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澧南杀人案

2024-04-13

澧县澧南杀人案(精选5篇)

篇1:澧县澧南杀人案

澧县好玩的地方

柳叶湖

推荐理由:

湖南省最大的山、水、城三位一体的生态型城市旅游休闲度假区。

美食推荐:米粉、麻辣肉

住宿推荐:共和酒店、华尔夫酒店

出行指南:

1.澧县区乘坐公交到“c头站”下即可;

2.自驾游,请自行导航。

景区门票价格:0元

02

欢乐水世界

推荐理由:

夏日休闲避暑,好去处。

美食推荐:石门肥肠煲、酱板鸭

住宿推荐:自由天堂别墅轰趴馆、共和酒店

出行指南:

1.乘坐公交车至欢乐水世界站下车,步行可达。

2.自驾游,请自行导航。

景区门票价格:120元

03

花岩溪

推荐理由:

这里民风纯朴,风景优美,还有久负盛名的擂茶。

美食推荐:牛肉粉、北堤麻辣肉

住宿推荐:花溪湾乡村度假客栈、国际大酒店

出行指南:

1.澧县内桥南汽车站乘坐直达花岩溪的班车;

2.自驾游,请自行导航。

景区门票价格:20元

04

桃花源

推荐理由:

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真迹。

美食推荐:牛肉粉、钵子菜

住宿推荐:桃花源农家山庄、木草原酒店

出行指南:

1.火车站有直达景区的大巴,请自行购票前往;

2.自驾游,请自行导航。

景区门票价格:180元

05

夹山国家森林公园

推荐理由:

空气清新、群峦叠翠,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历史。

美食推荐:农家一碗香、北堤麻辣肉

住宿推荐:石门夹山大酒店、石门喜来乐酒店

出行指南:

1.汽车总站有开往石门县的汽车,到石门之后可以乘坐直达景区的班车或者打摩的前往;

2.自驾游,请自行导航。

景区门票价格:80元

06

笔架城

推荐理由:

笔架城远看状如笔架,青砖砌成,景色优美。

美食推荐:糖油粑粑、土家三下锅

住宿推荐:新四海商务宾馆、中瀚假日国际大酒店

出行指南:

1.澧县内乘坐公交车1路到下南门站下可到;

2.自驾游,请自行导航。

景区门票价格:无需门票

07

孤峰塔

推荐理由:

登塔极目四望,周围的沅江及城市风光尽收眼底。

美食推荐:擂茶、酢粑肉

住宿推荐:鸿源商务宾馆、鑫缘商务酒店

出行指南:

1.市内乘公交6路到老码头站下即可;

2.自驾游,请自行导航。

景区门票价格:无需门票

08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推荐理由:

“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美食推荐:湘宾春卷、口味蛇

住宿推荐:国际大酒店、凯悦大酒店

出行指南:

1.澧县汽车北站内乘坐大坪方向客车可到;

2.自驾游,请自行导航。

景区门票价格:20元

[澧县好玩的地方]

篇2:澧县澧南杀人案

姓名:郭淼磊班级:1026学号:102657

调查时间:2011年2月9日~2011年2月11日

调查地点:澧县

调查目的:调查澧县历史文化

调查对象:网络

调查方法:上网查询

调 查 人:1026班郭淼磊

调查分工:一人完成澧县历史

澧县,因澧水贯境而得名,素称“九澧门户”。澧之名首见于《禹贡》,春秋、战国均属楚。秦属慈姑县,隶黔中郡。两汉时期为孱陵、零阳县,属武陵郡。三国时,始属蜀,后属吴零阳、作唐县,分隶天门郡、南郡。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始置澧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澧州为松州,不久复名澧州,新置澧阳县(澧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澧州为澧阳郡,辖澧阳、石门、孱陵、安乡、崇义、慈利6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澧州,仍辖6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澧州澧阳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澧州。宋乾德元年(963年)又为澧州澧阳郡。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升为澧州路,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澧州路总管府。明洪武九年(1644年)复为澧州,并裁澧阳县入州治,隶常德府。清康熙三年(1644年),澧州改隶岳常澧道。雍正七年(1729年)升澧州为直隶州,辖安乡、石门、慈利、安福4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增辖永定县(今张家界永定区)。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改直隶澧州为澧州行政厅。民国二年9月废州为县,始置澧县,隶岳常澧道。民国三年,隶武陵道。民国五年隶湘江道。民国十一年废道制,直隶于省。民国二十四年,省内设立行政督察区,澧县先后隶属湘西行政督察区、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7月27日澧县解放后,一直隶属常德地区。1988年6月,常德地改市,澧县仍隶属常德市。县境内名胜古迹甚多,共发现文物 500 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处,以城头山、彭头山、鸡叫城、八十当、十里岗、丁家岗为核心的澧阳平原史前文化遗址群已由国家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特别是被评为中华二十世纪 100 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距今 6000 年的古城址、古祭坛和古稻田,把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 1000 年。江泽民同志 1995 年视察澧县时亲笔题写了“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蒋纬国先生在台湾题词:“中华文明亿万载,澧州古城七千年”。1

