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我们如何提高课堂的自主性

2024-07-28

论文:我们如何提高课堂的自主性(通用14篇)

篇1:论文:我们如何提高课堂的自主性

论文:我们如何提高课堂的自主性

数学是基础学科,也是优美的学科。数学图形具有对称美、形态美;数学表达式具有简洁美、有序美,和谐美;数学思维具有清晰、多向传导、构思巧妙灵活等独特的美;每一个数学定理,每一个数学公式,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蕴藏着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我们的学生常常学数学无味,学数学无趣。就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压力较大,其次是所学知识偏多偏难,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另外是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学生感到学而无用,对所学知识没有多大兴趣等等。因而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已经厌倦,甚至有些放弃。改变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办法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使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这正是目前国际课程改革的一种新趋势。自主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进行学习,这是一种学习者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迫切需要的,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所以进行自主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自主性学习需要较强的学习动机

由心理学知道,动机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源泉、动力和原因,反映人类行为的目的性、能动性特征。动机是指:在自我调节作用下,个体使自己的内在要求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一个完善的动机概念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动机的内在起因、外在诱因及中介自我调节等。

数学学习的动机是推动数学学习的驱动力。学生没有数学学习的动机,就像汽车没有发动机,不能驰骋原野。学生有了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就有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一方面: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密不可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在的内动力,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对学习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的内在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而需要的满足又会引起更浓厚的兴趣。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地探索,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理。皮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巨大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动力因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另一方面:学习动机也是内在需要人的活动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促使活动向某一目标努力的心理倾向和动力。学习是由动机引起的有目的活动,动机是学习的起点和动因。

学生发展能力和技能的内在需要集中体现在学习活动中。他们关注任务的特点、学习过程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学习获得的结果,任何学生都希望取得好成绩,作出成就。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成就需要,而成就需要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任务的选择。如果任务太容易或缺乏挑战性,高成就需要的学生将不屑为之;任务太难又会使人产生畏难消极情绪。因此具有潜在意义和适当难度的任务对高成就需要者具有最大的诱因,能激发其学习动机;而低成就需要的学生则偏爱很容易的任务。学生活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人对自身能力的认知而影响其学习动机,有些学生以他人为标准来判断自己的成就,常把自己的活动与其他同学的活动相比较,如果比其他同学成绩好,则认为能胜任此项任务,否则认为自己不能胜任此任务。

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意识;不能只强调知识传授而忽略认识能力的培养。

好奇心是一种天生的和强有力的动机因素,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成功而不断得到发展。有的学生就是因为学习困难,学习失败,对学习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为了发展学生的`内在动力,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内容和课堂情境的设置

安排的内容适度,不能繁杂,线条要清晰,排除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比如正确和熟练使用多媒体,不用时及时关闭。课堂上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像,再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这样学生颇感兴趣,带着问题开始学习,经过一番茄思考、讨论、交流,再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2.把握好教学难度分层要求

学习目标的设置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但是如果从他们自已的切身体验出发去研究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令人感兴趣,都有一种控制不住的欲望,去探究出最后结果。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中有关直线和抛物线交点个数的问题,从图象中能比较直观地看出,如果不用作图怎么样能得出交点个数呢?有没有其它办法呢?从而引入代数方法讨论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的问题。其实直线与二次曲线相关的问题往往都可以用设而不求的方法求解,而且常常比较简单,但机械学习的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更不用说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只能依靠繁复的计算求解,这样势必导致产生厌倦情绪,因而把握教学难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分层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篇2:论文:我们如何提高课堂的自主性

孝义六中 赵玲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旨在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确定目标方面教师应加以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对每一个学习内容的引入,都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处处强调从生活中的科学讲起,同时又特别强调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在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后让学生理解了旧时代劳动人民生活的窘迫。懂得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篇3:论文:我们如何提高课堂的自主性

情景一:某初二数学课堂上,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师下发导学案后先安排学生自学10分钟,完成两个目标任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判定方法。10分钟后,教师检查,学生对答如流,教师非常高兴地表扬学生,说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得真快,但是在随后出示的例题中,学生却没能用背会的判定方法证明相关问题。

