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依法普法治县工作总结

2024-06-23

司法局依法普法治县工作总结(通用7篇)

篇1:司法局依法普法治县工作总结

关于“五五”普法治县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县人民政府: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重点任务目标责任分解表》(习府办发〔20XX〕9号)要求,县司法局负责五五普法依法治县验收准备工作,现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并形成如下报告: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是“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规划实施的第四年,县司法局、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抓装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点内容,突出学法用法重点对象,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以“法律八进”活动 为载体,全面提升法制宣传教育水平。

1、抓重点对象学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为实现社会法治化奠定思想基矗“五五”普法期间,我县深化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考试考核制度、法律素质考查制度、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目前,县人大任命领导干部都实行了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对一般公职人员,继续推进普法合格证制度,并将此与年度考核、晋职晋级和提拔使用挂钩。三年来,全县每年统一组织近1XX余名公职人员进行年度学法考试。同时,组织和推动司(执)法人员岗位学法的经常化、制度化,XX年至20XX年,全县每年都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了岗位学法培训和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进行脱产培训。为了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在每年的“3.15”、“3.18”、5月综治宣传月、“6.26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三年来,我县共征订或免费发放《“五五”普法干部读本》、《习水县“五五”普法农村干部读本》、《农民工维权手册》4万多册,发放宣传资料18万余份,出动宣传车辆780台次,受教育群众达49万余人次。

2、坚持三项制度,切实规范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第一,坚持中心学习组学法制度,县委建立健全了县委中心组学法制度,通过拟定学习计划,采取领导班子成员专题发言、集中自主学习、开展讨论等方式,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依照中心组学法制度,坚持做到每年至少3次以上学法活动。第二,坚持法制讲座制度。坚持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讲座,并把此项工作列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五五”普法实施以来,我县邀请了重庆市委党校、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的教授专家多次到习水作了《物权法》、《人大常委会监督法》、《依法行政与行业体制改革》、《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等法制讲座,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都参加了法制讲座。第三,坚持学法考试考核制度。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每年由组织部、人事局、依法治县办联合组织开展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考试每年组织一次,参加考试合格,在《干部学法用法合格证》上进行注册登记,成绩进入干部档案,作为干部职务晋升和考核部门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还建立了干部任前法律培训和考核制度,凡拟提拔任用的.干部,必须进行任前法律知识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合格者方可任用。

3、深入开展以“青少年法制巡回宣讲”为载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针对青少年成长和心理特点,实施分类别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各类在校生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制主题班队会、案例剖析、法制讲座、普法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吸引青少年学生主动参与普法教育活动。通过到法庭、看守所等单位观摩体验,组织犯罪犯错青少年进行现身说法,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等活动,将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到青少年熟悉的社会生活中,使法制教育变成一种生动直观的生活体验。XX年11月开始至20XX年5月,由教育局、县法院、公安局、检察院、团县委、依法治县办联合开展的“青少年法制巡回宣讲”活动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县每年都有40000多名师生参与听讲和讨论,效果明显。20XX年在加强“送法进校园”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县各中小学师生征订《青少年法制教育教学参考》3500多册,荣获遵义市教育局、司法局、综治办、市依法治市办表彰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自从二郎乡开展“三关工程”以来,切实加强了青少年法制宣传和维权工作.全县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每年必须完成2至3节法制课时,并且要求有课时安排表及教案,各个学校要制定法制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三年来,共为青少年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悬挂横幅、宣传标语429条,送法进校园324次,观看法制电影35场次,受教育18万多人次。

4、加强对农民和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和农民工面临生产安全、工伤致残、超时劳动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XX年年6月,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编写了《习水县“五五”普法农村干部读本》5000多册发放到农村干部手中;XX年年8月,由依法治县办牵头,县宣传部、县文化局、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计生局等39家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在县城五星街至新华桥设立咨询台,通过开展法律咨询、发放法律知识读物、宣传资料等形式,使农民工熟悉依法维权的渠道,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适应城市和企业的各项依法管理,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保障和支持;20XX年2月,县司法局、县委宣传部、县工会、县妇联、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二郎乡等六家单位在二郎乡政府开展一场题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大型法制文艺演出宣传活动;20XX年1月结合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抓好法制培训,增强了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为农民工依法维权奠定了基矗20XX年5月结合开展法制巡回宣讲活动,组建宣讲组深入乡镇、村开展法制宣讲142次,受教育35000多人次。20XX年10月至11月,组织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乡镇开展"送法进万家"活动,每个成员单位和乡镇都负责为一个村的群众开展送法到户,做到每个农户有一本《遵义市农村村民实用法律手册》,全县在"送法进万家"活动中向广大农村群众赠送《遵义市农村村民实用法律手册》3万余册.

(二)以社会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不断创新法制宣传内容和形式。

1、将《xx法》、法律法规录制成光碟,出动法制宣传车150台/次,在县城新老城区开展不间断宣传,将覆盖面延伸至背街小巷到每个角落,尤其对新民街、五中到新华桥、老车站、洋台湾、矿中路、新车站、中医院到农贸街、卫校附近等常住人口集中复杂的路段重点宣传。

2、积极配合县综治委、县政法委处置突发性群众事件(案件)。司法局班子成员、司法干部、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9月以来,采取利用宣传车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现场解答法律问题,现场喊话维持秩序等方法,参与处置了发生在xx事件,为案件的成功处理发挥了法制宣传教育的积极作用。

3、利用到乡镇督查综治、普法、禁毒、民调、安置帮教等工作之机,将法制宣传延伸到被督查乡镇,分别在xx等地宣传等法规宣传,扩大维稳、创安、普法、综治、等工作群众知晓面。

