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分析

2024-07-23

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分析(精选6篇)

篇1: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分析

影片的背景取材于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于占领区内的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的政策。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德国企业家在战争期间救助一千二百多名犹太人使他们避免被纳粹屠杀的故事。对于当今世界六十多亿的地球人口相对于几千年战争中死难的几个亿的人来说六百万不是最巨大最令人震撼的。但是当这个数字发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当这种种族灭绝政策发生在某一个特定民族的身上的时候这背后的历史终究还是无法让任何一个稍微有些人性的人忘怀掉。困难的虽然不是自己本民族的同胞但是身为同一生物种族任何人在任何时间点都无法用木然与无视去对待当然这是不包括一些不敢正视历史死不悔改的顽固种族与异类的。几十年前这场在欧洲的惨剧至今依旧是我们心中无法释怀的一种苦难一段无法允许谁去玷污的记忆......

辛德勒一开始并不见得是什么英雄与好人。和许多人一样他只是一个投机者罢了一个利用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政策投机发财的商人。酒色财气他样样精通在德国社会中他凭借自己的强悍的交际能力与犹太人的死对头纳粹的刽子手称兄道弟。甚至他自己一开始也是一个很坚定的纳粹。起初对于犹太人他只是在利用他们而已。利用他们为自己工作为自己赚钱为自己获得权利与好的生活享受。一开始在小小程度上对犹太人的庇护不过是在庇护自己的钱财而已。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人正是这个我们认为不是好人的人在一场由自己的民族发起的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中他散尽了家财也被自己的民族关起来过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逃难在自己的国家战败后。但是一千一百人啊一千一百个本来应该在大屠杀中死去的跟辛德勒并没有什么亲属关系的生命在这个不伟大的人的庇护下他们成为了战后整个欧洲为数不多的犹太人。

电影简介中说战后由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竟然超过了整个波兰的犹太人。前后几个数字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我们该承认一些东西承认这个好像不是好人的好人他的确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正如最后犹太人送他的戒指上刻着的那行字凡救一命即救世界。他难道不能说是犹太人的庇护神吗看完三个多小时的影片对于很多的事情我还是有着自己的一些思考例如种族灭绝例如战争例如战争中的人与事......

二战纳粹法西斯这一系列的词语战争结束了几十年的岁月里依旧是很多人难以忘怀一些东西尤其是对于那些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幸存者。以影片为例德国法西斯仅仅是在二战的几年中对欧洲的犹太人就带来了不止六百万的死亡更别说这场有人以来规模最大损失最重的一次全球性战争。种族灭绝是很多的国家与民族的“杰作”。似乎每一个民族都能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哲学也似乎只有手中有枪的民族他们才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上帝最杰出的作品。死亡是他们加之在他们认为不是跟他们同等地位的民族身上的。无法去理解这“用民族的剑为民族的犁争夺空间”的逻辑。当我在电影中看到几十个刽子手就能把成百上千个犹太活人当做猪狗一样的屠宰的画面时我无法去言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历史书上提到仅仅几千的日本鬼子就能占领我们上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样。压迫与被压迫在我的心底实在无法找到一个很直白顺畅的逻辑关系去理解。历史的构成究竟是什么我不明白......

同样一份名单成为生或者死的界定线我也没有弄明白。当辛德勒用钱财用关系在这个生与死的斗争中换取到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的时候我不禁要问生命竟然可以用价钱来商量战争年代里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到底是怎么样的内在逻辑战争这个一直给我们带来悲哀的斗争形式为何总是如此的受到各个民族各个年代各种信仰的人的喜爱人类的生存与动物界的弱肉强食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不懂的太多而懂得的太少。面对这样一种局面除了悲哀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当年强势的德国人对付的是弱势的犹太人而如今强势的犹太人又在对付着处于弱势的巴勒斯坦人。几十年仅仅几十年不少的犹太人对当年德国的屠杀一直耿耿于怀而如今又有多少的犹太人看到了他们屠刀下处于悲惨境地的巴勒斯坦老百姓无论长幼无论男女也无论军或者是民。一颗高科技的炸弹下去失去的是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只不过是未来历史书上的数据而已。

当然不可否认一个在那个时期处于优势地位的德国商人能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被自己的同胞视为不是人的犹太人辛德勒是伟大的。他救活的不仅仅是一千多条生命救活的也不只是种族屠杀屠刀下的一群犹太人最重要也是最为人们怀念的是他救活了正义救活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中人类独有的人性。 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我与他生长的文化区域不同但我还是得向他献上最崇高的敬意。辛德勒英雄影片结束了那场战争也结束。但是新的战争新的“名单”也正在酝酿与产生。或许结局的时候辛德勒的话是最有深意的他说不是他在战争中救了犹太人而是他们的自救而已。换做今日是不是可以说人类要发展只能靠自救呢?懂得自救的人群懂得珍惜的民族懂得宽恕与谅解的国家世界才会有她永恒的立足之地未来也才会有她光芒四射的英姿......

期待不再有《辛德勒的名单》期待和谐真正有一天成为世界上所有种族的最至高无上的真理.