情景二:某初一历史课堂上,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隋朝的兴起”,老师问“京杭大运河共有几段?”学生1:“5段。”学生2: “6段。”老师:“这不是猜谜语,你们预习了没有?看看图册呀。”在老师的指点下,学生终于答出是4段。老师又问:“隋朝修建大运河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学生片刻沉思后,老师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记在导学案上。

什么是预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主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下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

在现实的高效课堂中,个别教师以为自主学习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只要把设计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就“水到渠成”了。 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监督、管理和评价,导致学生放任自流, 完不成预订的学习任务。课余时间没有了教师的监督,学生不爱思考,应付了事,造成课前自学不充分。尤其在情景二中,老师完全可以提前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者根据文本中提供的一些信息,又或者让学生找来一些讲述隋末农民起义的小说看看,学生一定可以说出一些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的一个良好契机,遗憾的是,授课老师没能很好地把握。

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上让学生自学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方法。看书是一种自学方式,但是, 并不是自学就一定要看书。对一些适合探究的知识,看书容易直接看到结论,就不能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的收获也会大打折扣。在情景二中,让学生看书整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就和看电视剧先看结局再看开头一样,让一节数学课了无生趣。看某一种学习是不是自学,不是看教师介入没有,主要看教师“直接讲知识没有”。 上述情景中,在10分钟的自学时间里,学生只需要把书上的几句很短的黑体字记下了,就算完成任务了。用10分钟记住几句话,是 “假自学”。真正到解决问题时,学生还是一问三不知。

为保证高效课堂的实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电子版的导学案使教师摆脱了沉重的抄写教案之苦,但也滋生了部分教师消极备课的懒惰心理。要保证课堂的有效就必须杜绝导学案不假思索的拿来主义。哪些内容设计在自主学习中,哪些内容不能提前让学生预知,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2.学生自学的过程,教师要全程参与,至少要在方式、方法上给予指导,如,看书、查资料、思考问题串等。

3.要对学生的自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调控,让学生从自学的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产生的过程,收获这个过程中的非知识元素,这样有利于锻炼思维、培养兴趣,促进可持续学习。

4.在自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体验疑惑的痛苦到顿悟的、愉悦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相对比较难的问题,让他们经过大量的思考,经过多次试错,充分体验没有找到突破口时的疑惑、痛苦和最终出现灵感后的顿悟、愉悦。做对简单题的学生,充其量只是对这一种题型比较熟悉,但突破了一道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才能有实质性的发展。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每天利用在校的10分钟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是进行自学的一个好习惯,它的好处是时间不长,学生容易接受,不必回家再找时间预习;同时可以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自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向学生布置预习提纲,提出思考题和提示自学重点。

(2)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自学潜能。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初中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的探究心理和挑战心理,故意设置悬念,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其中需注意,设计的问题不能太简单,太简单就失去探究的必要;太难,学生不容易找到探究的入口。

(3)讲课中仍要发挥自学作用。学生通过预习,仍然有弄不懂的地方,这时他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种请老师帮助尽快把它弄懂的心愿。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在他们的大脑皮层上会出现一个“定向兴奋中心”,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听讲,开动脑筋思考,这时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就有了共同的基础和统一的目标。讲解完之后, 可让似懂非懂的学生继续提问,由已经听懂的学生补充效果最好。 所谓老师讲解,并非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仍要发挥学生的自学作用。

篇4:论文:我们如何提高课堂的自主性

关键词:学生;数学;自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02-01

在当今知识激增时代,教师不可能教会学生全部知识。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所谓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因此,教师仅看到学生是主体还不够,还要对学生进行自觉主动学习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自主探究、专心学习。传统的数学课上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是书本上的例题、概念、法则和计算公式,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到枯燥、抽象和难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性格特点,通过谈话、互动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他们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在课堂中运用直观形象和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故事等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括之间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求知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研究者,才能使课堂上出现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真正将教学的重心由“教”转移到“学”上来。首先,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平等对待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当作研究者、合作者,而不是接受者。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在学习上打破师生界限,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在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形成自主的学习心理;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洽、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为此,在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错了允许重答,其他同学不能嘲笑,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意的意见允许争论,不明白的允许发问,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遇到问题允许大胆猜想。这样一来,学生就不怕上数学课了,每到数学课总有一种余兴未尽感觉。

三、拓展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他事务的手段和器材。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要常用,用它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新课标》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联系生活、应用知识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布鲁纳认为,教学目标在于: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就会从内心里感到数学知识其实也是很容易学的。这样,即使每次动手只有很小的收获,他们也会有一种日见成效的愉悦感觉,随着学生信心的增大,学习劲头就会更大。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的适合性(The Relevance of Education)》作者:布鲁纳.