澧县文化遗迹

城头山古遗址位于澧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车溪乡南岳村,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距今约 4800至 6000年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也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古城略呈圆形,城垣外圆直径340米,内圆直径325米,围绕城垣的护城河宽35米,总计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城内已发掘出大片台基式的房屋建筑基础、设施齐全的制陶作坊、宽阔的城中大道、密集而重叠的氏族墓葬和保存完好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6500年前)。1992年和1997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5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澧县时,欣然命题写了“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八个大字。2001年该遗址评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其考古发掘成果已载入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城头山原始社会城址的发现,表明长江流域也是中国文明的摇篮,对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早期城池的起源以及阶级、国家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并将改写中国的史前史。该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头山古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古文化遗址,遗址位于澧阳平原中部大坪乡孟坪村,东南距县城12公里,是一处高出四周地面约 4 米的圆形丘冈,面积约 1 万平方米,保存状况良好。该遗址最早于 1986 年全省文物普查中发现,并被认作一种新的文化,称之为“彭头山文化”,其年代距今约 9000~7500 年。1998 年冬由省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正式发掘,揭露面积 400平方米。遗址中遗迹有:地面式和浅穴式建筑、灶坑、墓葬、灰坑等,出土陶器以夹炭红褐陶、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全部为原始的贴塑法制成,其纹饰有绳纹、刻划纹。器形有圜底罐,深腹钵、盆等。出土的石器以打制为主,另有少量石质装饰品。彭头山文化的独特文化面貌使之成为彭头山文化的代表地点,为这一类遗存识别提供了标尺。彭头山出土的陶器中夹杂了大量的稻谷、稻壳,充分展现了这里原始稻作农业的发展规模,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遗迹,由此确立了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地位。彭头山文化现已正式写入大学教科书,国务院还把彭头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载入了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而建在北京的“中华世纪坛”。彭头山古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十垱古遗址位于澧阳平原东北梦溪镇五福村境内,海拔高度31米,坐落在河流冲击平原与湖泊、沼泽三者边缘的中介地带,濒临右河道,属新石器时代,距今9000~8000年。其考古发掘成果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已有记载。1997年该遗址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首位提名奖。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家牌坊位于澧县城西10公里的车溪乡牌楼村,为高15米、宽10米六柱三门十三殿式祁阳白石牌坊。据《直隶澧州志》,是为清代道光年间澧州籍官员余日为纪念其母罗氏守节养育之恩奏报皇帝批准后所建,牌坊于道光13年(1833年)始建,道光22年(1844年)竣工,达12年之久。节孝坊用祁阳石建成,坊上层刻有“圣旨”,二层刻有“湖南抚部院”请旨准建旌表全文。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华重,雕工精巧细致,柱梁皆镂孔,人物浮雕与龙、凤、花、鸟等纹饰,栩栩如生,加之上部三层飞檐挑角,构成一具精湛的巨型石雕艺术珍品。是湖南省唯一保存完整的石刻牌坊,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澧州文庙初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明初迁建于现址。文庙坐北朝南,在南北轴线上建有头门、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六进。总占地约8000平方米,有殿、堂、廊、亭、庑、门、房130间,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布局严谨,风格独特,是一处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遇仙楼该楼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位于澧州古城东南城垣之上,俗称八方楼,又名澧浦楼、奎星阁。史传为太守乔逊梦遇吕洞宾,建楼以志其事。遇仙楼为三层木架结构建筑,平面呈八方形,径五丈,高七丈,柱廿四,檐三重,盔顶式。翼角高翘,遍挂风铃,琉璃绿瓦,葫芦宝项。整个建筑无一颗铁载体钉,全为榫卯结构。前有水池名沧堰。现在城关中学校园内。

