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引导人生走向完满

2024-05-29

哲学引导人生走向完满(通用2篇)

篇1:哲学引导人生走向完满

哲学引导人生走向完满

内容摘要:

人生就像脚下的路,既有蜿蜒曲折上的山路坎坷,也有一马平川的自由;人生就像一首钢琴曲,既有那得意尽欢时的高调,也有黯然失意时的低音。人生注定会遭遇坎坷与艰辛。而哲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更光辉更灿烂的生命,在于更深刻更完美的表达自己,在于把希望、自由、幸福都带到人生里来,在于给予生命做人的勇气、信念和智慧。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人生存在于世界的事实。而价值与意义的实现要通过对知识的汲取,道德的塑造,价值的确立,美德信仰的追求。通过这些让自己不完美的的人生因为价值与意义的实现而走向完善,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可能有完美的人,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通过学习,思考使自己获得独立、自由的人格,走向完善。

关键字:人生哲学生命完满

尼古拉-普桑的《阿卡迪亚的牧羊人》画面上讲述的是三位青年和一位年轻的姑娘在游历中发现一块刻有古希腊文字的墓碑。身披蓝袍的青年蹲在地上企图看清墓碑上的文字,他后面的青年在沉思,另一位青年试图向少女阐述其中

蕴含的哲理:即使在最幸福的理想国,人生也是短暂的,死亡不可避免。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在这被世俗裹挟着的一生中怎样实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使我们的人生走向完满?

一、快乐的汲取知识

哲学在希腊语中被译为“爱智慧”,因为睿智的哲学家总如先知般,能够最先听到“历史的马蹄声”,不仅能用他们的智慧为人类的未来预测和指引。其实他们的智慧不在于储备的知识有多少,而在于懂得利用已有的知识在不断的感悟和反思中,去探索出更为幽深的智慧。而在他们达到通彻后,他们又会告诉人们如何汲取知识中的智慧,并在其中获取有关人生的养料与快乐。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能够为人们插上一双翅膀,以使我们一种更为开阔的眼界来看待万物和自身,这也就是知识为什么能够使人们走向完善的原因。尼采曾今说过“哪里有知识之树,那里就有天堂。”虽然哲学家的知识不是我们生活的准则,但是哲学可以引导我们怎样快乐的走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让知识变成我们生命本身的一部分,又进一步变成一种逐级增强的力量。哲学还正确引导我们获取知识的目的,难道是为了名为了利,还是仅仅只为了生存,诚然生存是第一位的,但一如“吃饭是为了活下去,但活着不只是为了吃饭”。所以那种只把人生的目的看作是生存的人,早

已丧失其“人之所以为人”的最为本真的人生使命了。所以我们应该以哲学为导向,学会快乐的汲取知识,最终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二、塑造自己的道德法则

道德从来都不是仅仅依靠说一说就可以的了的。它需要我们在内心深处时时的警醒。在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最后一章有这样一句话“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于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道德不是从来就在我们心中,而是随着我们知识的增加,经历的增长而在我们心中塑造起来的。在人生中我们应该积极地汲取知识,并把知识与我们的灵魂结合起来幻化为内心的道德法则。我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一路左右并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思维模式与准则。儒家的“仁者爱仁”“内圣外王”,主张舍生取义,杀生成仁,讲究忠、孝、礼、义。最终达到与生活的和谐,是积极的。道家的超脱俗物之累,达到意志自由,无物无欲,复归于婴儿的混沌状态。佛家的博爱,行善,勿恶。在三家互融互补下建立自己的道德法则,使人不仅能够应对各种人生的处境。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美感是要让心灵能够超越,不仅仅局限于追求现实中功名利禄,还让人们在现实与理想当中怀着一颗悲天悯人之

心。

三、确立人生价值取向

人生价值的取向:一是定位,二是方向。每个人都必须作选择,那是对自己的人生的期望,也是对人生价值的定位。真正的伟人不是要让别人欢呼,而是要让自己满意,找到自己的价值取向。人生经由不断地选择,而塑造出自己的风格。风格是一个人的言谈和行为原则,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还会轻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在梭罗看来人生的目的与实现目的的方式是不同的概念,在我看来实现人生价值的定位就是实现人生的目的,而方向恰是那方式。大多数的人都在拼命追求着各种生活方式,但却失去了真正的生活目的。所以他才来到森林,为的就是探索自然,探索自然也就是为了探索他自己,发现自我的价值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而不是栖身城市,做一个文明的寄居者。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情,歌德说人生的秘诀是生活。在我看来这两句话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一个人价值的实现——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完成自己的愿望才不虚此生。就像梭罗那样。人生当中我们不能因为心血来潮的奇思妙想和放任自流的本能左右我们的生活,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生意义的取得必须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取得快乐、美好、幸福和希望。

这也是我为什么重视知识与道德的原因,知识可以化为我们的才能,而道德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

