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入网协议

2024-07-31

宽带入网协议(共9篇)

篇1:宽带入网协议

长 城 宽 带 入 网 协 议 书

甲方:乙方: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XX公司

一、权利义务

1.甲乙双方承诺共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人大安全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电子公告规定”)等相关中国法律法规的任何及所有的规定;

2.甲方对以任何方式使用甲方密码和甲方账号使用本服务的任何行为及其结果承担全部责任。乙方郑重提示甲方如违反《人大安全决定》有可能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电子公告规定》则有明文规定,上网用户使用电子公告服务系统对所发布的信息负责。《电信条例》也强调,使用电信网络传输信息的内容及其后果由电信用户负责。在任何情况下,如果乙方有理由认为甲方的任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甲方的任何言论和其他行为违反或可能违反上述法律和法规的任何规定,乙方可在任何时候不经任何事先通知终止向甲方提供服务;

3.甲方应如实填写作为本协议组成部分的用户信息登记表,甲方同意以下事项:依据作为本协议重要组成部分的用户信息登记表的提示提供本人真实、正确、最新及完整的资料(以下简称“登记资料”);及随时更新登记资料,确保其真实、正确、最新及完整的资料。若因为甲方提供的信息有任何错误、不实、过时或不完整或具误导性的资料,或乙方有理由怀疑前述资料为错误、不实、过时或不完整或具误导性的,乙方有权暂停或终止甲方的账号,并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4.乙方向甲方提供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并有权按本协议约定向甲方收取各项费用;服务资费标准详见服务价格单,服务价格单及资费调整情况以乙方当期网站公告为准(http://);

5.乙方应依法保护甲方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乙方承诺甲方提供的登记资料及乙方为甲方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知悉的有关甲方的其他资料将受到中国有关隐私的法律的保护;

6.乙方按照各项规定向甲方提供暂停、复机、搬迁、欠费、增减信息点、注销等变更服务;

7.乙方根据实际情况向甲方提供相应的增值业务并遵守对甲方的服务承诺;

8.乙方经营政策及业务范围发生变更,需及时以网站公告形式告知甲方

9.甲方同意乙方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将甲方登记资料报相应国家机关备案;

10.甲方在使用乙方业务时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不得利用乙方网络传播或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妨碍社会治安或从事其他违法违规及不得利用乙方网络从事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和公民合法权益;

11.甲方应遵守社会公德,不得向他人发送恶意的、挑衅性的文章和商业广告;

12.甲方在使用互联网上的资源时,必须遵守有关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

13.甲方不得私自接入乙方网络,不得私自增加信息点;不得将线路转租或转接他人使用;不经乙方允许,不得利用乙方网络对外提供营利性活动;

14.甲方应自觉保护网络线路和设备,不得有破坏网络线路和设备的行为及进行与网络相冲突的设置和操作,影响其他用户的使用;

15.甲方若违反上述规定,全部责任由甲方自行承担。乙方有权视情况暂停或终止向甲方提供服务;如因此给乙方造成损失,甲方应负责赔偿;

16.甲方每月应按时缴纳网络服务费;甲方未在缴费期内缴费,乙方有权自缴费期满次日起停止向其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甲方若选用月租形式,需按月连续使用;若未办理暂停业务,逾期未交费,则视为欠费,连续欠费3个月,乙方有权注销甲方的用户身份;甲方在欠费的情况下不能办理除缴费以外的任何业务,甲方补缴所欠费用后,乙方为甲方开通服务。

17.按套餐资费标准办理业务的用户在协议期内不得办理报停、注销业务;如果甲方在套餐协议期内,提前销户,则扣除初装费108元,已使用的月份按照所属产品的标准月租费扣除(详见乙方当期网站公告http://),并且未使用的月份按20元/月扣违约金。

二、担保与保证

甲方明确了解并同意:本服务公约的任何规定不会免除乙方对造成甲方人身伤害、或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您财产损失的任何责任:

甲方使用本服务之风险由甲方个人负担。本服务系依“现状”及“现有”基础提供。乙方对本服务不提供任何明示或默视的担保或保证,包含但不限於商业适售性、特定目的之适用性及未侵害他人权利等担保或保证;乙方不保证以下事项:本服务将符合甲方的全部要求;本服务将不受干扰、及时提供、安全可靠或不会出错;使用本服务取得之结果正确可靠;甲方经由本服务购买或取得之任何产品、服务、资讯或其他信息将符合甲方的期望;且软件中任何错误都将得到更正。是否使用本服务下载或取得任何资料应由甲方自行考量且自负风险,因任何资料之下载而导致的甲方电脑系统之任何损坏或数据流失等后果,由甲方自行承担;甲方自乙方或经由本服务取得的任何建议或信息,无论是书面或口头形式,除非本服务公约有明确规定,将不构成本服务公约以外之任何保证。

三、责任限制

甲方了解并同意:基於以下原因而造成的,包括但不限于利润、信誉、应用、数据损失或其他损失,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即使乙方事先已被告知发生此种赔偿之可能性亦然):本服务之使用或无法使用;为替换从或通过本服务购买或取得之任何商品、数据、信息、服务,收到的讯息,或缔结之交易而发生的成本;甲方的传输或数据遇到未获授权的存取或变造;任何第三方在本服务中所作之声明或行为;或与本服务相关的其他事宜,但本协议有明确规定的除外。

四、与金融相关服务之特别警告

若甲方希望就公司商情、股票报价、投资或证券等设立或接受任何服务,或从本服务接收或请求本服务提供任何消息、信息、警示或其他信息,请再度详阅第五、六条。乙方郑重提示:这两条对甲方非常重要。对于此类信息“甲方应自行提高警觉”。本服务旨在提供相关网络服务及信息而已,本服务提供之内容非供交易或投资目的而使用或依赖。对于经由本服务传送之任何信息之准确性、适用性和可获得与否,乙方及其授权方均无须承担任何责任。基於前述信息而作的任何交易或投资决定,由甲方自行承担全部后果和责任。

五、免责事项

由于甲方原因(包括甲方接入终端故障或甲方使用不当等原因)而造成服务障碍的,乙方不承担责任;乙方为改善网络通讯质量对网络设备采取扩容、调整、软件升级等措施导致服务中断造成损失时,乙方不承担责任;由于社区供电系统或公共服务设施等原因而导致甲方的服务中断而造成的损失,乙方不承担责任;乙方不介入甲方利用乙方提供的服务而从事的任何合法经营性活动,经营风险由甲方自行承担,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由于不可抗力导致甲方的服务中断而造成的损失,乙方不承担责任。

