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阳光村务验收

2024-05-21

全省阳光村务验收(通用7篇)

篇1:全省阳光村务验收

全省“阳光村务工程”建设验收标准

凤阳县纪委监察局 2011-05-20 信息来源: 党风室

【浏览次数: 545 次】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我要投稿】

为确保全省“阳光村务工程”建设质量,对各地一年来开展工作和完成任务情况作出全面、客观评价,做好申报制检查验收工作,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意见》(皖办发[2010]13号)及有关配套制度文件规定和要求,制定此标准。

一、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一)总体标准:农村集体“三资”家底清楚,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委托代理服务规范,资产、资源开发处置程序完备、透明公开,“三资”数据公开及时、准确、明细,电子查询平台和监控平台基本建立。

(二)分项标准:

1.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核实严格按照“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六个程序进行。清理全面彻底,登记详细规范,核实准确无误,公示及时全面,确认符合程序,上报签字盖章。

2.农村集体财务收入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财务预决算、资金管理岗位责任、财务公开制度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清查、资产台账、资产评估、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和资产经营制度健全,农村集体资源登记簿、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资源承包和租赁合同管理、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建立。

3.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有固定办公场所和专职服务人员,有工作经费保障,内部制度健全。与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签订的委托代理协议符合程序要求、合法有效。分村或以“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设立银行账户,分村建账,分村核算,账务处理及时,审批审核手续规范。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登记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4.各村(居)定期向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报送相关数据,向村民及时、准确、明细公开集体财务收支等情况。委托代理中心及时向村(居)通报“三资”情况,定期公开和上报“三资”管理和运营情况。农村集体“三资”账、表、簿(册)、据等统一印制,分类装订,分村建档,档案完整。

5.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面实现电算化。乡镇(街道)建立电子查询平台,方便群众知晓。市、县(市、区)建立电子监控平台,开展网上时时监管。

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工作

(一)总体标准: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制度健全,工作程序设计科学,便于干部执行操作和群众全程监督。“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推行,议事决策民主公开,符合群众意愿。乡镇和村务监督委员监督有力,村(居)“两委”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村级事务管理规范有序和谐。

(二)分项标准:

1.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的实施办法,以流程图的形式规范群众关注的经常性村级事务工作程序,确保群众看得明白、村(居)干部易于操作。

2.按照一定标准统一制作村务公开、财务审批、村集体“三资”管理、惠农资金发放等重点村级事务管理流程图,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点上墙或悬挂标牌公示。印制村级事务办事宣传手册,免费发给每个村(居)干部和每户村民。

3.村(居)“两委”干部熟悉流程化管理工作规定,能够按制度程序进行管理各项事务,无群众反映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等问题。

4.“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按照村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进行。

5. 责任机制健全落实,村(居)党组织负责人能够切实负起实施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和“四议两公开”制度的责任,主动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居)“两委”开展工作的监督。乡镇纪委能够对各村实施这项制度进行有效监控。

三、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

(一)总体标准: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成立符合程序要求,工作制度、保障制度、监督制度健全完善,能够按照规定要求正常有效开展工作。村务监督委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履职尽责,发挥监督作用。

(二)分项标准:

1.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保障制度、监督制度,对有关人员开展培训。

2.村务监督委员会须有3-5名委员组成,其成员符合规定的资格条件,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中推选产生。当选委员的赞成票过半数。

3.县、乡两级确保村务监督委员会有必要的办公条件和工作经费,有牌子、有印章、有办公场所、有误工补贴。村务监督委员的误工补贴纳入县乡财政预算,实行打卡发放,确保补贴到人。

4.健全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居)“两委”和村干部权力行使实施监督制度、村(居)“两委”工作和村监委工作双向通报制度、乡镇包村干部指导协调制度、乡镇纪委监督与协调处理机制。村监委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5.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学习制度,工作有台账、学习有记录、履职有存档。特别是对列席村(居)“两委”有关会议、调查核实村民反映的问题、提出批评建议以及向上级机关反映问题的工作材料要及时归档。

6. 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定期报告工作、接受村民或村民代表的信任度测评的工作监督机制和村监委工作年度考评激励机制。按照规定奖励履职尽责、群众满意的村监委;按照程序罢免不称职甚至违纪违法的村监委成员。

