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资构成及现行工资标准

2024-09-07

事业单位工资构成及现行工资标准(通用8篇)

篇1:事业单位工资构成及现行工资标准

事业单位工资构成及现行工资标准

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于2006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是我国建国以来第四次工资制度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建立宏观调控机制,逐步实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工资构成: ㈠、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详情请点击: 《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工人基本工资标准表》。㈡、绩效工资:

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㈢、津贴补贴:

1、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主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重庆市现经国务院批准的艰苦地区是:一类地区有黔江县、武隆县、巫山县、云阳县;二类地区有城口县、巫溪县、奉节县、石柱县、彭水县、酉阳县、秀山县。

对艰苦边远地区根据发展变化情况,每5年评估调整一次。

2、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对在苦、脏、累、险及其它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国家统一制订特殊岗位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尚未制定)㈣ 其它工资

在重庆市有关津补贴出台前暂保留以下津补贴。

1、保留奖金:在1993年工改前,国家规定机关执行的奖金额度为:3个月工资,事业单位为3个半月工资,工改后该奖金项目取消,但保留了事业单位多出的半月工资。该保留奖金只有93年工改前的老职工才有,执行当时的标准(每个人不一样),之后进入事业单位的职工没有。

2、老粮贴:1965年开始执行的因粮食价格提高而发放的补贴。补贴数额不同地区、职工有差异,重庆地区大约在1.00~3.5元之间。1979年11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不再发该补贴。1993年工改对职工原有的该项补贴予以保留。

3、保留津补贴:原执行的69元保留津贴。

二、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㈠ 岗位工资变动:

工作人员岗位变动后,从变动的下月起按新聘岗位确定新的岗位工资标准(工资可能增加,也可能降低);“双肩挑”人员免去领导职务后执行所在专业技术岗位的岗位工资。

㈡薪级工资变动:

2006年6月30日以前(含6月30日)参加工作并已转正的在编正式工作人员确定薪级工资的基准时点为2006年6月30日,此后参加工作并转正的工作人员确定薪工资的基准时点为其转正定级之时;以下所述的薪级工资的变动均以教职工在上述基准时点时的学历、工作、岗位情况为基本计算依据。

1、正常增加薪级工资:(渝人发〔2007〕50号)

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在编在岗正式工作人员,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但因岗位变动而发生工资变动(见下条①)时,增加薪级工资超过原薪级工资1个级差的,当年不再增加薪级工资。

2、岗位变动调整薪级工资: ⑴ 在同类别岗位中变动的: ① 由低等级岗位聘用到高等级岗位的,原薪级工资低于新聘岗位起点工资薪级工资的,执行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达到或高于新聘岗位起点工资薪级工资的,薪级工资不变。② 由高等级岗位聘用到低等级岗位的,薪级工资不变。⑵ 在不同类别岗位之间变动的:

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岗位之间变动的,薪级工资按新聘岗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重新确定。即返回到2006年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按当时(2006年6月30日)本人基本情况和套改政策规定重新确定薪级工资(具体计算方法按市人事局有关规定执行),再加上2007年后按规定可正常增加的薪级工资。① 套改年限计算:

套改年限=工作年限+未计算入工作年限的大学专科以上学习年限

▲工作年限计算截止时间为:2006年6月30日,工作当年计算为1年,2006年计算为1年。

工作年限只计算国家政策规定认可的实际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有间断的须扣除;连续病、事假超过半年的,当年不能计算工作年限。(渝办发 [2006]257号文)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实际学习时间多于规定学制的,按规定学制计算学习年限,短于规定学制的按实际学习时间计算;电大、函授、夜大、自考等成人教育毕业按所取得的学历计算学习年限:本科不超过4年、专科不超过2年;实际学习时间低于上述时间的按实际学习时间计算;参加工作后毕业的须扣除已计入工作年限的时间。(渝办发 [2006]257号文)、(渝人发[2006]144号文)

▲考核结果为不合格、不计等次或未考核的,当年不能计算套改年限。(渝人发 [2007] 26号文)② 任职年限计算:

以实际聘任在岗的任职时间计算,计算截止时间为:2006年6月30日,任职当年计算为1年,2006年计算为1年。中间有间断的须扣除。

▲职员职务的任职起始时间以任命机关(单位)的任(聘)时间为准;专业技术职务和工人技师、高级技师的任职起始时间以实际聘任时间为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的任职起始时间以重庆市人事局规定的考工定级当批次的聘用起始时间为准。

▲由高等级岗位到低等级岗位的高等级岗位任职时间可与低等级岗位任职时间合并计算。由专业技术岗位改聘到管理岗位原任专业技术职务可按以下条件与新聘管理岗位任职时间合并计算:

正高级职务改聘三级及以下管理岗位,副高级职务改聘六级及以下管理岗位,中级职务改聘七级及以下管理岗位,助理级职务改聘管理九级及以下岗位,技术员级职务改聘管理十级岗位。(管理岗位转专业技术岗位任职年限不能按上述标准反向计算)

▲2006年6月30日之前没有担任过新改聘岗位系列的任何职务的,按起参加工作时的学历确定见习期及转正岗位等级,再按2006年套改文件规定进行套改并按正常增加薪级工资的规定按年增加薪级工资后,确定新改聘岗位的薪级工资。(渝人发 [2006]144号文)

▲工人聘用到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其任职起始时间以具有相应权限的政府人事部门批准的“转干”时间计算,之前单位自行聘用的时间不能计算任职年限。

▲以下情况不能计算任职年限:考核结果为不合格、不计等次或未考核的;连续病事假超过6个月的;在职人员读统分研究生的读书期间;停薪留职(包括自费留学)期间;未签、缓签聘用合同的时间。