篇2: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分析

辛德勒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和其他商人一样重利轻义。战争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谋取商业利益的契机。他首先是通过自己的机智获取德军官员的信任打通了与军方的关系,接着再利用借鸡生蛋的本事从犹太商人那里得到经营的资金。代价仅仅是一些生活用品,其趁人之危的行径为所有光明正大者所不屑。接着更是利用隔离区的犹太人作为廉价劳动力获取利益的最大化。至此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一个典型的惟利是图的商人形象。

辛德勒的改变伴随着犹太人的悲惨命运而发生,从点点滴滴的怜悯之心到最后泛滥得一发不可收拾。看似在意料之外,其实也情理之中的。起初辛德勒救犹太人工人只是为了工厂的效益,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这时候隔离区的犹太人遭遇的不幸是失去了自由。独臂老人由于辛德勒给他的工作而对他万分感激并亲自道谢,我们看到辛德勒对此显得很不耐烦,对于老人的道谢他仅仅是敷衍了事。接着老人在为军队扫雪的过程中被杀害,辛德勒为此向军方抱怨,理由是自己损失了一位操作熟练的工人。接着斯特恩被送上火车,辛德勒焦急如焚使出一切手段终于在最后时刻救出斯特恩,这时的辛德勒或许已经产生了同情之感。当然,也不排除他已经把斯特恩当成朋友,竭力相救只是出于对朋友的关怀。接着随着阿曼司令官的到来,犹太人被推入更深的痛苦之中,每天仿佛都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及至,血洗克拉科夫城的那天,辛德勒站在高坡上远眺城中一个个鲜活生命在一声声的枪响后倒下。辛德勒的心中再也无法平静了。或许这一刻,同情的火焰已逐渐融化他心中的冰冷麻木。后来,他尽己所能拯救他所能拯救的每个生命,有时,仅仅是片刻的生命他也执着的去延续。此时,辛德勒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也逐渐高大起来了。大家都对他满怀感激。由于上级的决定隔离区中的所有人员都将被运往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也意味着更血腥的屠杀即将降临了。高潮也随之来临,辛德勒搬出家里所有的钱和阿曼司令官进行了一桩交易,或许是史上最荒诞的交易——用金钱来购买生命。都说生命无价,我不知道辛德勒花了多少钱去拯救那1100个生命。但我认为,那写着1100个犹太人名字的名单同样是无价的,如斯特恩所说,那几张名单里面是生命,而名单外是深渊。其实名单的无价更在于它承载了辛德勒的无私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最后,战争结束,德国战败,可能沦为战犯的辛德勒即将离开众人踏上逃亡的道路,名单中所有的幸存者们夹道相送。大家不舍的送上离别的礼物。一颗戒指,上面用希伯来文刻着:挽救一个生命即挽救一个世界。这一刻,辛德勒深深的自责起来,他愧疚自己怎么没有多赚些钱,怎么没变卖掉车子和徽章,那样或许就可以挽救哪怕是再多一个的生命。这一刻,辛德勒的思想觉悟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实他早已无需愧疚了,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还有谁如他一般为了那些卑贱的不名一文的犹太生命倾其所有。这一刻他就是英雄,尽管他没有深入虎穴,没有独闯敌营。

篇3: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分析

《辛德勒的名单》的作者是托马斯.基尼, 他是澳大利亚在国际上都十分有名的历史小说家。他的这部《辛德勒的名单》小说还获得了英国布莱克文学奖和美国洛杉矶时代小说奖, 《辛德勒的名单》反映了20世纪世界反法西斯时代背景下史实, 讲述了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在纳粹对犹太人实施种族隔离及屠杀的险恶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了超过1200名犹太人的故事。小说处处闪耀着人道主义光芒, 彰显人性的伟大。

一、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内容

整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要以德国商人辛德勒的人性觉悟为主要过程的中心线展开, 以及在二战期间战争中犹太人遭到了残酷的迫害的情节。影片中的德国能力非常的强大, 并波兰经不起德国纳粹人的迫害, 很快小小的波兰就被沦陷了, 战争中的犹太人苦不堪言, 场面十分的震撼人心。正在此时, 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来到了波兰, 他希望能在这场战争中能大发横财, 获取更多的利益, 因此他在波兰建立了自己的制造军火的工厂, 这样他可以为德国战争中的纳粹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军火、武器以及其他后备军需, 犹太人伊扎克是辛德勒军需厂的一名会计和管理助手, 以前他是在搪瓷厂做会计的。于是, 辛德勒工厂就有越来越多的犹太人进来工作, 这些工作的犹太人认为他的工厂是不遭受迫害能够保护自己的地方, 此时的辛德勒也露出了商人的本色, 由于雇佣犹太人的成本很低, 这样产生的利润就会很大, 因此他也愿意雇佣越来越多的犹太人, 不断的压榨他们, 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供他享用, 从辛德勒的身上就能看出西方资本家的本质。随后电影进入到了犹太人遭受大屠杀的残忍场面, 摄像机对准了辛德勒的面部表情, 可以感受到他当时的震惊程度, 他看到了这个场面之后想拯救这些犹太人, 此时他的人性慢慢的显露出来。之后他把他的工厂提供给犹太人让他们进来避难, 甚至他会不惜重金贿赂德国军官并和德国军官交涉, 不可以随意杀害他工厂里的犹太人, 以此来保护犹太人的生命。就这样一直到二战结束, 辛德勒挽救了将近1200犹太人的性命, 也因此她对犹太人的帮助成为后人啧啧称赞的事迹, 赞扬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人道主义的解读