六、协议变更、生效与失效

1、协议内容如有变更,乙方将及时以网站公告(http://)的形式通知甲方,若甲方对变更内容有异议,须在通告发出的一个月内向乙方提出;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甲方缴纳安装调试费后生效;本协议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管辖,若在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双方发生任何争议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双方同意提请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依其当时有效的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性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2、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在甲方注销或发生协议终止事宜时自动终止。

篇2:宽带入网协议

宽带业务专线入网协议书

甲方:乙方: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

太原市分公司

地址:地址:太原市迎泽大街213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及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达成以下接入协议:第一部分:合作内容

1、乙方为甲方提供宽带接入互联网,接入。

2、乙方为甲方免费提供IP地址,超出部分按50元/月/个支付

IP地址占用费。

第二部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合理使用租用的电路,不得用于非法用途或转租给第三方。由于甲

方非法使用导致的后果由甲方承担。

2、甲方所使用的IP地址均不得向外经营,否则乙方有权停止甲方对其IP

地址的使用。

3、甲方须及时交纳相应费用。如有逾期,则每逾期一天应向乙方支付欠费

金额的3‰的滞纳金,甲方逾期超过30日的,乙方有权停止相应服务,超过60日,则乙方有权终止协议的执行。

4、在租用电路期间甲方要保证乙方设备的完好,如有损坏,甲方要做出相

应赔偿;甲方需为乙方的终端设备提供不间断电源,并保证乙方的终端

设备正常运行。

5、在设备及线路正常运行状态下,乙方如需在甲方所使用光纤上接入其他

用户,在不影响甲方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甲方应积极配合,不得以各种

理由拒绝。如由甲方原因使其它用户接入中断,所造成其它用户的损失

由甲方全部承担。情节严重者,乙方有权终止其对电路的使用,并追究

其法律责任。

6、甲方退网时需将光电转换器交回乙方,如遇丢失或损坏的按1000元/个

对乙方进行相应赔偿。

7、甲方须在办理接入业务时与乙方签订《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责任书》并

遵照执行。《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责任书》作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在协议签订和甲方交纳一次性连接费用后 业务开通工作。

2、乙方为甲方提供宽带接入的终端设备(如光电转换器、光端机等),产权

归乙方所有。

3、乙方按照国家颁布的《电信条例》、《电信服务标准》的相关规定,为用

户提供受理开通、调测及售后服务。

4、乙方对其线路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并设客户服务电话:10060--8。

5、乙方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为甲方提供技术支持。

6、除不可抗力因素(地震、台风、洪水、政府行为及其它非乙方人力所能

预见的因素)外,乙方须保证该线路正常运行。

第三部分:甲方应缴费用项目及标准

(一)缴费标准

1、连接费:/端口。

2、(月、季度、半年、年)/(月、季度、半年、年)。

(二)缴费方式

1、根据协议签订的缴费标准,按时交纳网络使用费。

2、采用按月缴纳网络使用费的,当月的网络使用费应在当月20日前缴纳。

3、采用按季度缴纳网络使用费的,本季度网络使用费应在本季度第一个月的20日前缴纳。

4、采用按半年缴纳网络使用费的,半年的网络使用费应在本半年内的第一个

月的20日前缴纳。

5、采用按年缴纳网络使用费的,年网络使用费应在本年内的第一个月的20

日前缴纳。

6、计费电话:

第四部分:其它

1、协议约定:甲方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或个体工商户,甲方在申请业务

时需出具单位营业执照等相关手续的复印件。

2、本协议有效期为异议,则本协议自动延续。

3、协议有效期内,甲方不得向第三方泄漏本协议内容,损害乙方利益。

4、协议有效期间,如遇国家资费政策调整,双方可另行签订协议。

5、因不可抗力而导致协议不能履行时,双方应本着客观、谅解的态度,协

商解决。

6、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同本协议具有同等法

律效力。

7、双方应严格遵守本协议,单方违约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违约方完全承担。

8、因履行本协议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向太原仲裁

委员会申请仲裁。

9、本协议壹式肆份,双方各执贰份,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

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

太原市分公司

法定代表人(签字):法定代表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委托代理人(签字):

甲方联系人:乙方联系人: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篇3:宽带接入网浅析及建议

关键词:宽带接入网,接入技术,规划,优化

概述

近年来,我国宽带网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到2007年7月,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新增753.4万户,达到5943.2万户,全国网民数量达1.32亿。

日益发展壮大的宽带网可分为骨干网和接入网。现有的多种宽带接入网技术各有千秋,在宽带接入市场中均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以下主要从技术角度提出网络规划及优化

一、宽带接入网网络规划建议

近几年来光纤网络的建设,提高了电信骨干网络的带宽。电信接入端带宽却严重不足,处于网络边缘的宽带接入网可以延伸网络的带宽。

然而接入网的建设是全网投资比例较大、技术较复杂、实施较困难、影响面较广的部分,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发展接入网。

宽带接入网规划应着眼未来、立足现在,实行总体规划、全面布局、分布实施。

1. 合理利用现有网络原则:路由资源、规模容量、建网速度、扩容投资;

2. 市场占领和效益投资原则:发展需要、供求关系、成本管控、见效周期;

3. 方便用户和服务差异原则:业务需求、用户分布、可靠程度、用户习惯;

4. 融合未来发展原则: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持续发展、灵活兼容。

1.1.对DSL(数字用户线)接入网规划的建议

近百年的通信发展中,传统的电话铜缆接入网构成了整个通信网的接入部分,它分布面广,所占比重大。信息产业部对外公布的2007年《上半年全国通信业发展情况》中显示:上半年,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新增486.2万户,达到37267.3万户。据调查:57.98%的网民声称了解DSL的作用与功能;53.19%的用户表示会于近期安装DSL。55.26%的网民认为DSL将成为宽带接入的主流。

1.应用背景

我国拥有近4亿电话用户,其使用的铜缆接入网是发挥DSL技术优势的最佳平台。利用ADSL技术实现宽带接入不但能够充分利用铜缆资源、发挥铜缆潜力,也可与光纤接入网中的光缆铺设计划协调发展,为高端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宽带接入服务。

2.规划范围

零散的、密集度不高的用户;线路不易改造、布线困难的用户;独享线路和带宽的用户;浏览网页多、下载多、上传少的用户。

在需要提供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和视频点播时,可选择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系统。

