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核心素养内容

2024-07-06

基础教育核心素养内容(精选6篇)

篇1:基础教育核心素养内容

2018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了本次教师远程研修培训,我受益匪浅,培训过程中专家的精彩的知识讲授,对我今后的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现围绕“教师职责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内容作如下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的责任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责任心是建立在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爱心上的,在老师爱心的雨露照射滋润下,学生感到群众的温暖和舒适,从而激发起奋进的欲望。一位好教师首先务必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的工作态度。教师就应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我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另外,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问题,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认识到课堂的组织和授课的方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性,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主体,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科的核心与学生的自身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开放地进行设计。教师要有相应的技能和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教师在学科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实践实验能力,用任务式授课方式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做事,让学生在各学科的课程要求完成身心的素养成长,在学科的延伸中让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形成个人自主自律的核心素养。只

有通过一系列过程的观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和合作等方式来完成,关逐渐形成核心素养。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明白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借市教育局开展“学习工程”的东风,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篇2:基础教育核心素养内容

素养有基础素养、核心素养之分。作为教师,如果我们不清楚有关核心素养的一些问题,工作就难以突出重点,更不要说有所创新。

最近一直在看《素质教育创新与少年儿童核心素养培育研究》的课题实施材料,采撷到、综合成一些观点、论断,和大家交流。

核心素养是“关键素养”,不是“全面素养”。核心素养不是面面俱到的“大杂烩”,是人的发展应有素养中的“关键少数”,是各种素养中的“优先选项”,应该成为学校培养目标中的“聚焦版”。

核心素养要反映“个体需求”,更要反映“社会需要”。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核心素养要为个体过上品质的生活做准备。但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国际化和信息化时代,核心素养必须应对这个大变局,因此,各国在核心素养指标的选取上都强调了创新与创造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社会参与及责任担当、自我规划与管理等。

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有别于“基础素养”。孩子的生存和未来发展,需要多种素养,面对21世纪的挑战,这些素养的重要性并非并列关系。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也培养了一些素养,比如诵读、书写、计算等素养,但这些素养并非“真实性学力”,面向未来社会,缺乏竞争力。核心素养之所以是“高级素养”,因为他必须是跨学科的,高于学科;必须是综合性的,超越了单体的知识、能力、态度。

就我国而言,有两个核心素养尤其需要重视。一是创新能力,中国传统教育最大的短板是所培养的学生创新力不够;二是民主素养,中国社会正在全面走向依法治国、政治民主化,这要求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主素质。

构建核心素养体系,将从顶层设计上解决当今中国教育两大难题:一是深入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解决“如何评价”的问题。

篇3:基于信息素养核心内容的相关探讨

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 其原意为“知识 (财产) 所有权”或者漫话知识产权、智慧 (财产) 所有权, 也称为智力成果权。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 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它属于民事权利。

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 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 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如果按照类型来分, 知识产权可以分为:

第一, 著作权与工业产权。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产生的成果所有权, 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以及发明者或成果持有者在一定时间内享有的独占权利。它有两类:一类是著作权, 也称为版权、文学产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 也称为产业产权。其中, 著作权又称版权, 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艺术、文学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 主要包括著作权及与著作权相关的邻接权;通常我们说的知识产权主要是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作品登记。工业产权则是指工业、商业、农业、林业和其他产业中具有实用经济意义的一种无形财产权, 由此看来“产业产权”的名称更为贴切。主要包括专利权与商标权。

第二, 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 也被称为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人身权利是和智力成果拥有者的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 是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一种体现。精神权利是指作者对其作品署名, 进行发表或者修改的权利等, 它是作者本人支配的权利。所谓财产权, 它所针对的对象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这些智力成果一旦法律得到认可以后, 智力劳动者就能依法对这些智力成果享有一系列的占有的权利, 包括可以利用这些智力成果取得报酬或者得到奖励等。

二、产权特点

之所以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这与它的特点也有关系。概括来说, 知识产权具有以下特点:

1.独占性或专有性。是指知识产权的所有人对其智力成果具有排他性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 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 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这种智力成果又不仅是思想, 而是思想的表现, 但它又与思想的载体不同。权利主体独占智力成果为排他的利用, 在这一点, 有似于物权中的所有权, 所以过去将之归入财产权。

2.对象是人的智力的创造, 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并创造出精神财富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3.客体是人类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这种智力劳动成果实际上属于一种无形财产, 但是它既与那种物理意义上的产物的无形财产不同, 也与那种属于财产权利的无形财产不同。因为它是人类智力劳动所创造出来的成果, 带给人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享受。它既有经济性的一面, 也有非经济性的一面。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 那么它就会呈现出与人格权、财产权等不同的方面。

