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证信息和照片采集

2024-04-27

工作证信息和照片采集(共9篇)

篇1:工作证信息和照片采集

全省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照片采集要求

1.着装要求:男同志着深色西装、白色衬衫,系领带;女同志着正规职业装(有制服的,可着制服拍摄)

2.背景及用光:背景采用39号灰色渐变背景纸,平光拍摄,成像清晰,光线反差小。

3.照片文件大小300K左右。

4.照片照完,请传到TL2680900@163.com邮箱

全省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照片采集要求

5.着装要求:男同志着深色西装、白色衬衫,系领带;女同志着正规职业装(有制服的,可着制服拍摄)

6.背景及用光:背景采用39号灰色渐变背景纸,平光拍摄,成像清晰,光线反差小。

7.照片文件大小300K左右。

8.照片照完,请传到TL2680900@163.com邮箱

篇2:工作证信息和照片采集

照片采集要求

一、学生照片规格

1.淡蓝色背景颜色,近期正面免冠彩色头像数码照 片。

2.照片规格:26mm(宽)× 32mm(高),分辨率150dpi以上。

3.人像在相片矩形框内水平居中,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常戴眼镜的学生应配戴眼镜,人像清晰,层次丰富,神态自然,无明显畸变。

4.数码照片要求为jpg格式。

5.照片文件大小应小于60K。

二、学生照片文件命名规则

1.有身份证号的学生,其照片文件以身份证号命名,并按年级、班级分文件夹存储。

篇3:工作证信息和照片采集

一、数码照片载体和内容信息的归档

1、数码照片载体和内容信息的收集

由于数码照片在形成过程中有一定的随意性,并且容易复制和修改,如果按其他类别档案的方式进行数码照片的收集,数码照片载体收集的完整性就很难得到保证,特别是数码照片的内容信息更是难以收集完整。归档人员必须熟悉单位职能及工作动态,掌握数码照片形成的线索和规律,控制数码照片及信息的来源。在数码照片画面收集的同时,对应的文字信息也要着力于收集。因此,对数码照片的载体和内容收集必须一步到位,同步管理。

传统照片档案由底片、照片和说明三者构成。但数码照片存储有其特殊性,底片即为照片电子文件,而底片与照片没有区别。数码照片与传统照片档案的构成一样都包括两部分:照片和说明,但数码照片比传统照片多了另一样信息----随着照片产生而自然形成的元数据EXIF,这个元数据对于数码照片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标准IPTC(International Press Telecommunications Council),它属于数码照片的后期人工着录元数据,涵盖了照片档案所要求着录的数据项,具有与照片档案着录要求的通用性,是保障数码照片信息着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重要信息。IPTC核心模式提供的元数据着录项目达34项,分五个板块:一是信息(Contact)板块,记录提供照片作者的联系信息,主要包括责任者(摄影者)的名称、职位、地址、电子邮箱等;二是内容(Content)板块,记录描述照片的信息,主要包括标题、提要、关键字等;三是图像(Image)板块,记录照片的一般描述性信息,如创建时间、地点、场景、国家等;四是状态(Status)板块,用于记录工作标示、介绍说明等;五是版权(Copyright)板块,记录照片的版权信息。显示了数码照片内容信息的收集比传统照片有着更丰富的内容,做好数码照片的收集工作,不仅是收集图像载体,更重要的是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做好信息内容的收集。

数码照片可通过存储到符合要求的脱机载体上进行离线归档,也可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归档。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归档方式,但无论何种归档形式,数码照片的图像载体及其所涵盖的信息内容的收集工作,对于维护档案真实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数码照片载体和内容信息的整理

数码照片归档,应该结合数码照片元数据标准IPTC进行整理,不断优化并应用计算机系统目录管理、图像管理模块的功能,比如嵌入式着录,实现照片画面与照片内容信息的整合,从而实现数码照片归档管理的前端控制,以达到科学规范的整理和存储照片载体及文字信息的作用。在数码照片整理工作过程中,一些在日常工作中很容易被忽略的操作细节,对于日后照片的有效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照片整理与照片内容信息整理必须同步对应。

数码照片整理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归档的着录工作,目前数码照片元数据标准EXIF与IPTC,是国际上对数码照片元数据的着录标准,现已普及应用于各行业数码照片的着录。《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第3.3条将EXIF信息的内容定义为:数字成像设备在拍摄过程中采集的并保存在数码照片内的一组参数。EXIF是一个关于存储和交换数码相机图像文件信息的标准,可以记录数码照片的属性信息和拍摄信息,主要包括数字成像设备的制造厂商、型号、拍摄日期和时间、分辨率、光圈、快门、感光度等信息。其实EXIF就是嵌入于数码照片文件的信息,甚至能够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等与当时摄影条件相关的元数据信息。数码照片中的EXIF元数据信息是摄影师、影像设备制造商,以及图片编辑和图片利用的原始信息,是数码照片归档的可靠信息数据。因此,利用数码照片归档过程中元数据进行着录,对于维护照片档案的原始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 11821-2002)规定了照片档案着录要求,包括题名、照片号、底片号、参见号、时间、摄影者与文字说明;《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在6.2.5条的电子文件类别代码中规定了图像文件的通用存档标准;《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将电子文件元数据集分为五部分:文件实体、责任者实体、业务实体、关系实体、长期保存实体,能满足各类型电子文件元数据的着录要求。EXIF与IPTC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照片元数据标准,被广泛运用于图像浏览编辑软件中,如PHOTO-SHOP、ACDSEE等都能查看并编辑EXIF与IPTC元数据。因而认真做好数码照片信息内容基本要素的着录非常重要,如“题名”应简明概括、准确反映照片的基本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由等要素尽可能齐全。认真填写“文字说明”,即综合运用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摄影者等要素,概括揭示照片影像所反映的全部信息;要注意“参见号”的填写,注明与照片有密切联系的其他载体档案的档号。

