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政管理系统

2024-08-26

路政管理系统(精选6篇)

篇1:路政管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名 称:超市pos机管理系统

业:电子商务

级: 13电商接本

名: 穆惠萍

指导教师: 商俊燕

成绩:

2014年 9 月 10日

目 录

目 录.....................................................1

一、背景介绍..............................................2

二、系统分析..............................................2

(一)初步调查及可行性报告.............................2

(二)系统概述.........................................8

(三)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分析.............................10

(四)系统的数据流程图.................................10

三、系统设计..............................................12

(一)系统功能结构图设计...............................12

(二)数据库设计.......................................13

(三)输入输出设计.....................................14

(四)代码设计.........................................14

一、背景介绍

据了解,超市pos机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超市pos机管理的效率,也是超市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这就对超市pos机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管理超市已经成为目前的趋势,使用计算机可以高速,快捷地完成以上工作。在计算机联网后,数据在网上传递,可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规范数据管理行为,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

超时Pos机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备如下特点:  能通过键盘录入当前的销售商品和实收金额;  自动结算应收金额和找零金额;  打印购物小票;  能查询商品销售信息。

二、系统分析

(一)初步调查及可行性报告

1项目名称:

超市POS管理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 2说明:

现在是一个信息发达、快步伐、追求高效率的时代,现在的超市POS系统服务效率低,造成很多人排队付账,这就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它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人们希望能更方便更省时就可以办理结算业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尤其是学校里的学生人数的猛增,学生们急切希望有的银行卡也可以便随时随地在超市都可以付款;现在计算机网络的高度发现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用校园卡或是其他的银行卡自动在超市进行结算业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很明显现在的超市POS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特别是学生们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急切需要建立一个新的、高效的、方便的、互联的计算机系统。

3参考资料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 吴钦藩 编着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 张海藩 编着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软件工程》 任胜兵 邢琳 编着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4.1基本要求 4.1.1 功能要求

方便消费者购物和消费,刺激大额采购和冲动性购物,增加商场、超市消费额。减少商场、超市现金清点、交存超市环节,较少内部处理工作量,增加资金周转速度。商场、超市规避假币和现金管理安全风险。提升交易处理速度,加快商户资金使用效率。吸引更多消费者,尤其是吸引更多持卡消费群体。

商场、超市安装刷卡设备可以提升商户形象,帮助商户、超市在竞争中树立优势。商场、超市安装刷卡设备可以提升商户形象,帮助商户、超市在竞争中树立优势。解决了每日处理大量销售单据的烦恼,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计算出各种商品的销售数量、销售金额和利润等数据,使您可以及时掌握仓库库存信息,安排采购计划。

4.1.2 性能要求

为了满足超市的要求,系统必须要有很高的运作速度,消费者刷卡信息输入到系统,系统必须能及时作出响应,迅速处理各项数据、信息,显示出所有必需信息并打印出各项清单,所以要求很高的信息量处理速度和足够大的主存容量;由于要存贮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也要有足够大的磁盘容量;最重要的是安全性能,安全性是系统最重要的性能需求之一,银超市POS系统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消费者的结算与花费的安全。

4.1.3 接口要求

消费者刷卡时所有的信息没必要全部显示在屏幕上,这样保证消费者信息的安全;当消费者键入密码时可以到系统加以核对;计算机与打印机有高速传输的连接接口,最后以纸张的形式打印出发票给消费者。

4.1.4输入要求

业务员从开始输入数据到结算完成,要迅速准确,适当调整输入时间,不能让消费者等太久,但也不能让业务员太过忙碌以免影响正确率。

4.1.5输出要求

要求能快速准确打印出发票给消费者。4.2 开发目标近期目标

第一年内在一个消费者不是太多的小型超市建立一个超市内部POS系统,初步实现超市结算计算机化,并保证该超市能够按期顺利完成工作。

长期目标

暂时拟定在三至四年内,在国内多间超市中建立该POS系统,促进多间超市间的互联合作,实现超市POS系统的计算机管理体制,提高超市POS系统的整体水平;并实现超市POS系统的高效性、方便性、实用性、互联性,从而提高超市的信用度,提高各个联合超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为广大群众充分服务的基础上实现超市的利益的最大化。

4.3 限制条件

4.3.1 开发时间(只限于近期目标)预定为七个月。4.3.2 运行环境

Windows 2000/XP及以上操作系统; 数据库:SQL Server 4.3.3 使用寿命

该系统至少使用四年以上 4.3.4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初步采用调查方法:通过对超市业务员和消费者的调查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确定消费者和实际应用中的要求;然后经过座谈会或开会的形式与专家和超市经营者或是经理交谈,落实最后的问题定义及向他提出自己的有建设的建议。

5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当前大多数超市所使用的超市POS系统在处理紧急业务时人数太多,人工业务操作过多,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以至消费者等待办理结算业务时感到不耐烦且出错率高。

5.1 当前系统的处理流程

收款员使用收款机可以进行收款、退货、换货、价格查询、折扣、取消交易等操作,其中退货、换

pos

货、折扣功能可以设置成由经理控制。收款员每天工作的基本操作过程可以分为开机、进入销售、存零头、执行销售、结账、退出销售和关机。

销售操作:

1.先输入同种商品的数量和“*”号。2.使用扫描器,扫描读入该商品的条形码信息。这时收款机屏幕上可看到所要销售商品的名称、数量、价格,同时顾客显示屏也向顾客显示其商品价pos机销售格。

3.其他商品可重复以上操作,当同种商品只有一个时,可以直接进行扫描。

4.在收款过程中,可以随时按下小计键显示商品小计的金额。

5.当最终销售确认后,可以按下合计键进行收款结算。

选择付款方式:

现金支付; 2.支票支付; 3.信用卡支付。5.1.1工作负荷

手续繁多和不合理,工作效率非常低,需要大量业务员,通常有客户等待时间太长,这给业务员带来很大负担,给超市带来巨大压力。

5.1.2人员

需要大量业务员和额外的工作人员。5.1.3局限性

当前系统办理业务的流程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工作效率极其低。因此急需开发一个高效的超市POS系统。建议的新系统 6.1对新系统的说明

根据系统目标以及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建议新系统分三步实现:

第一阶段(1年内)先在一个超市建立一个内部的网络,以实现超市POS系统的计算机化。能够处理以下工作:在本超市内银行卡、信用卡、支票、现金都能实现的业务的成功办理;及时办理业务;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阶段(2~4年)在全省多家超市间建立一个互联的网络系统,实现超市POS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完成后的系统可以实现在各超市间相互合作实现信息的交互,且操作方便简单迅速。

第三阶段(5~10年)在全国内实现全国各个大中型超市的连锁及相互联系与合作和信息交流。让全国的超市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可以进行层次化、计算机化的管理。这样也容易形成统一的规则进行管理与遵守。

6.2 改进

用信用卡或其他POS系统认识的卡可以直接在超市直接办理结算业务;在柜台处结算时第一次输入密码核对正确后即可办理结算业务;免去了再次签名确认身份的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6.3 新系统的影响 6.3.1 对现行系统的影响

第一阶段最主要的影响是大大提高了超市POS系统的工作效率,以适应超市POS系统管理的计算机化。

第二阶段将要实现全国范围里多家超市间的互联,实现多家超市信息的集成,向客户提供一个方便、简单、及时、环保、随时随地可以随心所欲购物的互联的现代计算机化的网络系统。

6.3.2 对超市业务员的影响

可以大大减少工作人员,节约人力物力资源的开销;另一方面由于手续程序减少也可以减轻业务员的工作负担,有效地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精确度。

6.3.3 对消费者的影响

对消费者来说,使用刷卡交易方便、快捷、环保、卫生,如果使用是支付,还可先消费后还款。

减少了客户办理业务时的等待时间;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可以随心所欲刷卡购物,并且操作简单易懂;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在易货代理处办理业务或自己在特定的地点办理业务。

6.4 局限性

由于社会因素、时间和经济方面的限制,在开发的一两年内只能实现某一超市的POS系统计算机化,有望在第二阶段实现更广阔的互联网。

6.5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开发系统的计算机硬件已经非常普及,完全没有问题;现在的计算机各方面的技术都非常成熟,相对来说开发此系统的技术也要求比较简单,因此在技术方面是可行的;同时超市还必须有一定量的系统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员,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培训原来的技术人员成为新的需要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雇用所需这方面的专业技术员;若按计划,在规定的期限内,本系统的开发是可以完成的。

7.经济可行性分析

7.1 投资估计(限于一个超市)7.1.1 基础投资 正版软件 1000元 Oracle 10.0 20 万

网络设备 10万元

机器设备(假设有五个窗口)15万元

辅助设备 15万元

共计 61万元 7.1.2其它投资

业务员工资 30万元/五年 培训技术员 6万元

维护费用 10万元

不可知费用 15万元

共计 61万元

投资共计 122万元 7.2 收益分析 7.2.1 精减人员收益

减少人员10人(2000元/月)五年收益:(按利息率1%)2000*12*(1.1-1+(1.1)-2++„+(1.1)-55)*10*5=454.8 万元 7.2.2 整体收入增加

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业务员出错率降底及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储户的不断增加,每年可以增加10%的收益(假设当前收益是300万/年): 300万*(0.1*1.1-1+(1.12 –1)*(1.1)-2++„+(1.15-1)*(1.1)-55)*5=1950万

共计收益 2404.8万元 7.3 收益/投资比

2404.8万元/122万元=19.7 8 可供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可以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法。但由于一步到位对现行系统的影响比较大,实施的条件不够成熟,因而不建议。社会方面的可行性 9.1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全部软件购买正版

机器设置通过正当途径购得 9.2 消费者可行性

随着社会化的发展,人们的刷卡消费意识不断增强,对消费者来说,使用刷卡交易方便、快捷、环保、卫生,如果使用是支付,还可先消费后还款。结论意见 方案可行

(二)系统概述

系统包含的主要实体有:顾客、收款员、POS机、小票、商店、商品、购物篮。实体联系图(E-R图)如图1所示 根据上述E-R图分析得到系统基本关系如下:  顾客(顾客代号);

 收款员(收款员代号,收款员姓名,口令);  POS机(机号,品名,厂家);

 小票(单据号,日期,时间,收款员代号,机号,商店名称,购物信息,礼貌语,提示语);  商店(商店号,商店名称);  商品(商品代号,商品名称,单价);

 购物篮(顾客代号,商品代号,数量,金额);  付款结算(顾客代号,实收,应收,找零)。

根据数据处理流程得到补充关系:销售情况表(历史购物信息)。

图1 pos系统实体联系图(E-R图)

1.收款员和收银机是从属于商店,商店中可以同时拥有多个收款员和收银机,因此商店与收款员和收银机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

2.收款员操作收银机。在不同的时间内,可以有多个不同的收款员操作收银机,即一个收银机可以被多个收款员操作,收银机与收款员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

3.收款员通过付款结算(应收金额,实收金额,找零金额)与顾客联系起来。一个收款员在同一时间内只能为一位顾客服务,收款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