▲受降职、撤职处分人员受处分前后的同级职务任职时间合并计算;受留用察看、开除、劳动教养、有期徒刑缓刑、有期徒刑等处分、处罚任职年限从聘现岗位时间起计算。

▲自动离职后重新参加工作,任职年限从聘现岗位时间起计算。

(渝办发 [2006]257号文)㈢ 调整基本工资标准: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基本工资标准。㈣ 调整津贴补贴标准: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才力增长及调控地区工资收入差距的需要,适时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根据财政状况和对特殊岗位的倾斜政策,适时调整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标准。

三、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本科(含取得第二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和未取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及以下毕业生仍实行一年的见习期,发给见习期工资。博士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不实行见习期,硕士实行3—6个月的硕士初期(我院执行6个月),博士可直接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博士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在尚未聘任之前,发给相应的初期工资。各类毕业生见习期工资或初期工资执行期满后,按其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或确定的行政职务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技术工人学徒期、熟练期2年,普通工人熟练期1年。学徒期、熟练期满后考工定级,按初级工1档确定工资。(见习期、初期、熟练期工资详见《新参加工作人员工资待遇表》)

四、退(职)休待遇:

实行新工资制度后离退休的人员,在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其退休待遇按下规定执行:

规范退休费、退职生活费的计算比例,工作人员退休时,职务工资和津贴按国家有关规定打折扣后计发退休费。除继续执行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名义制定的提高退休费比例政策外,其它提高退休费比例的政策一律停止执行。(详见《退休费计算比例一览表》)

事业单位各职务层次对应绩效工资标准表

专业技术岗位

管理岗位

工勤岗位

绩效工资月标准 正高

910 副高

七级职员

技术工一级 技术工二级

830 中级

八级职员

技术工三级

770 助理

九级职员

技术工四级

710 员级

十级职员

技术工五级 普

685 注:经组织人事部门任命并执行相应管理岗位工资的人员,执行对应岗位的领导职务津贴补贴标准。离退休人员提高生活补贴比例标准表 人员类别

原生活补贴(元/月)

提高后生活补贴(元/月)

月增资额(元)退休

450 905 455 离休

450 1035 585 2009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执行标准

评论:29 条

查看:30974 次

www-发表于 2009-09-11 12:4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岗位等级:三类岗位 各分等级

依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不同,结合我市实际,对三类岗位划分了通用的等级。

管理岗位按现行的县处级正职到办事员分为6个级别,即五至十级职员岗位,依次分别对应事业单位现行的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其中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七级,其中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十一至十三级。

工勤技能岗位分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5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五级,依次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岗位结构:按照政策 优化配置

根据国家规定的1:3:6的总体控制目标,市人事局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对全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制定了首次设岗的分级控制目标,市本级事业单位为1.5:4:4.5,县(市、区)事业单位为0.3:3.5:6.2。

其中,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为: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2,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

一、执行时间

在职人员新增绩效工资额度和离退休人员新增生活补贴,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每年执行12个月。

二、执行范围

在编人员、享受在编人员同等待遇的人员及离(退)休职工。

三、绩效工资总额的组成

1、年终一次性奖金。

2、节假日补贴。

3、现行的生活补贴。4、2009年1月规范后的津贴补贴。

5、在职人员:新增绩效工资;离退休人员:新增生活补贴。

四、发放办法:

一、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现行生活补贴发放渠道不变,即由单位自筹;离退休人员新增生活补贴由财政全额发放;在职人员新增绩效工资的50%由财政补助,其余部分自筹解决。

二、标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新增绩效工资标准单位:元/月

三、职级标准 管理岗位 副局585 正处550 副处430 正科355 副科265 科员255 办事员235 试用期150 专业技术岗位 教授600副教授430讲师265助教255技术员235 工人 工勤技能岗位 高级技师355 技师265 高级工255 中级工235 初级工195 普工195 学徒期150.事业单位各职务层次对应绩效工资标准表 专业技术岗位

管理岗位

工勤岗位

绩效工资月标准 正高

910 副高

七级职员

技术工一级 技术工二级

830 中级

八级职员

技术工三级

770 助理

九级职员

技术工四级

710 员级

十级职员

技术工五级 普

685 注:经组织人事部门任命并执行相应管理岗位工资的人员,执行对应岗位的领导职务津贴补贴标准。离退休人员提高生活补贴比例标准表 人员类别

原生活补贴(元/月)

提高后生活补贴(元/月)

月增资额(元)退休

450 905 455 离休

450 1035 585

实行新的岗位聘任等级发放标准: 管理岗位

五级(正处)30000元/年 六级 26000元/年 七级 23800元/年 八级 19600元/年 九级 15800元/年 十级 11400元/年 专业技术岗位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34000元/年 副高(中高、副教授)32000元/年 30000元/年

26000元/年 中 级(讲师、中

一、小高)

九级 24800元/年 十级 23800元/年 十一级 19600元/年 初级

十二级 15800元/年

十三级 11400元/年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表勤技能岗位 技术工一级 26000元/年 二级 24800元/年 三级 23800元/年 四级 19600元/年 五级 15800元/年 普通工 11400元/年

2006套改后

建立由四部分组成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其中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实行“一岗一薪、岗变薪变”,“一级一薪、定期升级”。

我个人的工资条各项如下(省直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科研)

姓名 日期(年月)岗位工资 薪级工资 工改保留 其他国家(现在是0)的方出台 应发工资

扣失业 住房公积金

其他扣款

实发工资

(其中前两项是基本工资,国家给-参照下面表的标准,占约70%)例子

2006年套改

下面是文字的背景:2006年10月8日,河南省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实施范围■

此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包括下列单位中 2006 年 7 月1 日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教育、卫生、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文化、艺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单位。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畜牧、兽医事业单位。交通、地质勘查、测绘、气象、地震事业单位。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检验检疫、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房地产管理、物资储备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附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

列入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监管机构。其他事业单位。

■■工资制度的实施■

根据此次改革精神,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 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岗位工资的实施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三类执行。