[2] 《普通心理学》作者: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5:我们该如何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主管理?怎样做到自主管理?做到自主管理,需要注意些什么?

二、教学时间:第一周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课

三、教学过程:

(1)了解什么是学生自主管理并举出校园生活中的实例

(2)引导学生怎样做才能实现自主管理

(3)总结自主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细节

1、理论

(1)定义: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自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

(2)意义:学生自主管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学生会从自律前提下的自信走向自主,从自主走向自立,从自立走向自强,最终从自强走向自如。

2、事例及引导学生

(1)排队就餐

在学校,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中午放学后,排队就餐的情况非常好,排队速度快、整齐、安静,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2)晚自习纪律

9月2日晚上,在没有和八1班打招呼的情况下,随机叫本班某位同学,去那里瞧瞧并与今天说说他昨晚看到的情景。

(3)课堂纪律

让某位同学立刻去八1班,并把自己所看到的和自己的感想说出来,让大家学习学习。

3、小结

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应该注意:第一,自主管理不等于放手管理; 第二,自主管理不等于纪律、卫生的自主管理;第三,自主管理不等于部分人的自主管理。

篇6:如何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时下正是我们的化工企业的困难时期,从7月底开始,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等省对“两高”行业开始大范围限电断电,地方上的原料煤也受到一定的程度的限控,这使本来就利润微薄的我们化肥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公司上下制定了相应措施,成立了节能降耗降本增效专项考核组,王总也强调我们要勒紧腰带过紧日子,这些措施在全厂上下的精心组织实施下已经初显成效,但如何挺过这段非常时期我们还任重道远。我们作为化工企业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了解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确实跟经营自己的小家庭一样,精打细算,勤俭节约。

这里笔者主要是强调大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第一,强化思想,集中精神干工作。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尽最大努力不影响工作。

第二,科学分工。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地方,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因为要想出高效率必须这个工作主体发挥他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即我们的工作部仅要做了而且要高速度的不折不扣的完成。

第三,合理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一般来说一个组织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大多数情况下这三个层次的人员数量组成是成金字塔形状的,我们往往以为企业的工作效率来自金字塔的底端,其实不然。没有合理的组织调配,员工有可能是一盘散沙,工作很被动。决策层,作为我公司在战略问题上的把关者,肩负着企业生产效率是否能提高的关键,如果在决策上出现了差错,那么下面执行的效率越高,带来的结果将我们受到的损失越大;管理层,作为对决策层的概念实现具体事物的执行层,要对决策层的意图或者战略的实质性问题理解和把握准确,把对战略问题的实现转化成战术上的应用,并将这种战略的理念灌输到操作层去,同时做好模范带头的作用,用实际行动来鼓励和促进操作层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操作层,首先作为一个企业前沿的员工,他们的工作应该得到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认可,其次一个员工要有责任心、使命感,这些思想的形成与企业一个长久的人才管理机制有很大关系,再次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激励制度,以促进企业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需要长期坚持我们摸索出来的方案路线,形成一种我公司特有优良环境,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给员工以希望和发展平台,增强了他们的工作信心,只要我们每个员工处处为公司着想,提高工作效率从我做起,那么我们的企业定能降本增效。

人力资源部裴文龙

篇7: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应当在实验中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器材,自主的选择实验方法,自行制定实验步骤,而教师在学生实验中的作用是学生的“助手”。

1.在实验之前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让学生感觉到的确有这个实验的必要,为此教师要充分准备好实验课的引入环节。例如我们学习欧姆定律这一节时,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对于电流、电压、电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识,在感性已经具备了电阻小时电流大的初步认识。因此,教师在此基础上,应提醒学生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是否存在内在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感觉到有进行探索它们之间关系的必要。

