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教师专业发展

2024-07-27

如何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精选6篇)

篇1:如何打造教师专业发展

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辽源市第十三中学

刘亚秋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充分肯定了人民教师在传承人类文明中的突出贡献,对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殷切希望,要求广大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总书记的讲话既体现了对人民教师的关怀与期待,也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早在2002年,我市就提出了发展性教育,作为新时期我市教育发展的思想理念和教育模式,其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基本要素之一。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呢?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由一个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内容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感、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其内在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研究过程中,有一句名言:“课程发展就是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教师角色的重新建构的支持源泉就是教师专业的发展。因为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发展就失去了根本,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发展也就失去了支撑,成为空中楼阁。同时,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而且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呢?我想,这应该是将发展性教育作为我们辽源特有的教育思想和操作体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对此,我们十三中学从“一二三四”入手,进行尝试与探索。

一、树立“一”个高度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现今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热点。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校领导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牢固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制定了明确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管理机构。

我校现有教师76人,其中本科学历74人,专科学历2人,均在50岁以上。40岁以下教师30人,高级教师20人,中级教师34人,全校教师中,相对的各级别的骨 干教师偏少,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已是迫在眉睫,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互联网的接入,拓宽了老师们的视野;馆藏丰富的图书馆保证了师生的读书需求;研修经费保障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我校教师先后到山东、延吉、北京、长春等地参观学习、培训,带回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二、实现“二”个转变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目前,我们只是刚刚在这条路上起步,我们实现了两个“转变”:

第一,领导班子工作思路的“转变”。思路决定出路。管理者树立教师“以人为本,注重过程,多元评价、引领激励、自主发展”的专业成长的理念,从以前直接着眼于考试成绩转变到着眼于师生的成长,摒弃了功利性;从研训时的包办代替转变为引领教师自主发展。

第二,教师工作状态的“转变”。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完成了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型;从每天的机械重复到自觉研究跟进的转型。

三、关注“三”个层面 1.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确定了确立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教育”办学目标。提出了“十三生活满三年,辐射人生三十年”的德育培养目标。力争不久的将来,把学校办成一所“环境优美、管理规范、质量提升、整体高效、师生满意、家长放心”的学校。

2.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帮助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规划,建立符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多元评价体系,以此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施“青蓝工程”,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们不仅关注教师的今天,更着眼于教师的明天;不仅关注教师的工作业绩,更关心教师上班时的幸福指数。

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要让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职业,就必须让教师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激起神圣感、成就感。应当通过学校的关怀,让教师理解教育对人类文明传承的意义,认识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规律,让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感受自己爱心、汗水与智慧的贡献与价值,收获“生命在延续”的快乐。只有教师爱着自己的职业、爱着自己的学生,才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为此,我校通过多种渠道关爱教师,还专门设立了“幸福日”,即教职工本人及其家属的生日那天,可以休息半天,享受陪伴家人的快乐。

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一味地追求自身学术和教研能力而显示专业化水平年代已经过去,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体现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上。面对当前的应试教育,我校领导没有将目光锁定仅在眼前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是通过构建优化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个支点,考虑的是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三个年级的校本课程,《创新与人生》、《法制与人生》、《知识与人生》已纳入课表。我们用心守望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牵挂着学生一生的幸福。

四、提炼四点做法

(一)制度先行,建设书香文化 1.制度文化以人为本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如《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研制度》、《以课题项目引领为主的科研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等等。用制度来约束、管理、督促、保障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系列目标落到实处,使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在刚性制度管理的同时,更多地是科学人文管理。管理中非常注意淡化管理者的角色和地位,在校长“认真做人、踏实做事”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人,用表率作用感召人,用民主作风尊重人,用真诚关心打动人,使教师真正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和从教的幸福。

2.书香文化绵长致远

学校应该是一个弥漫着书香的“场”。大力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打造教师发展的共同体,形成共享共进,追求卓越的区域学习文化。“最是书香能致远”,通过读书提升其精神境界,保持阳光的心态,消除职业倦怠,寻找到新的兴奋点,创生出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创造充盈的教育人生。

