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评课议课范文

2024-07-30

小学评课议课范文(精选11篇)

篇1:小学评课议课范文

评课议课.通过看课,请你谈谈本节课的优点、不足及改进建议。

优点

课前准备充分,活动形式多样,互动性强。

能充分体现“三观”展示时能做到“情境化”,学生利用实物和图片,边说边做,语言表达和直观语境同步;

小组发挥作用良好,小老师运用得当。

小老师能运用“我学到了什么?”引导同伴们进行总结。

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有益的整合,通过导学案活动预设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及时的引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英语语言参与量大,能在评价中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评介打分,如“I give you four stars.”等。

不足:

展得太泛,重点不够突出。如,What are these? Are these„?运用不多。小黑板的利用率也不高。

建议:展示内容应围绕本课主要内容,教师应该及时纠偏、策略纠错。要运用一点统计学的原理来规划、评估学生的活动,努力提高课堂学生活动的承载量。

2、观念先行:自我剖析,找差距,谈体会,牢固树立“三观”(人性观、生中心观、学中心观)

根据看课情况,联系自己教学实际,谈“亲其师,信其道”给我们什么启示?+师生应该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

教师对学生应该多一点理解与宽容,对不同的学生要求应该有所不同,允许学生学习有快慢;教师应该积极、耐心地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

教师应该精通教育规律和教育心理学原理,努力通过自己的引领,让学生实现从

1“学会、会学、善学、乐学、自主学习”的转变;

教师应该锐意改革,把握改革的方向,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生中心观,把课堂变成学生“学生的课堂”,“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实现师生关系的根本转变;

教师切实落实“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因材施教”的“学中心观”切实转变“教与学”的关系。

3、组织教学(引导自主管理)

(1)、学生在开展活动时,怎样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活而有效?

一要加强巡查;

二要利用评价,发挥其强化激励和反馈纠正功能

三要加强活动预设,进行引领。加强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四要利用好小组,发挥学生同伴间的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的作用。

(2)、如何解学生一开始活动就忘了行为习惯,秩序乱,不注意细节,站无站像,坐无坐像的问题?

一 要把小组建设和完善当作长期工作,常抓不懈;

二 要在活动开展前提出活动中行为规范的要求;

三 要在活动过程中“眼观六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防微杜渐,不使“破窗效应”产生;

四 评价时不要只盯知识,而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行习惯;

五 发挥学生主人翁地位,让他们定立规矩,并在不断反思中强化

规矩意识。

4、怎样让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

(1)、如何改善“哑巴英语”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先发展听说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教师要有宽容的态度,而不要过于严苛。要把“犯错误”当作学习过程中必经的过程,把“敢于暴露”当作学习的契机。把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当作职业规范。要把“展示者无罪”当作公约;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流

畅与准确”的辩证关系,灵活处理之间的矛盾。抓住交际这个目的判断是否需要马上纠错。运用课堂机智策略地进行纠错。如“反问引导自我纠错”,“质疑引起伙伴纠错”等;教师要在运用口语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们带个好头。要遵循师生在课堂上“Speak English possible.Speak mother language if necessary.”这一英语教学法原则。英语教师课堂上只会读书,不会说话,学生“哑巴英语”的现象很难改变。因此英语老师们要下决心练好口语。当然也要“Speak English which can be accepted”不要不分对象一说一大串;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要充分认识课标的“用英语做事”的理念,把学英语置于一个有意义的语境中展开,要充分认识课标提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只盯词句语法,必然又会回到灌输式教学、枯燥背记的老路;要实现“用英语做事”,教师应该具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情设计具有“信息差”(information gap)活动的设计能力,和指导学生开展真实交流活动的能力。在此方面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教师要认识到“一切语言输入都服务于语言输出”,学生英语能力如何要从学生能够输出多少语言来进行判断;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必要的、足够的,清晰的、生动的、趣味的、有意思的,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的语言输入”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充分占有资源、整合利用资源,如音像、视频、动画、图画、实物等;另外,要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

