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在排球运动中的运用论文

2024-07-22

节奏在排球运动中的运用论文(精选9篇)

篇1:节奏在排球运动中的运用论文

略谈节奏与排球运动分析论文

关键词:节奏排球运动

摘要:本文根据节奏现象,及排球运动在竞赛中的节奏性规律的体现。就排球的整体节奏、个体节奏、有效节奏、节奏在比赛所运用等,做了全面论述,论证了节奏在排球运动中的作用,及方法、手段。

1.前言

节奏是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而体育运动,则是在节奏中进行的,它有不同的运动节奏。运动员掌握该节奏,并能灵活的运用与适应,则能在竞赛中获取主动,否则被动。排球运动在竞赛中的节奏性规律特别明显,可称为节奏的运动。近百年来,排球运动已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节奏规律,无论对初学者或是运动员,对传统的排球节奏规律并不陌生,但是否真正掌握、适应节奏规律、灵活运用于排球实战之中,仍需研究提高应用效果。特别是在竞赛中,因未能控制好比赛节奏和适应对方的进攻节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就是在世界级排球大赛中也屡见不鲜。因此,掌握、适应、运用节奏的规律是排球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就节奏与排球运动做一初步探讨。

2.排球的节奏

排球运动是集体性较强的竞赛项目,在比赛中主要以集体配合的行为来完成整体攻防技术。而组成整体攻防技术的个人技术,在比赛中则是基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而共同形成排球的节奏。排球节奏主要分整体节奏与个体节奏。

2.1排球的整体节奏。

2.1.1规律性节奏。

排球从发球开始,便进入比赛节奏。即:发球、一传、二传、扣球、拦网、防御的有序反复活动,明显的阶段性任务是排球整体节奏的体现也是多少年来所遵循的排球竞赛方式。

2.1.2突发性节奏。

中排球竞赛中,经常出现不以人的意识和训练规律性为转移的无序性事件,而造成阶段性任务动作的互串性无序,(如:一传之后应是二传,但一传上网则突变为一传之后是扣球等)就此现象,在多年的排球运动实践中已形成了特有的排球运动规律性节奏。

2.2排球的个体节奏。

2.2.1基本技术节奏。

节奏在排球五大技术中均有其特点,但总体相同。其表现为:准备、取位、触球、用力、结束等。掌握基本技术,并合理运用于比赛,并非容易,只有熟练、协调的运用技术,方能达到和谐的节奏。

2.2.2基本战术节奏。

节奏在排球技术实战运用中,为了让对方不适应,运动员根据排球运动的比赛规律及临场变化,有效地运用技术及所采取的有预见、有目的、有组织的行动,争取主动、得利,而出现的多变技术运用方法,即为战术节奏。其表现为:扣球时的变线、轻扣、打手出界、时间差、位置差、梯次进攻等;传球时的隐蔽二传、时间差跳传;发球时的抢发球、变化节奏的发球等。协调的技术配合和超发挥技术的运用,达到有效的节奏。

2.2.3场上意识节奏。

行为表现是意识的体现,增强每个运动员的意识力,是加强排球运动节奏运用的.有效方法。意识节奏的体现主要是看运动员能否熟练掌握排球的运动规律、及有一定的场上经验,方能做到意识节奏的有效性,它主要根据以往的规律,而超前的预测所要出现的问题,而有节奏的完成防御动作。如:当本方拦网严密时,便意识到对方可能要吊球等,而跟进防吊,当本方队员接发球时,便意识到有接飞的可能,而超前做到起动保护。

2.3排球的有效节奏。

在排球运动中,对方不适应的节奏,及本方能协调运用排球五大技术的过程为有效节奏。节奏在颇大的程度上可以左右比赛的胜负。相同技术,不同节奏的运用于实践,则获有不同的结果。如:在常规发球中突变为快速发球;常规扣球突变为轻打、吊球;快攻突变为时间差,或常规的快速动作空变为慢动作等,来改变预先的节奏,破坏运动员的判断能力,造成不适应感,其效果是良好的。

3.节奏在比赛中的运用

节奏在排球比赛中具有双重性,即自身组织进攻的节奏运用,以及破坏对方节奏的打法,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又相互促进。

3.1组织进攻节奏的方法。

在竞赛中进攻的组织,首先能熟练、协调的运用排球的五大技术,并且有多样的运用技术的整体和个体的具体方法。如:低一传、快传球、扣快球的快速进攻节奏;低一传、高传球、高举高打的强攻节奏;快慢结合的多变进攻节奏等。

3.2组织防守节奏的方法。

组织防守节奏,要具有熟练的场上意识及了解其运用规律,做到超前意识做出快速应变的各种防御措施。如:对方进攻,本方变位意识强、动作快;防起球后,由防变攻的转换意识好;球被防飞,便跑动保护强;对攻方的各种进攻方法,应变能力强。

3.3破坏对方节奏的场上方法。

所谓上节奏,就是一传、二传、扣球之间连结得很好,各阶段能最佳完成任务,运动员也精力集中的溶入这一节奏。这时,要破坏对方的节奏,其根源那就是一传,因为一传是形成节奏的根源。而破坏对方节奏,首先是发球,用发球去破坏一传,对方的节奏会自乱。如果发球使对方心情动摇,这意味着将引起思想波动,不能集中精力,其节奏自乱。

其次是拦网。如果说一传是节奏的根源,那么扣球应是结果,如果把对方的节奏结果扣球拦死,便可大长自己的志气,而对方二传手就会产生思想压力,扣手更是压力过重瞻前顾后,失去勇气,便破坏了整体节奏。

运动员具有良好、顽强的防守技术,使对方的扣球很难成功,或是拦回、防起。特别是当对方的扣球手将球很有力的扣过网后,攻方认为得分没问题时,本方轻松防起,便组织反攻。这样就会使对方自乱,整体节奏的快速稳定受到破坏。

破坏节奏的方法不只是以上三方面,在竞赛过程中战术多变,应随时具备破坏对方节奏的意识及技术能力。如:扣球突变为吊球;传球突变为吊球或二次进攻等,都是队员应激破坏对方节奏的方法。

4.破坏对方节奏的战术

在排球竞赛中,往往一打上了节奏,顺了手,就可能发挥超水平。这时另一方将要想一些办法来破坏对方,一是采用场上破坏对方节奏的方法,一是场下运用适宜的暂停和换人战术,破坏对方节奏。

暂停每一局比赛有两次。暂停是为了授策,但现代排球的战术意识,已将暂停充分的用到了场外战术的一种,它不只是授策,也是为了打断对方的良好比赛节奏。一般常见的运用暂停战术是在对方的发球得心应手、连续得分时;对方的攻防都顺利,连续得分时;自己的攻防打得不顺手而连续失分时。其目的就是让比赛间断,使对方打顺手的劲头凉一凉,使正在专心致志打比赛的对手有产生杂念的空隙,从而破坏对方打顺手的节奏。

