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精神感悟

2024-07-10

红军长征精神感悟(精选8篇)

篇1:红军长征精神感悟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的眼前,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震撼啊!数千人马驮着锱重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高山悬崖,冰雪雨雾、湍急的河流、莫测的风暴、灼热的沙漠、无底的沼泽,饥寒交迫、刀山火海。。。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红军,这就是“无坚不摧”的红军。
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人类载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远离了那战火纷纷的年代,现在的人们面对困难有两种选择:知难而退或者就是知难而进。知难而退的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二。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不做了,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误。我后悔自己没有去面对它,没有去锻炼自己,红军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道的困难。试想一下,我在他们的面前似乎变得那么的渺小和苍白无力。。。,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对它,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学习的过程,正如科学家攻克难关一样,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只有披荆斩棘,奋勇当先,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知识就像满目琳琅的大宝库,探寻它的路是坎坷的,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其实,困难的重量是由你的习惯来称的,在怕困难人的眼中,它就像巨人一样,相反,在怕困难人的眼中,它只不过是蚂蚁大小,只有经过磨练的人,才会不停地与困难做斗争,勇于和困难做斗争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不经一番彻苦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潜心研究十多年,验算用的草稿纸竟达十几麻袋之多。终于攻克了数学上的难题哥得巴赫猜想。诺贝尔奖的创立人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有十几次差点落入死神的魔掌,但是他还是不放弃,继续研究,终于取得了胜利。中国的保尔张海迪,在轮椅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神舟五号经过中国科学家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成功的飞上了太空,让世界人民所瞩目,救死扶伤的李时珍,经过自己二十多年的呕心沥血,不知道踏遍多少青山悬崖,用心血筑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这不就是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吗?正是由于他们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换来他们伟大的成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是我们中华儿女每个人的神圣责任,在学校我们要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我们要学好每一科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用科技来强国,我们要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祖国永远巨人般立于世界之林。

文章标题:《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篇2:红军长征精神感悟

也怪不得如今的年轻人。毕竟,那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岁月,和现实生活相距太远,引不起他们足够的关注也可以理解。但问题背后的隐忧是,先辈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如果在下一代人身上得不到有效的继承,那我们面临的将是精神上的断层。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只有牢记历史,我们才能找到我们的传承,明确我们的奋斗方向。所以说,追忆和纪念那段历史是我们需要做的重要事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唤起人们对先辈丰功伟绩的记忆,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让人们重温我们的过去,记住那段不平凡的历史,从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多元化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唱响主旋律。

追忆和纪念固然重要,但仅仅停留于此还远远不够。追忆和纪念是为了不忘却,是为了发扬光大,但能否真正让历史在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头脑中扎根,能否把这种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真正注入人们的思想意识,转化为一种作用于人们行动的精神营养,则是需要我们长期努力的事情。原因就在于,随着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变化,社会上一些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改变,传统意识淡化、价值取向多元化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社会现实。作为我们这个民族、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宝贵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无疑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但要真正让它发扬光大、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则需要努力改变我们的“精神土壤”,通过长期不懈的、切实有效的努力,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追求崇高的价值取向。

篇3:红军长征精神感悟

一、红军长征的阶段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了三方面的严峻斗争,其具体历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一,1934年10月到1935年1月,红军在经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在博古主导的党中央错误战略决策下在湘江战役中遭受巨大损失,但是这也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其二,1935年1月到1935年6月,遵义会议召开并对博古等人的军事路线提出批评,进行中央领导改组,正式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红军领导集体,此后在毛泽东等人的正确带领下红军初步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实现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从此改变了红军被动围堵的局面。其三,1935年6月到1935年9月,红军两大主力军会师,在与张国焘等人进行反复斗争后,坚持北上,克服了雪山草地的极端艰苦环境,明确指出陕北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其四,1935年9月到1935年12月,中央红军在通渭榜罗镇会议对陕甘支队进行整编后,于同年10月到达吴起镇,并在11月下旬取得直罗镇战役胜利后,在12月份召开瓦窑堡会议,对党的路线做出了重大的战略调整。其五,1935年12月到1936年10月,红军在东征和西征后,三大主力军在陕甘宁地区实现会师,完成长征路,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二、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五个层面对长征精神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根本要义:始终保持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红军长征本质上就是革命力量对反革命力量的伟大斗争,在这一伟大的斗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由于尚处于建设时期,因此也必然经历着一定的内部斗争[1]。同时,红军长征还受到极端自然环境的影响,面对着饥寒伤病的考验。基于这一状况,红军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及对党和人民的坚定信心、对革命胜利充满希望,进而不断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促使我国革命由此发生巨大的转折。

