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春节有关的诗词

2024-07-11

和春节有关的诗词(精选7篇)

篇1:和春节有关的诗词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同时也留下了许多与春节有关的诗词名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与春节有关的诗词名句吧!

与春节有关的诗词名句

1、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2、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3、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4、梅柳芳容樱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5、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6、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7、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8、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9、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10、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1、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2、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13、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4、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15、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16、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17、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18、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19、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20、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1、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22、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2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4、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25、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与春节有关的诗词名句]

篇2:和春节有关的诗词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旦试笔》(选一)〔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癸巳除夕偶成》〔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词》〔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关于鸡年春节的诗词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元夕 明·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有关鸡年春节的古诗词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新年作》〔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诗词赏析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篇3:和春节有关的诗词

在历史上长廊里,我们到处可寻觅到茶的踪迹,可见其之重要。它最早出现于辞书,也最早出现于中国,中国的丝绸之路将其走向了世界。翻阅史书典籍,可发现许多文人雅士均爱品茶,在许多诗词作品中都可以他们对茶的高度赞赏,如唐代诗人钱起对于茶就尤为喜爱,曾在诗中写道:“竹下忘言对紫笋,全胜羽客醉流霞,”可见他对紫笋这种茶叶的喜爱不一般。然而,由于茶独特的清香吸引了大家,随着科学领域的发展,人们对茶进行科学探索上发现它里面含有茶多酚、黄酮等成分,从而能够有益人的身体健康,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合理饮用茶水来调节血压血脂;茶多酚的成分可以抗衰老;饮酒过多导致的头晕等不适可以通过饮茶解决等,它成为了一条健康养生的捷径。

由古至今,它一直伴随人们左右,为我们不论在文学之美上还是日常的实用上都留下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因而对于历史留下关于茶的诗词歌赋文学作品,静下心来细细的赏析,探索其中的实用性和文学性,我们定会发现一个世外挑源。

1品味唐诗文学中的茶文化

1.1文学性

谈到唐诗中茶的文学性,我们就可以谈谈柳宗元的《巽上人以竹间自采茶见赠酬之以诗》这首诗,诗中开篇就写道;“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描绘了一幅茶树隐现在翠绿的湘竹中,茶树的叶子上凝结着晶莹的水珠的唯美画面,一句诗便将茶的美展现,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中又写到:“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这两句可将茶的神韵传神的展现,其幽香清久不散,扑鼻而来如沐春风,这股清香涤荡了内心,让灵魂得以净化,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与赞美,用其功效之大侧面衬托茶的清香。他的诗仿佛带人走进了一个茶香飘过,春风吹来,清新宜人的舒心画面,在春风拂面,阳光撒进屋内,静坐于室内,品一杯茶,写一首诗,感受友人的关怀的环境中,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令人舒心不已。

1.2实用性

据历史记载,茶最初是被使用源于他的药用功能。从现代科学角度发现他确实因为含有一些微量的物质能够提神醒脑,而在唐代的《咏茶十二韵》中,齐已就曾写道:“嗅觉精新极,尝知骨子轻”,他认为人在饮用茶水后,会变得亢奋,精神极佳,有曾说“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可见这茶不仅能够给生活带来以雅致的享受,同时也是具有一定实用性,能够提神醒脑。

对于古人而言,茶的实用性不仅能够提神醒脑;同时它还能够醒酒,而且这种做法与观点一直沿用至今,在《西山蓝若试茶歌》中,白居易就曾说过“白云满碗花徘徊,悠扬喷鼻

宿酲散”,意思是讲闻闻茶叶,就可以解酒,醒宿醉。温庭筠也曾在他的《西陵道士茶歌》中写道:“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点点疏香便能够提神清心,还能在心境上历练自己,达到无尘的境界。

