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紧急疏散预案

2024-05-17

消防安全紧急疏散预案(通用8篇)

篇1:消防安全紧急疏散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学校安全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师生齐动员,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二、活动目标:

强化责任,发现问题,确保安全;以人为本,自救自护,安全第一。

三、活动时间:

20xx年3月28日(周一上午第二节课),以学校喇叭发布命令“全校紧急疏散”或紧急疏散“10声紧急手打铃声”为准。

四、工作重点:

(一)成立学院街小学紧急疏散演练领导小组。组长***,成员***********。

徐校长负责演练总的组织策划指导,彭校长负责演练中教师的分工协作指导,向校长负责落实区域线路划分和责任安排,姚易华、刘骏、张雪辉、刘文翠、向均力、马蓉、郭晓云负责学生演练的程序,集散安排,姚李负责宣传报道。

(二)紧急疏散的程序及责任人:

1、学校发布命令,按由低到高的楼层顺序,从新旧教学楼四个楼道同时带出,班级顺序及所出教学楼道年级组之间统一协调。

2、每个班级正副班主任都必须到位,前副后正维持好班级秩序。力求快、静、稳。各班以学生所坐位置为准,按坐位分两边出教室门,出教室后自动成两路纵队。

一楼:一年级按一、二、三班顺序经升旗台左半圆进入塑胶操场。(左右由面对该事物判断)

新教学楼左边楼道:二年一班、二年二班、四年一班、五年一班、五年二班按顺序从新教学楼左边楼道经升旗台右半圆到塑胶操场。

新教学楼右边楼道:二年三班、四年二班、四年三班、五年三班、五年四班按顺序从新教学楼右边楼道经乒乓球台到塑胶操场。

旧教学楼左边楼道:三年一班、三年二班、六年一班按顺序从教学楼左边楼道进入塑胶操场。

旧教学楼右边楼道:三年三班、六年四班、六年三班、六年二班从教学楼右边楼道进入塑胶操场。

3、新、旧各楼层责任人:

一楼责任领导:***

二楼责任领导:***

三楼、四楼责任领导:向校长

各楼层楼梯中拐弯处责任人:

一、二楼拐弯处中:******

二、三楼拐弯处中:******

三、四楼拐弯处中:***

4、集合地点:每周一升旗仪式各班级所在位置。责任人:******

5、医护救援责任人:向家秀。

(三)注意事项:

1、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具体分工。各班主任做好安全教育及相关发动工作,以严肃认真态度完成演练,演练过程视同事实发生,强调演练的必要性落实学生的认真态度。

2、各年级、班级间结合要紧而不乱,不比速度,做到紧凑而有序。任何学生不准出声。不准推搡,下楼梯要一步一个台阶,以免挤踏事故发生。一旦发生有个别学生不小心摔倒现象,前后左右同学马上帮助扶起,继续完成演练。

3、各班以疏散演练为切入点,在班级开展一次规范路队、集合秩序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及时发现并处理好班级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问题。演练结束后两天之内(周三放学前)各班主任书面形式上交紧急疏散班级活动小结(对活动过程、活动效果、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小结)。

篇2:消防安全紧急疏散预案

1、明确预案和演练的程序内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可以使场所内全体员工都能熟知必要的消防基础知识,做到“三懂、四会”,三懂即懂得本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自查整改一些火灾隐患;四会即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是为构建单位同火灾事故做斗争的第一道防线,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单位员工的消防素质,达到自防自救。 因此制定时必须预案的详尽内容:

2、部位清楚。假想的火灾应该有具体的部位,部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设备、物品名称、数量、价值、使用功能、灭火设施种类,发生火灾时,该部位火灾危险性,火灾损失情况、人员伤亡情况、产生的影响情况以及火灾特点、火势蔓延方向等要有详尽的叙述。

3、内容清晰,职责明确。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的基本内容包括:灭火应急指挥部、组织机构(下设五个行动小组灭火指挥组、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遵循归口管理、统一指挥、讲究效率、责权对等和灵活机动的原则,据此配备负责人和相对应的成员,明确在处置突发情况时各自的职责和任务,预防和应对突发火灾时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慌乱无序,防止贻误战机和失控漏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4、程序清晰,措施得当。发现火灾险情时,报警接警处置程序:报警要以快捷方便为原则,如口头报警、有线报警、无线报警等,单位值班领导、消控中心等。接警后,应立即确认火灾部位,迅速通知指挥部、各职能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切断非消防电源、启动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积极地、正确地引导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快攻快战、阻止火势蔓延,禁止一切盲目行动,保证灭火和疏散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

5、注意安全,加强防范。预案中应将灭火人员的安全注意事项及防范措施填写清楚。比如火灾扑救中可能有人员的中毒、触电、滑倒、跌落、炸伤等以加强安全防范,保障灭火人员安全。

6、遵循基本步骤,不断完善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和发生火灾后的影响,确定有可能发生火灾风险的重点部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针对容易发生火灾的部位,切实制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大家看得懂、员工记得住、现场管用的应急处置预案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点单位在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时必须遵循确定假想起火部位、编制处置措施、适时演练的基本的步骤,检验单位的应急安全疏散能力及员工的自救、互救能力,确保在应急情况下的人员安全;检验员工应对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正确处置能力,熟知如何正确引导群众,怎样组织群众开展疏散、逃生、自救等方法,最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从而不断修订和完善预案体系。

