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习题

2024-08-20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习题(通用12篇)

篇1:《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习题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A、水螅 B、蛔虫 C、蚯蚓 D、河蚌

2、下列不是腔肠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A、结构复杂 B、生活在水中 C、身体内有消化腔 D、有口无肛门

3、下列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A、海葵 B、海蜇 C、珊瑚虫 D、喇叭虫

4、下列关于腔肠动物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腔肠动物一般是脊椎动物

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 D、都是生活在水中

5、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排出

6、下列动物中都属于腔肠动物的是()A、疟原虫和海葵 B、海蜇和珊瑚虫 C、钟虫和太阳虫 D、水螅和草履虫

7、水螅的体壁构成是()

A、内胚层和外胚层 B、内胚层,中胶层和外胚层 C、三层细胞 D、一层细胞

8、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A、水蚤游到水螅口中 B、水蚤被吞入水螅口中

C、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送入口中 D、水蚤被水螅的刺细胞捕捉,送入口中

9、猪肉绦虫的体型是()

A、左右对称、背腹扁平B、辐射对称、左右扁平C、左右对称,上下扁平D、不对称,梭形

10、水螅的刺细胞分布最多的部位是()A、水螅的神经网上 B、消化腔内 C、触手和口的周围 D、体壁上

二、简答题

11、阅读下列问题,并回答问题。

血吸虫体长仅十几毫米,身体前端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它依靠吸盘吸附在人体肠壁的血管和肝脏的血管内,以吸血为生,能造成人的贫血等结果,甚至引起死亡。解放以前,血吸虫病严重威胁我国特别是南方水乡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开展了消灭血吸虫的群众爱国卫生运动,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地方就根治了血吸虫。血吸虫的传播途径是这样的:血吸虫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化成幼虫———毛蚴。水中有一种软体动物钉螺,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包蚴,包蚴再发育成尾蚴,这些属于幼虫阶段。但是随着幼虫的

发育,它们的数量不断增加,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可发育成几万至十几万条尾蚴!尾蚴从钉螺体内出来,密集在水面。当人到水田干活时,尾蚴接触到人的皮肤,就从皮肤侵入,随血液循环到达小肠和肝脏的血管,发育为成虫。

(1)血吸虫的成虫生活在_____,以为生_____。血吸虫动物分类上属于_____动物,在营养方式上属于_____,寄主有_____和_____。2)请你设计三个方案,防止血吸虫的传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下面水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图片上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A、___B、___C、___

(2)水螅属于___动物,它们共同的特点是_____。

篇2:《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习题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教学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预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节。本节教材介绍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两大类群。将这两大类群安排为一节内容,主要考虑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具有“有口无肛门”的共同特征,具有相似性,适宜合并介绍。

教材在“想一想,议一议”中安排的问题情境是海葵看起来像植物,但它却是动物。动物区别于植物的显著特点,从表面上看是动物能够自主运动,从实质来看,则在于动物是异养生活的,必须要靠取食来维持生存和繁衍。

关于水螅的基本特征,教材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水螅的结构特点,并观察它的取食过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原本比较陌生的腔肠动物有比较直观的了解。之后,教材再图文结合介绍水螅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再总结阐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材在最后介绍了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也说到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负面影响,以引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关于扁形动物,教材先以涡虫为例介绍基本的结构特征。抓住它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这些特点展开。教材用华枝睾吸虫为例介绍它们具有发达的生殖系统这一特点,用日本血吸虫为例介绍了它们的生活史。告诉人们要认识这些扁形动物对人类的危害、预防被它们感染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引入概念——初步讨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生:阅读教材“想一想,议一议”中的素材,结合被称为“海中之花”的海葵的文字和图片。

师:海葵是植物还是动物?如果是动物,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腔肠动物。

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知道的腔肠动物及其生活环境。

生:初步总结腔肠动物的特征。

2、通过观察思考进一步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引导学生观察水螅的身体结构特点,思考: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

生:思考

讨论

回答 师:引入辐射对称概念

师:身体呈辐射对称与捕食有什么关系? 生: 讨论

回答

师:指导学生观察水螅捕食水蚤过程(观看水螅捕食视频)。引导学生概述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的特征。

3、联系生活实际,渗透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师:污染的河流水螅生存不了,引导学生保护环境。观看珊瑚礁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保护海洋生物、爱护环境。

4、初步讨论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描述涡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 生:读出涡虫的外形,结构。

师:(引导学生思考)回忆我们刚刚学习的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思考涡虫是否属于腔肠动物,并说出理由。

5、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结合课后练习第1题,总结扁形动物特征。生:做题

6、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生:观看图5-9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图

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寄生虫?寄生虫有哪些危害?应如何预防寄生虫?

篇3:《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习题

师:这节课,于老师和小朋友继续学习《小动物过冬》。谁先来回答这个问题:什么叫过冬?请你说。

生:冬天冷了,就要过冬了。

师:这个小朋友非常活泼,听讲非常专注。

生:我觉得是小动物冬眠了。

师:都冬眠吗?(对另一生)你说说什么叫过冬?

生:冬天很冷,没有食物,小动物选择适合它们的方式过冬。

师:真棒!小动物要选择适合它们的方式过冬。人人都要过冬,那人怎么过冬?对,穿棉袄。过冬就是人、动物、植物冬天是怎么过的。喜鹊、麻雀吃虫子,还吃植物的种子,山上到处有植物的种子。麻雀、喜鹊最怕下雪,一下雪就找不到植物的种子了,饿得肚子咕咕叫。

师:于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小动物,它们是如何过冬的吗?

生:这篇课文一共介绍了三种小动物。

师:哪三种?

生:青蛙、小燕子、小蜜蜂。

师:它们是如何过冬的?

生:青蛙是钻到泥土里,小燕子飞到南方过冬,小蜜蜂采了好多蜜藏在蜂巢里,冬天的时候再吃。

师:此处是不是应该有掌声?(生鼓掌)

师:这篇课文一共介绍了三种小动物过冬———小燕子、青蛙、小蜜蜂,然后说了青蛙怎么过冬,小燕子怎么过冬,小蜜蜂怎么过冬。希望小朋友遇到问题时先认真思考再举手。谁能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说一下?