(二)集中体现: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是红军在长征经历革命斗争过程中根植于理想和信念铸就的革命英雄主义战斗作风,正是因为在长征中始终保持着这样的精神状态,红军才能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缺乏了这种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长征精神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当前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务必保持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思想,切实增强政治、大局、核心和看齐意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最终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

(三)正确指南:实事求是的思想和机动灵活的战略。对党的坚定信念、对革命的忠诚、不畏艰难勇于流血牺牲的精神都是红军作为革命斗士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仅仅具备这些素质还无法保证革命的胜利[2]。以此对革命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并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唯有如此,长征精神才能够最终结出胜利的果实,开辟革命新局面。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级领导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应对国内外局势变化,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敢作敢为,锐意进取,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四)重要条件:顾全大局、团结友爱、品德高尚、严守纪律。中国红军是在中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与其他一般军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不仅组织纪律性强,并且能够顾全大局,军队中的每一个人基本都能够做到个人利益服务于整体利益;同时,在整个红军长征的革命斗争中即使遇到最大的艰难,如过雪山草地,团结友爱的精神都没有丧失,甚至一些战士为了救援战友而牺牲自己,充分表现出红军的革命友爱,这一精神的存在是红军最终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重要条件。

(五)外部条件:紧紧依靠和团结人民群众,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红军是人民的军队,红军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依托,才能够促使长征精神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获得革命的胜利。在漫长的长征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给予红军极大的支持,为推动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弘扬长征精神还应该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发挥出长征精神的力量,对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作出正确的指引。

三、弘扬长征精神,助推中国梦

中国梦简单的说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方面的强烈信心和愿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必须坚定不移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才能够维护国家的稳定发展。因此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党必须坚持弘扬长征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敢于牺牲、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切实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要: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革命斗争过程中谱写的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精神对我国社会建设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红军长征的阶段入手,对红军长征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以期让更多的人对长征精神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红军长征,长征精神,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后强.阿坝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转折点--在“长征精神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J].中国西部,2015(30):8-11.

篇4:放歌红军长征 弘扬革命精神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安徽文艺出版社和解放军外语音像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放歌长征——长征纪念歌曲100首》的大型歌集出版。用歌曲记录历史,用歌声弘扬长征精神,成为该书的鲜明特点。

书中精选了100首各类风格的歌曲,按着序曲、四个乐章、尾声的框架进行编排。从内容来看,四个乐章(突出重围,挽救危亡;移师遵义,拨正航向;历经艰难,挥师北上;会师陕北,奔赴前方)的歌曲比较全面地反映出长征历程中的四个重要阶段。这些歌曲来自于传唱了近半个世纪的《长征组歌》,来自于红军长征经过的各地各族民歌,来自于长征题材的影视歌舞插曲,来自于毛主席诗词歌曲,来自于怀念长征、歌颂长征的创作歌曲……这些歌曲大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重新唱起它们,更能唤起人们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敬意。“序曲”部分是对红军长征前的铺垫,“尾声”是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弘扬,就此,构成了一部跌宕起伏、大气磅礴的“长征交响曲”。

作为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出版物,《放歌长征——长征纪念歌曲100首》这部歌曲集无论在选曲、装帧、印制的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可谓是精品。本书的歌曲不但配了文字说明,还配了红军长征各个时期珍贵的历史图片及与歌曲相关的插图,增加本书的可读性。

篇5:读《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感悟

奇迹!数千人马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江河汹涌阻去路,群山险要助敌兵。他们却履险如夷,横扫千军,这难道不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吗?面对着饥寒交迫,刀山火海,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支被誉为“天下无敌”的队伍,就是红军!

