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

2024-06-22

《绿山墙的安妮》(精选8篇)

篇1:《绿山墙的安妮》

作品目录

1.学会感恩,拥有快乐――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 六(1)班 陈 彦 成

2.做快乐的自己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 六(1)班 钭 昱 菲

3.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 六(1)班 黄 琳 鑫

4.友谊、责任与爱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 五(7)班 江 科 成

5.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充满阳光!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 五(6)班 卢 师 臣

01

自我介绍

我叫陈彦成,是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六(1)班的学生。别看我长得肥嘟嘟的,那可不是虚胖,而是因为我的肚子里装了很多知识。我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一有空闲,我就会捧起书一头扎进去。书香伴我成长,培养了我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书香伴我成长,培养了我丰富的兴趣爱好。我将伴着书香,在学习之路上越行越远。

学会感恩,拥有快乐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 六(1)班 陈 彦 成

指导老师:蔡 颖

这个暑假,我拜读了蒙哥马利写的《绿山墙的安妮》。主人公安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笑声像一束灿烂的阳光,温暖了五千万个天真、善良的心灵。今天,她也深深征服了我的心灵。

爱幻想,总是喋喋不休的安妮是个孤儿,她阴差阳错地被绿山墙农舍的马修收养,开始了新的生活。她对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充满了爱心。 她对身边的亲人朋友,都怀揣着一颗善心。她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有着一颗好奇的童心,甚至给绿山墙的每一个地方都取了很美的名字,“白色的欢乐小路”、“闪光的小湖”.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她那颗闪闪发亮的“感恩之心”.

长大后的安妮,凭着自己的聪明、勤奋和努力考取了大学。但是,她为了照顾视力下降的玛瑞拉,放弃了学业,毅然选择留在绿山墙,做了一名教师。这份感恩之心深深地让我震撼。回想生活中的自己,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生活,父母早出晚归,当医生的妈妈一头扎进诊所里就要到晚上九点多才能回家。岁月染白了她的头发,皱纹爬上了她的脸颊。可我不仅不体谅她,反而经常耍小孩子脾气,嫌弃她烧的饭不好吃,嫌弃她洗的衣服不干净,甚至因为早上晚一点叫我起床而大发雷霆,现在回想起来,内心泛起一阵悔意。妈妈啊!这份深情我该如何报答?

合上书本,隐隐约约听见安妮的笑声在耳边再次响起,似乎在奏响一首感恩之歌,感谢父母的唠叨,因为他们是为了让我少走弯路。感谢父母的鞭策,因为他们是为消除我前行的障碍。感谢父母的斥责,因为他们是为了助长我的智慧。

学会感恩,这是安妮给我最大的收获。

02

自我介绍

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前身为崇正书院,是一所古老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百年老校。我是来自六(1)班的钭昱菲,一位文静可爱的女孩。我喜欢古筝的典雅风范,沉醉古筝的悠扬深远,迷恋古筝的柔柔似水。爱筝音阵阵的我也爱屡屡书香,读《鲁滨逊漂流记》,我和鲁滨逊一起荒岛探险;读《哈利波特》,我和哈利波特一起体验魔法的奇妙;读《根鸟》,我紧随根鸟脚步行走在寻梦路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喜欢旅行的我攀登雄伟长城,漫步丽江古城,驻足三亚沙滩,玩赏苏州园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愿努力前行,感受成长之喜悦,感受天地之广阔,感受人生之美好。

做快乐的自己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 六(1)班 钭昱菲

大作家马克。吐温在看到《绿山墙的安妮》后,激动快乐地写道:“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红头发的安妮”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因为她无论处于多么困难的环境中,她总能调整自己,适应环境,做快乐的自己。

安妮是不幸的,三个月大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因热病而死,四天后父亲也死了。成了孤儿的她,被别人收留后,帮他们辛辛苦苦照顾孩子。安妮认为 “要不是有想象力,我根本无法在那里住下去。”对于那时的安妮来说,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她的脑洞该开得多大,才可以支撑下去。她的想象力确实非同凡响:她在火车站等马修时,她已经想好了,如果马修不来,她就钻到树上面,沐浴着月光,睡在一棵盛开着白花的樱桃树中,并且想象成自己正睡在一座大理石砌成的客厅里。一个十一岁的小姑娘在空无人影的长长的站台上孤独地等待,安妮依靠想象驱逐了寂寞、害怕和担心,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快乐,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从孤儿院出来的她,一路上叽叽喳喳地和马修谈论着,发挥着她那超强的想象力,把镶着白色花边的野李子树想象成一个身穿白色婚纱,头戴薄雾般的面纱的新娘子, 把一条林荫道的大路称作“洁白的喜悦之路”,把巴里的曲折狭长的池塘更名为“闪光之湖”.她完全没有到新环境的害怕和不安,一路上保持愉快的心情。

如果我以后到陌生的地方,也可以像安妮一样,想象各种美妙的情景,让自己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

当安妮戴着没有任何饰品的新草帽时,心里非常失望,但她总是有方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她采了一大束花编成花环戴在帽子上,顿时感到心满意足。我们可以和安妮一样,失望时想出新的方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安妮在桌子旁剥豆子时,充满激情地哼唱着那首《榛树谷中的奈莉》。放牛时,她大声背诵长诗《马米恩》中的战争 篇章。安妮总能让自己快乐。

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和孤儿生活的安妮比起来都不算什么,她都可以找到让自己快乐地方法,我们又何尝不可以呢?纯净善良、乐观直率的安妮是我们的偶像。

03

自我介绍

我叫黄琳鑫,是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六〈1〉班的学生。在学校,我团结友爱,对老师同学很有礼貌;在家里,我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在生活中,我热爱生活。在空闲时间里,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朋友一起去打羽毛球。我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在同学面前,我十分幽默;在老师面前,我十分稳重;在家长面前,我十分乖巧。我长大以后要成为一位老师,老师是祖国的园丁,培育了无数的花朵,为祖**亲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大家园!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 六(1)班 黄琳鑫

马克?吐温曾经评价过这一本书: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的确,安妮就是这样一个惹人喜爱的女孩,她笑像一束灿烂的阳光,射入我的心中。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女孩的成长史。安妮是个活泼可爱,美丽的孩子。一头红头发像魔鬼一样。一脸雀斑,十分丑陋。那为什么我要说她美丽呢?她的天真和爱幻想闹了许多笑话,后来又因为善良与调皮赢得了友谊和真挚的爱。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因为照顾生病的玛丽拉,她只好放弃学业留在家乡当教师。天真,爱幻想,善良,调皮体现了她的美丽,为了别人放弃了自己的美好未来,这值得吗?在安妮看来值,很值,非常值,正是这样,我才爱上了这本书。

都说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安妮就是这样一个爱笑的女孩。生活中,我也是一个幽默的人,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我能自己对自己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也正是这样,我身边的同学总喜欢围在我身边听我讲笑话。因为乐观,我总是能把悲伤变成我前进的动力。还有什么比每天开心更重要的呢?哈哈!

但愿看了这本书后,你也像我和安妮一样,乐观向上,勇敢接受现在的自己!

