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职称红头文件

2024-06-04

上海市职称红头文件(通用5篇)

篇1:上海市职称红头文件

第四章 一级教师水平评价标准

第九条 申报一级教师任职资格应符合以下能力和经历要求:

(一)专业知识和能力。具备本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并在教学中正确运用。

(二)教育教学工作量完成情况。完成教育部门和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每学年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少于320课时;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师每学年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专任教师的1/2,且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校领导每学年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专任教师的1/3,且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

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独立承担一门专业技术课的理论教学和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指导任务,专业课教师每学年教学工作量不少于320课时。

教研人员从教以来,在中小学(幼儿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累计3年以上,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承担并完成1门课程的教学指导和教学研究任务。每学年深入学校指导教学不少于60次,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

(三)教学经历。系统担任过1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过学科循环教学或担任过3届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授课效果评价良好;幼儿园教师完成过循环带班工作。(教研员可不作要求)

(四)教学效果。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所教学科学生普遍达到教育质量要求,教学效果良好,任现职以来教学效果评估至少2年为优秀。

(五)学生管理。具有较强的学生管理能力,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教育。教师任现职以来,承担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具体范围见附则)3年以上(博士研究生不作要求,硕士研究生要求1年以上),所教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在各方面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本人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受到过校(园)级或以上表彰。(教研员可不作要求)

(六)教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自2014年起,每学期至少撰写1篇有一定价值的教学心得、案例或教科研论文,在单位举办的学术活动中交流并获得好评;作为主要完成人,至少参与过1项校本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七)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

第十条 一级教师工作业绩要求 申报一级教师任职资格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经专家综合评价,达到一级教师水平。

(一)教师

1.城市教师讲授过县级及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获县级二等奖或市级三等奖及以上等次)、示范课或观摩课;农村教师讲授过县级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示范课或观摩课。2.教书育人成绩突出,城市学校教师受到以下表彰之一:

(1)获得县级政府综合表彰,或教师节期间获得县级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

(2)在师德师风方面表现突出,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联合评选为市级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1次或县级2次;

(3)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所带班级被评为县级文明班集体,或者本人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申报“少先队工作”专业的人员所带共青团、少先队被评为县级先进团委、团支部、少先队,或本人被评为县级优秀团(队)辅导员、模范团(队)干;

(4)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受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单项表彰1次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单项表彰2次。

农村学校教师受到过县级综合表彰、师德表彰、班主任表彰、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工作表彰或教育教学工作单项表彰1次。3.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以下业绩之一:(1)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

(2)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

(3)主持辅导学生社团活动3年以上,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

(4)城市学校教师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6名),获得省辖市优秀教学成果奖,或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6名)参与并完成市级教科研课题研究;农村学校教师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6名),获得县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或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6名)参与并完成县级教科研课题研究。

(二)教研人员

1.省教研员讲授过省级及以上有关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其他教研员讲授过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

2.每学年在本级或上级区域讲授示范课、开设教学专题讲座等2次,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3.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取得以下业绩之一(乡镇中心校教研员不作要求):

(1)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6名),获得省辖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以上奖励;

(2)作为主持人,获得省辖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3)省教研员参与并完成(限前3名)省级本学科(领域)教科研课题1项,市、县教研员参与并完成(限前3名)市级本学科(领域)教科研课题1项。

4.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水平,省教研员在教育教学类CN学术期刊上独立发表本学科(领域)学术论文2篇,市、县教研员在教育教学类CN学术期刊上独立发表本学科(领域)学术论文1篇,乡镇中心校教研员参与并完成(限前3名)县级教科研课题1项或在教育教学类CN学术期刊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1篇。5.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获得县级政府综合表彰;或者教师节期间获得县级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或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受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单项表彰1次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单项表彰2次。第十一条 一级教师破格评审条件

破格申报评审一级教师任职资格人员,除具备一级教师正常晋升条件外,还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超额完成单位规定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务,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二)近5年考核获得优秀等次1次。

(三)讲课答辩获优秀等次。

(四)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其中第1、3条为教师必备条件,第2、3条为教研人员必备条件),经专家综合评价,达到一级教师水平。

1.讲授过县级及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获县一等奖或市二等奖及以上等次)、示范课或观摩课,获得好评。2.主持并完成相应级别本学科教科研课题1项。3.获得县级政府综合表彰;或者教师节期间,获得县级政府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第五章 高级教师水平评价标准

第十二条 申报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应符合以下能力和经历要求:

(一)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价值观,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在教学中熟练运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

(二)教育教学工作量完成情况。完成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量,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每学年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少于320课时;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师不少于专任教师的1/2,且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规模较大学校(幼儿园)校(园)长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规模少于12个教学班的学校、少于8个班的幼儿园的校(园)长每学年任课不少于120课时,且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40节。因课程计划、学校性质、规模等原因而课时偏少的学科,任课教师须有其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工作量作为补充。

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独立承担一门专业技术课的理论教学和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指导任务,专业课教师每学年不少于320课时。

教研人员从教以来,在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累计5年以上,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承担并完成1门学科的教学指导和教学研究任务。有计划地深入学校指导教学,每学年县教研员不少于60次,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市教研员不少于50次,听课、评课不少于50节;省教研员不少于40次,听课、评课不少于40节。

(三)教学经历。胜任本学科各级段的教学工作,任现职以来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进行本学科的循环教学,或担任过3届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校长、园长、教研员可不作要求)

