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印象

2024-07-26

校园印象(精选6篇)

篇1:校园印象

校园印象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小学度过了四个春秋。从陌生到熟悉,它就像我家一样温暖,校园里不仅仅发生了令我十分难忘的事情,还有一处记忆深刻的景物——湖韵楼。

一进校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生态鱼缸,里面养着各种各样的金鱼,它们色彩绚丽,形态万千。再往里走,就是小操场。下课时,那里就转成了学生们的乐园。小操场的左边是一片花圃,每当春天到来之际,花圃里就会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像比赛似的争芳斗艳,给校园带来了无限生机。花圃的身旁便是架空层,走进架空层,头上是星空图,周围是有关星星知识的宣传板。而架空层的上面便是我们的教学楼。

湖韵楼是一座三框儿形的教学楼,一共有四层。第一层是大队部,卫生室以及可供全校老师开会的多功能室。顺着楼梯往上走就到了第二层,这是一年级的教室和老师们的办公室。教室门口贴着学生们自己做的手抄报,那稚嫩的字迹满是朝气。再往上走便是第三层,那里是二年级的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再往上走便到了最顶层,那里是六年级教室以及老师们的办公室。还有音乐室、电脑室、舞蹈室。第四层还有我们校园个性的教室“国学堂”。与其他教室不同,它里面全是复古建筑结构。也是我们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学们下课之余在那里上书法课、古筝课,那里时时飘出淡淡墨香,传出袅袅余音。

上课了,琅琅的读书声使人心旷神怡,而这读书声也成为了繁华的城市之中最悦耳的声音。

篇2:校园印象

校园,一个令人充满回忆的地方,我们在那里学习过,游戏过,流过泪、拌过嘴,还有一段令人不禁失笑的友谊… …总之,很多很多!

师生情

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我渴望老师点到我,渴望回答正确后老师那声声夸赞,哪怕是一句小小的表扬,也会让我心里乐开了花。课堂上,老师与我们一起探究、一起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里飘出一声声欢快的笑声,那笑声饱含着老师对我们的鼓励、那夸赞饱含了老师对我们的爱,……。那份情弥漫了课堂,在风雨中挥之不去。

这,就是充满爱的校园吧!

同学爱

同学,一个多么熟悉的称呼!这一瞬间,你一定会回忆起许多与他们在一起的片段……:那是一个雨天,我没带伞。放学后,我独自躲在校门口的屋檐下,“嗨!”一声亲切的呼唤,我抬起头,正对着一张满脸狐疑又和蔼的脸庞,“你家人没来吗?”我悻悻地转过头,不愿让人看出我的可怜。忽的,一把雨伞塞到我手里,我惊讶地抬起头,她已经“咯咯”笑着跑了,哎,心里一阵自责。撑着充满同学友爱的雨伞,我走出校门,隐约中,我闻到雨中清新的空气,晶莹的小草在对我微笑,就像同学,永在我身边!

这,就是充满爱的校园吧!

校园美

校园,一脚踏入,总是多么熟悉的味道!那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切令人耳熟能详!

教学楼后面,有一个池塘,一群鱼儿在愉快地游嬉,调皮的男生们时不时地将手伸进水里捞鱼,惊得鱼儿们四处游窜……

教室的窗外,有一棵芭蕉,粗壮而挺拔地站立着,默默地注视着我,见证了我的成长:我长高了吗?我比六年级刚进校园时成熟了吗?我想,当若干年以后我重回母校时,它一定还在,它还会告诉我,我的成长历程......