长征途中,红军吃皮带、挖树皮……克服过种.种困难,而今,若是拿红军与我们做比较的话,我们的情况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饿了,就走不动路;饱了,就起不来了;有好东西吧,又挑食、偏食,要不就太胖,要不就太瘦;要稍察了点皮,疼得只掉泪;要受点皮肉伤,就更受不了了,疼得是哭爹喊娘。想起红军,真是惭愧!

毛主席曾经用诗这样评价过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师鞭策着我在漫长人生路上前进!

★ 红军长征口号

★ 红军长征路线体会

★ 红军长征观后感800字作文

★ 赞美红军长征的诗歌

★ 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初中

篇6:红军长征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长征时曾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70年前的红军长征,是一场举世罕见的军事战略转移,驾驭这一复杂进程的核心领导力量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党和红军的集中统一是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

长征的胜利是坚持党对

军队绝对领导的胜利。作为一次涉及全国各支红军部队和各个根据地的大范围战略行动,全党能否始终保持高度的团结统一,几支红军能否完全置于党中央的绝对领导之下,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命运和革命事业成败的大问题。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生死攸关的转折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保证了战略大转移的军事胜利和北上抗日政治目标的实现。此后,党中央开始恢复在红军部队的集体领导制度,广大官兵高度凝聚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并迅速取得了军事斗争的主动权。1936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党中央果断作出了共同北上的战略决策,但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拥兵自重,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在这场严肃斗争中,全军官兵坚决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使党和红军又一次闯过了险关。毛泽东同志在总结这一斗争经验时深刻地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70多年来,我军靠着这一特有的政治优势,战胜了一切困难和敌人,使这一原则深深地扎根于全军官兵的思想意识深处。正因为这样,位高权重的张国焘投奔国民党时连一个警卫员也没能带走;企图叛逃国外的林彪连一兵一卒也未能调动。

长征的历史表明,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领导,是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中心环节。中国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度里进行的,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我们党能不能从思想政治上掌握军队的绝对领导权,直接关系到党和军队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长征的胜利首先是我军政治优势的胜利,红军部队之所以能够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浴血奋战,首先是把“革命的政治精神贯注于每个士兵之中”的结果,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领导,实现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军要铸牢军魂,最根本的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有了理论上的清醒与坚定,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才能把军魂意识建立在高度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在观察现实世界时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在重大是非面前才能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行动自觉。

长征的历史表明,从根本制度上解决问题,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保证。在我军制度的全部实践中,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始终处于最根本、最核心的位置。我军之所以能够在70多年间始终保持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实行了一整套党领导军队的科学制度。实践表明,制度建设对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岁月如梭,当历史飞掠过战争的硝烟,定格在市场经济环境时,我军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党指挥枪这个军魂不能变,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制度更加珍贵。

篇7:红军长征精神学习心得

红军长征精神学习心得8篇【一】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的奇迹。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9年5月20日下午,在x考察调研的______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x市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在会见于都县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他动情地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当年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凭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最后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

长征精神永不过时!重温长征精神,一方面是缅怀先烈、___,走好新的长征路;同时,长征的胜利也充分表明,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今天,重温长征精神,就是要走好新的长征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军长征精神学习心得8篇【二】

80年前,两万五千里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地球上的红飘带舞出中国共产党人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80年间,长征虽已远去但长征精神却在时代中淬火升华,激励着中华儿女夺取革命战争、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在中华民族拼搏与奋斗的征程中,长征精神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翻开长征的历史,可以发现这样一组令人震撼的数字:仅红一方面军就翻越山脉18座,跨过大河24条,历经11省份25000华里;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74华里……正是这样的磨砺,产生了伟大的军队、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奇迹。

