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真的很重要吗

2024-07-19

成绩真的很重要吗(共13篇)

篇1:成绩真的很重要吗

孩子在不在乎成绩,长大后的差距会这么大!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段视频,一位父亲为了教育偷东西的儿子,把孩子绑住,慢慢放到一条河里。孩子一直惊恐的大喊,而周围站满了围观的群众。事后有记者采访这位父亲,父亲表示儿子4岁前是老人在带,身上沾了很多坏毛病。喜欢说谎,喜欢作假,还偷东西。

“学习成绩很差,差得要命。我带他去报名,给钱人家都不要,就想让他转学。”

“我对他成绩要求很低,如果他以后实在不行,我觉得他靠自己的双手去扫地,我都觉得光荣。千万别干违法犯罪的事情。”

记者问孩子“今天上学高不高兴”,孩子毫不掩饰的说:“不高兴,我不想读书。”

看得出来,这位父亲对孩子还是十分疼爱的,只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品行。

也见过很多跟这位父亲想法很相近的父母,他们会屡次提起,孩子的成绩不重要,分数不重要。以后能好好做人就行了。

很多孩子也不看重自己的成绩和分数,认为自己只是马虎,认为某科目是在太难,或认为某任课老师不太好,所以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可是分数跟人品,真的不是对立的关系。而且孩子对待成绩的态度,有时候可能比学习成绩本身还要重要。

现在关注成绩的孩子 更容易成为专注勤奋的大人

一位考入清华大学的孩子,曾给高中的学弟学妹们做演讲。他提到这样一件事:在清华学了一门课叫“模拟电子线路”,特别难。任课老师高文焕院士就告诉学生们一句话:“学习模拟电子线路和学习其它学科有一个共同的窍门,八个字——题海战术,题海战术。”

他说他当时很不理解,后来他知道班级同学里有一位是山东省高考状元,得了713分(750分满分)就问他,你到底是怎么学成这么“牛”的?

同学告诉他:“高中的时候只要市场上能买到的习题集我都做过。”

后来还有一位河南省高考第76名的同学也说了自己的备考秘诀:“高考6个主科的题典,至少做了五遍。” 孩子们都不太喜欢考试,正如我们很多成年人也不喜欢月度总结、季度考核和各种临时抽检一样。

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放任。

一个学生,所接触最多的事情就是听讲、复习、做题、准备考试。这就是他此时正在完成的一份事业。

而一个对自己事业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又怎么能称之为一个优秀的人。

分数不是学生的命根,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代表孩子以后没出路。但是一个学生,如果总是希望自己的分数能够有所提高,并且愿意为了成绩的提高,而付出相应的努力,那么这样的孩子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更愿意去做到最好。也许他没有深厚的背景,也没有天才般的智商,但就凭借着这种为了“更好的成绩”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勇气和精神,也足以支撑起他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了。

现在关注成绩的孩子 更容易合理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

前不久去一位朋友家,闲聊的时候她女儿过来了,扫了一眼电视,跟我们说:“这部电视剧我们班好多同学也在看,下课都在讨论剧情呢。”

朋友问她女儿:“那你要不要看?网上有资源。”

她女儿竟然有点嫌弃:“妈,你别闹。我好多事儿呢。”然后就回房间复习功课去了。朋友跟我炫耀,“你看我女儿省心吧。她自己上进心可强了,这些电视节目从来不看,我问她同学都看你不看,是不是跟人家聊天插不上话了,你猜她怎么说?”“她跟我说,她们看他们的,我学我的呗。那些整天装作不太用功,给别人讲电视剧的学霸我也不想当。”

我不禁对这个小姑娘刮目相看。这么小,就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并且能够主动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是在是很厉害。

更厉害的是,她可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去拒绝无关的诱惑。而不是跟风和从众。

想想自己身边比较成功的朋友,发现他们身上似乎都有这种共性:

做事情有明确目标;关心自己的投入与产出比;不在意一时的得失;会因为努力过后的成功,而产生强烈的幸福感。

而仔细分析这些品质,就会发现培养这些品质最好的时期,恰恰就是在学生时代。

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绝不会仅仅是因为聪明或者天赋。其背后一定是离不开用心、努力和自律的。孩子关注成绩,就一定会去思考成绩。

这个过程中,他会渐渐摸索出答题思路和技巧,会渐渐知道应该怎样去给自己查缺补漏。连孩子经常回犯的大意马虎的毛病,都能因为对成绩的在意而逐渐减少。

孩子今天会思考自己投入多少精力可以取得怎样的成绩,明天就会取主动思考,自己付出的时间和汗水,能不能帮助实现职业上的上升。

而当他经常思考这些,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做无用功上,更不会轻易成为在职场是可有可无的老好人。

现在关注成绩的孩子 更容易养成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

见过一位大姐,她跟爱人两个人的收入加起来不足7000元,但是愿意为了孩子每个月花掉3000多的补课费。

大姐的想法是,只要孩子以后能考到好高中,花多少钱都值得。

但是孩子的想法是,在国内学习根本就是剥削人的事情,压力太大了,又浪费家里的钱又耽误大好的时间。

他特别羡慕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随便混到初中毕业,然后家里就能给安排出国。并且认为自己如果出国,一定会好好学习,“做出点什么事儿来”的。

我问孩子,就算现在把你送出国,你的英语过关吗?能跟外国人自由的交谈吗? 孩子说:“等我到那种语言环境里,就能学会的。反正我爸妈也没钱送我出去,学不学有什么用。”

