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2024-07-22

县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精选8篇)

篇1:县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县地质局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根据市局安排,我局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局里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重点检查重要灾害点有无变异,各乡镇防治责任及监测责任落实情况、信息网络畅通情况,特别是集中性强降雨时期,更是集中力量加强防灾工作,做到领导带班日夜值班,信息畅通,确保灾害点万无一失,为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最大努力。通过近阶段的努力工作,我县截止目前为止未增加新的灾害点,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也基本平稳。现将我局2008年1—4月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我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发育比较齐全,主要有崩塌、滑坡、变形斜坡(潜在崩塌或潜在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县内发现地质灾害点545处,其中崩塌(包括潜在崩塌)和滑坡(包括潜在滑坡)分别有309处和204处,占所调查灾害点总数的56.6%和37.4%,为本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经调查发现有隐患点491处,按规模等级分:有大型(泥石流)隐患点2处,小型隐患点489处(小一型崩滑点15处,小二型崩滑点467处,小型泥石流3处,小型地面塌陷点4处),其中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55处,近年来,经过整治和搬迁,已有5个重要隐患点消除,另有赤兴、马步等5个重要隐患点的村民已搬迁13户,大大减少了受威胁对象,为我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工作措施。(1)做好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我们围绕“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的主题,采取电视字幕、宣传车、现场咨询等方式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做到人人明白。(2)、加强领导

每年编制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县政府发布,《200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已报县政府发布。在“应急预案”中明确成立了XX县地质灾害防灾指挥部,总指挥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地质矿产工作的副县长担任;县地矿局局长、县人民政府分管地矿工作的副主任担任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由各相关单位负责人担任。统筹规范和指导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对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应急分队等工作机构。由于工作和人员的不定期变动,我们及时调整、充实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机构,配齐人员,各负其责,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3)、完善制度

完善了《地质灾害巡查制度》等相关制度建设。经常到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检查,要求地质灾害隐患点防预区建立相关制度、监测记录;地质灾害危险处建立了警示标志,做好群测群防,使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

(4)、责任到位 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把宣传工作做到灾害隐患点农户,把灾害隐患点农户组织起来让他们随时监测各自隐患点险情变化情况,做到有情况变化及时上报,责任到人,发挥群防体系功能。针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对象发放“二卡”1000多份,制定了地质防灾避险措施等,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5)、加大检查力度

在4月初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对地质灾害点是否转移,是否消失做了全面的调查了解,并整理备案,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我们都指定专人负责。(6)、加强山区宅基地地灾评估工作

山区宅基地地灾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开展与否,直接影响灾害点增减,所以我局拟定和土管一起在审批建房用地时,先要进行地灾评估,确保新建房屋不受地质灾害的威胁;另外严格控制山区农户切坡建房,以免地质灾害隐患点新增。(7)、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

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对我县滑坡等地质灾害点采取削坡减载、做挡土墙、建排水沟等;针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受灾户实行集体搬迁,重建灾民新村,更好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年初制定的“一个中心”、“两项活动”、“三项工程”等工作重心,不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坚持依法治税,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征管,强化队伍建设,落实党廉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一个中心”,依法组织收入

今年XX县局收入形势依然严峻,税源不确定因素增加,重点税源增长缓慢,以双赢、鸿路、伊利为代表的重点企业税收有所下降。为此,我局加大了税收征管力度,中小税源取得一定增长,实现了税收总量平稳。1-10月份,我局共组织收入10.5亿元,同比增收9000万元,增长9.4%。其中增值税入库7.08亿元,同比增收2000万元,增长2.9%;企业所得税入库3.17亿元,同比增加6900万元,增长27.7%;车购税、消费税、个人利息所得税等有增有减,影响不大。累计完成出口退税1475万元、减免退税3038万元,免抵调累计达743万元。

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强税收预测分析。构建以收入核算、税源管理、其它相关部门的预测网络,运用市局重点税源预测平台、分局qq群,分层对145户重点企业和960多户中小企业进行测报,做到胸中有数。同时加强月度、季度分析,为征管选定主攻方向。二是强化稽查评估等手段。重点对金融、房地产业的税收稽查,1-10月份共查实入库1641万元。为切实加强纳税评估,针对近两年来基础税源管理薄弱的问题,我们筛选60户企业分批下达评估计划,评估追溯至2012年。三是开展序时考核、督促。从3月份起,将2014年收入总盘子分解到各相关部门,明确到各乡镇,并按序时进度进行考核。同时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合作,县财政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也都主动配合,发挥综合治税平台机制,开展辖区税户调查,解决漏征漏管等具体问题。

(二)开展“两项活动”,促进作风转变 1.有序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省、市局和地方党委要求,按部就班、切合实际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细化工作措施。结合实际,制定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编排工作计划安排表,明确工作任务41项,参与活动党员78名,并将活动内容细化落实到每个周,统筹安排,有序推进。二是扎实开展学习。将集中组织学与分散分头学相结合,研读所有必学篇目。其中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五天,开展集中研讨;普通党员集中时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了入心入脑、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习笔记本、学习记录和心得体会等内容详实,学习签到、讨论发言记录等齐全,市局督导组全程参加县局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会,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作讨论发言并留存书面发言提纲,党组书记、局长许建国还做了专题党课。三是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工作实际,按照既定的征求意见工作方案,采用不同方式,面向纳税人、基层一线干部、地方党政部门、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建议。县局通过不同方式征求意见建议86条,并坚持把学习教育与查摆问题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边学边查,边查边改80条。2.扎实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踏上税收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年,也是加强基层建设的启动年。为此,XX县局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局深化征管改革要求,结合长丰实际,实行工作人员岗位双向选择,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组织体系建设。结合机关党委换届,根据征管改革需要,对所属支部进行调整组合,优化了党的基层组织,选优配强了支部负责人,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三是加强业务基础建设。根据教育培训工作安排,有序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开展每周一考、每季一赛等活动,在XX市国防教育基地举办的所得税业务知识培训班取得了丰硕成果。四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机关党委及基层党支部换届中,结合群教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广泛的谈心谈话活动,推动领导班子建设。