(2)、让学生整体感知,模仿地道的英语语音,教师要提供哪些资源和条件? 着眼于语言材料的完整的意义、意境、文化,明确话题功能,教师应创设情景,从英语学习的人文性角度开展语言实践;着眼于“英语是一种‘musical language’(音乐式的语言),教师要提供必要的音像资源,尤其是声音资源;着眼于“训练主线”,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不同的训练形式(含个体训练和协作训练,含个性化创学)开展感知、模仿活动;着眼于“教师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提高活动的设计能力。教师要加强自身模仿地道英语语音的能力,要敢于承认自身语音与native English speaker之间的差距,能够在课堂上带头和学生一起学习模仿地道的英语。给学生提供一种安全的心理条件和民主的氛围条件;着眼于“伙伴是学习中最大的资源”,教师可以开展学生之间,“兵教兵”的活动,不会的可以模仿已会的同伴。同时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同伴,教师要能给学生示范;着眼于专业引领,教师应该分辨得出学生说的是否与听到的一致,并以专业的方法加以纠正,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法,二次模仿。如一般疑问句语调,学生由于受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以学习母语的经验去模仿英语,结果“他认为说的和听的一样,但其实不然。”这时候需要老师以“语言学”的方法加以引导,并让其再次体验模仿。

(3)、如何解决教师课堂用语汉语太多的问题?

要努力追求“Speak English as possible”,教师要有目的地带动学生用学习的英语组织课堂最常用、复现率最高的语言;教师要加强学习,掌握常用课堂用语,要对课堂用语进行简化处理;教师要带头坚持使用;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No Chinese”的英语课堂氛围,让师生设身处地于英语国家的环境中,让大家感到不说英语就不能交流;在高效课堂教学用语的运用上,教师可以抓住“英语汉文化背景差异导致表达方法不同”这一特点,抓住本质运用“直译”加“意译”的方式,让学生直从课堂用语中体会到中外文化差异,从而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如语文等学科上说的“我们组展示完毕,请其他组补充、建议、质疑、评价”,英语课上可以简化成符合英语习惯的简洁的表达:“That’s all.How do you like it?”

(4)、解决好听与说的问题,让学生整体感知、模仿地道的英语语音,充分上口、读熟、读美,必经哪些过程?

自读——视听——跟读——再读——合作听读纠正——展读——创读(模仿运用、创景有感情朗读、艺术加工特色朗读)——拓展运用朗读汇报

5、如何用教学设计引发学生探究、运用、发散思维。

(1)、针对本课,教师如何做哪些准备才能做到课上少讲?

观念转变是前提,树立“以学为本”“视学定教”„„的教学观念,切实转变教与学的关系;加强活动设计,让学生多说,教师才能少讲;用利用资源;教师要做好如何激励、唤醒和鼓舞的准备,真正明白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

教师要做好情景、氛围的准备;老师何如做好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的准备。

(2)、教师如何言简意赅地导学才能让学生明白一节课的“做事”的目标要求? 情景创设——激活旧知——明确话题——以“能做某事”具体呈现目标——目标表述要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不以,或不全以生词句)——目标以行为动词为主来表述——目标是否达成可测量——目标设定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

(3)、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有信息传递的交际活动)?

遵循“明确话题功能——充分感知理解——加强巩固训练——利用合作交流——真实拓展运用”的顺序开展学习活动;任务引导,用“做事”作为目标,引发学生探究活动;整合教学资源,着眼实际、真实、个性开展活动;利用学习工具,开发个性学习内容。注重多样活动形式,更应承载丰富内容;用好调查、互动,促进广泛参与;巧设信息缺口。

(4)、在展示准备时,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如何解决展示形式多样,内容却停留在原有水平?

思想上要摒弃“只重形式变化,不重内容丰富”的思想,要在展示准备上引导学生联系新知与旧知,联系不同情景开展活动;思想上要摒弃只盯课本,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思想,要帮助学生做好满足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的准备,如学习工具;教师要利用不同任务、多样情景设置传达在不同情景下运用、运用的量、参与的人员等的要求;师生的评价上要注意从专业的角度(如以统计学的方法)去评价学生展示活动的承载量,并一起研究改进的方法

篇2:小学评课议课范文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从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空气”单元中分离出来的,但没有照搬硬套,而是真正在“用教材教 ”,在教材处理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精心地选择了有结构的科学探究材料,准备了大量供儿童探究的学具、活动材料具有结构性,它反映在材料易得、可视、趣味;教学过程的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营造的一种以科学探究和体验为中心的宽松的课堂气氛以及大量的小组合作式研究活动,促进学生的沟通和学习,使他们能够主动地独立地、专心致志和兴趣盎然地进行科学探究,具有层次性;教学程序的安排由猜想、问题、讨论、实验、新问题、再实验、再应用,再创新,充分说明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并且探究始终是在一种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师生关系融洽,既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使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学得轻松愉快;教师适时地鼓励,恰当地引导与点拨、风趣幽默的语言,体现了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总之,教师自始至终紧扣“探究”二字,每一个环节,都十分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使每一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体现了“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

