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08-27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共7篇)

篇1: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

辅导课程

2010-08-28 【字体:大 中 小】

gzu521.com

我要评论(1)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活动和 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记忆能力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A.系统脱敏法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系统化与具体化。

37.人的情绪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的。

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

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需要和的需要。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4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4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C2.B3.B4.A5.D6.A7.A 8.D9.D10.B11.D12.D13.B

二、填空题

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5.教会骑士

16.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

17.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18.小组个人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9.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0.(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21.(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2.(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

(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D24.B25.A26.D27.C28.A29.B 30.B31.D32.A33.B34.C35.C

六、填空题

36.比较抽象与概括 37.需要面部表情 38.分配自动化 39.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0.尊重自我实现

七、简答题答案要点 41.(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42.(1)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

(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

(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43.(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八、论述题答案要点 44.(具体内容参见第七章第三节)

(1)阐述学习动机理论。可以详细阐述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也可以简述多种学习动机理论。(2)运用所阐述的理论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可以以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深入的论述;也可以以多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概括性论述。

(3)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论述。可以使用一个实例贯穿始终;也可以使用多个实例进行论述和说明。

篇2: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2.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活动和 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A.记忆能力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A.系统脱敏法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系统化与具体化。

37.人的情绪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的。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

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需要和的需要。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4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4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C2.B3.B4.A5.D6.A7.A8.D9.D10.B11.D12.D13.B

二、填空题

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5.教会骑士16.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17.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18.小组个人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9.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21.(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2.(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

(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D24.B25.A26.D27.C28.A29.B 30.B31.D32.A33.B34.C35.C

六、填空题

36.比较抽象与概括 37.需要面部表情 38.分配自动化39.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0.尊重自我实现

七、简答题答案要点

41.(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2.(1)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43.(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八、论述题答案要点

44.(具体内容参见第七章第三节)

篇3: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D)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

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 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 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篇4: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及答案——选择题

1.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2.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

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文章来源:河南教师招聘网 D.恒常性

5.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6.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7.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8.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像力

D.分化概念

9.“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文章来源:河南教师招聘网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10.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坦伯格

11.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12.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A.系统脱敏法

B.支持疗法

C.宣泄疗法

D.认知作业法

13.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论

文章来源:河南教师招聘网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参考答案

1-5 B D C A D

6-10 B A D B B

11-13 A C C

篇5: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五、名词解释

1.认知一结构说: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也叫倒“U”曲线。

3.重组性迁移: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4.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5.“物质化”过程: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筒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

六、简答题

1.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2.(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3.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4.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陛,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最后,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指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篇6: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一、单选题:

1、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A)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C)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 3、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B)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 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D)

A、卡列杰夫B、廖世承C、乌申斯基D、桑代克

5、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年.(D)

A、1903B、1908C、1913D、1924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A)

A、《教育实用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心理大纲》D、《教育心理统计》

二、多选题:

1、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A、C、D)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自我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

2、教育心理研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B、C、D)

A、教育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以下哪些是基本的测量方法?(A、B、C、D)

A、自我报告B、直接观察C、测验D、教师或同伴的评判

4、以下哪些是宏观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变量?(A、B、C、D)

A、教学内容B、学生特点C、教师特点D、教学环境

5、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A、C)

A、观察法B、归纳法C、调查法D、演绎法

三、填空题:

1、在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主要的变量。

2、根据国内外有关教师教育的研究,新教师一般都关心以下八大问题:课堂纪律,激发学生动机,因材施教,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家长的关系,教学组织和管理,备课不充分和处理学生的个别问题。

3、在教育心理学整个发展过程中有两条线索;一条为在实验室中研究人类及动物学习的规律,另一条则为在学校和社会现实情境中探索人类学习的规律,并提出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主张。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此书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5、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6、1877年,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卡列杰夫出版了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7、系统性原则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和自组织性五个方面。

四、名词解释:

1、变量:所谓变量是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

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观察被试的行为和行为特征,并予以记录,以便提供可用作分析的素材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对观察情境不加任何控制条件,不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

3、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实际情境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变化。

五、简答题:

1、舒尔曼(ShulmA、n,1987)认为,专家教师具有哪几个方面的专门知识?(7分)

答:①所教的学科知识.②教学方法和理论,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一般教学策略(诸如课堂管理的原理,有效教学,评价等).③课程材料以及适用于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程序.④教特定学科所需的知识:教某些学生和特定概念的特殊方式,例如以最佳方法对能力差的学生解释什么是负数.⑤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⑥学生学习的环境--同伴,小组,班级,学校以及社区.⑦教学的目标和目的。

2、请简述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所传递信息的主要部分,是教学中的客体,它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2)学生特点

学生除了有年龄,性别等差别以外,还有个别差异.年龄的差异意味着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而个别差异则意味着思维发展的水平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智力的差别,原有知识结构的差别,性格的差别--外向或内向,场依存性或场独立性等等,以及家庭的文化背景,种族等差异,所有这些都会对教育进程产生影响。

(3)教师特点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都起着主导作用.这里并不否定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问题是作为学校的教育过程,它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最有效地组织教学,而教师起着关键作用。

(4)教学环境

包括教学媒体,学校物质环境,教室里的布置,温度等等以及集体的气氛,同学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间关系,班级之间的关系,校风,舆论--校内以及社会上的舆论等等.可以说,教学环境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3、简述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既然有它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时也有适合于它自己的研究方法,因而,它构成了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独立的分支.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对象任务时已提到,它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中其他的一些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甚至有交叉,重叠。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二)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儿童心理学为教育心理学提供基础,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各年级阶段发展的规律。

(三)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综合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理工科的知识研究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手段,方法的一门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根据;而反过来,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又为学习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四)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心理学的关系

广义而言,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狭义而言,教育心理学要以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

4、请简述应从哪些方面评价一个实验研究的有效性

一个实验结果是否有效必须经过几个检验.因变量的变化必须只归因于自变量的操作.这意味着实验组和控制组除了自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每一方面都是相同的.下面将从八个方面评价一个实验研究。

(一)在研究之前被研究的各组是否随机平等.(二)除自变量外是否所有的变量都受到了控制.(三)各组的测量过程是否一致.(四)研究的结果是否源于实验过程而不是对情景的好奇.(五)研究设计者是否以某种方式曲解了结果.(六)能否有理地肯定这个结果不是由机遇产生的.(七)这个特定的研究结果是否适于其他类似的情景.(八)这个研究能重复吗?

六、论述题:

1、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请谈谈你的看法.(10分)

2、请阐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0分)

(二)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7、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8、(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

9、(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B、1879C、1798D、1897

10、(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

11、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

12、“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3、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

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

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

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

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

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

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

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

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

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

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

15、实验法可分为(AD)

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

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

17、调查法可分为(B、C、D、E)

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

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

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

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

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

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

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

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

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

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

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

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

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

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

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

三、判断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应。

3、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有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6、以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任务的是应用心理学。

7、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8、心理学是对人进行研究的,而人是社会性的,所以心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9、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依据。

10、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1、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12、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13、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14、在实验法研究中,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因变量。

15、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16、个案研究法把个案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17、调查法是直接对研究总体的全体进行调查。

18、调查法的研究对象可来源于志愿者。

19、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

20、内省法是依靠对自己或他人的意识经验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2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22、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具有重要作用。

2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24、洛克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25、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26、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7、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28、人本主义的兴起被称为第二次革命。

篇7: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D)

A、德育与智育 B、知识与技能 C、动机与迁移 D、学习与教学

2、小红认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一个人也都喜欢狗。她所表现出来的是前运算思维的何种特征?(C)

A、不可逆性 B、单维性 C、自我中心 D、集中化

3、中学阶段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哪一个人格发展阶段相对应?(D)

