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4-07-29

浅析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通用9篇)

篇1:浅析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析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 要]田径作为“运动之母”,是各项体育项目的基础,是体育运动中最大的项目之一,也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田径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严重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也对学生体质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P键词]初中体育;田径教学;问题;对策

一、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完善

教师是初中田径教学开展的主要保障,是初中田径教学开展的必须力量,田径教学的开展必须有教师的大力支持作为基础。通过研究发现,初中田径教学的师资力量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田径教师数量不足。??地调查中发现,初中田径教师数量很少,与学生的数量和教学的任务不成正比,每名田径教师要担任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工作量很大,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学的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第二,田径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初中田径教师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很多担任田径教学的教师不是田径专业出身,而是其他专业(比如篮球、足球等)的教师担任田径课教学,田径教师的专业结构较为混乱,不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田径知识,不能够保证田径教学的质量。第三,田径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由于初中教学环境的影响,体育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田径教师的工作态度较为消极,工作的投入度较低,严重影响了初中田径教学的效果。第四,田径教师教学水平较低。调查中发现,初中田径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较低,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不够丰富,教学知识掌握不扎实,田径教学工作停留在形式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场地器材不齐全

场地器材是初中田径教学开展重要物质保障。田径教学的长期器材主要包括田径场、铅球、接力棒、标枪、杠铃、自制器材等。研究发现,场地器材的短缺是初中田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校没有标准的田径场,尤其一些乡镇学校和乡村学校甚至没有田径场,田径教学在篮球场或者空地上进行,对田径教学的开展埋下了安全隐患,不利于田径教学的开展。

3.学生因素消极

学生是田径教学的对象,是田径教学的受益者,是田径教学的参与者,学生因素对初中田径教学的开展极为重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初中生追求新奇、刺激的心理越加严重,他们喜欢潮流和时尚,对新兴事物的兴趣和热爱度极高,初中生对田径教学的热爱程度急剧降低,参与到田径锻炼中的初中生的数量逐渐的减少,对初中田径教学的开展影响很大。

4.重视程度不够

在升学压力、家长压力、学校之间竞争压力的影响下,初中教学高度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此背景下初中田径教学的重要性被忽略,领导、学生、家长和部分教师对田径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形成客观的认识,不能够了解田径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促进作用,不能够理解到田径教学对文化知识的有效促进作用。有关人员对田径教学认识的不客观导致了学校对田径教学经济、人员、管理等投入度的不足,导致了有关规章制度建设的不健全,不利于初中田径教学的开展。

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1.改变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中体育课程安排提出要求是“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的要求。中学生由于年龄问题的制约,他们只是简单的进行体育项目的一些锻炼,并不会涉及专业化的技能训练和培训课程,因此,在田径运动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应该对学生的技术动作做细节化要求,这也是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

2.改造竞技内容多元化

(1)内容简单化。简单化在于教授学生操作性知识,体育教学的内容简单、易操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过于复杂的体育技能训练容易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乏味的情绪,操作性强的简单化体育技能更能培养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所在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2)内容的生活化。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在联系过程中找到自信心,学生往往在练习过程中屡遭失败容易失去自信心,也对该项目缺乏应有的安全感,也因此会增强他们对该项体育项目的价值感。体育课程当中的跨栏项目,就能让学生在跨越障碍的过程中体验跨栏的基础技术,培养他们跨越障碍物的能力。体育竞技运动的“生活化”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重中之重。

(3)内容趣味化。游戏化田径运动项目教学内容,可以极大地增强田径教学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田径项目学习中智力和体力同时得到发展。在田径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有组织的游戏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田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性和创造性较强的游戏活动中加强对田径运动技能的掌握。例如在铅球投掷教学中,可以将铅球换成较轻的皮球,进行后抛、前抛、双手抛等不同方式的投掷,促进学生对投掷技能的掌握。同时,为了降低铅球投掷的枯燥性,可以在学生能够投掷到的目标地点放一些装水的塑料瓶子,并让学生投掷铅球击打饮料瓶,打倒塑料瓶多者胜出。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铅球投掷的喜爱。学生通过参与这个游戏,加深了对铅球投掷的印象,而教师趁机对铅球的投掷效果进行讲解,那么教学开展起来必然事半功倍。

3.与健身相结合

田径运动能帮助人们融入生活,走进生活。现代人有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去健身房进行健身训练,这是我国体育项目发展至今在原有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进步的结果,今天的人们选择以健身锻炼的形式来展现体育在人们生活当中的重要性的生活局面,完整的突出了田径运动的健身性。

三、结语

健康第一,这是新课标新形势下的田径课程技术教学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经济化教学模式的体现,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要理性看待并积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首要的内容、任务和标准,优化创新教学的方式和办法,开展快乐体育,增强学生体质,要将学生对田径的兴趣建立在体育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中,同时重点关注学生在理解基础性的田径知识和掌握一般性的运动技能的前提下,能够感受到田径运动的趣味性,在提高学生运动素养的同时,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覃福军.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田径教学内容改革的要点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7):221-222.[2]李光海.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趣味田径教学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版),2016(3):39.

