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2024-07-18

食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精选6篇)

篇1:食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直接领导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开展工作。主要负责人应负以下责任: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各级政府颁发的安全生产法令,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落实措施。

2、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3、组织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保证本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合理安排使用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并认真组织落实。

5、定期召开安全办公会议,组织安全大检查,督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6、组织制定并发布实施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对本企业存在的重大安全问题,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分析研究。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处理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8、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9、组织本企业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主持制定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二、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1、在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各级政府颁发的安全生产法令,做到令行禁止。

2、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3、组织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5、合理安排使用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并认真组织落实。

6、组织安全大检查,督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7、组织制定并实施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8、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9、组织本企业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支持制定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10、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科安全生产责任制

1、遵守党和国家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2、参加安全生产会议,安全检查每一次。

3、参加安全事故的处理。

4、督促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执行。

5、建立健全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6、制定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7、保证公司的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8、检查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保证不出现人身伤残死亡事故。

9、制定并实施公司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0、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11、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安全检查,并落实整改工作。

12、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在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各级政府颁发的安全生产法令,做到令行禁止。

2、坚持跟班作业,及时发现隐患和处理突发事件,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遇有严重险情有权暂停生产,并上报领导处理。

3、督促检查各重要场所的安全设施,针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解决。

4、参加安全大检查,督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5、参与制定并实施本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和管理工作,总结推广安全先进经验。

7、及时参加安全工作会议。

8、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1、贯彻执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指令和要求,全面负责本班组安全生产。

2、组织员工学习并贯彻执行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教育员工遵纪守法,制止违章行为。

3、组织并参加班组安全活动日及其他安全活动,检查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

4、负责对新工人(包括实习、代培人员)进行岗位(班组级)安全教育。

5、负责班组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组织力量消除,并报告上级。做好详细记录,参加事故调查。分析,落实防范措施。

6、搞好生产设备、安全装备、消防设置、防护器材和急救器具的检查维护工作,使其经常保持完好和正常运行。督促教育员工合理使用劳保用品、用具,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7、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竞赛,表彰先进,总结经验。

8、抓好班组建设,提高班组管理水平。保持生产作业现场整洁、清洁,实现文明生产,并做好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

六、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1、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违反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2、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必须交接安全情况。

3、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如发生事故,要正确处理,及时、如实的向上级报告,并保护现场,做好详细记录。

4、按时认真进行巡回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报告。

5、正确操作,精心维护设备,保持作业环境整洁,搞好文明生产。

6、上岗必须按规定着装,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各种防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7、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检查和各项安全活动为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8、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对他人违章作业加以劝阻和制止。

9、尊重和支持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服从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

七、财务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1、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和支票使用规定,妥善保管好现金、支票和其他票证。

2、在编制生产计划和总结生产完成情况时,必须同时计划和总结安全生产工作。

3、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和风险抵押金,并建立安全生产账户,专款专用,定期核算。

4、对计划外的安全活动、事故隐患整改资金等经费尽最大限度的提供保障。

5、保证劳动保护用品,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实际需要的经费。

八、电、机(修)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1、熟悉设备性能、结构、原理,熟悉掌握使用、保养规定。

2、指导使用人员正确使用和保养,及时维修或者送修。

3、检查每台设备的运作情况,了解故障规律。

4、负责采场机械设备使用前的验收和日常保养及维修的管理工作,修理设备应尽心尽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生产设备的运行安全。

5、修理要及时,对急需的设备要加班加点工作,不能耽误生产。

6、协作队领导开展准备知识教育和训练活动。

7、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检修、停工、开工方案,做好开工前的交底工作。

九、机修工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前必须佩戴好安全帽,穿好工作服、工作鞋等劳动保护用品。

2、一般情况下,应在设备停转的情况下进行保养和检修。如果在发动机运转中进行保修时,一定要有两人在现场合作(一个人坐在驾驶室内,一个人进行保修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手接触运转部件。

3、保修前设备应停在结实而平坦的地面上,放下铲斗、铲臂、钻架等,拉上停车制动器,必要时在车轮前后垫三角楔。

4、禁止明火靠近电池。禁止用金属物敲打电池。在处理燃油或机油时禁止烟火。

5、发动机启动中,禁止检查风扇皮带或进行任何种类的保养。在对运转中的部件或其近旁进行保养之前应将发动机停转。

6、在冷却水尚未降温前,不得取下散热器盖,在取下散热器盖前,首先应释放内部的压力。

7、液压油箱加油、排油,拆卸油管或其他有关保养时配件,首先应释放液压管路内部压力。

8、在进行研磨、焊接时,应特别注意附近的人员。在挥动大锤前,必须检查锤柄的牢固性。挥动时,附近不得有人。

9、一般情况下应将动臂放下,如检修需要,动臂处于举升状态时,一定要支撑稳固,严格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

