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雷雨

2024-07-23

分析雷雨(共8篇)

篇1:分析雷雨

《大雷雨》

20101536

赖勇武

《大雷雨》剧本分析 本文分析了剧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了卡捷琳娜这一女性形象代表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探讨了卡捷琳娜之死表现出的价值。一.剧本简介

《大雷雨》是一首反抗黑暗王国,反抗专横统治的赞歌。写于十九世纪中叶,它反映了19世纪中叶、农奴制改革前夕的俄国人民,对光明的渴望,对自由幸福的追求。故事发生在伏尔加河畔的一个小城。在这里住着一个被当地老百姓暗地骂为“疯狗”的商人萨维奥尔·普罗科菲耶维奇·季科伊,和一个总是装模作样摆出一副大慈大悲样子的富商寡妻马尔法·伊格纳季耶夫娜·卡巴诺娃。自从卡巴诺娃的儿子季洪·伊万尼奇·卡巴诺夫娶了纯洁美丽的卡捷琳娜为妻之后,卡巴诺娃就开始一味地斥责媳妇卡捷琳娜。对儿子的近乎变态的爱,导致了对媳妇的无端仇恨。卡巴诺娃总觉得是媳妇夺走了儿子对她的爱,拆散了母子俩。所以,整天没完没了地数落卡巴诺夫,折磨卡捷琳娜。连女儿瓦尔瓦拉也同情嫂子、可怜嫂子,对母亲极为不满。卡捷琳娜原是个天真烂漫的姑娘,但自从嫁到卡巴诺夫家来,却过着如同地狱般的生活。婆婆专横跋扈,狠毒乖戾;丈夫则不过是他母亲的应声虫。他懦弱颓唐,每日只借酒麻醉自己,一有空就往外跑,根本不顾妻子的感情和精神上所受的痛苦。卡捷琳娜不甘心这样屈辱地生活着,她偷偷爱上了青年鲍利斯。鲍里斯是商人季科伊的侄子。他的叔叔借着对祖母留下的遗产中属于鲍里斯和他妹妹的那一份的管理,要求鲍里斯对他绝对服从,总是随意地谩骂他。两个深受压迫的年轻人相爱了,除了年轻的瓦尔瓦拉、正直的钟表匠库利金等的支持,他们的爱情无法为世俗所容忍,更是让卡巴诺娃这样的旧势力的代表找到了惩治他们的借口。结果鲍里斯被他的叔叔打发去了西伯利亚,而卡捷琳娜在一个雷雨之夜投河自尽,向黑暗的社会作了最后的抗争,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最后,当一位老人抱着她的尸体,对卡巴诺夫之流发出愤怒谴责时,全剧的主题得到了高度升华。她成为俄国戏剧中最美丽动人的悲剧女性形象。作者在这里向人们揭开了宗法家庭的黑幕,暴露了贵族和商人的贪婪、愚昧、虚伪和残酷的本性。他们不仅残暴地压榨着劳苦的人民,也同样严酷地折磨着自己的家族。剧中女主人翁卡杰林娜就是在这种黑暗势力摧残下牺牲了的善良灵魂。二.社会背景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俄国历史上是个极为黑暗的时期,宗法制社会行将崩溃,而代表这一制度的顽固保守势力负隅顽抗,同商人和新兴的资产者既勾结又互相抵制,形成一股恶势力,而下层劳动人民生存的路更为艰难。正如在第一幕中库利金所述:“我们这座城里的风俗是残忍的,先生,太残忍了……有钱人呢,先生,总是变着法儿想把穷人变成奴隶,他指望穷人白替他干活,赚更多的钱。”可以说,这个专制暴虐的环境,即这一黑暗王国应该对卡捷琳娜的悲剧负有首要责任。《大雷雨》正是俄国剧作家亚。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悲剧代表作。写于1859年俄国反农奴制斗争处于高潮时期。故事描绘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漠视人生、窒息生机的商人和小市民的“黑暗王国”的生活图景和人们叛逆反抗、争取自由的社会呼声。剧情冲突体现了当时两股社会力量的斗争。卡捷琳娜代表急取自由独立的新生力量,卡巴诺娃和提郭等人代表顽固守旧势力。冲突力量的悬殊决定了卡捷琳娜失败的命运。,但作品预示了黑暗残忍的风习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

三、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分析

该成居民对外界事物毫无所知,他们只能从香客那里打听到一些马路新闻。香客菲克鲁莎说有一个国家,“做皇上的是土耳其苏丹谟罕默德”,另一个国家是“波斯苏丹谟罕默德”;还说有个地方,“那儿的人全长着狗头”。女仆格拉莎问:“为什么他们长狗头呢?”香客回答说:“因为他们不信正教。” 城市的上层人物都敌视文明与进步。提郭意认为库力金安装避雷针是一桩罪过。他说:“打雷是老天爷处罚我们,好让我们改过;可是,你却要用杆子什《大雷雨》

第页 《大雷雨》

20101536

赖勇武

么的去挡它,真罪过!”卡巴诺娃反对人们“为了贪快”去乘坐“火龙”(火车),她深恶痛绝地说:“你就是撒金子给我,我也不坐它。”守旧和愚昧是卡里诺夫居民的两大特点。自学成功的钟表匠库力金曾企图改良本城的风俗,开导人们,可是他得不到支持失败了。正如他在歌中所唱的那样:“夜的黑暗在天空中弥漫,人们都已紧闭双目安眠。”生活在“黑暗王国”中的人们可分为三组形象:统治者、反抗者、牺牲者。