篇3:校园印象

关键词:印象·刘三姐,印象美

引言:

《印象·刘三姐》是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艺产业公司前期投资7200万元制作的大型桂林册水实景演出, 是广西民族文化产业重点工程。该项目经过5年的艰辛打造, 于2004年3月正式公演, 截止2007年6月底, 共接待游客194万人次, 门票收入1.8亿元, 2004年至2006年实现利润5780万元。《印象·刘三姐》的演出, 带动了桂林市及阳朔县的旅游、经济、地产、宾馆、运输、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国内外文化旅游市场引起了强烈反响。该项目2004年入选全国首批42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先后荣获第三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奖、中国乡土文化艺术贡献奖和文化部首届创新奖, 成为世界旅游组织目的地、会议、最佳旅游休闲度假推荐项目。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在看完《印象·刘三姐》演出后高度称赞其为世界级的佳作。

一、大气之美

中国自古就推崇“大为美”, 传统的演出一般都是在剧院有限的空间里进行, 场面受到相对的限制, 而《印象·刘三姐》的舞台是在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上以十二座山峰和广袤无际的天穹为背景, 一个可以无限延伸, 让人视觉自由的大舞台, 它突破了传统剧场“一个舞台三面墙”的演出概念。一盏渔火把《刘三姐》镶嵌在山水画中, 缓缓向观众驶来。随后的几百艘渔船上的渔火, 把江水点缀得如点状星火, 合拢又连成片, 场面浩大。参与演出的演员共计600余人, 他们是沿江五个村庄的渔民, 还有来自不同少数民族的姑娘, 演出服装多姿多彩。地大、人大、气大构成了一场视觉盛餐。

大舞台就要有大展示, 600余人通过劳动与爱情, 梦幻与现实这样一个主题, 将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进行了一个大的展示, 这三种独特文化, 赋予了实景演艺生命, 真美!

二、梦幻之美

《印象·刘三姐》由《序·山水传说》、《红色印象·对歌》、《绿色印象·家园》、《蓝色印象·情歌》、《金色印象·渔火》、《银色印象·盛典》和《尾声·天地唱颂》组成, 大意地将刘三姐的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张艺谋坚持自己的文化艺术色彩观, 用色彩解构了整部作品。用五个色彩来分段, 用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当中那种视觉上的刹那间的一种奇观, 带给我们一种刹那间的感动, 没有讲故事, 没有叙事性, 这就是文化艺术的妙用。他注重描绘光线和色彩的细微变化, 借此来表现瞬间捕捉到的印象。这就是借鉴了国外古典印象主义的风格——捕捉瞬间光线的印象, 表达某种梦幻世界的朦胧和迷蒙。

远处的山在淡淡的追光灯下渐渐地隐现出柔和的轮廓, 近处缓缓展开满江彻底而热烈的红, 翻飞在江面上被渔民拉扯的条条红稠, 在漓江夜色烟雨的背景下让人视觉倍受冲击。飞扬的冷色被导演用到极致, 月亮上仙女飞舞旋转着, 皎洁的月光映衬着她完美的曲线, 一群代表本土文化特色的演员在优柔的水面翩翩起舞, 用独特的舞蹈语言演绎着刘三姐时代的生活方式。壮、苗、侗、彝、瑶、仫佬等民族的艳丽服饰随灯光变幻, 竹排在彩色的江雾中漂荡, 构成一幅幅梦幻烟雨漓江图。剧场音响采用隐蔽式设计, 与环境融为一体, 并巧妙利用山峰屏蔽及回声, 形成天然的立体声效果。色彩与灯光角度的交替变化, 整个画面的构成感, 背景音乐的衬托, 加上演员的表达方式都是与天、与地, 如此贴切地融合在一起, 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 美到极致!

三、至真之美

美来源于自然, 美来源于质朴。《印象·刘三姐》的演艺人员几乎都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人, 最质朴的演员传唱最久远的山歌, 体现了一种质朴、粗犷、真实之美。五百多名来自丽江、大理等村庄的少数民族农民, 用他们质朴的歌喉、原生的动作给世人展现了一场最原始又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原生态舞蹈以生命、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主题, 以民间生活为基调, 跳的就是自己本民族的风俗、人情、文化。所以每一个演员在舞台上都跳得非常自由自在, 感情纯真自然。那种真情一片实意万分的情感, 在这些质朴的演员身上, 看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逐渐遗失的纯真的真、善、美。张艺谋成功的将原生态舞蹈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天人合一, 这是美的最高境界!