10、在设备下边工作时,应在驾驶室内挂一块警告牌,必要时在设备周围亦放置同样的警告牌。

11、在设备顶部工作,应保持平衡,防止跌落,事前应做好安排,防止因失误开动发动机或移动设备。

12、在拆卸履带时,禁止将手指伸到履带蹄铁中间,在拆卸轮胎时,应将设备顶高,并垫上楔木保护,防止设备下降。

13、在拆装发动机及其总成时,应选用适宜的起重设备。在起吊及运输过程中,避免吊件摇晃,不得站在吊运件下操作。

14、装配总成时,应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

15、在使用电焊、风焊、钻床、砂轮机、手持电动工具等工具时,应遵循其相关安全操作规定。

16、设备修复试运作时,应由持有相关设备《操作证》的人员操作,禁止无证人员操作。

十、消防员安全操作规程

1、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消防安全情况。

2、确定消防安全责任,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

3、定期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4、为企业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组织实施对公司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

5、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十一、行车安全操作规程

1.开车前必须认真检查设备各部位,确保处在安全状态方可开车,严禁设备

带病作业。

2.使用时必须先点动控制按钮,确定正确的行驶方向,行车运行途中,吊钩

不得碰撞任何物件,吊钩空运行高度必须离地面二米以上。

3.吊钩接近工件前,必须点动缓行,严禁用倒车代替制动。

4.起吊前必须确认被吊物件的重量,严禁超负荷作业。

5.超重用的吊索必须牢固可靠,且必须按照吊装部位吊装,严禁用橡胶皮带

起吊工件,起吊重型物件时,必须先点动试吊,确保行车的机械制动性能及起吊物件的稳妥可靠。

6.不准将起吊物件歪拉、斜吊,确保吊钩垂直,所吊物件在运行时,离地面

高度不得超过10厘米,吊绳的吊装位置必须合理可靠,起吊安全。

7.起吊时,工件上下不能站人,工件上不能有浮放物品,不得将重物吊挂悬

空时,对重物进行加工作业,严禁将手直接置于工件下方操作。

8.起吊带棱角,快口的物件时,必须用木块或纱布垫好

9.严禁起吊氧气瓶,乙炔瓶等具有爆炸性的物品。

10.使用完毕后,严禁将操纵控制按钮盒随意脱手,避免晃荡、碰撞。

11.工作完毕后,必须将行车停放在车间二端,小车停放在大车任意一端,并关闭控制按钮盒上的电源开关。

12.操作者如有违章作业,一律按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篇2:食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暨安全生产责任书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管行业、管生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三个必须”有关精神,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认真落实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与食品从业人员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有关要求,我县食品生产企业必须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并签订责任书,具体内容为:

一、责任对象

全县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企业。

二、主要工作目标

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得到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与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有效保障。

三、食品生产企业主要责任内容

1、保证申请食品生产许可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保证获得生产许可证后,依法生产经营,不涂改、转让、出借生产许可证,并按规定及时办理变更、延续申请。

2、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规定,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承担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

3、保证企业法定代表人(业主、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并掌握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切实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意义的认识。

4、保证具有与食品生产经营相适应的、经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的从业人员,保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人员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5、保证具备持续保障食品安全的环境条件。具备持续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符合有关要求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具有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原料验收、处理、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设施。

6、保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保证产品按相关标准检验合格出厂,建立从原料采购、中间产品监控、成品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实施有效的、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

7、保证建立原料(产品)购进索证、检查验收、记录制度。不购进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原(辅)料或产品。不使用有毒有害、非食用的原辅材料和回收过期食品加工食品,不滥用食品添加剂。

8、保证按照合法有效的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产品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9、保证食品生产的工艺流程科学、合理,生产加工过程严格、规范,具有与产品相适应的检验手段,保证产品出厂前经过严格检验,确保出厂食品安全,不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不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

10、保证当生产经营的食品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健康或造成人身安全重大事故危险时,能及时召回已经生产经营的产品。

11、保证做好食品安全、劳动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等相关安全防护措施,确保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劳动安全、消防安全以及环境安全等得到有效保障。

12、自觉接受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13、如未落实上述主体责任,本企业自愿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

海丰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股(盖章)

签名:

****年**月**日

食品生产企业:(盖章)

签名:

篇3:食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食品安全是消费者在选购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也是食品企业发展最根本的基石。食品安全关系到政府和食品行业声誉、食品企业的生存、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更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然而不少国内食品企业摒弃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为了追求利益屡屡犯险, 不断制假贩假, 甚至不惜以消费者的生命做赌注, 使得食品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中国食品企业想要重获消费者信任和获得长远发展, 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食品质量、建立起企业食品安全的信誉。

1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 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 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1], 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从目前食品行业出现的信任危机角度来讲, 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 就是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 要承担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责任, 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问题。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底线是食品的安全, 也就是说, 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特征, 是社会责任的核心[2]。

2 中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原因

中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屡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无外乎这样几点:

2.1 把利润作为唯一经营目标

很多食品企业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唯一的经营目标, 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久发展。再加上来自国外食品企业的激烈竞争和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对企业利润的挤占效应, 很多食品企业为了保住自己的利润, 为了能够降低成本, 不惜削减产品质量水平, 甚至危害消费者健康。

2.2 道德文化建设缺失

企业道德文化建设在中国起步较晚, 企业自身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实践比较薄弱, 侵害劳动者、消费者、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普遍存在。很多食品企业责任人甚至连道德文化和社会责任是什么都不知道。

2.3 法律法规不完善

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虽然不少, 但存在立法过于分散、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 因此法律法规体系还是不够完善, 尤其是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立法。从总体上讲,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已经初步确认, 但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着很多不足[3], 难以在规范市场经营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2.4 监管力度不够

