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警分析

2024-07-25

财务预警分析(精选8篇)

篇1:财务预警分析

建立预警系统监控财务危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对于财务危机恶化的上市公司,描述性分析表明:制造业公司依然比重最大。而财务危机程度最严重的公司在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所占比重都比较大,仅次于制造业。随着财务危机恶化程度的加重,财务危机不同程度公司的平均资产规模是递减的。

我们发现资产规模在1亿元到10亿元的公司最易出现财务危机。资产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公司出现连续两年亏损的概率很小,而资产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公司出现连续三年亏损的概率很小,资产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出现资不抵债情形较小。

在亏损两年后财务危机危机的恶化程度有加重趋势,并且亏损程度越严重的公司,其债务负担也越沉重,整体财务状况都呈下降趋势。

在判断连续两年亏损的公司是否会恶化成连续三年亏损方面,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偿债能力、清偿资产/总资产指标的判别力强,而经营能力指标和现金流指标无判别作用。

研究表明,行业变量和规模变量在财务危机恶化预警系统中并不显著,反映出行业因素和规模因素并不是影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恶化的主要因素。

本课题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出若干预警能力强的财务指标,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动态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并且能够根据已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运用现有的公开数据,预测出下一年度出现财务危机的公司,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对已面临财务危机的公司,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出影响公司财务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因素,并建立动态财务危机恶化预警系统。

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及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恶化的预警系统的研究,我们有如下结论:

1、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是一个时期概念,有开端和终止,从财务危机出现的那一时点起,直至公司破产都属于财务危机过程,并且上市公司出现的财务危机有着程度之分。

2、在预测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财务危机上,净利润比总资产、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应收帐款周转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长期负债比总资产、净利润增长率、存货周转率等共8个财务指标有着显著的判别作用。

具体而言,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和长期负债比总资产的两个指标越大,即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越大,长期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越大,上市公司亏损的可能性越大,而对于其他6个财务指标,如净利润比总资产、应收帐款周转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存货周转率,则意味着随着这6个财务指标越大,上市公司亏损的可能性越小。

3、我们对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了预测检验,模型和模型的预测正确率分别达到68.8%和68.6%,预测出有204家上市公司可能首次出现亏损。

4、对于财务危机恶化的上市公司,行业因素和规模因素并不是影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恶化的主要因素。我们的研究发现,债务因素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恶化成资不抵债情形或连续三年亏损的主要原因,对于由首次亏损变为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而言,除了财务因素外,经营因素也是导致其财务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比资不抵债公司和每股净资产界于0与1之间的公司,我们发现资不抵债公司债务负担沉重,净现金流和经营净现金流指标都出现负数,其现金状况要明显弱于每股净资产界于0与1之间的公司,并且亏损和负增长的幅度都大于每股净资产界于0与1之间的公司。我们也发现资不抵债公司的资产风险主要集中在公司的流动资产方面,尤其是集中在应收帐款上,并且公司的资金来源中对负债的依赖性很大。

5、对于资不抵债公司和每股净资产界于0与1之间的公司,我们建立了财务危机恶化预警系统,我们模型的判别率达到82.5%。

我们的模型表明:资产负债率和货币资金比流动负债两个指标在判别公司每股净资产是否小于0时有着重要作用,而这两个指标都属于偿债能力指标,反映出债务负担过重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恶化的重要原因。另外,货币资金比总资产、长期负债比总资产、留存盈余比总资产、经营净现金流比流动负债、净资产增长率等五个财务指标也有着一定的判别作用。

6、我们建立了监控首亏公司是否继续亏损的财务危机恶化预警系统,模型的判别率达到98.7%。共有9个财务指标可以预警和判别亏损一年公司的财务危机是否继续恶化,它们分别是货币资金比流动负债、净利润比总资产、主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其他业务利润比利润总额、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货币资金比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

我们的研究发现9个财务指标在亏损一年的公司的财务危机继续恶化过程中可以起到预警和判别作用。另外,我们也发现反映出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不仅在预测上市公司是否亏损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在预测上市公司是否会出现连续两年亏损上有着重要作用。总资产净利润率这个指标不仅在预测上市公司是否亏损有着长期预警作用,而且在预测上市公司是否会出现连续两年亏损上也有着长期预警作用。

7、我们建立了监控连续亏损两年的公司是否继续亏损的财务危机恶化预警系统,模型的判别率达到100%,有5个指标可以判别和预警连续亏损两年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是否继续恶化,它们分别是流动比率、净利润比总资产、主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净利润增长率。

在监控连续亏损两年的公司是否继续亏损的财务危机恶化预警系统的建立过程中,我们的研究对象是连续两年亏损的公司和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我们的研究发现五个指标在连续亏损两年的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继续恶化过程中可以起到判别和预警作用。另外,我们也发现主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和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两个指标不仅在预测上市公司是否连续两年亏损有着长期预警作用,而且在预测上市公司是否会出现连续三年亏损上也有着长期预警作用。

(长城证券)

来源:上海证券报.4.19

篇2:财务预警分析

一、财务预警模型的分类简介

(一)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是指运用单一变数,用个别财务比率或现金流量指标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方法。Fitzpatrick最早研究发现,出现财务困境的公司其财务比率和正常公司相比有显著的不同,从而认为企业的财务比率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指出财务比率分别对企业未来具有预测作用。Beaver在此基础上用统计方法建立了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发现债务保障比率对公司的预测效果较好,其次是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的预测效果。另外,日本的田边升一提出了利息及票据贴现费用的单变量判别分析方法,以利息及票据贴现费用的大小来判断企业正常与否,从而也可对企业起预测作用。

(二)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多个财务指标或现金流量指标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警模型,进行财务预测。按所建模型是否具有动态预警能力、财务预警系统是否易于修改和扩充,多变量模型又可以分为静态统计模型和动态非统计模型。

1.静态统计模型。

①线性判别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是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判别分析建立起来的,它是根据一定的样本资料,建立判别函数、确定判定区域,以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预测。这种模型以美国Atlman教授的Z模型最具代表性。