1. 人道主义与人道主义灾难含义

现在人道主义一词, 是由Humanitarianism英文翻译而来的。王爱军作为国际慈善组织有名的人物, 曾在《人道》中记载了人道主义的大概含义, 他认为:人道主义, 在文艺上系鼓吹自由思想的主义, 原在排斥教会的束缚, 以人道取代神道, 亦为人文主义的展现, 在伦理上则与博爱主义相同, 主张超越人种、国家、宗教等所有的差别, 承认人人平等的人格, 互相尊重, 互相扶助, 以谋人类全体之安宁幸福为理想的主义。人道主义, 最开始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提出的一种思想, 那时提倡的人道主义要关怀人, 尊重人, 以人为中心, 主张人格平等, 互相尊重。之后在法国大革命时期, 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又把人道主义具化为“自由”、“平等”、“博爱”三种精髓, 人道主义的含义越来越丰富。

人道主义灾难简称人道灾难, 又称人道主义危机, 是由武装冲突、自然灾害等导致人的基本权利受到威胁的状况。联合国负责协调和发起对发生人道主义危机地区的救援。人道援助或救援是基于人道主义 (例如出现人道危机时) 而对受助者作出物资上或物流上的支援, 主要目的是拯救生命, 舒缓不幸状况, 以及维护人类尊严。近年来联合国对人道救援制定了更加规范的规章制度, 要求每一个国家都参与进来付诸行动, 保护地球所有的生命。

2.《辛德勒名单》中辛德勒的历史反思

《辛德勒名单》是由斯皮尔伯格导演执导的, 他是一位犹太裔的导演, 并且这部电影给他带来了奥斯卡的七项大奖, 说明他所执导的这部电影成功的反映了这一历史题材的经典影片之一。这部影片展现了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灵魂苦旅, 也是所有观看影片人的反思之旅, 通过影片反思历史, 反思战争, 反思人类自己, 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辛德勒的名单》中的辛德勒人物形象充分的展现了人类的历史和本性, 它之所以成功, 就是由于它的辛德勒形象震撼人心, 展现了人道主义的光芒。

当然, 电影呈现的辛德勒形象是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经典之笔, 给我们这样一个并非符合历史史实的人物形象, 但是辛德勒具有复杂、多面、存在人性特点的人物, 给观看影片的观众带来了人性的希望。作为犹太人后裔的斯皮尔伯格导演对于辛德勒的情感是比较纠结和复杂的, 没有其他导演执导的容易。因此, 这部电影也真正表达了他作为犹太人的感谢之情。他执导的这部电影是带有主观观念的, 所以导演在处理这部电影中也是有缺点的。例如对于片尾辛德勒忏悔的拍摄的片段, 带有的感情有一些过了, 由于在前面将近三个小时的片长时间内, 整个电影表现的感情已经表达的很充分了, 片尾情绪这样的处理显得前面整个电影戏剧的张力就过了, 但这并不影响《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的整体质量和观看效果, 它应该是斯皮尔伯格导演最满意的作品了。

在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辛德勒”人物形象的讲述上, 它拥有好莱坞式娱乐化的特点, 这种特点非常的明显, 而好莱坞一直以英雄诉诸正义, 而辛德勒的塑造英雄形象是符合好莱坞的这种演绎英雄的方式。它的表现方式是, 其中的人物是有缺点的人物, 这个人物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之中, 最后它也成功的摆脱了这种困境, 成为令世人敬仰的英雄, 看似娱乐化, 实则包含深刻的含义。《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在欧洲上映之时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每个人的看法都不相同。其中一位著名的电影评论员认为导演斯皮尔伯格把大屠杀主题与商业价值融合在了一起, 它运用了好莱坞经典的写实主义去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 这个电影戏剧化的呈现了那个大屠杀的历史事实, 他一直都认为当时的大屠杀情景是很难被这部电影叙述的。从以上这个电影人的论述中可以看出, 西方中对于这种战争题材呈现的场景的历史态度和文化观念是不同的, 尤其是欧洲和美国之间观念的巨大差异。欧洲人看中的是事件的历史写实性, 毕竟这个事件是发生在欧洲的境地内的, 因此他们更看重事件中呈现出的人性和道德伦理, 电影不应该把艺术性和商业性杂糅在一起, 而失去了电影的审美价值。但是美国人更看重消费和娱乐观念的结合, 它拥有好莱坞巨大的电影工业体系, 在电影中存在较大的发言权, 但是这部电影的发言权应该属于犹太人, 而不是美国人。

在西方, 对电影的评价基本上是通过观众的认同感来完成的, 他们都会以历史史实为基本, 尊重历史, 但对中国来说是缺少说服力的。西方各个国家和中国有着宗教性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性, 所以中国观众有时会不了解这个电影中大屠杀的历史背影, 自然对这个电影只是一种纯粹的欣赏。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 “反犹主义”, “大屠杀的现代性”等概念都是模糊且遥远的。中国的观众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光芒和人性的发挥, 但是在电影层面很难理解犹太人对这一历史史实的复杂、纠结的态度和其中蕴含的情感。这样的问题也存在于西方人对于南京大屠杀上的理解, 他们很难理解南京大屠杀给我们中国人所造成的伤害。因此, 这也就看出来, 东西方之间在大屠杀的历史态度与文化观念上是有差异性的, 这也是众多研究者研究战争题材的原因, 只有搞清楚东西方之间对战争的观念认识上的不同, 才能够明白东西方的电影建构和人物形象建构不同的深层原因。

三、战争题材电影的思考

1. 电影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一直是电影人创造电影的关键之处, 它是整部电影所表达情感的连接处。人文关怀关注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注, 它的出发点是人的自身需求和无限的欲望, 尽一切努力去满足人的需求和人的欲望, 维护人的利益, 要求要尊重人权。对于人们来说, 战争是残酷的, 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和痛苦, 也给后人带来深刻的影响, 是民族的伤痛和苦难。大屏幕是观众观看电影的载体, 在这样的大屏幕之中电影呈现种种情感带给了观众去感受, 建立了一种人文关怀的理念去传授给观众, 观众也从中用电影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感情。

