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古诗文训练

2024-06-27

答案古诗文训练(共8篇)

篇1:答案古诗文训练

小语古诗文训练

1、雨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

3、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4、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6、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7、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9、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

11、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12、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此情此景,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贫嘴!”

篇2:答案古诗文训练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古诗文,完成7~13题。(18分)

(甲)

南山①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②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孟郊《游终南山》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注释:①南山:指终南山。 ②即:到。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鸢飞戾天者 (2)望峰息心

(3)经纶世务者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1分)

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D.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0.(甲)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乙)文中哪八个字可以概括富春江山水特点?(3分)

11.简要赏析(甲)诗“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中“驱”、“拂”二字的表达效果。(3分)

12.(乙)文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感受是“窥谷忘反”,(甲)诗中表达了类似体验的.句子是:

。(2分)

13.(甲)(乙)两则诗文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参考答案:

7.(1)至。 (2)平息。 (3)经营,治理(或“筹划”)。(3分。每空1分)

8.C(1分)

9.(1)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2)山凭依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伸展,仿佛在互比高远。

(共4分。每小题2分,修辞翻译恰当,关键词语理解正确即可)

10.高大(或“气势宏大”“高耸”“高大雄伟”等),幽深。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共3分。前一问2分,后一问1分)

11.“驱”“拂”二字运用 了比拟(拟人)的手法,“驱”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松柏之态;“拂”字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了松涛过后,万壑清明之景。(3分。意思对即可。如回答运用了“通感”的修辞也可)

12.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2分)

篇3:初中古诗文诵读训练策略

一、诵读古诗文的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 也注重人文性, 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 因此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学的经典、精华, 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品格的文化传承;古诗文的语言是最具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是学习民族文化的最好途径。古诗文用词准确凝练, 字斟句酌, 诗句精深华丽, 充分表现了汉语言的魅力。通过诵读, 理解古诗文的字词句, 欣赏古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体会蕴藏的意境, 把握古诗文的思想感情, 能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最终得到美的升华。

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感情朗诵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表达感情, 让课堂充满浓烈的学习气氛, 从而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二、诵读古诗文的方法

诵读是朗读和背诵的结合, 要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把握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欣赏音韵美, 体会意境美, 最后在鉴赏、品味、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六个环节具体展开。

1.初读正音, 初通文意

这是朗读的入门阶段, 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和所学诗文的特点, 激发学生自由读的动力, 再以教师范读或听录音跟读的方式正音, 最后以全班齐读、小组读、个人读、接龙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方式朗读, 其中比赛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正音不仅是读准音, 还要让学生注意文言文的特点, 读准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等, 掌握其意义、用法, 把文章读得字顺文通。

2.正确停顿, 把握节奏

先介绍诗文停顿的有关知识, 掌握停顿要领。古诗文通常根据音节和意义来停顿, 一般在词或词组间停顿, 但与文意相连则停顿不同。如《干将莫邪》中“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一句, 正确的句读应是“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 而非“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 因为“即”是“就”, “将”是“拿”的意思, 而不是“即将”一个词义。

明确了方法后, 让学生独自在书中用停顿符号标注要停顿的地方, 然后同桌交流, 最后当堂朗读, 说明停顿的理由, 师生共同评价、点拨。师生各抒己见,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停顿的技巧, 逐渐培养朗诵的节奏感, 可用节奏传达情感的起伏。

3.读出重音, 把握基调

重音是感情的直接表现, 哪个字、哪个词、哪个句子是最要突出、最要表达、最含情感的, 在诵读时用重音, 就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如读《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重音落在“谁无死”“照汗青”上。因为这六个字气势磅礴, 高亢激荡, 使人们被文天祥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所震撼。学生明确了重音, 也就对诗文的情感有所把握, 把握到诗情的跌宕起伏, 朗读就有了一些味道。