四、“阳光村务工程”常态化建设工作

(一)总体标准:“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各项制度健全落实,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三项工作常态运行、良性互动,形成有机整体,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二)分项标准:

1.在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常态化方面。市、县两级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理顺职能定位,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常态化管理体制。各乡镇进一步加强“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建设,确保服务及时、规范、高效。“三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电子公开平台、查询平台、监管平台建立并有效运转。资产资源处置开发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2.在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工作常态化方面。村“两委”全面实行重大事项决策请示报告、结果公开和备案制度,全面落实“点题公开”、公开质询和“双述双评”等制度。市、县两级经常性开展“四议两公开”和流程化管理工作督查指导,定期组织群众对各村实施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3.在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常态化方面。村“两委”支持村监委正常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县(市、区)纪委和乡镇(街道)纪委主动将加强和改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纳入职责范畴和工作重点,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定期培训、督查指导等制度,着力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机制、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

4.在“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常态化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将“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摆上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本级党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本级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畴,每年定期组织考核,严格奖惩,确保此项工作的经常性和长效性。

5.在衡量“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实际效果方面。通过对当地群众开展走访和调查问卷,群众的满意率应达到80%以上。

篇2:全省阳光村务验收

当前,在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镇村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下,我镇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全面展开,呈现强力推进的良好态势。但是,近期督查发现,有少数地方在“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着清理不深入,工作简单化,基础不扎实等问题,特别在清理、核实、公示、确认等关键环节缺乏工作痕迹和佐证的原始资料。为严格落实“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六项”工作程序,确保“八有”目标实现,顺利通过省、市验收,现就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有关工作程序及资料提出如下要求:

一、注重营造氛围,切实规范“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推进措施

1、乡镇(街道)要建立“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应设立清理登记、核查核实、业务指导等工作小组加强对村(居、社区)清产核资的指导,实行乡镇干部包村(居)负责制、业务人员包村指导制。各乡镇(街道)建立的组织领导机构、督导小组、业务指导小组、包村人员、工作制度等要有正式文件并张贴上墙。

2、乡镇(街道)“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有正式文件。

3、村(居)、社区要建立“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已退村干部、在职村干部参加的“三资”清理小组、核实小组分别负责清理和核实工作。要形成正式人员名单并在村(居、社区)张贴和公示。

4、乡镇(街道)要定期召开党委会或者党政联席会议研究“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每个阶段要进行安排部署和总结,有关会议要有记录,参会人员要有签到,领导讲话要有材料,会场要有图片资料反映等。

5、乡镇(街道)对村(居、社区)干部及清产核资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有通知、有教材、有签到、有图片资料。

6、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要根据财力情况,印制适量的“明白纸”、“公开信”、“问答”等资料,用于宣传发动、政策解答。

7、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可编制专门简报,有关政务公开栏、宣传栏、广播、条幅、电子屏幕等能充分展示本地舆论宣传的浓厚氛围。要注意收集整理涉及本乡村的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资料。

8、乡镇“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组织领导机构要制定工作职责,办公室开展工作情况要有会议记录、图片、资料等。

9、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要有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办公场所。

二、注重真实有效,切实规范“三资”清理

(一)“三资”清理工作的过程要规范

1、村(居、社区)研究制定清理方案、工作计划,确定清理和核查工作人员,召开村民代表、清理核查人员会议进行安排,以及开展宣传发动等程序性工作,要有会议记录、文稿、图片等原始资料;有关清理方案、工作计划等要有文字依据。

2、乡镇(街道)要定期听取“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村(居、社区)“三资”清理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抓落实措施。做到会议有记录、汇报有资料、整改有措施、安排有依据。

3、乡镇(街道)及村(居、社区)要在省九种《清理登记表》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各种详细的、农民群众明白的“三资”原始清理登记表格,全面反映清理工作过程和痕迹。

4、财务清理应逐笔反映财务收支情况,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清查结果要有证明人及具体凭证,参加清理、核实人员应在年度收支明细表上签名。

5、固定资产应逐件清理,一件物品填写一张清理登记表格。原始清理登记表应能如实反映清理的时间、物品的实物状态、价值等,参加清理的人员应在表上签名。

6、资源性资产清理应逐项实地勘查丈量,一项资源填写一张清理登记表格。原始清理登记表应能如实反映丈量的时间、参加丈量的人员、资源的方位、四至、长宽、面积等主要指标,实地勘查丈量人员应在表上签名。