A、信任对不信任 B、自主对羞耻 C、勤奋对自卑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在解决问题时,强调速度而非精度任意球认知风格是(A)

A、冲支型 B、反思型 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

5、一位学生这样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如果我能在40分钟内完成好学习任务,那么就出去和玩。”这里他所运用的是(C)

A、外部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6、教师在开始讲授“雷达的工作原理”时,先让学生讨论了对“回声”的了解,接着他将雷达的工作原理与类似的回声联系起来。他使用了下列哪种技术?(B)

A、陈述性先行组织者 B、信息论生先行组织者 C、标记 D、提示策略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表现出来的对稳定、可预测环境的需要,属于(B)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 D、自尊需要

8、“形式训练说”所讨论的迁移实际上属于(D)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特殊性迁移 D、普遍性迁移

9、某学生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加入中介词,将其加工成“gas-该死—煤气”。该学生所使用的策略是(A)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计划监控策略

10、知识学习中,理解某一原理意义的学习属于(A)

A、陈述性知识学习B、程序性知识学习C、策略性知识学习D、操作性知识学习

11、下列活动中,属于心智技能活动的是(A)

A、下棋 B、体操 C、书法 D、游泳

12、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这类问题主要属于(B)

A、结构良好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 C、界定清晰问题 D、非现实问题

13、学生李亦看到自己的朋友体育课不守纪律,随便离开操场却没有遇到麻烦,于是他下次也参与进去,朋友行为对他产生了影响。这种学习属于(B)A、直接学习B、替代学习C、亲历学习D、试误学习

14、班主任采取通过全班同学讨论协商建立行为准则并约束行为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管理。这种管理利用的是(B)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从众

15、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是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整体状况,并据此安排自己的教学。按福勒和布朗所划分的教师成长阶段,该教师所处的成长阶段是(C)

A、关注生存 B、关注学生 C、关注情境 D、关注结果

二、填空题:

16、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所涉及的学习与教学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评价与反思过程。

17、国内的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中学观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点。

18、迁移认知结构论认为,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辩性与稳定性是影响迁移的最关键因素。

19、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追求成功与回避失败或避免失败。20、加里培林认为心智形成经历五阶段,即:活动定向、物质或物质化、有声言语、无声的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1、已有研究表明,创造与智力的关系表现为一定条件下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22、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23、教师对教育教学在学生学习行为及学习成绩中影响作用的主观估计被称之为教学效能感。

24、在师生关系上,教师扮演着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的角色。

25、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成正比或是一致的。

26、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提出的课堂纪律四类型是:教师促成的纪律、群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

27、有效的课堂管理要达到的三个目标是:争取更多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学生投入学习和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28、由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被称之为直觉式的道德感。

29、根据自编测验题的构成特点以及对学生的反应限制来区分,“是非题”属于客观题类型。30、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31、高原现象一般出现在技能练习的中期。

32、研究表明,与适度学习相比较,学习某材料的熟练程度达到 150% 时,记忆效果最好。

33、学习动机具有激发、指导和维持或调节,或强化功能。

34、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包括三个过程,即获得、转化和评价。

35、自我意识从观念上区分,可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

三、简答题:

36、概述学生特征差异的表现方面。

①性格的态度特征 ②性格的理智特征 ③性格的情绪特征 ④性格的意志特征

37、简述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①学习者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②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38、简述三种记忆系统及其特点。①瞬时记忆,保持时间0.25—2秒 ②短时记忆,保持时间2秒—1分钟

③长时记忆,保持时间1分种以上,直至终身。

39、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构成。①学习时间管理 ②学习环境管理 ③努力与心境管理

④社会资源与社会支持的管理 40、简述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①流畅性 ②变通性 ③独特性

四、论述题:

41、根据观察学习的有关研究,论述榜样示范法在学生品德培养中的实施要求。①应注意榜样的特点,选择可接近或可信服的榜样。②应注意榜样示范行为的呈现方式。③应注意榜样示范行为的性质及后果。