②主成分预测模型。该模型也形成一个线性判定函数式,其形式类似判别分析模型。不过该模型是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提炼综合因子形成主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建立起来的。我国学者张爱民、杨淑娥等分别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进行过研究。

③简单线性概率模型。该模型是利用多元

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起来的,其形式是:y=c+β1x1+β2x2+…+βkxk。其中:c、β1、β2、…、βk为系数;x1、x2、…、xk为k个预测变量,即财务指标;y为企业财务失败的概率。该模型以0.5为危机分界点,y值越大,企业发生财务失败的可能性越大,y值越接近于0,说明企业财务越安全。

④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它们也分别叫作对数比率模型和概率单位模型,都属于概率模型,是在克服简单的线性概率模型的基础上并分别用logit和probit概率函数建立起来的。logit模型的形式为:ln[p÷(1-p)]=α0+β1x1+β2x2+…+βkxk,

其中:p取值为0、1;p为概率;x1,x2,…,xk为k个预测变量,即财务指标;α0、β1、β2、…、βk为系数。probit概率模型的预测效果一般与logit模型预测的效果相差不大,在此不多加介绍。

2.动态非统计模型。

动态财务预警模型主要是把人工智能中的归纳式学习的方法应用于财务危机预测。目前,这种方法中最常用的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神经网络模型中,当输入一些资料后,网络会以目前的权重计算出相对应的预测值以及误差,而再将误差值回馈到网络中调整权重,经过不断地重复调整,从而使预测值渐渐地逼近真实值。当应用此网络到新的案例时,只要输入新案例的相关数值,神经网络就可以根据当时的权重得出输出值即预测值。神经网络分析是一种并行分布模式处理系统,具有高度的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该模型由一个输入层、若干个中间层和一个输出层构成。案例推理法是近年来才被尝试应用于财务危机预测上的一种动态非统计模型方法。它是一种依循经验来推理的方法,就是以过去发生的案例为主要的经验依据来判断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是一种典型的“上一次当,学一次乖”的推理方法。当输入一个新的问题到案例推理法系统,该系统会在从现有的案例库中搜寻相似的案例,判断新案例的类型。案例推理法的关键步骤就是根据相似性演算法测算出案例之间距离,再转变为案例之间的相似度,由相似度选取最相近的案例,据此进行推理判断。

二、各类财务预警模型的比较

(一)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的比较

1.单变量模型方法简单,多变量模型方法较为复杂。

单变量模型只对单个财务比率进行分析考察,观察企业发展变化趋势,据此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而多变量模型均同时选取多个财务指标或现金流量指标,再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模型的构建涉及多种方法和理论,操作比较复杂。

2.和多变量模型相比,单变量模型分析存在较多的局限性。

①不同的财务比率的预测目标和能力经常有较大的差距,容易产生对于同一公司使用不同比率预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

②单个指标分析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通货膨胀等的影响。

篇3:企业财务预警分析

关键词:财务预警,组成内容,存在问题,构建措施

财务风险, 是指企业因组织结构不合理、融资措施不当使得企业预期收益下降, 甚至丧失偿还能力的风险, 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财务预警, 正是企业为防范财务风险而采取的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当前, 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财务预警的重要性, 采取了一定的预警措施, 但由于不少企业管理者自身专业与认知的局限, 导致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不能完善的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转, 针对这些现象, 管理者要系统的认识到财务预警机制的组成与构建方式, 才能真正的做到趋利避害。

1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内容

1.1 全面的财务风险分析机制

企业在建立财务风险预防机制时, 首先应建立一个独立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部门, 将分析企业财务风险作为部门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 财务风险分析部门也可由企业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和企划部门共同承担。财务预警部门的主体即为预警分析人员。此外企业在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机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自身的组织管理, 使各个企业部门能够条理清晰, 任务明确的各司其职, 使企业各个部门能够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使预警部门的工作走上持续化, 正常化的轨道。

1.2 快速的信息传递机制

企业财务预警部门的分析对象是企业各个部门的生产与业务数据, 因此, 只有及时的将各个企业部门的生产、业务、运转信息快速的传达给企业财务预警部门才能使其工作得以开展, 因此, 企业在组建企业财务预警部门的同时, 还要注意协调好各个企业部门的联系, 保证企业各个部门与预警部门间信息通道的畅通, 使财务预警部门能够及时的掌握企业的运行情况, 为风险分析创造良好的基础。

1.3 严格的财务风险评价和责任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部门, 要在掌握企业数据的基础上迅速找寻出企业财务面临的风险, 并判断出各个风险的大小, 对企业能够造成的影响, 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 当难以规避风险时, 要“两害相权取其轻”, 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 并迅速反馈至决策层, 做好事后补救的准备。在分析财务风险的同时, 还要就风险来由进行追踪,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 根据企业损失的大小对造成风险的部门或个人进行相应惩罚, 增加责任人的警惕, 避免重蹈覆辙, 保证企业的健康运行。

2当前企业在财务预警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领导认识不足

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业的领导只重视企业的产生和销售, 对企业财务管理没有充分的认识, 对企业的关注集中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上, 对增加企业利益的认知也局限在提高生产和拓展业务上, 忽视了财务管理对增加企业利益的巨大作用, 使得企业财务风险频发, 对企业财务风险也只是发生之后再补救, 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 使得企业重复性的发生相同的财务风险, 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2.2 预警机制不完善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都没有建立健全的企业组织机构, 企业管理缺乏科学的指导, 运营水平低, 企业规模与企业管理方式不符。完善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包括事前、事中、时候三部分, 而在实际管理中, 很多企业只重视信息的事前收集和事中分析, 忽视了事后的反馈使得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环节缺失, 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还有部分企业认为度过了财务风险就安全了, 没有对风险的产生机制进行深入的总结和研究, 及时吸取经验和教训, 忽视了财务预警系统的后期管理, 使得同样的财务危机再一次发生时企业也无法做出及时的反应, 使得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2.3 财务管理不科学