一方面, 国内不少监管机构在对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些执法流于形式, 造成监管“真空”。一些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 造成了谁都可以管, 但最后谁都不管的局面。另一方面, 犯罪成本太低, 而作假的收益又太高, 也是中国食品企业屡爆恶性事故的原因之一。如果食品企业出事, 一般是监管部门罚一点款了事, 难以对这些企业形成足够的威慑。

3 国外食品安全建设的启示

3.1 企业食品安全和道德意识强

很多国外食品企业早就意识到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它们把食品质量与安全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首要任务, 以过硬的质量赢得了国内外的信赖, 成就了一流的品牌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食品监管形成立体网络

在国外, 已经有非常多的国家建立起全方位的食品监管网络了。比如,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按照联邦、州和地区分为3个层面监管。三级监管机构大多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 采取进驻饲养场、食品生产企业等方式: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 从而构成覆盖全国的立体监管网络[4]。

3.3 惩罚力度强

除了直接赔偿外, 不少发达国家都有惩罚性赔偿相关法律, 让消费者通过法律, 把不良企业罚到倾家荡产。其目的主要是对其他企业进行威慑与警示。比如2010年底德国一家养鸡场发现饲料遭致癌物质二噁英污染, 事发后, 不但德国检察机关提起刑事诉讼, 同时该饲料企业还要承担受损农场提出的高达数千万欧元的民事赔偿。

3.4 诚信体系的约束力

不少发达国家是靠一个无形的诚信体系来进行运作的, 一旦食品企业的诚信受到质疑或者有污点, 其诚信得分会严重下降, 后果极为严重, 其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银行以后基本上就不会再贷款给这些诚信出问题的企业了。

3.5 有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比国内早很多, 因此一般都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美国良好的食品安全状况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其完善的食品安全法。例如:《食品添加剂修正案》、《婴幼儿食品配方法》、《色素添加剂修正案》、《药物滥用控制修正案》、《肉类检查法》、《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等等。每年还有一系列的举措推动食品法律的制度创新。

4 中国食品企业加强社会责任建设的建议

4.1 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增强食品安全责任观念

食品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单元, 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于社会之外而生存, 因此, 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增强食品安全责任观念, 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考虑消费者的利益。食品企业的生存发展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前进, 利益与利润并重, 义利并行, 从关心企业自身利益到顾客利益的方向上来才行, 这样才会更道德, 更有价值意义, 才会走得更远。

4.2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和召回机制, 使危害最小化

食品企业应该建立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程质量监控, 对原辅材料的供应、食品加工、流通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控制, 建立质量信息的可追溯机制。另一方面, 食品企业应该建立相应召回机制, 能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及时收回问题食品, 从而制止已流入市场的问题食品对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损害扩大化。

4.3 完善监督机制, 加大惩罚力度

建立健全政府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各监管机构内部建设,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提高监管执法人员素质, 以提高监管效率, 加强监管力度[5]。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的监督作用, 形成多元化监督网络, 提高监督效能。值得注意的是, 在监管力度方面尤其要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 提高犯罪成本, 只有在严厉惩罚性赔偿制度下, 食品安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4.4 完善法律体系, 保障消费者利益

中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起步较晚, 安全标准层次还比较低, 但是为了更有效地防控食品安全犯罪, 有必要建立以食品安全基本法为龙头, 其他具体法律相配合的多种层次的立体框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只有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才能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才能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5 结论

食品安全与消费者健康和社会安定息息相关, 食品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 还应该要保证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住脚, 才能够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胜.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J].企业活力, 2011年[6]:74~76.

[2]刘艳.论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J].现代商贸工业, 2010[11]:79.

[3]史倩.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D].河南:河南大学, 2011年5月.

[4]各国如何应对食品安全事故[J].《品牌与标准化》, 2011[11]:53~55.

篇4:食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关键词:食品安全 社会责任 食品企业

0 引言

食品安全是消費者在选购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也是食品企业发展最根本的基石。食品安全关系到政府和食品行业声誉、食品企业的生存、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更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然而不少国内食品企业摒弃了应有的社会责任,为了追求利益屡屡犯险,不断制假贩假,甚至不惜以消费者的生命做赌注,使得食品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中国食品企业想要重获消费者信任和获得长远发展,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食品质量、建立起企业食品安全的信誉。

1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1],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从目前食品行业出现的信任危机角度来讲,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要承担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责任,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问题。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底线是食品的安全,也就是说,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特征,是社会责任的核心[2]。

2 中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原因

中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屡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无外乎这样几点:

2.1 把利润作为唯一经营目标

很多食品企业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唯一的经营目标,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久发展。再加上来自国外食品企业的激烈竞争和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对企业利润的挤占效应,很多食品企业为了保住自己的利润,为了能够降低成本,不惜削减产品质量水平,甚至危害消费者健康。

2.2 道德文化建设缺失

企业道德文化建设在中国起步较晚,企业自身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实践比较薄弱,侵害劳动者、消费者、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普遍存在。很多食品企业责任人甚至连道德文化和社会责任是什么都不知道。

