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双语教育现状

2024-07-10

浅谈小学双语教育现状(精选8篇)

篇1:浅谈小学双语教育现状

目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 1 前言 „„„„„„„„„„„„„„„„„„„„„„„„„ 2 一 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3 二 对双语教学过程的思考及一些建议„„„„„„„„„„„ 4 结语 „„„„„„„„„„„„„„„„„„„„„„„„„ 7 注释„„„„„„„„„„„„„„„„„„„„„„„„„ 8 参考文献„„„„„„„„„„„„„„„„„„„„„„„ 9

-0

前言

近几年来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结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这是我选择此题目的原因。本文主要研究蒙古族小学的蒙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方面的材料还不是很多,因此写本文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通过调查,采访,也得到了许多启发。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蒙古族小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的换位思考,而且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还有利于多民族共同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有关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及思考 以肃北蒙语族小学双语教学现状为例

“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是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同步获取。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思考,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切换①。在当今经济、政治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文化出现了大融合,双语人才越来越为社会所需要。在国内,大量的蒙古族人口从农牧区涌向了城市,他们必将遇到学习双语的情况。但与此同时,蒙古族特有的一些文化也在逐渐流失,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要想继承和发扬蒙古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培养出优秀的双语人才,必须及早对蒙古族儿童进行双语教育。

一,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我国西部地区,附属甘肃省酒泉市。,从1950年7月22日解放,至7月29日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政府到现在全县总人口13000多人,其中蒙古族占39%。因此这里的蒙古族多年以来杂居于汉民族当中,所以这里的蒙古族小学的双语教学有它自己独特的特点及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这所小学的蒙古族小学生在学习蒙汉双语时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

(一)很多学生不但没学好蒙语,汉语成绩也不好,更不用说做到两种语言的换位思考。在调查的过程当中,一些蒙语老师反映,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

视母语教学;反之,在这个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国家,学习我们的国语,汉语也是很重要的。现在很多高校,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部分高校也都是汉语授课的,极少用蒙语授课,还有就是当大学生毕业后,很多人都是通过考试,面试就业的,这时候大都用汉语,所以学习汉语是很重要的,近几年来,蒙授高校生在就业过程当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这是我们众所周知的,而且双语人才越来越为社会所需要,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蒙古族小学的双语教学,为我们祖国的园丁们打好基础。下面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学目标

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双语教学目标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水平对不同教学目标的权重做出权衡。双语教学要讲究连续性,在教学过程中不宜定位过高,但不能以降低学科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学生成绩的提高,要兼顾学生蒙汉双语能力的培养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双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嵌入来实现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能够接触大量的材料,提高双语的能力,进而扩大范围和视野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模式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性质、课程内容、章节的难易程度和授课学生的水平,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上文也提到小学生的蒙语,汉语成绩都不同,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所以要经常对语言能力进行测试,并且要遵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原则实施递进式的双语教学。要在教学过程当中经常让学生进行翻译。不仅是汉语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汉蒙翻译,蒙语老师在适当的时候也要进行蒙汉翻译。而且在其他科目的课堂上也应该适当进行蒙汉翻译。

(三)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双语教学中,因为语言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注意力更容易分散,原因之一就是授课方法单调乏

结语

双语与双语教学是当今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和地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具有多种语言交际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愈来愈急切。综合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双语教学对于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增强儿童的人际交往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现在的小学生也将是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对小学生实施双语教育也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项具体措施。小学是一个小孩的启蒙时期,所以我们应该抓好教学目的,教学模式,小学方法等每个点。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实践,大胆探索,建立合理的双语教学体系,最终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标注

①②徐宏妍 白培 康孙 友谊 胡胜亮 王燕董 英鸽.有关双语教学的现状和思考.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篇2:浅谈小学双语教育现状

(2013-2018)

为科学推进我校双语教育工作,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柯坪县双语教育发展规划》,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分析 1.学校概况

本校是我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项目,也是目前为止,最大的援疆项目。学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教学区、运动区,办公区、生活区齐备,整体布局合理。占地面积50926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概算投入近七千万元。学校于2011年开工建设,2012年11月20日投入使用,原柯坪二小的13个班级495名学生迁入。2013年2月,石化希望小学整体和玉尔其、盖孜力两个乡的8所小学的4至6年级学生并入我校,现在学生1609人,班级42个,住校学生1036人。教职工210人,其中职工37人,生活指导教师21人。学校仪器设备全部在自治区相关要求配备,投入使用后,进一步促进了两乡一镇的教育资源整合,极大地提升了办学条件。

2.发展优势

首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出台,标志着自治区把推进双语教育作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作为推进新疆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摆在了特殊重要的地位。其次,柯坪县历来重视教育,县委县府把教育作为促进柯坪发展的根本之策。我校作为最大的援疆项目,得到了县级领导和县教科局的高度重视,多次 来学校调研视察,为学校发展指明方向。第三,集中办学,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特别是教师队伍的整合,有利于双语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第四,学校硬件一流,被誉为“湖州最美小学”,学校重视优质育人环境的打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都为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双语教育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制约因素和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三风建设面临挑战。学校刚成立,由十所学校的师生合并而成。对学校认同感,特别是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还未形成,在合校的基础上,如何做到合心、合力、达到和谐,还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其次学校领导班子也是一个全新的班子,成员大多来自农村学校,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还未真正显现,特别是管理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第三是各种模式杂陈,对教学管理是一个挑战。目前的42个班,共分汉语普通班(13个)、民语普通班(22个)、模式一(7个)三种模式,从2013年下半年起,还将增加模式二,在今后的五年中,四种模式并存的情况将一直存在。第四是双语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双语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民语普通班的逐年减少,模式一及模式二的班级将不断增加,双语教师的缺口将会显现,学校教师队伍将出现严重的结构性不平衡。另外教师教育理念、执教能力不能满足需要。第五,教学质量低下,特别是民语部汉语课、数学课教学质量亟待提高,从目前情况来看,合格率、平均分、优秀率与自治区双语教学的质量要求有较大差距。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