7、债权、债务清理要逐项与债务人、债权人进行核对,一笔债权、债务填写一张清理登记表。原始清理登记表应能如实反映清理、结果,清理、核实结果要有原始证明材料,清理人员应在表上签名。

8、经济合同的清理,要有原始合同或契约。

9、清理时限应符合省规定要求。

10、清理对象、清理范围应严格按省规定执行(包括村民小组)

(二)“三资”清理情况的核实要规范

1、村(居、社区)“三资”清理核实小组应对逐笔核对,形成核实书面意见。

2、村(居、社区)“三资”清理核实小组应对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重点核实并形成核实情况报告。

3、对“三资”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居、社区)道)“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专门组织力量进行核实并形成核实情况报告。

4、参加核实的人员应在核实书面意见、情况报告上签名。

5、村(居、社区)“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应对核实意见、情况报告进行认定并签名。

6、对群众反映问题的核实结果应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确认。

(三)“三资”清理结果的公示要规范

1、对“三资”清理的原始数据、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方式: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向农民群众发放清理结果明白纸,村、村务公开栏进行张贴,公示时间不少于

2、对“三资”清理核查情况要进行公示。核实

。“三资”清理情况逐项,乡镇(街 在各自然7天。

3、对“三资”清理确认情况及上报的“三资”清理情况登记表进行公示。

4、公示期间,村(居、社区)应安排专人接受咨询和反映,并做好记录和解释。

5、注意收集保存公示的原始资料。

(四)“三资”清理结果的确认要规范

1、“三资”清理情况及核查情况公示期满后,对没有异议的方可进入确认程序。

2、村(居、社区)“三资”清理小组、核实小组应及时向村汇报公示无异议需要确认的事项,并形成书面汇报材料。

3、村“两委”应召开有关会议,研究决定确认的形式、时间、参加会议的人员等事宜,并做好会议记录,形成书面意见。

4、应按照法定人数,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清理结果进行确认。

5、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应做到人员有签到、有记录,采取无记名投票或举手表决等方式逐项确认、表决,形成决议书,决议书上要有参会人员签字。

6、对价值较大、清产核资小组难以评估的资产,可委托有资质的评估公司进行评估,然后进行确认。

7、对确认后的“三资”清理结果,干部群众认为有必要的,可进行司法公证。

(五)“三资”清理登记表格的填报要规范

1、凡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确认的“三资过录登记到省9类《清理情况登记表》上。过录时要逐项逐栏填写,内容要全面,数字要准确,填写清楚,做到不遗不漏。

2、参加清理、核实人员及村(居、社区)干部要在《清理情况登记表格》上签字并对清理核实结果负责。

3、村(居、社区)“三资”《清理情况登记表》村居、社区留存1份,报乡镇“三资”代理中心”清理结果,方可正式1-9份。9类《清理情况

””2份,“两委

“三资会议有议程、表一式1登记表》应下附原始清理登记表格及资料数据。

4、乡镇(街道)负责村(居、社区)“三资”清理情况汇总表1-5表的汇总工作,5类汇总表应下附分村(居、社区)基础数据。

5、县市区负责对乡镇“三资”清理情况汇总工作,5类汇总表应下附分乡(镇、街道)统计数据。

三、注重标准统一,切实规范“三资”和委托代理服务

1、成立乡镇(街道)室、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及人员构成、工作职责要有正式文件。

2、落实中心办公场所,正式挂牌,中心要有印章。

3、制定“三资”监督管理行张贴悬挂。

4、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应与村(居、社区)签订委托代理服务协议。

5、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应按照社区)财务进行记帐和核算。在中心金融机构统一开设代理帐户,为每个村(居、社区)设立总帐、日记帐和明细帐、固定资产明细帐、资源台帐等。

6、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应做好村负责资产、资源评估,监督村(居、社区)的资产、资源招投标及合同签订。

7、对“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实行电算化管理。

8、中心应购置会计档案柜,分村建立

9、中心应做好社区)财务收支和资产、资源变动情况公开工作。

四、注重科学分类,切实规范档案资料

1、乡镇(街道)服务工作原始资料的积累,通过大量原始资料、工作痕迹、实物图片等佐证工作开展情况、2、乡镇(街道)表》及5类《清理情况汇总表》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14项制度并正式行文,制作图板在中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居、社区)“三资

