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预算审计报告

2024-07-09

市级预算审计报告(共7篇)

篇1:市级预算审计报告

市级关于预算审计报告范例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会议报告20xx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20xx年,市审计局在市委、市人大的正确领导和监督支持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山东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的规定,紧扣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题主线,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重大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力度,定位于服务,立足于监督,着力于规范,圆满地完成了20xx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任务。工作中,我们注重加强审计业务和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审计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为政府加强预算管理、人大监督预算执行和审批财政预决算提供客观依据。一是加强审计法制建设。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分别印发了《临沂市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和《临沂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6项措施办法,实现了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推行行业系统审计。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工作方案、统一数据分析、统一报表口径、统一定性处理、统一报告模式”的“六统一”原则,全市审计机关上下联动,开展地税和国土管理等部门的行业系统审计,提升了审计的整体效能。三是强化责任考核。制定了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政府投资等6个专项考核办法,明确责任目标,争创审计“精品”,实现审计成果最大化。

今年,共审计了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等17个一级预算执行部门,延伸审计了24个单位;对全市地税部门税收征管、土地资源专项资金等4个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或调查,涉及部门单位476个。从审计情况看,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四三二一”总体思路,围绕县域经济“三年倍增、五年跨越”和“过四五、双翻番”的奋进目标,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圆满地完成了预算任务。

——收入增幅和质量实现新的突破。在经济形势复杂、减收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强力突破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各县区招大培强、加速发力,各级财税部门强化征管、服务发展,财政收入实现高质量、快速度的增长。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4%,增幅居全省第4位,前移9个位次;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9.4%,居全省第3位,比上年提高4个位次,收入增幅及税收比重在全省排名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服务发展和保障民生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县域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科学调配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增强保障能力,促进了经济和各项民生事业发展。市财政投入25.3亿元,建立了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投入4.8亿元重点支持640个企业技改项目,创新融资模式为企业“输血”187.8亿元,优化环境为企业减负29.4亿元,推动企业“转调创”。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224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占财政总支出的64.3%,高于全省8.2个百分点,确保了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和“十项民生大事、二十件民生实事”的顺利实施。全市教育、科技、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17.9%、37.6%、18.1%,其中市级三项支出分别增长41.2%、29.4%、24.4%,均达到法定增长要求。

——财税管理和监督水平不断提高。财税及有关部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方法,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地税部门加强社会综合治税,实施以电控税、先税后审、股权变更税收前置等措施,促进了税收的持续增长。财政部门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采取“集中支付+财务核算集中监管”模式,将266个市直预算单位全部纳入核算系统,有效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对19个重点民生支出项目实施绩效评价,促进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进县区分片设立乡镇财政监督办事处,被财政部评为“党的十六大以来财政监督重大事件”;全年政府采购72亿元,节约资金10.7亿元;财政投资评审85.6亿元,审减和查出不合理资金10.6亿元。

——审计整改的力度和效果不断加大。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高度重视预算执行审计的整改工作。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健全完善审计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联动机制。纪检监察、财政、地税、国土等部门按照审计整改责任制要求,积极落实处理审计移送事项。市审计局采取实地检查、列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式,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进行检查,促使审计整改落实到位。各被审计单位通过完善内控制度、加强业务培训等有效措施,重点整治问题突出、管理薄弱的部位和环节,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目前,已纠正问题资金28.2亿元,采纳审计建议161条,制定各项规章制度123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人。

篇2:市级预算审计报告

2015年度,市人民政府完成审计项目75个(不含简易程序审计13个项目),查处违规金额559.45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42,399.72万元。重点对公共财政资金、主要民生项目开展了审计工作,在维护正常的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经委员会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审计监督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二是审计的机构和队伍建设的力度还需加强。

三、几点建议

(一)扩大审计覆盖面,实现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监督。市人民政府要逐步开展全口径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加强对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同时,还要扩大对市级预算单位审计的覆盖面,一级预算单位三至五年内应轮审一遍,对资金量大的二级预算单位也要给予重点关注。此外,对市级所有财政投资项目都要全部纳入审计范围,做到对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的`审计监督全覆盖,揭露存在问题,及时反映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以及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还要积极探索如何提前介入bt项目,对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决算阶段进行全过程审计监督,规范投资项目建设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大审计公开力度,努力打造“阳光”审计。除审计工作报告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向社会公布外,其他项目审计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其他依法不予公开的信息外,可以逐年通过政府网站以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公开的信息包括基本情况、审计评价、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等内容。每年底,市人民政府应当就审计中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专题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移送线索情况、执行审计处理和处罚决定的情况、要求自行纠正事项采取措施的情况、尚未整改到位的原因、限期整改和处理的计划等。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审计整改情况对相关单位进行考核,并要求各单位把审计整改情况纳入民主生活会范围及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

篇3:市级预算审计报告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 (青政发[2008]51号) , 青岛政务网在2010年5月31日正式开通了“青岛市财政信息公开专题”, 对全市70个市直部门和单位的财政预算信息进行了全面公开。财政预算信息的公开, 标志着青岛市财政信息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在推动公开透明型政府、促进廉洁型政府建设方面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青岛政务网“财政信息公开专题”下设“财政预算报告”、“财政收支”、“财政专项资金”、“部门预算”四个子栏目。市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文件, 确定了市级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原则、主体、内容及时限、财政专项资金公开的内容和时限, 以及财政预算依申请公开的内容, 并要求财政部门应在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当年财政预算草案后30个工作日内, 主动公开政府财政总预算。公开内容包括政府财政预算报告、一般预算收入草案表、一般预算支出草案表、基金收入预算草案表、基金支出预算草案表等。