7、应着重把握两个关键点。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是企业内部开展巡查、扑救初起火灾,防患未然,提高企业自防自救、抗御火灾的能力。但也必须考虑:

8、立足于初起火灾的扑救。灭火预案是建立在及时发现火灾的前提下,如果发现时已经达到猛烈燃烧阶段,就应立刻报告消防队救火,立即疏散人员。

篇3: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疏散

1 火灾发展与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线

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人员能否安全疏散主要取决两个时间参数,即所需安全疏散时间(Required Safety Egress Time,RSET),和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vailable Safety Egress Time,ASET)。当RSET

设从起火到室内人员觉察的时间为tb ,疏散准备时间为tc ,疏散到安全地带的时间为ts。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些值与RSET的大小有着直接关系,见式(1)。

RSET= tb+tc+ts (1)

2 学生宿舍实例概况

笔者选择某校新老校区的新旧两座宿舍楼进行实例研究。其中新校区A2宿舍楼为新建宿舍楼,建于2004年,共7层,首层用作商店、停车库及学生宿舍,2~7层为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39 732 m2;老校区宿舍楼以学二楼为代表,该楼建于1985年,共6层,全部用于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5 067 m2。

3 人员安全疏散的研究

3.1 火灾场景分析

火灾场景是对某特定火灾从引燃或设定的状态燃烧到火灾增长峰值的过程的描述,同时还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特性及预计火灾所导致危害的说明。火源场景的确定,须考虑建筑的结构、功能和布局特征、可燃物的燃烧特性和通风、排烟状态等因素。

考虑到建筑的结构、功能和布局特点,笔者分别对新旧两种宿舍形式各选取了三处火源位置进行研究。学生宿舍楼内虽有商店、车库、值班室等其他用途的房间,但大部分房间为学生宿舍,能代表大多数情况下的火灾发生地,每个宿舍的布局、可燃物种类等大致相同,在火灾荷载最不利原则下先单独对新旧两种形式的学生宿舍单室火灾进行模拟,研究其火灾规律。另外,一楼楼梯及大厅处人流量大,且发生火灾后是人员必经的疏散通道,火灾危险性较大,还应选取这两处为火源位置,考虑到楼梯相邻的房间比楼梯处火灾荷载大,因此此处选用一楼楼梯一侧的房间代替。以上三种场景着火物质均为木材。根据对两个校区学生宿舍的实地考察,对室内火灾荷载进行计算分析,设计火源最大热释放速率分别为:老校区2.3 MW,新校区1.4 MW。根据实际情况,宿舍内无喷淋装置,无机械排烟设施。表1为火灾场景设计表。

3.2 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的确定

可用安全疏散时间指开始出现导致疏散人员生理或心理不可忍受情况的时间。危险状态性能判据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烟气层高度、对人体的热辐射、对流热、毒性、能见度等。根据宿舍火灾安全评价的总体目标,结合高校宿舍的实际,可以确定宿舍火灾安全评价总体目标的性能判定标准。在生命安全标准和非生命安全标准中,高校学生宿舍建筑应以生命安全标准为判据,因为宿舍是学生平时休息和生活的场所,火灾时保证学生和消防队员的生命安全,并能实施有效灭火的条件即是

宿舍火灾安全评价的性能判定标准,保证此条件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财产安全,即保证了非生命安全标准。

根据参考文献[6]及我国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考虑宿舍火灾的发展蔓延情况,为保证消防队员实施有效灭火,确定火灾发展10 min内生命安全危险的计算判据(安全判据),如表2所示。

笔者采用FDS模拟软件分别对6个设定的火灾场景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时间600 s。

3.2.1 火灾场景1模拟结果

(1)在设定的火源功率下,207s时火源上方2.1 m处的温度首先超过了危险指标60 ℃,同时,火源一侧的门口处达到温度危险指标,241 s左右靠近火源一侧的窗口处也达到温度危险指标;

(2)在设定火源功率下,236s左右着火房间靠近火源处屋角的CO体积分数首先达到危险指标5×10-4,接着是窗口处,约10 s后门口2.1 m高处CO的体积分数达到危险指标;

(3)在设定火源功率下,205s时靠近火源一侧窗口处的能见度首先达到危险指标10 m,210 s左右时,门口2.1 m高处能见度达到危险指标,230 s左右着火房间大部分测点能见度都低于10 m,火场能见度保持在2~3 m。

因此,此场景下着火房间内的人应在着火后210 s内疏散到走道。

3.2.2 火灾场景2模拟结果

(1)起火楼层起火房间附近烟气能见度最低,温度和CO体积分数最高,而远离起火房间的疏散走道烟气能见度和CO体积分数值均满足设定的性能标准;

(2)着火层以上楼层各测点烟气能见度和CO体积分数均满足设定的性能标准,着火层以上楼层各测点温度最高为50 ℃,低于设定的危险温度60 ℃;

(3)除火源附近区域,起火楼层靠近着火房间处的楼梯口处温度最先达到危险指标,290 s时此楼梯口2.1 m高处的温度达到危险指标;宿舍楼一楼总出口处的温度为45 ℃,在危险指标以下。