构建教师终身学习制度。读书的厚度决定课堂的深度,决定教师事业的高度。画地为牢,教师的教育生命难以激活,教学风格中的惰性必然彰显,教师的威信也会随之旁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学习积淀必不可少,为了让教师更好地阅读更多的书籍,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教师买书订书学校买单、教师写读书札记学校送笔记本,好书推介、读书征文、读书沙龙等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学校要求青年教师一学期学习一本教育专著,每月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如今,读书已经成为我们青年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职业习惯。

“课堂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的遗憾”,这就要求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学习中,拉近了自己与外面世界的距离,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二)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始终扎实有序地开展校本培训,实效显著。

1.研究性培训

在后现代的视野下,把课程不再视为固定的跑道,而是个人转变和发展的通道,它只强调“跑道过程”,而不把它作为“模式”。那么,对于教师培训而言,我们要摒弃以往的上级安排什么就学习什么的模式,而是可以建立一种以满足教师的工作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领域及主观能动性的模式——“菜单式”培训模式。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依照各自口味按菜单点菜吃饭,各得其所,方便灵活。我们尝试的菜单式培训就是利用这种各取所需的形式,把参加培训的自主选择权交付给培训对象,由培训对象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培训内容,也就是说培训什么内容、怎样培训由教师作主。另外,教师如果在某些方面有特长或有丰富的经验,还可以作为培训者为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可以感受到自身的经验是有价值的。这种双向选择的培训方式可以提高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培训更具针对性、灵活性,以取得实效;“访问式培训”随时随地进行,骨干教师的门一直敞开着,业务交流室常年开放。

2.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实现教科研有机结合

我们从实际出发,将教育科研的着力点定位于三个方面:定位于改革、改善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上;定位于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定位于促进教师的成长上。通过广泛而持久的教育科研活动,增强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转变观念,成为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教师们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主题研究。近年,根据教育局提出的“有效教学质量年”,我们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研究的主题,以“研究教材”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学质量为落脚点。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在每一轮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所承担的课题至少有4项,并都能圆满结题。课题研究中提升了教师科研素质,带动了教育 教学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3.活动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教师节,我们组织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七一”党的生日,我们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从身边的先进人物学起,立足本职,提升自我,以高尚的师德来影响人,教育人。

(2)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针对我校青年教师的现状,每学期都要搞基本功竞赛活动。“书法比赛”、“磨题”比赛,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自身基本功的大提升。

(3)加大课改力度,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我们打破了学科壁垒,跨越教研组的界限,教研活动组间开放,“精品课例研究”、“专题教研”、“课堂系列研讨”等以研究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校本教研活动,增加了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唤醒了教师关注课堂的研究意识,培养了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升了教师的智慧,对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聚焦课堂,让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强化把“把课本教厚”的理念,确立了“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的三段式的教学思路,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方法落实课标新理念,力争实现“轻负担高质量”。通过研究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后研讨、行为改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和自我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正是在这种“磨课”的过程中,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解决了,课堂教学规范了,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提高了。“磨课”中狠抓“五种课型”,努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一是推门课。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推门听课,及时了解教师教研教改现状,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指导他们落实教学常规和基本的教育理念。

二是过关课。对年轻教师特别是对新调入的教师,安排骨干教师根据学科结对子,亲临课堂指导,适时组织骨干教师听课验收,并汇报验收情况。给年轻教师压担子,分任务,使他们迅速成长,与其他教师齐头并进。

三是汇报课。教师在聆听市级以上公开课回来后,都要执教一节校级汇报课,交流听课收获,及时推广先进经验,让没去参加的教师也受益,整体提高教学水平。

四是示范课。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外出学习,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并指导和参与集体备课,每学期至少上两节示范课,发挥好骨干教师带头作用。

五是研讨课。分学科按不同的主题定时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及时推广先进的理念 和教学方法,形成总结性材料,在全校进行交流。

(三)适时的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专家引领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当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依靠自身努力很难再突破时,专家的引领至关重要。学校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教师提供更多和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和研讨的机会。我校积极寻求当地有关部门的智力支持。邀请他们不定期与学校教师进行教师论坛、专家报告、课堂教学研讨等活动,为教师学习和发展创设条件。如王者礼院长为我们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解读,让我们深刻领悟了所从事职业的崇高;来自上海的专家为我们的教师进行了心理辅导,帮助老师们消除职业倦怠。教研员每年都到校听课、教研、指导。我们还充分挖掘网络的优秀教育资源,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铺路搭桥。比如观看金正昆的讲座,效果非常好。