(三)实施“三项工程”,推动效能建设

1.实施“扎根工程”。一是开展“意见大走访”:县局班子成员深入企业、乡镇,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广发征求意见表等,对收集上来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深入分析,及时反馈给责任单位。二是开展“换位大体验”:注重角色转变,局领导亲自深入办税服务厅受理涉税事项,税务干部们主动进行角色互换,切身体验纳税人的感受,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三是开展“落实大检查”:县局分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各部门对上级部署的检查项目进行细化分解,列出检查清单,对发现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并积极抓好建章立制。四是开展“作风大扫除”:在全系统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全面排查税务人员在行政执法、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破“四风之害”,立为民之制,固服务之基。2.实施“绩效工程”。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县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绩效办,分管领导兼任绩效办主任,办公室、人事教育科、政策法规和征收管理科、监察室、纳税服务科、机关党办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为绩效办成员。二是学习文件,吃透精神。安排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总局和省市局关于绩效管理的相关文件,使全体干部职工理解绩效管理的意义、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支持和参与绩效管理工作地主动性。三是草拟方案,制订计划。县局活动办对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县局工作实际,着手草拟县局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订2014年绩效管理工作计划,明确绩效管理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四是分解任务,落实指标。领导小组和活动办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如何进一步细化分解市局下发的绩效考核指标,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保任务分解到位,指标落到实处。

3.实施“通电工程”。按照总局王军局长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关于“纪律是高压线,关键要通电”的要求,实施“通电工程”,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方面结合廉政文化进机关工作,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2014年县局宣传教育总体规划,更新宣教展板,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依托群教活动,巩固廉政教育成果;另一方面不折不扣完成税收执法考核、四个专项执法督察以及“红包风、吃喝风”专项整治等阶段性工作任务。通过抽调人员集中精力开展注销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代开和委托代征税款四个专项执法督察,全面自查,积极整改,规范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机关效能建设和纠风工作也得以加强。上半年通过各级明察暗访,机关效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12345热线办理回复率100%,“执法回访”和“涉企检查备案”等工作均规范到位。

(四)推行“春风行动”,提高服务质量

按照“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落地方案,优化便民举措,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各项便民办税措施落地生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周密部署,以办税服务厅为活动开展主要阵地,各税源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了“春风行动”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同时,积极开展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动员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马上行动,增强做好便民办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纳税人送去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二是细化落地方案。坚持“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与群众路线教育相结合,牢固树立“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的工作理念,将推进征管改革与优化纳税服务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行政审批、办税效率、税收执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紧密的工作落实内控机制和持续改进长效机制,使制度安排更加优化,办税流程更加简化,服务方式不断拓展,服务平台更加完善,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春风行动深入开展。三是优化便民举措。结合市局“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方案,深入基层调研,统筹谋划,优化业务流程,进一步明确岗责体系和业务规程,全面整理公开“行政审批、执法权力、当场办结业务、涉税业务资料、纳税人信用状况、纳税服务渠道”等六个清单,落实首问责任,加强办税服务厅管理,切实保障纳税人权益。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将“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各项措施纳入绩效管理,同时加大督导检查和监督落实,并及时反馈纳税人的满意度调查,根据纳税人意见建议不断加强工作改进。通过定期督查,建立便民办税长效机制,确保了“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取得实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今年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控制度需要完善。群教活动征求意见阶段发现的问题还需进一步整改落实,对应部门职能、岗位职责的风险防控机制还需改进和完善。二是征管基础有待加强。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少事多,征管力量不足,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等环节的衔接还不够紧密,对征管改革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个别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不强,有待提高。三是组织收入任务艰巨。税源匮乏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仍很突出,部分重点税源企业的大幅减收对整体税收收入影响较大,新增税源难以弥补减收缺口。

三、2015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狠抓组织收入。抓紧、抓实组织收入工作,重点是加强税收调研,统筹任务分配,严格进度考核,确保计划顺利完成。二是优化纳税服务。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契机,完善服务考核标准,梳理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纳税服务质量。加大网上办税一体化平台推广力度,扩大网上办税覆盖面,开展个性化纳税服务,推广纳税服务qq群建设,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三是加强后续管理。在做好纳税服务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后续管理,提升征管水平,堵塞管理漏洞,尽力挖潜增收,充分运用信息管理,不断夯实税源基础,确保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协调稳定持续增长。四是严格执法行为。依托税收执法考核和执法管理辅助系统、税收执法督查等,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严肃责任追究,规范税务人员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和质量。加强税收法制宣传,营造诚信纳税良好社会氛围,构建公平、公正税收市场秩序。

五是强化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增强干部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反腐倡廉各项制度措施,坚决杜绝不廉洁行为发生,促进国税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四、对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建议

我局全体人员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并全力支持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确保政令的畅通和坚决的贯彻执行。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对领导班子充满信心和期待。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我局提出了如下建议:

1、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县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了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县委、县政府应继续坚持既定方针、政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园区建设应从扩大规模向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方面转变,凭借我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增强产业集聚程度和发展趋势,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打响长丰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县工业发展在中部地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继续关心与支持国税工作。望县委、县政府一如继往地关心支持我局工作,以税收促进XX县的发展。以上报告,请审阅。

篇2:县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发布时间:2009-06-15 点击:594 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admin 本文所属专题:※工作汇报

标签:地质灾害防治

灾害防治

工作汇报

地质灾害

汇报材料-仙居是山区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0处,受威胁人口431户1558人,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四种类型,其中以滑坡、崩塌为主,占95.5%,规模以小型为主。近几年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上级领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进展顺利、成效明显,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根据省厅《关于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一)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4月25日我县组织相关部门、局属各相关科室、各基层国土所有关领导干部,认真参加学习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出了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和任务,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群测群防和搬迁避让等工作。会后,我们结合我县实际,根据会议精神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提高工作水平。并进一步明确了我县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思想、目标和任务。

(二)严格落实防灾工作的各项保障措施。为了摸清地质灾害现状,平安度过汛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县严抓以下保障措施。一是保障汛前检查,工作到位。汛期前组织各基层国土所对全县26个重要地灾隐患点进行摸底排查,重点检查地灾隐患点有无新的变化迹象、监测记录情况,对一些有人员变化的地灾隐患点重新发放明白卡,共发放600多份,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改建议。二是保障避险地点。为了保障受威胁群众转移避让有个遮风避雨场所,选择在安全地带建立乡(镇)避灾中心,或在重点隐患点附近搭建简易房的方式就近避险。三是保障监测到位。对全县11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加强监测,充分发挥基层国土所的优势,加强与当地乡镇、隐患点联系,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巡查,对重点隐患点,选择有责任心的监测人员进行专门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避让、早报告。四是保障信息传递。在汛期,各基层国土所要求24小时值班,各有关人员手机24小时开通,保障通信畅通,保证灾情随时可以报告。五是保障系统运转。建立以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中心,乡(镇)、街道为主体,村为基础,监测点为前哨的灾情监测和报告体系。五是保障预警信息传送。与气象部门合作,汛期在电视台播放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达到三级时,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把气象信息发送给各乡镇负责人,做到早预报、早防范。