专业技术人员按本人现聘用的专业技术岗位, 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具体办法是: 聘用在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 执行一至四级岗位工资标准, 其中执行一级岗位工资标准的人员, 需经人事部批准;聘用在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 执行五至七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 执行八至十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助理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 执行十一至十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 执行十三级岗位工资标准。在事业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并完成岗位聘用前, 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资暂按以下办法执行: 聘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执行四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执行七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执行十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执行十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任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执行十三级岗位工资标准。待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并按规定核准后, 专业技术人员再按明确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自己是多少级,恐怕要到人事部门专门问有情趣的对照后面的表喳喳自己的,很难看懂)

薪级工资的实施办法是: 工作人员按照本人套改年限、任职年限和所聘岗位, 结合工作表现, 套改相应的薪级工资。套改年限是指工作年限与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合并计算的年限, 其中须扣除 1993 年以来除见习期外考核不计考核等次或不合格的年限。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是指在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只适用于这次分配制度改革, 不涉及工龄计算问题)。在校学习时间以国家规定的学制为依据, 如短于国家学制规定, 按实际学习年限计算;如长于国家学制规定, 按国家规定学制计算。任职年限是指从聘用到现岗位当年起计算的年限。套改年限和任职年限的计算截至 2006 年 6 月 30 日。

绩效工资的实施由国家和省实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 按照规范的分配程序和要求, 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 自主决定绩效工资的分配。绩效工资分配应以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为依据, 合理拉开差距。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的实施办法是:对在事业单位苦、脏、累、险及其他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 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国家统一制定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政策和规范管理办法, 规定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 明确调整和新建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的条件,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工资分类管理的实施■

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根据其功能、职责和资源配置等不同情况,实行工资分类管理。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绩效工资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所确定的不同类型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在事业单位新的分类办法和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出台前, 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绩效工资暂按工作人员上 12 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核定;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和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绩效工资总量可分别高出一定幅度。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应结合单位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核定。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事业单位, 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不好、考核较差的事业单位, 相应核减绩效工资总量。对知识技术密集、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事业单位, 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可给予适当倾斜。■■正常调整工资办法■

正常增加薪级工资: 从 2006 年 7月 1 日起, 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 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 并从第二年的 1 月起执行。(记住了哈)岗位变动人员工资调整办法: 工作人员岗位变动后, 从变动的下月起执行新聘岗位的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按新聘岗位确定, 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由较低等级的岗位聘用到较高等级的岗位, 原薪级工资低于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 执行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 第二年不再正常增加薪级工资;原薪级工资达到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 薪级工资不变。由较高等级的岗位调整到较低等级的岗位, 薪级工资不变。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之间变动的, 薪级工资按新聘岗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重新确定。

调整基本工资标准: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 适时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基本工资标准的调整由国家统一组织实施。调整津贴补贴标准: 国家根据财政状况和对特殊岗位的倾斜政策, 适时调整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标准。■■新聘用人员工资待遇■

新参加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见习期工资标准分别为: 初中毕业生 570元, 高中、中专毕业生 590 元, 大学专科毕业生 655 元, 大学本科 毕 业生 685元, 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710 元。见习期工资执行期满后, 上述人员按所聘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 初中毕业生执行 1 级薪级工资标准, 高中、中专毕业生执行 2 级薪级工资标准, 大学专科毕业生执行 5 级薪级工资标准, 大学本科毕业生执行 7级薪级工资标准, 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执行 9 级薪级工资标准。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初期工资标准为 770 元[这个很重要],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初期工资标准为 845 元。明确岗位后,按所聘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薪级工资分别执行 11 级和 14 级薪级工资标准。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 可提前转正定级, 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可适当高定:其中, 对在县直单位工作的高定一级, 在乡镇工作的高定两级。

■■相关政策■

另据了解, 中小学教师、护士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标准提高 10%。这次套改增资, 事业单位原工资构成中津贴比例统一按 30%计算。单位工资构成中津贴比例高出 30%的部分, 套改后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特殊岗位工资构成比例提高部分, 暂时予以保留, 今后逐步纳入特殊岗位津贴补贴。事业单位未聘及缓签聘用合同人员参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按照原聘岗位套改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作为计发生活费待遇的基数, 其计发比例仍按国家和省现行规定执行。被授予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且 1993 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按国家规定高定了工资档次的人员, 仍保持荣誉的, 薪级工资可适当高定: 曾经高定过两个及以上工资档次的, 可高定两个薪级;曾经高定过一个工资档次的, 可高定一个薪级。因同一事迹同时获得过多个荣誉称号的, 不得重复高定薪级。相关链接:新的中小学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工资构成: 新的中小学工资制度总称为中小学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制。工作人员工资由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构成。职务(技术)等级工资为工资中固定的部分, 主要体现工作能力、责任、贡献、劳动的重复复杂程度津贴主要体现各类人员的岗位工作特点、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在各单位工资总量构成中, 职务(技术)等级工资部分占 70%, 津贴部分占 30%(这个也重要可能不同的地方这个不一样,具体多少有待“考古学家”考证)。如何执行中小学职务(技术)等级工资标准: ⑴中小学教师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序列和职务工资标准。受聘中小学教师职务的人员, 执行中小学教师职务等级工资标准。⑵中小学中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执行国家规定的同类人员的职务等级工资标准。⑶中小学行政人员实行国家统一规定的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度, 执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长等行政人员根据其学校的具体情况分别执行三至六级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行政职务与职员职务等级的对应关系,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具体确定。⑷中小学技术工人执行技术等级工资标准, 普通工人执行普通工人等级工资标准。幼儿园保育员原则上执行技术等级工资标准。

个人注

机关单位工资改革标准是国发2006(22号);事业工改后标准是国人部发2006(56)号,机关套改实施细则是国人部发2006(58)号,事业套改实施细则是国人部发2006(59)号。网络普通搜索文号即可得文件的全文。

由于精力有限,在此不发附件,不作说明。各省分别有基于国人部文件的相应政策文件出台。正式的文件有2个很大的表格,见后,供不同的人查自己级别和工龄和多少钱,难看懂。

现行的事业单位工资标准及结构是什么?

