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改革建议

2024-07-24

思政课教学改革建议(精选10篇)

篇1:思政课教学改革建议

关于加强和改进科技学院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思考

在往年的全省独立学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中,我院经过认真细致的准备通过了评估,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本人对加强和改进科技学院思政课教学工作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打造一支成熟、稳定的思政教师队伍

1.应该聘请名师对我院思政教师进行思政课教学的集中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和教学水平。

2.实行严格的新开课教师准入制度,新教师必须试讲通过才能走上讲台,在授课期间应经常去听教学经验丰富的同科教师的课。新老教师之间应该形成稳定的传帮带制度,帮助青年教师快速的成长。

3.为了确保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应该形成一套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思政课教师考核办法。

4.为了扩大思政教师的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应该给思政教师征订一些杂志和书籍,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

二、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

1.实行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讲授法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要方法,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学生集中地、大量地接受教育信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但在运用讲授方法的过程中,要恰如其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并将启发式讨论、答疑、演讲、调研报告等环节灵活运用于教学。这就需要在教学中适时进行学习内容、学习对象、学习需要分析;并对课程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制定出教学策略,选择好教学媒体,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2.推进教学和科研结合。思政教师必须深刻领会和掌握所讲课程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认真学习和领会党在新时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做到真学、真懂、真信。要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深入理论研究,特别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汲取理论界最新研究成果,提高教学中的科研含量,使教学准确把握时代脉博,使教学在理论内容上保持时代性、先进性和完整性。学院能够保证一定的思政教师科研课题,通过不断加强教学研究,抓住热点、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方法。

3.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注重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社会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应当注重课堂案例教学、讨论演讲、自主学习、课程论文等所有学生能够参加的课堂实践活动。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者还应当突出个体的实践,改变理论课教师“上课来,下课走”的局面,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生,关注和尊重他们的情感、知识经验和学习兴趣,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进一步提高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思政课教学研究,切实改善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思政部应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制度,具体设想如下:

1.教研室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活动,统筹安排,严格把关,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2.主备课教师提前做好主备稿的撰写工作,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重、难点,写好讲稿,提出教法建议。

3.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四统一”。“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备课人;“四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内容,统一重难点,统一目标。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已的实际,写出个人教案。既要借鉴别人的东西,又要体现个人特点。

4.每学期集体备课原则上两次以上,其中开学初要确定本学期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

5.集体备课采取一人主讲大家讨论的办法,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四、健全听课评课制度

听课评课是了解教师情况、开展互相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为了有效提高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应该完善听课评课制度,具体设想如下:

1.参加听课。每位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节,教研室主任不少于5节。2.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听课记录作为思政部每学期教学工作检查内容之一。

3.听课教师要按时进入课堂,遵守课堂纪律。

4.实行课堂开放,相互听课,授课教师不得拒绝听课。

5.集体听课安排及时评课。

6.每次听课评课要有纪录,并填入教研活动记录本。

7.积极报名参加各级教学赛课大赛,参加评课活动。8.每学期教研室要采取座谈,问卷等形式调查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映,加强教学针对性。

五、改革考核方式

考试本身就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考试也体现了学生所学学科的基本内涵。当前思政课考试方式过于单一,进行改革和探索十分必要。我们设想可以将综合考核分为三大部分,即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和课程论文,分别强调:严格教学纪律,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1)严格平时成绩的记载,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互动问答打分,改善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率。(2)期末考试注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督促学生熟练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达到教学的基本目的。(3)抓好课程论文环节。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课程论文的写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用政治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介绍课程的理论内容,但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考核时,学生完成教师指定的论文,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践,完成论文。

篇2:思政课教学改革建议

物理五班 陈青云

作为参加此次受省里指示,学校实行的思政课考试改革的学生,我认为此次思政课考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和突破。

一、此次考试改革设置考核内容全面,能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它分为平时表现加调查实践,期末主观题,客观题机考三大部分。各部分考核对学生的考察具有针对性:平时表现充分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调查实践充分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期末主观题考核学生对社会热点时事的洞察力;客观机考体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程度。