(三)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签订责任状。根据检查结果,结合实际,及时修订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今年的防治工作任务,要求各乡镇(街道)及交通、旅游等部门针对各自辖区范围内有人员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点编制防灾预案,明确避灾路线、临时安置地点及应急救助指挥系统,目前已完成全县25个重要隐患点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原26个,因为湫山乡菜籽岙自然村滑坡已完成移民安置,准备近期拆除旧房)。并将在全县国土资源会议上,与各乡镇(街道)及交通、旅游等相关部门签订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任务分解,责任到人。

二、全面开展地质灾害移民和工程治理工作。

(一)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作

地质灾害移民和工程治理工作已列入市、县工作计划。去年我县完成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四个村175户593人。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非常重视,尤其是朱溪镇板辽、长加山头、新屋这三个移民村(共170户571人),采取集中易地安置的方法,移民安置新址在南峰街道下垟底村,因为涉及搬迁的人数多,又属异地搬迁,任务重、时间紧、工作难度大、资金缺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县政府多次召集南峰街道、朱溪镇及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进行协商、讨论。06年8月2日,在陈力副县长主持下,召集南峰街道、朱溪镇、财政局、国土及县府办相关人员,就朱溪板辽、新屋、长加山头三个地质灾害移民村搬迁有关问题进行专门讨论,会议明确06年7月31日为朱溪镇板辽等三个地灾点移民搬迁日,地质灾害移民人口计数以2006年7月31日为截止日,并要求朱溪镇在06年8月10日前完成移民搬迁和灾害点旧房拆除工作;为了解决移民补助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先从下垟底安置区平衡用地土地出让金中暂时划出100万元专项用于移民工作,从资金上保证了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土局也多次派人与朱溪镇干部一起到板辽等地灾隐患村督促、指导旧房拆除工作,要求朱溪镇安全、彻底地完成旧房拆除。下垟底安置区共征地84.52亩,安排屋基253间。安岭乡徐村(5户22人)移民安置采取分散安置方法,如投亲靠友、孤寡老人投靠子女等方法,使受威胁的群众避开危险区,县政府专门拨出10万元用于移民搬迁,促进移民工作快速有序地开展。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完成地质灾害隐患村移民搬迁7个村、312户1013人,补助经费220多万元。

今年计划搬迁4个村85户319人。为了确保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3月初,召开乡镇长、分管领导和农办、规划科共同参加会议,对各乡镇在移民和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共同商讨提出解决方案。各乡镇也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地灾移民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具体抓,采取多种方式,促进移民工作顺利进行。湫山乡大坑村菜籽岙自然村、上张乡央弄村李树自然村、安岭乡吕坟村因为受威胁人数较少,采取分散安置的方法就近安排,其中湫山乡大坑村菜籽岙自然村已基本完成移民搬迁,准备在近期组织人员拆除旧房;安岭乡吕坟村(3户3间10人)1户已完成搬迁,并拆除了旧房;上张乡李树自然村(7户21人)移民新址选择在央弄村和上张村;横溪镇山岙村移民搬迁安置地点在溪头村,已完成三通一平,屋基安排到户,正在组织新屋建设。

(二)工程治理情况

到目前为止,我县已对步路乡连山村岭下自然村滑坡、安岭乡下里村东、村南滑坡进行了应急排险。邀请省第三地质大队地质环境勘查设计一所专家到现场踏勘,编制应急排险治理设计方案,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监理施工,工程完工后,组织水利、安监、财政等相关部进行验收,对施工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并要求当地乡镇继续做好监测、绿化工作。

今年我县计划工程治理两处:步路乡西炉村北滑坡、上张乡?下村滑坡治理已邀请有关专家到现场实地踏勘,提出合理、科学的治理设计方案,准备在近期开展应急排险工作。

三、积极开展小流域滑坡泥石流调查与评价工作。

近几年来,台汛期小流域因集中强降雨而引发滑坡泥石流,虽然在全省所占比重很少,但其带来的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为查明山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建立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体系,根据省政府的布署安排,我县已列入今年全省16个重点县(市、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与评价之一,目前该项目已经省厅批准立项,开始组织项目招投标工作,计划于6月份完成招标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在上级支持和领导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一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缺乏。我县地处山区,经济较落后,防治工作经费得不到保证,如一些小规模地灾隐患点应急排险费用、灾后应急调查费用以及监测人员的劳务费等,大大挫伤当地乡镇、监测人员的积极性;二是移民搬迁工作难度大。仙居山多地少,移民大多采取异地安置的方法,工作量大,征地难等。如一些隐患点大部分群众都同意搬迁移民,但少部分人因各种原因不愿搬迁使得整个搬迁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有些隐患点群众虽然搬迁意识强烈但要求必须将移民新址选在城关附近,还有征地难度大等都是近几年搬迁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三是用地指标的问题。为了让百姓尽早脱离地质灾害的危险,在群众的强烈下,有一部分隐患村采取边批边建的方式完成了搬迁避让,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用地指标没有解决,如步路乡乌上村滑坡,新村已建好,灾民已入住,但用地指标还未落实;皤滩乡大岭脚自然村,村民强烈要求尽快搬离危险区,乡镇领导也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移民领导小组,我局也多次派人协助他们工作,但由于用地指标的问题,移民工作进展缓慢。根据存在的问题,在新的一年里,我县将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特别是搬迁移民和治理工作,为打造“平安仙居”、创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努力。

篇3:隆林县地质灾害区划研究

隆林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 是个海拔较高, 以中山为主, 无平原的山区县。隆林县范围年平均降雨量均在1000mm以上。隆林县松散土体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 广泛分布于中低山区及峰丛洼地、谷地中。中低山区的残坡积层岩性为粘土、含碎石粘土, 碎石含量一般15%—40%, 厚度1m—5m。

2 分区原则

地质灾害区划是根据主要灾害指标, 划分级次, 同时应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思想, 综合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发展趋势及影响地质灾害的诸多因素综合考虑。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 进行地质灾害区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种类和区划指标要反映地质灾害的基本属性特征和主要灾情特点; (2) 划分的级次数且和不同级次的差幅适当, 要能恰如其分地反映隆林县地质灾害情况; (3) 等级指标明确, 划分方法简明, 便于操作使用。

根据上述划分原则和方法, 将隆林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较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等四级。

3 分区方法

3.1 评价单元划分

在隆林县1/10万地形图上按10×10km2划分单元, 每个大单元再按2×2km2等分为25个小单元。隆林县共划分出1076个单元, 即为本次评价的基本单元。

3.2 敏感因子的选取

根据具体情况敏感因子选择如下:

碎屑岩区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区滑坡、崩塌评价因子选择如下9个因子:工程地质岩组、断层线密度、原始地形坡度、河流线密度、年降雨量、公路线密度、人口密度、灾害体积密度、残坡积层厚度;纯碳酸盐岩区岩崩评价因子选择如下6个因子:山体坡度、年降雨量、断层线密度、人口密度、灾害点密度、山体相对高差。

