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2024-07-11

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精选9篇)

篇1: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长流中学物理组

叶纯祥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使学生进一步正确掌握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方法、会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推导出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学会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2、学会用等效的思想,根据物理规律进行正确推导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主动探索,交流合作精神的培养 重点、难点。重点

1、用“伏安法”测电阻

2、会推导串并联电路总电阻

难: 小灯泡电阻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待测小灯泡、开关、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提要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提问

1、把欧姆定律的公式加以变形会得到什么公式?用哪一个变形公式可以求电阻R呢?

2、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二、新课导入

这里有一个未知电阻,怎样就可以知道它的阻值?教师启发曾经利用电阻箱的等效法可以求的电阻,那么有没有其它方法呢?我们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表示为I=U/R

公式里面就有电阻R,能否利用这个公式来求电阻R呢?

二、讲授新课(新知探究)

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提问:实验该如何设计? 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得出:用电压表并联在电阻两端测出电压,用电流表与电阻串联测出电流,然后根据R=U/I算出电阻。

2、为了减小误差,应怎样操作?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应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

3、设计的电路图是什么? 学生上黑板画出电路图

4、这个实验原理是什么?需要那些器材? 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得出: 实验原理:R=U/I 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阻值未知的电阻、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

5、这个实验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①根据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的最大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分别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得示数填在下面预先设计的表格内。

③再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的位置,分别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得示数填在预先设计的表格内。

④重复步骤③,把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内。⑤根据表格内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电阻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电阻的平均值R/Ω

6、实验注意事项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怎样?

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怎样选? ③滑动变阻器如何接进电路?

7、学生实验

学生相互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指出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后教师总结这种利用电流表测待测电阻电流和电压表测电压继而利用公式R=U/I求的电阻R的方法叫伏安法

8、提问:在实验中为什么电压和电流都变小了,而电阻几乎没变,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这个活动可以仿照上个活动进行

教师提问:同一个灯泡的电阻不同是不是因为误差?

学生相互讨论后回答: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灯丝的电流就越大,温度就越高,所以电阻就越大。

三、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1、理论推导

我们已经知道串并联电路总电流和总电压的规律,那么串并联电路里电阻有什么规律呢? 设串联的电阻为R1和R2,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1和U2,电流为I,U=U1+U2

(1)

I=I1=I2

(2)

应用欧姆定律的变形U=IR得

IR串=IR1+IR2 所以

R串=R1+R2 如果有n个电阻串联,则总电阻可推出: R串=R1+R2+„+Rn 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2、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

3、把n个相同的电阻R串联,总电阻R总=nR

四、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1、理论推导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又怎样呢?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后推导,最后得出 1/R=1/ R1+1/R2+…+1/ Rn 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2、把几个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小。

3、把n个相同的电阻R并联,总电阻R总=R/n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精神

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动手操作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学生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周密性

让学生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

1、将R1=3Ω和R2=6Ω的两个电阻先串联,总电阻为R串;再并联,总电阻为R并。则R串:R并=()

A、1∶2

B、2∶1

C、9∶2

D、2∶9

2、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

B、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大

C、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用电器越少,干路上的电流越小

D、家庭电路中,所用用电器均不工作时,干路上的电流为零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合上开关S后,向左移动R2的滑片的过程中,两电表的示数变化为

()A、○A的示数增大,○V示数增大

B、○A的示数增大,○V的示数减小

C、○A的示数减小,○V示数增大 D、○A示数减小,○V的示数减小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五、布置作业,当堂训练

板书设计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一、伏安法测电阻

1、实验原理:R=U/I

2、电路图

二、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1、公式:R串=R1+R2+„+Rn

2、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3、把n个相同的电阻R串联,总电阻R总=nR

三、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1、公式:1/R=1/ R1+1/R2+„+1/ Rn

2、结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3、把n个相同的电阻R并联,总电阻R总=R/n

篇2: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七溪岭中学 刘先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根据实验现象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难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弄清变形公式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介绍物理学家欧姆:“乔治·西蒙·欧姆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他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长期担任中学教师,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