(四)实践智慧的积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 1.学会学习——加速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和职业伦理专业化水平。2.敢于实践——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水平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当前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靠实践智慧的积累。

(1)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2)对自身存在与发展深入理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条件。

(3)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21世纪是人类对教育充满期望的世纪:期望有新型的学校,期望有新的高质量的教育,期望培养出适应和推进社会发展的新人。显然,为实现这些期望,必然要求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有专业化发展水平更高的教师,然而,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学校坚持不懈的努力,教师持之以恒的决心。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发展性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不能放松这项工作,要有长远的目光,优化每一个环节,及时总结经验,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在激扬智慧,凝聚合力,追求专业发展的愿景中,我们将不断探索,一路前行!

篇2:如何打造教师专业发展

江苏省东台市 王卫东

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培育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和工作学习作风的总和,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在驱动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如何通过学校特色文化的创建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呢?

一、诵诗育人,让精美的旋律飘荡起来

池柳影摇书,窗竹风翻墨。六年来,我校坚持“晨诵、午读、暮写”,加大学生的阅读积累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逐步形成了擦靓书香校园的诗文诵读特色。2013年底,通过答辩评审成为江苏省首批特色文化课程基地。2015年春高分通过省教育厅诗文特色文化建设中期考察评估,1200平米“诗文馆”已如期竣工。对全体学生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开发《含英咀华》诗文诵读校本教材,遴选167篇融汇里下河水乡地域特点和东台乡土风情的精美诗文,分年级段设定诵读量,人手一册,鼓励多读多诵,争星升级,让这些精美的诗文在绿树红花间亮出来,在走廊板报上展出来,在校园音乐中唱起来。每一层楼布设诗文匾牌,每个教室安置图书角、展示板,每个班级设计各具特色的名片,每天的晨诵、每周一节的诵读指导、人手一册的诗文本自抄自录、每月末的班级展示和次月初的校级展评雷打不动,“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校园,如一本硕大的诗文教科书,徜徉其间,感受着语文与生活和谐共生,让每个学生时刻滋润在学校浓郁的特色课程文化之中。

精心泡大“小雨点”诗文社,组织主题诵读,推进双语阅读,组建班级和校级考核小组,依据现行语文教材和校本教材,明确诵读篇目,按不同学段要求分别授星升级。“池柳影摇书,诵读听琅琅——诵诗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演诗文”“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画诗文”“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唱诗文”,“散学归来早,染香芳草地——诗文手抄本”,“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诗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文诵读争星升级”,系列活动异彩纷呈。邀请国家一级播音员徐诗春等来校讲学,邀请盐城日月路小学、东台市实验小学的优秀教师送教到校,以名师支撑基地、成长教师、发展学生,带动课程共同开发。

二、自化化人,让定格的风景灵动起来

“天地万物,唯人为贵”。教师是推动摇篮的手,推动摇篮的手可以推动地球,必须让所有教师自主自理,自化化人,人人享有教育的尊严和阳光。让教师走向国旗下讲话,走上政治学习讲坛,积极推介吴非《一盏一盏的灯》、崔永元《不过如此》及《窗边的小豆豆》《五十六号教室的秘密》《教师的幸福资本》等大家名著„„走进好书,“神与物游”,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于是,圣人不再遥远,经典不再尘封,现实也就少了几许迷茫。推行班子成员走动管理和首问负责制。推行每日五个“两分钟”——到校巡视两分钟、提前候课两分钟、下课停留两分钟、课间观察两分钟、放学交流两分钟,推行红领巾广播站、卫生监督岗、餐桌长轮值制,推行分年级段梯次放学,精心组织每日的新闻播报、诗文诵读、午间习字和两操两课,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行政例会、政治学习,每周四的卫生日,每周两档的红领巾广播站,每月一次的应急疏散演练,每双月一期的黑板报,每学期一期的校报和家长学校。少先队工作独树一帜,《相约西溪》《寻访东台村史馆》《抗战老兵访问记》等“红领巾寻访”系列活动有声有色,多次荣获东台市少先队“四十佳”“盐城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英雄(朱廉贻)中队”“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等称号,2012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纲要》试点校,2015年被授予“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品牌项目”“全国优秀红领巾国学小社团”。