技术职务

|--------------------------------------

技术等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十二|十三 --------|--|--|--|--|--|--|--|--|--|--|--|--|--

高级技师

|368 |390 |412 |438 |464 |490 |516 |542 |568 |594 |620 |

| --------|--|--|--|--|--|--|--|--|--|--|--|--|--

技师

|309 |327 |345 |363 |387 |411 |435 |459 |483 |507 |531 |555 |

--------|--|--|--|--|--|--|--|--|--|--|--|--|--

高级工

|274 |290 |306 |322 |342 |362 |382 |402 |422 |442 |462 |482 |502 --------|--|--|--|--|--|--|--|--|--|--|--|--|--

中级工

|244 |258 |272 |286 |304 |322 |340 |358 |376 |394 |412 |430 |448 --------|--|--|--|--|--|--|--|--|--|--|--|--|--

初级工

|224 |236 |248 |260 |276 |292 |308 |324 |340 |356 |372 |388 |404

|(初期)|确定职| 职务工资|

||职务|

|职务 |职务工资 |

|职务工资 |

| |

|-----|津贴||

|津贴|

|-----|津贴|-----|津贴|

|工 资|务范围|档次|标准|

||工资|

|范围 |档次|标准|

|档次|标准|

|--------|---|---|--|--|--||--|--|---|--|--|--|--|--|--|

|博士学位研究生 |415

|讲师 |三 |352 |151 ||352 |151 |讲师 |四 |372 |159 |五 |392 |168 |

|--------|---|---|--|--|--||--|--|---|--|--|--|--|--|--|

|硕士学位研究生 |375

|助教 |四 |308 |132 ||308 |132 |助教 |五 |328 |141 |六 |348 |149 |

|--------|---|---|--|--|--||--|--|---|--|--|--|--|--|--| |获得双学士学位的|

||

| |大学本科毕业生及|

||

| |

|350

|助教 |三 |288 |123 ||288 |123 |助教 |四 |308 |132 |五 |328 |141 |

|未获得硕士学位的|

||

| |

研究生

||

| |

|--------|---|---|--|--|--||--|--|---|--|--|--|--|--|--|

|大学本科毕业生 |330

|助教 |二 |274 |117 ||274 |117 |助教 |三 |288 |123 |四 |308 |132 |

|--------|---|---|--|--|--||--|--|---|--|--|--|--|--|--|

|大学专科毕业生 |315

|技术员|二 |248 |106 ||248 |106 |技术员|三 |260 |111 |四 |278 |119 |

|--------|---|---|--|--|--||--|--|---|--|--|--|--|--|--|

| 中专毕业生

|295

|技术员|一 |236 |101 ||236 |101 |技术员|二 |248 |106 |三 |260 |111 |

|--------|---|---|--|--|--||-----|---|--|--|--|--|--|--|

| 高中毕业生

|295

|技术员|一 |236 |101 ||

295

|技术员|一 |236 |101 |一 |236 |101 |

|--------|---|---|--|--|--||-----|---|--|--|--|--|--|--| |

|280

||

篇2:事业单位工资构成及现行工资标准

事业单位工资构成及现行工资标准

2006套改后建立由四部分组成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其中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实行“一岗一薪、岗变薪变”,“一级一薪、定期升级”。

实施范围此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包括下列单位中 2006年 7月1日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

教育、卫生、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文化、艺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单位;

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畜牧、兽医事业单位;

交通、地质勘查、测绘、气象、地震事业单位;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检验检疫、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房地产管理、物资储备事业单位;

机关、团体附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

宁夏事业单位考试网

列入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监管机构;

其他事业单位

工资制度的实施根据此次改革精神,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岗位工资的实施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三类执行。

专业技术人员按本人现聘用的专业技术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管理岗位按现行的县处级正职到办事员分为6个级别,即五至十级职员岗位,依次分别对应事业单位现行的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其中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七级,其中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十一至十三级。

工勤技能岗位分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5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一至

宁夏事业单位考试网

五级,依次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岗位结构:按照政策优化配置

根据国家规定的1:3:6的总体控制目标,市人事局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对全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制定了首次设岗的分级控制目标,市本级事业单位为1.5:4:4.5,县(市、区)事业单位为0.3:3.5:6.2。

篇3:事业单位工资构成及现行工资标准

1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沿革

建国以来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主要经历了1956年、1985年、1993年、2006年四次制度改革。

1956年工资制度改革, 建立了职务等级工资制度, 改变了原来多种工资制度并存的现象, 奠定了我国工资制度的基础。

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行政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均改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 按照工资的不同职能, 将工资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个部分。建立了正常的晋级增资制度:每年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成情况, 适当安排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增长指标。建立了分级管理的工资体制。

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由于行业多, 情况比较复杂, 工作性质和特点也不相同, 按照情况相似又便于管理的原则, 实行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 管理人员执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专业技术人员执行各类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制;其标准工资由职务工资 (固定工资) 和津贴 (活的部分) 两项构成。事业单位人员津贴以编制部门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不同类型的预算管理形式来确定不同的津贴比例。全额拨款单位固定部分占70%, 活的部分占30%;差额拨款单位固定部分占60%, 活的部分占40%;自收自支单位根据单位的经济效益情况核定, 活的部分一般不超过50%。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次大的改革, 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 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 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是基本工资的主体部分, 实行“一岗一薪, 岗变薪变”。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 实行“一级一薪, 定期升级”。工作人员按考核结果实行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薪级工资的设置, 有利于工作人员经考核随工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工资, 鼓励大家做好本职工作。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中活的部分, 主要体现工作人员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 加大了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的力度, 增强了工资的激励功能。国家对绩效工资进行总量控制, 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享有分配自主权, 使绩效工资与工作人员表现、业绩相联系, 合理拉开差距, 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同时, 将绩效工资总量与单位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 促进事业单位不断提高公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社会效益。津贴补贴是补偿职工在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劳动消耗, 或特定条件下工作生活的额外支出。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 是全面实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

