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理工类研究生开题报告

2024-06-25

大学理工类研究生开题报告(通用8篇)

篇1:大学理工类研究生开题报告

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新的高效的聚类算法;一是把已有的聚类算法或论文提出的新算法和入侵检测技术相结合,从而提出一个好的入侵检测模型。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点:

第一、针对聚类算法的研究问题:

1、如何提高算法的可扩展性

许多聚类算法在小于200个数据对象的小数据集上是高效率的,但是无法处理一个大规模数据库里的海量对象。现有的聚类算法只有极少数适合处理大数据集,而且只能处理数值型数据对象,无法分析具有类属性的数据对象。

2、如何处理离群点

在实际应用中,估计数据集中的离群点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很多算法通常丢弃增长缓慢的簇,这样的簇趋向于代表离群点。然而在某些应用中,用户可能对相对较小的簇比较感兴趣,比如入侵检测中,这些小的簇可能代表异常行为,那么我们需要考虑在对算法影响更小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处理这些离群点。

3、研究适合具有类属性数据的聚类算法的有效性

对聚类分析而言,有效性问题通常可以转换为最佳类别数k的决策。而目前有关聚类算法的有效性分析,大都集中在对数值数据的聚类方式分析上。对于具有类属性的数据聚类,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第二、针对聚类算法在ids应用中的研究问题:

1、如何结合聚类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取得更好的效果

很多的聚类算法都已经和ids应用环境结合起来了,很多研究者对前人提出的算法作出改进后,应用到ids系统中去,或者提出一个全新的算法来适应ids的要求。随着聚类技术的不断发展,聚类技术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工作。我们需要把更好的聚类技术成果应用到入侵检测中。

2、利用聚类技术处理入侵检测中的频繁误警

虽然入侵检测是重要的安全措施,然而它常常触发大量的误警,使得安全管理员不堪重负,事实上,大量的误警是重复发生并且频繁发生的,可以利用聚类技术来寻找导致ids产生大量误警的本质原因。

篇2:大学理工类研究生开题报告

研究生院院字〔2013〕3号

第一条 研究生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强化过程管理,做好开题报告工作,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昆明理工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以下简称“选题”)应在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由研究生和导师(组)共同商定;或在对研究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导师(组)提出、征求研究生同意后确定。选题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选题应按分类指导原则,学术学位研究生选题应具有开拓性、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在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准;专业学位研究生应选取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着重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选题应基于所属学科的理论基础,密切结合实际,力求解决社会发展中一些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点,同时,根据我校研究生资助体系的规定要求,研究生应尽量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

(三)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考虑本学科、本行业的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同时要结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以及导师的学术指导专长,专业学位研究生还可结合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论文题目,并在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确保按时完成学位论文,使研究生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第三条 研究生在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硕士研究生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三分之一,博士研究生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7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三分之一),撰写开题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论文工作计划,填写《昆明理工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书》,经导师审阅同意、学院批准后,方可进入开题报告答辩程序。硕士生应于第三学期末前、硕博连读生应于第五学期末前、博士生应于第四学期末前完成开题报告。未按期开题者,由研究生及其导师向所在学院提交延期开题申请,经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院备案,研究生院将对其加强过程监控力度。

第四条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须经昆明理工大学“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进行科技查新后方能进入研究阶段。各培养单位在博士开题阶段须审查博士生从我校图书馆开具的“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的查新报告。

第五条 开题报告的内容

硕士学位论文的书面开题报告一般应为0.5~1.0万字,博士一般为0.8~1.5万字,主要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一)选题的目的、依据和国内外研究进展。说明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着重说明选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以及课题的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和创新之处,论文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研究成果和论文结束后可能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三)所需的科研条件。包括论文研究过程中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四)工作量和论文工作计划以及经费估算等。

(五)主要参考文献。第六条 开题报告工作程序

(一)各学院成立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并按学校规定的时间组织开题报告答辩会。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至少由3名(对于硕士生)或5名(对于博士生)具有教授职称或具有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组成,设主席1人、委员2或4人、秘书1人。对跨学科的学位论文开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

(二)开题报告答辩要公开进行(涉密学位论文除外),开题一周前,研究生将开题报告等相关资料送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在开题3个工作日前完成审核工作。公告时间至少3天。

(三)开题报告答辩会由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组长主持,研究生自述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专家提问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开题报告会相关材料,由秘书记录汇总,并于会后3个工作日内报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

(四)开题报告答辩会主要检验研究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检验选题的前沿性、可行性和创新性,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引用参考文献的合理性,以及文字表达是否清晰。

(五)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给出考核意见,填写《昆明理工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意见,并提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以通过(同意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和未通过(不得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两种形式进行考核。第一次未能通过学位论文开题审核者,半年后可以重新申请学位论文开题,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后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第二次学位论文开题答辩仍未能通过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导师和研究生所在学院向研究生院提出终止对其培养的报告,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结束该生的培养。

第七条

开题报告通过后,各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应将《研究生开题报告汇总表》送研究生院存档。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各留存开题报告一份,以便定期检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待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统一按《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个人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存档。

第八条

开题报告通过后,不得擅自变更学位论文选题。因特殊情况确需更改学位论文题目的,须由导师(组)提交书面报告,经学院主管负责人签字同意、研究生院审查批准后,可另做开题报告,变更学位论文选题。选题变更后仍不能如期进行者,则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 本规定自2013级研究生开始施行,以往所发文件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篇3:大学理工类研究生开题报告

本研究以定量研究为主, 在全面客观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同时, 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运用高级策略这一目标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将策略学习和语言知识学习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Oxford的分类系统将被借鉴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围。按照与所学语言材料的关系Oxford将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其中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 (如:通过影像和声音等建立内在连接, 系统复习和运用相关信息等) 、认知策略 (如:接收、传达、分析、归纳、组织各类信息等) 和补偿策略 (如:利用猜测等手段克服学习中的障碍) ;而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 (如:利用组织、安排、评价等方式对学习进程进行调控等) 、情感策略 (如:利用减缓焦虑、自我激励等手段对学习情绪进行调整) 和社交策略 (如:澄清疑问、同伴合作、移情等) 。Oxford的这一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其据此设计的学习策略调查表也经过效度、信度检验将被应用于本项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实证研究中。