4.顾客选购商品(商品代号,商品名称,单价)。一个顾客可以选购多个商品,一个商品可以被多个顾客选购。即顾客跟商品之间的关系是多对多的关系。

5.顾客在付款后就拥有了购物小票,顾客付款后只会打印一张小票,而一张小票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被一个顾客所拥有,因此,顾客与小票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

6.收银机打印小票。一个收银机可以打印多张小票,多张小票可以被一台收银机打印,因此收银机与小票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

7.顾客通过选购与购物篮联系起来!一位顾客一次选择的商品放在一个购物篮内,一个购物篮一次只能被一位顾客使用,因此顾客与购物篮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8.收款员通过付款结算(应收金额,实收金额,找零金额)与购物篮联系起来。一位收款员可以处理多个购物篮,一个购物篮一次只能被一位收款员处理,因此收款员与购物篮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

(三)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分析

如图2所示POS前台销售处理流程为: 顾客选择商品后将现金和购物篮给收款员,然后收款员使用电脑将购物篮里的商品信息和实收金额输入POS机,并在POS机上打印出购物小票,最后收款员将找零和购物小票返还给顾客。

POS机将顾客所消费的信息存储,定期制定销售情况表,上报给店长,提供决策依据。店长可以根据销售情况表来了解销售情况,以便于做出更好的决策。

图2 pos前台销售处理流程

(四)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依据POS机的功能,系统的收款结算数据处理简易流程图3如下

图3 pos收款结算数据处理简易流程图

收款员把购物篮里的信息输入并统计金额以及通过付款结算实收的金额付款

结算都储存到POS数据库当中;POS数据库通过POS机将购物小票进行打印,将购物小票返还给顾客;运用POS数据库储存的信息通过销售信息系统编制销售情况表,为店长提供正确的销售决策依据。

图4显示pos收款结算数据处理流程。

图4 pos收款结算数据处理流程图

如图收款结算数据处理流程:

1.收款员把购物篮里的商品信息输入并统计金额和通过付款结算把实收的金额存储在当前销售商品信息表中

2.当前销售商品信息表转储并清空当前表就变成了历史销售商品信息表,并且清空3.当前销售商品信息表,通过销售信息查询可以查出销售情况表并打印供决策层做出正确的决策。4.当前销售商品信息表通过收银机(收款员表,运行参数表,基本信息表,商品词典表为收银机提供必要的信息)打印出购物小票给顾客

三、系统设计

(一)系统功能结构图设计

图5 POS仿真系统功能结构图

在POS仿真的系统(如图5)当中的操作界面中,一级菜单有“初始设置,商品销售,销售商品信息查询,退出”。二级菜单—“初始设置”中的包含子菜单项有“基本信息,收款员,商品词典,运行参数” ;“商品销售”中的包含子菜单项有“输入商品信息,收款结算,打印票据” ;“销售商品信息查询”中的包含子菜单项有“按商品代号查询,按单据号查询”退出系统—“退出”。不同的菜单项提供不同的功能需求,用户可自行修改菜单项。

(二)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核心是确定一个合适的数据模型,这个数据模型应该满足以下3个要求: 1.符合用户的要求。既能包含用户需要处理的所有数据,又能支持用户提出的所有处理功能的实现。

2.能被某个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所接受,如Visual FoxPro,ORACLE等 3.具有较高的质量,如易于理解,便于维护,没有数据冲突,完整性好,效益高等。

POS数据库中一共有六个表格,分别是当前销售商品信息表,历史销售商品信息表,商品词典表,基本信息表,收款员表,运行参数表。

(三)输入输出设计

输入,输出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重要部分。系统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要求。一个好的输入设计可以为一年高呼和系统带来良好的工作环境,一个好的输出设计可以为管理者提供简洁,明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信息。输入设计的基本原则:

1.输入形式应尽量接受原始处理的形式,尽量控制数据输入量。输入时,只需要输入基本信息,其他的统计,计算由计算机系统完成。2.可采用周转文件,批量输入等方式减少数据延迟。3.采用有效的验证手段,减少输入错误。

在pos系统设计的pos数据库中,共有6个表,需要输入内容的表有3个,分别是基本信息表,收款员表和商品词典表。

基本信息表(商店号、商店名称、机号、礼貌用语

1、礼貌用语

2、提示语

1、提示语2)收款员表(收款员姓名、收款员编号、口令)商品词典表(商品代号、商品名称、单价)

输出表单运行界面,分别为基本信息表,商品词典表,收款员表和运行参数表。运行参数表会显示有单据号。

(四)代码设计

代码设计有以下原则(不做详细说明)1.标准化 2.唯一性 3.合理性 4.可扩充性 5.简单性 6适用性

代码具有以下功能 1.鉴别功能 2.分类 3.排序

篇2:路政管理系统

今天提到文档方案的问题,正好我们的一个工程师也提出了协作问题。指出目前团队协作方面的欠缺,同时应该发现,目前对于文档管理这块,部门还是欠缺的,虽然像某些服务单位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文档,但是由于独立和修改次数的增多,如何确立一个“正确、标准”的版本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更大的问题就是文档传播的问题。当然,你说工程师写好了文档,放在这里,你来拿,或者我给你邮寄。首先,我们的工程师处于市内各个地点,通讯交流有一定的阻碍,也不能快速迅捷的复制文件,使用email更会造成邮件系统的资源占用,并且如果需要修改一处错误,难道要群发邮件?