因此,此场景下宿舍楼内着火房间一侧着火楼层以上的人群应在着火后290 s内疏散到一楼走道。

3.2.3 火灾场景3模拟结果

(1)起火楼层起火房间附近几个测点烟气能见度最低,温度和CO体积分数最高,而远离起火房间的疏散走道烟气能见度和CO体积分数均满足设定的性能标准;

(2)着火层以上楼层各测点烟气能见度和CO体积分数均满足设定的性能标准,着火层以上楼层各测点温度最高为50 ℃,低于设定的危险温度60 ℃;

(3)除火源附近区域外,起火楼层的疏散走道处温度最先达到危险指标,288 s时此疏散走道2.1 m高处的温度达到危险指标;宿舍楼一楼总出口处虽有部分高度处温度超过60 ℃,但在模拟时间内,这些位置的高度都在2.1 m以上。

因此,此场景下宿舍楼内人群应在着火后288 s内疏散到一楼走道以外。

3.2.4 火灾场景4模拟结果

(1)在设定火源功率下,211s时火源上方3.1 m处温度首先超过了危险指标60 ℃,212 s左右靠近火源一侧的窗口处也达到了温度危险指标,疏散门口1.5 m处在212 s时温度超过600 ℃;

(2)在设定的火源功率下,除火源附近区域外,245s左右着火床铺的对面床铺的CO体积分数首先达到危险指标5×10-4,约5 s后门口2.1 m高处CO的体积分数达到危险指标;

(3)在设定的火源功率下,除火源附近区域外,206s靠近火源一侧阳台门2.1 m高度处的能见度首先达到危险指标10 m,210 s左右时,疏散门口2.1 m高处的能见度达到危险指标,216 s左右着火房间大部分测点的能见度都低于10 m,火场能见度保持在2~3 m。

因此,此场景下着火房间内的人应在着火后210 s内疏散到走道。

3.2.5 火灾场景5模拟结果

(1)起火楼层起火房间附近几个测点烟气能见度最低,温度和CO体积分数最高,远离起火房间的疏散走道其烟气能见度和CO体积分数均满足设定的性能标准;

(2)除火源附近区域外,各测点烟气能见度和CO体积分数及温度均满足设定的性能标准,各测点温度最高为48 ℃,低于设定的危险温度60 ℃。

在此场景下,非着火区域的人员可以在着火后600 s内疏散到走道。

3.2.6 火灾场景6模拟结果

(1)起火楼层起火房间附近几个测点烟气能见度最低,温度和CO体积分数最高,远离起火房间的疏散走道其烟气能见度和CO体积分数均满足设定的性能标准;

(2)除火源附近区域外,各测点烟气能见度和CO体积分数及温度均满足设定的性能标准,各测点温度最高为48 ℃,低于设定的危险温度60 ℃。

在此场景下,非着火区域的人员可以在着火后600 s内疏散到走道。

通过对以上几种场景的模拟,可得出以下结论:

(1)在模拟的每一种火灾条件下,热烟气层温度都随火灾发展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并在达到一定的平衡时趋于相对稳定。

(2)最大热释放速率是导致热烟气层温度和冷空气层升高的主要因素,宿舍火灾的扑救重在早期控制,以控制最大热释放速率值在较小的范围,减小损失,降低扑救难度。

(3)对于单个宿舍火灾,两校区宿舍由于火灾荷载相差不大,燃烧状况相近,达到危险判据的时间大致相同,温度在约217 s内上升得比较平缓,在约217~280 s的时间段内有一个陡升的现象,然后趋于相对平缓。

(4)对于整个宿舍火灾,由于两校区宿舍楼都属于大体量建筑,自然排烟口面积较大,因此CO体积分数及烟气能见度达到危险判据所需的时间较长,此时,评价火灾是否达到危险状态的主要参照依据为温度;

(5)相对于新校区宿舍,老校区宿舍由于其火灾荷载密度较大、房间面积小,自然排烟口面积小,疏散出口数量少等因素火灾危险性较大。

3.3 RSET的确定

在老校区学二楼和新校区A2楼各选定的三个火灾场景中,选择最危险的火灾场景进行疏散模拟分析。

3.3.1 参数设定

老校区学二宿舍楼每层有房间29间,每个宿舍内住6人。按寝室全部满员的情况计算得宿舍楼内总人数为1 044人,选取1 044人作为需要疏散的总人数。其宿舍楼和宿舍房间基本情况见表3和表4。

新校区A2宿舍楼一层有房间20间,2~6层每层有房间72间,7层68间,每个宿舍内住4人。按寝室全部满员计算得宿舍楼内总人数为1 792人,选取1 792人作为需要疏散的总人数。各层的疏散房间、建筑及楼梯间的基本情况如表5和表6所示。

3.3.2 人员疏散数值模拟

笔者采用疏散模拟软件PathFinder对建筑物内的人员进行疏散模拟。由于在PathFinder模型中,默认的模拟疏散路径为最短疏散路径,即认为人员将按最短疏散路径疏散至安全出口。而实际火灾中火源的位置可能影响疏散路径并导致人员不能通过最近的疏散路径进行疏散,模拟还应考虑人员选择其他疏散路径疏散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员的疏散路径可以根据给定的火场情况和实际的疏散行动重新定义。分析还在PathFinder模拟得到的疏散穿行时间基础上附加一个安全系数,该安全系数的选用部分是为了考虑实际疏散中人员可能采用与分析中的假设路径不同的疏散路径。基于SFPE的《防火工程手册》的推荐,安全系数取为1.1。