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他于1826年发表了实验结果。1827年他又在《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规律总结成如下公式:S=γE。式中S表示电流;E表示电压,γ为导线对电流的传导率,其倒数即为电阻。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这一发现,他遭到怀疑和尖锐的批评。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利金牌,才引起德国科学界的重视。

欧姆在自己的许多著作里还证明了: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和传导性成反比;在稳定电流的情况下,电荷不仅在导体的表面上,而且在导体的整个截面上运动。

人们为纪念他,将测量电阻的物理量单位以欧姆的姓氏命名。由此引入新课。

显示课题:第二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二、新课内容

1、欧姆定律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本身的电阻成反比。引导学生根据其文字内容,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 引导学生思考该式子当中各个物理量所使用的单位有无什么要求呢? 强调在使用公式时应该注意公式中各量的单位要统一。

3、公式中各量的单位:电阻——;电压——V;电流——A

4、欧姆定律应用

知道了欧姆定律之后,下面我们来看看它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 让学生讨论试电笔的构造,出示试电笔。

例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试电笔内必须有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流过人体的电流,该电阻阻值大概是880K,比氖管和人体的电阻大得多,后二者的电阻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那同学们算算,使用试电笔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大概是多少呢?

引导学生思考:读完题目,你们知道要求什么吗?(电流的大小)有什么困难吗?(还不知道电压有多大)那你们知道,试电笔要插在那一条电线上,氖管才会发光?(应该插在火线上)此时的电压是多大?(家庭电路中火线与地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你知道人体在其中的作用吗?你能画出人在是使用试电笔时的简化电路吗?(不一定要学生画,可直接呈现)

引导学生分析:人体作为导体,在使用试电笔时与试电笔中的电阻、氖管组成串联电路,如图所示。在前面一章(P17小资料)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体在最不利的情况下,电阻只有几百欧。试电笔电阻阻值大概是880K,比氖管和人体的电阻大得多,后二者的电阻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现在你们就开始计算一下,看看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大。

注意:学生一边开始计算,教师要在黑板上板书示范电学计算题的解题过程,以及标注和提示解题的规则:

①据题意画图;②在图上标出相关的物理量;③答题时写出:已知和求解过程、结果(其中非国际单位的要先化为国际单位);(也可以将学生的解题过程投影出来评点;最后将答题的规范投影出来。)例题精讲※

1.欧姆定律简单的应用 【题型一】求电流 I

例1一条电阻丝的电阻是100 Ω,接在220V的电压上,流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题型二】求电压 U

2、一个电烙铁的电阻是0.1 K 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加在电烙铁上的电压是多少?

【题型三】 求电阻 R

3、某手电筒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5V,用电流表测得流过的电流是250mA,这个小灯泡的电阻是多少?

首先让学生练习并在前面演示,然后让学生集体纠正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通过以上三题的解答,同学们有什么体会?

(1)欧姆定律公式当中的三个物理量,只有知道其中的两个,才能够求出第三个。

(2)公式当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是针对同一个导体在同一时刻的。(3)若是求U和R,公式应该变形为U=IR,R=U/I 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电阻的方法:从公式R=U/I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求导体的电阻,只需要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出该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就可以求出该导体的阻值了。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同学们要记住它。

引导学生理解公式R=U/I:能否说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强调:我们对物理公式的理解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而要考虑其物理意义。式子R=U/I,只是一个计算式,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流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不能单纯理解成正比或反比。

其实大家只要想想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即可明白:当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也会随之为0吗?这么容易就获得“超导体”这是很荒谬的事啊。

例3:有一种指示灯,电阻为6.3Ω,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学生练习并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同样地,对于式子U=IR,应该怎样理解?你们能够解释一下吗?

