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金融风暴毕业论文

2024-05-06

经济法学金融风暴毕业论文(精选8篇)

篇1:经济法学金融风暴毕业论文

经济法学金融风暴毕业论文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经济法论文6000字。

美国的次贷危机,形成了一场影响全球、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这场金融风暴的发生,带来了许多值得人们反思的问题,也可能会引起全球格局的新布局和新变化,它可能会对人们的市场信心和信念产生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市场的依赖,以及市场实在地带给人们的益处,让人们充分确信市场的能量。自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以来,看不见的手就是支配人类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理念和法宝。后来,虽然这一观念因为经济危机而不断受到挑战,但自从美国里根总统执政以来,又高举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或者里根经济学的旗帜,推进了美国经济的强劲发展。这种经济发展的事实,又进一步树立了人们对市场的信心。但是,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又让我们充分体验了一回市场失灵的恶果,它必然会迫使人们重新反思市场是不是万应灵药,反思市场和市场化的限度。

这场经济危机也让人们认真反思政府的`作用,特别是政府在经济和金融活动中的作用。

在以往的观念中,政府管制职能的扩大,被人们称之为致命的自负和走向奴役之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就以这样的书名,来反思类似的问题,尽管他的反思,还有其他所指。在市场经济的早期,政府一直被定位为守夜人的角色,但自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以来,政府已经从守夜人的角色变成了总管家。尽管如此,人们对政府权力的扩张,仍然深怀戒心。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后,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几乎所有国家及其政府,都在扮演着越来越积极、主动的角色。各国政府不但在国内扮演着这样的角色,而且还出现了政府间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这种情况,对公民而言究竟是祸还是福,究竟如何看待在金融危机中政府权力的扩张这种现象?如何重新看待市场体制下政府的作用?这是此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的重要问题。

这次金融危机可能还会导致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不论在内国政治,还是在国际政治中,可能都是如此。在内国政治中,如何处理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等,这都是必须重新反思、认真对待的问题。而在国际关系中,金融危机的发生势必导致人们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的质疑和反思,多年来人们期待的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而不是单极化的情形可能因此有了条件,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可能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再者,这次金融危机可能带来国际经济和文化格局的重新分配。特别是随着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育、成熟和完善,他们寻求在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领域中的话语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俄罗斯举行的金砖四国元首会晤,提出了可能取代美元的新型硬通货币的建议,便可以看作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与此同时,在文化的发展和主导上,也可能会发生类似的情形。大家知道,自近代以来,全球文化的主导权事实上是欧洲中心主义或者欧美中心主义的。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更是独大地成为文化的输出国和领导者。美国的文化殖民现象令世人担心。但随着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这种以欧美或者美国为中心的文化殖民现象,必然会受到经济的影响,也会受到世人强烈的反思和质疑。因此,金融危机可能带来在国际社会文化领域中主导权的争议,也就不难预期。

以上由这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种种现象或可能性,都期待着法律人从法律的视角进行审视,寻求法律的对策、调整或规制。否则,如果法学学者找不到相关的法律对策,国家或国际社会无法针对这种情况作出法律的因应,金融危机只能导致进一步的混乱、失序,公民的自由、权利也将进一步受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经济危机不但推出了凯恩斯经济学,而且推出了著名的罗斯福新政。大家知道,那次新政的核心是针对经济危机,建立因应的法律体系。今天我们面对的这次金融危机,也亟需法学家从多视角提出因应对策,需要政府和国家从多方面提供法律对策。

篇2:经济法学金融风暴毕业论文

金融风暴影响下的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直接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相当数量企业开始裁员至倒闭,或开始调整和大幅压缩招聘计划,这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近年最冷的寒冬.

作 者:代丹 王希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525关键词:金融风暴 就业困难 举措

篇3:金融风暴对苏北经济的影响研究

这一机制是货币贬值对公司收支状况的直接影响。由于债务合约是以外币计价, 当本币贬值时, 公司的债务负担便增加。另一方面, 由于资本是由本币计价, 公司的资产不会有相应的增加。贬值的结果是使公司的收支不平衡, 净值减少, 并进一步恶化不利的选择问题, 国内有效抵押的减少导致贷款者的保护下降。净值的减少会使公司更加有可能去冒更大的风险, 从而加大了道德问题。由于贷款人面临更大损失的风险, 贷款便会发生萎缩, 并导致投资和经济活动的缩减。