本研究以本校理工类正在修读大学英语一级、二级课程的2011级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学生出生于1990年以后, 大多是独生子女, 充分享受到父母亲人的关爱和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优越物质生活。他们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年代大学生, 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学习生活态度。通过媒体的报道, 他们往往给人以负面的印象,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妄下断言, 必须通过亲身的观察才能对他们做出理性客观的评价, 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生活, 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本研究通过发放学习策略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信息, 对我校大一理工类本科生的学习策略有一个较为全面具体的了解。针对研究所发现的问题, 采取相应措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将学习策略教学引入英语课堂, 教授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学习策略, 帮助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推进大学英语教学向纵深层次发展。

2 研究方法和具体措施

2.1 受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级理工类本科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了便于操作本研究的受试是从研究人员所任教的15个英语二级教学班中选取的。这15个英语教学班基本包含了学校各个理工类院系的学生, 因而本研究的研究范围还是比较全面的。

选择大一下学期二级教学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出于以下原因:一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 学生基本上适应了大学的教学方式, 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二是大学英语教学进度很快, 除课堂学习外, 学生需依靠大量的自主学习才能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因此, 掌握语言学习策略对他们更具意义。

调查是通过受试课堂回答学习策略量表的形式进行。根据回收学习策略量表的有效性, 最终确定被调查者总人数共有211人, 其中女生为60人, 男生为151人, 平均年龄为19.8岁, 均为90后大学生。

2.2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是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专家Oxford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表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简称SILL) 。自1990年颁布以来, 该量表历经多次修改, 已经成为一个经典的测量语言学习策略的标准化量表, 被广泛地应用于与学习策略相关的各项研究中。国内众多学者也都对该量表进行过多个信度和效度验证性分析, 证明该量表有着非常好的内在结构,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适用于测量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

为了便于学生准确地做出回答, 两名研究人员把英文的调查表译成了汉语, 并保证汉语版量表内容尽可能忠实于英文版量表。该量表包括6个分量表, 分别测量6类语言学习策略: (1) 记忆策略, 包括9个项目; (2) 认知策略, 包括14个项目; (3) 补偿策略, 包括6个项目; (4) 元认知策略, 9个项目; (5) 情感策略, 6个项目; (6) 社交策略, 6个项目。整份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表由50个选择题组成, 每道题设五个李克特等级, 即“完全符合” (5分) 、“经常符合” (4分) 、“有时符合” (3分) 、“经常不符合” (2分) 和“完全不符合” (1分) 等内容。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一个李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 上对每个项目的论断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对每一项陈述评价符合自己的程度。

2.3 前测实验

由于我校是全国重点理工类院校, 男女学生的比率差别较大, 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时必然会涉及到男女受试人数的较大差异, 统计结果可能会对本研究产生片面性结论。有鉴于此, 在进行大规模学习策略问卷调查之前, 研究人员首先进行了小规模的前测实验, 以保证性别因素不会对本研究产生显著影响。

研究人员于2012年3月中旬从本校2011级理工类本科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60名18-20岁之间的男女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这90名学生并不包括在211名受试之中。为了数据比较的方便, 我们抽取男女学生各30人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30份, 收回有效问卷60份, 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 (SPSS18.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由表1中“平均数”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在使用直接和间接学习策略方面均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女生在所有六种学习策略使用上明显优于男生, 也就是说女生学习策略使用意识明显强于男生。数据表明学生往往更多的使用直接策略, 而不是间接策略;间接学习策略中情感策略是受试者偏好的学习策略, 女生使用情感策略的平均数为4.39, 男生平均数是3.51;而社交策略是男女学习者共同忽略的学习策略, 它的使用率最低, 男女生平均分分别是2.02和2.26, 远远低于其它五种学习策略的平均分。

另外, 姚芬芳等人2010年的实验证明性别因素仅会对情感策略的使用产生显著的影响, 对其它五种学习策略的使用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研究人员在对大规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时, 把研究重点放在90后理工类大学生对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这五种学习策略的使用上面, 而将情感策略的使用进行单独讨论。

2.4 研究结果与讨论

按照Oxford提出的测量标准, 每种策略平均值可以表示使用该策略的频率。测量标准共分五个等级:平均值在1.0-1.4之间表示“从不使用”;平均值在1.5-2.4之间表示“很少使用”;平均值在2.5-3.4之间表示“有时使用”;平均值在3.5-4.4之间表示“经常使用”;平均值在3.5–5.0之间表示“总是使用”。

从表2中可以看出, 起辅助作用的补偿策略排在第一位, 元认知策略排在第二位, 与学习直接发生作用的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排在第三、第四位, 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这一特点与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文化背景、学习者个人特征等因素有关。虽然学生对各种策略的使用频率略有差异, 但是平均数均处于2.5-3.4这一水平区间, 表明学生对这些学习策略的使用为中等水平。

从表2的研究结果中看出, 受试使用补偿策略的频率是最高的。尽管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欠缺, 学生仍可以借助补偿策略, 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来理解文字。积极使用补偿策略表明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利用上下文语境或猜测的等手段克服语言障碍, 增进理解。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策略, 起管理和调控学习进程的作用。元认知策略的普遍使用表明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的 (如过级、考研) , 学生能够利用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等手段积极调控自己的语言学习过程, 完善自身的学习活动。我校是全国重点理工类大学,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比较突出, 他们大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并具有良好的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并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

受试学生经常使用认知策略, 这与大学英语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关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 使学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使用一些认知策略, 比如:为了更好地理解英语而把英语翻译成汉语;利用现有的信息去猜测词义、预测结果等。