(生说)

二、指导朗读,提升语感

师:上节课虽然你们学习有了收获,知道了有哪几种小动物以及它们是如何过冬的,但于老师对你们的课文朗读不太满意。请你来读第1 自然段,其他小朋友打开书认真听,注意看第1 自然段。

(一生读第1 自然段)

师:读对了,没错一个字。

(一生读第2自然段)

师:读得很正确,声音再大些。

(一生读第3自然段)

师:正确。

(一生读第4 自然段)

师:我非常欣赏你的声音,很甜美,很响亮,但是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不要往上扬。

(一生读第5 自然段)

师:你读的青蛙好像生病了,有气无力,难道你也冬眠了吗?

(一生读第6 自然段)

师:怎么小蜜蜂、青蛙、小燕子是一个腔,没有区别?

(一生读第7 自然段)

师:你很大胆,声音也很洪亮,这是你的优点。

师:听于老师读。注意听于老师哪些地方读的和你读的不一样,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每一个地方都要听清楚。(范读课文)

师:你来读小燕子的话。

(一生读小燕子的话)

师:来听于老师读小燕子的话,体会小燕子的心情。(师范读;生练读。)

师:真棒,我非常喜欢你的表情。再看,小燕子是怎样问小青蛙的。把书放下,目不转睛地看于老师读。(范读)小燕子关心青蛙,你看它的表情和语气是很关心青蛙的。再听我读一遍,关心青蛙,为它着急,为它担心,注意表情和语气。(师再范读小燕子的话,生练读。)

师:全班小朋友把书放下,青蛙嗓门大,也比较高,它说话的语气和小燕子不一样。听我读,眼睛看着我。(范读青蛙的话)好,现在各人练各人的。

(生练读青蛙的话)

师:小蜜蜂的语气又不一样了。(范读小蜜蜂的话)练习读小蜜蜂的话。

(生练读小蜜蜂的话)

师:谁愿意读青蛙、小燕子、小蜜蜂、旁白的话?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拓展迁移,练习表达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生:北极熊是在北极雪洞里过冬的。

生:蛇在洞里冬眠。

生:蚂蚁在洞里储备足够的粮食准备过冬。

师:老师演小燕子,你们演小蚂蚁。小燕子问:“蚂蚁小弟弟,冬天来了,你怎么过冬啊?”

生:(扮蚂蚁) 蚂蚁说:“我在夏天准备好粮食,冬天在洞里过冬。”

师:这一排小朋友写小燕子问蚂蚁的话,这一排小朋友写蚂蚁回答的话。(师巡视后,请两个学生到前面展示。)

生1:蚂蚁说:“我夏天的时候准备好粮食,冬天钻到洞里吃粮食!”

生2:蚂蚁说:“我早已把粮食藏到洞里了,够吃上一个冬天的!”

师:把提示语去掉,再来演示一下!这个时候最好不要看自己的本子了,要看对方的眼睛。

生1:(扮演小燕子)蚂蚁弟弟,冬天来了,你怎么过冬啊?

生2:(扮演蚂蚁)我夏天的时候准备好粮食,冬天钻到洞里吃粮食!

师:很好。再请两个小朋友。这次不要念你们写的话,直接把你写的话说出来。

生3:(扮演小燕子)小蚂蚁弟弟,冬天来了,你怎么过冬啊?

生4:(扮演蚂蚁)我早已把粮食藏到洞里了,够吃上一个冬天的!

师:于老师喜欢这两组小朋友,他们会听会写,而且对话的时候都能看着对方的眼睛。两只小蚂蚁说得很清楚,让我们知道了它们是怎样过冬的。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吧!

【评析】

一、目标精准,学教统一

《小动物过冬》一文兼具童话体裁和常识性体裁特点。从外在形式上看,这是一篇拟人体童话,通过青蛙、蜜蜂和小燕子的对话,反映不同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即以介绍知识为主要写作意图。从实质上看,这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而不是学习科普知识。于老师将“了解青蛙、蜜蜂、小燕子不同的过冬方式”作为内容理解方面的目标,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表达”作为语文能力方面的目标是非常精准的。

这节课,于老师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整体回顾、指导朗读、练习表达。第一个学习活动以“课文共介绍了几种小动物?它们分别是怎样过冬的?”为主问题,要求学生先概括说,再具体说,既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回顾课文,又是训练语言表达。第二个学习活动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是一段一段地朗读课文,再练习读好蜜蜂、青蛙、小燕子的话,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很有层次。第三个学习活动以“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么过冬的?”为问题,引导学生在内化课文和课外资料语言的基础上尝试新的表达。朗读训练有层次,表达训练也有层次,体现了训练的梯度。于老师用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不仅要有训练意识,还要知道怎么训练,训练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这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依课标、依文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基于学情,因学而设。目标与内容协调一致,相得益彰,直指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读写并重,固本求源

课标在各年段阅读教学中明确提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袁微子先生强调,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以读代讲。于老师深知朗读的重要性,几乎每节课都范读。他说:当学生朗读不到位时,表达不到位时,一切花架子都必须放弃,特别是低年级,更是要手把手、实打实地教朗读。这节课,于老师在内容理解上没有过多的理性分析,而是删繁就简,以读为重,用最简单、最朴素的方式教朗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书声琅琅的“学习场”。课堂上,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教7岁儿童读课文的场景令人感动,“跟我读”“眼睛看我读”“静静地听,体会它的心情”“注意表情和语气”……于老师多次范读小动物的话,不仅读出了适当的语气,还读出了微妙的变化,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大量的朗读是对内容的逐渐感知,学生在深入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渐入佳境,逐渐走进故事中人物的内心。学生不仅有朗读力、表达力的提升,还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课堂上,于老师不惜用近25 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义重大。难怪袁微子先生说,示范就是指导。难怪于永正老师说,示范就是最好的指导。

“迁移写话”板块延续课文的语境,但加以变化。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语言形式的支架,使学生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习得语言,学以致用,达到了“学语言,用语言”的发展目标。

三、关注生成,学有所得

于永正老师具有鲜明的儿童立场,百般呵护童心、童趣、童真,特别关注课堂生成性资源,巧妙地应对、利用,合理地点拨、示范,因势利导,真实自然,使得课堂呈现出一种素朴之风,扎实之风,处处彰显出鲜明的儿童立场和真切的人文关怀。第一课时,有学生提出对“过冬”一词不明白,执教老师没有注意。上课伊始,于老师没有放过这个问题,先引导学生从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再把小动物和人过冬的不同方式加以比较从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学生在交流中经历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过程,获益良多。