2.教师要配合好学生完成学生的实验

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准备一些必备的实验器材,但是要注意还应当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为此,教师可以适当多准备一些其他的器材。对于实验步骤,应当由学生自行制定,而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所制定的步骤进行讨论,其中有哪些地方应当修正,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自己的修正方案和理由。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操作有不规范之处,应当提醒该学生。如果学生对于某个操作过程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当同学生一起讨论应采取的办法。

另外,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由于学生的知识不全面,对于有一些问题学生是不能得出其答案的,教师要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帮助他们解决,或帮他们查阅资料,找出问题的解答过程,使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得到时解决,能体验到自己在科学探究的兴奋感。

3.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实验的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成功的喜悦当然也应当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分享。实验结束后教师对于自己的实验结果也应要充分分析,与学生一起写出自己的实验报告。并和学生的实验报告放到一起。然后,把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分类、补充,补充完成后则再发给学生进行交流,找出几组比较典型的让大家一起进行评析,最后由学生进行再次修正,修正后再交上来。

篇8:论文:我们如何提高课堂的自主性

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当今情况下,如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其优势,创设一个愉悦、宽松、合作、共振的学习氛围,如虎添翼。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就得到更好的培养,学生必将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的高素质人才。

一、借助多媒体手段,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本领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应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出发。因为他们正处在由具本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而多媒体呈现知识内容,形成清晰具体的映象,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系统。这样,学生就能依据已掌握、理解的知识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或新方法,使理性的抽象知识延伸到解决具体问题中,促进知识迁移,使知识得到深化、巩固和扩充。所以对小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是进行抽象的讲解,而是应结合具体内容的学习,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手段,逐步进行渗透。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对此,我不是要求学生去背解释,而是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联系上下文,知道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即使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了词、句的本义后,我也总是再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来理解这些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然后,借助多媒体手段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词句所描写的意境,通过与同类词语的比较,体会这些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

二、利用多媒体,创造机会,锻炼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学生初步感知了一种学习方法,并不等于就已经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就会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所以,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我在教学的全过程——从课文的导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到分析理解课文,到小结归纳,都创造机会,让学生来进行自主探索交流。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在学生想讲而讲不清,想挖而挖不深,想结而结不了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呈现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向,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教学活动中来,使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联想力等得到强化。

比如,教学《黄河象》一文,从审题、阅读交流文章的内容安排,都由学生自己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课题一出现,学生即运用已掌握的审题的一般思路开始了审题交流。有个学生提出《黄河象》到底是重点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还是黄河象的来历?通过观看录像,阅读课文,加上老师适时的点拨,着重来探讨作者怎么详写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至此,学生的交流进入对课文内容及思路的揣摩。我顺势引导:默读课文,以文章的重点内容为基点,可划分为几块?少顷,自主探索交流继续:“我认为文章按主要内容来划分,可分为三大块,先介绍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形象,再写科学家对黄河象来历的严密假想,最后写人们发现了发掘这具黄河象化石。”而利用多媒体创设阅读的问题情境,把矛盾引入阅读过程,为加速思考、探求新知提供内部动因的特殊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三、运用多媒体,确切地评价学生,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

要在课堂内实施“自主探索”,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自主探索”的兴趣。学生参与自主探索的欲望好似火焰,而教师确切的评价如同柴油,为此,我十分重视运用多媒体正确评价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师评价时的表情态度、语气构成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评价的反馈。所以,对学生主动发现,交流得好的,我除了运用传统教育媒体——语言和体态,对他们予以真心实意的评价外,还常常运用现代多媒体对其进行表扬。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而画的想象画,或自己设计的课文板书等。我运用实物投影仪将他们的作品显现出来,让大家欣赏、评价,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充满希望的……

改革,老生常谈的话题,关键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实施“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从应试教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摘要:自主探索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优势,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步骤来进行学习。

篇9:论文:我们如何提高课堂的自主性

关键词 提供目标 激发兴趣 创设空间 学法指导

当代教学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而改革的主题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还是习惯于默默地聆听。自主参与课堂的意识淡薄。因此,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意识既是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们自主参与课堂的意识呢?通过对平常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总结,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供自主努力目标,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师首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要改变以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把自己变成“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原来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这一课中,我先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几个需要注意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这样就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去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理解新知识的矛盾和差异,让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要学习的东西,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二、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自主参与的意向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服务者“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位学生,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还应尊重学生,相信每人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说错情况,对待学生要多一些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快乐的、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三、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否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参与。想要达到学生有效参与的效果。教师就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教师说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一般应当在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例如: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忧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如果回答不上来,教师应该耐心的引导,对他们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对学习的热情。总之,文综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四、着力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文综教学中要着重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其次还应该培养学生们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例如在讲《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 时讲到香港回归的意义时我就教给学生们分析意义的方法并要求学生用专业的术语来表述。再讲到澳门回归的意义时学生已经可以自主地分析并加以准确的表述了。