二、分值比例设置合理。平时表现加调查实践,期末主观题,客观题机考三大考核部分各部分分值占比比例为4:2:4,显示出此次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有利于引导学生成为更好的实用型人才,同时展现出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感性认知的重视。能通过考试改革引导学生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三、客观题机考部分突破原有纸质试卷考试常规,创新出考试新模式。此次思政课考试改革充分利用现有机房资源,以学生上机操作题库的方式,从题库中抽取题目由学生作答,这不但充分保障了考试的公平性,而且模式新颖,现场评分,题目设置科学合理,深受广大学子的好评。也为今后开展更大规模的上机考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我认为此次思政课考试改革还存在些许不足,希望我们的改革可以做得更好。

一、在此次思政课考试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可以适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认为可以更多地征求更广大学子的意见与建议,了解他们对于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所思所想,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让更多青年人献计献策,提高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活力。

二、关于学生实践的部分的考核模式可以更加灵活、新颖、细化。例如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可以更加灵活,让最近完成实践活动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报告演讲,由师生共同参与进行评分。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实践活动的开展水平。

篇3:思政课教学改革建议

一、“大思政”教育的意义

“大思政”教育理念就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课程融入到教学管理之中, 一同构建出高校“大思政”教育体系的新教育模式。“大思政”教育理念将教学的本身划分成校内课堂、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个大类, 三级联动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教育方式、教育主体的改变。“大思政”的教育模式应当引入时代性的话题, 并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培养, 打破传统思想政治古板的形象, 注重教育理念的方式的创新, 运用网站、多媒体等信息工具创新课堂的教学形式。最后, “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应当注重正能量教育的感染性, 注重学生品德的培育, 避免学生进入社会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1]

二、高校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思政课不受关注

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律基础的普及是我国高校思想认识的重点, 但我国许多高校出现了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 与其他专业课相比,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出勤率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原因是高校思政教育大多以是宏观讲述为主, 微观的探讨极少。而且高校思想政治课受到社会功利风气的影响, 学校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设立课程体系, 对思政课的经费、设备投入较少。

(二) 高校思政课形式大于内容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课, 大多流于形式, 甚至没有相应的实践环节。部分高校仅仅设置了思政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 没有实践教学内容。忽视实践教学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流于形式或根本就没有开展过。这极大降低了理论教学的效果, 甚至在部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都是合班上大课, 老师很难与众多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

(三) 教育主体的认识不清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依旧不清晰, 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也只是流于形式, 没有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当中去。学生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 不仅需要学校多个部门的有效合作, 同时也需要大学生自主参与思政课的实践活动。[2]

三、“大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的改革方法

(一) 加强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关注

明确思想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教学任务, 组建一只由思政课老师带领, 由学生干部和党团干部组成的教师团队, 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将校内课程和课外事件结合, 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融入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关注度, 形成“大思政”教育新模式, 从而实现学校和学生对思政课的有效关注, 加大吸引力。

(二) 加强思政课的实践环节

“大思政”教育的核心意义是实践性, “大思政”教育理念要求从实践出发,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强调让学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社会, 丰富主观体验, 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如此, 既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学生思想的脱节, 又解决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师资与学工团队的发展问题, 为思政课拓展课外课堂, 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基础。

(三)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主体性教育的理念是传统教育理念的改革催化剂,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就是改变学生在教育中被动接受的地位, 提倡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性, 转变老师一味的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 应当进行相关的思考、并独立判断, 进而养成逻辑推理、探究学习的习惯。这样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思政素养的养成, 不仅要用心读书, 还应该关心时事, 关注国家发展, 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四、结语

“大思政”观念下, 思政课的改革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配合, 这也是我国高校思政课创新的必要条件。在改革中,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老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完善课外实践并且结合当下时事进行探讨, 使得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政课的意义。高校思政课的变革需要从发展的世情、国情出发, 变革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 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 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楠.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探微[J].科技资讯, 2015 (34) :208-209.