由于宿舍楼的简单设计,一旦发生火灾该楼层绝大部分区域的人员均能够很容易地发现火灾并及时疏散,因此火灾探测时间、报警时间和疏散准备时间会大大缩短。分析中估计火焰或烟气能在火源点燃后30 s内被楼层内的人员发现。而由于人员居住集中,一旦有人发现火灾,该楼的其他人员也能相对较快地得知火灾信息,立即开始疏散。分析预测在接到火灾警报后,人员疏散预动时间不会超过30 s。

因此,老校区学二楼必需疏散时间RSET=60+292.7×1.1=382 s;新校区A2楼必需疏散时间RSET=60+232.3×1.1=315.5 s。

3.4 结果分析

根据模拟结果得知,当火源位于一楼中央大厅时,火灾会对人员安全疏散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对比ASET和RSET时,分别选取了老校区场景3和新校区场景6的结果。模拟比较结果见表7。当考虑能见度、火场温度和烟气浓度时,老校区目前的设计不能满足性能判定标准。基于对场景3的分析,老校区学二宿舍楼的ASET

通过新校区宿舍楼的3种火灾场景设计的FDS模拟发现,在考虑能见度、火场温度和烟气浓度时,目前的设计能满足性能判定标准。在各种火灾场景下,新校区都未达到危险指标,新校区A2楼ASET>RSET,其烟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可以接受的。

4 结论及展望

笔者选取某高校新旧两个校区中具有代表性的两栋宿舍楼进行调查和研究,应用FDS场模拟软件进行火灾模拟,根据宿舍建筑的特殊性建立了以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为防护目的的总体评价目标体系,通过对模拟结果中的关键指标(烟气层温度、能见度、CO体积分数等)的分析,归纳出影响高校学生宿舍火灾发展及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并从安全管理及消防设施配置方面提出预防高校宿舍火灾的措施。得出以下结论:

(1)最大热释放速率是决定火灾评价目标(烟气层温度、热释放速率、能见度、CO体积分数等)大小的主要因素。高校宿舍建筑火灾的预防应立足于早期发现、早期控制,同时在多方向布置水枪等消防设施,使火灾的最大热释放速率(火源强度)控制在较小范围;

(2)可燃物的种类和分布是决定火灾能否蔓延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当热烟气层的温度足够高时,它将成为主要的热辐射源,引燃其他可燃物。在高校宿舍建筑设计与建造时,应尽量使用难燃或不燃的材料,不使用聚氨酯泡沫塑料这类易燃材料。增大房间中主要可燃物之间的间距,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热烟气层的温度是阻止火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

(3)相对于老式宿舍建筑,新型宿舍建筑由于房间面积、人员数量、开口尺寸等方面的改进,火灾荷载密度大大降低,其火灾危险性相应降低。因此在高校宿舍建筑设计时,应考虑采用与外界直接连通的构造(如门、窗、阳台等)面积较大的格局,并尽量减少居住人员的数量;

(4)对于大学生宿舍火灾事故的预防,首先应从安全管理角度入手,提高宿舍内居住人员的安全防火意识;其次应优化宿舍建筑内消防设施的配置,并及时检修,尽可能减少火灾所造成的损失。

高校宿舍建筑的火灾研究目前在国内还是空白,对于人流密度较大的宿舍火灾的预防也仅限于安全管理方面,其下一步的防火安全问题研究必将提上议事日程。目前十分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对宿舍内一些特定可燃物的燃烧特性尚没有基础数据,下一步应在这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为高校宿舍的消防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指导,以保障青年学生的消防安全,将学生伤亡事故扼杀在摇篮中,最大限度地较少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姚斌,刘乃安,李元洲.论性能化防火分析中的安全疏散时间判据[J].火灾科学,2003,12(2):79-83.

[2]倪照鹏,王志刚,沈奕辉.性能化消防设计中人员安全疏散的确证[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22(5):375-378.

[3]刘敏,丁国锋,秦挺鑫.公路隧道火灾的数值模拟[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5):573-576.

[4]王军,姚斌,张和平,等.某大型超市火灾危险性评估研究[J].火灾科学,2004,13(3):196-201.

[5]李元洲,霍然,易亮,等.隧道火灾烟气发展的模拟计算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4,6(2):67-72.

[6]肖学锋.发展性能化防火设计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消防,2002,(4):29-32.

[7]MCGRATTAN K,HOSTIKKA S,FLOYDJ,et al.Fire dynam-ics simulator(Version5)technical reference guide,NIST special publication1018-5[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2009.

[8]MCGRATTAN K,KLEI NB,HOSTIKKAS,et al.Fire dynamics simulator(Version5)user's guide,NISTspecial publication1019-5[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2009.