4、针对近期煤矿等企业被 阻扰事件多发态势,摘编《xx》、《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有关章节法律条文印制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发放到全县乡镇(区),尤其是煤矿生产企业相对集中的乡镇群众手中,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促其遵守法律、依法维权。

5、在县城各机关单位悬挂各类维稳、综治、普法、禁毒等各类标语250余条。

6、由县依法治县办公室牵头在县城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创办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栏,并定期公布综合整治工作动态。

7、配齐全县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并于5月6日对全县142名法制副校长进行集中培训,与全县270多所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

8、县依法治县办公室牵头从公、检、法、司和教育局抽人组建5个宣讲工作组,24个镇乡(区)分别组建宣讲小组48个,从5月8日开始,在全县24个乡镇(区)、村居和270多所中小学开展大规模“法制宣讲”活动,115000多名师生和3000多名乡镇、村组干部职工参与听“法制宣讲”,进一步推动干部职工和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工作。

9、今年9月20日上午,县委书记主持召开由司法局组织的习水县法律服务工作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和县法院、县检察院、公安局、县委办、政府办、政府法制办、人大内司委、信访局、维稳办负责人以及全县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助理员。座谈会上,分析了当前我县法律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李书记对法律服务工作者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五五”依法治县工作规划实施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也存在许多具体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镇乡和部门对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体现在工作配合不力,落实不到位甚至不支持不配合,认为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只是司法局的事情。

2、经费严重不足。导致“规划”和“计划”中原本安排要抓好落实的工作因经费短缺而放弃,尤其是20XX年将面临省市验收,经费不保障将直接影响验收成绩。

3、考核机制执行力度有待加强。“五五”普法期间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并占相应分值,但目前虽然县委主要领导已经安排要列入县委、县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并加强监督,但目前还未真正落实。

4、培育典型、打造亮点的力度有待加强。“五五”普法期间我县在培育典型、打造亮点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没有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如“红城法治”、“三关工程”等还需加大力度进行宣传。

三、下步工作重点

20XX年是“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省市验收“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的关键年。县司法局、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围绕“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规划,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任务。

1、全面推进“法律八进”活动,确保法制宣传教育的普及率和知晓率,要根据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农村、社区、军营、监所的不同实际,扎实抓好“法律八进”活动,提升全民法律责任。

2、全面推进“法治习水”创建活动,确保依法治理规划有序,要严格按照“法治县(区)市”创建标准,抓好依法行政示范机关、依法治校示范点、依法治企示范点、依法治镇示范点、“民主法治村”等创建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确保依法治理规范有序。

3、全面推进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结对帮扶工作,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形成合力。要在近两年开展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结对帮扶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结对帮扶工作,将法制宣传、法制培训、平安创建、“民主法治村”创建等作为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结对帮扶工作的考核内容,确保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上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4、全面推行普法依法治理督查考核制度,确保全面形成“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任务,根据《习水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工作规划》要求,全面推行普法依法治理督查考核制度,采劝分类考核、定期督查、限期整改”的工作机制,从严兑现奖惩,形成齐抓共管,确保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任务。

篇2:司法局依法普法治县工作总结

工作情况

2010年以来,我县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紧紧围绕阜宁县委的中心工作,以“提高依法行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目标,坚持开拓创新,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保障和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县政府、县国税局被确认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点,县人社局被确认为市级依法行政示范点后,县文广新局今年被省新闻出版(版权)局确认为2011—2012年度全省新闻出版(版权)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工作推进力度 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推进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各层各级依法行政的意识,始终保持依法行政各项推进工作的有序性。全面部署年度依法行政工作。2010年以来,均在年初召开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下发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要点。今年2月20日,县政府在政府十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就对今年全县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作了总体安排;6月12日,县政府又召开了全县依法行政暨开展全程说理式行政执法工

作会议,出台《2011年度全县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全面部署和明确全县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各项任务,指导全县各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规范有序的开展依法行政工作。去年和今年的依法行政会议,分别对2009和2010年度全县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强化组织领导。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每年都定期召开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切实解决依法行政推进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各层各级主要负责人为本地区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加强法制机构网络建设。县政府今年7月份出台的三定方案,明确在县政府办公室增设行政复议科和法规科,各部门均设置了法制职能科室并配足人员,全县法制机构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实现了法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职业化、专门化,有力推动了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优化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依法、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进一步完善和认真落实《阜宁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等规定,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审查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制度,形成重要决策先由相关部门牵头调研论证和审查,然后报县政府常务会讨论,再由县委常委会或全委会研究的决策机制,做到凡重大决策循法而行,凡重大事项以法对照,使决策更具规范性、可操作性;确立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纪检、法制等机构负责人正常列席县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建立了重大决策实施前的信访评估机制,做到在重大决策实施前,成立信访评估组织,广泛征求意见形成评估报告,供决策研究,未经评估或经

评估决策事项损害群众利益的,终止决策或项目的实施。两年来,我县对有重大影响或涉及多数群众利益的决策,特别是在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的政策制定、南城区的规划开发、城市征地拆迁等方面,都能引入全方面参与的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降低了决策风险。

三、严格文件制发程序,进一步规范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和清理工作

严格执行《阜宁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暂行规定》和《阜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县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和实施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文件的起草、审查、决定、公布、解释、备案、修改、清理和废止等各项程序规定。两年来,县政府制发的《阜宁县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等58件文件,均经县政府法制办进行合法性前置审查,对其中《阜宁县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意见》、《阜宁县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和《阜宁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4件文件,按照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的各项要求,做好合法审查、文号登记和规范用语等工作,并按规定在15日内上报市政府和县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