长征不仅创造了世界的奇迹,保留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镌刻下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锐意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

旗帜指引方向,精神穿越时空。纵然时代在发展,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变化,但长征精神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在历史长河反复淘洗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长征留下的精神火种已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激励着人们赢得民族独立、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国家富强,引领中国步入崭新的时代。

今天,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命题,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续写新的篇章。翻越五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党领导红军突破了一道道天险和几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这种不畏艰难险阻、争取革命胜利的精神与豪气正是我们当前最需要的。宏伟目标振奋人心,“十三五”规划纲要蓝图绘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号角声震,我们只有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为实现复兴伟业排除万难、不懈奋斗。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80年前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依旧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坚定理想、砥砺意志,___、继续前进。

红军长征精神学习心得8篇【三】

7月18日,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习说,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举世闻名的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百万大军的重重围追堵截,征服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踏遍十余省,长征二万五千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书写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今天,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和平年代的新长征。这场新长征虽然没有雪山草地、战火硝烟,却仍然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并从中汲取信心、智慧和力量,在党的领导下,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长征路。

弘扬长征精神,要坚定理想信念___。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最根本的精神动力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由此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靠这种精神最终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在最关键的时刻,挽救了党和全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正像毛主席指出的,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现在,我们又踏上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的路还很长,要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首要的是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不断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动力,把个人梦想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___,笃定共同富裕目标继续前进,以扎实的作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幸福做出贡献。

弘扬长征精神,要坚定克难制胜的信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使中国经济迸发了活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改变国家历史进程的同时,也改变了无数普通中国人的命运。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必须增强危机意识。要看到,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水平排位还很低,家底还不厚实,决不可歇脚停步。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既是基于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的规律遵循,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还要看到,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也会遇到坎坷,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只有继续发扬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在思想上扫清障碍,在新长征路上实现新的跨越。

弘扬长征精神,要坚持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长征中,当发现预想目的地的环境、条件和敌情不适宜建立根据地时,以___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拘泥于已定方案,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从实际情况出发,重新选择、寻找适宜红军生存和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革命的落脚点,粉碎了蒋介石一次次“围歼”的计划,摆脱了一次次的危险,避免了损失,最后建立了领导全国革命斗争发展的战略基地,形成有利于革命发展的战略态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路上仍然面临着复杂的情况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以此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不断增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聪明才智和磅礴伟力。

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好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使命光荣而艰巨,只要我们___,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坚定跟党走好新长征的每一步,我们预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红军长征精神学习心得8篇【四】

在20_年6月11日,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生穿红t恤,佩戴共产党员标志,乘车到六盘山山顶,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历程,并进行了宣誓,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认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

这次活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效果良好,既对全体参加活动的集团干部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又增进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红色之旅”、“教育之旅”、“快乐之旅”和“团结之旅”。

长征是历第一次、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_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的英雄壮举,是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铸成的历史,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今年是我们党成立90周年,是长征75周年的日子,但是长征精神永不落伍,依然散发着激荡人心的神奇魅力,它不仅激励着中国几代人,而且在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代脉搏一起律动,将永远奏响出时代的音。

身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预备党员,我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这是当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_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

红军长征精神学习心得8篇【五】

当数万红军踏上征途,近代逐个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红军长征以慷慨悲壮的血战,绝处逢身的转折,感怀温暖的情谊,悲喜传奇的记录将长征这部惊心动魄的壮丽诗篇呈现在读者眼前。

直到今天,红军战士那“抛头颅,撒热血”的壮志情怀,还让我们记忆犹新。红军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都撒满了红军战士的遍地热血。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

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进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们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顽强的毅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我们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与祖国的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过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

红军长征精神学习心得8篇【六】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

想那七十年前,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陆续到达陕北,终于完成了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大会师,为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长征精神的形成:长征精神的形成绝非偶然。它而是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做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红军广大官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磨砺而成的。