这节课看似没教什么,似乎简单到有些单调,但我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于老师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将培养儿童言语交际能力与精神成长融为一体。于老师没有在课堂上展示自我,而是完全站在学生的立场。对于这个班的学生来说,他们真实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由读到写,由易到难,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的活动中,从生疏到熟练,从游离到投入,从胆怯到主动,思维越来越清晰,表达越来越自信。

篇4:世界第一奇观:古动物的超级王国

发现美丽,发现价值,发现文化。

在美丽中休闲放松,

在价值中享受生活,

在文化中思考人生。

世界旅游专家最近断言:下一个世界旅游热点在中国,而中国的旅游热点必定在甘肃和政。和政这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

原来,和政地区是远古时代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伊甸园”。目前已经出土大型古动物化石30多万件,经中科院资深科学家鉴定,这些古动物化石目前占据着古动物化石研究领域的六项世界之最。其文物研究、观赏价值已经超过中国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其周边景点的旅游吸引力将远远超过丽江、九寨沟——

从甘肃兰州乘1小时车程,就达到和政县了。你只需要再向南步行3里,就到了有古动物兵马俑之美誉的世界古动物地质公园——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一馆、二馆和第三馆(在建)。此地空气清新,丘林山水,如诗如画,远离城市的喧嚣,一片天然气息,犹如走进了人间天堂。

2000多万年前的中新世纪时代,河州(和政古称)大地湖泊纵横,气候温暖,树木葱茏,这里是传说中的“中龙”、“麒麟”、“独角兽”、剑齿虎、巨大藏獒(巨鬣狗,藏獒祖先),铲齿象(牙齿像推土机)、三趾马、和政羊等巨型动物繁衍生息的天堂。很难想象,过去在这里发生了多少次地崩山裂的地质变化,把无数生灵变成了永久化石,形成了今日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奇观。

六项世界之最——和政古动物化石

甘肃和政县是中国科学院古动物化石的重要研究基地,这里化石种类繁多,数量丰富,保存完好,它的多样性、奇特性在世界也实属罕见。目前发现出露点的有48处,化石分属爬行纲和哺乳纲6目50余种,在博物馆馆藏的动物化石达3万件之多,尚待发掘的有几十万件,集世界数量之最。

走进“世界古动物地质公园”与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一馆、二馆、三馆(在建),看到2000多万年前实实在在的一头头体型巨大的铲齿象、一只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等多种古动物化石骨架,成群的犀牛头骨、陆龟化石,使人仿佛走进了远古亚热带——暖热带气候时代的和政大地,这里不仅有传说中的“龙”、“麒麟”、“独角兽”、巨大藏獒、剑齿虎等稀有动物的化石,还有6项古动物化石属世界之最:

1、牙齿大如推土机的铲齿象。铲齿象是一类现已灭绝的古代象,其门齿长板状,恰似一把大铁铲,因此而得名。铲齿象化石主要分布于亚洲和欧洲东部,在全国乃至世界,和政县是铲齿象化石出土数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世界上最大的古藏獒——巨鬣狗。传说这是藏獒的祖先,体重达400公斤,其凶猛和霸道,超过现在的动物之王——狮子和老虎。

3、成群的和政羊:和政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物种,是麝牛类的远古祖先,定名也是根据和政地区发现的大量化石个体定的,该物种在别的地方目前尚无发现。

4、最大的真马——埃氏马。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它的头骨长度达到0.73米,同时它的脸部无论从绝对还是相对两个方面来说,在马类中都是最长的,也就是说,它具有世界上最长的马脸。其化石在和政地区发现,是用法国著名的研究马化石的古生物学家埃森曼的名字为其命名的。

5、最大的三趾马动物群。其储藏量世界第一。

6、冰川时期动物披毛犀。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披毛犀。

牙齿像推土机的大型动物——铲齿象

在距今1000多万年前后的中新世时代,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十分特殊的象类。它的下颌极度拉长,其前端并排长着一对扁平的下门齿,形状恰似一个大铲子,故得名铲齿象。铲齿象生活在河湖边,用铲齿切断并铲起浅水中的植物,再靠长鼻子帮助把食物推入嘴中。

铲齿象最早于1928年在前苏联高加索地区发现。在中国发现则略晚一些。

和政地区的铲齿象动物群生活于距今1500万—12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时期,这个时期的森林更加茂盛,水源更加丰富。发现铲齿象的主要地点在广河县的买家巷、上庄、阿里麻土、杨家、官坊、下寺沟,以及东乡县境内的上沟和尕李家等地点。和政县的杨杜家村老沟、关滩沟、新政碌麻山等地点,都含有中中新世哺乳类化石,尤以广河、和政出土化石最多。

铲齿象的铲板被解释是用来从浅水中挖植物的,因此铲齿象适应于水边的生活。铲齿象的长鼻应该跟现代的大象一样,是圆筒状的,并且相当灵活,可以帮助铲齿象用铲板铲取草类后再卷送到嘴中咀嚼。以铲齿象为代表的长鼻类在中中新世动物群中占据显著位置,肉食类也成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蹄类在多样性上超过奇蹄类,成为动物群中最大的类群。

据科学家测算,铲齿象的平均寿命在45岁左右。在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里,从三四个月、八九个月、3岁、8岁、10多岁、20多岁、30多岁到40多岁,馆里共陈列了19种头骨化石个体,堪称一部铲齿象的头骨发育史。2006年1月-3月在上海科技馆展出时,当地媒体称:“如此完整的收藏,举世无双。”

动物王国的神勇杀手——巨大藏獒(巨鬣狗)

在1200万年前,临夏盆地又一种巨大的食肉动物——巨鬣狗出现了,它拥有一对像匕首一样的巨大犬齿。根据测算,巨鬣狗体重接近400公斤,它的头骨看上去像铁锤一样粗壮而有力。在它的面前,剑齿虎的张牙舞爪似乎显得有些装腔作势。

不过考古学家发现,这种足以称霸临夏盆地的史前巨兽当时却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危机。

巨鬣狗属于三趾马动物群,生活在距今1200万至5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巨鬣狗是鬣狗中最具特色的古动物之一。巨鬣狗的体重是现代最大的非洲斑鬣狗的4倍,比现代非洲狮还要重六七十公斤,这样大的食肉类动物在任何时代都不常见,在鬣狗类群中绝无仅有。