加大规范性文件清理力度。2011年,我县根据省市文件要求和统一部署,对今年6月30日前以县政府和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的所有文件(除人事任免等内部管理文件和许可、处罚等具体行政事项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清理。共梳理文件475件,其中需废止或失效的163件,需保留继续使用的313件。475件文件中属于规范性文件的165件,需废止或失效的44件,需保留继续使用的121件。上述清理意见已经12月1日县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即将制发文件向社会公布。

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两年来,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审批项目集中审批服务提速的实施意见》和《阜宁县政务中心窗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推进政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文件;继续深入推行行政许可“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在前四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基础上,今年6月对全县现有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流程、办结时限进行了再次清理和梳理,对经确认的322项审批(服务)事项,涉及的38个部门,采取所有许可项目必须到位、对驻中心窗口授权必须到位、部门领导责任必须到位的“三个到位”措施,开展项目联审会办、“服务直通车”走进镇区和项目集中、程序优化、服务创新等工作,全面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工作,扎实推进我县行政审批的全面提速。目前我县进驻中心行政审批项目平均办结时间为4.2天,加快实现我县确立的在苏北地区乃至全省“审批最快、收费最低、环境最优”的目标。截止今年11月,县政务中心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72427件,办结71413件,办结率98.6%。

扎实推进政务信息公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断完善政务公开目录和指南,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我县在县档案局设立了县政府信息公开查询中心,提供查询平台和场所,为公众查询政府信息提供便利;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及各镇、各部门公众信息网站,均设立了政务信息公开栏目,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的文件、人事任免等各项政府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各镇、各部门还在各自办公场所设立公告栏,公布相关信息;同时,县政府还通过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外网政务大厅,向公众公开政府各项行政权力,以及每项行政权力运行的流程图与所需的资料,公众可以通过政务大厅申请办理各项事项;公布的每项行政权力,各执法部门均能通过行政权力网上公

开透明运行平台上网运行,主动接社会公众和纪检监督。

五、硬化监督手段,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是加大行政复议和诉讼监督力度。深入开展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畅通复议渠道,积极受理行政复议案件,进一步落实《阜宁县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和参加行政复议工作暂行规定》,全面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或参加行政复议率。截止今年11月,两年来,县政府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28件,受理10件(其中维持3件,经协调当事人撤回申请后终止案件审理2件,中止1件,转送1件,未结1件),视为放弃复议申请2件,不予受理2件,通过受理前协调解决等方式处理的7件;全县各级行政机关共发生行政诉讼案件50件,其中维持(或驳回)诉讼9件,经协调撤回诉讼36件,未结5件。上述50件行政诉讼案件中,诉县政府的案件有17件,其中,驳回(或维持)2件,经协调撤诉10件,未结5件。今年全县行政机关发生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无一起被复议撤销或诉讼败诉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出庭率均为100%。

二是狠抓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配合县人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中涉及的行政诉讼协调和物价法执行情况进行了2次执法检查,促进法律法规和县委、县政府重要决策的有效落实。开展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工作,县政府法制办对部门上报的16件重大处罚决定进行了备案审查。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机制。今年7月,经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制定出台了《阜宁县依法行政考核细则》及《阜宁县依法行政考核量化评分表》,评分表分为8项一级指标、49项二级指标和75个考核要点,涵盖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基本指标要求;对依法行政考核工作强调“四

个注重”(注重考核的制度化和合法化、注重考核中公众参与度的分值比重、注重考核内容的全面性、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指导行政机关正确评价和查找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切实解决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每年我县依法行政工作均作为全县三个文明考核内容之一统一组织开展年度考核。

三是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中“市县政府及其部门每年要组织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促进行政执法机关规范执法”的规定,每年均开展执法卷宗检查。今年6月12日在全县依法行政会议上,县政府决定将每年的6月确定为我县“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规范月”,并制定了《阜宁县2011年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此次检查,部门共上报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确认、行政征收等各类卷宗98本,通过对执法卷宗评查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规范和整改,全面推动了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建设,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是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管理。加强对全县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认证、培训考核、执法证件发放和垂管部门证件备案等管理工作,保证了执法人员依法执法、持证执法和亮证执法。截止今年11月,我县共上报申领证件人员1738人,省政府已发放证件1566人;对工商、质监、公安、地税、国税、交运等部门从其他渠道申领的1033名执法人员持有的执法证件进行了备案登记管理。

五是深入推行说理式执法工作。今年6月,县政府出台了《阜宁县全面推行全程说理式行政执法工作实施意见》,在实施行政

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方面全面推行全程说理式行政执法,积极倡导行政执法三理念(倡导说理式执法的民主法制理念,体现执法为民的思想;倡导说理式执法的现代法治理念,体现公平公正的要求;倡导说理式执法的以人为本理念,体现温情执法的内涵),真正将说理式执法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一项创新,贯穿于执法办案全过程,体现在执法文书的说理上,促进执法工作的规范化、人性化。

(六)理顺城管体制,健全城市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为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城市管理质量和行政执法水平,切实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职责交叉、多头执法、影响行政效率等问题,我县于今年6月24日具报告省、市人民政府,在城市管理领域申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省政府亦已于今年10月11日复函同意。目前,我县正在筹划组建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积极做好执法局的机构设置、集中行使职责的移交、人员及执法配备等各方面准备工作,力争在年前将这项工作全面组织实施到位。

(七)加强宣传培训,进一步造浓依法办事氛围

一是强化领导学法。建立健全县政府常务会或县长办公会学法、领导干部任前资格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去年以来,县政府常务会多次学习和研究依法行政考核问题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的各项规定,并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县城房屋征收与安置行为的实施意见》;对拟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及人大常委会拟任命的政府组成人员,组织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把考试成绩作为任用干部的依据之一。