1.2.对Ethernet(以太网)接入网规划的建议

1.基础设施预建

以太网接入应用于楼宇时,不论用户多少,都必须在整座楼中综合布线。由于以太网传输距离的限制,接入交换机要安装在楼宇内,要预先考虑在通信机房之外放置的有源设备的供电、散热、防尘、防盗等措施。

2.考虑设备支持能力

其一使用支持VLAN数目达4096个的二层交换机,VLAN规划要充分考虑到拨号业务、静态业务、VPN、承载新业务(iptv/hdtv)及网管;其二使用能支持灵活QINQ的三层设备(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便于实现一户一帐号、一户一ipㄢ

3.合理应用千兆、万兆以太网

交换点之间连接采用万兆以太网, 以满足二层客户以千兆以太网以上速度连接的要求,还可以利用万兆以太网传送40~80公里、时延仍很小的优势。

服务器内部高性能网络互连、网络中散状分布的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正好利用万兆以太网设备的高速稳定性能、L2交换和L3路由功能。

信息点多、网络规模大、网络服务质量要求高的大型单位直接组成千兆以太网。

4.适宜应用以太网融合技术

利用以太网技术与其它接入媒介相结合所形成的多种宽带接入技术。

主要有以太网与VDSL相结合的Ethernet Over VDSL技术;与无源光网络相结合的EPON技术;与无线网络相结合的WLAN技术。

Ethernet在用户和住宅中不像电话线一样普及,需重新布线。Ethernet Over VDSL充分利用电话线路,并且弥补了Ethernet发展上距离受限的缺陷,延长Ethernet传输距离达到300~1000米。

可以将FTTC (光纤到路边) 技术,尤其是AP0N (ATM PON)技术与VDSL技术相结合,作为ONU (光网络单元) 到用户间的配线,通过FTTC提供宽带接入。

5. 规划范围

高密度用户群(居住密度大的城市居民);大型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校园网络、宾馆、娱乐场所等的组网。

并且根据网络规模及服务质量要求,可选用100M、1000M、10000M技术灵活组网。

1.3.对光接入网规划的建议

光接入网提供的带宽潜力是其他接入方式无法比拟的,光纤替代铜缆是大势所趋,但是短期内光纤彻底替代铜缆是不切实际的。

1.基本原则

发展既要考虑光纤接入网与原有铜缆接入网拓扑结构的兼容性,又要明确接入网的全光纤化方向。我们必须考虑到传统固网运营商的利益,实现平缓过渡;既要节约成本,又要坚持高起点、渐进式的原则。采用光纤技术时光纤应尽量向用户延伸,尽量靠近用户,逐步缩短光纤到用户的距离。

2.技术应用

先在接入网中部分使用光纤,采用FTTB(光纤到大楼)、FTTZ(光纤到小区)和FTTC方式,以后再进行升级,逐步实施光纤化,最终实现FTTHㄢ

FTTH(光纤到户)早期应选择技术成本低、可靠性高的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接入技术,进一步采用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和GPON (千兆无源光网络) 技术。

3.规划范围

现阶段主要建设FTTZ满足别墅区、高档住宅区等高端集中用户;高级写字楼直接采用FTTO(光纤到办公室) 方式,满足远距离、高带宽、专线接入的要求;还有集群式商业客户和ARPU较高的大客户的接入优先应用FTTB及FTTC方式。

1.4.对无线接入网规划的建议

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代表了宽带接入技术的一种发展新趋势,是有线接入的重要补充。

在无管道和电杆等基础设施、路由受限时宜采用无线接入;在接入铜缆资源匮乏地区以及布线成本高或来不及布线的地区,可以采用无线接入。

相对平坦、降雨少、无障碍物阻挡、用户密集、业务需求高的热点地区可建设LMDS(本地多点业务分配系统)网络,服务于业务量和用户群集中的商业用户和集团用户。

覆盖范围大、业务量不太高的地区,中低速数据业务的中小企业用户采用3.5GHz无线接入。

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大、地理条件受限制、跨国、跨洲、任何地点随时宽带接入时宜应用卫星通信技术。

二、宽带接入网网络优化建议

宽带接入网优化必须适应市场规律、满足用户需求、依托技术发展,以性能提高、价格降低、维护简化为根本出发点。

2.1.DSLAM网络优化建议

早期DSLAM (DSL节点)通常采用STM-1 (155M)、E1 (2M)和FE (10M/100M)作为上行方式。现在高速用户以及IPTV、VOD用户所占比例增多,平均每个宽带用户需要1M左右的接入带宽。为了提高宽带用户的接入速率和稳定性,需要对接入网进行网络优化,建议如下:

2.1.1.提高接入设备处理能力

1. 拓展BRAS(宽带接入服务器)的上行、下行带宽,建议全部采用10GE路由。

2. 接入层网络至汇聚层增加GE (1000M)、10GE路由。

3. 大POP (Point-of-presence)万兆接入汇聚层,小POP(接入局点5个以下)千兆接入汇聚层。

4. 采用STM-1上联方式的DSLAM改为GE上行。

5. 采用FE上行的DSLAM, 300户以上DSLAM采用GE方式接入POP、其余DSLAM采用FE方式接入POPㄢ

6. 对E1宽带接入点升级为FE方式。

1) 能够新增光路的采取新增通道方式;

2) 针对纤芯资源无法短期内新增的,拟采用综合接入复用设备, 比如技术相对成熟的邮科院或瑞斯康达设备可增开100M通道;

3) 对固网占用多路纤芯资源的拟采用高次群PDH,腾出纤芯专用于宽带传输。

7. 新增多处POP点,减少DSLAM接入级联数。

8. 对于新建新型DSLAM可采用双链路上行,即支持光路上行,又支持电路上行。

9. 当然还需要考虑DSLAM设备对组播的支持能力、Qos(服务质量)的支持能力、网络侧链路保护能力、网络安全能力等因素。所有ATM上行全部改为IP上行。

2.1.2.降低用户线路影响

DSL线路质量是影响宽带接入的重要因素。

1.为了满足IPTV、VOD等需要,宽带用户的接入带宽应为4Mbps左右。ADSL接入方式的接入距离至多为2.5km左右;使用ADSL2+技术可以提高带宽(最大带宽16M),扩大接入距离至多为3.5km左右。

