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音乐的感受的作文

2024-07-28

欣赏音乐的感受的作文(精选8篇)

篇1:欣赏音乐的感受的作文

音乐作品欣赏的步骤和欣赏感受

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甚至是将来,音乐都是祖先赐给我们的特殊的礼物。音乐可以给人听觉以愉悦,净化人的灵魂,使人们的精神得到一种高度的享受。音乐还能帮你排除忧愁和悲伤,使你从痛苦中解脱。因此,当我们在非常郁闷时,忽然一支优美动听的旋律飘至耳畔,烦恼、不快立刻烟消云散,无有踪迹。所以学会如何欣赏音乐作品对丰富我们大学生活乃至对以后生活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这个学期通过对民族器乐欣赏课的相关学习,让我对音乐作品欣赏的步骤和欣赏感受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音乐作品的欣赏步骤

1、对音响的感受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只有靠耳朵才能感受,音乐也只有靠听觉进而通过思维才能理解。因此提高听觉对音乐音响的感受能力,可谓音乐欣赏的第一步。人的各种感官感受客观事物的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听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逐步提高。经过培养的耳朵,可以同时听出多个不同音高的音,可感受数十种不同的音色。因此要提高欣赏水平,必须先习惯用听觉品味各种音乐作品,只要在欣赏音乐时注意聆听,你就会发现各种音乐都能引起我们知觉上的种种快感。鲜明生动的节奏能使人不知不觉地合拍而动,甚至手舞足蹈。优美委婉的旋律,犹如飘忽不定的彩带,时起时伏,推动着音乐不断前进。主旋律与副旋律的交叉配合,作为背景的和声音组的衬托,各种音色的相互交叉对比,基础低音的起伏,节奏的律动,节拍的循环以及速度、力度的变化等等,这一切因素把音乐点缀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的锦缎,从而体现音乐之美感。

2、联想与想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往往可以彼此打通,见红而暖,见青而寒,望梅止渴,听声能类形,这在心理学中称为“通感”或“感觉移借”。欣赏音乐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去听,一面听一面进行联想或想象音乐这门抽象的艺术,实在是对幻想的一种催生剂。妙音入耳,神驰千里,它能使欣赏者唤起多种不连贯的图景与联想,使人沉浸在瞬息万变的感觉之中。当然,也有不少乐曲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而只是反映人们错综复杂的情感,当你听到这种乐曲的时候,其想象可不受任何限制和束缚地随意想象。想象力是欣赏音乐所必需的一种心理功能,它决定了欣赏者各自能达到的幻景与其逼真的程度。音乐作品更多地偏重于情感的抒发。人是最富有情感的动物,音乐一旦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欣赏者只有从音乐中真正体验出喜怒哀乐等各种不同情绪,才算迈进欣赏艺术的殿堂。音乐有独特的语言及习惯的表现方法。一般来说,舒展匀称的节奏常表现辽阔、平和、优美的情绪;动荡不规则的节奏表现担忧、彷徨或惊慌失措的情绪。旋律线上行象征着情绪的高涨;旋律线下降象征着情绪的低落;直行的旋律线象征着坚不可摧、亲密无间的情绪;曲调大幅度的跳进象征着情绪的剧烈波动。此外,大调显得精神愉快,小调相对比较忧郁、黯然,不协和的和弦犹如在奋进、在挣扎,协和的和弦则表现平静、安详。总之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音乐的表现要素去理解音乐,通过这些音乐表现要素提高我们对音乐的想象力。音乐听的越多,音乐想象力的积累就越多,有了较多的音乐语言的积累,就能不断提高我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

3、作品欣赏

有人把音乐称为流动的建筑艺术。音乐非常重视匀称与统一。高级的音乐欣赏,首先应该学会辨别音乐的主题,并记忆它的特征,其次听乐曲作者是如何变化和发展这个主题的。为了更深地探索音乐作品的结构之美,还应进一步了解一些基本的曲式结构,如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以及大型组曲、交响曲等知识。它们能帮助鉴赏各种曲式各段之间的重复变化,对比组合。在音乐欣赏中,由于音乐作品的体裁、种类不同,理性认识的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在声乐作品中,理性认识就表现得比较直接和明显。对器乐音乐欣赏,理性认识则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除去应了解作者的生平外,还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同时,在音乐欣赏中,既要“入乎其中”,又要“出乎其外”。正如美国作曲家柯普兰所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理想的音乐听众同时既置身于音乐之中,又置身于音乐之外;既评判它,又欣赏它”。在音乐欣赏的第三阶段里,还可分出三个层次,它们是:①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和社会意义进行理性认识;②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评价;③在欣赏音乐时要领会旋律与调性发展的奥妙和细腻,和声的进行及配器的手法所产生的美妙效果,乐曲形式在结构上的变化和统一,有时还要欣赏演奏演唱的技巧以及朴实、优美的台风等。艺术创造来自于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艺术概括。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因而音乐艺术也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和理解。真正的欣赏音乐是强度极大的脑力劳动,不过这个时候只有大脑的右半球在进行着紧张的活动而左半球却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所以欣赏音乐不但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大有好处。