二是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县政府法制办以全省行政强制法知

识竞赛活动为契机,组织全县35个主要行政执法部门近2455名执法人员开展行政强制法的学习和考试工作;组织63名行政执法骨干参加省市组织的行政复议应诉人员培训;还应县城管局、林牧渔业局等单位要求,采取上门授课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培训。阜宁工商局、药监局等部门还采取“三抓一示范”、建立执法约谈制度等有效手段,开展法制宣传,增强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提升被管理对象守法意识,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营造了全社会学法、知法、守法的浓厚氛围。

三是积极做好依法行政信息调研。两年来,我县报送的依法行政信息中,有20篇信息被国务院中国法制网采用,30篇信息被省政府法制网采用,20篇被市政府法制网站采用,多篇信息被《行政与法制》和省法制简报刊用,3篇行政复议论文参与国务院法制办组织的行政复议理论研讨征文活动。

(八)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一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积极开展和推行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大力实施和推行外来人口“三集中”模式、村居综治工作“1122”模式、实有人口“五层七色”管理模式、“平安E家”电话报警系统工程、小区的“三位一体”的社区行政管理模式和“四轮驱动”的基层党组织领导模式、“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社区民警兼任村居副职模式、建立“政法综治信访中心”和健全社区矫正移动管理平台系统等九个方面工作,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截止今年11月,今年以来全县受理信访总量2038件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其中,接待群众来访1717批6991人次,与去年同期1916批9280人次相比,分别下降了10%和24.6%,全县信访形势总体处于平稳可控状态。

二是健全行政协调机制。针对不断出现的大量行政争议,进一步强化协调的制度建设,灵活运用司法协调、法制监督协调、部门执法协调等多种手段,富有成效的化解行政争议。在去年县政府办出台《关于加强行政争议协调工作的意见》,规定行政协调的原则、范围、多元化的行政协调方式和协调的问责机制等基础上,今年7月,县委办、县政府办又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重大行政纠纷联合调处机制的若干意见》,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主任、县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县公安、法院、检察院以及县各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重大行政纠纷联合调处工作委员会,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各项调处工作机制,为及时有效的化解纠纷,理顺和修复社会关系,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篇3:司法局依法普法治县工作总结

高校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贯彻党中央决策中四个全面之一的全面依法治国就要求高校要全面实施依法治校。全面实施依法治校也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 依法依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更加规范, 不但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还可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避免工作过程中的弊端和随意化倾向, 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推进依法治校的实现从而实现全面依法治国。

二、辅导员工作法治化的实施现状

( 一) 立法水平不高, 缺乏可操作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法治化在我国尚属于较为新颖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 主要体现为立法水平不高, 缺乏可操作性。《高等教育法》与《教育法》与是宣言性立法, 条文规定较为笼统, 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某些过程的随意化。主要表现为: 程序性的规范较少, 可实施性不强, 在实施过程中实用性较少, 学校自主权过大。以《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例, 其中“情节严重”、“重大损失”等来决定学生命运的处理时的做法偏于主观的判断, 随意性很大, 这样容易造成辅导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难以把控具体事件发生后的定性和定量问题, 很容易出现不同的辅导员老师处理相同的事件标准不一, 侵犯学生的相关权利。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行为不注重程序规范

辅导员管理过程中的程序问题也是辅导员工作法治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没有正当程序就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公正, 更不利于执行决策和处理事后的问题。例如当前在学生奖惩上程序失范问题较为明显, 部分奖惩内容与标准未在奖惩期限前公布, 某些本科甚至研究生院系综合素质测评表的制定与修改在评定前一周公布。导致学生在奖励期限内未能按照综合测评的引导去规范自身的行为。

有些奖惩的内容与标准没能做到事前及时公布导致教育对象的知晓度偏低。导致奖学金及其他荣誉评选过程与结果的可信度与公平性大大降低。同样在惩罚、处理违纪学生时, 未能做到全过程法治化。所谓全过程法治化, 即事前法治化、事中法治化和事后法治化。首先, 事前的教育与引导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法治的理想境界在于法制强制力的最少限度运用, 因此事前预警与预防显得尤为关键, 在管理实践中, 辅导员普遍缺乏预警意识, 对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在一些问题中未能及时提醒学生, 导致一些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此外, 在对相关违纪同学进行处理时, 未能做到公开透明, 导致处理结果有失公允, 辅导员老师未能转变观念, 主管判断事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没有更好地去倾听学生的声音给他们更多申辩的机会。调查处理此类事件时证据意识不足。忽略了时候的疏导、教育、感化等工作。容易导致受处分的学生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的产生更有甚者产生报复性心理, 造成事态扩大化。

( 三) 学生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侵权行为

学生寝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或者辅导员突击检查寝室时收缴学生的电热棒、电热毯、热水壶等学校规定的“违禁物品”; 要求学生办理某银行的银行卡; 以学生的综合排名或学习成绩来评定各类助学金; 强迫学生购买商业保险等行为都构成侵犯学生的财产权。辅导员老师突击检查寝室导致学生受到惊吓; 公开批评和处分学生, 发布处分学生的文件; 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名次等行为都将侵犯学生的人身权。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掌握学生的大量私人信息, 容易不经意间造成侵犯学生隐私的行为, 比如学生的心理问题、家庭状况、感情问题等; 部分学生委托老师修改文章, 老师觉得好的地方加以引用进行发表构成侵犯学生的知识产权。这些都是在处理繁杂的事物时容易出现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三、提高辅导员工作法治化水平的对策