“清产核资真实性和工作规范性。,对清理的资料进行分类装订归档。

对村(居、资源变更工作,管理档案。

”清理和委托代理9类《清理情况登记

“ 资产、”“三资”信息及会计报表的编报工作,抓好村(居、、村(居、社区)应注意三资领导重视程度、、村(居、社区)应按照省

3、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应按照组织领导、意见方案、安排部署、宣传发动、清产核资、公开公示、结果确认、表格登记、监督检查、工作简报、总结上报、检查验收、会议记录等分类整理有关工作资料,装订成册及时归档。

四、推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需要注意的问题

省纪委等5家已联合下发文件在全省推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三资”清理,为推行委托代理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注意三个关键性问题。

1、坚持原则,依法推行代理服务

一是坚持民主自愿原则。实行村级“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必须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利,经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乡镇代理机构与村集体组织订立书面委托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实行依法委托。已实行代理但没有履行委托程序的,要补办有关手续。

二是坚持“四权”不变的原则。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必须坚持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挪用集体资产,不得改变集体资产性质,不得侵犯村集体组织合法权益。

三是坚持独立核算原则。实行村级“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必须维护村集体的独立核算主体,分村建账,单独核算。村级银行存款账户,也要分村设立,印鉴由“三资”代理机构和村集体负责人联合组成,分别保管,这样可以做到互相牵制,避免挪用。

2、建立“三资”委托代理服务组织机构

按照省纪委等5家联合下发的文件规定: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县(市、区)是责任主体,乡镇是实施主体,各县(市、区)和乡镇都要成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省里要求办公室设在农经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三资”委托代理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监督工作。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在现有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基础上,整合资源,设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具体承担“三资”委托代理的日常工作。

各乡(镇)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要配齐懂会计业务的人员,每人负责若干个村的“三资”代理服务工作;各村集体不再设会计、出纳,仅保留一名报账员,负责本村报账、财务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等工作。

3、明确“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职责

“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承担着各村会计机构的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会计的基本职能表达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包括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资”代理服务机构职责是:

(1)代理记账。乡镇村级“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为每个村集体设立总账和必要的明细账,如应收款、应付款、内部往来、固定资产明细账、资源台账等。并根据村级会计业务填制记账凭证,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整理、装订会计档案。(2)代理村集体资金。村集体资金属于全体成员所有,必须全部纳入村级财务核算,统一管理,不得设置账外账。乡镇“三资” 代理服务中心,要加强村集体资金的收支监管,防止村收入不报账,另设账外账。代理会计要经常深入村组核查有关经济往来账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代理资产、资源。一是建立资产、资源台账,包括资产、资源台账的变更。二是负责资产、资源的评估。三是指导资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效益,包括对外承包的招投标,以及合同的签定。四是土地流转的指导服务。

(4)代理会计档案。乡镇代理服务中心要按核算单位及时整理好村级会计档案(包括经济合同),并分类编号,装订成册,统一保管,不得散失、毁损。要建立健全会计档案室,购置必要的会计档案柜,制定完善的档案制度,做到职责明确、专人负责。

篇3:全省阳光村务验收

《办法》指出,验收工作与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检查验收同步开展,采取分级组织的原则进行。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同级农业部门组织自查,设区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同级农业部门负责组织所辖各县(市、区)的验收工作。省档案局、省农业厅将组织不定期抽查。

《办法》明确,各县(市、区)验收工作原则上应在本地区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完成后,向上一级农业部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市、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验收地区进行验收。验收工作依据《福建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验收测评表》进行,采用百分制,测评结果85分(含)以上为优秀,70分(含)以上为合格。验收组应在验收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对验收合格单位进行发函确认,同时将验收合格单位确认函报送省档案局备案;对验收不合格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后重新组织验收。

篇4:坚持村务公开 打造阳光村务

(一)坚持载体创新,村务公开透明度明显提高

郑州市二七区在充分发挥广播、公开栏等村务公开传统载体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在全区各行政村(社区)全面推行《村情民意》小报制度。以村为单位编制《村情民意》小报,每季度一期,免费发放到每家每户,内容涵盖党务、村务、财务和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拓宽了干群沟通的桥梁。各行政村(社区)认真落实“签收备案制”,有效提高了小报入户发放率,进一步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坚持财务代理,村级财务管理日益规范