这个把新兴国家的货币危机和金融风暴联系在一起的机制之所以会出现, 是因为贬值可能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因为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曾经一度经历过多变的通货膨胀, 它们的央行并无足够的信用来抵御通货膨胀。在货币危机后预期通胀率的增加也大大加深了金融风暴, 因为它导致了利率的大幅上涨。债务合约短期期限和利率的上涨相互作用能够使得公司的债务负担大大增加, 由此弱化了公司的现金流动性, 并进一步削弱了其收支状况。

2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江苏省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 同时也是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北部, 地处我国黄淮海平原, 总人口3195万人, 占江苏人口总和的43%;土地面积5.24万平方公里, 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3%;而GDP只占全省1/4不到, 财政收入只占1/5, 利用外资占1/15, 出口占1/20。

我国苏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 直接影响着区位优势选择与区域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苏北地区的主要特征有:

(1) 平均国民收入水平低, 消费能力弱, 投资需求与供给低水平均衡。

苏北地区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相对落后状态,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从市场里所能分享到的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利益比例低, 影响到区域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和区域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2)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能力弱,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

造成苏北地区区域经济低水平供需均衡与低水平恶性循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能力弱, 要素组合的生产力系统运行的技术层次和效率不高, 资源配置优化机制不健全。

(3) 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劳动生产率不高。

由于财政支出有限政府和民间用于教育和科学研究开发费用有限, 社会成员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低, 平均劳动技能不高, 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比较而言, 苏北地区自然资源、劳动资源与技术开发能力配置水平都较低, 劳动生产率低下。

(4) 相对落后的传统经济部门比例相对较高, 呈现二元经济结构。

一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工业部门和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比例较低, 传统的初级产品加工部门比例高, 产业结合不紧密, 产业关联程度不高, 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带动效果不明显。

3金融风暴对苏北经济的影响

金融风暴通过两个途径来影响苏北的出口与外资增长:一是金融风暴造成美国、欧盟经济增长下降, 导致国际需求减少。对苏北这样一个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较多的地区, 首先是影响出口增长。二是金融风暴造成资金链断裂, 特别是一些著名跨国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造成其对外投资下降, 也就影响到苏北引进外资的增长。前者的影响效应较为直接, 在短期内导致出口明显下降, 后者的影响是中长期的。苏北是吸收外资的地区, 外资企业又是出口的主力, 苏北要扩大出口对外资企业的依赖很大, 这两者相结合对苏北的对外经济影响较大。

(1) 出口增幅明显下降, 外商独资企业出口增幅低于内资企业。

2008年1-3月份, 江苏累计实现出口526.6亿美元, 同比增长19.6%, 增幅比2007年同期下降12.9个百分点。而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98.7亿美元, 增长16.0%, 增幅仅为2007年同期的一半, 占全省出口额比重为75.7%, 较2007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其中, 外商独资企业出口319亿美元, 增长14.2%。内资企业在出口增幅上高于外商投资企业。

(2) 机械及设备出口则出现负增长。

一季度江苏机电产品实现出口364.75亿美元, 同比增长16.4%, 增幅较2007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

(3) 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出口则出现负增长。

一季度, 苏北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出口235.86亿美元, 同比增长21.3%, 增幅回落30.3个百分点。但其中光电技术出口增长1441.6%、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出口增长95.5%、电子技术出口增长44.1%、生命科学技术出口增长70.6%、航空航天技术出口增长186.8%, 增幅均高于同期全省出口平均增幅;而出口额占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近65%的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出口则出现负增长, 3个月出口额下降2.2%。

(4) 对美日出口负增长, 对欧盟出口增长减速。

2008年以来, 分列苏北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的美国、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下降, 苏北与美国、日本的双边贸易关系也有所减弱。一季度, 江苏与美国实现双边贸易总额123.1亿美元, 同比增长仅为0.8%, 比2007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其中, 对美国出口98.8亿美元, 同比增长-1.7%, 自1月份以来一直负增长。一季度, 江苏与日本实现双边贸易总额为111.4亿美元, 同比增长-1.7%, 继1月份以来累计一直负增长。其中, 江苏对日本出口49.6亿美元, 同比增长2.2%, 增长乏力。江苏对美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出口增幅全部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对日本出口的笔记本电脑、纺织服装等商品出口增幅也明显回落。江苏对欧盟出口139.7亿美元, 同比增长19.9%。欧盟对苏北进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所下降, 且如果受美国经济拖累, 欧洲出口下滑, 欧洲经济也会受影响, 欧盟在年内对苏北进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能将进一步下降。