篇4:预算执行审计风险防范

预算执行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是审计机关法定的首要职责和统揽全局的重要工作。自1995 年贯彻实施《审计法》以来,各级审计机关陆续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1998年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所做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公开披露以后,扩大了审计的影响,树立了审计的权威。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也在以后的几年中逐渐成为各级政府管理财政资金往来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加强预算监督和政府财政管理,建立为国家财政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提供监督服务的预算执行审计控制体系,并控制预算执行审计风险仍是审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定义和特征

1.审计风险的定义。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它包括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和审计职业风险。作为与审计风险有从属关系的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时,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

2.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特性和危害。

审计风险具有五大特性:客观存在性、潜在性、可控性、长久性和复杂性。国家审计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产生以下三个方面的危害:一是对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害。一些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如挤占挪用财政资金、侵吞私分国有资产、偷漏税费以及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未得到揭露和制止,不法分子未受到应有的处理处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害。二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危害。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错误的评价和处理处罚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损失,或影响其正常的经营活动。三是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造成不良影响。审计工作一旦出现错误,就可能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同时也破坏了审计信誉,影响审计机关的权威和形象。审计风险广泛存在危害很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而找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

三、预算执行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笔者认为,预算执行审计风险受主客观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主观原因

(1)审计方法自身缺陷。为了提高效率,现代审计一般采取抽样审计,其结果具有必然性的误差,并受到审计客体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客观存在。

(2)审计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风险意识、职业关注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对审计结论也有重要影响。

2.客观原因。

(1)审计客体受到利益驱使,容易对审计行为产生抵触,甚至营私舞弊,破坏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2)政府预算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预算执行审计的对象也随之趋于复杂,要对日益增加的经济活动实现监督,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

(3)存在期望差距,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公开化后,期望差距的存在和审计责任的扩大,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要求较高。

(4)法律环境不健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法制武器必然存在管理漏洞,导致预算执行审计操作过程中出现高风险的死角和盲区。

(5)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预算执行审计机关权力有限,同级审计和跨区审计等在职能和组织上受到掣肘。

四、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防范

加强“人、法、技”建设,提高审计执法水平。“人、法、技”建设是审计事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审计机关不断开拓创新的引擎,是不断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根本保障。针对上文分析的预算执行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审计风险防范策略主要有如下六个方面。

1.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审计人员面对更多的挑战,要及时更新专业技能,加强理论培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因此,审计部门要建立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确保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诚信水平。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对上岗人员进行入职考核和培训,结合竞争上岗、培训灌输、考核淘汰等环节,严格把关,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促进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2)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现有审计人力资源大力进行整合,系统地组织其参加高层次业务培训,通过实践的磨练培养一批审计业务和计算机专业娴熟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现代化财政预算审计工作要求。

(3)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建立审计风险责任追究制度。一是明确审计小组、审计组长和审计人员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强化风险意识,促进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审计准则,降低审计风险;二是审计职业特性要求审计人员运用一定的职业判断,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水平。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和不完全性使得道德补充十分必要。

(4)做好资源优化配置,自觉地建立和完善统筹配置人力资源的良性机制。审计人员的分工必须坚持知识结构合理、审计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为主和助理审计人员为辅的两人以上的审计小组分工模式,以利于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人员的培养。在某些专业的领域,如工程概预算、造价审计等,为弥补审计力量的不足,还可采用聘请专家或社会审计力量的方式。

2.实行审计全过程控制,谨慎做好审计结论。

加强审计风险控制的中心环节是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审计风险全过程控制,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审前调查工作。审前调查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财政财务管理制度控制审计风险的第一步;(2)编制审计方案。审计方案对审计工作起着总体规划和指导作用,能避免审计实施中的随意性,合理安排时间,收集充分、必要的审计证据,使审计报告的基础坚实可靠;(3)收集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主要载体是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必须做到定性准确、取证完整;(4)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必须建立健全三级复核制度,严格对审计的全过程复核,包括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评价以及最终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处罚决定;(5)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的编写。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是审计的最终结果,是控制审计风险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对问题的定性、定量准确、文字表达清楚以及符合规定的形式、结构。

3.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技术手段。

审计人员对具体审计项目选择的审计方法、执行的审计程序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因此,要根据审计项目涉及的单位多、范围广的特点,按照不同情况,灵活采取多种审计方式,不宜局限于某一种模式,尤其新形势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对象的电子化、网络化程度大幅提高,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手段已显得无法适应,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线联网审计,防范与降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目的。

4.健全法规环境,严格依法审计。

在当前以《审计法》、《预算法》、《国家金库条例》、《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等与预算执行审计相关的配套法律体系的基础上,依据财政体制改革的最新需求和指标,对现有条款加以整合,对法律盲区加以补充,明确法律规范对审计流程的一一对应,并继续完善风险控制相关规定,尽快形成整套的国家审计实施准则和风险控制法律体系,为审计工作和风险控制工作提供坚实的依据和基础。同时,应结合本地实情,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操作性较强的预算执行审计发展规划和操作指南。用审计操作指南来引导和规范预算执行审计行为,可以减少随意性和凭经验办事的情况,从根本上防范审计风险,在制度上为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保障。