首先在财务指标的制定上, 不少企业对企业资产、盈利情况、资本结构与现金流动没有很好的掌握, 在制定财务指标时没有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做好规划, 导致企业财务预警措施也偏离企业的实际运行需求, 不能及时发挥作用。还有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很多企业报表都被人为修改, 虚假信息过多, 使得企业财务预警措施没有建立在正确的数据之上, 可执行性大大降低。

3健全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方法

3.1 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 企业领导应端正对财务预警的态度, 把财务预警作为规避风险, 提高企业利益的重要工作, 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制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部门, 选拔财务预警工作人员, 加提高领导水平, 加强企业管理, 使企业财务预警部门能够得到其他部门的有效配合, 得到充足的信息保障、制度保障和人才保障。其次, 要加强对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 使其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是有巨大作用的, 而非“闲职”, 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析效率和预测水平。

3.2 加强财务管理

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 要联系自身实际, 而非照搬相关标准的规定, 管理人员要先了解企业各个部门的生产情况与业务往来情况, 明确企业各个环节中的成本消耗, 估测企业利润, 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管理, 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 使财务预警机制与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相一致, 真正的为企业规避财务风险服务。其次, 加强对企业财会部门的审计监督, 严厉杜绝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人为修改, 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使企业财务预警措施的制定能够建立在真实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

3.3 健全预警机制

首先, 企业要明确自身运作的流程、环节和规模, 确立合理的企业管理手段, 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完整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 包括企业数据的收集, 分析处理与反馈三个阶段, 财务预警部门在收集企业各项运行数据、信息后, 首先要核对其真实性, 确保数据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再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在经营管理、业务销售、税款缴纳等环节上可能存在的风险, 并制定合理的规避措施来防范企业风险, 或以小的代价来规避大的企业风险, 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后, 将企业风险产生的来源、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和反馈, 对应负责任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合理的处罚, 促使其提高警惕, 使企业决策层制定合理的制度、措施来保证企业不会重蹈覆辙, 保证企业发展的顺利进行。

4总结

科学的财务预警机制是企业规避财务风险, 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也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 才能使企业趋利避害, 更加健康的发展, 促进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玉琴.财务预警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财会研究, 2008, (12) .

[2]张红日.我国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基于两种多变量模型的比较分析[J].经济师, 2009, (6) .

[3]吴树畅, 蒋晓宁.激进财务政策下财务风险的积聚、扩散与控制——以“*ST华源”为例[J].财务与会计, 2009, (10) .

[4]王琳, 周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

篇4:民航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及防范分析

【关键词】 民航企业 财务风险 预警防范

引言

伴随全球经济化步伐加快,市场竞争越发激烈,面对市场的快速发展,民航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和财务风险不断加大。

1. 民航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1.1汇率风险

目前存在的汇率风险有三个方面:(1)引进飞机时大量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使得外幣负债负担加重;经营多种国际航线,虽然赚取了大量的外币收入,不过一旦外币汇率发生波动,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公司财务,风险较大。(2)外汇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完整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多数民航公司管理时沿用传统经验,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薄弱,缺乏风险管理人才,导致汇兑出现巨额损失,无法正常准确的作出汇率风险的预测。(3)对汇率风险的认识不够,态度上不够重视。

1.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产生原因有两方面:(1)客观方面,航空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属于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庞大的资金需求严重制约着资金的流动,很可能带来企业正常运作的风险。(2)航空公司拥有固定资产价值较大,转换成现金十分不便,一旦运转过程中出现失误,可能导致财务陷入危机,造成正常运转的风险。

1.3结算风险

民航企业的结算复杂,细节繁琐,发生结算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极易引发企业的内在财务风险。引发财务结算风险的原因有:(1)民航企业的销售与收入存在严重的不协调性,无法保持步调一致。(2)由于民航企业需相互之间进行销售与签转票证的代理工作,国内外的情况都有,复杂性较大,容易引发结算风险。

1.4投资、筹资分风险

由于民航过于密集的资本,因此在投资方面需要耗费的特别大,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的变量增多,我国无法十分精确的保障航空公司的决策信息,这样就造成了投资方面出现风险。

在资本结构决策时,无法对债务和权益的资本比例合理安排,企业过分追求降低成本,使得企业在某时段内需要承担巨大的利息支出,产生财务危机。不能为了缓解暂时的资金紧张状况,随意扩大企业的负债数额,增加筹资风险。

2.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2.1全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各国间的政治、文化交往都关系着航空公司的生存发展。

2.2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极大的增强了航空公司的风险。激烈竞争的民航市场将会带给我国民航企业更为复杂多变的风险。

2.3民航公司位于航空业产业链的后端,上游企业深刻的影响了航空业的生产经营,一旦上游企业略微提高相应产品的价格,航空企业的成本及支付能力均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2.4航空业资本密集的特点造成了其大规模的举债,民航企业普遍存在负债经营的现象,都具有高负债的特点。

3. 财务风险预警

1.1潜伏期预警

通过综合分析、评判公司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的控制(如组织管理状况、财务运行状况)情况可以得出预警结论。潜伏期的风险表现:外部环境变化、内部控制失控。

1.2发作期预警

潜伏期财务风险得不到控制解决,会发展进入发作期。发作期风险因素来源有: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财务数据上的问题和再融资产生困难等)、业务状况及或有事项。

3.3恶化期预警

发作期的财务风险因素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解决,会向财务风险的恶化期转化。

3.4财务风险短期预警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可实现现金流动财务风险的预警。航空公司要汇总企业的各个具体目标,与未来的现金收支、投资及融资情况相结合,对未来现金收支情况进行预测,时间段采用周、月、季、半年等,建立滚动式的预算,方便发现缺口,提前或及时实施预防、应对措施。

3.5财务风险长期预警

支付危机是航空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航空公司经营不完善,财务状况最终会恶化,长期亏损会引起现金流通困难。长期的财务风险有以下四方面:(1)获利能力。航空公司生存发展的前提以及最终目标都是效益最大化,投入产出的比值是衡量活获利能力的标准。(2)偿债能力。航空公司的偿债能力弱,很可能出现支付危机。(3)营运能力。这一能力充分反映了航空公司在资产与资源方面的配置组合能力,其能力的高低对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有直接影响。(4)发展潜力。它是航空公司未来的发展能力,航空企业可以对历年的指标纵向进行比较,判断出公司未来的动态发展趋势。