4.巧读语调, 体味诗文

朗诵的语调, 就是把握其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喜怒哀乐, 体现诗文的音韵美, 体味诗文的情感, 产生强大的感染力。要根据诗文内容、诗文情感处理好语速、语气、语调。如《木兰诗》“木兰辞官”部分, 读时语调由庄严转为热烈,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节奏稍快,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放慢节奏, 读得亲切、朴实, 感受木兰的英雄本色———功成身退, 不慕富贵, 眷恋家乡的品格, 读出诗的韵味, 品出诗的情感。

5.背诵课文, 感悟诗文

在情感朗诵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感悟诗文之美, 得到美的升华。抓住诗文内容、结构、意象, 来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展开想象, 从而感知形象, 品味诗意, 走进诗文的意境。例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呈现的是悲苍之景, 而“小桥、流水、人家”三个意象呈现的却是一个温馨的家园, 这时在西风吹动的古道上, 一匹瘦马上的旅人怎不会“断肠天涯”呢?

6.运用体态, 陶醉诗蕴

表情、眼神、手势、姿态等也是朗诵中有机组成的一部分。恰当地运用体态语, 能准确地表达古诗文的感情, 升华朗诵效果, 使诵者和听者都化身文蕴, 陶醉于诗文中。如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时, 双手做举酒杯状, 双目向上做望明月状, 双脚轻移, 口中吟诵诗词, 不由沉醉于词人的因政治上的失意及和弟弟的别离, 中秋对月时产生抑郁惆怅之意, 旋即又超然达观, 排除忧患, 对人间生活充满热爱。

篇4: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

春夕酒醒

□皮日休①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②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注]:①皮日休:晚唐诗人,半生坎坷。本诗为其中年所作。②酃醁(línɡ lù):美酒名。

本诗前两句有何作用?

答: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请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简要分析。

答:

与浩初上人

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注]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注]:此诗写作之时,作者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

1.此诗的后两句独具艺术魅力,请简要分析。

答:

2.诗人借“山”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史将军①二首(其二)

□杜 牧

壮气盖燕赵②,耽耽③魁杰人。

弯孤五百步,长戟八十斤。

河湟④非内地,安史有遗尘。

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注:①史将军,生平不详。②古称燕赵多慷慨之士。③耽耽:形容神态威武。④河湟:现今的甘肃、青海地区,唐肃宗时,吐蕃乘安史之乱占领其地。

1.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了“史将军”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2.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列各题。

千秋岁①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答: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答: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作赏析。

答: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表达的情感。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管晏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选自《史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B.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C.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D.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2.下列对文中黑体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B.封邑:即封地,古代国君赐给卿、大夫等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官职,位于士之下、卿之上,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D.四维:指礼、义、廉、耻等,古代统治者以此为治国之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家境贫困,和鲍叔牙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牙却一直很好地对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来。

nlc202309091420

B.鲍叔牙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C.文章第二段饱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赞颂,表达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D.文章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译文:

(2)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译文:

杜预传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

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因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预既至镇,缮甲兵,耀威武,乃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预处分既定,乃启请伐吴之期。帝报待明年方欲大举,预表陈至计。预旬月之中又上表曰:“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十有八九利,其一二止于无功耳。自秋以来,讨贼之形颇露。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完修江南诸城,远其居人,城不可攻,野无所掠,积大船于夏口,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帝乃许之。

预以太康元年正月,陈兵于江陵,遣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众循江西上,授以节度,旬日之间,累克城邑,皆如预策焉。又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吴都督孙歆震恐。吴之男女降者万余口。(周)旨等发伏兵,随歆军而入。歆不觉,直至帐下,虏歆而还。于是进逼江陵。既平上流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孙皓既平,振旅凯入,以功晋爵当阳县侯。

预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凡所兴造,必考度始终,鲜有败事。或讥其意碎者,预曰:“禹稷之功,期于济世,所庶几也。”

预身不跨马,射不穿孔,而每任大事,辄居将率之列。结交接物,恭而有礼,问无所隐,诲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选自《晋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平上流/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

B.既平上流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

C.既平上流/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

D.既平上流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

2.下列对文中黑体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常用来陈述心意;后也用于陈述对重大事件的见解。