42、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常采用不同的办法进行处理。下面是3个实例,请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分析说明各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心理学依据(即采用的行为矫正策略)。

例一:课间,学生张明和王林吵架。前来上课的老师厉声制止,毫无效果,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于是决定用8分钟时间让两个学生吵个够,而让其他学生在一旁静观。结果两个学生很快就不再吵架了。

例二:肖云上课总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干扰同学的学习。他多次承诺改,很快又重犯。今天上课时,他趁李军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不注意,抽掉李军的椅子使其重重地摔了一跤。老师这里严肃宣布,取消肖云很期待的和全班同学一起去春游活动的资格。

例三:对于平时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不讲闲话,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上述3个实例中对学生不当行为的处置措施,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视为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除过程,而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

例一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餍足法(过度满足法)。他在采用其他方法无法终止学生违规行为的特殊情况下,让学生过量的重复其原有行为,使其因得不到强化、失去意义而自动消退。例二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代价法(负惩罚或取消惩罚)。该学生违规行为多次发生,现为促使他放弃,教师采用违反了要付出代价的惩罚性措施,来使其错误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例三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强化法(正强化)。他对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不讲闲话”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实际是通过强化与学生原有错误行为不相容的行为,来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0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D)A、陶行知

B、潘菽 C、房东岳

D、廖世承

2.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B)A、关键期

B、学习准备 C、最近发展区

D、印刻现象

3.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A)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 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

4.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A)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5.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B)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6.“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C)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7.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D)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8.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B)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 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

9.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规则的学习,属于(B)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10.“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B)A、初期

B、中期 C、后期

D、各阶段都可能

1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C)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

1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份是(D)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13.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A)A、初二年级

B、初三年级 C、高一年级

D、高二年级

14.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5.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009年教师资格认定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1 9世纪末.美罔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A.动物

B.人类

C.学生

D.儿童

2.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的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

D.背诵定义

4.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提出的。A.皮亚杰

B.布鲁纳

C.维果茨基

D.埃里克森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感

6.学乍对自已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与自我意识中的()A.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

7()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表现。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望梅止渴

D.近墨者黑

9.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A.言语信息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智慧技能学习

D.认知策略学习

10.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这种学习是()A.连锁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学习

11.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而发的学习动机,属于()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12.“闻一知十”属于学习中的()现象。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创造性

1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4.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班杜拉

15.“三个和尚没水喝”表现的是社会心理效应的()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极化

D.从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16.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法有__________、自然实验研究。

17.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__________和教学监控能力三方面。18.在个体心理的发展阶段中,初中阶段正好处在少年期,高中阶段正好处在__________。19.在影响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中,随年龄增加,__________的影响越来越强。2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 __________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21.条件学习有经典条件学习和__________ 条件学习两类。

22.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同化主要有三种方式,即__________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3.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具有__________性。

24.班杜拉将人们事先对自己是否能成功从事某种任务的估计称之为__________。25.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可因学生的__________而异。26.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提出了迁移的__________ 理论。

27.在课堂教学中,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直观材料,这种直观方式属__________直观。28.根据技能的分类,“默读”主要属于__________技能。29.阅读时的“划线”策略,属于认知策略中的 __________策略。

30.在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两种一般问题解决策略是:算法式和__________式。31.观察学习和__________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32.在个体品德的构成中,道德__________是其品德的核心部分。

33.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辅导、__________、心理治疗及普及心理有关知识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34.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中,群体对每一成员的吸引力被称之为__________。

35.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一般可分为品德性问题行为和__________ 问题行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36.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37.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3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39.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4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41.简述专家型教师需具有的主要知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3.有些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专门开设了学习策略课程,但发现这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并不明显。试用“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来分析之。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 桑代克自1896年起,开始从事于动物的学习研究,并依据研究的材料,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也由此确立。

2.【精析】B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研究得最多、时间最K的部分。3.【精析】B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4.【精析】C 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精析】D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期,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建立或发展自我同一感。