我校双语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从学生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工作思路,以模式一和模式二为重点,统筹推进民语部双语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实现柯坪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基本原则

第一,有序推进、分步实施。从13年下半年起,努力做好民语部一年级模式二的推进工作,四年级根据两个乡原三年级的模式集中编班。第二,坚持把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双语教育作为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三,坚持量力而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第四,坚持以提高民族教师的汉语授课能力为重点,不断提升双语教育质量。第五,坚持按照民汉兼通的要求,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切实提高民族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3.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双语教育工作全局,加强双语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普及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双语教育,力争在2018年,模式一及模式二班级占民语总班数的85%以上。通过教育理念、管理制度、教学方法全面深入的改革,夯实各项工作基础,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构建“管理规范、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和美校园。做学生喜爱的老师,办家长满意的学校,育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主要举措

1.加强对双语教育工作的领导。首先是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双语教育发展各项规章和文件,坚决按章办事,确保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其次,建立学校双语教育发展领导小组。以校长、书记为组长,总领全校双语教 学工作,以分管业务副校长为具体实施人,教务处、教研室协助。组长:阿不都纳斯尔·热合曼、孔鑫火。副组长:李香香。组员:林松祥、韩丽琴、艾买尔江·拜克力、丁玲燕。第三确立质量第一的意思,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推进学校整体发展。

2.规范办学行为。教学与科研管理紧紧围绕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工作。首先依据《阿克苏地区教学管理手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挤占课程,落实好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考试。其次确保模式一和模式二的课堂教学符合上级的要求,国家通用语言的使用率不低于85%。第三推进有效教学。牢固树立向课堂教学、教学常规要质量的意识。落实四有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讲评。在备课与上课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以学为主,精讲精练。在有效训练中,着重做好作业的精选与全批。有条件可针对学生特点进行适当分层。在批改上重视二次批改,追求“天天清”。第四,抓实教学常规。执行教学常规月考核,做到月月有重点,把普查与重点项目检查结合。建立领导班子抓教学的推进机制。要求班子成员经常深入班级,走进课堂,随常听课、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实现质量与管理的共同提升,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为师资建设的核心目标,通过十八大精神学习,以师德提升为抓手,教学技能为重点,为教师创设发展提升的途径,搭建学习的平台,精心组织各个层面的教师培养工作,促进师资队伍的发展。

首先是重视师德建设,开展“做学生喜爱的老师”活动,倡导全体教师关爱学生,打造优良教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造情 趣课堂、温馨课堂,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其次努力提高教师双语水平。重点抓好两头。一是民族教师学汉语,通过考试、培训、民汉教师结对、演讲等多种校本培训形式,努力提高汉语水平。在此过程中,重点抓好汉语课教师及模式一模式二任课教师的汉语水平的提高。对于民族教师中汉语水平提升较快的教师要给予大力表扬,树立典范。二是做好汉族教师学维语的工作。争取用二年的时间,全体汉族教师能学会100句日常用语。另外,大力配合地区教育学院的教师脱产培训工作,选好培训人员,做好思想工作,尽力解决培训教师的后顾之忧,力争在五年内使40周岁以下的教师大多数都能接受培训。

第三抓实校本研修,构建“读、练、研、助”的校本研修模式。读即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引导教师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等书籍,开展读书沙龙等活动,通过阅读更新理念,提高人文素养。练即开展基本功训练和教育教学比武。针对青年教师开展三笔字、朗读、演讲等基本功训练,本学期组织一至二项的基本功比赛。按学科开展优质课、说课、评课等比赛。研就是根据学校实情,科学规划教研组和备课组。优化课表,从而使教研活动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系列化。针对有效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一课多磨或同课异构等多形式的教研活动,让教师真正在活动中得到提升。加强教学反思,提倡每月一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教学能力。助即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助力。一是开展好师徒结对活动。二是每周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培训。三是借助外部资源,邀请专家通过讲座、送教等活动,开拓眼界,更新观念。

4.做好教育科研工作。着重以双语班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注重科研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达到“四个结合”,即: 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结合,与提高质量务求实效相结合,认真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研究与教学相融共进。做好已立项课题的推进,同时倡导校级个人课题申报,即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以“和”为主题,突出“双语”,倡导和而不同,主题化,系列化,环境布置与文化活动并重。

首先建设优美的环境文化。促进学校的净化。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不乱扔纸屑杂物,见到纸屑主动拾起。抓好校园的美化。规划好学校环境布置方案,按照量力而行、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系列化的原则对各建筑、户外场地进行美化。开展班级、寝室、办公室的文化评比。