( 一) 辅导员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法治意识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和服务的一线人员, 在工作的过程中, 要时刻树立法治意识, 注意规范管理过程, 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公民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 提高辅导员依法管理的水平是必要而又紧迫的。辅导员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管理制度。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国家的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 其次考虑学校为了维护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而制定的相关制度。这些问题的思考都需要辅导员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来避免因处理方式与法律法规相背所产生的一系列纠纷。

( 二) 遵循规范的管理程序

辅导员在遵循法律的前提下应当使整个管理过程的程序更加规范。规范的程序也是法治的最基本原则, 更是基本要求。没有规范的程序会导致在工作的过程中难以实现公开、公平、公正。也难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机会均等”。尤其是涉及到学生切身利益的行为, 必须按照法定程序的要求, 特别是在处理的过程中要符合法定步骤。例如:处分学生时要收集相应的依据, 给学生申辩和陈述的权利, 学生对违纪事实认可的情况下再按照法定的方式来完成。在工作中还要注意保留证据, 及时填写辅导员工作手册以便记录工作内容, 注意记录和保存与学生以及家长的谈话记录, 在涉及安全问题等重要事项的确认时有必要保存通话或短信记录。

在规范管理程序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与学生建立互相信任的感情, 及时发现并充分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更要有意识给每个学生能够出彩的机会。做到用心、用情、用智慧。

( 三) 积极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法治环境

良好的法治意识离不开良好环境的影响, 所以, 实现法治化必须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多次开办辅导员法律知识讲座、设立法律进校园专项项目鼓励辅导员进行法治化研究, 这些做法都将推进学校的法治化进程。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线工作者需在日常教育管理中需要做到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加强法治教育之外还要结合有关案例通过主题实践活动、主题班会团会、专题讲座等途径加强宣传教育, 帮助学生明确其在学校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在教育中的平等主体地位。营造出良好的法治氛围。

四、辅导员工作法治化对于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有着重要意义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 辅导员工作的法治化也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重要支点, 也是提高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重要支点。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是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 也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措施。依法治国的视域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能够避免传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 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提高大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对于今后人才走上工作岗位提高依法办事的意识有着积极作用。提高大学生法律修养, 增强公民基本法律素质, 无疑将对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 高校是社会的有机结合体, 高校依法治校,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水平离不开辅导员工作的法治化。目前在辅导员工作中存在许多违背法治精神的地方, 加强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当前的法治化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阐述了辅导员工作法治化对于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所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

参考文献

[1]祁菲.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必要性[J].老区建设, 2014.16.

[2]刘洋.浅析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的内在价值与基本思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04.

[3]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篇4:司法局依法普法治县工作总结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战士,其工作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要求全社会培养和增强法治觀念,全面提高用法能力,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法治化也应此形势成为必然发展趋势,这同时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职业化、规范化的客观需要。实践中,大学生涉法问题严重、辅导员队伍法治意识水平参差不齐等客观实际,给辅导员工作的法治化推进造成了诸多现实困难。本文从完善规章制度、增强辅导员法治思维、创新民主管理等方面,探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的对策。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法治化;高校;学生管理

一、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的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等重要的社会职能,是为国家、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必然要求高校全面落实“依法治校”,这也使得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治化成为依法治校、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高校辅导员作为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线上的一线战士,其工作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所以,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是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教育部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中明确强调,要引导高校辅导员系统学习掌握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实际上是从法治角度对高校辅导员提出新的要求,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掌握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积累,尤其必须熟知与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思维并将法治思维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

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着极大挑战,一方面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合法权益遭到侵害不知如何维权,甚至有的高校在学生日常管理过程当中过度运用管理权力造成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侵害;另一方面,学生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往往做出与学生管理工作相对的表现,甚至出现状告高校的案例。这些都与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有很大关系。现实状况是,高校辅导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法治意识相对而言过于淡薄,管理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这些都是与规范化管理相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趋势[1],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职业队伍发展,迫切要求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引导高校辅导员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思维,从而做到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合法性,推进辅导员工作上升到更高台阶,继而实现辅导员队伍发展的“法治化”。

(三)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维护大学生权益的有效途径

和谐师生关系是大学生管理工作追求的目标之一,其本质在于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平等、友好共处[2]。然而,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会因为高校辅导员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的差异,尤其是与学生相处的过程(本文认为,高校辅导员管理过程,实质上应该是与学生的和谐、融洽相处过程。客观上,高校辅导员从事的是管理工作,但当面对大学生时,这样的管理工作应严格区别于具有隶属关系的管理与被管理之性质的管理,而是一种彼此平等、互助合作的相处过程)中不注重程序规范,或者运用过于僵硬的管理方法追求程序公正而忽略实质公正,或者为了追求实质结果而忽略管理程序,在部分学生中引起消极反应从而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即是要求高校辅导员创新管理思路,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建立。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多大学生也未曾接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使得其在权益遭受侵害时往往不知所措,甚至有从事违法犯罪的案例发生。另外,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认识和了解,有利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但由于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往往发生运用错误手段维护利益的情况。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要求高校辅导员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培养法治思维,引导学生有效远离违法犯罪,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在学生有相关需要的时候给予有效帮助。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的现实困难

(一)大学生涉法问题严重

当下,高校大学生涉法问题严重,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大学生涉法问题主要表现为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行为,如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以及其他的民事侵权行为。这类案例很多,比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山市某大学生对外群发短信,造谣称“6月中旬广东将有9.4级大地震,余震达3000多次”,短信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最终该学生被处以10天治安拘留的处罚。