2.采用室外型DSLA M利用FTTX+DSLA M方式下沉DSLAM设备。在DSLAM下沉后,用户可以在较短的铜缆上接入DSLAM,接入带宽有较大提高。

3.提供HDTV高清电视业务时,用户需要10Mbps的带宽,所以利用V DSL2替代A DSL接入,可以达到双向100Mbps带宽。

4.VDSL2相对于光纤接入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主要用于优化商业或高端用户接入。VDSL2完全可以与现有的LAN接入媲美,不仅提供同样的带宽,也拓展了接入距离。可以考虑把FTTX+VDSL2作为主要应用模式。

5.还可以充分利用DSLAM适应线路的能力(快速、交织信道等),减少线路性能的影响,有效的提高DSL接入速率和稳定性。

6.新建点时最好一步到位,使用能平滑过渡到NGN(下一代网络)的接入网关AG。比如中兴MSAG5200ㄢ

2.2.Ethernet网络优化建议

以太网接入网优化要考虑以下几点:

1.提高网络处理能力:

完全支持多业务部署。完善QoS机制、区分业务类别、支持端到端的业务、支持组播。

2.增加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1) 组成环网拓扑,利用千兆或万兆以太网接口互连,组成的环网链路,使用环路检测等技术实现保护倒换。

2) 设置保护级联,采用冗余技术,热备份的高端设备,提供主备倒换功能。

3.升级改造设备:

1) 加设独立的IP交换机、专网交换机,提供密度较高的100M/1000M端口;支持基于端口的流量采集;提供端口限速和基于端口的流量控制管理;支持SNMP,具有较强网管能力。

2) 中低端(园区、楼道用)接入交换机升级改造,能够提供密度较高的100M端口;园区交换机支持4096个VLAN、楼道交换机支持512个VLAN;具备基本网管功能。

4.完善网络管理功能:支持用户管理、认证、授权和计费。

现在以太网接入主要采用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方式,远远不是电信级的以太接入网(Carrier Ethernet)ㄢ

1.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接入方式改为虚拟局域网(VLAN)方式和以太网上的点到点协议(VLAN+PPPoE)方式。

2.用户量大的虚拟局域网改造为VLAN+PPPoE接入,解决用户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同时提供用户认证、授权以及用户IP地址分配的功能。

3.电信级以太接入网优先实现以太网透明专线、虚拟专线、虚拟局域网业务的快速建立、OAM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统一网管、集群管理、堆叠管理、可视化图形管理以及用户网络管理。

三、结束语

随着宽带网骨干网络发展成为IP光传输网,骨干网带宽已发展到10Gbps级甚至Tbps级。为了扩展用户接入网带宽,目前应运而生的各种解决方式:基于电话线的DSL等;基于光纤的各种有源光接入和无源光接入等;基于无线的LMDS等各种固定无线接入;还有基于网线的以太网接入等各有所长。

在今后几年内大多数宽带接入网仍会沿用现有的铜缆,DSL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占主导地位。FTTH代表了发展方向。

丰富多样的接入方式各具特色,相辅相成。但具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建设要利用现有资源,灵活地采用多样化的接入手段。总之,在最终全面实现FTTH之前,要适度、合理地保持接入网多种网络并存的状况。

参考文献

[1]Water Goralski《光网络与波分复用》,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出版;

篇4:宽带入网协议

对此,知名电信广电专家侯自强表示,主管部门和电信运营商等都已意识到宽带建设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允许包括广电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在内的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下一代网络建设中来。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累计投资1.6万亿元,其中宽带接入网投资5700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期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增加一倍,达到3.7亿个,基本实现城市家庭宽带覆盖,实现2亿家庭光纤到户覆盖。

根据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到2011年,光纤宽带端口超过8000万,3年内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投资超过1500亿元,新增宽带用户超过5000万。并要求制定和完善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配套措施,支持网络建设发展。

据了解,上海等地已制定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十二五”规划,其中光纤宽带建设也是重要环节,不仅涉及到覆盖范围的扩大,速度的提升也将得到重点强调。此外,光纤宽带建设还成为多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日前,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卷入发改委调查,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问题。侯自强表示,在接入网部分,电信、广电运营商都想介入,但实际上,如何在降低宽带成本的基础上降低宽带收费,才是最重要的。他强调,宽带接入应遵循摩尔定律,每年价格应该下降30%-50%。

“实际上电信运营商已经具备了相关的技术水平,”他表示,“但目前核心网网间结算费用仍然较高。”

受光纤宽带建设提速影响,光通信在今年2、3季度一度成为业界关注焦点。目前正值运营商制定第二年招标预算的关键时期。对此,上海电信网络发展部相关人士表示,光纤宽带建设相关预算制定并没有受到“反垄断”调查的影响。“集团在考核时会将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可比地区的指标相比较,因此,我们的宽带建设肯定不会慢下来”。

篇5:五类宽带无线接入网设备

是利用光无线通信技术。光无线通信是新概念,在我们的脑海中原来只有光的有线通信(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将红外线信号在光纤中传播。红外光信号在有线(光纤)中可以传播,那么在无线(大气)中也可以传播,在大气中传播就成为光无线通信(OpticalWirelesscommunication),光纤通信中的红外光源(发光管和激光管)也可利用光无线通信。光无线通信的接收机用的光电检测管可用PIN或APD(雪崩管),光无线系统可以用于点对点通信,也可构成光无线局域网(OWLAN)。国外对光无线系统进行了多个试验,其中有传输距离40米。数据传输速率为1Gbit/s的试验。光无线系统投入实用之后,宽带无线接入将增添新的一项。

篇6: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

移动和宽带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核心业务。当前宽带业务已经成为拉动中国联通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3G网络的建设和完善,移动宽带业务将迅速发展。保持移动宽带和固网宽带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战略选择。

宽带网络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加强宽带网络建设,可以有效支撑3G移动宽带和固定宽带业务的发展。宽带接入网是宽带网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宽带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为适应未来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需要,规范宽带接入网建设工作,进一步指导各省宽带接入网的发展,全面推进宽带接入网提速,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总体思路和原则

1.1.总体思路

中国联通作为全业务运营商,拥有移动、无线和固定接入等多种手段,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带宽、高质量、多样化的接入服务。在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3G移动宽带、WLAN无线宽带、固网有线宽带的协调发展,将移动宽带的便利性、广覆盖与有线宽带的大带宽、高质量有机结合,实现有无线接入手段的优势互补。