5.改革现行审计体制,扩大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

为确保审计执法的独立性,必须研究改革现行审计体制。建议审计署将基层国家税务局的审计权限授权或下放给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与此同时,基层审计机关应将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专项审计等相结合,全力拓展预算执行审计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为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控制力和执行力,建议修改和完善有关预算管理的法律、法规,推进审计公告,并将审计切入点前移,对预算编制、部门决算实行审计审签制度。

6.完善审计体系,强化审计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最根本的特征之一,是审计的生命线。但由于受现行双重领导体制审计模式的限制,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手段都在根本上存在着弊端,审计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保证。在预算管理体制逐步强化的现阶段,努力提高审计的独立性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预算执行审计风险,促使预算管理制度健康地运行下去。只有适当地在审计机构中增加垂直管理机构,扩大“上审下”的审计面,并且解决好机构独立性、人员独立性和经费独立性三个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防范审计风险。

五、结论

针对预算执行审计风险,应当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其成因和要素,以便对症下药。大力整合审计人力资源,提高审计工作层次水平,加强对审计流程的再监督,健全法制环境等,利用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来全方位抑制审计风险的发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机关为人大预算监督的服务作用,并不断提升审计机关的层次和审计监督水平。

篇5:市级预算审计报告

——2011年7月26日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市审计局副局长 卢建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0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市审计局对2010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今年审计工作坚持以维护财经秩序、促进依法行政、改善经济调控、推进廉政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推进“314”总体部署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着力保障“五个重庆”建设、十大民生工程、经济运行安全、资源环境保护等政策措施落实,重点审计了市财政局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市地税局市级税收征管情况,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48个市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渝北区、潼南县等8个区县(自治县)财政决算情况,区县(自治县)政府性债务、廉租房建设等11个专项情况,石柱至忠县高速公路、重庆大剧院等23个重点建设项目情况,重庆园投集团、市农垦集团等8个重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审计结果表明,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总体情况良好。

一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圆满完成人大批准的预算。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90.6亿元,完成预算的143.4%,比上年增长70.8%,其中:市级收入964.7亿元,比上年增长70.3%;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746.8亿元,完成预算的83%,比上年增长52.1%,其中:市级支出1033.3亿元,比上年增长63.7%,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预算。

二是积极筹措财政资金,保障重大决策贯彻落实。全年争取中央补助853.9亿元;安排“五个重庆”建设资金458亿元,其中:宜居重庆144亿元,畅通重庆109亿元,森林重庆68亿元,健康重庆98亿元,平安重庆39亿元;安排51.8亿元启动公租房建设;筹措65.6亿元加快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等园区的开发建设;安排121.7亿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安排区县(自治县)各项补助资金777.3亿元,一般预算补助占区县(自治县)支出的比例超过57%,推动区县(自治县)加快发展。

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用于“三农”资金417亿元,比上年增长32.4%;用于社保、就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支出331.8亿元,比上年增长6.6%;用于科教文化支出282.4亿元,比上年增长25.6%;用于环保事业支出69亿元,比上年增长37.9%;用于扶贫开发12.5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全市一般预算的5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

四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初步形成公共财政框架。坚持科学理财,实行分年预算提前调度,基本建立动态平衡的资金运作模式;巩固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完善财政投资评审、预算会审和涉农资金竞争立项等制度;稳步推进预算公开、会计管理等基础工作;建立债务统计评价预警机制,加强债务风险管控。

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市人大和市政府的要求,认真整改去年审计发现的问题,上缴财政资金17.1亿元,归还原资金渠道及按规定拨付资金10.8亿元,调减工程投资9.9亿元,调整账务及其他整改金额15.8亿元。有关整改情况,市审计局已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专题报告。

一、市级预算管理及执行审计情况

(一)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情况。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全市重大决策部署,较好的完成了预算任务,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4个部门单位非税收入4.9亿元解缴不及时。二是年初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基本支出预算标准偏低,部门普遍存在基本支出挤占项目支出问题。三是专项资金安排拨付不够规范,抽查发现中央专款2.5亿元未及时安排,7.5亿元未及时拨付使用。

(二)市级税收预算执行审计情况。市地税局认真落实税收政策,扎实推进依法治税,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全年完成税收收入506.6亿元,比上年增长40.5%。抽查房地产开发企业12户。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9户企业少缴税款12764万元。二是11户不符合缓税条件的企业延期纳税37588万元。三是5个代征代扣单位滞留税款3580万元,5个单位未取得代征资格征收税款8596万元。

(三)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调查情况。审计调查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48个市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总的看,市财政局不断加强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管理,部门预算执行水平逐步提高。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部门预算执行不规范。38个部门挤占挪用项目资金22349万元,其中用于基本支出12465万元,用于办公楼等基建项目建设9884万元;16个部门无预算、超预算、擅自调整项目支出4037万元。二是3个部门违规收费77万元,12个部门未按规定上缴非税收入3293万元。三是部门未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2个部门使用不规范票据收费2095万元;12个部门银行账户和资金管理不规范8320万元;17个部门费用报销不规范2004万元。