2 工资制度改革的几点启示

工资制度改革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 每一次工资制度改革, 都是同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政治形势相适应的, 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大环境。1985年的工资制度改革, 主要是为逐步消除工资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落实按劳分配原则, 为今后进一步理顺工资关系打基础;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是根据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结束了近十年的结构工资制, 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体现了复杂脑力劳动与普通劳动的差别, 体现了党中央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决心;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制止了事业单位人才外流, 为下一步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现行的工资制度改革, 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出发, 作出的重大决策。此次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调整了高度集中的工资管理体制,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财政分级管理的要求, 赋予地方、部门一定的分配管理权;

二是与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相适应。国家在进行工资制度改革的同时, 相应进行了就业制度改革、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健全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以及财务会计、税收制度等方面改革, 这些改革为工资制度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是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增强工资的激励功能, 完善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 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完善正常调整机制, 体现事业单位特点, 建立基本工资标准和津贴补贴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 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水平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3 现行工资分配制度存在的不足

3.1 工资中绩效奖金部分单位虽然有一定

的自主权, 但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特别是同一职称绩效奖金没有差别, 在配合单位绩效考核的同时, 单位很难将其它工资项目纳入绩效管理, 致使单位在制定一整套绩效考核目标后, 考核结果不能充分体现个人的按劳分配, 很难调动年轻员工的积极性, 使单位与员工之间易生矛盾。

3.2 正常调整工资手段简单。

现行工资制度每年调整薪级工资, 这样大规模的调整很难体现不同岗位、不同业绩人的贡献, 虽易于操作, 但却容易给单位造成负担, 致使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存在不愿意及时兑现的问题, 影响职工工作情绪。

3.3 上级管理部门工资总量控制同时给予事业单位有限的自主权。

要保证单位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 使工资待遇与工作特征相适宜, 劳动报酬同工作实绩相符合, 事业单位必须结合自身特点, 建立起公平合理具有激励和保障双层功能作用的内部分配制度, 籍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事业单位内部工资分配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前提是事业单位应承享有相应的内部分配自主权。没有相应的分配自主权, 就不能实行像年薪制、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制度, 且事业单位很难根据绩效奖金搞活经济收入, 不能有效调动职工积极性。

3.4 工资弹性不足。

现有的工资制度虽然建立了正常的晋升制度, 但没有体现单位不景气时工资如何如何调整, 单位若自行制定分配政策, 易使职工认为违背国家政策原则, 使单位与职工易形成情绪的对立。

总之,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也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只有建立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特点的、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 做到政府调控、分类管理、有效激励、内部搞活, 才能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用好人才、灵活多样和科学规范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才会使事业单位在激烈的竞争中充满生机和活力。

篇4:事业单位工资构成及现行工资标准

劳动工资统计,是反映收入分配和人们生活水平发送的重要内容。劳动工资统计为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企业的决策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一、现行劳动工资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國家统一的劳动工资制度下规范操作,是客观反映本区域实有从业人员、在岗职工工资现状的关键,近年来各单位劳资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业务不熟,错误频出。常见的操作错误有:

1.范围定义不清,制度规定难以掌握。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综合范围为辖区内全部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但不包括乡镇企业、规模以下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制度中有的规定却难以掌握。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当前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投资和劳动用工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企业都为九十年代以后建立,且大多集中在城镇,而企业主多数原有身份为农民。

2.指标设置陈旧,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现行的劳动工资统计指标设置陈旧滞后,几十年一贯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多种经济模式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模式,工资分配形式呈现多元化格局,现行的劳动工资统计指标体系已不能反映经济社会劳动工资的总体规模和主流特征,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

3.调查方式单一,难以保证数据质量。劳动工资统计至今仍采取计划经济时期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填报单位包括辖区内所有行业的全部单位,收集资料费时费力。由于填报单位增减变化快,单位各种情况变动大,再加上有些单位统计法制意识淡薄,不愿把工资总额报足的心态,工资总额漏统漏报现象较为严重,数据质量难以符合统计真实性原则。

4.统计调查手段落伍,报表收集难。劳动工资统计是目前我国现行统计报表制度中涉及填报单位最多的统计报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统计实行按行业扎口子的管理模式,按条线渠道报表的报送模式。随着机构改革、企业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强,劳动统计填报单位增减变化快、单位类型变动大、隶属变更多,无主管部门的单位增多,报送单位的统计机构不够健全,统计人员不稳定,造成劳动统计报表全面收集的难度越来越大,每个季度有不少单位必须通过统计部门电话催报提醒和上门工作才能收到报表,个别单位要好多次催要,甚至有的单位在规定期限内还不做统计报表。从事劳动工资统计的人员绝大部分是兼职、大部分由单位人事劳资部门或会计人员兼任,加上劳动工资统计是季度报表,所以普遍都反映在规定的期限内忘记报送劳动工资报表。

二、影响劳动工资全面统计报表准确性及时性的原因

1.基层统计人员兼职太多,极少有专门从事劳动工资统计的人员,大多是基层人事部门或会计人员兼任,加上劳动工资统计是季度报表,所以普遍都反映在规定的期限内忘记上报劳动工资报表。统计部门从长期统计的需要考虑或碍于情面,或限于人员精力的限制,一般不可能用统计法律对其进行处罚。