(5) 实际到帐注册外资出现负增长, 影响未来出口潜力。

2008年一季度, 实际到帐注册外资54.69亿美元, 同比下降5.2%, 考虑到协议外资转变为到帐外资有一个滞后期, 表明苏北引进外资确实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外资企业是苏北出口的主要力量, 其投资、增资的减少影响到未来的产能和出口能力。

4缓解金融风暴影响的对策

(1) 灵活实施新劳动合同法, 千方百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及国家实施从紧的调控政策都是不可控的因素。当务之急要保持企业的生存, 使其能够运作下去。针对苏北IT产业投资、出口、利润下降的局面, 一定要防止现已形成的在加工贸易中举足轻重的IT产业链断裂。具体措施是仍然要保持低成本, 来消化由于原材料成本、融资成本、市场需求下降的不利因素。创建和谐社会必须贯彻实施新劳动合同法, 提高工人工资水平, 但要充分考虑苏北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要通过增加就业来增加居民收入, 如果一味要求企业提高工资水平, 企业就有可能通过减少劳动用工来降低生产成本, 所以首先要确保就业, 在此基础上考虑增加人均工资。

(2) 努力扩大内部需求。

苏北经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 在国内投资受宏观调控影响、出口受国际市场影响的背景下更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进出口协调拉动。扩大消费当务之急是不断加快教育、医疗、养老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 切实改善民生, 真正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

(3) 积极调整对外贸易结构。

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 加快产业升级。苏北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一直压缩, 降价的空间日趋减少, 虽然国家在提高某些行业的出口退税率, 但是依靠一二个百分点的提升来调低出口价格的方法太过被动, 而且企业单靠价格竞争也难以建立核心竞争力, 所以出口企业应该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将外部的压力转换成出口产品升级的动力。外贸出口企业应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把低档产品的出口规模、品种和数量相对缩小, 把产品结构往中高档方向调整。这中间, 苏北的外贸出口企业应该加大技术投入, 开发新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开发高端产品, 做品牌产品, 将产品的差异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寻求新的市场需求并建立新的增长点。同时, 有能力的大型企业, 可以借国际并购的政治壁垒相对有所降低的机会, 加大“走出去”的力度, 以便提高苏北企业的竞争力, 并借此调整苏北的产业结构。

(4) 调整出口市场, 深化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深化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大力开拓发展苏北家和周边国家市场。美国在金融风暴中受到重创, 欧洲国家也受到很大影响, 虽然影响范围还在向新兴国家延伸, 但是出口市场的调整还是目前外贸出口企业最主要的办法, 而且, 调整的步伐要在稳健中尽量加快。在巩固原有市场同时, 也要大力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外贸企业为缓解出口压力, 应摆脱单一贸易依赖, 考虑更加广阔的出口渠道。放眼全球, 近些年来, 拉丁美洲、南亚、东盟、南非、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出现飞跃式发展, 这些市场拥有蓬勃商机, 经济充满活力, 进口需求越来越大, 值得苏北外贸出口企业更加关注, 把这些活力市场纳入本企业的出口市场考虑范围, 适时调整自己的出口市场,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5) 加强银行业风险管理。

近年来受人民币升值和外贸顺差快速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国内流动性充裕, 苏北以房地产、股票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上涨较快, 住房信贷、住房抵押消费贷款增长很快, 极易出现银行追求利润、忽视风险的非理性的经营行为, 一旦市场形势出现颓势, 可能对银行的稳定经营带来负面影响。而根据美国金融风暴的经验可知, 房价的快速上涨往往会掩盖大量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苏北银行必须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各类风险, 加强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建设, 提高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同时,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 特别是随着各国金融市场融合性增强,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也很重要。在监管中一方面要注意监管边界问题, 防止重复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间监管标准的统一性, 因为监管标准不同会导致市场中出现监管套利的行为, 而除了注意与别国货币政策的协调外, 金融监管方面信息的沟通、监管机构和央行之间的合作等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

[1]胡少维.次贷风暴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 2008, (11) .

[2]张春来.美国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影响评述[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

[3]姚铁明.论利用外资与苏北经济跨越式发展[J].当代经济, 2008, (6) .

篇4:金融风暴后的经济选择

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深层原因

记者:次级贷款、债务担保证券、信用违约掉期和金融衍生这一大堆金融概念,在近期关于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新闻传播中反复出现,一般读者也很难理解,您能不能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对这次金融风暴成因的认识?