3.3 敏感因子等级划分

敏感因子的等级划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一种简便、灵活而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它是将定性、半定盆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的有效途径, 它将各种因素层次化。按上述不同地质灾害敏感因子将其各自细化为不同层次。

3.4 敏感因子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 进行区域内确定敏感因子间作用大小的比例关系, 从而避免分配因子作用权值的随意性。按层次分析法, 逐步比较各因子间的关联因素, 为分析和预测事物的发展提供可比较的定量依据。其分析步骤如下:

按1到9的比例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赋值, Xi/Yj=1, 认为“Xi与Yj贡献程度相同”;Xi/Yj=3, 认为“Xi比Yj的贡献较大”;Xi/Yj=5, 认为“Xi比Yj的贡献大”;Xi/Yj=7, 认为“Xi比Yj的贡献大很多”;Xi/Yj=9, 认为“Yj的贡献可以忽略”;Xi/Yj=2n, n=1、2、3、4, 认为“Xi/Yj介于2n-1和2n+1之间”;Xi/Yj=1/n, n=1、2…9, 当且仅当Xi/Yj=n。然后作出的判断矩阵, 得到权重矩阵W, 其中碎屑岩区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区滑坡、崩塌评价因子权重矩阵W=[0.082, 0.082, 0.082, 0.082, 0.044, 0.153, 0.153, 0.237, 0.082];纯碳酸盐岩区岩崩评价因子权重矩阵W=[0.112, 0.061, 0.200, 0.200, 0.315, 0.112]。

3.5 建立空间叠加模型

在上述分级图的基础上, 调用GIS的叠加分析模型 (Overlay) , 将:A=∑bi×ri式中A—地质灾害发育强度指数;bi——评价因子;ri——权重。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人类工程活动分级图的叠加如图1所示, 在叠加过程中考虑各因子的权重, 得到A值, 再按表1便得到地质灾害一级分区图。为了地质灾害区划图更具实用性, 在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时作为重要依据, 因此, 在进行一级分区基础上按人类工程活动的特点进行了二级分区 (亚区) 。最终形成隆林县地质灾害区划图 (图2) 。

3.6 单元易发程度评价结果

依据以上评价方法, 采用计算机计算得以下结果:

(1) 碎屑岩区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区滑坡、崩塌易发程度评价:共有1076个单元, 划分出120个高易发单元, 178个中易发单元, 289个低易发单元, 489个不易发单元。

(2) 纯碳酸盐岩区岩崩易发程度评价:共有263个单元, 划分出15个高易发单元, 107个中易发单元, 63个低易发单元, 88不易发单元。

4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按灾种将易发级别相同的评价单元合并连片, 并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对边界加以修正, 即可圈定出地质灾害易发区。

碎屑岩区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区划分出滑坡、崩塌高易发区4个, 中易发区3个, 低易发区5个, 不易发区2个。纯碳酸盐岩区划分出岩崩中易发区3个, 低易发区3个, 不易发区1个。图表中, 用字母“A”、“B”、“C”、“D”分别代表地质灾害高、中、低、不易发区;字母右下角数字“1”代表碎屑岩区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区滑坡、崩塌灾害, “2”代表纯碳酸盐岩区岩崩灾害;字母右上角数字“1”、“2”……“5”代表块段序号。

5 结论

敏感因子叠加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半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较, 能更好地反映一定区域范围内与地质灾害形成有密切关系的诸工程地质因素, 抓住了问题的主要方面;敏感因子益加分析法在敏感因子分级图的基础上, 调用GIS的叠加模型, 在益加的过程中考虑了各敏感因子的权重, 并按人类工程活动的强度进行了二次分区, 使自然客观的地质因素与人类的工程活动有机地结合, 使其对地质灾害的预测更加合理;敏感因子叠加分析法在隆林县地质灾害区划中应用, 是地质灾害区划工作的一次有益偿试, 为隆林县的下一步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了比较客观的依据。

摘要:为查明隆林县地质灾害隐患, 划出地质灾害易发区,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运用敏感因子叠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建立隆林县地质灾害综合评价模型, 并采用MAPGIS辅助成图, 得到隆林县地质灾害区划图, 分区结果准确度得到较大提高, 对地质灾害的预测更加合理。

关键词:地质灾害,区划,敏感因子

参考文献

[1]卢新海, 何保国, 赵荣俊.大冶铁矿高陡边坡灾害信息处理系统构建技术[J].地理空间信息, 2006, (04) .

[2]石菊松, 张永双, 董诚, 吴树仁.基于GIS技术的巴东新城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J].地球学报, 2005, (03) .

篇4: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关键词:东丰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42-1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属于长白山余脉半山区,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加之人工采石造成山体裸露,植被破坏,遇到雨水相对较丰的年份,极易发生地质灾害,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尤为重要。

1 东丰县地质灾害的特点

东丰县地貌特点是南部属于山区,中部属于半山区,北部属于丘陵地带,全县地质灾害重点隐患集中分布在南部几个乡镇。其特点是隐患点多、分布广、突发性强、危害严重,防灾和救灾的难度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措施

国土部门是担负地灾防治的重要机构,因而国土部门对地灾防治必须有科学的计划、方法、措施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这是做好地灾防治的基础。

2.1 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健全工作机制

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国土、水利、林业、气象、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县政府下发了《东丰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东丰县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地质灾害预防和抗灾救灾体系。

2.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灾害防治思想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公众广播、手机短信等各种媒体,针对防灾薄弱环节,及时向社会广泛宣傳地质灾害预防知识和简明防灾避灾方法,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识灾、报灾、避灾和防灾意识,提高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营造地质灾害预防的社会氛围,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人民群众防灾救灾意识,由单一部门抓防灾减灾到全社会共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3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加强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县、乡(镇)、村逐级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全县自上而下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体系,责任分解,层层落实到相关部门,制定完善防灾救灾应急方案。同时,提高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处置突发地质灾害能力,加强物资储备。建立应急抢险救灾工作队、卫生服务队、抢险运输队等并配备无线通讯设备,保障出险时队伍拉得出去,打得赢。在平时工作中要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防灾、减灾、自救知识宣传,结合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2.4 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县、乡(镇)、村逐级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并在全县229个村确定每村一名巡查员,对全县8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实行责任落实到人,包保到户。通过增强群测群防意识,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防灾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班值班、信息报送、应急调度、险情巡查、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

2.5 抓好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监测排查工作

加强群专结合,依靠科技,对险情重、危害大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提高群测群防效果和水平。增强群测群防监测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以村委会、村民小组为单元,发动群众自觉参与防灾。在全县范围内对交通沿线、水利设施、矿山企业、生产建设区等区域进行重点巡查,共组织巡查排查253人次,排查隐患点47处。并及时做出判断,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易发区,设置警示牌47块。凡遇异常天气,坚持24小时随时进行巡查,确保险情发生时及时预警,细心观察,随时做好变化情况记录,一有险情立即报告,做到险情发生时,适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群众安全。

2.6 严肃工作纪律

在灾害易发阶段坚持24小时带班值班工作制度,主要领导干部的移动电话保持24小时开通;坚决杜绝值(带)班人员脱岗现象,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

参考文献

[1] 张海英,于春泳,张艳玲.水土保持是防治洪涝灾害的有效途径[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2,(04).