(四)学生管理。能够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进行班级(团队)管理和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申报“教育管理”专业人员担任校(园)长3年以上;教师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3年以上(博士研究生要求2年),或任现职以来承担其他学生管理工作(具体范围见附则)5年以上(博士研究生要求4年),教书育人成效显著,本人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受到过校(园)级或以上表彰2次。(教研员可不作要求)

(五)教学效果。教师课堂教学受到学生广泛欢迎,同行评价普遍较高,是学校公认的教学骨干,每学年讲授校级示范课、观摩课、达标课、研讨课等公开课1次,或开展学科专题讲座1次。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所教学生课业负担轻,教学效果显著,近6年来至少有5学年教学效果评估获优秀等次,学生评价满意度高;近6年来(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任现职以来)考核至少1年获优秀等次。

校(园)长办学(园)理念先进,办学(园)效果显著,任现职以来学校持续发展良好;在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成效显著,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在同类学校(幼儿园)中位居前列(市属学校要求在本市范围,县、区属学校要求在本县、区范围,乡镇及以下学校要求在乡镇范围),受到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认可;近6年来(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任现职以来)考核至少1年获优秀等次。

教研员任现职以来,能较好地组织开展本区域教学研究工作,得到本学科教师的一致认可,所指导的教师取得优异成绩;近6年来(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任现职以来)考核至少1年获优秀等次。

(六)教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在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能够认真进行教学反思,自2014年起,每学期至少撰写1篇有较高价值的教学心得、案例或教科研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单位举办的学术活动中交流并获得好评。

能够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学校教师主持过校本教科研课题研究,城市学校校(园)长主持过市级教科研课题研究,农村学校校(园)长主持过县级教科研课题研究。

(七)素质教育。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突出成绩。

(八)课程改革。按照课程改革要求,能够结合学科特点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为学生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专题知识讲座或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课外活动。

(九)示范引领。积极发挥高尚师德和专业发展的传帮带作用,经单位统一安排,结对培养青年教师,共同实现专业成长。培养、指导2名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所培养、指导的教师获得县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表彰、奖励。

(十)支教。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城镇中小学教师须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支教的经历。(当年年底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教师及特殊教育学校可不作要求)

第十三条 高级教师工作业绩要求

申报高级教师任职资格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经专家综合评价,达到高级教师水平。

(一)教师 1.城市教师讲授过市级及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获市二等奖或省三等奖及以上等次)、示范课或观摩课,获得好评;农村教师讲授过市级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或讲授过县级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并获一等奖,或讲授过2次县级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均获县二等奖及以上等次)、示范课、观摩课,获得好评。

对于实际教学效果特别突出的人员,如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不符合以上要求,须在评委会专门组织的讲课答辩中获优秀等次。

2.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受到以下表彰之一:

(1)受到市级政府综合表彰,或者教师节期间获得市级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2)在师德师风方面表现突出,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联合评选为省级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1次或市级2次;

(3)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所带班级被评为市级文明班集体,或者本人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专职从事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并申报“少先队工作”专业的人员所带共青团、少先队被评为市级先进团委(团支部)、少先队,或本人被评为市级优秀团(队)辅导员、模范团(队)干;

(4)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受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单项表彰1次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单项表彰2次。

农村学校教师获奖等次降低一个级别。3.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以下业绩之一:

(1)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

(2)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

(3)主持辅导学生社团活动3年以上,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

(4)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6名),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励;或者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完成省级教科研课题1项,评委会专家评价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农村学校教师获奖等次降低一个级别。

(二)校(园)长

1.从教以来,讲授过市级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

2.学校(幼儿园)管理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成绩突出,担任校(园)长以来,所管理的学校(幼儿园)受到市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综合表彰1次或单项表彰2次。(学校综合表彰名录见附则)

3.长期从事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本人受到市级政府综合表彰;或教师节期间,获得市级综合表彰的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称号;或者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受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单项表彰。

4.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6名),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励;或者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能够结合学校(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主持并完成省级教科研课题1项,研究成果在提升办学质量方面体现价值,评委会专家评价较高,对本区域学校(幼儿园)具有引领和借鉴意义。

或者所管理的学校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等,取得良好效果,城市学校受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组织观摩学习1次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组织观摩学习2次。

农村校(园)长以上各项要求降低一个级别。

(三)教研人员

1.每学年在本级(至少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或培训活动中开设示范课、教学专题讲座等2次,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需提供任现职以来或近5年以来的有关材料)

2.教研员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取得以下业绩之一:(1)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6名),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以上奖励;

(2)作为主持人,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3)省教研员主持并完成省级本学科(领域)教科研课题2项,市教研员主持并完成省级本学科(领域)教科研课题1项,县教研员主持并完成市级本学科(领域)教科研课题1项,乡镇中心校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参与并完成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项(限前3名),评委会专家评价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3.省教研员在教育教学类CN学术期刊上独立发表本学科(领域)教科研论文3篇(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市、县教研员在教育教学类CN学术期刊上独立发表本学科(领域)教科研论文2篇,乡镇中心校教研员在教育教学类CN学术期刊上独立发表本学科教科研论文1篇。

4.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获得市级政府综合表彰;或者教师节期间获得市级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或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受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单项表彰1次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单项表彰2次。第十四条 高级教师破格评审条件

破格申报评审高级教师任职资格人员,除符合高级教师正常晋升条件外,还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超额完成单位规定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务,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二)近6年考核获得优秀等次2次。