篇4:不是印象的印象,关于迟子建

昏睡一阵醒来。眼前的电子屏幕闪烁着蓝光。上面是航迹图,漫长的飞行到了尾声。刚刚飞过的西半球正坠入黑暗,东边的半球正被阳光照亮。航迹的后方是蓝色的太平洋,前边是亚欧大陆,陆地的色彩多半是棕褐色,表示荒漠、流沙和过度开垦的农业区域和工业化时代的城市群落。但刚刚进入的这一片,却是少有的大片绿色。于是,脑子里便出现一本书的名字:《在乌苏里莽林中》。一个俄国地理学家的探险记。对俄国人来说,机翼下是他们刚从大清帝国掠夺来的陌生的新边疆,森林中便充满了历险与奇遇。是的,这里曾是中国的土地,但是,熟悉这片森林与河流的人们没有书写过这片辽阔大地。一片土地,如果未经书写这种发现与记录方式,并不构成真切的记忆。

连绵的思绪中,飞行在继续,到了今天的国境线上,仍是亚欧大陆上以浓重的绿色覆盖的地区之一。熟悉的中国城市的名字开始显现。最醒目的那一个是哈尔滨。于是又想起一些关于这片疆域书写的一些作品:《白银那》《清水洗尘》《额尔古纳河右岸》,以及《群山之巅》。那是永驻在了中文里的无边的森林,连绵的群山,纵横的江河。而这些只是背景,重要的是,在这样宏阔的背景中,人开始出现——生产的人,生活的人。这些人,总是为了生活可以更美好一些而努力,但地理在赐予的同时也有更大的制约,文化与制度,在许诺光明前景的同时,也制造许多的悲情与黑暗。这些人,总是少许的成功,更多的挫败,依然仰赖于自然的庇佑,怀揣着光明美好的希冀而顽强生存,于是,莽林构成的荒野变成了现实的人间。这些文字,都是由一个出生在中国当代版图最北边的一个村落——北极村的女子来书写的。

文字是具有伟大力量的。

有了俄国地理学家对乌苏里的考察记录,那些土地就成为俄罗斯真正的边疆。而有了如迟子建这一系列文字的书写,黑龙江岸上这片广大的黑土地,也才成为中国人意识中真实可触的、血肉丰满的真实存在。这时,我似乎听见了她写过的那些在秋天的彩色森林中采摘都柿(蓝莓)的人们的脚步声和他们彼此间的声声呼喊。采摘是接受土地之神的馈赠,是收获。那些呼唤,却是人战胜孤独的、彼此照应关切的声音。我想,能捕捉到这些声音之美的人是怀揣着多么美丽情感的人啊!

飞机降落北京,开手机,十几个小时飞行中积累的信息叮叮当当显现在屏幕上。其中有一条,是迟子建发来的。商量的语气,说最近要在《北京文学》发表一篇新小说,杂志社希望附一个同行写的印象记,看我愿不愿意写这样一篇文字。人还在飞机上冥想的情境中吧,不假思索就回短信表示同意。然后,脑子立即陷入空白状态。印象记?我跟迟子建交往不算多,迄今为止,见面也就十多次吧,最长的同行时间十天,也不是每时每刻单独相处,而是几个、十几个作家共同去访问一个地方。在那些日子里,她给我的印象总是未见其人,而先闻其声。听见她在某一处和人交谈,但你总是会先于其他人的声音而听到她的。更多的时候,人还没有出现,就听见她爽朗的笑声,预告她的出现。我不是说她嗓门大,而是音质中的爽利造成了这样的效果。其实,嗓门大也正常,森林地带来的人,重重林木掩蔽,总是习惯用声音宣示自己的存在。在蜿蜒的山径上,悄无声息地猝然出现,难免使人心惊肉跳。