2009年,按照省市要求,郑州市二七区在全区开展了清理、规范乡村财务工作,对52个行政村(社区)及342个村民组的资金、资产、资源总数进行核查,有效澄清了农村集体“三资”底数。为切实加强对清理出的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二七区在各乡镇、涉农街道原会计核算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统一配备使用“三资”管理软件,做到区、乡、村三级联网,同时及时对“三资”管理软件进行升级,实现了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实时监控。

(三)坚持制度建设,村务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为使全区村务公开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郑州市二七区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细则两规定三办法”,即《二七区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实施细则》《关于在落实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中强化责任追究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若干规定》《农村集体投资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和《监督办法》《二七区村组干部廉洁自律管理办法》。各乡镇、涉农街道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制度,做到所有制度装订成册,重点制度公示上墙。

(四)坚持群众参与,村级民主监督深入落实

在全区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凡涉及村级重大事务、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均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决策实施,有效提升了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年,按照省市要求,郑州市二七区在全区53个行政村(社区)按照“六有”(有人员、有牌子、有印章、有办公场地、有工作制度、有会议记录)标准,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了监委会成员,下发《工作职责》和《记录簿》,促进规范履职。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以来,积极行使监督权力,履行监督职责,对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村务财务公开等情况进行定期审查,对村级财务收支、集体资产资源的使用和处置、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等事项进行全程监督。

二、郑州市二七区村务公开和“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务公开方面

一是村务公开内容还不够规范。《村情民意》小报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行政村(社区)小报公开的每月财务收支内容不规范,极个别村甚至存在应付现象;部分行政村(社区)发放小报未严格执行签收备案;一些城中村的小报因拆迁改造停办。二是忽视公开后的反馈落实。对一些事项的公开,只重视公开的形式,而轻视公开后的情况收集和处理,不能正确对待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有公开无落实。三是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村干部对村务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把村务公开变成自觉行动,而是被动大于主动。四是群众参与意识不强。一些群众在思想上对村务公开工作能否行得通、落得实、有成效缺乏信心,参与监督意识不强。

(二)“三资”管理方面

一是“三资”中心内控制度还不够健全。部分乡镇、涉农街道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职责权限不明确。二是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部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对会计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不严,将不合规或不齐全的原始凭证入账;账务管理不严,未及时对往来款项进行催收和清理。三是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操作不规范。部分行政村(社区)的工程建设项目操作程序不规范,招投标程序不到位,不签订合同协议或合同手续不规范,实际款项支付无依据或存在较大随意性。四是村级投资管理不到位。在对外投资管理上,存在着核算不规范、部分投资无担保等问题,导致对外投资存在较大风险。

(三)民主监督方面

一是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部分行政村(社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消极行使职权,对民主决策、村务财务公开等事项,只是例行签名了事,未真正发挥监督作用。二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相关记录不规范。部分行政村(社区)《村务监督委员会记录簿》中对监督事项的记录内容不全面、格式不规范;个别村存在应付现象,只能看到本季度、本月的内容,却找不到以往的记录。

三、深化村务公开和“三资”管理的对策

(一)突出重点,切实促进村务公开取得新成效

一是注重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要求和标准,让村干部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解决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二是注重协作衔接。不断加强纪检、组织、财政、审计、农业、民政等部门在村务公开工作中的相互沟通和协作配合,既履行好自身职责,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三是注重公开实效。充分发挥家庭联户代表的积极作用,深入落实《村情民意》小报发放“签收备案制”,确保一户一报。对小报内容不规范的行政村(社区),责令其及时整改,促使小报规范化。

(二)探索创新,逐步建立农村“三资”管理新机制

一是创新管理手段。在乡镇、部分街道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和部分条件好的村(社区),全面推广可触摸操控电子设备,对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办事流程、处罚规定及农村集体“三资”收支、使用和处置情况等重要事项进行实时公开,方便群众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进行即时查询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透明度。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逐步在农村集体资产出让、租赁、承包和资源开发利用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依托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探索搭建产权交易平台,解决擅自处置集体资产资源、侵占集体收益等问题。三是创新产权体制。本着自愿的原则,对领导班子能力强、农民群众有强烈要求的村,人均净资产较大或者货币资金收入较大的村,整体搬迁村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村,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多管齐下,努力形成村务管理监督新合力