杨万东:香港电影《无间道》中有句台词:“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简单的说,这次金融风暴就是美国对其在近10年全球化经济环境中不当经济行为的一次集中偿还。在近10年的全球化环境经济发展中,美国和中国被认为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其中美国的“贡献”在于金融创新和需求拉动,中国的贡献在于世界工厂和廉价产品的提供。

美国经济被称为“资产依赖型经济体”,美国人的资产构成是以股票和房地产增值为基础的,尽管个人收入增长一般,但美国的资产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这些年却大幅度增长。美国私人消费在2007年增至国内生产总值的75%,美国市场整体消费是中国市场的4倍,而中国人口是美国人口的4倍,也就是说一个美国人的平均消费是中国人的16倍。美国的平均家庭债务达到可支配家庭收入的133%,简单地说就是他们花的钱要比他们挣的还多。

记者:这些钱是怎么来的呢?

杨万东:美国经常性项目逆差吸收了约75%的世界剩余储蓄,2006年数额就达到8110亿美元,2007年更高。说白了就是,美国依靠他们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中的地位,特别是美元作为国际通用支付货币和华尔街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通过一系列纷繁复杂的金融工具和会计准则的设计,描述了一种资金只有在美国才能更快升值的神话故事,吸引全世界的资金都来玩金融游戏,金融游戏的过程表现就是美国房地产价格和资产价格的持续走高,持续走高的价格又吸引来更多的资金投入游戏。

货币本质上是一种通用等价交换物,金融本质上是经济资源调控手段。金融活动所创造的价值本质上在于金融活动对经济发展资源优化配置所带来的经济效率和效益提升的分成,不与实体经济活动交互的金融活动,本身并不创造真正的财富。而华尔街这些年,实质上就是以“假设”和“如果”为前提,设计了一大堆“金融创新产品”,并以令人眼花缭乱的传播手段,将这些“金融创新产品”卖给了全世界,制造出大量的金融泡沫,然后用以支撑高于“世界工厂”人均16倍的消费。传统的金融中,你花的是你已经拥有的钱;现代的金融中,如果你现在能挣钱,你就可以现在花将来“能”挣的钱;在华尔街的金融中,美国人还可以花“假设”将来可能有的钱。

记者:这个“假设”就是美国的房地产和资产价格会一直持续走高吗?

杨万东:是的,这个“假设”就是美国的房地产和资产价格会一直会波动性地持续走高。因为是假设,所以就可以无限放大,其中一种叫“信用违约掉期(CDS)”的“假设”,从2000年的8000亿美元膨胀到了2008年的60多万亿美元,比整个美国股市总市值的2倍还多。其他类似衍生金融产品的数量,到现在还无法得到一个确切的数据。

当这个“假设”被现实证明只是“假设”的时候,相信这个“假设”并购买了这个“假设”的资金,就成为了牺牲品,而整个华尔街也就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这次金融风暴的影响范围、深度和强度,都类似于1929~1933年全球经济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从实质上来说是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一次挫败,表明单纯依靠市场自我医治机制,实际上是一次成本高昂的社会性试错,必须有一种理性的力量不断对市场创新进行监督和完善,这种力量可以来自于知识界和媒体界,但其执行必须通过能及时反应的政府组织。

世界经济的走向会发生什么变化?

记者:这次华尔街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将会产生一些什么影响呢?杨万东;一觉醒来,发现脚下站立的不再是大地而是浮冰。做什么事都需要一个稳定衡量的尺度,美元至今仍被大多数人当作经济活动的稳定衡量尺度,今天石油价格变了,明天粮食价格变了。金融风暴后大家才明白,变的不是石油,也不是粮食,变的是美元。货币本质是一种等价交换物,当这种“物”变来变去的时候,特别是当有人可以任意让它变来变去,通过变让你的钱不断变少的时候,你还会用“它”当等价交换物吗?

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华尔街金融创新,在布雷登森林体系解体之后,重新确立了美元作为国际主要交换货币以及美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这次金融风暴使得金融资产证券化,特别是衍生化广受置疑,美元和美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岌岌可危。

全球化经济活动中,如何确定稳定的交换衡量尺度,以及这种尺度如何规范使用又一次成为了需要讨论的问题。在这种能够稳定衡量的交换尺度确定之前,全球范围内经济交换活动都将受到影响,各国经济发展都将受到拖累,世界经济增速将放缓。

记者:具体到国家地区会是怎样的呢?

杨万东:这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分工有关,如同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的自然灾害过后一样,经过华尔街金融风暴的荡涤,国际经济次序中那些人为的、浮华的、虚拟的价值都将被荡涤,而那些关乎人类基本生存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矿藏、粮食等农产品价值将真实显现,具体表现就是其价格上升,拉美、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资源富集国家会受益,但日本、欧盟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等,因其以制造业为核心竞争力,在全球产品贸易中其利益将会受损。

中国经济走向何处?