每个战争题材的电影都是以真实的战争历史背景为基础的, 拍摄要真实尊重历史, 让观众能从这样的战争题材的电影中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战争的残酷性给观众带来的震撼, 在战争中的人是缺乏情感的。我国的著名导演陆川执导的《南京!南京!》这部战争题材的电影, 不仅要表达出大屠杀这样震撼场景的场面, 也在其中根据历史的史实投入了情感和理性的双重思考, 让观众思考战争给双方的人们带来的灾难, 摧残了人性的存在。剧中一角色角川就是南京大屠杀的一个表现符号而已, 这其中并没有代入更多的情感, 更多的是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历史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记忆。人文关怀的理念关注的是人的人性, 重视每个人的命运, 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在这一点上, 另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一九四二》做的比其他影片要好。影片以巨大民族灾难史为历史背景, 用小人物的命运表现整个战争多带来的影响。导演将站在所有灾民的立场上, 去呈现历史的真实性, 去展现当时的情景, 给观众一种当时民族困难的大场面, 也让观众了解到在那样艰难的历史时期, 中国人民坚韧的性格和人性的光辉。电影中每种人物的生与死, 都被导演演绎的淋漓尽致, 体现出了人文关怀。所以, 我们在南京大屠杀这样大场面残酷的历史事件的电影上, 不仅要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 也要细致的刻画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以《辛特勒的名单》的电影高度为基准, 创造属于我们的优秀电影。

2. 电影的民族接受心理

电影的民族接受心理是整部电影让观众接受的关键点, 是决定跨文化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之处。现今, 中国的电影一直追求让西方观众认同我们的电影理念与观念, 实际上就是希望得到西方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单从历史层面上看, 作为东方代表的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儒释道精神往往采用伦理和家族概念解决, 而西方注重用事实证明个人英雄主义的绽放, 并希望这种事实能够得到观众的反复论证和其他国家文化的认可, 所以文化的差异性就是东西方民族接受心理的最大区别。东方电影, 特别是中国的电影, 一旦成功的被西方认可, 是因为它满足了西方主流社会的猎奇心理。

结束语

战争是没有正义的, 它给人们所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 《辛特勒的名单》中的大屠杀场景是震撼人心的, 这样的场景深深的印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理。东西方文化的强烈差异, 会使每一位电影工作人员对于电影的呈现, 特别是战争题材电影的拍摄方式方法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而这差异所带来的认同也会不同。希望所有的电影工作者都能够带着一种人文关怀之心, 着重表现人物的人道主义的光芒和人性的光辉。中国的电影还需要认真的专研和研究, 在世界电影行业中掌握自己的话语权, 让中国的文化发展到每一个国家中去, 每一位中国人也要承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担, 将电影的文化和艺术结合在一起, 充分显示出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当然也要进一步的创新电影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汤晓军.荒诞世界中辛德勒的自由选择——存在主义视角下的《辛德勒名单》[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3, 11:72-75+87.

[2]周翎, 纪依依.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5:48-52.

[3]姜雯.虫蛹的蜕变, 极致的人性——对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奥斯卡·辛德勒”的人性升华解读[J].电影评介, 2010, 06:57-58.

[4]金晓莉.存在主义下的选择自由——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全新解读[J].电影评介, 2015, 20:33-35.

[5]汤晓军.人性的胜利——解读《辛德勒名单》中主人公的心路历程[J].名作欣赏, 2014, 33:116-117.

[6]张伟.东西方战争题材电影的“救赎者”形象建构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14.

[7]汤晓军.荒谬世界中辛德勒的积极选择[D].浙江大学, 2013.

篇4:电影《辛德勒名单》的配乐赏析

关键词辛德勒名单配乐情感美创造性

对于《辛德勒名单》,人们更多讨论的是正义与邪恶、人性与兽性的深刻揭示,人道主义情感的宣扬,以及黑白为主,彩色、黑白混用的拍摄特色。实际上,这部荣获奥斯卡7项金像奖的优秀影片,配乐处理同样具有过人之处。每当起伏跌宕、纯真质朴的旋律响起,总让人沉浸在忧伤的氛围中,忘了对它进行理性分析。在此,笔者愿对《辛德勒名单》的配乐略陈浅见,以作回顾探讨。

一、主题曲的情感美

《辛德勒名单》配乐之所以能够风靡世界,首先在于主题曲的独特之处:“情”胜于“景”。叙述故事与创造意境相得益彰。作曲者约翰-威廉斯采用常见的复三部曲式,简练柔和的旋律,与过去音画同步的写实主义截然不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刻画出主要人物乃至整个犹太民族复杂、沉重的内心世界。举世闻名的犹太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的精彩演奏,更为音乐魅力重笔添色。

影片开始,半截蜡烛在燃烧,整个画面只有略红色的烛火在微弱地跳动,字幕出现在黑暗的背景下,钢琴音乐把观众带入一个沉重的心理空间。基调确定后,哀婉动人的小提琴主旋律贯穿全篇,以简洁明了的小调式旋律,饱含凄楚的慨叹,宏观上揭示出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心理历程。音乐首先在高八度上以明亮的音色进行反复、扩充,当辛德勒亲眼目睹纳粹暴行后,与工厂犹太会计进行交谈时,音乐进入中间段,小提琴音色作为主旋律先后出现五次。这种旋律委婉柔美,如泣如诉,细腻而抒情。忧伤的音色渲染出影片的悲剧气氛。仔细分析,该旋律结构有两个重要特点。