换人,也可做为打断对方比赛节奏的一种战术手段。一局比赛只有二次暂停,但可换人六人次,当比赛紧张,并已两次暂停,对方节奏处在最佳状态,本方急需调节的时候,可用换人来打断对方的良好竞赛节奏,同时充实自身的力量。如:对方打得很顺手,连续进攻,而发球者又拿球就位,斗志旺盛的时候,吹哨换人。这样,便使对方的兴奋产生间断,甚至可以使对方打顺的节奏走样。换人的目的多是为了重点起用某个队员,以发挥其特长来维持良好的局面,及反败为胜。但,合理的换人,将会起到双重做用,即破坏对方节奏与输入本队力量。其主要手段有:起用场下的发球能手;起用高个子队员加强进攻和拦网;起用防守能手加强接球等。

篇2:节奏在排球运动中的运用论文

排球运动是一项集学生智力、 体力以及应变能力于一体的运动项目, 通过频繁的接球击球动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进行调节。当前, 很多学校都开设排球教学课程, 甚至在高校中还存在一些排球俱乐部或者社团等。但是, 排球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 本文主要对当前高职院校排球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并分析运动表象训练法在排球教学中的策略。

1、排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轻视排球教学

当前许多学校对排球教育的重视度并不高, 尤其是高职院校中, 体育教育往往是以专业技能培养作为首要教育目标, 并且对于体育教育的认识普遍怀着较为冷漠的态度, 使得体育教学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在实际情况中, 学校给予体育教育的课时时间非常少, 对于专业科目的学习课时非常多, 导致学生的专业学习过于沉闷、无趣, 使学生没有放松时间, 学生也无法理解排球甚至体育教学在高校当中的作用, 导致排球教学效率严重下降。同时,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方式都较为单一, 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 在教学排球器材以及排球所需场地等条件的缺乏这些均会导致排球教学无法有效的开展, 影响整个排球教学计划。

1.2、理论与实践无联系, 教学效率不足

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够有效的开展教学, 否则, 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尤其是排球这类体育运动。但是, 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育中, 许多的教师已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完成隔离开, 往往以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实践活动。学生对理论知识缺少认识, 无法真正的理解教学内容与目的, 严重影响整体教学效率。

例如, 在排球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是单纯的要求学生进行排球练习, 反复进行重复的接打动作, 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较低, 同时, 当前很多学生在高职院校的生活非常单一, 基本上是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体育练习, 对学生的体育教学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1.3、教师示范动作不规范, 导致体育教学进度受到影响

在实际的排球教学当中, 体育教师在示范动作的过程中往往呈现不规范的现象。如果示范动作出现不规范, 则极有可能在之后的体育教学中进行纠正, 久而久之, 必然形成恶性循环, 从而严重影响运动表象训练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开展排球的活动时, 如果教师不能够进行规范的发球动作示范, 那么学生很容易依据教师不规范的动作进行模仿学习, 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有效的开展排球学习, 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排球学习能力。

2、运动表象训练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运动表象训练法又称为念动法, 主要是指学生在脑海中想象之前所知道的正确技术动作, 并按照记忆当中的动作进行回忆、再现以及临场感觉的训练方式。通过多次的动作表象, 提升学生对动作的记忆深度以及动作使用熟练度。 通过运动表现训练法帮助学生集中对排球的注意力, 习惯排球动作, 从而提升排球教学效果。

2.1、体育教师应当明确运动表象训练法教学的要求

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教学的对象、 内容和环境的合理运用, 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主要有两点, 一点是需要教师能够熟练的掌握教学内容, 第二点是教师对学生的有深刻的认识。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就是对动作要领的掌握, 体育课程具备特殊的学科特性和教育价值, 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需要对排球运动动作有深层次的理解。例如, 教师在使用运动表象训练法教学发球时, 教师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进行多次、重复的发球训练, 跟需要保障学生对发球动作是否熟练的掌握, 保障发球动作的规范性, 观察学生的发球实际情况, 观察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学生的发球技巧。同时, 排球发球方式以及技巧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可以适当的允许学生对发球动作进行修改。

2.2、确保设备齐全, 带领学生开展排球训练

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 需要教师善于言传身教, 以身示范生都具备鲜明的个性,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课程时,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引导学生了解体育的快乐, 用公平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除此之外, 体育教学的教学环境必须得到改善, 任何教学手段都需要必要的教学设备进行支撑。在体育教学中更是如此, 学生想要进行体育技能的训练, 必定离不开完善的教学环境, 对此, 就需要在进行教学之前, 先与学院沟通, 将所有基础设备进行完善, 尤其是排球场地以及排球、标志杆, 标志带, 网, 标尺等。例如, 在开展底线正拍抽击球技术的过程中, 在开展之前, 教师需要不停的教导学生如何击球, 最初, 需要给学生有耐心的示范, 直至学生均理解击球动作位置。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击球技术与动作要领, 让学生努力的记忆住动作, 想象自身应当怎样的协调姿势才能够以同样的角度、力度去完成这一项击球技术, 通过复制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排球运动能力。

2.3、提升和注重学生对运动表象训练法的评价和反馈

想要在教学当中合理的使用运动表现训练法, 教师需要适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结果来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深度, 以此来改善教学方法的质量, 在运动表象训练教学法中仍然。 运动表象教学法最重要的便是学生对排球运动的感知能力, 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以及自身的认知能力。对此, 教师需要及时、长期的分析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当前的理解、认知能力, 这一项内容可以直接从教学方法的评估与反馈当中直观的获得。 在使用运动表象训练法进行体育教学时, 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价和反馈, 这样的方式能够使体育教师更加直观的了解当前教学方法的质量和效果, 主要的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动作规范性、理论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真实情况, 在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及时予以改善, 这也间接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例如, 在开展运动表象训练法进行模拟比赛训练时, 教师需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实际接打球效果。在活动时, 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以及错误的意识。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多次出现简单的球接不到、严重偏离击球方向或站位错误时, 教师便可以多次给予这类学生进行动作教导。与此同时, 教师需要及时的评估学生的个人能力, 评估学生的团队意识。除此之外, 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情绪, 可以适当的给予学生心理压力, 但是不得过多, 否则会导致学生出现急躁、暴躁、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 最终失去学习兴趣, 导致教学适得其反。

3、结语

综上所述, 在教学当中, 排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 运动表现训练法也是一种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其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从表象到动作最后到思维的练习过程。 在此基础上加以教师的规范化教学, 排球教学质量必然会显著提升。

摘要:排球虽然不是我国国球, 但是我国排球, 尤其是女排的战绩确实非常辉煌。加强排球的练习, 对我国的运动事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在当前的中、高学校排球教学过程还存在诸多问题, 严重影响排球教学的有效开展。运动表象训练法是记忆、回忆、复制的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效果非常好, 能够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运动要领。本文主要分析运动表象训练法以及其在排球教学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运动表象训练法,排球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顾宗芳.普通高校排球教学的现状与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02.