任何一支军队的精神特质,都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长征精神所体现的理想、信念、情操、气节、风格、作风等,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和升华。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征途中他们时时处处铭记国家民族的大义,牢记劳苦群众的疾苦和诉求。

红军长征正值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肩负起历史责任,率先高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并把这种深厚凝重的民族大义转化为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英勇行动。长征精神所体现的这种为民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正是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折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

长征精神的启示:红军长征虽已成为过去,但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浴血重生的光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有着许多重要启示。

第一,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___在总结长征经验时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昭示我们,无论过去搞革命还是现在搞建设和改革,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这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前提。

第二,艰苦奋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艰苦奋斗,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万里长征留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启示。可以说,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

第三,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长征是一曲团结协作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了数不清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感人故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同样离不开团结协作精神。

第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牢固根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稳固基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我们必须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实事求是地说,长征,是我们党和军队,由于一错再错的错误路线的领导,迫于严酷形势的一次无奈的战略大转移。“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

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这是老红军萧华同志所创作的《长征组歌》里对中央红军离开x革命根据地时的悲壮写照。但是,正是在这个战略大转移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和血的事实,使我们的党和军队认清了错误路线的本质和危害,从而确立了___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___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形势,用他那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挥红军,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陕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革命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此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在长征胜利以后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和___同志领导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用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又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长征,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而在坚苦卓绝的长征过程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强大精神保证。

岁月悠悠,转瞬已经七十年过去了。当年那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依靠着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让全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军队,已经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武装力量,成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

抚今追昔,让我们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革命理想大于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正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我们的红军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说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现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千变万变,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变,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没有变。人民群众渴望革命老传统、老作风的回归,期盼着革命老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早日实现的愿望没有变。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一辈红军战士大都作古,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却留存了下来,成为了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现在,在我们的党内,特别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很有一些人对长征精神,对老红军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对革命的老传统不屑一顾,有的甚至于肆无忌惮地糟蹋这些宝贵财富,这是非常令人震怒和痛心的。谁亵渎了红军的精神和信仰,谁就是人民的败类,就是人民的罪人!

现在,我们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而长征精神必将为激励和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长征中实现我们的最终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红军长征精神学习心得8篇【七】

2019年5月20日,xx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___亲切会见了9位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他们当中,有1位是遗孀,5位是子女,3位是孙辈。这是既2016年2月之后时隔三年再赴x。除了此次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时到访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x于都之外,___此前还在红军长征的三个重要纪念年份分别到访长征的出发、转折、会师标志性纪念地。

回望长征,缅怀长征,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力量,___一以贯之。今天,在______的领导下,我们这一代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今,在环境、条件等因素虽然与当年的长征有所不同,但都是伟大的事业,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我们所面临的挑和考验也不比当年少,甚至更加艰险复杂。所以,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要从弘扬长征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由此可见,长征精神是跨越时空永不过时的,是砥砺我们___、___的不竭动力,指引我们走好今后的长征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无古人,我们在摸索中前进,在实现伟大复兴道路上必然困难重重充满坎坷。在新时期的长征路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满怀信心,依靠全党全人民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战胜艰难险阻。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同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___,___,多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胜利。

红军长征精神学习心得8篇【八】

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已有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中,我始终都以一个党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思想上与党的先进性保持一致,行为上积极实践各种各样的活动,努力提高各方面的才能。我很高兴在党即将到来的100岁生日之际谈一下我的个人感悟。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长征胜利__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回眸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一个先进的,崭新的正当的姿态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他带领中国人民胜利的走过了革命,建设,改革100年的光辉历程,100年来,党始终以先进性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使自己一直保持着勃勃生机,奋发向上的朝气。历史的一再证明,一个不断追求真理,善于与时俱进,用于理论创新的党,必定是一个先进的党,一个大有作为的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全国人民谱写出更加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在共和国的年轮上,我们渡过了漫漫的100年历史长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凝聚了