篇2:浅析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浅析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我国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与不足,并且已经在某些领域、社会层面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寻找解决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在初中思想政治的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对新课程存在陌生感、距离感甚至是畏惧感,这样传统教育观念的存在,严重束缚着教师的实际教学行动。主要表现在:有些教师讲起新课改理论和理念来头头是道,但真正落实到实践中时,又会不自觉地回到老路上,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等领会不深,理解肤浅,使教学等方面很难取得全面性、实质性的重大突破。例如,有些教师为了贯彻新课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将“启发式”教学片面理解成“问答式”教学,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向学生提问,而学生回答的无非是“对”“是”“不对”“不是”等毫无启发性的答案,整节课下来,不但学生学不到什么知识,一无所获,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骄傲、自满心理,产生了负面效应。可见,落后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严重地阻碍着新课改的前进方向。

(二)正文与辅助材料在教学中没能得到高效整合

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或让正文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了重点,主次不分;或抛弃辅助材料,只让正文孤立存在,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三)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单调

现在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备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教师仍是靠一本书、一块黑板与几支粉笔来传授一堂课所需要讲的内容。这就使得教师无法更直接、生动地将所教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无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要学的知识,也无法使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来完成一堂高质量的课,最终,因为无法用现代化的设备来演示,而在课堂上又无法详细说明,教师只好将课本的某些抽象知识舍去。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下,课堂的质量可想而知。

二、应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教育发展观

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广大一线思想政治教师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更需要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配以相应的制度激励,才可能逐步完成。首先,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遵循一切教学活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的原则;其次,要树立整体评价观,在评价的`同时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及学习效果两个方面,既关注结果,又不忘关注过程,使这两方面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再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教材。

(二)整合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材

1.删减或替换教学内容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要将新教材的内容面面俱到地教完,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删去一些难度大、学生接受不了的内容,或者用相对简单的材料来替换,或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件、场景、材料来教学,从而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2.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段,其大脑对知识吸收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适时增加相关的有益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如在教学有关传媒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网络媒体材料,并让学生就网络对中学生学习的利和弊展开讨论,使学生对网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科技成果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作为培养国家栋梁的学校,也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播放一些教育片、历史照片等,使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内容,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

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指将原本单一的讲授法转变为讨论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共同使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讨论法,师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问题,还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在师生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总之,在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的价值观,我们不能一味地追逐时尚,而应用“旁观者清”的眼光作出另一番透析。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道德实践课程,必须立足课堂,以改革课堂教学为契机,激活其生命力,从而使思想品德学科彰显更多的灵性和诗意。

参考文献:

[1] 李强。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学政治教学参考,(11)。

[2] 彭娟。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江苏吴江地区部分初中为例[J].考试周刊,(80)。

篇3:浅析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 主要如下:

1.信息技术课程被边缘化。

当前, 我国的考试制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较大。 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选择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 使得很多学校和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 简直是少之又少,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现象是:如此少的课时, 还要被一些其他科目教师无情地占用, 这样的教学现状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初中信息技术是多么重要的一门课程, 在初中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甚至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2.硬件设施不够到位。

当前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 使得很多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硬件设施的配置上不到位, 尤其是在边远山区, 很多学校连最基本的多媒体教师都没有。 这样的设施, 很难让教师讲出一堂精彩的信息技术课。 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讲, 当前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多为一些理论性的计算机知识,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干巴巴地给学生讲解这些生涩难懂的计算机理论和知识, 势必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 如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引入多媒体技术, 那么学生会更直观地看到计算机技术的强大, 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 但是,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硬件设施配置不全的情况, 使得很多教师难以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3.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不够成熟稳定,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是采用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 最终严重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也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不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认真分析和总结, 并立足自己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经验, 总结出以下应对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 重视信息技术课程。

在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现状之下, 素质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 都应当转变观念, 重新树立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 教师应该认识到, 信息技术是当前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是促进新课程改革不断有序进行的保障。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 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教师要将信息技术的教学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在训练学生计算机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 学校也要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考核, 通过考核, 让教师重视信息技术, 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2.加强硬件设施的配置, 丰富教师教学手段。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要实现丰富的课堂教学现状, 学校应当加强硬件设施的配置。 例如多媒体教师的配置, 以及专业的机房, 这些都是教师丰富教学手段的保障。 此外,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尽可能地生活化, 选取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自己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认识到高科技的时代学习信息技术的现实意义。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要给学生更多的操作锻炼的机会,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在课时的配比上, 学校应当给信息技术教师多一点的课时而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忠于职守, 属于自己的课时, 一定要充分利用, 而不是被其他教师占用。

3.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讲,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地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灵活多变,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而应当给学生上台操作展示的机会, 让学生在操作演示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并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

总之,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 教师应当通过认真分析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高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互联网的盛行, 使得信息技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 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当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使得信息技术教学和国家素质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作者结合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任彦平.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议[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9) .

[2]马飞.如何搞好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J].新课程:教师, 2010 (5) .