[2]周忠高.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及教学模式的改进[J].内江科技, 2011, 03.

[3]周昊.高校排球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8.

[4]王斌.运动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02.

[5]张文华, 刘杰.运动表象训练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04, 02.

篇3:浅议节奏在排球运动中的运用

【关键词】节奏 排球运动 辅助练习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12-01

自然界有自己的节奏,太阳起落、四季冷暖交替、地球不变的自公转都是特定的节奏。人类的心脏有规律的跳动,就是自己的节奏,科学家根据自然规律找出所属学科的节奏。舞蹈的动感为节奏;“一二、加油”,“一二、加油”为劳动节奏;而蒙太奇是多种节奏的综合体。人类把大自然的同步器,经过不断积累形成我们新的节奏,从而衍变出音乐、体育等各种艺术的节奏。排球运动就是一个很有节奏的运动项目,有起伏或僵持进行,直至一局或一场比赛的终止。在比赛中教练员、运动员往往关注的是技战术的发挥、精神意志的体现和体力耐力等素质的情况。而忽略了比赛中,掌握节奏快慢,抑制对方势头,发挥自己多变特长,赢得比赛的主动权。本文就节奏(音乐)与排球运动的关系等方面加以讨论,以提示人们注意并能在比赛中正确运用。

一、节奏的概念

节奏:Rhythm是音乐术语,即多种时值的音的强弱,长短关系。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关系,即时值关系。是塑造音乐形象的基本表现手段,是指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节奏,往往一再的反复。如:进行曲(2/4)4/4 ﹥咚恰 ﹥咚恰﹥ 咚恰﹥ 咚恰—,圆舞曲:3/4﹥咚 恰 恰—,这些一听使人很快知道乐曲的体裁与类别。当然节奏在音乐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步作品都有变奏,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节奏在《现代汉语小词典》里有另一种喻义是比喻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随着经济飞速的发展,要适应这种节奏感,就必须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上,加入快节奏的行列,节奏的快慢有时能说明社会文明进步程度。

二、节奏与排球的关系

音乐的节奏是有规律、强弱和长短的。而体育运动,则是在节奏中进行的,它有不同的运动节奏。尤其在比赛中,节奏性规律更明显。运动员如能掌握好相应的运动节奏,并能灵活的运用与适应,就能获取主动赢得胜利。排球运动也已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节奏规律,无论对初学者或是运动员,对传统的排球节奏规律并不陌生,但是否真正掌握、适应节奏规律、灵活运用于排球实战之中,仍需研究提高应用效果。特别是竞赛中的比赛节奏和适应对方的进攻节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往往在世界级大赛中屡见不鲜。因此,掌握、适应和运用节奏的规律是排球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比赛中节奏的若干因素

1.规律性节奏。

排球从发球开始,便进入比赛节奏。即:发球、一传、二传、扣球等防御的有序反复活动,明显的阶段性任务是排球整体节奏的体现也是多少年来所遵循的排球竞赛方式。

2.突发性节奏。

排球竞赛中,经常出现不以人的意识和训练规律性为转移的无序性事件,而造成阶段性任务动作的互串性无序。如:一传之后应是二传,但一传上网则突变为一传之后是扣球等现象出现。

3.技战术运用节奏

排球技战术实战运用中,运动员根据排球运动的比赛规律及临场变化,有效地运用技战术及所采取的有预见、有目的、有组织的行动。利用多变的技战术方法和控制节奏。来改变扣球时的变线、轻扣、打手出界;传球时的隐蔽二传、跳传;发球时的抢发球、变化节奏的发球等技术配合和超发挥技术的运用,达到有效节奏。

4.场上意识节奏

行为表现是意识的体现,增强每个运动员的意识力,是加强排球运动节奏运用的有效方法。意识节奏主要是看运动员能否熟练掌握排球的运动规律、场上经验,方能做到意识节奏的有效性,它主要根据以往的规律,而超前的预测所要出现的问题,而有节奏的完成防御动作。如:当本方拦网严密时,便意识到对方可能要吊球,而跟进防吊。在接发球时,意识到有垫飞的可能,提前做到跟进保护。

5.排球的有效节奏。

在排球运动中,为适应对方的节奏,本方能协调运用排球技战术的过程称为有效节奏。节奏在大的程度上可以左右比赛胜负。相同技术,不同节奏的运用于实践,则获有不同的结果。如:在发球中加强发球的攻击性;扣球突变为轻打、吊球、快抹、时间差等来改变预先的节奏,破坏运动员的判断能力,造成不适应感,其效果是良好的。

四、节奏的运用

节奏在排球比赛中具有双重性,即自身组织进攻的节奏运用,以及破坏对方节奏的打法,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又相互促进。

1.组织进攻节奏

在比赛中进攻的组织,首先是能熟练、协调的运用排球技战术,确保一传的到位率;以便组织有效的进攻战术,掌握快慢结合的多变进攻节奏等。

2.组织防守节奏

根据对方进攻战术,第一时间要熟悉本方场上位置、防守区域和防守阵型,做到超前意识。快速做好应变的各种防御措施,以不变应万变。

3.破坏对方节奏战术

在排球比赛中,对方发球能力强,战术配合往往一打上节奏就会得心应手、连续得分,出现超水平发挥。此时,可采用适宜的暂停、换人战术,来破坏对方节奏,其目的就是为了间断比赛的节奏,进行场外技术指导。要求运动员集中精力融入场上节奏,加强防守能力和发球攻击性。用发球去破坏对方一传,引发对方运动员思想波动,不能集中精力,其节奏自乱。二是确保本方一传、二传、扣球之间的技术串联和跟进保护,加强网上高度,运用合理的战术演变和个人、集体技战术配合,获取主动赢得胜利。使对方打顺手的劲头凉一凉,使正在专心致志打比赛的对手有产生杂念的空隙,从而破坏对方的比赛节奏。

总之,最佳的竞技状态是掌握好自己的节奏。处理好节奏问题,就能掌握比赛的制控权和主动权,发挥自己的特长。动感的音乐能使人兴奋,有节奏的比赛不但能节省体能,更能缩短教学过程,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真正实现强身健体。协调而富有节奏的动作,能给人以轻松自如感觉和美的享受,才能从单纯的体育竞技中解脱出来,使学习者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充满活力的团队,从而增强学习者的荣誉感和拼搏精神。