篇4:浅析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

关键词:建筑设计 概念 特点 注意问题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功能建筑矗立于现代都市之中,也使得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越来越多。因此,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与火灾情况下安全疏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欧美、日本等国已建立了或正在建立火灾烟气流动的动态模拟以及人员疏散行为的动态模拟,并规定大型公共建筑及高层建筑设计均须进行上述计算机模拟,以检验其安全疏散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或依据模拟结果提出合理的设计数据以对设计进行修改、完善。我国的安全疏散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大多还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了一些关于建筑物火灾的安全疏散模拟模型,但由于模型过于简化,并没有真正结合人员疏散的实际情况,这些模拟模型都不太完善,且都缺乏一定的通用性。

1.安全疏散设计概念

所谓的安全疏散设计就是对火灾和烟气流动及疏散形式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和设计提供合理的疏散方法或安全防护方法,以保证高层建筑内的人员安全。在设计的时候,必须保证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内任何位置的人都能自由、无障碍的进行疏散,并能保证行动不便人员的安全。

2.安全疏散设计特点

近几年,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值得关注的焦点。就目前来看,高层建筑火灾疏散设计仍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内部的易燃品或可燃品比较多,使得火灾隐患比较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随着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等迅速的蔓延,特别是防火分隔或是防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时候,烟气和火势就会迅速的蔓延。再加上高层建筑是人员集中的地方,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出现混乱、拥挤的状况。在疏散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会因恐慌,向自己熟悉的路线或是比较明亮的地方逃跑。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给疏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火灾发生后,不仅人员逃离困难,给救援活动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毕竟高层建筑自身消防设施有限,一旦遇到火灾,常因消防水量不够,而不能及时对火势进行控制,如果遇到建筑内消防水泵中的给水设施发生故障,就只能依靠消防车抽吸室外消防用水进行扑救,但效果也不是最好的。因此,在人员疏散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设备、设施问题,更要考虑人员安全问题。

3.安全疏散设计方法

安全疏散设计方法分为处方式设计方法和性能化设计方法两种。处方式设计方法就是指依据现有的规范和标准设计疏散通道的尺寸及数量。其优点是设计过程简单,只需按照规范、标准设计,但是,它不能针对每一个建筑物的个体差别而给疏散安全设计提供一个最优的方案,因此,建筑物的安全水平将会因为建筑物的个体差异而导致不同的结果;性能化设计的基本步骤是:首先确定该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目标;应用消防工程学原理和安全评估方法,对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进行量化分析;结合实际火灾中积累的经验,通过对建筑物及其内部可燃物的火灾危险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再预测各种可能起火的条件及由此所造成的火、烟蔓延途径和人员疏散情况;然后再选择消防设施,并加以评估,校核是否已经达到预定的消防安全目标;最后再对设计方案做调整、优化。

4.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4.1楼梯、安全出口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对高层建筑楼梯、安全出口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其数量、宽度及安全出口的畅通程度。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设计足够的安全出口,以保证火灾发生时,避免因人们的恐惧心理而出现道路拥挤现象,特别是写字楼、医院、商业建筑、通讯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这些地方最好设置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在设计安全出口的时候,还要考虑其宽度问题,宽度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使用的人数及疏散指标进行计算,以满足不同建筑物的需求;在对安全出口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出口的畅通程度,要保证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向两个不同安全疏散出口疏散,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4.2疏散距离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层建筑中的疏散距离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相应的设计标准对安全疏散距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也有一些安全疏散距离是难以把握的。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注重那些难以把握的疏散距离。如果按照丁字形走道计算房门和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进行设计,可将袋形部分折算成两倍,按照双向疏散距离进行计算,即两倍的袋形部分长度与双向疏散部分长度之和应小于规范规定的双向疏散的最大疏散距离。图1所示丁字形袋形走道部分的距离是4 m,双向部分疏散距离就应该是8 m,双向距离就应该是16 m。图1中的设计,a是丁字形袋形走道部分距离为4 m,b是双向部分分散距离为8 m,a+b为双向距离16 m。

4.3高层避难层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时候,特别是对高度超过100 m的公共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严格按要求设置避难层。最好是在10~15层的地方设置第一个避难层,以此类推设置不同的避难层。在对避难层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3种方法。可以采用全敞開式、半敞开式、封闭式。设计全敞式避难层,一般不设维护结构而是全敞开的空间,这一设计在顶层或是屋顶上比较常见。设计半开式避难层时候,一般在四周设高低约1.2 m左右的防护墙,并在上面设有可以开启的封闭窗,并采用自然通风,以避免火灾发生时的烟气侵害。设计封闭的避难层时不仅要有耐火的防火结构,还要有相应的独立照明设备、独立空调及排烟系统,以避免不必要的烟气危害。

4.4疏散应急照明及指示标志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疏散应急照明及指示标志设计也是疏散设计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但是却往往被人忽视,特别是在装修设计的时候常常被忽视。一般的设计公司很少能理解疏散应急照明及指示标志设计的重要性,怎么方便就怎么设计,甚至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要知道疏散应急照明及指示标志在火灾发生时是起引路作用的。因此,必须注重对应急照明和指示标志的设计。安全出口上方和走道转角处应严格设置;一些重要场所地面还应该设置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5.结语

高层建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问题,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的问题。高层建筑层数较高,影响人员疏散的因素多,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就是一个大问题。要想使人员及时疏散并保证其安全,高层建筑在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就要做好各种工作,以保证安全疏散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胡忠日.安全疏散研究的国内外动态和发展趋势[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1, 11(6).