其一是主题乐句音符间有粘连性。比如,第一乐句利用不稳定的属音作为句尾音,并继续向前推进发展。使其具有摇曳起伏感,蕴涵着内在的动力。看似平稳的下行级进和跳进旋律给人无可抗拒的升起和下沉联想,平静中包含内在的激动,并悄悄地膨胀,仿佛人物内心的激动已到了无法抑制的边缘。由于音乐每个音符承载的感情已达到饱和的程度,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忧伤和挣扎,电影内容因此被赋予浓厚的感情色彩。

其二,旋律的中间乐段频繁出现变音、切分音、附点音符,表现出一种沉重压抑的情绪,更显出旋律内在的张力和极不稳定的情绪。在辛德勒与他的犹太人分手这一场景中。音乐保持着写意功能,但在段落上却恰如其分地与画面保持了同步,伴随情节的发展准确地烘托着画面的气氛,达到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作曲家将这段音乐定名为“我该救更多的人”。辛德勒在犹太人簇拥下缓步走向汽车,在温暖的弦乐背景上,长笛、单簧管、英国管先后形象地吹奏出了人声对话般的亲切旋律。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他们用敲掉自己的金牙和私藏下来的金首饰,把它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弦乐再次以温暖的音色奏出了一个充满深情的主题变奏。当辛德勒接过戒指时,充满感情的弦乐再次出现,延绵的长音居高不下,然后时而有下沉的波谷,时而又轻微地挣扎着上升,将画面中的感人气氛推向了高潮。它表现的乐思仿佛一缕轻烟,包容着忧愁的思绪。其后,移动摄影机透过车窗拍摄辛德勒离去的侧面特写镜头,玻璃上叠映出依依惜别的人群。在画面以形象、精练的电影语言表现内涵的同时,音乐也用从主题发展出的悠长、绵延的旋律线表现了辛德勒与他倾尽全力救出的这一千多个生命之间结下的难舍亲情……没有对白、没有哭泣,然而这感人的音乐却有力的揭示犹太民族对亲情、爱情、友情、家园情、岁月情的眷恋:对人生、对未来的理想、希望与困惑等复杂感情含蓄而又深沉的表白,使旋律音调中的每一乐句、每一小节都无不闪烁着情感美的光辉。

二、音乐运用的创造性

威廉斯在为《辛德勒名单》配乐时,注重对剧本整体感受,细致入微地参与影片的创作,没有拘泥于画面的表面气氛而单纯为画面配乐。在处理音画关系方面尤其大胆,音画相谐和音画反衬两种手法混合运用,创造了新颖的意境和独特的音乐形象。

音画相谐的配乐对剧情推波助澜,使电影情景交融。观众很难忘记那经典的一幕:获救者名单一出现,忧郁的音乐主题马上转入由小提琴和手风琴奏出的三拍子欢快音调。两种乐器交替奏出的旋律犹如两个人真诚的心声交流,把人从沉重、压抑的气氛带入一种欢乐、轻松的情绪中。到后来音乐转入更为欢快的德军舞会使用的舞曲,这段音乐配合着德军军官果断有力的歌声,一直到银幕出现辛德勒招聘犹太打字员时,诙谐风趣的小提琴在钢琴伴奏下,跳动的音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影片的整体情绪也随之渐趋欢快明朗。这一系列的电影配乐丝丝入扣地衔接剧情、烘托影片氛围,推动剧情发展。更妙的是,这种音乐与剧情相得益彰的结合,还与后面的悲剧情节构成巨大反差,深化了悲剧主题。

音画反衬往往带来象征意义,使剧情富有深刻性。纳粹血洗犹太社区时。整个社区一片混乱,犹太人家庭被迫吞金戒指自杀,医院里的病人被迫服毒,无辜的人惨遭毒打……血腥的屠杀画面激烈、动荡,充满残酷悲怆的气息,画外配音却优美动人:钢琴伴奏下纯洁的童声台唱配合着银幕上混乱人群中唯一的彩色形象,一个身穿暗红色大衣的犹太小女孩在极度悲痛中盲目走向画面深处。当德军冲入犹太家庭用冲锋枪扫射时,一个德军军官在犹太人家中的钢琴上演奏巴赫的音乐,纯净、优美的琴声和枪声、脚步声、军犬叫声一起回响在整栋大楼。纳粹集中营的一场戏更是惊心动魄。德军哄骗大批犹太儿童到几辆卡车上,准备运到毒气室。正在广场劳动的亲人看出孩子面临的厄运,母亲们惊恐的尖叫声、哭喊声和车上儿童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形成巨大的反差。这时的音乐并未随画面的变化而变化,而是出现了一段甜美的、歌谣似的女声独唱以及纯洁的童声伴唱,整个广场似乎都被空灵悠扬的歌声包围,沉浸在圣洁的音乐世界中。音画反衬的艺术处理剥夺了祥和曲调应有的优美感,轻柔的声音这时仿佛变成魔鬼的咒语,令人毛骨悚然。观众由此更深刻地了解德国纳粹的残酷暴行,以及战争中被极度扭曲的人性。这种音画对立的反衬手法,突破了音乐尾随画面的一般处理,大大加强了音乐的寓意性和深刻性。