他的话让我想到了我一个高中同学小波,一个出身在农村的女孩子。

她一直很努力,成绩也好。尤其是英语成绩,没出过全年级前5名。

小波说自己要是考不上好大学,就要回农村相亲然后结婚了。没什么退路可走。高考可能是最公平的一场考试,也是最好的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了。

对她来说,解决一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全面分析问题,努力做好该做准备和最重要的事情,做到最好。等到机会来了,就死死抓住。

小波现在一家出国培训机构做老师,收入不菲,也成为了村子里教育孩子的典型。还是那句话,学习有时候看的未必是成绩,而是态度。

一个不看重成绩的人,也很难养成凡事努力做好的习惯。容易先给自己找一堆借口,然后放任自流。

一个对成绩态度积极的人,看待问题的态度会是全面的,能看到眼前的困境,也能看到以后的希望。所以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是积极的。现在关注成绩的孩子,更容易坦然面对人生的困境

可能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隐形杀手有很多。

比如孩子对某个任课老师不喜欢或者某个孩子很喜欢的任课老师被换成了别人; 比如父母对孩子成绩要求过高,孩子怎样都达不到,而丧失信心;又或者父母对孩子成绩不管不问,导致孩子自己也不太重视学习; 比如孩子身边交了一些品行不太端正的朋友; 比如对某些科目不太敏感,努力之后成绩也不理想……

想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小年纪的孩子,要面对很多的压力和挑战。

不看重学业和成绩的孩子,常常会由着自己的性子,跟父母作对,跟学校作对,跟老师作对,把张狂跟任性看做是个性,把浪费光阴和无所事事当做是潇洒。放纵、放弃很容易,但坚持跟尝试却很难。

如果孩子们够看重自己的学业,看重自己的分数,他们就必须不断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调整自己的适应能力。

对自己擅长的科目,要保持稳定;对自己不擅长的科目,要努力直追。对自己喜欢的老师、同学,可以敬重有加;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和同学,也要以礼相待。

成长这条路,就是一个不断学会接纳和包容的过程。他在学生时期领悟了这些,以后就会更加顺遂。

周国平先生写过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做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认真,而做小事不认真的人,往往也做不成大事。由此我得出一个认识:认真本身就是一种素质,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具备这种素质。”

可能最后所有的孩子们都会发现,成年人的世界也并没有他们儿时想象中的轻松。成年人要面对的压力和挑战只会更大,更严重。

这些时候,确实有不少成绩一般甚至从不爱学习的孩子们杀出了一条血路。可是从比例来看,却依然是热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们,占得了先机。

篇2:成绩真的很重要吗

成绩真的很重要吗?大人们都说:“那是当然,你学习不好,没人能瞧得起你。”学习好的同学都说:当然学习好每位同学都会羡慕自己。”但我以前觉的学习并不是十分重要,因为我觉的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有许多的明星、艺人、歌手、他们并不是都有多么高的学历。所以,每次当妈妈给我讲学习是多么重要的时候我都会觉的她好烦。

但我现在觉的.我错了,就因为一件小事,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次期中考试,我的数学成绩超乎我的意料,我居然考了个天文数字“十九”分,其实当数学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觉的并不难啊.可谁能料到我考了十九分啊,回家老爸已经收到学校发的短信了,就问我:“知道你数学考了多少吗?“我说:“知道”爸爸说:“考了多少啊?”我说:“十九。”爸爸突然变了脸色说:“考了十九你还有脸回来啊,你去上学就是为了考这十几分啊。”我顿时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哎,没办法,谁让我自己不争气,只考了这么点,其实我每次考不好的时候,我很希望他们可以鼓励我,让我下次考好,多说些鼓励的话,但是很少,每次都是训我,但经过这次数学成绩,我自己也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我也想告诉爸爸妈妈:我会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但我希望在每次出成绩的时候,你们不是急着给我定下次考试的目标,而是可是说几句鼓励我的话,因为这样我就会觉的你们对我有信心,我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老爸,放心,十九分以后永远不会在出现在我的成绩单了。我会努力,用行动来证明,我可以达到我的目标,我不会在让您一次次失望了,相信我。

篇3:政教主任真的很可怕吗?

从“你是谁”到“我听您的”

——真诚建议缓和师生关系

2013年9月,我调入一所职校担任政教主任。上任第一天,我在巡视中发现某班一女生公然在别的学生认真自习时,对着小镜子化妆。再仔细看这位女生,只见她披着一头长长的黄发,学生气浓厚的脸上却涂着厚厚的粉底、画着细细的眉毛。虽穿着校服,却手上戴着戒指、脚踝上挂着脚链,并且还穿着一双拖鞋。我心里为之一紧,暗想:天呀,这哪是个学生的样啊!于是,我把这位学生招呼到教室门外,问她,为何不自习呢?那位女生用不满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并不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反问我:“你是谁?凭什么管我?”我笑了笑,对她说:“不管我是谁,只要我是老师,就可以教育学生呀。”然后我在指出她的问题后告诉她,我是新来的政教主任。一听我是政教主任,这位女生赶紧扎起了头发。虽然她改正了,但我从她的表情中分明看到她内心的不情愿。等到午休时,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和气地对她说:“我有一个视频想给全校学生看,你能不能帮我做个参谋呀?”女生虽满腹疑虑但还是和我一起看了视频。我们看的是《金正昆讲礼仪》,在视频中金教授用风趣的语言讲了什么是真正的美,特别是从男性的角度谈了女性的仪表美等内容。视频看完后,还没等我说话,女生先对我说:“老师,你什么都不用说了,我懂了,我听您的。”

