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评估报告

2024-08-06

广东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评估报告(通用10篇)

篇1:广东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评估报告

广东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评估报告

当前,我省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成为产业机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大量技术型人才的支撑。为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大量资金投入。因此,职业教育学校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就要求院校紧跟我省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断提升职业教育院校的竞争力,围绕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本研究报告在前两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排名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职业教育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从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三个层次,给出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评估的排名,分析我省职业教育的竞争力状况。

一、2008年职业教育竞争力评估

1、广东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民办)竞争力排名

2008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民办)的竞争力排名前10位见表1。

表 12008广东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民办)竞争力评估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

1广东白云学院

2广东培正学院

3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3(并列)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

4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5南华工商学院

6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7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8私立华联大学

9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广东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排名

2008广东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竞争力排名前10位见表2。

表 22008广东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竞争力评估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

1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

2惠州商业学校

3肇庆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

4惠州卫生学校

5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6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

7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

8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

9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10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

二、进一步提升我省职业学校竞争力的对策

1、深入认识严峻形势,为学生就业提供及时、全面的帮助

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是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的情况下,广东外向型经济面临沉重打击,很多企业尤其出口型企业由于订单量锐减,开始一定规模的裁员,这使得目前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在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在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更好的指导学生实现就业。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对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工人需求减少,但这也正是企业储备、吸纳技能人才的好时机。金融危机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就业影响有限,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有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广东省劳动力市场上数控技术工和车、铣、刨、模具工等技术“蓝领”明显供不应求,其中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分别为1.64、2.17和2.33。因此,要认真分析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就业。

2、明确发展方向,为我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服务,只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当前,广东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加快传统优势主导产业改造升级步伐,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这一时期广东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打破产业发展的传统路径依赖,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突出国际化优势,在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改善自己的分工地位,最终提升我省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这对我省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毫无疑问,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需要一批能够培育专业人才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学校。我省的职业教育学校为广东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培养了大批人才,仅2002年以来,广东中职学校就向社会输送了140.26万既有学历文凭又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在广东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更需要职业教育学校密切关注广东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广东的产业发展为导向,适应经济转型前后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培养能够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链,建立一个开放性的专业调整系统,形成与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相适应的特色专业体系。

3、创新发展模式,为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提供发展动力

广东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不断创新,这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要打破僵化的发展模式,走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满足广东经济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我省职业教育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实施市场化战略、品牌化战略和内涵化战略。一是服务地方经济,实施市场化战略。职业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必须凸显服务地方的特色,即体现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体现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体现地方社会经

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因此,要遵循“发展需要驱动”规则,以市场为导向,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创新专业设置,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实施市场化战略。二是要强化品牌意识,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有着贯穿一生的重要影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需是精品教育,职业教育学校必须是能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高水平学校,因此,职业教育有着内在的打造品牌的驱动力。当然,打造品牌也是职业教育学校树立自身特点、传递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的重要手段。三是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内涵化战略。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的培育,根本在于学校办学能力、师资力量、学科和专业建设等内涵要素的提升。因此,要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教学水平,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机制,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多层次的质量评估制度,形成高质量的内涵要素水平。

广东技工学校竞争力排名

2008广东技工学校竞争力排名前20位见表3。

表 32008广东技工学校竞争力评估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

1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1(并列)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

2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3深圳市高级技工学校

4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高级技工学校

5湛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6广东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7广东省机械技工学校

8广州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9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

10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

11韶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12清远市高级技工学校

13广东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

14韶关市高级技工学校

15佛山市高级技工学校

16中山市高级技工学校

17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

18珠海市技工学校

19东莞市高级技工学校

篇2:广东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评估报告

2010-12-30 来源: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引: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组织实施的省重点课题“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评估与分析”课题,已连续开展九年。从2003年起,为全面反映构成广东企业竞争力的要素,课题组陆续将广东民办高校、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和技工学校竞争力的评估与分析纳入竞争力研究课题,从教育培训能力、市场适应能力、持续成长能力等方面,针对全省职业教育竞争力发展状况及制约因素,对全省各级各类职业培训学校进行竞争力评估与分析工作,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的全面快速发展。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联合完成的“2010广东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评估”课题成果今天正式公布。广东白云学院位列广东高等教育(民办)竞争力第一,惠州商业学校、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并列广东中职院校竞争力第一,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列技工学校竞争力榜首。

职业教育是我省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省委、省政府从战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作为开发广东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尤其是一批有实力的职业技术学校,围绕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在为全社会提高职业人才支撑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发展。本研究报告根据我省职业教育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从高等教育(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三个层次,给出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评估的排名,分析我省职业教育的竞争力状况。

一、2010职业教育竞争力评估

1、广东高等教育院校(民办)竞争力排名

采用2009年教育单位信息,根据职业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计算和评估。2010高等教育院校(民办)的竞争力排名前10位见表1。表 1 2010广东高等教育院校(民办)竞争力评估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1 广东白云学院 2 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 3 广东培正学院 4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4(并列)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5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6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7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8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9 私立华联学院 广东白云学院连续八年排名第一,综合优势明显。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首次取代培正学院排名第二,并有望成为下一轮民办高校升本的领跑者,说明我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整体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原来第二梯队的民办院校已经有赶超第一梯队的趋势。

2、广东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排名

2010广东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竞争力排名前10位见表2。表 2 2010广东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竞争力评估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1 惠州商业学校

1(并列)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 2 肇庆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 3 惠州卫生学校 4 江门中医药学校 5 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6 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7 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 8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 9 广东省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与09年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竞争力10强相比,惠州商业学校、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继续位居榜首,两所学校在师资力量、学生情况、科研情况、教育创新等方面都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不分伯仲。今年中职院校前十与09年相比变化不大,广东省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新上榜单。