篇4:浅析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6-006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现行教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新旧观念的冲突,各种信息的充斥,这些对教材和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的原因,在教学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致使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同时,也由于学生、教材、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课堂教学中问题多多,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1.现行教材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的需要。改革开放使人们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较之这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中学思想政治课现行教材的内容明显落后,影响了政治思想教育应有的效果。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政性强,但作为思想品德课教材,不要说一出版,就是在刚刚酝酿要形成文字时就已经滞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教材的滞后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学校思想政治的正面教育与学生所受的社会负面影响的矛盾。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正面教育,而在社会和家庭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的现象,二者形成强烈的反差。由于学生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这些来自社会现实的影响往往比学校的教育更深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问卷的调查中表明:近60%的学生认为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利用甚至是金钱关系;也有近50%的学生认为社会风气不好,而且年级越高反差越大。由此可见,学校正面教育与学生对社会认识之间的冲突,已成为影响政治课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故而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学生难免置身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不一致的困惑之中。3.思想政治教学的基础性与现行考试制度、社会用人的实用性的矛盾。思想政治课教学注重了育人的基础性和全面性。而现行考试的角度主要是知识,轻视甚至忽略了品质和能力。4.思想政治课教学滞后于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

二、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从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和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编写出适应现代建设需要的教材。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地改革和充实,使之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当代青少年的思想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二,正视现实,要敢于涉及、剖析社会的阴暗面,澄清学生对社会的模糊认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一方面,应当从理论上让学生懂得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充满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也正因为这样,它才需要我们去改造、去奋斗,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时弊,要分析其产生的根源,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什么时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国家就会昌盛;反之则会出现曲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种种不利。

第三,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为此,政治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事理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和立场,明确学习目的和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针对教材的滞后性,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内容,从而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其次,要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方法,注重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针对内容的抽象性,教师要想办法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旱现出来。比如说运用投影片、漫画、表格、电了板书、录像资料、寓言故事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如在讲到“科教兴国战略”时,恰逢中国“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我选择了发射天宫一号的现场直播,并且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中国成功发射大宫一号说明了什么?成功发射的原因有哪些?大宫一号的发射成功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示?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显著成就,从而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再次,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从中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得到意志品质的磨炼,从而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体能。

篇5:浅析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在人们的知识结构中起着地基的作用,也是获得情感、陶冶情操最直接最有效的通道。殊不知,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评价措施的矛盾,应付了考试却丢掉了语文本身的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评价措施的矛盾。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多年来升学考试指挥棒的约束和压力。语文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新课标的要求被广大教师抛之脑后。常规的语文教学还是紧紧围绕着升学考试展开,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也紧紧锁定在考试中。

从评价的角度来讲。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但是,目前对语文教学的评价形式单一而简单,最后的量性评价一锤定音,严重挫伤了语文教师教学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材安排顺序被肆意打乱。

拿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来说,“文言文——说明文——散文”的模式基本在农村初级中学通用,两个单元的文言文结束后,又开始两个单元说明文的学习,最后才是散文。我们认为,这样既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极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过程。

从学生角度讲,文言文难、枯燥,拿文言文开篇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认识其重要性并一次性把它们讲完,留有大量时间进行复习背诵。宏观的讲,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长期兴趣。再者,就算你讲的再生动,再有启发性,也逃不了背诵记忆的套路,一开始就强调学生背诵的能力,反而会弱化学生动脑动手的探索实践能力。

3.挑拣重点篇目讲解,非重点只讲生字词而忽略文章内容。

为了在短时间内最高效地把知识点讲解给学生,给他们留有复习的时间,很多老师学期伊始就圈定了本学期要重点、花大力气讲解的篇目,大致一个单元一到两篇。挑拣重点篇目而忽略自读篇目不仅不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还让学生失去了很好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机会。有条件的话最好能给学生上几堂多媒体课,带他们走进石拱桥的匠心独运、感受苏州园林的自然天成、体味故宫博物院的文化精髓、感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内蕴含的古人的思想结晶。不要小看这一次次的积累,对于好奇心强的初中生来说,这些感官知识的积累恰恰能极大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照搬照抄教参,缺乏创造性。

参考教参固然是上好一堂课的必经之路,可加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比照搬照抄来得更有效。拿朱老先生的《背影》一文来说,绝大部分的教参上都只说了一条线索——父亲的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反映了父亲对“我”深挚的爱。其实,细细参读教材不难发现,其实文中还有另一条重要的线索——儿子的眼泪。通过儿子的眼泪与父亲背影的遥相呼应,不仅表现了一个伟大无私的父亲对少不知事的儿子深挚的爱,还一步步表现了这个从小没吃过苦被父亲宠坏了的孩子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固然是想要学生知道父亲的爱,可我以为当下的学生,缺乏的能力并不是不知道被爱,而是缺乏理解这种爱和爱别人的能力。另外,朱老先生在文章最后还暗含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遗憾。这样一篇意蕴深刻的文章,处处有亮点,句句有智慧。我们又怎能局限于教参中那一点东西呢?结合当下学生实际,给学生来一堂生动的爱的教育,无非是这一课能够达到的效果。