本课借助学生对空气已有的了解,指导学生认识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占据空间;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的能力,进行真实有效的探究活动,并能够以事实为依据归纳概括实验结果,让学生对“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体”获得更生动、更具体的感受。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以下目标:尊重证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同时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创造美好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动力,也是学生与科学保持密切联系、享受探究乐趣的前提。因此,本课一开始,用一个表演魔术的形式导入进行预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符合,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入课堂,并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开心、顺心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当学生从内心自发疑问时,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尝试分析,进行有根据的预测。预测的过程就是锻炼和展示学生理性思维极好的机会。“说出你的根据来。”则使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整个思维过程,使思维展示的过程成为接受自己和众人检验的过程。“那怎样证明你的想法呢?”让学生利用桌上的材料想办法证明。组织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实践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强调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技能,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篇3:“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

一、词语的更新换代,并不只是换了个形式,语言的递进,其实是思想的演进

先说由“听课”到“观课”的变化。观实际上就是观察,宋代哲学家邵雍在《观物篇》中说:“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就是说,为什么叫“观”?就是因为在观的过程中,第一需要用眼睛去看,从而发现事物的形状、性质。除了用眼睛去看,用感观去观察之外,更重要的是以心观物,将心比心去理解别人、体谅别人,而以理观物见物之性是告诉我们要开动脑筋,好好想想,就可以看到事物的规律。由此可见,“观”不排除“听”。“观”一方面是运用多种感官和一定的观察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另一方面是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再说由“评课”到“议课”的变化。“评”表示评价、评判,“议”在这里则表示商议之意。如果说评课着重在强调课“好不好”,那么议课则更强调课有没有价值,给人以什么启示。一提到评课,许多教师马上投降,这事还是请某某专家来评判吧。对于上课者,听到要评课了,往往心里直犯怵,似乎在接受最后的宣判。议课,是大家一起来商议,是众议,是一起来讨论如何将这堂课进行得更好,更能提高课堂效率。上课者怀着感激的心情,等待大家的帮助,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另外,议课主张以学论教,实施有效教学,所以,议课需要从学生学习的状况入手:“我们注意到学生……不知道你怎么看?”“我们注意到学生……对此:我们有这样的看法……”是常见的话语结构,“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办”是将对话引向深入的关键。

二、献课教师与观课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观课议课的理念下,平等对话是基础,在观课议课中,我们应该为所有参与者营造一种平等对话的环境和氛围,让大家能够面对课堂上的现象和事件进行共同的询问与探讨,从而促进做课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更重要的是促进参与的每一位老师理解教学、改进教学。这样参与者就不是置身事外,而是“同在共行”。那什么是同在共行呢?“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改进的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发展可能。因此,遇到和授课者不同的观点时,不妨想想:你做的是煮鸡蛋,而别人做的是煎鸡蛋,原料相同,做法不同而已。有了这种心态,那么议课者也是参与者。在双方共同的智力参与中获得解决课堂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譬如食用鸡蛋,那就是使参与者在单一的传统的煮鸡蛋的食用方式基础上,再多了解煎、炸、炒、蒸等可能的方法。认识和了解煎、炸、炒、蒸的方法,不是否定煮鸡蛋的方法、丢弃煮鸡蛋的方法,只是多提供了一些选择,以满足加工者的不同特点,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而在评课过程中,授课者与评课者之间是一种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二者有主客体之分。

三、关注点不同

很多学校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流程大致如下:教研组长通知大家听课;听课结束,上课教师说课;老师各自发表一通意见评课;时间差不多了,教研組长就再叫某老师下一次上课。

如果我们向参与者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一般会有这样的对话:

问:教研活动之前知道要讨论和研究什么问题吗?做课教师希望大家进入课堂重点观察什么?观课教师是否就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观察?恐怕大家都会说不知道。

这是很多学校听课评课的常态:海阔天空、泛泛而谈,这是导致现有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不高的另外一个原因。而观课议课是一种有主题的教学研究活动,一般而言,应该是先确定研究主题,然后选课,进而确定做课教师。做课教师围绕主题备课,上课过程中,参与教师进行重点观察,从而使大家在观课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上课结束后,围绕相应的主题、结合课堂上观察到的现象集中探讨、深入对话,以获得对主题的理解,这就是观课议课活动的“教研目标”。

四、做课取向不同

听课评课适用于大规模的公开课、优质课等展示型做课,需献课者充分显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因此,要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观课议课则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献课,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犹如铅笔与毛笔,各有各的表现力,各有各的使用场所。评课主要适用于需要对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分出等级的时候。与“听课评课”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参与,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篇4:如何评课议课

评课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如何评好课,直接关系到授课教师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方向。教师上好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领导听课是为了了解教师备课程度、上课水平,从而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学习效果。领导评课目的是根据听课后的感悟材料来激励教师怎样能更好的备好课、上好课,也是为了督促、帮助课备得不细、课上得敷衍了事这部分教师更好的提高与进步。可以说听好课、评好课都是为教好课服务的。那么怎样才能评好课呢?