篇10: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我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相信学生,大胆地放手,才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实现自主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07-02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我一直都在想: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我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实现自主发展。学生自己能学的知识,老师不教;学生自己不能学习的知识,老师指导学习;学生不愿做的知识,老师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乐意去学。让学生走进文本内涵,让语文走进学生心灵。为了这个目标,我认为语文教学应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入手:

1.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前,学生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以便做好上课的准备。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预习是学生主动性行为。因此,教师要腾出充分的时间主学生去预习,并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预习方法。在指导学生预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我告诉学生:“要想圆满地完成预习作业,就必须首先把课文读通、读懂、读熟。”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们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有:(1)到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2)调查采访;(3)观看影视资料;(4)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合作、探究学习方式;(5)将不懂的地方画下来或记录在预习本上,以备在课堂上向老师、同学质疑;(6)向老师、家长请教。有了这些方法,学生在预习时就会得心应手。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

3.学会质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的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教《飞檐走壁的虎将》一课时,我让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看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虎将是谁?”“为什么把它称作飞檐走壁的虎将?”“虎将有什么本领?”“虎将住在哪里?”听了学生的提问,教师在题目边上打四个大问号,并及时赞扬学生问得好,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交流、讨论。

4.给足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我从一切可能出发,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准备,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初学课文,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得遍数多了,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创造机会,增加学生自主体会与感悟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查阅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和作品相关的内容,不仅能够使学生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外延,而且更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情景交融地进入角色,通过耳、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使用,成功实现“情感转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比如在教学《燃料的家庭》时,我让学生用的圈点勾画法划出文段的中心句或表明说明方法的句子,并留给学生20分钟的自学时间,这篇说明文脉络清晰,说明方法简单,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我及时鼓励表扬,自己不在讲解。

5.品味语言,指导自主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领读、学生齐读、分男女、分组、分角色阅读课文等等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及时地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够充满乐趣地去阅读课文,才能够有兴趣阅读课文,而且有信心读懂课文的意思,从而能激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欲望。比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时,有这样一句话:“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我引导学生抓住“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三个词语,配上画面,全班齐读,让所有的同学能感受到黄河的雄姿,也能体验到那份胆战心惊!并通过看录像,想词句读课文,划词句读词句,品读句子这样三个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与黄河对话,从而感受黄河之险带来的胆战心惊。

6.赏识鼓励,树立自主学习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的朗读实际水平评价,如可采用“读得很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读音很准确,没有漏字。”“语速适当,读得很流利。”等来评价学生的朗读。对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质量上不要提太高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内心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

篇11: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思维能力结构。(1)要注意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了解学生思维特点。可多用“你的意思是指?”、“你是如何理解的?”、“这是为什么?”之类的问题。(2)要运用好培养各种思维能力的相关方法。如:教会学生分析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养成对事物、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的习惯,可发展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借助媒体,显示不同事物的性质、特征,让他们进行比较,帮助他们抓住问题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可发展他们思维比较能力;让学生根据媒体所提供的文字,想象其中的情景(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示意图去表示出来),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事物的本质、大意等,或让他们参与板书的设计等,均可培养他们思维的抽象能力与概括能力。(3)要因材施教,尽量使每个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全面发展思维的基本品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应是纯知识性的问题,要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基本品质。(1)借助媒体,为学生提供多种、大量的自学信息,多用“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找寻答案?”、“还有没有其它的含义?”之类的提问,让学生找寻答案,丰富学习的知识经验,发展他们思维的广阔性。(2)教师设计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设法把问题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诱发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分析判断,自己检测评价,自己纠错矫正,并使之逐步形成习惯,发展他们思维的深刻性。(3)让学生评价某种观点,发表各自的看法,或偶尔组织开展小辩论会,发展他们思维的独立性。(4)故意向学生提出有错误的看法,让学生自己去解释,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观点,放弃错误想法,反对人云亦云,发展他们思维的批判性。 (5)当一些旧的问题或教材中涉及的一些旧观点已不适合目前形势的发展,或以往惯用的解题方法对新的问题已不是那么适用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根据情况变化而采取新的对策,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6)多用比赛的形式、激励的方法,或训练学生快速的、正确的解题和答卷,发展他们思维的敏捷性。