倡导“宽容、慎独、自化化人”。认真审视学校文化标识,确定校训为“只争朝夕”,创作校歌《只争朝夕》,确定学校主体楼分别为“行思楼”“行知楼”“行远楼”。强化政治学习和法规宣讲,强化支部、工会职能,修订完善《廉贻小学章程》《家长委员会章程》。班子成员自觉起步领跑,静下心来研究,潜下心来工作,引导大家在单位时间达到高效,在休息时间内享受生活,在工作时间释放最大的激情,努力成为校园里的行者、思想者。职称上岗、大件采购、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重大校务阳光操作,让教师在主体参与中得以认同和内化。教师群体勤勉劳作,不事张扬,多人荣获德育先进个人、“彩云妈妈”、优秀班主任、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和“无偿献血”奉献奖,以美好的情感、美好的情绪、美好的情商和美好的情趣演绎着个人应有的风采和魅力。

篇3:如何打造教师专业发展

一、制定措施, 保障校本研修开展

校本研修不是口号, 其真正有效地开展需要一定的体制和机制的保障。于是, 学校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 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规划》《黄埔学校教学、德育绩效奖励制度》, 以及各学科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使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有章可循, 教师工作有据可依, 同时也对教师起到了很好的鞭策和激励作用。学校还推行两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日”, 以学科组为单位, 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 思考、研讨教学内容;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开放日”活动, 欢迎其他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来校进行教学观摩, 教师、学生、家长零距离接触;开设“网上论坛”, 发帖求助、跟帖解答、发表见解、互相切磋, 在研究的状态下推进课改, 让所有的教师都参与集体交流, 共同解决疑难, 共同分享果实, 共同成长进步;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沙龙”, 倡导跨学科、多视角、综合性的研修活动, 提倡开展校际间活动, 使教师群体能及时交流, 实现优势互补, 以集体的智慧解决实际中的困惑与难题, 在同伴互动互助中发展。

二、转变观念,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在新课标理念下,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 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理念, 才能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才能富有生命力。生命课堂促进生命校园的形成, 这就是校本研修的真谛。因此, 学校始终不放松教师的专业学习, 要求教师理解、掌握指导新课程实施的有关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素质。要求教师多观摩优秀课, 多听同事的课并参与评课, 还要给自己的课堂提问题, 通过学习、取经, 想方设法解决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致力于教师专业化成长, 着重培训在实践工作中灵活有效地运用的能力, 倡导教师要勇于改革实践, 努力提高教师基本技能方面的素质, 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素质, 使教师能灵活掌握和运作教育教学模式、方法和艺术, 并形成各自的特色。

与此同时, 学校创设一切便利条件, 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创造力和教师群体的合作力, 形成一种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 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大力倡导读书活动, 每学期制定《教师读书活动方案》, 推荐教育篇目, 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两本教育专著、摘抄读书笔记、撰写两篇以上的教育体会, 让每一位教师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让文化浸润教师的心灵。

三、立足课堂, 让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常有“源头活水”

课堂是教师天然的实验室。如果校本研修能扎根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 教师能坚持“在教学中研究, 在研究中教学”, 那么, 教师就能如鱼得水, 就能拥有用武之地。教师一旦离开课堂教学去搞教研, 研究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为此, 我校确定了“立足课堂、全面发展、教研开花”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 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改革课堂教学, 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独立思考, 勇于提问,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倡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摆脱陈旧过时的教学模式, 引进新的教育理念, 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创新意识的新型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 教师不以构建教育理论为追求, 而是以注重过程、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为己任。学校推进行政随堂听课制, 及时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学校还采取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的策略, 全天开放课堂, 实现“骨干教师带动, 群体并进”。

总之, 在备课、上课、反思、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如果立足课堂, 对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教育现象都会产生一种新的认识, 然后又以这些新的认识去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从而形成一种“实践—研修—实践”的良性循环, 并促使教师对课堂教学保持一种户枢不蠹、常教常新的状态。同时, 每个教师是教学改革实验的直接参与者, 他们拥有大量第一手的教学实践资料, 这可使教师在校本研修中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四、形式多样, 促进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自主发展

学校应努力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搭建不同的平台, 便于不同层次的教师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尽情展现自我、谋求发展。目前, 我校正开展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