茶,不仅能在生活中有着实实在在的功能,从诗中我们也可以寻觅到古代文人骚客用它来寄情,由他来传意。在《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中,钱起写道:“玄谈兼藻思,绿茗代榴花”,他描绘了自己与友人聚于长孙宅的画面,查阅史书典籍,钱起在做此诗时,正处朝堂之上,然而相聚中却无行酒令等画面,而是品茗,与有朋友聊人生,极为的舒心,怡然自得。可见茶也是情感的寄托,朋友相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品味宋词文学中的茶文化

2.1文学性

郑板桥,清朝为人熟知的清朝诗人,他曾经说过“: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这句词,格式整齐,通俗易懂。然而这一句词的来源却与苏东坡颇有渊源,据说,苏东坡曾被调往杭州任职,在前往杭州的路上途经一个寺庙,苏东坡进去向和尚询问路途,且稍作休息喝上一盏茶水,然而在刚开始时,苏东坡并未被对方礼仪相待,和尚仅对东坡说了一个字眼:“坐,”并对跟在一旁的小和尚说:“茶。”时间已久,苏轼的言语之间展现的不凡,让和尚感到震惊,便转换了字眼,坐变为了请坐,并嘱咐小和尚上茶,并询问苏轼的身份,发现原来坐在自己对面的是鼎鼎有名的诗人苏东坡是也,态度有当初的冷漠发生了180°的转变,变成请上座,同时立即叫来小和尚,说:“上香茶。”此后,这个典故被世人所知,泛而流传。

此人前后态度的对比,在郑板桥的对联中被极致的展现,老和尚的丑态委婉地反映了当代社会人们虚与委蛇、表里不一的状态。

2.2实用性

在郑板桥的这副对联与典故中,表面传承的是一种礼仪态度,然而在典故之下,实际上是委婉的展现世人为人处世态度表里不一,阶级观念下导致的阿谀奉承,用有色眼睛看人的世态炎凉。这是当时阶级统治下社会的病态,然而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处世方式,不仅出现在故事背景下的宋朝,在当今的社会,依旧比比皆是这种现象。究其缘由,我们倘若需要改善这种病态的现象,还需从幼儿启蒙时的教育开始,都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因而对幼儿的施教固为重要。《三字经》中曾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么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培养成就了孩子将来的变化,是恶是善皆在与此。人若有才固然好,然而没有一份好的品性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什么有益之事来,所以说知识是把双刃剑,若想只取其好处,必然首先心存善念,也就是说成人为先。不论我们作为老师抑或是父母都应当首先学会给予孩子一份好的品性,注重孩子的品行,人文素质的培养,避免典故中老和尚的处世态度的悲剧在孩子的身上上演,做人不该用有色眼睛去看待,应带表里如一,对人以诚相待。

在如今的教学事业上,我们在注重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拓宽孩子的知识面与世界接轨上,在课堂效率上有所改善的同时,也不可以忽略学生品行的培养,三观需正,人文观点和素养要不断提升,培养的学生品学兼优才是真正改革,才算真的成功。

3品味明朝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

3.1文学性

在明朝有本旷世奇书,名曰《金瓶梅》,虽然其内容中含有许多淫秽不堪的东西,但当我们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去审视它时,也可以发现里的精华,其中文中就写道:“闲是闲非休要管,渴引清泉闷煮茶”。意思是说过于好奇探究世间的是非,收起自己的好奇心,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倘若觉得口渴,饮用泉水煮茶饮之,切勿干涉别人的事。这句诗简明扼要,直接的表明自己的态度:做自己勿问是非,如此简洁明了,也具有一种别致的魅力,让人看了便一目了然,心中也很舒坦。然而除了赏析诗句的文学魅力,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出现了:都说每本小说里塑造的背景都和作者所处的年代的背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那么作者这样的处世的态度,究竟是何原因呢,作者所处的年代背景也许就是原因所在了。