受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任务的影响, 记忆策略是中国学生最常使用的语言学习策略。但在本研究中, 学生使用记忆策略的频率却相对较低, 这与其他一些研究者所得出的结论相悖。以下几个原因可能能够解释这一现象:一是90后大学生受到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学习劲头不足, 不愿意背单词, 记语法, 因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就谈不上运用记忆策略学习语言;二是学生可能为了顾及“面子”, 不愿意承认使用了记忆策略或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记忆策略;三是是学生或许只知道背诵等传统的记忆方法, 对其它记忆策略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

受试学生不经常使用社交策略, 这可能与学生所处的语言学习环境有关。受教学条件所限, 学生只在课堂中学习, 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 从而忽略社交策略的使用。

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在本研究中最低, 这与我们受试样本中女生数量偏低有直接关系。在前测实验中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外语学习者的性别因素只对情感策略的使用具有显著性, 相比与男生, 女生在学习中更愿意使用情感策略。女生数量样本偏低, 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也就相应降低。此外, 刘润清 (2003) 认为我国学生对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与我国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的学习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总能从教师或家长那里得到帮助, 焦虑得以舒缓。因此, 相比于情感策略, 认知策略、记忆策略等直接策略的运用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更为重要。而大学生由于生活学习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需要独立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因而情感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

3 结束语

限于研究人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水平以及样本数量, 本研究得出的结论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还是能发现一些规律, 即90后理工类大一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英语学习策略, 最常用的是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 情感策略使用最少。

90后大学生在跨入大学后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为了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提高英语水平, 实现学生学习策略的迁移, 教师必须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策略使用状况、学习动机等, 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指导, 使学生达成学习策略的正迁移。

参考文献

[1]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 1990.

[2]刘润清.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0 (2) .

[3]刘润清, 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4]文秋芳, 王立非.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9) .

[5]徐爽.美国Oxford英语语言学习策略量表 (SILL) 在贵州省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 2006.

[6]张惠华, 张金凤.大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策略实证调查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1) .

篇4:大学理工类研究生开题报告

【关键词】 理工类大学;英语专业;人文课程设置

1.引言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有特色的英语专业人才已成为今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主要努力方向。外语界专家如戴炜栋、刘毅,何其莘等都就课程体系改革做过相应研究,但大都针对外语院校、综合性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开办英语专业的高校有939所(何其莘, 2009),其中理工类院校占1/3。如何改进现行的课程设置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决定着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成败。本文探讨如何对现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优化,寻求课程设置合理方案,以引起更多的思考。

2.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就考虑到了交叉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与2000年颁布的《大纲》的要求不谋而合。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对专业目录进行调整,科技英语专业只成为一个培养方向。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开设的相关知识课程总体上可分为三大类:数理课程、计算机课程、行业专业课程。现今我国数量庞大的“英语专业”中,特别是近年来在传统上或依然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中设立的“英语专业”,有相当数量根据实际内容来看,也许称之为“专业英语”更为贴切。理工类课程虽然是理工类院校的优势,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3.课程设置理论依据及课程设置改革探索

3.1理论依据:《大纲》指出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是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外语专业课程建设主要面临以下几项任务:(a)开设与复合学科有关的专业课、专业倾向课或专业知识课,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b)探讨在专业课、专业倾向课或专业知识课中如何将专业知识的传播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课程的效益等。国内外学者对外语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把课程设置的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目的,确定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分级,进行适当的教学安排,对学生进行分班,选择、改编或编写合适的教学资料,设计学习任务和评估方式。

3.2课程设置改革探索:各个模块课程设置具体要求如下:

公共基础课:本模块课程应有必修课和选修课,能够满足通识教育的需求,有的理工类、经贸类和管理类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相辅相成,可引导学生选修这方面的课程。尤其是多開设一些理工类学生所缺乏的人文学科的课程,比如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修养。

专业技能课: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应当对“双基”加强训练,把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人文知识课程的学习融为一体,增强技能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同时也有助于人文素养和知识的积累。毕业生对专业技能课重要性的排序是:口译、听力、笔译、写作、口语、视听说、精读、应用文写作。可以看出,应用类的课程被毕业生广泛重视,说、听、译、写的技能和相关课程最被关注,各种形式的阅读需要程度最低。毕业生认为,大量阅读可以课后自主完成。至于语音,每个人的程度不同,而且普遍水平在提高,如何进行因人而异的教学应引起重视。

专业知识课:专业知识课按照《大纲》要求开设英语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和学术论文写作等必修课。同时增设语言文化类的选修课以提高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课排序居前位的是:跨文化交际、英美社会文化、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而像修辞学、词汇学、文体学等专业性较强的课认可度较低。基础的、对提高修养和对外交流有直接帮助的课程受到普遍重视,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只合适一部分学生。也就是说,毕业后从事英语专业学术性研究的学生比例不大。因此,在专业知识课设置方面,应注意基础,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爱好、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专业知识课教学计划,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和科目。

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不同和将来就业的需要,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尽量要考虑到系统性、广泛性,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一些专业方向课程,使他们能在专业方向方面有所发挥。对相关专业知识课的认可度排序是:外贸函电与谈判、国际会议英语、科技翻译、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法入门、涉外企业管理、国际金融概论、经济学概论等。涉外经济类课程的认可度最高,其次是国际会议英语、科技翻译。这体现了学生就业以后的工作需求和我国当前的国情。毕业生就业后一部分会从事涉外工作,大部分进入经济领域,只有少部分进入其他领域。所以,涉外经济、国际会议英语、科技翻译的需求较大。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化概论的认同度既超过了计算机应用,也超过了专业英语,可见学生希望系统了解自己的文化。所以,如何合理配置、讲授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应予以重视。

实践教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压缩课堂教学的课时,多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发挥的机会,还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实践环节中的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要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保持一致,不能流于形式。

3.3加强师资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培养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学校要有规划、有目标地引进人才(学科带头人)、稳定人才和培养人才,尤其要重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4.结语

和外语院校、师范院校等其它类型院校的英语专业相比,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的教育资源不同。要利用其办学优势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其它类型院校的学生所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就必须建立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组织模块。要使课程设置动态化,在保证和《大纲》要求一致的前提下,可根据各方面的变化适时调整,保证适合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张雪梅.本科教学评估与英语专业教学评估刍议[J].中国外语,2008(3):4-8.