记者:中国经济的走向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杨万东:中国金融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在这场波及全球的华尔街金融风暴中,受影响和伤害相对来说是可能是较小的,这得益于前两年我们已经完成的金融体制改革和我国金融界对1997年亚洲金融风波教训的借鉴,我国的银行和金融监管体制对金融风险的警惕性要比美国等发达国家高得多。但受伤害较小不等于说中国金融和经济体系不需要变化,幸运的是我们现在可以主动选择变化。

记者:您是说中国金融体制的变化吗?

杨万东:是,但不仅仅是金融体制。华尔街金融风暴后,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势必面临一场大的调整,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国际主要交换货币的形成机制和管理规范调整,像美元这样不受限制的国际主要交换货币机制必须也必然得到改造,相对应的是我们国内的金融体制和经济发展战略导向都需要做出调整。

我们以往都认为美国的金融体制是最有活力最有创新性的,我国的金融体

制改革基本上也是以美国金融体制为蓝本来设计的。这次以“次贷危机”为先导的华尔街金融风暴提醒我们,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创新”必须考虑中国国情,金融企业必须设立“防火墙”,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充分认识金融体系所具有的脆弱性和风险危害性,努力控制风险,应该构建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制。

而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导向也必须进行调整。我国近20年的经济发展战略实际上学习日本和韩国经济起飞时采用的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依靠极低劳动力成本和以环境、资源的牺牲为代价,依靠我们民族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但随着全球金融环境的改变以及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我们已不能,也不应该继续这种经济发展战略导向了。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美国人“资产”的大幅度缩水,其购买力和市场需求将大幅度萎缩,欧盟和日本执行的是内部相对平衡的经济战略,它们不可能接受中国“强大”的产品生产能力对它们市场体系的冲击。而我们改革开放30年,随着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中国人民也应该享受一些经济发展的“红利”了,低劳动力成本也已经成为难以忍受的事情。同时,在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下,你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轻而易举地就会化为乌有。我们前10年拥有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时候,石油是不到30美元一桶,我们可以买70亿桶石油,我们干了30年拥有接近20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时候,石油变成了大约130美元一桶,我们只可以买大约140亿桶。

美元大幅度贬值,并将持续贬值的趋势使得中国用于购买美元资产的巨额外汇储备处于不断缩水的状态,相当于我们后15年的累积价值以实物计算还不如前15年累积的价值,我们辛辛苦苦积累的庞大外汇储备,转眼之间成为了国外金融资本的红利。所以我们必须,也只能调整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导向,从出口导向转向扩大内需导向,为满足全国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生产。其中的关键是启动和激发国民的资产和创业需求,彻底理顺市场经济所需资源的法律关系,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落实物权法和进行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这是一个非常大也非常关键的问题。

记者:具体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会有哪些变化呢?

杨万东:具体到老百姓的生活可能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价,另一个方面是理财。美元贬值、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外热钱的“避风”涌入,加大了国内的流动性,将拉动了国内的物价上涨,加上国家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实行的价格管制,成品油、电力、生活用水及其他管制品会保持持续的上涨压力,可能会使通胀长期化。在理财方面,购买了外汇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损失,应该尽早考虑避免风险的方法。

记者:中国经济前景会一片黯淡吗?

杨万东:不会,如果处理得当,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反而会成为中国经济又一次腾飞的机遇。

对内,我国改革30年,农村改革基本上是只限定在土地承包责任制范围内,融入全球经济循环圈的基本上是沿海和城市经济,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农村还处在经济发展的前期,如果我们这次能主动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导向,配合理顺市场经济所需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法律关系,将极大地激发国民的资产和创业需求,将城乡及沿海内地经济发展联结起来,创造出很大的内需空间,使中国经济体的规模大幅度增长。

对外,结合华尔街金融风暴后国际支付货币机制的调整,依靠强大的中国实体经济支撑和这些年形成良好的信誉,可以将人民币纳入国际支付货币形成机制,彻底改善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位置,提高话语权,为中国经济的更好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

篇5:法学、金融毕业生个人简历

朱国士
 
 
所修专业:法学、金融出生日期:1987-10-11
毕业院校:上海财经大学民 族:汉族
最高学历:本科籍 贯:湖南省
毕业日期:6月户口所在:湖南省
 

职业概况/求职意向

职位类型:全职期望职位:法律、金融、营销等
期望月薪:面议期望地点:深圳,广州,北京,上
 
 

所获奖励

 
 

工作经历

 
 

电脑水平

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熟练操作windows平台上的办公软件了解电子商务,能够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
 