虽然“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句话说了有好多年了,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一所学校里只有班主任和政教主任可以教育她。学生之所以会服从他们的教育,迫于权威的成分更多,但这样的教育只能是表面的教育。学生是很聪明的,只有由衷的建议才能缓和他们对老师的对立情绪,只有真诚的帮助才能把德育扎根于学生的心田。

从“可怕”到“可亲”

——真情融入增进师生了解

教师节前,很多毕业已久的学生回母校,有两个已经考入高职的男生在楼梯上遇见我,他们用新奇的眼神打量着我这位既时髦又职业的女教师,然后调皮地问我:“老师,你是新来的吗?”“是呀。”“你教什么?”“我教心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我是新来的政教主任。”“啊?!这么可怕呀,没想到哟。”

从他们的语气和脸上露出的既恐惧又惊讶的表情中,我读懂了“政教主任”这个职位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对学生来说,政教主任就是说教者,就是“可怕”的代名词,让学生“敬而远之”。带着些许郁闷,我回到了办公室,拿出了镜子,审视着镜子中的自己,想着当年的自己是如何看待政教主任的。的确,在自己的学生时代,对政教主任曾经也有着“可怕”的刻板印象,于是暗暗发誓:我要成为一个学生眼中“可亲”的政教主任。

放学了,当我在操场巡视时,又一次巧遇那两个男生,他们正准备和低年级同学打篮球,一见到我,马上“不怀好意”地问我:“老师,你不会是来赶我们走的吧?”我莞尔一笑,对他们说:“当然不会,我是来给你们加油的。”于是,我和其他同学一起给他们当起了拉拉队。整个球场气氛也仿佛因为有了我的参与,变得异常热烈。赛后,两位男生笑着对我说:“老师,你不可怕,以后你可要常来看男生打球哟!”

在学生心目中,他们理想中的老师是一个能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笑的朋友。现实中,我们教师的另一面常常不为学生所了解。长期的思维定势,造成了彼此间的误解,使政教主任的角色就被定位一个字:凶。严格不是错,但只有走进学生心灵、被学生认可的严格,才能真正起到德育实效。所以,教师的真情融入是增进师生了解最好的方式。

“你们的娜姐”

——以深层对话和谐师生关系

作为新来的政教主任,我在德育理念和管理方式上与过去的主任有些不同。渐渐地,在学生中有了如下的议论:“新来的政教主任真厉害,管东管西的,还不让化妆,比过去严多了。”还有同学在网上发贴,让凡是讨厌我的学生们都来顶一下。

我在调任之前就听说在这所学校学生自建的贴吧上充斥着各种污言秽语,所以上任后我一直在“潜水”关注。但出乎意料的是,顶帖子的学生一个也没有,反倒有些学生提醒道:“娜姐经常会看贴吧的。”于是,我决定不再“潜水”,而是以“你们的娜姐”之名正式出现在学生贴吧。我回帖道:“首先,我感谢大家对我的了解和对我如此亲切的称呼,的确我会定期看贴吧。其次,为了搞好工作,欢迎同学们向我提出好的建议。”此帖一发,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没想到我会如此正面回应。之后我又在贴吧上情真意切地给学生们写了一封信:告诉学生们我眼中的他们给我带来的所有感动;告诉他们社会上一些人要表扬一个职校学生,通常会说这个学生不像个职校生,而我认为这就是对职校学生最大的诬蔑,谁说职校生就是“差生”的代名词,我作为他们的老师,决不允许别人看不起我的学生;告诉他们学校制定的制度都只是为了限制不遵守规则的学生,但在我眼中的他们都是好学生,所以不需要担心,告诉他们贴吧是他们自己的平台,可以畅所欲言,只要是有利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文明地提出来;还告诉他们老师不是他们的假想敌,老师也曾青春年少过,他们爱美的心情,老师都可以理解,但只有符合身份、场合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作为学生,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明确自己应该遵守什么……发帖之后,学生们瞬间在我的帖子后附上了许多感动的符号,也有了许多正面的回应。从这之后,我也将学生贴吧视作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布平台,我会在贴吧上为赴“东方绿舟”开展国防教育的学生鼓劲,会祝福学生考证顺利通过,会发布校服设计征集帖,等等,做到充分听取民意,尊重学生言论。渐渐地,贴吧上的正能量越来越多,许多毕业已久的学生也从贴吧中了解了我这个新来的政教主任的“通情达理”。

篇4:颜值,真的很重要吗

杨业林:我认为颜值并不重要,容貌是天生的,即使颜值低也可以培养气质,让人眼前一亮嘛。我觉得心美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美丽的就好。心里诡计多端,想方设法欺骗他人,长得再好看,也没人会喜欢吧。

林忠飞:我也认为颜值并不重要。我的偶像马云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他不但没有因为自己的颜值不高而自卑,反而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奋斗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莫振珍:说颜值不重要也不现实。现在这个时代,似乎就是个看脸的时代,颜值经常成为万事的敲门砖,但是也有人说:“女子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戴在猪鼻上。”外表的美丽是上帝赐予你的礼物,而内心的美丽才是你献给上帝的礼物!