[2]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3]秦秀白,吴古华.发挥理工院校的办学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办学模式综述[J].外语界, 1999(4).

[4]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杨国旗.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9).

作者简介:

刘剑辉 (1972-),哈尔滨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王莉(1981-)哈尔滨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习得理论

李靖 (1972-),哈尔滨人,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语言哲学,语言习得理论,应用语言学

注:该论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理工类大学外语教育人文主义转向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10YJC740062)的研究成果

篇5:大学理工类研究生开题报告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研究生中期考核及开题是研究生培养过程重要环节。为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提高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凡我校全日制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均必须按本办法参加中期考核及开题。

第二章 中期考核

第三条 中期考核是指在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后,对其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和评定。考核目的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筛选分流制度。

第四条 考核内容

(一)思想品德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政治素质、治学态度、道德修养、集体观念、组织纪律等方面。

(二)课程学习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完成学分的情况。

(三)科研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查阅文献、参与课题的研究能力。第五条 考核标准与等级划分。中期考核按三级记分原则评定等级:90~100分为优秀,60~8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考核优秀:思想品德好,科研能力突出。学位课程平均成绩达到85分及以上,最低分不得低于80分,无重修记录。

考核合格:思想品德好,具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学位课平均成绩75分及以上。

有以下情况之一,中期考核不合格: 1.政治思想差,道德品质恶劣;

2.学位课程平均成绩低于75分或者重修次数达到三次及以上或者同一学期累计三门及以上课程考试不及格者;

3.在科学研究、社会实践过程中不认真负责,草率从事,发生重大事故或者过失者;

4.在文献阅读和开题准备工作中,科研能力表现很差,不能完成阶段性任务者。

第六条 考核结果处理

(一)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结果处理

1.中期考核优秀者在提前攻读博士学位选拔时予以优先考虑。2.中期考核合格以上者可继续学业。

3.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应中止学习,作肄业处理。

(二)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结果处理

1.中期考核优秀者在公派留学的选拔和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资助上予以优先考虑; 2.中期考核合格以上者可继续学业;

3.中期考核不合格者不能继续作为博士培养,应中止攻读博士学位。其中,没有获得本专业硕士学位但适宜作为硕士培养者,可按硕士学位的要求,改做硕士学位论文并按硕士课程的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已取得该专业硕士学位者按硕士毕业生就业。

第七条 被考核者如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培养单位提出申诉,由各培养单位有关党政领导和专家组成中期考核复审小组,对考核结果进行复审。

第八条 各培养单位在中期考核后两周内将考核不合格学生名单和处理情况报至研究生院备案。

第三章 开题

第九条 学位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开题是对研究生论文选题、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贮备进行总结和审核的过程。

第十条 选题原则

(一)选题应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在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创新性,应对学科发展或国民经济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二)选题尽可能与导师或系里的科研项目相结合,要充分考虑实验室具备的条件、科研经费和研究周期长等因素。

(三)专业学位硕士论文选题应符合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要求,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论文形式可以是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第十一条 选题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文献综述。博士生文献综述的字数不得少于10000字,硕士生文献综述的字数不得少于5000字;博士生文献综述引用的参考文献不得少于100篇,硕士生文献综述引用的文献不得少于40篇。

(二)选题报告。

1.课题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3.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预期结果; 4.课题的创新点与进度安排。

第十二条 若开题通过,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开题的论文题目与答辩的论文题目保持一致。若开题不通过,须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连续两次未通过者,取消学籍,中止培养。

第十三条 为保证充足的研究时间,博士研究生自开题通过之日起到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得少于12个月,硕士生自开题通过之日起到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得少于8个月。

第十四条 开题的时间和地点须报送研究生院在信息系统里备案,以便督导抽查。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中期考核和开题应在研究生院的领导下,由培养单位组织实施。中期考核和开题可同时进行,考核小组和开题小组可由相同人员组成。其中,硕士研究生开题小组由3-5人组成,博士研究生开题小组由5-7人组成,小组成员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者博士学位,可邀请校外专家。

第十六条 考核时间

(一)博士研究生须在入学后第四学期内完成中期考核。

(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须在入学后第四学期内完成中期考核。

(三)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须在入学后第二学期内完成中期考核。第十七条 中期考核前,研究生填写《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综合评定表》,教学秘书须审核研究生是否已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开题前,研究生须填写《武汉理工大学开题申请表》和《武汉理工大学选题报告书》。

第十八条 中期考核及开题汇报:研究生进行30分钟的PPT汇报,专家小组对汇报内容认真评议,评定出相应中期考核等级以及对开题报告的选题、论据、措施作出评价,提出是否通过和要求修改的意见。

第五章 附 则

篇6:长沙理工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山东省马莱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一、课题名称

《山东省马莱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是我们这次毕业设计的课题,这也是对我们大学4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最重要的检验。

二、设计背景

我国公路建设方面成就十分显著。我国的高速公路从1992年的652公里增加到2003年的近3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仅次于美国,名列世界第二。全国有16个省区高速公路突破1000公里,其中山东省突破3000公里,江苏、广东省突破2000公里,河北、山西、辽宁、浙江、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广西、四川、云南、陕西13个省突破1000公里。

公路的技术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国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了86.89%,比上一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二级及以上技术等级公路达到18.9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3.48%,分别比上一年和“八五”末增加0.96个和5.2个百分点。

公路路面等级进一步提高。到2001年底,全国有路面公路里程达到154.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1%;路面铺有沥青、水泥的等级公路达到133.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78.7%。拥有二车道及以上的宽阔好路有22多万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公路里程达到59.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比重达到42.5%,比上一年增加1.6个百分点。

三、设计内容基本概况

马站至莱芜段高速公路是交通部规划的国家重点公路青岛至红其拉铺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省“五纵、四横、一环”高等级公路网的组成部分。马莱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崛起和发展、打通青岛市向西出口通道的重大举措。本路段起点桩号K126+000,终点桩号K226+400。

