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天的小学作文

2024-07-22

描写夏天的小学作文(通用14篇)

篇1:描写夏天的小学作文

夏天吹着热浪的号角,携着暴风骤雨,风风火火地向整个世界进军。

蝉儿伏在晒着的柳树叶上,无情地咒骂着该死的天气,大地张开干裂的嘴,呼呼地冒着白烟,蜻蜓一飞一落,热浪差点冲昏了它的脑袋,使它一蹶不振;人呢,豆大的汗珠咕嘟咕嘟地滚浇,将汗毛粘住,像结了层壳似的难受。

热死了!

热浪在空气中翻腾,霸占了天空;乌云从四面八方赶集似地聚拢来,像打翻了的墨水似的,黑压压的一片;又像一把巨大的平底锅,慢慢地下沉,压在屋脊上,使人们喘不过气,让人感到异常的压抑,憋闷。

哦,要下雨了!

突然,一股劲风袭来,肆虐地扯着我的头发,我吃痛地跑进了屋子。天空顿时灰暗了下来,小草伏在地上哭泣,大树们也弯腰求饶。忽然,豆大的雨珠从空中跳下来,雨借风势,扑打在人们的身上。人们连忙撑开伞,“咯吱,咯吱”,伞骨全被折断了,慌忙之际,闪电似利箭划破苍穹,“轰隆轰隆”。人们手忙脚乱地躲进附近的店铺里,心急如焚。飞落的瓦片,公交站牌,掀开的伞皮肆虐地在空中舞蹈,世界变得一片混乱。我站在窗边,衣衫飘票飘,凉风灌进我的衣袖,凉爽、惬意。忽然,一道强烈白光伴随着雷声,仿佛一条郑地有声的鞭子,抽打着大地。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浑身冷溲溲的。又一阵强风刮来,“卷地风来忽吹散”,此刻,雨消云散,太阳又露出了笑脸,透过云雾,折射出美丽的彩虹。

我打开窗子,空气更清新了,天空也格外开朗,树木挺直了身子,展开绿油油的叶子,整个世界焕然一新。我大声欢呼:“阳光总在风雨后”!

公众号:无为锦程

篇2:描写夏天的小学作文

夏天到了,池塘里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像是一把把小伞立在水面上。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滑滑梯。”微风吹来,小水珠在荷叶上快活地滑来滑去。小青蛙在荷叶上开演唱会,它唱得可好听了。小鱼躲在荷叶下一边听青蛙唱歌一边给它伴舞。蜻蜓也被青蛙的歌声给吸引来了,它停在一片刚长出来的荷叶上静静地听着,荷花从一片片圆盘似的荷叶中钻出来,有的像刚睡醒的人在伸懒腰,有的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翩翩起舞。

小女孩在岸上给两个小男孩背起了《小池》这首古诗。红衣服的小男孩边听小女孩背诗边想:“古代的杨万里写的诗,居然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景色一模一样。我也想当一个小诗人。”黄衣服的小男孩想:去年的小蝌蚪有没有长成青蛙了?

篇3:侧面描写在小学生作文中的运用

一、侧面描写的意义

在记叙文写作中, 人物的描写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 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周围人物或环境等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以突出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如果说, 正面描写是红花, 那么侧面描写就是那片片绿叶。“红花也需绿叶衬”, 因为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特点, 能使人物的个性更为鲜明突出, 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发挥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侧面描写的运用

人物描写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一个重点, 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运用侧面描写, 可以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立体生动。指导学生人物侧面描写可以从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物衬人三方面入手。

(一) 以人衬人

以人衬人即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个性特点的方法。“对其他人物的描写”主要有以下三种。

1. 人物语言烘托法

就是通过描写旁边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某一特点。

例如, 有一个学生在描写自己的外貌时写道:“我是一个留平头的男生, 眉毛浓厚, 眼睛黑亮, 大大的耳朵特别引人注目。同学们都叫我‘大耳朵图图’, 长辈们笑谈:‘你的招风耳真可爱。’我连忙更正:‘这是招财耳, 不是招风耳。’”在这段描写中, 这位学生通过描写同学、长辈对他耳朵的议论, 以此来突出自己耳朵大的特点。这样的侧面描写胜过正面的外貌描写, 从这些旁人的语言描写中, 读者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长着大耳朵的机灵可爱的男孩子。

又如, 有个学生描写表弟执着学习乒乓球时, 这样写道:“我看他在楼下已练得气喘如牛, 忙喊他:‘小锦, 别练了, 上来房间凉快一下。我开好空调等你。瞧你已经练了一个半小时, 快累成狗了。’可他似乎把我的话当成了耳边风, 仍然朝着墙对打。邻居张爷爷见了, 边点头边赞道:‘小锦这孩子, 每天都坚持练习, 现在村里有些大人也不是他的对手啦。’”像这样侧面描写“我”和邻居张爷爷的语言, 表现了表弟执着认真的精神, 比起直接描写他如何天天练习来得更真实, 更令人信服。