其次.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首先是规划并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做到每月一主题,月初布置,月末比赛,从班级内部比赛开始,提高参与率。其次开展好晨跑、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文体工程。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第三是启动学生社团建设。依据教师特长与学生特长,组建好校级学生社团,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增长才干、长知识、强能力。第四是规划一门校本课程,并选择部分年级加以推广。第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好学校图书室,以集体借阅读的形式,三年级以上学生,每月至少阅读课外书一本,组织相应的读书征文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第六是组织相应的教工社团,定期开展文体活动。

篇3:浅谈小学双语教育现状

随着中日两国社会文化交流、商贸活动的日渐频繁, 我国的日语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多达680所, 在校日语专业学习者达57万人, 参加日语能力测试的考生为37.4万人。他们学习日语的目的具有多样性。除了出国留学、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外, 更突出的是, 以动漫文化为首的日本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吸引了很多对日语学习感兴趣的学习者;在华日资企业或者中日合资企业的大量用工需求、我国对日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日软件外包人才需求量猛增也吸引了众多的学习者。这些社会文化交流、商贸活动多样化的需求对日语专业人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需要的不再是“单一型”的日语人才, 而是实用型⿶技能型、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日语人才。

我国的日语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过于强调语言技能训练, 缺少人文含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日语教学不仅仅要提高日语学习者的语言技能, 还必须提高学习者的日语综合能力, 培养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笔者认为, 由于日语与汉语一脉相承、有着深厚文化渊源的特殊性质, “双语双文化”教育对日语能力的培养能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日语教学中忽视跨文化教育问题的产生原因, 以日语教育的基础阶段几个值得重视的环节为例重点论述了怎样进行“双文化”能力培养。

二、日语教学中强调语言技能训练、缺少跨文化教育问题的原因, 在笔者看来有这样几点

(一) 文字、文化的相似性形成的轻视心理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 文化渊源很深。文化的相似性、再加上满篇的日语汉字给人的亲近感, 相比其他外国语的学习来说, 日语学习中跨文化的理解相对轻松容易些。也正是这种“轻松容易”造成了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容易忽略对语言背后的日本文化的透彻理解和领悟。

(二) 市面的速成教材的影响

市场上的日语辅导书《日语无师自通》《日语百日可通》《40天突破日语读解能力》《日语自学速成》等也从客观上造成了学习者关于“日语学习轻松简单”, 只重日语语言技能的倾向。

(三) 高校教学评估体制的影响

就国内高校日语教育目前实际情况而言, 不少高校的注意力多放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以及接受教育部的专业评估之上, 对跨文化教育的关注和研究几乎被边缘化, 因而在教学中回避了学习者面对双语言必然产生的双文化冲突, 没有引导学习者完成跨文化理解。

三、古汉语文化底蕴有助于日语能力的培养

日语与汉语一脉相承, 追根朔源, 日语学习, 更多像是在了解汉语古往今来的变动。所以一定程度上讲, 古汉语能力是“双语双文化”能力培养的关键之所在。

根据笔者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古汉语功底好的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进步最大, 成绩最突出。所以结合古汉语知识、采用日汉对比的方法讲解, 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 收到好的效果。

(一) 日语能力的培养, 从假名的学习开始

众所周知, 假名的学习是日语学习中基础的基础, 是开启日语学习之门的钥匙。但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日语教师自身都有这样一种倾向, 即似乎只有开始了“わたしは中国人です。”的学习才算真正开始日语学习似的, 假名学习时间短、手段少, 几个课时草草而过, 大家都恨不能一蹴而就。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得学习者只有拼命机械记忆, 结果枯燥乏味不说, 刚记住了后面就忘了前面的, 效率极低。

可是如果日语教师引导学习者以自己的汉语文化积累从文化的角度从从容容去看、去学假名, 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日语里面的假名之所以被称之为“假名”, 就是取其假借中国汉字而来之意。在教学中, 以“假名的由来”为主题分别将平假名和片假名的来龙去脉以图片、表格对照的形式展示给学习者, 让学习者从熟悉的汉字草书体或者汉字的部分偏旁部首 (汉语文化) 去记忆平假名和平假名 (日语文化) , 同时配以一些耳熟能详的、简单的日语单词一起练习, 两种文化由于同根同源的汉字而相互碰撞、交融, 使盲目的记忆成为有意义的记忆, 既有趣, 又提高了效率。

(二) “双语双文化”能力的培养, 贯穿在日语汉字及汉语词的学习中

日语汉字产生于中国, 历经千余年的变化, 现在已经成为日语文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尽管由于两国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 汉字演变而成的日语汉字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日本文化的烙印, 但是汉字和日语汉字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是不容置疑的。

首先, 从字形上来看是近而有异。中国汉字传入日本时, 全部都是繁体字, 经过数次简化而成为现在通用字体的日语汉字, 与现代使用的汉语繁体字还有细微的差异需要注意。

其次, 从词义上比较同中有异。日语词汇里面还有相当数量的汉语词。虽然年代久远, 这些汉语词还是基本沿用了古汉语原有的意思, 如“君”、“走”、“湯”等。因此在讲解这些词语的时候, 不妨将古汉语里的原意联系起来让学习者领会和记忆。如学习“君”字时, 让学习者回忆唐诗中的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在学习“走る”时, 提醒学员不要想当然地将它理解为现代汉语的“走”, 回想古文中“走”的用法, 并结合网络流行语中的“暴走”, 释其原意, 来理解语义的变异。同时补充介绍“步く”加以对比, 以加深印象。