语言水平

英语 熟悉 级别:四级
 

自我鉴定

本人有法学和金融双方面的知识背景,能够从事法务和金融方面的工作;丰富的校园营销活动积累了一定销售经验和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此外担任了三年班级班长,培养了相关的`组织能力。本人能吃苦耐劳,有很好的抗压能力,愿意从基层做起,有突出的再学习能力,有很强的可塑性,敢于面对各种工作带来的挑战并做到最好
 

教育经历

9月至207月 上海财经大学 法学 本科 209月至2009年7月 上海财经大学 金融 本科
 

篇6:论金融风暴启示企业

分析与探讨企业失利原因也许很多,但一般上来说,不外是对国内外市场无法掌握,新产品难以开发,现产品又开始过时,难以推

销,营业成本增加;专业及敬业人才难找,员工工作纪律松弛,经营策略不当等。现今许多本地企业营业不佳,更是以受到金融风暴之打击,及对外投资失利者占较多数。

由于金融业最先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它对整个地区包括本地之经济景气,存着普遍不乐观,对企业申请融资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对再融资之申请,更是少做为妙。目前商业用途房产如厂房货仓,所

评估之价值约一年前之七成左右,而银行贷款比例也由八成五降低至六成左右。银行界对经济景气缺乏信心,采取如此谨慎态度,无形中

使企业更加难以取得资金。同时高利率,低汇率使入口成本增加。原

本中小企业期待政府能及时调低政府组屋店租及产业税之年值,但至今依然保持一年前之市场价值水准。

因此面对不景气,银根紧缩,收款困难,呆帐危机重重,再加上股市与房地产市场泡沫幻灭,不少企业最终可能将面对资金周转不灵。

这危机相信于第二,第三季会更显著的浮现出来。

在自由经济市场中,景气循环原本就是一种自然的周期趋势。不管个人或企业都无法避免受到大环境变动的影响。但这次不景气来的太快及冲击太大,使得企业经营者措手不及,无力感非常重。相信关心社会之大众,也都产生一种关切的忧郁感,也令人更想追问,为何

有些企业依然能在这困境中顺利渡过,或甚至取得骄人之业绩?

依笔者近月来之观察,有以下几个因素,令一些企业能在这困难环境中保持优势:

一、不迷信“冒险”的精神:

其实,企业之成长速度,成功与失败,都与经营者之价值观有密切关系。有人将企业家精神与冒险精神挂钩,认为企业家必须具备有

冒险之勇气及敢下赌注之心志,才不会失去商机。因此鼓励企业者一遇有商机,便要眼明手快的抓住机会,绝不容许错过。事实上,一个

企业家对企业经营绝不是以赌博心态去经营,因为赌是负面的,不理性,投机及靠运气成分太高。企业经营是以该行业之专业知识为基础,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并做决策,同时又努力勤奋去耕耘,才有成绩。遇到任何商机,也都必须以理性去思考及分析,来评估该商机之短、中、长期发展状况之可行性。同时探讨企业本身内部条件是否适合去开发该商机。必须在商机外在因素佳,可行性高及企业内部条件如

资金、人才及技术等充沛俱全,能配合该商机短、中、长期发展,并在开发中如遇到未预测之变化,能够支撑进行持久战经营时,才能做

出投资决定。那么发展该商机之成功机率必然高。反之,如前述内部条件不足,商机之可行性低,那么冒险去投资,失败之机率则必大。

因此,不理性之冒险精神是企业经营者之盲点、缺点而绝对不是优点。

二、摒弃“贪与浮夸”之心态:

市场景气佳时,银行都乐意支持企业扩业并给予高融资率,间接鼓励企业扩业或置业,以致有些企业对地产业或固定资产投资扩张太

快,而忽略本身自有资金及负担利息能力。通过挪用企业短期经营资金去当成中,长期投资之自有资金是最常见之方法。也有以再融资方

式将增值之产业再度抵押以取得资金来进行扩业所须之资金。这种以举债付债之方式,在市场景气好时,尚可勉强支撑渡过,也许有利可

图。但如不及时放手,而遇上不景气,则必定大伤元气,甚至有倒闭可能性。也有不少企业因内部条件不足,却匆忙到外国进行投资,后因资金不足,不能做持久战之经营,而须半途而废。结果不只所投入

之资金泡汤,有时甚至损害到国内母企业之根基。

因此“贪与浮夸”的心态,是企业经营者之盲点,必须摒弃这不良心态,以踏实,谨慎的态度来经营。企业不在大,而在会赚钱,才

是企业经营之目的。

三、随时的“变”,就是唯一的“不变”:

当今,大环境变化太快速,使得我们不得不改变以适应环境,否则就得面临遭淘汰的命运。随时的变,就是唯一的不变。在这变革观

念的影响下,企业组织必须随着环境之需要而急速改革重组。在进行企业改革或重组,或生产流程改变等等之前的优先条件,便是要改变

组织里之人,尤其是企业内高级主管。换言之,组织变革的核心工程是改变人的思想。先由改革人之思想,才能进而改变其行为态度,最

终才能改变其工作方式而达到要进行组织改革之目的。因此身为企业经营者,必须先具备能改变自己思想的心态。以变来应付万变,使企

业能顺时势,以取得优势。

四、推行集思广益与团队合作精神:

推行集思广益与团队合作精神,并摒弃我们根深蒂固的“权威文化”是企业避免陷入经营危机之最好方法,一个企业陷入单一威权的领导,则企业上下人员唯上级之命是从,创意与多元思考就无法产生;而在领导者的判断正确时,企业或许不会出大问题,但是当领导者

判断一发生错误,则一步输满盘皆墨,整个企业可能因而走向不归路。惠普(H.p.)之总裁路易士·普烈特(Lewts platt)曾说:“惠普有

13个不同之产品部门,共有2万8000多种产品,因此一个人主导所有策略是不可能的,因为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的智慧足以应付。”又如美

国亿万大富豪保罗·盖地(paul Gatty)对企业成功之道的见解:“我宁可靠100人,每人用1%努力而成功。也不愿靠自己100%的努力而成功。”这些话都代表集思广益与团队合作精神之可贵。

管理学大师迈可·波特(Micheal E.porter)认为维持竞争优势才是企业永续经营之道。而要使企业维持竞争优势,则须先着手创造

共同远景。有远景,才有工作热忱,才会自发性的去提高效率。有共远景才能把企业内部紧紧凝聚一起。不管在任何恶劣之经营环境中,仍然能维持向心力,让员工们感受到工作富有意义,有归属感。我们应改变“学而优则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心态。学习先进国家“各行业岗位皆有专业”之概念,使各行各业岗位之人士

篇7:港口如何应对金融风暴

港口如何应对金融风暴

是我国多灾多难的一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国际油价高涨,都对我国港口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对中国港口带来了巨大冲击.这是30多年来没有遇到的冲击,很可能从此改变中国港口发展的轨迹.

作 者:其东 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港口英文刊名:CHINA PORTS年,卷(期):“”(12)分类号:关键词:

篇8:经济法学金融风暴毕业论文

关键词:金融风暴,体育经济,发展,对策

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国际体坛开始出现“钱荒”, 不少世界知名大企业纷纷压缩对体育的赞助金额直到退出赞助行列,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甚至发表文章, 建议伦敦仿效1908年罗马的先例, 放弃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而与此成为对照的是, 中国体育市场却出现逆势上扬的趋势, 大批中外企业近日纷纷与中国体育部门和体育传媒签署赞助协议, 这表明中国体育这一领域继续被各国企业看好。即使如此我国体育经济也应该调整自身的战略部署, 认真思考现阶段我国体育经济存在的不足, 通过查漏补缺完善这些不足之处, 只有这样才能从容的应对全球性质的经济危机。

1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

1.1 供需不平衡

体育内需包括体育消费需求和体育投资需求, 二者是国内体育市场的两个轮子。这里的体育消费需求必须是有效需求, 即有支付能力的体育需求。我国有人口13亿之多, 是国内外投资者普遍看好的消费市场, 但人口并不与消费数量成正比, 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层次低下是制约国内消费的最大障碍。受这种国情的影响, 我国体育消费还处于低水平。在当今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 国民体育消费行为更加谨慎, 抑制了需求水平的提高。

从体育投资需求看, 买方市场的出现和价格竞争、成本竞争弱化了许多人的投资能力, 体育投资需求不足不仅成为体育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而且成为决定体育产业预期的主要因素。从体育投资拉动的持久性看, 必须动员社会体育投资力量, 形成具有一定投资规模和质量推进的社会体育投资“方阵”。在体育市场化的投资环境下, 体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及体育投资领域的多样化要求唤起社会各方面的体育投资热情, 但由于私人资本投资热情主要取决于资本回报率和当今经济危机的影响, 在新的体育投资热点尚未形成前, 私人资本对国内体育投资前景看淡, 谨慎的投资行为很难在短期内形成体育投资扩张态势。多元体育投资偏冷和有效体育消费不足成为体育经济增长的两大制约力量。