篇12: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方冬霞

从认知结构考虑,目前学生在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上升的余地,首先分析这点,然后提出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等。

一、从认知结构的角度来看“条件反射”

老师常常碰到这样的事,有的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时,百思而不得其解,但经旁人一指点,即刻恍然大悟。这说明他的认知结构中已具备了解决这个问题所必需的概念、性质和定理等知识。也就是说,恍然大悟的问题解决者与不能独立作业(尤其是非模仿的作业)的学生,他们失败的原因不是缺乏所需的具体知识观念,而是缺乏与具体知识相对应的稳定的条件反射。在数学教育的今天,初中阶段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原始积累,所以一般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认知结构的第一步,拥有足够多的观念,也就是说脑里储存有许多的“如果……那么……”。但条件反射是一种“条件→活动”规则,只要条件信息一出现,活动就会自动产生。这里所说的活动不仅是外显的行为反应,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或心理运算。它是思维的高层,是把知识再加工的过程。

二、认识“条件反射”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动地建构数学认知结构,并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造就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满足后继的学习需要,最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呢?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我们的数学教育就是要培养这种“条件反射”。归根到底就是知识和方法的“联想”和“迁移”。

三、新课程理念下培养“条件反射”的几种途径

1.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标准确定的学习方式之一,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其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作出的互助性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的要素有:学习素材,学习群体和教师的合作指导。学习素材的恰当选择是基础,学习群体的合理组建是前提,教师的组织与监控是学生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2.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

探究性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它主要是指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索与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素质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更好的解决新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3.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自主学习就是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意愿,自由、主动地学习。它是一种学习状态。教师不再满堂灌,不再主宰学生的学习活动,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后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生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去解决问题。

篇13: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营造和谐氛围,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 在人格上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要表现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从而使学生乐于与老师交往, 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1. 营造“爱”的氛围。

“没有爱的教育是贫乏无力的”, 教师只有精神饱满, 学生才能精神饱满。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表现出对学生的满腔爱心。

2. 营造“民主”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 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民主氛围的创设, 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因此,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出错, 培养学生自信,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二、强化训练, 开发自主学习的思维潜能

强化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在英语听、说、读、写教学中, 训练学生学会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求异思维、猜测思维、直觉思维等。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启发学生运用旧知来探索新知。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 设计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 让学生主动探究、搜集资料、上网查阅, 从而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努力创设良好的语言情景和语用情景,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在阅读和写作课上, 可让学生扩写课文、续写文章结尾、补写故事情节、看图作文、重编童话寓言等, 为学生创设一个思维想象驰骋的广阔空间。教师要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交锋中, 挖掘出新奇的思路, 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关注差异, 促进自主学习的个性发展

自主学习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 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和有效, 进而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

1. 关注情感, 鼓励自主。

积极的情感, 能够促进人的身心的发展。要注重融洽师生间的关系, 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 提倡宽容。同时, 还要贯彻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思想。如不时使用Good, Wonderful, Excellent, OK, Very good等鼓励性评价用语, 让学生“敢学”、“敢说”。

2. 合作讨论, 学会自主。

要积极倡导合作学习, 针对学生心理和学习上的差异, 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好、中、差搭配, 进行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小组中每个人的长处, 你一言、我一语, 你猜一点、我发现一点地相互启迪,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实现自主学习。

3. 科学评价, 促进自主。

要制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袋, 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可采用自评、小组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即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主动尝试, 主动探索, 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过程。它能够较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1.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试验、调查的机会。同时, 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 安排好实践操作的内容, 为学生有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进行学习。

2. 对于要掌握的内容, 每个学生需要的时间和达到的程度是有所差异的。

这就需要教师正视这些差异, 要想办法解决这些差异。在自主探究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因材施教在教育中的作用, 加强分类指导。