有研究者曾推测,巨鬣狗可能是现代藏獒的先祖,前些年也有几个在广州养藏獒的人去看了后说“有可能”。

巨鬣狗生存的时代有很多小动物供其进食,从而养育了它庞大而又威武的躯体。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巨鬣狗身体的优势逐渐变成了缺点:高寒地区的小动物越来越少,而三趾马跑得快,犀类皮厚体硬,大象类体力很大,巨鬣狗笨重的躯体猎食时渐落下风,遂逐步消亡,退出了食肉动物竞争的市场,成了“短命的杀手”。

此外,还有身长约20米的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数量可观的陆龟。在和政出土的陆龟有几种品种,外型各异。但是由于在西北的民俗中,有“长寿,吉祥,辟邪,镇宅”的寓意,有广大的收藏基础,只要你随便走进农家,保不准就有陆龟化石摆在案几之上……

特殊的真马动物群:埃氏马

埃氏马是最近在和政地区的早更新世黄土地层中发现的一种新的真马化石,是用法国著名的研究马化石的古生物学家埃森曼的名字为其命名的。埃氏马是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它的头骨长度达到0.73米,同时它的脸部无论从绝对还是相对两个方面来说在马类中都是最长的,也就是说,它具有世界上最长的马脸。

从现已发现的各种材料来看,只有马的个体发展、演变的思路是最清楚的。有些动物是从大演变到小,但马类是从小到大演变的,各个时期都有材料发现,因而,世界上研究古动物种类的机构,几乎都是从研究马开始的。

大约在始新世,森林中出现了食用嫩叶的始新马(始祖马),至上新世因环境变迁演化为三趾马,到了更新世,由于出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为适应草原生活,马类演化成肢长体高、具有单趾硬蹄和流线型的身体等特点,形成了“真马”。

和政地区的真马动物群生活于距今250万年至200万年的早更新世时期,气候寒冷而干燥,并伴有显著的海拔升高,环境为多样性较低的寒带干广草原。

和政地区的真马动物群在组成上是很特殊的:首先是小哺乳动物特别少,缺乏食虫类和小型鼬类;食肉类化石特别多,在种数上几乎是目前已知该动物群总种数的一半;偶蹄类,如鹿和羚羊的数量很少。这说明和政地区的海拔在早更新世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因此才产生了这样一个高原或高山的动物群。

高寒气候的庞然大物——披毛犀

顾名思义,披毛犀就是披有御寒长毛的一种犀类动物。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专家披露:披毛犀是已绝灭的最著名的冰期动物之一。然而,披毛犀的早期记录只有少量材料来自几个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中国地点。从甘肃临夏盆地最早的黄土沉积中发现一个带下颌骨的完整披毛犀头骨和一个具乳齿列的幼年头骨,古地磁年龄测定约为距今250万年,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披毛犀遗存。这些化石发现于干冷气候条件的黄土中,应是大冰期出现和青藏高原隆升所引起的结果。

披毛犀起源于华北地区,在更新世时期广泛地扩散到欧亚大陆北部。

高寒气候环境中生命力较强的动物多为“庞然大物”,披毛犀便是其中的一种。披毛犀头骨长而且大,头部和颈部向下低垂,额上和鼻上各长有一支犀角,鼻角尤其长大,向前倾斜伸出。它的臼齿齿冠很高;釉质层厚,有许多褶皱;齿凹内充填了致密的白垩,适合于咀嚼质地干燥地的草本植物。

披毛犀曾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狩猎对象。根据在西伯利亚发现的披毛犀冻尸、在波兰发现的浸泡在沥青沉积中的尸体,以及法国旧石器时代洞穴中的壁画,现代人得知披毛犀体表披有御寒的长毛和浓密的绒毛。和政发现披毛犀化石,是这里曾经历极度寒冷的冰川期的一个有力的佐证。

世界上已灭绝的动物——三趾马

三趾马以其每条腿上有三趾(末端为蹄)而得名,实际其两侧的侧趾已有些退化,在正常行走和奔跑时脱离地面,已丧失支撑作用;其颊齿已为高冠,上颊齿原尖孤立为环形,与真马大不相同,适宜在不是特别干硬的草原上生活。

我国的三趾马化石非常丰富,但肢骨化石不多,在和政发现的三趾马化石不仅有完整的头骨,较完整的肢骨也不在少数。

三趾马动物群研究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诞生的标志,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专家们测算,近年来和政地区发现的三趾马动物群头骨标本不下6000件。这一数量不但超过了中国山西保德和陕西府谷地区的发现,而且超过了世界上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的最经典发现地——希腊的皮克米和萨摩斯。

有人说三趾马是现代马的祖先,这是错误的。据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馆长介绍,三趾马只是马类大家族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旁支,科学家通过对世界各地发现的三趾马化石分析研究后,得出了答案:三趾马起源于北美,在距今约1150万年前通过白令陆桥进入欧亚大陆,并迅速扩张到非洲,成了该时代、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之一。后来,三趾马种群逐渐走向衰亡,最后在距今约50万年时在非洲彻底灭绝了。

从生态角度来看,一个物种的增加或消失,标志着一定范围内一种地理的变化和气候环境的改变。三趾马化石种类在和政地区至少已发现了4种,其个体是从远小到近大、在变化和发展中。三趾马消亡后,肉眼能分辨的红土没有了,亚洲大陆进入了黄土期。

麝牛类的远古祖先——和政羊

秋天快到了,和政羊和陕西旋角羚在山坡上抢食青草,希望在冬季到来前积蓄体能。雄壮的头羊站在坡顶,和哨兵一起为它的家族巡营,观察潜伏在附近的敌人……

和政羊属牛科动物,个体大小和体态上与现代的羊很接近,但头骨的构造、角的形态和颈部的特征却与生存在北美阿拉斯加的麝牛更接近,是麝牛类早期的祖先类型。和政羊喜欢群居,发现的化石都是三、五成群的,目前已发掘出700余只。

在生物学界,远古时期动物的定名使用的是比较级,即将目前发现的同一种类的全部化石材料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和政羊化石,其四肢与普通概念的羊比较接近,但其头骨和身体其他构成材料又与在北美洲阿拉斯加发现的一种麝牛化石相近,同时又有不一致的特点,甚至更原始,故将其定位为一个新物种。