2.3 法律法规不完善

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虽然不少,但存在立法过于分散、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因此法律法规体系还是不够完善,尤其是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立法。从总体上讲,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已经初步确认,但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着很多不足[3],难以在规范市场经营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2.4 监管力度不够

一方面,国内不少监管机构在对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执法流于形式,造成监管“真空”。一些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造成了谁都可以管,但最后谁都不管的局面。另一方面,犯罪成本太低,而作假的收益又太高,也是中国食品企业屡爆恶性事故的原因之一。如果食品企业出事,一般是监管部门罚一点款了事,难以对这些企业形成足够的威慑。

3 国外食品安全建设的启示

3.1 企业食品安全和道德意识强

很多国外食品企业早就意识到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它们把食品质量与安全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首要任务,以过硬的质量赢得了国内外的信赖,成就了一流的品牌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食品监管形成立体网络

在国外,已经有非常多的国家建立起全方位的食品监管网络了。比如,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按照联邦、州和地区分为3个层面监管。三级监管机构大多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采取进驻饲养场、食品生产企业等方式: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从而构成覆盖全国的立体监管网络[4]。

3.3 惩罚力度强

除了直接赔偿外,不少发达国家都有惩罚性赔偿相关法律,让消费者通过法律,把不良企业罚到倾家荡产。其目的主要是对其他企业进行威慑与警示。比如2010年底德国一家养鸡场发现饲料遭致癌物质二噁英污染,事发后,不但德国检察机关提起刑事诉讼,同时该饲料企业还要承担受损农场提出的高达数千万欧元的民事赔偿。

3.4 诚信体系的约束力

不少发达国家是靠一个无形的诚信体系来进行运作的,一旦食品企业的诚信受到质疑或者有污点,其诚信得分会严重下降,后果极为严重,其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银行以后基本上就不会再贷款给这些诚信出问题的企业了。

3.5 有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比国内早很多,因此一般都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美国良好的食品安全状况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其完善的食品安全法。例如:《食品添加剂修正案》、《婴幼儿食品配方法》、《色素添加剂修正案》、《药物滥用控制修正案》、《肉类检查法》、《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等等。每年还有一系列的举措推动食品法律的制度创新。

4 中国食品企业加强社会责任建设的建议

4.1 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增强食品安全责任观念

食品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单元,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于社会之外而生存,因此,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增强食品安全责任观念,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考虑消费者的利益。食品企业的生存发展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前进,利益与利润并重,义利并行,从关心企业自身利益到顾客利益的方向上来才行,这样才会更道德,更有价值意义,才会走得更远。

4.2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和召回机制,使危害最小化

食品企业应该建立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程质量监控,对原辅材料的供应、食品加工、流通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控制,建立质量信息的可追溯机制。另一方面,食品企业应该建立相应召回机制,能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及时收回问题食品,从而制止已流入市场的问题食品对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损害扩大化。

4.3 完善监督机制,加大惩罚力度

建立健全政府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各监管机构内部建设,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监管执法人员素质,以提高监管效率,加强监管力度[5]。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的监督作用,形成多元化监督网络,提高监督效能。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力度方面尤其要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提高犯罪成本,只有在严厉惩罚性赔偿制度下,食品安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4.4 完善法律体系,保障消费者利益

中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起步较晚,安全标准层次还比较低,但是为了更有效地防控食品安全犯罪,有必要建立以食品安全基本法为龙头,其他具体法律相配合的多种层次的立体框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只有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才能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5 结论

食品安全与消费者健康和社会安定息息相关,食品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还应该要保证消费者的根本利益,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住脚,才能够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胜.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J].企业活力,2011年[6]:74~76.

[2]刘艳.论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79.

[3]史倩.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D].河南:河南大学,2011年5月.

[4]各国如何应对食品安全事故[J].《品牌与标准化》,2011[11]:53~55.

篇5:食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建邺分局编印

二〇一一年五月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宣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要求,便于区域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安全法》中界定的违法行为的把握,直观了解违反《食品安全法》行为的处罚依据和标准,我们组织有关法律人员编印了这套学习宣传资料,供食品生产企业学习参考,切实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

目 录

一、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的行为

二、食品添加剂生产者未按规定及时向原许可机关提出审查申请或变更申请的行为

三、伪造、变造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和编号的行为

四、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和编号的行为

五、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食品生产活动的行为

六、超出许可的品种范围生产食品的行为

七、未按规定向许可机关提出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的行为

八、未在食品或者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标志的行为

九、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食品生产许可证书和编号的行为

十、伪造、变造食品生产许可证书、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的行为

十一、食品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后未采取整改措施等的行为

十二、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的行为

十三、生产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以及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的行为

十四、生产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行为

十五、生产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制品的行为

十六、生产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的行为

十七、生产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的行为

十八、生产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十九、食品生产者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行为

二十、食品生产者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的行为

二十一、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相关产品进行检验的行为

二十二、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未经过安全性评估的行为

二十三、食品生产企业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的行为 二

十四、食品生产企业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未依照法律规定备案的行为 二

十五、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行为

二十六、食品生产者未按规定标注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的行为

二十七、伪造或者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行为 二

十八、伪造食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其他生产者的名称、地址的行为 二

十九、食品生产企业未建立、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

十、食品生产企业未制定、实施生产过程控制要求,或者食品生产过程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的情形未采取整改措施的行为