除此之外,大学生涉及刑事犯罪的案件也时常发生。比如发生在沈阳某大学的案件,某女学生赵某与同宿舍鲁某因琐事不和,赵某决定给鲁某点“颜色”看看,于是用事先偷配的钥匙打开鲁某的储物柜,将柜内的500元人民币和一台笔记本电脑盗走。本只是“开个玩笑”的举动,因触犯刑法构成盗窃罪被判处缓刑3年。还有我们熟悉的发生在2004年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发生在2012年的廊坊师范学院杀人案、发生在2013年的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等。

高校大学生涉法问题严重,除了部分大学生心理不健康导致以外,主要是不知法不懂法。这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尤其是对处在高校学生管理一线的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辅导员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方式,把法治化作为工作常规思维,在大学生中大力进行普法宣传和教育,促使学生培养和增强法治观念,预防违法犯罪。

(二)辅导员工作缺乏法治意识

1.学生管理过程程序不规范,易侵犯学生权益

程序是和实体相对应的概念,程序意识是指行为人按照既定过程管理和约束自己行为的思维方式[3]。实践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因不具备程序意识而引发诸多问题。

近年来,高校高校学生安全事故频发,除学生酗酒打架斗殴引发伤害事件外,宿舍安全问题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头疼区域,其中尤以违规使用电器最为严重。比如发生在2008年的上海商学院宿舍失火案,即是因为寝室违规使用“热得快”引发火灾,造成四名学生到场死亡的后果。面对宿舍安全问题,诸多高校采取的应对措施除了严明纪律要求学生遵守外,经常由宿舍管理工作人员或者辅导员对宿舍进行突击性检查,收缴所谓的“违规电器”,这些不注重管理程序的方法不仅容易导致对学生财产权的侵犯,也容易侵犯学生的隐私权。甚至有部分在工作中掌握了大量学生个人信息的辅导员在不经意间泄露学生个人信息,侵犯学生隐私权等[4]。

除此之外,在奖、助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定、优秀学生干部评定、学生处罚等方面,未能及时公示、听取意见,做到公开、透明,损害公平,导致可信度降低,侵害其他同学权益。这些问题都是源于辅导员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不注意程序规范导致的。

2.学生管理模式落后,无法体现民主需求

目前,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多是由辅导员个人制定一套管理办法,或是参照学校制定的相關制度按部就班的执行,往往是单一的纵向管理,学生在此过程中只能是被管理者,没有良好的建议和意见表达途径。

再者,目前在大学校园里,由学校主办、院系主办的各种活动、比赛、讲座层出不穷,有时为了达到某种场面效果,往往强制要求学生参加,而学生并不情愿或者毫无兴趣。这种管理模式,因无法体现学生参与管理的民主需求,学生被动接受管理,管理效果不佳,甚至容易造成学生对管理工作的抵触。

三、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的对策

(一)完善规章制度,做到学生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目前已有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规范性文件过于原则和模糊,可操作性不强,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亦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这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首先就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保证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有法可依”。

就完善高校辅导员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而言,首先,应当对辅导员的职业角色进行更加清晰的定位,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必须明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内容和相应要求,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指引[5]。其次,完善辅导员奖惩制度。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辅导员奖惩制度(当然,这必须是在不违反上位法的前提下进行的),做到辅导员的奖励和惩罚“有法可依”,该奖则奖,该罚责罚,营造辅导员管理队伍内部的法治化,这也是增强辅导员法治意识的途径之一。

(二)增强辅导员法治思维,提高辅导员运用法律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能力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背景下,应对复杂、严峻的工作挑战,高校辅导员必须增强法治思维,提高用法能力,让法律成为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手段和工具。

就增强法治思维而言,首先,高校辅导员应当不断丰富自身法律知识。法治思维的养成,离不开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只有扎实掌握了法律知识,清楚知道法律相关规定,才能良好运用法律为自身管理工作服务[6]。其次,营造良好的用法环境和氛围。高校应当营造良好的用法环境,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公开透明有效的监督,保证辅导员开展工作敢用法、会用法、能用法。

(三)构建信息反馈机制,增强管理工作透明度,维护程序公正

透明度是检验一项工作是否做到程序公正的有效途径,而程序公正又是检验该项工作是否合法合理、保障参与人利益的重要因素,是最终实现实体公正的客观保证。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做到公开透明,保证学生对具体事项的知情权。实践中,高校辅导员可通过搭建多种管理平台,构建信息公开和反馈机制。例如,利用网络时代的优势,搭建QQ群、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等不同管理平台,及时的将相关工作内容进行公开,同时保证管理对象的意见信息在反馈后得到及时处理,以此保证程序公正。

(四)增强学生法治观念,完善学生民主参与管理途径

民主化管理是法治化管理的有效反映,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必须拓展有效的管理途径,保证学生民主参与管理的权利。

首先,应当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这是实现学生民主参与管理的有效前提,同时也是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更好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实践中,可通过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组织旁听案件审理等方式,一方面组织大学生学习更多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养成用法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观念。

其次,辅导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在不违反上位法、学校、院系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创新管理方式,征求学生对具体管理工作如何开展的建议,对合理有效的建议予以采纳。同时,少数具体管理事项,还可与学生签订协议。这样做意义明显,一方面能够汇集学生智慧,发挥学生才干,使诸多管理方法是学生自己的想法,执行过程中更加容易得到遵守,另一方面,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这反过来也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参考文献:

[1]任海伦.高校依法治理之探讨[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03:59-62.

[2]李雯,胡超.增强法治观念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J].法制博览,2015,04:144-147.

[3]宫玲琳.论高校辅导员法治思维的养成与实践[J].思想政治研究,2016,01:100-103.