卡巴诺娃和提郭意--------“黑暗王国”统治者的形象。这是一对无独有偶,互为表里的人物。他们都缺乏文化教养,在家庭中实行家长制的专横统治。只是卡巴诺娃更加守旧和伪善,提郭意更加粗暴和野蛮而已。卡巴诺娃是古老家训的守护者,她认为旧道德比新道德好,老人比年青人好。她教训儿子说:“不要指责你的长辈!他们比你知道得多。老年人对于什么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老年人决不会随便乱说的。”她用老一套的家规庭训去折磨家里人,就像锈在侵蚀铁一样。当奇虹要出门的时候,她要他跪在圣像面前起誓,要他吩咐妻子:眼睛不能盯着窗外看,更不许看年轻小伙子。要卡杰林娜跪在丈夫面前和她的“主人”告别。她要求家里人对她毕恭毕敬,不许有任何越轨行为。她对他们威胁说:“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们想要自由自在的。不过,你们还得等一等;等我断了气,你们就可以过自由自在的日子。”

卡巴诺娃虔信宗教。她恪守宗教一切仪式,按时做祷告、上教堂、在家里接待香客等。她这样做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免得死后遭到“地狱中永劫烈火”的焚烧。但她那表面的伪善行为并不能掩盖她那内心的冷酷和自私。卡巴诺娃兼有贪婪无耻、残忍专制而又无知等农奴主和资产者的特点,是黑暗王国中生活、仪式和习惯等一切基础的一贯而自觉的保卫者,也是造成卡捷琳娜悲剧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卡巴诺娃的信念是:家庭关系的基础是恐惧,而不应该是彼此的信任和爱情。当她知道卡杰林娜发生了越轨行为时,她第一个念头便是把她“活埋”。当卡杰林娜跳河自尽时,她不许奇虹下河去打捞尸体,库力金把尸体打捞上来时,她又不许奇虹哭。在她的专制淫威下,一家人搞得四分五裂。正如她儿子说的亲人不像亲人,彼此倒像仇敌。结果是卡杰林娜断送了生命,瓦尔瓦拉弃家出逃了,奇虹成了不幸的人。

提郭意是个顽固商人的典型,他具有飞扬跋扈、粗暴专横的特点。在家庭中他整天“靠骂人过日子”。他习惯于别人在他面前服服贴贴。家里人为了不惹他生气,只好低声下气地生活着。提郭意作为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把金钱看作是命,钱进了他的腰包,就不肯再掏出来,要是谁向他讨工钱或要钱,他便把对方骂得狗血淋头。他向卡巴诺娃解释他这种心情说:“譬如说,你是我的朋友,而且我得还你钱;可是,如果你来跟我要的话,那我就要骂你。我还是还的,不过,我骂还是要骂的。因为,只要一对我提到钱,那我浑身都会冒火儿,简直浑身冒火儿,就这么一回事;暧,在这种时候,我会平白无故地骂人。”为了钱,他克扣工人工资,虐待亲属,吞并侄儿的财产;并把鲍里斯当作佣人使唤。他仗着自己有钱,任意地凌辱和欺压别人。库力金要他捐献十个卢布,为本城安装一座计时器,他便向他咆哮说:“你要听我说这句话吗?那么你就听吧!我说你是个强盗,那就完了!你要跟我打官司还是怎么着?那么,你就会知道,你是一条蛆。我高兴放过你,就放过你;我高兴踩死你,就踩死你。”他那蛮横的态度已经到了目空一切的地步。城里的人都这样议论他:“像沙威尔•普里柯费耶维奇这样爱骂人的人,你就找不出第二个。他平白无故地欺侮人。” 但他也有他色厉内荏的一面,他遇上比他强,更厉害的人,也只好忍气吞声。一个骠骑兵曾教训过他一顿,伙计库得略西也弄得他无可奈何。提郭意的语言充满粗话和骂人的字眼(如蠢货、蛆、强盗、骗子、懒虫)等,正好体现出这位“黑暗王国”代表的精神面貌。剧作家对卡巴诺娃和提郭意的揭露和讽刺是对俄国专制制度及其代表人物的一种有力抨击,体现了作家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卡杰林娜----“黑暗王国”的反抗者。她是戏剧的中心人物。卡巴诺娃把压迫家庭成员的权力和反对自由生活斗争的一切行为,都用服从上帝意志的假面具掩盖起来。对于她这种假《大雷雨》

第页 《大雷雨》

20101536

赖勇武

仁假义的虚伪态度,库利金说得形象:“她是个假善人,先生!对叫花子可以慷慨施舍,可是对家里人却心狠手毒。”卡巴诺娃的残忍特别表现在戏剧的结尾。她严禁儿子奇虹去救投河的妻子:“我不让你走,你休想!你去,我就诅咒你。”在卡捷琳娜的尸首旁边,她对泣不成声的季洪说:“得啦!哭她都是造孽!”。卡巴诺娃以她残忍专制的意志统治着家庭,使其成了一个小小的黑暗王国、俄国社会缩影。在这样的环境里,卡捷琳娜的愿望和要求不但得不到丝毫满足,甚至连感情也受到了令人不能忍受的压制, 可以说“可恶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剥夺了卡捷琳娜做人的权利”。于是,卡捷琳娜对自由的渴望、对正常生活和爱情的自然要求使她与这个令人窒息的环境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并最终导致了卡捷琳娜的悲剧性命运。她是个爱好自由、充满着诗意幻想的人。她不能容忍自私虚伪的生活,敢于反抗野蛮的风习。按杜勃洛留波夫的话来说,她体现了“„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