计算机管理系统目录信息的着录方式,无论是采用导入或录入的方法,都要注意照片的成套性和对应编号,目录信息的整理必须准确规范,并认真核实照片所涵盖的内容信息。归档的数码照片应为JPEG或TIFF格式。其它格式的数码照片应在保证分辨率不变和EXIF信息不丢失的前提下,将其转换成JPEG或TIFF格式进行归档。数码照片本来就是新技术的产物,强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数码照片管理功能,如自动编目、数字存储、数据远程归档等等,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技术,有助于数码照片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此外,数码照片的载体形式依赖于计算机存储设备,具有格式和形式多样性的特点,数码照片的存储载体,如硬盘、光盘等,要注意装具的选择和使用,要以方便照片的保护和内容信息的标记为原则。

二、数码照片与被修改图片的归档

《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第4.4.1条:归档的数码照片应该由数字成像设备直接拍摄的原始图像文件,除调整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为提高画面质量、增强画面效果的处理外,一般不能进行修改。经过添加、合成、挖补等修改内容的处理过的数码照片不能归档。然而,现实中为了突出主题、美化画面,或是由于利益的驱使等因素,有的数码照片在应用之前被修改或修饰。这类照片反映了当时政治和社会的现象,虽经修改但也是历史和事实的见证。因此,原始照片的归档与修改图片的归档必须相关联系。

在加强对原始数码照片归档工作的同时,对于反映重要事件的被修改过的图片也要进行归档。应该做好原始照片与修改图片之间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进行照片内容的考证工作。同时要做好专题目录、照片汇编等编研工作,以文字的形式全面、客观地诠释照片档案形成的背景信息,引用相关的档案作为印证,照片档案考证中所形成的材料,应作为附件同档案一起作为对照进行归档管理,从而揭示档案的客观真实面貌。以利于计算机系统和手工的检索利用,并且更好地反映事情的因果关系和规律。

三、数码照片与纸质照片的归档

为了确保数码照片的安全性,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数码照片档案,应转换出一套纸质照片同时归档,像电子文件一样实行双套制管理,同时也有助于数码照片档案的真实性得到佐证。对反映同一内容的若干张数码照片,应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数码照片归档,所选数码照片应能反映该项活动的全貌,且主题鲜明,影像清晰、完整。反映同一场景的数码照片一般只归档一张。

四、数码照片载体和内容信息的真伪鉴定

数码照片归档时,应对数码照片的载体和内容进行真实、完整、可用、安全方面的鉴定、检测。数码照片形成的特殊性决定了照片鉴定的复杂性。在归档鉴定中要以数码照片的原始价值作为判断的标准,从外部特征和内容结构方面进行鉴定。因此,照片图像载体真伪鉴定和照片内容信息真伪鉴定必须综合考虑。

对传统照片的真假,一般是从两个方面进行鉴定就可以。一是从载体材料判别其真实性,载体材料与其中的档案信息之间应一致,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材料的标准与规格应有不同之处。二是从内容鉴别其真实性,照片所反映的历史时代和事件的内容应相符。而对数码照片的鉴别,就需要通过相关软件查看文件形成的原始信息,如在拍摄过程中自动形成的EXIF元数据信息。再就是像传统照片一样,需从画面进行分析鉴定,如通过放大影像查看影像边缘等是否有合成等技术处理痕迹等。事实上许多照片造假事件的鉴定,就是借助了EXIF元数据标准,通过分析照片的修改时间与拍摄焦距等EXIF元数据信息,发现照片的EXIF数据与实际拍摄环境相矛盾。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数码照片档案的真实性,根据《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以及《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结合新技术的应用和数码照片的特点,笔者认为做好数码照片归档管理,必须做到数码照片与照片内容信息、载体形式与内容真实性等方面的统筹兼顾,在收集、整理、鉴定、修改、存储载体等过程中,注意严格按照照片档案整理的国家标准,确保数码照片的载体形式与信息内容归档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照片档案管理规范[S].GB/T11821-2002.

[2]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S](.征求意见稿).

[3]刘家真.声像档案管理与保护[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4]华林.声像档案管理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

[5]王恩汉、邓斐蔚.声像档案管理概论[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8.