第一、从听好课入手,记好听课时的第一手材料通常我们听课做记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录型,这种形式如同录音机一样,如实的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仿效的用意之多,这种记录方式一般不可取。因为听者记得多、想得就少;另一种是选择型,选择某一侧面或某些问题,而选择记录内容的依据是根据听课者的需要,如主讲人的优势所在、课堂的特色、存在的问题等。

第二、从记录的材料中,思考评课时应点评的内容任何一种课,评者都应从教的角度去看待教者的优势、特色、风格、需改进的地方、需商讨的问题。更应从学的角度去看待主体发挥程度、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情况、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学生活动的创造性等。

第三、倾听授课教师的自评,做出对点评内容的取舍。课教师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新秀、有骨干,也有能手、名师,有活跃型、也有内向型,有严肃型、也有可亲型,形形色色,各有差异。作为评课者为了达到评课的目的,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学会倾听其自评,从而做出判断,做出点评内容的取舍。切不可一意孤行。因为任何人的点评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来评无定法,评课也无法用条条框框的标准准确量化。只有评课者与教者达成一致,点评内容才落到了实处。

四、思考以什么方式加以点评,实现点评的目的实事求是的讲,我们分析授课教师的心理也好,倾听教师本人的自评也好,其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教师,而是或激励、或督促、或帮助,所以了解点评的形式很重要。目前而言,就点评有以下几种形式:

1、先说优点或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提出研讨的问题。这种形式比较多见,大都是有这种传统的心理,良好的开端是点评成功的一半。

2、先谈需研讨商榷的问题,再把优点加以点评。这种点评开门见山、有针对性,一定要注意指出问题的数量不要太多,抓住主要矛盾即可。

3、在每一条“优点”中,再重新加以设计,提出改进方向,以求更好。这种评课方式给听者造成思路并不很清,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篇5:评课议课发言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听了刘老师和杜老师的《购物策略》这两节课,我收获很多。下面就我观课的维度,主要是从学生课堂参与度谈谈我的体会。

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价量化分为两部分,讨论交流部分和展示反馈评价部分。

刘老师这节课,学生全部参与讨论交流,全班学生参与率在90%以上,得分40分,展示反馈评价部分,参与学生35人,学生参与率50%以上,得分60分,总共得分100分。

刘老师让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谈谈自己对三家商店优惠方案的理解,学生参与了、投入了。学生在展示时,大胆、大声、大方,尤其是小老师表现出色,学生有个人见解,有提问、有解答、有质疑、有补充,勇于展示自我,不怕出错,展示了学生最为真实的一面。

杜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全部参与交流讨论,全班学生参与率90%以上,得分40分,学生参与人数累计29人,学生参与率50%以上,得分60分,总共得分100分。

杜老师从学生购物经验导入、贴近生活、贴近课题,学生个个活跃。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和交流的时间。在“问题探究”这一环节中,学生有足够的思考过程,独立完成问题后,再与别人交流讨论,提

高了学习的实效性,但在探究时,个别学生解题有困难、速度慢,如果让学生“1帮1”,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可能会提高学生解题速度,为课堂添彩。

我们学校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谢谢大家!

篇6:小学评课议课范文

理论学习:如 何 评价 一 堂 历 史 课

组织、参与听课评课活动,目的在于考察课堂教学的信度和效度,研讨课堂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怎样去发掘、整理课堂教学价值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思考、入手:

(1)从课程目标和课程价值的角度,去评判一节课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方面有何独特的价值;

(2)从横向、纵向对比的角度,去分析评判一位教师在对教材知识内容的处理和知识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发掘上,有何独特的价值;

(3)从课堂导入、教学过程、教学总结等几个部分的各个教学环节上,去分析评判这些环节的设计实施是否到位、是否简洁有效、是否有机衔接、是否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4)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去分析评判是否关注到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否关注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是否关注到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针对了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5)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次数、人数、态度,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在课堂上的生成性认识上,去分析评判课堂教学价值实现的深度与广度。