5.模式化教学严重。

对应试教育的精深研究,不仅书店里出现了很多各种题型答题套路的书,我们广大语文老师们也乐此不彼地总结着每一种知识点的“公式”。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老师们让学生背答题模式,背着背着,做题的时候如履薄冰,不敢想不敢发散,我们的语文,不仅没有成为启发思维的人文学科,反而成了限制思维的刽子手。

二、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是解决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关键

1.解决目标与实践、评价的矛盾。

现行的终结性量化性评价严重的影响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是严重的影响着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改革评价制度是语文教学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所在,更是通过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改革评价制度还是学生语文学习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良好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之一。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要解决语文教学目标与实践、评价的矛盾,就要从改革评价的手段上入手。

2.新课标要求要落到实处。

要加强对语文老师的思想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相关部门多开展一些教育教学研讨会,把培训的面积铺开,让广大语文老师都能亲自体会好课堂的魅力。其次,试着改变语文教学成绩评价机制,分数显然是导致老师们模式化教学的罪魁祸首,把语文这门课从分数的牢笼里解脱出来,采取语文知识竞赛、口头表达测试、写作能力考验等方式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目的。

在树立高尚教育理念的同时,语文老师们还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知识在不断更新,如果我们在自己构建的知识王国里固步自封,只会被时代抛弃,更何况我们是引领学生走向未来的领头人。阅读、上网、多接触社会、多实践生活等都是很好的提高自身的方法。由于教师这一行业的特殊性,我们接触到的人和事都比较局限,这就更要求我们要敞开心扉,多与外面世界交流了。

篇6:浅析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也挂悬壶来济世 好招妙手共回春

今天,中国已经由农业大国过渡为崛起中的农业强国,但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广了近十年的时候,中国农村教育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一时还无法定论。只要留意,我们似乎还听到了许多来自农村教育的叫苦叫累叫穷的声音,还看到了许多农村教育的不先进不入流不和谐的画面。究竟农村教育的问题出现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每一个勇于担当的教育人,都得“不辞镜里朱颜瘦”,以一种“先农村之忧而忧,后农村之乐而乐”的大胸怀、大智慧,为农村教育的又高又快又好地发展,作出思考和探索。

一、农村教育问题探因

透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最早谈及农村教育的是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的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梁漱溟。他认为中国在“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形态下,教育必须从乡村入手,要优先改变农村教育。时至今日,中国农村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单纯地把教育作为一种纯粹的政治工具或经济工具,不再只重知识而轻能力或重能力而轻知识,也不再忽视人的自身发展。但参照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对比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联系农村教师的真实体验,我们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1、农村教育价值取向“浪打船摇道位移”。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农业大国,国情已经决定了我们得优先重视和发展占有更大人口比例的农村教育,让更多的合格公民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来。但事实上,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城市教育的相对概念而呈现的,忽视了乡村文化自身的建设机理,而把纯城市教育当成了其改造和发展的价值取向。这种“离农性”“唯城市化”和“泛城市化”,使得如今的农村教育,一直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教学模式、课程计划、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评价机制,不论在确定培养目标还是在选择课程内容以及衡量教育的评价指标上都显出了城市化特征,都与城市教育毫无区别。在农村,教育仅仅被作为一种升学的工具,当作走上仕途和爬上官阶的阶梯,被沦为追名逐利的敲门砖,被异化为跳出“农”门的筛选工具,亦或成为向城市输送半成品的加工厂。纵使有许多农民子女因此而如愿以偿,但每位成功者的背后都是我们几乎已经遗忘了的大量的失败者。他们的失败,越来越不能掩盖大多数农民的失望与对这种教育的拒绝。走出分享稀缺教育资源的角逐场,他们开始醒悟,既然此路难通,那么何必十多年来苦学苦练?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农村教育应试成风,厌学成风,甚至罢考成风,教育价值取向严重偏离,农家子弟只好将本应升挂在文化天空的明月照向了名利的沟渠,既不爱应试教育的“武装”,也不爱全面发展的“红装”。

2、农村教育公平“难入寻常百姓家”。

相比十七大来说,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教育公平又有了新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些要求非常明确,要通过缩小区域、城乡、特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通过接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但审视现实,政策指向了公平,却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公平,甚至越呼吁什么,就越不公平。公平几乎成了对农村教育的戏弄。有人戏称:“中国经济以牺牲上海,换来深圳的振兴,继而发展沿海,却蓦然回首时,发现中部已经塌陷。”那么教育也一样,相比城市教育经费投入,农村的简直是沧海一粟。仅以上海复旦附中一所学校为例,就足以管中窥豹。该校因100多辆教师私家车无处停放,且校舍带有浓郁的上世纪末的色彩,游泳馆、地下停车场等配套功能设施不很完备,立马投资3.5亿,把校舍推倒重来。据说,上海的生均教育经费为每人20000元。这些都可以说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的必要,说明教育政策对于农村教育还有很大的不公平。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现化化走的是一条效率至上的道路,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给最能够发挥效益的地区和学校。在农村,这些学校基本都是城镇“重点学校”“示范性学校”“实验”。而对于最需要教育资源的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则仅以满足基本需要、危房改造、普九等。教育资源配置被重点学校任意掠夺,显然效率至上的现化化之路与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相悖。