多安桥位于澧县县城栗河之上(原属澧水河道)。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全桥长六十六丈(198 米),宽二丈四尺(8.7 米),共十一孔。中间石拱跨径五丈(15)米,高三丈二尺(10 米 有余)。其余两边孔跨径与高度递减。拱桥石墩砌成舟形,并从下往上呈台阶内收,形成梯型尖状。为纪念组织桥梁工程建设的两位政府官员多赉和安佩莲,题名“多安桥”。多安桥雄伟、古朴,建筑风格独特,已有近200年历史。已录入《中国古桥录》。现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蜚云塔位于澧县县城东南方澧水河畔的二圣滩上。该塔全部使用方形石料和石灰浆叠砌而成,八方七级,高33米,底层直径13米,高6米;塔顶3.2米,直径7米;除底层仅开一门供出入外,其余6层都有4个门,塔内有旋转石阶直至顶层。塔的各方底层、门楣、门道均雕刻有大小各异的佛像,共133座,如八大力士、八洞神仙等,至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该塔始建于明代天启初年(1621年),竣工于清代嘉庆二十三年(1817年),历时近200年。澧县俗传有“要得澧州风水转,宝塔雄立河中间”的民谚。

澧州古城墙位于县城。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初筑,为土墙;明永乐二年(1404年)更土城为砖城,高5米,面宽6-10米,加上女墙,全长九里十三步(约4505米),置东、西、南、北、金牛五门。后多次损毁、增修。现遗存东南城墙,东起敌楼拐,西至澧县一中,约2000米。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竹桥座落在湘鄂边界的火连坡松竹村涔河上,是一座全长37米的单孔石拱桥,为清代乾隆年间当地孙氏兄弟孙承松、孙承竹募资所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现已收入《中国古桥录》。

嘉山寺位于澧县县城东南约1 5公里处的嘉山之颠。宗教胜地,建寺一千多年以来,以其厚重的宗教文化底蕴,独特的姜女文化特色,众多的历史人物典故,秀美神奇的水光山色,吸引着荆楚大地的远近游客前来观光、朝拜。现为湖南省政府批准开放的省级重点宗教活动场所。

历史名人

车胤东晋吏部尚书车胤(允),字武子,西晋南平人(当时澧县境属南平郡辖)。允幼时勤学,家贫少油,夏天夜晚收集萤火虫用来照明,攻读不误,成为后来历史上传诵久远的“囊萤夜读”的佳话。宁康初入朝任中书侍郎、关内侯;太元中,领国子博士;后提升为骠骑长史、太常、临湘侯;因病去职。不久任护军将军。当时,王国宝为讨好会稽王司马道子,暗示朝中官员推举道子为丞相,给以特殊的礼遇。车胤以生病为由,拒绝在推荐奏章上签字。皇帝见到奏章,大怒,称赞车胤坚持原则。后,因王国宝、司马道子权倾朝野,胡作非为,大臣王恭起兵攻讨王国宝。王国宝惊慌失措,其堂弟王绪劝他杀掉威望素著的车胤,挟持皇帝讨伐王恭。王国宝召见车胤,车胤坦然来见,王国宝不敢害他,反而放下架子向他请教摆脱困境的计策,并采纳车胤的建议上书请求辞职。隆安四年,车胤任吏部尚书。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骄横不法,车胤建议会稽王司马道子对儿子严加约束。司马元显知道了这件事,逼迫车胤自杀。