另外, “湯”一词的教学中, 在教会学习者“湯”的读法之后, 教师向学习者展示了很多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的“湯”的看板, 大家望文生义地猜那是不是卖“汤”的地方?但是又很疑惑为什么会满街都是卖“汤”的呢?教师提醒学习者日本人生活习惯中“爱泡澡、爱泡温泉”的特点, 并展示很多温泉的照片后, 大家顿悟:原来“湯”就是泡澡、泡温泉的地方!接下来讲解:在古代汉语里面“湯”本意为热水, 日语里面保留了这个意义, 代指有热腾腾的热水泡澡、泡温泉的地方。随后教授关于“湯”的表现, 如お湯をふかす、お湯を沸かす、お湯に浸かる。进一步介绍日本的温泉文化。这样一来, 学习者对“湯”的理解就不仅仅是一个词汇, 其中包含的生活习惯、礼仪文化的含义也尽在其中了。

四、通过学习了解日本文化来掌握日语的语法规则及其应用

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种工具。从语言材料自身获取文化知识, 事半功倍。

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 有把母语里面的语言点直接替换为目标语, 即“~相当于~”的倾向。比如“あなた”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学习者习惯于按照中国式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将日语里面的“あなた”对等为汉语里面的“你”来理解和应用。

按照汉语的习惯, 我们在对话中频繁地使用“你”称呼对方, 对此双方谁都不会介意, 毫无问题, 反倒是没有“你”的对白会让人感觉怪异、不解。于是学习者按照汉语的习惯将“あなた”用于每一个“你”该出现的地方的时候, 却遭遇到对方不快甚至于惊骇的表情。

究其原因, 不是因为词汇的对应、对等关系的问题, 归根结底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虽然从数量上看, 日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数量之多, 是汉语无法比拟的。但从使用的频度上看, 日语使用人称代词却没有汉语使用人称代词那么频繁。这个矛盾是由于日语的几个特性造成的。第一, 只要是在交际双方能理解的前提下, 作为主语的人称代词经常省略。第二, 比起使用人称代词, 日本人更喜欢用亲族名称、地位名称、职业名称等来称呼对方。第三, 日语里怎样称呼对方, 常常是由跟对方的关系, 即所谓的“目上”“目下”关系来决定的。比如, 它用来称呼同辈或同辈以下的人;或者在有亲密关系 (夫妻、恋人) 的人之间称呼;对于不特定的人 (顾客、旅客、游客等) 称呼, 则表现出一种客气的态度, 一种公事公办的距离感。这些称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日本社会的尊卑、长幼、亲疏关系。

“あなた”这个小小的词语, 从根本上讲, 是一个满含敬意的称谓, 既肩负“格上”的重任, 又承载着分辨亲疏的使命, 可谓词小义大。

“あなた”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使用的人称代词, 因此对什么样的人能用“あなた”, 对哪些人不能用“あなた”, 是非常有讲究的。有了以上文化背景的了解, 学习者就不会再犯诸如对着老师说“先生、あなたはいつ学校に来ますか。”之类的错误了。推而广之, 在学习和使用其他人称代词时也会自觉地产生“双文化”意识, 并基于此来判断这些人称代词是否能用、怎样用, 从而使人称代词的使用规范得体。

五、结语

语言能力的培养, 重点是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在于“双语双文化”的能力培养。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需要教育者将此观念贯彻在每一个教育环节。希望藉此文引起更多日语教育者的关注和思考, 引发更多关于日语教育中“双语双文化”能力培养的讨论, 以提高学习者的“双语双文化”能力, 促进日语教育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森, 樊葳葳, 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2]刘文照, 海老原博.日本语初级语法[M].第二版.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3]孙宗华, 等.新编基础日语 (第一册)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4]徐宪光.双语教学与双文化教育——高校外语教师应有的思考[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06, 23 (4) .

篇4:浅谈小学双语教育现状

关键词 蒙蒙汉双语教学 网络 教育资源的图书馆

蒙汉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中的一个分支,是蒙古族聚集区中小学特有的教育模式之一。由于时代、地方的不同,语言的轻重主次排位也不一样。根据内蒙古地区农村牧区、蒙汉散杂区、城镇等不同语言环境和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的实际情况,内蒙古地区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主要由两种类型:一类以蒙古语文为主,各科尽量用蒙语讲授,汉语文课单设。重点是学习掌握蒙古语言文字,兼学汉语和外语;一类以汉语文为主,各科尽量用汉语讲授,蒙语文课单设。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要使学生达到蒙汉兼通的要求,从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下去掌握共同的民族传统文化成果与现代科技成果。①

1 中小学蒙汉双语教育资源与教育资源库概述

中小学蒙汉教育资源是指存在于互联网上,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蒙汉双语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以蒙族地区中小学为主要建设主体,主要针对蒙汉双语授课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为改善双语教学质量、实现双语教育目的服务。网络教育资源库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信息化手段,对现有的教育资源尤其是蒙汉双语授课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分析、归类、整合,最终建成网络化、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教育资源库。②它的特点是对知识的传递可以实现无地域式地共享与互动,对知识的表现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化无形为有形,有效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就一个比较完善的教育资源库而言,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分为媒体素材库,包括文本库、图片库、音频库、视频库以及动画库;专门的题库;文献资料库;课件库以及案例库。蒙汉双语教学网站的主要功能有:资源管理功能,包括对媒体素材、课件、网络课程等相关资源的查询、检索和更新;系统管理功能,包括对系统安全、网络性能、计费、系统故障等的维护与处理;资源建设与使用交流功能,包括资源更新、异步交流、同步交流、资源定制与反馈等。