[6]邓斐蔚.论原始照片的修改与归档[J].档案管理,2011.1.

篇4:工作证信息和照片采集

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确保安全成为信息系统的内置部分。这将包括操作系统、基础设施、业务应用、非定制的产品、服务和用户开发的应用。支持应用或服务的业务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可能是安全的关键。在信息系统开发之前应标识出并商定全要求。应在项目的要求阶段标识出所有安全要求,并证明这些安全要求是正确的,对这些安全要求加以商定,并且将这些安全要求形成文档作为信息系统整个业务情况的一部分。

1.1 安全要求分析和规范

新的信息系统或对现有信息系统的更新的业务要求声明中应规定安全控制的要求。控制需求规范应考虑在系统中所包含的自动化控制以及支持人工控制的需要。当评价业务应用(开发或购买)的软件包时,应进行类似的考虑。安全要求和控制应反映出所涉及信息资产的业务价值和潜在的业务损坏,这可能是由于安全失败或缺少安全引起的。信息安全系统需求与实施安全的过程应该在信息安全工程的早期阶段集成。在设计阶段引入控制其实施和维护的费用明显低于实现期间或实现后所包含的控制费用。

如果产品是购买的,则购买产品之后就进行常规的测试和需求处理。与供货商签的合同上应确切地标明安全需求。一旦推荐商品的安全功能不能满足安全要求,则在购买商品之前应重新考虑引进和相关控制的风险。如果产品的附加功能引起了一些安全风险,则这个产品是不能用的,或者增加的功能优点突出,则可以对推荐的控制结构重新讨论决定。

1.2 应用系统的正确处理

防止应用系统信息的错误、丢失、未授权的修改或误用,应用系统(包括用户开发的应用)内应设计合适的控制以确保处理的正确性。这些控制应包括输入数据、内部处理和输入数据的确认。对于处理敏感的、有价值的或关键的组织资产的系统或对组织资产有影响的系统可以要求附加控制。这样的控制应在安全要求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加以确定。

1.2.1 输入数据确认

对于企业系统应考虑在应用中对输入数据进行自动检查和确认,以减少出错的风险,防止缓冲区溢出和代码注入等标准攻击,验证应用系统输入数据,以确保正确和适当。

检验应适用于业务事务处理、常备数据和参数表的输入。应考虑下列控制策略:

1 双输入或其他输入检验,比如边界检查或者限制具体范围的输入数据,以检测下列差错:

1)范围之外的值;

2)数据字段中的无效字符;

3)丢失或不完整的数据;

4)超过数据的上下容量极限;

5)未授权的或不相容的控制数据;

2 周期性评审关键字段或数据文件的内容,以证实其有效性和完整性;

3 检查硬拷贝输入文档是否有任何未授权的变更输入数据(输入文档的所有变更均应予以授权);

4 响应确认差错的程序;

5 测试输入数据真实性的程序;

6 定义在数据输入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人员的职责;

7 创建一个数据输入过程中的行为日志。

1.2.2 内部处理控制

正确输入的数据可能被硬件错误、处理错误和故意的行为破坏。确认性检查的需求取决于应用的特点和毁坏的数据对业务的。应用系统中应包含确认检查,以检测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应确保由于处理失败导致的完整性被损坏的风险减至最小。考虑的特定风险包括:

1 使用程序中的增加、修改和删除功能,以实现数据变更;

2 防止程序以错误次序运行或在前面的处理故障后运行的程序;

3 使用从失效中恢复的正确程序,以确保正确处理数据。

4 防止利用缓冲区溢出进行的攻击。

应该准备适当的检測列表,检测行为需要记录文档,检测结果要保持安全。可以包括的检验的项目包括如下:

1 会话或批量控制,以便在事务处理更新之后调解数据文件平衡;

2 平衡控制,对照先前的封闭平衡来检验开放平衡,即:

1)运行至运行的控制;

2)文件更新总量;

3)程序至程序的控制;

3 确认系统生成的输入数据;

4 检验在中央计算机和远程计算机之间所下载或上载的数据或软件的完整性、真实性或者其他任何安全特性;

5 求所有记录和文件的散列函数值;

6 检验以确保应用程序在正确时刻运行;

7 检验以确保程序以正确的次序运行并且在故障情况下终止;进一步处理被停止,直到解决问题为止。

8 创建—个有关处理的行为日志。

1.2.3 输出数据确认

应该确认应用系统输出的数据,以确保存储的信息的处理是正确的并与环境相适宜。输出确认可以包括:

1 真实性检验,以测试输出数据是否合理;

2 调解控制计数,以确保处理所有数据;

3 对信息阅读者或后续处理系统提供足够的信息,以确定信息的准确性、完备性、精确性和分类;

4 响应输出确认测试的程序;

5 定义在数据输出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人员的职责;

6 创建—个输出数据确认行为的日志。

1.3 加密控制

对于企业来说信息是宝贵的,应该通过加密手段来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或完整性。对于重要的系统来说加密主要通过设置用户密码和控制用户权限来实现。

