、常识等科目中融入德育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幼儿、教师、班级、学园的实际,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充分挖掘德育的基本素材,最大限度地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其三,要注意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隐蔽课程的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在盥洗中,培养幼儿节约用水、在用餐时培养幼儿爱惜粮食等良好行为习惯。在建构全面的德育课程时,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上注意以贴近幼儿生活、承接传统美德、关注道德细节为原则。比如:让幼儿学会早上入园主动问好,离园说再见,从使用日常礼貌用语这一细节开始,承接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并从需要成人提醒,到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在德育课程的建构中,还要十分注重小、中、大三个不同年龄班的循序渐进,使思想道德教育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形成有序的“教育链”。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建构德育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使幼儿逐渐学会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活动,拓展德育的有效载体

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幼儿园里,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德育的有效载体。我常在园内策划和组织一些新颖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不仅效果好,而且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例如:结合“三八节”,我们开展了“我爱我的好妈妈”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通过情境表演《我为妈妈擦擦汗》、歌曲《我的好妈妈》等幼儿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活动,让孩子体验妈妈的辛苦,萌发爱妈妈的情感。在“父亲节”时,邀请父亲们来园活动,父亲们的班级篮球对抗赛、父子亲情游戏等不仅开拓了幼儿的眼界,增进了父子间的亲子情感,也让孩子观察、体会、学习到父亲刚毅、勇敢的品质。在元旦“迎新年”家园同乐活动,我园创新了家长与教师合作创编、同台表演德育小品的新形式。如:教师和家长一起创编表演的小品《小小一分钱》,通过一分钱演绎了“从爱吃零食”到“节约储蓄”的童话故事,向孩子们明示了“每个孩子每天节约一分钱,全国一天节约三百万”的道理。我园类似的德育活动还很多,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在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中认识、感受和体验社会所倡导的良好品德。

德育就是生活,要注重实际行动。要让德育工作实实在在,不浮在空中,就需要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载体,通过策划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感受德育教育,在愉悦的体验中受到教育,增强育体验,形成了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尽可能地拓展学生道德体验的空间,通过尊老助残、美化家园、参与奉献爱心、环保宣传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社会中体验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三、抓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一所美丽的校园既是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成果,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物化表现形态,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把德育的具体目标巧妙地蕴含在环境中,使幼儿置身于“会说话”的环境,从而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如:楼梯的箭号悄悄地提示幼儿要靠右行、不拥挤。大型游戏器械上图文并茂的游戏规则图,示意幼儿要排队有秩序地玩秋千、滑滑梯。盥洗室的洗手步骤图提醒幼儿洗完手要关紧水龙头。走廊过道上一些有趣的漫画则告诉幼儿不小心推倒人要会说:“对不起”等。各班还可围绕安全教育、文明教育等主题创设一些图文并茂的墙饰等。让这些突显德育内容的环境烘托浓郁的德育氛围,使德育显得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重视在园内创设德育的硬环境,还应加强对德育软环境的管理。首先是要坚持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人(师生)与环境的关系。建构一个齐抓共管、上下一致、师幼联动、整体推进的校园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用校园文化建设所带来的优良环境和氛围,来影响和带动幼儿个体的改变和发展。其次是要坚持德育教育与学园教职工队伍建设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的关系。教师作为施教者和组织者,其组织能力、教育水平、教育艺术等,不可避免地制约和影响德育的实效。因此,一定要把德育教育与教师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使“主导”真正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从师德建设入手,建构爱与和谐的师幼关系,教师自身要身体力行地实践思想道德要求,为幼儿树立模仿学习的榜样。通过开展以年段或班级为单位的师德言行比赛,来增强教师自身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识,让教职工进一步明确师德倡导的言行是什么,忌讳的言行有哪些。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四、抓合作,建立德育的长效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的症结是:家庭教育有误区,社会教育不同步。为了避免“5+2=0”的现象,即孩子在园五天的教育成效在双休日两天中淡化。幼儿园应对家长采取家庭教育指导、主动与社区合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建立德育的长效机制