和政羊实际上是麝牛的一种,而在今天,麝牛只分布于北美地区。

和政羊的个体,小于现生的北美麝牛,它具有短而粗的角心,其横切面呈三角形,左右角心的基部在头骨上非常靠近甚至愈合,这是麝牛亚科的重要特点之一。

和政羊是麝牛类早期的祖先类型。和政羊的发现表明,麝牛的起源应该是在亚洲,后来才通过白令陆桥(现白令海峡)迁徙到了北美地区。

总之,只要走进和政,犹如走进天堂;走进和政,才能真正对古动物王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观赏过古动物王国,会使人心胸开阔许多,提高了心灵境界。

地理知识链接

和政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南部,东经103°5′—103°30′北纬35°7′—35°32′,东西宽37.5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正好是祖国版图的万分之一。县城距省城兰州120公里,国道G213线贯穿于东西22公里,省道蒿临公路跨南北26公里。

和政古称金剑,宁河。和政牛羊漫坡太子山在汉以前为西荒之地,宋崇宁四年(1105年)设宁河县,宁河之称由此始;明嘉靖十年(1531年)设和政驿,和政之称自此始;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26日设和政县,l949年8月21日和政解放,9月5日成立和政县人民政府。

和政旅游路线一

1、考古修学游,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古动物化石公园——南阳山藏族风情园——县城

(滴珠山公园、清虚观、旅游商品街)

2、观光采风游:县城——松鸣岩——药水峡——凤凰岭——县城

3、健身休闲游:县城——三岔沟军体娱乐区——大海之眼水上休闲娱乐区——寺沟观光游览区

——铁沟健身休闲区——县城。

和政旅游路线二

1、县城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松鸣岩——药水峡——凤凰岭

2、县城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松鸣岩——三岔沟军体娱乐区——大海之眼水上休闲娱乐区——县城

3、县城——寺沟观光游览区——铁沟健身娱乐区——松鸣岩——县城古动物化石博物馆。

和政本地特色

1、旅游商品:仿古动物模型收藏品、水绣石盆景、松鸣奇石、竹柳编制品、手工剌绣、冬虫夏草等。

2、特色绿色食品:啤特果(世间独一无二的奇特果)、早酥梨、食用油、蕨菜、鹿角菜、苦苦菜、卧龙头、山花蜜等。

3、清真风味小吃:馓饭、搅团、拌汤、发子面肠、地锅洋芋、甜麦子、酿皮。

4、饮料及酒类:宁河春、迎宾系列酒、啤特果汁系列。

篇5:第一节__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学习目的: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学习过程

一、引入

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动物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是怎样发现和获取食物的?怎样尽量避免被其他动物吃掉?的又是怎样生殖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二、学与导

学习任务一:腔肠动物

请同学们读书P 3——5,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

2、什么是辐射对称?这样的形体结构与捕食有什么关系?

3、水螅怎样捕食水蚤?

4、推测它如何将水蚤消化?

5、如果一条小溪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集不到,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6、水螅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出芽生殖或产生生殖细胞

7、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腔肠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习任务二:扁形动物

请同学们读书P 6——7,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涡虫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

2、什么是左右对称?这样的形体结构与运动有什么关系?

3、涡虫怎样消化食物的?

4、了解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

5、寄生虫的有什么特点?

6、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三、练

1、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入括号内。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A、没有肛门 B、有刺细胞 C、大多数种类身体扁平D、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E、身体呈辐射对称

2、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是否安全?为什么?

四、悟

篇6: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1、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 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前准备 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的鸡翅、解剖盘、镊子、解剖剪、解剖刀和猪的关节、关节模式图及投影片。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

篇7:《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四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增加的新知识较多,涉及较广。基本特征的学习应借助图片,分析综合加深认识。本节是第二章的开篇,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

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已有所了解;通过对本单元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学习生物类群的规律和方法。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学习无脊椎动物的各类群奠定了基础。生活中,有些同学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对较大个体、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有了整体的感知。有些同学通过阅读或观看视频等多种途径,对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何节肢动物的区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说出他们的生活方式。能力目标

1、能很好的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理解蚯蚓的外部形态及生理特点,掌握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蚯蚓在环境生态方面的贡献。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2、通过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学习,使学生加快生物科学价值观的形成,进一步树立爱护的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环境意识。

3、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看到的动物和标本,并播放动物的纪录片、教学课件,扩大学生的视野,分析动物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提高学生的认识;采用指导的方法,规范实验的步骤,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精心制作课件、蚯蚓的纪录片资料;观察实验的材料;标本等。

学生准备:搜集各种知道的动物资料;饲养捕捉蚯蚓等小动物。划分学习小组并委派发言代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自然界有一类生物,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观察图片,讨论:

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讨论。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口无肛门,体壁仅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幻灯片展示一些腔肠动物图片。

扁形动物

设问:请同学们看猪肉绦虫成虫的标本,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螅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类动物--扁形动物。(1)课件展示绦虫图。

(2)出示血吸虫挂图,学生观察形态。(3)观察涡虫形态。

指导学生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线形动物

课件展示蛔虫,指导学生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蚯蚓

讨论:

1、尝试描述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

2、用手触摸蚯蚓会有何感觉?

3、尝试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

4、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5、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要知道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及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归纳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

课件展示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节肢动物

课件展示蝗虫。

展现蝗虫模型和挂图,提出问题。讨论: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2、蝗虫的足、出教材、翅各有何特点?

3、气门有何作用?

4、外骨骼有何则用?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备实物,比较各种动物在足、触角、身体名义等的异同点(彼此间能够讨论),教师利用挂图或投影适当领导后得出: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都具备分节的足、触角和身体,都有外骨胳。最后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反思

篇8:《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习题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2.教材分析

2.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与原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化,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抓住重点,借用多媒体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2.2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同动物的运动要依赖一定的结构的观点,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大意义,从而真正理解运动和行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③情感目标: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2.3 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运动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重大意义。②难点:运动是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

2.4 教具准备:①教具:多媒体课件、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条形木棍(一头钻洞)、小铁钉1个、玩具汽车、细绳。②学具:20 cm×2 cm纸板(或木板)2块、皮筋2根、小铁钉1个。

3.教学过程

3.1 复习提问 ①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②动物为什么能运动?教师稍作引导。

3.2 导入新课

提供一组动物捕食、迁徙、求偶的视频材料。提问:①这些动物在做什么?②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生存和繁殖)③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动物在取食?(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颈部)④所有动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样吗?(不一样)⑤简述动物捕食的过程。(动物捕食时需要观察、奔跑和扑咬等)

小结:同捕食有关的运动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同理动物也有繁殖行为等,所以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