篇7:有线电视宽带的接入网技术论文

我国的有线电视行业起步比其他国家晚,1958年进行试播的北京电视台是中国有线电视起步的重要标志,20世纪70年代初才真正实现了电视节目通过微波线路的传播,发展时间较短使我国在有线电视行业经验不足,主要通过模仿与借鉴的方式对发展过程中的缺陷进行弥补,尚未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完善体系,无论是在电视节目采集、编辑和播出以及有线电视信号传输、覆盖和接收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以传统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覆盖和接收为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使有线电视信号频率资源紧张,许多相对偏远的地区较难通过微波、卫星和光纤等途径接收到信号;且传统有线电视信号的接收情况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建筑物等的遮挡都容易对信号传输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由于我国地形情况复杂,山地、高原等复杂地形都给信号基站和天线的架设增加了难度,对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过程造成了极大影响。

2宽带接入网技术在有线电视行业的优势

2.1运用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

提高信号传输速度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将网络信号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以宽带网络作为途径进行信号传输工作,相关从业者通过用宽带技术取代原有的卫星和管线信号传输模式,保证信号传输速度,让有线电视用户在享受电视上网的同时,保证其对网络速度的需求。通过宽带网络与有线电视的结合,有线电视用户不需要通过繁杂的身份验证对有线电视与网络进行连接,只需要对计算机进行宽带连接就可以保证电视信号传输,极大节约了用户的时间。

2.2运用宽带接入网技术降低用户费用

在将宽带接入网技术与有线电视进行结合后,电视信号的传输不再需要传统的信号基站以及繁杂的天线和光缆的架设,仅仅通过有线电视端口与宽带网络之间的连接就可以实现有线电视信号接收,这种宽带网络作为信息传输载体的方式尽可能地为有线电视行业从业者节省了成本开支,自然降低了有线电视用户需要缴纳的费用,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便利。

2.3利用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

丰富用户的生活传统的有线电视信号传输过程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我国偏远地区及受到高层建筑物遮挡的地区很容易出现信号接收问题,影响有线电视用户的体验,且由于受到信号频率资源限制,每个地区所能收到的频道十分有限,给有线电视用户提供的选择已经无法满足其根本需求。但通过宽带接入网技术,信号传输可以打破环境限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及更多的频道选择空间。

3宽带接入网技术在有线电视行业的应用

3.1HFC系统

HFC即单向光纤同轴混合网,是以宽带网络为载体的信号传输与转化系统,可直接实现有线电视端口与网络之间的联系,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信号传输速度,为有线电视用户提供电视上网、网络点播等传统有线电视无法提供的服务。

3.2光纤到楼技术

光纤到楼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宽带网络作为信号传输途径,将光纤作为载体具体传输到一片区域中的所有用户,简称为FTTB技术。该技术完成了区域内每座楼房的信号分拨传输,使每栋楼的信号传输工作都能独立进行、互不干扰,自然也就使信号传输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3.3光纤以太网接入技术

光纤以太网接入技术即运用宽带网络实现一定区域内信号传输工作连接,最终形成合理化的网络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有线电视用户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且不同的网络体系之间信号传输过程是互不干扰的,最大程度上加快了系统内用户的信息传输效率,被广泛运用于公司等商业领域。

4结语

篇8:宽带接入网技术发展浅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说是当前业界最为热门的技术之一。计算接网络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骨干网和接入网。所谓接入网是指络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设备。其长度一般为几百米到几公里,因而被形象地称为“最后一公里”。由于骨干网一般采用光纤结构,传输速度快,而骨干网与用户之间的接入网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用户还是通过基于电路交换的、窄带的、模拟化的接入网络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因此,接入网便成为了整个网络系统的瓶颈[1]。

目前,网络的发展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网上流量每6个月左右就翻一番。再加上由单一信息形式、单一业务向多媒体信息形式以及综合业务方向发展,也即所谓交互式多媒体信息的到来,对网络容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随着骨干网速度的快速提升,人们对宽带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宽带接入网技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接入网是各种技术的综合,它需要具备更加方便、更加经济等特点来满足社会的发展,而宽带接入网的综合化技术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的产物,因此,人们把它作为近两年来接入网技术发展的重点[3]。在巨大的市场潜力驱动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接入网技术,然而至今尚无一种接入技术可以满足所有应用的需要,接入技术的多元化是接入网的一个基本特征。

2. 基于双绞线的XDSL技术

目前有多种不同以电话线以提供宽频的DSL(Digital Subscribe Line)技术,一般会统称为XDSL,XDSL是各种类型DSL数字用户线路的总称。ADSL技术是目前最常使用的一种XDSL技术,我们以ADSL为例介绍XDSL技术。

ADSL是利用现有的电话网络,以市话双绞铜线为传输介质的点到点的宽带传输技术,为用户提供上、下行非对称的传输速率,非常符合普通用户联网的实际需要[4]。ADSL最初主要是针对视频点播业务开发的,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步成为了一种较方便的宽带接入技术。ADSL满足了用户即时接入Internet服务的需求,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高速数据传输,如会议、VOD、HDTV等业务的增长。

2002年7月,ITU-T公布了ADSL的两个新标准(G.992.3和G.992.4),也就是所谓的ADSL2。到2003年3月,在第一代ADSL标准的基础上,ITU-T又制订了G.992.5,也就是ADSL2plus,又称ADSL2+。其中,ADSL2具有速率提高、覆盖范围扩大、线路诊断、增强的电源管理、速率自适应以及多线对捆绑等主要技术特性。除了ADSL技术之外,XDSL还包括包括RADSL、G.LITE、VDSL、SDSL、MDSL、IDSL和G.SHDSL等。各种DSL的技术特性如下(见表1);

*注:这个传输距离是在0.5mm的铜线上实现的。

3. 基于HFC网的Cable Modem技术

混合光纤同轴(HFC)网是发展最快、进入市场最早的一项技术,目前仍居主导地位,其巨大的带宽资源和相对高的投资经济性使其对有线电视公司和新成立的电信公司极具吸引力。用户只要购买了标准的电缆,并下载了相应的软件,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宽带服务。

Cable Modem本身不单纯是调制解调器,它集Modem、调谐器、加/解密设备、桥接器、网络接口卡、虚拟专网代理和以太网集线器的功能于一身。其传输机理与普通Modem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有线电视CATV的某个传输频带进行调制解调的,而普通Modem的传输介质在用户与访问服务器之间是独立的,即用户独享通信介质。Cable Modem属于共享介质系统,其它空闲频段仍然可用于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