(三)讲课答辩获优秀等次。

(四)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两条(其中第1、3条为学校教师必备条件,第2、3条为校长、园长、教研人员必备条件),经专家综合评价,达到高级教师水平。

1.讲授过市级及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获市级一等奖或省级二等奖)、示范课或观摩课,获得好评。

2.主持完成的相应级别的教科研课题中至少有1项获一等奖,或者作为主持人,获得相应级别的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以上奖励。

3.获得市级政府综合表彰,或教师节期间获得市级及以上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第六章 正高级教师水平评价标准

第十五条 申报正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应符合以下能力和经历要求:

(一)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坚定的职业信念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价值观,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挥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10年以上(具体范围见附则),教书育人成果突出。

(二)教育教学工作面向未来,在坚守教育信念、总结教育经验、创新教育理论、提出教育建议、实践教育理想等方面具有成熟的教育思想,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或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应用,收到良好效果。

(三)系统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专业知识、学科思想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技艺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具有较强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能独立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创新性实践。

(四)教师能够胜任本学科各级段的教学工作,任现职以来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进行本学科的循环教学,或担任过3届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校(园)长担任校(园)长5年以上。(教研员可不作要求)

(五)完成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每学年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少于320课时;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师不少于专任教师的1/2,且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规模较大学校(幼儿园)校(园)长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规模少于12个教学班的学校、少于8个班的幼儿园的校(园)长每学年任课不少于120节,且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40节。因课程计划、学校性质、规模等原因而课时偏少的学科,任课教师须有其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工作量作为补充。近8年来教学效果评估均获优秀等次,任现职以来考核至少2年获优秀等次。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独立承担一门专业技术课的理论教学和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指导任务,专业课教师每学年不少于320课时。近8年来教学效果评估均获优秀等次,任现职以来考核至少2年获优秀等次。

教研人员从教以来,在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累计5年以上,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承担并完成1门学科的教学指导和教学研究任务。有计划地深入学校指导教学,每学年县教研员不少于60次,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市教研员不少于50次,听课、评课不少于50节;省教研员不少于40次,听课、评课不少于40节。每学年承担公开课或教师培训课,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成效显著。每学年至少在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在市级范围组织的教研、培训活动中开设示范课或教学专题讲座等2次,学科教学质量位居前列。任现职以来考核至少2年获优秀等次。

(六)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理念创新、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对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做出显著成绩。

(七)在学科教学与研究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持省辖市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工作室3年以上,或参加省辖市及以上学科教研中心组工作3年以上,或被评为省级学科带头人等,在本学科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

(八)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经单位统一安排,结对培养、指导3名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所培养、指导的教师获得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表彰、奖励。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标准中工作业绩等除有特殊规定外,均指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以来本专业或本学科领域的工作、业绩情况。申报人员的各项工作业绩应经过单位推荐、核实后取得,凡未经过单位推荐、核实所取得的业绩一律不予认可。

第十九条 本标准中有级别要求所称“市”指“省辖市”,“县”指“县和县级市、区”,“乡”指“乡、镇”。

第二十条 城市学校指驻地在县城及以上的学校(含地处农村的高中),农村学校指驻地在乡、镇(不含县城所在镇)以下的学校。按农村教师申报的人员须近3年以来在乡、镇及以下学校任教。

第二十一条 本标准中有级别要求的内容为基本要求,如获得更高级别的符合相应要求。

第二十二条 本标准中同一内容的业绩不重复使用。

第二十三条 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指担任班主任、团队辅导员、年级组长、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学校艺体及综合实践活动负责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等,校领导、教务主任、政教主任、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负责人可视同于学生管理工作。第二十四条 论文发表的刊物不含增刊、特刊、专刊、专辑、论文汇集等。综述、通讯报道、试卷(题)及习题研究等不作为评审论文对待。正式出版的学术论著不含习题集、教辅资料等。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是指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所收录;发表的论文应可通过中国知网、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主流文献数据库检索到;出版论著的ISBN书号及核字号CIP能从中国新闻出版信息网查询到。在单位内部交流的论文须加盖单位公章,并出具评价意见。

第二十五条 有关课时量以教育部门要求为准,列入教学计划的活动课应计算为课时。

第二十六条 循环教学工作要根据学科特点掌握,小学分低学段和高学段,高中、初中有关学科根据课程设置方案循环。

第二十七条 本标准中“能力和经历要求”单位应严格把关并出具有关材料,评委会将根据其规范程度予以认定。

第二十八条 教师资格证问题

申报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具体专业不作要求;取得较高级别学校教师资格证人员,到较低级别学校任教,可视为具备相应资格;幼儿园教师须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证。

第二十九条 学历与申报专业有关问题

本标准中所指学历为国家有关部门承认的学历。参加工作后取得的非全日制普通本科及以下学历须满2年后,达到相应任职年限要求,方可按正常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参加工作后取得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达到相应任职年限要求,可按正常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本标准中申报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特殊专业的人员,所学专业应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及以上学位在小学和农村初中从事英语教学,申报英语专业可视为合格学历)。

高中、初中申报人员除以上特殊专业外,原则上按照“大文大理”掌握(“地理”专业具有特殊性,按文、理科均可)。

幼儿园、小学除以上特殊专业外,专业可不作要求。

农村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或不相近,取得规定的相应层次学历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累计15年申报一级教师,或者取得相应规定层次学历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累计20年申报高级教师,视为符合学历要求。