[2] 刘广润.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03).

[3] 彭珂珊.灾害防治中的非工程措施及其重要作用[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

[4] 孙建华,王建华.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综述[J].西部探矿工程,1998,(03).

篇5:县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省委、省政府就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安全意识 1—6月,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37起,死亡3人。其中:成功预报4起,及时避让、避免人员伤亡403人。因持续降雨,7月19日,腾冲县苏家河口电站采石场发生滑坡灾害,工棚被掩埋,29人死亡,教训极其惨痛。截止7月31日止,我县相继发生小型地质灾害4起,无人

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各乡、场,县政府各部门要深刻吸取教训,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要在分析辖区内各灾害点、隐患点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及前一阶段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查缺补漏,认真落实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明确指导思想,找准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以预防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方针。以减少人员伤亡,努力降低财产损失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全力抓好我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采取有力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各乡、场,县水务局、国土局、建设局、交通局、教育局、安监局、旅游局、气象局等部门,要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发现险情要果断

行动,坚决撤离附近群众;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要加强监测预警,做好群测群防工作。

四、完善应急预案,搞好协调配合 各乡、场,县政府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如发现险情及隐患要及时组织人员迅速行动,确保道路畅道,确保灾情发生后,营救队伍能够拉得出,上得去,抢险措施及时到位。

五、加强督促指导,明确部门职责 各乡、场,县政府各部门要重点做好广大农村、人员集中区、水电水利工程、工矿企业和在建项目的地质灾害险情排查、灾害防治和安全防范工作。县国土局要指导、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广大农村人员集中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教育局要对全县中小学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的学校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县交通局要对全县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所有公路及在建公路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县旅游局要对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的风景区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县安监局、建设

局和水务局要按照职责分工,对所有在建的水利水电工程、工矿企业和建设项目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特别要对因工程建设引发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存在险情的,要坚决停工、撤离人员;县气象局要加强汛期气象预报工作,及时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气象信息。

六、严格落实责任,严查失职行为 各乡、场,县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实各行业管理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坚决杜绝因责任不落实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对存在失职、渎职或不作为行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要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8月1日——10月31日,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阶段,各乡、场,各部门要在每月10日、20日、30日前将汛期地质灾害排查情况和排查结果上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篇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实施,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全面落实国家、省、市XX县委政府关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精神,以“十有县”创建工作为契机,推进我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任务来抓,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完成了二0一三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我县的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县属XX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早在,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就对我县进行了地质灾害实地调查。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有236处,其中滑坡54处,崩塌54处,不稳定斜坡76处,泥石流沟54条。重点监控的重要灾害危险点有90处之多。为进一步摸清我县地质灾害的范围、规模、数量等底数,建设细致准确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项目开展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搬迁治理及申报国家和省、市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认真、细致、准确的现场排摸调查,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原有的236处的基础上新增740处,在原有的重点灾害危险点90处的基础上新增地质灾害重点灾害危险点45处。其中,城关镇新增重点2处,民乐乡新增重点8处,红城镇新增重点1处,武胜驿镇新增重点3处,中堡镇新增重点2处,树屏镇新增重点2处,苦水镇新增重点1处,大同乡新增重点2处,中川镇新增重点2处,连城镇新增重点2处,七山乡新增重点2处,上川镇新增重点1处,坪城乡新增重点4处,通远乡新增重点3处,河桥镇新增重点6处,柳树乡新增重点1处,龙泉寺镇新增重点3处

我县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大中型崩塌、滑坡为主,具有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特征。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洪水)是我县主要突发性地质灾害。我县的地质灾害从时间上看,主要发生在多雨季节,即每年的6—9月份,近年来,由于我们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未出现一人伤亡现象。 实现了“无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无人员因灾伤亡”的“双无”目标。

特别是今春冰雪融化后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我们及时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处于高度重视,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迅速部署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预案、八项制度的专人监测和群测群防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确保防灾的各项措施到位;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纳入当地群测群防体系。对已经纳入群测群防体系的隐患点,加密监测频度,确保一旦有地质灾害前兆、灾体变形、活动信息,能迅速发现险情,及时预警撤离;立即启动突发性应急预案,同时要求各乡镇做好用车、用人、用物的保障;加强与气象、民政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灾情,要立即派工作组赴现场,协助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充分发挥公众广播、手机短信等作用,及时向社会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和简明防灾避灾办法,提高广大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干部和人民群众面对灾害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要像进入汛期一样,把地灾防治工作做好、做实。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为了切实保护人民群众

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设“幸福美好新永登”提供安全稳定的地质环境条件。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

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落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切实做好我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省、市的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本着“保证质量、加强进度、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总体要求,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了地质灾害防治无小事的工作理念,认真研究、周密部署。今年年初,为切实贯彻落实省、市做好冻融期间地灾工作,我局对春节期间冻融工作做了及时的安排,3月初我局以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二0一三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在汛前地质灾害往年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XX县二0一三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方案》介绍了我县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现状,对地质灾害防治区进行了划分,将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按乡、村、社层层分解到责任单位、责任人,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投入八万元在全县16个乡镇的地灾重点村喷绘了“地质灾害防治墙体广告”,要求确定监测人、值班人员,公布监测人和值班人员的联系电话及报警号码,同时继续实行重要地质灾害点乡、村、社三级领导包点负责制度。

一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了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三级网络,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各乡镇分管领导和地质灾害工作人员及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人员。

(2)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防灾应急预案。主要对地质灾害点的分布、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和范围、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等做到“卡、表、册”资料齐全,信息准确。

(3)建立并实施了隐患点巡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

(4)建立了地质灾害预报系统。我局会同气象部门对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以及重点隐患村村民做好避让撤离的准备工作要求等,利用电话、广播、网络等进行快速通报。做到灾害预报及时,防灾要求明确。

(5)加强群防群测工作。开展了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已向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村民发放“明白卡”,并要求隐患点村民熟练掌握“明白卡”的内容,在险情发生时,按照预警信号、人员财产搬离转移路线等要求避灾疏散。

二是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强的特点,为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我局加强思想上认识,认真组织研究分析,严格落实具体任务,做好地质灾害应急的各方面工作。