十一、食品生产企业未记录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并保存相关记录的行为

十二、食品生产者未按照要求进行食品运输的行为

十三、食品生产者安排患有职业禁忌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生产加工的行为

十四、食品生产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行为

十五、食品生产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或有毁灭有关证据的行为

十六、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未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报告的行为 三

十七、食品生产者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行为

十八、食品生产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的行为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

一、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的规定。(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单位或个人违反《食品安全法》第43条、《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第6条的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的行为。

2、处罚标准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3、相关说明

(1)根据《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质检总局令第127号)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以标准、公告等方式公布的可以作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工业的贡献是巨大的,没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就没有食品工业的发展和高度发达。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保质期的需要。为了改善食品的颜色、风味和质地,增强食品的感官性状,以及使用上的方便,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品种、数量在不断扩大。但因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的固有成分,一般无营养价值,人体不能利用,且多具有毒性,其生产和使用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3)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添加剂的品种,也取决于使用剂量。即使天然食品添加剂,因其不是食品的固有成分,长期摄入也可能对机体存在潜在危害。食品添加剂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一定剂量对人体是无害的,但超过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则表现出毒性效应。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毒性主要取决于使用量,表现为“剂量效应”,危害主要有慢性毒性、致癌作用、致畸作用极致突变作用。为防止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产生危害,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依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对其进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证明其在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是安全、无害的,方可准予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对致癌、致畸或毒性较强的添加剂一律禁用或限制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用化工产品将导致一列严重的卫生问题:

① 急、慢性中毒。滥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用化工产品可造成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1955年日本发生的“森永奶粉事件”就是因为滥用食品添加剂(含砷的磷酸氢二钠),造成12344人中毒,130人死亡。我国也发生过多起因在肉制品中添加大量的亚硝酸钠作发色剂而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2008年我国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是由于向鲜奶中加入非食品用化工产品三聚氰胺,而造成近30万婴幼儿肾脏损伤,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② 变态反应。有些食品添加剂能引起人的过敏反应。糖精可引起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苯甲酸可引起哮喘,柠檬黄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性浮肿。

③ 蓄积毒性。有些脂溶性食品添加剂,在体内有蓄积作用。当其达到一定量时,则表现毒性效应。

二、食品添加剂生产者未按规定及时向原许可机关提出审查申请或变更申请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关于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审查和变更的规定。在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有效期内,生产者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较大变化的,生产者应当及时向许可机关提出审查申请,原许可机关应当依照本规定重新组织审查。生产者名称等发生变化而生产者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未发生较大变化的,食品添加剂生产者应当在变更后一个月内向原许可机关提出生产许可变更申请。原许可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更手续。

(2)行为主体是食品添加剂生产者。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单位或个人违反《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第23条、第24条的规定,未按规定及时向原许可机关提出审查请或变更申请。

2、处罚标准

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未依照规定办理重新审查手续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仍未办理的,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3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名称发生变化,未依照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责令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仍未办理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三、伪造、变造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和编号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禁止伪造、变造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行为的单位和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单位或个人违法《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第34条第一款规定,伪造、变造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编号。

2、处罚标准

伪造、变造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食品添加剂,并处违法生产、销售食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和编号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禁止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和编号的规定。

(2)行为主体的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行为的单位和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单位或个人违反《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第34条第二款规定,出租、出借或者其他方式转让生产许可证书和编号。

2、处罚标准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

号的,责令期限改正,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违法接受并使用他人提供的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食品生产活动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确立的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的规定。(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行为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单位或个人违反《食品安全法》第29条第1款、《食品生产许可管理方法》第3条的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食品生产的行为。但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制作加工食品的情况除外。

2、处罚标准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3、相关说明

(1)食品不同于普通商品,直接关系着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生产经营是一种特殊行业,它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某些特殊条件。《食品安全法》第29条明确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但取得食品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厂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许可;取的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许可;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2)无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大小、经营类别与性质如何、有无独立法人资格,都须按照规定办理许可证和工商登记等事宜,才具有合法经营权,否则均属非法经营。

六、超出许可的品种范围生产食品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关于企业应当在食品生产许可的品种范围内从事食品生产活动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企业违反《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30条规定,超出许可的品种范围生产食品。

2、处罚标准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七、未按规定向许可机关提出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有关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的规定。

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当向原许可机关提出变更申请:①企业名称发生变化的;②住所、生产地址名称发生变化的;③生产场所迁址的;④生产场所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的;⑤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发生变化的;⑥生产设备、设施发生变化的。

(2)行为主体是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从事食品生产行为的企业。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企业违反《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20条规定,未按规定向许可机关提出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

2、处罚标准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未依照规定提出变更申请的,者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食品,并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仍未办理的,处违法生产、销售食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食品,下同)货值金额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有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名称发生变化,未依照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责令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仍未办理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食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食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八、未在食品或者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标志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关于企业应当在其食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标志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从事食品生产行为的企业。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企业违反《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27条规定,未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标志,擅自出厂销售。

2、处罚标准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处违法生产、销售食品货值金额3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九、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食品生产许可证书和编号的行为