二、对一些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

1、民族器乐作品的欣赏感受

还记得刚开始上器乐课的时候,在课堂上听了各种形式的民族器乐,从先古时候最简单的器乐开始向我们介绍,当时只觉得各种乐器都有各自独特奇妙的特点。而课后我找了《二泉映月》仔细的听了几遍,觉得通过听过几次课后听乐曲的方式和侧重点有了很大的不同。

《二泉映月》一开始有一段无奈的叹息般的引子,个人觉得,这样的开头比较平缓深沉,奠定了乐曲的感情基调。之后很快出现了平缓倾诉性的主题,细细的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身世,似乎是在向人们倾诉自己的辛酸苦楚,之后出现的变奏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时而悲怆,时而激昂。在乐曲的高潮处,会感受到作者的抗争,而不是柔弱的倾诉与无奈。听乐曲时,可以发现,整个乐曲的演奏基本是平缓的,延绵不断的,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当然也有情绪激昂的地方,比如高潮部分,这或许表明作者倾诉了一段时间后想抗争来改变现实的情绪吧!另外,我感觉听《二泉映月》越多,其悲怆性反而越发消减,我感受到的是另一种情绪,一种美感。这或许是残缺美吧,尽管作者失明,但是其创作出的《二泉映月》却感人至深,影响深远。这种音乐的美与作者的残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作者的残疾丝毫不影响《二泉映月》的美,反而加强了其美感,让更多的人被其所感染。

如果想真正了解一部作品所诠释的深刻含义,就必须了解当时作者的心理状态,我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的阐明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唯有与作者当时心灵和心理距离的缩短,才能真正品味作者的作品。

2、西洋交响乐的欣赏感受

在后来的课上,我们又听了许多的西洋交响乐。我觉得听这些交响乐又和传统的民族器乐不同,应该有文化的差异,而且交响乐是很多器乐一起演奏,表现出来给人复杂的情感和磅礴的气势。有人比喻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如同建筑是静止的音乐”,我觉得用来描述交响乐十分恰当的。虽然我只是一个业余的音乐欣赏者,但正如老师所说的,音乐不需要担心听不懂。建筑有的是复杂的感情,描述不清的身世。而在交响乐中,中提琴的忧郁,好像月夜的微云;小提琴的辉煌,仿佛四野的阳光。长笛的温柔,如同诗人的吟咏;短笛的欢畅,恰似牧童的歌唱。大号的粗犷,似奔腾的铁骑,驱驰在大漠的无尽荒原;小号的嘹亮,如英雄的传说,流传在草原的猎猎风中„„每一种声音都是生命的一面,每一种声音都带着故事,这些声音交集汇聚,表达的东西何其复杂深沉。肯定的声音与彷徨的色调,赞颂的旋律与悲怆的奔涌,一个乐队能够表达的,也许没有生命的长度,但至少在尝试接触生命的深度。

在课堂上,我们听了很多的交响乐曲子,虽然大多数都不记得名字。但能感受到同一首交响曲中,有的部分激昂,有的部分悲怆,其表现力是其他音乐所不能比拟的。在听交响乐的时候,你的情感仿佛被其中的曲调所掌控了一样,开始,我很不习惯这种感觉,不过在静下心来听后就发现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正是由于交响乐中蕴含了复杂的情感。当年静心听一首交响曲时,闭上眼睛脑海中就显现出了一幅画卷,任由自己的想象驰骋。我不记得是哪一首歌曲了,简短的引子之后,迅速转入正题,开门见山。一段主旋律迎面而来,简直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清新感觉!那么的富有朝气,那么的清新自如,让人似乎感到了春天的气息。而后可以听到通过各种各样乐器模拟出来的风声、鸟鸣声、波涛声。如此的简约,却又如此的打动人心。突然旋律转向阴暗,似乎天空云层密布、阳光被遮挡,“暴风雨”接踵而至,发出咆哮!紧接着的旋律如同夏天的雷阵雨一般,倾泄而下,在经过了磅礴的雨势之后,慢慢趋于舒缓。暴风雨过后,一切恢复了平静,雨过天晴,全曲在无比柔和中悄悄的结束了,甚至让人感觉无声无息„„

总结心得:其实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欣赏音乐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官享受,更在透过音乐思考背后深层意义。比如通过作品可以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一个时代的历史。而音乐给我们的更多的也是思想情操上的陶冶,培养我们高尚、健康的兴趣追求。特别在现在的大学生活,我们总是在想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对这种情操的培养,内涵的积淀反而忽视了。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它能净化人的心灵,使你品格高洁、性情儒雅,会使你的生活美仑美奂、情趣昂然。