4.时空性, 具体包括时间性和地域性。时间性是指各国法律对知识产权做出的期限规定, 规定期限满后权利就会自动终止。地域性是指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边、多边协定外, 依照某一国法律所取得的权利只在该国有效, 只受该国法律保护。

5.法定性。是指知识产权的产生、种类、内容和取得方式均由法律直接规定, 不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

近年来, 知识产权也越来越受到国内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全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报告》就对全国及各省级区域2012年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和2007年至2012年知识产权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监测和分析, 这是首份全面反映我国各地区知识产权发展水平的综合性评价报告。

2007年以来, 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升, 2008年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后, 提升速度明显加快。报告显示, 2012年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全国前10位的依次是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山东、福建、湖北、安徽和四川。从发展速度看, 2007年至2012年间, 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位居全国前10位的省市分别是江苏、湖北、安徽、陕西、辽宁、浙江、重庆、上海、四川和河南。

报告指出, 在知识产权创造以及运用方面, 我国正处于数量效率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数量增长和效率提升是当前推动我国知识产权创造及运用发展的主要动力。从知识产权环境方面来看, 各地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战略规划相继出台, 知识产权服务业加快发展, 全国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升, 环境改善成为推动各地知识产权发展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三、信息素养

国家相关部门正着手紧抓知识产权问题, 这也是对信息素养建设的重视。信息素养与知识产权素养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首先, 知识产权本身就是信息的一部分。在信息社会中, 知识产权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性保障, 在信息资源分布不匀的情况下, 知识产权所带来的信息构成了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这些资源都为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支撑性的力量。之所以如此说, 是因为知识产权本身就是一种资产。它既是一种无形的财产, 又是可以真实接触到的有形财产。

其次, 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制度为信息社会的法制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产权制度能为知识和信息机制的创新保驾护航, 同时又是信息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前提。在现代信息社会, 我们只有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才能保证供给所需, 才能有效实现信息产业化, 从而促进信息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为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从以上的论述中不难发现, 在各种交错复杂的信息环境下, 知识产权正在信息社会中发挥着核心的保障作用, 也为提升公民的信息素养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一方面信息伦理的建设主要依靠教育和公民自觉;另一方面, 知识产权的规范化建设也为信息伦理提供了很好的法律保障。因此, 知识产权和信息素养的关系密不可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2012年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5.6亿, 我国已成为全球信息通信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信息化程度已经超乎人们想象。然而, 接踵而至的一系列不良信息充斥网络, 甚至侵权等现象频频发生, 产生了负面影响。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 中国计算机病毒感染率高达55%以上, 这个数据仅次于美国, 居世界第二。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国际发展趋势,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作为信息社会的核心内容, 知识产权所代表的含义正在扩展,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由经济实力的竞争延伸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上。一些不尊重知识产权、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被视为国家在信息素养建设方面的败笔。同时, 一个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投入和建设成果, 也是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是衡量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指标。可以说, 知识产权是重要的优质的生产力资源, 能够为社会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提供源源不绝的新鲜原创动力。

就我国之前的知识产权状况来说, 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空白期。我国许多科研机构人员研发的高新技术及科技产品, 由于没有申请专利, 结果被其他国家抢注, 贴上其他国家的科技标签。这对于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而言, 是极其蒙羞的事情。上世纪70年代,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技术曾经轰动世界, 取得了世界级的科学声誉。结果, 由于那个年代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没有申请专利, 导致袁隆平当年发明的五十多项杂交水稻技术全部在文献中被公开。这不仅仅是科学技术上的一次损失, 更是一次巨大的经济损失。因为杂交水稻技术所能带来的技术性收益、商业性收益都瞬间丧失。类似这样深刻的教训还有很多, 包括我国的火箭分区燃烧技术被日本注册专利后运用于汽车发动机改造等, 这也不得不说是一次知识产权保护的遗憾。

进入21世纪, 国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有所提高, 但就目前的认知水平而言, 也远未达到信息素养应有的标准。在这样信息素养远远不足的情况下, 我国的学校教育应加大、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 使学生们从在校开始就养成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能有效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在保证自己尊重他人智力成果、不侵犯他人智力成果的同时, 也能运用法律手段有效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只有行动起来, 才能真正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氛围, 才能使信息素养建设得到积极落实。

摘要:信息素养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 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 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其中尊重知识产权、良好的信息道德规范则是培养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本文就知识产权与学术规范两方面着手, 探讨关于培养信息素养的方法。