卡巴诺夫和鲍里斯----黑暗王国中的牺牲者。他们在卡捷琳娜悲剧的发生和发展上起了巨大作用,也是造成卡捷琳娜悲剧的重要因素。奇虹在母亲无休止的残暴折磨下成了一个缺乏个性、缺乏意志的人。他对专横的母亲千依百顺、惟命是从,甚至想都没有想过要过独立的生活。他不仅不能保护自己的妻子,而且顺从了母亲的耳提面命,亲自去侮辱自己的妻子,虽然这并非他所愿。而另一方面,他采取逃避的态度,只要一有机会他便想离家, 尽情地到外面饮酒作乐, 去过他所谓的自由生活而抛下妻子不管。对卡捷琳娜来说,强迫自己从内心去爱这样的丈夫是一种精神的刑罚。夫妻间的分离和相互的不理解使卡捷林娜爱上了鲍里斯。鲍里斯同样也是一个软弱而缺乏意志的消极人物。他抱着一种取得一部分遗产继承权的幻想,忍受屈辱,寄居在叔父家。由于他不能摆脱这种对物质的依赖,也就不可能有精神上的自主权。但他的文化水平比奇虹高,他的外表以及表面上的温文尔雅,使他在城镇的居民中显得尤为引人注目。鲍里斯的温和及他对城市残酷风俗的厌恶,在他和卡捷琳娜爱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鲍里斯在这些方面优越于城镇的居民和奇虹,又因为卡捷琳娜不是因为爱情而嫁给奇虹的,所以卡捷琳娜与鲍里斯之间的爱情得以产生和发展。但事实证明卡捷琳娜完全错了。鲍里斯没什么与众不同, 他根本配不上卡捷林娜,他和奇虹一样软弱无力。他虽然爱卡捷琳娜,但却不能为了追求爱情而采取坚决的行动,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卡捷琳娜受苦受罪,自己一走了之,从而使卡捷琳娜彻底绝望。可见,“卡巴诺娃们的势力所支配和影响的人群,通常就只会产生奇虹们和鲍里斯们。”面对这一切,卡捷琳娜再也不堪忍受非人的境遇和自欺欺人的生活,以死亡奏出了反抗这一黑暗王国的最强音。四.矛盾的设置

1.美丽的土地和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对比设置。伏尔加河岸一望无际的土地上,一边是美丽的城市和花园,而另一边则是一片乡村土地。舞台的一侧是一两把长椅和一些花木而另一侧则是一片乡村景色的背景。在剧本的开篇作者就设定出了宜人的自然风光和美丽但有缺少人情味的城市相对比。

2.光明与黑暗的对比设置。剧本中光明的代表是卡捷琳娜和库利金,提郭意和卡巴诺娃是小城黑暗的代表,是阴暗的统治者。剧本围绕这些人物之间的矛盾激化推动剧情发展。虚伪而又强权的卡巴诺娃和卡捷琳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时时刻刻想要控制自己家中每一个成员,特别是这个刚入门的纯洁的儿媳。而软弱的奇虹虽然爱自己的妻子,但是并没有勇气和能力去保护他,这一切直接导致了卡捷琳娜的不幸生活。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

3.卡捷琳娜性格中的对比设置。在剧中,卡捷琳娜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表现出了性格中坚强的一面。而另一方面。由于其性格在宗法制度中浸淫已久,在追逐幸福的过程中又不自觉的在痛苦中徘徊挣扎。在婆家压抑的气氛让她渴望自由和幸福。但是一方面俄国的传统观念又在她心里根深蒂固。他必须忠贞,必须要跟随者无能的丈夫一辈子。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她不但难以控制自己的内心情感,而且在事情败露之后还千方百计的和鲍里斯见最后一面,并以生命的终结完成了对黑暗的抗议。

《大雷雨》

第页 《大雷雨》

20101536

赖勇武

参考文献:

[1]臧忠伦等译.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2] 史坦因著.蒋路译.奥斯特洛夫斯基评传.上海时代出版社,1948 年版.[3]范会芝《.大雷雨》中卡捷琳娜形象之分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 年第二期.[4]王崇梅.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 年第二期.[5] 杨艺.“黑暗王国”的叛逆者 [J].重庆大学学报, 2001,(3): 63-66.[6] 杜勃罗留波夫.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二卷)[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7] 孙洁.外国文学知识精华 [M].北京: 长安出版社, 2003.以及网络资料

《大雷雨》

第页

篇2:分析雷雨

一、教材内容简析:《雷雨》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第五组的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后景色的优美小文。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主题,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乐趣、发现秘密。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雨前“黑沉沉的乌云”那凝重的美;雨中大雨倾盆,涤荡万物的美;雨后彩虹高挂,清新隽永的美,无疑是大自然所给予孩子们的伟大的恩赐。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本课时紧扣

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这种基本工具及早掌握,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套教材经过认真解读,教材中识字的安排,基本上都是随文识字。于是我认真地和编者对话,认为在教学中进行随文识字,这套教材的功能性就能发挥的更好。低年级学段要求“学会”的字,要做到:①读准字音;②认清字形;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④正确书写。通过这些字的教学,达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要求“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教学时,可结合课文的原词读一读,可列举含有这个字的常用词语帮助认识,还可以用卡片或做游戏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读。通过识字与写字的实践,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本课的教学内容和识字教学都比较有代表性,能够很好地落实新课标在本单元的一些具体的教学要求,课文从内容到汉字的学习理解,都是很好的教学载体。特别是“随文识字,以读代讲”这个教学策略的落实,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热爱汉字,热爱阅读,并进行积极的口语练习,发展语言能力,在对自然的观察和体悟中,拓展对自然界的认识,综合实践能力获得锻炼。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随文识字,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学习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2、难点:读中悟景,读中悟情,以读代讲。