第三十条 从事专业与申报专业问题

申报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人员,除以上规定的特殊专业外,可按“大文大理”掌握。文、理科内同类专业不需转评可直接申报高一级职务;因工作需要,在文、理科及特殊专业之间转换工作岗位的人员,须先进行专业转评,满1年后方可按新的专业申报高一级职务。转评前后的任职年限累计计算,工作业绩合并计算,但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专业须与申报专业一致。第三十一条 有关人员申报身份问题

1.“教育管理”专业仅限校(园)长正职申报,其他人员应选择所主要从事专业申报。按照“教育管理”专业申报高级教师的人员,须担任校(园)长3年以上。担任校(园)长职务的申报人员,须取得校(园)长培训合格证,并在《评审表》和《评审简表》相应栏目中注明所担任职务及时间。

2.申报人员应按现所在岗位申报,并在“单位类型”中如实填写有关项目,如“城市高中”、“城市初中”、“农村初中”、“农村小学”等。在中学、小学、幼儿园等不同岗位工作过的人员,应在工作经历中予以体现,在不同岗位的任职年限累计计算,工作业绩合并计算,但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证书须与现岗位一致。

3.在中小学校兼任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人员,如课时量达到相应要求,可按一线教师申报;课时量达不到相应要求的人员,单位类型按“其他教学机构”申报,申报评审条件按相应层次教研员执行。其中,省属学校按省教研员、市属学校按市教研员、县(市、区)属学校按县教研员、乡镇学校按乡镇中心校教研员申报评审。兼任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人员,应在《评审表》和《评审简表》相应栏目中注明所担任职务及时间。4.在各级教研室、电化教育馆专门从事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和教研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在乡镇中心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单位类型按“其他教学机构”申报,申报评审条件按相应层次教研员执行。

5.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机构,如取得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办学资质,具有规范的教学计划,并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可按教师申报,否则须按教研员申报。

第三十二条 有关学术技术称号问题

本标准中有关的学术技术称号有:

国家级: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优秀专家。

省级: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贡献津贴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省辖市:省辖市党委、政府授予的“优秀专家”、享受省辖市政府特殊贡献津贴专家、省辖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省辖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第三十三条 有关表彰问题

各类表彰奖励以政府部门组织的为准,非政府部门组织的原则上不予认可。

政府综合表彰是指以各级政府名义开展的综合性表彰;省、部级政府综合表彰包括以省政府名义开展的综合性表彰和教师节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表彰的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

综合表彰是指由政府授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展的综合性表彰以及教师节期间经政府或授权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联合表彰的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单项表彰,强调的是与教育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的表彰,如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名师、文明教师、教学标兵,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专职从事共青团、少先队工作人员获得的先进团委(团支部)、少先队、优秀团(队)辅导员、模范团(队)干等,按单项表彰对待。

对于个别专业性较强的专业,由业务主管行政部门进行的表彰,评委会可根据其规范程度予以认定。

校(园)长有关要求学校(幼儿园)获得的综合性集体表彰有:党委政府命名的文明单位,教育行政部门命名的综合性示范学校(幼儿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文明标兵学校等,县区及以下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命名的“文明学校”可视为综合性集体表彰。

班主任、班集体表彰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综合性班主任、班集体表彰,单项或在某次活动中进行的表彰不予认可;团队辅导员、团支部、少先队表彰是指由共青团少先队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综合性表彰,单项或在某次活动中进行的表彰不予认可。

教学成果奖励是指由政府或政府授权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要求,规范评选的优秀教学成果。其它未列入的表彰,由评委会根据其规范程度经集体讨论达成共识后予以认可,凡未经评委会达成共识的一律不予认可。

第三十四条 关于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问题

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以基础教研部门组织的为主,在某次活动中举办的优质课不予认可,须附本人教案和专家评价意见,获奖附奖励证书,同时须在评审简表中标明主办部门、获奖等级、文件号、奖励证书编号等。

获得基础教研部门组织的示范课、观摩课证书的人员,须提供从教以来获得的相应级别优质课二等奖或以上等次证书。自2014年起,示范课、观摩课应以文件或简报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凡没有以文件、简报等形式向社会公 布的示范课、观摩课一律不予认可。

职业教研室作为职业技术学科的教研部门,其组织的职业技术类优质课予以认可。

电教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内容的优质课,实验装备部门组织的物理、化学、生物、科学4个学科实验内容的优质课予以认可。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应体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突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实验优质课应以实验教学内容为主,突出实验设计和方法的创新,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实验优质课须同时提供相关光盘或录像。

第三十五条 教科研课题问题

教科研课题指教育科研部门、基础教研部门组织鉴定的教科研课题。课题一般应具有立项、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阶段,须附立项报告、研究过程材料、研究报告、结项(鉴定)证书、获奖证书等完备的材料;教科研课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对于水平低下的不予认可;教科研课题应有一定的研究周期,并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对于研究周期不满1年、没有投入教育教学实践检验的不予认可。第三十六条 需要提交的有关材料

1.能力经历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由单位提供证明材料;正高级教师教育思想应以文字形式概括其主要观点,并说明在评审材料中的体现。

2.教育教学工作量提供课程安排表及学校有关证明。听课、评课附任现职或近5年以来的听课、评课记录等证明材料。3.循环教学提供学校教学计划、教案等。

4.学生管理工作须附单位有关证明材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考核材料和奖励证书等。

5.教育教学效果提供学校原始教学效果评估材料及评价意见,考核结果须提供任现职以来《考核表》原件。6.专题讲座须提供主办方邀请函、有关会议通知、讲稿、讲座有关视频等影像资料等。