2.基层单位的经营状况、经济效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资待遇、工作态度,直接决定了劳动工资报表收集上报的及时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例如2004年劳资年报期间,县粮食局反映无法收集其下属单位的基层报表。其中有几户企业因经营状况不好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企业处于关停并转的边缘。出现了企业存在却找不到人上报劳资报表的情况,有的甚至仅有门卫、保安留守企业。这就造成统计部门劳资人员在多方做工作无效的情况下,不得不按其上季数据进行汇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面统计的数据质量,以及数据的可比性。统计部门往往在遇到上述效益不好的基层单位时,对其未报报表没有更多、更好的处理办法。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国有、集体企业被私人老板承包,或拍卖给私人的事情逐渐增多,这就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有些单位原是国有企业,而被个体老板承包或收购后,其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按照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要求,填报范围是辖区内全部独立核算的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从形式上看这些企业是国有企业,应该上报劳动工资报表,但被承包或收购后,这些企业人员工资的核算已是个体企业的那套管理模式,按照制度要求个体户不需要上报劳资报表,并且因随时更换人员、做帐不清楚等原因,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也无法准确上报。

4.劳动工资报表制度上规定,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不论是计入成本还是不计入成本,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不论是单位自筹的资金还是上级下拔的资金,均应列入工资总额计算的范围。这在每年的年报培训会上已经做了很详细的讲解,但调查中发现仍有半数以上的单位,由于单位经营管理的多样化,职工从单位获得报酬的多元化,出现漏报工资总额的现象,而且大部份单位都只是工资表上的数据进行调整上报,对工资表以外的和以实物形式支付给单位职工的部份大都漏报。统计部门大多以基层上报的数据为准,如果不是深入基层调查,根本无法了解核实这些情况。即便了解核实到了,在全面统计中统计部门仍没有力量进行一家一户的有效更正,最终汇总得到的工资总额的数据也就容易形成较多偏差。

5.劳动工资报表制度要求县级政府统计部门对其范围内的所有单位,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进行收集资料,这是条条统计的时候就制定的,当时的总体单位数很少,全面统计要求总体单位要保持相对稳定,每年的数据才具有可比性,这在当时来说可能有效。可后来实行块块统计加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每年的单位数都在大量的增减,由于每年的总体单位数发生变化,仍沿用全面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必将受到影响。

6.基层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对指标含义、包括范围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上报报表的数据质量。此次调查,基层单位人员因工作变动频繁,普遍反映对劳动工资统计指标解释不太了解,靠一年一度的年报会几个小时培训时间太短,很多问题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完成。

三、对做好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建议

1.改革现行劳动工资统计的调查方式。针对现行劳动工资统计工作量大,代表性差的弊端,建议采取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结合。对于劳动工资统计年报规模以上单位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规模以下的单位与基本单位普查相结合,基本单位普查范围是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在普查统计报表中扩大范围,增加劳动情况指标,这样既能节省人力、工作量,又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对于定期报表,建议取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劳动现象在一年内变化不大,工资较为规范,每年的变化不大。或是协调交由核对人员、工资的劳动人事部门统计,统一上报统计部门;对于定期报表中企业单位的统计,可以结合城镇劳动力调查,实行抽样调查,分行业、按企业进行抽样,反映区域劳动工资情况。

2.建立完善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劳动工资统计指标体系,统一劳动工资统计口径。要在改革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劳动工资统计指标体系,一是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统计指标,以减轻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二是要增加一些失业、下岗再就业等反映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的指标;增加一些在岗职工下设的职工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收入情况等细类指标,使劳资统计数据能真正为广大群众所用,为政府所用,为统计人所用。三是在设置劳资统计指标时,要注意词语的运用,选用词义清晰,简单明了的词来表达所填报指标的涵义。使统计数字能够不重不漏,正确地反应全社会平均劳动收入的方向。

3.确定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下的细项分组。在岗职II资总额应该是一个涵盖比较广泛的指标,包括的内容较多,除了工资科目里边有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津贴和补贴等项目外,还有一些工资科目中不包括的旅游费、过节费、实报实销的手机费、固定电话费、伙食补助等。所以在报表指标的设置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下应设置其中项,特别是工资科目中不包括的手机费、旅游费、过节费、伙食补助等,可能很多填报单位漏报了这些额度。

篇5:事业单位工资构成及现行工资标准

【教师的收入构成及退休教师工资计算方法】在为大家阐述教师的收入构成及退休教师工资计算方法之前,先给大家说一下下面的第一点:

一、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以教师职称高低定工资,不仅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职称原因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特别是没有晋上级职称希望的,后遗症一大堆。因为教师也是人,也存在心理失衡问题。在失衡心理的驱使下,导致师资流失严重,无法跳槽的教师,产生的不良后果将越来越多,于是每次中、高级教师职称评聘,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聘委矛盾重重,给腐败有机可趁。许多原来要好的教师,因此反目成仇,甚至还动用了黑社会,增添纪委等部门麻烦和工作成本。因为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政策影响安定、破坏公平、损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工资改革“限高、稳中、托低”,逐渐淡化职称工资,或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建立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收入分配,势在必行。

二、教师的收入构成:

教师收入由:基本工资、教龄工资、绩效工资、特优津贴等构成。

下一页 123

【大家还在看】

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消息:2017年教师绩效工资最新标准

篇6:事业单位工资构成及现行工资标准

销售顾问:擅长沟通、交流,表达流利,思维清晰10分

拓展能力强、能独立开发陌生客户20分

有团队精神、乐意奉献、开放分享10分

有独立的谈单并签约的能力50分

认同公司文化、形象气质佳10分

销售主管:擅长沟通交流,能独立签约50分

有极强的市场开拓能力、熟悉行业情况20分

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和较强自律性20分

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公司下达的目标30

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20分

认同公司文化、形象气质佳10分

销售经理:熟悉了解行业情况,有极强的市场拓展能力

借助团队力量完成公司业绩目标80分

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和职业修养,并对他人有积极的影响能力和领导力50分认同公司文化、并具备较全面的销售管理能力30分