观目前使用的知识库,首先仅仅按照服务地点来组合,就不是很科学的方法。文档的建立,并不是为了记录,而是为了查阅的方便。keso说过,GoogleNotebook目前失败在于既不方便于存储也不方便提取。目前查询系统和分类界面都不是很令人满意。所以服务文档看似很多,但却很少有人去查询。

较为科学的分类方式,借鉴当今比较火的web2.0的概念叫做tag(标签),我们通过tag文档,作为日后搜索文档和查询文档的关键字。这个关键词可以是服务地,也可以是问题类型等。这样,一个文档被贴上多个tag后存档。比如:A单位,网络,cisco。日后a单位网络出现问题在查询的时候,输入a单位,网络 即可搜索到相关文档。或许就是相同的问题。比如我想了解关于cisco的问题,那么同样通过cisco tag,我们也可以了解到相关信息。当然,如何组织tag的定义分类 对于快速搜索是很有帮助的。

另一个就是版本控制。当一篇文档以标准的格式完成的时候,我们把它加入到存档中。随着时间的增长,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或者对原有问题有了新的看法。还有新的工程师发现了问题。那么就要去修改。共享文档自由修改虽然方便,但是版本控制就成问题。如何确保不被错改,误改?所以引入了“权威版本”的概念。比如一篇关于某系统的详细文档,经过管理人员审订的初稿可以定为“权威版本”。日后如果发现问题或者有了新的解决需要更新,那么工程师可以立即去修改。但是这个修改并不影响到权威版本,当修改稿被广泛接受或者经测试无误,则并入“权威版本”并相应的版本号进步。

版本控制其实在office中已经实现,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并且其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由word组成文档组并不利于迅速的搜索,对于常见问题来说,建立长篇的大型word文档不是一个很棒的选择。

wiki系统自出生以来,就实现了协作、共享和查阅。所以基于这种特性,很是看好wiki在日后企业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实现项目和文档的管理,如果实现相应的权限控制,甚至可以实现组织和运作的管理。

通过网络的传播,不仅仅是在局域网中,在任何地方,工程师们都可以访问到OA中的文档,有效快捷的针对性查询。在家里,可以系统地看到其他项目组的有条理文档。

EA(Electronic Arts) 公司就在其内部实现了类wiki系统的组织管理和项目管理。

下面是关于wiki企业应用的一些概念介绍:

试析Wiki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Wiki推动内容管理软件获得高利润空间

Wiki全方位解惑挑战内容管理软件

团队协作并不非得需要一个wiki工具,wiki的协作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如果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那么还是会让工作更有效的进行。

附录:关于什么是wiki(这里指Native wiki)

Wiki一词源自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本是「快点快点」之意。在这里Wiki指的是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系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於一种人类知识的网路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这种创建、更改、及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与此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了必要的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了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简便且开放的优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用某个领域的知识。

Wiki起源

1995年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创建了全世界第一个wiki系统-WikiWikiWeb,并用它建立了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沃德?坎宁安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最早的Wiki系统。从至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著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体系统。

Wiki的历史不长,无论是Wiki概念本身,还是相关软体系统的特性,都还在热烈的讨论中;所以怎样的一个站点才能称得上是一个Wiki系统还是有争议的。与Wiki相关新近出现的技术还有blog,它们都降低了超文本写作和发布的难度。这两者都是同内容管理系统密切相关的。

Wiki的特点

使用方便

维护快捷:快速创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页面(这也是为什N叫作 “wiki wiki” 的原因)。

格式简单: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取代 HTML 的复杂格式标记。(类似所见即所得的风格)

链接方便:通过简单标记,直接以关键字名来建立链接(页面、外部连接、图像等)。

命名平易:关键字名就是页面名称,并且被置於一个单层、平直的名空间中。

可增长

可增长:页面的链接目标可以尚未存在,通过点击链接,我们可以创建这些页面,从而使系统得以增长。

修订历史:记录页面的修订历史,页面的各个版本都可以被获取。

开放性

开放的:社群内的成员可以任意创建、修改、或删除页面。

可观察:系统内页面的变动可以被来访者清楚观察得到。

篇3:路政管理系统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 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变化, 与企业不断发展和其它外界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其中,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是企业不断转变管理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关系进行辨析, 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两者存在的异同, 从而促进企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向着规范化、信息化发展。

二、信息与知识的界限

在对知识管理进行深刻研究的过程中, 必须对信息与知识的界限进行了解, 并清除知道两者的界限, 才能对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关系有更全面的了解。

早期研究阶段, 有关学者提出知识是“经过加工的信息”, 从而提出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

后来, 有关研究人员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出发, 提出信息是知识的一部分, 包含在知识中;

现代有关研究指出,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似性和差异性。因此, 信息与知识的界限又如下三种情况:

2.1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

在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研究中, 有较多的人都赞成“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这个观点, 他们将信息的范围无限扩大, 因此, 信息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一般的信息是指信息产业经常使用的知识, 例如:电子产品中的芯片、电气设备中的集成电路、办公使用的计算机和电信中的光导纤维等。而比较新颖的信息指的是新能源、环境保护、生物工程、海洋、航天、艺术、文化等。在实践过程中, 相关研究人员一般不会将知识和信息分开进行研究。

2.2信息是知识的一部分

在相关研究中, 信息是知识的一部分这个观点, 是由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中相关专家提出的。在知识是经济的基础的相关书籍中, 对知识和信息有了初步的定义, 并对后期研究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在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对信息和知识进行的相关研究中, 用“是什么”和“为什么”将两者区分开, 例如:牛顿创立的力学定律, 是根据“为什么”开始的, 应确定为知识范畴, 而苹果从树上掉下是牛顿产生疑问的信息, 应该包含在知识的内容中, 由此将信息看作是知识的一部分。