6.【精析】A 心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认知能力属于心理属性方面的内容。7.【精析】D 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水平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8.【精析】D 根据学习的特征:表现为行为的变化;引起的变化相对持久;反复经验引起,可判断只有D项符合。

9.【精析】C 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智慧技能的学习即学习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

10.【精析】B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11.【精析】A 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是内部动机,学习兴趣属于内在的需要。12.【精析】C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闻一知十”是典型的迁移现象。13.【精析】C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14.【精析】A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5.【精析】B群体对个体活动起到的促退作用称之为社会惰化,“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其影响表现。

二、填空题

16.实验室实验研究 17.操作能力 18.青年初期 19.同伴 20.认知方式 21.操作 22.类属(下位)23.主观 24.自我效能感 25.个性 26.经验类化 27.模象 28.心智 29.复述 30.启发 31.亲历 32.认识 33.心理咨询 34.群体凝聚力 35.心理性

三、简答题

36.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有:(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2)提供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而,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

37.(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38.(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可以说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3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

一次发生。

(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3)行为塑造法。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主要是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4)示范法。示范法是通过求诊者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1967年由班杜拉等人建立。其基本原理是:人的各种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冈此.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或重新学习适应性行为。(5)处罚法。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40.(1)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种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2)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第二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学习者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义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此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41.知识是教师生存的基石。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胜任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基础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

(1)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在本学科方面具有精深的专业造诣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与本专业相邻的学科知识,以便适应学科分化与综合的需要。

(2)广博的知识领域。具备渊博的知识,对于教师做好教书育人丁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

(3)必备的教育科学理论。教师只有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切实按照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所揭示的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个体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的对学生学习风格、兴趣、需要、潜力、困难的洞察力和全套教学技术和课堂管理技能。这种知识是教师在对本体性知识深刻了解的基础出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时间与经验而形成的

四、论述题

42.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曲”,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力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第三,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4)保护好奇心。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好奇是创造活动的源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而不循规蹈矩。(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平常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鼓励。(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通过给学生介绍或引导阅读文学家、艺术家或科学家传记,或带领其参观各类创造性展览、科学博物馆、与有创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使学生领略到创造者对人类的贡献。

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2)推测与假设训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3)自我设计训练。这是一种灵活性较强的训练课程,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并要注意从活动中激发学生创造的积极性。(4)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43.尽管学习策略影响学习效率,人们在学习时也常使用各种策略。.但是,学习策略的价值是受具体情境制约的,表现出具体性、个体性等。为此,在学习策略的教学和训练中,必须遵循其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主要有:

(1)主体性原则,即任何学习策略的训练和使用都有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要向学生阐明策略教学的目的和原理,使其领会,同时,教他们何时、何地与如何使用策略。而且要给学生充分的运用学习策略的机会,并指导他们分析和反思策略使用的过程与效果,以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监控。(2)_内化性原则,即学生学习策略的学习,不但要不断重视学习的实践,还要逐步将新策略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有关策略知识整合在一起,并内化自己的学习能力,以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熟练地应用,形成新的认识和能力。(3)特定性原则,即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类型。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确定所学的学习策略。同时,还要考虑学习策略的层次,必须给学生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学习:策略。(4)生成性原则,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即高度的心理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策略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在策略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什么是策略、策略运用的有效性,能有意识地去发现策略、总结策略,从而生成适合自己的新策略。学生能生成新策略也就标志着他们真正的“学会了学习”。(5)效能性原则,即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机会使学生感受到策略的效力,还要让学生有信心学好学习策略,树立学习策略的个人效能感。同时,教师要在学生具体学习时,不断向学生提问和测查,并根据这些评估给学生定成绩,促进学生使用策略,以体验到使用学习策略的收获。特别是高中生,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属于自己的学习策略,对于新的学习策略不愿去尝试,除非能给学习成绩带来很大的提高。

2008年教师资格认定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1.在西方,被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A.梅伊曼

B.桑代克

C.推孟

D.贾德

2.在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开展对某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主要属于()A.教育实验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个案实验法