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这是实践探索的100年,是阔步前进的100年,是辉煌胜利的100年,我们送走了一个100年,并将迎来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今天,是历史的交叉点,也是历史的大看台,在这个历史交叉点上,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既回头看看我们是如何创造光辉的过去,又向前看看我们该如何开辟美好的未来,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子走的更快更坚实。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___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___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___理论。在___理论的指导下,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由落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历史,是一个绵延不断的过程,是不能割断的。历史承载着我们的过去,蕴含这对于未来的启迪,中国人民正在从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就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这个历史过程既有阶段性,又有继承性。过去的100年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误,有顺利也有曲折,有经验也有教训,这一切都必须认真加以总结,总结,要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即冷静的看待过去,客观的评估的是,辩证的判断是非。总结,又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既往的时间进行认真的审视,思考,分析,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真功夫,努力探索一切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内在规律,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吸取历史的养分,提高认识能力和时间能力,在今后工作中增强自觉性,预见性和主动性。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历史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又要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总的来说,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是经受住了历史和时间的检验的,我们党经历了长期的曲折探索,通过科学总结正反俩方面经验,终于确认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简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上,还有许多风险,挑战和考验,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都要在坚定不移的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发展中,在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的发展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牢党的执政基础,不断把党的前进性建设推向前进。

篇8:长征路上的红军电台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踏上了漫漫征途。在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面临的艰难困苦,令常人无法想象:前方有未知的无人区、瘴气毒虫,后面有国民党军日夜的追缴、袭扰;头上有敌人的飞机轰炸、扫射,脚下是随时可能陷落其中的险滩、沼泽。伤病、饥饿、缺医少药……已经夺走了太多战士的生命,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英勇无畏的红军将士仍然秉承着顽强的意志,迈着坚定的步伐,相互搀扶着前行。

在长征队伍中,有一支部队承担着党中央“耳目”的角色,他们就是通讯部队。有了这支部队,党中央和毛主席就会更好、更及时、更准确地获知敌情,做出正确的指挥判断。正是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这支部队成为敌人千方百计想要打击、俘获的目标。为了不让敌人的企图得逞,这支部队有了一个残酷的工作守则:“人在密码在,人亡密码亡”。多少战士用鲜血践行了誓言,以致于蒋介石都不得不为这支部队的品格折服。

红军长征始于1934年10月,结束于1936年10月。长征的伟大胜利,既是国共两军的公开交锋,也是双方隐蔽战线的秘密较量。红军长征之所以创造了“用兵如神”的奇迹,其中负责红军电台的通讯部队功不可没。

一部半电台起家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武装,当时把革命根据地称为“红区”,把革命政权称为“红色政权”,而这支由农民武装建立起来的人民军队就叫“红军”。在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红军主张“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所到之处,贫穷百姓纷纷响应。由于红军的力量越来越大,蒋介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国民党军队多次进攻革命根据地,但都遭遇失败。

1930年12月,蒋介石纠集了10万重兵对红区进行第一次“围剿”。国民党虽然在兵力和武器上比红军都明显占优势,但是对红军的第一次大“围剿”还是彻底失败了。

在龙冈战斗中,红军大获全胜,缴获了许多战利品,其中包括枪械、弹药和一部电台。因为在此之前红军队伍中没有电台,红军战士也不认识“电台”为何物。出于对敌人的仇恨,这名红军战士捧起电台一摔,零件散落一地。这部第一次缴获的电台,被摔成了只能听不能发的“半部电台”。虽然是半部电台,但毛泽东和朱德还是非常高兴,因为有了这半部电台,红军就可以收听敌人的情报和国民党新闻了。有了这次教训,毛泽东向各部队下了“不能随意破坏战利品”的命令。红军在龙冈获胜后又乘胜追击,在宁都战斗中再次缴获了一部电台。这部电台被完好无损地上交到了红军总部。这就是红军“一部半电台”的来源。