篇2:欣赏音乐的感受的作文

电信081 覃子洋 0726210328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食粮,那么音乐就是耳朵的食粮。激动时,它使你感到温馨;焦躁时,它使你安详,苦闷时,它使你豁达、开朗;悲伤时,它使你振作。在这繁忙的大学课程中我很有幸的报了《音乐欣赏》这门课程,这门口让我学习到了什么是音乐,不同类型的曲子所包含的情感以及音乐对我们生活所产生的重要意义。一学期下来是我们收到音乐的美好熏陶,获益匪浅。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也是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

一。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内在的情感,从中得到共鸣,并在音乐当中体会到音乐家的情感,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造诣,使自己的情感在音乐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经过学习后,我发现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有它自己的所长,又有自己的局限。就是说,音乐与其他同类艺术相比,有许多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艺术所运用的物质材料是声音,即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曲,它们所运用的材料都是声音(歌曲则已是音乐和歌词结合的产物)。音乐所运用的声音,是从客观世界里的各种声音现象抽象、挑选出来的有组织的一群声音序列。这些声音又依它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性能构成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以及配器等音乐语言的要素。这里应该补充说明的是,音乐不只是运用乐音,而且还包括一些经过选择、加工的噪音。例如某些打击乐和一些不协和和弦的音响。

二、音乐是依靠听觉感受的,即音乐是属于听觉的艺术。这里所说的“听”,是包括听觉理的全部过程的。所以,要了解音乐的特性,必须了解声音、听觉感受和听觉表象的实质,也即从感性基础进入到音乐审美意识的全部过程。听觉和其他生理、心理现象密切相关,所以要感受音乐,就必须进行听觉上的音乐训练,否则“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所谓听觉上的音乐训练,是指音乐作品中的诸要素(如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长短、调式调性、和声、音色等)主要靠听觉来感知和感受。这里应该附带说明的一点是,音乐不仅用听觉,有时它还通过全身的感觉来感受音乐。比如,对于节拍、节奏和力度等,就不仅仅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但听觉是基础,是关键。由于长期的听觉的训练和积累,人们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所谓“内心听觉”,即不用直接演唱、演奏和聆听音乐作品,而通过想象或读谱,内心即可产生对某个乐曲的声音感受。

三、音乐最擅长于抒发情感,就是说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特别是在没有歌词语义结合的器乐曲中表现得更清楚。一首乐曲,可能是一种情感的起伏发展,以及几种情绪的对比和冲突。

由于音乐艺术所运用的物质材料——声音,不像语言、文字那样具有明确的语义性,因此,它难以表现具体的概念、思想,也难以描绘生活的具体现象和情节事件,而是把这一切“溶化”在感情之中。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视觉形象的造型

艺术或文字艺术的规律来要求和理解音乐的内容。而她是以声音为媒介,使声音具有巨大的情感表现和感染力。她直接引起人们的情绪反应,对人们的情绪起激发作用。

音乐也有所谓的造型性、描绘性,但它不是像视觉艺术,而是透过声音的比拟,在联想中完成。表情始终应该是占主导的位置。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每一乐章都有具体的标题说明,然而贝多芬乐曲的开始却写道:“表情多于音画”就是这个道理。

音乐与歌词、文学各种形式的结合(如歌曲、歌剧、交响诗等),把音乐的表现内容引向更为广阔的境界。当然,这些不同形式的结合(如歌曲、歌剧等)已是综合艺术形式了。

器乐曲的文字标题或说明,使乐曲的表现内容更加具体,人们欣赏时有所遵循。但是,必须把“表情”作为核心。音乐中虽也运用所谓“音乐形象”这个概念,但它只是说,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生动“景象”,是借“形象”来说明音乐的表现具体、生动,能唤起人们思想的一种属性。

四、音乐是需要通过表演来最后完成创作过程的,即音乐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音乐通过演奏、演唱,才能为人们所感知而产生艺术审美效果。表演,应该说是音乐的二度创作。

《音乐欣赏》这门课使我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以前很喜欢流行音乐,现在发现其中的一些很平淡,连艺术都谈不上,更别说美了。真正能发现美的音

乐是一些古典音乐,名歌之类,真正发现音乐的空间扩散力和穿透力。为什么音乐具有穿透力,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我认为是因为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纳入了其中。

平稳的旋律给人安稳、平和的感觉,跳跃起伏的旋律给人矛盾、戏剧化的感觉;大调及大和弦给人以明朗、坚定、积极等印象,小调及小和弦给人以柔和、忧伤、恐惧等印象;快的节奏使人产生轻松、愉快、活泼的心情,慢的节奏使人产生悲伤、恐惧等心情。作曲家的创作正是通过这些被赋予不同情绪特征的旋律、和声、色彩、调式调性、节奏等来表现、传达自己或世人内心中最丰富的情感、情绪;世人通过对作品的聆听,从中体会到音乐的美,感受、理解、把握到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情绪,音乐作品得到了共鸣。如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他用多变的调式调性、丰富多彩的和声进行,充满生命力的节奏表达出自己博爱的胸怀,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的作品是他人生的写照,用音乐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爱情、友情、欢乐、奋斗、英雄、幻想、悲哀、渴望等,一切人类的感情经历都得到描述。世人在聆听他的音乐的同时,得到了和贝多芬一样的共鸣,从中体会到贝多芬所描绘的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也从他的音乐中得到了感动和力量