04

自我介绍

我叫江科成,今年十二岁,是实验二小五(7)班的学生,我身材高大,圆圆的脸,浓黑的眉毛下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挺惹人喜欢,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好儿子,在学校我是班里的“看书王”我特爱看书,连在学校下课的时候我都趴在课桌上看书,一有机会我就让妈妈给我买书,《十万个为什么》・《一千零一夜》・《三国演义》这些书我都看过,我还经常到读书馆看书或借书。我就是这么一个爱看书的男孩,我喜欢书中知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能让我成长,让我进步。

友谊、责任与爱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 五(7)班 江科成

指导老师 丁咏丽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本枯燥中透着吸引力的书,我承认,我一开始看这本书时也认为它是那么的无趣。但后来我渐渐地被这本书给吸引了。

故事主人公,安妮从小就感受了世界的残酷,她的命运是那么的多桀,从马修和马瑞拉因为一次意外认领了她后,她的命运就被他们改变了,富有想象力的她为“巴里的池塘”改了个名叫“闪光之湖”,她善良活泼、热情直率,但也因为这样,她惹了不少麻烦,不小心把葡萄酒当成紫莓甜酒给戴安娜喝,让戴安娜喝醉了,但她也一一改正,并且变得越来越懂事了。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莫属最后一章马瑞拉因为患上疾病,而他的丈夫马修又过世了,在丈夫去世,疾病折磨的这双重打击下马瑞拉终于做出选择,把绿山墙卖掉。闻讯而来的安妮阻止了她,并决定不去领奖学金了,自己留在马瑞拉身边,留在绿山墙。故事到这就结束了,合上书的我被安妮这种知恩图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心中默想如果我是她,我会像她一样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吗?答案是否定的,那时候上大学那么不容易,我怎么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呢?

感谢安妮,为我打开心中那一扇一直锁着的大门,看到了自已内心深处那美丽的花园,也感谢作者塑造了这么一个富有想象力、善良活泼、知恩图报的女孩。

05

自我介绍

我叫卢师臣,就读于实验二小五(6)班。在学校里我在学校获得了许许多多的的荣誉:“国学知识竞赛一等奖”、“崇正少年”、“神算手”、打破了“纸船承重吉尼斯纪录”……

我喜欢打乒乓球,这能强健我的体魄;我喜欢看书,特别喜欢看科幻类小说,科学类杂志《快乐科学》和《探索奥秘》成了我身边的好朋友,可能是这个原因,我成了班里的小“万事通”,同学们问的十万个为什么,我基本上能够简答出一二;我是个热心肠,我经常主动教班里的后进生做数学题,能够帮助到别人,我觉得特别快乐。在老师的辅导下,今年的数学竞赛,我考了100分,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学们纷纷叫我“数学小王子”,我别提有多开心了。未来,我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正在朝我的目标前进,你呢?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充满阳光!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 五(6)班 卢师臣

最近,我刚看完一本书。它的名字叫《绿山墙的安妮》,作者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玛德・蒙哥玛丽。以前,我总觉得孤儿是一种天生悲伤,无助的孩子。可是,安妮却生性活泼、乐观善良的,我从她身上读到了阳光的味道。

《绿山墙的安妮》主要写了一个生性活泼乐观、极富想象力的孤儿安妮如何在绿山墙农舍找到了温暖的家,考取女王学院,取得一级教师证书,并获得大学奖学金。安妮听到马修去世的消息后,她放弃了学业,坚强地撑起了这个家,回家乡当了一位小学教师,来照顾眼睛快要瞎了的玛丽拉。她为了不离开绿山墙和收养自己的玛丽拉,放弃了大学深造的大好机会。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的表姨妈:我的表姨妈今年50岁, 前段时间去医院陪查出脑瘤, 6月13日中午11时40分许在浙医二院神经外科做手术,表姨妈到了手术室,她笑着对亲人和身边的医护人员说:“我进去睡个午觉就出来了。”手术前后将近九个小时,她清醒的第一句话:“我午睡做了个梦怎么醒来就是晚上了,我做梦在老家山上摘梨子一筐都还没摘完呢?”医生护士和朋友们被她的幽默逗得哈哈大笑起来。后续手术后护理的巨大经费实在是很难承担。她在病魔面前表现乐观,平时更是人尽皆知的集勤劳、善良、乐观的人表姨夫在水滴筹上筹款渡过难关,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有人在水滴筹上直接给她捐了一万八千块钱,我想正是我的表姨妈“阳光品质”,让她在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愿意为她慷慨解囊。

你们看,安妮就像我的表姨妈一样善良乐观,善待别人,最终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我们要善待每一个人,这样别人也会善待于你。我们要向表姨妈和安妮学习,学习她们的“阳光精神”,学会善待于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充满阳光!

篇2:《绿山墙的安妮》

住在绿山墙的马修和马瑞拉两兄妹想收养一个孤儿院的男孩,孤儿院却送来了安妮,这对善良的兄妹最后决定收养安妮。她在绿山墙成长,交了许多朋友,认识了许多亲切的邻居。她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奎因学院,拿到艾弗里奖学金,将要上大学,却为照顾生病的马瑞拉而留在绿山墙,当一名教师承担养家的责任。

安妮没有父母,是一个孤儿,十一岁时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但安妮仍然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乐观,丝毫没有觉得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她为自己有一个家而欢喜,对周围的一切心存感激。如果我和安妮是一样的处境,应该不会有她那么乐观积极的心态,会自卑,会羡慕别人,抱怨上天不公。受到别的孩子的嘲笑,会抬不起头。

安妮得到家后,并没有过着放纵娇气的生活。她在来到绿山墙之前,已经十分能干、独立了。她以前照顾过许多小孩,干过很多活,生活的环境也十分不好。但她并没有灰心丧气,她仍然喜爱生活,喜欢幻想。来到绿山墙后,她没有被娇惯,还帮助家里做饭、做点心、织布。

对比自己,我感到惭愧,生活无忧,家庭幸福,可时不时地总会矫情地为赋新词强说愁。和同学口角,会生气;看到不公,会抱怨;遭遇失败,会气馁可是安妮告诉我,快乐是自己给自己的,幸福是因自己的心而生。是啊,经常看新闻说上有些我们觉得很不幸的人,而这些人自己却微笑面对生活,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安妮有理想。她一直把吉鲁伯特当作学习上的对手。起初是为了报复,到后来更多的是为了理想和抱负,她在班里的学习一直是数一数二的。安妮听到可以参加奎因学校的应考班后,发愤图强,在几何上拼命努力。上了奎因学校后,她学习的是两年制的课程,依然名列前茅。她的目标是艾弗里奖,于是十分努力地学习,并如愿地拿到艾弗里奖学金。

我也有目标,可我是怎么对待的?体育一直是我的.弱项,我自己也知道只要坚持锻炼就能提高。可是我总是热的时候怕热,冷的时候怕冷,运动一下就叫苦叫累。最简单的跳绳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就是我的体育期末没有优秀。安妮有目标,为了目标而发奋图强,丝毫不嫌累。而我有运动器材、运动的合适场地,却不知努力。她能努力,我又怎么不能呢?

