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小论文

2024-05-29

语文课改小论文(共9篇)

篇1:语文课改小论文

我喜欢的语文课

一年前,“叮铃铃”上课铃急促地响了,可我们却一个个磨蹭着不想上课,在铃声一遍遍地督促下,同学们才缓缓拿出课本,那语文书才从书包里出来重见天日,这节是语文课。

一年后,“叮铃铃”上课铃慢慢地响了,可我们一个个雀跃着盼望上课,伴随着一遍遍的铃声,同学们迅速拿出课本,那语文书又一次次欢腾在课桌上。

不知从何时起,我喜欢上了语文课,现在的语文课,犹如多彩的天空,多样的大地,多姿的海洋,内容可丰富了呢!

每课一讲

在每一册的语文教科书上,课后总会有名著导读,可如今的学习压力太大了,根本没时间去看这本书,即使看了印象也不深刻。而我们老师就想出了个办法,全班同学依次讲一个章节,讲主要内容与精彩片段。记得那是郑威同学演讲的《海底两万里》。他忐忑地走向讲台,开始了。“尼摩船长冲向大鲨鱼,向大鲨鱼心脏上捅了一刀„„”我记得虽不是一字不差,但也记个大概,而我却真的没有看过这一章节,可我记得如此清楚,可见这还是有效果的。还记得那次何金懋同学的演讲,行云流水一般,很是顺畅,她已是身经百战的老手了。在刚上初中时,她有时连说话还有些结巴呢!老师真是深知我们,这样的演讲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与学习的兴趣,既让我们学习了知识,也锻炼了我们演讲的能力。

内容精彩的每课一讲,这是我喜欢的语文课。

深情朗诵

现在的语文课,几乎每学一课就要朗诵一番,老师也会再指导一下,好的还有加分,我们班掀起了“朗诵热”。还记得《雷电颂》那一课,老师先用课件中的郎读给我们作了示范,然后再让同学们模仿着来读,同学们都争先恐后,老师挑了四个同学。李谈文先读,“风!你咆哮吧!„„”雄浑的一声一出,同学们都笑了,可随后,笑声渐渐少了。李谈文舞动着手臂,面部表情流露出强烈的愤懑和热切的盼望,我们仿佛看见了狂风、暴雨、闪电之下怒吼的屈原,同学们都陶醉在了其中,一个个认真地听着,只有朗读声回荡在教室中。下课了,但他还没有读完,老师喊停时,一个个都惶恐地看着老师,嘴里还喊着:“读完吧!读完吧!”我们第一次对下课那么讨厌,但还是下课了。第二天的语文课一上课,同学们赶快回到了位置,期待着朗诵。老师也加入了其中,读了一段“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课堂被这激情的朗读感染了。后来,老师讲了要领又让我们读了几遍,停下时,我们仍意犹未尽。

投入感情的深情朗诵,这是我喜欢的语文课。

分组讨论

在之前,老师上课提问题时,总是没几个同学举手,于是老师就想出了分组讨论的主意、在讲《五柳先生传》时,老师提了一个问题,问五柳先生的态度是否适合现代社会,老师让我们分组讨论,班里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受到启发,也大做文章。从同学们热闹的讨论声中,我听到的是对这种分组讨论方法的肯定,回答问题时也都举起了手,此后,每当老师问一些开放性问题时,同学们都喊着“讨论吧!”老师同意了,就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那边争得面红耳赤,这边讲得头头是道。连那些上课爱打瞌睡的同学也不渴睡了,加入了小组的讨论。

气氛热闹的分组讨论,这是我喜欢的语文课。

即兴创作

文采飞扬的语文课文,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色,老师总是让我们模仿着练笔。有一次学习《与朱元思书》,这虽是一篇古文,却用到了许多突出的写作方法,为了让我们学会运用课文中“以动写静”的写作手法,老师先提示了一个生活场景,爱打头阵的张慕珩就开始了他的口头创作:“池塘边传出阵阵蛙鸣声„„” 张慕珩说时,老师评价着,替他补充着,最终,一段优美的文段就展现了出来。有的同学准备不够充分就举手发言了,他的用词不够优美,老师又让同学帮他润饰。有的想展示一下自我,读出了自己精心创作的文段,发言的人越来越多;还记得学《我的母亲》一课时,老师让用“如果我„„如果我„„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造句。同学们回忆和妈妈相处的生活细节,造了不少好的句子。在老师的点拨下,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心底对亲人的感情也又深了一层