3、广东技工学校竞争力排名

2010广东技工学校竞争力排名前20位见表3。表 3 2010广东技工学校竞争力评估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 2 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高级技工学校 3 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4 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5 广州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6 湛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7 广东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8 广东省电子商务高级技工学校 9 韶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10 清远市高级技工学校 11 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 12 中山市高级技工学校 13 韶关市高级技工学校 14 广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 15 广东省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 16 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 17 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 18 深圳市高级技工学校 19 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 20 佛山市高级技工学校

通过09、10两年技工学校竞争力排名比较可以看出,我省技工学校竞争力总体态势表现比较平稳,今年仅有2家学校落榜。白云工商技工学校、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高级技工学校、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位列前三甲,竞争优势明显。从区域来看,广州共有8家学校,占有明显优势。其次是韶关,有3家学校上榜,其中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高级技工学校排名第2,韶关技工院校竞争力的快速提升,显示出了粤北职业教育市场的巨大潜力。

广东省社科院企业与管理决策科学研究所林平凡所长介绍,职业教育竞争力的评估不仅仅只考虑学校规模,基础建设等硬件设施,更关注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就业率以及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等指标。我省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办学形式多样化,近几年来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黄金期,我省职业院校应当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探索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发展能力,扩大教育规模和提高教育质量,为广东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人才保障。

二、广东职业教育发展成效

我省职业教育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呈现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1、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广东职教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职业院校已成为我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2009年,广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15所(其中技工学校242所),招生数达79.7万人,招生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比2005年增加38.9万人,增长95%。其中,全省技工院校2009年招生人数26.7万,占全国18.4%,比2008年增长31.52%;在校生达到64万人,比2008年增长21.6%,占全国份额从2008年的13.4% 提高到14.5%;招生人数和招生增长幅度两项指标名列全国第一。2009年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数达到185.5万人,居全国第二,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100多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方面,2009年,广东高职高专院校76所,全年招生23万人,占当年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在校生61万人,占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6%,在校生规模居全国前列。毕业生17.5万人,占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57.9%。

二是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2009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获职业资格证书人数占总人数的85%;中职毕业生考证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获中级技能证书的人数达85%,获高级技能证书的人数占5%。我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高达96%以上,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广东省代表队连续四年名列前茅。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高职代表队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8个;中职代表队获得18个一等奖、22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共56个奖项,并获得团体二等奖。

2、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全省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7-2011年,省级财政计划投入中职教育43.9亿,拉动全省各级财政总投入将超过130个亿。“十一五”以来,省政府更拨出专款8亿元支持全省中职学校实训中心建设。从2008年开始,全省共有149所中职学校被纳入省重点项目,投入49亿元,完成建筑总面积达32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约30万个。此外,省财政从2006年起设立高职教育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亿元重点用于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地方和各高职院校也积极筹措资金,投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高职高专改革与实践工程,省财政带动地方和公办高职院校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3亿元。

二是各地市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大幅增加。2009年,珠三角地区九市规划的职业教育投入就超过100个亿。如深圳市投资34.13亿元发展职业教育;珠海市投入近20亿元打造职教基地;佛山市顺德区中职学校的实习、实验设备总值由1997年的13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7亿余元;东莞市投入33亿元打造东莞职教城;中山市2007年规划投入16亿元超常规发展职业教育。

3、办学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办学条件逐步完善。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新建、扩建技工学校30所,校园面积和建筑面积分别达到1178.8万平方米和741万平方米,比2005年分别增长74%和84%。广州、深圳、中山、珠海等珠三角地区已投资3-11亿启动建设占地面积300-800亩的现代技工院校。2008-2009年,粤东西北中职学校新建校舍186.7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达26.26亿元,新增学位15.56万个。

二是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对接产业,服务经济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省技工教育共开设了包括机械、汽车、电子信息等20个主要行业的近400个专业,其中数控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等科技含量高、复合性强的专业约占80%。在教学投入上,注重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部分技工院校的设备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企业的现代化程度。在师资配备上,注重引进理论和技能兼备的“一体化”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将实操课与理论课配置比例定为5:5到7:3。

三是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广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决定》、《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指明了发展方向。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建设集约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提出,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进一步整合优化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扩大办学规模。《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发展壮大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一是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全省加快调整技工院校布局结构,在珠三角地区着重改造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示范技工学校,重点培养我省现代产业急需人才;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集中力量在地级市办好一所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级技工学校;县一级着重建设以技能培训为主适应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省重以上技工学校,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劳动者的技工教育体系。此外,珠江三角地区中等职业学校面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开展“转移招生”。珠三角中职学校每年安排不少于30%的招生计划用于招收粤东西北地区学生,并推荐在当地就业,2009年达到17万人,在校生超过40万人,为广大粤东西北地区学子提供了大量优质的职业教育机会,并有力地服务了我省“双转移”战略。

二是创新办学模式。一方面引入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投资办法模式。通过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办学,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办学体制,形成了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注入相结合的多元化职教投资体制,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另一方面,探索多样化“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办学模式。全省各中职学校根据当地产业状况和政策优势,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实现政府办学资源和企业生产资源的优势互补,推动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三是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全省职业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符合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技能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扶贫且扶志的“双零”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推进了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与衔接。

四是开展多种形式技能培训。实施弹性学制,提高企业在职员工技能水平,鼓励技工院校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在职员工技能提升服务。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程。积极为在岗农民工、失业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加强完善我省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首批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1.1万名退役士兵学员均全部走上工作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率为90%以上,推荐就业率达98%以上,实现优质就业。

5、教育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为深入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广东“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的重任。全省确定了“1+9”(即一个省级职教基地和珠三角九个市级职教基地)的职教基地发展思路,鼓励和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开展职教基地的探索工作。截至到2010年8月,我省省级重点以上中职学校达261所,中职重点建设专业(点)247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4个,省级实训中心84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重点培育院校5所,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3个、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76个。珠三角九市相继制定了市级职教基地建设方案,在资金、土地等方面优先安排,在政策制定方面优先考虑,在组织实施方面优先保障,使珠三角职教基地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如深圳市将投资34.13亿元,按现代产业需求分区分类规划建设职教基地;东莞市计划投入33亿元,选址2000亩全力打造东莞职教城;中山市将“超常规发展职业教育”列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投入资金16亿元。粤东西北地区的梅州、清远、湛江、河源、阳江、云浮等市也积极推进职教基地建设。如湛江市计划建设6000亩职教基地;云浮市制订了《云浮市教育园区建设方案》,在市区规划2650多亩,投资9.51亿元,高标准建设教育园区。