4. 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4.1考虑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在债务方面的比例,使一部分利率因变化产生借款不利影响会被其他的借款有利影响抵消。

4.2处理汇率风险可运用以下六种方法:(1)将结算货币的币种分散,构建外汇的组合模式;(2)对贸易的条件进行调整,把风险转嫁。在进行外币交易的时候,坚持收汇硬币、付汇软币原则;(3)汇率发生变动时期,依据情况提前付款或滞后付款;(4)保证外币资产和负债的匹配;(5)合理进行海外营业部与公司总部往来款项时间、空间上的调度,尽量避开汇率变动引发的风险;(6)积极利用金融的衍生工具。

4.3对飞机的航油需求进行有效、科学的预测;充分利用石油的期货管理,通过自主操作避免航油价格风险;积极运用期权及采用签订远期合同来实现航油价格的风险管理;目的地的油价如果相对便宜,可以采用在目的地机场加油的方式降低航油成本,适用于有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

4.4通过对公司的内部环境、战略目标及投资规律进行分析,制定出现金流流向的战略决策;依据公司的战略决策进行预算的管理,保证日常的预算管理有条不紊,生生不息;根据公司所处的阶段,不同的发展期制定出不同的现金流流量控制策略,并实现现金流流速的管理。

4.5负债风险的处理:(1)做好财务预算工作;(2)进行合理的资本结构安排;(3)采用多种渠道、方式的筹资手段;(4)依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筹资机构。

4.6公司内部实行业务管理的交叉检查及交叉控制,防止个人舞弊行为引发公司财产损失及财务风险。

总结

财务安全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危机,并进行有效的防范、化解,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重大意义,是民航企业实施有效、规范管理,避免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宁安.民航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1,31(4):58-61.

[2] 张辉.民航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财会月刊(综合版). 2006(9):24-25.

[3] 赵红健.民航运输企业财务安全的预警与风险防范[J]. 电大理工. 2009(3):15-16.

[4] 王卫华.我国航空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市: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06).

篇5: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实证分析

199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公司法》规定: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亏损情形在限期内未能清除,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193月16日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要求证券交易所应对“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实行股票的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简称ST)。目前,沪深两市共出现近50家特别处理公司。签此,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预先发出危机警报的财务分析系统,以帮助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

一、主要财务预警模型简述

财务失败是指企业因财务运作不善而导致财务危机潜发的一系列动态结果。财务预警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统计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缎的作用。

企业存在的目的和价值就是以其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去创造最大的财富,实现资产的不断增值。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要求企业千方百计改善经营策略,提高管理质量,减少或避免财务失败的出现。银行通过这样的预测,可以考察贷款风险,防止坏账发生;投资者也可以在证券价格大跌之前就获得财务风险的警报,及时撤走资金或审慎投资;审计师可以准确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避免因未能正确披露其经营失败而招致的法律诉讼;公司经理人员越早获得失败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面对于那些准备借“壳”或买“壳”上市的公司,在寻找重组公司时,财务预测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主要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考察来研究财务预警。由于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很短,有关财务危机预测的研究较少,而国外的证券市场由来已久,关于经营失败(或者说是破产)预测的研究相对成熟,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预测方法:

(一)单变量分析法

最早运用统计方法研究公司失败问题的是美国的比佛(Beaver,1966),对于财务失败,他不仅仅狭义地界定为破产,还包括“债券拖欠不履行、银行超支、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等”。他首先以单变量分析法发展出财务危机预测模型,使用5个财务比率分别作为变量对79家经营未失败公司和79家经营失败公司进行一元判定预测,发现(现金流量/总负债)财务预测的效果最好,(净利润/总资产)次之,在失败前5年可达70%以上的预测能力,失败前1年更可达87%的正确区别率。其中,“现金流量”来自“现金流量表”的三种现金流量之和,除现金外还充分考虑了资产变现力,同时结合了企业销售和利润的实现及生产经营状况的综合分析,这个比率用总负债作为基数,是考虑到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的转化关系,但是总负债只考虑了负债规模,而没有考虑负债的流动性,即企业的债务结构,因此对一些因短期偿债能力不足而出现危机的企业存在很大的误判性。“总资产”这一指标没有结合资产的构成要素,因为不同的资产项目在企业盈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这不利于预测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增长态势。单变量分析法虽然简单,但却因不同财务比率的预测方向与能力经常有相当大的差距,有时会产生对于同一公司使用不同比率预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因此招致了许多批评,而逐渐被多变量方法所替代。

(二)Z分数模型

最早运用多变量区别分析法探讨公司财务危机预测问题的是另一类美国学者奥曼(Altlan,1968)。他将若干变量合并入一个函数方程:

Z=0.012X1+0.014X2+0.033X3+0 006X4+0.999X5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

其中:

X1为营运资本/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资产的折现能力和规模特征。营运资本是企业的劳动对象,具有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项目繁多,性质复杂,获利能力高,投资风险小等特点。一个企业营运资本的持续减少,往往预示着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或出现短期偿债危机。

X2反映了企业的累积获利能力。期末留存收益是由企业累积税后利润而成,对于上市公司,留存收益是指净利润减去全部股利的余额。一般说来,新企业资产与收益较少,因此相对于老企业X2较小,而财务失败的风险较大。

X3即EBIT/资产总额,可称为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而我们通常所用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为EBIT/平均资产总额,分母间的区别在于平均资产总额避免了期末大量购进资产时使X3降低,不能客观反映一年中资产的获利能力。EBIT是指扣除债务利息与所得税之前的正常业务利润(包括对外投资收益),不包括非正常项目、中断营业和特别项目及会计原则变更的累积前期影响而产生的收支净额。原因在于:由负债与资本支持的项目一般属于正常业务范围,因此,计算总资产利润率时以正常业务经营的息税前利润为基础,有利于考核债权人及所有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使用效益。该指标主要是从企业各种资金来源(包括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角度对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的,通常是反映企业财务失败的最有力依据之一。