篇5:观看辛德勒的名单电影的观后感

这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具有巨大震撼力、深沉而令人痛苦的电影。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烛光。一根火柴点亮了蜡烛,犹太人在祷告,赞美诗结束后烛光慢慢熄灭,变成一缕青烟,然后四周变得黑暗。

特有的黑白色画面增加了影片的厚重感,也象征着犹太人的黑暗时代。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一个小女孩用红色,这个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之后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我想正是这个小女孩触动了辛德勒,使他从最开始的一个趁机想发大财的商人,转变成一个有良知有人性的人。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强与弱、野蛮与良心的之间的冲击。

那些名单上的犹太人是幸运的,就像斯坦恩说的:“这份名单是生命,名单之外就是深渊。”。但,有更多的犹太人惨遭屠杀,这是那个时代的杯具。历史是苍白的,没有人能够篡改它黑色基调——沉重而哀伤。但是,此刻却仍然有很多人生活在炮火之下。

在中东的土地上,孩子们十几岁便放下课本,拿起路边的石块练习着打倒敌人。很难想象在贫民区的矮墙、砖块中他们的童年是多么的悲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欧洲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同时,中东地区的人口图却是个标准的正三角形——青年人口比例大大高于老年人口比例。他们的平均年龄甚至不到30岁!

这正是连年不断的战争造成的!新闻里常听到:“以色列对加沙实施新一轮空袭,造成巴勒斯坦6人死亡12人受伤”等等的战报,我们都早已习以为常。当这些人的生命化为一个个数字的时候,没有人哀伤。他们是战争的牺牲品,是战争的受害者。但是然后呢?没有然后了!有的只是报复,又是死伤!

记得政治书里有句话:当今世界的局势是大多数地区和平,少数地区战争。

这是一句令人可悲的话语,透露着整个世界的无奈。人性在那里早已被泯灭,拥有的只是对生命的渴望。

关于观看辛德勒的名单电影的观后感2

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是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宏篇巨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纳粹党党员。他善于利用与纳粹军官的关系谋取最大的利润。在被占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然而这些人得到了这份工作就等于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作为战争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然而纳粹对犹太人残酷的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这时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的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威胁。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的一一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了纳粹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迫害,一如既往地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

我觉得纳粹简直是太残忍了!像疯子一样地迫害犹太人,可以说是不把犹太人当人:他们命令军官把犹太人关到条件极差的集中营;有用的就留着干一些事,只要干的事稍微有一点点不好就会被杀死,甚好至这些军官只要心情不就会乱杀人;那些老弱病残的就更别说了,只有送到奥斯威辛就先把头发剪了,再把他们毒死,最后用火烧掉。

我觉得辛德勒是一个好人,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好人。也可以说是纳粹党里的正常人。因为在战争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里,所有的人的人格都已经扭曲变形了。但是辛德勒没有,他还是一个正常人,他还有人格,还有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良知:刚刚开始他用犹太人是为了赚钱,因为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当然人肯定有一点贪心;后来他良心发现纳粹真的很坏、很残忍、于是他就开始用钱救犹太人……

可见和平真的很可贵啊!我们应该尽力去维护它!

关于观看辛德勒的名单电影的观后感3

那是一段世界人民都不愿意回忆起的过去,恐怖的阴霾笼罩着整个欧洲,人心惶惶,看不到一丝希望,街头不断地有枪声响起,民众随时随地都有倒在街头的可能。《辛德勒的名单》便是诞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的一部作品。这篇小说所记录的东西是以亲历这一历史的幸存者口述的资料为基础。它的一点一滴都是严谨的、真实的。正因为它的真实不容质疑,所以在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的眼睛来重新回顾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总不免心惊肉跳,从而对这个世界发出了质问。

故事的开篇,给我们展示了辛德勒是怎样的一个人:一个放荡不羁的,充满活力,不拘小节的人,他甚至在成年之后成为一个战争时期的投机商,大发国难的财,而在战前,他就已经加入纳粹党。然而就是这个人,在痛苦地明白了犹太人面临的命运的时候,不惜代价,不顾自己的安危,倾家荡产,四处奔走,才最大限度地保住了一千一百名犹太劳工的生命。当时在犹太人被疯狂屠杀的环境下,一个纳粹党的投机商对他一千多名犹太员工的拯救是何其艰难。但在整个拯救活动中,辛德勒一刻不停地周旋于党卫队或大或小的军官之中,用金钱与个人魅力去打动他们,从而放那些犹太人一条生路。

善的对立面是恶,大善的产生必定是针对大恶。作为辛德勒甘心投身善行的根源,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政策是大恶,党卫军及傀儡政府的.大力协助是大恶。那些令人发指的恶行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而那些本来普通的人为何摇身一变成为恶魔?拿人不当人又是谁给的权利?我想这肯定不是心智缺陷或者有道德洁癖使然,而是极权政治下的产物,人性被扭曲也是必然。可悲的是,大多数在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人以及附属国人民都集体失语,在当时那种环境下想必也是恶的一部分,因为纵容有时候比直接暴力更可怕。

故事总要结束,历史总要翻过不堪的一页,当阿蒙无理由开枪射杀犹太囚犯,当党卫军肆意虐杀无辜犹太人,当投机分子霸占犹太人产业,所有的这些画面出现的时候,我们也要想到,在这些丑恶场景的对面,出现了善意掩护犹太人的士兵,更出现满载希望的辛德勒名单,这份名单犹如黎明时分那初升阳光,虽然微弱却势不可挡的劈开黑暗,带来永恒的希望。可以说道德与人性的力量是这世界最美妙的组成部分,在欧洲犹太人被有计划灭绝的恶行面前,在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面前,在久已湮没人世的拯救故事面前,人性之光不灭将是永恒的记忆,善举也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黑暗的昨夜已经过去,让我们拥抱来之不易的幸福。