3. 小组交流的主题要明确、清楚, 要有思考价值。

凡是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合作交流, 要根据题目内容调控好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时间过长, 学生将无所事事, 影响正常教学;时间过短, 不能使其充分表达见解, 起不到交流的作用。

4. 在全班交流中, 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 按照“差、中、优”的程序进行, 使学困生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篇14:论文:我们如何提高课堂的自主性

情景一:某初二数学课堂上,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师下发导学案后先安排学生自学10分钟,完成两个目标任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判定方法。10分钟后,教师检查,学生对答如流,教师非常高兴地表扬学生,说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得真快,但是在随后出示的例题中,学生却没能用背会的判定方法证明相关问题。

情景二:某初一历史课堂上,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隋朝的兴起”,老师问“京杭大运河共有几段?”学生1:“5段。”学生2:“6段。”老师:“这不是猜谜语,你们预习了没有?看看图册呀。”在老师的指点下,学生终于答出是4段。老师又问:“隋朝修建大运河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学生片刻沉思后,老师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记在导学案上。

什么是预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主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下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

在现实的高效课堂中,个别教师以为自主学习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只要把设计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就“水到渠成”了。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监督、管理和评价,导致学生放任自流,完不成预订的学习任务。课余时间没有了教师的监督,学生不爱思考,应付了事,造成课前自学不充分。尤其在情景二中,老师完全可以提前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者根据文本中提供的一些信息,又或者让学生找来一些讲述隋末农民起义的小说看看,学生一定可以说出一些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的一个良好契机,遗憾的是,授课老师没能很好地把握。

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上让学生自学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方法。看书是一种自学方式,但是,并不是自学就一定要看书。对一些适合探究的知识,看书容易直接看到结论,就不能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的收获也会大打折扣。在情景二中,让学生看书整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就和看电视剧先看结局再看开头一样,让一节数学课了无生趣。看某一种学习是不是自学,不是看教师介入没有,主要看教师“直接讲知识没有”。上述情景中,在10分钟的自学时间里,学生只需要把书上的几句很短的黑体字记下了,就算完成任务了。用10分钟记住几句话,是“假自学”。真正到解决问题时,学生还是一问三不知。

为保证高效课堂的实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电子版的导学案使教师摆脱了沉重的抄写教案之苦,但也滋生了部分教师消极备课的懒惰心理。要保证课堂的有效就必须杜绝导学案不假思索的拿来主义。哪些内容设计在自主学习中,哪些内容不能提前让学生预知,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2.学生自学的过程,教师要全程参与,至少要在方式、方法上给予指导,如,看书、查资料、思考问题串等。

3.要对学生的自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调控,让学生从自学的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产生的过程,收获这个过程中的非知识元素,这样有利于锻炼思维、培养兴趣,促进可持续学习。

4.在自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体验疑惑的痛苦到顿悟的、愉悦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相对比较难的问题,让他们经过大量的思考,经过多次试错,充分体验没有找到突破口时的疑惑、痛苦和最终出现灵感后的顿悟、愉悦。做对简单题的学生,充其量只是对这一种题型比较熟悉,但突破了一道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才能有实质性的发展。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每天利用在校的10分钟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是进行自学的一个好习惯,它的好处是时间不长,学生容易接受,不必回家再找时间预习;同时可以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自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向学生布置预习提纲,提出思考题和提示自学重点。

(2)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自学潜能。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初中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的探究心理和挑战心理,故意设置悬念,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其中需注意,设计的问题不能太简单,太简单就失去探究的必要;太难,学生不容易找到探究的入口。

(3)讲课中仍要发挥自学作用。学生通过预习,仍然有弄不懂的地方,这时他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种请老师帮助尽快把它弄懂的心愿。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在他们的大脑皮层上会出现一个“定向兴奋中心”,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听讲,开动脑筋思考,这时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就有了共同的基础和统一的目标。讲解完之后,可让似懂非懂的学生继续提问,由已经听懂的学生补充效果最好。所谓老师讲解,并非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仍要发挥学生的自学作用。

总之,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还需要开动脑筋,多想些办法激发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展示,唯有如此,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八中学)

上一篇:中学春艺体组工作计划下一篇:建立质量体系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