2. 人物行动烘托法

即描写旁边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方法。例如, 教师常指导学生写作有关“六一”游园“画鼻子”游戏的作文, 这样的作文除了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个蒙面同学的动作写出来外, 还应指导恰当的侧面描写。“看到他把鼻子画到了额头上, 旁观的同学早就笑得前俯后仰。你瞧, 菖菖同学笑得捂住了肚子;菖菖同学爆笑开来, 再也停不下, 直接坐在了地上;还有的同学笑得抱在了一起。”像这样描写旁边人物的动作, 更能表现这个活动的滑稽有趣, 也突出了欢乐“六一”的主题思想。

3. 人物心理烘托法

顾名思义, 即通过描写旁边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主要人物。这个写法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中就有运用:“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说:‘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如此, 这来者系谁, 这样放诞无礼。”这里就通过黛玉的心理描写来烘托出王熙凤泼辣、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此为例, 进行指导。于是, 有个学生在描写爸爸迷恋智能手机时写道:“自从爸爸买了那台新的手机后, 他就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手机控’。饭饱茶足后, 他必定坐在沙发上, 拿着手机, 全神贯注地看着。遭到我和妈妈的抗议后, 他开始变着戏法和我们捉迷藏。最近几天, 他经常说他肚子痛, 一进厕所就大半个小时。我心里明白:爸爸这是在找借口, 躲到厕所里图清静了。假装肚子痛, 一来能在里面看手机, 二来还能换取我和妈妈的同情心, 家务事也不用做了。真是一举多得。哎, 大热天的, 他也能在厕所里待那么久, 真拿他没办法。”在这篇习作中, 为了表现爸爸迷恋手机这一情况, 学生用了较大的篇幅描写自己对于爸爸躲在厕所玩手机的想法, 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手机控”爸爸的画面。

教师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以上三种方法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 能比正面描写来得更自由、更灵活。当然, 还应视具体情况, 推敲斟酌, 以更好地表现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

(二) 以景衬人

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记叙文中可谓常见, 它除了能交待故事发生的季节、地点、气候、场景外, 还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特点。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课文《桥》就运用了这一写法。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雨的大、山洪的险, 目的是为了突出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 老汉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精神品质。以此为范文, 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活用以景衬人的方法, 能为习作增添不少亮点。例如, 学生写作《一份珍贵的礼物》时, 这样描写妈妈冒雨去为他买礼物:“那天下午, 下起了倾盆大雨, 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 打在窗上, 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轰隆隆’的雷声不断地在耳边响起, 风也来助威, 把路边的树刮得东倒西歪, 大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小作者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 以此表现礼物的珍贵, 有力地烘托出妈妈对他的爱。

成功的环境描写, 源于对笔下人物的用心揣摩, 源于对环境的细心观察, 源于对生活的用心感受。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为人物描写锦上添花。

(三) 以物衬人

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描写, 来表现文章中主要人物的特点, 这样的写法就是以物衬人。在《一夜的工作》中, “这时候, 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一小碟花生米, 放在写字台上”“花生米并不多, 可以数得清颗数, 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一段通过对花生米的描写, 表现了其数量的少, 烘托出了周总理生活俭朴的品质。这样以物衬人的写法, 在文章中非常常见。描写宫殿的富丽堂皇, 可以表现人物的奢侈;描写器物的破旧, 可以表现人物的贫穷;描写房屋的干净整洁, 可以表现人物的勤劳, 等等。例如, 在《过生日》一文中, 小作者写来到寿星同学家, 发现小寿星已把家里布置一新, 不仅桌上摆着蛋糕、零食、水果, 而且墙上贴着彩带, 天花板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小寿星过生日的愉快心情, 是很恰当的。这样的侧面描写胜过直接描写小寿星开心的神态、动作, 并且赋予了读者更多的想象。

三、侧面描写方法的训练

小学只是习作的起始阶段, 教师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要求不宜太高, 而且侧面描写作为正面描写的辅助, 不宜喧宾夺主, 教师应适当点拨, 采用一些趣味练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运用侧面描写的兴趣, 提高写作信心。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语文课文中采用侧面描写的片段, 在此基础上, 开展交流活动, 再拓展为阅读课外书籍, 从中摘抄侧面描写的语段, 交流感受。2判断题:下面句子属于侧面描写的请打“√”, 不是的请打“×”。3用“_”划出下列语段中的侧面描写。4小练笔:围绕“天真热”“真好笑”等主题写一段话, 要求用上侧面描写的方法。5学习在作文中运用侧面描写, 写完作文后, 用“_”划出自己运用侧面描写的句子, 在旁边为自己画上一个大拇指。

篇4:描写夏天的小学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景物描写;作文教学;分析

有一定阅读量的人们都会发现,一段好的景物描写能够良好地展现出一个画面,有效地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让人们很容易接收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朱自清在《春》中这样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段对春的描写,选取了春天最吸引人的特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在小学作文中,我们几乎不会发现这样的描写,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启发学生的同时,把一些有助于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一、训练学生的感受观察能力

景物描写中,无论是对所写事物粗略地描绘,还是细致地刻画,都要抓住事物特征,这是关键。如果没有真实、准确的把握住所写对象的特点,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空洞甚至是错误的。小学生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喜欢跑跑跳跳,往往没有耐心停下来好好观察、感受什么。所以,在课堂上训练学生们的观察感受能力是很好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们得到了训练,一旦学生养成了善于发现、勤于观察的好品质,这样在生活中他们就会不自觉地进行训练,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往往来源于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景物描写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