四、追求美的信仰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人与超越力量之间的关系。在《哲学与人生》中指出它的三种类型:人生信仰,政治信仰,宗教信仰。人生信仰:人所认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政治信仰:对某种政治的理想,并且希望通过一群人的组织,得到政权实现这个理想。宗教信仰:最纯粹,牵涉到的是所谓的“超越力量”,是宗教信仰的内涵所在。在人生的旅途中信仰要求我们反省思考自己的过错,认真忏悔,也就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方向,并时时警醒自己是否偏离生命的轨迹,在不断反省与思考中使我们走向完满。

我们的信仰杂而不同,黎巴嫩的卡里-纪伯伦把美当作一种信仰,在这里我想是一种人生信仰,美是贤者的宗教,因为美是万物的象征,体现在理智的成果上。他更是指出“只有在美中才有真理,那真理是颠扑不破,毫无疑问,只有美中才有光明,那光明驱散黑暗,使你们免受蒙骗。”而我国的美学大师宗白华也指出我们应该把美当作人生的一种信仰来追求,使人生变得优美、丰富、有条理、有意义。总之,就是把我们的一生生活,当作一个艺术品似的创造。这样在我们清楚地活在这个世界的同时,还具有一颗优美自由的心。

五、总结: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读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困扰。人的本质在于心灵。人生注定会有缺憾,但这正如希腊女神维纳斯的雕像一样,在缺失中自然地表现出的完满。我们学习知识,塑造道德,确立价值,信仰追求都是在不完美的人生当中给自己一个完满的人生。即那,心中深藏的世界!在内心世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追求行动上的自由。

参考文献:

1、德国,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我们缺什么》

2、《世界哲学大师名篇之深度阅读》

3、《跟随大师,感悟人生》

4、美国,梭罗《瓦尔登湖》

5、《儒释道与基督教》

6、《哲学与人生》

篇2:哲学引导人生走向完满

哲学精神引导人生

那时候中国抗战,按他说中国有四次南渡。北方中原被外面的人,夷狄或者外国入侵,把人们赶到长江以南,称为“南渡”。南渡我们回不来,历史三次都没有回来,这次他是有信心,一定要回来的。各种人都出钱出力出思想帮这个民族复兴,国际上也帮助这个民族。这段时间写的这个体系不是作为一个哲学家的爱好,而是为这个民族的复兴要去这样讲,所以取这个名字也很有意思。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方有一个诗人雪莱写的诗,说是“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就是讲这个意思。我的印象,他对着西方的思想讲他有三个东西比较经典,第一个就是《中国哲学简史》的第一句话讲到欧阳竟无讲得,他说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恰如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一样,西方人认为整个文明体系都是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之上的,所谓他们有一本书的民族。西方怎么算到最后都是基督教,可以说文明有罗马体系,但北欧人不高兴,我们的海盗精神呢?加一个海盗。希腊的神话、希腊的哲学呢?希腊哲学算上。但是看希腊哲学罗马法还有北欧的海盗精神最后都可以汇集到基督教体系里面来。基督教是从古西亚发展过去的,所以整个从西方文明的各个方面,比如制度、精神、艺术等都和宗教有关系。反过来看,中国哲学如果叫哲学的话,主要以儒家为特点的,它是创造了理学、仁学、礼学、新理学,是一个儒家体系。所以,他说要给西方人讲这个哲学就等于像他们的宗教一样。这是他开场的第一句话讲的,这个能够抓住学生。一个事情的开头结尾都很有意思。他的结尾讲,一个人说很多话之后必须保持沉默。之前他这句话一般人不太能理解,他就举了一个禅宗的故事,叫做举指和尚断指。小和尚跟老和尚学习佛法,学习佛教最根本的大义是什么。大师很少跟别人讲话,有人问佛教最高深的佛法是什么?大师就举起一个手指头。在旁边的小和尚想,佛教哲学太简单了,就是举一个手指头,他扬扬得意。以后再有人问,大师不吭声的时候他就替大师回答。别人问佛法是什么?就是这个嘛,他举一个手指头讲。后来大师就注意到了,就把他叫住,说:“你告诉我,佛法是什么?”他本能又举了手指头。大师一刀把他的手指头砍了,他忍着疼逃跑。大师大喊,棒喝震惊,一瞬间的意识、反映,你知道真理是什么东西?又问他佛法是什么,他还是本能举这个手指头,一举发现这个手指头被砍掉了,没有了,于是,他真的明白了佛法是什么。

哲学的道理或者科学的真理,你追求的终极目标都是要经过一个经验事实,一个简单的事实。然后这个简单的事实促使你深入思考,这个简单事实后面藏着的是什么,藏着的就是促使这个简单事实成为现象的那个本体。佛教很讲这个体用。他就讲这样一个小故事,最后用了一个结尾。

上一篇:三年级体育课教案免费下一篇:记一次离家出走的经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