形式多样的即兴创作,我喜欢的语文课。

课堂辩论

在讲《奇妙的克隆》这一课时,老师给我们了30分钟开辩论会,根据对上课讲的内容的理解以及自己的资料展开。辩论会开始了,吴金昕先陈述了正方观点,“克隆利大于弊”,何金懋又陈述了反方观点,“克隆弊大于利”,接着战争就爆发了,同学们男生一句,女生一句,“吵”得不可开交,张慕珩振振有词地说克隆人可以为人类造福,如替人进行危险工作等。”韩艳芳立马反驳:“如果克隆人被一些恐怖分子利用怎么办?”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进来,笑声争吵声响成一片,但我们学到的,更多是知识,很快下课了。放学后,同学们还在谈论着,有几个还在争吵着孰是孰非,争吵激烈的课堂辩论,我喜欢的语文课。

电影预习

电影大家都看过,那你们有没有在语文课上看过呢?在讲《故宫博物院》前,老师就让我们看了《故宫》的电影,使我们对文章内容有更深的了解,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三大殿”依次气势恢宏地坐落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殿内飞满了蟠龙。“后三宫”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但也是富丽堂皇,同学们看得是津津有味,如同身临其境。上课时,老师又按景物顺序带领我们参观,一幅幅电影画面还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自然讲得也轻松了许多,我们也听得明白了许多。

新鲜生动的电影预习,我喜欢的语文课。

如果我是鱼儿,那么语文课就是一池水;如果我是花儿,那语文课就是那雨露;如果我是鸟儿,那么语文课就是一棵大树„„在享受着语文课带给我的无限趣味的时候,我己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语文课,平顶山市六中 花铭阳

评语:本文的作者花铭阳刚升入初中时,作文还是典型的“理科男生”的风格:语言枯燥无味,只会罗列,不会描写,毫无写作技巧可言。从这篇论文中,我欣喜地看到一个原本只喜欢理科的男孩,推开了语文课堂的大门,窥得了语文花园的姹紫千里红的风景。这样的变化与他虚心地接受老师的意见,去读名著、写评析、看新闻、勤写作,汲取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语文源泉,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分不开。现在的他虽然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有些胆怯,发言的声音还不够洪亮,但他己经能够自信地站起来侃侃而谈;虽然他的思想还不够成熟睿智,但他有了一定的审美情趣,对文学作品学会了鉴赏感悟;虽然他的文笔还很稚嫩,但他的作文中用词变得准确生动了,动人的情感开始流露了。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这样实施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有了小作者这样的变化。

指导老师:宋冰涛

我喜欢的语文课

作者:平顶山市第六中学 花铭阳

指导教师:平顶山市第六中学

宋冰涛

篇2:语文课改小论文

小论文:语文课改心得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要转变。新课程不断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不断促进教师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程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我们应注重让学生亲自去感悟、亲自去体验,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活动起来,通过自己读书、讨论、思考学习到知识,学习到方法。

其次,教学方法要更新。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在学习中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篇3:语文课改小论文

那么, “尝试小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的核心是“尝试”与“研究”, 它是指学生在深入研究新课内容之前,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学习, 做到“迷时师渡、悟后自渡”。这个环节是我们这次数学课改最重大的变革, 是“智慧数学、生命课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标志着我们这次课改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下面我就结合课堂教学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尝试小研究”要做到深思考

尝试研究课不仅仅解决的是课上40分钟的问题, 而是给学生极大的学习空间, 并在这广泛的空间内进行思考, 动手自己发现规律, 自己找有深度的题目研究。教师设计的尝试小研究要能够激发学生自己深入研究的学习动机。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 发现规律, 使知识扎根心灵, 提高学生的智慧。

例如, 四年级第三单元直线、射线、线段第一课时课前尝试小研究:

1.你认识生活中的线吗?观察它们的样子试着分分类。

尝试小研究1题既有直线、射线、线段这样直直的线, 又有像铁路线、九曲桥、鞋带弯曲的线, 在这里渗透了分类的思想, 学生很容易分类, 在直觉上初步让学生感受直线、射线、线段的共同点都是直直的, 与曲线区别开。生活中本没有直线, 但怎样能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体会到直线的样子呢?把两个手电筒尾部相连, 打开开关, 这不就是把一条线段向两边无限延长形成了线段吗?