二、鼓励学生说出感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表达的都是感情,没有感情的景物描写是没有血肉的。所以,对于事物的观察,都要落脚到情感上。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有很多想法,这时就要利用这种天性加强训练。课堂上,老师可以准备一幅风景画或者一段文字作为材料,让同学们在观察和阅读过后发表自己的感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不会完全相同,应该请不同同学发表感想,这时的感想不要求文字优美,只要能正确反映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这种训练应该和观察事物联系起来,这样能让学生在观察过后就能立即说出自己的想法,一举两得。

三、加强阅读,模仿写作

有的学生观察到位,想法丰富,但是到动笔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自己丰富的想法反映不到纸上,这说明对于写作的方法还没有掌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加阅读,才能慢慢体会到别人是如何把感情通过一支笔描绘出来,如何让读者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这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看出效果,但是依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

读书也要求读好书,只有读有益的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素质。这就要求老师做好推荐书目的工作,在语文课本之外,老师应该给学生留阅读作业,将对学生景物描写写作有益的文章或者图书推荐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后根据某一段进行模仿写作,这项工作也可以偶尔放到课堂中进行。在进行长期训练后,学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语感,能用一段景物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或者烘托出某个气氛,这就达到了目的,而学生的内在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四、综合训练

前面一些训练都是基础工作,属于准备材料,只有前面一些是不够的。有的学生会观察、有想法、能写出一段不错的景物描写,但是全文结构混乱,条理不清,这也是不行的。

第一,老师应该教授文章的条理顺序。无论是文章还是观察事物,顺序都是重要的,有序的观察和结构能让文章表达清楚,让读者清楚明了。所以,在进行观察训练时,老师要加入对观察顺序的引导,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老师也要时刻提醒描写事物的顺序,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写作习惯。

第二,老师应该教授修饰方法。没有修饰的文章写的好叫朴实,写的不好叫平淡。而小学生几乎达不到朴实的效果。在进行模仿写作时,学生往往会不经意地掌握几种修辞手法,但这对于他们是模糊的。在对修辞手法进行系统地讲解和专项练习过后,学生们才会在理论上有所领悟,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会更加熟练,这样会对文章增色不少。

第三,在小学作文中,景物描写往往服务于记叙文,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时,应该多加强调景物描写的运用。在作文批改时,对于用的好的景物描写要给予鼓励,不恰当的景物描写给出修改意见,这样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五、小结

小学作文对学生以后的写作起到奠基作用,不能忽视,所以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巧妙的方法来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当学生把景物描写成功的运用到文章中时,说明他对写作已有了初步的感觉,对于以后的写作很有帮助。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努力会成功,老师努力一样会成功。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2(23)

篇5:描写夏天的小学作文

上午还是烈日炎炎,下午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天空黑沉沉的,都快要压下来了。“轰隆隆,轰隆隆”,一阵雷声响起,好像有人在我们头顶上打鼓。突然,一道亮光划过,天空好像被一把剑把天空劈成了四分五裂。一阵大风“呼呼呼”猛地吹过来,都快把大树吹断了。“哗哗哗”,大雨下了起来,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打在窗户上,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小花小草就像洗了一次澡。雨宝宝们落到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形成了许多的小水流。

夏天的植物也非常的多,树木更加茂盛了,荷花有的是花骨朵儿的像一根魔法棒,半开的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全开就像女生们穿的小裙子。夏天,紫莹莹的葡萄就像一颗颗紫宝石,有一种人们最喜欢吃的水果,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我来告诉你们,那就是大西瓜,又大又圆,身上穿绿色的衣裳,上面还有黑色的花纹,大西瓜的屁股上有一个小尾巴,把它切开就可以看见红红的果肉,黑色的籽就像调皮的小孩跑得到处都是,吃一口,啊!真甜呀!

夏天的动物也有很多,猫猫狗狗都不敢出去了,小狗热得直吐舌头,知了趴在树上整天“知了,知了”地叫着,这也是蛇出没的季节,有一次我走在路上,在一个花丛里面看见一条蛇,它张开嘴巴,露出它尖尖的牙齿,可怕极了!晚上,蝈蝈也唱着催眠曲让我们进入甜甜的梦乡。

夏天我们也非常开心,我们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泳、吃冰淇淋,真希望这样能解解暑!

我好喜欢炎热的夏天呀!

篇6:小学生描写夏天的作文

初夏的一天早晨,我来到我家的屋顶花园,刚刚走近花园,我就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的浓浓淡淡的花香和青草的味儿,我环顾四周花园里到处郁郁葱葱。

寻着花香,我找到了那棵默默地立在花园一角的黄桷兰树。它的叶儿光润油亮、翠绿如洗,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一些白色的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争芳斗艳,花骨朵中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清晨的光照在黄桷树上,整棵树枝桠都披挂上了暖融融的阳光,空气中便有了阳光的气息。

啊!这就是夏天的味道。我爱夏天的黄桷兰! 内容来自:300字作文

篇7:描写夏天小学作文

那是一个转折点,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回想起,便会有淡淡的笑意,但立刻又变成苦涩,让人心头一紧,眼角的泪也不知不觉得从脸颊滑过。

拿起手中拿张刚薄薄的照片,抚摸着,嘴里含糊着,便愈发的想回到那个时候。

“咔嚓”一声,六年的光阴将永远埋没在这个夏天,或许在新的生活中便忘记他们,忘记少年们那纯真无邪的笑容,忘记在一起玩的所有回忆,也将注定定格在这了吧!