李群玉唐代诗人李群玉(807~858),字文山。生于澧州车溪七里庄,23岁时迁居澧州治所附近的仙眠洲。生性旷达,专以吟咏自适,不乐仕进。太和二年(828)正月,李群玉制举考试落第,从此不再参考。他先是“蛰居”,“十年侣龟鱼,垂头在沅湘”,沅澧流域的风情给了他创作灵感,先后创作了《秋登涔阳城》、《南庄春晚》等脍炙人口的诗歌。继而“漫游”,诗人的足迹遍及江表、荆州、巴蜀以及粤桂。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羁旅诗和山水诗,“诗笔遒丽,文体丰妍”。李群玉向唐宣宗献诗三百首,诏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职南归。大中十二年,李群玉离开澧州,再次东游,行至江西南昌,投洪井而死。光化三年(900),唐昭宗诏准著名诗人韦庄的奏请,承认李群玉为“遗贤”,追赐进士及第。李群玉是晚唐享有盛名的大诗人。同代著名诗人周朴称赞说:“群玉诗才冠李唐,投书换得校书郎”;另一著名诗人李频也说他是“逍遥蓬阁吏,才子复诗流”。《全唐诗》录李群玉诗260余首。

蒋翊武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陆军上将蒋翊武(1885~1913),澧县澧阳镇人,1903年卒业于澧州官立中学堂。1904年结识华兴会副会长宋教仁,参与革命活动。1906年加入同盟会,走上民主革命之路。1911年为首策划并组织武昌起义,两度担任起义总司令,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授予其陆军上将军衔。1912年参与筹组中国国民党,并担任国民党本部参议。1913年,积极参与反袁讨袁事业,在广西桂林丽泽门外被反动军阀杀害,时年28岁。1921年9月,孙中山令于丽泽门外立碑,亲题:“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以昭其业绩。

贺龙澧州镇守使、陆军中将贺龙(1896~1969),原名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曾任县讨袁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1924年12月,时任四川讨贼军第一混成旅旅长的贺龙率部攻占澧州城,1925年4月时任湖南省长赵恒惕委任贺龙为澧州镇守使。1925年夏秋之交,澧州所属各县“三月不雨”,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灾,贺龙积极组织赈济实民。在澧期间,兴学重教。1926年9月,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的贺龙率军参加北伐,再次进驻澧州。贺龙大力支持时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的共产党员周逸群创办澧州政治讲习所,培训革命力量。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8月1日贺龙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与周恩来等共同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失败后,1928年2月,贺龙、周逸群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经津市、澧县、石门、慈利向湘西进发。途中在澧县城西彭山思王祠召开了有公安、澧县、石门、临澧、安乡等县地下党负责人参加的紧急军事会议,部署革命行动。1928年8月,贺龙在湘鄂西组建红四军。9月4日,贺龙率红四军从石门渫阳出发,一昼夜行军180华里,袭占澧县王家厂,打跑反动武装,处决土豪劣绅,分财物给贫苦群众,随即又袭击大堰垱保商团。1930年5月,贺龙率红四军进入澧县,在盐井击溃敌一个营,后驻闸口、火连坡、太青一带休整。1930年11月~12月,贺龙率红二、六军先后两次攻占津市,两度围攻澧州城。1935年8月,红军第三次攻占津市,随后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攻克澧州城,红二、六军团首长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王震、李达等于澧州城内合影,县女中师生组织队伍迎接红军,庆祝胜利,贺龙再次到女中看望师生。

范仲淹北宋名相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据《澧州志》载:“范仲淹„„二岁而孤,随母改适长山朱杌。杌官安乡,偕之任,读书鹳巷,今有文正书台,又尝游澧,祥符八年,以朱说名登上第,旋复姓范,迎母归养。”近有沅、澧文化研究者考证:范少时贫不移志,勤奋节俭,品德高尚。虽每日划粥而食,但传他曾在庙堂地板下发现一罐金银,却从不拿用,也不向人提起。到南宋时,澧州州、县官员为纪念范并弘扬范的学习精神和品质,分别在州、县建造了范公祠庙、书院,并将其活动过的地方如读书台、洗墨池等辟为供人凭吊的遗迹。今澧县一中校园内,犹存“范文正溪东书院”和洗墨池亭榭遗址,近已修葺一新,成为激励澧州学子学海苦航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篇3:赴澧县职专实习个人总结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晃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已经过去了,在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有着许多收获和欢乐,但也有着苦涩和教训。这些成功的经历将激励着我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取得更大成绩,失败的经历将使我努力去改变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让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做好,这一切将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的实习生活是从10月中旬开始,到11月中旬。这次实习,这使我有机会在刚进入学校的初期基本了解学生的情况及学校的管理模式外,能进一步接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能更多地走进教学的课堂,丰富了我的实习工作。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让我走到了教学的第一线,深刻体会到教学工作的不易。在上课的同时,我们和同学们开展了一些课外活动以及主题班会,给我的实习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最然这次上课的机会并不是太多,但让我领悟到了如何讲解一堂好课,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通过观模课的学习以及自己亲自走到教学第一线。