[4]李忠伟,孙晓光.依法治国的视域下辅导员工作法治化现状与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16,02:35-36

[5]宋广成,李治.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法治化初探[J].学周刊,2016,05:213.

篇5:司法局依法普法治县工作总结

1.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提高农民群众法治素养总体情况。我县XX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XXX个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全部建成,指导农村社区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法治工作,有效预防和及时调处化解农村矛盾纠纷。

2.开展“法律进乡村(社区)”活动,深化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婚姻法等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情况。3月27日下午,XX司法所到镇中心小学宣传禁毒教育,通过散发宣传资料、工作人员讲法,使学生、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得到禁毒教育,2000余名师生、家长参与。4月15日上午,XX县司法局、普法办联合县公安局在县唐塔广场采取悬挂横幅、设立咨询台、摆放展板、发放法治宣传彩页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核安全法》等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4月15日,XX司法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学习国家国家安全法律法规。XX司法所联合综治办、派出所举办“法治赶大集”活动,发放《法治宝典》等折页材料35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法律问题40余人次。

3.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强法治宣传一条街、法治书屋、远程教育等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构建县乡村全覆盖法治文化体系情况。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县1个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村(社区)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高标准打造了杨庄集镇,南赵楼镇六合苑社区等一批镇村法治宣传示范街,有效达到了模范带动作用。

4.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情况。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支持农村居民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提高农村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

5.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展城市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市民安全法治意识情况。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县普法成员单位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制度的意见》,将普法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到各普法成员单位,在全县形成了“谁执法

谁普法”的工作格局;在国家安全日等关键时间节点,联合应急安全部门积极开展城市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市民安全法治意识。

篇6:司法局依法普法治县工作总结

2019年我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严格按照市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市司法局、县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的要求,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现将上半年法治宣传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开展法治宣传,积极组织开展1+10法治宣传活动:参与就业援助招聘会法治宣传、组织开展春节前后集中法治宣传月活动、3.8妇女维权活动、三月法治宣传活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公民道德宣传日”宣传活动、4.15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6.5”环境保护日宣传活动等法治宣传活动。

二、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加强干部队伍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的法律素质。

干部队伍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之一,只有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才能提高其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各乡镇和部门结合本单位实际分别组织本单位领导干部、单位职工进行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执纪执法素质。2、乡镇部门有机结合,全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结合本单位和XX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在抓好机关单位干部职工本职工作涉及法律法规学习的同时,组织开展针对服务管理对象和全社会的法治宣传教育,组织法治宣传骨干到街道、村(社区)面对面向群众宣讲法律法规,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服务。依托新闻媒体,加大了法治宣传教育力度。3.创新宣传方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在沿用传统宣传方式的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法治宣传”新平台传递新法律新政策,着力打造“两微一端”,开通了“XX公安”、“XX法院”、“XX检察”、“XX司法行政”、“大美XX”、“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阳光XX”微信、微博,进一步提升新法律新政策的社会知晓率、覆盖面。利用办公大楼的LED显示屏、出租车身广告滚动播放法治宣传口号、标语,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篇7:司法局依法普法治县工作总结

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

——在依法治县建设法治**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认真总结我县“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成效和经验,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快法治**建设的各项工作,全面启动“五五”普法,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天召开依法治县、建设法治**工作会议。对此,我讲两点意见。

一、我县“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取得的成绩

“四五”普法期间,我县按照中省市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行业依法治理为突破口,以落实普法执法责任制为总抓手,坚持法、德结合,不断强化系统管理、优化服务职能,基本实现了“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狠抓责任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保障有力

县委、县政府高度认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五年来,始终坚持把行业依法治理作为推进“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全面实行目标责任制,将行业依法治理各项目标任务逐一落实到了各级责任人身上。县委把在职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县人大常委会定期听取“四五”普法进展情况及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汇报,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督促重点、热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县政府制定了普法依法治理考核制度,与各乡镇、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执法部门把依法治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将相关职责任务分解细化到人头;工商、环保、计生等部门还建立了相应的配套制度,使执法责任制更易于操作。通过一系列措施,为普法依法治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四五”普法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普法宣传,全民普法教育取得实效

为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了宪法及专业法律法规宣传,使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得到了广泛普及和正确实施,群众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是积极开展宣传日、宣传周活动。利用综治宣传月、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月、“6·5”世界环境日、“6·25”全国土地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时机,通过设立街头宣传台、发放宣传材料、印发公开信、组织宣传车、召开座谈会、开办电视节目、制作系列展板展出等形式,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县工商局在“3.15”期间,与县广播电视台联办了“红盾之光、红盾之声”专题法制宣传栏目。县畜牧食品局与县电视台联合开辟了《六畜百科》栏目,既传播了科普知识,又宣传了畜牧法律法规。县国税局根据每月的8号、9号、10号纳税人交税相对集中的时间,在纳税大厅通过电视大屏幕进行税收征管法的宣传。

二是经常开展专题法制培训。各乡镇、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分期分批为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和外出务工人员开办专题法制讲座。工商、税务、药监、卫生等部门还定期举办法制培训班,教育和引导个体户、纳税户、药品经营者、从医人员既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维护法律尊严,又要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五年来,全县共培训副科级领导干部、妇女干部、青年干部1600多人次,对任职的科级领导干部近200人次进行了法律知识考试;全县40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参加了广安市组织的法制考试,领导干部、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培训面达100%。

三是深入开展典型宣传。政法各部门常年组织干警、法官、检察官、律师送法下乡村、进社区、入校园、到企业,为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现身说法;县公安局与县电视台联办了“**警方”电视栏目;环保、农业等部门将相关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编印成小册子广为发放,用身边案例教育身边人,取得了“处置一案,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效果。县普法成员单位15个领导分别对15个村进行普法依治理定点联系,通过对**、**、**等先进典型的宣传,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迅速得以开展。