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是家长,也就是说幼儿园把德育对象从幼儿拓展至家长。通过幼儿园作用于家长,家长再作用于幼儿的方式来进行德育。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还可不断拓展,家长约谈、《告家长书》、家长学校讲座、出版《家长谈家教》专栏等等都是既有实效又深受家长欢迎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例如: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我指导各班教师拟定了《“重阳节”家庭教育指导建议》,建议家长提醒幼儿在重阳节这一天,记得祝爷爷奶奶节日快乐,为爷爷奶奶准备一件小礼物,为爷爷奶奶端水、捶背、做力所能及的事……。这样的建议既温馨又具体,既是通过家长教育孩子,同时,也是在教育家长。再如:我园预先调查到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普遍有困难或困惑,就有针对性地开设家长学校讲座,出版专题为《在家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家教文章专栏。让家长互相交流育儿心得,共同提高育儿能力。通过集体、个别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进一步强化了家长重视幼儿德育的意识,提高了家长对幼儿实施德育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园与所在社区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互助关系,社区成为我园思想道德教育的另一个主阵地、主课堂。每年重阳节,我园都组织幼儿与社区老人联欢,每位孩子带来自备的礼物慰问老人,表演节目为老人带来节日的欢愉和祝福。植树节,组织幼儿和家长到刺桐社区植树,由家庭自愿认种树苗。种完树后还要在树上挂上爱心卡,卡上写着种植此树的孩子的姓名。参加活动的家长说:“幼儿园用家庭认种的方式,督促家长和孩子要经常照顾树苗,既保证了树苗的成活率又增强了家长和孩子的责任感。”社区居民更是赞誉我园,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从小懂得为所居住的社区服务。社区成了幼儿道德实践的基地,与社区的合作,使我园的德育走出学园,走向社会,成功建构了家庭、学园、社会三位一体,和谐一致的德育环境。

篇9:全方位增加幼儿的活动量

一、从多方位角度提高幼儿对安全的了解

由于幼儿的接受水平不如成年人那么快, 他们不会很在意身边的事物, 只觉得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从而也就造成了对安全知识的忽略。这就要求家长、亲戚及教师要时常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的教导。例如, 在生活中家长带幼儿游玩时就要提醒他们什么地方充满危险, 并且告知他们如果不小心触碰到了要及时告诉自己。在学校, 教师可以通过一幅幅图画来教幼儿认识常规的危险标志, 以此来让他们对安全有初步了解。

二、通过观看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这里的观看指的是, 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播放一些穿插安全常识的动画来感染幼儿, 让他们在享受着动画片带给自己快乐的同时, 也清楚要远离那些会对自己造成危险的东西, 并认真学会辨认它们。而学校也可以通过让幼儿观看情景剧来提高对自己的保护能力, 这种情景剧身行结合, 绘声绘色地演绎着危险事物的破坏性, 使得幼儿更加身临其境, 仿佛剧中的主人公就是自己, 而当自己遇到同样麻烦时也会和主人公一样懂得在第一时间保护自己。

三、采用实战模拟的形式加深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活动的场所大多集中在学校, 因此, 教师就可以利用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让幼儿进行实战演习。在演习开始之前, 教师要重复引导幼儿怎样逃生, 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 让幼儿在大脑中简单地形成一个框架, 才不至于在演习过程中因为惊吓与害怕而手足无措。还要加强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辅导, 这样才能在演习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让幼儿对安全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安全隐患, 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家庭里都会出现。因此, 一定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引导幼儿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使其健康茁壮地成长。

摘要:从多方位视角加强幼儿的安全自我保护教育指的是在行动、生活、知识等诸多方面来让幼儿对安全这一概念有初步了解, 然后通过实战模拟和演习让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提高自己的防范能力, 减少父母对自己的担心。