B.太康:年号,是晋武帝司马炎继位后给自己纪年的名号。

C.牙门: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这里指武将名號。

D.传:传记,在文中指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或著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灭吴的方略上杜预与皇帝持相同的意见,但在灭吴的时机上,他不同意皇帝的意见,在他的请求下,皇帝最终同意了他的主张。

B.太康元年正月,杜预率领部将开始讨伐吴国,一路攻城略地,还活捉了吴都督孙歆,于是进逼江陵,吴国州郡都望风归命,奉送印绶。

C.杜预作为一员儒将,既不会骑马,也不会射箭,可是每当委以大事的时候,却列将帅首位,所有的将帅对他都谦恭而有礼貌。

D.杜预不仅帮助国家建立了灭吴的功勋,这是立功;还为《左传》作集解,成为《左传》研究的大家,这是立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预既至镇,缮甲兵,耀威武,乃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

译文:

(2)或讥其意碎者,预曰:“禹稷之功,期于济世,所庶几也。”

译文:

[参考答案见下期]

篇5:答案古诗文训练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3)《陈情表》中写出了李密孤苦无依,形影孤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滕王阁序》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滕王阁四周人烟繁盛,富庶繁华的气象。

(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真正逍遥的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他在“故国神游”中,以酒祭奠江月,唱出了“,____ ”的心底悲歌。

(3)“文章憎命达”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呢?在《登高》一诗中,“,”这两句诗从时空两方面着笔写出了他的悲愁和孤独。

(4)韩愈在《师说》中,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凝练地概括出“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篇6:答案古诗文训练

1、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你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等到“”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4、按要求写诗句:

(1)秋“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秋“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秋“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秋“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5、“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昌龄发出了“”的满脸豪情。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6、“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写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1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8、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9、根据“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6句相关的诗句。“” “” “” “” “” ;“”。

春光二月迎新绿,四季常青不老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一句诗“”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1、“”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12、《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其中“梅”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特点,“竹” 具有刚强勇敢特点。请写出《石灰吟》:于谦(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李绅)的《悯农》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4、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诗句是:“”。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6、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7、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 《泊船瓜州》中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9、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诗为:“”;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说明了这个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1、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2、湖边那株丰姿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此景象真可谓是“”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3、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和“”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

“”,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表达了 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4、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5、古诗七彩园:(填色彩)(3.5分)

1、乌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 红总是春。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6、古诗百花园(填花名)(2.5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桃花相映红。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人闲 桂花 落,夜静春山空。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7、古诗动物园:(填动物)(3.5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3、泥融飞燕子,沙暖睡 鸳鸯。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 鳜鱼肥。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8、古诗数字园:(填数字)(4分)

1、九曲黄河 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白发 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三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 七十古来稀。

5、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故国 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29、古诗地名园:(填地名)(3分)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0、补充诗句,并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横线上(10分)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草长莺飞)

4、千锤万凿出深山,要留青白在人间。(千锤万凿)

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齐喑)

6、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牛。”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9、春天里,当你看到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用唐人的诗句

来表达心中的感受。

10、来到瀑布脚下,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填古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昨天晚上,有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12、人们常常用“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来比喻知音觅或乐曲高妙。(填诗句)

(1)“明日复明白,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呀!

(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

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 数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4)“吹而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15)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6)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篇7: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与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

的心情。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⑴.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8.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⑴.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⑵.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9.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释】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⑴.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

⑵.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

,表达了诗人的。1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⑴.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⑵.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⑴.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⑵.“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田园乐(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释】①落落:松高貌,稀疏或零落的样子。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⑴.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

。⑵.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释】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⑴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⑵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⑴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17.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⑴.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

⑵.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题

1、【答案】(1)“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其诗清新可爱,含蓄隽永。

译文:一群村童跑进了村子,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田野里遍地是豆荚和姜芽,村子里的炊烟带来一阵阵煮肉的香味。田里的稻子高高举起了稻花,不知它们的主人是谁呢。看,那里有几只红蜻蜓在飞舞,草枝上竟然还有一只支淘气的绿螳螂。