篇5:浦口电大消防紧急疏散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文件精神,务本求实、分工明确、层层负责、责任到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积极做好安全预防工作。树立师生生命和国家财产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师生防范火灾自我保护和逃生自救能力,积极有序做好安全紧急疏散应急工作,使人员生命伤亡和国家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二、组织领导

总指挥:马贵金

副总指挥:芈大进卓军华

组织委员:杨冰徐桂友吴后河

信息报导:陈赔雅

成员:各班班主任 全体教职工宿舍管理员学生宿舍室长

三、演习具体内容

1、时间:2011年11月7日下午第三节班会。

2、所有住宿学生回宿舍待命,16时听到火灾紧急报警铃后,在宿舍管理员和各宿舍室长的紧急带领下,按照要求迅速从楼层通道紧急撤离到学校操场。

3、非在校住宿学生在各班教室,16时听到紧急报警哨声后迅速从各班教室撤离到学校操场。

4、安全撤离到操场后各班按照要求指定位置排列并派一名同学参加紧急扑救火灾灭火器使用表演。

5、最后芈书记讲话。

四、紧急撤离要求:

1、紧急撤离时必须用湿布捂住口鼻(演习要有动作)。

2、宿舍楼紧急撤离时各宿舍通道口有专门指挥疏散管理人员做到有序撤离防止碰撞、挤压、踩压。

3、教学楼班级撤离时要求西楼梯通道的以西班级从西楼梯口撤离,其他班级从东楼梯通道撤离,要求紧张有序。

浦口电大安全保卫科

篇6:消防安全紧急疏散预案

1、a.当病区内发生火灾时,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循“高层先撤、患者先撤、重患者和老人先撤、医务人员最后撤离”的原则,“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紧急疏散患者。

b.发现某一房间发生火灾,室内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如已不可能搬出,要以最快速度疏散邻近人员。立即通知保卫科,总值班并及时扑救。

2、当班护士和主管医生要立即组织好患者,不得在楼道内拥挤、围观,并立即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紧急报警。

3、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尽量消灭或控制火势扩大。

4、所有人员立即用湿毛巾、湿口罩或湿纱布罩住口鼻,防止窒息。

5、在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条件下,应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和科技资料。

6、如室内无人,也无易燃易爆物品,不要急于开门,以免火势扩大、蔓延;要迅速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做好充分准备,打开房门,积极灭火。

7、关闭邻近房间的门窗,断开燃火部位的电闸(由消防中心或电工室人员操作)。

8、发现火情无法扑救,要立即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预防措施】

1、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经常检查仓库,电源及线路,发现隐患及时通知有关科室,消除隐患。

篇7:安全防火紧急疏散预案

为了防止幼儿园火灾的发生,确保在园师生的生命安全,我园要把确保安全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在前面。上级部门要求全市上下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安全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为此,我园制订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服从指挥,听从安排,确保学生及教师的生命安全。本着及时有效、尊重科学、责任到人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工作原则

按上级要求,落实安全责任制,责任到人,杜绝安全隐患,加强日常监控力度,做好安全疏散演习,确保安全。

三、工作目标

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学校学生与教师的管理,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防火意识和紧急逃生技能,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四、组织机构

以园长亲自挂帅的安全消防领导小组,负责全园的消防安全、安全疏散等各项工作的指挥与协调。

五、工作内容及要求

1、加强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园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校会、班会、课间广播等多个时间段,利用专题讲座、广播、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对幼儿进行安全防范及紧急

救助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2、进一步落实安全防火目标责任制,细致到学校每一处开关、插销、电闸都有专人负责,每一位教师都能知道在安全疏散中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

3、处在失火现场的教职工,必须立即参与和组织力量抢救,指派人及时报警(报警声以哨声为号),当班教师要引导学生疏散,疏散时要注意不要惊慌,有组织的疏散。火灾扑灭后,要注意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情况。

4、逃生时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也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

5、加强日常监控力度,每天有常规检查、每周有一次重点检查、每月不定期有一到二次全体行政干部参与的抽查,(有检查记录)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并复查,直到问题彻底解决为止。

6、加强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演习,在演习中进一步完善疏散方案,使安全疏散达到科学、快速、安全的要求。

7、加强学校的日常监管,对违反幼儿园消防安全规定的人和事要严肃处理。

幼儿园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校长(全面负责)黄木兰

副组长:(三楼疏散)杨大平

组员:(二楼疏散)庄秋艳

篇8:某高层医院消防安全疏散

1 工程概况

选取某高层超大医院的门诊楼, 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设门诊大厅平均人数1 000人, 急救中心、门诊和医技检查室平均人数300人, 其他各科门诊病房及功能单元平均人数200人。

其平面布局为简单的一字型, 平面结构为对称房间型。1层设有4个出口, 为场景1;2~5层相似, 为场景2;6~25层相似, 为场景3。平面图如图1所示。

2 研究方法

采用buildingEXODUS软件模拟的方法, 但为了减小误差和其模拟的局限性, 用实证调查法进行补充。实证调查包括场地观察、人员访谈、调查问卷和疏散时间模拟4大部分。实证调查为火灾模拟提供数据支持, 对人员自然状况和心理行为特点提供依据, 在确定疏散时间上为软件弥补不足, 使模拟更准确, 结果更客观可靠。