X4测定的是财务结构,分母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账面价值之和;分子以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取代了贴面价值,因而对公认的、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产权比率进行了修正,使分子能客观地反映公司价值的大小。对于上市公司,分子应该是:“末流通的股票账面价值+流通股票期末市价。股份数”。X4的分子是一个较难确定的参数,尤其对于股权结构较复杂的企业。而目前及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非上市公司仍占我国公司总数的大部分,要确定非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市价,我们可以采用资产评估方法中的预期收益法,具体表示为:

企业资产市价=企业预期实现的年利润额/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

X4=(企业资产的市价/负债总额)-1

但此法仍有缺陷,因为我国宏观价格体系尚未完全理顺,行业资金利润率受客观因素影响而有波动,难以完全符合实际。

X5为总资产周转率,企业总资产的营运能力集中反映在总资产的经营水平上,因此,总资产周转率可以用来分析

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如果企业总资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成果好,效率高;反之,如果总资产周转率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成果差,效率低,最终将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如果总资产周转率长期处于较低的状态,企业就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对那些确实无法提高利用率的多余、闲置资产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加速资产周转速度。X5的分子“本期销售收入”应该为销售收入净额,指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折扣、销售折让、销售退回等后的金额。

Z分数模型从企业的资产规模、折现力、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推动了财务预警的发展。奥曼教授通过对Z分数模型的研究分析得出:Z值越小,该企业遭受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美国企业的Z值的临界值为1.8,具体判断标准如下表所示:

表1 Z分数模型具体判断标准

Z≥3.0  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很小 财务不失败组

2.8≤Z≤2.9 有财务失败可能

1.81≤Z≤2.7  财务失败可能性很大

Z≤1.8  财务失败可能性非常大 财务失败组

奥曼教授选择了1968年尚在持续经营的33家美国企业进行预测,其准确率令人满意,而且分析根据的资料越新,准确率越高。如依据临近财务失败的报表资料预测其准确率为96%,依据财务失败前一年的报表预翻难确率为72%。但无论怎样,都必须以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为前提。近年来,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爱尔兰、日本和荷兰都进行了类似的分析。尽管Z值的判断标准在各国间有相当的差异,但各国“财务失败组”的Z值的平均值都低于临界值1.8。

(三)F分数模型。由于Z分数模式在建立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的变动等方面的情况,因而具有一定的的局限性。为此,有学者拟对Z分数模式加以改造,并建立其财务危机预测的新模式-F分数模式(Failure Score Model)。F分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F分数模式加入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自变量。许多专家证实现金流量比率是预测公司破产的有效变量,因而它弥补了Z分数模式的不足。

(2)本模式考虑到了现代化司财务状况的发展及其有关标准的更新。比如公司所应有财务比率标准已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现金管理技术的应用,已使公司所应维持的必要的流动比率大为降低。

(3)本模式使用的样本更加扩大。其使用了Compustat PC Plus会计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的4160家公司的数据进行了检查;而Z分数模型的样本仅为66家(3家破产公司及33家非破产公司)。F分数模式对4160家公司进行验证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 F分数模式检验结果

现实结果  检验结果

破产公司22家 破产公司15家 非破产公司7家

(100%)  (68.18%) (31.82%)

非破产公司4138家 破产公司1056家 非破产公司3082家

(100%)  (25.52%) (74.48%)

合计4160家 1071家 3089家

F分数模式如下:

F=-0.1774+1.1091X1+0.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5

其中:X1、X2及X4与Z分数模型中的X1、X2及X4相同,这里不再进行分析。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未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税后纯收益+折旧)/平均总负债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税后纯收益+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

F分数模型与Z分数模式中各比率的区别就在于其X3、X5与Z分数模式中X3、X5不同。X3是一个现金流量变量,它是衡量企业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可用于偿还企业债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讲,企业提取的折旧费用,也是企业创造的现金流入,必要时可将这部分资金用来偿还债务。

X5则测定的是企业总资产在创造现金流量方面的能力。相对于Z分数模式,它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出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其中的利息是指企业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后的余额)。

F分数模式中的五个自变量的选择是基于财务理论,其临界点为0.0274;若某一特定的F分数低于0.0274,则将被预测为破产公司;反之,若F分数高于0.0274,则公司将被预测为继续生存公司。

二、实证分析

我们把ST公司界定为财务失败公司,以“松辽汽车”上市公司为例来验证多元预测模型的运用。“松辽汽车”于年底被宣布为特别处理公司(ST公司),所以距特别处理1年以上的最近会计年度报表是的。其12月31日的报表部分资料如下:

表3 松辽汽车公司报表资料

松辽汽车公司资产负债表――1912月31日

单位:元

流动资产 356366718.13  流动负债249840895.51

固定资产 343921021.57  长期负债165123720.09

股本 140160000.00

留存收益236352186.69

总资产 791476802.29  负债及股东权益合计 791476802.29

损益表数据:

税前收益 18479716.41

税后收益 18479716.41

本会计期间其他资料:

折旧 13798060.12

平均总资产 761427152.18

平均总负债 375675107.29

利息收入 4774464.39

利息支出 13485811.78

期末股价 6.76

表4 股本结

构(单位:万股)

(一)尚未流通股份  期末数

1.发起人股份

其中:国家股 7440

其他0

2.募集法人股 240

3.内部职工股 1536

尚未流通股份合计9216

(二)已流通股份

1.境内上市的人民币普通股 4800

2.其他 0

已流通股份合计 4890

(三)股份总数 14016

由上表可以计算出股东权益市场价值为;

9216×10000+4800×1000×6.46=416640000

表5 松辽汽车公司F分数计算结果

自变量  系数  计算结果

-0.1774

[X1=0.1346]  ×1.1091 =0.1493

[X2=0.2986]  ×0.1074 =0.0321

[X3=-0.0125] ×1.9271 =-0.0241

[X4=1.0040]  ×0.0302 =0.0303

[X5=0.0052]  ×0.4961 =0.0026

F  =-0.1646

其中:

X1=(35636671813-249840895.51/791476802.29=0.1346

X2=236352186.69/791476802.29=0.2986

X3=(-18479716.41+13798060.12/375675107.29=-0.0125

X4=416640000/414964615.6=1.0040

X5=(-18479716.41+13798060.12+8711347.39)/761427152.18=0.0052

由以上对“松辽汽车”的F分数计算结果-0.1646低于F分数模式的分界点0.0274,可事先预测松辽汽车公司可能会发生财务危机。F分数模式的数值在其临界点上下0.0775内为所谓的不确定区域,即在此区域内,可能将原始成本中能继续生存的.公司预测成破产公司,而将破产公司预测成继续生存公司,所以若公司的F分数落在此不确定区域,则管理决策者应予进一步分析,以了解公司财务是否确实将进入困境。因为F分数模式(当然,也包括Z分数模式)只是决策者进行管理决策的辅助系统方法之一,旨在辅助管理决策当局,警告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其目的并非完全取代决策者的智慧、经验与判断。

同样,我们也可以用Z分数模型对松辽汽车公司进行预测。资料如下:

其中:X1、X2、X4均与F分数模型相同,可直接引用,分别是:

X1=0.1346  X2=0.2986  X4=1.040

松辽汽车公司年12月31日:

销售收入85989835.10

总税前利润-9768369.02

X3=-9768369.02/791476802.29

=-0.0123

X5=85989835.10/791476802.29=0.1086

即得: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0.1199

前面图表已列出:当Z值≤1.8时,则说明企业财务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松辽汽车公司的Z值正好落在此范围内。

通过上述模型的运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预警模型对上市公司的有效性。在公布此财务报表日,松辽汽车并未被列入ST公司的行列,但预警模型显示出它的生产经营已存在严重困难。这就要求股东、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士及时了解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困境,改变经营策略,或进行实质性的资产重组,这样才能在市场低迷时适应市场要求,避免决策失误。对于ST公司,其资产重组或改革的难度更大,需要利润的大幅拉升才能改变现状,及时准确的财务状况预测更是必不可少的警报器。

三、几点建议

上述模型中所用的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利润率等评价指标都是根据公开的财务报告信息计算出来的。但是,财务报表的编制具有相当的弹性,往往不能真正准确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这一方面是我国法律法规中有实行特别处理、暂停股票交易及中止股票交易的规定;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经营者的利益与公司盈余业绩挂钩,因此当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经营业绩不佳、濒临亏损边缘或有业绩滑坡迹象时,上市公司的经营者除了千方百计改善生产经营外,也会尽可能地采取一些多计收益或少计费用的会计处理调节盈余,粉饰财务成果,避免出现亏损或连续三年亏损的情况。为此,笔者对改善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贯彻《会计法》和制订会计准则的力度。在上市公司贯彻《公司法》的同时,还要积极宣传《会计法》,促使上市公司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理各项会计业务。加快制订会计准则的步伐,按照统一的会计规则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建立新的评价指标衡量上市公司业绩。在有关法规规定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而予以暂停股票交易乃至终止其股票交易之外,再辅以其他参数或量化指标来判断公司的经营状态。近年国外提出了衡量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新指标:经济增加值(EVA)和修正的经济增加值(REVA)。此新指标是站在出资者角度定义公司利润,因为公司经营的目标为股东权益最大化。该指标要求公司的经营者必须考虑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是说,如果出资者期望他们的投资回报率为8%,公司只有在税后利润超过权益资本的8%时才真正盈利,股东财富才真正得以增加。只要EVA、REVA持续增长,就意味着公司的市场价值不断增加,这也可以动态地评价公司业绩。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还不规范等等,给新指标的广泛使用带来不便,但从股东财富增加的角度来建立新的评价指标仍不失为一条新思路。

(三)根据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完善财务预警模型。现有的预警模型都是外国学者根据本国上市公司的资料进行统计计算得出的,虽然在许多国家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仍存在种种局限。随着市场上功能日益增强的统计软件的开发与会计资料库的建立,财务管理决策或监测当局可以建立更适用于本公司或本行业的财务预警模型,并根据自身情况对评价指标加以改进,及时预测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篇6:财务预警分析

论文大纲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理论综述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内涵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

二、财务风险预警的方法

(一)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

(二)财务风险的临界点

(三)财务风险的指标

三、万科房地产财务风险预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万科房地产的简介

(二)万科房地产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现状

(三)万科房地产财务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

四、完善万科房地产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议

(一)必须与万科制定的发展目标相符合(二)建立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

(三)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招聘高素质人才作为保障

篇7: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范文模版]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知识经济为主题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愈来愈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为迎合中国会计改革的新形势,在论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及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设想。

[关键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近20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化的市场状况,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或困难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财务风险给企业,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构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方面展开探讨。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Early waming lnstitution),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盘活企业财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让企业、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一般地,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的组织机构。预警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预警组织机构的成员是兼职的,由企业经营者,企业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要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预警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层)负责。预警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可由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如财务部、企管办、企划部)来承担。预警组织制度的实施使预警分析工作经常化、持续化,只有这样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系统,要能够有效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还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风险征兆。主要资料包括内部数据和相关外部市场,行业等数据。这个系统应是开放性的,不仅有财会人员提供的财会信息,更有其他渠道的信息。这里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会计核算报告系统,还包括对会计资料的认真阅读、分析和评价,以及寻找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风险的工作。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良性循环的基础。

3.财务风险分析机制。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关键,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经重点研究,分析出风险的原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当风险的成因分析清楚后,也就不难制定相应的措施了。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并不带任何偏见,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或个人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预警分析系统一般有两个要素:即先行指标和扳机点。先行指标是用于早期评测运营不佳状况的变动指标,扳机点是指控制先行指标的临界点,也就是预先所准备的因应计划必须开始起动之点,一旦评测指标超过预定的界限点,则因应计划随之而动。