Cable Modem彻底解决了由于声音图像的传输而引起的阻塞,其速率已达10Mbps以上,下行速率则更高。而传统的Modem虽然已经开发出了56Kbps的产品,但其理论传输极限为64Kbps,再想提高已不大可能。Cable Modem产品有两个国际标准,DOCSIS是北美及其它国际市场的标准,而DVB/DAVIC则是欧洲标准。

4. 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太网就成为最普遍采用的网络技术,根据IDC的统计,以太网的端口数约为所有网络端口数的85%。1998年以太网卡的销售是4800万端口,而令牌网、FDDI网和ATM等网卡的销售量总共才是500万端口,只是整个销售量的10%,而以太网的这种优势仍然有继续保持下去的势头。

基于五类线的高速以太网接入特别适合密集型的居住环境,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因为中国居民的居住情况不象西方发达国家,个人用户居住分散;中国住户大多集中居住,这一点尤其适合发展光纤到小区,再以快速以太网连接到户的接入方式。

以太网接入手段已成为宽带接入的新潮流,它将快速进入家庭。目前大部分的商业大楼和新建住宅楼都进行了综合布线,布放了5类UTP(非屏蔽双绞线),将以太网插口布到了桌边。以太网接入能给每个用户提供10Mb/s或100Mb/s的接入速率,它拥有的带宽是其它方式的几倍或者几十倍。完全能满足用户对带宽接入的需要。ADSL虽然比56K速度快,但与以太网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它只是人们迈向宽带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技术。ADSL和Cable Modem的费用都很高,造价和成本平均每一户将超过1000元。而以太网每户费用在几百元左右。所以以太网接入方式,在性能价格比上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网络未来发展趋势。在商业大楼和新建高档住宅楼,以太网接入将会是最有前途的宽带接入手段。

5. 无线接入技术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宽带需求的不断增多,原来羁绊人们手脚单一、烦人的电缆和网线接入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接入方式的需要。这时,因势而起的另一种联网方式消然走入了人们视线,并在新旧世纪交替过程中演绎着一场“将上网进行到底”的运动,这就是无线接入技术。借助无线接入技术,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轻松地接入互联网。

无线接入技术(也称空中接口)是无线通信的关键问题。它是指通过无线介质将用户终端与网络节点连接起来,以实现用户与网络间的信息传递。无线信道传输的信号应遵循一定的协议,这些协议即构成无线接入技术的主要内容。典型的无线接入系统主要由控制器、操作维护中心、基站、固定用户单元和移动终端等几个部分组成。无线接入技术与有线接入技术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可以向用户提供移动接入业务。无线接入系统可分以4种技术类型:模拟调频技术、数字直接扩频技术、数字无绳电话技术、蜂窝通信技术。

无线接入可分为移动接入与固定接入两种。其中移动接入又可分为高速和低速两种。高速移动接入一般可用蜂窝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集群系统等。低速接入系统可用PGN的微小区和毫微小区,如CDMA的WILL、PACS、PHS等。固定接入是从交换节点到固定用户终端采用无线接入,它实际上是PSTN/ISDN网的无线延伸。其目标是为用户提供透明的PSTN/ISDN业务,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终端不含或仅含有限的移动性。接入方式有微波一点多址、蜂窝区移动接入的固定应用、无线用户环路及卫星VSAT网等。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以提供窄带业务为主,基本上是电话业务。

6. 光纤接入技术

光纤接入技术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的接入方式,光纤用户网的主要技术是光波传输技术,目前光纤传输的复用技术发展相当快,多数已处于实用化。复用技术用得最多的有时分复用(TDM)、波分复用(WDM)、频分复用(FDM)、码分复用(CDM)等。

光纤接入技术与其它接入技术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可用带宽,开发潜力巨大,这是其它接入技术无法相比的。光纤接入网还有传输质量好、传输距离长、抗干扰能力强、网络可靠性高和节约管道资源等特点。

光纤接入网从技术上可分为有源光网络(AON)和无源光网络(Po N)2类。AON又可分为基于SDH的AON和基于PDH的AON。PON可分为基于ATM的PON(APON)及基于以太网的PON(EPON)。用户网光纤化有很多方案,有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小区(FTTZ)、光纤到办公室(FTTO)、光纤到大楼(FTTF)、光纤到家庭(FTTH)。但不管是何种领域的应用,实现光纤到户都是为了满足高速宽带业务以及双向宽带业务的客观需要。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商业应用和服务诸方面的迅速发展,用户对信息传输速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到户(FTTH)是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但由于光纤用户网的成本过高,要实现光纤到户还需要很长的时间。目前各种接入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劣势,在最终光纤入户统一天下之前相当的一段时间内,接入网将会是一个多元、互补的局面。要改善目前上网速度慢的情况,除了增加的带宽、速度和的处理能力外,更主要的在于如何提高用户的传输速率。总的来看,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代表了目前宽带接入技术的一种新的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不仅铺设开通快,维护简单,用户较密时低,而且改变了本地电信业务的传统观念,最适于新的本地网竞争者与传统电信公司及有线电视公司展开有效竞争,也可以作为电信公司有线接入的重要补充而得到应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志伟,石永革,韩坚强.电信宽带线路质量统计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04:37-40.

[2]徐佩峰.浅谈宽带接入技术的新发展[J].信息科学,2010,3:33-34.

[3]焦锋.宽带接入网的综合化技术[J].信息技术,2010,05:29-30.