追求公平是教育现代化的应有本质。但在农村教育中,虽然教育机会均等基本得到了保障,但精英教育使培优补差工作并没有完全到位,出现了教育过程上的不公平;由于城镇重点学校和乡村快慢班的存在,更出现了教育成就上的不公平。从一个班的班额配置来看,大班额的教学形态在农村依然比比皆是,人均受用资源严重不公平;教师囿于各种诱惑,屈于各种压力,在“抓中间带两边”的教学实施策略中,往往由于“中间抓不住,两边都放掉”又出现更多微观上的不公平。

倡导教育均衡,其实也是保障教育公平。十八大的报告强调,“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教育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师资力量、队伍建设、学科结构、教育经费、福利待遇等方面都难以达到均衡。在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时,由于不同程度地会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阻挠、人事调整过程中的制约、学生分流环节的限制,推进缓慢,困难重重,已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3、农村教育质量“年年长恨总伤心”。

农村教育质量,似乎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在近年来,更是严重滑坡。记得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曾说:“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见《光明日报》2009年1月5日2版)现在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源比例约为50%,重点高校仅为30%。专家学者们研究发现,农村生源大多集中流向了一般院校、高职院校。用一名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者的话来说,“农村考生目前大多沉淀在高等教育的‘中下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来临、高考录取率迅速攀升的今天,一方面是知名大学的校园越来越美丽,教学楼、宿舍楼日渐增多,而其中的农村孩子身影却正在日益减少。更有甚者,迫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农村学生担心上完大学也很难找到好工作,被迫选择外出打工。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农村师资力量太薄弱,教育观念太陈旧,教学方式太落后,现有教师的综合素养都不能顺应大时代的大转型和大变革,农村教师的教育敏感力相对弱点,一时难以与时俱进,难以找到新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义务教育道德和超义务道德,在具体的道德性行动中,难以发扬新人文精神,难以进行教学方式变革,难以进行教学转型和策略研究。相反,随着时代发展,乡村教师更多地面临着家长对自身权益和对学生权益前所未有的关注压力。农村教育职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危职业。另外,中国目前还在重视点的改革,没有面的改革,没有改变应试教育,中小学孩子不愿读书,大学毕业的孩子不愿到乡村工作,大家都在这个圈内按惯习工作。更在争利于市、争名于朝的大环境中,老师们很难做到争福于教,道德指数和幸福指数都有所滑坡。这些都致约着老师的发展,老师难发展,学生就更难全面发展,教育评价机制又不十分科学健全,以致农村教育质量长期以来,成为人民心中一个永远的痛。

5、农村教育经费“上错花轿嫁错郎”。

如今,国家在农村的确投入了大量的教育经费,改善了许多育人环境。但面对现实,钱并没有很好地用到刀刃上。其实,好的学校并不在于楼有多高、面积有多大、设备有多新,而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多高、育人能力有多强,在于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多丰富,生均占有量有大,在于学校的管理文化、育人方式等。农村许多学校争取到资金后,就一味的进行硬件重复建设,更换配套设施,不切实际地升级学校,创示范,办重点,抢实验。而家长也喜欢迎合,冲着更优越的办学条件盲目地择校,以致于相对薄弱边缘的学校不断萎缩,给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带来冲击。而不甘走向绝境的薄弱学校只好不断发展应试教育,希望以精英教育换来软实力,以软实力求得发展经费。这样一来,应试教育附在素质教育身上借尸还魂,逐步演变成精英教育。而精英教育又是拿着更多纳税人的钱来践踏教育公平,形成恶性循环。

更为滑稽的是,每年前几个月国家经费没有发下来,学校建设行为迟迟难以启动。而在每年的后几个月刚刚启动,审计预算却按时来临。对还没有投放的资金进行国库收缴。学校只好抢在收缴之前立即花光。

十八大报告中说:“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可在贫困生生活补助方面,居然有更多的家长把该项教育经费当作国家福利,用到家庭日常生活开销上。在农村,这笔钱对于教师来说,都可算得上一种不小的诱惑。教师的工资已经远远落后于人均消费水平!教师的幸福指数难以提高,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效。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钱多了,是好事,但有了钱,如何合理使用,更大面积地提升教育质量,又成了一个新教育难题。

6、农村教育变革“潮打空城寂寞回”。

十八大的报告中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首先,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加宏观、更加综合,从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的改革,进一步拓展为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其次,对学段的要求体现了递进性。九年义务教育从原来的“促进均衡”到新五年的“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从原来的“加快普及”到新五年的“基本普及”;职业教育从原来的“大力发展”到新五年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从“提高质量”到注重“内涵式发展”。此外,还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有了新的要求。