2.3划清信息与知识的界限

在第三种观点中, 对知识和信息的概念、范畴等进行了明确的划分, 一般情况下, 两者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 信息是指采集、整理、转换、传送、存储和利用等, 通过不同的信息可以知道更多其它事物, 并不断探索和创新;而知识是根据人们的应用需求, 对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 以不同的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 将不同的信息串联起来, 从而对事物的形态、特点等有全新的认识, 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 第三种观点中, 信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知识不断创新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对不同的信息进行组合、运用, 才能获得更新的知识, 以体现信息的知识化。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将不同的知识记录下来, 可以形成知识信息, 但是对信息和知识进行明确的区分却比较难。一般情况下, 将比较明显的数字、数量和相关描述性的文字看做是信息, 而对事物进行总的概述、体现事物本身特征的信息称作是知识。例如:在商场进行物品的购买时, 所提出的价格、型号、颜色等就是属于信息范畴, 而这个产品的名称就是知识范围。

有关研究人员还提出一种比较简单的区分方式, 可以用数字进行描述的内容就是信息, 不能用相关数据代替的则是知识。

在人们不断生产的过程中, 通过实践操作和生活形成的经验, 在长期的应用和融汇中, 可以延伸到其它领域, 从而产生新的含义和作用, 是新知识产生的重要途径。一般情况下, 知识具有分层表达的特点, 在不同的载体中, 知识存在的形态各不一样。

一般人的大脑是产生知识的第一层载体, 在人的大脑中可以存在很多知识, 具有隐含的特征, 在需要用到的时候可以自动产生;

在第二层载体中, 知识可以被文字、图片和语言等描述出来, 使知识更加具体、形象, 因此, 具有一定的显性特征;

在第三层载体中, 使用磁带、录音机、计算机等将文字、图片和语言等记录下来、储存下来, 可以使相关知识得到转移、交换和共享, 从而使知识得到充分利用。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 知识和信息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知识可以不断创新, 但信息不可以,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可以不断创新的事物都可以看作是知识。

三、信息系统和知识系统

3.1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根据相关要求将信息进行加工和管理, 则产生了信息系统, 是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体现。

一般情况下, 可以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处理、传输的系统, 都也可以称作是信息系统, 具有比较广泛的意义。从实践应用方面来看, 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的升级, 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企业的管理效应, 将通讯、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等多种技术结合到一起, 对企业发展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因此, 信息系统是由多个结构组成, 具有处理相关信息、输入相关信息、储存相关信息和传播相关信息的功能。

其中, 输入相关信息是指对与企业有关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获取, 同时按照要求的格式将其输入到相应的系统中;处理相关信息是指通过统计、计算等对上述数据进行转换, 让信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储存相关信息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后, 以企业要求的相关形式进行保存, 便于在使用时可以快速查找和提取;传播相关信息是指将上述数据加工后的结果, 通过信息的形式传输出去。在实践过程中, 信息系统必须及时进行反馈, 通过不断进行信息的输出, 根据信息的应用程度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 以不断调整整个信息系统, 使输出的效果变得更好。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运营中, 不同部分之间的管理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 根据性质、层次等方面存在的不同, 信息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以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要求,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发展中, 企业比较常用的信息系统主要有如下几个类型:

3.1.1办公自动化系统

在企业的正常运营中,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为数据处理工作人员专门涉及的额, 例如:办公室的文职人员、市场部的数据分析人员和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等。一般情况下, 办公自动化系统又叫做OAS, 可以有效进行文字处理、日志填写、电子文档制作等, 是现代企业办公的必备工具。目前, 办公自动化系统正在不断完善和升级中, 在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等方面,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发展, 办公自动化系统与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结合, 正使办公自动化系统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3.1.2知识工作系统

一般知识工作系统简称为KWS, 在企业的知识层工作人员中使用较多, 在日常应用中, 可以大大提高知识工作人员研究和开发新技术、不断创新知识的工作效率, 从而将新知识和新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实践中。

目前, 比较常用的额知识工作系统是CAD, 即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系统, 使设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 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 节约了大量设计时间。与此同时, KWS还具有进行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功能, 如通过网络视频和远程对话的形式, 进行同一个问题的研讨, 并对图片进行编辑、储存相关数据等。

因此, 在企业的长期运营中, 知识工作系统主要是用于对比较新颖的构思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处理, 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1.3决策支持系统

与其它系统相比, 决策支持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强, 根据企业发展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给以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已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财务部分的结算方式、人力资源管理的调配方式等。

与此同时, 决策支持系统通过使用相应的模型, 可以更全面、有效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和分析, 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定操作模式, 完成相应的功能, 是企业长远发展中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的可靠保障。

3.1.4事物处理系统

在企业运行中, 事物处理系统一般是操作层工作人员使用的基本管理系统, 对企业日常事物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 通过常规操作对象数据进行处理, 以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例如:产品的储存需要打印仓库存货单、产品的销售需要及时记录数量、新人入职时需要填写相关电子信息、工资结算时需要核算业务量等。

一般情况下, 在企业的正常运行中, 使用事物处理的信息系统, 都有一定明确的思路和程序, 通过不同的结构组成系统的相关功能, 在进行信息记录、统计等操作以后, 系统可以进行及时保存, 最后经济相关处理后将信息输出。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事务处理系统 (TPS) 在企业长期发展和日常事物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3.1.5高层主管支持系统

现代发展中, 高层主管支持系统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 可以帮助企业高层更好的进行管理、获取相关信息, 从而完成企业运营和发展战略方面的决策, 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在实践过程中, 高层主管支持系统主要是通过预警和提供机遇信息, 为企业高层进行决策时给以有力支持, 通过不同形式的模型, 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存在的重要决策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 以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3.1.6管理信息系统

在企业的管理层工作人员中, 比较常用的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联机、报告等方式获得当前的和历史的管理信息, 以TPS为信息处理基础, 通过整理、归纳和计算等形成相应的表格、图形等。