字词赏析题的命题形式是:①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③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读要求: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2、【答案】(1)逐 移(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 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解析】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垂钓风情画。诗句近乎俗语,但情理兼备,意境高雅,读来如饮醇酒,满口生香,使人仿佛正在欣赏一幅自然和谐、闲适安逸的垂钓图。

译文:江中白浪里有一位白发老渔翁,江岸风声阵阵,老渔翁船行到哪个地方,家就安在哪里。刚才他钓了一条一尺长的鲈鱼,儿孙们就忙着捡柴准备在荻花中生火准备煮鱼吃。

3、【答案】⑴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⑵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解析】此诗是唐代诗人雍陶所做的七言绝句。这首随笔式的小诗,写的是春郊访友的感受,诗人从日常的题材中,挖掘出不平常的情致;用新鲜的构思,表现了村园春色特有的美。作品本身就像诗中写到的枳树花,色彩淡素而又清香袭人,是一篇别具风姿的佳作。

4、【答案】(1)依恋(不舍、挽留)(2)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移家别湖上亭》,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5、【答案】①依依不舍(或留恋)

②这句诗用拟人(或衬托)的写法,形象有趣地写出黄莺连连向我挽留啼叫,使“离情”的表达更加深刻。

6、【答案】⑴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⑵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本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7、【答案】(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三个要点,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解析】唐代诗人于良史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风格清淡闲雅,极富神韵。这首诗描写春天山中夜景的美丽迷人,抒发了热爱山水的情怀。诗开篇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既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又巧妙地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可谓一箭双雕。接下来的六句则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

8、【答案】⑴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 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意思对即可)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情感、志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刘次庄,宋代诗人,这首景色如绘的七绝小诗,构思奇巧,诗笔明丽,情韵恬适,充分体现出诗人追求美的执着和拥抱生活的热情。

9、【答案】⑴落日、绮霞、远山、青草

⑵.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解析】这首小诗(五言绝句)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的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韩琮此诗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

10、【答案】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

怀乡、思友

11、【答案】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

⑵.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大意相同即可)

【解析】马戴:唐代诗人。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诗歌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力。

12、【答案】(1)镜中看(2)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解析】《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ào)歌,渔民的船歌。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写出了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渔家的欢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画。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

译文: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暴涨,鱼群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13、【答案】⑴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意。(意对即可)⑵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指出质朴或“淳朴”等).【解析】《田园乐》是王维的一组六言绝句。该组诗为作者退隐辋川时所作,故一题作“辋川六言”。本诗以清新淳朴的笔调,描写了田园的景象和农村的风光,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全诗声色并貌,动静结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王维之诗,诗中有画。

译文:茂盛的春草,在秋天还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14、【答案】(1)①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②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意对即可)(2)①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②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意对即可)

【解析】陈与义这首七绝,写他在从开封到襄邑(现在河南睢suī县)去的一次旅行。通观全诗,这是一首记游诗,既写了船行河道中时所看到景象,也通过描写,抒发了自己在航行时欢快的感受。诗人静卧船舱,仰看蓝天白云。咦,满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呢?转瞬之间诗人就恍然大悟了:原来白云正默默随我同行,和我一道向东飞去呢!

译文: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15、【答案】(1)梅子、芭蕉、柳花(2)“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解析】此诗写作者闲适、慵倦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此诗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16、【答案】⑴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意思对即可)⑵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意思对即可)【解析】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故:故意。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被穿树飞花的春雪化成一片欣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译文: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17、【答案】⑴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多么骀荡的春光,多么融和的初日。⑵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解析】这首诗色调鲜明,音节谐美,浅而不露,淡而有韵,予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衬托着道旁的离筵别酒,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设色山水。诗中人临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又使这幅画图显得栩栩如生。