3.根据福勒和布郎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下列哪阶段()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感受

4.皮亚杰所提出的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成熟

B.物理环境

C.社会环境

D.教学

5.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属于下列哪方面的自我意识()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

6.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7.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学习()A.小孩到一定年龄变声

B.近朱者赤 C.上行下效

D.吃一堑长一智

8.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这种水平的学习主要属于()A.言语信息学习

B.智慧技能学习C.认知策略学习

D.态度学习

9.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讲解获得,而是通过他自己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而生成建构的。这种学习理论是()A.联结学习论

B.认知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论

D.建构学习论

10.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36.简述教学反思的三种类型。37.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38.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39.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40.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基本原则。41.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试运用品德心理的有关观点分析:为什么有时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品德观念教育,但收效甚微? 43.试述怎样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迁移?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在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桑代克。

2.【精析】C 自然实验即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教学或其他实验处理进行比较长的时间的考察。

3.【精析】B在教师成长的阶段中,关注情景阶段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并由此使他们很关心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有关的问题。他们将注意力转向到关注学生的成绩上了。

4.【精析】D在皮亚杰看来,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5.【精析】C社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6.【精析】A认知方式为场依存型的人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7.【精析】A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8.【精析】A 言语信息学习即掌握以言语信息形式传递的内容,或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

9.【精析】D建构学习论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讲解获得,而是通过他自己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而生成建构的。

10.【精析】B学生为了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是属于外部动机中的附属内驱力。11.【精析】C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2.【精析】D他人支持的利用指善于利用老师的帮助、同学的帮助,以及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讨论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合作学习便体现了他人支持策略。

13.【精析】C根据产品创造的价值意义不同,创造可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

14.【精析】B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15.【精析】A 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这是重视移情效应的教育方式。

二、填空题

16.学与教 17.经验+反思

18.自我同一性 19.结果的原因归究 20.形式训练 21.广泛性

22.心智或智慧(智力)技能 23.练习24.精加工 25.功能固着

26.创造性想象 27.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28.初中二 29.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 30.集权型 31.内向退缩型 32.预防 33.同伴群体

34.标准或自我参照测评 35.替代

三、简答题

36.(1)对活动的反思;(2)活动中的反思;(3)为活动反思。

37.(1)学习者的心向;(2)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观念。38.(1)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学习效果好;(2)学习材料的难度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两者的关系不同;(3)学习效果可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9.(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2)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进行合理复习。

40.(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生成性原则;(4)效能性原则。

41.(1)情绪稳定、乐观;(2)人际关系和谐;(3)人格完整;(4)正确的自我观;(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6)行为合理。

四、论述题

42.(1)指出“苦口婆心”实质上只是重视“说道理”,即道德认识教育。(2)运用品德结构的观点,阐述品德结构及关系.并指出品德教育应该重视品德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只重视某一方面。(3)指出还应采用多种方法、手段以促进品德结构的各方面都整体地参与、并受到影响。

43.(1)指出有效即积极迁移。(2)具体方法:①在真实情景中学;②注意最初的学习程 度;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④教授学习法。

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2007年教师资格认定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某教师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研究本地区十几所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属()A.实验研究

B.个案实验

C.描述性研究

D.实验室实验

2.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A.沉思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场独立型

3.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

A.自我认识

B.自信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4.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A.建构学习论

B.结构学习论 C.认识学习论

D.联结学习论

5.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A.分化

B.泛化

C.消退

D.遗忘

6.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识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7.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正迁移

8.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来源:考试大

D.相关类属学习

9.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10.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识策略()

A.设置目标

B.列提纳

C.寻求同学帮助

D.做笔记

11.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A.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及时反馈转载自:考试大-[Examda.Com] 12.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A.精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3.在解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A.反推法

B.算法式

C.简化法

D.类比法

14.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A.他律阶段

B.前习俗阶段 C.自律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15.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A.参与式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B.监督式