篇4:思政课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大思政教育”理念 思政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6-01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对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才不仅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良好的道德素质、积极的人生观对其今后的发展也极为重要[1]。新形势下,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理念、市场经济逐步深化等多方面的影响,高职思政课程越来越不受到学生的重视,为了更好的实现思政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目的,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是目前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这种理念的指导,笔者发现,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要着重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改革施教主體;二是要改革传统的施教模式。

二、创新施教主体

笔者认为在以上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施教者对学生身心成长起到言行身教的作用,会给学生带来极为重大的影响,“大思政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应对施教主体进行大胆创新。

(一)注重施教主体从“教师”向“导师”转变

为了有效地践行“大思政教育”理念,思想政治课程的专职教师应注重自身身份的转变,这对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成效。思想政治课专职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做好从“教师”向“导师”的身份转变,就要做到教书和育人两手抓,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展作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要做到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积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向着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使教师真正成为有助于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健康人格养成的人生导师。

(二)勇于下放思政教育权力

近年来,由于国家逐渐重视高等教育,高职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人员队伍却日渐紧张,这给思政教师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由于教师人员有限、精力有限,要切实做好思政课教学困难重重[3]。笔者认为,现阶段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用“课外教学”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具体说就是要调动与集中思政教育的所有积极力量,应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建立起教师队伍专兼职结合、人员立交式流动的科学化模式。不应近将思政教育任务局限于专职思政教师,应重视学生班主任、辅导员等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这些人往往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实际面临的问题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三、创新施教模式

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能否取得应有的成效与教师队伍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施教模式有密切联系[4]。现如今,思政课上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仍作为最为主要施教模式,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种困难、各种挑战接踵而至,单纯的课堂讲授模式已远远达不到社会对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在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合理地对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笔者认为,思政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模式,这也是高质量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必然要求。现阶段,高职思政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已基本实现了由单向教学向互动教学、由理论阐述向案例分析的转化,基本可以做到将知识传授与情景模拟结合起来,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一变革也无法完全实现思政教学的目的,这种现状下,高职思政教学应根据实际发展需要逐步拓展第二课堂,通过结合校园公益活动、校外思政教育基地学习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政教育,使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小结

思政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现阶段由于多方面的影响,思政教学面临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急需对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详细阐述了“大思政教育”理念对思政教育改革的影响,望本文对高职思政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邵建平.论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1,07:29-31.

[2]王华兵,蒋强军.“大思政”视野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240-242.

[3]肖婷.“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1:203-204.

篇5:思政课教学总结

大学生学习思修课,不仅可以帮助大一新生陶冶了思想、净化了生活、认识了人生,还可以让新生在大学里学会做人处事的真正意义。作为任课老师,我能够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并能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能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一、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提升——适应转变、健康成长

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是在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和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方面。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把人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大学似乎是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活,这使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对新生的而言,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新生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新生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新生中不乏有些经历坎坷的学生,这些学生性格往往很内向,遇到挫折常常是失望和沮丧、自暴自弃、自怨自叹,在学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后,其中有大部分的新生有很大的改观,精神面貌也有了笑靥,性格也开朗活泼。

二、人生的品质在于不断地净化——树立理想、把握人生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里,对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方面,谈到了要树立好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树立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好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

1、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思想上的纯洁和先进。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政治灵魂,是思想行为的“总开关”。作为大学生,必须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要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着眼于实际学业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

2、勤奋刻苦学习,永葆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标准。为此,要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以勤奋学习为先导,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创造性开展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结合个人的实际和专业的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完善学习计划,充实学习内容,持之以恒地学习政治理和业务知识。不仅向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向老师学、向同学学;不仅要学得进,还要拿得出,注重学以致用,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学业成果。