之前,红军作战还是沿用比较原始的方式,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了。毛泽东对组建红军电台非常重视,1931年1月中旬,红军利用缴获的“一部半电台”组建了红军第一支“无线电队”。红军组建“无线电队”是非常机密的,这“一部半电台”一直交给红军特务连管理。由于国民党尚不知道红军也有了无线电台,所以敌人在无线电通信中基本上没有采用保密措施,敌人的一切军事行动都被红军了如指掌。红军有了自己的无线电台后,作战布兵更加灵活机动,大大减少了伤亡人数。红军特务连把电台看作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长征路上的红军电讯员

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这让以王明为首的“左”倾主义者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不顾敌强我弱的实情,采取正面交锋的错误作战方案,国民党在此次“围剿”中调集了近百万的兵力,外加飞机坦克配合。在与红军正面交锋后,国民党军队凭借优势兵力和武器装备,采取了“步步为营、缩小包围圈”的战术,压制红军被迫后退。最终,中央红军在反“围剿”的作战中失败,红军官兵损失惨重。为了保存实力,免遭全军覆没,党中央决定实施战略转移,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坚持游击战争。蒋介石得知红军的运动意向后,立即调兵遣将追击红军。他命令部队严密监视红军长征的路线,妄图把剩余红军消灭在长征途中。

1931年1月,红军组建无线电台后,周恩来便在上海同时秘密组建了无线电人员培训班。当时前苏联的无线电侦破和保密技术非常先进,毛泽东委任周恩来去苏联求助组建无线电培训班事宜,得到了苏联共产党的支持。正是有了苏共的支持,中共秘密培训出来的无线电人才比国民党的无线电人才更加出色。中共在上海培训出来的电讯人才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红军部队中。红军无线电台组建一年后,无论是发报还是截取敌人情报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秘密无线电台,毛泽东在指挥红军作战时更加灵活机动。

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通过选举组成了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家祥同志为辅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高瞻远瞩地决定带领中央红军向西转移。长征开始后,国民党的“固定位置作战”失去了作用。红军每天都在行军中,而当时国内还没有建立有线电话网络。蒋介石不得不借助无线电台来发送情报,下达作战命令。

为了躲避国民党的围截、围攻和围剿,红军电讯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破译敌人密码”上。每一次都能巧妙地化解蒋介石的围剿。红军电讯员是通过严格考核和选拔出来的优秀红军战士,他们每天背着无线电台行军,无线电收发机是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在大风大雨恶劣天气下行军,红军电讯员宁愿自己淋湿,也不能让无线电收发机沾到半点雨水。红军电讯员个个都是身手了得的年轻战士,万一作战失利面临着被俘,红军电讯员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毁掉发报机,烧毁密电码,然后与敌人同归于尽。正是有了这些无比忠诚的红军电讯员,蒋介石虽然掌握了一些红军行军的蛛丝马迹,但自始至终未能实现消灭红军于长征途中的计划。

神秘的红军“军委二局”

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曾感慨万分,他说:红军长征的胜利,红军“军委二局”功不可没。“军委二局”是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我党我军重要的技术侦察情报部门。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提曾希圣同志。曾希圣是湖南兴宁(今资兴)州门司镇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他是个读书用功,有着强烈民族感的青年。曾希圣是黄埔军校毕业生,毕业后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他深受毛泽东信赖,是“军委二局”的第一任局长。曾希圣是红军情报技术侦察的创始人,早在1931年,曾希圣就有破译敌人密码攫取重要情报的设想,他的这一设想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支持。为此,曾希圣一心一意扑在破译敌人密码的工作中,经过艰难的探索,终于掌握了破译国民党无线电台密码的一些技巧。