但课改在中国,重课改形式,轻内涵发展。在农村,教学内容方式与城市保持一致,考试招生制度与城市保持一致,质量评价制度也与城市保持一致,优待政策并没有下嫁到普通老百姓。城市学生在学习资源和方式方面、在自主招生考试方面、在与国际接轨方面,依然优于农村学生,教育上的梯度差异、城乡差异、县域内学校差异还是客观存在。一任经济全球化、资讯网络化、人权普适化、文化本土化,但农村教师并没有感到职业工作的幸福化,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学习方式也没有多大变化。纵使少数骨干教师和校长到城里参加了各种培训,但短期培训并没有帮助老师们挣脱落后的教学行为惯习的束缚、教材点状编排的束缚、传统备课框架的束缚,并没有大面积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变革,农村学生还是在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农村教育依然面临厌学厌教的的挑战,依然难以给学生全面发展之基和终生发展之基,农村义务教育很难深层次的进行内涵式发展。

二、农村教育问题应对策略

教育事业做的是人的事业,教育问题更多的是人的问题,其次才是物的问题和体制的问题。农村教育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只要让农村学生找到接受教育的出路,让农村教师不断提高幸福指数,其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是以,追根溯源,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再那么神秘。

1、让学习前途“柳暗花明又一村”。

首先,消除“读书无用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在信息化年代,在知识产业化的时代,谁拥有大量的知识,谁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谁将幸福自在地发展。城里人如此,农村人也不例外。

其次,指明学习新出路。城里学生固然在享有更多优质资源的同时,还可在国内更多地享受高等教育机会,甚至可在国外作出更多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孩子就没有选择的空间。同时,在就业方面,我们农村子女身上,照样均匀地洒满了用人单位赏识的阳光。大变革时期,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专业技术型人才,也是经济社会的客观需求。条条道路通北京,我们农家子弟没有必要在千军万马涌向热门行业的时候,就迷失人人发展的方向欲渡,以致在成长路上,“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让优质资源“水近楼台好得月”。

既然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有些紧缺,显得缥缈,那么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化被动的选择为主动的传送。我们一方面要坚定地进行教育布局调整,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另一方面,就是千方百计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在现在机制下,我们既要巩固好“名师培养工程””青蓝工程”“影子工程”“卓越工程”“帮扶工程”“置换工程”,完成好“支教动作”“援边动作”和“自选动作”,也要尝试城里的委托管理,让优质学校和发展中学校自由恋爱,两厢情愿,达成委托意向,由政府买单,以期产生“牵手效应”;尝试走名校集团化之路,在政府无钱买单,出现教育“圈地运动”“牛奶”稀释、简单复制等问题时,化敌为友,联盟壮大,以期产生“坐电梯效应”;尝试优质项目推广,走出去,引进来,借鉴创新,以期产生“涟漪效应”;尝试一校多区,利用品牌效应,扩充优质资源,以期产生“孵化效应”。而在教育经费、配套设施等方面,则最大可能地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

3、让幸福指数“芝麻开花节节高”。

农村教师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裤管还不时高高地卷起”。虽然说得有些过头,但足以表明农村教师的幸福指数不高,物质拥有不丰富,精神财富也羸弱。相比上海七宝中学的教师,每天跑步锻炼一次尚且可以领到10元钱,一个班主任节每人就可拿到3000元,一个教师节每人就可领用7000元,每月的工薪都在10000元左右,乡村教师的所谓幸福只能成为精神支柱上的烟雾萦绕。难怪在一处乡村精神病院里,40﹪患者为教师。原本经济基础如此薄弱,又得顶着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课业负担过重、社会地位低下的压力,从事着应试教育、塔尖教育,他们在几乎成为成人游戏和搏弈的变态考试中,往往以牺牲孩子的童年和幸福来捞得一点点好名声和小利益,还不时在高危职业中看着鲜活地生活走向死亡和堕落,灵魂开始苍老,精神开始分裂。

那么,给农村老师们松绑吧!给他们从道德上松绑,不要再用什么神圣的光环来迷醉,不要用道德至上的观念来弱化,不要用去道德化的倾向来贬损,不要用泛道德化的手段来禁锢。帮帮他们,让他们从个体与集体、公正与关怀、主流与多元、功利与理想的冲突中解放出来,只要他们恪守职业道德的底线就行,惊喜于他们对义务道德的超越,让他们做一个真实的人、自由的人、幸福的人。其次,从贫困上松绑。让教育经费更多地用在刀刃上,用在从事教育事噗的人上,用在人的人基本生活保障上,用在工作环境的改善上,用在师资培训上,用在教育执行力的共振上。第三,从理念上松绑。多一点理解,多一份关心,多一段期待,他们会踩上时代的鼓点,与先进合拍,与和谐共鸣。

4、让教育内涵“花有清香月有阴”。

(1)刷新教育观念。农村学校要引导教师学会在终身教育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当前教育观念,为具体的内涵发展行动作好储备。为了远离应试教育,首先要重建基础观、评价观、过程观、内容观和价值观。在基础观上,能认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既重视夯实知识技能、思维品质、自主学习能力等硬性基础,也重视奠定志向理想、兴趣爱好、社会责任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软性基础;既学会分类打基础,也学会分段打基础。在评价观上,能在以人为本的时代,开发多元价值,从重“结果”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业过程”的评价,从重“甄别”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生发展”的评价,从重“知识’’的评价转变为强调“活动表现”的评价,既重结果,也重过程。在内容观上,学会整合资原,既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关注结构的迁移价值;既关注课间内容,也关注课外内容。在价值观上,既要有多元价值观,更要树立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有学生立场,重在教会成人成事,关键在于培养生命自觉,明自我,明他人,明环境。