篇4:基础教育核心素养内容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内容;《爸爸的花儿落了》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课题负责人指出,在教育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有三个途径:一是课程改革,二是教学实践,三是教育评价。对一线教师来说,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科专业素养,更符合日常的工作习惯。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没有定论,但修订中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目前已形成初稿,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对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已有初步架构,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这样的架构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以下笔者尝试从这四个方面来确定《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内容。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按“高中新课标”的界定,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这里强调的是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掌握语言规律,最后形成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置言语活动,让学生去实践,去触摸语言文字本身,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写英子在一年级赖床挨打以后再也不迟到的事时,有这样一段话: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在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在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这句话大家基本上都是解读为英子再也不迟到了,笔者之前也一直这么理解,因为教学参考书上明确写着:“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句话似乎没有特别的价值,只是告诉大家爸爸的教育有了效果。但最近笔者重新执教这篇课文时,突然迸出这么一个念头:既然只是告诉爸爸的教育有了效果,为什么不简单地交待一句“从此,我再也没有迟到过”,而要花这么多笔墨又写了后面一大段文字呢?

冬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家里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预备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带着这份疑问,笔者细读课文后发现:“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在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这句话,其实传达的是英子从此以后不但不迟到,而且还早到的意思。不迟到和早到,是对待上学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基于这样的解读,笔者在教学中设置了这么一个问题:“从‘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在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这句话开始,到‘是她教我跳舞的,说的意思无非就是‘我再也没有迟到过,把这一段文字改为‘我再也没有迟到过,可以吗?”

设置这一问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原文写的是英子是早到的学生之一,这表现的是英子积极向上的态度,而不迟到只是被爸爸的威严震慑不得不在上课前赶到,是无奈之举,是消极应对。通过上下文阅读,学生会发现英子对这样的一个个早晨,内心是快乐的,是享受的。这可以通过“记得”“不记得”一组词读出:六年前别的事都不记得了,而对这样的一个个早晨记忆犹新,连“戴着露出五个手指的那种手套”“吃着热乎乎的烤白薯”“手里举着从家里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这样的细节都历历在目,“热乎乎的烤白薯”“玉簪花”等都是给人带来温暖和愉悦的事物。因此,这一段文字是绝不能改的,它表现了爸爸的教育在英子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使她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主动地严格要求自己,并且享受积极上进带来的心灵愉悦。

所以,教师要于无疑处设疑,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让学生通过触摸文字的灵魂,解读文字背后的主人公的心情,从而在平时的言语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学会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思维是言语的内容,言语是思维的载体和形式”,培养学生的一般思维能力不是语文学科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言语思维,在语言实践中提升思维品质才是语文不可推卸之责。[1]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备课过程中,笔者深深地为英子的坚强而感到心疼,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在忽闻爸爸去世的噩耗时,能做到处乱不惊,能做到镇定安静,能做到不哭不闹,那是多么不容易。按年龄,她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可她却不得不担负起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的责任,她的童年随着爸爸的离世也永远地失去了。读到这里,笔者灵光一闪,英子曾经是一个多么爱哭鼻子的小姑娘,你看:当爸爸打她时,她哭了;当老师让她静默时,她哭了;开毕业典礼时,她又哭了。这么爱哭的小女孩,在发生爸爸病逝这样的重大变故前,却不哭了?从哭到不哭,不正是英子成长的足迹,就像“泣”字,擦了表示眼泪的“三点水”不就“立”了吗?对,就围绕“哭”来建构课堂的教学活动。顺着这样的思路,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这么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女孩,就在昨天,还在为上台发言没有爸爸在身边而感到害怕,真的能在一天之间有这么大的变化吗?在听到爸爸病逝的噩耗时,真的能做到不哭吗?”同时,笔者提供给学生林海音自传《江南旧影》中的一段话:

我永远忘不了我第一次回来的情景,屘(mǎn,方言“小儿子”)婶拉看我的手哭着说:“转来好,转来好,你的爸爸和屘叔怎么就没有转来的命呢?”我忍不住失声痛哭,哭尽了我心中的委屈——屘叔和爸爸死在异乡以后,我们所受到的委屈,一股脑儿,都从心底涌上来。

英子到30岁时想起爸爸的病逝还忍不住失声痛哭,可当时英子乍一听到爸爸病逝怎么就能做到不哭呢?这可能吗?文中她写的是真的吗?在讨论中,笔者再引入了一段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代序》中的一段话:

收集在这里的几篇故事,是有连贯性的,读者们别问我哪是真哪是假,我只要读者分享我一点缅怀童年的心情。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愚騃而神圣吗?