一是自我反思。学校重视教师对课改工作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 每学期都组织“福南杯”创新课比赛、教学实践反思汇报会、校内互相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 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每堂课后, 老师们围绕五个方面记教学反思:记教学成功之举, 记教学败笔之处, 记教学机智之精, 记学生发现之光, 记教学改进之想。这样, 不仅提高了自我, 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是同伴互助。学校倡导同伴互助与合作, 在“校本教研日”, 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 采取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教师与专家对话、教学沙龙等多种形式, 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 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 在实践的摸索与总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集体备课时, 中心发言人先说课, 进行中心发言。然后, 积极创设愉快宽松的研讨环境, 由其他教师交流:讲——讲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特别是不同于他人的观点和做法;评——对大家的观点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议——对大家的观点和做法以及有关疑义的地方展开讨论, 充分发扬民主, 最后达成共识。

三是专业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与引领。不然, 往往囿于低层次的反复, 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利。教与研, 研与修是彼此共生的, 只有研究人员与基层教师精诚合作, 建立互助的伙伴关系, 才能营造出研修相长的文化。学校分学科推出了校本教研之“专家引领”系列, 全国知名专家以及省、市、区专家来校听课、议课、恳谈, 提供支持, 引导教师实践、反思。

五、建立成长档案, 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教师成长档案袋是教师记录自己的教育活动过程及其有关成果而最终形成的系列化的累积物。它能促进教师的职能成长, 改善自己的教学, 提高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学校尊重教师的个性,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教师, 提出不同的要求, 收集教师专业学习的成果和进步的材料, 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

档案袋的内容主要包括:

自己的教育环境——自己、学校、学生、同事等记述;

自己的教育能力——学历、继续教育情况、教育经历等;

自己的教学情况——优秀教案、课例、论文等;

自己的发展计划——工作目标、未来形象设计等;

自己的教学实绩——获奖情况, 学生、家长、同事的评价等;

其他——个性化资料。

总之, 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档案袋是教师师德、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继续教育、教学实践反思、教学困惑、教学评价等全方位的记录和展示。它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篇4:如何打造教师专业发展

■ 健全机制,保障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建立教师队伍准入机制。把好教师入口关,建立新型用人机制,做好教师招聘和人才引进工作,操作过程严密、透明、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招聘的教师学历层次及专业水平达到较高标准,做到留得住、用得上、出成绩。结合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要求引进名校长、名教师,不断充实和壮大名校长队伍和名师队伍,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使用效果的最大化。

二是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力度,实行教师评优、评先、评骨干时师德“一票否决制”。进一步规范岗位管理,把教师的兴奋点、关注点引导到岗位创新上来,在创造性劳动中提升幸福指数。大力推行师德承诺制,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用同行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鼓舞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不断提升师德素养和教师形象。

三是健全骨干示范引领机制。修订完善平谷区《关于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重点强化动态管理和竞争激励机制。组织骨干教师开展全职支教、兼职支教、送课下乡、撰写教学案例、业务讲座、师徒结对等一系列活动,积极探索、全面推行骨干教师跨校兼课、跨校带徒、跨校教研的方法和策略,明确骨干教师职责,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示范课、公开课展示研究成果,开展“骨干教师管理与作用发挥”专题论坛活动,交流典型经验和做法,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

四是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深化职评改革,对申报中、高级教师职务人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做出全面、深入、科学、公正的评价,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通过推行全员聘任和岗位竞聘,在校内营造创先争优的竞争氛围,提高人才使用效益。以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为契机,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有为、有位、有绩、有酬的思想。每年组织召开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表彰、慰问专业成长快速、教育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以次激励其他教师。

五是试行教研联盟机制。建立教研基地联盟机制,依据城乡资源优势互补、教研员合理配置、办学特色相近等原则,把全区划分成“特色建设”、“教研基地”两大类,每大类5个共同体。每个共同体选派一所领导干部组织能力强、业务水平高、教研氛围浓的学校为负责校,开展区域合作。干部层面通过共同制定方案、主题研讨、经验交流、走进学校等形式,共同研究实施策略,共同发展、提高。教师层面通过骨干教师跨校带徒、成立学科教研组、共享专家培训、共享教育资源、共同教研等途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六是实施多元培训机制。