所经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少雨多风、气候干燥,春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年平均气温11.0-13.0℃,最冷月平均气温-1.4℃,最热月平均气温27.4℃,年极端最高气温38.0-41.0℃,年极端最低气温-14.5--25.5℃,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90-900mm。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很大,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平均夏季降水量最大,冬季降水量为最小。山区降水量相比平原区降水量偏多。由于该沿线地区地形复杂,地面起伏较大,热量和降水分布不均,导致干燥度在地理分布上的较大差异,一般山区、山丘地区为湿润气候区,其它地区为半湿润气候区。气压的月季变化是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2月至次年的一月份。春秋季为过渡型季节,春季气压逐渐下降,秋季迅速上升,一年之中气压的变化形势呈对称的“V”字型。工程沿线地处东亚季风地带,一般春末夏初多为偏南大风,冬季多为偏北风,季风气候显著。

四、设计方法与思路

本课题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社会调查、分析设计、等方法,坚持设计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由于道路是一种带装的三维的空间结构物,包括来路面、路基、桥涵、隧道等工程实体。故本次设计是从几何和结构以及环境三个研究的。

在结构方面,对上述路面、路基、桥涵、隧道这些工程设计总的要求是:用最小的投资,尽可能少的外来材料以及合理的养护力量,使它们能在自然破坏力和汽车行驶所产生的各种力的作用下,在设计年限内保持使用质量。

对于设计的几何方面主要研究汽车行驶与道路的各个几何元素的关系,以保证在设计速度,预计交通量以及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下,行驶安全、经济、旅客舒适以及道路美观,因此,实际上我们要涉及的是人、车、路、环境的相互关系。驾驶者的心理汽车运行的轨迹、动力性能、以及交通流量和交通特性都和道路的几何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

此外,道路修建和汽车交通对于环境的影响也必须加以注意,特别是在修建时期,一定要注意对于周边环境的保护,尽可能的减少对地物、地貌等自然环境的破坏。

五、主要设计内容 1.纵断面设计

根据平曲线的基本完成,然后按20米的里程桩读出每个桩号的高程,其中包括百米桩,加桩,以及各主点里程桩,按水平1:2000,垂直1:200的比例初步绘出路段的纵断面图,然后对本路段的纵坡做出初步的安排,在设计纵坡时尽可能的使纵断面上填挖平衡,根据具体地形和规范确定纵坡度,后进行纵坡的调整,并推算出纵坡值,且要满足规范的要求,接着确定转坡点桩号、标高,然后设计竖曲线:①转坡角的计算:变坡角 W= I1-I2(式中i1、i2分别为相交坡度线值,上坡为正,下坡为负)②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其要素:竖曲线切线长T=L/2=RW/2;竖曲线长度L=RW;竖曲线半径R=L/W;③计算竖曲线起、终点桩号极标高。2.横断面设计

路段路基横断面的结构形式和尺寸根据公路等级、土壤地质、任务书中规定的的指标和公路的使用条件、施工方法等拟定一般情况下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尺寸,对于特殊情况下的路基按具体情况作特殊的设计。本路段一般情况下的标准路基横断面形式和尺寸按规范中的要求拟定。横断面设计方法:(1)在计算纸上绘制横断面的地面线。(2)从“路基设计表”中抄入路基中心填挖高度,对于有超高和加宽的曲线路段,还应抄入“左高”、“右高”、“左宽”、“右宽”等数据。(3)根据现场调查所得来的“土壤、地质、水文资料”,参照“标准横断面图”,画出路幅宽度,填或挖的边坡坡线,在需要设置各种支挡工程和防护工程的地方画出工程结构的断面示意图。(4)根据综合排水设计,画出路基边沟、截水沟、排灌渠等的位置和断面形式,并注明尺寸。3.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作为一个综合排水系统总体考虑。在本路段的排水设计当中,在所有的挖方路堑地段都相应的设置了路堑边沟以配合涵洞迅速的将路基范围的水排走.路基排水设计的原则应当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各种路基排水的沟渠的设置和联结应尽量的不占或者是少占农田,并应当与当地的农利的建设相配合。要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情况,就地取材、以防为主。

①路基在挖方路段,和原始地面线水平或倾向路基的填方处设置边沟。边沟采用0.6*0.6m2梯形断面,内侧边坡采用1:1.0坡度。边沟纵坡同路线纵坡,采用M7.5浆切片石防护。路堑与高路堤衔接处边沟出水口延伸至坡脚以外。边沟水流流向涵洞进水口时,为避免冲刷,应作适当处治。

②挖方路基边坡坡顶5m以外设置截水沟,用以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截水沟采用0.6*0.6m2 梯形断面,在山坡较陡时,采用浆砌片石梯形断形式。截水沟的沟底坡度不小于5%。

③将边沟、截水沟、边坡和路基附近的积水引排至路基范围以外时须设置排水沟。排水沟视实地情况布置。4.边坡防护

一般路段夯实方格式植草,在高填路堤(填方超过8m)路段因填土较为松散,暴露在空气中,易受风、雨、尤其是雨水的冲刷侵蚀,设计中采用人字型大骨架护坡,骨架内夯实种草,保证边坡不裸露于大气中,防止路堤边坡或基底滑动,确保路基稳定,同时可以收缩坡脚,减少填方数量,减少拆迁和占地面积。本设计路段主要采用人字型骨架护坡,高路堑路段汇水面积较大,加之它直接位于路面上侧,所以在雨水的作用下的碎落会影响路面行车的安全。同时从美观的角度,选用了孔窗式护面墙,护面墙用M7.5浆切片石砌筑,基础应设置在稳定的地基上,前趾应低于边沟铺砌底面。路堑边坡每6-10m设置成一级护面墙,上下级台阶间设置1.0-2.0m平台并进行封闭。护面墙厚视墙高确定,顶宽40-60cm,底宽为顶宽加0.1倍墙高。护面墙每隔10-20m设置宽2m伸缩缝一道,每隔2-3m设泄水孔,孔径0.1m。5.挡土墙的布置