杨森万:颜值只代表一个人的外在,高颜值的人在找工作时确实会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工作能力才是第一位的。如果仅有颜值,没有工作能力,在面对工作上的难题时只会感到压力重重,用人单位也不会认可一个除了有颜值什么也不会的人。

钟秀宏:在“以瘦为美”的现代社会中,想要在娱乐圈走红,首要条件必须是身材苗条、颜值高。然而著名女歌手、创作型唱将韩红,虽然胖胖的,相貌也“不咋地”,但是她的歌声却有着一种强烈的穿透力,高音部分带给人的震撼实在无法用语言形容,她已经是我国不可或缺的最佳歌手之一。所以有真材实学才是最重要的。

庞如婷:我觉得无论天生丽质还是后天整容,与良好修养、正直人品、出色才干、丰厚学识相比,前者更易得,后者更难求。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认清容貌、修养、人品、才干、学识之间的价值排序。

李柱和:我发现很多女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是因为相貌上的瑕疵或缺陷而产生自卑心理。虽然在一定意义上讲,漂亮能让人更加自信,但我觉得人是因为自信才更漂亮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良好的心态才是关键。

鲁广萍:哎呀,哪个女孩子不想长得漂亮?你们男生也喜欢漂亮女生吧?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的世界,看人只看脸也就顺其自然啦。但是在接下来的相处中,我认为涵养、智慧会显得更重要,脸蛋再漂亮,思想平庸、丑陋,会让人感到无聊,甚至讨厌。

卫恒安:漂亮又怎样,永远有比你更漂亮的人,涵养、能力、性格才是根本。

李春漫:就是!岁月是一把“杀猪刀”,终究会带走你的美貌,但带不走的是你的修养、学识、能力。

卫佳文:颜值的高低都是天生的,我们无法选择,但后天的气质和能力却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完全靠“脸”吃饭,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创造自己的人生。

卫菁钰:拼颜值的时代里,很多年轻女孩冒着风险,不惜在自己的脸蛋上、身体上动刀子来追求美貌。试想一下,如果放眼望去全是美女帅哥时,颜值就会失去强大的竞争力,到那时候该拿什么来出类拔萃?

欧华旗:有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人就算别人怎么赞美他们的外貌,时间长了,他们的“坏脾气”“坏习惯”一定会遭人厌弃。内外兼修才是关键。

棉花糖:拥有一张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天使面孔的确能够为成功增加砝码,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谁也绝不会永远只靠“刷脸”这一招。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即便是颜值高也不能解决的,有些事可能更需要智慧、耐心、力量……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优势,然后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大展拳脚。

篇5:英语语法真的很重要吗

重要。

但真正问出这个问题的人,肯定不会满足于这样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的回答,因为他们还想继续问下去:

为什么?

2.为什么语法很重要?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好英语,如果一项知识或能力对于学好英语不可或缺,那么这项知识或技能自然是重要的。而语法正是这样一种知识。

我们使用任何一门语言都要遵守一种约定俗称的规则。拿我们熟悉的汉语来说,你想表达「我喜欢你」这个含义时,句子当中这几个字的顺序必须排列。用术语来说,必须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如果你说我就不按照这个顺序来,我要按「谓语-主语-宾语」的顺序来写作,我相信没有人能明白你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不信请看:

喜欢我你。

英语也是一样(不信的话,可以试着按照刚才的做法改写一下 I love you 这个句子)。而我们使用语言时遵守的这种规则其实就是语法。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按照语法来表达,我们将最终无法说出或写出人类能理解的句子,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能理解约定俗称的规范(语法),我们也无法听懂或读懂这门语言的承载的信息。既无法听说,又不能读写,这应该是语言学习最悲惨的状态了吧。

至此,我们已经明白的语法的重要性。但我想你心中也会慢慢浮起另一个阴魂不散的问题:

你说的这些我明白了,但我从来没有学过汉语语法,依然可以熟练使用汉语,我也有一些美国朋友,他们也没有学习过英文语法,但依然可以运用自如。这是不是意味着,语法虽然重要,但不需要专门去学呢?

3.要不要专门学习语法?

这个问题的答案稍稍有些复杂,但如果你能够顺着我们刚才的思路去想,也不难得出自己的结论。首先,我们都必须承认:

大部分人并没有针对母语进行过系统性地语法学习和训练,却依然可以熟练使用。

根据我们刚刚得出的结论,如果不能掌握一门语言的语法,你便不可能熟练使用一门语言。

根据这两点,我们能推出一个结论:

对于母语来说,我们不需要专门学习语法也可以熟练掌握。

关键就在于加粗的这几个字。我们每个人都掌握自己的母语,因此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语言学习经验,但是学习母语的学习经验是否能够直接套在学习外语上呢?或者我们说得具体一点,我们没有专门学习过母语语法,是否就意味着我们不需要专门学习外语语法呢?