三、进一步提升广东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的建议

1、把握宏观政策导向,科学谋划未来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将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要实现优化升级,都凸显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提出初步构建满足区域需求、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各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建设集约化高水平职业教育基地,构建起满足区域需求、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势的变化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职业院校应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科学谋划,明确学校发展战略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将发展目标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进行对接,提升发展能力,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高办学能力,为广东未来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能型人才支撑。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服务经济发展能力

随着广东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进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劳动力的需求出现了从增量粗放扩张向存量结构调整提升的转变,技能人才培养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支撑。因此,职业院校应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建立对接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质量规格和质量检测体系,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一是准确进行培养定位。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应用性、针对性、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二是对接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为依据,深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实习实训等教学模式改革,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三是加强实践教学。采取共建、改建、扩建的方式,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设的实习实训基地尽可能与生产、管理、服务一致,加强实践训练,强化实践考核,健全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确立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调动优秀的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

3、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全方位合作

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出发,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新体制、新机制。拓展校企合作范围,深化校企合作层次,实现校企共同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合作。树立系统培养观念,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校企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共同体,在专业设置、人才标准和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实训实习、就业指导、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深化合作。创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利用社会资源。组建校企合作工作机构,制定校企合作实施规划,统筹校企合作资源。

4、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篇3:广东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评估报告

1 政府创业教育政策、法律支持有限

1.1 招生观念没更新

广东省政府非常重视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致力于打造职业技术教育强省。2009年, 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人数首次超过普通高中, 招生79.99万人, 中职学校在校生185.5万人, 招生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在校生规模全国第二, 实现了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规模比例大体相当, 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为51∶49。但是,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缓解高考的压力而作为高中阶段的分流教育而出现的。也就是说政府在招生政策上并没有给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以同等的权利, 而是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当做应试教育下的“分洪区”。这样必然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差的情况。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广东省。有的中职毕业生尽管经过至少两年的学校教育但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问题, 其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学生对于自主创业意念不强, 信心不足, 缺乏正确的认识, 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1.2 政策落实不到位

创业是社会、政府事业的一部分,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性的政策、法律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创业对于中职生来说, 风险大, 需要较大投资, 这就要求有良好的、宽松的政策环境, 以保证创业的顺利开展, 否则, 学生的创业之路就寸步难行。

2009年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中规定大中专和技校毕业生创业, 3年免交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政府贴息50%。政府及其部门所属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要为创业大中专和技校毕业生提供劳动保障 (人事) 事务代理, 并免收两年代理费。鼓励大中专和技校毕业生创业以拉动就业。

尽管政府出台了这么多好的政策, 但是很多政策过于笼统, 缺乏实施细则。即使毕业生了解了有关政策, 但办理起来也诸多困难。如许多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普遍会遇到银行贷款申请难、手续复杂等问题。这反映出政府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中职生创业优惠政策, 往往因缺乏具体操作细则而难以落实, 或者因市场不完善而得不到有效执行。

1.3 法律体系不健全

创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政府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法律体系, 这是创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在国外, 美国1974年的《生计教育法》、1973年的《综合就业培训法》, 1994年的《学校一工作机会法》都为美国的创业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日本二战后制定了《职业安定法》、《学校教育法》。1958年, 日本文部省把中学的升学指导和职业指导明确改称为“出路指导”, 从而强化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美国、日本的创业教育提供了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法律基础, 有力的保障了美国和日本的创业教育蓬勃发展。

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政策法制体系建设处于初始状态。我国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 都没有对创业教育的问题予以明确;国家有关部门近十年来发布的一些文件。如《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关于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等, 虽然都从不同角度提出要加强创业教育, 培养创业能力, 但是因为没有根本法律依据, 都未对创业教育体系化的具体实施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2 学校创业教育体系不成熟

2.1 中等职业学校对开展创业教育的紧迫性认识不足

广东省近几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但就业形势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据广东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在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会上《关于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指出, 截至2010年10月, 广东省共有中等职业学生230万人, 位居全国第一, 且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6%。而近几年广东一直致力于“双转移”的战略措施, “技工荒”不断, 使得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在如此乐观的就业形势下, 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缺乏前瞻性, 显得观念狭隘, 而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场地等方面均远远不足, 也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系统的学习与课程体系中。观念的滞后、校领导的不重视, 是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裹足不前的根本原因。

2.2 适用教材开发滞后

创业教育是要以优秀的教材为载体的。但是在我国普通高校都没有专用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教材, 因此这个问题在中等职业学校就更为困难了。这是个全国性的问题。现在不少中等职业学校用的教材还是《就业指导》, 也有用《职业生涯规划》的, 在这两种教材中都有一个篇章是关于创业教育的, 特点是篇幅小、理论色彩浓、形式单一、不实用, 根本无法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创业知识的渴求。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师资不足也影响到学校自行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教材。教材跟不上,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的甚至于教学评估就无从谈起, 这些都制约着中等职业学校系统深入的开展创业教育。

2.3 专业师资匮乏

创业教育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课程及评价等都与通常的教育课程有着很大差别。创业教育有相当强的实践性, 对教师的要求相当较高, 既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实战经验, 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能胜任这一工作的教师简直是凤毛麟角。据统计, 2009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有“双师型”教师8760人, 仅占现有专业教师的34.2%。而担任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专业性不强, 大都由其他学科改教或兼职, 缺乏系统的培训, 更没有创业实战经验, 不具备教给学生一碗水的那“一桶水”。即便他们对教材理解得非常通透, 也很难针对实际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加之对市场行情知之甚少, 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师资力量的匮乏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薄弱, 也说明了中等职业学校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