3.3 运动系统的组成 学生讨论得出:运动需要骨、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3.3.1骨的外形和作用 取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让学生观察骨的外形。多媒体课件提供常见杠杆作用的动画,让学生分析骨在运动中的作用。3.3.2 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①多媒体课件提供关节运动的动画,师生共同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关节炎对运动的影响,了解关节脱臼的原因和后果。②演示一根木条不能弯曲,两根木条连接后可以弯曲,连接处相当于关节,说明关节就是骨连接的方式。

3.3.3 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①多媒体课件演示骨骼肌的结构,观察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的特征。②多媒体课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缩的视频,说明骨骼肌有受刺激产生收缩的特性。③用木棍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附于不同骨的特点。④用玩具汽车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并且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特点。

3.4 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 课件动画演示伸、屈肘运动,然后引导学生做伸、屈肘运动,感觉运动时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变化,最后用自制模型演示运动时骨骼肌(用弹簧代替)的变化。学生制作模型,观察模型运动时皮筋的变化情况。

小结:骨骼肌受到来自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引起躯体产生运动。

3.5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 多媒体给出人体骨骼标本,学生观察人体的上肢骨和下肢骨,认识与运动有关的重要关节的位置。

3.6 运动同身体各系统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在体育课上运动时,自己身体的各种生理特征变化。理解动物的运动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的配合才能完成。

3.7 巩固理解 讨论回答:①肌肉拉伤或骨折后,人就不能正常活动,为什么?②通过学习,你认为在劳动和体育锻炼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篇9: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练习题

A.白色或浅黄色

B.乳白色或粉红色

C.浅绿色

D.浅灰色

2.雌、雄蛔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

()

()

A.雌虫较大,尾端向腹面卷曲

B.雄虫较小,尾端尖直

C.雌虫较大,尾端尖直;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卷曲

D.颜色不同

3.蛔虫生殖能力强大,雌虫每天可产卵约

A.5万粒

B.10万粒

C.20万粒

D.30万粒

4.蛔虫的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大约经过

A.两天

B.两周

C.两个月

D.两年

5.蛔虫消化器官不同于绦虫的特点是

A.有口无肛门

B.有小肠大肠

C.有口有肛门

D.有肛门无口

6.寄生数量较多时,会引起肠梗阻的寄生虫是

A.蛲虫

B.钩虫

C.绦虫

D.蛔虫

7.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

A.早晚刷牙、洗脸)))))

(((((B.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D.不随地大便

8.蛔虫的身体呈_______形,中段_______,两端________。活的虫体_______色,也有的是________色。雌虫较________,尾端________。雄虫较________,尾端向________。

9.蛔虫的成虫在人的________里吸食________的食物,并且分泌________,引起人体精神不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生数量多时,还会阻塞_____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蛔虫还可能钻进________或________,引起________蛔虫病或________炎。

10.有________性的蛔虫卵被人吞食后,在人体________内发育成成虫。雌雄蛔虫在人的________内进行交配,雌蛔虫产下________卵,它们随着________排出体外。人们使用含蛔虫卵的粪便作肥料,就容易使蛔虫卵广泛地散布在________上,________里,________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________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__盘曲在卵壳里,这样的虫卵具有________性。

11.钩虫寄生在人的________里,能使人得________病。蛲虫寄生在人的________里,可引起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

1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身体________;消化管的前端有________________,后端有________;体表有________。

参考答案

1.活的蛔虫呈现

A.白色或浅黄色

B.乳白色或粉红色

C.浅绿色

D.浅灰色

2.雌、雄蛔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

(B)

(C)

A.雌虫较大,尾端向腹面卷曲

B.雄虫较小,尾端尖直

C.雌虫较大,尾端尖直;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卷曲

D.颜色不同

3.蛔虫生殖能力强大,雌虫每天可产卵约

A.5万粒

B.10万粒

C.20万粒

D.30万粒

4.蛔虫的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大约经过

A.两天

B.两周

C.两个月

D.两年

5.蛔虫消化器官不同于绦虫的特点是

A.有口无肛门

B.有小肠大肠

C.有口有肛门

D.有肛门无口

6.寄生数量较多时,会引起肠梗阻的寄生虫是

A.蛲虫

B.钩虫

C.绦虫

D.蛔虫

7.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

C)

B)

C)

D)

A)

(((((A.早晚刷牙、洗脸

B.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D.不随地大便

8.蛔虫的身体呈圆柱形,中段较粗,两端逐渐变细。活的虫乳白色,也有粉红色。雌虫较大,尾端尖直。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卷曲。

9.蛔虫的成虫在人的小肠里吸食半消化的食物,并且分泌毒素,引起人体精神不安,如失眠、烦燥、夜惊、磨牙等;寄生数量多时,还会阻塞肠道,引起肠梗阻;蛔虫还可能钻进胆管或阑尾,引起胆道蛔虫病或阑尾炎。

10.有感染性的蛔虫卵被人吞食后,在人体内发育成成虫。雌雄蛔虫在人的小肠内进行交配,雌蛔虫产下受精卵,它们随着人的粪便排出体外。人们使用含蛔虫卵的粪便作肥料,就容易使蛔虫卵广泛地散布在地面上,土壤里,蔬菜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二周发育成幼虫。幼虫盘曲在卵壳里,这样的虫卵具有感染性。

11.钩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能使人得钩虫病。蛲虫寄生在人的肠道里,可引起消化不良、阑尾炎等症状。

篇10:动物和植物复习题(范文)

一、填空

1、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 神秘。23、每个人的指纹都,而且终生。每个人的每个手指的指纹也不同。皮肤损伤,新的指纹仍具有原来的 纹理。

4、我们的身体是由四部分组成的。

5直尺和绳子。

6、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7、蚯蚓的身体是的,身体中间有一个大环的一端。

8、蚯蚓喜欢生活在9楚为止。

10、科学观察可以凭借我们的 眼,耳,鼻,舌,手 等感觉器官,也可以利用 放大镜,显微镜,摄像机 等仪器对事物进行观察。科学家使用的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可以达到几十万倍。

11、是凤仙花的器官。

12、不了解的物体直接用手摸。不能去危险的地方。

13、观察完小动物,应该把它放回大自然或放回原来的地方。

二、举例

1、关于电视,你想知道什么?

答:

1、电视为什么会有图像?

2、电视为什么会有声音

3、电视是谁发明的?