2.观察作业:

(1) 上学或回家的路上, 观察人行横道线, 形容它有多长。

(2) 晚上, 打开手电筒射向天空, 观察它射出的光线有多长?

(3) 两个手电筒尾部相对射出的光线有多长?

尝试小研究2把尝试研究1里面的直线、射线、线段提了出来, 通过 (1) (2) (3) 的实践操作活动体会感知直线、射线、线段的不同:人行横道无论是有5、6米的还是10多米的都是有长度的, 是可以度量的;手电筒射出的光线是无限长的, 不可以度量的; (3) 模拟的直线是能向两端无限延长的, 是无法度量的。只有这样深入的研读教材, 做到深思考, 才能把主要内容揭示得淋漓尽致。

二、尝试小研究不是试卷, 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

1.我的发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要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 () 位数, 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 再除前 () 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并且每次除得的余数比除数 () 。

2.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只要去掉 () 级的 () 个0, 再加上 () 字即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 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所以我在课堂上也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灌输。如在学生做两步计算除法应用题时, 我让学生全列上小标题, 也就是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免得他们不知道求什么, 一开始, 他们真的都不知道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会列小标题了, 也就是能表达他们的思考过程了。我想, 这就是一个进步吧!学会一个方法要远比学会一道题的答案来得重要。

三、对于尝试小研究完成情况要给予评价

评价应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对学生的尝试小研究进行积极评价, 有利于促进学生去更好地完成, 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 学生自评

课堂结尾, 可以安排学生说说尝试小研究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哪些知识是完成尝试小研究时不理解但经过教师讲解后掌握的, 还有哪些是仍不理解的, 可以记录在我的数学小世界上。这样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反思的意识, 体会尝试小研究的价值。

(二) 小组互评

课上, 教师可安排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相说说在完成尝试小研究中已经掌握了什么, 还存在哪些问题, 相互启发。小组互评时, 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以及得到他人肯定的愿望, 这就成为学生自觉完成尝试小研究的内驱力。通过这种小组互评的方式, 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认真地完成, 以提高完成尝试小研究质量的目的。

(三) 教师评价

教师要适时地给学生一个评价。没时间的话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组, 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给学生一个评价, 一个等次, 比如分值分为5、4、3、2、1等, 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让学生体验到、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能够规范学生的完成作业行为。这样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手资料, 找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调整自己的尝试小研究, 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

四、注重尝试小研究的整理和保存, 因为平时的尝试小研究能为我们期末的复习提供第一手素材

为了能让学生的尝试小研究能构成系统的保存, 我们班专门为学生设计了《我的数学小世界》。它是集尝试小研究、发现集、错题集、梳理集、达标评研于一体的一本册子, 我的梳理是完成本单元的思维导图, 不仅有知识框架, 还要有方法、有举例, 可以是不同形状、样子的。“我的数学小世界”为我们平时对尝试小研究、达标评研卷的整理和收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当然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实施的时间还很短, 关于尝试小研究的设计还是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我们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关注, 更多鼓励, 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做到“让差生可以跳舞, 好生可以跳高”, 让课堂教学变成兴趣盎然、智慧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2]王永春.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

篇4:我们的课改小故事

关键词:读稿式;脱稿式;提纲式;即兴式;辩论式

陶行知曾说过:“演讲如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这句话足能体现出演讲的魅力。演讲使用的语言悦耳动听,具有旋律感、节奏感,它不仅注重“讲”,更加注重“演”,只有在“演”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讲”,并且演讲要求演讲者的仪态整洁大方,自然、高雅,配合辅助表情达意的态势。