关键词:多方位,安全,自我保护

参考文献

篇10:全方位增加幼儿的活动量

一、方位次序原则

凡两个人以上在一起行走、站立、坐……都有一个方位次序的问题。谁在左边,谁在右边,谁在前面,谁在后面都有一定的规则。在商务活动中,我们通常遵循“以右为尊”“前排为尊”“中间为尊”的原则。“以右为尊”即是当两个人就座、行走时,右边的位置比左边的更尊贵。应当让职位高者、长者、客人、女性处于右侧,以表对他们的尊重。当几个条件同时存在时,应当视场合而定。在商务场合,应以职位高者为尊者,让其在右侧。若是社交场合,应先按年龄,再按性别的顺序进行安排。“前排为尊”即是在会议、合影、行走时,应以前排的位置为尊。“中间为尊”即在会议、合影、行走时,应以中间的位置为尊。

二、不同场合的位次礼节

1. 主席台的座次。

主席台上的座次顺序略有不同,它是按“中间为尊”“以左为尊”的原则来确定位次的。“中间为尊”就是把职务最高者居中,然后再按“以左为尊”的顺序先左边后右边依次向两边递延,这是我国传统的“以左为尊”观念的体现。主席台上的人数若是双数,只要把最后一个位次暂时先去掉,使人数变成单数,再按照“中间为尊”原则确定第一号人物,再按“以左为尊”原则依次向两边排序,再把最后一个位次依照刚才的排序方法加在最后即可。

2. 会见的位次。

会见、会谈、接待、拜访等许多场合都涉及到座次问题,我们应按国际惯例“以右为尊”原则来安排。但由于会客室桌椅摆放各不相同,所以其体现方式也不尽相同。因为会客室大小不一,门所在的位置、方向也不相同,这些都影响了桌椅的摆放方位,上座、下座的确定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摆放方式:

(1) 并列式。并列式是指主、客双方并排面对门而坐,门通常在主、宾的正前方。会见时,第一主人应该请主宾坐在他的右侧(上座),主宾双方的其他人员则各自一方按其身份高低依次排列就坐,翻译或记录人员可在其两边或后侧就座。

(2) 相对式。相对式是指主人与客人相对而坐。这要依据门的位置来布置会客室。确定位次的总原则是:离门远、面对门的一侧是上座;离门近、背对门的一侧是下座。应该让客人坐在离门远、面对门的上座。具体还要根据门的方位与桌子的摆放来确定上座和下座:进门后,桌子横摆,那么离门远、面对门的是上座,应该让客人坐。进门后,桌子竖摆,即桌子的窄端面对门的时候,以进门后面对桌子窄端的右手一边为上座。如果在办公室接待来访者,那么离办公桌远、靠窗户近、比较安静的座位是上座。

(3) 自由式。自由式即宾主自由选择座位,不事先安排座次。这种位次方式通常用于宾客比较多,不便于排座次时;或宾主双方关系比较密切,不需排座时。这种座次方式也能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谈话氛围。

3. 会谈的座次

会谈是由主客双方或多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和看法,寻求解决办法的一种沟通形式。会谈的氛围一般比较严肃,座次安排要求更加规范。

(1) 相对式.相对式一般使用长形或椭圆形谈判桌,宾、主各自列于桌子两侧,主谈人员居中,其他人员按以右为尊原则,依职位高低由近而远分坐于主谈人员两侧。根据谈判桌的摆放和门的方位,通常有两种座次安排方法:一是谈判桌的窄端面向门,进门后右侧为上,是客方所坐;左侧为下,是主方所坐。二是谈判桌横放,面对正门的一方是上座,为客方所坐;背对门的一侧是下座,为主方所坐。

(2) 主席式。这种形式适合三方或三方以上的多边会谈。在会场里面设一个主席台,发言人轮流到就到主席台上发表意见、陈述观点。

(3) 自由式。这种形式适合多方(三方或三方以上)会谈,可以不排列顺序,随意而坐。会场通常是圆桌式的会场布置,表明各方平等的关系。一般东道主坐于背靠门的下座,表明对客方的尊重。

(4) 商务宴请的座次。商务宴请的座次,人们讲究以右为尊,即离主人近为尊,离门远为尊。中餐座次,习惯让男性和女性各坐一边。男主宾坐在男主人右边,女主宾坐在女主人右边,其他来宾按职务高低依次排列。如有翻译,翻译可坐在主宾的右侧。另外,也可按“之”形排列法或对角线排列法排列座次。