三是加强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全面实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符合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新建矿山,为了提高资源开发中对环境的保护,从源头上防止人为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发生。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严格按照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强评估备案检查管理,深入推进工程及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大“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的控制力度。

(二)严格规范管理制度,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落实。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全面推进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省、市的要求,我们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现阶段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重点表现为公路切填方、斜坡开挖、基础建设切填方、加载等人为不合理工程活动。其次为降雨、风化等自然因素引发。根据地质灾害规模和危害程度,我们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对重灾区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等措施;对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采取监测与简易工程治理,避让相结合的措施。使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全面开展的基础上,又有侧重点,做到了防治结合、防中有重。

二是根据《XX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和完善区片和局部应急预案。要求乡镇与村社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及时下发“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卡”,明确各灾害防治责任人,并逐点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求随时做好观测记录,密切注视灾情动态,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和处置,一旦发生灾害,严格按照速报制度要求进行上报。

三是加强防治地质灾害的宣传工作。为提高社会各界的防治地质灾害意识,我们把宣传教育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突出宣传重点,并注重宣传方式的不断创新,增强宣传效果。在宣传时间上我们坚持持久性,突出阶段性。采取不同的方式,通过组织文艺汇演以及组装宣传车、编制发送宣传短信、印制宣传扑克和上街咨询、散发宣传材料等,掀起宣传高潮。注重以“4.22地球日”和“6.25土地日为宣传契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工作,共出动宣传车28辆/次,在县城主要街道悬挂、张贴大型标语8条,在各乡镇刷写墙体标语61条,编制发送宣传短信2万条,散发各类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资料8000多份/册,营造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在宣传对象上我们坚持普遍性,提高针对性,努力做到“两个面向”,突出“两个重点”,即面向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各级管理干部为重点;面向服务对象,以矿山企业负责人为重点。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广泛、深入地宣传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实细致地做好宣传、普及防治地质灾害基本知识的工作。通过宣传,增强了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防治地质灾害的自觉性和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迅速展开。

今年来,围绕地质灾害防治,我们制定完善了多项制度和工作程序,全力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保障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日常工作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灾情速报制度》、《值班员值班制度》、《汛期值班工作制度》、《汛期带班工作制度》、《汛期应急调查制度》、《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地质灾害“两卡”发放制度》《各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档案》等日常工作制度。同时,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县气象局根据降雨趋势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做出预测判断,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实行地质灾害预报。

二是认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检查。根据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今年上半,我们在汛前对全县16个乡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实地摸底检查。分管领导亲自带队,主要检查有无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原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是否发生变化,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是否健全,各项防灾措施是否完善,监测信息网络是否建立和健全,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有关防治责任是否落实到位等七项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特别是对居住在重度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集中的居民区,由我们国土资源局拿钱,统一树立警示牌,统一配发预警报警器材。新树立警示牌13个;预警报警器材包已配发到地质灾害隐患点。各乡镇与地质灾害点居民签订了避险协议,使群众的防灾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通过检查,全面提升了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综合能力。

三是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我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单点规模小而危害大,突发性强。根据我县目前的经济条件要把这些隐患点全部通过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而消除隐患也比较有难度。为此,我们把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网络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途经。根据《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精神,积极构建地质灾害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各乡镇人民政府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各乡镇也分别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监测工作具体落实到单位、村、组和责任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对重要隐患点作长期监测、预报。防灾人员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同时公布值班电话并要求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从而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通力合作、逐级落实、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另外,我们还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础上,健立健全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及时制定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进一步明确预防方法和防治措施、撤离路线等,要求乡镇政府广泛进行宣传和动员,使受威胁群众及时知灾、识灾和防灾,进一步增强防范意识。

(四)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的防治工作。

今年来,我们对管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进行了细致排查。重点是黄土陡崖下建房形成的隐患点、潜在重大危害的滑坡和泥石流隐患点、尾石和废渣堆放点可能因暴雨诱发矿渣泥石流隐患点、潜在影响交通安全的灾害隐患点、旅游区可能威胁旅游人生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于查出的隐患点,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特别是对采矿点集中,堆积废渣较多,可能引发泥石流等灾害,我们限期清理,消除了所带来的地质灾害隐患。同时,我们还加强“群测群防”的指导,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根据已查出的危险点、隐患点,层层落实防灾预案和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将防灾避险明白卡发至具体单位和受灾隐患点威胁的村民手中,尽最大努力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另外,辖区内人口密集区、学校校址、厂矿企业、公路铁路沿线等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的防治工作目前正在进行。

(五)因地制宜,防治结合,突出抓好重大地质灾害治理与避让。

一是对重大地质灾害进行合理治理。为彻底解除地质灾害威胁,在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的同时,本着以人为本、重在成效的原则,对危险性大的重大地质灾害,因地制宜,进行合理治理和避让。

二是对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科学处置。接到报告后在第一时间组织专家深入现场进行勘查,对地质灾害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有关政策法规,解除群众恐慌,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两个较具代表性的地质灾害点治理情况

(一)树屏镇崖头村滑坡地质灾害点治理情况

该地灾点由树屏镇于4月1日发现并上报县国土局,县局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请求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一同赶赴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同时确定该地灾点属“黄土渗透不稳定性地质结构”,我局根据地质环境监测院现场踏勘,收集地质地形等资料的基础上,迅速编制了《XX县树屏镇崖头村滑坡灾害应急调查报告》,并切实做好监测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连城镇鲁家湾崩塌地质灾害点治理情况

该地质灾害点位于连城镇鲁家湾,由连城镇于205月31日上报县国土局,地灾突发后,经甘肃地质环境监测院现场踏勘,确定该地灾属“黄土渗透不稳定性地质结构”,山体崖坎局部发生崩塌已严重威胁到居住地9户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保障灾害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局与连城镇制定专项单点防治方案,确保防灾的各项措施到位,切实安排好值班工作,确保信息畅通,通过加强宣传,切实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防灾自救能力。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的经验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建立政府领导,国土部门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和机制,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

二是宣传普及防灾知识,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大力提高人民群众防灾意识、自救能力和临灾应急处置能力,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

三是狠抓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防灾明白卡、群测群防网络、汛期值班、灾害速报以及汛前调查、汛期巡查、汛后检查等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落实,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

四是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发挥地质灾害实时管理的作用,高效、快速、便捷地应对突发地质灾害事件,是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取得较好效果重要推动力

五、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虽然今年来我县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是:

1、学习宣传力度还不大,部分乡镇认识和重视程度存在差异,认为地质灾害是“天灾”, 存在旱情多、暴雨少,无大汛的饶幸心理和麻痹思想;

2、各隐患点虽确定了监测预警人员,但大部分人员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专业管理机构和人员指导,监测工作不够规范,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人员变动频率高,工作衔接不畅通。