3、勇于开拓创新,永葆学习中的生机和活力。大学学习生活中,担负着专业学习的重任,面临的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勇于开拓创新,勇于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以往学习的经验,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今后的学习中,自己要进一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中西医结合专业上如何更好地、较深层次地、更广领域地摄取知识,把学习这“第一要务”体现在业绩中,使大学的生活更有意义和活力。

三、大学生在于不断地修养人格——提高修养、完善人格

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高这些修养和完善人格方面,要求学生要做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同学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能使21世纪的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只会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到真正的新东西。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作为教思政教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一堂课不仅要精讲讲重点难点,要使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要在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学、讨论、辨论、练习等。帮助学生思考,不越俎代疱。一般来说,一节课的开始引入、结尾总结,中间难点重点由教师讲,其他可由学生自己学、自己思考。如果教师一节课讲到底,教师的讲课就会变成学生“催眠曲”,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教师要让出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师生互动,这样课堂就会有生机,有活力。这时,教师已不是演员,而是躲在幕后的“导演”。把课堂还给学生,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能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能让学生迎接挑战。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篇6:案例教学激活思政课

■本报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马兆龙 张秀英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毛概课常被认为是“最难讲的课”。曾经有个段子调侃思政课的无奈,教师问:“你知道老师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答:“老师讲完了,学生没睡醒。”学生问:“你知道学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答:“睡醒了,老师还没讲完。”

如何使思政课由枯燥变活泼,由刻板变生动?泰山学院创新教学方式,将“案例讨论”、“社会实践”、“身边故事”等有效教育形式引入思政课教学,增强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正面战场敌人多,牺牲将领多、级别高。”“我认为敌后战场牵制了更多敌人,游击战的作用更大些。”在学院思政课教师刘艳丽的“全民族抗战”案例分析课堂上,学生们正分组围绕“两大战场的作用”进行讨论。

课堂上,学生们唇枪舌剑,刘艳丽则扮演着“导演”的角色,适时插话“推波助澜”。“思想的碰撞引发了思考,抽象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中国故事’真正走进了学生心中。”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周向军这样评价。

像这样的“案例教学”,在泰山学院的思政课上已开展多年。“我真心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它不仅传递正能量,而且训练我们的思维方式,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举多得!”学生魏长明在课后笔记中写道。

学院党委书记王庆功说:“思政课要入耳入心,关键在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是我们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尝试之一。通过深入探索,我们已经形成了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习效果。”

在王莉的思政课上,学生们会集体观看“感恩母校,纪念青春”的主题视频,为的是“让学生以青春的名义去思考、去探索”。

诸如此类的项目化实践教学形式还有很多:“我在政策中”、“经典影评”、“万里与农村改革图片展观感”、“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调研”„„一个个鲜活的选题、一次次有意义的调研实践,让学生们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中,加深了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篇7:思政课教学计划

1、教材特点:这本教材的主题是“珍爱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切入点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帮助学生解决如何与新的老师和同学一起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和新的环境,在新的起点上展望和实现未来。本教材教学的关键词是:关心、自尊、自强。

2、知识结构:

该教材以“珍爱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为主题,从学生自身需求出发,针对学生在此期间进入新学校、融入新集体、开始新生活的诸多问题和不适应,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教材设置了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通过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初、小学的学习任务),第二单元:认识新的自我(随着初、高中新生活,学生也进入了美好的青春期,所以学生也要理性客观地认识新的自我),第三单元:过有趣的生活(我是青春的主人,虽然有荆棘,但我想做情感的主人,追求优雅的生活。),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生活中有各种诱惑和危险,有自我保护和自救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知识的内在联系:

本教材设置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第二单元:认识新的自己,第三单元:过有趣的生活,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表面上看,它们是相对独立的,但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的。四个单元围绕一年级学生新的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客体、周边环境等新问题,以“珍爱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为教育主题,突出关怀、自尊、自强的核心追求,让学生在学习四个单元后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学生学业状况分析

1、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初一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身心也相应发生变化。他们对获取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但理性思维的发展仍然非常有限。此时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容量变大,需要理解的成分增多;中学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那样在各方面帮助学生,而是逐渐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做自己的工作,独立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学生会觉得无所适从。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从制定学习计划到听课、预习、复习、巩固、记忆方法等。并注意随时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

2、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程度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不同,此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会更加明显。

3、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和错误:

面对新的学习内容,学生会出现无法理解的问题和错误,如:

1、初中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关系,我想好好学习。

2、为什么他的学习方法不适用于我?