在实践过程中, 管理层的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取有针对性的数据, 如每个月的统计报表、结算单等, 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一般情况下, 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的使用, 具有一定的预先顺序和组成结构, 是一种比较固定的系统。

3.2知识系统

在企业管理中, 知识系统是对于企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搜集、整理等, 不管这些知识是否存在于企业的文件中、管理人员的发展规划中, 都会将这些知识配置到公司的各个结构中, 以为企业调整发展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 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时, 有最合适的知识给以支持, 以缩短策略制定的时间, 为企业不断发展争取更多有利机会。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各企业发展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以做好长远发展的规划, 确保未来发展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 知识系统是指对一定知识进行创造、收集、整理、传递和利用等的过程, 以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系统的管理。在早期的知识活动中, 知识存在的形式是隐含的, 大多数只在人的大脑中, 因此, 无法进行有效的捕获, 从而不能构成完整的系统。

由此可见, 不管在什么形式的组织中, 知识都会存在, 并在不断创新中, 即使没有完整的额知识系统, 但知识仍然在你不断变化和充足着。

在相关研究中, 知识系统主要被划分为Create (个人的创造性活动) 、Clarify (使知识明晰化) 、Classify (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Communicate (知识的交流) 、Comprehend (理解知识) 和Create (知识的再创造) 六个部分, 在结合相应的技术工具、企业文化和方法后, 可以在企业不断发展中发挥不同的功能。

3.2.1 Create-个人的创造性活动

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 为了完成某个活动和业务, 企业的员工用自己的能力创造出的一些新思维、新想法等的方法和技能, 被称之为个人的创造性活动。这些活动中的知识是以单独、分散的形式, 存在于任何一种情况下, 或者是隐藏在人的大脑中, 也可以通过图片、录像等形式被保存下来, 因此, 单独存在的知识所潜藏的能量是巨大的。

在企业不断发展中, 员工个人的创造性活动, 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是企业知识系统形成的重要基础保障。为了更好的进行企业管理, 必须在实践过程中, 激励员工不断创新, 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将这些新奇的想法、新思维和新知识储存的方式, 确保企业制定战略计划的可行性。

一般情况下, 企业员工的个人创造性活动是通过现代技术工具, 以特定的格式进行记录和保存的, 以便于更好的利用。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邮件、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商务和超文本链接等, 已成为最常用的技术工具, 是知识系统不断进行知识整理、加工和处理等的重要基础。

3.2.2 Clarify-使知识明晰化

在企业不断发展中, 为了更好的进行知识管理, 必须对知识中隐含的信息进行整理, 让他们清晰化, 才能使他们得到充分利用。

一般情况下, 组织中的信息是由硬数据和软信息两部分组成, 其中, 硬数据是指图表、文字和相关数字等, 软信息是指专业知识、个人爱好、操作技能等。在进行知识系统得到构造时, 必须在不断创建硬数据的时候, 将其中的软知识进行分化和转换。

目前, 使用较多的技术是被称作“Trapper”的技术, 是比较先进的元数据抽取程序, 具有学习和思考等能力, 可以对知识中存在的信息进行专业的推理和分析, 也可以在个人或者团队中进行应用, 从而使隐含的信息变得更好清晰, 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3.2.3 Classify-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为了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查询, 在企业管理中, 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以提高不同知识检索的效率。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运用, 知识整理和分类的工具越来越多, 其中, 超媒体链接技术在企业的知识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可以有效的处理较复杂、较大型和内容比较丰富的知识。与此同时, XML系统中的导航功能、查询功能、知识库等, 也是进行知识整理和归类的重要工具, 具有非常灵活的特点, 大大节约知识查询的时间。

3.2.4 Communicate-知识的交流

在企业正常运行中, 不同部门之间、企业和员工之间、团队个成员之间都需要进行知识的交流和沟通, 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管理和共享。

一般情况下, 信息交换常用的方法有传真、电话、会议和信件等,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知识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的转变为视频会议、自动文档存储、共享白板等, 大大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

3.2.5 Comprehend-理解知识

在对知识进行理解的过程中, 不同人之间会产生共鸣, 进而认同相关知识。因此, 在知识系统的构成中, 不断交流各种知识, 并不断加深理解, 对一定的知识产生认同感, 是影响知识系统构成的重要因素, 也是实现知识共享的重要保障。

目前, 使用最多的共享工具是超文本链接, 在不同的组织团体之间, 知识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存在, 即使是不参与相关活动的人, 也可以对其进行学习, 并表达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随着企业发展的长远需求, 基于Web文档的XML, 成为了最新型的知识管理工具, 可以让链接点保持最新状态, 从而实现网络环境下企业员工的知识交流和认同。

3.2.6 Create-知识的再创造

通过上述几个阶段对知识进行的收集、整理和认同等, 不同的知识都会得到创新, 并且,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自己所需的、有价值的知识, 以完成知识的再创造, 最终实现新知识的共享。

因此, 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 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知识管理方法, 研发新的知识管理工具, 以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四、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关系辨析

4.1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异同

4.1.1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同点

首先,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都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 信息系统的构成技术主要包括软件、计算机硬件、网络通信和数据存储等, 知识系统的构成技术与信息系统一样, 因此, 两者的运行和实践应用都需要依靠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知识管理中, 数据流、知识仓库和群件等技术, 是属于较新型的技术发展, 在信息系统中也可以应用, 因此, 在技术手段上,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很大差异。