参考文献:

[1]《排球》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1987 P12

[2]《音乐词典》高天康著:甘肃人民出版社〔M〕.P400

[3]赵子建, 李杰. 节奏谋略在现代排球比赛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2(4)

[4]迪力夏提·买买提, 试论节奏与排球运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1(3)

篇4:节奏在排球运动中的运用论文

关键词:排球,比赛节奏,影响因素,分析

1、前言

随着排球运动的快速发展, 在当今世界强队实力水平日趋接近的情况下, 合理把握和控制比赛节奏, 就能能动地创造出令对手难以适应的比赛节奏, 从而使本方在比赛中处于被牵制的被动局面, 抑制其正常水平的发挥, 获得比赛的主动权。因此节奏感在排球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2、结果与分析

2.1、比赛节奏的定义

对于排球来说, 节奏是一场比赛的灵魂。排球运动节奏是指排球比赛和技、战术的运用中表现出来的动静交替和快慢的时间间隔关系。在排球比赛中, 运动员通过个人和集体之间在运用和发挥技、战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快与慢, 强与弱, 动与静等现象, 体现出了排球运动中独特的节奏形式。

2.2、排球比赛节奏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排球节奏主要分整体节奏与个体节奏。排球运动是集体性较强的竞赛项目, 在比赛中主要以集体配合的行为来完成整体攻防技术。而组成整体攻防技术的个人技术, 在比赛中则是基础, 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而共同形成排球的节奏。

(1) 排球的整体节奏。排球的整体节奏又分为规律性节奏和突发性节奏。排球从发球开始, 便进入比赛节奏。即:发球、一传、二传、扣球、拦网、防御的有序反复活动。竞赛中, 经常出现不以人的意识和训练规律性为转移的无序性事件, 而造成阶段性任务动作的互串性无序。

(2) 排球的个体节奏。节奏在排球技术实战运用中, 为了让对方不适应, 运动员根据排球运动的比赛规律及临场变化, 有效地运用技术及所采取的有预见、有目的、有组织的行动, 争取主动、得利, 而出现的多变技术运用方法, 即为战术节奏。

2.3、影响排球比赛节奏的因素

(1) 心理因素对排球比赛节奏的影响。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要想把与对手相抗衡的技战术实力转化为能够控制主动权、掌握比赛节奏地实际, 还必须具备高出一筹地顽强意志、锐不可挡的气概、经久不衰的拼搏精神等“无形”的技术。

表1在排球赛随着局势的不同参赛者所表现出的不同不良情绪

局势不良情绪临场表现

比赛开始阶段情绪不稳定, 不适应比赛强度、对对手缺乏了解动作不协调、错误动作, 扣球成功率下降比赛领先阶段求胜心切、急躁不理智失误多

比赛落后阶段情绪低落、缺乏信心、不想比赛厌战, 相互埋怨

相持阶段力求稳妥、怕失误承担责任进攻不大胆、贻误战机、行动拘谨比分接近阶段焦虑恐惧、紧张动作错误变形、失误增多

比赛结束阶段心理压力增大失误多、一传不稳

比分盘升快, 胜负悬念的增加, 致使队员出现优势情绪和劣势情绪转化的频率增加。尤其是打到关键分时, 实力相当的两队, 其实打的就是心理素质战。调研材料表明, 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素质因素的影响占80%, 而技术因素只占20%, 心理素质不稳定就极易造成攻防节奏紊乱。

(2) 生理因素对排球比赛节奏的影响。在排球比赛中, 充沛体力不仅是出色完成各种技战术动作的基础, 也是正常发挥比赛节奏的保证, 如果人体机能变化能适应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变化, 生理节奏与技战术节奏协调一致, 胜算就会更大。相反, 致使疲劳过早出现, 就容易出现己方比赛节奏紊乱。

(3) 技战术对比赛节奏的影响。技术节奏是合理运用好各项攻防技术具体体现。比赛中, 进攻方可根据对手防守的具体情况, 依据战术的需要, 运用相适合的技术动作, 击出速度快慢不等、飞行路线变化多端的球, 使对手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并要根据场上攻防格局的变化, 随机应变地选择、调整, 决定自己的行动方案, 以节奏的变化使对手防不胜防, 取得良好的效果。

3、结论

节奏的变化是排球比赛的精髓, 控制好比赛节奏, 有两点建议:对战术而言, 可以利用组织进攻和组织防守控制比赛, 也可以利用比赛规则改变比赛节奏, 如比赛中的暂停, 中场的换人规则等抑制对方节奏的适应。对个人技术而言, 可以协调利用五项基本技术破坏对方比赛节奏, 带动己方其他队员节奏, 如发球、拦网等。从而把“节奏控制”的思想贯穿到战术系统中去, 这样才能把整个比赛的局面掌控在自己手中, 最终赢取比赛胜利。

参考文献

[1]黄善球.试论排球比赛的节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 (4) .

[2]陈铁成、李云祥.现代高水平竞技排球运动主要制胜因素展望[J].福建体育科技, 2002.

篇5:节奏在排球运动中的运用论文

关键词:运动表象训练;排球教学;中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45-01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中,人们往往只注重人体动作的变化,大都采用加大练习次数的做法,以为练多了,就能掌握动作技巧。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其主要原因是脑中缺乏正确的动作表象和对动作要领的正确理解。相反地,这种单调、枯燥的重复教学方法,直接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自主能力的培养。

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再现。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诱导下,通过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动作或运动情景而唤起运动感觉的方法和过程。同时,把运动表象的训练运用到排球教学中去,它避免了以前的那种单纯靠加大练习的量来提高动作技术的枯燥重复的做法,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减轻,学习的自主性得到锻炼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显著提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坝墙子学校初中部的学生中随机抽取水平基本相同的男生60名,分在两班,每班30人,分组运用运动表象训练法和常规教学训练法进行教学。时间为28学时。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阅读了与排球技术和动作表象训练方面的大量书籍资料.还查找了大量的近期的国家级的体育期刊。为本文深入研究运动表象训练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调查访问法:本人请教了在中学排球教学方面比较有权威性的教师以及县进修学校的体育教研员,并与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了沟通,充分了解了目前中学排球教学现状。

数据统计法:将实验的结果和调查时反馈的信息及时的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和测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排球教学过程中学习效果进行了统计,并对技评成绩进行了检验,如表1所示