2.4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单一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其他课程体系相比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在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时, 很少甚至不考虑创业教育课程的综合性, 把创业教育简单地涵盖于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中。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上除了教学课堂外, 就是请成功创业的校友、企业家回校举办若干场讲座, 时间短、内容少, 缺乏系统性, 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却只有三分钟热度。由于学校的投入少, 创业教育缺乏实训基地, 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不到演练不能在实践中成长。在创业活动方面, 虽然有广东省技工院校“中山技师”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但参赛学生多只是为赛而赛, 纸上谈兵者众, 付诸实施者少之又少学校也缺乏资源和能力将这些技术转化成生产力。

2.5 学校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

完善的创业教育环境是学生创业的基石。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它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具有整体引导、塑造和培养的功能, 具有耳濡目染、点滴渗透的效果, 把创业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对学生思想行为可以产生持久而深入的影响, 并能有效地诱发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然而, 我省目前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都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健全的、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 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在校园广播、视频播放、画廊宣传, 主题班会、黑板报比赛、演讲、征文等活动中, 鲜有见到与创业主题有关的宣讲。在校园中无法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不畏困难、探索的创新创业气氛, 置身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 必将埋没掉学生们的创业激情和斗志。

3 社会创业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 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区、社会媒体以及家庭的多方支持, 但现在这些支持还停留在点上, 没有形成合力, 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 学生创办企业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如从企业层面来讲, 创业教育离不开各行业企业的参与和合作。但是遗憾的是, 我国目前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程度并不高。原因之一是社会环境不具备, 企业观念没有转变;从政府层面来讲, 很多政府部门服务观念跟不上。据已经创业的毕业生反映, 政府职能部门在解释和落实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时, 往往互相推诿, 甚至背道而驰, 致使许多有创业热情的学生最终打消了毕业出来自主创业的念头;从社会层面来讲, 媒体对毕业生创业典范宣传不够, 社会崇尚毕业生创业的大气候还未形成;从家庭层面来讲, 许多家长观念陈旧, 只期望子女毕业后找个稳定的工作, 过稳定的、轻松的生活, 因此家长并不支持、引导自己的子女创业。

摘要:在广东省“双转移”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 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政府政策法律支持、学校自身创业教育体系、社会大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广东省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中职生,创业

参考文献

[1]段素菊.我国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发展中的政策问题与对策分析[J].南昌:职教论坛, 2009 (3) .

[2]吕红.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初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6.

[3]粤中职学生人数居全国首位, 就业率五年均超96%[N].广东新闻网.2010-12-01.

[4]广东省教育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R].中国教育报, 2010-03-19.

篇4:广东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评估报告

2012年,OECD成员体中95%的15岁学生家中配备了计算机,但仅有72%的学生能够在学校使用计算机。总体而言,与很少使用计算机的学生相比,在校适度使用计算机的学生的学习效果稍好一点。即使考虑到社会背景、学生个人等方面的因素,频繁使用计算机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较差。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Andreas Schleicher)说道:“学校需要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将技术融入教学之中,为教育者提供有利于21世纪教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在未来获得成功所需的技能。技术是显著扩展知识渠道的重要方法,为了发挥技术的潜能,各国政府应更加有效地投资,并确保教师处于开启并实施改革的前沿。”

为了评估学生的数字技能,该测试要求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使用键盘和鼠标获取文本信息,并且制作数据表格或使用屏幕计算器。测试结果较好的是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日本、加拿大和中国上海,这与2012年纸质阅读测试的结果相似。该结果表明,在使用标准、模拟阅读技术时,这种必要的在线操作技能可以被教授和学习。但是,报告也指出,两次测试存在一些明显差异,如通过在线测试的韩国和新加坡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其他在纸质版阅读测试中表现相似的成员体的学生,如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日本和美国。波兰和中国上海的学生在纸质版阅读测试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未能很好地将纸质阅读技能转移到在线阅读环境中。

篇5:广东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评估报告

名次企业名称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电网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有限公司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石油分公司 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物资集团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南方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深圳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

广州万宝集团有限公司

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42 华侨城集团公司

广州宝钢南方贸易有限公司 44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5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46 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47 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48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49 天音通信有限公司

篇6: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我校现有6个教学班,121名学生,班容量符合国家标准,现有教师16名,从学历结构看,大学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8人,中专学历3人。从教师专业技术结构看,小学高级教师8人,小学一级教师8人。35岁以下的教师11人,35-45岁的教师4人,46岁以上教师1人。教师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教师普通话合格率100%。我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改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成绩,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赞誉。

二、评估方法及自评结果:

首先,我们认真学习了教育局下发的《河北省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的通知》及《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实施方案》,明确《通知》要求,把这次学校教学评估和教师教学评估看作是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增强学校实施和建设新课程能力,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其次,成立了教学评估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成员由教研组长及各年级班主任组成。学校在做好教师教学评估的基础上,积极地做好学校的自我评估,评估工作做到每年一次。同时使学校的自我评估成为学校民主、科学管理、共谋学校发展的过程。

学校教学评估方法:

(1)学校教学评估领导小组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标准 的内容,逐条进行自我评估,总结已有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

(2)通过教师大会进行学校自评结果报告;

(3)让学校每一位教师了解学校教学评估的具体内容,并通过教研组等方式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建议;

学校评估结果情况如下:

评估指标: 教学管理 24分 课程管理 18分 教学条件 18分校本研修17分 评价研究 12分 总分 89分 综合评价为基本达标

教师教学评估方法:

(1)召开全体教师大会,认真学习《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实施方案》、 根据《教师评估细则》,教师对照《细则》逐条进行自我评估。

(2)教研组通过日常教学工作,课堂观察,教研活动进行互评。

(3)学校评估小组通过听课,查看学生作业,质量检测成绩,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