(2)变革教学方式。现在我们再不能以教定学,必须变为以学定教;我们再也不要关注学会什么,而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学;我们既要给好学生定位,也给好的教学定位。我们面向当下,让学生体验到幸福快乐;指向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在教学中,要分层教学,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性和风格,明白自己的强项和不足,把握自己的发展水平和程度。我们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学情和教材文本,进行资源开发,基于教学目标制订的层次设计、教学内容规划的长程设计和组织的结构设计,进行系统规划。我们既要有教学整体视野,也要有教学开放交互的动态视野。

篇7:浅析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 要:一直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较差,提高成绩难度很大,要改变目前阅读教学现状,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需要扩大阅读范围,传授阅读方法,拟定阅读计划,立足课堂教学,养成良好习惯,努力挖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是学生最觉头疼的一点。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难度大,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冷冷静静地思考,认认真真地对待,绝不能固步自封。笔者就我校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现状,总结如下。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困惑

1.学生的困惑

(1)遇到语文阅读题,就束手无策,不会阅读,有畏难情绪;(2)平时读得少,语感差,读不懂,害怕阅读;(3)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有话不会说,言不达意;(4)阅读得分低,享受不到阅读的喜悦,容易丧失阅读兴趣。

2.教师的困惑

(1)没有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流于形式;(2)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在阅读训练中针对考纲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肢解语段,导致无明显训练效果;(3)忽略了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失去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课堂;(4)阅读教学缺乏计划性,毫无体系;(5)教师自身阅读量小,或者根本不读,整体感悟能力不高。

二、新形势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1.扩大阅读范围

语文老师第一要解决的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学会在文章中收取有效信息。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而语感正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大力提倡学生阅读书报,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老师都应该鼓励。当然,首先书籍应该是健康的,看书时间安排应该是合理的。

2.传授阅读方法

(1)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①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抓住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②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③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

(2)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阅读方法。精读是一种通过粗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精读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明确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②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寻找参考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③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④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质疑并能合作解决。教师还可设疑,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解疑;⑤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教给学生圈点、批注、摘要、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方法,并加以训练。

3.拟定阅读计划

推进教学工作在阅读教学中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甚至根本不制定阅读教学计划,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盲目性。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该转变观念,制定教学计划时就把阅读教学细化、系统化。在接手一批新生时,老师应该为学生拟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不同年级应该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同一年级,不同阶段也要达到相应的阅读水平。教师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个阶段都要拟定详细的阅读教学计划,使阅读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4.立足课堂教学,张扬学生个性

在教学中,不能只拘泥于文本,照本宣科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课堂上,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分析优美语句,概括文章主旨,看上去井然有序,实则老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误区。其实,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阅读教材,我们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应当把每一篇课文当成阅读练习,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则适当点拨,这才显示出老师导的作用,而不是主观的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去欣赏,去实践,这才是课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无形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文鉴赏水平也就得到慢慢的提高。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体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是学生阅读的向导,是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而不是阅读的主体,课堂是师生共同研讨的阵地,师生一起学习、讨论和分析,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和感悟作品的内涵、情感,只有富有个性化地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创造性地阅读。

三、结束语

篇8:浅析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小学趣味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内容设计缺乏科学性

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和游戏化,大都以竞技项目为主,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以某个田径项目体系为蓝本,要求小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整地掌握该项目的运动技能,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发展身体素质。很显然小学田径教学的这种指导理念,使得教学内容愈显枯燥乏味和呆板狭隘,有悖于“健康第一”的学校田径教学宗旨,影响与制约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2. 教学方式方法明显滞后性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未能凸显趣味性和游戏化,对田径竞技项目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过分地追求,把跑、跳、投等技术动作作为教学的重点,反复练习,使学生对田径课堂望而生畏。教学方法单一,手段陈旧,趣味性与游戏化缺失,制约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趣味田径运动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未能彰显。

二、小学趣味田径教学应实施的主导策略

1. 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田径

小学田径教学特别要淡化竞技教学,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突出趣味性和游戏化,重视小学生的参与度和可接受性,选择和开发趣味田径教学的内容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出发。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和田径运动的特点,彰显趣味性、游戏化,寓教于乐。设计小学生喜闻乐做的教案,使学生在快乐和愉悦中参与田径运动,学习田径知识,掌握一定的田径运动技能,真正做到学习田径课程、超越田径课程,使学生在快乐中爱学田径,学好田径。