篇9:宽带入网协议

IEEE 802.16标准对工作在10~66 GHz的LMDS系统的低层作了规范,包括加密子层

IEEE 802.16标准将加快世界范围的无线宽带城域网的发展进程

1 引言

针对固定无线宽带接入网的迅速发展,IEEE 802 LAN/MAN(城域网/局域网)标准委员会于1999年专门设立了802.16工作组。该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制订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网络空中传输的标准,解决“第一英里”或“最后一英里”的无线宽带城域网的接入问题。它的任务目前主要包括下面3个部分:

(1)IEEE 802.16 的发展规划;

(2)IEEE 802.16 空中接口标准(包括物理子层——PHY层及共同的媒体接入控制子层——MAC层),具体包括:

*IEEE 802.16: 空中接口(MAC及10~66 GHz PHY);

*P802.16a: 增补方案,需申请许用执照的频段,2~11 GHz;

*P802.16b: 增补方案,WirelessHUMAN,无需申请许用执照的频段, 5~6 GHz;

*P802.16c: 增加了系统的互操作性;

*P802.16d: 2~11 GHz互操作性规范;

*P802.16e: 移动无线城域网的方案。

(3)解决共存性问题的建议方案:

*IEEE 802.16.2: 10~66 GHz;

*IEEE 802.16.2a: 增补方案,2~11 GHz。

其中,IEEE 802.16.2标准[1 已于2001年9月公布。IEEE 802.16.2标准对工作在10~66 GHz频率范围的、固定的、点到多点(PMP)的、宽带无线接入(BWA)系统减小系统间的相互干扰提供了指导方针,并且主要针对工作在23.5~43.5 GHz频段的系统。该标准仔细地分析了共存性的背景,为系统的设计、配置、协调和频率使用提出了解决方案。

IEEE 802.16标准[2于2002年4月8日颁布,它详细定义了系统的空中接口规范,包括MAC层和PHY层,并特别在MAC层中定义了一个加密子层。802.16a工作组于2002年7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市召开的Session 20会议上提交了第5版草案供大会讨论,按计划在2002年12月份出台正式标准;802.16c工作组于2002年9月份完成了第3版草案,11月颁布正式标准;802.16d和802.16e则是新成立的工作小组。2002年3月,802.16工作组专门成立了针对移动无线宽带接入(MBWA)空中接口技术的工作小组,该小组后即被命名为802.16e。该小组面临的技术要求是:工作在需要许用执照的450 MHz~3 GHz之间频段,支持车辆速度的移动性(最高速度为250 km/h),采用快速跳频的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目的是为世界范围的宽带移动无线IP数据接入网络的配置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LMDS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相对于光纤、同轴电缆和数字用户线,已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从第1代模拟系统发展到现在第2代数字系统,然而目前各厂商制造的LMDS设备彼此之间不能兼容。IEEE 802.16标准的颁布,既考虑了与现有LMDS系统的兼容,又考虑了LMDS技术的发展,将成为各厂商研发新一代LMDS系统的统一标准。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也正在制订LMDS标准,称之为HiperMAN标准,中国2001年也为LMDS的频率规划作出了规定。

2 IEEE 802.16标准总体框架

IEEE 802.16标准定义了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空中接口部分,包括: MAC层和物理层(包括加密子层)、毫米波频率范围、点到多点(PMP)拓扑结构、用户站(SS)和基站(BS)。其中,MAC层可支持多种物理层,这些物理层作了优化以支持多个应用频带。该标准还包含了一个特殊的可广泛应用于10~66 GHz频段之间各种系统的物理层实现方案。图1表示了该标准的分层参照模型[2

3 MAC层

3.1 MAC层主要特征

MAC层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是基于“连接”的,即所有SS的数据业务以及与此相联系的QoS要求,都是在“连接”的范畴中来实现的。每一个“连接”均由一个连接标识符(16 bit)来唯一地标识(CID)。一个SS注册后,“连接”以及伴随着的服务流就被提供给这个SS,而且,当用户的业务需要改变时,也可以新建一个“连接”。“连接”一旦建立起来之后,需要维护时,维护要求则随着连接的业务类型不同而改变。当然,当用户的业务合约改变时,“连接”也可以被终止。与“连接”紧密相连的服务流概念则定义了在“连接”上传输的PDU(协议数据单元)的QoS参数,一个“连接”分配一个服务流,服务流也可以与带宽分配过程联系在一起。

一般说来,从基站到用户站以及从用户站到桌面将使用完全不同的物理层,标准中MAC层的设计能够很好地协调不同物理层间的衔接,提供满意的QoS。如果将MAC功能稍加扩充,它可以支持缓慢的移动。

3.2 MAC 层数据格式

MAC层的核心部分是共同部分子层(CPS),它通过MAC SAP(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 Service Access Point)接收来自会聚层(CS)的数据,形成MAC CPS层的SDU(服务数据单元)数据包。数据包的长度视上层数据来源而定,可为固定长度的,也可为变长度的。SDU数据包可以被拆分,也可以与其他一个或数个SDU数据包合并为一个新的MAC CPS层的PDU数据包,并把这些数据分类到特定的“连接”上,以保证相应的QoS。图2表示了MAC PDU 的数据格式,每个PDU以一个固定长度的MAC头(长为6 byte)开始,负荷部分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头,负荷部分可以是变长度的,取决于高层数据类型。

通过MAC PDU 的数据格式,既可以传输普通数据,也可以传输BS与SS之间的管理信息。在IEEE 802.16标准中定义了两种类型的MAC头:一种是一般的MAC头,另一种则是带宽请求MAC头,长度均为6 byte。带宽请求MAC头单独发送,后面不携带数据负荷。负荷中的MAC子头可分为下面3种类型:拆分子头、打包子头和带宽分配管理子头,以区别负荷数据的格式。

3.3 MAC层管理信息

CPS中共定义了29种管理信息,用于上下行信道描述、系统接入、注册、连接建立、资源申请、动态服务管理、接入认证等功能。其中,上下行信道描述信息UCD(Uplink Channel Descriptor)、DCD(Downlink Channel Descriptor)、DL- MAP(Downlink-Map)和UL-MAP(Unlink-Map)以广播形式发送,每个SS站均进行接收。上下行管理信息传送CID共有5种类型:广播、初始、基本、基本管理和第二类管理连接。连接类型不同,相应的管理信息传送的QoS也不同。BS站与SS站之间通过互相发送管理信息,取得充分的协商,以获得最优化“连接”的性能。

MAC层的管理信息种类决定了其性能,在已出台的IEEE 802.16标准中还预留了部分管理信息域空间,可增补新的管理信息,以增强未来MAC层的功能。

3.4 带宽分配和服务质量

为了简化带宽分配机制,MAC层预先规定了4种上行基本业务。通过这4种上行预定业务及相伴随的QoS,BS可以预期上行数据的吞吐量及处理时间,并在适当的时间提供查询或分配带宽。在建立某个特定“连接”时,要通过协商确定该“连接”的上行预定业务的类型。