(4)学校通过查看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对每位教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教师评估结果:

评出优秀2人,占参评教师总数的12.5%,良好13名,占参评教师总数的81.3%,合格教师1人,占参评教师总数的6.3%

三、学校教学评估自评结果分析:

(一)教学管理

1、管理能力(自评:6分)

(1)学校领导:校长1人,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教导主任1人,中师学历。

(2)学校领导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能带领全体教师努力拼搏,开拓进取,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以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成绩连续几年在镇质量检测中名列前茅,毕业班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

(3)校长站在教学第一线, 重视教学工作,学校各项工作都为教学第一线服务,始终坚持校长服务于教师,教师服务于学生,一切服务于教学的办学思想, 贯彻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领导小组。校长亲临教学第一线,深入到教研组、班级听课;参加说课、评课活动,指导教学工作。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 。

2、管理目标(自评:4分):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开齐、开全、开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要求任何班级不能以任何理由,让文化课占用音、体、美、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时间,学校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成绩较为突出,社会信誉逐年提高。

3、管理机制(自评:6分):

我校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学校内部各项工作的科学管理,坚持 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复习、成绩评定等项规章制度均按《学校章程》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实行教研组长管理负责制,明确职责和目标,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确保教学计划有效的落实。

4、教务管理(自评:3.5分):

(1)加强学校各个功能教室及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严格各室管理,合理使用教育资源,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记录。

(2)学校管理制度齐全,对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有详细的量化考核细则,每学年以计分方式对教师的整体工作情况进行考评,每学期各年级进行学生座谈会、交流会,及时反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制定措施积极改进。

5、学生管理(自评:4.5分):

学校每月不定期召开全体教师会、校会,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 八荣八耻 、主题月活动教育,定期举行学生活动。

(二)课程管理

1、实施方案(自评2.5分):

学校每学年根据教育部课程实施方案和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学前一周,制定出课程安排表和具体实施方案。

2、课程实施(自评:11分):

(1)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作息时间,保证每天的两操时间和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了有意义的课间集体活动。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课程评价(自评:4.5分):

学校按时为学生订齐、订足上级要求的各种教材,要求教师按教学进度、计划上好每一节课,不定期对教师落实课程计划情况进行检查,按课程标准及时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进一步完善,以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四、 教学条件

1、教师队伍建设(自评:6.5分):

所有一线任课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13名,普通话达标率100%,教师的教学评估优秀率达14%,无不合格教师。多年来,学校教师学风浓,教风正,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涌现出了一个个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 。

2、经费保障(自评:4.5分):

学校有教学经费的保障措施,能满足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施配备,教学资源、教师培训、外出学习等经费需要,多次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教师的视野,解决教学中疑难困惑,把取得的真经带回来加以推广和运用,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3、教学设施(自评:3.5分):

学校设有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虽然我们的实验室是兼用的,单在各功能教室的使用上,学校严格要求教师按课程表上课,提高功能教室的利用率;图书按时借阅,提高图书使用率,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阅读,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知识,整体阅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4、教学资料(自评:3.5分):

学校及时为教师订购学科课程《标准》及各种参考用书;购买教学所需的教具,实验材料、多媒体课件、磁带、光盘等,能够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

五、校本研修

1、研修计划(自评:3.5分):

学校制定了《教师学习制度》《奖励办法》《学校教师教学评估办法》,制定校本研修规划,其目的是鼓励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

2、组织建设(自评:3.5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校长、教导主任职责,教研组长实行聘任制,聘期一年。教研组长每周组织学科组教研活动,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地点、专人负责记录;将每周所讲内容、重点难点及下周可预见的问题进行研讨,取长补短。

3、制度建设(自评:4.5分):

学校制定了校本学习制度,领导听课兼课制度及教研活动制度,保证了教研活动时间,学校每周安排了不少于3小时的教研活动时间。

4教学研究(自评:3分):

学校利用多种方式的教材培训,通过教研活动研究教材和学生,聚焦课堂教学,落实三位目标。进行课堂观察,课后研讨、和跟进研究。

5、主题研究(自评:2.5分):

采用理论学习,课例研究、连环跟进研究方式对教材实施中带有普遍性问题进行主题研究。

六、评价研究

1、教学考察(自评:2.5分):

学校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建立了教学考查制度,教师间互相听课每学期达15节以上,学校采取每学期 每人一课 活动。

2、教师评价(自评:2.5分):

学校建立多方位的评价制度,有评价标准,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评估制度,有评估方案,每年填写教学评估报告书,

3、学生评价,(自评:2.5分)

建立了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多样化的知识与技能的考察方法,有学生的评价方案和考试试卷分析。

4、命题研究(自评:2分)

加强与新课程基础知识的`命题研究,保持命题与新课程要求的一致性,不出偏题怪题,发挥考试对教学改进,促进新课程实施的作用,

5、质量评价(自评:2.5分)

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学生成绩逐年提高,有各学科考试成绩单及抽测成绩和质量分析。

七、存在问题与不足

1、校本教研活动还不够常态化。

2、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做得不够好。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缺少过程性的资料。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5、教师教学评估工作还需规范、全面、客观。

6、学生平时测评工作机制不健全。

八、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力度,除每学期的教师教学大赛外,还要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使之常态化。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上好活动课,并注意积累过程性资料。

3、重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在调研的基础上开发受学生和学生家长欢迎的、具有本地特色、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4、开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5、健全教师教学评估机制,采用多元化评教方式。

篇7:湾小学校教育评估自查报告

今年是教育评估的一年,为了迎接教育评估这次检查,更好的做好评估工作,我校师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工作。基本上达到上级评估要求。特别是通过最近的自查,使迎评估工作更加扎实,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思想认识

通过学习评估专件,听取上级各种会议精神,我校多次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深感教育评估的重大意义,教育是我国的头等大事,是农村教育的支柱,是科技发展的先驱,全校师生一至认为必须搞好2009年的教育评估工作,巩固好评估成果,发展好评估人人行动,为评估奉献力量,作出贡献。