清晰记得,在六一那天空气都是快乐的,每个人都享受着最后节日的氛围,在这一个月当中,老师让我们制作成长纪念册,每位同学都细心的开始制作,同学录上,后面想对你说的话,无一例外的都在认真的写。

老师还嗔笑的说:“写作文都没这么认真写,真是的,就没有人想给我写的嘛!”

六年级,换了班主任,进入新学期,从垫底的我们直升年级第一,刚开始我们都在议论,上届六年级三班那么厉害,今年遇见我们是有多不幸,都说这顶“帽子”沉我们带不动,但在后来地慢慢努力中,我们有了突飞猛进改变,让我们都对这位老师非常敬佩。

回想起以前的种种事情,让我十分想念。想念那些生活了六年的同学,想念那个一起拼搏的班级,想念那些对我们鞠躬尽瘁的老师,想念那个温馨美好的学校,也想念着那个永远回不去的夏天。

篇8:描写夏天的小学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人物描写

丁玲曾说过: “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这个人物画出来, 让读者认得, 理解, 体会, 引起自然的爱憎, 是需要许多手法的。”因此, 在写作时写出真实个性的人物, 只有平常的了解还不行, 还需要运用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找准人物特点

有人说, 写人要写“魂”, 这里所说的“魂”就是指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 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撰作。由此可见, 只有对所作文章中心已心中有数, 即在写作前先给人物的思想定位: 他是一个思想高尚的人, 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是一个有着品学兼优的人, 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等等, 只有你确定了这个中心, 你才能更有目的的根据这个“魂”去恰当的选择材料。

例如,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要求: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 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的小伙伴, 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少年闰土》一文作者就抓住了农村少年闰土的聪明能干、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知识丰富的特点,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介绍小伙伴时就要先确定小伙伴与众不同的特点, 进而才能更好地思考表达方法。

二、选好典型事例

写人离不开事, 但写事是为写人服务的, 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所谓典型, 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 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 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小事, 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对小学生来说, 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 即时选择两件事例, 也不要平均使用笔墨, 应当详略结合。在具体安排详略时, 可以围绕中心, 比较每个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最能突出中心的, 要详写, 次之则略。

三、抓住人物描写

我们在写作中可以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身分、职业、年龄、文化层次等; 可以用具有生动性和典型性的动作来彰显人物个性; 可以对人物作入木三分的内心世界的刻画; 可以采用细节描写来为文章增添光彩, 使读者如观其形,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1. 外貌描写, 以形传神

人物的外貌, 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 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 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 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切忌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恰当的外貌描写, 不仅可以丰盈人物形象, 还可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少年闰土》一文写闰土的外貌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而是抓住了紫色圆脸, 项带银圈的特征, 把一个绍兴农村少年的形象鲜活地表现了出来。

2. 语言描写, 言必由衷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 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成功的语言描写, 要求使用的语言必须是具体感性的、生动的, 即形象化的语言; 必须是精确而凝炼的; 必须是个性化的。只有这样, 才能克服一般化、雷同化的弊病。如《少年闰土》一文, 从语言描写中, 我们知道闰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闰土作为生长在海边的农村孩子, 这正是他所熟悉的事, 因此, 他说起来滔滔不绝。这些语言的描写是多么地恰如其分, 符合闰土的身份啊!

3. 动作描写, 形神兼备

一个人的行为、动作, 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 不仅要听他怎么说, 更要看他如何做, 正所谓“听其言, 观其行”。那么, 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 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 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其次, 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 但只有那些有特色, 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 才能把人写“活”。

4. 心理描写, 升入心灵

心理是人物内心的活动, 是无声的语言。人物的内心世界, 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 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 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 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不仅要真实、自然, 还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作文时, 大多采用“我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有时可以使用假设, 自然流露心理活动, 还可以有感而发, 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5. 侧面描写, 烘托人物

侧面烘托, 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 来渲染气氛、烘托主要人物, 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山之精神写不出, 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出, 以草树写之。”为避免正面描写的平淡、拖沓, 可用侧面烘托法。侧面烘托可以物衬物, 或以景物烘托人物, 或借助他人来刻画人物。

人人有个性,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 一定要抓住人物的个性, 人物才鲜活, 才生动, 才能让读者久久不忘。

参考文献

[1]叶圣陶.作文论.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4.