3 研究对象

以6~25层、发生火灾时每层平均人数200人为例, 根据问卷调查和人员访谈得出BuildingEXODUS软件设定的依据及人群行为特点, 如表2所示。

4 火灾模拟

用CFAST软件模拟火灾场景, 选择周一早上10点, 医院最繁忙、人员最多时进行模拟。其他参数通过文献及对比实验进行确定。

5 疏散时间

所有人员在火灾发生后的疏散时间为火警报警时间T1、人员准备时间T2和1.5倍的人员行动时间T3之和, 如式 (1) 所示。

式中:T1为火警报警时间, s;T2为人员准备时间, s;T3为人员行动时间, s。

5.1 火警报警时间

火警报警时间与医院内消防探测设施、报警装置的种类和安装、火速与着火规模、着火地点等有关。对于笔者研究内容, 重点考虑模拟的火灾场景中人员密度和人员身体状态及敏捷度:对于计算场景1一楼门诊大厅, 此位置人员密集, 空间大, 而且几乎没有障碍物阻隔, 远近人员都能通过感观及时得到火警报警信号, 所需火警报警时间较短, 取25s。与之类似, 场景2整个建筑结构与场景1相同, 人员发现火情时间较短, 火警报警时间可取25s。对于场景3, 由于该部分楼层较高而且房间分割较多, 整个呈狭长的机构分布, 各个房间内的人员直接得到火灾预警信号的几率较小, 但该区内安装有火灾预警系统的感应装置, 通过温度和烟气探测器进行报警。故将探测器的反应时间作为火灾预警时间, 一般为40s。

5.2 人员准备时间

人员准备时间是从接到预警到开始疏散的时间, 可分为火灾识别时间和人员反应时间。火灾识别时间与医院建筑类型、报警系统的灵敏度和物业管理维护相关。根据常规判断和文献资料, 识别时间一般为50s。人员反应时间主要包括:人员走出房间时间、穿过走廊到达楼梯或者电梯时间。这与人员的思想意识、行动能力和敏捷度有关。火灾发生后人员的第一反应就是走出房间, 按照人员密度每个房间4人, 从最远处到达门口的时间大约为10s。穿过走廊到达楼梯或者电梯的时间与人们对于地形的熟悉程度和行走速度有关。研究对象对于医院内的熟悉程度和不同人员的健康状况和敏捷度不同。医护人员对医院门诊楼布局非常清楚, 而且动作敏捷, 在走出房间后10s内到达楼梯或者电梯;病患不熟悉逃生路线, 要通过医院的指示路线向外疏散, 并且多有行动不便, 大多数病患选择乘坐电梯, 可能在走出房间后55s到达电梯口。其他人员基本熟悉楼内布局, 行动方便, 走出房间后25s到达电梯或者楼梯口。因此, 医护人员、病患、其他人员的反应时间分别为20、65、35s。为使模型便于计算, 场景1、2中人员全部设定为医护人员。因此, 该高层医院内医护人员、患者、其他人员的准备时间分别为70、115、85s。

5.3 人员行动时间

利用BuildingEXODUS对该高层医院发生火灾时人员行动时间进行模拟, 走廊、电梯和楼梯的通行系数最小值设置为1.0, 最大值设定为1.2, 其他参数设置通过文献和对比实验确定。根据模拟结果, 将各场景不同疏散时间中最长的作为该场景的人员行动时间。火警预警时间、人员准备时间、人员行动时间的1.5倍时间之和为疏散所需时间。表3列出了该医院各类人员在不同场景中所需疏散时间。

6 疏散因素

6.1 场景1、2和3中医护人员

由表4知场景1、2和场景3中医护人员的疏散时间分别为745、775和790s。总体上这些场景中人员疏散速度较快, 疏散过程也较为顺利。这与楼层低、人员对楼内布局非常熟悉、人员的行动能力强有关。

(1) 场景1、2中总体疏散时间不受着火点的限制。因场景1、2在整个高层的1~5楼, 不论火灾发生在几层, 不会影响总体疏散时间。如图2所示。场景1位于一楼, 总体时间约为745s;场景2因其2~5楼的楼层不同, 疏散时间受楼层影响, 但不受起火点影响。

(2) 场景2中楼层疏散时间差基本相同。由图2中从5层到1层, 每层总体疏散时间相差20s, 且比较稳定。这说明不论火灾在几层发生, 各层中各类人员的疏散情况基本一致, 不会造成低层疏散不畅甚至拥堵的情况, 且疏散较为迅速。

(3) 模拟结果显示, 在火灾发生480s时, 电梯口、楼梯口和出口处发生拥堵现象, 主要是由于电梯和楼梯出口处预留空间过小, 出口宽度过小, 如图3所示。由于火灾发生一段时间内场景3中高层大量人员从楼梯和电梯口不断涌入一楼安全区, 并向出口拥挤。大量的人员在4个出口向外疏散, 出口宽度3m不足以承担大量人员, 缓冲空间过小, 造成人员堵塞。如果出口宽度增大并在电梯口和楼梯口预留足够的缓冲空间, 就不会造成拥堵情况。为保证大量人员安全疏散,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增加整个医院的出口数量。