一是强化群众监督。结合村委会换届工作,切实推动监委会换届常态化,引导、鼓励和支持通过法定程序,把分管纪检工作的村党组织成员选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把具备一定财会、管理等知识和经验的党员或村民代表选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一步强化对村务公开和村级财务管理的动态监督,形成一个“决策—管理—监督”的权力运行完整链条,真正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强化审计监督。对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分配进行定期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资产和资源的运营进行专项审计,审计结果及时公开。三是强化监督检查。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定期对村务公开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同时,加大对涉农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篇5:推行村务公开打造阳光村务

开展村务公开工作是为了进一步保障农村基层农牧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农牧民真正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为提高村务公开的透明度,拉动农牧民的参与热情,柯坪县采取了一系列符合本县实际的村务公开工作相关措施,在全县推动村务公开工作全面运行。主要做法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今年重新调整充实了柯坪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建立起了“党政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民政部门组织协调、纪检监察部门督促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建立了党政领导责任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摆在乡(镇)、村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确定一名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制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近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协调会,把村务公开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考核基层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县、乡(镇)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二、加大政策宣传

针对村干部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政策法规知之甚少,在开展各项工作中,自己违规违纪了还不知道,在有人举报了调查了才知道自己违纪了的现象,县纪委监察局经过多方的考察和实地的调研,认为村干部违纪违规问题不断增多原因是缺少一些他们能看得懂、理解得了、掌握得住的规章制度,县纪委监察局制定印发了《柯坪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手册》,1

向全县四乡一镇33个行政村的基层干部予以发放。《廉政手册》分为廉洁从政、财经纪律、行为规范、财务监督、村务公开、民主管理6大类,从105个方面规范了农村基层干部工作行为,加强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从而减少了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三、完善公开事项

一是明确公开时间。一般事项公开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随时公开,常规公开由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统一公开时间。二是细化公开内容。柯坪县农村基层村务公开坚持“三个凡是”(凡是群众关心、凡是群众想知道、凡是群众有疑虑)的公开原则,依法依纪规范公开内容,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内容细化为6大板块:分别为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计划生育类、惠农政策类、社会救助类)、财务公开、示意图公开、党务公开(党建类、党风廉政建设类)、民主管理制度公开;50小项:规定将村规民约、村干部分工、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补贴落实、低保发放、救灾救济款发放、村级收入支出、党员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民主理财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等50项必须公开的内容。三是完善公开方式。通过固定公开栏、广播、电视、村民会议等有效形式进行公开。公开要求分步骤进行,第一步,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依照规定做出公开的具体方案。第二步,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第三步,提交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讨论确定,最后实施公开。

四、推进民主管理

一是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要求村委会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让村民直接参与到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务中,村民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召开的要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及时召开。二是结合实际开展村务公开。要求农村基层村务公开要严格按照县上制定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意见》,严密组织实施公开,公开不得有避重就轻,延误公开时效等问题,在公开中,强调多层次全方位,针对不同人群来确定公开方式,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由村民点题公开,要求公开什么,村委会就要公开什么。三是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制度。把“四议两公开”(村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制度作为农村基层党支部决议重大事项的有效途径,凡事都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杜绝村干部“家长式”管理和简单粗暴的不良风气。四是建立村民监督举报制度。在全县各村设立意见箱、举报箱,鼓励村民实名举报,对举报的违法违纪问题,经查属实的予以经济奖励,对诬告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进一步落实和保障群众的民主监督权。

五、落实管理责任

成立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明确村务公开相关单位的责任和分工。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督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各成员单位履行职责情况以及违规问题的调查处理。组织部、农办、财政局、农业局(农经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司法局、民政局根据本部门工作职责,开展好村务公开的各项工作。