篇9:描写夏天的小学作文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文化蕴含的体现,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五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不难看出,对六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已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但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我常常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感到苦恼:如作文中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思路混乱;假话、套话、空话长篇累赘,不知道自己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等等。一直思考着该怎么样进行写作教学,让学生们学到实处,真正提高写作水平。于是苦口婆心的说教,反复纠正错误,却收效不佳。思考着是不是可以改变一种方式,于是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通过以片段写作训练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高涨,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也有明显进步,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端正,增强了写作的兴趣。

所谓“作文片断”是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而进行的片断写作练习。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 。反之,连一段都说不流利,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可见,片段训练是为篇的训练打下基础的,基础不扎实,将直接影响学生作文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影响写篇的训练。片段训练则比写一篇文章更具可操作性,小学生生活积累有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有很多学生缺乏细腻、生动的描写,让学生进行环境、场面、四季、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想象意境等片段训练则比较现实,也可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片段训练的实质也就是分解训练,先分解,后综合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任务重,压力大,如何在教学中快速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为此,结合我的亲身教学实践和所阅读的资料,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片断描写的训练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巧用文本,举一反三

1.随文情境,练习片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利用现有课本资源,依据课文创设的情景写话,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有动笔实践的机会。比如,在教《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下来;在读《理想的风筝》时,课前先让学生说说理想的风筝到底是怎么样的风筝,为什么要以理想的风筝作题目;学了课文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现在所理解的理想的风筝,再让学生把这两次的感受写下来。这些片段的训练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进行其他习作训练的时候会尝试表达自己的感想。

2.大胆想象,抒发情感。

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留有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想象、揣摩。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然后把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表达出来。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先让学生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又如《开国大典》,可以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一名当年参加开国大典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某一个动人场面及感受写下来。这样在读中练写,使学生在与课本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倾吐了自己的思想,表达了个人的见解;还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如《稻草人》,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

3.仿写迁移,提高能力。

课文提供的素材很多,比如语言表达的方式、安排材料的方法、写作的顺序等等均可借鉴。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仿写便是常用的且极有实效的练笔方法。课文中的名篇佳句是语言大师们苦心孤诣锤炼语言的杰作,是语言运用的范本。因此在感知课文后,抓住文中的美句让学生仿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固定的结构,是课文中结构整齐的句子或段落,可以是句式優美的句子。比如学了《怒吼吧,黄河》,可以仿照文章第四自然段的“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一段话,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等生活情景片断;还可以利用仿句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排比等修辞意识,增加语言的文采。如学了《山海关》可以仿照课文第四段“我真想……我又想……我还想……”的句式,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又如在教学《永远的歌声》开头和结尾时,可引导学生细读开头和结尾,理清这两个自然段的写作方法---首尾呼应,分析理解内容后,让学生学习它的表达方法,并用首尾呼应的方法仿写一个开头和结尾。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留心生活,积累材料。

没有平时的积累,就没有“文思如泉,笔走如神”,把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设计成一个个小片断。校园生活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是学生练习片断的好材料;自然课上介绍的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科学课上的小实验、小制作;体育课上生龙活虎的场面,以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都是学生的习作内容,也是学生表达材料的来源之一。常常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所思、所感。如:有一次语文课上,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快要下雨了。于是,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围绕“快要下雨了”说写片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校外生活,社会见闻,家庭生活,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景色的千变万化等等,更是取之不尽的材料,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并试着用恰当的语言来描绘,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积累表达材料。

三、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刊,开拓视野。阅读时注意作者是怎样造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细心推敲好词佳句,并摘录优美的词句段,细读成诵。全班学生轮流上台朗诵,师生欣赏评析。当学生朗诵完后,有意识问他从什么书报上看到的,为什么选这些句段。原来我做法是每天看课外书后进行摘抄,然而效果并不是很好,作用也不大,久而久之,还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并不多。后来在网上我发现有老师变“摘抄”为“摘默” 。比如:给学生的摘默内容是:“描写春天景物的好句” ,要求学生选中好句以后,要读读背背,然后默写下来。两周以后进行“背诵比赛”,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进行擂台赛,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展示“摘默”成果的舞台,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摘默”的兴趣。而且摘默的语言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交流,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子里,在习作时就可以“顺口拈来”,从而做到“厚积薄发”。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10:描写夏天小学作文

走到河边,一条条鱼儿们在荷叶底下休息,时不时得还会在水底下游玩,拍打水面。水面上,一株株荷花俊俏地站在绿圆盘上,湖面很静,很平,水面波光粼粼,就像一面透明的镜子。河边还有一座小亭,人们在这里玩耍嬉戏。

夏天赤日炎炎,烤得大地暑气熏蒸,滚烫滚烫的,烤得树木越来越茂盛,越来越苍翠。树上,枝叶层峦叠翠地搭在一起,似乎每一片都有生命似的;树头,一些鸟儿在筑房搭屋,每一棵树上都有鸟儿,它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树下,一株株小草经过太阳的呵护,变得更有精神,花儿经过太阳的呵护,变得更加鲜艳。

我和一些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耍嬉戏,累了就躺在草地上休息,有些人有翻跟头,有些人在摔跤,有时候我们还会在草地上踢足球。

晚上,夜深了,我们就躺在草地上看星星,在院子里的时候我和小伙伴捉萤火虫,我记得那时候我们为了捉萤火虫而忘记回家,回家以后,被父母狠狠地骂了一顿。

篇11:描写夏天小学作文

公园里的花姹紫嫣红,竞相开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红色的月季花;那一棵棵花树上,层层叠叠的花瓣,火红的颜色,远远看上去像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徜徉其间真如人间仙境,让人留恋忘返。