1、行为界定(1)违反了《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关于食品生产许可证书和编号不得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行为的企业。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企业违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29条规定,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食品生产许可证书和编号。

2、处罚标准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许可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违法接受并使用他人提供的许可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食品,处违法生产、销售食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伪造、变造食品生产许可证书、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食品生产许可证

标志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禁止伪造、变造食品生产许可证书、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食品生产许可标志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行为的企业。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企业违反《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29条规定,伪造、变造食品生产许可证书、食品生产许可编号和食品生产许可标志。

2、处罚标准

伪造、变造许可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食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食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食品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后未采取整改措施等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条件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的,应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需要重新办理许可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的规定。

2、处罚标准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料的物品;违法生产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1)食品生产经营者在取得生产许可证之时,已具备《食品安全法》第27条第1项至第4项规定食品生产经营的条件,但并不意味着其永久具备这些条件。周围环境在不断变化,厂房设施在逐渐老化,生产经营条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当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后不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条件时,生产经营的食品质量将受到影响,食品安全将无法得到保障。

(2)食品生产经营者负有经常检查本单位食品生产经营条件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第27条第1项至第4项规定的法律义务。当发生生产经营场所环境不整洁,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距离较近;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不相适应,没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物的设备或者设施;没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不合理,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存在交叉污染等情况时,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整改措施,对不达标、不合格的情况进行整改,确保其符合生产经营条件要求。

十二、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禁止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材

料生产食品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单位或个人违反《食品安全法》第28第(一)项规定,实施了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的行为。

2、处罚标准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1)非食品原料:指食品用原料以外的工业原料。比如工业用酒精、工业用油(刮皮油、毛豆油、毛菜油、桐油)等。因非食品原料本身不适宜人类食用,有毒有害或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必然是有毒有害食品或者不合格食品。

(2)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是指国家法律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化学物质,除此之外的化学物质一律禁止在食品中添加,这些物质大多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成分。

(3)回收食品:是指将被收回再利用的食品。回收食品大多是超过保质期或变质的食品,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材料食品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食品质量和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4)判定一种物质是否属于非法添加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可以参考以下原则:① 不属于传统上认为是食品原料的;② 不属于批准使用的新资源食品的;③ 不属于卫生部公布的食药两用或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物质的;④ 未列入我国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品种名单的;⑤ 其他我国法律法规允许使用物质之外的物质。

十三、生产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以及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以及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规定。

(2)行为主体从事食品生产活动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单位或个人违反《食品安全法》第28条第(二)项规定,生产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以及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和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的行为

2、处罚标准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1)致病性微生物:与食品有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可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病原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福伤寒杆菌及霍乱孤菌;食物中毒细菌,已知的有沙

门氏菌、肠炎孤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气夹膜杆菌、葡萄球菌和肉毒杆菌等;霉菌,霉菌污染食品可生产霉菌毒素,引起急、慢性中毒,并和致癌有关。目前已证实黄曲霉毒素对人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的肝脏急、慢性中毒,还可诱发肝癌。限制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是防止毒素危害人体的一项重要措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全世界头号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上世纪80年代上海因为生吃毛蚶 30万人甲肝流行。沙门氏菌每年都会引起数以百计的中毒事件爆发。

(2)农药残留:是指残存在环境及生物体内的微量农药,包括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

(3)兽药残留:是指残存在动物体内的微量兽药。

(4)重金属污染:是指有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食品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4或5的金属,约有45种如铜、铅、锌、铁、钴、镍、钒、铌、钽、钛、锰、镉、汞、钨、钼、金、银等。尽管锰、铜、锌等重金属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须,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体有毒。随废水排出的重金属,即使浓度小,也可在藻类和底泥中积累,被鱼和贝的体表吸附,生产食物链浓缩,从而造成公害。

(5)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是指粘上、混入有害物质现象。污染可发生在食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食品消费全过程。污染食品中存在着能危害人类的物质或条件。污染物质是多种多样的,自然界中存在的对食品安全有关的物质都可成为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的物质污染食品后可构成食品安全危害。

十四、生产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生产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单位或个人违反《食品安全法》第28条第(三)项规定,实施了生产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主辅食品的行为。

2、处罚标准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能够得到合理的膳食与适宜的营养,必将为其以后一生的体力和智力发育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婴幼儿本身体质比较虚弱,免疫力较差,非常容易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而且由于受到体质限制等原因,他们不容易吸收食物的各种营养成分。所以,专供婴幼儿的食品应根据年龄及生长发育的特点,为他们制定专项标准。其他

特定人群主要指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他们的主辅食品安全与否与其身体健康关系密切。

十五、生产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制品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制品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生产活动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单位或个人违反《食品安全法》第28条第(五)项规定,生产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制品的行为。

2、处罚标准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1)病死:是指由各种疾病(包括肠扭转、肠梗塞、食道梗塞等消化道疾病)而导致禽、畜、兽、水产动物的死亡。

(2)毒死:是指各种毒物所致禽、畜、兽、水产动物的死亡。

(3)死因不明:是指不能明确是病死或毒死,包括死亡时间不明等。水产品中的甲鱼、鳝鱼、河蟹自然死亡的,也属于禁止生产经营范畴。对因物理原因致死的牲畜、家畜、家禽,应在兽医的监督下,严格按照有关兽医卫生规定屠宰、加工。