强调:这个也只是数值关系而已,电压并非与电流、电阻成正比。其实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在不加电压时,电流为零,但是导体的电阻却不为零的。

2、欧姆定律概念的理解

U【例1】关于公式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IA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 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

U【例2】(宜昌中考)根据欧姆定律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D、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这段导体中的电流就越大 学生讨论后交流完成

学生练习并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完成学案中的专题练习。

三、课堂小结

教师提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如:知道了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还有各变形公式的物理意义。

了解了欧姆定律的建立,懂得使用欧姆定律去解决一些电学方面的问题。学会了电学计算题的解题规范和要求。

知道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

„„

四、课后作业:完成本课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练习1、2、3,并在作业后对自己今天所学的新课进行评估,为下一节作的学习准备。

【教学反思】

本节是承接第一节的实验结果,在授课时注意突出了以下几点: 注意欧姆定定律的文字叙述和数学表达式之间的过渡,文字叙述得出后,要启发学生得出表达式。

还要强调欧姆定律的同一性,系同一时刻发生在同一导体的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会学生注意公式中各量的单位要统一,要学生熟悉公式的变形,由学生独立完成。

篇3:试析欧姆定律的内涵及其应用

一、对欧姆定律内涵的理解

1. 欧姆定律的地位

欧姆是德国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1825年开始研究电流与电源、导线长度的关系,1826年研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通过大量的实验探究,归纳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做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它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三大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电学定律,它的物理思想贯穿在整个电学之中,是电学之母。学好欧姆定律,是学好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是解答初中电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学好初中欧姆定律,也是学好高中全电路欧姆定律的基本保证。

2. 欧姆定律的内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欧姆定律的内涵是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电路必须是纯电路,导体必须是同一导体,时间必须是同一时刻,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三者的单位必须统一。其核心是电流的大小由电压和电阻所决定。而电压的大小不是由电流和电阻所决定。不能理解为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的高低决定电流大小,而不是电流的大小决定电压的高低。电阻的大小不是由电流和电压所决定,也不能理解为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强度成反比。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只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有无电流无关。要学好初中欧姆定律,就必须准确深刻地理解欧姆定律的内涵。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的电学之母,欧姆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与许多电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如:电荷、电路、电流、电流表、电压、电压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串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电阻、电功、电功率、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功率、焦耳定律、电和磁的关系等,这些电学知识都跟欧姆定律有密切的联系,无处不涉及到欧姆定律的物理思想。所以,欧姆定律是分析解决初中物理电学问题的金钥匙。具体应用如下:

1. 求通过导体的电流

例1.手电筒小灯泡电阻为9Ω,加在手电筒两端的电压为4.5V时, 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多少?

解析:此题告诉手电筒小灯泡电阻和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求I=?

结论:应用欧姆定律可以求通过任何一段导体的电流。

2. 求导体两端的电压

例2.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Ω,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解析:此题告诉指示灯泡电阻和通过的电流,求U=?

结论:应用欧姆定律可以求任何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3. 求导体的电阻

例3.用电压表测得汽车灯两端的电压是12V,用电流表测通过汽车灯灯丝的电流为0.4A,求汽车灯灯丝的电阻。

解析:此题告诉汽车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求R=?

结论:应用欧姆定律可以求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

4. 推导串联电阻的总电阻

例4.如图所示,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R1、R2串联,求总电阻。

推导:由欧姆定律得:U=IR U1=I1R1U2=I2R2

规律: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大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结论:应用欧姆定律可以推导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

5. 推导并联电阻的总电阻

例5.如图所示,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R1、R2并联,求总电阻。

推导:由欧姆定律得:R=U/I R1=U1/I1R2=U2/I2

规律: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条支路电阻的阻值都小。

结论:应用欧姆定律可以推导出并联电阻的总电阻。

6. 测电阻(伏安法)

伏安法测电阻跟欧姆定律有密切的关系。伏安法测量电阻,物理原理为R=U/I,涉及到物理思想依然是欧姆定律,涉及到的物理量是电流、电压、电阻。通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用欧姆定律求出导体的电阻。