二、区县(自治县)财政决算审计情况

审计渝北区、潼南县等8个区县(自治县)财政决算情况。总的看,各区县(自治县)政府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加强预算管理,确保重点支出,财政决算基本反映了财政收支状况。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8个区县(自治县)应征未征、违规减免、应缴未缴及虚列财政资金415843万元。其中:应收未收土地出让金、社会抚养费等收入154247万元,应收未收耕地占用税等税金43416万元;5个区县(自治县)违规减免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等23537万元;7个区县(自治县)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产处置收益等未纳入预算管理116406万元,1个区虚列棚户区改造资金等专项支出41903万元;1个区应收未收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统筹费36334万元。二是7个区县挤占挪用专项资金7077万元,1个县滞留、截留专项资金5262万元。三是3个区县(自治县)部分学校、机关违规集资3716万元,3个区县(自治县)部分政府部门乱收费180万元。四是1个县违规出借财政资金670万元,2个区县(自治县)无预算拨款15605万元。

三、区县(自治县)政府性债务审计情况

按照审计署的统一部署,组织全市审计力量,对40个区县(自治县)政府8个的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2010年末,全市区县(自治县)政府性债务余额2159亿元,其中: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1782亿元,占83%;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52亿元,占12%;其他相关债务125亿元,占5%。举债主体中融资平台公司债务余额1581亿元,占73%;债务来源中银行贷款1632亿元,占76%;已使用的债务资金有69%用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等公益性项目。总的看,区县(自治县)政府通过多种形式融资举债,加快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公共服务能力,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整合融资平台公司108个,撤销32个,规范了投融资行为。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20个区县(自治县)债务举借存在违规贷款、担保等问题,涉及金额76.1亿元。二是20个区县(自治县)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72.4亿元,其中3个区县(自治县)债务资金违规修建楼堂馆所、投向资本和房地产市场2.8亿元;13个区县(自治县)长期闲置资金14.1亿元。三是19个区县(自治县)融资平台公司存在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本、货币资金出资不到位等问题,涉及金额84.9亿元。四是21个区县(自治县)部分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融资平台公司历年违规集资13.2亿元。五是11个区县(自治县)债务率高于100%、偿债率高于20%,偿债压力较大,债务风险较高。

四、重点民生项目审计情况

(一)廉租房建设项目审计调查情况。审计调查20个区县(自治县),2008年至2010年计划新建廉租房9.3万套、429.2万平方米,总投资46.4亿元。截至2010年末,20个区县(自治县)已完工和在建廉租房8.3万套、388.4万平方米,实际完成投资26.8亿元。保障政策惠及低收入家庭5万户、12.1万人。总的看,廉租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对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16个区县(自治县)廉租房建设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61282万元。二是13个区县(自治县)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少安排廉租房保障资金29178万元,市级有关单位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分配的廉租房保障资金5383万元未上缴市财政。三是11个区县(自治县)挤占挪用建设资金17130万元,用于其他保障性住房、工业园区建设。四是9个区县(自治县)未按规定减免廉租房建设相关费用1510万元。五是12个区县(自治县)46个项目未按计划完工,7个区县(自治县)少建廉租房5.2万平方米。

(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审计调查情况。2009年至2010年7月,全市安排使用校安资金14.8亿元,开工228万平方米,完工110.6万平方米,加固和新建校舍774栋。审计调查40个区县(自治县),抽查校安工程116.1万平方米,总的看,校安工程目标明确、进展迅速,学校环境得到相应改善。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5个区县(自治县)未及时拨付校安资金1579万元。二是12个区县(自治县)挤占挪用、虚列校安资金830万元。三是17个区县(自治县)未按规定减免工程相关费用955万元。四是9个区县(自治县)部分项目建设前期手续不完善,3个区县(自治县)0.8万平方米校舍排查鉴定不实。

(三)退耕还林资金审计调查情况。2006—2009年,全市计划安排投资61.1亿元,已全部拨付;自2002年实施以来,计划建设1757万亩,实际完成1795.6万亩。审计调查39个区县(自治县),涉及金额73.8亿元,总的看,退耕还林工程成效明显,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水土流失程度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3个区县(自治县)擅自调整44个项目建设地点及内容,涉及资金1207万元。二是30个区县(自治县)滞留和未及时拨付资金17202万元,2个区县(自治县)弄虚作假套取资金140万元,9个区县(自治县)扩大范围安排补助资金523万元。三是6个区县(自治县)部分项目实施与资金拨付脱节,涉及资金1839万元。四是14个区县(自治县)不同程度存在林权证发放不及时、权证发放未分解到户等问题。

(四)住房公积金和其他住房资金审计调查情况。截至2009年末,全市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351.2亿元,使用资金333.6亿元,实现增值收益11.6亿元。总的看,住房公积金覆盖面不断扩大,管理较为规范,较好实现了资金保值增值。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烟草、电力、金融等行业408个单位、2.8万人次违规多缴住房公积金42323万元。二是市级有关单位审核不严,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11710万元。

截至2009年末,全市累计归集其他住房资金277.1亿元,使用资金260.7亿元,实现增值收益3.6亿元。抽查19个区县(自治县),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15个区县(自治县)违规出借其他住房资金46525万元未收回。二是2个区县自行归集住房补贴20557万元。三是1个区挪用其他住房资金531万元。四是11个区县(自治县)少计单位利息411万元。

(五)特色工业园区征地补偿资金审计调查情况。截至2009年末,全市特色工业园区43个,计划建设170.7平方公里。抽查8个区县(自治县),2003—2009年园区征地64.4平方公里,筹集资金182.3亿元,使用资金144亿元。总的看,各区县(自治县)高度重视园区建设,结合实际出台相关征地拆迁办法,园区建设有效推进。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8个园区超市政府批准征用土地10.3平方公里。二是6个园区欠收欠缴土地出让费用36896万元。