在我难过和生气的时候,安妮让我发现生活中更多是美好。在我懒惰而又想实现理想的时候,安妮让我明白努力是实现理想重要的一步。在我埋怨的时候,安妮告诉我,感激会让我更加幸福。

★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 绿山墙的安妮读书笔记

★ 《绿山墙的安妮》读书笔记

★ 《绿山墙的安妮》500字读后感精选

★ 《绿山墙的安妮》的读后随笔

★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500字

★ 绿山墙的安妮名著读后感

篇3:《绿山墙的安妮》

受到读者喜爱的同时, 《绿山墙的安妮》也得到了评论家的关注。他们认为被归类为儿童文学的《绿山墙的安妮》蕴含着许多童话元素。伊丽莎白·沃特森认为灰姑娘与安妮有着相似的“核”。安妮的故事是灰姑娘这一古老童话的变形;更为显著的是蒙哥马利的叙述将对个人和国家的关注融入其中。

原型批评理论的创始人诺思洛普·弗莱认为最初的文学样式是神话。在每一个时代, 作家们深切关注“人类从何而来、命运如何、最终愿望是什么”;而属于文学能够表达出来的任何主题, “他们很难找到与神话主题不一致的文学主题”。在世界文学范围内, 灰姑娘都算得上是一个重要且有代表性的神话原型。

灰姑娘的故事在世界各地流传广泛, 类似的版本不下于1500种, 可见千百年来人们对“灰姑娘”存在难以割舍的情结。故事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学者斯特拉博在《地理学》提供了现存历史最久的版本。希腊少女洛多庇斯在溪边清洗衣物。一只鹰飞过, 叼走了她的鞋子。那只鹰飞到了孟菲斯, 把鞋子掉到埃及法老的面前。法老惊讶于鞋子的精巧, 也觉得这件事别具深意, 便派人去找鞋子的主人。人们在诺克拉提斯找到洛多庇斯。法老对洛多庇斯一见倾心, 最终娶她为妻。欧洲最早关于灰姑娘的记录见于意大利童话采集者巴西耳于1635年出版的《五日谈》中。这一版本为后来广为流传的格林兄弟版本奠定了基础。

加拿大没有自己钦定的“灰姑娘”。或许这是因为加拿大文学的历史太过短暂, 抑或者是这位“灰姑娘”太过现代。

一、加拿大的灰姑娘

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 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丰富的童话资源。这些通话都有着相似的主题:美德得到回报, 英雄拯救公主和世界, 以及纯情男女坠入爱河等等。沃特森认为《绿山墙的安妮》与这些童话是一样的;揭示了全世界范围共有的恐惧、罪恶、幻想以及希望。这提示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解读此书。

通过仔细研读, 我们可以发现, 尽管存在着细节上的差异, 《安妮》与灰姑娘有着结构的相似性。两个故事的推进几乎是并行的:

与继母和两个丑陋的继姐妹为伴的灰姑娘整日忙碌、满身灰尘。安妮则因被马修和玛丽拉兄妹收养而来到了绿山墙。仙女的出现给灰姑娘带来了转机;她才有机会穿上水晶鞋、参加舞会。在绿山墙, 巴里女士和史塔西小姐的出现给安妮枯燥的生活带来了一线生机。有了她们的帮助, 安妮才得以穿上漂亮的蓝裙子参加远足和演讲。最后, 灰姑娘和王子愉快的生活在王宫里;而安妮选择留在绿山墙陪伴玛丽拉。她和吉尔伯特也终于言归于好。

灰姑娘被继母虐待, 不得不生活在“灰”里。心理学将此解读为一种无价值、不被重视的状态。安妮同样是一个生活在“灰”里的孩子。她因为被前任收养家庭遗弃而来到绿山墙。安妮与灰姑娘一样都是被忽视的孤儿。

二十世纪的爱德华王子岛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文明的世外桃源。在这样一个环境中, 儿童对农业劳动和家庭生活的贡献就是他们的价值。一开始不被欢迎的安妮帮忙放牧、洗碗;她不再毫无用处了。安妮摆脱了她生活中的“煤灰”, 逐渐赢得了马修和玛丽拉的欢心, 融入了爱德华王子岛。安妮因她的可爱、热心和刻苦而克服种种磨难, 获得了女王学院的奖学金, 并获得了大家的尊重。虽然安妮决定放弃奖学金, 留在绿山墙照顾近乎失明的玛丽拉。她的聪慧和爱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绿山墙, 安妮获得了她梦想的完美生活, 不再是那个无依无靠的小孤女。

两个故事都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历经痛苦忍耐, 期冀美好的未来, 最终她们都美梦成真。安妮是一个全新版本的灰姑娘。这个全新的版本是古老童话原型在新的环境中的表现形式。《绿山墙的安妮》以灰姑娘的故事为核, 融入了二十世纪加拿大社会文化和爱德华王子岛的迷人风光。

灰姑娘原型在各类文学作品中不断涌现, 而这些作品除运用同一个童话原型表达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外, 还反映了新的社会历史环境下个人以及社会的变化。每个作家都生活在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环境中;他们采用同一个原型用以表达不同的思想。蒙哥马利也是如此。采用传统童话叙述结构的同时, 蒙哥马利对灰姑娘原型做了必要的改动来传达心声。

二、仁慈的“继母”

收养人玛丽拉是一个守旧的老姑娘, 非常讨厌安妮的奇思幻想。试图让安妮循规蹈矩的玛丽拉曾表示, 所有的希望就是安妮能跟其他小姑娘一样顺从、守规矩。除了玛丽拉, 邻居林德太太也让安妮倍感困扰。作为一个传统妇人林德太太认为自己对社区有维护职责, 很喜欢留意别人的事情。“如果要从林德太太家门前经过而不适当地注重体面与礼节的话, 就无法从林德太太那敏锐的目光下逃脱。此时, 林德太太正端坐在窗前, 犀利的目光监视着外面的世界, 从小溪到顽童, 无论发现任何不同寻常的事情, 她都要想办法探个究竟, 不然就无法安心。”林德太太反对收养安妮, 认为马修兄妹不会教养孩子, 且初到绿山墙的安妮过于乖张。因此, 试图亲自调教安妮的林德太太攻击安妮的长相。两人之间剑拔弩张。玛丽拉和林德太太不认同安妮的行为, 试图驯化她。小说中, 林德太太初次见到安妮, 便告诉玛丽拉“这个孩子太丑了;头发像胡萝卜一样红”。蒙哥马利所生活的年代, 人们相信孩子是不需要发言权的。孩子的感受丝毫不受重视。这深深地刺伤了安妮的自尊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父母经常被视为不可亵渎、难以反抗的权威存在。从心理学角度解释, “继母”代表的是孩子对独立自主的向往和内心深处对父母控制力的不满。这种感觉来自于日常生活中被父母命令和呵斥的行为。