7. 单用电流表测电阻

单用电流表测电阻跟欧姆定律有密切的关系。单用电流表测电阻,物理原理为R=U/I,涉及到物理思想依然是欧姆定律,先用电流表测出已知电阻值支路的电流,用欧姆定律计算出支路两端的电压,把电压搭桥到被测支路电阻上,再用电流表测出被测支路上的电流,用欧姆定律求出被测支路上的电阻。

8. 单用电压表测电阻

单用电压表测电阻跟欧姆定律有密切的关系。单用电压表测电阻,物理原理为R=U/I,涉及到的物理思想依然是欧姆定律:先用电压表测出已知电阻值两端的电压,用欧姆定律计算通过已知电阻值的电流,把电流搭桥到被测电阻上,再用电压表测出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用欧姆定律求出被测电阻的阻值。

9. 测电功率(伏安法)

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跟欧姆定律有密切的关系。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物理原理为P=UI,涉及到物理思想依然是欧姆定律,涉及到的物理量是电流、电压。通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用P=UI求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1 0. 用欧姆定律解释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与欧姆定律有密切的关系。焦耳定律研究的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即Q=I2Rt;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成正比, 跟电压成正比、通电时间成正比,即Q=UIt。所以,用欧姆定律可以解释焦耳定律。

1 1. 用欧姆定律解答串并联电路的综合问题

在串并联电路中,无处不涉及到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到处都体现欧姆定律的物理思想。有的用欧姆定律求串联电路的总电流;有的用欧姆定律求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有的用欧姆定律求某个导体的电流;有的用欧姆定律求某个导体的电压;有的用欧姆定律求某个导体的电阻。所以,要解决串并联电路的综合问题必须用到欧姆定律。

1 2. 用欧姆定律解答电功率计算的综合问题

每年中考的物理试题,都要设计一道关于电功率计算的综合压轴题,考查的知识点很多,有考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有考查电路状态的分析;有考查欧姆定律的应用;有考查电功、电功率的计算等。要解答出这种综合题,必须用到欧姆定律。

1 3. 用欧姆定律解释电生磁现象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做实验时偶然发现: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强弱跟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磁场越强。奥斯特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电和磁的联系。电生磁现象实际是电能转化为磁场能。要产生电磁场,电流是首要条件,电流的大小由电压和电阻所决定,所以电生磁现象依然涉及到欧姆定律的物理思想,可以用欧姆定律解释电生磁现象。

1 4. 用欧姆定律解释磁生电现象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探索,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现象。磁生电现象实际是磁场能转化为电能。要产生感应电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电路必须闭合,导体必须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电流的大小跟磁场强度和切割磁感线的多少有关。所以磁生电现象依然涉及到欧姆定律的物理思想,可以用欧姆定律解释磁生电现象。

例14.(2009年浙江中考)如右图所示,小强在做“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中。他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A.断开开关S,使导体ab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运动,发现电流表指针没有偏转;

B.闭合开关S,使导体ab向上或向下运动,发现电流表指针也没有偏转;

C.闭合开关S,使导体ab向左或向右运动,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

(1)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表明,磁场中的导体要产生电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 电路必须; (2) 磁场中的导体必须作切割运动。

(2)要使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大些,你的办法是:。

(3)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造出机,将机械能转化为能。

解析此题考查三个方面的知识。 (1) 电磁感应现象; (2) 产生电磁感应必要条件; (3) 发电机原理。

结论:用欧姆定律可以解释磁生电现象。

三、对欧姆定律应用的启示

篇4: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关键词】 欧姆定律 电压 电流 电阻 串并联电路 表格法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74-020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第十七章的内容,在整个电学里面的地位举足轻重。而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的应用更是让很多学生感觉到解题的困难。因为在串并联电路中涉及到的电压电流电阻都有三个量,一共就有九个量了,很多学生就很困惑,分不太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摸索出一种方法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不管要求哪个量都可以解决还非常直观。笔者姑且把这种方法命名为: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应用的表格解题法。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首先要会判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确定之后才开始讨论。