7.表彰、奖励等提供有关证书原件,并在评审简表中注明表彰文件号、证书编号。

8.示范引领。申报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应由单位出具师德师风表现的证明材料;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应提供经单位批准的有关证明材料、被辅导教师的获奖证书等;正高级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应提供其学科带头人、主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参与学科教研中心组工作等有关文件材料。

9.“支教”按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求进行,以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为准,须提供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证明材料。

10.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和学生社团有关表彰和观摩学习活动以各级基础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规范组织的为主,受到表彰的应提供有关表彰文件和证书,受到组织观摩学习的须提供教育行政部门会议通知原件、有关活动的视频等影像资料。同时,需提供以下过程性材料:

(1)综合实践。综合实践应提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研究性学习应提供指导学生选题、设计方案、开展研究、进行成果展示交流,提供完整的过程性材料。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应提供反映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活动小结等方面内容的过程性、常态化材料,应体现教师在活动中发挥的组织、引导、管理作用,同时提供学校或上级部门出具的活动认定意见。

(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应提供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并按照《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要求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教师撰写的校本课程纲要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课程学习结果评价等材料齐全。(3)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要求制度完善,有完整的章程、加入、退出机制,定期开展活动制度,每学年一次的校级展示活动;列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要有活动计划、活动实施方案、活动评价意见、活动总结等;学生社团辅导教师须提供担任学生社团辅导教师的有关文件、个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等证明材料。

11.其他有关材料按要求提供。

第三十七条 有关条款的过渡问题

为了作好评价标准的顺利衔接,2014对有关条款可作如下过渡:

1.申报一级教师任职资格工作业绩不具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与教科研要求的人员,须在评委会组织的讲课答辩中名次位列同类人员的前85%以内。

2.申报高级教师任职资格不具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与教科研要求的人员,须在评委会组织的讲课答辩中名次位列同类人员的前80%以内。

3.申报正高级教师任职资格不具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人员,须在评委会组织的讲课答辩中名次位列同类人员的前70%以内。

第三十八条 有关业绩成果凡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业绩库中检索不到又不能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的一律不予认可;各项工作业绩证书应体现促进工作和业内认可的原则,对于个别地区、单位不讲质量、滥发证书的经评委会集体讨论可以不予认可。第三十九条 评审工作中其它未尽事宜由评委会集体讨论决定

篇2:上海市职称红头文件

1、建筑工程:土木建筑、土建结构、土木工程、岩石工程、岩土、园林、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绿化、工民建、建筑、建筑管理、建筑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建筑施工、建筑设计、建筑装饰、测量、工程测量、电气、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暖通、热能动力、机电、机电工程、机电一体化、机械、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制造、设备安装、水利、水利工程、给排水、路桥、道路与桥梁、计算机及应用、市政、市政工程、市政道路工程、结构、通信、造价等;

2、规划:建筑、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建筑装饰、岩土工程、工程测量、市政道路、桥梁、园林绿化;

6、电力工程:热能与动能工程 ;

7、测绘工程:测绘 ;

8、机械工程: 机械设备、机械制造;

9、电子信息工程 ;

10、建材工程:建筑材料 ;

二、职称评审条件及费用:

1、助理级: 4800(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3)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

2、中级: 12800(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高级: 19800(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一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材料要求:

篇3:教师职称文件

职资格评审工作的安排

为了调动广大中小学、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营造优秀教师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氛围,进一步规范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使评审工作有利于基础教育改革,有利于城乡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真学习了上级有关文件,并对前几年的职改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现结合我市教师队伍的实际,将2013年中小学、幼儿教师初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评审范围

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研室、电教馆等工作的人员。

二、基本条件

(一)遵守宪法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履行《教师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廉洁奉献,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模范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考核合格。

(二)认真履行岗位安全职责,任期内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三)具有与申报职务相对应的教师资格,提供教师资格证书。

(四)1997年以后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还必须提供不低于所教学科要求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五)任现职以来,结合本职工作,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修满当年的学分,并提供相应的由人社及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公需科目合格证书和专业培训证书。校级干部按规定参加岗前培训和提高培训,提供校长岗位培训证书或提高培训证书。

(六)晋升中、初级职务的中小学、幼儿教师需持有省教育厅颁发的《山西省信息技术培训合格证书》

(七)根据忻人社职字【2010】3号文件规定,需持有人社部颁发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三个以上模块的合格证,国家级贫困县的乡镇所属学校中的专业技术人员需二个模块的合格证书。满50周岁的教师以及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现从事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教师暂不做要求。

(八)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提供近一学年的规范教案或教学设计(要体现工作态度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过程的能力)。须经学校核实并加盖学校公章。

三、任职条件

1、晋升初级职务的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文化知识,能独立承担相应学段的教育教学任务,业务考核均为“称职”以上。

2、学历与资历要求

⑴小学、幼儿二级教师:大学专科毕业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见习一年期满或担任小学、幼儿三级教师三年以上,能履行小学、幼儿二级教师职责。⑵小学、幼儿一级教师:本科毕业一年期满或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小学、幼儿二级教师二年以上,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担任小学、幼儿二级教师四年以上;

⑶中学三级教师:大学专科毕业在初中任教,见习一年期满;

⑷中学二级教师: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或任中学三级教师二年以上;

四、报送材料内容

晋升、认定教师报送材料:

1、《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三份)

2、原任《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原件)

3、原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及《聘书》(原件)