关于观看辛德勒的名单电影的观后感4

幸好后来画面转成彩色的了,给人予希望,我也长长舒了口气。

彩色的画面中,那些幸存的犹太人表情庄严地来到一座看似普通的坟墓前有序地进行祭奠。这看似普通平凡的坟墓里却安躺着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就是奥斯卡、辛德勒。

他曾经是一位十分富有的德国老板,在德国人血腥屠杀犹太人时,他和许多高级德国军官认识。当时他完全可以荣华富贵下去,但他不像其他德国人那么残忍自私,正义和良知最终让他做出营救犹太人的决定。

他开始用大把大把的金钱,钻石贿赂各级军官,并按人头买下了数千个即将送往可怕的奥斯维幸犹太人。找借口说是把他们应聘为工人,而他却让犹太人整天在工厂了自由做事,工厂根本不生产一样东西。最终他的钱用光了,破产了。

后来,德国投降了,在二战中输了。因为辛德勒是德国人,所以他的下半身便是不断地逃亡。

虽然他的物质没有了,但他善良和正义的伟大壮举留在了所有人的心中,他得到了人们的尊崇,早已超脱了物质层面。

电影画面由黑白转成彩色,这是为你辛德勒转的,也是为正义转的。

关于观看辛德勒的名单电影的观后感5

这部电影,以前从初中开始,不止一次地想去看过,又不止一次地在电影的中途戛然而止。不是正因感觉的无聊,不是正因时刻的冗长,而是电影中又一次揭露起的纳粹种族灭绝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伤疤,对于每一个甚至和犹太种族没有任何瓜葛的我们来说,无疑也会在几十年后的这天隐隐作痛,让人不忍。黑白的色调,频繁的枪声,孩子,老人和妇女们的哭叫,还有德国司令官眼中深邃的不能再深的冷漠和残酷。二战,纳粹,集中营,犹太种族大屠杀,这些发生在另一个大陆的事情,留下的后遗症却漫步了整个星球,漫布了半个世纪。

一个晚上,最后把这部奥斯卡也能只为他作注脚的经典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音乐消失,居然不知道说什么为好。电影中的暴戾太多,苦难太重,救赎太过困苦,以至于他所承载的伤痛和所要表达的理念,让任何一位观众都感觉太厚重了,太沉重了,太多太多让人一幕便再也不能忘记的镜头,在鞭笞着控诉着那段历史,在涤荡着每一个观者的灵魂。

斯皮尔伯格终究是个伟大的导演和制片人——拥有犹太血统的他,十年磨一剑,最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作为一个被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的后裔,他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向那个恐怖而黑暗年代里的博爱,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

那是一段多么凄惨多么悲伤多么疯狂多么让人难以置信的历史啊。奥斯维辛的名字,注定成为整个人类的痛,当辛德勒走出工厂的大门,看到轿车的前盖上布满了集中营大烟囱纷飞的白灰时,他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又有多少无辜的犹太人,在毒气室中化为了灰烬。在那个悲伤的年代里,在所有纳粹党卫军的大脑中,犹太,简直就是“老鼠”和“低贱”的代名词,他们甚至制造了可笑的法律——任何把犹太人当人看的人,都违反了所谓的“种族歧视法”。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人类能够残暴到那种地步?为什么一个人的仇恨能够轻而易举地被放大到一个世界的仇恨?为什么那些道貌岸然的纳粹党衣冠禽兽们竟然能够不眨眼地杀死成千上万人,甚至没有一点的恐惧,和负罪感?

影片中充斥着太多的特写,让人不想去想起,但又不得不想起。那个长着俊美面孔的纳粹司令官阿曼歌特,作为影片中最大的纳粹头目,他能够在清晨醒来穿着睡衣的时候,从别墅的天台上,开枪打向任何一个他觉得不顺眼的犹太人,然后继续和情人谈笑风生,似乎一切都没发生过;他能够头都不会地叫副官枪毙了给他提出中肯改造推荐的年轻女工程师,然后再叫手下按她的推荐执行;他能够正因一个逃跑的犹太人亲手杀死几十个无辜的人,能够正因一只到处乱跑的鸡轻而易举地结束一个人的生命……阿曼哥特,无疑是所有纳粹党人最阴暗狠毒一面的代表。在他那双漂亮的眼睛中,我们看不到任何的怜悯,任何的宽恕,任何的人性之光,唯有的,只有拒绝,只有杀戮,只有高人一等的傲慢和无法言说的暴戾。

而辛德勒,恐怕就是片中唯一闪耀的人性之光了吧。在起初,作为商人的辛德勒,只是想利用战争的打响大发一把战争横财,他建立了工厂,为军队生产后勤物资,并雇用了大批比波兰人便宜许多的犹太难民。然和,这一举动也恰恰保护了工厂中的犹太人,正是正因他们所生产非是军需物资,因此阿曼哥特也没有权利滥杀工人。生来就是社交圈外交家的辛德勒能够自由游走于纳粹党的酒会中,和党卫军高层持续了很好的“合作伙伴”关联。凭借犹太人发财,是他的初衷。但当他亲眼看到阿曼等人在隔离区惨绝人寰的行经后,当他看到唯一穿着红色衣裙的奔跑中小女孩最终还是没能躲过纳粹枪口的时候,他觉发感觉到,自己就应做些什么。而他的工厂,正式最好的保护犹太人的天堂。他也以前担心过,担心雇用过多老弱病残的犹太人会危及到他和党卫军的关联,给自己的生命带来威胁。但之后,当阿曼通知他隔离区将被关掉所有犹太人都将被转移到集中营的时候,他被迫关掉工厂。他对同样是犹太人的经理说到,自己从工厂中已经赚到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此刻无论去哪儿都不成问题。然而这时,他看到了经理的眼神,那是一种绝望的眼神,是一种无助的眼神,是一种痛不欲生没有任何期望的眼神。辛德勒突然意识到,工厂的关掉意味着他的工