二、学校管理

由于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很抓管理,办出自己的风度,办出自己的特色。迎的社会家长的一至好评。本辖区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教师队伍情绪稳定积极上进,自我加压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能力,取的了可惜业绩。

三、硬件建设

我校在原来的基础上,投巨资,硬化路面,休整操场,粉刷墙壁所有专用教室一律焕然一新。有配备了高标准的远教室等先进设备。现在我校环境优雅,风景优美,文化气息浓厚,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一

流的学习环境。

四,整改措施

篇8:广东教育厅要求学校禁售碳酸饮料

《通知》要求,学校不得采购不合格食品(三无产品或原料),不得采购和使用散装食用油、散装调味品以及含铝膨松剂、人工色素以及含有人工色素的调味品;不得外购散装馅料、烧卤熟食等。尽量采购新鲜肉制品,少使用冷冻肉制品、油炸食品以及香肠、火腿、肉丸等加工肉制品等。火腿肠、丸子、烤串、腊肠等不得作为荤菜。

《通知》还提出,应加强对学校小卖部和学校食堂供应品种的管理,引导校园商品店不销售、学生不饮用碳酸饮料、食用方便面等无益身心健康的食品,保护和增进青少年身体健康。

学校禁售碳酸饮料体现制度善意

促进学生的膳食营养均衡,体现了浓浓的政策善意,让家长感到欣慰,他们可以少一些担心孩子吃不好、营养不良的焦虑了,又能增加家长、社会对学校食堂管理的信心,给家长吃一颗“定心丸”。广东省教育厅此举值得点赞。

对学校而言,提供膳食不是普通的社会服务,而是特殊的生活服务,在膳食安排上,要区别于社会服务,质量上要满足学生的生长发育,这是一项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教育服务事项,不是普通的市场行为,教育主管部门理当介入,不能坐视不管。对学生而言,缺乏对营养搭配的基本认识,只是觉得什么味道好、容易下咽就买什么吃,而碳酸饮料、方便面等对健康不宜的饮料、食品又最受学生喜爱。如果学校广泛销售此类饮料、食品,有的学生可能就会把它们当主食,结果导致学生摄入营养严重不良,影响身体健康。

当然,引导学生不喝不健康的饮料、不吃不健康的食品,家长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在努力引导,而家长却在背后“教唆”、唱反调,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努力就白费了,学生还会抱怨老师和学校,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简单“拉黑”碳酸饮料可能会事倍功半

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期,假若不加节制地摄入过多碳酸饮料,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从这个角度看,学校确实有义务、有责任帮学生抵制碳酸饮料等食品,但简单地将其在校园“拉黑”,却很可能事倍功半。

篇9:义务教育学校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1、学生基本情况:我校为农村六年制完全小学,始建于1963年,现有学生49人,其中女生20人, 共6个教学班。

2、教师基本情况:学校现有教师8名(其中女4人,借调外一人)。专任教师8人(其中中级职务3人,初级职务5人)。师生比为1:6.125,专任教师学历达标100%。

3、办学条件。学校校园面积为5503平方米,生均112.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92平方米,生均16.16平方米;操场面积1470平方米,生均30平方米。

4、现有设备情况:学校有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一套,光盘播放设备一套,双人课桌凳30套,图书1024册,生均20册。学校现有电脑6台,教学仪器1696件,乒乓球台两付,羽毛球网架一付。

二、主要成绩与做法。

(一)明确办学方向,确立办学思想

我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的办学宗旨,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指导和促进了学校工作全面开展。

(二)强化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我校以“树形像、铸师魂、重师能、展师风”为核心,以发扬“敬业奉献、勤业爱岗、乐业爱生、精业钻研”的精神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教育,使全校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学成绩多年来居学区第一。

( 三)整体推进校本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采用“集中式接受性”学习,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校本教研的自悟反思。

(2)认真反思过去学校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成立了德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

2、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宣传阵地齐全,学校重视“三风”建设,在实施过程中,从抓教风入手,推动学风的培养和校风的形成。

3、在抓好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了科任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

4、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定期召开家长会。

(五)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抓思想——全体教师认识到位

为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我校召开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动员大会,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理念,全体教师进一步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抓常规管理——逐步规范

我校加大常规教学管理力度,在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评价各环节均提出具体措施,严格执行《渭源县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则》。

3、抓学生——促进培优转后工作

通过采取分层次教学、做好尖子生的培养提高工作和“学困生”的补习辅导转化工作。

三、存在主要问题。

1、学校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度还不适应家长的需要及社会的期望。主要表现在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待不断努力。

2、教学理念落后,教师自身素质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3、教师学科搭配不合理,部分学科没有专业科任教师。

4、校园环境仍需绿化、美化。

四、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抓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3、继续推进学校各项改革,积极创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4、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

篇10:学校督导评估教育工作自评报告

自评情况、得分与失分

督导评估的东风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推进了素质教育,坚定了实施素质教育、科研兴校、创新办学的信心,全面推进深化教育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两支队伍的建设,完善学校“软件”和“硬件”管理。现就教育工作情况自评如下:(自评分98.7分)