比如这道例题1: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12V,R1的阻值为6Ω,电路中电流为0.5A,试求电阻R2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很多学生就会觉得不知道哪里下手才好。这时不妨画出这样的一个表格,并把已知条件填进表格里(黑体表示)还要确定这个是串联电路,把“串联电路”或者“并联电路”几个字写在表头上,以便运用相关定律。

串联电路

这时就要看表头是写“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了。因为这道题表头写的是“串联电路”所以有横向关系:U= U1+ U2 ,I= I1= I2,R= R1+ R2关系。把可以用横向关系算出来的量都填进表格(带波浪线)。结果就是:

串联电路

这时再用纵向关系就是欧姆定律R=,进一步算出能算的量(带下划线)。结果如下图:

串联关系

这时再用横向关系就可以把剩下的量都算出来了。这是整个表格就都填好了(点式下划线)结果如下图:

串联电路

此时此刻所有的量都求出来了,题目要求什么量都是没有障碍的。回到此题的问题上来,题目求的是U2,求U2有两条路径,一是横向的方法,就是U= U1+ U2 得到U2=U- U1,但要先求出I1;二是纵向的方法:利用欧姆定律变形公式U=IR,但要先求出I2和R2。从分析可以知道此时横向法要求的未知量更少,是选择的方法,但如果非要选择纵向法也是能够求出来的。

说起来好像很复杂,是因为把表格重复画出来了,实际使用时画一个表格就可以了。

下面我以并联电路为例,一个表格就把问题解决。

例题2: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电键闭合后,通过R2的电流为0.2安,求:①通过R1的电流I1;②电路的总电阻R。

如图2

因为是并联电路所以可以利用横向关系:U= U1= U2 ,I= I12+ I2 , (并联电路电阻关系初中不要求掌握,不用这一关系则电阻没有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R= 反复使用,把表格填好(分别用黑体表示已知量,波浪线、下划线和虚下划线表示先后求出来的量)。

并联电路

除了题目要求的量以外,其他各个量都可以一并求出。具体思路就是横向纵向去找相关的量(参考串联解法)。

在实际使用中,只要把已知量和后面求出的量用两种不同颜色表示就可以很方便的运用了。而且这个表是画在草稿纸上的,主要的作用理清思路找到解题的方法。如果能熟练使用,解答这类题又快又准,非常好用。

[ 参 考 文 献 ]

[1]杨凤娟 郭玉英.运用物理学史方法建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J]. 物理教师. 2013年03期 .

篇5: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欧姆定律分析并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怎样运用欧姆定律来解决串并联电路中的问题。

3.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欧姆定律的应用是学习电路知识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学中要着重从一些习题入手,让学生充分理解欧姆定律的主要意义及其应用。为以后学好电路做好铺垫。本节课可以借助例题来加强学生对串并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学情分析:

通过前3节的学习,学生对欧姆定律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对于怎么样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还欠缺经验,对于一些复杂的电路,不知该如何下手,本节课的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仍需要以一些感性知识作为依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来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重点难点:

重点:

如何运用欧姆定律来解决串并联电路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把实际电路简化为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学了欧姆定律,大家回顾一下,在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根据欧姆定律可以知道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生2: I=U/R

师:欧姆定律是电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应用非常广泛,本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如何运用欧姆定律来解决串联电路中的问题。

活动2【讲授】新知探究

1、合作探究串联电路总电阻与各分电阻的关系

师:已知串联电阻R1、R2两端电压为U时,通过的电流为I,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R1、R2 通过的电流相等均为I。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R与R1、R2 的关系。

生:推导由欧姆定律可知:

U1=IR1、U2=IR2、U=IR

由U=U1+U2,可得:

IR=IR1+IR2  即 R=R1+R2

生: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2、合作交流欧姆定律应用典型例题

课本第83页例1、解题过程附带图片。

例题1如图17.4-1所示,电阻R1为10Ω,电源两端电压为6V。开关S闭合后,求

(1)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2为5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2)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3为2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

生: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规律:

(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等的;I=I1=I2=…=In

(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U=U1+U2+…+Un

(3)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R=R1+R2…+

Rn

师解析:(1)如图17.4-1所示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电阻R2的电流和通过电阻R1的电流相等,都等于I。电阻R1两端的电压U=IR1,电阻R2两端的电压

U2=IR2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U=U1+U2,有

U=IR1+

IR2

=I(R1+R2)可求得

I1=I=U/

R1+R2

=6V/10Ω

+20Ω

=0.1A

(2)同(1)的分析一样,可求得R3、R1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

I1’=I=U/

R1+R3=6V/10Ω

+50Ω

=0.2A

结论一: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电阻值之和。

结论二:串联电路中通过某个电阻的电流或串联电路的电流,等于电源两端电压除以各分电阻之和。

结论三:当串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改变时,电路中的电流及另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都会随之改变。

活动3【活动】畅谈收获

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

活动4【练习】拓展提升:

见课件本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巩固作业:练习册基础篇

活动6【活动】板书设计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推导串联电路电阻关系:R=R1+R22、应用:例题一

(1)

解题思路

(2)解题过程

(3)

篇6: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懂得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2.通过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的重点、难点:

合理地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由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用字母表示出加法运算定律,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用字母表示出加法运算定律。

生:a+b=b+a

(a+b)+c=a+(b+c)2.学生说一说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6+18=18+76加法交换律

56+72+28=56+(72+28)加法结合律 31+67+19=31+19+67加法交换律

24+42+76+58=(24+76)+(42+58)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二、创设情境,灵活运用

1.课件出示两道算式325+480+75,325+75+480。师: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算一算这两道题。生:325+480+75

325+75+480 =805+75 =880=880

=400+480 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2.出示另外两道加法算式:480+325+75,480+(325+75),学生独立计算。

生:480+325+75

480+(325+75)=805+75

=480+400 =880=880 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运用加法结合律也可以使运算简便。

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加法运算定律能够简化计算了,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简化计算呢?

生:不是。

师:那到底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我们能用加法运算定律简化计算呢?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课件出示:在加法运算中,哪两个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我们就先把这两个数相加,然后再和其它数相加,这样就能简化加法运算。

3.师:根据刚才所学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下面这道加法题看能不能简化运算。

课件出示:115+132+118+85 =85+115+132+118 =(85+115)+(132+118)=200+250 =450

三、小结

生:在加法运算中,哪两个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我们就先把这两个数相加,然后再和其它数相加,这样就能简化加法运算。

四、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245+180+20+155 75+168+25

67+25+33+75 由四名学生在黑板上板眼,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并适当给予指导。学生做完后,教师在逐一进行讲解,提示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2.这堆原木一共有多少根?课件出示图并提问,(1)你知道了什么?(2)观察数据,有什么特点?(2)观察数据,有什么特点?学生先根据提示自己思考并尝试计算。最后教师讲解并出示做题过程:10+9+8+7+6+5+4+3+2+1 =10+(9+1)+(8+2)+(7+3)+(6+4)+5 =10+10+10+10+10+5 =55(根)答:这堆原木一共有55根。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22页练习六,第1题。

六、板书: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1.复习:a+b=b+a

篇7:示范教案(楞次定律的应用)

楞次定律的应用

●本节教材分析

教材一开始就清楚说明了应用楞次定律的四个基本步骤.我们不要让学生死记这些步骤,而应该在分析楞次定律内容的基础上自然地得出这些步骤,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步骤是定律本身的要求.应该让学生理解,像应用其他规律一样首先应明确楞次定律的应用对象是哪一个闭合电路.应用对象含混是同学们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在这里要注意纠正.可启发学生体会,在确定闭合电路的前提下,定律应用的四个基本步骤的顺序与定律内容文字表述的顺序相反.可向学生说明,四个步骤中分析原磁场方向和磁通量变化情况的第一、第二步骤是应用定律的基础,第三步骤是应用楞次定律,第四步骤是应用安培定则.第三、四步骤容易掌握,困难的是第一、二步骤.在一些问题中,确定闭合电路包围区域中磁场方向和磁通量变化是困难的.应该指出:当对楞次定律的应用步骤熟练到一定程度,对楞次定律的理解足够深刻时,还会发现灵活应用楞次定律的其他方法.但是,在初始阶段应严格按照楞次定律应用的基本步骤去做.●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练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2.理解楞次定律与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一致性.3.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实际上为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二、能力目标