这4种上行预定基本业务是:非请求的带宽分配业务(UGS)、实时查询业务(rtPS)、非实时查询业务(nrtPS)和BE(尽力而为)业务,每一个基本业务都被剪辑以适应特定的数据流类型。UGS是指具有固定数据包的一类业务,如ATM的CBR业务、T1/E1及Voice over IP等业务;rtPS业务如MPEG视频信号的传送;nrtPS业务如高带宽的FTP;BE业务则意味着尽可能地传送数据,允许SS使用竞争请求机制。

除了不可压缩的恒定比特率的UGS业务之外,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增加或减少带宽分配,按需分配多址接入(DAMA)则定义了按需要分配带宽资源的机制。当一个SS需要为BE业务请求增加带宽时,它将向BS发送一个信息,BS则按DAMA方式分配相应的带宽资源。

IEEE 802.16的QoS机制定义了数据在空中传输的先后次序及传输方案,对数据提供QoS意味着将传输该数据的“连接”与一特定的服务流(SF)联系在一起。QoS参数集可包括延迟时间、抖动、吞吐量保证等参数。SF是一个无方向的数据流,是MAC层的一个传输服务,BS和SS按照SF提供相应的QoS。

4 加密子层

IEEE 802.16标准在MAC 层中定义了一个加密子层,提供SS与BS之间的私密性。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加密封装协议,负责空中传输的分组数据的加密,包括加密算法以及算法在MAC PDU分组数据中的应用规则。加密只针对MAC PDU中的负荷部分,MAC头不被加密, MAC层中的所有管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也不被加密。二是密钥管理协议(PKM),负责BS到SS之间密钥的安全分发、密钥数据的同步以及业务接入的鉴权。通过使用基于数字证书的认证方式,进一步加强了PKM的安全性能。

PKM采用服务器/客户机模型,一个SS(即PKM的客户)从BS(即PKM的服务器)那里获得授权以及密钥材料,PKM支持周期性地重新授权及密钥更新机制。PKM使用X.509数字证书、RSA(Rivest-Shamir-Adleman public-key system)公钥加密算法和强对称算法进行BS与SS之间的密钥交换。

在初始鉴权阶段,BS对SS客户进行认证。只有通过认证的SS,才被允许接入网络。SS携带一个由SS制造商所签发的独一无二的X.509证书。该数字证书中包括SS的公钥、SS的MAC地址等其他信息,BS验证SS的数字证书之后,使用获得的SS公钥加密AK(Authorization Key)信息,并回传给SS。事实上,此时BS与SS之间建立了一个共享的安全(秘密)通道,这通道随后用作数据加密密钥(TEK)的分发。安全联盟(SA)则定义了一个BS与多个SS之间共享的安全通道的属性。SA有3种类型:Primary、Static和Dynamic。

所有的SS都有一个制造商安装的公/私密钥对,或者制造商提供一个内部算法以动态地产生这样的密钥对,在后一情况下,在SS发送AK请求信息前,必须先产生RSA密钥对。所有密钥请求、响应信息的交换,均使用MAC层中的PKM-REQ、PKM-RSP管理信令对来实现。

通过该加密子层的定义,可以防止克隆的SS伪装成合法的用户接入网络,X.509证书的使用则可防止克隆的SS提交伪造的证书给BS。SS的X.509证书通常由SS的制造商来签发,制造商的CA(Certificate Authority)通常又由更高层的CA来签发,以在网络运营商与制造商之间建立一个CA信任链。

IEEE 802.16加密协议的制订主要根据DOCSIS BPI+中的密钥管理协议,但是功能被进一步增强,以与MAC层协议“无缝”连接。

5 物理层

物理层(PHY层)被设计成具有高度的柔性,以利于优化系统的整体性能配置。IEEE 802.16物理层定义了两种双工方式:TDD和FDD,这两种方式均使用突发数据传输格式。该传输机制支持自适应的突发业务数据,一些传输参数包括调制、编码方案等,都可以针对每个SS按帧进行动态调整。FDD既支持全双工的SS,也支持半双工的SS。半双工FDD SS不能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因而成本低些。但支持半双工FDD SS会稍许增加系统调度的复杂性。

PHY层的上行链路采用TDMA和DAMA混合的接入方式。上行信道被分成一个一个小的时隙,BS中的MAC层控制这些时隙的分配,以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优化系统的整体性能。上行数据的传送方式有下列3种:

(1)在初始维护阶段,数据以竞争方式传输;

(2)在响应多播和广播查询的请求间隔预留阶段,数据也以竞争方式传输;

(3)一般情况下,数据按分配的时间间隙传输数据。

下行信道一般采用TDM方式,发往每个SS的下行数据被复用成一串数据流,数据按稳健性降序传输,在同一扇区的每个SS都能接收到该数据流。因为接收SS地址是隐含在MAC报头而不是DL-MAP中,SS要侦听它所接收的下行子帧的所有部分。对于半双工SS,它接收突发数据包的稳健性大于或等于事先与BS协商结果的部分。

对发往半双工FDD方式的SS,数据则采用TDMA接入方式,以防这些SS失去同步,TDMA的前缀头可以使SS恢复同步。

PHY层的数据分帧传输,帧长为0.5 ms、1 ms或2 ms。其上行(下行)数据的传送流程如图3所示。每个上(下)行突发数据包都被一个唯一的UIUC(DIUC)码所标识,该UIUC码表征了相应的突发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参数。前向纠错的选项和调制方式的选择可组合生成很多种具有不同突发业务参数的数据包,不同的突发业务参数有着各自不同的稳健性和高效性。

表1表示了IEEE 802.16标准定义的不同调制方式下、不同信道带宽所带来的不同传输速率。

6 结论

IEEE 802.16标准仅对网络的低层进行了规范,即PHY层、MAC层以及相应的加密子层。通过CS层,MAC层可以与ATM层、以太网层、IP层(包括IPv4和IPv6)连接,并在标准中保留了与其他协议接口的未来发展余地,以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多种接口,适应LMDS全业务系统的特点。标准要求BS与SS之间满足视距传输条件,并且要求使用定向天线,以最大幅度地减小多径效应和别的频率源干扰。

标准还对同步技术、频率控制、功率控制、系统最小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然而,标准未对频率规划作出统一定义,因为单一的频率规划难以适应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的频率资源情况。

总之,LMDS目前正在蓬勃发展,IEEE 802.16标准的颁布,为开发新一代能兼容多家厂商的宽带无线接入设备提供了新的指南,也允许各生产厂商最大可能地生产各具特性的产品,将大大加快无线宽带接入网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进程。□

上一篇:元旦搞笑祝福短信下一篇:竟选班长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