为保证坡角稳定,并尽可能节约用地,在坡角处设置了挡土墙。挡土墙设计为重力式,底部设墙趾台阶,增加路基的稳定性;沉降缝及泻水孔的布置:沉降缝每隔10至186米设一道,缝宽2.0厘米,用沥青木板沿墙的内侧、外、顶三侧填塞,深度为20厘米。离地面0.5米的设泄水孔,每隔两米设一排。孔与孔的横向间距为2米,上下排交错部置。6.路面设计

本设计拟定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按设垫层和不设垫层两种路面结构方案。路面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路面的设计应根据公路交通量及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水文、土质、材料条件及实践经施工养护条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作出符合使用并以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经济合理的路面设计。

路面:⑴ 预计交通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参照设计规范,交通量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累计标准轴次均按一级公路的标准换算。故属于道路重交通。拟定面层厚度采用24cm水泥混凝土。(2)本设计一共拟定了二种干湿状态共4种路面的结构类型。其具体结构的类型见路面结构设计图,推荐采用路面方案为第一种。上面层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间层为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9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15cm二灰碎砾石和20cm石灰碎砾土石。在地下水较丰富的中湿路段可以加设20cm天然砂砾垫层。7.路基土石方调配

(1)填半挖断面中,应首先考虑在本路段内移挖作填进行横向平衡,然后再作纵向调配,以减少总的运输量。(2)土石方调配应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大沟不作跨越调运,同时尚应注意施工的可能与方便、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上坡运土。(3)为使调配合理,必须根据地形情况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的经济运距,用以分析工程用土是调运还是外借。(4)土方调配“移挖作填”固然要考虑经济运距问题,但这不是唯一的指标,还要考虑弃方或借方占地,赔偿青苗损失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5)不同土方和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进行调配,以保证路基稳定和人工构造物的材料供应。(6)位于山坡上的回头曲线路段,要优先考虑上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7)土方调配对于借土和弃土应事先同地方商量,妥善处理。具体步骤:(1)土石方调配是在土石方数量计算与复核完毕的基础上进行的,调配前应将可能影响运输调配的桥涵位置、陡坡、大沟等注在表旁,供调配时参考。(2)弄清个桩号间路基填挖方情况并作横向平衡,明确利用、填缺与挖余数量。(3)在作纵向调配前,应根据施工方法及可能采取的运输方式定出合理的经济运距,供土石方调配时参考。(4)根据填缺挖余分布情况,结合路线纵坡和自然条件,本着技术经济和支农的原则,具体拟定调配方案。(5)经过纵向调配,如果仍有填缺或挖余,则应会同当地政府协商确定借土或弃土地点,然后将借土或弃土的数量和运距分别填注到借方或废方栏中。(6)土石方调配后,应按下式进行复核检查: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借方=填方;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六、毕业调研情况简介

四月五日早晨,我们设计组一行三十余人前往位于衡阳市附近的衡大高速公路进行为期三天的毕业调研。

衡大高速公路设计全线为重交沥青混凝土路面,分三层摊铺施工。层厚分别为4cm、5cm、6cm,体现了“强基薄面”的设计原则。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类刚性基参层:底基层厚20cm,下基层和上基层各17cm。用摊铺机摊铺。基层上面采用三层稀浆(乳化沥青)封层防水。现在基层一般不采用防水土工布防水,因为土工布和面层黏结性不好,容易产生路面滑移和车辙。基层摊铺、碾压完成后,要注意养护:铺麻袋防曝晒、及时洒水等。分层压实的路基顶面能防止水分干湿作用引起的自然沉陷和行车反复作用产生的压实变形,确保路面的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

边坡防护一般包括坡面植被防护和工程防护。衡大高速两边的边坡采用的是种草、铺草皮和喷播植草三种方法。沿线工程防护多采用网格式、弧形、“v”字形等轻型挡土墙。

我们同时还参观了沿线一座大桥的施工以及排水设施和拌和厂。

通过此次调研,我亲身体验了许多课本上的知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对路基、路面、挡土墙、边沟、截水沟、拌和场、实验室等以往觉得比较抽象的概念有了具体和直观的认识。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还有许多不懂的地方需要向施工技术人员认真请教。从而也让我认识到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升华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

七、设计进度安排

⑴熟悉毕业设计任务,收集资料,作好毕业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一周)⑵毕业调研;(一周)

⑶纵断面、横断面的设计及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设计纵断面纵坡,绘制纵断面图,确定坡度;横断面设计,绘制横断面图;计算土石方并进行调配,填写路基设计表;(五周)

⑷路基工程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基防护工程设计,路基支挡工程设计,软基处理。包括: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挡土墙和涵洞,以及边坡防护和软基处理;(四周)

⑸路面工程设计。包括:路面横断面设计,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方案比选,路面排水设计;(一周)

⑹公路小桥涵洞设计。针对桥梁、涵洞的结构特点进行强度设计,挠度、荷载、承载力计算;(两周)

⑺编写英文摘要与专业英语文献翻译;(一周)⑻编制及应用计算机程序;(一周)

⑼编写说明书、文件装订、毕业设计答辩。(一周)从三月一日至六月二十日,共计十七周。

七、主要参考文献

⑴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J01-97》公路管理司97.11; ⑵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第一公路勘测设计院94; ⑶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4》第二公路勘测设计院95.11; ⑷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012-94》公路规划设计院94.06; ⑸公路沥青路面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4》公路规划设计院97.01; ⑹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⑺《路线》设计手册、《路基》设计手册(第二版)第二公路勘测设计院96.05; ⑻《小桥涵设计》手册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99.01;

⑼《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612]-96)工程定额站96;

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 ⑾《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⑿《交通管理于控制》。

八、毕业设计态度

篇7:大学理工类研究生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指南针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孙宽 通信