人数较多的正规宴请,应该事先在桌上摆放名牌,主人就可示意大家按名牌入席。如果未放置名牌,主人就要邀请客人坐上座。假设主宾身份甚高或主人十分敬重他,就可以请主宾坐在正中,自己向左移一位(按中国传统礼节,主宾此时应该推辞、谦让一番,在主人坚决请求下再入座。不过现代人已经不需要过多的客套,略略谦让一下即可,如果老是推辞,大家都不能入坐)。这样的移动会影响到整个座次的安排,但是不论怎样坐,背靠门口的座位一定要让主人一方的人来坐,因为这是个下座。

4. 乘车的座次。

商务人员在接待工作中常常为来宾安排乘坐轿车等事宜,乘车座次如何安排也是一项体现工作人员工作是否周密、对来宾的尊重程度如何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各国交通规则不同,在不同的国家,轿车座次礼仪也不相同。英、美等国是靠左行驶,我国是靠右行驶。以我国为例,乘坐轿车的位次原则如下:右高左低,后高前低。另外,情况不同,也有不同的安排。我们既按原则办事,又尊重他人选择。

(1) 驾驶者是专业司机时。双排五座轿车,除司机外其他人员的尊卑位次是: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前排副驾驶座。若非常讲究坐次的话,则后排只安排两人。对于前面案例中的秘书杨书虹安排刘团长坐在前排副驾驶座位上,刘团长为什么“不甚高兴”也就显而易见了。

(2) 驾驶者是主人时。当主人开车时,位次尊卑顺序不同。双排五座轿车,其他人员的尊卑位次是:副驾驶座,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主宾应该坐在前排副驾驶的座位,与身份相当的主人并排而坐,也表示了对主人的尊重。若非常讲究坐次的话,则后排只坐两人即可。

三、不同场合的次序礼节

1. 行走的次序礼节。

行走次序是指人们在步行中的位次排列顺序。商务人员经常陪同领导、宾客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不可违反,否则有不礼貌之嫌。行走原则一般是: (1) 二人行。前后行:前为尊,后为次;左右行:右为上,左为下;沿路行:内侧为上,外侧为下。 (2) 三人并行:中为尊,右为次,左为下。 (3) 男女同行:女在右,男在左;或女在内侧,男在外侧。 (4) 主客同行:主人应让客人走在内侧,主人走在外侧;若路况不好或路灯不明时,主人应走在客人前面,照顾、提醒客人。

2. 乘坐电梯的次序礼节。

有电梯工值守时,应让尊者、客人先进或先下。没有电梯工值守时,接待人员应先进电梯,按住电钮,请尊者、客人后进或先下,防止被门夹住。

3. 上下楼梯的次序礼节。

上楼梯时,应让上司、客人、年长者、女士走在前面,秘书、随员走在后面。下楼梯时,男性、年轻人、主人应走在前面,上司、年长者、客人、女士走在后面。这种次序礼节是使尊者、需要照顾者总处在上方,万一他们不小心踏空摔倒,走在下面的人能很快将他们扶住。

如果接待的是女士,而她又穿着短裙。这时上楼梯,接待人员就要走在前面。这是为防止女士所穿短裙高高在上,有“走光”的危险。

4. 进出门的次序礼节。

在接待工作中,商务接待人员经常要引导客人进出房间。如果房间门朝内推,接待人员应走到前面,进门后把房门推开,扶持好,等尊者进门后,再把门关好;如果房间门朝外拉,接待人员也应走上前去把门拉开,扶持好,等尊者进门后,自己再跟进来,并把门关好。

参考文献

[1]金正昆:《商务礼仪教程》 (第二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

[2]周鹂:《秘书礼仪》[M].合肥工业大学版社, 2005年8月

[3]周季平:《商务秘书礼仪》[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年3月

上一篇:《东西方古典园林审美差异浅析》-江南大学太湖学院下一篇:普通话考试朗读材料《海洋与生命》—童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