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以《二泉映月》为例:我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在社会**、生活无着的旧中国流浪卖艺为生,他双目失明,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楚,他杷积压在心头的怨恨和愤懑用琴声向人们倾诉,这首著名的二胡曲就

是《二泉映月》。二胡曲《二泉映月》选用同一音乐材料进行了五次变奏,表达了作者跌宕起伏的不同情绪,音乐从一个委婉动人、柔美恬静的主题开始,逐渐转而进入激动昂扬,表达了一种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最后,乐曲表达了一种如火山一样爆发的愤慨,发出“生活的路啊,你究竟在哪里?”的呐喊。这样的乐曲,有谁听过以后能不为所恸呢?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乐曲时,感慨地说到:“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由此可见,音乐表达人类的情感,可以跨越地域和文化的局限,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共鸣。

音乐中所蕴涵的感情与一定时代、阶级、民族、先进的社会意识相联系,其精神内涵通过音响运动形态的集中、概括与抽象,具有更强烈更普泛的特点,它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发挥作用。印象最深的是《梁祝》,它温婉凄美得让人沉醉,是它,让“梁祝之爱”如此深入人心,也第一次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破碎之美。爱情如此亦是永恒,它使人心碎,这是破碎的美。中西乐器融合得如此完美亦是绝佳之作,它是宽容而完整的美。完整与破碎,在《梁祝》的乐曲声中合二为一,精炼优雅,足以千古流传……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历史悠久,岁月的长河把音乐分成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类别对人有不同的作用。反映人类与大自然顽强拼搏、与命运斗争的音乐作品能培养人们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进取精神;热情、乐观的音乐作品可以使人心胸开阔、奋发向上;结构宏伟、气势磅礴的音乐作品可以鼓舞人们的斗志,使

篇3:欣赏音乐的感受的作文

一、音乐欣赏入门阶段听觉注意力和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听觉艺术, 音乐的旋律在时空中流动, 只有静静的倾听, 细细的品味, 才能更好享受音乐, 才能有更多收获。因而,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中, 首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能够安心倾听的良好环境。同时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启发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较好地感知音乐, 引导建立与音乐形象相关的联想, 为幼儿感受旋律、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把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作品的意境中来。

1、欣赏新作品要留有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

音乐作品喜、怒、哀、乐的内容情感能否在欣赏者的身上起作用, 关键要看欣赏者的思想情感及当时的心境与作品的思想感情是否能够共鸣。在首次欣赏作品时, 可根据作品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水平, 用生动而富有趣味性的口吻和带有启发性的谈话, 把幼儿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作品上来, 为他们创造一个欣赏音乐的好环境。在欣赏活动中逐步培养幼儿静静倾听, 细细品味的欣赏习惯, 引导他们去感受音乐作品的基本情绪和发展变化, 把他们的情感带进音乐意境之中, 这是打开幼儿音乐欣赏大门的重要途径。

2、了解幼儿的内心感受, 有的放矢地培养音乐感受力。

人们在受到音乐艺术的感染激励时, 往往形之于色, 在幼儿欣赏活动中, 应该鼓励他们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 表达的方式可以用语言描述, 也可以用动作表演。比如我在组织中班幼儿欣赏民族乐曲《赶花会》时, 就要求他们听着音乐和小鸭们一起做动作, 当乐曲开始时, 小朋友做鸭状一步一步地走, 当听见描写鲜花盛开的音乐时, 他们就一起摆出各种各样花的姿势, 小朋友的感情真挚、愉快活泼, 说明他们听懂了这首民族乐曲, 而且有符合音乐内容的情绪反映。

二、音乐感受能力的巩固和发展。

在幼儿具备了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之后, 我们还需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的感受能力, 为此, 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 应当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逐渐丰富他们的知识技能, 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 这是不断巩固和发展音乐感受能力的必备条件。