幸运的是, 玛丽拉和林德太太不像灰姑娘的继母般残酷和暴力。事实上, 她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认为安妮过于古怪, 但愿意接纳这个小孤女。批评和严格要求的同时, 两人都尽力的宽容看待安妮的离经叛道。可以说, 在绿山墙没有真正的“继母”。安妮的处境与加拿大社会有极大的相似之处。长期作为殖民地的加拿大也曾受压制、不被尊重。安妮期待用一种平和的民主方式来取代粗暴的管制。这也是加拿大国民对国家隐隐的期待。

格林童话里, 灰姑娘的继姐妹们因为她们的不友善得到了惩罚。分别失去脚趾和脚踵的姐妹俩被鸟雀啄伤了眼睛。然而在绿山墙, 同伴并没有给安妮任何恶意的实质伤害。依照评论家的观点, 安妮最好的朋友戴安娜充当了继姐妹的角色。然而, 乐观的蒙特利尔没有涉及任何邪恶的成分。戴安娜甚至充当了纽带作用, 将仙女带到了安妮面前。蒙哥马利试图在绿山墙建立一个和善、宽容、平衡的家庭和社会典范。

三、不会魔法的仙女

在仙女的帮助下, 灰姑娘才能穿上华衣美服、完美变身。在绿山墙, 有两位不会魔法的“仙女”为安妮照亮了前行之路。戴安娜的姑姑巴里女士送给安妮一双漂亮鞋子, 并赞助了安妮的旅行。旅行开拓了眼界;在途中收获的肯定与赞扬也让安妮获得了自信。安妮默默树下了人生的下一个目标:进入女王学院学习。

另一位“仙女”史塔西小姐教授给安妮丰富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 为安妮树立了人生的榜样。史塔西小姐新颖、自由的教学方式使安妮认识到课堂同样可以成为自己想象力发挥的天地。安妮日后选择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 史塔西小姐的影响可谓深远。史塔西小姐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愿意付出努力发掘安妮的长处。爱的教育将安妮从一个普通的小孤女脱胎换骨成为一名成熟、聪慧的大学生。

四、前行的伴侣

如果说每个童话故事都要有一个王子, 那么在绿山墙, 吉尔伯特是当之无愧的。身材修长、乌黑卷发的吉尔伯特被聪明、自信。广受爱戴的“王子”有点骄傲。头一次见面, 吉尔伯特给安妮取了个绰号“胡萝卜”。深深自卑于红色头发的安妮扔石板反击, 拒绝吉尔伯特的示好。在格林兄弟的笔下, 灰姑娘最大的梦想是遇到王子, 期待王子可以带给她幸福快乐的一生。安妮却故意忽视吉尔伯特;两个人看起来没有什么浪漫后续可言了。

一次表演中, 安妮扮演一位孤独的少女, 乘船漂流而下。不幸的是, 船漏水即将沉没。在任何一则童话里, 王子都会适时出现, 拯救女孩于危难之中。吉尔伯特突然出现, 将安妮带上岸。在以后的数年齐头并进, 一直都是“学习上的对手”。直到最后, 同样争取当地小学聘书的吉尔伯特主动放弃了竞争, 以方便安妮照料失去兄长的玛丽拉。历经骄傲、误会、固执, 两个人终于和解了。蒙哥马利暗示了两人的日后良缘。

吉尔伯特给予了慷慨的帮助, 但是他并不是安妮的拯救者。两个人有着同样的受教育梦想, 都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品格优秀才是旗鼓相当的两人惺惺相惜的理由。按你从未期待有一位“王子”出现, 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她努力争取奖学金, 选择在家乡工作照顾家人;安妮有自己的梦想, 为未来付出了十足的努力。吉尔伯特不是安妮生命中的救世“王子”, 却是她互相激励、终将携手的朋友。

受爱德华·托马森影响, 这一时期的加拿大文学努力为儿童创作温馨愉悦的心灵读本。加拿大作家们倾向于用广袤迷人的自然风光取代灰姑娘的黯淡古堡。幸运的安妮生活在美丽的绿山墙, 而不是灰姑娘的简陋阁楼。没有残酷的继母、刻薄的姐妹, 安妮生活在友善的家人和朋友之间。乐观的蒙哥马利用花园般的景致替代了小孤女安妮生命中的“灰”。故事的基调也从格林兄弟版的略显阴暗变为明快自然。

获得美满结局的灰姑娘和安妮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共同的信息:在任何嘲讽、刁难和欺凌之下, 都要坚持活下去;即使极度艰难困苦只要心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保持善良与积极的心态, 最终是会获得幸福生活的。

摘要:蒙哥马利以代表作《绿山墙的安妮》享誉各国。分析作品所体现的灰姑娘原型, 主人公安妮的成长由此揭示。

关键词: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灰姑娘原型

参考文献

[1]Berton, Pierre.Hollywood’s Canada:The Americanization of ourNational Image.Toronto:MeClelland and Stewart, 1975.

[2]Frye, Northrop.Anatomy of Criticism.Princeton:Princeton UP, 1957.

[3]Gemmel Irene, Elizabeth Epperly.L.M.Montgomery and CanadianCulture.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0.

[4]Montgomery, Lucy Maud.Anne of Green Gables.Toronto:McGraw-Hill Ryerson Limited, 1968.

[5]露西.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2006

[6]诺思洛普.弗莱.《世俗的经典:传奇故事结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篇4:绿山墙的安妮

年迈的兄妹马修·卡思伯特和玛丽拉·卡思伯特想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来照料他们日后的生活。可是阴差阳错,在布赖特河车站等候的,是一个苍白瘦小,一头红发的古怪女孩子。天性害羞而又善良的马修不能丢下她不管,也不能对这个眼睛闪闪发光,开心地握住他的手的孩子说事情出了差错,于是,马修把女孩领回了绿山墙农舍。

这个女孩子就是安妮。父母双亡后,小小的安妮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帮每个肯收养她的家庭照看孩子,那些家庭破裂后,只好呆在孤儿院,直到来到绿山墙农舍。

一路上,安妮对所见到的每一样事物都表示了最大的惊奇和喜爱。她用自己的方式给它们命名,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赞美它们,甚至连一棵天竺葵,她也要叫它邦妮。尽管在这之前她见过许许多多不堪入目的事物,可是这孩子仍然保留了对美的极度敏感。玛丽拉打定了主意要留下安妮。不过,玛丽拉是个性格坚强而又实际的女人,她和同样自尊自信却又爱幻想的安妮之间产生了不少冲突。

安妮要去主日学校上学了。玛丽拉给她做了新衣服,可是衣服上没有时兴的宽松鼓起的袖子,因为玛丽拉觉得那种袖子荒唐可笑。于是安妮在去学校的路上采了鲜花装饰在朴素的帽子上,引起了所有人的注目,也给玛丽拉带来了困扰。

学校要办野餐会了,安妮为此期待了一个星期。可这时玛丽拉宝贵的胸针意外丢失了,她认为是安妮弄丢的,就对她说不坦白交代不许参加野餐会。安妮为了参加野餐,惟妙惟肖地编造了一段弄丢胸针的坦白。不料玛丽拉更加生气,还是不许她去。最后玛丽拉发现自己错怪了安妮,她向安妮道歉并替她准备了野餐的食物。