结合这段话,笔者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小说,小说是可以虚构的,但作者告诉我们缅怀童年的心情是真的。接着笔者提问:除了这,本文中还有什么是真的?追问,使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小说的主旨。

“从哭到不哭再到不可能不哭”的探讨,使学生在搜索相关情节、品味有关文字的过程中,读懂小说的主题,加深对小说的思考与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教学活动中探讨主旨,认识文体特征,从而发展言语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语文活动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载体,教师要在教学中寻找这些审美点与鉴赏点,再巧妙设计成活动,创设让学生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机会。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笔者发现英子冬夏早晨在等待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这段话中,重复用了一个动词“举”。这是作者的无意之举还是有意为之?笔者决定让学生好好地赏析一番,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动词。

冬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的那种手套,( )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 )着从家里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预备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按照平时的语言习惯,第一个括号学生会填“拿”,第二个会填“捧”,然后教师可追问:“评论家说林海音是很擅长使用动词的,这么擅长使用动词的作家怎么会重复用同一个动词呢?”学生一下子会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比较“拿”“捧”和“举”的区别,还适时让一个学生示范“拿”“捧”和“举”这几个动作。在形象直观的示范下,学生感受到三个动词最大的区别是:“举”要往上托,人要挺起来,给人的感觉是积极向上的、是享受的、是幸福的。这对上文中谈到的“为什么不能改这段话”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动词,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独特的美,体会到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同时,这样一个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即以自己独特的眼光,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词,发现其中的别有洞天。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它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在传承文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营造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教学氛围。

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爸爸对英子严厉的爱,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爸爸身上的体现:“养不教,父之过”,自古以来,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充当着极其严厉的角色,因此才会有严父慈母之说。当然,在教学中,我们并不是要让学生知道英子的爸爸有多么严厉,而是要让学生体会爸爸严厉背后的爱:英子赖床时严厉惩罚是爱,打了以后送夹袄送铜板是爱(爸爸为什么要亲自送,而不是让宋妈送,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爱呀)。“孩子犯错后,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心情往往也会受到影响,父母在批评孩子后,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虽然他们犯了错,但家长还是爱他们的,也还是信任他们的。”爸爸打英子,那是恨铁不成钢,可打在孩子身上,疼在自己的心上,所以才会在英子到校不到五分钟就迫不及待地赶到学校。这其实是父亲的一份担心,担心自己下手重了,赶过来就是想来看看孩子,及时抚慰孩子的心灵,让她明白爸爸还是一如既往地爱她的。虽然爸爸没说一句话,但其中的深情不言而喻。

又如爸爸让英子去银行汇款,英子很害怕,但爸爸还是坚持让她去做。天下的父母谁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终究有一天会离开,特别是当时父亲已经身患重病,更是急着催促孩子长大。这其中又饱含了爸爸多少的无奈和深切的期望。对此,笔者在教学中适时地引用了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的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再结合文章来理解“分离”的意思。这样,学生对父亲的爱理解得更加透彻了。然后,笔者让学生找出爸爸对英子说的四句话:

(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3)“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4)“闯练,闯练,英子。”

接着,笔者让学生说说英子有没有听懂爸爸的话。在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后,笔者在电影《菊次郎的夏天》的插曲《母亲》的配乐中,深情地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人生中,当英子遇到人生难题徘徊伤感时,她一定会想起亲爱的爸爸对她说的这些话。”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

在英子每一次遇到困难时,她一定会想起那句——

在英子看到瘦鸡妹妹抢燕燕的玩意儿时,她一定会想起那句——

在英子害怕做没做过的事时,她一定会想起那句——

在英子每一次想退缩时,她一定会想起那句——

横线上让学生填写爸爸说的四句话并读出来。在伤感低沉的音乐声中,学生一定不仅仅是用口在读,更是用心在读,在他们今后的人生中,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英子爸爸的那句话:“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文化的传承,这就是文化的浸润。

当然,在教学中,每一堂课对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并不是平均使力的,可能有的课只涉及一个方面,有的课可以做到关照到四个方面。这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林忠港.提升学生的言语思维品质[J].语文教学通讯,2016(5B):14.