四、教学处理策略以及整合处理:

1、随文识字的教学整合:本文的生字识记量比较大,本课的识字教学紧紧抓住了三个基本点:①、符合汉字本身构字规律②、识字应该在语境中,更有利

于学生对字词的理解,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趣、形象、直观。重点阅读理解的句段中出现的生字,会根据语境随文学习理解并书写一些有共同特点的生字,比如偏旁相同的几个带虫字旁的生字就放在第二课时进行集中识字。

2、以读代讲的指导重点:指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在低年级应该指导什么呢?我执行的是“读进去,读出来”的教学指导策略。首先读进去:第一,他会正确地读准句子中每个字的字音,而且读得通顺流利;第二,通过通顺流利地朗读,能读明白句子说的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读进去,读出内容。读出来是什么呢?就是把他读懂的内容学习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读出来,这就是一个指导朗读的过程。《雷雨》这篇清新简短的文章,结构清晰,按时间顺序写了雷雨前中后的情况。在授课中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通篇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在读中识字,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语言,读中训练说话,整个课堂强调的是体悟——体会感悟,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语感,习得方法,句式“越来......越”怎么用,“渐渐地......渐渐地”如何理解,让学生

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默读,去理解词句,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去读、去理解、去积累。

篇3:分析雷雨

一.病态的家庭、扭曲的人性

《雷雨》中的繁漪作为名门之女,正值花样年华,却在十八岁那年阴差阳错地嫁给了大她十几岁的周朴园。这是一场令人窒息的婚姻,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正因如此,夫妻间没有欢爱,没有激情,没有理解,没有容让,繁漪成了周家一个必不可少的摆设,以便于证明周家是一个完整有序的豪门。尤为可怕的是:虚伪透顶的周朴园生活在自己精心编制的童话中,不仅对身边的妻子冷若冰霜,而且还热心于在人前表达严父般的关爱,以此来强调自己的家长权威。应该说,周朴园的感情首先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错位,以致使繁漪迷失了自我,从而找不到自己的正确位置,进而丢掉了自己本来的角色,最终犯下乱伦的罪行。如果我们能认真研究《雷雨》的作品意蕴,如果我们对繁漪所处的时代、自身教养、家庭属性等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繁漪有着资产阶级女性和封建家庭妇女两个角色的牴牾。繁漪性格上的两重性,在新版《雷雨》中曹禺先生也曾经这样说:“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显然,在繁漪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人身上还带有非常浓厚的封建色彩。繁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同时她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都在她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繁漪具有旧式女人的“文弱”、“明慧”,却又上过私塾,还“受过一点新式教育”,这不仅使她具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以后,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使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力图作为一个“人”而“真真活着”。她不顾封建礼法高呼:“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可繁漪这个处在激烈变革时代的“中国旧式女人”无法选择到更好的叛逆方法和途径,“她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即使过一种既不像情人也不像母亲的生活也不后悔。“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进行困兽欲斗的反抗,她不甘心,她以摧毁一切的力量发起进攻,进行报复。然而周家是一个典型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是个时代的怪胎,以明显的封闭性和凝固性毁灭了繁漪的梦想和追求,使她成为这个家庭的牺牲品。周朴园作为封建式的家长,他的生活、思想、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无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他在家中是“天然尊长”,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他扼制一切有生气的东西。在这个家里,受害最深的要数繁漪。周家对繁漪来说,无异于一个不透气的“铁屋子”。繁漪没有任何社交的自由,她完全是周朴园生活中的一个附属品。周朴园的虚伪凶横培育了繁漪的病态心理,她由嫉妒而走向仇恨,以至于疯狂,她完全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悲剧的结局是她不可更改的宿命。

二.矛盾的处境,缺失的灵魂

繁漪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她的悲剧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也是丧失了灵魂的悲剧。繁漪虽然对周朴园充满了怨恨,但她根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更不愿意舍弃养尊处优的太太生活。我们可以设想,如果繁漪与周萍的私通并未终止,那么繁漪与周朴园之间的家庭矛盾就不会那么激烈了。事实上,繁漪与周朴园之间的矛盾的表面化、尖锐化,是发生在私通关系被周萍主动终止之后。她对周朴园表面的对抗完全是由失望和绝望产生的报复心理的表现。繁漪既是个“爱情至上主义”者,也是追求享乐的自私自利者,她生活在灵肉分离的状态之中。她追求个性解放,却又愿意忍辱含垢;她向往真正的爱情,却又缺乏社会责任感;她敢于违背伦理,却又缺乏刚强独立的生存能力。她敢作敢为,却又卑怯可笑。请看下面的对话:

“萍,好了。这一次我求你,最后一次求你。我从来不肯对人这样低声下气说话,现在我求你可怜可怜我,这家我再也忍受不住了.不,不,你带我走,———带我离开这儿,(不顾一切地)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热烈地)只要你不离开我”。

这正是一个绝望的女人的最后的、无力的挣扎,也显示出繁漪性格中自私怯弱,色厉内荏的一面。是一个灵魂死亡的人最后的无力挣扎。

三.分离的灵肉,放大的欲望

繁漪嫁给周朴园可以说就是一个错误,是一个悲剧,而极力抢夺周萍,企图占有他,并进而控制他更是一个无法让人同情的悲剧。不管是《雷雨》的悲剧,还是繁漪的悲剧,归根结底都是病态社会病态人生的悲剧。作为周萍后母的繁漪,竟然不顾周朴园的淫威,敢于与周萍恋爱,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周萍的情人,以此来寻求自己的自由和爱情。这种违背伦理的关系,难以获得世人的同情。为什么中国两千多年的清规戒律也无法束缚她的伦理道德,进而犯下社会所不能容忍的罪孽?这是特殊家庭造成的特殊的悲剧。繁漪肯定也明白与周萍的关系是不正当不道德的,因而假借“屋子里闹鬼”来成就苟且之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饥渴。繁漪的灵肉是分离的,繁漪之所以像所有大宅院中的姨太太一样,阴差阳错爱上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爷,可以说是出于环境所迫。封闭的环境放大了她的欲望。在她平时接触的人中,没有人可爱,因此她不顾一切地狠狠地“抓住”了周萍,寻找一切可以与他接触的机会,以至于走向疯狂。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当周萍痛苦甚至厌恶这种关系时,她却发出了这样的呐喊:

“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我不这样看,我的良心不是这样做的。”当她知道周萍另有所爱,绝不把她放在心上时,她宣布道:“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望窗外,自语)风暴就要来了!”她是说天空中的暴风雨,可让读者感觉到的却是她心里的暴风雨。作者也说:“她是见着周萍又活了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她也是要一个男人真爱她,要真正活着地女人!”(曹禺语)因此,戏剧在这种是非(是主人非主人,是情人非情人,是母亲非母亲)处境中,不但成功地塑造了她灵肉分离的性格,而且证明了欲望一旦放大,必然毁人毁己的真理。

四.雷雨的性格,女囚的命运

繁漪是一个很自我的人,做事独立,不假思索,她的这种不是爱便是恨,爱的深也就恨的切的性格,本身就容易走向极端。再加上她的遭遇极具特殊性。她受周家两代的迫害,被引上了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路上。她的悲哀就在于她那样挣扎“也难逃这黑暗的坑”,最终把自己烧毁。她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愿望,但是由于任性而显得脆弱,饱受精神的折磨,渴望摆脱自己痛苦的处境而又不得不忍受这样的环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她也是一个被侮辱者和被损害者。而曹禺又将她打造为从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为疯狂。这样悲剧的意义也就更加深刻和突出了。作者曾说:“这类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而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它们变得乖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受着人的嫉妒,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生,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现实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吧。”曹禺曾说过,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的。在曹禺看来,繁漪是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并“敢冲破一切的桎桔,做一次困兽的搏斗”的女性。她受到过五四运动思潮的影响,接受过文明知识的教育,她聪明、美丽、热情,有着自己的憧憬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追求。渴望被人尊重,渴望过真正人的生活。可同时,她又厌恶自己所处的那种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但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有所醒悟但又无路可走,最终被黑暗所吞噬。

女人会因为爱而疯狂。繁漪不是罪恶的始作俑者,最终却被罪恶所吞噬与湮没———这就是中国式悲剧的特点。

繁漪被逼上绝路是对置身其中的社会环境的血泪控诉,从而体现了作者“毁灭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的批判价值。她的不幸正好折射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她的叛逆和挣扎也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冲击。

五.不朽的形象,永远的争鸣

《雷雨》的诞生,照亮了中国戏剧的天空;繁漪的出现,带来了长久的争鸣。不管是褒是贬,也不管是抑是扬,在责难、同情、讥笑、赞美等复杂的眼光中,对繁漪这个形象还是要辨证地来看:一方面,她身上具有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她大胆、勇敢地追求自由和爱情的精神值得肯定,因为她是周公馆这个死寂的封建专制家庭的一场突发的“雷雨”,一道划穿夜空的闪电,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发出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叫。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她身上的封建落后女性的局限性,要把她与追求真正个性解放和民主自由的新女性区分开来,她的自私、卑怯使她无法摆脱家庭、社会的束缚,无法获得最起码的女性尊严,最后终被黑暗吞噬,这是符合情理的。她是旧制度、旧家庭里被凌辱、被摧残、被遗弃的受害者,是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人物,具有较深刻的典型意义。《雷雨》成功塑造了这个丰富、复杂而微妙的人物形象,刻画了她复杂、隐秘、扭曲的心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画廊里是突出的,也是显赫的。不仅经得起岁月的冲刷、浸泡、晾晒,也禁得起读者的打量、审视、品读。

参考文献

[1].曹禺:《雷雨》,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3版。

[2].黄修已:《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年第1版。

[3].臧恩钰:《文学名著导读之〈雷雨〉》,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8年第1版。

[4].王兆胜:《中外名著解读丛书之〈雷雨〉》, 京华出版社, 2001年第2版。

[5].广惟、林为龙:《中外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文学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第1版。

篇4:对《雷雨》中三个女子的分析

曹禺先生将所有苦难集中于侍萍一身,面对苦难,人无法选择,只有去面对、去接受。她自始至终地关爱他人,以最大限度忍耐别人给她造成的伤害,不断退让地守着生命的底线。侍萍就是一朵受雷雨折磨的残败的梅花,侍萍的悲剧就是一曲用心良苦的命运挽歌。

窗外雷雨的声音,是老天在为她抱不平,是老天在叹息她的处境。当不公平的命把她送到周公馆,让她见到周朴园,一声声道出三十年前的哀怨。她不敢相信周董事长家的客厅里全是她的曾经,不敢相信周朴园仍然念着她的喜好,甚至把它变为了自己的习惯。直至听他问起,那个他心里的侍萍,她才真正明白了他那所谓的恋情,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曾经挥霍的光阴,不过是为了掩盖他虚伪的外表下丑恶的心灵,不过是为了确定她的死讯,免得有人会了解他的过去,威胁到他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所谓的和谐的家庭。于是,侍萍变得咄咄逼人,只是晚了三十年的光景,从容的坚强,善良的宽恕他的恶行。回想起那多舛的命运,她带着三天的乳儿重获了生命,岁月把一双绣花的手变得不再年轻,可是人的本质性情却依旧不变,她始终下不了狠心相认自己的孩子,哪怕只叫他一声——萍。她用母亲无私的爱保护了周萍。她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对命运的不屈服,都使她的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她的人生,她人性的美给我们诠释了沉默的包容。