表1:技术考核指标(百分制)对照表

2、实验组与对照组技术统计分析

从表1可见实验组的平均技术指标比对照组要高。除垫球外其它各指标经T值检验P值都小于0.05其差异具有显著性在该实验中,实验组采用表象训练法比对照组更能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效果明显。通过运动动作表象的心理训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内视和内感受,用脑中正确地动作表象,去控制支配人体,以完成技术动作,所以教学效果比较好。

实验组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学中要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应用表象训练就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对照组的一般性练习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般练习不能在头脑中及时建立起正确的神经联系,学生不能根据教师的示范动作,在大脑中尽快形成动作概念。因此,也不能更快掌握技术动作。

3、表象训练法理论分析与应用

运动表象是指练习者有意识地在头脑中通过表象呈现出各种动作形象的过程,它反映了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的特征。如身体的位置、动作力量、幅度、方向和速度等。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仅能感知到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或者回忆起曾经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而且在思维的参与下还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某些没有经历过的、甚至现实中尚未存在或者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形象。

运动表象的形成是从视觉表象开始的,然后在空间时间和力理要素上发生变化并逐渐完善,最后使视觉表象与动觉表象相结合,形成视动综合表象。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学生掌握动作首先是从建立视觉表象开始,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讲解示范,在头脑中建立起该动作的视觉表象,随着教师的讲解和练习,学生视觉控制成分逐渐减少,动觉控制成分逐渐增加,表象的明解性,稳定性都相应地得到改善,使动作表象明晰性更加明确。通过教师对动作要领的深入讲解分析和学生的反复练习,学生的视觉表象各要素不仅更加完善,而且也逐渐加入了一些力量要素,并逐步形成清晰准确的动动表象,直至形成动作自动化。

4、表象训练法能够促进排球技术动作的较快形成

一般的训练教学中,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常规技术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讲解示范后,队员没有对技术动作图像进行强化,最初形成的视觉表象是不明晰的动摇表象,马上转入练习,这对形成正确、清晰的排球技术动作图像是不利的。在排球训练中,采用讲解、示范后,运用表象训练对刚刚建立的排球技术图像在大脑中反复描述。使技术动作在大脑中形成较深的印象,然后再转入正常的练习。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明显比不采用表象训练掌握得要快要好。

三、结论与建议

运用动作表象训练的方法,进行教学和训练效果比较理想,且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也有好处,实施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使学生的智力,体力和技术水平得到同步发展,符合当今:树立健康第一,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中采用运动表象训练是提高运动技能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教学效果有显著意义。

篇6:节奏教学在游泳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游泳教学,节奏,运用

节奏是大自然中各种事物所表现出的一种包含强与弱、快与慢、轻重与缓急、长久与短暂的有规律、和谐的运动现象。而游泳教学更具上述特点,一堂游泳教学课是由几个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的,无论就某项练习的本身,还是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来看,都有着很强的运动规律和节奏。游泳教学的实践表明:游泳教学课的教学节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有秩序、有节拍、有韵律的变化,起伏有致、张弛交错、快慢适宜、详略分明的教学节奏,对提高游泳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掌握游泳技术、技能都是十分有益的。

节奏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要提高游泳教学课的整体教学水平,必须设计好教学节奏并将之纳入课堂整体教学中,并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进一步认识教学节奏在教学课中的作用。

一设计好“缓”与“急”的教学内容

游泳课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按规定的教学程序接受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定的身体练习。学生即便有游泳学习动机,但其学习生理和心理准备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强制性的各种“规定”必然使教学过程平淡乏味,使学生对学习索然无趣,久而久之会造成学习的惰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堂学习精力与注意的分配分为三个阶段:即起始阶段,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兴趣盎然;中间阶段,学生依照定向学习目标,学习—创造—学习,积极性高,是知识与技能学习形成阶段;结束阶段,学生体力明显下降,注意力开始分散,学习的惰性较明显,学习效率降低。对此,教师可依据课堂不同阶段学生注意力的分配和生理规律等,精心设计“缓”与“急”的教学内容与环节。对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的动作技术,要有“缓”的观念,可设计趣味性较强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目标。同时,教学气氛要舒缓、和谐,不能因教学的难度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急”即紧紧抓住学生课堂中的注意特点和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兴趣,集中精力、时间,迅速、合理、科学地推进教学目标。游泳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设计好“缓”与“急”,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游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调整好“快”与“慢”的教学环节

游泳教学速度的快慢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环节。总的来说,课的节奏应当紧张一些,以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课堂的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游泳课的速度过快,则会导致学生“消化不良”,进而体力不支,思维受阻。反之,若课的速度太慢,节奏松散就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涣散,昏昏欲睡,心存反感,久而久之,对所学学科产生厌倦。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速度的快慢、行止时,除了从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往往还需按照教学内容,把握进度。由于教材内容不同,课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也不同。如蛙泳练习密度不大,但强度大,间歇时间较长,练习密度可相对小些;而蛙泳腿练习,不但运动量小,练习密度也不大。又如陆地上的各种泳姿的模仿练习同样存在着上述问题。因此某些练习密度和强度,还有助于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能。正确掌握课的节奏,教师还需善于观察学生的面色、神态、呼吸和排汗量等,随时获取反馈信息,注意节奏的变化和调整,做到张弛适度,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三安排好“动”与“静”的教学方法

动静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节奏艺术中的重要内涵。一般情况下,游泳教学中的“动”既包括教师的讲授、指导、示范等活动,又包括学生的表述、质疑、讨论、练习等内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二是巧用示范,强化示范的正确效果,加深对正确动作、正确概念的理解;三是精讲,提炼教材中最本质、最关键的东西。语言要精练准确,形象生动,抓住重点,层次分明;四是充分利用时间,保证突出重点。“静”,具体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目的明确,静是动的准备和延续。练什么?怎么练?与下一环节的“动”如何衔接,必须充分考虑周到。二是练的形式多种多样,使学生静中有所收获。三是练习分量适当,学生既有可吸收性,又能在练习中对已有的知识、技术进行巩固提高。四是要认真检查,以增强练习效果。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动”与“静”的节奏,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但形成运动条件反射主要还是靠学生反复练习。因此,在游泳教学中,仍须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以“动”为主,以“静”为辅,动静有机结合,二者兼顾,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掌握运动技能水平。

四处理好“详”与“略”的教材内容

构成游泳教学节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教材内容详略关系的适当处理,这也是提高游泳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教材中储存的信息,既有学生已知的,也有学生未知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的情况确定教什么、教多少,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主攻难点,做到详与略的巧妙安排。该详之处精雕细刻,该略之处一带而过或干脆“割爱”,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材内容详略需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关键、重点之处要重视