通过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

能量守恒和辩证法渗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教学重点

1.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2.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难点

确定原磁场的方向和磁通量的变化.●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的方法.●教学用具

线圈、灵敏电流表、磁铁、投影片、投影仪.●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楞次定律,其内容是什么? [生]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二、新课教学

[投影]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步骤:(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2)明确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3)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4)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师]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例题的分析,熟悉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步骤,同时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投影]

[例1]确定磁铁的S极移近螺线管时(或离开螺线管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师]当磁铁的S极移近螺线管时,螺线管内原磁场的方向如何? [生]螺线管内原磁场的方向向上.[师]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如何变化? [生]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增加.[师]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如何?为什么?

[生]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下.因为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磁通量的增加,则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反向.[师]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根据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如图所示.[师]当磁铁的S极离开螺线管时,情况又如何呢? [生1]螺线管内原磁场的方向仍然向上.[生2]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减少.[生3]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上.因为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磁通量的减少,则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同向.[生4]根据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如图所示.(师生共同活动)

[师]通过例题1的分析,同学们受到哪些启示:

[生1]当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反向;当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同向.[生2]磁通量变化过程,对应克服磁场力做功过程,伴随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说明楞次定律是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表现形式.[生3]感应电流的磁场对原磁场的作用:“阻碍”相对运动.[投影]

[例2]一可控通电螺线管A,外套一个闭合螺线管B(如图),当闭合电键或减小电阻的阻值,使螺线管A中的电流增大时,B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如何?电键断开或增大电阻的阻值时,B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又如何?

[师]当A中电流增加时,如何判断B中感应电流方向? [生1]螺线管A中产生的原磁场方向向下.[生2]穿过螺线管B的磁通量增加.[生3]螺线管B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上.[生4]螺线管B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俯视).[师]当A中电流减小时,如何判断B中感应电流方向? [生1]螺线管A产生的原磁场方向仍然向下.[生2]穿过螺线管B的磁通量减少.[生3]螺线管B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下.[生4]螺线管B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俯视).[师]通过例2的分析,同学们受到哪些启示?

[生]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且感应电流的方向一定遵循楞次定律.[投影]

[例3]如图所示,光滑金属导轨的一部分处在匀强磁场中,当导体棒ab向右匀速运动切割磁感线时,判断ab中感应电流方向.[师]当ab棒向右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方向如何? [生1]回路中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生2]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在减小.[生3]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为垂直纸面向里.[生4] ab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向上.[师]如果磁通量的变化是由导体切割磁感线引起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可以由右手定则来判断.[投影]右手定则的内容: 伸开右手让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从手心进入,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其余四指指的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师]请同学们用右手定则重做例3,看结果是否一样? [生]一样.[师]右手定则实际上是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更方便.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2.右手定则.3.加深了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当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反向;当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同向.四、作业

1.阅读203页“寻找磁单极” 2.练习三写在作业本上

篇8:浅谈欧姆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一、明确欧姆定律的实验思想和方法

欧姆定律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即控制电阻不变, 得到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 得到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由此得到了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如果已知其中的任何两个物理量, 则可以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物理量。

二、正确理解欧姆定律的内涵与外延

导体中的电流,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做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就是I=U/R, I的单位是安 (A) , U的单位是伏 (V) , R的单位是欧 (Ω) 。

(1) 注意欧姆定律中的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即具有同一时间、同一导体的关系。电流的大小由电压和电阻同时决定。同一导体的电阻通常看作是不变的 (除非特别说明) 。