4、《教师资格证书》(原件)

5、《普通话等级证书》(原件)

6、《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人事部原件)

7、学历证原件、复印件

8、《继续教育证书》

9、《山西省信息技术培训合格证书》 10、2012-2013学年度教案。

11、近几年职称考核表

初次评审报送材料:

1、《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三份)

2、转正定级表(工人:聘干表)

3、《教师资格证书》(原件)

4、《普通话等级证书》(原件)

5、《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人事部原件)

6、学历证原件、复印件

7、《继续教育证书》

8、《山西省信息技术培训合格证书 9、2012-2013学年度教案

10、近几年职称考核表 初聘报送材料:

1、学历证原件、复印件

2、《教师资格证书》(原件)

3、转正定级表

4、《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人事部原件)

篇4:初聘_职称有关文件

商职改办﹝2008﹞2号

关于做好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评价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为规范和完善我市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工作,拓展人才评价服务范围和工作内涵,提高人

一、关于初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问题

(一)初聘的范围和对象。在企事业单位(含民营企业和民办学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全日制大中专国家或我省已实行以考代评的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如:经济、会计、审计、卫生、出版等,仍可

(二)初聘条件申请初聘的人员,所学专业应与现从事专业一致或相近。

1、大专、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聘“员”级职务。

2、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聘任“助理”级职务。

3、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聘任“助理”级职务。

4、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再从事本专业工作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一年以上,累计

5、获得博士学位,可聘任中级职务。

(三)初聘程序。

1、符合初聘专业技术职务条件的人员,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

2、所在单位进行考核。

3、业务主管部门审核(无主管企业和民办学校除外)

4、人事局职改部门审批并下发任职通知。

5、初级职称报市职改办备案,中级职称报省职改办备案。

(四)初聘审批权限。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初聘中级职务和市直企事业单位(含民办学校和民营企业)初聘初级职务报市职改办审批;县(市)区所属单位人员初聘初级职务报县(市)区职改办审批。

(五)初聘所提交的材料。

1、使用《河南省职称工作信息系统》规范录入,打印的《河南省初聘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正反两面打印)一式三份及该表格的电子文本。

2、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3、一寸免冠照片

(六)收费标准及收费单位。

。张。

2年,或大专毕业担任“员”级职务

3年,可聘任中级职务;获得硕士学位前从事本专业满1年,或获得硕士学位前从事本专业工作不满3年以上,可聘任中级职务。

2年,可3年,但获得硕士(A4纸,3才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更好地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从今年起,全市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价,实行初聘和直接认定两种评价方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院校毕业生,不含电大、函大、夜大、自考、职大等成人教育的毕业生。初聘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卫生系列大学本科及以下毕业生除外)

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豫价费字﹝1997﹞180号文件规定,收费标准为每人80元。由申报人所在单位收齐后交人事局职改部门。

(七)办理时间及时限。每年1至6月为办理时间。

二、关于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直接认定问题

(一)直接认定的范围、对象、专业和级别。

在全市企事业单位(含民营企业和民办学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非全日制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以及全日制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不一致或不相近的人员。初级职务直接认定的专业为国家或我省未实行以考代评的出局专业技术资格,凡是国家或我省已实行以考代评的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均不得实行直接认定。初级职务直接认定的级别包括“员”级职务和“助理”级职务。

(二)直接认定的条件。

1、直接认定“员”级职务的条件。

所申报的专业,应具备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对其要求的政治品德、学识水平、专业能力、工作成就和履行职责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初步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胜任本职工作,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专科或中专(职业中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2)高中(技校、职业高中)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3)不具备高中(技校、职业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

2、直接认定:“助理”级职务的条件。

所申报的专业,应具备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对其要求的政治品德、学识水平、专业能力、工作成就和履行职责等方面的基本条件,能够掌握和应用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完成一般性技术工作能力,并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2)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3)中专(职业中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4)高中(技校、职业高中)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5)不具备高中(技校、职业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在初级职务直接认定中,国家和省对有关系列(专业)由学历规定的。按规定的学历开展初级职务直接认定工作。对不具备规定学历的,不实行初级直接认定。

(三)直接认定的程序。

1、符合直接认定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

2、所在单位进行考核。

3、业务主管部门审核(民营企业和民办学校除外)

4、人事局职改部门审批并下发任职通知。

(四)直接认定的权限。

市直企事业单位(含民营企业和民办学校)直接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报市职改办审批;县(市)区所属企事业单位(含含民营企业和民办学校)直接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由县(市)区职改办审批,报市职改办备案。

(五)直接认定报送的材料。

1、使用《河南省职称工作信息系统》规范录入,打印的《河南省直接认定专业技术职务审核表》一式三份(A4纸,正反两面打印)及该表格的电子文本。

2、毕业证书和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3、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的证明。

4、“员”级直接认定“助理”级的,需提供“员”级任职资格证书和聘任证书。

5、1寸免冠照片一张。

1年以上;3年以上或大学专科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6。13年以上;

8年以以上;8年以上.2年以上; 12年以上。

年以上;

年以以上;

(六)直接认定的时限。

初级职务直接认定每年集中办理一次,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对初级职务直接认定的推荐工作英语当年4月底完成,市和县(市)区职改办应于当年5月底前审批完毕。