成效与经验

一、学校领导、办学思想。教育发展的前提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先进性、创新性,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近年来,学校始终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印发具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或学习材料,组织教师收听收看教育专家报告,把握当前教育发展动态。重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育方面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求教师不仅做“伯乐”,更要做“园丁”,按学生的特长进行培养。在培养目标上,我们绐终坚持: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得到适合他们需要的发展,并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在未来的社会中各得其所。学校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减负”精神,切实做到“五不”、“六要”、“六不准”,正确处理“减负”与质量的关系,认真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2、班子建设。我校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倡导求真务实、廉洁勤政、勤政、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校级领导勤政廉政,班子成员秉公办事,以身作则,有较高的凝聚力,内增素质、外树形象有较强的战斗力,措施落实、务实进取有较好的工作实效。班子成员是校长的得力助手、学校管理的能手,更成为教学方面的高手,并要求他们在新学年中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各类学习培训。学校管理层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结合实际情况,依据每个教师的素质,确定发展目标;有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优势互补,尊重包容,严于律己,团结奋进的用人观;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教材法,使自己不说外行话,说话使人服,具有号召力;做到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办事踏实,不搞形式主义;有为学校发展尽职尽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每个班子成员蹲点一个年级,组织指导教研、教改工作,协调校长处理该年级的具体事务。学校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大多数党员教师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及其他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学习,提高了班子成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了全局观念、协作意识,疑凝聚了领导班子,提高了战斗力。

3、机构设置与应用。学校设有教导处、总务处等,各机构岗位职责明确,有独立的办公室、办公设备基本齐全,布置规范。学校确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实行层级目标管理责任制,由学校大幅度向基层授权,层层设立目标,全体行政人员分别抓年段工作、教研组工作,由学校制定相应目标要求;使全校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做到事事有人管,工作有目标,业绩与奖惩相统一,初步形成激励教师奋发向上的机制。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岗位,淡化身份,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努力科学设置学校岗位,加强质量考核,实行择优上岗制度,弱化福利,强化奖惩,拉大收入差距,实现优质高酬,加强内部培养教师工作,激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加快教师思想、业务的成熟期。学校制定《管理手册》,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已初步形成以制度管人的机制。实行星期一行政例会和教师例会制度。做到期初有计划,阶段有重点,每周有安排、平时有检查、期中有小结、期末有总结。各部门工作责任明确、分工合作,独挡一面,全校工作运行有序,管理效能较高。

二、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每学期的开学后集中时间对教职工进行理论学习,查摆不足、剖析思想、分析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端正了思想认识,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增强教师的全局观念、协作意识,开拓了创新精神。坚持每两周一次的政治学习,认真组织教师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习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撰写学习心得。组织开展了教师宣誓活动和师德承诺活动,树立良师形象,铸高尚师魂,形成“关爱学生,杜绝体罚”的良好氛围。学校制定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成立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每学年组织师德考评并兑现奖惩。在教师目标管理考评细则中把教师的政治表现,师德水平排在首位,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把它与奖惩、职称晋升挂钩。对个别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采取个别交谈,帮助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力促进全校师德水平的提高,教师中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得以彻底的扭转。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讲业绩、比贡献已成为学校的主旋律。

三、教育教学管理、课程计划。我校严格按省颁计划,开足各科课程,严格执行课程刚性化管理,注重劳技课,活动课的开设,按规定配有劳技课教师,设备、设施基本齐全。严格落实国家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学生“减负”规定,按要求控制好学生周活动总量和课外作业量,做到活动时间保证,活动正常开展,严格按省关于教学用书征订目录通知,征订教学用书,无出现乱征订乱编滥印复习资料现象。学校有教学总体目标,教务处,各教研组,备课组,科任教师有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重视过程管理,定期组织检查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教学监控得力,教学秩序良好,教学任务完成。

2、德育工作

教育干部和广大教职工把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落到实处,做到人人参与,事事有教育,处处有示范,形成德育的大氛围。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以及学生干部的培养,落实好德育工作在课堂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作用。学校重视德育基地和德育环境建设,建立了革命烈士墓、德育墙和利用“升国旗”,在国旗下的讲话等校内外德育基地,深入开展创“红旗班级”评比活动,宣传栏、校训、一旗一句名人名言等布置得当,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提高师生学法、懂法、守法意识。上好班会课。特别是主题班会、品德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科任教师利用学科特点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

学校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德育机构健全,注重德育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了“庆国庆歌咏比赛”、“五一、六一文艺汇演”、成立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督导队等,推行“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三好”的新型学生评价机制,创办宣传栏、墙报等宣传阵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校热情。德育组、少先队大队部、校团委、政教处经常组织学生干部培训班,逐步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发挥他们的管理作用。认真执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制订《守则》、《规范》的实施细则,做到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学生奖惩有记载。两年来无出现学生严重违纪和违法行为。操行评定优良率达90%以上。

3、智育工作

(1)、抓规范管理,促教学水平提高。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实现人的现代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的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是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学校制定了《教学流程管理实施意见》,将教学环节逐一细化,每一项工作再分为若干条,如集体备课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把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初步设计出课后作业的基本内容和形式,每个教师才根据集体备课的要求写出个人备课教案。《教学流程管理实施意见》的出台对于规范全校教职工的教育行为、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和谐师生人际关系、营造健康向上的人际氛围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针对学校以往在教学管理上只在个别环节上下功夫的弊端,学校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必须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的思路,下定决心要改变在教学管理上重结果、轻过程的不利局面,监控内容涵盖了整个教学全过程,并由行政人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组成强大的监控检查小组,对全校教师的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监控结果经教务处汇总后于当周报校长,对部分存在个别问题的教师实行跟踪检查。学校认真贯彻《教师综合考评方案(试行)》,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初步保障,评价内容涉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心、专业基本功、教材的驾驭能力、文明施教、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细节问题;另外,还有教案的编写、听课情况、学生的满意度等内容。

(2)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成绩是衡量教师的重要指导,但不是唯一的、首要的指标,在实施素质教育与家长、社会追求分数的现状下,如何正确运用分数调动教学和评价教学仍然是急待探讨的问题。忽视分数的评价是不现实的,把分数看得至高无上也是不对的。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必须是规范课,要有更多的教师能上优质课。“上好每一堂课,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布置好每一道作业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每一位家长放心”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天职。

力促教研教改工作上一个新水平。除了听、评课等常规性的教研活动外,教研工作做好四件事:一是命题研究,试卷命题关事关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等的熟练掌握程度,命题工作做得好,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课堂效率,更能锻炼、培养教师,更能促进教师成熟、成长。二是进行变教案为学案的试点工作,以此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教务处要搜集整理有关并印发制定方案,分步实施。三是要加大对教研工作、学籍管理的评估力度。四是要研讨如何进行质量分析,分析到知识点,找出不足点,提出新措施。