(4)肉类制品:是指对禽、畜、兽、水产动物等进行加工后的产品,包括冷冻肉、分割肉和直接食用的各类肉制品等。

(5)依据《动物防疫法》,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禁止屠宰、经营、运输,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制品禁止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对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要按照《病死及死因不明的动物处理办法(试行)》进行处理,即不得出售、不得转运、不得加工不得食用,要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六、生产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肉类制品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肉类及肉类制品生产活动的单位或个人。(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单位或个人违反《食品安全法》第28条第(六)项规定,生产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的行为。

2、处罚标准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我国的《动物防疫法》确立了动物卫生监督制度。食品经营者经营的肉类必须经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生产经营肉类制品必须经过检验机构检验。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禁止经营、上市、流通、销售。

十七、生产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的单位或个人。(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单位或个人违反《食品安全法》第28条第(十)项的规定实施了生产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的食品的行为。

2、处罚标准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为防病等特殊需要而规定的禁售食品,包括与某些疾病流行有关的食品、因某种原因不宜在某地区销售的食品、引起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较多的食品、污染地域的食品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在不与《食品安全法》相违背的情况下,可发布行政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在行政区域发布地方法规,对禁止出售的有关内容作出专门规定。

十八、生产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禁止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不符合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的单位或个人。(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单位或个人违反《食品安全法》第28条第(九)项、《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第38条的规定,生产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不符合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2、处罚标准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1)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2)食品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

(3)说明书:是指介绍食品的性质、性能、构造、用途、规格、食用方

法、保存贮存方法、注意事项等的一种文字材料。

十九、食品生产者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者不得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禁止性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食品生产者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36条的规定,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相关产品的行为

2、处罚标准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1)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时有责任和义务判断其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具体判断方法主要有:一是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二是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2)多数情况下,不合格食品的产生是由于采购的食品及其原料质量低劣造成的,利用不合格的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必然是质量低劣且不能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的食品。食品生产者保证食品安全首先应从采购安全合格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开始,采购食物要查验供货者资质和产品合格证明。

二十、食品生产者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货时应当查验许可证明文件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食品生产者违反《食品安全法》第36条、第39条的规定,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产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2、处罚标准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进货或者销售票据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十一、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相关产品进行检验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和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销售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食品生产者违反《食品安全法》第36条、第38条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第35条的规定,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的行为。

2、处罚标准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1)食品检验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技术支撑。《食品安全法》要求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时,必须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这些文件是建立在食品检验合格基础上的。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必须依据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2)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可以自行对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也可以委托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二十二、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未经过安全性评估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应经过安全性评估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单位或个人违反《食品安全》的规定,实施了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未经过安全性评估的行为。

2、处罚标准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1)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也就是新资源食品生产。

(2)2007年7月2日卫生部门发布的《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规定的新资源食品包括:① 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② 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③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

用的微生物新品种;④ 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

(3)新资源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对人体不得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健康危害。生产经营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在产品首次上市前应当报卫生部审查批准。

(4)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是指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新的食品添加剂。这种新的食品添加剂如果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必须经过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审批程序,经卫生部批准后才能生产使用。

(5)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是指用于食品的新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利用新的材料生产的用于食品加工的工具、设备。

二十三、食品生产企业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食品生产企业为违反《食品安全法》第36条第2款、第37条的规定,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的行为。

2、处罚标准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1)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是指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时,查验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并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进货票据的一项制度。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内容。

(2)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是指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出厂销售前,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销售票据等内容的一项制度。目的是及时发现没有食品检验合格证的不合格食品,或发现虽有检验合格证、但安全状况有显著问题的食品,避免将不合格食品作为合格食品上市销售。

十四、食品生产企业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未依照法律规定备案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食品生产企业违反《食品安全法》第25条规定,未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处罚标准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其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行业标准时所制定的,作为企业组织食品生产的依据。已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食品安全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食品安全行业标准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使用。企业标准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十五、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食品生产者违反《食品安全法》第48条、《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第39条的规定,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2、处罚标准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1)食品、食品添加剂和药品是三种完全不同的物品。食品是满足人们饱腹感,提供能量和营养需求的日常消费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的内容宣称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会给消费者造成食品、药品概念上的混乱,导致真正有病的人不正规就医、不正规用药,从而有可能延误病情、危害健康。

(3)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的内容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如果本身并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则构成欺诈;如果本身确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而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则违反了药品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此,《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非药品不得在其包装、标签、说明书及有关宣传资料上进行含有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等有关内容的宣传。

十六、食品生产者未按规定标注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对食品混装非食用产品应标注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活动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第十五条的规定,对

食品混装非食用产品易造成误食,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的,未按规定标注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

2、处罚标准

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二十七、伪造或者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禁止伪造或者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活动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实施了伪造或者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行为。

2、处罚标准

责令限期改正,处以500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进行处罚。

十八、伪造食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其他生产者的名称、地址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禁止伪造食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其他生产者的名称、地址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第(二)项的规定,实施了伪造或者冒用其他生产者的名称、地址的行为。

2、处罚标准

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食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食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十九、食品生产企业未建立、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列》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原料验收、生产过程安全管理、贮存管理、设备管理、不合格产品管理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保证食品安全的规定。