答案也很简单:

如果你选择和学习母语一样的方法来学习外语,那么你大可套用你学习母语的经验,不必专门学习语法。

但是,这一点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现实的。想想我们是如何学习母语的:

我们从出生开始,周围的人都在拼命教你说话;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环境中充斥着母语的声音和文字;在我们求学生涯中,有专门针对母语的语文课程,此外,除了外语教材,绝大多数教材都用母语写成;在我们有意识地使用外语阅读之前,我们的闲暇读物也基本上也是用母语写成……

以上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二十几年, 如果你不出国的话,还将长期持续下去。事实上,我们之所以可以在不专门学习语法的情况下掌握语言规则,正是因为这种对母语大量的接触,以至于我们可以下意识地总结出周围人能听懂的法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母语的语法专家。

但对于一个外语学习者来说,想要复制上述过程几乎不可能。因此,如果我们寄希望于通过大量的接触自行总结语言的规则是一项效率非常低下的活动。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既然自行总结不可能,何不学习别人已经总结好的语法呢?所以,结论是:

篇6:职称真的很重要吗杂文随笔

“职称”一个叫人心动的字眼。一个和工资挂钩的砝码。当真正在意的时候,自己已在一线讲台工作十年有余。回望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一路兢兢业业,如今又得到些什么呢?一堆的文凭,又起什么作用?一摞的证书,又何妨?求学、就业、再求学、调动,曲折起伏中,我忽略了职称的提升。

老公说我粗心,连自己行业的晋升都不懂。事实上,凡当过老师的人,谁不渴望自己晋级?去年的十月,一个有雨的例会。当大屏幕把我的名字显现出来那一瞬间,这是我的新单位第一次把我的职称问题摆上议事日程。我径直走到业务校长跟前,不假思索地说:弃权!初来乍到,名额本来就少,我怎么能和那些老教师争果子呢?随即,我看到她的一脸惊诧。接下来的民主评议中,七个人六个指标,连很“没戏”的一位教师都入围了。事后,很多人说我傻!是的,在这个学校,弃权——开创了该校的先河。往常的竞争,此次显得相对平和。而我心平如镜,没有半丝遗憾。我不要求别人感谢,说实在的,在家庭收入上,老公的工资也多少做了铺垫。我们尽管不富裕,但我们的工资之和,还足够玩一些小情趣,偶尔提升一下生活品味。这个小型城市,教师一千多一点的工资,够什么呢?生活、房贷、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据说,晋级可以涨99元,有人比我们更需要这点钱,同时我也确信,再等一年、两年……也许会跨过这个门槛的。

又快到职称评定的十月,亲人都关切地问,按熟知人推断,今年符合条件的人员很多,看来要众人争吃天鹅肉了。老公问我是否有底?要我怎么回答?生活是变化莫测的……即便有了指标,还要有百分之五的淘汰率。他分析、判断、提醒我应对。还有教育系统工作的姐姐也如是说。晚上散步,曾听刚进过级的同行说起晋级体会,各种资料信息提供要求准确无误。用她老公的话说“比制造原子弹还要精确。”我知道这话带有辛辣的讽刺和夸张,但多少让我即将面对职称评定的内心,又多了一丝后怕……

又提职称评定之事,我对着老公大吵一番,别管这事,别指望这99元给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权当我是窝囊废吃闲饭的……

曾经拿一句“让生活恬淡成一泓波澜不惊的泉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此刻我知道自己还是淹没在尘埃、流于庸俗……

篇7:老师的微笑真的对孩子很重要吗

——冯璐

过去我一直以为教师在孩子面前应该是严肃认真的,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尊严”,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试着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很严肃的样子,因为我觉得自己还像个孩子,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虽然说不是件坏事情,但长久下去孩子们还会听我的吗?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会很严肃。

我们班的幼儿很活跃,很好动,屁股坐不牢,他们都很有思想,很有想法,所以平时也特别爱说话,不光下课说,连上课有时候也说个没完,有时候真以为是我自己太差,还是怎么了,每天活动时,我最头疼的是两个活动之间连接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很难静下来,像桌面游戏,收玩具到户外玩,并安静的收拾好,可惜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是最烦恼的时候,我很想大声说话,可是有几个孩子还是置之不理,真是气的要命。

篇8:成绩真的很重要吗

……久之, 赴调,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 主来诉。拯曰:“第归, 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它的大意是说包拯调到天长县做县令时, 有人来告说他家的牛被人割去了舌头, 包拯就对牛的主人说:“回去把它杀来卖了。”不久, 就有人来告说有人私自杀牛卖, 包拯就认定这人是割人牛舌之人, 一经审问, 果然是他。从包拯办理整个案件看来, 包拯不费吹灰之力办成此案, 说明他确实很聪明, 能洞悉先机, 使整个案件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就连盗贼都叹服。

包拯断此案的依据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来说是非者, 必是是非人”, 单从本案的结果来看是对的, 但细细说起来, 还是缺少依据的, 也就是说“来说是非者, 不一定就是是非人”。因为, 按照大宋的法律, 是不允许宰杀耕牛的, 所以, 面对有人宰杀耕牛, 也就是有人在触犯法律, 除了那个“是非人”外, 出于对法律的维护, 别的人也有权利或义务去告发那个杀耕牛的人, 那么又凭什么一定说来告发的人就一定是割人牛舌的人呢?让人总觉得包拯所办此案有点“瞎猫碰到死耗子”的碰运气味道。

当然, 办案是需要大胆的想象和细心的求证的, 可包拯所作所为只属大胆的设想, 是大脑中灵光的闪现, 缺少细心、复杂的推敲与求证, 所以包拯的聪明也就没有得到满意的表现, 就与作者的本意相背, 从而造成事与愿违的事实。

正因为这样的原因, 使得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包拯聪明, 大打折扣, 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摘要:包拯在民间的香火很旺, 在老百姓中有很高的知名度, 大家对他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可以这样说, 在咱们中国, 人们可以不知道当今国际上的风云人物, 但包拯却是一个不可能不知道的人物。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因为他用他的聪明才智屡破奇案, 并秉公执法, 使他成为公正、无私的化身, 成了清官的代名词。

篇9:作文拟题真的很重要吗?