还是回到机场。

因为转机,在北京机场,和她有过几次单独的相处。两次,从俄罗斯,从意大利出访归国,同行的人大多住在北京,迅即散去,剩两个不在京城居住的人,还得继续转机,一个去东北,一个去西南。两三个小时里,一边候机,一边闲谈,话题最多的,终归还是文学,终归还是各自地域上,我们栖身其中的人群的生活,也就是人生与历史吧。马克思说,社会就是人跟人关系的总和。我们所书写的社会,范围会有所拓展,置身强大的自然中,当然不会漠视其存在,所以这种关系的书写中自然会呈现自然宏阔的身影。自然是环境,也不止于是环境,因为环境同样对生存其中的人有规定,有塑造,有启示。这样的呈现,迟子建的作品中,在在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都在共同书写边疆,黑龙江,是文化的边疆,也是国家版图的边疆;我身处西南内陆,按拉铁摩尔的说法,也是某种边疆,文化意义上的“内亚边疆”。这种文化的事功,应该说,中国当下的文学书写是少有留意的。在这样的情形中,作为一个书写者,我看迟子建,倒不在一点浅表的印象,而在于其书写价值的体认。

那几次转机时,总是在某个地方,买一壶茶,也就是买了两个座,一边缓解长途飞行的困倦,一边交换些对于彼此作品,甚而对于中国文学的看法。

记得有一回,是从南美回来,先从阿根廷飞至巴黎,在机场等待下一个航班,用了9个小时,说了多少回话,喝了多少回咖啡和茶,又逛了多少遍候机楼里的免税店。每逛一遍,这个有点购物狂的迟子建,都要买一两样什么,好像她对守着冷清店面的店员都深怀同情。她写作的文字深怀同情我是欣赏的,但如此不节制的购物,却不以为然。所以,她最后竟要出手买一样先前几遍都没有看上的东西时,我威胁过她,说若真买了,就不再请她喝茶与交谈了。后来,这件事被她稍加夸张,说是我要因此与之绝交,这倒有点言过其实了。两个写作者的交往,全赖于对于彼此文学所达的人性深度与美学建构的看重,不一起喝茶聊天了,还会读到彼此的文字。有情人绝交,从此不拉手,不亲热;生意人绝交,从此不再合伙生财。而写文章的人,即便绝交了,情形也并不严重,反正还会读彼此的作品。哦,印象记是不该发这许多议论的,还是说回那次漫长的飞行吧。那一回,从巴黎飞回北京,情形照旧,大多数同行的人到京即是回家,又剩我们两个,在那里转机,而且,等待的时间在5小时左右。照例,又是要一壶乌龙,坐下来有一搭无一搭地说话。

不做生意,也不在官场,两个写作人,要谈的还是文学,竟然能谈几个小时,在如今的文坛也大不易了。懒谈文学是文坛的风气了。如果要谈,主要是谈其边际效应,怎么让投资人喜欢改成电影电视,怎么让领导喜欢,谋个一官半职,再或者怎么让外国人喜欢。但我们不谈这个,我们谈人,谈土地,谈这样的人群和这样的土地上应该生长出什么样的文学。

然后,拖着各自的行李箱去不同的登机口,一个飞往东北,一个飞往西南。有时,还会来北京开会。同在一个会上,也没有刻意见面。远远点个头有的,没见上面也是有的;甚至听见她声音在某处响起,但没见到身影也是有的。算算,不见面其实又差不多两年了。只是见她不断出来新作。比如,《群山之巅》出来,就见到她到处领奖的消息。有两回,她在北京领奖时我也到了北京,也没有见面。倒是慢慢读她的新书,又欣喜于她的深入与进步。后来,我出任一个奖项的评委,是愿意投票给她这本新书的。但更多的意见还是要表彰诗歌的努力,那努力自然也不容忽视,也算一个遗憾。后来,看到她又有新书出版。这回,又有新作发表,让我写些话附在后面,我也是非常愿意的。所以,写了这么些话在这里。也是凑巧吧,刚从美国回来,又要同几位四川的写作同行去韩国进行文学交流,便用候机的时间写这些文字,仿佛又是与她在机场那些交谈的继续。