导师姓名 报告日期

李化 2014/3/15

10-1班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年月日

专业(教研室)主 任意见

年月日

系主任

意见

年月日

1.选题意义

早期的指南针是用“磁铁矿”或称“天然磁石”。中国人注意到,一块能自由移动的磁铁石总是指着南北方向,他们把这种罗盘称为“指南针”。后来,他们通过在漂浮于一碗水里的木制圆盘上安装一块磁铁来制作罗盘。最早使用罗盘航海的人大概是中国的旅行家们。明朝时期的三宝太监郑和曾经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远至红海、东非等地,就是靠罗盘来引导船队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从深达数千米的地层、海底到外大气层都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伴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展,卫星、飞机、导弹、运动平台的稳定、微波通信天线的自动跟踪、勘探和探测等研究活动都需要定向导航技术。

电子指南针与传统指针式和平衡架结构罗盘相比能耗低、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可微型化,其输出信号通过处理可以实现数码显示,不仅可以用来指向,其数字信号可直接送到自动舵,控制船舶的操纵。

由于GPS信号常被地形、地物遮挡,导致精度大大降低,甚至不能使用。尤其在高楼林立城区和植被茂密的林区,GPS信号的有效性仅为60%。并且在静止的情况下,GPS也无法给出航向信息。而电子指南针可以对GPS信号进行有效补偿,保证导航定向信息100%有效,即使是在GPS信号失锁后也能正常工作,做到“丢星不丢向”。

电子指南针系统中磁场传感器的磁阻(MR)技术是最佳的解决方法,和现在很多电子指南针还在使用的磁通量传感器相比较,MR技术不需要绕线圈而且可以用集成电路(IC)生产过程生产,是一个更值得使用的方案。

2.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随着人们对指南针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指南针也由先前笨重的“司南”发展到现在的便携式指南针。但其基本构造是没有改变的,都是属于机械的指针式,其指示的机械结构基本上没有改变,都是利用某种支撑使得磁针能够收到地磁场的影响而自由旋转。

由于机械的先天因素导致了指针式指南针在便携性、灵敏度、精度以及使用寿命上都有一定限制。由于国内外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磁传感器和专用芯片上的发展使能指南针的基本实现机理有了质的改变,不再是机械结构而采用了磁场传感器和专用处理器对磁场进行测量和处理后指示方向,这就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电子式指南针

国内外现阶段研究电子指南针的主要应用是提供地磁导航功能,相对于其他导航手段而言,地磁导航起步较晚。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E2systems公司提出了基于地磁异常场等值线匹配

MAGCOM系统,70年代获得测量数据后,系统进行了离线实验。20世纪80年代初,瑞典的Lund学院对船只的地磁导航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中将地磁强度的测量数据与地磁图进行人工对比,确定船只的位置,同时根据距离已知的两个磁传感器的输出时差,确定船只的速度。

美国目前已开发出地面和空中定位精度优于30M,水下定位精度优于500m的地磁导航系统,并计划用于提高飞航导弹和巡航鱼雷的命中率。另外,美国在导弹试验方面已开始应用地磁信息,并利用E22飞机进行高空地磁数据测量。NASA God2dard空间中心和有关大学对底下地磁导航进行了研究,兵进行了大量的地面试验。

国内有关地磁导航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仿真和预研阶段,航天科工集团三院的李素敏等人运用平均绝对差法对地面所测量的地磁强度进行了匹配运算,分辨率达到50m;西北工业大学的晏登洋等人利用地磁导航校正惯性导航的仿真实验取得了较高的精度。

地磁场模型与地磁图是研究电子指南针制导技术的基础,地磁场建模和地磁图的精确程度是决定地磁导航技术是否可行的关键因素。

其主要发展趋势概括如下:

(1)制定行业规范与产业标准

(2)专业分工和产业化

(3)与GPS技术结合,提高系统性能,实现定位一体化

(4)以信息服务产业为牵动力,引发电子指南针系统的新浪潮,应用于手机等行业。

3.主要研究内容

设计了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方向检测系统(传感器)。利用方向检测的方向信号,经过前级信号调理,完成信号的检测;由液晶屏模拟机械的指南针显示系统的偏移角和数字指示。

本电子指南针主要包括磁场传感器、A/D转换模块、微处理器、液晶显示模块及系统电源等模块。磁场传感器把磁场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放大电路,整流电路等处理,送入A/D转换器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AT89S52主控芯片的处理送入LCD显示.该电子指南针可以通过LCD显示当前方向与地理北极顺时针角度,可以方便的为大家提供导航服务。

4.拟采用的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论证等)

本次设计的电子指南针,出于实用角度,设计目的在于要求体积小,并且功能完备,因此要求控制器体积小,以便能够在运用过程中实现便携性。51系列单片机具有体积小、编程灵活、外设多

样、易于扩展等优点,可以实现多种控制功能,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路控制系统中。要使单片机工作起来,最基本的电路构成由单片机、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等组成。

时钟电路:本系统采用单片机内部方式产生时钟信号,用于外接一个12MHz石英晶体振荡器和2个30pF微调电容来构成稳定的的自激振荡器,其发出的脉冲直接送入内部的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确定单片机工作的起始状态,来完成单片机的启动过程。单片机系统的复位方式有上电自动复位和手动按键复位。本设计采用手动按键复位。本设计主要流程为HMC5883L将得到的信息送至单片机内进行处理,再转换为液晶显示数据在LCD1602上进行显示。

要得到方位角其实质是要去测量地磁场,而测量地磁场的方法很多例如:超导测磁法、感应线圈测磁法、磁通门磁力计测磁法、磁阻原理测磁法等,鉴于地球磁场的特殊性以及人们对仪器精度、便携性、低成本等的要求本设计选择了磁阻原理测磁法,这种测磁法在便携性成本等方面优于其他测磁法,精度、抗干扰性等也较优越。

本设计须通过Proteus仿真软件仿真以验证其可行性、可靠性及稳定性,验证通过后,使用Protel软件绘制PCB板,搭建硬件系统,同时利用Keil软件编写计算并显示方位角的程序,并下载到单片机中进行系统调试任务,通过不断调试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5.研究工作安排及进度

(1)早期进入阶段:查找资料,了解毕业设计涉及的问题,确定设计思路

(2)第1周:资料的收集、整理,确定设计方案

(3)第2周:学习单片机,运放电路、A/D转化器、LCD显示等相关知识

(4)第3周:购买元器件

(5)第4周:完成硬件电路的排版

(6)第5周:完成硬件电路的制作

(7)第6周:调试电路

(8)第7周:完成软件编程

(9)第8周:调试

(10)第9周:实验测试,对硬件和软件进行综合改进,使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11)第10周:整理相关资料,完成论文初稿交老师批阅

(12)第11周:修改并完成论文,撰写答辩提纲,准备答辩

6.参考文献

[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郭天祥.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入门、提高、开发、拓展全攻略.[M]北 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 胡修林,高精度电子指南针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年1月.