(2) 注意正确理解与掌握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及其物理意义。

由欧姆定律的定义式, 可变形为U=IR和R=U/I。

(1) 变形式U=IR反映的物理意义是:当电流一定时, 导体两端获得的电压跟它的电阻成正比。要进一步明确的是:此式只是一个量度公式, 而不是一个定义式。要注意式中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与因果关系不能混为一谈!不能说成“导体的电阻”一定时, 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 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是电压的高低决定电流大小, 而不是电流的大小决定电压的大小。

(2) 对于变形式R=U/I应该明确:此式也是一个量度公式, 而不是定义式。该式反映的物理意义是:对于某个导体, 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值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本领大小, 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导体的电阻。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其大小只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有无电流无关。绝对不能误认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这个公式只是提供了一种计算电阻大小的方法。

(3) 注意明确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

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即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 如:电阻、白炽灯、电炉、电热器等等。而电动机正常工作时, 就不是纯电阻电路。

三、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1) 推导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1) 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 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2)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这种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以及在这个电压作用下通过电阻的电流、进而运用欧姆定律确定待测电阻的方法, 通常叫做伏安法。

(3) 通过欧姆定律理解“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等安全用电知识。

(4) 通过欧姆定律理解短路的危害

电路中不该相连的两点被直接连在一起的现象叫做短路现象。通常短路有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以及输电导线短路三种。发生短路现象是十分危险的, 应该加以避免。

(5) 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的有关计算

篇9: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关键词:欧姆定律;减轻负担;提高兴趣

G633.7

一、引言:

在本学期,有兄弟学校老师来我校教研交流,针对《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这一知识到底应不应该补充的问题再次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把这个问题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用课改教材教学已经过去几个年头了,时至今日,还有学校教师对这个问题存在如此大的疑惑,让我不得不想在此说明一下了!

二、教材删除掉的内容

由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课本中,删除了《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的内容,即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公式R=R1+R2+R3+....Rn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公式1/R=(1/R1)+(1/R2)+…+(1/Rn)。

三、教师的质疑

这部分内容的取消无疑是对几十年来用欧姆定律解题习惯的一种背叛,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串串大大的问号,没有了电阻公式,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好好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应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呢?对于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我们应不应该再补充给学生呢?如果没有补充,考试中出现,甚至中考中出现,学生应该如何应对呢?教育专家对教材内容做这样的改革到底意在何处?想达到怎样的教育目的?

四、分析课改的教材,寻找课改的依据

1.分析课改教材

案例分析一:

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四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中的例题1,如图1所示,电阻R1为10Ω,电源两端电压为6V。开关S闭合后,求:(1)滑动变阻器R2接入的电路的电阻为5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I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3为2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I′。

从以上两道例题可看出,并没有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解题,而是充分利用了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来解题

2.寻找课改的依据

在讲《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前,我对教材大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分析,并再次认真阅读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廖伯琴、陈峰、黄恕伯等教育专家所编写的有关《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依据、原则、与实施建议》、《新修订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变化与贯彻与落实》、《义务教育物理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等文章,其中由江西省南昌市三中特级教师黄恕伯编写的《义务教育物理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修订后的《标准》要求‘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这一知识。而教学实践中可能不少老师会凭着自己的经验把这一要求延伸到‘电阻,‘评价建议特别指出,该条目没有对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在考试评价中,不应该把串、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作为统一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疏导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克服评价目标的随意性”。而由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陈峰老师编写的《新修订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变化与贯彻与落实》一文中,也有这样的表述:“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应认真学习、对比新旧课程标准的变化,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要求,控制好教学的容量和难度,防止随意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五、结论

通过以上例题分析以及专家说明足以告诉大家,在这节内容的教学中不应盲目去补充大纲删除掉的内容,而应该仔细研读大纲要领,多了解新课标改革方案与要求,仔细拿捏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能够把握到恰到好处,才能更好的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廖伯琴著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依据、原则、与实施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下一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卓越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圆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