1.4 技术脆弱点管理

减少由利用公开的技术脆弱点带来的风险,技术脆弱点管理应该以一种有效的、系统的、可反复的方式连同可确保其有效性的措施来实施。这些考虑应包括在用操作系统和任何其它的应用。

1.4.1 技术脆弱点控制

应及时获得企业所使用的信息系统的技术脆弱点的信息,评估企业对此类技术脆弱点的保护,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当前的完整的财产清单是进行有效技术脆弱点管理的先决条件。支持技术脆弱点管理需要的特定信息包括软件供应商、版本号、软件部署的当前状态(即在什么系统上安装什么软件),和机构内负责软件的人员。

要采取适当的、及时的行动来确认潜要的技术脆弱点。建立有效的技术脆弱点管理流程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企业应当定义和建立与技术脆弱点管理相应的角色和责任,这包括脆弱点监视、脆弱点风险评估、打补丁、资产跟踪、和任意需要的等价责任。

2 确认软件和其它技术的相关技术脆弱点的信息资源应予以标识(基于资产详细列表,这些信息应根据清单列表的变化而更新,当发现其它新的或有用的信息后,信息资源也应该更新;

3 制定时间表对潜在的相关技术脆弱点通知做出反映;

4 一旦潜在的技术脆弱点被确认,机构应该确认相关的风险并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对脆弱点系统打补丁,或者应用其它控制;

5 根据技术脆弱点需要解决的紧急程度,根据改变管理相关的控制,或者根据信息安全事故应答规程完成采取的行为;

6 如果要安装补丁,则应先评估安装补丁可能带来的风险(脆弱点引起的风险应该同安装补丁带来的风险进行比较)。

7 补丁在安装之前应该进行测试与评估,以确保补丁是有效的,且不会带来副作用;如果没有合适的补丁,应该考虑采取其它控制措施,如:

1)关掉与脆弱点有关的服务和性能;

2)在网络边界上采用或增加访问控制,如防火墙;

3)增加监控以检测或防止实际的攻击;

4)提高对脆弱点的意识能力;

8 对行为的所有过程应做审核日志;

9 应定期对技术脆弱点管理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其效力和效率;

10 处理高风险的系统应该先解决。

企业的技术脆弱点管理过程的正确实施对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该定期对其进行监控。要对潜在的相关技术脆弱点进行确认,一个准确的详细列表是最基本的。技术脆弱点管理可看作变化管理的一个子功能,因此可以利用变化管理的流程和规范。

篇5:工作证信息和照片采集

经统计,全乡信息采集共x人,其中,军队专业干部x人;退役士兵x人;烈士遗属x人;现役军人家属x人。全乡应悬挂光荣牌x块,已悬挂光荣牌x块,其中,1人失联,未悬挂;悬挂率x%。11户家中符合两人悬挂条件。

自查重点:

(1)全乡x人完成信息采集并全部上报,状态正常。x人未采集信息(光荣牌悬挂x人,x人失联)。针对未采集信息的人员,已通知本人尽快到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完成采集工作。

(2)军队转业干部1人,已完成采集。优抚对象x人,已全部完成采集。

(3)xx乡账号异地采集录入x人,已全部发送,其他乡镇均已接收。

(4)系统自动比对暂无问题。

(5)光荣牌均由各村为退役军人及现役军人家属上门悬挂,未发现让悬挂对象自行领取光荣牌的情况。

(6)xx乡退役军人服务站已对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进行了建档立卡,各村悬挂时均拍摄照片,签字确认。

篇6:工作证信息和照片采集

为积极稳妥作好我区新农保启动工作的前期准备,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一部署,经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自今年3月20日,在全区范围内全面铺开新农保信息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截止目前,该项工作已全部完成。

为确保新农保信息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落到实处,该局强化措施,精心组织,狠抓“五个到位”全力推进。一是领导支持到位,工委、管委会领导亲自召开有关专题会议,各乡(镇、管理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部署,通过制定工作计划、拟定采集方案、落实工作经费、开展发动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劳保站长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二是业务培训到位,为了把准新农保信息数据采集工作的政策口径、操作程序和工作方法,该局召集信息数据采集的有关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特聘请市社保处有关领导进行政策解读和指导业务工作开展;三是政策宣传到位,新农保的信息数据采集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广大农民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该局以及各劳保站、村组工作人员进村入户,通过各种形式,与农民面对面的将新农保信息数据采集工作的意义讲透,政策讲准,办法讲清,程序讲明,赢得了广大农民的真心理解和支持,为新农保信息采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四是部门配合到位,为了加快信息数据采集的速度,该局主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区财政、公安、统计、农办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财政部门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公安部门在户籍信息方面提供很大帮助,各乡(镇、管理处)劳保站及村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进行入户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资料台帐整理,基本实现了“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表、表不漏项”。五是责任落实到位,信息数据采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该局明确专人负责,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把数据质量关,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严格落实考核制度,把新农保信息数据采集工作与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具体考核到单位和个人。