我们从2011级开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行课前三分钟小演讲的教学实践。实践证明,演讲能有效发挥学生的语言潜能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在每节课前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通过演讲的形式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增长知识、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而年青人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正是利用了高中生这一心理特点。例如,在初级操作阶段,我提前为学生确定了以《我想对父母说》为主题的演讲任务,先让学生准备了一周时间,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上讲台演讲,每个人都中规中矩地写了一大堆关于感恩父母的话,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感觉很枯燥。通过“学生演讲—学生点评—老师再评—方法提炼与总结”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的操作,慢慢的,大家发现了演讲的乐趣!为了有效地培养他们主动性,我们由最初的按学号或座位轮流演讲方式转换成竞争式的主动性演讲方式,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的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培养起了学生演讲的兴趣,学生的创造性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记得在一次演讲中,某同学在以“盲从的害处”为主题的演讲中,他是这样开头的:“上课前,大家陆续来到教室,发现最早来的一个人在仰望天花板,大家也都仰起头来。好久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但还是引首仰颈。最初仰头的人反而发生了疑问:‘你们都在看什么?’‘我们都看你在看……’那人哑然失笑:‘我刚才点了滴鼻药。’”听众轰然大笑,演讲由此转入正文。这种滑稽幽默的开头方式,实属学生创造性的一种体现,与最初的中规中矩的演讲相比,实在有了很大的进步。

演讲要想达到较高水平,教师必须不断地深化下去,这时就需要了解一些演讲的理论性东西,对学生进行演讲理论的教育。演讲方式大致可归纳为五个类型,即读稿式、脱稿式、提纲式、即兴式、辩论式演讲。具体来讲:

(一)读稿式演讲,就是平时所说的备稿演讲,演讲者事先准备好稿子,然后在大会上逐字逐句地向听众念一遍。其优点是演讲者对所讲的内容能事先加以慎重考虑,反复推敲,这样写成的演讲稿结构严谨,措词得当,这种演讲方式适合在比较重大比较正式的场面中运用。

(二)脱稿式演讲,要求演讲者事先写好稿子,并且反复练习,背熟后脱稿向听众演讲。它是演讲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其好处是,演讲者事先能够在演讲稿上精雕细琢,然后认真练讲,反复背诵,默记于心,有了一定的把握才上台演讲。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初学者。

(三)提纲式演讲,它不要求演讲者一字一句写成完整的演讲稿,只要把演讲的层次结构按提纲形式写下来,然后就借助提纲进行演讲。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当即发挥,阐述论题。此外,提纲式演讲也保持了读稿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优点——对所演讲的内容可以事先有所准备。可以有一定的时间收集材料,考虑演讲要点和论证方法,采取提纲挈领的方法,把整个演讲的结构层次,主要例证用简练的句子排列出来,以便演讲时靠它来开启

思路。

(四)即兴式演讲,这是演讲的高级阶段,这种方式演讲者在演讲前没有任何準备而临时组织语言演讲,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所谓主动是指没有外力的推动和督促而发表的,演讲者一般是会议的主持人。所谓被动是指演讲者本未打算演讲,但在外力推动下,不得已临时发表演讲。

(五)辩论式演讲是指就某个问题或某种情况进行论辩、比较,以断定其是非曲直的演讲。常用于政治界、学术界、外交界和一些演讲比赛。

高中语文课前小演讲常用的方式是前三种。通过前三种方式的训练,我们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相信语文课前三分钟小演讲这种方式,一定能在语文课改的道路上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晋会平.开展课前演讲,培养说话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8).

作者简介:张发刚,男,1971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

篇5:宜小课改方案

指导思想

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为基础,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信和挖掘学生潜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学习、借鉴“太谷二十四字模式”的课改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我校“四段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为抓手,创造性的使用易学方案,全面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聚集课堂

1、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黄 梅

副组长:李祖贵 张文方 成 员: 教研组长 班主任

2、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课改有关理论和文件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具体落实操作过程,教科处全面负责,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本组的相关工作。

3、学校中层干部包班到人,实行每日查堂制度。主要关注教师是否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运用易学方案组织教学,是否运用了课堂评价激励。并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发现问题,寻找“亮点”,不断调整改进策略。具体分工:

三年级 李祖贵 四年级 张文方 五年级 黄梅

二、借鉴太谷,构建模式

依据太谷二十四字模式 “阅读感悟 自学检测 合作交流 展示点拨 分层训练 拓展延伸 ”,结合我校实际学情,构建我校“四段式”自主学习课改模式:

第一段 温习知新:课堂前约3~5分钟为两人一小组温故互查。(相互批改)

第二段 师生探究:四人小组内用8~10分钟开展易学案的“设问导读”和“自我检测”开展自主学习,包括学习课文或例题,后由学生提出不理解疑问,各小组再献策上台讲解。教师点拨。