2 中小学蒙汉双语教育资源库的方案设计

我们所要建设的教育资源库主要为网络教学应用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方便共享与交流。它的建设标准在《技术规范》与《规范》中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2.1 建立蒙汉双语各类素材资源数据库,用XML语言进行描述

这些素材资源数据库基本参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建设,一共有9个这样的数据库,分别对应9类资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网络课件、案例、题库、文献资料)。③

XML(可扩展型标记语言)是SGML的子集,它的设计着眼于定义文件的结构与含义。它没有特别定义要如何显示文件的内容,允许用户定义自己的标记与属性,进而使用这些标记和属性来制作应用程序。此外XML语言可以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换,并且能够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处理。④为此我们为每类资源进行了相应的XML描述,包括素材编号、类型、学科(专业)、适用对象、来源、内容简介、关键词、素材编写时间、素材编著者、素材长度等。

2.2 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

一般来说,在资源库建立后用户直接操作的是9类素材数据库,而进行资源交换时,主要操作的是LOM模型。故存在一个将二者自动进行同步的过程。由于所有的资源描述都采用XML语言,所以我们采用JAVA语言编写程序解决同步问题。即所要建立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

基于中小学蒙汉双语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主要包含用户管理模块、原始教育资源的存储模块和检索与统计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负责新用户的注册、用户的登陆及用户信息管理;原始教育资源库的存储模块及自动标注模块负责将预处理后的原始教育资源存储到数据库系统中;检索与统计模块给用户提供教育资源的查询与统计功能。

2.3 教育资源评价体系的建设

建立教育资源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教育资源的建设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只有通过评价加强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让我们可以筛选出优秀的教学资源,找出存在的不足,以便加以修正、完善与更新,建设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这样蒙汉双语网络教育资源库才能具有持久的活力与生机。

篇5:浅谈新疆双语教育政策

摘要: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进行学习,工作的工具,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各族青少年的祖国意识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尤其时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学好母语的同时要学好作为国语的汉语是非常重要的。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时俱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近年来新疆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下,双语教育发展迅速,双语教育的研究也不断发展起来,同时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新疆 双语教育 汉语 目的 意义 存在的问题 应对措施

正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化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语言与文化的交汇之地。世界六大语系中的三大语系的语言汇集在这里。在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塔塔尔、达斡尔和俄罗斯l 3个世居民族中,除汉族、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汉文外,其他民族不但有民族语言,还有本民族的文字。长期以来,各民族人民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优良传统,已形成了多种双语类型,其中又以“民一汉”双语型为主。

为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享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也为了通过学习族际语———汉语(以下统称为“汉语”)保证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实现共同进步,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育。在过去的50多年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认真贯彻中央的语言政策,实施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所谓新疆双语教育是指新疆维吾尔族少数民族使用汉语进行非语言学科内容的教育。双语教育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基础教育阶段以少数民族语言(以下统称为“母语”)教学为主,在适当年级开设汉语课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

第二种是以汉语教学为主,基础教育阶段开设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双语教学模式。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更近一步地谈谈新疆双语教育教学政策

一、在新疆给少数民族学生施行双语教育政策的目的:

1.是为了达到各民族在各个领域的相互交流,维护国家统一政体,各民族必须要拥有一种共同的族际语。中国的族际语就是处于主流文化地位的汉语。因此,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从小加强双语教育对形成国家一体和历史的认同具有积极的作用,学做一个爱国的人,对祖国的热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是为了继承中国把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化”的传统。新疆多元民族多元文化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彩,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具有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魅力无穷,民族文化是民族存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整个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从基础教育起始,继承和发展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优良传统文化,弘养优秀民族多元文化,建立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融会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发展多元文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3.是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应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汉语己经成为当今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文字,还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只有学习掌握了汉语言文字,才能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真正谈得上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给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施行双语教育政策的意义:

双语教学是实现沟通的桥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各民族间的交流与互动、沟通与信任,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平等的机会学习和掌握先进文化与科学知识。所以,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双语教育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双语教学是我国整个西部地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来讲,它是教育的基础部分。深入研究双语教育问题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新疆由于“西部大开发”的推动,发展较快,但总的来说,经济基础还是很薄弱,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的产业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上,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当然有很多,但民族教育的落后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把双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统一祖国,维护各民族的大团结,有助于振兴民族经济,巩固边疆的高度上来认识,即服从于国家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利于培养

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上来。

三、当前在新疆双语教育教学政策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双语教学师资紧缺,双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甚至在有些地区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只好安排汉语水平稍好的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工作,因此,双语教师水平层次不齐。农村汉语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缺二低”,即数量不足、汉语教学水平和汉语运用能力不高。现有在岗汉语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在教学业务水平和汉语言文字能力运用上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达不到基本要求的问题。汉语教师中大部分是少数民族教师,农区汉语交际环境相对较差,不少汉语教师刚从学院毕业时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但在回到自己母语环境下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中,由于除课堂上极少时间使用汉语外,大部分时间都使用母语交际,汉语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不断下降,以致于不能胜任汉语教学工作。