通过近5个月的奋战,该局在全区1004个行政单位全面开展新农保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共录入16周岁以上的人员77445人

篇7:工作证信息和照片采集

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的通知

辖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博文学校:

根据《恩施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的通知》(恩市教师文[2016]20号)要求,结合辖区实际,现就我办“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通知如下:

一、对象与范围 1.学校范围

舞阳坝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内中小学校、博文学校、幼儿园。

2.教师范围

公办学校:截止2016年10月20日所有在编人员; 民办学校:截止2016年10月20日,在该校工作时间超过一年以上,且与学校签订一年以上合同人员(担任任课教师的必须具备相应学段教师资格)。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公办学校离退休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及民办学校短期聘用人员(注:系指合同聘期为一年及一年以下人员),不纳入本次信息采集范围。

3.信息范围

根据学校类别不同,相应采集教师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岗位聘用、教育教学、培训研修等多类信息。其中:中小学17类信息、幼儿园15类信息。

二、时间与工作安排

1.10月19日:安排布置信息采集工作,系统操作培训; 2.10月20日:系统试用及教师信息收集准备阶段; 3.10月21日至10月31日:数据正式采集、录入及学校初审阶段; 4、11月1日至11月4日:各单位上报中心学校各部门核实;

5.11月7日至11月11日:中心上报教育局业务科室核实、审核阶段。

三、信息采集工作流程 1.生成教师账号

系统管理员根据教师身份证,录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四项基本信息,生成教师个人账号。

(特别注意:后期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将与公安部门户籍系统对接,各校务必确保教师基本信息绝对准确。)

2.导出信息表模板

信息管理员导出本校教师信息采集表。3.填报信息

对照《湖北省“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基础信息指标及指标字典》,分项填报相关信息。

4.学校初审

各校对本校教师信息进行初审。5.信息导入及补充

学校初审无误后,信息管理员批量导入信息系统。下发教师个人自助登陆账号与密码,教师登陆系统查看个人信息,并对个性信息进行补充填报。

6.学校系统数据检查

信息管理员通过系统检查数据完整性,查重(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数据),经补充、更正后,审核,上报。

7.打印审批表、上报审批 学校打印《恩施市“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信息审批表》,分块上报市教育局业务科室审核。

各业务科室审核无误后,分别在审核表中签字盖章。审批表一式三份,教师管理科、业务科室及上报学校各一份存档备查。

8.教师科复审

各业务科室审批完毕后,学校将审核表上报教师管理科,完成学校系统数据上报操作环节。

教师管理科复审,驳回问题数据,学校对问题数据补充、更正,交业务科室重新审核后,重新上报,直至所有数据通过复审。

9.全市系统数据整理、上报。

全市所有学校完成业务科室审批和系统信息上报、审核后,教师管理科对全市系统数据进行整体分析,整理、筛查、调整后上报。

四、数据更新及应用

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基础数据采集结束后,各校要及时开展数据更新与补充工作。

教育部在教师系统中先期开发了“教师变动管理”、“ 交流轮岗管理”和“培训学分(学时)管理”业务管理功能模块。我市将从2017年春季开始,逐步将各业务管理功能模块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五、系统网址及角色配备 1.登陆网址

登录网址:http://jiaoshi.e21.cn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网络化管理。2016年10月 20日之前为试用期,10月20日教育部将对试用期内填报的全部数据进行清零,10月20日之后为正式数据采集开始时间。12月15日为全国数据采集结束日。

2.角色配备

系统设置了系统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培训管理员和信息查询员四个角色账号。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用户、创建教师自助子系统帐号等。信息管理员负责教师信息录入、报送、审核以及系统应用工作。培训管理员负责学时登记、审核等工作。信息查询员用于业务数据查询与统计。

3.账户密码管理

系统试用期内,各用户密码均为:123456。数据采集正式开始后,用下发密码登录。首次登陆后,须对登陆密码进行修改。各校要妥善保管系统登录账号及密码,未经批准,严禁将登录账号及密码泄露给他人使用。各校政工干部为系统管理员、信息管理员、信息查询员登录账号及密码保管直接责任人。各校继教干部为信息培训管理员登录账号及密码保管直接责任人。

六、相关问题的处理

(一)学校机构

教育部根据发展规划部门2015年学校机构数据,在系统内初始化设置了我市各级各类学校账户。由于初始机构数据有一定滞后性,所以目前系统内可能会出现新建学校无账户,已更名学校是原名称,已经撤并学校还在系统中存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统一按以下要求分类处理:

2015年底之后新建的其他民办学校(博优幼儿园、红庙民艺幼儿园、大地幼儿园、长颈鹿幼儿园),因目前系统中暂无机构账户,本次暂不开展信息采集工作,待教育部下发 机构账户后,再予进行。

(二)信息采集时间节点

1.“教职工基本信息表”、“学习经历信息表”、“工作经历信息表”、“入选人才项目信息表”、“技能及证书信息表”、“联系方式信息表”采集时间节点为2016年10月20日;