(三)注重队伍建设,执法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摆在行业依法治理工作的首位,以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规范执法,真情为民”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针对执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适时组织行业、系统开展队伍整顿,全县机关干部思想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在执法部门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促进领导干部、职工加强理论和法律学习,掌握与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注重从实践中探索和积累经验。一些行政执法部门还将普遍教育与重点提高相结合,组织股以上干部和执法人员参加法律专业第二学历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执法队伍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

(四)坚持公开公正,执法监督不断加强

县上专门成立了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定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监督、考核各行业依法行政行为;设立了县长热线电话和执法部门举报电话、举报箱,随时听取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少行政执法部门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各自的执法责任、执法程序、执法时限、执法规范和违法责任追究办法,并聘请特邀监督员,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进一步增强了执法的透明度,提高了执法的严肃性,规范了行业依法行政行为。

(五)规范行业行为,行业依法治理不断深入

各部门、行业、系统按照勤政廉政、规范高效、公正便民、依法行政的要求,以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不断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县级职能部门在公开重要环节和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先后取消了98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了行政审批环节和手续,组建了行政服务中心,完善了“一条龙”大厅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制度,并建立和完善了对行政管理权和行政执法权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人民群众。县国土资源局实行一案一监督制,突出纠风工作重点,加大对重点岗位、重点窗口和一线执法人员的监控,深入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卫生系统抓住整改重点,对乱收费、私收费、开大处方、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进行严肃查处和纠正,狠抓建章立制工作,用制度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严格执纪程序,在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工作人员实行公开办事程序和限时承诺服务,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五年来,我县在普法依法治理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和“四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仍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单位领导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视不够,存在消极应付思想;二是一些单位中心学习组的学法制度不完善,学法时间被日常事务挤占;三是基础工作仍较薄弱,一些单位普法设施、阵地建设较差,宣传手段落后,普法档案整理不规范;四是存在普法死角,对流动人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普法措施落实不够,边远农村普法较差;五是受诸多因素影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五五”普法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五五”普法启动及2006年普法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6年是“五五”普法的启动之年,中央即将出台《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我们要按照中省市的要求,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努力提高全县公民法律素质与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一)提高思想认识,做好普法规划

做好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法制岳池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推进依法行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打牢依法治县、建设法制岳池的思想基础。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坚持我县“四五”普法工作基本经验和做法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改进工作措施,制定好我县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规划和2006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意见,为今后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二)把握总体要求,明确主要任务

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普法阵地,创新形式和内容,扩大教育覆盖面,努力使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有新的提高,全体公职人员的执法水平有新的提高,依法管理,服务社会的水平有新的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圆满实现“十一五”规划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入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二是深入宣传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三是深入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四是深入宣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有关严打整治斗争、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识、维权意识和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五是坚持普法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地方、部门和行业依法治理活动。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职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增强依法治理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三)突出重点对象,深化普法工作

一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要做到一般和重点相结合。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全社会、全民性的工作,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包括工人、城镇居民、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生、军人和个体劳动者等等,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公职人员、青少年和进城的务工人员,二是要针对重点对象的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对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学法要作出具体安排,定期学习,县上要定期检查考核、不定期考试;狠抓公务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坚持法制培训,进行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做到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各级干部、广大公务员的法制教育纳入各年度干部培训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校外法制辅导员作用,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同志要经常深入中小学开展法制教育。

三是要围绕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研究和设计好“五五”普法期间的各项主题活动,以开展主题活动促进学习内容的深化,以学习内容来规范和推动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要围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各部门、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利用现有的宣传手段,不断探索、创新普法宣传形式,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专栏等行之有效的方式,结合“综治宣传月”、“全国禁毒宣传周”、“12.4”全国法治宣传日以及新颁法律宣传等活动,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增强法制宣传效果,扩大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县广播电视局、县法建办要联合在县电视台开办法制宣传专栏。要继续发挥县普法讲师团及法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开展好“法律进社区”、“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农户”、“法律到学校”、“法律进课堂”等活动,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增强其遵纪守法观念。

(四)以基层为重点,扎实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各乡镇、部门要将依法治理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坚持普、治并举,把普法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平安建设、为民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依法治行业、治社区、治乡镇、治村组、治学校等活动。为此,一是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规范执法行为,坚决纠正行政过程中随意性和不良习惯。二是广泛开展“民主法制村”创建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创建一批“民主法制模范村”。三是加强社区的民主法制建设。要以开展“争创法制公民、文明社区”等活动为载体,加大社区居民的法制教育力度,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制意识。四是深化行业治理工作。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专项整治活动,扎实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过程责任追究制和执法质量考核评价等制度。县级部门要积极开展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创建活动,不断提高行业依法治理和服务水平。

(五)坚持基本原则,加强组织领导

要实现普法规划的目标任务,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四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效果。要切实强加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法建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汇报,研究“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健全和完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各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经常研究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有专门的办公场地,有专(兼)职人员,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切实做到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落实”。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注重检查与指导,实行考核奖惩制度。各部门、各乡镇要落实专人负责抓普法依法治理的具体工作,做到年初有安排,年终有总结,宣传有资料,活动有记载,特别要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整卷归档工作。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各乡镇、各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信息,应随时向县法建办报送,重要信息及时报送。县法建办要对各部门、各乡镇的信息报送情况进行登记、通报、考核。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调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打牢工作基础,扩大影响,提升效果。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五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

上一篇:组织行为学论文选题下一篇: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