第三段 展示交流:教师分题,学生自主完成巩固练习题。教师批改大、小组长作业。小组内作业批改方法,大组长批改4号学员,小组长批改3号学员。批改完,对组内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小组派成员上台讲演。时间15~20分钟。

第四段 拓展提升:延伸课堂内容,小组内交流后,小组竞争上台讲解,学生评价后,老师评价。时间5~8分钟。

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我校课改活动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施: 第一步:全校动员。

利用全体教师大会,分析目前我校存在现状、目前教育改革大的背景等客观事实,对比传统课堂与课改课堂利弊,认真学习太谷模式、宣传我校”四段式”自主学习模式。

第二步:培训学习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听专题讲座、开展培训等方式,让所有一线教师倾听、观看和亲身感受。安排所有教师参加学习太谷教师在沙市区的讲课及讲座,并指导观看张四保的讲座视频,写出学习体会;安排所有教师在暑假校本培训中继续学习太谷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我校课改模式。第三步:班主任培训

由教科处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包括如何科学分组、如何建立评价制度、如何确定组长、如何与班集体建设统一,如何进行学生培训、小组长培训和指导等。

第四步:组长培训

各班所有小组长集中培训。分好小组,研讨如何自主学习,如何上台展示,如何指导、监督学困生,如何维持小组纪律等。

第五步:课堂实践

每位教师根据外出学习、自我反思、课堂中实践,依据我校的课改模式,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摸索、改进、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课堂实践,以教研组长为单位,让每位教师上一节研究课,并且学校领导、本组所有成员都要参加听课、评课、探讨、修订。落实教师的“三类课型”,即解决问题的研讨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教师全员的达标课。达到解决问题、示范引领、全员达标的目的。由教科处统一制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在全校范围内评价、推广。各学科课改活动中扎实开展“四优”(优秀课例、优秀教案、优秀学案、优秀反思)的竞赛活动。

第六步:总结提高。

各学科在前面试点、推广基础上进行总结,对过程中材料进行修改、收集和汇总,对出现问题多思考、多研讨,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四、分项实施、重点突破

1、灵活运用易学方案。

(1)个人备课:教师提前两周研究课标、教材、易学方案以及其他参考材料,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修订易学方案中的不恰当环节,增减相关的内容等,将具体的指导、启发与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的备课本。

(2)二次备课:个人根据集体备课的要求对易学方案再次进行认真细致修改(二次备课时要求用红色笔修改)。

2、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1)分组及确定组长:依据学生人数全班分为5—6个小组,4人一大组,2人一小组,1号组长对4号组员负责,2号对应3号。组内每人都可以是组长,比如学习组长、纪律组长、记录组长、劳动组长。各组长都有相应的任务和权力。

(2)组员分配:根据组数和学生学习能力分段,采取双向选择模式。教师可按成绩、性别、性格、特长等进行适当调控,做到学科和性格互补,男女均衡。

(3)制定组规:组长和组员共同商定组名和组规。组名能体现本组同学共同的志趣追求,组规要能针对本组学生的弱点有相应的规定。

(4)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成员应是一定范围内动态的。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3、构建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

利用班级小组评价手册进行记录评价。小组得分记录本由小组记录组长保管,并依据实际情况如实记录。每天记录组长负责对一些需要说明的问题在一周记录表内填写。每周班会时间记录小组长负责将本周小组得分情况进行汇总、排序。记录小组长配合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对小组上周情况进行总结,详实记录在一周小结栏内(包括安全、学习、纪律、卫生、文明等方面的情况)。每月评出“合作之星”“发言之星”“进步之星”“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劳动之星”,在班上的黑板报上公布,并发奖状张贴教室。学期结束,评选出“十佳少年(青年)”“五好学生”“学习标兵”“体艺卫标兵”“自强自立标兵”,班主任写好颁奖词,学校张榜上墙表彰。

篇6:我的课改小故事

王秀彩

自上班以来,工作已十多年。开始上班的时候,自以为肯下功夫就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在课前课上把每个知识点都研究及讲解的很清楚,就怕有什么没讲到的,没讲清楚的,而且还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给学生补差补缺。可是每次学生考试考得都不太理想。自己感到特别的疑惑,我花了这么多的心思和时间,为什么学生就学不好呢?最后只能归结于学生以前基础没打好,或者就是学生太笨了。