2.“岗位聘用信息表”、“ 专业技术职务聘用信息表”采集时间节点为2016年8月31日;

3.“基本待遇信息表”采集时间节点为2015年12月31日;

4.“年度考核信息表” 从2015年度起开始填报; 5.“师德信息表”从2015年元月1日起开始填报; 6.“教育教学信息表”、“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信息表”从2016年秋季开始填报;

7.“国内培训信息表”从2016年元月1日起开始采集; 8.“海外研修(访学)信息表”时间节点为2016年春季学期;

9.“交流轮岗信息表”采集时间节点为2016年秋季学期; 10.“教师资格信息表”采集时间节点为2016年10月20日,有多个教师资格证书的(含多个级别和多个学科),只填报已参加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那个证书信息。

七、工作要求

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

各单位要成立“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校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本校信息采集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联合工作组,由学校分管领导、政工、继 教、信息管理、财务、统计、教辅及各处室中层领导共同组成,负责本校教师基本信息录入及初审工作。人数较多的学校,要指定1至2名工作责任心强,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人员协助开展信息采集工作。

舞阳辖区“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永辉 副组长:袁晔

成 员:中心学校其他成员和各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

舞阳辖区“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工作小组: 组 长:袁晔

副组长:各中小学分管政工人事的副校长、幼儿园园长 成 员:王丽、吴绍勇、吕婧、唐凯、王果、李宪伟、各校负责人事信息采集的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员,教务主任等。

2.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主体。

教师信息填报实行“谁填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原则,确保信息采集及时、全面、准确。各校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安全制度,明确责任主体,确保教师信息安全。

(1)各学校(幼儿园)政工干部,为本单位系统管理员和信息管理员,负责系统管理、数据更新和系统应用工作。各学校(幼儿园)继教干部,为本单位培训管理员,负责本单位培训学时(学分)管理。各学校(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单位工作需要,在确保教师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信息查询员功能下发至学校各处室负责人,供处室查询使用。(2)各单位校长(园长)负责本单位“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本单位开展此项工作,最后审核本单位上报信息的准确无误后在《恩施市“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信息采集数据审核表》上签字盖章后交中心学校。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启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基础信息采集结束后,后期各业务管理功能模块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若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更换人员。请各单位系统管理员和信息管理员账号的密码更换后请及时告知中心学校袁晔老师,以便查询各单位完成情况。

3.动态更新数据,积极开展应用。

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建立后,各校要及时对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变更和补充,确保信息准确有效。信息变更、信息补充和新信息添加由学校信息管理员负责操作,学校负责人初审后,报中心学校后上报市教育局相关业务科室审批后生效。

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建立后,各校要积极开展系统应用工作,将系统数据分析、业务管理等功能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七、上报审核要上交的材料

(一)工作开展情况文字资料

1.各学校成立“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采集工作领导小组文件(1份);

2.各学校“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实施方案(1份); 3.各学校“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采集工作总结(1份);

(二)各类表册

1.《恩施市“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信息采集数据审核表》(附件4,纸质一式三份。)

2.《恩施市“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信息采集学校账户使用情况统计表》(附件5,纸质一式一份,同时上报电子稿。)

十、上报材料时间要求

11月1日至11月4日,以学校、幼儿园为单位,上报中心学校。

具体安排如下:

11月1日:长堰、鸭子、七小、猫儿、阳鹊、11月2日:五峰、江城、红庙、七里片区幼儿园 11月3日:三实小、桂花园、博文学校、幼儿园 11月4日:舞阳中学、七里中学、幼儿园 附件:将通过电子政务和QQ群下发各单位。

篇8:工作证信息和照片采集

服务于主办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学报的主要功能之一,这使得学报刊登内容包容学科广而杂,通常会涵盖主办高校设置的所有学科。因此,学报的审稿专家不仅人数较多,而且分属的学科也十分广泛,学报编辑时常会为选择专业对口的审稿人大费周折。为此,高校学报建立审稿专家档案信息库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一、学报的作者、读者、审稿专家三者的关系

学术期刊是科学研究创新成果的载体,是知识传播和科技交流的重要窗口,高校学报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作者的核心地位。因刊登内容学术性强和泛专业化的内在原因,使得高校学报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具有统一性,即作者及作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就是学报主要的读者群,同时,学报的读者又都是潜在的作者群。换句话说学报的作者和读者,其身份存在不断地相互转换的可能。

学报的审稿人一般是学术造诣较深、信息敏感度强、学风正派的同行专家,而且有较大一部分是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科带头人或研究生导师。他们不仅是学报委托或聘请的论文学术质量的把关人,更是优秀科研成果和高水平学术论文的生产者。因此,只要学报编辑做好选题策划工作,审稿专家和他的研究团队就有可能成为学报的优秀作者群。同时,审稿专家和他的研究团队也会因为学报刊有与其研究领域相同或相近的论文而成为学报的读者。

学报的一般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工作的深入,不免有人会成长为本学科的佼佼者,也随之会被优选为学报的审稿专家。