六、确保公开质量

一是建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考核制度。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基层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组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推动责任落实。村务公开工作覆盖面达100%,群众知晓率达80%以上。二是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各有关单位在村务公开工作中,做到了工作有部署、有要求、有督促、有检查,并定期通报村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三是将村务公开工作同各项荣誉相挂钩。各乡(镇)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了本乡(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每年不少于4次督促检查。并建立了乡干部工作联系点制度,联系点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适时组织开展村务公开示范活动,把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考核评比“民主法制示范村”、“五个好”村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联系村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优、年终奖金挂钩。四是发挥农村“监委会”、廉政监督员作用。推行监委会人员测评制,每半年、年终,由村监委会成员组织不少于30名的农民代表,对村“两委”班子履职尽责、廉洁自律以及村务公开等情况进行一次测评,测评结果按满意度区分等次,与村“两委”班子考核、村干部奖励工资挂钩。五是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检查办法。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每季度最少联合督促检查一次,对临时性公开的内容,随时开展

检查。对检查中发现不按规定进行公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关人员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对存在问题较多、被通报批评2次以上的村,建议相关部门对主要责任人进行组织处理,涉嫌违纪违法的,由纪检监察、司法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篇6:打造阳光村务

XX镇纪委以打造“阳光村务”为抓手,结合本镇实际,重视组织领导、切实增强措施,规范运作村级民主管理、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切实发挥村纪监委、纪检小组作用。真正把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有机融合,使党员群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本村事务,发展党内民主、村务民主,加强群众监督,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提高村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XX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镇领导高度重视,把阳光村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写进镇党代会报告,专题研究,周密部署。一是加强领导。实行“党委统一领导,纪委协调监督,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由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纪委书记、分管民政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办公室成员为组员的镇阳光村务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推进阳光村务工作。二是制定了《XX镇阳光村务实施意见》,就指导思想、建设内容、部门责任、措施落实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三是定期召开阳光村务工作推进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从镇党委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到阳光村务工作办公室中,确保了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

二、强化措施,完善制度,全面规范工作机制 为了使阳光村务工作有章可循,纪委结合实际制定了推进阳光村务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就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内容、要求、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作了具体的规定,增强了公开工作的规范性。一是健全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机制,对于公开的的内容由阳光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经过镇党委严格把关后方可出台。二是把握好阳光村务公开工作的两个原则,即依法依纪积极稳妥的原则。按照宪法、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文件规定的有关监督制度,坚持实事求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回避矛盾,不避重就轻,内容真实可信,结果客观公正。注重实效服务发展的原则。科学把握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的共性要求和个性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方便群众的知情参与,又保障党员干部的民主权利,以加快发展的成果检验党务公开的成效,采取合适的公开形式,讲求形式和效果的统一。三是采用督查制度,镇阳光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督察组分赴全镇18个村、社区检查指导,采用扣分机制,逐项进行考核。四是召开阳光村务工作现场推进会,组织全镇18个村社区分管党务、村务和财务的相关人员参观狮古桥村便民服务中心,会上分管民政的马炳华委员布置便民服务大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分管农业的梁跃平主席布置财务管理、财务公开等工作;纪委阎德顺书记布置党务公开、村监委、纪检小组等工作,同时邀请县纪委、民政局相关领导做业务指导,会议最后有具体负责的同志进行业务培训。五是借领导点评推进工作。市委书记孙文友同志、县委纪委书记凌建荣先后到XX蹲点调研,对本镇阳光村务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三、规范内容、拓展形式,明确公开重点