在《雷雨》里,还有这样一个女子,她的生命就像一只扑火的飞蛾,无比勇敢地追逐生命中认定的一丝光明,最后却使自己一步步走上无法回头的不归路。她是周朴园的现任太太——繁漪,乱世中一个美丽而悲惨的女子。

最开始时,年轻无知的她被比自己年长将近二十岁的周朴园骗娶进周家,也许是为追逐年轻时所认定的爱情,她答应了,但当发现这一切不过是虚妄,她却已无力改变。后来,冰冷的现实并没有打碎她对爱情美好的向往,她又爱上了自己丈夫的大儿子——周萍。不顾封建制度与道德伦理的束缚,她只一味在自己追逐爱情与幸福的道路上不管不顾地勇敢奔跑,明知无法被世俗接受却依然飞蛾扑火一样无所畏惧。可周萍不再年轻莽撞,爱上了四凤,繁漪呢?她只能日复一日地忍受周朴园,忍受暗无天日的楼阁,忍受被强迫喝下的苦药,忍受明明没有病却要被带去看脑科大夫,忍受传统封建礼数……当所有梦都被打破,冰冷的现实击碎她的信仰,击碎她的爱情,击碎她的心。

繁漪无法反抗,她也许还保持着自己残存的一点点理智,也许屈服于丈夫的强势和封建礼数的束缚。她爱自己的儿子,她不能让自己的儿子被别人说闲话,所以无论何时,她都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娶一个下人的女儿。因为她已明白了爱情只是一时的热血与冲动,清醒之后的现实会无情而冰冷。她的生命在追求爱情与承受爱情的一次次破灭中消失殆尽。

当《雷雨》的幕布拉开的时候,清纯的四凤笑靥如花。当《雷雨》的幕布闭合之前,天真的四凤只留下一具焦骨。在《雷雨》中,四凤是一个被爱情和命运撕成碎片的美丽花朵。她本是一个纯洁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孩。她的美原本可以尽情绽放,可不幸的是,她去了她不该去的大户人家做佣人,爱上了不该爱的周公馆中的大少爷周萍,从而为自己导演了一场比她母亲更不幸的悲剧。

在周家公馆里,她是个又谦卑又没地位,唯命是从的下人,可能就是像现在的打工妹一样,怀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还有对新鲜的事物的好奇和憧憬,来到周公馆做工。正是在这个她本不该来的周公馆里,她遇到了周萍,并爱上了这个受过良好的教育,衣食无忧,却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位置,对未来没有目标的人。身份的悬殊,教育的悬殊,注定这是一场爱情的悲剧。四凤和她的母亲有着类似的遭遇,她们同是周家地位卑微的女仆,她们同有纯真善良的美,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向往,同是爱上不该爱的人。但如果说三十年前的侍萍爱上的是一位留学归来踌躇满志,雄心勃勃的企业家,那么四凤爱上的仅是一个精神空虚,优柔寡断的懦夫。爱情的悲剧,命运的捉弄,让这个年轻美丽的少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四凤是一朵尚未绽放就匆匆凋谢的花,她的死揭示了一场雷雨过后的梦醒人碎。

酝酿了三十年的雷雨在一个阴沉的午后,响彻云霄。它引出了一段情觞,破灭了两个家庭,击碎了三个灵魂。《雷雨》中,不可忽视的三个女子的温美,不可忘却的三个女子的悲剧,值得我们深深品析与思索。

篇5:《雷雨》人物性格分析

一、曹禺戏剧创作概述

曹禺戏剧的四大名著:《雷雨》(1933)、《日出》(1935)、《原野》(1936)、《北京人》(1940)。

二、《雷雨》线索

(一)周朴园、蘩漪、鲁侍萍、鲁贵的多角关系;

(二)周萍、蘩漪、四凤、周冲的多角关系;

(三)周朴园、鲁大海的劳资关系。

三、《雷雨》人物性格分析

(一)周朴园

1、家庭中专制的家长:

(1)对待妻子、对待儿子的权威性;

(2)对待儿子的慈爱。

2、残酷剥削工人的资本家:

(1)为了利益不惜枪杀工人、收买罢工代表;

(2)在德国的时候曾经倾心社会主义。

3、真心怀念鲁侍萍的男人:

(1)长久以来一直怀念鲁侍萍,有真心的悔恨;

(2)当鲁侍萍真的出现的时候,他又取防范的.态度。

(二)蘩漪

1、反抗家庭专制:吃药和下楼两件事体现她的反抗和无奈。

2、追求爱情:

(1)爱情追求是痛苦生命的自我拯救;

(2)拒绝妻子与母亲的角色,追求自我;

(3)爱情失败既想委曲求全,这又个疯狂报复,但终存善良。

3、在等级秩序和文化教养两方面看不起下等人。

4、外貌上:可爱与可怕两种风格相结合。形象代表作家的反叛愿望,也包含作家对女性的期待。

(三)周萍

1、外貌上体现出他具有理智无法控制热情、欲望的特点。

2、渴望拯救自己,所以真心爱四凤。

3、曾经反叛父权制,但是最终复归于父子伦理。

这个形象代表作家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拯救。

(四)四凤

1、青春纯美:具有拯救周萍精神忧郁的功能。

2、敬重、孝顺母亲:导致爱情与母女亲情的冲突。

3、自尊自爱:鄙夷鲁贵的奴才气。

代表作家对女性的形象期待。

(五)鲁侍萍

1、外貌上:底层人的质朴自爱与上等人的教养相结合。

2、爱情上:一直深爱周朴园,但是又自尊自爱。爱恨交织。

3、亲情上:热爱自己的子女。

4、命运感:害怕自己的女儿走自己的路。这种害怕之中,包含作家对命运的形而上思考,也包含对阶级不平等的批判。

(六)周冲

单纯、美好:

(1)追求超越等级制度的爱情,尊重对方的人格;

(2)否定劳资等级关系,追求公平、正义;

(3)期待美

(软好七怕的)奴硬家鲁才;庭贵气关系,追求博爱的典型:

(1)奴颜婢膝;

(2)富有心机;

(3)欺

(4)放纵自我。

四、《雷雨》的主题

(一)命运主题

(1)周萍、四凤、周冲的悲剧最终是命运悲剧;

(2)鲁侍萍的命运感。

(二)批判家长制

批判父权、夫权。

(三)批判阶级剥削

批判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压榨。

五、《雷雨》的艺术特色

戏剧十分紧凑,情节结构十分缜密。

(一)回溯的方法:两个“过去的戏剧”:

(1)3年前蘩漪与周萍的爱情纠葛,半年来四凤与周萍的爱情关系;

(2)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故事。

(二)时间:“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夜两点钟光景”。

篇6:《雷雨》教学案例分析

师(板书“雨”):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课前收集到的关于雨的资料。

生1:我收集到的是古诗《春晓》„„

生2:我要唱一首歌曲《小雨沙沙沙》„„

生3:我也收集了一首古诗《清明》„„

师(放录像):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听到的是一种什么声音?

生1:知了鸣叫的声音;

生2:雷声;

生3:雨声;

生4:雷雨交加的声音。

师: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怎样给这段音乐加一个题目?

生1:雷阵雨;

生2:雷雨交加;

生3:倾盆大雨;

生4:春雨的色彩;

师:用“春雨的色彩”起名,合适吗?

生1:不行。春雨的特点是细雨濛濛,而我们从录像中听到的雨声很大。

师:有一位叔叔给这段音乐起了一个名字--“雷雨”。(板书“雷”)

齐读课题。

师:雷雨是在什么季节下的?

生:夏季。

师:夏天下雨时有什么特点?

生1:乌云密布。

生2:雷声隆隆。

„„

篇7:雷雨人物分析之周朴园

高一7班贾莹韬

周朴园是周家的大家长,是顶梁的那根柱子。但是,周朴园的黑暗、奸诈、冷酷与虚伪像是一条贪婪的虫子,将他咬噬得只剩下一具皮囊。正如空心的树木会轻易被风折断一样,周朴园与他的周公馆外表虽光鲜亮丽,但其实已经经不起一点风雨。可是这次,鲁侍萍携着谁也看不透的暴风雨呼啸而至,周朴园这根徒有其表的顶梁柱,终于连带着早已破败不堪的整个家族毁灭在了这阵雷雨之中。

周朴园是一个现实得冷酷的人。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与摸爬滚打,让他深刻地体会到“金钱”的重要性。于是,“叫警车杀工人”“故意叫江堤出险”“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扣三百块钱”。这些为了发财办的昧心事,他却丝毫不以为然,因为他眼中只有一个“钱”字。

虽然每个人都会有感性和理性的方面,但我眼中的周朴园,就算感性也物质得可怕。当他一直认定已经投水死了的侍萍再次站在他的面前时,当他不得不直面自己一直逃避面对的过去时,他首先想到的却是侍萍的居心。在他的思想中,一个因为自己要娶富家小姐,而在年三十的晚上被自己赶出家门,自杀未遂的人,再次回到自己面前时,一定是有所企图的,一定是想从这里得到点什么物质补偿。于是他不停地想给侍萍钱,把她打发走。就算他对侍萍说了一段看似感人至深的话语,但是他真正怀念的只是原来那位美丽、聪慧、知书达理、温柔体贴的梅侍萍,是那个不会对自己的地位和家庭构成威胁的,已经投水死了的梅小姐。这样以功利的心说自己“怀念侍萍”的周朴园,他的怀念是虚伪的。他那时只是为了稳住鲁侍萍的情绪,为了尽快解决掉这个恼人的障碍,这样一想,周朴园对侍萍真正的怀念,还剩多少呢?

在面对鲁大海时,他的残忍与奸诈暴露无遗。他一边进行血腥的镇压,一边又收买工人代表,并将鲁大海无情地开除。在他眼中,鲁大海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威胁,只有铲除掉他周朴园才能安身。同一件事,也许其他父亲会这样想:虽然他是罢工的工人代表,但他首先是我的儿子。但周朴园却是这样想的:虽然他是我儿子,但更重要的是他还是罢工的工人代表。一前一后,区别的不仅仅是语序,还有周朴园那颗与常人不同的,残忍奸诈的心。

篇8:万安县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1 天气实况

2013年4月17日万安县出现中到大雷阵雨, 罗塘镇出现暴雨 (1 h降水量43.9 mm, 日降水量51.2 mm) 天气。雷雨来时大部分乡镇伴有强雷电, 五丰镇、枧头镇出现了20 m/s的短时大风强对流天气。4月17日15:40左右万安县芙蓉镇龙溪村塘下村小组发生雷灾, 一农户被强雷电直接击中身亡。18日万安县出现中到大雷阵雨, 潞田镇出现小时最大雨量42.6 mm、高陂镇小时最大雨量37.3 mm, 百嘉镇出现18.2 m/s的大风, 万安县站出现20 m/s的大风。雷雨来时部分地区伴有强雷电。