篇8:大学理工类研究生开题报告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理工类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媒体技术由传统媒体向着新媒体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新的技术支撑下形成的新的媒体形式, 包含手机媒体、互联网络等, 形态丰富变化, 相对于传媒意义上的媒体, 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之为“第五媒体”, 辐射范围广, 涉及新闻信息、社交服务、娱乐休闲等方面, 与之一并涌来的图像信息侵袭着我们的双眼, 我们在欢呼“新媒体时代”到来的同时, 是否有意识到对于正在形成和完善审美观的理工类大学生而言, 有着怎样的问题与挑战?

一、理工类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新媒体时代, 理工类大学生正受到良莠不齐的新媒体语言的包围

在新媒体不断更新变化的时代中, 大量图像、视频来回穿梭于不同的媒介之中, 全球资源整合化, 信息顺畅化, 为大学生带来了知识更新的便捷化。但同时, 商家为了争夺市场, 用各种低俗、庸俗、媚俗的图像和视频来吸引民众眼球, 对于人格尚未塑造完全的理工类大学生而言, 新媒体“不良语言”无疑是对他们的视觉化暴力。如何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抵御不良媒体语言, 正确运用新媒体提高审美素养成为理工类大学美育教育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

2.理工类大学生自身对审美素养培养的不重视

在一向多只重技术, 轻艺术的理工类学生中, 由于对审美培养的认识不足、不当, 导致对审美素养培养的不重视, 审美能力低下, 不能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不知道如何欣赏美, 也谈不上表现美、创造美, 审美品位不高导致美的事物没有得到弘扬, 相反低俗、庸俗化的内容还大行其道, 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却不能给人一种意气风发、诗意盎然的精神风貌。对理工类大学生问卷调查中标明, 理工类大学生对审美素养教育知晓得少之又少, 超过一半的学生对美素养教育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 认为在大学阶段没必要进行美素养教育。这种对审美素养教育的不重视会导致他们分辨不清美与丑, 甚至以丑为美, 误入歧途, 给理工类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产生极大的阻碍。在新媒体语境下, 媒体融合产生的各种信息将有可能导致理工类大学生审美观朝着不健康态势发展。

3.高校审美教学设施与方法的不健全

在全国提倡高校进行审美教育的大潮中, 各高校对于大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有了一定的重视, 但对学生审美素养培养课程的开设出现了许多问题: (1) 开设课程不全面, 往往为了教学方便, 设置一些便于教学的审美教育课程, 学生提高审美面较窄。 (2) 审美培养课程内容陈旧, 跟不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 (3) 教学手段不灵活, 导致学生即便上课也没心思学习, 更谈不上审美素养的提高。 (4) 硬件设施条件不足, 导致审美教育大打折扣。 (5) 特别是在一些理工类高校, 开设的审美素养课程往往只是选修课, 学生可选可不选, 导致审美培养实施起来困难。

二、理工类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应对方法与措施

1.深化理工科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认识

“缺乏美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在新媒体语境下, 现代社会的人才绝不是一个单单只会实行技术操作的技术员, 而是一名具有审美能力的全能人才。审美素养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人修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凝聚、强化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审美培养已成为当下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从根本上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必须从学生自身抓起, (1) 在各个学科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审美培养, 发挥其主动性, 运用新媒体的积极推动了, 让学生接触美、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 从心中树立对美的感知度。 (2) 让学生阅读审美培养书籍。有利于理工类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美, 不仅学习相关的知识, 还能受到美的语言和美的文字的熏陶。 (3) 让学生自觉抵御新媒体环境下“不良语言”的围攻。

2.建立起技术、人文、艺术的融合性教育培养模式

理工科大学生以常年以数理、通讯、工程技术作为研究对象, 以抽象思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针对理工类大学生的这种情况, 高校应在新媒体语境下, 运用新媒体更新培养模式, 将专业技术、人文素养、艺术审美相融合, 渗透到方方面面的学习中去, 并有机结合, 提高理工科大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 让理工类大学生具备科学的、理性的审美思维。

3.融入本土化和国际化双重培养视域, 完善学校教学培养措施和方法

目前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 全球信息、科技、文化的不断扩展融合, 对学生的培养也应与时俱进, 改革教学手段, 合理利用新媒体提高教学灵活性和趣味性。同时, 合理融入国际化视域, 将国际化审美与我国本土化审美融合, 让新媒体文化成为理工科学生全面认识世界的窗口, 透过这扇“窗口”让学生呼吸到更加全面的审美之风, 让更加全面健康的审美素养不断促进理工科学生的心灵塑造和人格培养。

新媒体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极大的开拓了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但另一方面也会给审美素养不高的理工类学生带来危险和侵蚀。这有赖于正确而有效地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审美素养, 有赖于学校审美素养培养设施和方法的与时俱进, 有赖于开拓国际化的培养视野, 来适应新时代新媒体语境下对理工科大学生培养所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向伟.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文精神[J].装饰, 2006 (1) :9-12

[2]班忠玉.人文素养对艺术类大学生发展的意义[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6) :117-118.

[3]王伟.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76

上一篇:武汉市阳逻最新规划下一篇:中学大课间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