1935年1月,红军进入四川后一度陷入强敌包围中。为了扭转战局,红军发起了土城战役。土城战役是红军与国民党军打的一场恶仗,在土城战役打响前,曾希圣在破译敌人无线电密码时发现,敌人对红军的合围有一个不大的口子没有合拢,这个口子就是蒋介石亲自坐镇指挥的贵阳。摸清了敌人的虚实之后,毛泽东带领红军从敌人包围的空隙成功突围,最终脱离了险境。土城战役是中央红军的生死之战,此后,毛泽东亲自掌管“军委二局”,利用曾希圣破译密码掌握的重要情报,接二连三地取得了运动战的胜利,使红军走出了困局。

红军到了贵州与与四川南部接壤的赤水河时,蒋介石派周浑元和吴奇伟两员大将,率领国民党六个师向赤水河逼近。当时的红军正处于人疲马倦之时,如果与敌军交战,就是能把敌人打败了,红军也不可避免要损兵折将。蒋介石派遣周浑元和吴奇伟率兵攻打红军的情报是“军委二局”截获的,曾希圣深知,这是一场对红军极为不利的战斗,如果正在渡河的红军遭遇敌人的强攻,红军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怎么办?得知这一情报后的毛泽东也是忧心忡忡。曾希圣想,既然蒋介石发电报派遣周浑元和吴奇伟攻打赤水河,那么何不利用红军掌握敌人密码和电文格式,冒充蒋介石再发一份假电文呢?曾希圣的大胆设想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首肯。于是,曾希圣冒充蒋介石又给周浑元和吴奇伟发电报,将敌人两个纵队的主力调开。曾希圣冒充蒋介石的假电报发出后,不知内情的周浑元和吴奇伟,果然把主力部队向泮水和新场方向开进,红军安然渡过了赤水河。红军四渡赤水,曾希圣利用熟知敌人密码来破译敌人军情,对敌人的行踪了如指掌,让红军在前来围剿的国民党军队的空隙间灵活穿插,让国民党军扑不着,打不到。

红军四渡赤水后进入云南,蒋介石又调兵遣将围剿红军。1935年初夏,蒋介石调派万耀煌攻打红军。可是,万耀煌想保存实力,不愿意孤军深入尾追红军。于是,他就发电报向蒋介石谎报军情。万耀煌向蒋介石谎报军情的电文是5月4日发出的,而此时红军已经到达金沙江边。毛泽东充分利用了万耀煌和蒋介石“同床异梦”的矛盾,争取到了宝贵的转移时间。当蒋介石于5月10日重新发电报要万耀煌“围剿”红军时,红军已经全部胜利渡江。蒋介石随即命令国民党中央军、滇军、川军配合,一定要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畔。结果这一情报又被“军委二局”破译,毛泽东利用掌握的情报,放弃原来“用船只渡江”的计划,抢先在泸定镇夺取“泸定桥”,跳出了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圈,让蒋介石消灭红军的计划再一次成为泡影。

接力配合与严格保密

红军长征途中,大部队(中央红军)与其它部队尽量错开时间行军。如果中央军在白天行军,那么留下另一支红军在夜里行军。这支夜里行军部队的电讯员就肩负起截取敌人电台信号的任务。如果一支红军夜里行军时,白天行军的红军部队电讯员就负责夜里截收敌人电台信号。利用这种错开时间的行军方式,虽然各红军部队相隔千里,但仍然能保持接力式的相互配合,无遗漏地截收敌人的全部电报。

电讯员是红军行军的“眼睛”和“耳朵”,红军的电讯员都是无比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们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在长征途中,除了大名鼎鼎的曾希圣这样的电讯人才外,还有红一方面军王铮、红四方面军宋佩夫、王子钢等许多位电讯英雄。红军电讯员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他们宁可牺牲也不会向敌人泄漏半点信息,并且时刻做好为革命牺牲的准备。1935年1月,红十军团在怀玉山战役中不幸失败后,电讯员把电台和机要文件全部烧毁,然后从容就义。在电讯保密问题上,红军电讯员抱着“人在密码在,人亡密码亡”的信念,让国民党军根本没有机会破译红军的情报。

上一篇: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下一篇:职称考评和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