2. 科学讲解趣味田径活动知识

讲解是小学趣味田径教学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在讲解中应突出科学性、趣味性,语言要丰富多彩,表述要生动精湛,使学生对趣味田径教学的目的、任务以及运动的规则和要求有一个明确认识、理解和掌握。力求使讲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与运动动机,提高学生参与趣味田径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趣味田径教学中积极思维,自觉运动,增长知识。

(1)站位恰当,覆盖全体。教师讲解趣味田径知识时的站位与讲解的效果有直接的关系,要力求让学生能够听清楚讲解内容,看清楚动作示范。基于此,教师的站位必须恰当,使全体学生都能受益。如果在学生人数比较少,队伍是圆形的,而且圆圈又相对比较小的情况下,教师站立的位置应在弧线上。当学生较多而且圆圈比较大的时候,教师应站立在弧线内的1~2米处,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听明白,看清楚,学生在趣味田径活动中就不会出现差错。

(2)遵循顺序,条理清晰。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师的讲解既要有顺序,又要有条理,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①对趣味田径教学的内容及活动概要应讲清楚。

②对分组要求和活动的准备工作要求必须讲解明白。

③对趣味田径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与过程尤其要讲解透彻。

④对趣味田径教学活动结果的评价方法与具体做法应讲清晰。

3. 正确示范趣味田径运动要领

所谓动作示范是指教师在趣味田径教学中将有关活动的技术动作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对动作的示范要标准和规范,使学生一看就懂,了解和明确小学趣味田径运动的具体要求、规则和全过程,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趣味田径运动的正确表象。

(1)示范讲解,两者结合。

动作示范时应同步讲解,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与掌握,对于一些复杂的动作和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运用慢动作进行反复完整的示范,并对每个动作环节作好解说,提出动作要求、强调注意点,使学生在示范与讲解中对整套动作心领神会。

(2)掌握方法,示范到位。

掌握好示范的方法是标准化示范、确保示范质量的关键,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要利用他们的这个特点,把每一个动作都示范到位,让学生边看边跟着教师练习。对一些比较复杂而且完成活动人数多的趣味运动,教师可要求学生一起来参与示范,这样学生就可以认真地体会动作、熟悉内容,使得活动能顺利完成。

(3)示范流畅,形象生动。

教师在示范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示范流畅、生动形象、层次清晰,以引起学生对趣味田径运动的注意和重视。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名称或术语,教师可以进行形象化的示范,使学生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对知识和动作要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流畅而且形象生动的示范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而对于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动作的示范,教师只需要对重点提示或强调一下即可。

小学趣味田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进一步搞好小学趣味田径教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上,在运动的方式方法上,使趣味田径教学真正适应小学身心发展的需要。

篇9:浅析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读写,缺乏实际的互动口语表达。英语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英语能力的四种表现形式。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听说读写每个部分缺一不可,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只有通过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相应的应试要求和升学压力等要求比较高,促使老师过于注重英语的读写能力,对于在考试过程中涉及范围较少的读写能力,则确实缺乏重视。使得学生不能及时充分的进行相应的训练而使其英语能力出现了偏差,影响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影响到以后生活当中的交际能力和其他一系列的语言应用。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能力不足。在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师资力量是英语教学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十分关键的,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英语老师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但实际的情况下,许多初中学校的英语老师不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不仅是在数量上是一个不能达到,在师资力量上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许多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上的不同步,不能够将相应的教学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使得英语的教学存在着问题。

3.教学内容理论化和实际生活脱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吸取了许多国外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案,许多国外教材中的章节,都被直接照搬过来。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国外,实际的生活情景来教育我国的学生,使其能够感受生活化的英语,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导致了学生无法体会和理解国外生活的基本状态,自然就无法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因此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抵触。

二、初中英语教学的改进方法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使学生在课堂变成主导地位,使其能够在课堂上得到稳步的提升,在相应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进相应的活动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不同样式的方式进行英语知识的互动交流和学习,在正确的指引下完成老师安排的教学任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提高了英语成绩和日常生活当中的英语应用能力。

2.加強师资力量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在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他作为英语教学过程直接的引导者,他的思想,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该不断的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通过不断的对英语知识面的拓展,将当中的相关问题和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实现相应的教学在整体教学中融合和贯通。使学生的兴趣能够得到逐步提升。其次,在新课改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借助相应的创新策略来不断改变和提升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备课的时候通过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来增加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师还应在充分的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学生多加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英语使其英语成绩能够得到稳步的提升。

3.改变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是学生,能否学好评语的最重要的一个基础所以教室应该会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和十分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并且,应该增加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情形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和双力的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使其成绩能够得到稳步的提升。在教学和陈忠海应该充分发挥教学中的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来取长补短完成顺利的完成学业让我,提高英语成绩。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充分的做好对小学和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风格,使其学习过程中的应用能力能够得到稳步的提升。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对教学方法的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充分的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作用,设立相应合理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取长补短等方式来提高英语的成绩,使英语的应用能力得到稳步的提升,最终实现英语教学质量的稳步高。

参考文献:

[1]崔丽娟.构建同质合作小组,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幸福感[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5):27-28.

[2]向东兴.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2):62-64.

上一篇:办公室员工年度个人总结下一篇:职业定位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