(六)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审计情况。审计31个区县(自治县)及北部新区,2006—2009年征收易地建设费7.1亿元,使用资金4.5亿元,结余资金2.6亿元。总的看,易地建设费征收力度逐年加大,管理工作逐步完善。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29个区县(自治县)采取自行出台减免政策、先征后返等方式违规减免易地建设费63100万元。二是16个区县(自治县)违规批准缓缴易地建设费8064万元,24个区县(自治县)应收未收易地建设费20818万元。三是3个区县未启动征收工作,6个区县(自治县)征收工作滞后,造成易地建设费11629万元无法追收。四是部分区县(自治县)易地建设费存在未执行“收缴分离”、挤占挪用等问题,涉及金额14459万元。五是人防建设滞后,16个区县(自治县)人防建设规划完成率仅为10%,31个区县(自治县)人防工程建设完成率仅为17%,25个区县(自治县)未按市政府要求实施人防指挥所建设。

五、资源环境审计情况

(一)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搬迁避让资金审计情况。审计16个区县(自治县),截至2010年9月末,规划实施地灾搬迁避让项目516个,投入资金11.8亿元,搬迁8.1万人。总的看,各区县(自治县)较好地完成了地灾搬迁避让任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地灾搬迁避让项目进展缓慢,已实施项目和搬迁人员分别占规划任务的80%、60%。二是5个区县(自治县)审核不严造成重复申报项目,多获取搬迁避让资金1500万元。三是个别项目单位或个人弄虚作假套取搬迁避让资金316万元。四是7个区县(自治县)挤占挪用、出借搬迁避让资金11363万元。

(二)三峡库区重点工业污染治理资金审计调查情况。截至2010年末,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立项批复86个项目,其中65个项目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投资总额18.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占30%。抽查9个区县(自治县)30个项目,累计投资8亿元,总的看,各相关单位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大部分企业按时完成了污染治理任务,重点工业水污染得到较好控制。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18个项目未按时完成,占应完成项目总数的41%。二是6个项目业主单位自行调整建设内容和标准,涉及投资4740万元。三是9个项目未按规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1个已通过综合验收的项目仍然超标排放。四是17个项目中央财政资金10195万元未专户存储、专账核算。

(三)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审计调查情况。审计调查29个区县(自治县)92户企业,2007—2010年,全市积极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完成或超额完成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指标,争取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2.6亿元,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明显。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9户企业将以前已淘汰的落后产能申报中央财政奖励资金914万元。二是3户企业及个别区县(自治县)财政局虚假申报,骗取中央财政奖励资金396万元。三是2个区县(自治县)财政局滞留中央财政奖励资金315万元。四是7户企业获取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824万元,但应淘汰的主要设备未按规定拆除。五是3户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核算欠规范,涉及金额1026万元。

(四)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审计调查情况。2009年,全市征收城市污水处理费4.1亿元,使用资金4.4亿元,累计结余资金0.5亿元。抽查6个区县(自治县),征收污水处理费3.1亿元,基本完成了市政府征收目标任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5个区县(自治县)代征单位执行标准不严,少征收和擅自减免污水处理费494万元。二是少数区县(自治县)财政局和部分代征单位隐匿、挪用、滞留污水处理费3242万元。三是镇级自来水厂、自备水源用户征收率仅完成规定要求的37%和2%。四是征收管理工作欠规范,60%的代征单位未执行征收解缴规定。

六、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审计石柱至忠县高速公路、重庆大剧院等23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审计投资总额296.8亿元,审计核减工程投资16.7亿元。总的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逐年加强,建设资金使用效果和效益逐年提高。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工程计量、计价、结算有误,虚增工程造价87125万元。二是多计项目成本79606万元。其中:多计征地及房屋拆迁费7967万元,多计融资费用40638万元,多预留工程费用7109万元,多计其他概算外项目和费用等23892万元。三是招投标管理不严格问题比较普遍,65%的项目不同程度存在未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部分项目投资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工程由不具备资质的单位承包,部分项目业主、监理单位等未充分履行职责,现场管理不到位,财务核算不够规范。

七、国有重点企业审计情况

审计重庆园投集团、市农垦集团等8户重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8户企业资产总额1213亿元,负债总额733亿元,净资产总额480亿元。总的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逐年提升。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2户企业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4379万元、4户企业资产被无偿占用23016万元。二是7户企业资产、所有者权益及损益核算不实,多计资产35893万元,少计资产2478万元,少计所有者权益92119万元,少计利润16981万元。三是2户企业超标准发放工资341万元。四是4户企业少计少缴税金8955万元。

八、审计整改情况

对审计发现的上述问题,市审计局依法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进行审计处理。对违反财经法纪、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线索,已分别移送相关主管部门、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立案查处;对涉及宏观层面的普遍性、政策性问题,已向市政府报送审计信息。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成果的利用,有关领导及时对审计报告、信息作出重要批示,责成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整改。各部门单位积极加强审计整改,一方面按照有关法规和审计决定,及时上缴资金,调整账目。经初步统计,已上缴财政资金22亿元,减少财政拨款3.6亿元,归还原资金渠道15.5亿元,调减工程投资16.7亿元。另一方面从完善制度机制着手,积极研究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促进工作规范。