18、【答案】(1)酒(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解析】这是李白离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是古体诗,虽然短,却情意深长。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全诗流畅明快,自然天成。语虽明浅,却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反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借滔滔不绝的大江流水来倾吐自己的真挚感情,亲切而且深情,有强烈的感染力。这首小诗描绘了在春光春色中江南水乡的一家酒肆,诗人满怀别绪酌饮,“当垆姑娘劝酒,金陵少年相送”的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图。【译文】风吹柳絮满店都是香味,吴地的女子压好了酒请客人品尝。金陵的年轻朋友们都来为我送行,送与被送的人都频频举杯尽觞。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

篇8:初中古诗文教学应加强朗读训练

关键词:古诗文,加强,朗读训练

古诗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它占教学内容的三分之一。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 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由此可见, 初中新教材再次将古诗文教学摆在了重要位置。教学古诗文怎样上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新课标说:“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 古诗文教学应以诵读为本。“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正是古人对“读”的作用的经典概括和诠释。

一、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古典诗词写作年代离现在已经久远, 学生不容易理解, 自然不喜欢, 因为他们没有多少生活经验, 没有多少情感体验, 没有多少古文基本功, 所以古典诗词与现代学生有一定的隔膜。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无兴趣又怎么行呢?所以当前我们古诗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创造学习古诗词的氛围, 激发他们的兴趣。古诗文往往让学生望“词”生畏, 但它语言高度凝炼, 讲究声韵和谐, 讲究朗朗上口, 学生大都喜欢朗读, 有的甚至读得有滋有味, 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朗读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 可先让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在音乐的伴奏中, 学生未进入词境就产生了一种深沉厚重的历史感慨。学生们自然就会设想, 一代文豪苏轼面对滔滔江水会抒发一种怎么样的情怀呢?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然后在雄浑豪放的音乐伴奏下朗读此文, 学生们就会沉浸在文本的情感氛围中。

二、朗读有利于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

语文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流利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文。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首先要理解课文内容。古诗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能读懂教学大纲规定的文言文, 理解其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及用法。在教学中, 我通过范读, 反复指导朗读, 不断地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理解古诗文中的知识。如教《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这一课时, 先辅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 读准音、读顺文、读懂意。接下来, 要求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朗读, 判断出句子的节奏、语气, 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 在古诗文教学中, 坚持朗读训练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 通过朗读训练,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比如《岳阳楼记》课文一开头交代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段作者概括写了洞庭湖“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要求学生边读边找出关键词语“异”字, 下面两段分别写两种不同的景色、两种不同的心情、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之后, 第五段作者又提出“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于是又进一步写了“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不同之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通过反复的朗读与思考, 学生逐步体会到文章的主旨是:抒发作者“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从而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根据历来的教学经验, 学生很喜欢读这篇课文, 而且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基本成诵, 必须从这一点出发来选择教学方法, 紧紧抓住朗读这个最重要环节。

三、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

古人读书, 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 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古诗文大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典范文章, 积淀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 朗读学习它们可以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 这些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 也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 形成健全人格。情是古诗文的魂, 学生尽情朗读, 认真体味辨别作者的情感, 并产生共鸣, 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如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文章开头, 桃花源的“奇”和“美”就是一个感情激发的眼, 一下子就能调动学生情感, 拉近与作者的感情距离, 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这篇文章时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现实背境。古诗文的语言, 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语言, 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 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语言, 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朗读学习这种语言, 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中学生大量诵读古诗文, 在与作品作者同悲欢共喜乐中,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情操, 从而提高学生欣赏品位。

四、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课外古诗文的能力

从每年升中考试的试题来看, 古诗文占分不少, 附加题通常考查学生的课外古诗文的阅读鉴赏能力, 古诗文基础扎实的考生往往可以得满分, 而基础较差的许多人得分很低甚至不得分, 这样是很可惜的。作为教者应“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吟诵涵泳, 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阅读课外古诗文也不例外, 中学生课外古诗文学习应该定位于诵读这个根本, 我从轻重音的把握、语气的变换、停顿的长短、词速的快慢等方面进行能力指导, 学生浅吟低诵, 品味诗词的韵律节奏, 从而达到独立阅读课外古诗文的目的, 为升中考试的课外文言文阅读, 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上一篇:公文写作基本格式讲解下一篇:分公司业务人员的转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