2、在人的一生中,哪些特征是会改变的,哪些是不会改变的? 答:会改变:身高、体重、头发长度、指甲,不会改变:胎记、指纹、有无酒窝。

3、身边的动物和植物

答:动物:蚂蚁、蝴蝶、小猫、小狗、小羊等,植物:小草、杨树、柳树、月季花等

三、我问你答

1、向两个纸片中间吹气,你会发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纸片向中间靠拢。与空气流动有关。

2、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慢慢吹气,再慢慢放开手,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乒乓球不会掉下去。与空气流动有关。

3、指纹的特性能帮助人们做什么?

答:侦察工作,身份鉴定,指纹登陆系统和储蓄系统。

4、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方法有哪些? 答:眼看,鼻闻、舌尝、耳听、手摸。

5、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答: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怎么量蚯蚓的身长?

答:先用绳子比着蚯蚓身体盘一下,然后用尺子测量绳子的长度。

7、蚯蚓的外形特征?

答:蚯蚓的身体是棕红色的,身体中间有一个大环,头在靠近大环的一端。

8、我们身边的花和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答:相同:都长在土里,都有根茎叶、都需要阳光水空气。

不同:花有香味儿,颜色各不相容同,草无香味,颜色单一。

9、绿色开花植物由哪六大器官组成?

答:植物的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0、花草树木使我们的环境更清新更美丽,我们应该怎样爱护他们呢? 答:按时浇水;不在树上刻、画;不摘花;做爱护花草树木的标牌。

四、我会描述

1、描述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

五、实验

1、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答: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实验步骤:(1)用一个长方形纸盒,一边放湿土,一边放干土,把蚯蚓放在中间,观察到蚯蚓爬向潮湿的土那边。(2)把一个长方形纸盒放湿土,一头用纸板遮光,观察到蚯蚓爬到遮光的那头。

篇11:《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习题

徐勇 陈美玲

一、教学目标

1、能识别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能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

1、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

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

1、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

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由“想一想,议一议”进入新课学习。

(二)、自主学习

任务一 ——线形动物

围绕下列问题阅读课本P8-P9。

1、为什么称蛔虫为线形动物?线形动物是如何生活的?

2、蛔虫的身体结构怎样?这种结构与它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3、人体怎么会感染蛔虫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4、线形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

任务二——环节动物

阅读课本P9—P10,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的生活环境如何?

2、蚯蚓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这与它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3、蚯蚓的时如何获得食物和氧气的?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5、环节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便前便后要洗手?

2、为什么切菜的时候熟食和生食要分开?

3、在一些地方,大雨后蚯蚓常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什么原因?

(四)、知识梳理 线形动物:

1.体形: ;身体 ;体表:。2.消化:。3.生殖:。

4.运动:。5.与人类关系:。环节动物:

1.体形: ; 2.身体: ;前端有:。3.呼吸: ;运动:。4.种类:。

5.与人类的关系:。

(五)、达标检测

1.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2.在下列蛔虫形态结构的特征中,哪项是比水螅在进化上的高等之处()A.虫体细长B.具有消化腔C.四周围有三片唇D.具有口和肛门 3.蛔虫进入人体是通过()

A.呼吸道B.口腔C.蚊虫叮咬D.皮肤

4.患蛔虫病的人常有失眠、烦躁、夜惊等症状,其原因是蛔虫()A.唇片叮咬 B.虫体活动 C.分泌毒素D.吸食人体营养 5.能正常生活的蚯蚓,其体表状况应为()

A.湿润、光滑 B.干燥、光滑 C.湿润、粗糙 D.干燥、粗糙

6.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下列哪种操作可以使蚯蚓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A环境气体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B蚯蚓的体表涂抹凡士林,保持体表湿润 C.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壁变干燥D.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7.蚯蚓的生存环境是()

A.干燥,疏松的土壤 B.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C.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D.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 8.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改变生存环境 9.蚯蚓的体壁总是湿润的,这有利于蚯蚓()。

A.完成呼吸B.在土壤中运动 C.吸收营养 D.保持水分 10.蚯蚓体表刚毛的作用是()

A.防御敌害B.协助运动 C.捕杀小动物D.协助呼吸

11.观察蚯蚓标本时,应区分其前、后、背、腹,标志是()

A.有眼睛的是前端,颜色浅的是背面B.有环带的是前端,颜色深的是背面 C.有肛门的是后端,颜色浅的是腹面D.有口的是前端,颜色深的是腹面

(七)、教学反思

篇12:《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习题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基础知识巩固

一、昆虫的生殖

雌雄________,________受精,卵生。

二、昆虫的发育

1.昆虫的发育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________,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蝗虫、蟋蟀、蚱蜢、蝼蛄等的发育就是这种类型。

2.昆虫的发育经过了、、和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如:菜粉蝶、果蝇、棉铃虫、松毛虫等的发育就是这种类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雌雄_______,_______受精,卵生。受精必须在_______完成。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青蛙的发育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阶段,其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许多差异,幼体生活在_______,用_______ 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______________呼吸。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的生殖和发育

一、鸟的生殖

具有明显的_______性。筑巢后,雄鸟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_______行为,如仙鹤跳舞、孔雀开屏等,然后,雌雄鸟交配,精子与卵细胞在_______结合成受精卵。

二、鸟卵的结构

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功能是______________)、胚盘(内有_______,是_______的部位)组成,其中后三部分结构构成了鸟卵的_______。

三、鸟的发育

鸟的受精卵在_______就已经开始发育,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胚胎

爱心

用心

专心 1 停止发育,需由亲鸟_______才能继续发育。雏鸟可分为两类:像雏鸡一样,孵出时已充分发育的,属于_______;像雏蓝山雀一样,孵出时尚未充分发育、需由亲鸟喂养一段时间的,属于_______。

例题解析

【例1】我国人民很早就学会了饲养家蚕来编织丝绸,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将蚕茧用热水浸泡后缫丝。请问:缫丝时,在茧内死亡的是哪一发育阶段的家蚕?()

A.受精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解析:家蚕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指的是家庭养蚕时我们看到的“毛毛虫”,“作茧自缚”指它的蛹期,它的成虫会飞。

答案:C 【例2】近年来,鲁北地区连年发生蝗灾,农业部门决定采取空中喷洒农药的方法来进行治理,你认为农业部门应把握的时机是在什么时候?