(2)行为主体为食品生产企业。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食品生产企业违反《食品安全法实施条列》的规定,未建立并执行原料验收、生产过程安全管理、贮存管理设备管理、不合格产品管理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处罚标准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十、食品生产企业未制定、实施生产过程控制要求,或者食品生产过程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的情形未采取整改措施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列》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出厂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

(2)行为主体为食品生产企业。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食品生产企业违反《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27条的规定,未制定、实施生产过程控制要求,或者食品生产过程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的情形未采取整改措施。

2、处罚标准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十一、食品生产企业未记录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并保存相关记录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列》食品生产企业应当记录食品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并保存相关记录的规定。

(2)行为主体为食品生产企业。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食品生产企业违反《食品安全法实施条列》第28条的规定,未记录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并保存相关记录。

2、处罚标准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1)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记录是一切食品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发生食品安全质量事件后查找事故原因的依据。通过对生产过程、操作过程等情况详细、完整、真实地记录,将生产过程、安全管理过程的所有环节暴露在阳光之下,把所有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的记录下来,可通过记录分析,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2)记录要真实,如果记录流于形式,那就失去了记录的真正目的,出了问题难以追溯。记录应精确、真实、及时、完整,要能反映生产安全管理全过程。通过记录能对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做出全面客观的解释。

十二、食品生产者未按照要求进行食品运输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运输食品应符合要求的规定。(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活动的单位或个人。(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单位或个人违反《食品安全法》第27条第(六)项的规定,未按照要求进行食品运输的行为。

2、处罚标准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按照要求进行食品运输,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和条件必须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应符合保证

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十三、食品生产者安排患有职业禁忌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生产加工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患有疾病、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食品生产者违反《食品安全法》第34条的规定,安排患有职业禁忌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生产加工的行为。

2、处罚标准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处二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甲型、戊性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从业人员患有上述传染病的,会通过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利用食品媒介将传染病传染给消费者。为防止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传染的传播,《食品安全法》基本采用了原《食品卫生法》规定,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十四、食品生产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92条规定,安排5年之内被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从事食品生产管理工作的行为。

2、处罚标准

吊销许可证。

十五、食品生产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或有毁灭有关证据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及时向事故发生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食品安全法》第71条的规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或毁灭有关证据的行为。

2、处罚标准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1)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食源性疾患、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2)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应当立即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处臵方案予以处臵,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单位应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部门报告,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事故的举报的,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上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十六、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未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报告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列》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为违反《食品安全实施条列》第43条的规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未立即采用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行为。

2、处罚标准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封存是指密封存留。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对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采取的封存控制措施是指将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密封起来,并存放在特定区域不再使用和防止丢失。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是食品安全事故的事发单位和责任单位,对食品安全事故应积极面对,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故意将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材料转移、藏匿或销毁,故意破坏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现场或食物中毒发生现场。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应首先分析其原因,对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在食品安全事故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当发现某种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是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时,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应将易腐食品放入洁净器具冷藏、冷冻,等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调查处理。对加工或操作现场,应保持原料。

十七、食品生产者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生产的规定。

(2)行为主体是从事所有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单位或个人违反《食品安全法》第53条第4款得规定,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行为。

2、处罚标准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食品生产者认为应当召回的,应当立即召回。

十八、食品生产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的行为

1、行为界定

(1)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物的规定。(2)行为主体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单位或个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食品生产者违反《食品安全法》第50条的规定,在生产经营的食品中添加药品。

2、处罚标准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3、相关说明

(1)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的。药品都有毒副作用,用药不当会危害人体健康。在食品中非法加入药品,会使无病的人在食用食物时连同食品中药品一同吃进体内。为了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必须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通过专门的渠道进行。不得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在食品中添加药品。

(2)生产经营的食品中可以添加按照传统即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按照传统即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

第一百四十三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四十三条 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

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二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篇6:食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为了切实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食品安全,对公众负责,承担社会责任,本企业向社会郑重承诺:

一、严格执行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不采购、不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严把原料入厂关。

二、依法按标准组织生产,不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做到企业库房中不存放非食用物质和不明物质,做到食品添加剂专区(柜)存放,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保证食品添加剂称量器具准确,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

三、严格执行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出厂食品做到批批检验,检验记录真实准确,检验设备必须在检定有效期内,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一律不出厂销售,做好不合格食品后处理,严把食品出厂关。

四、严格执行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对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上市销售的食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并将召回和处理情况向当地食药监局(市场监管局)报告。

五、定期对企业职工开展食品安全规章制度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做好记录。

六、定期对企业职工开展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明。

七、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做好食品安全自查工作和检查整改记录。

八、严格执行国家标识标签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按要求标注产品名称,以及所用配料和添加剂名称及含量,不隐瞒事实、不夸大宣传、不欺诈消费,做到真实准确。

九、建立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主动收集企业内部发现的和国家发布与企业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分析研究,采取对策,防范风险,并及时向当地食药监局(市场监管局)报告。

十、严格落实企业质量安全授权人制度。

十一、加强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持续保持必备生产条件。

十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本企业对以上承诺负完全法律责任。

企业名称(盖章):

上一篇:七颗钻石公开课下一篇:公安消防部队执法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