学校里最英俊的男生吉尔伯特·布莱思为了引起安妮的注意,取笑她是“红发鬼”。安妮气得把她写字的石板敲在他的脑袋上,石板被砸裂了,老师罚安妮站在讲台旁。又因为在树林里漫游,安妮被罚和吉尔伯特坐在一起。她觉得是莫大的耻辱。

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黛安娜来参加安妮的茶会,结果安妮错把葡萄酒当做木莓甜酒招待她,让黛安娜喝醉了。黛安娜的妈妈由此觉得安妮不是黛安娜适合交往的小姑娘,禁止她们来往。安妮伤透了心。

一个夜晚,大人们都到镇上去了。村子里的小姑娘明尼·梅突然生病了,安妮凭着以往的经验,成功地救护了明尼·梅,也得到了大人们的信任和黛安娜妈妈的尊重。

圣诞节的时候,马修送了安妮一件她渴望已久的有宽松袖子的漂亮衣服,安妮的眼睛充满了泪水。

安妮通过了女王学院的考试,和吉尔伯特等阿冯利的孩子们进入了女王学校。玛丽拉为她做衣服时,不禁回忆起安妮初来绿山墙农舍的那个晚上,“那个长相古怪,心惊胆战的小孩子,穿着一身滑稽可笑的绒布衣服,一双泪眼里流露出悲痛欲绝的神情。”回忆中的某种东西使玛丽拉自己的眼睛里也涌出泪水。

安妮获得了奖学金,这使马修和玛丽拉十分自豪。可是,“收获者的名字叫死亡”,安妮长大了,而收养她的兄妹俩老了。不久马修去世了。而玛丽拉也面临着失明的危险,为了照顾玛丽拉,也为了不让绿山墙农舍被别人买走,安妮回阿冯利教书。这时她得知,本来这个教职已经给吉尔伯特了,可是吉尔伯特把它留给了安妮,这样他必须靠自己的力量读完大学。当安妮见到吉尔伯特时,她终于和这个多年的竞争对手和解了。他们生来就应该成为好朋友的。

作者简介

《绿山墙的安妮》的作者是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莫德的童年与少女时代都是在风光秀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一所老式的农舍里度过的,家的四周都是苹果园。对大自然的热爱贯穿了她的一生,也强烈体现在作品里安妮的性格当中。

母亲早逝,父亲经商在外,孤独的小莫德有时会对着碗柜玻璃门上自己的影子诉说心事。反映在小说里,安妮就曾经把书架上的玻璃门里映出的影子当作另一个小姑娘,并对她倾诉一切。

莫德的外婆是个朴实的农妇,也很爱她,但是不理解儿童。有一次她干了一件小小的淘气事情,外婆罚她跪下祈求上帝原谅,要她承认自己是一个坏女孩。这让莫德很伤心。小说里的玛丽拉身上,无疑带有外婆的影子。

小说1908年出版,之后不断再版。谁都想知道“小安妮后来怎么样了”。结果蒙哥马利一共写了八部以安妮及其子女为主人公的小说。作者笔下对自然景色诗意的描写,对淳朴的乡村生活的刻画,对少女的纯洁心灵的摹写,还有幽默的文笔,超越时空博得大半个世纪以来各个阶层、各种年龄层次读者的欢迎。这样的一个女作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像是读者们自己的姑姑,姐妹。

马克·吐温评价道:“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与喜爱的儿童形象。这本书也是继《爱丽丝漫游仙境》以来最能掌握永恒生命,且令人愉悦、永驻人心的伟大作品,这是一部理解人性,令人吃惊的作品!”

我和安妮

如果特别着迷一本书,我往往会拥有它的两到三个不同版本。

《绿山墙的安妮》就是这样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绿山墙的安妮》是从学校图书馆借的,1987年的文联版。当我从图书馆的一个角落把它拎出来,打开,读到这段:“我已经决定了,如果你今晚不来接我,我就顺着铁轨走到拐弯处那棵大野樱桃树下,爬上去呆它一夜,我是一点也不会害怕的,睡在月光下一棵开满白花的野樱桃树上准是非常愉快,你不认为是这样吗?”我立刻借了这本书,连夜阅读。接着它迅速在宿舍流传开来,一圈8个人读下来,书又回到我手里,我再重新开始回味。就这样赖了一个月又一个月,一直没舍得还回去。

后来我要毕业了,我战战兢兢地对图书管理员说,我把《绿山墙的安妮》弄丢了。因为是1990年前的版本,我付了数倍的钱,以50元的惨痛代价把安妮留在了身边。

等我再次在书店看到安妮的时候,它已经有了译林版和南海版,都是10来块钱,恨得我捶胸顿足。

可是我并不后悔。每当我翻开1987年版那破旧的书页,就会回忆起那个红头发的小安妮坐在马修的马车上,睁大了一双爱美的眼睛,把林阴道叫做“白色的欢乐之路”,把巴里家的池塘叫做“闪光的小湖”,把小溪称作“森林女神的水泡”。

在人类所有的天性中,与神最接近的就是想像力。那么我想,说安妮是神的孩子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我从未见过如此有想像力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她不是个完美无缺的孩子,而是个活生生的,有缺点的,却又自信,热爱生活的孩子。我永远忘不了安妮说:“对种种事物心存着期望,也就得到一半的欢乐。也许你不可能得到那些事物本身,但任何事情也剥夺不了你期待它们时产生的乐趣。”

当你遇见安妮和她打招呼的时候,请别忘了在她的名字后面加个“e”,因为这是她要求的,这样才有“浪漫色彩”。

安妮语录

1.那棵树不是很美吗?它浑身雪白,镶着花边,从路旁探出身子,这种神情会使你产生什么感想呢?

2.在浮想联翩的时候,你可以感到极大的安慰。但利用想像力的最大缺点是,时间一到,你不得不停止想像,这就会使你惘然若失。

3.如果我一个人在东山墙的屋子里,那就可以毫不费劲地把袖子想像成宽松而隆起的,可是在真有这种袖子的女孩中间,就非常非常困难了。

4.我觉得有些针线活是很美妙的,缝碎布片却没有一点儿想像的余地。它一条缝口接着一条缝口,你好像永远看不到有个尽头。不过,当然啦,我宁愿做绿山墙农舍的缝碎布片的安妮,也不做其他任何地方不用干活可以随便玩耍的安妮。可是,我仍然希望缝碎布片的时间过得和我同黛安娜玩耍的时间一样快。

5.我似乎感到自己不该把苹果花采下来,缩短它们可爱的生命——如果我是一朵苹果花,我就不愿被人采下来,可是,那种诱惑是不可抵挡的。如果你遇到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你怎么办呢?

6.枫树真是喜欢交际的树,它们总是沙沙作响,向你低声耳语。

7.走回家去,并且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家,真叫人高兴。

8.我会把秘密藏在心底,野马也拉不出来。不过,野马会用什么办法从一个人的心底拉出秘密来呢?