1、认识音乐表情手段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

在欣赏教学活动中, 教师经常结合幼儿对音乐艺术的体验感受, 引导他们认识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乐等音乐表情手段在艺术表现上的作用, 紧密结合音乐感受, 学习音乐知识, 以巩固和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在欣赏《赶花会》时, 先欣赏全曲, 让幼儿对全曲有个初步认识, 然后分段欣赏, 加深印象。在深入欣赏时, 我把《赶花会》分成三部分来听, 听完第一部分时, 一个小朋友说“这段音乐是小鸭在快乐地走路”, 他感受到了这段音乐活泼快乐的基本情绪, 另一个小朋友说“小鸭子们在郊游, 它们一会儿走得快, 一会儿走得慢”, 这个小朋友的想象丰富, 而且从乐曲有长有短中想象出小鸭们走快走慢的情景, 认识到声音长短在这段音乐中的表情作用。还有一个小朋友的感受更细致、更丰富, 他说“小鸭们排队出发了, 小鸭子们一会儿走得快, 一会儿走得慢, 这段音乐是活泼欢快的, 音乐重一点, 轻一点, 是小鸭子们一摇一摆的走路声。”他不仅感受到音乐的基本情绪, 声音长短的表情作用, 而且感受到了鸭子走路摇摇摆摆一重一轻的节奏特点。小朋友们生动的描述反映他们头脑中有关于音乐的表象, 表达了他们对音乐内容情绪的理解感受, 这些理解和感受与有关表情手段的知识联系起来, 可以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

2、培养幼儿听辨乐器音色的听觉感受能力。

篇4:感受音乐是欣赏教学的最佳途径

过去的音乐欣赏活动,语言几乎成了表达、交流音乐感受的唯一工具。欣赏教学方式,虽可以满足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要,但却往往让另一部分更善于运用其他表达方式的学生明显地处于“技不如人”的窘境。笔者认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表达途径(如绘画、朗诵、歌唱、编讲故事等方式),让其亲身感受音乐意境,才是最佳途径。这不仅能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还能从这些活动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不足,便于取长补短,促进个性发展。

一、把激发情感贯穿于欣赏教学当中

要感受音乐的美就必须投入到音乐中去,随着旋律的流动,展开丰富的联想,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把对音乐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如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作品中起伏的旋律,紧凑的节奏,速度由慢到快,力度像黄河之水一样汹涌澎湃,勇往直前。在聆听过程中,我让学生用音乐要素对旋律进行分析。学生边听作品边分析、边体验,不仅从中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感染,还提高了其鉴赏音乐的能力。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只有理解音乐,用音乐要素去掌握作品的内涵,才能唤起真情实感。因此,应该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不光是音乐本身的美能感染学生,音乐家崇高的品格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欣赏肖邦的作品前,我给学生讲述了肖邦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学生带着感情进行音乐欣赏。课后,一位同学这样写道:“音乐是很奇妙的东西,以前我对古典钢琴曲不感兴趣,现在不同了,我认为那是一种比语言更有感情的声音,我们应该向肖邦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了自我教育,从而促进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二、歌唱在欣赏教学中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可用音乐的声、情、意来感染学生,对于乐曲中的重要片段、音乐主体等,教师可以通过唱歌使学生感受到旋律美、音质美、意境美。有的学生很动情、很投入。而有的则声音极小或无动于衷,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音乐是麻木的。如果这时老师以“不认真”为名斥责学生,那么他以后也许就有可能不愿再开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从某一点上都可以进行开导和促进。”这就需要老师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在唱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教学形式,像用竖琴或小型打击乐器为伴奏等练习,再次唤起学生的参与愿望和兴趣。如上《太阳出来喜洋洋》欣赏课。这是一首活泼、简短的歌曲,合唱对学生来说并非难事,但要用竖笛吹奏就必须反复练习,特别是气息、指法以及小的装饰音。在唱的基础上吹一吹,对于学生进一步体验作品的感情是非常必要的。

三、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创作能力

在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一位擅长绘画的学生画了一幅这样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一轮红日高挂在蓝蓝的天空,鸟儿在自由地飞翔,碧绿的草地上一群牧马人骑着马儿在奔跑。在欣赏《牧童短笛》时,有两位学生同时通过表演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一位会钢琴的学生,弹奏乐曲;另一位学生蹦跳着表现扑蝴蝶、采野花的场面。

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开启过程,不如说是情感共鸣过程。故事最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常常可以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一位同学自告奋勇给大家讲起了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最终献出自己幼小生命的悲壮故事。如欣赏《军队进行曲》,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三角铁、铃鼓、响板、双响筒等为乐曲设计伴奏,并在课堂上即兴表演。没有统一乐谱,完全要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制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也锻炼了协作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感受音乐的内在美,离不开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与知识的积累。能力、知识和素质是统一的整体,而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应该是循序渐进的、系统性的。在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以巩固学过的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手段,充分表达自我。鼓励学生从一个小乐句写起,点滴积累,逐渐发展成一个乐段、两个乐段……在创作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打破音乐创作的神秘感,树立创作的自

信心。当学生发现自己也能像音乐家一样写出乐曲时,必然会对音乐兴趣盎然。

四、运用多媒体帮助感受音乐

多媒体能提供当时当地无法看见和看清的事物、现象和过程,具有营造气氛和激发兴趣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在情境交融中感受音乐。如欣赏《英雄赞歌》这首充满激情的战斗歌曲时,当耳边响起了“风烟滚滚唱英雄”的歌声时,影视画面出现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学生的整个心灵就已开始受到震撼。再当学生听到“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又看到英雄王成举起爆破筒冲入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画面时,这首歌的旋律连同这悲壮的场景,就已经定格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总之,教师应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获取音乐中的美感,并通过其对音乐真善美的追求与认识,教育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这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目的所在之处。