所谓题好一半文,应该是指给已酝酿好的文章或者已经完成的文章拟就一个好的题目,以此切合题旨,以此吸引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我们学生的写作,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或者是直接给题目作文,都是先有题目,后围绕题目写文章。如果文章还没有,题目怎么论好坏?就如《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的“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稻香村”之类的名称,那也是在院落完工之后拟就的名字,因为符合建筑的特点及各人的性格兴趣等,所以我们说名字起得好。在大观园兴建之前,哪里来的好名字?即便是先起名字,后兴建院落,那我们也只能说院落建筑得好,体现了名字的意趣,而不是说名字起得好。换言之,如果院落名字不变,把贾宝玉换到“稻香村”去住,把林黛玉换到“蘅芜苑”去住,薛宝钗换到“潇湘馆”去住,李纨换到“怡红院”去住,这样还会有人说院落名字起得好吗?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备受关注,出题者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学生、家长、老师及社会上各色人等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每年作文题目一公布,有击掌称赞者,有击案愤怒者,有摇头叹息者,有无可奈何者……题目到底是好是坏,议论了一段时间后,最终没有定论。只知道每年全国高考的十几个题目,多年来的上百个题目,都各有写得好的文章,也有写得不好的文章。我们能否说文章写得好,是因为题目出得好;文章写得不好,是因为题目出得不好呢?如果这样说,那同一题目下,学生的文章各有好坏,分值不等,又该如何理解呢?或者说,作文得到高分的考生,换一个所谓的不好的题目就一定写不好;作文得分低的考生,换一个所谓的好的题目就一定写得好?从现实情况看,好像是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不同的题目都能写得不错;写作能力弱的学生,往往是什么样的题目都写不好。退一步说,出题的专家们都比我们平常人高明,他们在拟题的时候又何尝不想拟一个好的题目?难道他们在拟题的时候不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想让更多的学生写出较高水准的文章?不想以作文拉开学生的分差?

中外文学史上,无数优美的诗文流传于后世,我见识浅短,不知道有哪几部哪几篇是因为题目起得好而流传的,也不知道更多的没有流传的是否是因为题目起得不好。中国千年来的科举考试,考的就是写文章,大家按照同一要求去写,有人金榜题名,有人名落孙山,题目到底是好是坏呢?我还知道,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许多篇目根本就没有题目,即便现在有的有题目,也是后人加的,且多数是只取诗篇中的前两个字作题目;《论语》及《孟子》中也有许多篇章没有题目,李商隐的许多诗干脆就叫“无题”。它们能流传于后世且千年不朽,显然是因为内容好,而不在于题目。再看宋词,也有许多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同一词牌下的作品,有的流传下来了,且为后人所称赏,有的则少为人知,或早已湮没无闻了。就小说而言,中外名著题目各异,类型有别,我们也难以仅根据小说的题目去判断作品的文学价值。我国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名闻中外,名字也很简单明了,而题目叫××演义、××传、××记的作品有许多,名声却没有这几部大,顯然不是题目好坏的问题。

如此看来,文章的好坏与题目并无必然的联系,做老师的也没有必要费尽心机去想作文题目。

我们再来看训练学生作文的目的。单就应对考试而言,考试时有的已有题目,学生要做的是围绕已有的题目写文章。训练的重点,应该在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构思、文采的能力上;有的是材料作文或所谓的新材料作文,学生要考虑的是在所给材料内容的范围内,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确定立意,再围绕立意去选材、组材,构思作文。现实中,我们也常常会碰到有的学生先写作文正文,后写题目,甚至最后漏写题目的情况,这种情况虽然不好,但也足以说明学生是把作文正文放在第一位考虑的,题目是处于次要地位的;从阅卷情况看,即便没有作文题目也只是扣两分而已,相对于作文内容的得分而言,这两分的分量是比较轻的。从长远看,作文训练是要提高一个人的写作能力。而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写作,恐怕多半是先要考虑写作的内容,再根据要写的内容拟题目。如果是命题作文,那也只要围绕题目去写就行了,也不需要去考虑命题。就专门从事写作的作家而言,恐怕也要根据生活的需要,先考虑写哪一方面的内容,再考虑如何拟一个恰当的题目;或者是在生活中先有了某种感悟,再取一个恰当的角度把这种感悟写下来。无论哪一种,都是以内容为第一要素。我不知道生活中能有几个人,是先考虑取一个好的文章题目,再去构思文章的。

总而言之,我以为在有文章之前,题目无所谓好坏,题目本身并不是很重要的。作为老师,要做的是如何训练学生围绕不同的题目都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精力应该落在如何教学生围绕题目或材料审题、立意、构思上,而不是如何去选择题目上。选择题目,那不是我们的事。

个人之言,姑妄言之。

篇10:耐力跑考试真的很可怕吗

引言:

耐力跑测试时每个学期的例行考试项目,虽然现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一的“达标”已经被“体能+技能+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的过程性评价所代替,但是在学生印象中,耐力跑始终时老大难项目,学生对待耐力跑测试的消极态度有增无减,难道耐力跑考试真的很可怕吗? 案例描述:

体育老师都明白,耐力跑测试时学生最头疼的一个项目,所以在这学期1000m考试前两个星期我特地提前打好预防针,希望同学们做好准备,平时除了我上课安排的耐力训练项目外,保持两三天一次的耐力跑练习,并认真对待早上的全校晨跑以保持良好的体能,为测试做准备。等到考试那天,我特意对学生说,考试不是目的,重在过程,考试本身也时一次锻炼的机会,也是对自己体能状况的一次检阅,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考试,争取人人通过考试。可就在我说话的同时学生们已经议论开了,“老师,多少及格啊?”,“老师,我从小1000m就没有及格过怎么办?”,“老师,我今天受伤了怎么办啊,能不能不考啊?”。我顿时火冒三丈,“怎么每次考试你们都这样,怕苦怕累是一个大男生的态度吗?她们女生考800m也没有象你们这样扭扭捏捏的,没的商量,全部考试!”“那都不及格怎么办啊?”这一说到提醒我了,达标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况且也是他们进高中以来第一次1000m考试,如果都不及格,今后这个内容还怎么上啊?我收起了已经挂在胸口的秒表说道:“这次考试这样吧,我不计成绩了,前5名优秀,6-15良好,能跑完5圈完成1000m的及格,但是不允许走路。”这下学生们欢呼雀跃,“老师你真好,这下我可以及格了。”结果一节课考下来,除少数同学中途退出外,都通过了,学生们都很开心,但我却闷闷不乐,毕竟我作了很大的进步!

反思:

篇11:你真的很忙吗亲情散文

母亲说了一声:又买了,衣橱都快放不下了。但笑意顷刻弥漫母亲的脸庞。

“快吃饭”,母亲高兴地将你拉进饭厅。一桌丰盛的菜已经摆满了整个餐桌。看来,父母已经准备很久。

你笑着拿起筷子,但“滴滴滴……”的信号响起,微信一条接着一条。有异地分别的同事,有当地等着见面的同学。有问你是否到达的,有跟你相约会面的,也有跟你分享趣事的,有跟你八卦的。你一边巴拉着饭,一边回着微信。

“都放假了,你还很忙吗?”,父亲看着你说。

你扬起头,对父亲笑笑:都七天小长假了,不忙,就是一些同事、朋友……

一顿饭下来,微信不断,你几乎没怎么跟父母说话。

饭后,父母去收拾碗筷。你继续在客厅里忙你的微信。

不一会,邻居的发小上门造访。你异常兴奋,整个客厅洋溢着你们的笑声。

父母在你们身旁带着微笑,静静地坐着。后来,悄悄回了自己的卧室。

隔天,你吃完母亲为你准备的早餐,跟父母说:今天有几个朋友相约聚会,我不在家里吃饭,晚上才回来。

父亲点点头,叮嘱你:不要太晚,也别喝太多酒。

你出去了,一整天的节目丰富多彩,又是吃、又是卡拉OK,……。

等到你带着迷糊会到家,已经是下半夜。

推开门,只见父母正坐在客厅看着电视等你。你说了父母:干嘛不先去睡?我又不是孩子。

母亲简单回应:没事!你赶紧去睡吧。

这一觉,你睡到了中午。母亲在你房间门口徘徊很久,想叫醒你,但很多次举手很多次放下。最终,等到你自己开门出来。

母亲叹了口气,充满怜爱地说:你这样会把身体搞垮的。又忙不迭地给你拿吃的。

吃完午餐,终于有片刻的安静。可你是个手机控,你又拿起手机,里面有太多东西吸引着你,等待着你。

母亲望着埋头的你,小声嘀咕了一声:还是那么忙。

父母没有打扰你。

晚上,你又出去。

接下来的几天,你基本都出去,毕竟同学、朋友太多,有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还有其他途径结识的朋友。你一年难得回来一趟,许多人想见一见,许多友情想叙一叙。

家,成了你的客栈。父母只是盼着你晚上早点回来,想着你白天能在家多吃上一顿。

一眨眼,七天的小长假过去了。准备回去的行李时,母亲絮叨着:你不能老是这样忙,会吃不消的。

可是,你真的很忙吗?

外出工作,你一年也就回来

一、两次。终于回了家,你有各种聚会,各种手机聊天。你忙到一年跟父母说的话屈指可数。尽管你会给父母买东西,可父母需要的,又岂是这些?

不是父母贪心,他们一直怕影响你,哪怕你是在玩手机,他们也认为你忙,不敢打扰你。他们只是担心你。

你回家这几天,他们变着法子给你做好吃的。他们跟着你熬夜,因为他们只有看到你吃好、睡好才会安心。

网上曾经流传用倒计时的方法,测算远游的孩子与父母余下的见面次数。如此测算很震撼人。

篇12:好的人品真的很重要

第三期大奖赛获奖选手 覃宇

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国内贵金属交易市场。本以为做模拟单没啥好说的,下来之后却发现其实不然。作为保证金货币市场职业玩家,目标当然是连续3个月保持前16。说实话,实现这一目标对已习惯了超低成本货币交易的我来说,压力还是非常大的(而且我5月10号才报上名)。

上个月的交易,从结果上来看还算满意,但是过程却让我感到非常无奈。最后能完成第一期目标,起到决定作用的并不是我的操盘能力,而是那传说中的人品!