镇纪委不断创新工作形式,丰富阳光村务的内涵。一是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为了使党务公开内容更加全面、规范,按照“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要最大限度地公开”的原则,充分采取适当的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在实践中我们重点突出六个方面的公开内容:思想建设。主要包括党工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党建工作计划、理论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情况,党组对群众建议研究和落实情况。中心工作。主要包括党组会议做出的涉及全局性的,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和重要政策、重要工作部署。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问题和措施。组织建设。主要包括后备干部推荐、选拔、培养情况;干部考察结果及任前公示、任免事项;干部管理、考核评议、奖励、处分情况;教育培训及福利等情况;以及发展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评选优秀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的条件、程序、结果等。作风建设。主要包括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如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拒收礼品、现金、述职述廉的情况等。制度建设。落实“一岗双责”,民主测评的情况;党内各项制度规定特别是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情况;涉及党风廉政建设的群众来信来访及党员违纪案件情况。六是各基层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公开有必要公开的党内其他事项如党费收缴、使用、管理情况等。二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内容。要求各村村务公开内容具体化,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确定公开内容,凡国家规定的和政策要求公开的事项,如粮食直补,村干部报酬,计划生育二胎审批,宅基寺审报等,都及时公开。在公开的项目中,坚持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所有收支都列成明细账目的形式进行公开,让群众了解、监督村集体财产和财务收支情况。三是拓展阳光村务公开的形式。对于适宜在党内公开的内容,主要通过会议、文件、简报、先锋网等形式,及时向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通报;适宜对小范围公开的,主要采取公开栏、电子信箱、意见箱等形式进行公开;适宜对全社会公开的采取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公开电话等形式进行公开,群众观看更加方便,公开效果相当明显。四是规范便民服务大厅。18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全部按照标准进行设置,同时制作了服务指南和办事程序,计生、司法等部门也都制作了更为详细的宣传册,免费发放给居民,方便居民办事。工作人员一律配证上岗,方便群众寻找办事,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五是加强作风督察,提高高效优质的服务。对于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环境整治、安全生产、涉农补贴、拆迁征地等群众敏感、矛盾突出的问题,从党组织内部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的高度进行重点督察,加强对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完工项目的验收、审计及工程管理人员的廉洁勤政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六是深化强农惠民政策的监督,保障农民切身利益。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把强农惠民政策的督查工作引向深入,切实保障惠民政策的落实。

篇7:阳光村务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农村改革发展顺利进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我镇根据大办发[2010]23号文件《印发〈关于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精心组织,对全镇的“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统一安排部署。现就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三资”清理及代理工作情况

1、“三资”清理工作

我镇共八个行政村,2010年7月初,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并于7月6日召开了“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及“三资”清理工作培训会议,明确了推进“阳光村务工程”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对“三资”清理工作中的具体环节做了详细的工作要求。

从7月7日到8月31日,“三资”清理结束,镇农经站在9月7日请来区农经站及市农委的领导到镇进行业务指导,给各村文书进行了一次“三资”清理台账建立业务培训会。经过清理,全镇集体机动地面积增加了733.41亩,水面面积增加1216.58亩,发现荒地面积13.78亩,新增滩涂面积30亩,新增山岭面积36.72亩。全镇集体固定资产5632066元,其中新增资产4502856元。壮大了集体资产。

2、“三资”代理工作

10月份按区委统一部署,开展“三资”代理服务工作,我们主要抓好了四个环节: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确定人员、办公场所;⑵成立三资代理领导小组,建立“党政统一领导,纪检监察牵头协调,农业、财政主抓,相关部门配合,村民积极参与” 的领导工作机制;⑶切实做好村级清产核资工作;⑷服务中心落实专人负责。

“三资”委托代理中心办公场所设在政务服务中心,并专门设了一间档案室,中心配备了二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复印机、二组办公柜等硬件设备,组织领导、制度、工作流程图等硬件图版上墙,“阳光村务查询系统”触摸屏放在服务中心明显位置,张贴触摸屏使用说明,以便群众查询。为确保触摸屏的正常使用,制定了阳光村务信息管理制度、保养制度和网管员岗位职责。同时按照中心工作要求,配备了业务能力强的资金会计、统管会计、审核会计,每天在中心正常上班、各司其职。

二、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

三资清理结束后,我镇统一选举出了8个村的监委会主任和委员。

1、制定监委会各项工作制度。为了发挥和支持村监委会工作,制定了学习培训、检查考核等各项工作制度,使他们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规范村务监委会工作记录。村务监委会参与和列席村两委会议对村重要事项的研究,并做好会议记录,保管好有关资料。

3、加强对监督委的督查指导工作。把村务监督委工作作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村干部同样考核,镇纪委对村监委会工作进行督查,提高村务监督委工作能力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工作

各村统一制作了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图,并统一要求村级重大事务采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1、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组织实施。对村级重大事项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组织实施。(“四议”: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群众管理村级事务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

2、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

(一)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本村重大事项是否按照 “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实施,监督评议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及时性和真实性。并及时向群众公开。

(二)健全程序规范制度。通过“四议两公开”形成的决议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发生变化确需变更的,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有关程序讨论决定。

(三)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各村对村级重大事务的处理情况并及时整理、分类归档,使“四议三公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上一篇:消防停水应急预案下一篇:高三作文-语言是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