现在回头想想,我在上学的时候就是在老师的强输硬灌下学习的,自己是真的热爱学习吗?这里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上班的时候,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改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感觉无从下手。现在我县在教育局史局长的带领下全县推行“一主三元”。以高效课堂为主模式给我指明了方向和方法。现在我的课堂教学已经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对子交流、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我们老师也不再像以前那么辛苦、那么累了。

每个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以前,我在教学中对于这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花时间给他们补差补缺,但是收到的效果往往都很不理想,甚至第一天掌握了,第二天就忘了。现在想想,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些知识是老师强行灌输给学生的,而老师无法掌握学生的思想,不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所以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在采用以高效课堂的模式,可以使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老师就能根据学生的想法给予指导。而且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还可以在小组内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再厌学了,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了。在教学中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有待培优生,在课堂上多给这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较多的表现机会,让其获取信心,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我在教学中是一个很严厉的老师,往往会因为学生的一点小的错误,而把学生狠批一顿。现在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偏小,不少学生还有一点逆反心理,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责骂,导致学生讨厌自己以及这门学科。通过高效课堂让我学会了不再责骂,而是学会赏识学生。所以,现在我在教学中学会利用赏识这个有利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我坚信,只要坚持把赏识教育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一定能取得成功。哲人曾经说过:“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训斥只会压抑心灵,只有欣赏、激励才能开发人的潜能。希望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以及家长、其他老师的配合,来慢慢地改造这个孩子,让他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我会坚持,我相信只要坚持就能取得成功。

通过我县推广高效课堂的实行,我还学会给学生一片爱心和赞扬。教师的爱心是学生成功的原动力,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的成长,能使有缺陷和有特殊困难的学生信心倍增,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我认为,爱学生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学生一片爱心,多一些鼓励与赞扬。因为学生的成长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具有两面性。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会表现出优点和积极因素,也有缺点和消极因素。优点和缺点,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教学的赞美与鼓励是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催化剂,要充分利用。表扬与鼓励学生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肯定性评价,能使学生认清自己的优点,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增强进一步发展优点的信心的愿望。当他们有进步或有好的表现的时候,恰到好处的鼓励与赞美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千万别吝啬你的赞美之词,有时教师的一句表扬或赞美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总之,社会在进步,教育的改变是大势所趋。通过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现在的课堂面貌焕然一新。虽然,现在我还处于摸索的阶段,还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课改小故事

我与课改共成长

范县辛庄乡盆窑小学

篇7:小学生课改小论文

时间过得真快,我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五年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同学们在新课改的春风里感受着,体会着。

我们从刚开始的乱喊乱吵逐渐学会了克制自己,学会了尊重别人、倾听别人的意见,小组长学会了领导自己的组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明显体现了出来。不光是家长,连我都觉得自己变化很大,逐步养成了各种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时,老师会让我和几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如果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简单,我们会先让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其他同学再不断加以补充完善。如果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难,就让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先说,受前面同学的启发,后面的同学也能说出一点两点,小组长再作小结。我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因为大家可以全员参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一些课堂外的事情了,到公园漫步,到工厂参观,到乡间除草,到名胜古迹游览;从城镇到乡村,从喧嚣的生产车间到寂静的图书馆,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都成了我们学习实践的大课堂,成了我们个性飞扬的广阔天空。作文

篇8:语文课改小论文

一、“小老师”课堂教学的宗旨

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个性,还给学生权利,还给学生尊严。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给孩子一些当老师的体会,让孩子感受教师的劳动,从而产生尊重他人劳动的良好心态,达到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最终达到陶行知先生的“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崇高目标。

二、“小老师”课堂教学的出发点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都没有现成的、标准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思品教师必须是个“全能教师”,各方面的知识都要精通,还要有驾驭课堂的引导能力。思品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问题的解决者,更重要的是道德的传播者。德行的形成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化的过程,而是一个身教和践行的感染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美化心灵,通过教师与学生角度的转变、角色的互换,教师由“主体”走向“主导”,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走向成熟。