路边的小院里,满树的石榴花也在热烈地绽放着自己美丽的容颜。它们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在翠绿的叶丛中,好似熊熊燃烧的小火苗,美艳极了;它散发出阵阵的香味,吸引了许多的小蜜蜂、小蝴蝶,在花丛中采蜜,嬉戏。

田野里麦子熟了,在阳光的照耀下,田野里到处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割麦人俯身在大片麦浪中,躬身在田地间,挥舞着镰刀,身后的地上那一溜整齐的割好的麦子倒影着每个人脸上灿烂的笑容。

篇12:描写夏天荷花的小学作文400字

有一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我往荷花池边跑去。到了荷花池边,我看到了一大片的荷花,有黄的、红的、白的、粉红的、紫的等。黄色的荷花,就像一块块黄金一样,紫色的荷花像一串串葡萄,粉色的荷花像一块粉色的布,蓝色的荷花像蔚蓝的天空,粉红色的荷花像桃园里的红桃。

有几只蜻蜓飞过来,它们不是普通的蜻蜓,它们很特别,颜色是黄色的,后面跟来了一大群蜜蜂。荷花的花心,莲蓬很香,吸引着这些昆虫。“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诗正是说的眼前的风景,蜻蜓立在荷花的莲蓬上。

莲蓬里还有莲子,荷塘中还有莲藕,这些都是可以食用的。莲子里面还有一根莲芯,可以做药,降火。

莲藕,可以跟大白菜做成一道菜,味道很香,很下饭,可以让你多吃上好几碗米饭呢。

篇13:描写夏天的小学作文

一、增强“描写意识”,发现教学内容之核心价值

《水》作为一篇散文化小说,回忆了“我”儿时“缺水”的生活经历,表现了水对于生活的重要价值。如果联系课文所在单元“人与自然”的环保主题,这样的解读符合编者意图、符合文本主旨。深入品读,文本在表现缺水生活艰辛的同时,也表现了乡亲们艰苦环境下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说,这也是一个“苦”与“乐”的故事,相信这同样也是作者的表达意图所在。事实上,我们看到不少教师正是围绕这样的内容展开教学的。

当然,上述解读都是从文本内容的角度展开的,从文本表达的视角进一步细细研读文本,无论是缺水生活的艰辛,还是乐观顽强的生活态度,均来自于作者细腻而生动的描写,特别是两处“洗澡”的内容,作者把“缺水”境遇中的独特感受展现得淋漓尽致。“雨中洗澡”是一次集体狂欢,孩子们“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大人们穿着衣服也要“加入洗澡的行列里来”,是对节日般场面的细致刻画。而“一勺水洗澡”的感受则是作者全文描写最为细腻之处,本来是瞬间的感受,作者用上了想象及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读完后让人感同身受。可以说极致细腻传神的描写是文本最为成功之处,是文本的核心价值所在,相比于“珍惜水资源”“乐观的生活态度”等教学内容来说,发现并学习文本描写的方法,更应成为本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教材中并不缺乏成功的描写范例,《大江保卫战》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的人物外貌、语言描写,《郑和远航》中的战争场面描写,《爱如茉莉》《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的环境描写……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只要教师在文本解读中具备了一定的“描写意识”,就能不断发挖优秀的描写片段,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典型范例。

二、渗透“描写知识”,破译作者表达之言语密码

正如歌德所言:“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就描写而言,就存在不少这样的“秘密”。从描写的对象来说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从描写手法看有细节描写、白描和粗笔等;此外描写通常还会用到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当然,在具体的文本中,作者的描写还会有各种个性化的表达。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领学生发现作者描写的精妙,并触摸作者描写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技巧以及独特之处,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渗透必要的写作知识,从而破译作者表达的言语密码。围绕“一勺水洗澡”的内容,我展开了这样一段教学:

师: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四兄弟洗澡,读了这一内容,给你什么感受?

生:真是痛快淋漓。

生:就像沙漠里的植物遇到一场暴风雨,无比畅快。

师:是呀,读了作者的描述仿佛也让我们感同身受。其实,要想把这种感觉写清楚是很难的,作家是怎么写准确、写清楚的呢?再细细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往下流动时应该是很快的,我发现这里作者把水流到的地方一点一点地写了出来,写得很清楚,这样自己的感觉也会比较清楚。

师:就是说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并板书),这是描写的一个重要方法。

生:我发现这里水的流动似乎不是一下子流过的,而是慢慢流过身体的每个部位,这也应该是“我”洗澡时独特的感受,是别人无法体验到的。

师:本来瞬间发生的事,作者却有意放慢了节奏,拉长了时间,就像电影中一个慢镜头,这样感受会写得更传神。(板书:放慢节奏)

生:我还发现作者把自己洗澡时痛快的感觉写得很夸张,“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这样一夸张很震憾,也很传神。(师板书)

生:前面也放大了自己的感受。本来只有一勺水,作者却说“像一条小溪流”倾注而下,既是夸张,也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让我也感受到水在身上流动时的感觉。

师:你们看本来瞬间的感受,如果像作者一样,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放慢节奏、放大感觉,就能写得细腻传神,让人过目不忘。