C.放羊式

D.控制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

16.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认知能力、__________和教学监控能力。

1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前后著书的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了人的本性、个性差异与__________三大问题。

18.按照维果茨基的观点,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__________。

19.根据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阶段划分理论,__________人格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或建立自我同一感。

20.根据斯金纳的强化观,教育中使用的“警告”,属于__________。

21.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__________ .如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评价问题解决的途径以及如何批判性地思考等。

22.马斯洛认为每人都有七种基本需要。由于它们的主要作用和特点不同,这些需要又可分别归属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其中,自尊的需要就归属于__________ 需要。23.贾德认为,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对不同学习活动中的__________进行概括。24.研究认为,最佳的过度学习,是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__________的学习。25.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知识直观方式有:__________、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26.在学习的策略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将新策略与其头脑中的有关知识整合起来,以便能在新的情境中灵活、熟练地运用,这是遵循了策略教学的__________。27.根据创造产品的价值意义,可将创造分为真创造与__________。

28.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主要分为认知策略、__________ 以及资源管理策略。29.在知识学习中,正例通常包含了事物的__________。

30.根据问题的结构特点,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主要属于__________ 问题。31.已有的研究认为,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是__________关系。

32.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对于青少年来说,义务感、__________和羞耻感尤为重要。

33.卢家梅等指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__________、多元性与单一性、无知性与盲目性等特点。

34.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__________三种。

35.教学测评可分为__________、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36.简述布鲁巴奇等提出的教师教学反思的几种方法。37.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38.简述有意义言语学习的条件。39.简述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方式。40.简述中学生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的主要表现。41.简述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王小红是高一(2)班一位很不自信的学生。其实,她是以较高的分数考进学校的。只是进入高中后,还没有适应好高中的学习,掌握高中的学习方法。如果你是她的老师,你将怎样帮助她提高学习的自信心。43.试述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描述性研究即对某个或某几个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进行描述的研究方法。2.【精析】B 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是人们在知觉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知觉方式。场依存型指人们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丁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干扰,善于察言观色等。

3.【精析】D调节策略即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4.【精析】A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促进课堂教学形成些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教学方法,主要有: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认知师徒法和互惠教学等。

5.【精析】B泛化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通常,泛化取决于新刺激与原刺激的相似程度。

6.【精析】C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在青少年中日益显得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7.【精析】C顺向迁移即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8.【精析】C 七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点,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9.【精析】B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10.【精析】A元认知策略即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它主要有:制订学习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等形式。其中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11.【精析】A 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现象。

12.【精析】B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

13.【精析】A反推法即学生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最后倒退到起始状态。得出要达到该目标需要什么条件,最后把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14.【精析】C在18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15.【精析】A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参与式和监督式。主张参与式领导的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创造自由空气,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

二、填空题

16.教学操作能力 17.学习心理 18.最近发展区 19.青少年期 20.负强化 21.探究学习22.缺失 23.共同原理 24.150% 25.实物直观 26.内化性原则 27.类创造 28.元认知策略 29.本质特征

30.结构良好 31.有一定相关的非线性 32.责任感 33.隐匿性与突发性 34.对抗的 35.诊断性评价

三、简答题

36.(1)写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交流讨论;(4)行动研究。

37.(1)教学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组织形式;(2)教学应采用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方 式;(3)教学手段与学生认知差异相适应。

38.(1)学生应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应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可利用适当观念。

39.(1)创设开放、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2)注意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3)引发认知冲突;④鼓励学生交流。

40.(1)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的形成;(2)自我意识增强;(3)品德的各方面相互协调,结构更为完善。

41.(1)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有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学生能自我管理。

四、论述题

42.(1)增强自我效能感:形成适当的预期,以体验到更多的成功。(2)设置合理的目标:目标应是具体、可行的并及时反馈、评价目标的实现状况。(3)进行归因训练:减轻或消除其习得无助感;教授其掌握些有效方法;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

上一篇:七上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下一篇:社会实践总结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