三、“小老师”的课堂“小老师”做主

民主的教育思想、自愿的参与原则、公平竞争的环境、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小老师”产生的土壤。我们思品课老师的教学每一步都必须体现公平的理念,让学生在思想的深处种下“民主、公平、公正”的种子。孔子名言“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平等的主体,“教学相长”的精神就是民主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现代社会处处体现民主,人人都在要求民主。民主式教学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学习,通过老师教的逐渐减少和学生自主学的逐渐增加,完成从“扶”到“放”的教学全过程,最后达到“用不着教”。“小老师”教学所遵循的第一原则就是摒弃讲授式,即使是新授课,教师也不直接讲授新知识,而是尊重学生自己的思维和发现。

每一节课产生一位“小老师”,授课的时间约15分钟,“小老师”必须完成“一查二画三问”的教学任务。“一查”就是:检查该节教学的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导学案让课本知识前置,督促学生课前主动预习,且要学习到位,学有所得,只有做到这样,课堂上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能与“小老师”讨论,与其他同学争论,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二画”就是引导全班学生在课本上“勾画”知识重点,标注补充内容、自我感受。允许教师传授知识,也允许学生对这些知识或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就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独到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能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交流看法,尽管学生的说法不一定全面、正确,但从中却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三问”是对课本上的每一个标题进行设问,“小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标题的理解、疑问等对同学进行问答,每一位同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疑问对“小老师”进行问答。

“三问”是“小老师”的核心所在、难点所在、精髓所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他们不断地努力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好奇心”和“感到困惑”说的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围绕着所“困惑”的问题展开的,当问题明确了,学习探究过程才有方向。在“小老师”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体验到:头脑中装着问题,学习中就有来自内心的动力,被动学习过程就转变为问题的主动探索和解决的过程,这是一个接受挑战、探究学习并且可以带来成功感和成就感的过程,带着问题学习可以使学习变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也就是说老师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发展,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重视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健康发展,这就是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充分体现,把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到了每一节课中。

充分利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刻意强化“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告诉学生“问题”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现象中、学习课本相关的问题中。为了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把现代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应用到“小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来,“学习习惯数字化、思维习惯数字化、考试方法数字化”,养成数字化的“一查二画三问”学习习惯;养成数字化的“一阅读二思考三见标题就设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维习惯;养成数字化的“一读二找三画四联系五整合”的考试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逐步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和论证问题”的科学意识。

四、“小老师”教学的实施感悟

教师与小老师交换位置,转换角色,谁当小老师,他(她)的座位就变成了思品课老师的座位,此时的思品课老师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学生。上课开始“小老师”就有板有眼地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对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其次巡视课本重点知识的勾画情况,并且酌情对完成情况做出评价打出分数,然后组织教学。“小老师”根据自己准备的情况和组织能力,课堂掌控驾驭的情况,自主灵活决定进行“小老师”体验的时间,有的同学会非常得心应手,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组织教学、讲授、提问、评价、管理课堂……,时间进行15分钟左右“小老师”把课堂交还给老师,“小老师”交还课堂时的话语充满了快乐和幽默:“下面请我们杨老师接着给同学们上课,我无法进行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提出的问题我请‘杨老师同学’帮你解决。”让同学们点评每位“小老师”表现如何,同学们会发自内心,实事求是的做出点评:××同学最像老师,语言动作惟妙惟肖,是老师的山寨版;最过瘾的是×××同学,15分钟时间到了还要求给他延长时间,一堂课酣畅淋漓上到下课铃响,且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受到全班同学的一致好评;同学们还开心调侃的说“老师你可以下岗了”,开心、满足、填满了我的心房,我对同学们说:“老师乐意被你们长江后浪推前浪,把老师拍在沙滩上”;有一位同学“五一假期”中就打电话“杨老师,收假的第一节课给我当‘小老师’好吗?我要在假期中把课件做好!”这是在实践“小老师”教学方式之前所没有预料到的,超出我的想象之外。当过“小老师”的同学中有学习成绩好的,有成绩一般的,也有思品考试成绩差的,体验过“小老师”的同学谈感受,感受最深的就是“当老师真不容易,准备半天的内容一会儿就讲完了,没词了”。“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专心听讲,努力学习,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学生的这种感悟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所梦寐以求的吗?不是我们新课改所追求的目标吗?