行政领导组织参与课改。学校高度重视课改工作,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如时间照顾,经费倾斜,组织教改教师到外面参观学习。课改也带来了成效,学生活跃了,敢于向老师、校长提问题了,如学校的绿化是在同学的倡议下,才着手进行的;校园活跃了,我们随时都可以听到学生愉快的笑声;教师成长了,原来内向的教师勇于承担示范课了。

注重“减负”工作。对学生的要求实行“尊重差异,区别要求”,对同一班级内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分组区别要求,增加因材施教的因素,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等综合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组,为同一班级中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达到教学大纲及教材中最低限度的要求。达到教学大纲及教材中全部基本要求。在达到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加大难度。我们鼓励学生在达到本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高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达标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允许他们以各自适宜的速度戌进程推进自己的学习,并激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推进。在学生各自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帮助各层次学生,特别是帮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之以学为乐,积“小成”为“大成”。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强化激励机制,上学期特别设立了学生进步奖,使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取得进步之后能得到学校的表扬奖励,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学生中全面推行“优点工程”,强化优点,淡化缺点,重在激励。

4、体育卫生工作。

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领导重视,加强管理,配足专任体育教师,开足上好体育课,体育器材,设施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体育成绩及格率达98%以上。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宣传,健全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教育,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立卫生保健制度,加强卫生保健的宣传和教育,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定期进行体育测试登记,体育合格率达95%以上,组织乒乓球、象棋、蓝球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每年举行一次校运会或不定期举行单项竞赛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学生体检,健康率达95%以上,每年均投入一定经费充实卫生室,改善卫生条件,几年来没有发生流行性疾病。

5、美育工作。课堂艺术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各类人才的主阵地,但是培养人才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学生的实践,开展各类活动,来启发学生的艺术灵感,提高艺术水平,使艺术教育在课堂外得到延伸,使学生在艺术的环境中审美、接爱美、培养美,不断提高学生的美育水平。按教学计划和大纲开足、上好美术、音乐课,学校设有美音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有工作计划、总结。其他学科寓美育于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有专用艺术教室,教学器材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有教师电子琴一架、风琴二架,加强教学管理,定期检查教学常规,抽查学生学习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如:开展元旦师生书画展,文艺晚会,“争当合格小公民”演讲比赛,“庆国庆歌咏比赛”等。有供学生欣赏的音像资料,定期组织学生观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定期举办艺术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劳技教育。有劳技教师,按规定开足,上好劳技课,有劳动场所和劳动工具,把生产劳动列入教学计划,利用校园绿化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经常开展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在学校后园培植绿化(拟建学生学农基地),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劳动观念,让学生了解自然,接触社会。

7、常规管理。学校规章制度比较完整规范,可操作性强,有较好的约束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各部门职责分明,分工具体,团结协作,利用星期一行政例会,交流一周工作,互通有无,促使全校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贯彻《教师综合考评方案(试行)》,注重过程评价,平时检查记载,期末综合考评,考评做到量化、客观、公平、公开,考评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与职称评聘挂钩。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招生计划,控制班级学生人数,规模恰当,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学籍管理科学合理,严格控制升、留级,按规定办理入学,转学、休学、复学、借读手续,管理制度健全,档案资料完整、规范,义教卡登录完整。重视教育教学信息及资料的收集,文书档案,分门别娄,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信息资料传递迅速,补充及时,能为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服务。制定《财产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建立物资采购申报制度,规范校产管理,严防校产流失,基本上做到件件校产有责任人,期初、期末定期检查登记,平时抽查,按谁使用,谁负责原则,责任到人,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帐目清楚,定期审核,在校务公开栏公布。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实施“半封闭”校园管理制度,每天安排2~3位教师实行全天候值日,加强对学生进行课间管理,学生纪律卫生督导队负责学生的遵纪,文明卫生等检查,配有专职门卫,杜绝学生违法及严重违纪事件的发生,校园秩序井然,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教育质量

1、普及程度

学校防止流生的规定明确,巩生责任制落实,措施得力,多次组织人员下村动员流生,建立落实流生汇报制度,很好配合村委会做好溜生返校复学动员工作。学校采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减杂费及其它费用,补助等方法,杜绝了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现象。还通过分流,分类教学、转化后进生,让学生学有所得,保证招的进留得住。

2、学生素质

我们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面向各学科,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学生政治思想良好。尊师爱校,勤奋诚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及文明行为习惯。坚持升旗仪式,人人会唱国歌;学生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学校通过校长信箱等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学生自理能力强,勇于克服困难,有一定的承受挫折能力;学生各学科基础知识较扎实,体美音劳合格率均在95%以上,实践操作考查合格率达98%以上,注重健康教育,学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体检合格率达95%以上,眼力保持良好率在94%以上,体育合格率达95%以上;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通过举办一些文艺活动,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形成健康爱美的情趣,能做到仪表、语言、行为美,能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侵蚀。音乐、美术、及格率达95%以上;农村学生纯朴,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亲自体验过“粒粒皆辛苦”。经常参加校内外劳动。随着科技兴农的深入,学生在学校,家里都能学到很多的劳动技术,能应用学到的知识指导具体的劳动。劳技课合格率达95%以上;重视学生个性特征的研究和培养,组织开展了各类活动课,兴趣小组,学生热情高、参与面大。

存在主要问题、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硬件建设还要进一步完善。

3、学校绿化、环境建设档次有待提升。

4、特色学校建设尚需加快步伐。

5、教育科研力量不够,经验不足,缺乏师资

主要措施、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以此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上级合理搭配学校师资结构。

3、加大向社会、家长宣传的力度,多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

上一篇:《猫和老鼠》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设计下一篇:寒冷立冬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