4.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在财务风险分析清楚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若要能够有效运作,就必须要有正确、及时且合乎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管理咨讯系统,提供及时而完整的经营结果数据,供经营者及各部门负责人以实际经营状况数据体系,来与财务指标数据相比较。当有超出或低于指标数据的情形发生时,就表示企业财务状况将有不健全的症状产生,经营者应及早依数据所代表的经营内涵做进一步深入研判,找出蛛丝马迹,对症下药,以防财务恶化。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于缓慢,表示企业营销部门可能不尽心收取顾客账款。如此,一来资金运转将吃紧,二来企业将承受更多的交易风险。此时,营销部门主管应深入探究缘由,并提出对策。

二、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化解和规避风险,使风险损失减至最小。在经济体制转型期,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之相对应,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是多元的。就企业微观操作而言,有以下方法可供选择:

1.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投资方案,这实际上减少了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降低了损失的程度;二是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发现不利的情况时,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2.降低风险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降低风险法可以采取三种策略:一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如商业企业销售商品,可能收到假币,购置验钞机就可大大减少损失的可能性。又如企业可以建立风险预警、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还应比较控制风险的代价与减少损失之间的关系,只有减少的损失大于控制的成本,这种策略才是可行的。二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如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三是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如企业采购材料时,坚持验货付款,就可能减少货款被骗的可能性。

3.分散风险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元化经营及对外投资多项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对于风险投资方案,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经营、共同出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就将应由本企业独家承担的风险,改为由联营企业之间共同承担。实际上这种做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转移风险的方法,因为它将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其他企业。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分散风险的通常做法,指一家企业同时介入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若干类无关联的产品,在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市场上与相应的对手展开竞争。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理论依据在于:从概率统计原理来看,不同产品的利润率是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利润上相互补充抵消,可以减少企业利润风险。具体地,当企业生产经营一种产品时,企业的兴衰成败就集中在此种产品上,而在经营多种产品时,若一种产品销售不景气,另一种产品却可能比较畅销,当一种产品亏损时,其他的产品却可能盈利。这样,企业的经营效益就比较稳定,不会因一种产品的销路不畅而导致企业亏损或破产。因此,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条件下,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度涉足多元化经营,分散财务风险。

对外投资多项化,又称多元投资,是企业分散风险的另一种有效手段,即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的风险,股权投资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的风险,证券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有价证券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投资风险低于单项证券投资的风险。多元投资可以达到以丰补歉,以盈补亏、取长补短的目的。当然,风险越大,可能产生的收益也就越大。对外投资多项化进行分散投资风险的前提就是保证预期的投资收益的实现。

4.转移风险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通常有多种形式:A,购买保险法。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可将应由本企业承担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B,签订远期合同。远期合同的作用,在于明确购销双方在一定期限内的权利和义务。C,转包法。企业可将风险大的业务,采用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的方式,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来经营,企业定期收取承包费或租金。这样,企业的效益就有保障,而风险则转由承包(租)人来承担。D,租赁法。企业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使用而不经常使用的机器设备,若采取购买的方法,需要马上筹集资金,既要承担资本成本,还要承担固定资产无形损耗的风险;若采取租赁的方式取得,则可以避免这一风险。E,转卖法。它是指企业根据有关信息和风险预测,将经营风险大的资产提前转让出售的方法。

5.自保风险法。自保风险,就是企业自身来承担风险,即企业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预先制定一套自保风险计划,平时分期预先提取专项的风险补偿金以补偿将来可能出现的损失。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一种是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为风险较大的长期负债设立偿债基金;另外一种是提取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等来降低和缓冲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提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正是上市公司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重要措施。

篇8: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分析

一、财务预警的核心模型

(一) 单变量分析模型

该模型采用一元判别统计分析方法, 以某一财务指标作为判别标准来判断企业是否处于破产状态。

1. 剖面分析

早期单变量分析模型研究中, 影响最为广泛的是美国威廉·比弗 (Beaver, 1966) 提出的剖面分析方法。选取失败和非失败公司作为两组样本, 分别计算出各样本组在选定指标下对应的算术平均数, 形成由两个以时间为坐标的序列组成的剖面图。

发现两组样本的财务指标有显著差异, 且越接近失败日差异越明显。表明财务指标对财务失败有一定的说服力, 并能直观反映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公司财务状况间的关系。

2. 二分法检验

将样本随机抽取一半作为估计样本, 剩下作为检验样本。将估计样本按某一财务指标某一年的数据进行排序, 选取正常与困境的分割点, 将分割点运用于检验样本。发现在选取的5个财务指标中, 债务保值率的预测能力最好 (在财务困境前1年的误判率仅为13%) , 其次是资产负债率。

该模型简单明了, 由于某些财务指标是企业特征性变量, 用其对企业进行预测将较为有效, 因而该模型为人们熟知并广泛运用。

(二) 多元线性判别模型 (MDA)

多元模型运用多种财务比率指标加权汇总而构造多元线性函数来预测财务危机。最早由美国学者阿特曼 (Altman, 1968) 提出, 得到的预测方程模型如下所示:

包括营运资本/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息税前利润/总资产、权益市场价值/总债务账面价值、销售额/总资产5项比率。研究表明:后三个指标预测能力较强, 预测精度高达94%。

多元模型用Z值来进行判定, 克服了单变量模型出现的对于同一公司不同比率预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实践中Z模型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是它要求变量必须符合正态分布且组内协方差矩阵相等, 而现实中的许多变量多不满足该假设, 这就降低了模型的适用性。

(三) 逻辑线性回归 (logistic) 模型

逻辑线性回归模型是一种条件概率模型, 它是建立在累计概率函数的基础上的, 一般运用最大似然估计的方法。目标是寻求观察对象的条件概率, 从而据此判断观察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

奥尔森 (Ohlson, 1980) 使用逻辑回归模型选取了105家破产公司和2058家正常公司组成非配对样本, 采用9个财务比率估计了3个模型, 模型1预测一年内破产的企业, 模型2预测第一年未破产而在第二年内破产的企业, 模型3预测一年到二年内破产的企业。通过分析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上的分布及两类判别错误和分割点的关系, 发现用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变现能力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的正确率高达96%。

该模型的优点在于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 克服了线性方程受统计假设约束的局限性, 从而能够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样本数量不宜少于200个, 加上比较复杂的计算过程和繁多的近似处理, 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预测精确度。