再次是给部分不同地区的学校,给同一个地区内的农村和城里学校指定的双语教育课程计划都一样的。然而,不同地区学生之间、农村和城里学生之间的的汉语基础水平相差悬殊。虽说北疆大部分地区和南疆城里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跟上老师的汉语课程,但农村的学生在学汉语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困惑。农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很少,除了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时说汉语,平时基本不说。这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没有太多说汉语的机会,大多数在乡下的民族学生平时接触不到说汉语的人,从小习惯了用维语交流,如果刻意让学生说汉语也不现实,所以很多学生在校时能说几句汉语,回家了基本不会说了。

除此,还有学生学习环境和教学设施问题,汉语教师除了汉语水平之外的各种能力问题,学生个人兴趣问题,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对双语教育的看法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新疆的双语教育更好地发展。

四、针对新疆双语教育教学政策上存在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

在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双语能力至关重要。对汉语为非母语的少数民族教师而言,不能仅满足于他们的汉语语言能力(发音、语法、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而且还要鼓励他们熟悉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汉语为母语的教师应该具备用少数民族语言来讲解问题的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施。

199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新疆的双语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针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也吸收了一些外语教学的方法,但由于研究不够,缺乏比较全面的理解。比如说,在教学中普遍提倡用直接教学法,而完全否定了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汉语基础差、词汇量少的学生来说,直接教学法难以接受,适当的使用翻译法反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3.重视教材建设,根据学生的汉语实际基础适当科学选择

教科书和教材问题是现行的双语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适合本地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符合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内在规律。因为新疆长期以来是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师生们的汉语水平限制在日常用语的范围之内,大部分教师不具备使用作为教学媒介用语的汉语的水平。因此,完全使用汉语编写的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也难以保障教学效果。对汉语词汇量少、不熟悉专用汉语(如数学用语、物理用语、化学用语等)的学生来说,会加重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负面作用。为使双语教育健康发展,要尽快解决双语教材的空缺问题。

4.营造语言环境,推动双语教育

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第二语言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习得的。双语教育的不同类型与模式都是根据不同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而选择的,而双语教育的语言环境是双语教育成功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证。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聚居程度高,语言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构建相应的双语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总之,我国的双语教育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新疆双语教学试验早已开始,到而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关的法规、政策和评价体系相对滞后,在实践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应该说双语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它的健康、长效、可持续发展,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牙克甫江·买买提.新疆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2,(06)2.戴庆厦.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历史沿革[J].民族教育研究,1996,(4)

篇6:双语小学教育教学方案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认真踏实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师德建设,全面落实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等的培训,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培训的自觉性。

二、培训目标

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通过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同时促进教师向现代型教师转变。

1、建立主动参与,开放高效,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教师培训机制。

2、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实现从职业型向事业型、经验型向科研型、高学历向高能力、书匠型向学者型的转化。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获取、处理和利用教育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上网查找教育资料的习惯。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撰写教学反思、博客的能力。

三、校本培训组织管理:

1、校本培训的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年级组长,各科教研员

2、校本培训指导评价小组

校负责教育教学领导,教研组长代表。

四、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全校所有在职教师。

(二)培训内容:

1、以教育法规为主的师德培训

以“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以新课程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重点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及县局组织的教师读书为主要内容,搜集、整理相关课改信息,组织学习、研讨交流,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随着合格学校的创建,以及专有教师的配备,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一是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设备操作的培训,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培训。全员普及培训电子办公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培训计算机和网络的管理,博客、网页的制作与应用等内容。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交汇在这个可以畅所欲言、无所不谈的平台上,从而使教师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进一步转变其教育观念。

4、以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为主的教育科研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逐步树立教研科研意识,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围绕中心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

5、以组织教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为主组织管理能力培训

作为一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管理者,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非常重要。要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让老师组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让优秀的经验能得到推广,促进教师教学组织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班级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五、培训方式和方法

每位教师都有权利和义务开展和参加各种校本培训活动。校本培训采取多元培训的办法,注重立足校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走出去、请进来,注意吸纳校外资源并加以研究利用。通过专题培训、观摩研讨、课题研究、远程教育、等模式开展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校本培训。

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不同,决定了校本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同。按照自主、开放的原则,运用课题带动法,充分体现人人都是培训者,处处都是培训地,刻刻都是培训时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一)基于网络的开放的培训方式。

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教师积极从网上寻求学习资源,促进教师自主学习。任课教师随时将学习研究的成果发布到自己博客上,丰富、共享培训资源、信息。定期由学校推荐并筛选出一个反映教育教学热点、难点、疑点、焦点的博客,作为学习主题,让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学习讨论。

(二)基于校园的培训方式。

以专题讲座、课例、实验、研讨、小组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积极探索“参与、互动、合作、探究”的培训模式,倡导以学习型团队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反思、研究、进步、提高。

采用三级培训机制:

1、校际培训:学校经过调查了解,根据教师普遍性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全校性的校本培训活动。

2、教研组培训:根据各教研组特点,开展与各教研组专业紧密关联的培训内容。

3、自我培训:老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表,根据自己发展计划,为自己设计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三)校际之间合作培训形式

与兄弟学校组织开展合作培训活动,共享各校优秀资源,促进共同发展,让我校老师得到更多培训机会,得到更多收获,同时也可以宣传我校优秀的教育人才和资源,提升学校形象。

六、措施:

(一)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要加强学习,把校本培训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办有特色结合起来,切实搞好培训工作。

(二)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做好相关纪录,认真落实培训方案。

(三)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指派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在理论与实践两层面都提高,促其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四)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围绕课题研究工作,把每一位一线教师依据任教学科和专业特长编入课题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加强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五)师徒结对,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带、帮、扶”,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篇7:浅谈小学双语教育现状