关键、重点处的确定是根据游泳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等方面确定的。例如,蛙泳是由蹬腿、划手、呼吸三个部分组成,并环环相扣按其顺序展开。但不管有多少个技术环节,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对全局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环节,决定蛙泳速度快慢的关键是蛙泳蹬腿和划手的相互配合,这也是蛙泳教学的重点。在蛙泳的教学中,加强蹬腿与划手练习的配合就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其他的教学内容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把握。

2.集中精力解决难点

所谓教材难点,一是指带有普遍性的难以掌握的环节,如蛙泳的蹬腿练习、蹬腿与呼吸缺乏配合节奏等;二是由于各人身体素质和心理因素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各自不同的薄弱环节,如有的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能力差,腿部力量小;有的心理紧张,蹬腿动作混乱等。针对上述问题,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探究、掌握,其余的启发学生自学、自练、逐步掌握。

3.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

游泳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同时,还要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工夫,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锻炼身体,学会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应详尽地安排和设计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操作性强的系统性方案,这对促进学生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十分有益。含蓄是游泳教学节奏中艺术动律的一种特色美,它突出体现了游泳教师在实施游泳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态度,审美情趣。调查研究表明:在游泳教学中,运用含蓄的语言是多数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很多情况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传授知识和技能时对学生的点拨、诱导以及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都需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含蓄方式。通常情况下,含蓄方式在游泳课中的运用常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在教学起始阶段,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主要技术原理,含蓄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课堂结束阶段含蓄地进行小结,留有余地,促进学生对已有体育知识、技能做延伸性的思考、探究;(3)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阶段,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故意不把谜底揭破,而是让学生分析、思考、判断、推理,以挖掘学生内在潜质;(4)注意对课堂中有损总体目标实现的消极、逆反行为进行科学、含蓄的诱导。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做到循循善诱,又在含蓄中带有警策之语,令学生醒思,进而迷途知返。运用含蓄的方式,会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在知识、技能上得到点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诱导,有益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实践证明,游泳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性质、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相适应的教学节奏,根据教学时间进展确定教学节奏,运用教学语言来调整教学节奏。根据学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征来控制教学节奏。唯有此,才能不断提高游泳教学的艺术水平,促进游泳课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进而达到综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宏.优育教学节奏探微[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16)

[2]于文忠、宋永涛.体育教学宜五慢[J].中国学校体育, 2008 (11)

[3]田丰.浅谈节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2 (4)

篇7:节奏在排球运动中的运用论文

关键词:排球运动;训练方法;中专体育;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

随着经济的进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大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一直进行着。而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需求,我们必须加强对于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创新。排球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整个学术科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排球课程的教学其实是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任务的一条途径。排球选项课教学其实和排球比赛之间是相互联系同时也是相互作用的。在排球运动教学的课程中,各位老师只有通过教学这条途径使学生接收所需要的技术信息,然后掌握一定的排球知识之后,才能让学生开始体育锻炼、体育比赛。体育锻炼是整个体育课程的重点,通过体育锻炼,我们可以增强体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排球运动的训练方法可以在最大的限度内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地去发展自己的身体素质,而它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也正好可以满足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要求,对于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中专体育课内容设计实践中的矛盾

(一)课程内容安排与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

在多数的中等专业学校中,体育教学的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基准,教师讲解的重点更多的是关于竞技体育的体育知识、活动规则等一系列的固体知识,当然这也是之后体育考试的重点考察对象,所以这些固体性的知识点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师课堂教学内容重点部分。其实这样的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的单一,它主要由知识讲解、动作示范这两部分构成,且内容多空洞苍白,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只是抱着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他们对于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并没有什么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最终的体育分数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对于学生体育技能的锻炼,身体素质的提高,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没有什么用处,反而还增加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厌恶度,其实这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弊端,应当稍作改变。

(二)全面发展与课时较短的矛盾

中专时期的体育课相对来说比较少,一周只有一节课,一节课基本为90分钟,但却要求学生在这些有限的课时里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相关指标。比如说身体素质和心理相关品质的形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要达到这个标准,如果不合理利用时间,目标恐怕是难以实现的。因而也就出现了全面发展和课时比较短的矛盾。另外,体育课本身就是在室外进行,所以在做具体的活动前必须要先热身,而在课后又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恢复。这也会占去不少时间,这样一来能够拿来实现体育课的教学价值的时间又减少了许多。按照体育运动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的安排,在中专时仅仅只能安排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但内容简单又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和所期望达到的“全面发展”背道而驰,和课时较少又发生矛盾。

二、排球训练方法在体育教学课中的合理运用

根据以上的阐述,根据体育教学课教学以及学校排球队训练经验来看,在体育教学课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来引导整个排球的训练方法,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以及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因为排球作为复杂的运动项目之一,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健康水平,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健康知识,从而形成自身的良好品质。

(一)能够形成团结合作的教育平台

根据知名专家的学说,他们认为体育具有一种独特的功能,那就是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竞争的精神。而排球本身就是一种对抗性的项目,同样也是需要集体合作的,所以這既讲究合作但同样也讲究竞争。排球运动中要求必须三次击球都要过网,并且不允许连击,这就要求球员之间相互配合,从而整体完成这项工作。排球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最大特点在于他们之间的连接性很强,之前的技术动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后一个动作的开始。另外,在实际比赛中,攻击大于防守。因此排球的防守过程实际上就是集体防守的过程。所以,在进行排球内容学习的时候,我们应当进行小组之间的单位练习,然后可以根据他们的默契度进行综合排名,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竞争和组内之间合作的意识。

(二)实现挫折教育,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排球就其本质来说实际上是一项技术含量很丰富并且十分复杂,具有一定难度的项目。就其之前的技术培训的案例来说,练习的学生在排球训练的初期总是失败大于成功,很多人因为在一次次失败中就变得有些沮丧。但是实际上,作为一个优秀的排球训练者就必须从一次次的失败中走出来,这样才能开始下一次练习,面对失败并不可怕,就害怕你没有面对失败的勇气。这其实与现今社会所提倡的执着、正确面对失败带来的能量的品质是是跟相似的。所以教师在实际训练中就可以提出具体的一些口号为学生加油打气,比如“加油,你们都是最棒的!”“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你们是无可战胜的!”或者可以给学生教一些可以彼此相互鼓励的暗示性的动作,为彼此加油打气。所以,在进行排球训练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排球运动中实际所蕴含的品质和精神,充分发挥这些精神的力量,带动学生走向另一个学习的领域。