2011年7月12日,市政府第105次常务会议专题审议审计结果报告,黄奇帆市长高度重视,针对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完善预算分配制度,细化优化支出标准,提高基本支出预算的合理性;完善项目资金分配管理办法,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加强财政结余资金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第二,进一步强化市级部门财政管理意识,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严格执行财政批复预算,规范财政财务核算和决算编报;加强财政财务收支及资金资产管理,重大事项必须按规定报批,强化财政财务收支违规责任追究。

第三,进一步完善债务风险预警体系,适度控制债务规模,规范债务使用方向,建立健全偿债机制,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第四,进一步规范区县(自治县)政府经济行为,强化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管理,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加强土地审批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确保财政收支真实合规和资金安全有效。

第五,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和建设资金管理,特别是要加强招投标、工程现场及合同管理,加大工程成本控制和质量监督。

篇6:市级预算审计报告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报告2019年 XX市级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及市级预算调整方案,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市级新增债务限额情况 经省政府批准,省财政厅核定2019年 XX市区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务限额10亿元,其中市本级0.5亿元,转下清江浦区、淮阴区、XX区共7.5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2亿元。省财政厅核定2019年 XX市区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务限额45亿元,市本级36.5亿元,转下清江浦区、淮阴区、XX区共7.5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1亿元。

二、市本级预算调整情况 (一)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调整情况 1.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务支出(1)新增市本级地方政府一般债务等安排支出0.5亿元,主要用于:恩来干部学院附属工程项目690万元、XX市中医院临床教学综合楼建设600万元、XX市三院精神科病房楼100万元、新星幼儿园改建工程100万元、信访文化展示馆建设130万元、市政务服务中心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100万元、327省道涟水城东至 XX宋集段400万元、滨河大道二污厂路及慢行道建设1200万元、交通信号灯智能化升级改造400万元、XX市防汛应急抢险培训演练基地800万元、城区泵站提升改造240万元、清晏园水环境治理工程240万元。

(2)增加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支出9.5亿元。

2.人员经费调整 (1)根据中央要求,从2018年7月起,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调整人员国标工资标准。剔除去年底预发的每人1500元,经初步测算,市财政仍需负担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发调资经费共0.6亿元。

(2)补发市直事业单位人员奖励性补贴。经初步测算,市财政需负担共约0.6亿元。

(3)2018年公务员奖励性补贴增资经费。经测算,市财政需负担共约0.5亿元。

以上人员经费共计1.7亿元,市财政拟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安排相关支出。

综上所述,2019年市本级收入总计由年初的202亿元,调整为213.7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由202亿元调整为213.7亿元,收支保持平衡。

(二)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调整情况 1.新增市本级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等安排支出36.5亿元,主要用于:内环高架一期工程建设33亿元、XX东站(XX高铁站)客运综合枢纽建设3.5亿元。

2.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支出8.5亿元。

调整后,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总收入由年初的52.3亿元,调整为97.3亿元。调整预算后,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由52.3亿元调整为97.3亿元,收支保持平衡。

三、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预算调整方案 (一)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调整情况 2019年省下达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资金2亿元。根据文件规定,拟全部用于新港九年一贯制学校校舍建设,增加支出2亿元。

调整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由年初的45.4亿元,调整为47.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由45.4亿元调整为47.4亿元,收支保持平衡。

(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调整情况 2019年省下达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1亿元。根据文件规定,拟全部用于 XX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基础建设支出。

调整预算后,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由年初的22.3亿元,调整为23.3亿元,支出总计由22.3亿元调整为23.3亿元,收支保持平衡。

四、关于市工业园区预算调整方案 根据省对苏北地区农房改善政策要求,市工业园区上报两个农房改善项目获批,当年必须开工建设。因此,当年需新增保障房用地出让金收入约8000万元,安排支出用于农房改善项目的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

篇7:审计局预算执行审计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郴州市审计局对2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实施了审计。审计工作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关注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的落实,着力查处违法违纪、损失浪费、履职尽责不到位等问题,并注重从规范提高和完善体制机制制度的角度提出建议,促进全市改革发展。主要审计了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市房产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莽山林管局、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等部门,同时,延伸审计调查了有关单位,并对部分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

一、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20**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及各部门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认真落实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财政收入稳中有增,各项支出得到了有效保障,市级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市级经济实现平稳运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普遍困难、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低迷等诸多不利因素,财税部门扎实开展“稳增长保增收”活动,依法加强财税征管,财政综合实力稳中有增,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20**年度市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79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3.0%,比上年增加4.86亿元,增长7.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8.12亿元,为预算的93.5%,比上年增加3.35亿元,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1.11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10.75 %。

——全年实现收支平衡。20**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48.12亿元,返还性收入19.93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3.24亿元,上年结余2.34亿元,下级上解和调入资金3.05亿元,收入总计76.68亿元;20**年市级公共财政支出61.11亿元,补助下级支出11.18亿元,上解支出0.54亿元,转贷市辖区地方政府债券支出1.24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债券还本等支出1.58亿元,支出总计75.65亿元,年终滚存净结余1.03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13.38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合计11.23亿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2.15亿元。