(4) 场景1、2和3中的医护人员在疏散过程中不会造成人员伤亡。由于此高层医院严格按照建筑消防设计规范施工、建造, 尽管人员众多, 但是消防设施齐备, 且在2层设有消防控制机房。且场景1、2和3中的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高、逃生能力强, 不会发生大规模人员伤亡的悲剧。

6.2 场景3病患、其他人员

由表3知场景3中病患和其他医护人员的疏散时间分别为1 015s和865s。总体上场景中人员疏散速度较慢, 疏散过程混乱复杂。这与楼层高、电梯和楼梯数量少、人员对楼内布局的不熟悉、人员的行动能力差相关。

(1) 当火灾烟气层高度低于人眼特征高度 (1.2~1.8m) 时, 将会对人员疏散造成不利影响。人员疏散的极限状态是CO体积分数达到0.05%, 能见度10m且距离地面1.8m高度处温度达到150℃。由图1的6~25层的场景3可以看出, 电梯西侧为南北各25个房间的对称设计, 房间数目多, 排列紧密。火灾发生300s时, 这些房间内未撤离的病患和家属及其他人员由于受到烟气的影响无法顺利逃出房间。随着火势的蔓延和烟气的不断弥散, 这种情况越发严重。与此同时, 各个楼梯和电梯口聚集了大量的人员。楼层数越高的人员疏散越困难。如在此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受伤人员将无法得到顺利转移。

(2) 拥堵严重, 疏散速率慢。图4显示了火灾发生后325s时场景3某层的疏散情况。电梯和楼梯口明显出现了拥堵情况,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满负荷状态, 且出口处疏散十分缓慢, 在此阶段消防和救护人员不可能进入此场景内进行人员疏散和救护。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逃生通道过少, 应相应增加电梯和楼梯数量, 每增加一部电梯或者楼梯, 疏散效率会提高30%, 保证高层楼内人员在火灾发生时顺利安全疏散。

(3) 高层设计逃生通道不合理。由图4可以看出, 电梯西侧人员明显多于东侧人员。西侧人员众多, 走廊狭长难以完成人员安全疏散。而东侧房间较少, 人员较少, 且分布在这个区域内的大部分是医护人员, 对逃生路线又相对熟悉, 两侧楼梯疏散分配不平衡。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应加强医护人员消防安全意识, 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在火灾发生时对人员进行正确引导和疏散, 合理分配逃生通道, 减少人员伤亡。

(4) 楼梯和电梯的有效分配。由表3可以看出, 疏散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员行动时间。场景3中的病患和其他人员的疏散途径为电梯和楼梯。而造成电梯口和楼梯口拥堵的直接原因是这两种逃生通道的不合理利用。此高层医院总层数为25, 有4部电梯, 电梯容量为30人, 场景3中每层平均人数200人。火灾发生时为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将高层人员疏散到地面, 规定停靠层以上的人员全部通过楼梯到停靠层等待电梯, 停靠层以下人员全部通过楼梯疏散。图5为疏散时间与停靠层之间的关系图。可以看出, 随着停靠层的增加, 电梯疏散时间减少, 楼梯的疏散负荷加大。因此, 确定电梯停靠层成为有效解决高层疏散的技术难点。楼层总人数对电梯疏散的影响较大, 若楼层需要疏散的人员多, 电梯的疏散效果不好。楼层人员较少, 电梯的疏散效果反而明显。在火灾初始阶段, 电梯是疏散的主导路径, 随着火灾的进行, 楼梯逐渐成为人员疏散的主导。楼层数对电梯的疏散能力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楼层数越少, 电梯疏散能力越强。因此, 在高层医院设计中, 确定了建筑总层数和各层人员容量后应在消防设计评估中预先确定火灾发生时电梯最佳停靠层数, 保证消防安全。

7 结论

(1) 在建筑消防安全规范和法规允许的前提下, 尽量增加安全出口数量, 加宽安全出口宽度, 预留出口缓冲面积。建议在研究对象的高层超大医院一楼的东西两侧增加安全出口;并将原有出口宽度由3m拓宽为6m, 适当加大电梯口、楼梯口和安全出口的缓冲面积。

(2) 对于超高超大建筑物, 增加电梯和楼梯数量, 使疏散效率提高。建议文中医院的电梯数量由4部增加到8 部, 楼梯数量由2增加到4。

(3) 加强消防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救援逃生能力、注重医护人员的消防培训。在火灾发生时, 对逃生路线熟悉且逃生能力强的人员负责疏导病患及其家属进行安全撤离, 减少拥堵踩踏及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4) 在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验收中注重设计容量与设计层数以及电梯最佳停靠安全层数的关系, 并进行预警准备。

(5) 在运用BuildingEXODUS软件进行火灾模型评估时应结合实证调查并与文献数据项结合, 使模拟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朱江.超大体量高层医院消防安全疏散设计[J].武警学院学报, 2011, 27 (12) :39-41.

[2]何怡婧, 曾坚, 王子寒, 等.高层学生宿舍火灾疏散模拟与逃生行为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3, 32 (1) :15-18.

[3]马鸿, 施照成, 原兆华.某大型展览中心人员疏散性能化评估[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3, 32 (2) :133-135.

上一篇: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下一篇:质量管理学自考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