我得说,那是一些难忘的美好的交谈。

不写了,字数已经超标,音容笑貌都没有出来,所谈还是文字,好在,写一个作家,最好应该还是关于她文字的印象吧。

责任编辑 王 童

篇5:校园印象作文

步入了新的校园,认识了新的同学,带着无比憧憬的心情,展开了新的校园生活。

参观学校,一幢幢才修建起的教学楼率先夺人眼,白漆上色过的墙面,象征着知识的纯洁。在今后的初中三年时光,他将陪我走进圣殿,敲开理想的大门,与古往今来的贤者为伴。

紧接着,一个屹立在校园中心的大厅撞进我的视野,外表是个似鸡蛋般光滑的曲面,似铁般的色泽,进入内部,是一个大型舞台,正对着的是排排由下向上的红色靠背椅,这就是东辰的“梦想剧场”。人生如戏,这里会成为展示我们的平台,放飞梦想的起飞点。

环绕校园,处处可见树木和花草。虽已至秋,但青草树叶依旧绿得发亮,秋风拂来,好似孩子般淘气地玩耍,给庄重的课堂带来些活力。

清晨,太阳还未起床,天空像破了个窟窿,白色的牛奶散入大地,像丝绸,远山的崇山峻林,这时也模糊了轮廓。突然,教学楼中响起了整齐的读书声,渐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响声中,包含了同学们对未来的希望,与自已的愿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人最容易记忆的阶段,我们应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砥砺前行着,一步步靠近目标。介时,上课铃响,同学们有序回到教室,开启一日的学习之旅。

来到东辰的这几日,我所遇见的,是优美的环境,是有趣的课程,是老师对重难点的逐一解析,是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树立起同学们学习目标的校长,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篇6:校园印象作文

一群翩跹的彩蝶轻盈地飞进了充满知识的天堂――水晶园。在这个神圣、美丽的水晶园里,彩蝶们自由、快乐地生活学习。

Timeflies!上帝给的三年初中生话马上就要到顶了,这就意味着一群蝴蝶要飞离这个水晶园去外面深造。但热恋这异苑奇葩的蝶儿们怎舍得离开?

美丽神圣的水晶园,美在景,逸在人。

门口的老圣诞树,百年如一日,精精神神地立在场边,仿佛誓死保卫着它们的栖息之地;绿油油的草坪,散发着春的香味儿;婀娜多姿的月季就像靓丽的模特,大摆艳姿,真让人大饱眼福;园内的幢幢楼房,朝夕都有灯光闪亮,远远看过来,不就像群星坠落在这无名的小山上么?山上槐花朵朵,柏树棵棵,无不香远益清,引得彩蝶精神抖擞……这个散发着纯洁香熏的水晶园,还被誉为我县的“布达拉宫”呢!

清晨,伴随着啾唧的鸟鸣声,彩蝶们便开始晨读,琅琅书声,回荡在“布达拉宫”的上空。傍晚,夕阳西下,水晶园里全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彩蝶们三五成群,忽飞忽停,奋发向上。有的钻到小后山上,手捧书本,埋头苦读;有的坐在草坪里,挥动着轻盈的画笔勾勒理想的宏图;有的在实验室里勤奋钻研;还有的泡在图书室里,遨游知识的海洋……

我这只白蝴蝶就要飞离你而去了。我多么深刻地热恋着你!你熟知我心中的感伤与惆怅,深谙我的快乐与幸福么?你永远像一位胸怀博大的母亲,用你的臂膀拥抱一代又一代的求知者,你很严厉,却又很慈善。

啊,水晶园,轻轻地我就要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手,不留下一丝伤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校园印象】相关文章:

印象乐派06-10

《故宫印象》06-12

鲁迅印象06-24

印象因素05-05

印象形成05-17

学生印象06-22

国家印象08-29

岭南印象范文05-16

印象庆阳范文05-18

《印象·城子古村》09-11

上一篇:上海市政府绩效管理下一篇:会议记录及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