然后,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都是在运用网络的基础上运行的。在企业发展中, 知识系统想要对知识进行收集、整理、认同等, 必须通过网络才能在不同部门、不同团队和企业员工之间进行交流, 最终实现知识的共享、传播和再创造等, 使新知识得到最终的共享。而信息系统也是由单机操作向着信息全球化共享发展的, 在网络的依托下, 才能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广泛, 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其次,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形成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都是由收集、储存、存储、传播和共享几个部分组成, 通过相应的处理后完成不同的功能。

最后,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都能在企业不断发展中产生相应的价值。在企业正常运行中,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 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并形成不同的知识, 从而为企业制定长远发展计划和发展战略提供可靠依据, 是企业生产不断创新的重要源泉, 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4.1.2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同点

首先,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处理和传播的对象不一样。一般情况下, 信息系统收集、处理和传播的对象是与某种事物有关的信息, 可以有效的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为企业发展提供所需的信息。知识系统收集、处理和传播的对象是通过人的大脑来产生的隐含知识, 可以是经验、思想和观点等, 是新知识产生的基础。

然后, 对处理对象进行加工的程度不一样。综上所述内容可知, 信息系统进行加工是通过计算、统计和汇总等进行的表面处理, 而知识系统是通过分析、整理和合成等对知识进行深层的处理, 因此, 知识系统进行的处理要比信息系统进行的加工深度大很多。

其次,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的产品形态不一样。信息系统一般是通过文档、报告和总结性数据等对信息进行展示, 而DSS和ESS等新型信息系统, 具有分析和预测信息数据的工能。知识系统可以通过文档、声音和图形等形态展示知识, 也可以同超链接形式进行知识的输出, 从而发挥不同的作用。

接着,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产品的价值取向不一样。在企业不断发展中, 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必须有一定的新颖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等, 才能使信息产品获得更多人的注意, 从而产生较高的价值。知识系统的产品一般具有一定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等, 对知识产生的背景非常看重, 从而为新知识产生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度量标准不一样。信息系统是通过企业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等进行度量, 知识系统是一个不可度量的东西, 没有非常形象的度量标准。因此, 在企业发展中,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是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

4.2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

在相关研究分析中, 不同研究工作人员对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和观点。部分研究工作人员认为知识系统和信息系统是完全独立的新型系统;部分研究工作人员认为知识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延伸和拓展。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更多的研究工作人员偏向于后一种看法和观点, 他们认为知识系统和一般的信息系统不一样, 但与信息系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例如:知识系统对信息系统中各种功能的延伸。

上述内容中提到, 信息系统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而知识系统是对信息和知识进行更深层的加工, 因此, 知识系统的知识收集、整理和加工, 离不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共享。

在信息收集、整理和合成等基础上, 知识系统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知识理解和认同, 最终创作新知识, 实现新知识的共享。因此,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之间既有不同之处, 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在企业不断发展中, 需要正确运用和处理两者的关系, 才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而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社会发展对企业知识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现代化建设中, 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广, 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 使知识管理系统变得更加完善, 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根据相关研究发现, 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 在不同情况下所发挥的作用各不一样。本文就信息与知识的界限进行阐述, 对信息系统和知识系统进行分析, 以对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关系进行辨析,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篇4:路政管理系统

关键词:IT管理;采集管理子系统;统一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3-0000-02

Acquisition Management Subsystem Design and IT Management System

Wu Dongsheng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Ltd.,Zhengzhou Cigarette Factory,Zhengzhou450000,China)

Abstract:In today's society,IT has gone deep into people live and work in all area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system has been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the businesses of widely used.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IT management and key technologies,and by analysis of the IT management model management subsystem design process to discuss the structure of subsystem,the subsystem module design.I hope can be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IT management systems.

Keywords:IT management;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subsystem;Unified monitoring

随着IT系统的日益复杂和IT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怎样对IT系统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何在保证管理部门对IT系统管理的可控性和可视性的前提下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实现信息技术和业务的高度整合,已经成为现在各个政府和企业信息部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IT管理系统的核心理念在于发展新的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管理方法,充分考虑技术、人员和流程这三个高质量IT服务要素,实现“面向服务的管理”和“IT基础架构管理”的同一,是管理人员通过一体化的、先进的管理工具,监控资源的运行状况,确保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最终实现IT和业务的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IT管理背景知识和关键技术

ITIL的全称是Information Tichnology Infrasructure Library,也就是“IT基础架构库”或“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它是80年代中期英国国家计算机和电信局开始开发的针对IT行业的一套管理服务标准库

关键技术:XML技术、WEB技术、Socket通讯、Bindows技术和Java反射。

二、采集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一)设计目标

采集管理子系统作为IT管理系统的核心之一,负责完成除了网络管理的IT基础构架管理所定义的其他所有管理功能。它的设计目标是:

第一,获取IT资源信息,为事件管理和资源管理提供分析所需的详细数据,来方便构造与业务有关的报告或观察视图,帮组分析计算机的资源使用的情况,并且及时对业务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的故障,或者提供防范和预测潜在问题的发生,来实现主动式管理。

第二,通过面向客户进行设计,来使得客户可以用最简便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对其操作。提供高度封装和抽象,用户看到的知识位于统一位置的高层几口。同时,还要提供方便的版本升级和良好的扩展性。

(二)子系统结构

采集管理子系统主要有三个部分:AgentManager、管理员界面和Agent。

AgentManager模块运行在服务器端,对Agent进行管理,包括Agent的注册、周期数据入库、初始化、警告信息入库和修改周期等等。

管理员界面提供供管理员操作的接口,可以对采集数据项和元素的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也可以修改数据项阀值和元素周期。

Agent模块安装并且运行在每个被管理的对象上,用于完成数据收集工作和对资源的监控。Agent分为:配置采集Agent、性能Agent和运行平台监控Agent。

(三)事件流和数据流传输设计

1.传输格式

主要采用XML文件来对数据进行传输。

2.数据封装方法

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的消息由数据和事件构成,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发送过程中,先发送一个整数代表事件类型,在发送一个数据,这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消息。