一.讲课练习

在实习开始前一个月,我们便练习上课。练习讲课之前同学们都要备好课,当一个同学在讲台上练习讲课的时候,其他同学就在下面作为一个学生,并做好记录。这种模式能够更好的让我们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讨论的方法改正我们的错误。还记得第一次模拟讲课的时候我就很紧张,当时我就在想,这还是在自己的同学前面,如果到了澧县,面对众多的不认识的学生,我能坚持下来吗?可是随着讲课讲习的次数增加,我逐渐克服了那种站在讲台上的紧张感,并对接下来的澧县实习工作充满了期待。

一.教育见习

实习的前一个星期我们主要以见习为主,通过听其他老师的讲课来熟悉这个学校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像这里的老师学习怎么样去讲好一堂课的内容,怎么样把握好自己的节奏,深入浅出,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听得懂,学得会。

三.教育实习

教学工作是我们这次实习的重头戏。虽然在讲习有过一些训练,但对于上真正的战场,我们还是经验不足的。经过一周的听课,我知道了上课要注意那些内容,和之前我备的课还是多少有些出入的,又由于我是我们小组第二个上课,我的准备时间还是相当足够的。我讲的是“基尔霍夫第一定律”通过和老师交流,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备课,并且建构出一堂不错的课堂。由于第一堂课准备比较充分的,一开始上课,还是稍稍有点紧张的,但学生都没发现我的紧张。虽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总得来说,我认为我人生的第一次讲课还是满成功的。上完课后,老师给了我一些评价和建议,比如说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的生成。上课有点随意,口头禅还是比较多等。我也觉得我应该改正这些不足之处,并在下堂课的时候争取不再出现这些不好的地

方。

第二堂课是“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克服了很多的问题,这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并最终达到自己的期望。想想,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人总是在不断地挫折中成长起来,人生应该害怕的不是尝试,而是不敢去尝试。

三.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主要负责每周一次的班会和大扫除,监督早操、课间操,以及早、午、晚自习。由于第一周的见习,给了我很多时间熟悉班级的学生,也提前了解了班级的状况。在当班主任的那一周,也许很新鲜,很兴奋,我时时都会跑到班级去看看学生的状况,和学生聊一聊,在某种程度上说,我更是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聊天,可是,有时候这种师生之间的距离就很难控制了。上课有老师的范,下课做朋友,这是我追求的。一段时间的相处和观察,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班级早自修的声音很小,学生很多都是没睡醒的状态;平时不是很爱问老师问题;晚自修的效率比较低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和班主任皮老师说明了情况,并商讨了一些改进的办法,争取最大努力的去完善。

总之,随着实习接近尾声,我们也越来越不舍得离开了,因为通过这次的实习,我不仅学习到了怎么作为一个老师,更和同学们建立了一种分舍不开的情谊。上课的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对教师这个

角色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罗坤

工程与设计学院应用电子05班

篇4:澧县项目工作简报(6期正)

澧县项目建设工作简报

第6期

澧县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5月21日

各有关乡镇、县直有关单位:

为全面了解全县项目建设工作会商会议调度项目的进展情况,根据县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近日县项目办对会商会议调度的20个重点项目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见附件):

附件: 全县项目会商会议工作落实情况一览表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篇5:澧县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班级:1019学号:101922姓名:杨斯妤

澧县历史悠久。县城自南北朝建州以来,屡为府、州、路治所,县境内名胜古迹甚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以城头山、彭头山、鸡叫城、八十垱、十里岗、丁家岗为核心的澧阳平原史前文化遗址群已由国家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就此,我于2011年1月28日至2月1日就澧县旅游资源做出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调查区旅游环境