贯穿一条主线——幸福培训,积极与首都师范大学开展区域教育合作,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干部教师的特点和需求,举办校长、书记、中小学语、数、外骨干教师等各类专题培训班。

把握一个核心——按需施训,在对全区各基层单位进行全方位调研的基础上,自主开设“中小学教务主任专题培训班”、“中学理化生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班”、“中小学骨干班主任专业发展培训班”等多个培训班,使干部教师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开放一种思维——智慧培训,先后组织48名正校长、70名副校长赴华东师范大学参加“提升课程领导力”、“提升教学领导力”专题集中培训,使校长们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领导能力。

创新一种模式——下潜式培训,把培训地点放到学校、放到课堂,以“实地、实战”的形式实施培训,使干部教师在身临其境中获得真切体会,激励和唤醒干部教师的精神与热情。

打造一支队伍——高级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借助首师大的力量进行高层次人才培训,先后举办教育管理、数学、语文专业3期硕研班,在读学员46人。

■ 搭建平台,提速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搭建信息化平台,变革教师学习方式。完善平谷区教育科研网,探索网络教研、网络培训的新方法,逐步搭建起发布骨干教师教学进度、课程安排、教学视频等信息的网络平台,实现骨干教师课堂面对全区开放。关注和支持“平谷教师研修网”建设,组织干部教师开展专题网络研讨交流,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共享教育教学成果,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二是搭建专业引领平台,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以各教研室为主体,通过下校视导和规范化验收,对课堂教学进行指导、评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北京光明小学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发展内涵”为主题的城乡教师课堂教学互动活动,与名师近距离互动研讨新课程理念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发挥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打造学科骨干教师群体,开展骨干教师课堂开放活动和“师带徒”展示课评比活动。加强校本教研,确定学校、教师发展目标和校本培训重点,有效落实集体备课,共享集体智慧,拓展教学思路。要求每名一线教师都要有一个研究的小课题,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搭建展示交流平台,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每年组织一次区级教学设计大赛、一次区级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两年组织一次区级评优课、一次区级教师基本功大赛、一次理化生教师实验技能大赛,让教师感受到备赛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培训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让教师利用展示的机会挖掘自身潜力,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感受到工作是幸福的,发展是快乐的,激发他们发展的主动性,推进教育创新、专业成长。

篇5:如何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如果说教育科学发展靠的是一流学校,那么学校科学发展靠的就是一流的教师队伍。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科学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在“发展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今天,教师专业发展更显得尤为重要,这已经成为社会对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终身话题。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简单谈一下自己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和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与同行商榷:

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1.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

所谓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

2.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同时又是改革的动力, 更是改革成功最重要的保证。只有清楚地认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建立教师职业的专业标准体系,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科教兴国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教师”由过去人们眼中的“教书匠”,到后来要有一桶水的“能师”,到今天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的“人师”。现在社会所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这样看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每一位教师职业生涯的追求。

1.规划职业生涯 我的未来我做主

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生涯即人生的发展道路。在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今天,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强化专业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自主性,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还是教师自我实现和人生幸福的需要。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个体在主动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扮演教师角色,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过程。

有一个很好的职业规划,最大限度地挖掘,实现自身潜能,更好地创造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最佳路线,发展自己的最佳前景,凭借合理的规划,走上健康、快乐的发展之路。

(1)立志是规划的起跑点。杰出的人士与平庸者之间的根本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目标。(2)充分认识自己的发展状况,结合自己的知识状况、能力水平、成长经历,个性兴趣,利用个人SWOT法正确分析自己的状况。(3)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绘制出职业生涯导航图。

2.追求专业人生 心动也要行动

当明确了目标之后,就要努力追求自己的发展方向,让自己的专业发展得以提升,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但它的“基因”只有三个,那就是实践、学习和研究。

(1)享受课堂:领略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课堂之于老师犹如舞台之于演员,一个教师对课堂应该有着一种展示的冲动和欲望,有此情结,教学才会给人美感和幸福感。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呢?