解析:蝗虫的发育为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时期没有翅,只能跳跃;在三龄以前翅未发育,分布范围比较集中;而三龄以后翅芽显著;五龄以后就成为能飞的成虫。

答案:灭蝗的最好时机是在三龄之前。【例3】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D.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解析:两栖动物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如青蛙、蟾蜍、大鲵等。不要误以为两栖动物就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避免与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相混淆。

答案:C 【例4】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先后出现呼吸器官的顺序是()。A.外鳃→内鳃→肺B.内鳃→外鳃→肺

爱心

用心

专心 C.肺→外鳃→内鳃D.内鳃→肺→外鳃

解析: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呼吸器官的变化很大,刚孵化出的蝌蚪,用羽状外鳃进行呼吸,随后外鳃消失,长出内鳃;当由蝌蚪发育成幼蛙时,内鳃消失,形成肺,主要用肺呼吸。

答案:A 【例5】鸟类的受精卵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A.卵黄 B.胚盘 C.卵白 D.卵黄膜

解析:通过观察和学习可知,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外面包裹着卵黄膜。卵黄外面的卵白也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胚盘是鸟卵受精后开始发育形成的初期胚胎,在适宜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成雏鸟。

答案:B 【例6】把正在孵化的两只鸽蛋拿出来,其中一只放在胶水里泡一下,然后把它们放回到鸽巢继续孵化,经过18天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解析:鸟卵的孵化、胚胎的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氧气。放入胶水里的鸽蛋,因蛋壳上的小孔被胶水堵塞,所以胚胎不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胚胎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不能继续发育,所以18天后,在胶水里泡过的鸽蛋孵不出小鸽子,而另一只能孵出小鸽子。

答案:见解析。

典型习题

1.蝗虫的发育过程比家蚕的发育过程少了哪一个时期?()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2.与蝗虫的发育方式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蜜蜂 B.螳螂 C.家蚕 D.苍蝇

3.如图所示是蝗虫的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与其发育特点不相符的是()。

A.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B.幼虫与成虫外形差别不明显 C.幼虫无翅,不具备飞翔能力 D.在幼虫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爱心

用心

专心 4.菜粉蝶在其生长过程中危害农作物时所处的变态时期为()。A.幼虫 B.蛹 C.受精卵 D.成虫

5.生命世界真奇妙!美丽的蝴蝶竟是由“毛毛虫”变成的。下列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蝴蝶相似的是()。

①家蚕 ②蝗虫 ③蜜蜂 ④蟋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鸡的受精卵从母体产下后,在常温条件下发育的情况是()。

A.受精卵开始发育 B.受精卵继续发育 C.胚胎停止发育 D.胚胎继续发育

7.农民王小二在政府的帮助下,走上了饲养牛蛙和野鸡的致富之路。他观察到雌雄牛蛙以“抱对”形式进行繁殖、野鸡是以“交配”形式进行繁殖,请你说出这两种动物的受精方式()。

A.牛蛙和野鸡都是体内受精 B.牛蛙是体内受精,野鸡是体外受精 C.牛蛙是体外受精,野鸡是体内受精 D.牛蛙和野鸡都是体外受精 8.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 ②果蝇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 ③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④雏鸡属于晚成雏,需由亲鸟育雏⑤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9.无论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必须具有下列哪几种行为?()A.求偶、交配、产卵 B.筑巢、产卵、孵卵 C.产卵、筑巢、育雏 D.筑巢、交配、产卵 10.青蛙和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分别是()。

A.受精卵、受精卵 B.蝌蚪、种子 C.蝌蚪、花粉粒 D.受精卵、受精极核 11.蝗虫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下图是蝗虫发育过程的三个时期形态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蝗虫发育过程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用字母表示)。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_______

爱心

用心

专心 变态发育。

(2)与家蚕发育过程相比,蝗虫的发育过程少经历了_______期。(3)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在图中的_______(填字母)。12.下图为家蚕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的生殖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原因是什么?

(2)家蚕的发育是完全变态还是不完全变态?为什么?

(3)养蚕是为了获得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该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哪个时期?根据是什么?

13.下图是青蛙发育过程中某些阶段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蛙发育过程的顺序是: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的B用_______(填“外鳃”或“肺”)呼吸。

(3)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青蛙进行_______(填“体内”或“体外”)受精。(4)蝌蚪的形态和结构与成蛙的区别很大,青蛙的发育方式为_______发育。14.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有这样一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青蛙生殖与发育的角度,你怎样理解在“稻花香里”“听取蛙声一片”?

15.下面是鸡的受精卵及其胚胎发育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爱心

用心

专心 5

(1)图A中的3和图B中的7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2)图B中的6是由图A中的[ ]_______发育而来的,该结构与和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养料的[ ]_______共同构成完整的卵细胞。

(3)两图中4的作用是_______。(4)两图中2的作用是_______。

(5)下列四种动物中,与鸡的生殖方式最相近的是()。A.蝗虫 B.青蛙 C.龟 D.中华鲟

(6)人工孵化小鸡时,为保证能孵化出体格健壮的雏鸡,所选用的卵应该是_______,所提供的外界条件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巩固

一、异体 体内

二、1.受精卵 幼虫 成虫 不明显 2.受精卵 幼虫 蛹 成虫 明显

一、异体 体外 水中

二、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水中 鳃 肺 变态发育

一、季节 求偶 雌鸟体内

二、保护卵细胞,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细胞核胚胎发育 卵细胞

三、雌鸟体内 孵化 早成雏 晚成雏

1.C 2.B 3.C 4.A 5.B 6.C 7.C 8.D 9.A 10.A 11.(1)A→C→B 不完全(2)蛹(3)C 12.(1)是有性生殖。因为家蚕的生殖过程经历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形成了受精卵。

(2)家蚕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因为家蚕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爱心

用心

专心 虫四个时期。

(3)应该延长幼虫期。因为幼虫期是家蚕形成蚕丝的时期。13.(1)B→C→E→A(2)外鳃(3)体外(4)变态

14.答题要点:雄蛙在生殖季节发出鸣叫,这是一种繁殖行为,是在求偶;在水稻开花的季节,正是需要较多水量的时候,青蛙在这个时期进行生殖,说明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的环境;蛙多,害虫就少了,预示着水稻丰收。

15.(1)卵黄 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2)[5]胚盘 卵黄膜 [3]卵黄(3)保护卵细胞,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的水分和养料(4)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的氧气

(5)C(6)已受精的、较大的卵 保证孵化所需的适宜温度

爱心

用心

上一篇:《走进泉州》电影观后感下一篇: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