3.2实用性

作者的态度衍生到今天,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第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第二就是不要多管闲事。就当初作者所处的时代而言,那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做法,而就如今的社会时代背景而言,这句话不可全而取之,这种处世的态度过于极端了。如今的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然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却变得越来越冷漠,很有可能明明两人是邻居然而却互不相识,远亲不如近邻早已消失殆尽,助人为乐之事越来越少,态度越来越麻木,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早已变得一文不值。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文化水平在提高,然而却成就了这么一个病态,防人之心过剩,人人心知肚明,却也无可避免。在这个社会中各种是非过多,真真假假早已无从辨别,但是如果我们是出于理性的认知,不扭曲事实的情况下发表公正的看法,也并无可厚非。比如说:在社会中,新闻联播便是一个最可观的平台,而且他的影响不是其他媒体可比拟的,这时候,公正理性的态度就很重要的,都要有理有据,用事实说话,不能感性说事,这样的态度下关于这种事情的评断还是要值得推崇的,倘若人人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我们的新闻将从何而得知呢?因此这种过于置之不理的态度还是需要摒弃的,但对于许多八卦娱乐新闻就勿要过于关注,对他人的做法过于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识与态度来加以评判。

4结论

从古至今,茶一直都与历史相融,一直不可或缺;人们都爱它独特的清香,品它时给人在心境上给予的宁静,心灵上予以的放松,味蕾上以美的享受。回放历史,茶一直受文人才子的推崇,各种对茶抒发赞美之意的诗词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可见他在文学历史上的位置不一般,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浓厚文学色彩的它,站在科学角度来说,茶也有一定的实用性,如今生活快节奏的社会,人们的身体可以通过茶来调理。我们历史留下的诗词作品中很容易找到茶的身影,对它的赞美之意更是不胜其数,虽说与现代人科学的角度相比,虽然缺少理性认知,却更为的浪漫唯美,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份无法取代的独特之处,成就诗词文学作品独特的历史地位。文学的气息下实用性被现代气息衬托的更是淋漓尽致,坦然平和的心态,为人处世的认知,为人师表的态度等等,在这充满浮华的社会仍值得我们重视,取其精华,用之于自身,以文学为辅助手段将精华延续下去,为中国文明的传承出力。

参考文献

[1]施叶.中国诗词中的茶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3(32):116-117

[2]梁彤.茶诗,中国茶文化的明珠[J].老年人,2015(8):132-134

篇4:有关春节的古诗词精选10首

魏·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维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衣裳鲜洁,黼黻元黄。珍膳杂还,充溢圆方。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共内人夜坐守岁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篇5:春节的诗词和佳句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 钱谦益《丁卯元日》

天上风云庆会时 —— 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 文天祥《除夜》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 瞿佑《屠苏酒》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 陆游《除夜雪》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 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 孟浩然《田家元日》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 —— 郭应祥《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

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 —— 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 戴复古《除夜》

问暮鸦:何处阿戎家? —— 张雨《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

蜡鹅花下烛如银。 —— 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瓦瓯篷底送年华。 —— 张雨《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 叶颙《已酉新正》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 孔尚任《甲午元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元日》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文征明《拜年》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 来鹄《除夜》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 薛道衡《人日思归》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 范成大《卖痴呆词》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 白居易《除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 刘长卿《新年作》

篇6:月亮有关的诗词和成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唐·王维《赠远》)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代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晋·陶渊明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虞美人》)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一剪梅》)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唐《无题》)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宋《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刘禹锡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唐《望月有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清.萧诗的《子夜吴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张惠言.清【相见欢】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唐《江汉》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清.梁章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词《江城子》)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关山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关于月亮的成语

月朗风清 月光明朗,微风清爽。形容美好宁静的夜晚。

风花雪月古典文学中常用以作为描写对象的四时景色。现多指诗文堆砌辞藻,内容限于写景言情。水中捞月(水中捉月)(海底捞月):到水里捞月亮。比喻白费力气,事情根本办不到。