最近微信圈里有一个“写作秘诀”流传很广,其中有这样一条———把三秒钟的事情写到三百字,其实就是要把内容写具体、写细腻。道理很明了,但缺少了一定写作方法的引领,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对于核心语段的教学,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读一读、品一品,体会一下作者的感受;我们亟需要做的是引领学生从文本丰富的描写范例中,解析作者描写的方法,从模糊走向清晰,由单纯的阅读感悟走向理性的写法解构,积累基本的写作方法。

三、尝试“描写训练”,转化写作知识为实践能力

描写力说到底还是一项语言运用的能力,是一项语言的实践能力,因而在阅读理解、写法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就《水》一文的练笔设计而言,有的教师教学完课文,让学生写一写怎么保护水资源,怎样珍惜每一滴水;或是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家乡干旱的情景,我们缺水生活的艰难;甚至有的教师还让学生写一写想对母亲说些什么。诸如此类的练笔设计,都没有关注到文本的描写方法,学生也无法把自己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起来。这样,他们很难在以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

在教学完“一勺水洗澡”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段写话训练:

在我的家乡,更多的是口渴难耐。一天,我们四兄弟回到家中,母亲端了一杯水来。我 __________。水,慢慢地流进 _________,流过 ________,我感觉________。最后,水 _________,我全身 _________,整个人 _________。”

笔者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写”“放慢节奏”“放大感受”等方法,现场练笔。有学生写道:“我轻轻泯上一口。水慢慢流进我的嘴巴,流过我的喉咙,我感觉自己像一头扎进了清凉的湖水中。最后,水顺着血管到达了每一个部位,我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吸足了水分,整个人也觉得开始膨胀起来。”在课堂练笔的基础上,我还设计一道课后练笔:用上课堂上所学的方法,写一次特别的感受。有学生写的是自己吃了烧饼的感受:“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脆皮的油香味顿时钻满了嘴里的每个牙缝。再看看烧饼里面,竟有十几层皮———外面是看相很好的脆皮,中间有些泛白却依然香脆、满是油香的中层皮,而最里面还夹着晶莹的糖浆和又细又长的萝卜丝。细细咀嚼,脆脆的、糯糯的,嘴巴里就像上演了一台美味大戏,真是舍不得下咽。”这样的设计,既把学习过的写作方法与练笔结合起来,又把练笔与课文情境结合起来,学生有话可写,又有“法”可依,有助于写作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四、对比“描写内容”,选择着力刻画之恰当时机

就一篇文章来说,并非什么内容都要着力刻画、铺陈渲染,即便是需要描写的,也会有轻重之分、主次之别。因而,学习描写,不仅要学习作者描写的手法、角度和运用语言的技巧,还要学习作者如何选择描写的内容,即什么内容要着力用墨,重点描写,什么内容可以一笔带过,甚至不着笔墨。在学生练笔的基础上,笔者呈现了两个精彩片段,问:“作者可不可以像我们一样,补一段喝水的内容呢?”学生纷纷摇头,笔者启发他们把补写的片段与文本进行对比品鉴,深入思考应该如何选择描写的内容:

生:描写的内容应该避免重复,每次描写都应该让人有不一样的感受。

生:有与众不同的体验或是特别的感受时,应该重点描写,突出一下。

生:要着力描写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而不能什么都描写,什么都抓住不放,否则就等于没有描写。

篇14:描写夏天的小学作文

一、 增强“描写意识”,发现教学内容之核心价值

《水》作为一篇散文化小说,回忆了“我”儿时“缺水”的生活经历,表现了水对于生活的重要价值。如果联系课文所在单元“人与自然”的环保主题,这样的解读符合编者意图、符合文本主旨。深入品读,文本在表现缺水生活艰辛的同时,也表现了乡亲们艰苦环境下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说,这也是一个“苦”与“乐”的故事,相信这同样也是作者的表达意图所在。事实上,我们看到不少教师正是围绕这样的内容展开教学的。

当然,上述解读都是从文本内容的角度展开的,从文本表达的视角进一步细细研读文本,无论是缺水生活的艰辛,还是乐观顽强的生活态度,均来自于作者细腻而生动的描写,特别是两处“洗澡”的内容,作者把“缺水”境遇中的独特感受展现得淋漓尽致。“雨中洗澡”是一次集体狂欢,孩子们“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大人们穿着衣服也要“加入洗澡的行列里来”,是对节日般场面的细致刻画。而“一勺水洗澡”的感受则是作者全文描写最为细腻之处,本来是瞬间的感受,作者用上了想象及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读完后让人感同身受。可以说极致细腻传神的描写是文本最为成功之处,是文本的核心价值所在,相比于“珍惜水资源”“乐观的生活态度”等教学内容来说,发现并学习文本描写的方法,更应成为本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教材中并不缺乏成功的描写范例,《大江保卫战》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的人物外貌、语言描写,《郑和远航》中的战争场面描写,《爱如茉莉》《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的环境描写……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只要教师在文本解读中具备了一定的“描写意识”,就能不断发挖优秀的描写片段,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典型范例。

二、 渗透“描写知识”,破译作者表达之言语密码

正如歌德所言:“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就描写而言,就存在不少这样的“秘密”。从描写的对象来说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从描写手法看有细节描写、白描和粗笔等;此外描写通常还会用到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当然,在具体的文本中,作者的描写还会有各种个性化的表达。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领学生发现作者描写的精妙,并触摸作者描写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技巧以及独特之处,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渗透必要的写作知识,从而破译作者表达的言语密码。围绕“一勺水洗澡”的内容,我展开了这样一段教学:

师: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四兄弟洗澡,读了这一内容,给你什么感受?