一定的资源积累,个人每月都能达成业绩40分

猎头助理:有3年以上的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经验50分

有在大型企业工作3年以上的经验20分

擅长并喜欢与人交流沟通、性格外向10分

擅长简历制作、甄别,背景调查的30分

有广泛的人才储备并擅长挖掘人才资源的40分

认同公司文化、形象气质佳10分

猎头顾问:有高端人才中介服务工作3年以上经验的80分

从事过人力资源中级以上职位管理工作5年以上的80分

擅长与各种人打交道,并能通过对方言行基本分析判断出个性特点、工作作风

30分

擅长把握客户需求,引导客户做出正确决策40分

人才资源丰富,能在客户约定时间内完成协议10分

精通招聘、面试技巧、能指导人才合理跳槽30分

熟悉行业状况、认同公司文化,职业化程度高10分

篇7:现行公务员工资调查

现行公务员职务工资对照表,图中可以看出省部级正职领导工资为2510元

原标题: 公务员薪酬改革加速:向基层倾斜 各地补贴将规范并被监督

李晓霞(化名),北京市公务员,处级,月工资5000元,如果年底考核称职,还会有1000多元的奖金;而这项奖金是按照工资中前两项(职务和级别)的总和发放。“我比我们单位年轻的科级公务员好多了,他们都只有3000元的工资,在北京这个地方,怎么生存啊!” 李晓霞说。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人社部副部长何宪回应公务员涨工资话题时表示:公务员薪酬改革正在研究当中。

有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人社部牵头的公务员薪酬改革方案目前正在制定,“这个方案是按照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不仅建立健全了地区附加津贴,而且会监督地区津贴到位;同时,工资体系也适当向基层公务员进行倾斜。”

人大代表建议:定期调整,可升可降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公务员工资参差不齐,且大规模的薪酬改革已多年未做调整。比如,北京市从2003年实施“3581”阳光工资体系(即科、处、局、部级干部月薪分别为3000元、5000元、8000元以及1万元)后已有10年,整体薪酬并未做出过调整。

胡仙芝,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长期关注和研究公务员工资,在她看来,虽然《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同时还规定了工资调查制,但从实践层面看,目前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并未建立和形成公务员调查比较机制及动态调整制度,所以多年来公务员工资从未动态调整。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建议,国家应设立“薪酬调查委员会”,定期根据物价水平、社会工资水平等因素来评估,从而确定公务员薪酬的调整,“这种调整应该是可升可降”。

胡仙芝建议,公务员工资应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要与物价水平相协调,“作为社会劳动者,公务员履行公务也是一种生产力的投入和劳动付出,他们也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理应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经济成果,其工资和待遇也应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

现有的地区间津补贴差异大

在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公务员工资改革中,即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取消了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按照方案,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基本工资由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项构成。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

方案同时提出,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的方案“另行制定,适当时候出台”。7年过去了,地区附加津贴制度的实施方案仍未出台。其实,“地区附加津贴”早在1993年公务员薪资制度改革时就已经提出,各地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制定自身的“津补贴”。由于财政限制等种种原因,国家并未就“津补贴”出台统一政策。在此背景下,各地相继自行出台了“津补贴”政策。各种名目不同、数量不等的奖金、补助、津贴、补贴令人眼花缭乱。

由于公务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实行全国统一标准,由中央财政支付,而津补贴由地方财政安排,具有一定的浮动区间和灵活性,这被认为是导致各地公务员工资差异的“罪魁祸首”。

据研究中国公务员薪酬问题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系副教授孙琳统计,各地擅自发放的津补贴名目达到300多项。全国各地的津补贴很不平衡。

“近年来,有的经济发达、财政收入多的地区自行调整了标准,津贴项目名目比较繁多,加总起来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上限,清理是必须的。公务员实施地区附加津补贴方案其实是2006年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的延续,是继续贯彻落实改革方案的有关规定。”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但是,地区附加津补贴方案迟迟没出台,难度在于客观地评价各个地方的附加津贴,涉及到物价等的测算,比较复杂,“要搞得科学合理不容易,但肯定会出台。”

被误读的“高薪养廉”

“高薪养廉”也是公务员薪酬改革中常会谈及的一个问题。人们会不自觉地将之与“公务员高工资水平”相联系,将其与“廉政”结合起来,以为公务员工资水平高就一定能“养廉”,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的具体做法更被认为是成功范例。不时有学者提出要全面借鉴这项制度,用于我国的廉政建设和公务员制度建设。

但是,胡仙芝认为,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并非“高薪养廉”,且“高薪养廉”并不适合我国内地国情。

从2013年12月世界著名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的《2013年全球腐败指数报告》看,清廉指数与公务员工资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和反比关系。

胡仙芝对此排名进行过专门研究,她发现全球清廉指数排名在前十名的丹麦、新西兰、芬兰、瑞典、挪威和新加坡等国,其公务员工资基本上等于和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如新加坡在85%~88%之间,瑞典为96%左右,挪威为99%左右。“其实,人们看到新加坡公务员工资的绝对值高,却没有进行科学地横向比较,尤其是跟整个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进行比较,而是机械地进行国别比较,往往会脱离不同国家间的具体的国情实际和历史实际。”胡仙芝说。

其实是否高薪,主要体现在公务员平均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上。“如果把高于1:1作为一个标杆,可以发现,香港、新加坡等所谓‘高薪养廉’的国家和地区,其实并不是‘高薪公务员’;相反,俄罗斯却成为一个公务员‘高薪’的国家,他们的收入是社会平均水平的2.3倍。”胡仙芝说。

中国政法大学郎佩娟教授认为,社会上对新加坡“高薪养廉”的说法是误读,误认为新加坡公务员是高薪,其实主要是新加坡平均工资比较高,她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对‘高薪养廉’要有一个正确的解读,高薪养廉并不是单独把公务员的薪金提得特别高,高到所有的平均工资之上。”