---巴丽达

[摘 要]本文主要浅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并对其发展做一定的阐述,首先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进行总体概括,介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最后就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双语教育 ; 现状; 对策

“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它既是民族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1] 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少数民子地区双语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国使用民汉双语教学的学校有1万多所,在校学生达600多万人,使用21种民族语言在中小学不同层次地开展双语教学。[2]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

新疆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以民族教育为主,普通中小学采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等6种语言进行教学。据2011年统计,全区学前和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学生达140.84万人,占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的55.0%。其中:学前三年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幼儿达40.99万人,占学前三年少数民族适龄幼儿的62.4%;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学生达99.85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的46.9%。

全区学前和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双语教育岗位教师6.73万人。其中:学前双语教育教师1.24万人,少数民族教师0.91万人,占73.4%;中小学双语教育教师5.49万人,少数民族教师4.8万人,占87.4%。[3].到近年为止,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主要是以少数民族的第一语言——母语作为教学语言,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模式。由于各地区的社会语言环境、语言使用状况和使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可归纳为:(1)、长期单一存在的双语教学模式;(2)、长期并行存在的双语教学模式;(3)、过渡双语教学模式等三种。

二、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语言环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根据民汉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新疆的语言环境可以分为:母语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汉杂居区、少数民族杂居区、汉语为主聚居区。城市与农村的语言环境、基础教育条件差异较大。通过对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评价新疆双语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多年来,因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实际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个别地区聚居程度极高的居住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疆城乡居民所处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差异日益显露。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产生了不同影响。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中,评价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就必须把实施双语教育的学校和课堂与周围的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联系起来。

2、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影响和制约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差异影响着新疆双语教育实施对象的语言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

3、新疆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类型与模式必然是多样性的。我区地理环境独特,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特殊,有高度聚集的地区,也有散居、杂居区,人口多少不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一种固定的双语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4、双语教学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主要途径,开展双语教育的重点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和巩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双语教学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点。

5、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普及程度,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以适应双语教育的需要。

6、双语教学师资紧缺,双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双语师资的缺乏,双语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瓶颈,提高双语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是现阶段我区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现状的对策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把加强对中小学“双语”教学1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克服和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难题,逐步缩小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地域差异,使少数民族学生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在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双语能力至关重要。对汉语非母语的少数民族教师而言,不能仅满足于他们的汉语能力(发音、语法、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而且还要鼓励他们熟悉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汉语为母语的教师应该具备用少数民族语言来讲解问题的能力。

2、观念更新,改进教学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新疆的双语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针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也吸收了一些外语教学的方法,但由于研究不够,缺乏比较全面的理解。比如说,在教学中普遍提倡用直接教学法,而完全否定了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汉语基础差、词汇量少的学生来说,直接教学法难以接受,适当的使用翻译法反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由于教师的发音不准、语言基础不强等原因,就是在学校接触的汉语也不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语言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享受优质语言教育的条件,解决新疆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和普及或许能解决教学设施的难题。

3、重视教材建设,根据学生的汉语基础选择。教科书、教材问题是现行的双语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适合本地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符合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内在规律。因 为新疆长期以来是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师生们的汉语水平限制在日常用语的范围之内,大部分教师不具备使用作为教学媒介用语的汉语的水平。因此,完全使用汉语编写的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也难以保障教学效果。对汉语词汇量少、不熟悉专用汉语(如数学用语、物理用语、化学用语等)的学生来说,会加重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负面作用。为使双语教育健康发展,要尽快解决双语教材的空缺问题。

4、不能忽视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的作用其实是不能低估的。在第二语言教学上,许多第二语言教学法,包括一些最新的教学法大都重视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母语作为理解汉语意思的媒介,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懂得如何灵活运用。可以说,肯定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是有科学道理的。

四、结语

在强调多元文化的今天,针对如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持语言多样性的问题时,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人类学认为,学校教育只是主流文化实现其社会目的的最重要的场所,它不能代替其他文化适应过程,而是使这些文化适应获得升华,抽象为文化的现实方式。学校里将始终存在着跨文化冲突,同时也存在着主流文化对各种文化的整合。在民族学校,由于多元文化的复杂性,这种冲突和整合就表现得尤为强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中国,汉语是各民族相互交际的族际语,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等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少数民族来说,掌握和使用汉语的程度如何,已成为影响其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否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以使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得以弘扬,也是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类总体进步所不可忽视的。因此,如何科学地理解双语教育的目的,如何为实现此目的采取合理方法等问题正在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只有科学地解决了这些课题,才能体现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思想,克服双语教育中的偏见和狭隘,实施和发展更为开放、合理、和谐的双语教育及多元的文化教育。

篇8:浅谈小学双语教育现状

1、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2001年,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1]4号文) , 明确提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 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实施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全国高校掀起了双语教学的热潮。我们亦开始在小学教育 (双语) 专业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

2、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双语教学的迫切需求

我国小学双语教学实践政治如火如荼地进行。社会各界从各个层面不同角度对双语教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人们发现, 影响双语教学健康发展的因素颇多: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未达成一致、师资力量薄弱、双语教材不配套等。而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合格初等教育师资的任务。因此, 通过高师院校为小学培养优秀的双语师资是必然选择, 以积极应对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双语教学实践提出的挑战。