1.2 体育投资缺乏热点

从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看, 住宅、家用轿车、农用车辆等是后工业化时代必然出现的消费热点, 由此拉动的是住宅建设、基础工业的兴起, 进而带动建材、机械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着这个工业化进程, 体育消费也呈现繁荣景象。体育产业以其丰厚的回报和跨越国界整合资源, 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投资热点之一。但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投资链的断裂势必影响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力度。

自1990年亚运会后, 中国已逐渐将体育全面推向市场, 使其市场化、产业化、商业化, 并实施适应两个转变的体育经济政策, 促使体育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因为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产业体系和健全的体育市场而未能引发投资人的关注热情。加之经济危机对投资者经济上的伤害, 使其资金周转周期延长, 无形中削弱了其对体育经济投资的热情。

1.3 发展第三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成本约束

我国城市化水平比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低得多, 第三产业发展的余地十分广阔。然而,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的国家, 农村人口9亿之多, 经济基础薄弱, 这一庞大的人口群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十分有限, 第三产业离他们还甚远。因此, 作为第三产业中后兴起的体育产业, 目前还局限于我国的大中小城市。这样, 在城市化进程较缓慢的情况下, 脱离实际去发展体育产业, 一方面会增加体育产业的服务成本, 使其超出公众的承受能力, 现在许多健身娱乐场所的价格还是很高的, 很多健身器械的零售价一般在几百元至几千元;另一方面, 会降低体育投资的运行效率。

2 客观实际上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

2.1 传统体制的制约

我国体育赛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 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 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成分, 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 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 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体育的积极性, 形成了“居民低收入—政府投资—福利分配—投资萎缩”的经济流程。

2.2 市场竞争乏力

我国全球知名企业甚少, 众多企业与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企业相比, 资本明显处于弱势。因此, 在很多国际性的重大赛事, 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名权、指定性产品等的商业竞争中往往难以占有一席之地。

2.3 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

体育产业的开发需要既懂体育、又懂经济和管理的人才, 而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下岗待业人员, 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 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深入了解, 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 没有形成一个体育产业人才群体。国内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盲从倾向, 哪种体育运动获利较高时, 众商家便都往一条道上挤, 造成了重复建设、规划不科学等不良现象。

3 经济危机环境下发展我国体育经济的措施

要在目前经济危机环境下进一步发展我国体育经济, 有赖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加大体育改革力度, 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完全是按国家预算而进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体育改革方向主要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来展开, 与企业联手办体育有利于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逐步实现政体 (体育企业) 分开, 真正按市场经济发展体育经济。

3.1 形成梯次开发, 扩大体育内需

面对当今的经济形势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我国东部地区人才集中, 资金雄厚, 出口便捷, 故在体育用品的开发上应以高新技术为主, 增加其附加值, 利用其地域、信息快捷优势, 迅速占领国际市场;中部地区人口众多。人力资本相对便宜, 应以国内大众需求的体育用品为主进行生产;西部地区地广人稀, 交通不发达, 少数民族众多,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不同的体育传统, 应以生产少数民族体育用品为主。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大众化。体育用品的增长主要决定于消费和销售, 因此, 巩固现有成果, 引导新的消费群体, 开发新的体育用品, 以及完善售后服务, 构建新的消费平台和销售平台是现阶段乃至以后一段时期所必须做的工作任务。

3.2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如何通过刺激经济的增长是经济危机时期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我国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的体育产业各级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研究, 进一步转变体育发展观念, 改变以往搞体育就是公益事业、行政计划政府职能、国家拨款等旧的思维定式。拓宽体育企业的融资渠道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 规范财务运作, 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广开渠道, 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经营体育基础设施。国家应制定一系列向体育产业倾斜的政策、法规, 积极扶持体育产业的发展。除了在税收和投、融资等方面给予体育服务性行业特别的优惠, 吸引社会资本向体育产业流动外。

3.3 培养体育人才, 规范体育市场

针对我国体育人才短缺的问题, 我国应加强体育人才的培育和教育, 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 努力造就既懂理论又懂技术的管理型人才。首先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再次是要广泛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与合作, 学习借鉴国外体育经济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 要加强市场规范运作, 正确引导和刺激消费。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档次, 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多彩的体育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更长远的经济效益。面对经济危机能趋利避害, 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史兵.对我国体育经济学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2, (1) .

[2]白耀东.中国体育经济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06, (12) .

[3]骆秉全, 樊心刚.对我国体育市场发展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 2001, (4) .

上一篇:梦想启航活动主持词下一篇:教学评一体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