生:真是痛快淋漓。

生:就像沙漠里的植物遇到一场暴风雨,无比畅快。

师:是呀,读了作者的描述仿佛也让我们感同身受。其实,要想把这种感觉写清楚是很难的,作家是怎么写准确、写清楚的呢?再细细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往下流动时应该是很快的,我发现这里作者把水流到的地方一点一点地写了出来,写得很清楚,这样自己的感觉也会比较清楚。

师:就是说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并板书),这是描写的一个重要方法。

生:我发现这里水的流动似乎不是一下子流过的,而是慢慢流过身体的每个部位,这也应该是“我”洗澡时独特的感受,是别人无法体验到的。

师:本来瞬间发生的事,作者却有意放慢了节奏,拉长了时间,就像电影中一个慢镜头,这样感受会写得更传神。(板书:放慢节奏)

生:我还发现作者把自己洗澡时痛快的感觉写得很夸张,“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这样一夸张很震憾,也很传神。(师板书)

生:前面也放大了自己的感受。本来只有一勺水,作者却说“像一条小溪流”倾注而下,既是夸张,也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让我也感受到水在身上流动时的感觉。

师:你们看本来瞬间的感受,如果像作者一样,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放慢节奏、放大感觉,就能写得细腻传神,让人过目不忘。

最近微信圈里有一个“写作秘诀”流传很广,其中有这样一条——把三秒钟的事情写到三百字,其实就是要把内容写具体、写细腻。道理很明了,但缺少了一定写作方法的引领,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对于核心语段的教学,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读一读、品一品,体会一下作者的感受;我们亟需要做的是引领学生从文本丰富的描写范例中,解析作者描写的方法,从模糊走向清晰,由单纯的阅读感悟走向理性的写法解构,积累基本的写作方法。

三、 尝试“描写训练”,转化写作知识为实践能力

描写力说到底还是一项语言运用的能力,是一项语言的实践能力,因而在阅读理解、写法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就《水》一文的练笔设计而言,有的教师教学完课文,让学生写一写怎么保护水资源,怎样珍惜每一滴水;或是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家乡干旱的情景,我们缺水生活的艰难;甚至有的教师还让学生写一写想对母亲说些什么。诸如此类的练笔设计,都没有关注到文本的描写方法,学生也无法把自己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起来。这样,他们很难在以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

在教学完“一勺水洗澡”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段写话训练:

在我的家乡,更多的是口渴难耐。一天,我们四兄弟回到家中,母亲端了一杯水来。我__________。水,慢慢地流进_________,流过________,我感觉________。最后,水_________,我全身_________,整个人_________。”

笔者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写”“放慢节奏”“放大感受”等方法,现场练笔。有学生写道:“我轻轻泯上一口。水慢慢流进我的嘴巴,流过我的喉咙,我感觉自己像一头扎进了清凉的湖水中。最后,水顺着血管到达了每一个部位,我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吸足了水分,整个人也觉得开始膨胀起来。”在课堂练笔的基础上,我还设计一道课后练笔:用上课堂上所学的方法,写一次特别的感受。有学生写的是自己吃了烧饼的感受:“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脆皮的油香味顿时钻满了嘴里的每个牙缝。再看看烧饼里面,竟有十几层皮——外面是看相很好的脆皮,中间有些泛白却依然香脆、满是油香的中层皮,而最里面还夹着晶莹的糖浆和又细又长的萝卜丝。细细咀嚼,脆脆的、糯糯的,嘴巴里就像上演了一台美味大戏,真是舍不得下咽。”这样的设计,既把学习过的写作方法与练笔结合起来,又把练笔与课文情境结合起来,学生有话可写,又有“法”可依,有助于写作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四、 对比“描写内容”,选择着力刻画之恰当时机

就一篇文章来说,并非什么内容都要着力刻画、铺陈渲染,即便是需要描写的,也会有轻重之分、主次之别。因而,学习描写,不仅要学习作者描写的手法、角度和运用语言的技巧,还要学习作者如何选择描写的内容,即什么内容要着力用墨,重点描写,什么内容可以一笔带过,甚至不着笔墨。在学生练笔的基础上,笔者呈现了两个精彩片段,问:“作者可不可以像我们一样,补一段喝水的内容呢?”学生纷纷摇头,笔者启发他们把补写的片段与文本进行对比品鉴,深入思考应该如何选择描写的内容:

生:描写的内容应该避免重复,每次描写都应该让人有不一样的感受。

生:有与众不同的体验或是特别的感受时,应该重点描写,突出一下。

生:要着力描写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而不能什么都描写,什么都抓住不放,否则就等于没有描写。

上一篇:色彩的选择与搭配下一篇:婴儿游泳馆市场前景分析及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