篇5:《绿山墙的安妮》

读完《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后,我对安妮雪莉有了了解。

她是一个十一岁的孤儿,一头红头发,满脸的雀斑,整天善于幻想,嘴巴喋喋不休。就是这样一个女 孩,阴差阳错地被绿山墙的安妮农舍的一对老兄妹收养,从此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篇6:读《绿山墙的安妮》

朝天小学六年三班钟梓欣

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绿山墙的安妮》。

我在国庆期间,我来到了书店买了书——《绿山墙的安妮》。利用了我和妈妈一口气地看完了!

书中讲了纯真善良而又热爱生活的安妮,自幼就失去父母,十一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马瑞拉兄妹俩领养。马修和马瑞拉本来是想领养一个男孩,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却是满头红发、老是喋喋不休的安妮。喜欢幻想和极具爱美之心的安妮给自己惹来了很多麻烦,她不断地闯祸,不断地改正错误。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中,安妮快乐的成长。

书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安妮报考了奎因学院的故事。因为报考了奎因学院是安妮的梦想,通过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安妮的梦想。安妮为了实现她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直到考试的那一天,安妮碰到了几何难题不会做。遇到了困难,安妮没有放弃,她认真思考,不断尝试,直到把难题解决为止。安妮的这种面对困难勇于克服的精神十分值得我学习。

我在做作业的时候,也会碰到难题。遇到了难题,我习惯性的放一边,想着,等一下妈妈有空的时候我可以去请教妈妈。有时候我甚至是不做,想着,等讲评的时候老师会教我们怎样做的。就是这样的想法作怪,导致我的学习形成了惰性。可怕的惰性,就使我的知识缺陷越积越多,造成了我学习上的重重障碍。

对比安妮,我感到万分后悔,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一定会想安妮一样,下定决心,认真分析题目,反复思考,不断尝试,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止。

篇7:绿山墙的安妮作文

合上书本,我很佩服安妮的想象力。她会给自己喜欢的东西、地方起一个很有个性的名字。比如把一片茂密的森林叫做“幽灵的森林”,把一个小池子叫做“森林女神的水泡”并且,她还把花儿、果实、树木当做自己的好朋友,常常对着它们自言自语、发呆。

不仅如此,这本书还告诉我许多道理。“学校里的小**”告诉我即使是大人,做事也要三思而后行,不要伤害孩子们纯洁的心灵。“音乐会、灾难和坦白”告诉我一个人要敢作敢当,不连累朋友

篇8:《绿山墙的安妮》的神话原型解读

关键词:露西·莫德·蒙哥玛利,《绿山墙的安妮》,神话原型,“灰姑娘”原型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玛利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 出版了20多部长篇小说、500则短篇故事、一部自传、诗歌集等。她所写的安妮系列小说很受读者青睐, 尤其是第一部《绿山墙的安妮》自1908年问世以来, 风靡全球, 备受各国读者喜爱。

“安妮热”文化现象也随之出现, 大量与“红发安妮”有关的文化产品随之设计、生产出来;小说背景爱德华太子岛也被大力开发, 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去旅游。马克·吐温曾经评价《绿山墙的安妮》: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文学形象。《绿山墙的安妮》成功后, 蒙哥玛利又写了7部“安妮”续集, 但它们在文学造诣和影响上都比不上《绿山墙的安妮》。《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一个满脸雀斑的红发孤女安妮阴差阳错地被生活在爱德华太子岛的一对年迈的兄妹收养的成长故事。安妮是一个活泼开朗、激情洋溢、心地善良、聪明勤奋、乐于助人、极富想象力的女孩。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最终得到了爱德华王子岛的人们的普遍认可和真心喜爱。“红头发的安妮”也受到了全世界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深深喜爱。

近一百年来, 尤其是近几十年中, 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 分析和解读过《绿山墙的安妮》。这部具有经久性魅力的作品, 追寻其原型, 属于“灰姑娘”系列。若对该作品从“灰姑娘”原型批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作品中与之相对应的原型情节和人物关系, 可以帮助读者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与鉴赏这部经典之作。

一、原型批评与灰姑娘原型

原型批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 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原型批评的杰出代表是加拿大著名文学批评家和文艺理论家诺思诺普·弗莱。他从西方文学传统出发, 汇集了人类学和心理学对原型研究的成果, 加以改造, 通过自古希腊神话和《圣经》直至当代的文学发展的历时性描述与概括, 构建起一个自足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对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神话原型的基本观念:系统整体与模式将文学视为一个系统整体, 是神话原型批评操作的基本前提;文学是一个系统, 具有整体结构, 任何作家和作品都受制于这个结构系统;对任何作家、作品的研究, 都必须将其置于整体的文学系统之中。原型在弗莱的理论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他在文学批评专著《批评的剖析》中认为, 所谓原型, 就是“在文学中极为复杂的一种象征, 通常是一种意象, 足以被看成是人们的整体文学经验的一个因素” (1) 。原型批评的视野是“处于古希腊罗马和基督教的文学遗产关联域中的西方文学” (2) 。弗莱从不同的层面对原型作了一些解说:神话与原型没有本质的区别, “神话就是原型”;“我们在提到叙述时说到神话, 在提到意义时说原型”;“原型即那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我用‘原型’一词表示把一首诗同其他诗联系起来并因此有助于整合统一我们的文学经验的象征, 可用以把我们的文学经验统一并整合起来”;“我用‘原型’这个词指那种在文学中反复使用, 并因此而具有了约定性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 (3) 在这里, 弗莱突出的是原型象征意义、意象意义。这种原型可以理解为主题, 也可以理解为人物或是词语。原型以场景、人物、情节、主题、意象等多种形式, 在不同时代、体裁的作品中通过象征或象征群的方式反复呈现;批评者通过分析这些象征或象征群, 挖掘研究作品的题材、主题等与整个文学史的联系来重新建构出其原始意象, 从而揭示艺术的本质。

弗莱还认为, 出现在现实主义虚构中的神话结构要使人信以为真, 就必然涉及到某些技巧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法统一命名为“置换变形”。 (4) 神话在弗莱看来更重要的作用是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模型, 一种文学结构的原则;但是神话传奇往往也包含着文学创作中最基本的情节与人物范式, 神话是“一个总体隐喻的世界”, 而文学就是“移位的神话”。 (5) 在他看来, 作为人类共同经验基础的神话为作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型模式, 文学也正是通过对神话原型的“置换”运用植根于整个人类文化之中的。对于神话在文学中的置换方式, 弗莱在他的著作《批评的剖析》中做过阐述。他认为, 人类的文学徘徊于两个端点之间, 其一是“纯粹的程式” (即照搬神话原型) , 另一端则是“全然的变异” (即完全打破神话的固定程式) , 文学的发展与演变就是从一个端点走向另一个端点, 并且偶尔会出现“回流”现象的过程。然而文学原型是不断被重复和超越的, 因为“文艺是在不断地突破原型而又终归要受制于原型中演化的”。“原型的传承与突破是文艺发展中相辅相成的规律性现象。一方面, 原型的反复性昭示着人们对某些永恒主题, 某些终极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 人类的文艺又是在不断地试图超越原型模式, 以满足人的不断变化的精神需求” (6) 。蒙哥玛利对《绿山墙的安妮》的创作可以说是以灰姑娘原型为基础, 并按照自己的创作灵感做了一定的改变。文学是在突破原型而终究又要受制于原型中不断演化的。“灰姑娘”作为一种创作原型, 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笔下显得异彩纷呈但又万变不离其宗。