众星捧月

天上众多的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一个中心,或许多人簇拥一个他们推崇的人。

花好月圆花正盛开,月亮正圆的时候。比喻美满,祝贺之辞。

花容月貌 花一样的容颜,月亮似的面貌。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

吟风弄月吟:吟咏。指以风花雪月为题材吟咏写作。指一些作品内容空虚无聊,脱离现实。

近水楼台先得月靠近水边的楼台可以先看到月光。形容地处近处便可获得优越机会,得到利益。

清风明月

清朗宜人的风,皎洁明亮的月。形容自然景色之美。也比喻高人雅士。

镜花水月镜中花,水中月。比喻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景象。

日月如梭 梭:织布时牵引纬线与经线交织的工具。太阳和月亮如同穿梭似的来去。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

日积月累

一天天一月月不断地积累。形容长时间地积累。

日新月异

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不同。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猴年马月

泛指没有指望的未来岁月。

月明星稀 月满则亏

月下花前 月黑风高日积月累 春花秋月 风清月朗 流星赶月皓月千里风花雪月闭月羞花 风月无边

篇7:古诗词中有关植物的表达意象例释

松柏 古诗词中常用松柏象征孤直傲岸的品性。《论语子罕》中“岁,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 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山浦的“孤标百尺雪中现, 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 藤萝攀尔亦非群”, 实则是孤直耐寒的雅士风度。

虞美人 虞美人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 属于罂粟科。亦称丽春、寒牡丹。此花相传是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垓下的碧血所化, 故有闻如姬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云:“不肯过江东, 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也有英雄相惜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看意气江东, 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 花开更比杜鹃红。”委曲含蓄, 凄婉动人。

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诗说:“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姜夔词《扬州慢》中的“杜郎俊赏, 算而今从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后来用其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红豆 红豆在《南州记》中称之为海红豆。红豆即红豆树上结的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它为“相思子”。唐代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抒发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清代朱彝尊的《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 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友人汪进士。后常用红豆来象征爱情或相思。

梅花 “以花贵, 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 咏梅诗便大量涌现。这一时期的咏梅诗, 大都是对梅花本身的描绘或用于赠别, 象征寄托尚不明显。梅花成为孤傲高洁的象征, 是在唐宋时期。张耒的“何以伴高洁, 清晓颂《黄庭》”, 张泽民的“一白雪相似, 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 风骨伯夷清”, “高洁”“独清”“风骨”正是梅花高洁人格的再现。宋代苏轼的“诗老不知梅格在, 更看绿叶与青枝”, 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正是在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性。

梧桐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大多表达一种凄苦难耐的心境。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描绘了秋日阴凉的雨打在梧桐叶上, 好不令人凄凉。李煜《相见欢》中的“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中的“梧桐树, 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实在是秋雨打梧桐, 别有一番苦楚在心头。

芭蕉 芭蕉融入古典诗歌中常有孤独忧愁之意。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 表达凄凉的心境。宋李清照有“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庭中。阴满庭中,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词人把芭蕉作为怨悱的对象, 倾吐了内心无尽的伤感与愁闷。吴文英有《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 不雨也飕飕。”葛胜冲有《点绛唇》:“闲愁几许, 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 梦魂还要伴随着芭蕉雨声去追寻, 更令人凄恻无限。

柳树 “柳”由于与“留”谐音, 古诗中的“柳”暗含有希望对方留下来的意思。《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的佳句。古人在送别的时候, 往往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表达依依惜别之深情。这一习俗汉代是其发端, 唐代是其滥觞。汉代《折杨柳》的曲子, 以吹奏形式抒发惜别之情。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

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唐代西安的灞陵桥, 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 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 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地。“年年送别, 灞陵伤别”,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 柳永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都表达了伤感的离别愁绪。“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得很远, 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未曾看见, 表达了伤春的心声。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 又有谁不生起思乡之情

上一篇:2022年度文化市场年验总结下一篇:印花税借款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