人们将全部被送到集中营,然后化为如同那天飘落到他身上的灰烬。

他最终明白了纳粹的黑暗远远超出他的想象。无辜的生命终究会被碾碎在阿曼的手心。于是,他动容了,他改变了离开的决定,他找来经理,把能够收集到和记起的1100个犹太工人的名字打印;他找到阿曼,用百万马克贿赂他,最后带走了1100个犹太工人。这是1100个人的名字,这是1100个人的生命。犹太经理用颤抖的双手拿着珍重的名单,泣不成声。他清楚,这是辛德勒耗尽了大部分的积蓄换来的。在那时的德意志,在那时的纳粹黑云下,在毫不相干的人们都尽力远离与犹太人的瓜葛的时候,竟然会有这样一位德国商人,他为了生存,同样带着纳粹的金质徽章,他为了利润,同样把战争看做机遇…但当他真真正正地感触到犹太人的痛苦之时,却做出了很多人不肯作出的举动。

最后,几番波折后,1100个犹太工人被安全地运送到新的专门生产军火炮弹的工厂,这其中,包括隔离区所有的孩子们。

但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的慈善家在得知工厂生产的炮弹全部是劣质品的时候,他要求经理用自己赚到的马克去购买其他工厂的炮弹,再以同样的价格卖给军方。当诧异的经理问他为什么不去培训工人自己生产的时候,辛德勒决然地说——“当哪天这个工厂生产的炮弹质量合格了,才是我不能理解的一天”。在七个月的时刻里,辛德勒的军火工厂没有生产出一颗合格的子弹,没有得到一笔利润,相反的是,他还要支付大笔的工厂运营费和工人的伙食。

这已经彻彻底底地不再是一个工厂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幌子,辛德勒,用自己破产的结局,挽救了1100个犹太人的生命。

这已经彻彻底底地不再是一种生意了。一个破产倒闭的公司,辛德勒,让他不幸中又万幸的员工们,活到了纳粹低头,德国解放的那一天。

那一天,他站在工厂的高台上,告诉他的工人们,他们能够走了,能够去寻找自己幸存的家人了,能够永远不用在担惊受怕和死亡线上生活了。他们,最后被救赎了。

那一晚,当辛德勒开着仅剩的资产——一辆汽车要离开时。所有的犹太工人来到了公路的两旁,他们送给了辛德勒此生最珍重的礼物——一枚戒指——在戒指上刻着犹太人的箴言

——救人一命,即救整个世界。

这时的辛德勒竟然不能自已。他眼含泪水,说——我本就应救更多人的生命,我本就应赚更多的钱,本就应不那么奢侈…他指着那辆车,说这还能救另外十人的姓名;他指着胸前的纳粹徽章,说其中的金子会让阿曼至少再给他两个工人…

但每个人都明白,他做的已经足够了,做的已经太多了…

影片的结尾,50年后,那些还活着的被辛德勒救出的人,或者是已经死去的人的后代,来到他的墓前,用犹太人特有的方式,向他们的恩人墓前摆满了石块。

1100个人的生命,和所有犹太种族的数量比起来,算不了的什么,和所有在二战中被屠杀的人的数量比起来,更算不了什么。但如同犹太人所说——救人一命,即救整个世界。

那辛德勒,到底拯救了多少个世界呢?

篇6: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分析

有些事情无须比较,因为越比较越烦恼,譬如财产。比你有钱的人多的是,一山比一山高,所以,绝大部分的人大概会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阿Q精神安慰自己。当然,有些事情必须比较才能够得出结论,譬如演技。举个例子,在电影《枪火》里面,吴镇宇与吕颂贤之间的差距是孙悟空翻好几个跟头也抵达不了的。

先比较一下《辛德勒的名单》与《金陵十三钗》吧。前者出自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之手,后者出自中国导演张艺谋之手。两者的“立意”基本雷同,围绕的均是“杀戮中的庇护所”这一主题。涉及到生与死,我想,没有人会一心求死而不向往苟且偷生。前者的“立意”没有任何问题,辛德勒以一己之力将深陷“地狱”中的人一个个拉拢到“天堂”里面,最后,还为自己没能救更多的人而忏悔,从而使电影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后者的“立意”相对而言就逊色很多,甚至容易产生歧义,一命抵一命这个选题并不高级。妓女的命就不值钱吗?将人分成三、六、九等这个idea本身就很low。

再比较一下《拯救大兵瑞恩》与《集结号》。前者依然出自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之手,后者出自中国导演冯小刚之手。前者的“立意”非常单纯,无非就是几个人深入“虎穴”拯救一个人;后者则花了大量篇幅纠结于究竟吹没吹集结号这个问题,这件事被过度渲染,甚至盖过了战争本身。吹了怎样?没吹又怎样?它有那么重要吗?

上一篇:我的奇思妙想笔作文下一篇:幼儿园保教工作总结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