《绿山墙的安妮》这部具有经久性魅力的作品, 追寻其原型, 属于“灰姑娘”童话的变体。将两者相对照可以发现它们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情景设置上都有相似之处。因此《绿山墙的安妮》是蒙哥玛利对灰姑娘原型的巧妙运用。然而蒙哥玛利并非简单地按“纯粹的程式” (即照搬神话原型) 模仿和继承, 而是对“灰姑娘”的原型意义加以变化, 进行了发展和扩充, 对传统文学中的女性角色定位的描写也有所突破。

二、灰姑娘原型

灰姑娘原型的运用从总体上增强了该小说的文化底蕴, 显示出迷人的艺术魅力。“灰姑娘”的故事作为人类文学的一种“原型”, 无论有着怎样的差异, 总是反映了这样一种理想和信念, 即一切美丽、善良的事物无论遭受怎样的磨难, 都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变得幸福美满。“灰姑娘”的故事作为一种文学模式, 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家的创作思维, 并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具体体现, 而且它的含义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价值观念映照下, 总是呈现出不同的意义。“灰姑娘”的故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 女主人公不受重视, 但是单纯、善良、美丽;其次, 缺乏母爱和父爱;最后, 故事的结局总是以圆满告终。可以说, 总是一个普通的平凡的甚至是饱受苦难的女子最终获得王子或圣人拯救的故事。而在故事当中总会有一个特别凶狠的继母。继母让灰姑娘备受磨难, 受尽欺凌。但是灰姑娘们也总是忍气吞声、苦尽甘来, 得到神灵的帮助, 获得一身美丽的衣服和一双漂亮的鞋子, 参加盛大的活动而遇到并赢得王子、国王或者有地位之人的青睐, 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

《灰姑娘》这个古老美丽的童话可以说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民间爱情故事。德国格林兄弟在《格林童话集》中所写的“灰姑娘”, 就是我国人民最熟悉的“灰姑娘”故事。其故事梗概为:灰姑娘勤劳、朴实、善良, 母亲早逝, 饱受继母及其女儿的虐待;但她幸运地得到仙女的帮助, 得到一双漂亮的水晶鞋和华丽的连衣裙;穿上水晶鞋、连衣裙后的灰姑娘变得如公主一般美丽, 豪华的四轮马车将她送到了王子的舞会上;王子立刻就注意到了, 并与她翩翩起舞;但当午夜12点的钟声敲响时, 她就匆匆逃走;王子凭着灰姑娘无意中落下的水晶鞋找到了她, 并娶她为妻;从此, 灰姑娘与王子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绿山墙的安妮》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读者的喜爱, 保持经久性的魅力, 也许与小说中体现出的人类历史中的原型不无关系。而这些原型似乎已隐藏在人类灵魂的最深处了, 其中的“灰姑娘”的原型就在小说女主人公——安妮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 蒙哥玛利的作品并不是对“灰姑娘”原型简单地按“纯粹的程式”模仿和承传, 而是对灰姑娘原型加以巧妙地运用, 继承中有所创新和发展。相比之童话中粗笔勾勒的“灰姑娘”辛德瑞拉, 蒙哥玛利笔下的女主人公安妮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色彩。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绿山墙的安妮》的研究为数不少, 但从神话原型角度对作品进行研究的为数不多, 下面针对这方面进行探讨。

三、小说中的灰姑娘原型

“灰姑娘”是常见的文学原型, 在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文学中都有以其为原型进行创作的成功作品。“灰姑娘”原型一般都反映了人们对善良、美好人性的向往和对纯洁、真挚爱情的祝福。《绿山墙的安妮》对它的继承和借鉴, 具体表现在极其相似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上。相似的情节结构可以由下图表示:

由图示可以看出, 《灰姑娘》和《绿山墙的安妮》在情节结构上有着相似之处, 似乎可以把《绿山墙的安妮》看成是《灰姑娘》的加拿大版本。安妮和灰姑娘生活的环境有着对应的相似之处。安妮在未被马休和马丽拉收养前, 曾经在别人家过着被人忽略、无人疼爱的生活, 这和灰姑娘的生活相似。这一类型作品有个特点是, 作家通常善于让主人公的生活产生质的飞跃。

在《批评的剖析》第二篇《伦理批评:象征理论》中, 弗莱提出了原型概念:“一个把一首诗与另一首诗联系起来因而帮助使我们的文学经验成为一体的象征”, 是“一种典型的或重复出现的意象”。对于神话在文学中的置换方式, 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有所阐述:“人类的文学徘徊于两个端点之间”。由于不同作家所处的生长环境、社会环境不同, 会使用某个原型作为写作基础。蒙哥玛利的作品《绿山墙的安妮》的创作, 以灰姑娘原型为基础。她没有简单地“按纯粹的方式”模仿, 而是巧妙地运用原型并加以变化、扩展、深化。在《灰姑娘》古老的版本中, 灰姑娘有继母带来的两个长相难看的姐妹欺负她。而在《绿山墙的安妮》中却没有这样的情节, 安妮没有遭受到其他女孩的欺负, 反而遇到一个好心的邻居小姐妹戴安娜, 后来成了分享快乐和忧伤的知心好朋友。共同分享、友爱互助、相互依存是加拿大文学关注的主题特点之一。

王子对公主的好感在小说《绿山墙的安妮》中也有所体现。一次是吉尔伯特英雄救美。安妮和几个同学玩游戏, 她扮演一位躺在河里船上的百合少女, 却遇到船漏水, 差点淹死。碰巧被吉尔伯特遇到, 跳下河救了安妮。这个沉船事件, 反映出了小说略带浪漫主义色彩。当一个女孩遇到危险的紧要关头, 会有个英俊的男士前去抢救。另一个令读者印象颇深的事件是在靠近小说的结尾处。当吉尔伯特得知安妮为了照顾年迈孤单的马丽拉而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时, 他将自己在阿冯利社区学校教书的机会让给了安妮, 自己跑到远在他乡的学校任教。吉尔伯特对安妮的爱是自我牺牲之爱。

《绿山墙的安妮》的原型人物形象与《灰姑娘》的原型人物有所对应, 同时也有独特变化和扩展突破之处。以下做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1. 安妮与灰姑娘