简单描述一下:我的仓位基本维持在80%以上(神马?!你说太重了?我同意。那不是因为我损失了1/3的交易时间嘛,这个月改正。),交易还算顺利,到24日累计利润超过50%,这样的状况令我相当满意。25日我对市场的阅读是伺机上攻,最终的市场走势也确实如此。奈何低位形态不佳时未能建仓,于是我采用了极少用的追涨法进场,却买了个标准的天花板。当时短线调整很急,我的仓位很重,风险无疑被放大了许多,当然止损出场是当仁不让的选择。但即使如此,损失也也相当的大,吞没了超过10%的累计利润。本来,当日的交易就应该到此为止,然后自己作出调整,吸取教训。但是,我却鬼使神差地继续交易(这个词一点也不夸张,这完全不是我的交易习惯,就好像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又做了反向卖单。

市场很快对我的冲动行为作出了回应,此后价格不断拉升,到了全日高位。仅仅4小时,我两星期的交易成果近半付诸流水。蛋疼得钻心,钻心的蛋疼啊!面对缩水至不足30%的利润,两个选择:1,止损(50手白银卖单,保证金比例不足100%),用剩下的4个交易日重新上路,这是正确的选择但完成目标机会渺茫(重新建立的仓位要降低不少);2,扛单,期望市场尽快形成调整减少此单亏损甚至盈利再上路,这是错误的选择--死马权当活马医(极度考验人品)。由于目标压力较大,我不得已选择了后者,(各位看官千万别学啊!情况特殊呀)而结果也超出预期(29日白银大幅向下调整,平仓后累计利润超出60%),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虽然如此,但是这样的作法还是不可取的,如果不是我运气好,恐怕还要因此吃亏,结果只会让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远。

这就是我的操盘过程。各位也看到了,之所以最后能取得名次,完全是因为我的人品好,运气好。但是,在投资市场,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好运,一个人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能拥有好运。所以,在各位看官的操作过程中,千万不要学我,一定要严格止损,严格遵守交易纪律。

篇13:性梦真的很下流很色情吗?

咨询者:安丽雯 女23岁公司职员

我在一家合资电子公司做行政主管,与男友恋爱两年了,关系基本稳定。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爱情,重要的是我得趁年轻努力拼搏一下,我的目标是做一名行政总监。

可是,大约从去年底开始,我突然在某一个晚上,做了一个很“丑”的梦。在梦中,我居然赤裸地睡在一个不认识的男人身边,不一会,男人就趴到我身体上来了,我感觉到自己血流加快,并且完整地体验到了一次愉悦。醒来时,我全身汗水淋漓,心跳很快。我非常害怕,打开灯,对着镜子哭了。我告诉自己,这可能只是一次意外的梦境,希望永远不会再做这种“丑”梦。

然而,没过多久,我再一次梦到我和公司老总在外地出差,我们住在一间房子里,房间没有床,铺着一张大大的纯毛地毯。我穿着一身雪白的蝉翼般轻薄的裙子,老总躺在地上,而我紧紧地偎在老总怀中。太可怕了,我竟然梦到与他在一起做爱,简直是邪恶!要知道,我们老总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他妻子很优秀,一双儿子可爱之极。而且,我和老总接触也不算太多,从未想过和他有什么关系。但在我的梦中,他却成了我的恋人,多荒唐!

我不知道为什么,接下来,我做这种梦的次数在增加,而且好像没有要停止的意思。隔一段时间就会做一次如此的梦,梦中有时居然还没有男人的脸,只有男人的身体,或者有男人的脸,要么是不认识的,要么是名星偶像。更可耻的是居然有一次那男人是我的父亲。

我真的感到痛苦了。觉得自己怎么着也是一个研究生,一直以来都一心扑在工作上,和男朋友也没有过越轨行为,因为,我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在自己还没想好真的要与男友结婚前,绝对不失身于他。

更重要的是,我的父母都是国家公务员,比较传统的那种人,对我管教严格,从小到大,我就是个听话、温顺、学习努力、行为稳重的好孩子。因此,在做了很多次这样的梦后,我感到,也许自己内心深处的确藏着一些极肮脏的想法,说白了,就是内心其实是下流而色情的。如果是这样,我几乎对自己绝望,并鄙视了。这严重影响着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常常让我神情恍惚,心生悲观。

欣儿点评:

在人的睡眠过程中,无论男女,身体会经常进入性兴奋状态,有时甚至一夜多达四五次。在这段时间里,人就容易做与性有关的梦,每次持续20分钟~25分钟。

心理学家认为,性梦是性生理和性心理正常的标志。它发生的原因从生理方面来讲,是因为睡熟之后,人们白天对性欲的自我压抑暂时消失,本能的性欲望得到了释放。从心理上说,是因为压力过大,性格上那种追求完美的需求被释放,这样的人,很容易在梦中寻找到一种方式发泄。

而身边的人,包括亲人,因为与自己最熟悉,所以通常会成为释放压抑的首选对象。这与伦理无关,都是健康的表现,是一种与人无害的自慰方式。

一般来讲,夜间的性兴奋不仅是性压抑的释放,同时也是人体对性器官功能进行自我检查和维护的一种方式。

专家根据对梦的普遍体验证明:道德命令在梦中没有地位。因此,性梦与下流或色情的说法绝对无关。

上一篇:食品与健康(教案)下一篇:开除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