(三)能够磨炼自身的意志力

其实在进行排球训练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对自身相应的肌肉进行控制。如果我们自身不能很好的控制自身肌肉,就无法进行相对应的排球训练,比如说传球、垫球等动作,这种对于肌肉的控制在整个排球技术中运用的是十分广泛的。这种东西其实是其它练习项目不曾具有的,因为这种控制不止是对于肌肉的控制还包括对于自身情绪的管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正确释放自身的激情,以及对于自己的情绪能够做到很好的控制,还必须保持二者的关系处于比较平衡的位置。因为对于这些中专学生来说,释放激动的情绪远远比控制情绪容易的多,相对而言控制情绪对他们来说比较有难度,所以把排球运动放在中专学生的体育课堂中是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对于学生自身的品格的培养具有十分有益的帮助。在多人一组的练习中,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醒,在监督与被监督中慢慢去改善自己自身的的不良习惯,从而形成优良的品格。

(四)这是实现身体素质全面發展的有效平台

排球运动其实就是隔网进行的群组对抗性比赛,它主要由“发、垫、传、扣、拦”这五大部分组合起来的。其实从这些技术的构成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五大部分的练习过程其实是可以全方位的提升练习者的身体素质的,而排球提升身体素质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又可以把它添加到中专体育课的身体素质锻炼中去。

排球运动考验的是学生的灵敏度和反应力,在整个排球训练的过程中,许多动作都要求要快速移动,并能够在能快的时间内做出相对应的反应,以此来完成各种的击球,还球动作。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排球运动中所需要的速度练习放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比如说挥臂练习、接抛球等练习等。这些活动其实可以安排在准备活动完成之后,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他们自身的练习兴趣,而且这些活动从整体上来说,组织起来比较的简单。这些活动对于学生自身的速度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8个人一组,进行5至6次的练习之后,在安排其它相对应的技术练习。

排球五大部分中的拦网与扣球是学生要克服自身的引力向上跳起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要去发展自身的下肢力量。而在扣球的时候我们基本上主要发挥了上肢的力量,扣球的空中展体等可以发展学生的腰部力量。所以我们将排球训练作为中专体育教学的内容未尝不可呢!比如说连续跳起摸高练习等,这些活动都可以给自身带来许多力量的训练。而我们所说的这个排球起跳摸高技术是双脚一起跳,所以只要跳的好就可以扣到球,这对学生是一种挑战,同样这样的练习就更加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全面发展自身双腿的力量。所以我们可以再介绍了基本的技巧和知识点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这样的组织也比较方便,也便于对于学生的管理。

排球运动其实是属于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但实际上从某个单个技术动作来看它又属于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截止目前为止,虽然没有具体的人士研究过排球运动移动的长度,弹跳的次数,但是如果自身没有稳定的耐力,要在如此长的时间内的每个瞬间都完成相对应的排球技术动作这也是不可能的。

排球的防守动作以及扣球空中击球等的练习其实对于学生的腹部、肩部、肘部、腿部等多处的柔韧度提出了高要求。所以对柔韧度的基本练习也是日常练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相对应的柔韧度,那么在排球比赛中受伤是无从避免的。所以在进行正式活动之前,我们应该在准备练习的时候加入相对性的柔韧性训练。

排球的各项技术本身就是一个调动全身的活动过程,它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于身边的复杂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然后再去产生应变的动作。所以,排球技术的练习也是一个提高自身协调性的过程。从整体上来看,排球的五大部分技术都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自己的反应,所以这个对于学生全身的协调性以及反应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当然这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协调性以及反应力有了很大的好处。

在进行实际的练习中,老师可以将一些东西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的练习相结合。

结语:

现如今新课改已经到了实践的最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应当合理去理解课时与实际要求不相符这一矛盾,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用复杂的运动内容代替原来简单的项目。排球的训练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地去发展自己的身体素质,而它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也正好可以满足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党婷婷.甘肃省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程实施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篇8:节奏在排球运动中的运用论文

1 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分析

排球是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一门基础课程, 但是选择排球的人数却很少, 大多数学生都热衷于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 使得高校排球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从当前高校排球教学的现状来看,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群众基础薄弱

虽然排球运动也是体育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 但是除了正常授课以外, 学生在选择课外活动时, 更多倾向于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 却很少有学生选择排球, 所以, 使得排球项目在高校体育活动的普及率十分有限。

1.2 排球运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参与排球运动, 要求学生除了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 还应当熟练掌握排球的发球、接球技巧, 而且对技术动作的精准性要求较高, 如果不具有扎实的训练基础, 很难在排球运动中与其他队员合作, 顺利的完成比赛。所以, 很多学生对于排球较高的技术要求都存在一定的恐惧、消极的心理, 相比之下, 他们更愿意参加足球、羽毛球等技术性不强的运动。

1.3 排球训练的难度较大

传统的排球较硬, 且速度很快, 学生在击球和接球时容易对手掌和手指造成很大冲击力, 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加之课堂上的训练时间有限, 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完全掌握排球的技术技巧, 所以, 在课余时间也往往不愿参与排球运动, 使得排球运动在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中受到了冷落。

2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交叉应用

软式排球是采用柔软的橡胶为外壳, 使用海绵类泡沫作为填充物形成的排球, 其手感肉感而且富有弹性, 不会对运动员的手部造成较大冲击, 在技术应用方面与传统的硬式排球十分相近。将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共同应用到排球教学中, 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技术交叉

总体来看,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在技术方面十分相似, 但是从传球以及垫球的技术方面来看, 还存在着一些差异性, 所以, 需要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 提高技术达标率。在传球技术方面, 应用软式排球进行传球技术训练与硬式排球在达标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学生在应用软式排球训练时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软式排球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传球技术。在垫球技术方面, 应用软式排球技术的训练达标率明显高于硬式排球, 而且学生在垫球的成功率方面更高, 所以, 在练习垫球技术时, 应当更多应用软式排球进行训练。

2.2 学生性别与软式排球的应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发现, 男同学对于发球、传球等方面应用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没有明显差异, 最大的差异体现在垫球环节, 更加倾向于应用软式排球;而女同学无论是在发球、传球还是垫球方面, 都倾向于软式排球, 这与软式排球自身的柔软特性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针对男女性别差异, 合理安排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之间的协调应用, 尤其在女同学训练的过程中适当增加软式排球应用的比例, 可以提高训练效果。

2.3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季节性交叉应用

南北方气候有明显的差异, 如, 冬季的北方十分寒冷, 无法在室外进行排球训练, 所以, 在进行排球训练时也应当考虑到季节性因素。在夏季气候较为炎热, 大部分学生都倾向于应用硬式排球进行训练, 因为这样会让他们感觉到顺畅、痛快, 即使使用硬式排球训练也不会对身体带来很强烈的冲击感;而在冬季, 这些学生都倾向于应用软式排球训练, 尤其是女同学在这方面的倾向更为严重, 因为寒冷的冬季硬式排球也会变得更加坚硬, 对学生的身体会产生更强烈的疼痛感。所以在高校排球教学中, 也需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将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交叉应用。