2 雷雨大风天气的成因分析

2.1 天气形势

此次雷雨大风过程是受西南暖湿气流和低层切变影响所致。4月17—18日欧亚高空中高纬度500 h Pa为两槽一脊形势, 高压脊位于贝加尔湖西侧附近,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又持续偏南偏东, 东北地区有一冷涡, 槽低位于江西北部, 江西境内处于西南气流中, 风速达到20 m/s, 暖湿气流不断向江西境内输送, 与江西北面的西北气流强烈交汇, 不断抬升 (图1) 。为此次雷雨大风过程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750 h Pa高空图上存在着明显的切变线, 有明显的辐合区, 而地面实况图上, 17、18日有地面倒槽存在, 这些天气形势场是造成此次过程的主要原因。

2.2 物理量场分析

2.2.1 大气热力条件分析。

①K指数分析。K指数是综合垂直温度梯度、低层水汽含量和湿层厚度的一个气团属性量。4月17、18日江西南部中低层都有一个高能舌, 万安县一直处于K指数的高能区, 维持在36℃以上, 表明江西省南部大气处于强的层结不稳定状态, 已经具备产生强对流天气所需的不稳定能量。②假相当位温 (θse) 分析。从θse分析, 17、18日江西南部500 h Pa以下属于高值区, 深厚且强劲的高温、高湿气团控制江西南部上空, 都在325 K以上, 通过对万安站△θse (500~850) 的计算, 发现从17、18日20:00都维持在-15 K, 存在非常强的位势不稳定, 并最终发展为对流不稳定。

2.2.2 水汽条件分析。

从4月17、18日20:00温度露点差图上看, 700、850 h Pa图上江西省大部分地区都是位于3℃的湿区。从相当湿度场图上看, 17、18日江西省南部850 h Pa以下普遍在90%以上, 万安地区850 h Pa较好的水汽条件, 有利于强对流回波的发展。从500 h Pa温度露点图上分布情况看, 江西省南部、广东、广西以及安徽省北部都是干区, 所以此次强对流过程的湿层不深厚, 以雷雨大风为主。

2.2.3 大气动力条件分析。

分析4月17、18日20:00 850h Pa的散度场, 江西省南部为大片的负散度区, 江西省为辐合中心, 与低层850 h Pa辐合中心相对应, 850~700 h Pa为一致的上升运动。200 h Pa散度场, 江西南部为大片的正散度区, 其中江西省南部为一正中心。万安县气象站附近这一带上空处于垂直运动区并逐渐向上发展, 其中中层最大上升运动区不断向高层发展, 最大强度维持。这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 必然会引起强上升运动, 为降水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3]。

2.3 地形的影响

对吉安地区各站雷雨大风出现频率和地点的资料统计分析发现, 雷雨大风的产生与地形地貌关系密切, 赣江流经万安县, 而临近江河地区是雷雨大风多发地带, 此次雷雨大风过程与万安的地形有着一定的关系。

2.4 多普勒雷达分析

吉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分析表明, 4月17、18日万安出现的雷雨大风是由多单体风暴及伴随出现的阵风锋造成的。阵风锋是由于对流风暴前后风速、风向、温、压、湿突变形成的大气折射率的突变造成电磁波的反射和散射而形成的回波[4,5]。这种雷达回波在屏幕上呈浅条状或窄带状, 它一般出现在近地层, 利用窄带回波可以预报大风, 其本身是大风的风头所在地。如图2所示, 17、18日15:00左右的回波面积明显增大, 17日15:00左右雷达图上, 多条回波带合并形成的人字型回波带使对流增强, 雷雨大风的最大风速一般出现在“人”字型回波顶端以其移动途径上, 而此时万安正好在回波顶端的移动途径上。18日回波图具有明显带状回波特征, 万安县境内回波强度出现大于50 d Bz的强回波, 强回波的出现时间与雷雨大风出现的时间正好吻合。

3 结论

(1) 此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是受西南暖湿气流和低层切变影响所致, 暖湿气流不断向江西境内输送, 750 h Pa高空图上存在着明显的切变线, 地面图上有地面倒槽存在。

(2) 此次过程的物理量场上, 大气热力、水汽、动力条件都有利于此次雷雨大风的发生。

(3) 万安特有的地形也是触发此次雷雨大风的因素之一, 赣江流经万安, 并且万安地处吉泰盆地, 非常有利于雷雨大风的形成。

(4) 雷雨大风过程具有明显的回波特征, 多普勒雷达回波图对雷雨大风短时临近预报具有指示意义。

摘要:对2013年4月17—18日吉安市万安县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以及多普勒雷达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暖湿气流和低层切变是产生这次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的主要系统;各物理量场上物理量分布有利于雷雨大风的产生, 加之万安县特有的地形影响, 导致了这次雷雨大风的形成。而雷达图上, 17日的人型回波和18日的带状回波的强回波的出现与雷雨大风出现时间相对吻合。

关键词:雷雨大风,物理量场,多普勒雷达,江西万安

参考文献

[1]寿绍文, 励申申, 寿亦萱.中尺度大气动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73-283.

[2]龙余良, 刘建文.江西冰雹与雷雨大风气候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J].气象, 2010, 36 (12) :62-67.

[3]何云燕, 林确略, 杨礼林, 等.2010年后汛期一次东风波雷雨大风天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 :2264-2267, 2317.

[4]张伟红, 范其平, 何宽科.浙江省北部沿海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J].海洋预报, 2009 (2) :57-62.

上一篇:高铁事故总结下一篇:葡萄糖车间劳动竞赛实施细则标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