1.1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距澧县县城西北约10公里,是国际知名的“中国第一古城”,距今约6000年。它所包含的历史信息特别集中,对研究我国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早期新石器文化、史前聚落、农业的起步和发展、前国家时期的社会组织等课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2澧州文庙

初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明初迁建于现址。文庙坐北朝南,在南北轴线上建有头门、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六进。总占地约8000平方米,有殿、堂、廊、亭、庑、门、房130间,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布局严谨,风格独特,是一处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八十垱古遗址

位于澧阳平原东北梦溪镇五福村境内,海拔高度31米,坐落在河流冲击平原与湖泊、沼泽三者边缘的中介地带,濒临右河道,属新石器时代,距今9000-8000年。其考古发掘成果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已有记载。1997年该遗址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首位提名奖。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旅游区现状

2.1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城头山1979年被发现,经过1991—2001年连续11次考古大挖掘,现已出土各类精美文物5000多件。1992年和1997年,城头山古城址的考古发掘成果曾两度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5年3月25日,江泽明总书记在视察澧县时,欣然命笔,题了“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八个大字。1996年,城头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城头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古城址。其考古发掘成果记载到了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写进了大学和中学的历史教科书。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是中国迄今所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址。遗址区内有世界上所发现的历史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水稻田遗址,也是长江流域城邑文化遗存保留最系统、最具代表性的遗址,具备我国早期城址中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布局。

2.2澧州文庙

文庙又称为孔庙,是历代祭祀孔子的地方。

澧州文庙,始建于宋代,明朝初期迁建于现址,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自明清以来,庙宇经过了十多次的重建和维修。使之成为了湘鄂边署目前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伟的仿故宫式古建筑群。早在1959年,就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的澧州文庙占地8000多平方米,建筑布局在南北中轴线上,自南往北依次是头门、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六进,大成殿前置有东、西二厢房和钟鼓二楼亭,所有建筑被高大宫墙环绕,整个布局整齐、严谨、合理,廊廊相通、檐檐相连、其势恢弘、其构精巧、其彩富丽。现在除棂星门不复存在外,其它的建筑依然如旧。

2.3八十垱古遗址

八十垱遗址位于湖南省澧县梦溪镇五福村夹河北岸,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主要属彭头山文化时期,年代距今8500~7500年。

遗址内发现有环绕聚落的围墙和围壕,整体呈南北向,南北长210米。遗址东北部发现海星状土台遗迹一处,遗迹四角外伸,立有中心柱,并发现有牛下颌骨,推测应为宗教祭祀遗迹。遗址内还发现有大量的居住房址,建筑形式以干栏式为主。遗址内发现了大量完整形态的稻谷、稻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为科学完整地认识“古栽培稻”在植物进化过程中的群体特征与地位,认识原始农业的真实面貌与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三·总结

1.城头山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早于距今6000年前)、内容最丰富、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古城遗址。遗址区内有世界迄今所发现的历史最早(6300—6500年前)、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遗址;是长江流域城邑文化遗存保留得最系统、最具代表性的遗址,具有我国早期古城最完整的古城布局;也是目前所知延用时间最长、地层(文化)关系最清晰的城址。它对史前聚落的发展、筑造城历史和技术、长江流域文明因素的形成、世界稻作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等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大的价值,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与素称中华文明摇篮的黄河流域古文明相比,毫不逊色,而且年代更早。城头山是历史文化的宝库,同时也是弥足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会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2.因城头山的盛名,沉寂了许久的澧州文庙再度鼎沸起来。几位从这方土地上走出去的精英俊豪慷慨解囊,近二年万善款得以让文庙进行新的修葺。匠人们忙碌起来,恢复文庙头门,新建一栋仿古门楼,修缮宫墙,绿化空坪„„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接下来它将承担盛况空前的城关山文物展:西厢房展览旧石器时代和彭头山、八十当文物,东厢房展览屈家岭、石家河文物,后殿展览城头山文物。澧州文庙将演绎广袤澧阳平原的种种神奇和灿烂,尤让参观者一步一步从远古的城头山姗姗走来。

3.八十挡遗址是长江流域发现最早的环壕聚落,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极大地丰富了彭头山文化的内涵,对研究聚落形态的起源、发展及中国古代都城的起源都具有重要意义。四·建议

上一篇:抓党建抓业务整改下一篇: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