可见,学报的作者、读者、审稿专家三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统一性,三者在与学报的关系上也存在角色变换的可能。因此,建立审稿专家档案信息库,不仅有利于学报编辑高效地为论文选定最佳的审稿专家,也使学报在一个侧面寻找到了开发作者队伍和扩大读者群规模的契机。

二、构建学报审稿专家档案信息库的意义

审稿专家是学报刊登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把关人,他们不仅负担了对论文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和文化积累性的判断重任,而且能帮助提高稿件质量,起到发现人才和指导培养科技人才的作用。因此,对审稿专家的信息采集和整理对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对学报的发展都极为重要。

1. 有助于编辑为论文选择最佳审稿人。

高校学报内容往往涵盖主办高校设置的所有学科专业,且论文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较强,加之学报编辑部人员编制通常较少,往往一个编辑需要承担多个学科的论文审理和编辑工作,仅是为论文选择审稿人就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审稿专家档案信息库为编辑提供了审稿人的研究领域、专业特长和学术成就。通过它,编辑可以较好的给被审稿件准确定位,找到专业对口的“小同行”审稿专家。不仅可以确保对论文学术水平的正确评价,还会提高论文处理的速度。从而又好又快地完成稿件优选工作,保证学报学术质量的提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履行“尊重科学、爱护作者”的出版工作职业道德准则。

2. 有利于做好学报的选题策划工作,组织高水平论文。

正如前文所述,审稿专家大多是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科带头人或研究生导师。审稿专家和他的研究团队就是优秀科研成果和高水平学术论文的生产者。学报编辑可以通过审稿专家信息库提供的审稿专家的在研项目和研究动向,做好选题策划工作,主动向审稿专家和他们的学术团队约稿,为学报组织到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从而有效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

3. 有利于学报知识传播广度的扩大和深度的提高。

由于高校学报刊登内容学科广而杂,且学术性和专业性较强,使得高校学报读者群一直十分狭小,学报的知识传播工作也始终是学报出版工作中的一个要点和难点。因为学报审稿专家和他的研究团队在需求的知识内容上具备学报读者的特征,而且对学报的了解也使得他们有了阅读学报的可能。因此,学报审稿专家和他的研究团队是学报知识传播受众的极佳人群。从这个角度上看,建立学报审稿专家信息库也有利于学报读者群的挖掘,有益于学报知识传播广度的扩大和知识传播深度的提高。

4. 便于审稿专家的更新和补充。

在建立学报审稿专家信息库之前,笔者所在的学报编辑部时常因不了解审稿人的客观信息,比如年事已高、出国访问等,延误审稿,影响工作效率。建立审稿专家信息库,编辑可及时了解审稿人的现时情况,及时更新审稿专家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借助于现代办公室设备,可及时修改和补充审稿专家信息,也可方便地添加新的审稿专家。在交叉学科、新型学科不断出现的信息时代,建立审稿专家信息库更是势在必行。

三、构建学报审稿专家档案的信息内容和获取途径

1. 审稿专家信息库的内容和整理。

学报审稿专家信息库的保存内容可分为3个大类:(1)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学历、职称、性别、年龄、民族、籍贯、政治面貌等;(2)学科专业信息,包括研究方向或领域、研究成果、在研课题、研究动向等;(3)通讯信息,包括工作单位、邮寄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

审稿专家信息通常可依据中国图书分类号按学科专业分类保存,以方便检索和调用。其中学科专业信息要务必准确并随时更新,因为它的准确性不仅关系到审稿人选取的准确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报的选题策划工作。此外,在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才流动变得较为频繁,审稿专家的工作单位变更信息也需要学报编辑采取措施及时了解和更新。

2. 审稿专家档案信息的采集途径。

当前高校学报选择审稿专家的渠道通常有三种:同行推荐、学报研究会编印审稿人名录、网络查询。其中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因为数据获取方便、及时,而且可以获得较新的信息,成为各学报查找专业对口审稿人普遍采用的方式。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审稿专家信息采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笔者在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中随机抽样2005年至2009年出版的高校学报和科研院所主办的学术理论期刊共计100期,统计结果是97%以上的学术期刊都附有作者简介。这为学报编辑采集审稿专家信息提供了很好的条件。(2)各高等院校的校园网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校园网络建设已逐步成为学校的基础建设项目,更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大多数高校已完成了校园网硬件工程建设。不少的高校校园网都不同程度地公布有学校的科研成果和教师简介,这也是获取审稿专家信息的好途径。(3)各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招生目录。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每年发布的研究生招生目录上都列出了导师招生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它们是采集审稿专家信息极好的信息源。(4)各级科研基金项目获准立项名单和科研成果获奖名单。基金项目通过专家们对申请课题的科学性、前沿性、应用性进行了严格审查,并对课题申请者的学术资质进行了严格论证。所以基金项目获批人员,尤其是项目负责人,大多具有较好的学术造诣。同样,各级科研成果奖也是项目研究者学术水平的有力印证。从这里也可以采集到有用的审稿专家信息。

当然要获得更为全面和客观准确的审稿专家信息,需要以上各种途径有效的结合使用。紧扣所办学报编辑方针和刊载内容,明确工作目标,在办公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构建学报审稿专家信息库并有效利用,不仅有利于学报出版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学报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史小丽.学报作者信息库构建的意义及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 2004 (5) .