“小老师”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让学生个体全面地发展。

篇9:新课改下如何将科学小实验融入

关键词:新课改;科学小实验;初中课外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06-01

新课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我省推广新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生机盎然,初中科学教学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科学实验作为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课外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如何实现科学小实验与初中科学课外作业的有机结合值得探究。

一、初中科学课外作业的现状

《教育大辞典》中关于“课外作业”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根据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为了直观反映学生们对初中科学课外作业的态度,本人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和访谈形式,对我市城区和农村两所学校初二年级一个班级的各40名学生,以每日的平均科学课外作业量为总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作业量的调查:

经调查,以学生完成科学课外作业的平均时间作为参照点,9%的学生在1.5h以上,37%的学生在1h--1.5h, 31%的学生在0.5h—1h,13%的学生在0.5h以内,10%的学生无科学课外作业。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学生完成科学课外作业日耗时在0.5小时到1.5小时左右,学生的科学课外作业量偏多。

作业类型的调查:

经对初中科学课外作业类型的分布进行调查,74%的学生在做传统试题,13%的学生是自主预习或复习,5%的学生是科学实验,还有8%的学生是其它类型的课外作业。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科学课外作业多源于惯性或传统性,自主创新的较少,科学实验作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进行布置的还是极少数。

作业效度的调查:

从对学生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喜欢做什么类型的科学课外作业进行自由问题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学生最喜欢动手类和有趣味性的,最不喜欢的是背诵类作业和试题。从此可以看出,教师最愿意的作业恰恰是学生所不愿意的,他们喜欢的恰恰是被我们忽视的,这符合他们的年龄段特征。

二、将科学小实验融入初中科学课外作业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就是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自然科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接触科学学科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精心设计课外小实验作业,这不仅能起到复习、巩固知识的作用,还起到提高兴趣,培养能力的作用,。

1、丰富课外作业的形式,更能让学生积极去做。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多数教师的课外作业仍然使用传统的题海战术,让学生重复地操作,机械地记忆,使他们身心疲惫,学得毫无激情,这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接受和成绩的提高。因此,新课程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形式,适当引入科学实验,让科学小实验代替部分课外作业,这就显得十分重要。这能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

2、充分考虑实验环境的重要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有实验课。在上课实验的氛围下,即使教师给学生自主操作的空间,但迫于身边老师观看的压力以及与同学一起实验无形中形成的竞争压力,学生往往不愿意“自主发挥”而更倾向于“按部就班”。在课外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一些小型简易的操作、演示,自由地尝试各种方法对某些简单的科学理论进行验证,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在反复尝试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创造家长参与机遇,更能拉近家庭距离。

由于中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年龄差,看待事物的出发点有差异,往往很容易发生矛盾,人们用“代沟”来形容这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科学课外实验不同于实验室里的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亲自指导,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动手完成。为了顺利完成实验,学生均会不同程度地需要家长的协助才能完成,这就创造了学生和家长沟通的良好机遇。如果家长既然做到"童心未泯"又能做到"老谋深算",那么学生不仅能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同时更能拉近学生与父母的心灵距离。

三、将科学小实验融入初中科学课外作业的探究

既然将科学小实验引入初中科学课外作业的作用如此多,那么我们在平常的科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应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充分发掘实验素材,让科学小实验更贴近生活。

家庭小实验常常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教师首先要研究教材,把握好实验内容。虽然课外实验活动在许多方面略显粗糙与不规范,但其教学功能显而易见,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实践证明,贴近生活的课外实验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实验一旦有所收获,有所创新,就会使学生趣味性更加稳定,从而更加喜欢科学。

2、用科学小实验直接代替部分课外作业,让科学小实验更深入人心。

科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在科学作业的安排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课外小实验直接代替传统的课外作业。如果我们只是将这些课外小实验叠加到原有的作业之上,就会增加学生的反感情绪,不利于发挥科学小实验应有的功效。教师只有用科学小实验直接代替部分课外作业,科学小实验才会更加深入人心,深得学生的欢迎。

3、积极开展评价机制建设,让科学小实验更加科学有效。

新课程下,作为辅助教育教学有效手段的评价,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师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学生间相互评价机制,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针对课外小实验的特点,可以组织学生面定期评议。对实验中发现的各种现象,学生可以自己推导结论。同时,可以由家长对其实验的态度、实验成功与否进行实验交流。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可再次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桑切克.教育心理学[M].

上一篇:三季度安全工作总结及四季度主要工作打算下一篇:福建省省直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