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还需进一步加强,干部群众的防灾抗灾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且分布广泛,受人员、设备、通信、交通等条件的制约,具体防治工作开展难度较大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4、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不足,缺乏有力的资金保障,在地质灾害防治的硬件建设中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较先进防灾检测包无法及时投入到地灾点,根据国务院11月24日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及县政府承诺从20起,每年用于地质灾害专项经费100万元,但截至,只获得县财政拨款50万,这些都成为我县地质防治工作的短板,成为制约我县灾防治工作的瓶颈。

六、今后的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紧紧抓住汛期这个重点,以全面落实群测群防措施为基础,以提高监测预报水平为重点,抓好调查、监测、评估基础工作,围绕防灾减灾重点任务,进一步健全防灾预案和体系,集中精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落实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

20我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国土资源部的根据国土资源部群测群防“十有县”的殊荣,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总体部署和省国土资源厅的具体要求,我县高度重视“十有县”创建工作,把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及推进我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任务来抓,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工作过程中,我县逐步健全机构、规划、预案、制度,落实经费、明确职责任务、加强宣传培训、完善地灾治理工作和避让搬迁项目的管理,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为我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二是大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6.25”全国土地日、“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同新闻媒体通力合作,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组织举办全县地质灾害监测人员业务培训会,对乡镇分管领导、地灾隐患点监测人员、县各有关部门的业务科室负责人,以及国土资源所分管所长进行了业务培训。

三是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三落实,即:人员、制度、经费: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完善政府领导下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组织体系,加强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强化地质灾害巡查、月报、零报告制度及地质灾害经费的落实;协调一致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是认真分析本地县地质灾害的必生趋势,进一步组织开展因矿山开采诱发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造到破坏的调查;特别注意自然因素和各类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发生时间等,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层层落实防灾预案和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

五是坚持在汛前、汛期、汛后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重点检查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区和山地斜坡地带、沟口处、交通干线两侧、矿山采空区以及已查明的隐患点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做好排除隐患和防灾减灾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大型建设用地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申报工作。

篇7: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乡委***乡人民政府

(2010年7月1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安排,我就***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提出宝贵意见。

近年来,***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县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始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力保证了全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水城县西南部,距市中心区76公里,全乡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54个村民组,11237户,38141人。由于全乡境内属古滑坡体,地质条件恶劣,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加之***煤电和水盘高速公路等大项目的施工建设,地质滑坡现象的时有发生。经排查,现全乡境内有地质灾害一般隐患点16个,总涉及14个村、938户、6878人;特别危险点2个,分别为大寨村街上组隐患点和先进村尖山营隐患点,涉及512户,2304人。

二、主要工作

(一)建全组织机构,落实防治责任。乡委乡政府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健全机构。成立以乡长任组织,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逐点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人。二是落实防灾责任。乡党委、政府与各涉及村、相关单位及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人层层签订了责任书,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强化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的责任意识。三是完善防治制度。建立健全了地质灾害点排查、地质灾害监测、地质灾害预报和预警、地质灾害灾情与险情报告、灾害性天气和汛期24小时值班等多项制度,使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规可依。四是及时制定有关方案。制定了《***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责任,落实措施,为预防地质灾害发生早作准备;为了快速、高效、有序地应对地质灾害,制定下发了《***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地质灾害点也相应制定了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二)加大宣传教育,提高防治认识。一是加大依法防灾宣传。充分利用乡调频广播、召开会议,发放各种宣传资料等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到依法监测和依法防灾。二是努力提高群众防灾意识。采用召开地质灾害点群众召开群众会议,发放防灾明白卡等方式,将灾害涉及范围、前期迹象表现、应急防范技巧、危险预警信号、安全撤离的路线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告知群众,力求做到人人知晓,户户明白。目前全乡共发放群众明白卡1144份,紧急通知1144张,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37条,设立永久安全警示标志22块。三是加强培训及演练。通过以会代训和预防地质灾害演练,对乡村两级的干部,特别是各地质灾害点村干部、监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组织全乡学校开展应急演练2次。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三)强化巡查排查、突出责任落实。一是切实抓好灾害排查巡查。根据上级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安排部署,结合我乡实际,下发了《关于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提前安排,并迅速组织人员开展汛前地质灾害的巡查、排查,做到防灾工作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二是加强工作落实督查。成立的9个工作组,分别对全乡各隐患点、各涉及村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重点检查了防治方案、应急预案等措施的落实情况和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履职情况。三是落实值班和信息报送制度。进入汛期后,严格执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要求各点监测员每天下午4:00前必须将监测情况报乡防灾办,相关人员必须保持通讯联系畅通,随时做好救灾备勤。做到信息发布有记录,各监测点有记录,检查督促工作有记录。通过抓落实,使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通力合作、逐级落实、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六)防治结合、防中有治。按照属地管理和“谁诱发、谁

治理”原则和“宁愿听到群众骂声,不愿听到群众哭声”的要求,对***煤业采煤引发的先进村地质灾害,积极协调***煤业实施整村搬迁,共需搬迁206户,年初安置点完成征地和“三通一平”工作,共征地120亩,目前第一期安置60户农户正在建房中。对其他灾害点,积极向上级申请有关资金,力争尽快治理。

三、主要问题

通过努力,***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离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地质灾害治理经费投入不足,“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略难以施行,防灾工作面临巨大压力。二是技术力量薄弱。乡无地质灾害防治专业资质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判定地质灾害的类型、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制定科学处置措施等。三是少数干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够,工作开展不够深入,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巡查记录、日报制度不落不到位。四是部分群众对地质灾害认识不够,缺乏防治、避险知识和技能,警惕性不高。

四、下步工作

针对现有的灾害情况,结合近期气象形式分析,我乡的地质防治工作形式十分严峻,为此,我们将在下步工作中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地质防治工作:

(一)精心组织,继续抓好排查巡查。按照县会议安排部署,继续加强对各地质灾害点及靠山靠崖的农民房屋、居住点进行全面排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登记造册,落实责任人,随时

监测变化情况,把群测群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切实搞好分类治理。积极协调相关资金,实施地灾隐患治理,加强人力、物力投入,动员必须避让搬迁的农户实施搬迁。

(三)加强值守,建立地灾快速应急机制。继续抓好地灾防治值班工作机制的落实,坚持24小时值班和“一盯一”监测巡查制度,确保上下信息畅通。建立快速反应保障机制,实施反复演练,确保出现异常情况,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尽量减少地灾损失。