3、生活意味着什么?

4、青春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意义?

5、人们在寻找幸福。幸福的真谛是什么?

6、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诱惑,我们该如何识别、判断和保护自己?

三、教学目标

这学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材的四个单元,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在认识全新自我的基础上,以舞台目标为契机,学会调控兴趣,追求优雅的生活,正确对待身边的不良诱惑,学会保护自己,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四、指导方法

篇8: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初探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思政课在高职院校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是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课程,然而目前思政课教学却存在不少问题急需改革。

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学对象研究不够,教学缺乏针对性

高职学校与普通高等学校虽然同属于高等教育序列,但是每年招收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很多思政课教师采用一般的教学方式,没有对高职生源进行充分调研,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从而不能有效地因材施教。

2.思政课与专业的结合不密切

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与高职课程设置的专业距离较大,而且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没有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和顶岗实习的教学经验,对高职专业、行业的特点以及工作岗位的情形认识不足,所以教师很难做到以实际岗位从业人员的要求去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道德水准及法律素养。二是必须使用统编教材,因而就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学校各个专业的特殊性问题,教学内容无法很好地体现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

3.教学改革不充分,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

虽然近年来高职思政课教师一直尝试教学改革,但是仍存在教学理念模式陈旧、教学内容贴合性差、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要求及考核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以致于思政课受欢迎程度不高,教学实效性较差,不少学生只是为了拿学分而上课。

高职思政课的改革途径

1.加强对高职生源现状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的一个教育原则,强调的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状况,给予不同的教育。据有关研究显示近年来高职生源呈现出以下特点:不足方面,高职生源数量持续下滑,文化基础水平下降、离散度加大,学习习惯越来越差;但高职生仍然具有胸怀理想、动手能力强、文娱体育特长突出、课外活动积极等优点。思政课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这些优缺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针对文化基础差的问题,教师应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素材;针对离散度加大的问题可以尝试分层、分组教学;针对学习习惯差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纪律管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各种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其理想模糊,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现步骤;结合其动手能力强、课外活动积极的特点,教师可加大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其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结合其文娱特长突出的特点,教师应该拓宽思政课教学的途径——教学活动不局限于45分钟的课堂,可通过演讲、朗诵、歌唱、辩论赛等文娱活动实施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加强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思政课的教学设计要针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在遵循统编教材的大前提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他们的职业岗位群,选取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提升有重要帮助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不足时进行必要的拓展;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积极进行高职专业的相关学习,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学院也应积极打造思政课等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定岗体验机制及毕业生追踪调研及反馈机制,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师了解行业背景、专业特点及岗位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课提升专业学生思想素质、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核心作用。

3.全方位进行教学改革,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用的课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为了贯彻中央精神、解决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满足学生需求,思政课应该进行全方位改革:

(1)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师应树立“我的课堂我作主”的教学理念,这里的“我”是学生而非教师。思政课课堂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汲取“翻转课堂”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基本教学模式为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共同深化,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主题,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教授、讨论、辩论等形式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良性的多维互动中探究和获取新认识,建构正确的判断和理念。

(2)教学内容方面,做到“三贴近”—贴近专业、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出大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最新要求(图1)。由此,高职思政课不仅要贴近高职生源特点及专业设置,同时要密切联系实际、回应热点问题,即要贴近社会。对此一是要把握党和国家最新政策方针和教育要求,注重在教学中贯彻执行;二是要关注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科学认识;三是要关注学生身边发生的、与他们关系密切的问题,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及时化解。贴近专业,才能体现高职思政课的属性,才能做好公共课服务于专业课的目标;贴近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思政课对学生有用的价值;贴近社会,是因为思政课不是建筑于空中楼阁之上,我们不能让学生沉浸在乌托邦里,必须使他们看到社会的是与非、善与恶,这样才不会在其离开学校时被现实击败。