篇8:事业单位工资构成及现行工资标准

双倍工资罚则中工资的构成在实践中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应只计算工资表载明的工资。理由是工资之外的各种补贴补助费、奖金等都是不定时不定额发放的, 具有不确定性。且根据行业惯例, 劳资双方所称的工资都是指通过工资表呈现出来的工资。二是应包括基本工资、补贴补助费、奖金、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一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获得的收入。因为双倍工资罚则的立法考量无非是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之合法利益, 加重强势的用工方之责任, 乃至惩戒, 对于双倍工资的性质应该定性为惩罚性赔偿措施。三是应包括基本工资、补助补贴费、奖金等收入, 但不包括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以及其他与劳动者劳动付出不对等的额外费用, 因为这些费用是用人单位出于保护员工之目的而支出的, 具有人文关怀的性质, 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与劳动者劳动付出相对等的报酬给付。

二、双倍工资罚则中工资构成之我见

笔者认为第一、二种观点都具有片面性, 第三种观点更为科学合理。第一种观点中的工资涵盖范围过窄, 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将基本工资压的很低, 通过发放高额绩效奖金、岗位补助补贴费、年终奖等方式来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而这些收入常常没有列入工资表册, 这种现象在销售行业尤其普遍。如果双倍工资罚则中的工资只包括工资表中的工资, 用人单位则很可能通过将本应呈现在工资表中的工资转移到工资表之外进行发放的方式来规避自己责任。第二种观点中的工资涵盖范围过宽, 甚至将部分与劳动者劳动付出不对等的收入纳入了双倍工资罚则的范围, 与劳动者劳动为用人单位创造的收益不相符。如果将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以及其他额外费用计入双倍工资罚则的工资中, 用人单位很可能会将这些具有对员工人文关怀性质的支出予以扣减, 最终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第三种观点中的工资范围适中, 能够做到在有效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同时惩戒用人单位, 值得提倡。

三、第三种观点的法律依据

(一) 立法考量

《劳动合同法》设立双倍工资罚则, 旨在杜绝用人单位利用事实劳动关系逃避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法定义务, 减少用工成本, 侵害劳动者利益, 即倾斜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倾斜保护劳动者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但是如果对劳动者采取过度保护措施, 不仅难以使劳动者获得实益, 反而有可能危害到劳动关系的稳定, 甚至最终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所以立法者在创立双倍工资罚则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根据法律的目的解释方法, 对双倍工资罚则中的工资采取的应该是广义的解释, 即包括基本工资、补助补贴费、奖金等收入。但任何法律的制定都必须强调法益保护的均衡性, 如果过分加重用人单位的义务, 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获得的一切利益都归入双倍工资罚则中工资的范畴, 则很可能导致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出现。例如社会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费用并没有相应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用人单位通常是出于对员工的关怀性质而支付给劳动者的, 如果在适用双倍工资罚则时将这些具有人文关怀性质的费用都考虑在内的话, 用人单位完全可以不再向劳动者支付这些与劳动者劳动付出不对等的费用。所以双倍工资罚则中的工资不应包括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以及其他与劳动者劳动付出不对等的额外费用。

(二) 法律法规整体间的协调

1.劳动类法律法规与统计类法律法规的协调

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6个部分组成: (1) 计时工资; (2) 计件工资; (3) 奖金; (4) 津贴和补贴; (5) 加班加点工资; (6)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第十一条规定:“下列各项不列入工资总额的范围:…… (2) 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待遇方面的各项费用……”例如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集体福利费等费用就不应计入工资范畴。

可以看出, 国家在统计类法律法规方面对工资的认定持第三种观点。通过法律的体系解释方法, 在法律法规对双倍工资罚则中工资的构成未作明确规定时, 对双倍工资罚则中工资的构成的理解可以参考统计类法律法规的规定。

2.劳动类法律法规与税收类法律的协调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税法第二条所说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 (一) 工资、薪金所得, 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工资薪金总额是指企业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 但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根据上述法律法规, 可见在税收方面, 无论是从劳动者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角度, 还是从用人单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角度, 对工资构成采纳的都是第三种观点。运用法律的体系解释方法, 将双倍工资罚则中工资的构成按照第三种观点处理, 能够实现劳动类法律法规与税收类法律法规的协调统一。

(三)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衔接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三条规定:“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 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 (1) 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 (2) 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 (3) 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项劳动报酬及其其他劳动收入。”

《劳动法》明确指出工资是劳动者收入的主要部分, 可见劳动者在工资之外还有其他收入, 而这些其他收入则被《劳动法》列举为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未列入工资总额的费用。双倍工资罚则是在《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 但是《劳动合同法》对于双倍工资罚则中工资的构成没有明确规定, 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已经对工资的构成予以明确, 即采用第三种观点。根据一般法的规定在特别法没有特别规定时应该适用于特别法的法律适用原则, 《劳动法》关于工资的规定应适用于《劳动合同法》。

(四) 《劳动合同法》条文间的协调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 包括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由此可见, 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中工资的构成采取的是第三种观点。双倍工资罚则与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两者都是《劳动合同法》框架下的内容, 二者不应该前后矛盾, 故二者中的工资都应该采用第三种观点。

综上所述, 双倍工资罚则中工资的构成应采用第三种观点。只有采用第三种观点才既能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又能达到惩戒用人单位的目的;既符合立法者的意图, 又能实现劳动类法律法规与统计类法律法规和税收类法律法规的协调统一、《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协调统一、《劳动合同法》条文间的协调统一。

摘要:《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即双倍工资罚则, 但对于该条文中工资的具体构成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颇具争议。笔者通过对相关理论及法律规定深入分析得出结论: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中的工资应包括基本工资、补助补贴费、奖金等收入, 但不包括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以及其他与劳动者劳动付出不对等的额外费用。

关键词: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罚则,工资构成

参考文献

[1]肖胜方, 刘继承.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问题研究[J].法制论坛, 2012 (01) .

上一篇:海南省农信社下一篇:襄阳中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