篇5:核心素养素质教育

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结合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在本职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根本对立的两种教育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种种落后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观念,如平等教育观、新型师生观、科学人才观、新型质量观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果没有新观念新思想的改变,继续沿用应试教育的各种落后观念指导现代教学,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吸收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现代社会,信息更新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素质教育的各种教学改革实践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在教学工作中要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教育经验和传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尤其一些西方国家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和运用现代科学中有关生命科学、教育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科学教育理论,不断充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只注重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分数,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就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道路上来。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探索性因素,全方位、多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要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重分数,轻能力”、“一切围着考试转”的课堂教学方法,采取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篇6:聚焦核心素养丰富教育智慧

丰富教育智慧

——中小学班主任核心素养与智慧提升研修班

培训心得体会

4月8日、9日我很荣幸参加了此次班主任培训。难得的学习机会,专家的讲解,使我对班级管理有了更多的策略引导,对班主任这个岗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培训时间固然短暂,但我的内心却是沉甸甸的收获。

一、从田冰冰老师那里学习开展活动创建班级文化建设

田老师的讲座使我明白了作为一位班主任开展的任何一件工作都应该有理论支撑的。作为一名班主任,此刻我才明白自己是多么浅薄,自己是多么不称职,自己是多么的“非专业”……从来未想过往找理论支撑让自己在当班主任的路上通过“捷径”就能顺利到达“对岸”。在这次讲座中,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我明白了班级文化的影响和班级文化的功能;通过“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我知道了班级文化建设要遵循什么原则和如何对班级进行环境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组织文化建设;在田老师班级文化建设的案例中,我学习到了如何对学生进行阅读文化以及交往文化建设。当然,老师还对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提供了一些策略,这些收获都是我的珍宝,在以后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也会因有了田老师给的这些指点而更有底气。

二、从郑英老师那里学习班主任素质及治班方略

在这次讲座之前,我从未深挖过班主任这个概念的本质内涵,从未反思过所谓的“班主任专业成长”,就连班主任治班方略也从未学习过,只是凭着自己的“灵感”来治理我的班级。固然和兄弟班级相比我对自己的班级还算满足,但通过郑老师的讲座我明白了自己的无知,没有理论支撑起来的班级治理会存在“塌陷”危险的。此刻我才意识到简单的“班主任”三个字所承载的分量,我也不再敢为我这个班主任而骄傲了。由于我对其理解的还不够,还差的太远太远……然而,我又在庆幸:我有幸听到这些优秀大师的讲座。于是,我欢呼,我雀跃,我激动,我兴奋,同时我也期待在我以后的班级治理过程中能映射出这些优秀大师理论的影子,以使我以后的班级治理更加科学从而“有据可循”……

三、从邹六根老师那里学习如何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班主任就如“管家婆”,实质是为班级好却可能会遭同学们的厌烦,这也是班主任难当的主要原因所在。将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期间,我也在试图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不断进步自身的素质,努力与每个同学都能友好相处。通过不同形式与他们沟通,做他们课堂上的老师、课下的朋友。固然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我的要求离一个专业化的班主任还相差甚远。此时,邹老师的及时指导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恰如黑夜里那颗远挂天幕的明星,就像干柴期待的那束焰火,还似那激起“千层浪”的“一波”。怀揣这些希望上路,我相信前方会有好风景!

四、从王文英老师那里学习做一个心中永远布满阳光的班主任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除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外,班主任自身也应该不忘调节自己的情绪。要变换思路,要改变态度,由于态度决定一切,适当的阿Q精神是可以起到抚慰心灵的作用的;还要充实生活,改变方向,留意劳逸结合,学习一些解压秘诀,这样就可以快乐着当班主任的快乐;最后还要调适自我,改变心情,永远记住那些给你气力的话语,这样才能寻找到快乐,才可以心中有阳光,才可以做一个心中永远布满阳光的班主任。

五、从段惠民老师那里学习做一位聪明的班主任

很佩服段老师教学中的聪明。从他的“感悟生活的教育智慧”的标题中,我明白了段老师的聪明无一不是“多读书,勤思考”的结果。他从班级的点滴小事引发的大教育让我着实看到了校园里处处皆是教育的素材,只是大多数班主任“视而不见”罢了。这又进一步深化了我对“为什么要培养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解和熟悉。在说到“感悟大家”这个话题时,段老师夸大最多的就是“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由此我也明白了段老师无穷无尽聪明的来源——多读经典,从各类经典中生发自己可以用于教育的思想。在这里我可以说,段老师是另一个站在巨人肩上的人。因此他可以高瞻远瞩,他可以洞悉前沿,他可以聪明无穷……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也是我作为一名班主任以后追求的目标。同时,我也会以本次培训作为新的出发点,继续努力学习,更好地投进到工作中,为实现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的目标我愿意一直在路上„„

张丽

上一篇:春秋战国门臧孙,春秋战国门臧孙周昙,春秋战国门臧孙的意思,春秋战国门臧孙下一篇:建行怎样申请个人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