2.4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时间的安排

软式排球质感柔软, 飞行速度慢, 适合初学者进行发球和垫球的训练, 但是如果完全使用软式排球代替硬式排球, 却是与体育精神发展相违背的, 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排球技能的掌握, 所以, 在实际的排球教学中, 需要将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应用阶段与课时进行合理安排,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每个学期可以有18课时的教学安排, 可以以此为依据将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进行穿插进行。1~6周是学生初步接触排球的阶段, 这时可以使用软式排球开展教学, 因为软式排球独特的性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减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恐惧感, 运用软式排球培养学生的传球和垫球技术。7~12周, 对于一部分已经掌握排球技术的学生, 则可以运用硬式排球进行发球技术训练, 因为硬式排球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排球技术和技巧, 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13~18周的教学活动中, 则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以及教学活动的实际安排, 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训练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小组对抗赛, 培养学生的临场经验、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 将排球运动的娱乐性与竞技性充分体现, 强化训练效果。

3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交叉运用的保障策略

3.1 注重排球的娱乐性与健身性

排球运动是一项充满娱乐性与竞技性的体育项目, 学生在学习之余参与到排球运动中, 可以获得全身心的放松, 所以, 在排球教学中, 应当倡导快乐体育的精神, 注重健身与娱乐的统一。在运用软式排球和硬式排球进行技术与技巧训练的同时, 也要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 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获得心灵上的放松, 释放学习的压力;同时也要避免过于追求胜利的心态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排球运动重视的是参与者的合作精神培养, 让学生在参与排球运动时坚持娱乐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小组对抗等不同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创造充满挑战的课堂环境, 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充分发挥排球运动的作用。

3.2 重视课后评价的作用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通过课后评价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心理变化, 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学方式、喜欢采用哪种方式与教师沟通等等, 了解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处于十分敏感的状态, 而且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如果教师不能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则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 要重视课后评价的作用,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合理的评价, 并且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调整教学的方法与模式, 不仅可以提高排球教学效率, 而且有利于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 软式排球作为一种新的排球形式, 可以弥补传统硬式排球教学中的不足, 将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进行合理的交叉运用, 可以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排球技术和技巧, 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排球运动中, 在促进排球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 也有利于推进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丙奎, 赵海龙, 刘勇.软硬兼施:软硬排结合教学对硬排传球效果影响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8) :9-10, 13.

[2]傅小芳.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比较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 :130-132.

[3]石丹青, 李志.从软式排球和硬式排球的比较谈排球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3) :93-96.

[4]穆涛.对高校排球教学现状的研究与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2 (2) :28-29.

[5]欧阳吉华.论领会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 :188-190.

[6]王玉闯.对软式排球正面扣球起跳瞬间——击球过网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 2011.

[7]王江浩.对石家庄市区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1.

[8]何冰.关于高校排球训练中软硬结合的训练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9) :38-39.

篇9:快乐排球在小学排球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快乐排球;小学排球教学;教学过程

作为一项在我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运动,排球运动已经被很多中小学所接纳,进入小学体育课堂。特别是软式排球的推广,这种排球具有趣味性高、质地软、免充气、安全性高的特点,非常适合小学体育教学。因此,在开展排球教学时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阶段性特点,合理地安排排球课程,使小学生喜爱排球这门运动,扩大排球的影响范围。

一、在小学排球教学中运用快乐排球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排球教学中运用快乐排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排球教学的质量。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技能的传授和练习,并不适合小学生的身心阶段性特点,小学生往往对枯燥的排球练习感到乏味,甚至厌倦,难以保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久而久之,学生还会丧失对排球这项运动的兴趣,课堂参与性也会降低。因此要保障排球教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不爱拘束的特点,提倡快乐排球。快乐排球能够使小学生感受到排球运动的快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小学生热爱排球运动,能够自觉地学习排球。

二、快乐排球在小学排球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快乐垫球

垫球练习在排球教学中非常重要,一般是教师先进行准备姿势和移动的教学,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徒手练习和垫定位球。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垫球技术之后,教师一般会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由于这种练习方法过于枯燥,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的效果难以提高。要实现快乐练球,教师可以使用诱导性的教学方法,将垫球技术进行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了解球的运动特点。在排球运动中,运动员的身体任何部位都可以出球3次,要使球不在本方落地,并且将球击过网。教师可以亲自示范排球中的主要垫球方式,例如单手垫球、双手挡球、双手垫球等等。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垫球要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结对练习,并向学生提出一定的练习要求。例如,避免球在本方落地、尽量用身体不同的部位触球等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在组织小组之间的竞赛,以来回次数多的一组为胜利。这是为了使垫球练习更有趣味性和竞争性,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练习的效果。一些学生会开始摸索脚顶球、头顶球的方法,教师要对其进行点拨和肯定,使其掌握正确的垫球方法。

2.快乐传球

在排球运动中,传球技术非常重要,要求运动者要具有较强的手指和手腕力量,这对于还在身体发育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小学生往往很难掌握传球技术。教师要先给学生一定的机会进行传球体验,例如当球传过来时,一些学生开始尝试双手向下进行头上击球,此时教师要马上对其进行肯定。当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体验之后,教师再对其进行点拨,也就是传授具体的传球方法。在学生掌握传球要领之后,教师要继续让学生进行传球练习,使学生进行传球技术的积累和巩固。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传球练习。(1)接空中传球。每6个学生分成一组,每组学生站成一圈,进行传球比赛,要求学生使用双手上手传球击球,以求落地为失败,球最后落地的一组为胜利。(2)移动调整传球。(3)接高球。接高球练习一般以两人一组,由一名学生将球抛向空中,另一名学生用传球的手型进行接球,并进行循环练习。

3.快乐发球

软式排球的发球规则为下手发球,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发球的动作要领,包括侧面下手发球和正面下手发球。由于软式排球重量较轻,学生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动作,教师要注意纠正这些动作。

4.快乐比赛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排球的快乐,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排球技术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排球比赛。例如,二对二、三对三、六对六的排球比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不同的比赛规则,并对获胜的一组进行奖励。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巩固排球技能,从而提高小学排球教学的竞技性和趣味性。

在小学排球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贯穿快乐排球的理念,使小学生能够在排球教学中感受到排球这项运动的快乐,从而热爱排球运动,提高小学排球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要围绕着软式排球的项目特点,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排球学习和练习的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从而更好地在小学生中推广排球这门运动,使排球成为小学生健身娱乐的一个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上一篇:足球社团工作总结下一篇:监事会成员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