(七)收费标准及收费单位。

篇5:2011年职称文件正文

2011年全市职称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职称工作安排部署,全面完成并认真做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和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工作,积极为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人才评价服务,切实加强职称评审和考试的各项管理工作,确保全年职称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1.按时完成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和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工作。按照全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完成时限要求,全市事业单位要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年底前完成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工作。考虑全市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工作实际情况,市直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入轨聘用工作完成时限延至2011年6月底;县区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完成时限延至2011年6月底;县区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工作完成时限,由各县区人社局自行确定。

2.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工作。全市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工作分两步实施:

第一步,实现平稳入轨。各事业单位要按照新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总量、层级比例和等级数量,对现已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依据本人及不同等级岗位条件,按规定程序,实施竞争上岗,通过竞聘,进入相应层级的等级岗位。工作实施中要准确把握平稳 入轨的人员范围,即2008年在编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对2008年11月28日虽在编在岗,但已达到规定退休年龄未办理延长退休手续的,不能列入平稳入轨人员范围;要准确把握平稳入轨的职务条件,即按照2008年11月28日所聘专业技术职务实现平稳入轨;要准确把握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条件,即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职业准入条件、岗位等级聘用条件,其中岗位等级聘用条件,需在政府人社部门指导下,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根据岗位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任职年限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第二步,实行正常化管理。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实现平稳入轨后,对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实行正常化管理。正常化管理后的专业技术岗位聘用,须在单位有空余专业技术岗位的前提下实施竞聘上岗,其中跨岗位层级的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只能聘用到相应岗位层级的最低等级岗位;在同一层级岗位的不同等级岗位聘用,需逐等级竞聘上一等级专业技术岗位。考虑到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各事业单位的空余专业技术岗位要按比例逐年使用,使用前须经政府人社部门核准。

3.规范专业技术岗位竞聘程序。按照《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岗位设置和竞聘上岗试行办法》(辽人发〔2004〕19号)规定,实施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一般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公布拟聘岗位。向全体职工公示本单位拟聘用岗位的数量和岗位聘用条件以及竞聘程序、办法等事项。(2)公开报名。符合岗位聘用条件的人员报名应聘。(3)资格审查。依据岗位聘用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将资格审查通过人员名单向全体职工公示。

(4)实施竞聘。按照单位讨论通过并报主管部门审定后的实施方案组织竞聘,确定拟聘用人员。

(5)决定聘用并公示。由单位领导班子决定聘用人员,并向全体职工公示。公示期一般应在3至5天。公示期满后无异议人员报主管部门审核。

(6)履行聘用核准手续。单位携带相关材料,按管理权限到政府人社部门办理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核准手续。

4.进一步明确的几个问题。

(1)事业单位新聘用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博士学位研究生,可按照转正定级确定的专业技术资格直接聘用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层级的最低等级岗位,本单位有相应空余岗位的,需占岗聘用,无相应空余岗位的,可超岗聘用。

(2)“本溪市优秀专家”、“本溪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辽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层次人选聘用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在单位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已聘满的情况下,可在荣誉称号或人选批准后,按已取得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在3年聘期内超岗聘用到相应高级岗位的最低等级岗位,3年聘期满后不再享受超岗聘用政策。“本溪市优秀专家”、“本溪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辽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层次人选批准前已聘用到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的,不适用此项政策。

(3)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可以高岗低聘,在相同岗位层级的高岗低聘,其聘用的等级可由单位自主确定,跨岗位层级的高岗低聘,只能聘用到低岗位层级的最低等级岗位。

(4)平稳入轨的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时间,从2008年10月算起,聘期一般为3年,其中2008年11月28日以后3年内达到规定退休年龄的,聘期签订至该人规定退休年龄之月止;正常化管理的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时间,从单位实施竞聘后领导班子讨论决定聘用之月算起,聘期一般为3年,其中在单位实施竞聘以后3年内达到规定退休年龄的,聘期签订至该人规定退休年龄之月止。

(5)市直事业单位按规定竞聘程序聘用专业技术人员,需制发聘用文件(入轨聘用和正常化聘用要分别制发文件),并报主管部门审核,然后报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履行核准手续。各单位在办理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核准手续时,需携带的材料,一是经主管部门审核的聘用文件;二是存入本人档案的《本溪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审核表》(一式三份);三是新、老岗位聘用管理手册;四是核准的《岗位设置审核表》;五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聘用情况不清人员的人事档案。县区属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核准程序和办法,由各县区人社局确定。

二、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服务工作

1.进一步做好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定工作。为充分发挥职称工作在评价人才、发现人才和激励人才的重要作用,吸引 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溪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职称评定政策:一是在国外取得学士以上学位,并在国外进行过一年以上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人员,到本溪工作需要评定专业技术资格的,不受原有专业技术资格和任职年限的限制,根据本人条件,可直接申请参加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或考试,外语和计算机免试;二是对急需引进的国内外优秀人才,经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按照职称管理权限,根据引进人才条件,可直接认定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三是对我市特殊行业有特殊贡献的特殊人才,经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政府人社部门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组织有关专家,可考核认定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

2.进一步做好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定工作。为有效促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从助推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相关政策,一是放宽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在晋升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获奖等级限制;二是获得省、市优秀新产品奖励额定内人员,在申报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比照省、市同一级别科学技术奖励对待;三是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对论文数量不做限制性要求,技术创新报告、发明专利、研发项目、工艺方案、技术鉴定报告、可行性方案、行业标准等可替代论文,其他评审标准条件按现行政策掌握;四是对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评审工程系列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可 不受每年一次例会评审限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采取开直通车服务的方式随时组织评审。各县区人社局、市直主管部门要注意做好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工作的宣传,注意收集重点产业园区入驻企业的实际需求,及时反馈情况,共同做好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服务工作。