3.监控展示的数据的层次结构

用树形结构来显示被监控的对象的性能指标,在根节点下面一共分为四级节点,把根节点命名为“资源管理”,其下的一级的节点是监控的类别,包括主机和数据库;二级为机器名,用来唯一标识被监控的对象;三级为采集元素,提供被管理的对象中可以被采集的元素;四级,即叶节点,是采集数据项,它是最小的可以监控的对象,属于采集元素,可以反映每种采集元素中包含的所有微小的采集项。

4.和事件对应的消息格式

上传配置文件时,采用XML格式的数据,Agent客户端向AgentManager服务器端发送配置文件,AgentManager将记录采集元素和数据信息的数据库表与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对比,若库中不存在数据项和采集元素,要按照配置文件的定义来填充[3]。

下发配置时,AgentManager接收到了初始值所需更新的数据库,初始值包括阀值和采集周期。对于采集周期,如果数据库中存在,则不做更新,并且要传到客户单进而更新在客户端被缓存的采集周期;如果数据库中没有,就要插入数据库[4]。对与阀值,若数据库中存在,就不做数据库更新,要对Agent服务器端的阀值进行缓存;若不存在,则需插入数据库并且在阀值缓存器中缓存,那么初始化完成。上传采集数据时,Agent客户端根据指定的时间,定时把数据上传给AgentManager端,AgentManager负责把数据存入数据库表。在资源管理平台,当客服发出查看摸个元素性能的数据试试请求时,界面需传入的参数包括参数的字符串组,用“:”分隔参数。上传实时数据时,用XML格式实时返回采集的数据,将获得的数据的指标值放入Bindows的固定格式中;集管理员在管理界面重新定义某个元素的采集周期,并发“修改周期”的请求;系统管理员可以重新定义某个数据元素的告警阀值,请求“修改阀值”。除了上述设计,还可以对子系统的各个管理模块进行设计,包括AgentManager的设计、Agent的设计等。

三、结语

到目前为止,国内的自主开发IT管理软件仍不够成熟,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IT管理系统中采集管理子系统的设计需要人们的重视。更深入的分析IT管理系统的功能、框架和设计方案,在满足本地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开发出综合、先进且全面的IT产品,将具有长远和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温熙华.网管软件的比较及发展趋势[J].电信技术,2005,(2)

[2]薄涛.计算机网络监管系统的应用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10)

[3]张宁,胡文雯.网络管理的现状及面向业务的综合网络管理[J].现代电信科技.2003,9(9)

[4]钟建松.基于HPOpenView的网管系统的开发[J].计算机与通信.1999,12

[5]徐伟.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监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0,26(2)

篇5:路政管理系统

毕业论文

摘要 本文论述了餐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脚丫代写网餐饮管理信息系统是以湘潭某酒店为蓝本开发的,脚丫论文代写从分析酒店的基本情况入手,进行系统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分析该酒店的日常业务,了解该企业的管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系统分析,得出系统功能结构图,再通过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环节,最终开发出能够满足酒店业务需要的餐饮管理信息系统。

该餐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突出点单、结账和进货管理。点单时可利用智能表单输入方式输入数据,简单快捷准确。结账管理方式灵活多样,分为挂帐、是否打折结账和特权结账方式。进货管理主要是对酒店后台进货的管理。关键字:Delphi 系统管理 SQL Server

Dining Management System

篇6: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一、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为了保证程序设计和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软、硬件人员首先应该进行计算机设备安装调试,并且对有关的操作系统、系统软件等做好安装和调试。

二、程序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阶段所提供的系统设计说明书,进行新系统的程序设计,即按照说明书的详细要求,对每个模块编写程序。

编写过程中,应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原则,使得编写出的程序逻辑上正确且易于阅读和理解。

三、调试

一个MIS系统通常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个模块(程序)组成。因此整个系统的协调工作可依次分为模块(程序)调试、分调(子系统调试)、和总调(系统调试)三个步骤来进行。

1.模块调试 通常可在程序设计过程中由程序员自己进行。调试时首先在纸上将程序清单仔细“走”一遍,检查出明显的语法和逻辑错误,然后再上机调试,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调试效率。条件具备时,还可以应用各种调试工具。

2.分调 是把子系统中各个程序(模块)或几个密切相关的程序(模块)放在一起来调试。主要是调试各模块(程序)之间的接口,看接口是否匹配,通信规则是否合理,

3.总调 将经过调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调试。主要目的是验证系统运行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说明书的要求以及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是否符合要求。总调时一般应在新系统今后所用的计算机上进行,参加调试人员除全体开发人员以外,还应邀请用户的有关人员,以便及时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

四、系统测试与运行

系统测试的任务是利用符合实际情况的测试数据,验证和确定新系统是否满足系统测试说明书要求的全部功能及性能。测试数据是系统测试的关键,应符合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完善。还应覆盖其它极端条件。系统测试完成以后即可进行系统的试运行。

五、文档编写

在系统调试完成后,就应着手编写有关的文档,如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使用说明书。

六、人员培训

为使新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获得应有的效益,对用户进行培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工作。除了对系统的操作员、维护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外,还应对用户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以及与新系统有关的业务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

七、系统转换

系统转换是指新系统代替当前运行系统的过程,通常有三种方式。

1.直接转换 在当前系统停止运行的某一时刻,新系统立即开始运行。

2.并行转换 新、老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然后老系统停止运行。

上一篇:碧桂园楼盘销售计划书下一篇:聚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