——支出结构持续优化。调优支出结构,厉行勤俭节约,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市本级全年支出“三公”经费10703.05万元,比上年减少5553.21万元,下降34.16%,全年安排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与传媒、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支出38.29亿元(含上级转移支付),占支出总额的62.65%,支持“民生100工程”、“三年城乡绿化攻坚”和“交通大建设”活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财政管理进一步加强。一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将所有政府性收支全部纳入预算;二是全面推进预算公开,市财政公开20**年财政预算(草案),市直预算单位公开了20**年度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三是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将部分单位2年以上未使用的存量资金3561万元收回重新安排;四是进一步清理财政专户和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合并11个财政专户,撤并预算单位银行账户83个,出台了《郴州市市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办法》,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五是开展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试点,完成市林业专项资金等13个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并根据评价结果取消绩效不佳的项目资金安排;六是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管,建立了嵌入财政管理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加大投资评审监管力度。

但审计也发现,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仍存在一些违纪违规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一)市级财政预算执行需规范的问题

1.年初预算编制不够完整和细化。一是上级提前下达的补助收入2.89亿元未纳入年初预算;二是年初预算未全部落实到部门,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44.19亿元,编入各部门预算支出数为20.17亿元,年初预算编报到位率为45.65%,其余资金在年中落实到具体项目和部门;三是项目支出预算不细化,存在年初按照支出方向“打捆”,在年度执行中再进行分配的现象,如产业引导资金、绿城攻坚等专项资金在年初未细化,而是年中再具体分配。

2.收入质量有待提高。一是20**年税收比重较税收比重有所下降。20市级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5%,20**年市级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3%,下降了1.2%;二是存在为完成收入任务采取非正常措施入库的现象,影响了财政收入质量。

3.市直预算单位“其他资金户”收支管理欠规范。为核算市直单位往来资金,市财政局开设了“其他资金户”。截至20**年底,“其他资金户”共有银行存款余额6.27亿元,其中存在非往来资金:一是上级转移专项资金。如苏仙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余额1.83亿元,市房产局廉租住房资金余额1.05亿元;二是单位基建资金。如市公安局基建资金专户资金余额3776.39万元,市公安局苏仙分局基建专户资金余额1580万元;三是部分单位的非税收入。如市房产局收取的廉租配建资金,市公安局收取市保安公司的管理费;四是长期没有单位确认的资金。以上资金不是单位往来资金,这种核算方式影响财政收支的真实性,需清理规范。

4.两个园区财政未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规定。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公务卡改革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的重要制度屏障。但截至20**年底,郴州市财政局出口加工区分局和郴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财政局未按规定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仍采取实拨方式,存在大量的现金支付行为。

5.政府性债务管理需进一步规范。一是市财政未按规定要求将财政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未对资金使用实施全程监管;二是债务资金仍未归口管理,存在多头举债、分散使用、财政兜底的问题;三是资金拨付没有严格按程序办理,资金安排未统一调度。

(二)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对市林业局、交通运输局、房产局、民政局和郴州技师学院20**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五个部门履行职责,预算管理总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预算编制不规范。一是收入预算编制不完整。上年度净结余未全额纳入年初预算,其中交通局2379.8万元,房产局570.06万元。二是预算编制不真实。市房产局年初预算上缴税款支出113.37万元,实际上不需支付。三是项目支出预算未细化。市林业局编制预算时项目资金1267.48万元未安排具体的项目。

2.预算执行方面的问题。一是基本支出超预算。由于年初公用经费预算标准偏低,一些刚性支出未安排预算,单位支出管理不严格等原因导致在执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超预算,市交通运输局等五个单位20**年基本支出超预算4956.59万元。二是项目支出未执行。市房产局年初编制绿城攻坚项目支出1540万元,实际未执行;市交通运输局年初预算100万元用于老办公楼改造及扶贫,实际用于老办公楼改造和扶贫36.58万元,其余63.42万元未执行,挪用于单位经费。三是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市交通运输局挪用以前的项目结余资金出借给安仁县交通局等8个单位,截至审计时未收回;市林业局20**年挤占挪用专项资金323.08万元用于林业站站房改造和公用经费等。

3.核算不规范,影响财务决算的真实性。一是专项经费与基本公用经费混合核算,不利于监督。市林业局将应在项目中列支的专项工作经费与基本公用经费混在一起核算;市老龄委将项目资金与基本公用经费混合核算。二是会计核算不准确,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市民政局决算报表与年度会计报表反映20**年末结转与结余数不一致、往来账款余额不实;市林业局非税收入285.92万元未按规定科目进行会计核算。

4.财务管理不到位,国有资产资金存在安全隐患。一是大量往来账款长期未清理。市林业局“其他应收款”和“对外投资”余额为3302.12万元,“其他应付款”账面余额426.01万元;市交通运输局“其他应收款”余额3175.5万元;市民政局“应收账款”余额730.44万元;技师学院三年以上“其他应收款”余额209.68万元。二是固定资产存在问题。市房产局截至20**年管理的直管公房和廉租房总账余额2.72亿元,明细账余额1.27亿元,账账不符,并且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

5.市交通运输局截留财政收入1247.58万元。其中截留原交通建设质量监督站人员经费结余8.19万元、原高等级公路管理站资产处置收入130.37万元、市公路管理局和人员经费结余723.16万元、追回的原高路公司多付工程款384.85万元。

对以上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市财政局及相关单位正在逐项研究,加以整改。

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一)专项资金审计情况。为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20**年安排了城镇保障安居工程资金、住房公积金等6项专项资金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专项资金基本上能专款专用,资金管理较规范,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住房公积金管理使用审计情况