3.进一步做好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工作。为加快推进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本溪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办法》(本人发„2004‟9号),继续组织开展全市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工作。今年的评定工作,将会同涉农部门组织专家深入到各县区开展上门评定。各县区人社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宣传力度,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和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人员申报和资格审查工作,认真做好评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把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抓好落实。

三、职称评审管理工作

1.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按照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的要求,要全面实施专业技术资格综合评价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模式,要全面实行量化赋分制度。各评委会要注重对参评人员的思想品德、实际能力、专业水平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考核,按照参评人员申报材料和答辩(考试)情况对评审的各项要素进行量化赋分和成绩排序,并将有关情况提交全体评委进行综合评 议,最后以集体票决的方式通过资格评审人员。各评委会办事机构要按照评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要求,加大能力、水平和业绩赋分权重,重新修订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量化赋分标准,并在评委会例会前报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审核。

2.规范各系列评委会管理。一是要优化评委结构,打破系统限制,最大限度地将系统外的本行业优秀专家吸纳进来,由学术造诣深、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能认真履行职责的专家组成评委会。各评委会要严格执行每年新增评委不得少于三分之一以及评委连续任期不得超过三年的规定。各评委会要在职称评审例会前将调整充实后的评委会组成情况及时报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二是要严格评审期间评委会成员与参评人员的封闭管理,阅卷、出题、答辩(考试)、赋分、评议、票决等工作集中封闭进行,切实保证评审工作各个环节的公平、公正。三是强化对评委会例会监督,市人社局要选派监督员对例会评审进行全程监督。四是要严格执行职称评审的末位淘汰制度、评审结果公示制度、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和评审责任追究制度。

3.规范职称申报程序。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按照个人申报、民主评议、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审查、市人社局审核的程序进行。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要切实保证申报材料真实有效,做好推荐人员的公示工作。各县区人社局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人事处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原则,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各评委会办事机构要严格按照评审范围受理申报材料,不得受理未经各 级人社(人事)部门审核的评审材料。

4.规范例会审批程序。各评委会办事机构,在组织例会评审前,要向市人社局提交书面形式的例会申请,并报送参评人员一览表、评委会组成人员名单。市人社局统筹确定例会时间、随机抽取评委会组成人员、批准例会并开具《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例会审批通知单》。各评委会办事机构在没有接到《例会审批通知单》的情况下,不得擅自例会。各评委会办事机构在评审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并向市人社局报告评审结果,再由市人社局审批专业技术资格。

四、职称(职业资格)考试及证书管理工作

1.加强职称、职业资格考试管理。各县区人社局、各主管部门人事处,要认真把好职称、职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的初审关,对不符合报考条件人员不得推荐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考试。市职称考试管理部门要按照全省职称工作会议精神,强化职称和职业资格考试管理,切实做好报考资格审查工作;切实做好各项考试的组织协调、跟踪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做好证书管理和发放工作。各职称、职业资格考试部门,在受理考试申报和资格确认时,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认真核查报考人员情况及报考条件,不得突破报考条件受理申报;在组织考试工作中要加强工作沟通协调,自觉接受监督,确保考试工作顺利有序进行;要周密安排各项考务工作,做到精心组织、程序规范、管理严格,确保考试安全;要严肃考试工作纪律,按照《辽宁省职称 考试考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辽人发„2003‟6号)和《专业技术人员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社部令第12号),加大考试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维护职称考试和职业资格考试的公正、公平。

2.加强职称考试监督。不断充实和完善考试监督巡视员队伍,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在各类职称考试和职业资格考试中将组织巡视员进行考风考纪监督巡视,同时邀请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监督。

3.加强职业资格报考条件审核和证书发放管理。职业资格报考条件审核由所在单位统一收集上报,对伪造学历、资历和单位违规用印等现象一经发现取消考试资格;已取得资格者予以撤消,3年内不得报考。市人社局受省人社厅委托,代发由国家或省统一制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将按照人社部或省人社厅的统一编号,履行相关手续,再报送省人社厅用印后按部门发放。

五、其它有关政策

1.按省职称工作会议精神,《关于印发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辽人发„2006‟16号)和《关于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辽人发„2003‟14号)不再执行。

2.职称外语政策仍按《关于完善职称外语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辽人发„2007‟11号)执行。

3.评聘高级职称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仍需选择其中两个模块,评聘中、初级职称可选择其中一个模块参加考试。高级两个 模块不能重复,同时要区别中、初级考试模块。

4.对有论文要求的系列和专业,要严格按照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条例要求,严格掌握论文的数量和层级;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职称时提供的论文,系指在国家或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并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论文,非本专业或不相近专业的论文不能按本专业论文对待。

5.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职称时所提供的获奖证书,应为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奖励项目,非本专业或不相近专业的奖励项目不能作为晋升本专业职称的依据。

6.专业技术人员在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或考试时,应如实提供本人工作业绩等相关材料,不得弄虚作假。对伪造学历、资历、外语和计算机证书、论文、著作、科研成果、获奖证书等人员,一经发现,取消其参评或考试资格,已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予以撤销,已聘用的专业技术职务予以解聘,3年内不得申报职称评审或考试。

本意见未尽事宜按近年来国家、省和我市职称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1.职称推荐参评人员一览表

上一篇:双城记长篇小说阅读笔记下一篇:法学电大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