[2]魏强.高校学报知识传播渠道的拓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 .

[3]李映天.辽宁档案人才信息库的构建与应用[J].兰台世界, 2006 (19) .

[4]魏强.高校学报档案资料的管理[J].兰台世界, 2007 (18) .

篇9:工作证信息和照片采集

关键词:集中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090-02

1 背景概述

电力行业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电能的重要参与,将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工作做好,将能够有效提高电能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依靠现代先进技术进行供电工作,对于电力行业的有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科技的长足进步,用电信息的采集系统建设情况也越来越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站建设需要众多先进技术的综合配合,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对于众多电力用户的信息进行采集,对于能够为供电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指导意见。采集系统对于供电工作的实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因而需要不断提高采集系统的稳定性能和可靠性能。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结构

2.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内涵

智能电网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重要产物,在现代电力事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良好的作用。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进行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投入到智能电网的建设之中,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和价值。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是通过对于自动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高级传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有效应用,逐步实现信息工作。

这其中主要包括了用电信息的采集工作、用电信息的分析工作、用电信息的整理工作、用电信息的数据统计工作、用电信息的数据管理工作以及用电信息的线损统计分析工作。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是针对用电客户的信息进行的一系列的工作,能够及时发现用电客户的用电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分析,进而为用电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1]。

2.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具体组成结构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综合应用了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对于用电客户的日常用电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了解,有助于供电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的供电计划和方案,并根据客户的相关情况进行电费计量的调整,对于供电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供电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是由通信信道、采集设备以及主站构成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部分都对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有效运行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效果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主站主要是负责进行业务应用工作、数据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工作以及前置通信调度工作的,这是信息采集系统进行工作的主要内容,几乎涵盖了信息采集系统的所有方向。主站层在进行运行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将收集到的用户用电情况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整理。进而将其存入到数据库之中,使其为数据库的整体运行发挥良好作用。通信信道主要是通过光纤专网进行传输的,这种传输方式的速度较快,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效果[2]。

3 集中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的建设情况

3.1 集中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建设的主要架构情况

集中式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在原有的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基础之上进行不断改进而形成的新型信息采集系统,对于用电信息的采集工作更为便利有效,同时它也逐渐成为了供电企业进行用电信息采集的重要技术手段。集中式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包含了数据库的服务器和磁盘阵列,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接口服务器、前置服务器集群以及备份服务器和磁带库,对于采集用电信息具有重要意义。集中式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进行大致的组织架构时,就综合考虑到了用电信息的主要情况,并针对用电信息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全面考察,根据其中的众多事项将进行设计、实施,才能够逐渐形成目前所用的信息处理系统。

从集中式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建设的主要架构情况,就能够看出它综合应用了多种现代科技。在进行集中式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站建设时,针对信息收集的存储问题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考察,并为此设立了多种服务器,为全面增强服务器的信息处理能力而不断努力。集中式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进行主站建设的过程中,已经考虑到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涉及到的信息数据十分之多的情况,因而在进行主站设计工作时,就准备了较大容量的处理服务器,这种服务器能够容纳近5年之内的所有信息数据,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顺利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2 集中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的建设意义

集中式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于信息采集工作十分重视,同时还对于信息的存储工作、信息的有效分析工作给予了足够重视。信息采集系统中的主站建设将会直接影响到信息的整体采集情况,对于供电公司接下来的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做好集中式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就需要将主站的建设工作做好。主站是集中式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用电采集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做好主站的建设工作,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效用和价值,增强集中式信息采集系统的优势。

4 集中式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的应用情况

某省在进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工作中,采取了集中式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这对于提高用电信息采集工作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省在进行集中式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时,针对主站的建设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该省积极吸取一些地方建设集中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优秀经验,不断进行设计和改造集中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站建设技术。提前做好了集中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建设的设计工作,并按照这个设计方案进行有效执行,同时根据建设实施的具体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借此不断提高了信息收集的工作效果,使得集中式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真正发挥其效益和价值。

该省对于集中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建设工作,并将其积极投入到了实际应用当中,将其作为了该省用电信息采集的主要方式,为该省进行供电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指导,增强了该省的用电信息建设工作和总体供电能力。

5 结 语

对于用电信息进行采集,能够及时发现用电客户的日常用电情况,通过得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进而为供电企业和部门进行调整供电情况做好前提准备工作。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供电企业和部门进行分析用电客户的主要手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集中式的用电采集系统成为了当今社会信息采集的主要方式。主站建设对于集中式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到集中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和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1] 田建伟,漆文辉,黎曦,等.集中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建设与应用[J].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3,(11).

[2] 胡江溢,祝恩国,杜新纲,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上一篇:连邦 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和适用情况检查评估报告下一篇:配龙镇开展学习李林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