《灰姑娘》和《绿山墙的安妮》在情节结构上有着相似之处。《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女主人公安妮可以看作与灰姑娘原型相对应。安妮和灰姑娘都是被遗弃的孩子。安妮从小经历坎坷, 曾被各种家庭收留, 当过小保姆, 干过繁重的家务劳动, 也曾经在孤儿院过着缺少关爱、亲情、无人重视的灰姑娘似的生活, 直到阴差阳错地被马修、马丽拉兄妹俩收留。他俩被安妮的可爱、富有想象力、天性活泼、酷爱幻想、敢于冒险、乐于助人的性格所吸引。安妮的到来, 给马修和马丽拉那枯燥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欢乐。也许正是由于她那热情、纯真、坚韧、坦诚、乐观开朗、聪明勤奋、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极富想象力、抱有希望和理想的性格特征, 安妮逐渐地被阿冯利社区的人们所接纳喜爱。最终, 学习勤奋的安妮与同班同学吉尔伯特同时争得去省城夏洛特敦市女皇专科学校学习和获取教师任职资格证书的机会。一年后, 她又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赢得了全爱德华太子岛省唯一的攻读学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 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并使马修和马丽拉为她感到骄傲。安妮那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的个性魅力, 为她赢得了友谊和真挚的爱。绿山墙农舍是安妮最幸福的家, 也是她心中所向往的充满温暖的家。

灰姑娘和王子最终在宫殿里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安妮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她所追求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但因要孝顺马丽拉, 就待在阿冯利村教书, 最后与吉尔伯特相爱过着幸福的生活。

2. 马丽拉、林德太太与继母

和《灰姑娘》故事相比较, 安妮也有“继母”, 但却不止一位。一位是马丽拉, 另一位则是林德太太。马丽拉总是让安妮努力学习、行为举止有礼貌, 而从小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安妮无拘无束惯了, 会觉得很不自在。林德太太开始见到安妮就对安妮的外貌加以评论, 说了些令安妮讨厌的话。在安妮看来她们就像是挑剔的继母一般。马丽拉是个保守的妇女, 坚持要把安妮调教成守规矩的女孩。她说:“我只要你的行为同别的女孩子一样, 不要使自己变得荒唐可笑。” (蒙哥玛利:2006:82) 尽管安妮不太容易做到, 还时不时会不自觉地反抗一下, 但是心存感激的安妮也逐渐地努力遵循马丽拉的教导。小说中有个典型的例子。当林德太太苛刻地评价安妮的外貌时, 安妮很不服气地回应她, 反驳她是个粗鲁、无礼貌、无情的妇女。安妮的举动和言语, 被认为是对长辈的不尊重。然而, 马丽拉和林德太太却又不像一般意义上的童话中的继母, 因为他们没有那么狠毒, 内心是善良的。她们对安妮的批评教育都是为了使安妮变得更好。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马丽拉为安妮做了条漂亮的蓝色连衣裙去参加舞会, 马丽拉是疼爱安妮的。在马修的劝说下, 安妮终于同意向林德太太道歉, 跪在林德太太面前乞求原谅。林德太太心一软便原谅了安妮, 并也意识到自己当时话说重了, 后来还带安妮去参加聚会, 使得安妮有机会认识了知心好姐妹戴安娜。

在《灰姑娘》版本中, 所有的继母都不会像马丽拉和林德太太这么仁慈的。《绿山墙的安妮》中, 似乎并没有真正的继母。

马丽拉和林德太太这一继母形象的变体, 反映了加拿大人民对社会和平、家庭和谐的渴望。也许这种对于继母形象的塑造有悖于加拿大的历史文化, 而蒙哥玛利无意中受到加拿大社会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 从而创作了加拿大式的继母形象马丽拉和林德太太。

3. 巴里小姐、斯塔西小姐与仙女教母

与《灰姑娘》童话故事相比较, 安妮似乎拥有两位仙女教母, 一位是巴里小姐, 另一位则是斯塔西小姐。

在《灰姑娘》故事中, 仙女给了灰姑娘一双漂亮的水晶鞋, 供她参加舞会。而在小说《绿山墙的安妮》中, 是巴里小姐组织并邀请安妮参加了一场聚会。戴安娜就像是仙女教母和安妮的使者一般, 让安妮遇到了她的姑姑巴里小姐——一位富有、特别喜欢凡事迎合安妮的女士。巴里小姐用金钱的魔杖, 给予安妮帮助, 邀请安妮去展览馆、音乐会, 去饭店就餐等等。

斯塔西小姐作为安妮的老师, 对安妮来说也像是一位仙女教母。斯塔西小姐所特有的非传统的、新颖的、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吸引了孩子们。事实上, 她是安妮学习、成长、模仿的楷模。安妮开始习得到这位新老师身上具有的性格特征, 而且安妮对宗教和学校态度的改变也是源于和斯塔西小姐的友谊。斯塔西小姐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安妮对学习的热爱。斯塔西小姐看重并发掘了安妮的学习潜力, 推荐安妮参加高级学习班以备考大学。安妮通过日复一日勤奋刻苦的学习, 最后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赢得了全爱德华太子岛省唯一的攻读学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因此, 斯塔西小姐对安妮来说也像是一位仙女教母。她用知识的魔杖教育安妮, 用自身的为人处世之道,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安妮, 使得安妮从一位平凡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位聪明成熟能干的大姑娘。要是没有遇到这两位仙女教母, 安妮的人生也许不会如此灿烂多彩。

4. 吉尔伯特与王子

在《灰姑娘》故事中, 遇到王子是灰姑娘的梦想, 她希望有一天王子能带她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在小说《绿山墙的安妮》中, 安妮的梦想主要是学业上的, 能够顺利考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当然, 同班同学吉尔伯特就是安妮的王子。小说中的吉尔伯特是一位有着深色卷发、淡褐色的眼眸, 英俊瘦高的男孩子。年轻的时候, 因为自己的外貌出众而受女孩子欢迎。然而, 他却对安妮产生了兴趣, 初次见面就给安妮起了个绰号, 却不知道安妮最反感别人评价自己的红头发, 从而导致安妮不愿与他和睦相处。以至于后来虽然吉尔伯特救过安妮的性命, 安妮也不愿原谅他。其实, 安妮很多年都不愿意原谅吉尔伯特, 他们成了学习上的竞争对手。最后, 安妮与吉尔伯特同时争得去省城夏洛特敦市女皇专科学校学习和获取教师任职资格证书的机会。一年后, 安妮又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赢得了该省唯一的攻读学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 并使马修和马丽拉为她感到骄傲。然而, 由于马修不幸去世、马利拉视力下降几近失明, 吉尔伯特把自己获得的留在阿冯利学校教书的资格让给了安妮, 才使得安妮改变了对吉尔伯特的印象, 产生了好感。

可见, 小说《绿山墙的安妮》以《灰姑娘》故事为原型, 虽然有着相对应的人物原型、原型场景、情景结构等, 但是安妮与灰姑娘的生活也有着不同之处。首先, 灰姑娘有着两个后母带着的姐姐欺负她, 而安妮没有, 却遇到一位知心友善的好姐妹。其次, 在小说《绿山墙的安妮》中, 没有真正的继母, 林德太太和马丽拉对安妮的批评是出于帮助她变得更好。第三, 灰姑娘和安妮的梦想不完全一致, 尽管最终安妮也和灰姑娘一样遇到了自己心爱的王子。安妮的梦想比灰姑娘的层次更高——渴望考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结语

上一篇:秋天摘苹果叙事作文下一篇: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