截至20**年底,全市应缴公积金职工人数为31.13万人,实缴职工人数为24.5万人,覆盖率为78.7%,全市公积金缴存年末余额62.40亿元,公积金贷款年末余额42.50亿元,全市公积金资金结存22.0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15亿元。总的来看,市住房公积中心不断完善资金风险管控制度,全市住房公积金归集额稳步增长,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但仍存在以下不规范的问题。

(1)公积金归集不规范。一是部分个人账户公积金缴存额、缴存基数、缴存比例等不符合规定。20**年,全市有270个单位1.57万人缴存基数大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或缴存比例高于12%。二是部分企业欠缴公积金。截止20**年末,全市有105家企业欠缴公积金,欠缴原因主要是企业经营亏损、资金困难。

(2)公积金资金管理欠规范。一是开设银行账户过多。20**年末在13个银行分别开设公积金活期账户27个,定期存单118份。二是个人账户重复汇缴。截止20**年末,全市有305名公积金交款人拥有2个以上汇缴账户,并重复汇缴。三是20**年的增值收益4529.62万元未上缴市财政用作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

(3)公积金发放贷款欠规范。一是违规向未达到首付比例的16名职工发放贷款337万元;二是对2名单缴职工超过上限多贷款4万元。

(4)公积金专项经费结余和手续费结余大。20**年末,历年信息化建设等专项资金结余1174.23万元;20**年度以前手续费结余643.02万元。

(二)“三公”经费审计情况。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公”经费的审计监督,一是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三公”经费审计监督的意见》,要求各部门单位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二是把“三公”经费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内容;三是对市直40个重点单位和20**年度“三公”经费进行专项检查。从检查情况看,自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以来,各单位总体上执行情况较好,“三公”经费的预算管理约束意识较强,“三公”经费管理效果较好。但也还存在下列问题:1.个别单位未落实公函接待及接待清单制度;2.个别单位从公务接待费、会议费中列支高档酒水,列支土特产等;3.个别单位实行按争取资金和创收的比例提取科室经费并包干使用的办法,导致“三公”经费开支把关不严;4.以会议、培训等其他名义列支公务接待费。

针对“三公”经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市纪委主要领导分别约谈相关单位的.主要领导,要求严格整改。

(三)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从审计情况看,总体情况较好,大多能自觉遵守财经法纪,但个别单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审计查处市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的问题

(1)会计、出纳短少现金40.75万元。至年市政府驻广州办事处邓某等三人短少现金40.75万元。市审计局将邓某短少现金34.61万元的问题移送市纪委查处,同时责令办事处追回另两名职工短少的现金。

(2)财务管理混乱。一是单位的会计、出纳不相容职务由同一人担任,会计人员岗位变动,未按规定办妥交接手续,内部监督缺失。二是会计人员不具备从业资格,缺乏必要的会计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是未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报账手续极不完备,部分报账单据无附件明细资料,或无经手人、证明人签字。

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市政府高度重视,瞿海市长批示:“广州办事处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协助对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依规进行查处,追回流失资金。市政府办要加强对驻外地办事处的管理,督促其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加强内部管理”。

2.审计查处莽山国有林管局的问题

(1)至2013年对领导班子成员、科室实行公务接待费和公务用车费定额包干使用,经费支出控制不严,“三公”经费逐年增加。

(2)部分工程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一是20至2013年9个工程未经招标直接发包,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等相关基建投资手续,合同价款657.55万元;二是44个项目没有经过工程预算评审,31个项目合同价款831.88万元,没有经过工程竣工结算审计,而工程款则全部付清。

(3)多付工程款18.1万元。审计抽查一个已全部付完工程款59.57万元的项目,发现多付工程款18.1万元。审计要求该局对较大的工程项目送审,现已核减工程款70多万元。

(4)截留已代扣施工方建安综合税费85.25万元未上缴国库。

(5)未执行政府采购规定购置资产145.53万元。

(6)未经审批核销单位和个人的应收账款318.83万元,报损材料94.69万元,核销长期投资20万元。

(7)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报销的大额发票手续不完善,原始票据上无经手人和证明人签字,没有购物清单,未注明实物的用途和去向,涉及金额74.46万元;二是单位内部往来不相符,相差63.3万元。

(8)二级单位存在的问题。一是莽山旅游公司将租金收入46.56万元未纳入法定账册,用于抵单位支出;二是莽山水电站应收未收漂流公司资源管理费50万元。

3.审计查处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的问题

(1)挪用农民工工资保障金1365.89万元用于购买基金、理财产品或转成定期存款。一是至黄规主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978.60万元购买基金、理财产品或转成定期存款,从中牟利20.98万元;二是204月至5月李永军违规从农民工工资保障金专户申购基金387.29万元,获得收益0.29万元,与本金同时归入农民工工资保障金专户。

(2)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混乱。一是农民工工资保障金收支一个人负责,没有进行正规的会计核算;二是收取保证金不开具任何票据,未按规定标准征收农民工工资保障金,擅自少征收或不征收农民工工资保障金;三是缺少基本的内部牵制,银行专户转账用印鉴章均由出纳保管和使用,款项的存入和转出由一人操作,无人监督;四是未完整提供黄规主收取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资料,实收无法核实。

(3)财务收支存在的问题。一是至20未经批准外出新疆等五地学习考察,报销费用11.06万元;二是20至年以劳动手册工本费的名义收取罚没收入79.16万元;三是年至20自立名目和超标准发放职工奖金补贴26.62万元。

上一篇:资环班9-10周工作总结下一篇:赴上海访学研修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