篇5:对音乐欣赏课的一些感受

学院:数统学院 姓名:刘彩华 学号:2011212207

作为一个标准的理科生,我虽然喜欢音乐,却完全不懂音乐,在音乐方面我可以说是一个乐盲。十几年的应试教育,使得我从来没有系统了解和学习音乐的机会,就算是到了大学,由于专业课程的繁重,而学校所开的人文艺术课程又不多,我始终觉得自己在音乐方面有极大的欠缺。事实上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多了解一些艺术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因此这学期我选修了音乐欣赏课。但由于我对音乐专业知识的欠缺,在此,我只想谈谈我在音乐欣赏课上的一些收获和自己的感受,然后顺便谈谈我自己所学专业与音乐的联系。

首先谈谈我在音乐欣赏课上的一些收获和我的感受。回望短短半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程,虽然我懂得的音乐知识还是微之甚微,但我却从中收获了很多:

以前我只喜欢听流行音乐,对音乐的标准仅仅是好听与否,对古典音乐这些高雅音乐那是一窍不通的,也没有什么耐心听。但在音乐欣赏课上,老师在放古典音乐之前,总是先给我们介绍音乐产生的背景以及关于作者创作的一些趣闻,这就极大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以前觉得枯燥乏味的古典音乐经过老师的解说,然后再按照老师的提示去体会音乐作品的意境,我发现古典音乐瞬间变得有趣多了。我终于知道以前为什么没耐心听古典音乐了,因为那时对这些音乐作品的意境根本就不知道,对作者的意图也不了解,现在了解之后再听,就好像在听作者讲故事一样,非常生动有趣。

在听了几次课后,我对古典音乐的理解有不小的变化,我不再觉得它们枯燥乏味,深奥难懂,事实上许多古典音乐所反映的就是普通大众的喜怒哀乐,而且它们的旋律很优美。我还知道了古典音乐的博大精深,以及它们对人类的鼓舞作用,它们既无流行音乐的轻浮,又比乡土音乐多些现代气息,许多乐曲中蕴含的超越苦难、藐视艰难险阻的激情以及对人的灵魂的洗练常常使人激动和亢奋。

音乐欣赏课将我引入了古典音乐的殿堂,使我接触和感受到古典音乐的魅力,提高了我对音乐欣赏的素养,让我体会到了其中的优美意境。同时,一些经典的流行音乐也唤起了我对旧时代的一些记忆和感触。不得不说,音乐真的对我影响至深,它影响到了我的方方面面。

在精神方面,在经过音乐艺术的洗礼和心灵的撞击后,我懂得了如何用心去观望人生,用爱去感受生活,用勇气去面对挫折。每当迷茫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会将一切放下,好好地聆听一首曲子,将自己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我总能从中找回力量和勇气;

在智力培养方面,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已经习惯于理性的逻辑思维,过分地重视左脑的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右脑直觉想象的培养,因此更是需要有音乐欣赏这样的课程作为调剂,把我从狭隘单调的逻辑公理中牵引出来,使我不再局限于原来的单调生活,而是看到更加广阔的天空,使各方面的发展得以协调,想象思维和想象力得到提高,使我的右脑灵活起来;

在生活方面,音乐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音乐带给我的有时是忧伤,有时是平静,有时是思考,但更多的是面对勇气,它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看到了世界的美好。都说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假如世界不存在音乐,那人类的生活将会变得无比的单调乏味!以上是我在音乐欣赏课上的一些收获和我的一些感受,接下来我想谈谈我自己所学专业与音乐的联系。

我学的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向来被誉称为“百科之根本”,它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的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早已从一门技术的学问变成一门形式符号体系的学问,符号的使用使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在很多人看来数学是枯燥乏味的。而音乐是研究现实世界音响形式及对其控制的艺术,它同样使用符号体系,是所有艺术中最抽象的艺术,它充满感情,生动有趣。在我们看来数学和音乐本应该是毫无干系的两门学科,但事实并不如此,最直观的就是,音乐简谱就是用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表示do,re,mi,fa,sol,la,si

[1]的,还有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可以应用到音乐的创作中(当然这个我不懂,那些乐理知识我一窍不通,我是看书了解到的)。

记得以前上思修课的时候,老师说过理工科的学生与艺术系的学生结合是绝配的搭档,特别是数学系结合音乐系的。那时很不能理解老师的话,觉得那是谬论,因为我觉得数学与音乐八竿子打不着,数学系的学生与音乐系的学生如此“志不同道不合”,自然不相为谋,怎会是绝配搭档?但在后来偶然看到一些关于数学与音乐的书籍后,我恍然,老师的话是具有科学道理的。