(四) 类神经网络模型 (ANN)

类神经网络模型是通过模拟生物神经系统的模式, 利用不断重复的训练过程, 使其能够透过经验积累达到学习效果的一套人工智慧系统。

奥多姆和沙达 (Odom&Sharda, 1990) 通过将65家失败企业与64家正常企业配对, 区分为训练样本与保留样本, 以Z模型所使用的5个财务比率为研究变量, 使用类络构建模型。结果发现训练样本的判别正确率高达100%, 保留样本的失败企业与正常企业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82%与79%, 显示出较好的预测能力。

该模型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大量数据处理, 并没有危机预测函数的变量是线性和独立的假定。同时能够深入挖掘预测变量之间隐藏的相关关系, 这也加强了模型的适应性。

从以上国外财务危机预警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 对企业危机预警的研究在不断地更新中向着更高层次、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 这为我国的财务预警研究提供了借鉴。

二、财务预警模型的比较

学术界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几种财务预警模型正如前文所述,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

(一) 单变量模型的固有缺陷

该模型简单易行, 可以通过个别检验找出对某一特定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有最大预见度的财务比率。其缺陷在于:

1. 只重视某一指标所揭示数据的解读, 而单个指标的可操控性较强, 企业高管有可能通过粉饰通用财务比率来掩盖企业的财务危机真相。

2. 单个比率反映内容有限, 仅能反映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 无法概括企业全貌。在财务分析中, 解决不同问题需要引用不同的比率指标, 而这些比率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又是不明确的。

3. 同一公司, 在同一时期运用不同的比率可能预测出不同的结论, 造成公司分类冲突, 使报表使用者陷入困境。

(二) 多元模型的应用缺陷

较单变量预测模型, 多元模型具有更高的判别精度, 其不足表现为:

1. 有指标为近似正态分布, 且组内协方差相等的假设约束。而现实中的数据并不完全符合该理论的假设要求, 这将限制该模型的使用。

2. 较之单变量模型, 该模型需要做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工作量较大。

3. 通过将多个财务指标综合计算得到的Z值使用起来简明清晰, 但其本身并没有任何实际经济意义, 不便于进一步分析和利用。

4. 要对财务困境组与控制组之间进行配对, 但配对标准的确定带有很大主观因素, 这将破坏随机性原则, 从而高估模型的预测能力。

(三) 逻辑线性回归模型的缺陷

逻辑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引入新的数学方法, 克服了多元模型对数据的正态分布和等协方差性要求, 其缺陷在于:

1. 没有解决两类错误成本问题。即将财务困境公司误判为正常公司的第一类错误, 将正常公司误判为困境公司的第二类错误。

2. 分析较为复杂, 且对多重共线性问题及异常值和缺失值问题非常敏感, 一旦样本存在完全分离, 模型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将可能不存在。

3. 企业财务状况仅用几个指标的排列组合来表达是不准确的, 企业财务状况应当为大量数据指标的综合表现。

(四) 类神经网络模型的缺陷

类神经网络模型的处理过程与传统回归模型基本相似, 唯一不同在于权重是经过反复试错而得到的。其不足表现为:

1. 需要人为调试, 耗时耗力。

2. 几乎没有解释能力。由于建模的过程复杂, 基本上是个黑箱, 人们无法根据模型的权重值得到输入变量的相关重要性。

3. 稳健性不强, 对不同样本进行检验时, 准确率的波动比较大。

结合以上对各模型的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选取对企业解释力最强、相关性最高的指标, 来完善预警模型, 构建适合企业实际的财务预警体系。

三、财务预警模型的现实选择

(一) 多变量模型的困境

目前我国大多数研究属于多变量模型研究, 该模型也被广泛运用于实际, 而该模型要求财务指标符合正态分布且组内协方差相等的假设。经学者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并非完全符合正态分布, 而是呈现尖峰厚尾的特征。用这样的财务指标进行研究会使结果产生一定偏差, 降低模型预测的精度。

企业通过构建财务预警模型, 能及时掌握与企业财务风险有关的信息, 从而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保证企业的稳健发展。但由于该模型要求有公司股票市价资料, 这就使该模型风险预测在实务界中的运用还仅限于上市公司。

(二) 我国企业财务预警活动的制约因素

逻辑回归模型在计算上较多元模型容易一些, 因此在实务中使用的频率可能更高。但由于其样本的数量和近似处理的限制, 使该模型在我国还停留在适用性研究阶段。如前文所述, 类神经模型对不同样本进行检验时, 准确率的波动较大且需人为调试, 在研究方式和模型完善方面也还有待发展。

我国一些中小企业通常缺乏专业财务人员, 作为企业防范财务危机主力的高素质财务人员的缺乏, 使得以上应用相对复杂的模型在现实中的运用并不普遍。

财务危机分析主要从大都为历史数据的公司财务报表入手, 但仅依靠这些回顾性信息是不够的。而单变量模型可以通过创新财务指标的开发, 查阅其他财务资料、销售合同等获取前瞻性数据, 深入剖析特定企业财务困境的深层原因, 提高预警模型的准确度。

由此可见, 比起分析较为复杂的逻辑模型和目前预测效果还不稳定的神经网络模型, 简单易懂的单变量模型可以通过个别检验找出对某一特定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有最大预见度的财务比率, 来进行企业危机初步预测, 适用性更强。综上所述, 单变量模型可以作为我国当前财务预警模型的现实选择。

摘要:企业财务困境这种全球化的普遍现象, 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市场经济竞争的激烈和环境的险恶, 使财务预警模型成为现时最热门的研究命题之一。本文拟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经典文献的回顾, 结合我国国情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最后引申到实践运用层面。

关键词:财务困境,预警模型

参考文献

[1]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 1999 (01) .

[2]蔡莉莉.浅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完善[J].财务管理, 2010 (22) .

[3]李红珍.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综述[J].会计实务, 2011 (01) .

[4]于晓红, 浅析信息化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基本模型的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02) .

上一篇:城市人居环境整治动员讲话下一篇:部队工作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