(3)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满足学生需求。《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出大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最新要求(图2)。报告显示半成以上学生期待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实践教学,近三成学生对师生互动提出要求。由此,思政课教师除了坚持以往的多媒体教学与案例教学法外,应着力在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上下工夫,调研获取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和感兴趣的内容,把枯燥的课堂打造为妙趣横生的享受。同时在课堂内外实施实践教学,增加实践课的课时比重,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以开放的心态与学生相处,加强与学生的课上课下联系沟通。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4)利用最新传媒技术,打造第二课堂。目前高职学校基本是3年学制,更有不少学校实施2+1 (2年理论学习,1年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能分配给思政课的课时量非常有限,基本上是大一、大二学生每周一次90分钟的课。思政课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校园网资源,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信、QQ、微博、贴吧等新媒体拓展思政课教学平台,实现时时处处教书育人。并且新媒体平台更有课堂教学不能实现的个别辅导、个性关怀、私密对话、信息更新快、传送及时的优点,能更快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5)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现更科学、更准确的评价。目前思政课的考核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期末成绩为准,二是期末成绩加平时成绩。相比较而言后者更好,但是现实情况是思政课是公共基础课且师资有限,往往一个教师要承担6个以上甚至10个以上班级的教学任务,很难实现平时成绩的精细化与准确化,加之思政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有限,很难实现评价的充分性与客观性。笔者认为,思政课考核应该实习多元主体加权评价制,即在以思政课教师评价为主的情况下,加入辅导员评价、其他任课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同学互评,最后综合得分。对于该评价机制实施过程存在的困难学校应从制度、设备及经费方面全面统筹规划,最终使对学生的评价更科学、更准确。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我们思政课教师应具有职业使命感与荣誉感,认识到自己任重而道远,不断探索和加强思政课的改革,使思政课成为高职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用的课程。

参考文献

[1]王军福:《高职生源变化情况调研分析——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新西部》2015年第14期。

[2]张梦:《基于高职专业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3]史菊红:《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篇9:思政课教学改革建议

摘 要:思想政治课,简称思政课,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每个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思政课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系统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阵地、主渠道。新时期新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是有效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抓手,是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思政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来源于现实生活更植根于现实生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四个全面”等一系列新的,更适用于我国当前发展形式的重要理论。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新时期新形式下,各高职院校更是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的要求,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优秀毕业生。

过去,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掌握某一行业必备的专门知识,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所具有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否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水平,是否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其中要求的重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时培养目标已经是:培养一批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掌握某一行业必备专门知识的,能在生產、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因此,新时期新形式新背景下,要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务必要认真做好思政课教学工作。思政课,是对当代高职学生传播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主要渠道。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第一抓手,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关键一步。

1 思政课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网络的普及和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不同元素的激烈碰撞等,使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较大的波动和变化,使得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重大挑战。同时,我们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的模式枯燥,多数情况是演示教学的方式,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和积极性均不高,导致课堂基本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又比如,很多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缺乏热情,要么社会实践教学形式陈旧单一,敷衍应付了事;要么干脆找各种借口不搞社会实践教学。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均会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改革和完善。

2 如何以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为抓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

要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基础性作用,需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

2.1 充分认识和发挥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的作用

目前的思政课教学,情况大多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多灌输、少反馈,强调有余、互动不足。实际上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任课教师需真正转变教学理念,充分重视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实践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实践更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生命线,实践服务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服务于思政教学。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必须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然后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总结,才能让学生形成辩证的、发展的和全面地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思维和能力,真正锤炼思想,提升政治素养。

2.2 以典型事例、最新热点和新闻为依托,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思政课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必须要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所处的不同成长阶段,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依据,对接思政课教学的内容。