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之所以神圣而崇高,就是因为它反映出作为宇宙本质的数的关系。”世界上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像音乐及其它艺术一样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感觉和审美情趣。在数学家创造活动中,同样有情感、意志、信念、等审美因素参与,数学家创造的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法则如同所有的艺术形式如诗歌、音乐、绘画、雕塑、戏剧、电影一样,可以使人动情陶醉,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2]。

若说音乐是感性的艺术,数学则是理性的艺术,两者相结合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融通,因此,若是能将数学与音乐这种关系加以完善和利用,那么定能演绎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完美境界”。再者根据大脑的构造,数学和音乐正好是左脑与右脑的互补,这就不难理解思修老师的话的科学性了。若这样说,数学家与音乐家结合的话,数学家可以帮助音乐家锻炼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理性的思维,而音乐家可以帮助数学家陶冶艺术的情操和培养感性的思维,岂不完美哉?

参考文献:

篇6:在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关键词:音乐 欣赏 感受力

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存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说过:“音乐教育在普通学校是如此重要,甚至超过了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音乐欣赏是一种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进行音乐审美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音乐欣赏,学生可以获得感官上的愉悦、精神上的满足,能够拓展音乐视野,陶冶情操。

我曾在全校进行过一次三至六年级学生音乐素养小调查,结果显示:12.5%的学生对欣赏音乐毫无兴趣,甚至只把它当作课堂中的一次休息,不能进入到某种音乐情境中去;80.5%的学生非常喜欢欣赏,能随着乐曲旋律的高低起伏手舞足蹈,但如果让他们说一说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内心有何感受时,大部分学生不是很茫然,就是不知所云;只有7%的学生能初步分析调式曲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多种方式方法,努力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把感受音乐的内部语言转化为乐于表达的外部语言,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差异,我在课前会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内容具体,学生爱听,如《手鼓敲起来》、《小燕子》、《蜗牛与黄鹂鸟》、《春天在哪里》、《蓝色多瑙河》、《秋日私语》等,营造出浓郁的音乐环境,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之中,聆听音乐之声,感悟音乐之美。

二、教给感受音乐的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欣赏音乐的方法,就能轻松自如地踏进音乐殿堂。在课堂教学中,我教给学生多种感受音乐的方法,引导他们投入聆听、入境想象、感受领悟、情态表达,让学生与音乐互动,让音乐与学生融合,向更高的音乐素养方面发展。

1、在表演中感受音乐

在学习一首新歌、一支新曲之前,我经常挑选一些基础好、功底扎实、擅长歌舞演奏的学生表演,让全体学生欣赏,了解作品的整体形象,进行审美评价等,欣赏者感到自然愉悦,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在学习了一首歌曲后,在学生感觉好听的基础上,我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创编动作,用具体可感的形象将乐曲表现出来。比如二年级欣赏音乐《龟兔赛跑》,结合动画片,我让两个学生一个扮演笨拙却坚持到底的乌龟,一个扮演伶俐却骄傲的兔子,根据音乐旋律进行表演,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更是乐此不疲,对音乐的感受非常深。

2、在绘画中感受音乐

“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一个是流动的音乐,一个是线条的旋律。”众所周知,在音乐作品中,许多标题性音乐是来源于画作的,学生在绘画时不必强求一致,不必讲求绘画水平高低,只要把感受画下来,只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就行。比如在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时,有的学生画的是一轮明月照耀着平静湛蓝的海面,有的学生画的是皎洁的月光洒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还有的学生画的是淡淡的月光缓缓流淌在荷塘……从他们的画面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对音乐的向往和独特的感悟。

3、在描述中感受音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傣族儿童歌曲,乐曲采用欢快的2/4拍,五声调式。在学生听完音乐后,我要求他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乐曲的内容表达出来。学生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傣族儿童在小溪边同孔雀一起跳舞的快乐情景,尽管再丰富的语言也无法将音乐的意境表达出来,但他们却获得了强烈的审美愉悦。

4、在演奏中感受音乐

《认识古筝和柳琴》的教学中,在介绍古筝时,我先请一位会弹古筝的同学为大家演奏了一曲《渔舟唱晚》。演奏完毕,我说:“谁还愿意来弹奏一下?”边说边亲自刮奏,演绎出如同潺潺流水般的旋律,很多学生都愿意亲自一试。当我和弹柳琴的学生一起演奏《映山红》时,他们用肢体语言,表现出对乐曲的感受,在抒情的乐段,左右轻摇自己的身体,在欢快的乐段,按节奏拍手,对熟悉的乐段哼唱,亲身感受了音乐的魅力。

三、适度增加音乐信息量

篇7:音乐感受与欣赏 音色力度和声等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感受和体验

2、对人声和乐器声的感受和听辨

3、对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的聆听和体验

4、对音乐结构的感知 第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1、体验和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做出表情或体态的反应

2、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

3、能够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地表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第三、音乐的体裁与形式

1、聆听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大合唱、组歌、进行曲舞曲、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歌剧、舞剧音乐及不同表演形式的歌曲和乐曲,并运用各种形式对音乐作出反应。