首先要认识到: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就是一名研究者。长期以来,教师始终是教育研究的旁观者,教育理论的消费者,并且错误地认为研究是专业理论研究者的专门领域。实际上,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需要教师具有研究的态度。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思维、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决定了要促进其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其有所研究的基础上。课堂正是教师研究的主要阵地,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另外,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思维的启发者、情感的发动者、情绪的激励者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所教知识有所研究,对如何去教知识有所研究,即既要懂所教知识,又要懂教的法子。只有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才能担当起教育改革的重任。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彰显魅力,成为一种享受。(2)爱上阅读:品尝滋养心灵的智慧甘泉

阅读是寻找精神家园的最好方式,阅读是与大师对话的自我反思过程,没有阅读的教师生活是不完整的人生。教师的阅读要读出教育的知识,读出教育的思想,读出教育人生的感悟,读出教师的个性。

读书是教师夯实功底的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水平。在读书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理念的指导,做到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相结合,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推动教育研究的理论创新,知识创新、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以新的理念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这一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科学的殿堂里探秘。

(3)及时反思:审视教学过程的灵丹妙药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教师对于教育事件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能力发展及专业成长的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 “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育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叶澜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朱永新的“教师成功保险公司”的投保条件: “每日三省,写千字短篇,一天中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来本公司。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名师)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

可见,专业化的教师就是一名反思者,这样反思可以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4)提高情商:增强自我发展的调节能力

情商水平高的人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人际关系良好,和朋友或同事能友好相处。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要包括心理的成长,在成长过程中要正视自己,调整心态。

篇6:如何实现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体育新课程标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形成了学生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维度体系。它的理念需要体育教师在重新学习中去理解和内化,以实现由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变。因而,广大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体育教师对于课程理念的理解与实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学习与成长;其教学方案制定和教学计划的设计,直接决定了课程的实施和教学的效益。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全方位触动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体育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合作者和学习者。体育新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所以,其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教师的作用更多在于培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学习者。这给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和探讨教学方法,更要具备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新时期新课改下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体育教师自觉地运用一定的手段,来促进自身发展,是时代使然,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如何实现这一发展呢?

一、请名师指导

为了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学校首先要精心挑选一部分名师作为指导老师,可以是本校的,也可以是外校的,还可以是书本、网络等媒介上的。通过不同形式的研讨会、座谈会和各种形式的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带其走向教育教学艺术的殿堂;通过名师传经授宝,彼此交流、互相切磋,及时传达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给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利用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引导他们步入专业发展的快车道。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普通教师在名师的关心、扶持、带动下会快速成长为学校骨干,经过几年实践,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育科研能力。他们将此投入教学,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和归宿感。

二、迎合学校的激励机制

一些教师因缺乏竞争性,对专业成长的愿望不强烈,认为只要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就行,常常把专业提高看作是组织上的事,因而表现过于被动。可现在不行了,绩效工资的实施,还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时给教师“外部刺激”,成为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增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责任感。一些学校还对专业提升快、教学绩效显著的教师给予优先晋升职称等政策倾斜,大大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信心。教师应该以学校激励机制为平台,全方位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同时,也以激励机制为动力,时刻激励自我。

三、处理好同事关系

教师一定要摈弃“同行是冤家”的陈腐观念。在成长过程中,教师离不开同伴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定期开展的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加强教师间的信息交流,通过这些平台,教师间的思想碰撞、心灵沟通、方法借鉴,才能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实现。“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有得到同事的支持与帮助,教师才能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树立信心,进一步坚定实现自身价值的决心,体验到自己成长和发展过程的快乐。

四、注重教学反思

何谓教学反思?简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

教师真正的成长,必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我国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探索”中“学会教学”。通过教学反思,体育教师能对现有教学经验作出批判性分析,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思路、方法和师生行为,积极思考、反省,研究新的策略来应对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探索、实践更合理的教学行为,在否定、批判的同时,产生新措施、新途径,使教师的行为、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明显提升。

1.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反思,体现了体育教师的自主能动性。体育教师应通过关注学生运动中的感受、运动技能的掌握、心理的承受力、人际关系的处理、学习情感和学习过程等,以及自己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主动调节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这是体育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体现。

2.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反思行为的开始,如:我在教学中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这样做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应?我为什么要求学生这样做?等等。然后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探究,一旦问题清晰,体育教师会作出一系列的判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同时,新的问题还会不断出现,体育教师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反思的过程,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五、博客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媒介

上一篇:论中国电影之发展下一篇:区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