篇8:县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宽甸满族自治县辽东铁选矿厂建设项目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大西岔村, 项目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铁精粉, 年处理铁矿石3万吨, 项目总投资200万元。选矿工艺流程为单一磁选, 工艺设计采用两段破碎、一段磨矿、两段选别, 主要选矿设备有破碎设备、磨矿设备和磁选设备。项目由工业地场和尾矿库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0.022km2。工业场地由破碎-筛分车间、磨矿-磁选车间、脱水车间 (沉淀池) 及矿山办公室、食堂、职工宿舍等低层建筑物组成, 其中主厂房建筑面积1200m2, 结构为纵向承重, 轻型钢屋架, 石棉瓦防水, 办公室、食堂、职工宿舍等为砖混结构, 基础由细石混凝土夯。尾矿库位于选厂下侧, 坝长210m, 坝高3m, 结构为堆石透水坝, 初期坝底标高为160m, 尾矿最终堆积标高为170m, 尾矿库库容为15×103m3。

2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就是对工程建设可能加剧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对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及良好的厂区地质环境。结合建设用地范围和工程类型、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及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种类、特征分布, 确定预测评估区范围为项目区范围, 预测评估区面积为0.022km2。本章主要从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两方面进行评估。

2.1 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评估区地貌单元为低山剥蚀丘陵及山间谷地区, 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和区内地质环境, 工程可能引发地质灾害为:泥石流, 滑塌, 坝基、坝肩渗漏。

2.1.1 选厂区 (崩塌、滑塌)

选厂区多处丘陵区由于削方, 出现了低边坡, 高差多在2~5m, 边坡长度和宽度较大, 丘陵地层风化解理裂隙、卸荷裂隙及坡顶拉张裂隙发育, 第四系坡积物较薄, 受到扰动时临空面易发生塌落破坏, 可能引发边坡失稳造成崩塌、滑塌灾害。对工程有一定的威胁, 但由于坡矮, 如修筑牢固的砖石砼结构的护堤和重力挡墙, 人工边坡 (不稳定斜坡) 引发崩塌、滑塌灾害的可能性、危害性小, 预测其危险性属小的级别。

2.1.2 尾矿库 (泥石流, 崩塌、滑塌, 坝基、坝肩渗漏)

2.1.2. 1 泥石流

尾矿库位于厂区下侧, 由于生产用尾矿库位于山间谷地, 已堆积有3×103m3尾矿, 最终尾矿容积为15×103m3。按此容积和地形资料, 当尾矿坝顶标高达到160m时, 贮尾矿高度约10m。库区处在丘陵谷地, 为第四系冲洪积层, 尾矿本身结构松散, 有极大的储水空间, 在震动、冻胀、强降水等因素作用下, 尾矿库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形成尾矿堆积物泥石流灾害, 对下侧的道路、居民及林地等构成威胁, 但尾矿被综合利用时将明显减少贮尾矿量, 故预测其危险性属中等级别。

2.1.2. 2 崩塌、滑塌

尾矿坝坝基坝肩及溢洪道、输水洞等工程可能引发边坡失稳造成崩塌、滑塌灾害, 因素同选厂区, 预测其危险性属小的级别。

2.1.2. 3 坝基、坝肩渗漏

坝基、坝肩处岩性主要为坚硬~半坚硬岩层, 风化裂隙较发育, 但未发现较大断裂。因此坝基、坝肩处可能发生渗漏, 具体透水率有待作专项调查、试验, 推测漏水严重程度为轻微-中等, 而坝基、坝肩的渗漏又将对尾矿坝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坝基、坝肩的渗漏所形成的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2.2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包括建设过程中和建设过程后两个方面的内容。据野外调查结合工程特点, 认为宽甸满族自治县辽东铁选厂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塌, 坝基、坝肩渗漏。 (见附图3) 。

2.2.1 选厂区 (崩塌、滑塌)

如前所述, 拟建工程在丘陵区人工削坡较多, 但边坡规模不大, 易使边坡失稳造成小的崩塌灾害并进一步引发滑塌, 对工程构成威胁, 其危险性是存在的, 故选厂区工程建设和建成后可能遭受崩塌、滑塌地质灾害, 其危险性属小的级别。

2.2.2 尾矿库 (崩塌, 滑塌, 坝基、坝肩渗漏)

2.2.2. 1 泥石流

如前述, 尾矿库本身可能遭受滑塌、泥石流灾害, 导致滑塌、泥石流灾害的因素及形成条件同前, 故预测尾矿库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滑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性及危险性为中等的级别。

2.2.2. 2 崩塌、滑塌

如前述, 尾矿库本身可能遭受崩塌灾害, 导致崩塌灾害的因素及形成条件同前, 故预测尾矿库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性及危险性为小的级别。

2.2.2. 3 坝基、坝肩渗漏

如前述, 尾矿库本身可能遭受坝基、坝肩渗漏灾害, 导致坝基、坝肩渗漏灾害的因素及形成条件同前, 故预测尾矿库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坝基、坝肩渗漏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性及危险性为中等的级别。

综上, 选厂区工程建设和建成后可能引发、加剧及遭受崩塌、滑塌地质灾害, 其危险性属小的级别。尾矿库工程可能引发、遭受泥石流, 崩塌、滑塌, 坝基、坝肩渗漏地质灾害, 其中:泥石流, 坝基、坝肩渗漏地质灾害危险性属中等级别。崩塌、滑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属小的级别。

3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3.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宽甸满族自治县辽东铁选厂建设项目区域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 属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级别。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及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泥石流, 崩塌、滑塌, 坝基、坝肩渗漏灾害, 其危险性为中等和小。据评估区范围内地质灾害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结果, 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及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危险程度, 综合评估将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危险性中等和小的两个等级区。

3.1.1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 (尾矿库)

预测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泥石流, 坝基、坝肩渗漏, 其危险性属中等级别;崩塌、滑塌, 其危险性属小的级别。

3.1.2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选厂区)

预测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塌, 其危险性属小的级别。

3.2 工程建设的适宜性评估

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危险性中等和危险性小两个等级区, 按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 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估如下:

3.2.1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 (尾矿库)

该区预测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泥石流, 坝基、坝肩渗漏和崩塌、滑塌, 其危险性分别属中等和小的级别。该区域应针对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工程建设的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工程建设。

3.2.2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选厂区)

该区预测地质灾害的类型有崩塌、滑塌, 其危险性属小的级别。工程建设只需采取简单的防治措施, 其工程建设的适宜性为:适宜工程建设。

摘要:根据辽东铁选厂的工程实际情况, 结合矿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 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研究, 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类型有泥石流、坝基、坝肩渗漏、崩塌、滑塌。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预测,综合评估,崩塌,滑塌,泥石流,坝基,坝肩渗漏

参考文献

[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桓仁幅) 1:20万[R].辽宁省地质局区调队, 1975.[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桓仁幅) 1:20万[R].辽宁省地质局区调队, 1975.

上一篇:职工个人述职报告下一篇:粤语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