3、小学教育双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追求

小学教育 (双语)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小学双语师资, 即能在小学用外语 (主要是英语) 教授非语言学科的教师。而小学英语教师和小学学科教师 (主要是语文或数学) 教师应是小学双语师资培养的次要目标。单纯的英语强化训练或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 无法真正实现首要培养目标的达成。小学双语师资用具备多方面素质, 双语教学能力是必备的素质之一。但双语教学有其自身特殊的一些基础理论和教学模式。因此, 在高师教育中加强双语课程, 尝试由教师引进原版专业教材开展双语教学, 进行诸如双语表达规范性等训练, 可为双语教学技能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双语教学能力。

二、高师小学教育 (双语) 专业双语教学实践的开展

我院小学教育 (双语) 专业虽然从2003年开始招生, 但鉴于师资的整体水平, 双语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仍处于探索阶段。双语师资培养的前提条件是英语过硬。因此, 在课程设置中首先加大外语类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例 (外语类课程的总课时达786学时, 占专业必修课程的48.76%) , 保证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系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同时着手准备在部分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 并首先在小学教育 (双语) 专业2006级 (1) 班进行《外国教育史》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大学一年级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 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经过一年的强化训练, 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学生也对双语教学的开展产生了较强的心理期待。在前期调查中发现, 有97.9%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在本科生中开展双语教学;74.5%的同学认为《外国教育史》课程适合进行双语教学。在和学生交谈中也发现, 不少同学流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 希望对此“新鲜事物”探究根底。

2、明确目标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 双语教学是指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就我国高校目前推行的双语教学而言, 指的是在非语言类课程用外语 (主要是英语) 进行教学, 通过非语言类学科专业知识的概念、内容和思想的学习来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它要求教师能用准确、流利的外语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讲解, 最终实现学习者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工作、学习的目的。

所以, 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传授始终是双语教学的重点, 而非本末倒置。在《外国教育史》课程双语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逐渐形成了一个明确的认识:英语只是双语教学中的一个讲授、交流的工具。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是学科专业知识及前沿动态研究信息的获得, 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只是第二位的教学目标。

3、确定教学模式

在双语教学中, 应展现出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在第一层次中, 课堂讲授应以中文为主, 中间穿插一些英语用来讲解学科的一般知识 (如用英文介绍外国教育家的生平等) , 并呈现一部分的英文板书。进入第二层次, 要求教师在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 (但并非进行英汉互译) , 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和叙述专业知识的内容。第三层次是最高、最理想的层次, 教师进行全英文授课, 学生能实现用英语来思考问题。在地方普通高校中, 实施第一层次的双语教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难事。而要进入第二乃至第三层次却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

三、高师小学教育 (双语) 专业双语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

在2006级 (1) 班《外国教育史》双语教学实践结束后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双语教学不仅没有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 而且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 可谓实现了预期的“双赢”。

1、学生适应性

在应用双语教学的情境下, 学生有一个学习适应期。在此期间, 教授语言中英语的使用量应逐步增加。若单纯追求课堂教学中英语使用的高比例, 学生将无法适应, 并会最终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外国教育史》双语教学实践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 教学语言中英语的使用量为70%—90%, 板书 (含多媒体课件演示) 均为英文。此时, 学生普遍感到困难很大, 虽然觉得新颖, 但学习压力大, 甚至有学生产生了畏难、抵触情绪。第二个阶段进行了及时的调整, 英语的使用量为50%—60%左右。多数学生反映能接受。调查结果也显示, 66%的学生表示“开始不适应, 逐渐才适应”。这说明经过一学期的学习, 学生已经基本适应《外国教育史》的双语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深刻体会到, 如果将母语弃之不用, 代之以半生不熟的外语作为媒介开展课堂教学, 其结果必然是教得吃力、学得费劲, 甚至还可能教不清楚、学不明白。因此,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适应性情况准确选择双语教学的模式。

2、学生发展情况

首先, 双语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外国教育史》的兴趣, 拓宽了专业知识视野, 培养了学生的自觉主动性。调查结果显示, 认为“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对学习专业知识有帮助”的学生占85.7%。在谈到学习收获时, 有58%的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 34%的学生“开阔了国际视野”, 18.6%的学生“掌握了前沿学科知识”。虽然有36.2%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增加了自己的学习负担, 但学生总体的学习主动性提高, 课前认真准备, 课后及时复习巩固。89.4%的学生对本课程的双语教学表示满意。

其次, 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教学实践表明, 双语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有36.2%的学生认为在双语教学中“提高了外语水平”;本班97.9%的同学一次性通过了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

从总体上看, 我院双语教学的实践还处在前期摸索阶段。但我们确信, 在高师小学教育 (双语) 专业课程设置中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小学双语师资的探索应是较有成效的。为了使教学成果能进一步巩固并扩大, 还需要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今后在本专业中应建立长效的双语教学管理机制, 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增加双语教学的课程门类;同时应深入研讨双语教学问题, 切实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摘要:双语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教育 (双语) 专业开设双语课程, 进行双语教学的实践更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作者在《外国教育史》课程中的双语教学实践, 分析和评价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 (双语) 专业,双语教学,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陆效用:《质疑双语教学》[J].文汇报.2002年4月29日第9版

[2]李力:《高校双语教学学生语言能力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J].辽宁教育研究.2006 (12) .

[3]林令霞:《大学双语教学改革的整体构想》[J].现代教育科学.2004 (5) .

上一篇:分享成长收获幸福下一篇:销售团队晨会励志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