比如,对于刚刚经过高考,步入大学生活的新生,很多学生会发现他们踏入的并非他们理想中的校园。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校园生活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发现所学不是兴趣爱好所在。总之,学生们开始抱怨、郁闷,新生迷茫期随之而来。很多任课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无所适从。然而,这个阶段正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职业规划,树立正确价值观,升华自己思想,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阶段。可以通过安排学生集中观看《大国工匠》等纪录片,组织“个人价值,大家谈”等讨论班会,让他们认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这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形式上,容易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在内容上,学生们既能引经据典,又能深刻探讨突出的社会现象;在效果上,讲述自己观点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认真地思考了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07-21.

篇10:思政课年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所带的九年级六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学生水平不同,基础不一样,有的学生成绩很好,分析问题的能力很高,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太差,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水平不高,所以在教学当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本学期的思品教学任务非常重。但是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思想品德课学好。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使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有明显的进步,培养学生了解时政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国家大事,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具体措施及进度

1、研读《考试说明》,把握考试动向

《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内容、形式、试题结构等。并辅以样题和综合训练题,还会附上头一年的中考试题。所以,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认真研究市教研室编写的思想品德《考试说明》。

2、制定计划,系统复习,直面中考

第一轮复习(2月下旬――4月上旬):这一轮复习要抓“面”,大约需一月半个时间。主要是回扣教材,目标是夯实基础,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全面掌握教材中涉及的考试范围内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从宏观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讲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在学法上,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要求学生看书与练习相结合,练习也以中低档题为主。

第二轮复习(4月中旬――5月中旬):这一轮复习要抓“ 专题”,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目标是提升能力,主要是专题讲座形式。这一阶段复习的目的是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联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界限,将相关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进行归纳复习。进一步深入教材,进行微观上的细致掌握,突出重难点,初步形成灵活运用教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轮中,更要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复习。在这一环节的复习中,我们引导学生做一些典型题例,力求科学利用练习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都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对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从试题内容上看,几乎年年都注重对重点知识、重大主题(如新农村建设、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环境问题、依法治国治校、“一国两制”、民族精神、创新能力等)、重要热点的考查。因此,我们也要把这些内容分类归纳,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复习。专题训练层层落实,综合训练融会贯通。

第三轮复习(5月下旬――6月):这一轮复习要抓强化训练, 20多天的时间。目标是强化能力训练,也是中考前的冲刺训练,是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测试的临考模拟综合训练,并密切注意中考相关信息及走向。要多训练符合中考理念的习题,以使自己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在选择材料时,各地历年的中考试题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往年的会考试题对我们而言是难得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要让学生加强模拟训练,明确并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考试形式。我们在平时练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每套会考试卷,把每次训练都作为一次实实在在的会考。之后,我们应帮助学生,对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内容,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解决在中考之前。

最后10天,还要留出一周时间回归课本,强调重要基础知识,加强重点时政掌握,尤其解决重要的时政客观题。这一周以学生为主,但不完全放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前两轮基础知识和专题复习及第三轮前十天的练兵考试情况,领着学生回扣课本,找出重点基础知识和时政热点中的重点。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并加强考感,在做题程序,审题、书写规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前面复习情况,反思、整理思路,寻求更好的方法,使知识横纵联系起来,做好充分准备,直面中考。

四、教学教研

要完成以上内容及进度,除了根据教材和大纲精心准备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还要积极参加本组的教研活动,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一个集体,只有发扬团队精神,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此在本学期教学中要做到学科工作服从教导处和本教研组的整体安排,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并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创建先进教研组和中考的辉煌成绩而奋斗。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七年级(上)1、2、3、4单元

第二周:七年级(下)5、6、7、8单元

第三周:八年级(上)1、2、3、4单元

第四周:八年级(下)5、6、7、8单元

第五周:九年级1、2单元

第六周:九年级3、4单元

第七周:心理模块

上一篇:ccna静态路由配置和环回口配置下一篇:寻找自信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