2、通过欣赏音乐分辨不同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

3、能够结合所听的音乐,简单评析音乐体裁与形式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 第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国民歌、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唱腔、风格、流派和代表人物。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并能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评述

3、聆听世界各国优秀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欣赏教学中四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将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按照《音乐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那样去做,将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升一个新的的台阶。

旋律、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作曲家创作乐曲,也象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

【旋律】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节奏】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须包括节奏这一要素。

【节拍】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速度】快慢的程度。为使音乐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必须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

【力度】强弱的程度。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音区】音的高低范围。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音色】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和声】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复调】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调式】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篇8:欣赏音乐的感受的作文

一、当代中职音乐欣赏的现状

虽然现在的中职依然把音乐欣赏课作为必修课, 但是真正学会欣赏音乐的学生却很少, 很多学生对学生所安排的音乐课程并不是很感兴趣, 所以才会造成一些问题。那么, 现在的中职音乐教育到底有哪些问题呢?根据我的总结, 主要有以下问题:

1. 教学方法过于死板

由于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方法, 所以,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喜欢采用自己的方式教学。但是, 现在很多的学生在思维上比较活跃, 他们喜欢追求新鲜刺激的事物, 而老师们过于死板的教学方法则很难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

2. 中职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中职生一般都属于90后, 所以他们的音乐追求也显得很不一样。韩流已经席卷整个世界, 所以很多学生都比较喜欢韩国音乐, 即我们所说的舞曲。但是, 学生们的这种爱好对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有着很大的阻碍, 很多学生对教材中的音乐产生不了好感, 所以他们也就不愿意去欣赏音乐。

二、关于中职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时, 老师在教学上应该循序渐进, 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好欣赏音乐的方法, 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欣赏音乐的状态。那么,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我在音乐欣赏上的教学方法。

1. 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

任何音乐都有自己的节奏, 正因为有了自己的节奏, 所以这些音乐才会有自己的风格。如果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能够把握好音乐的节奏, 那么他们也会慢慢学会怎样来欣赏音乐。所以, 在进行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时, 老师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度,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学才有可能让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欣赏能力。

那么, 该怎样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呢?首先, 在进行教学时, 老师可以让学生先熟悉一段音乐, 待学生对这段音乐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后, 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跟着这段音乐轻轻地拍打着节奏,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把握好一定的音乐节奏。那么, 接下来, 老师则可以给学生安排任务, 比如让他们根据自己对音乐节奏的了解来自编节奏, 然后再让他们把自己编的节奏在班上展示, 这样全班的学生就可以相互借鉴, 同时也可以指出对方在编写节奏时的一些小问题。总之, 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好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 这对学生以后的音乐欣赏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创造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

欣赏音乐时则需要有良好的欣赏环境, 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时才可以享受到音乐的美好, 所以, 老师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时, 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用心聆听, 让他们抛去一切烦恼, 静静地去欣赏音乐。

那么, 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呢?首先, 在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的时候, 比如我们熟悉的《梦中的婚礼》, 老师可以在音乐的开始说上一句话, 这句话可以使学生们立刻安静下来, 比如说:“同学们, 这段音乐你们都很熟悉了, 但是如果你们都能安静下来, 那么你们肯定会有惊喜发现。”当老师说完这句话后, 学生们肯定会有很强的好奇心, 那么, 在听音乐的时候, 学生也就很自觉地安静下来, 并且也会很用心地去聆听这段音乐。总之, 在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 老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课堂环境变得更加有气氛, 这样我们的课堂才算是成功的。

3. 在聆听中想象, 让音乐里的故事变得更加鲜活

每一段音乐都会有一个让人感动或快乐的故事, 当我们真正用心去聆听音乐时, 我们自然也会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故事。所以, 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 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活跃的思维让他们在音乐的陪伴下展开自己的想象。

比如, 当我们在听《梁祝》这段音乐的时候, 老师不能只让学生听这段音乐, 这样学生很难掌握到欣赏音乐的技巧, 同时学生也感受不到这段音乐中的故事。那么, 在进行教学时, 老师则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展开想象, 然后再用自己的理解把这段音乐中的故事说出来。比如, 在音乐的开头部分所表达的是祝英台与梁山伯相遇的情节, 所以当学生听完这部分后, 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把开头部分的故事说出来。再比如, 音乐的结尾部分表达的是“化蝶”, 那么老师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将这部分的故事用语言表达出来。总之, 音乐不仅仅是靠听觉来完成, 在这过程中, 想象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想象中才能真正欣赏到音乐所带来的美感。

三、总结

音乐是用来欣赏的, 只有当我们真正学会了欣赏音乐, 我们才有可能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无限魅力。用心去聆听音乐, 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无限美丽, 让我们把音乐放进自己的心里, 让我们走进音乐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钟恩富.《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J], 东北师范大学, 2012年.

上一篇:保护湘江河作文600字下一篇:大班语言有双小脏手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