在新课程中,“一堂好课”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三维目标清晰。

教师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需要重点讲解和解决的知识点,重点培养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能学有所获。对教学难点,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透彻讲解。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主要是看 “学生的表现,即学生能否在教师的组织下获得有效的学习”,而衡量学生有效学习的标准是看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历史知识目标是否完整、课题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教师基本功扎实, 驾驭课堂能力强。

一般强调的教师基本功是:对教材熟练,讲课自然;语言准确精炼而有感染力、亲和力,沟通协调能力突出;板书规范,字体端正;驾驭课堂和教学应变能力强。尤其是语言和教态是否有亲和力。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所以音量、语速要合适,语言要生动、清楚,有鼓动

性。而教态则是一种形体语言,有亲和力的教态,能让学生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三、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语,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电视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我们定会目不离屏;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我们就会手不释卷;一堂好课,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揽引到我们的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同在知识的海洋中走向40分钟的高潮。那么怎样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语呢?教师需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设计新颖、有趣多彩多样的导入语。但导入语要切合教材内容实际,要与课文内容或史实相联系,不能牵强附会,还必须是学生易于接受或熟识的;要灵活多样,切记千篇一律;时间不宜过长。总之,在这短短的两三分钟的导入语中,要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能使学生在瞬息间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一道探究新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奥秘,领悟求知的真谛,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营造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合作中开启智慧之门,得到共同发展,让彼此在交流中开启思维之门,使能力得到提升,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流畅,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色和人文特色。

一堂优秀历史课的教学思路应该清晰、目的性强,教学策略正确,教学内容充实,衔接自然。讲解条理清晰,明白易懂。历史教学一定要体现历史学科特有的人文关怀和爱国情感,体现“以史为鉴”的特点。能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获得一种享受,获得人生体验。

五、构建和谐、民主、自由的生态课堂,注重教学情感交流。

好的课堂应当是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以知识交流为目标,以情感交流为基础,情感交流使知识交流能够顺利开展,同时又使知识交流得到升华。

讲孔子,让学生充分认识他是一位追求政治理想,精心培育弟子,晚年整理典籍,为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精神财富的哲人;讲司马迁,让学生感悟史学家的责任感和为事业忍辱负重的悲壮;讲张骞,启发学生思考什么叫“开拓”精神。在一堂好的历史课上,“教学变成了欣赏的过程,变成了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通过体验情感来熏陶情感,通过理解观点而形成新的见解,通过探究切磋而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反思而培育历史智慧。好的历史课,应该给学生精神享受和多种收获,并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精神境界。

六、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或采取启发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或采取回顾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或采取讨论式引导学生取长补短,或采取练习式引导学生规范和强化自己的学习。同时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比如,在讲授《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师可采用谈话法、借助老照片、材料了解、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方法,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空间。教师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的生活与改革开放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向身边熟悉的人(父母、邻居、学校的老师等)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感受的到的变化,学生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七、课堂教学有效、高效。

一节好的历史课,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不但有效,而且还要高效。通过一节课,要真正使学生能学到尽可能多的历史知识,学会掌握历史知识,怎样学习历史知识,对学生能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

八、潜心设计课堂小结,总结、升华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基本环节之一。好的课堂小结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完整、紧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如果新课导入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课堂小结,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课堂小结这一重要环节,这样不但不能体现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会大打折扣。总之,课堂小结只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定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好课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舒展头脑,焕发生命活力。真正让人发自内心叫好的课,一定有其独到的、体现教师个性魅力的东西:老师的个性品格、博学多识、老师的智慧熏陶和人生启迪,还有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巧妙设问引导探究的技巧。不仅吸引学生喜欢这门课,而且也在影响和塑造着学生。好的历史课,应该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好课与好教师分不开,只有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对待学生、对待事业的教师,才能教书育人。

当然,“好课”也不会只是上述几个特点,平时的课堂教学也不可能是每一特点都具备的精品课。但只要我们瞄准目标,不断学习,经常反思,将教学的某一方面

篇7: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

关键词:听课评课;观课议课;青年教师成长

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我深有感触,这不仅仅是换了一个词语,更多的是一种新文化的建构。为什么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观课议课呢?因为观课议课让我成了真正的主角,让我感受到了合作的愉快,让我体验到了成长的幸福……

一、我认为教学时开展“听课评课”是一种非常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式,但由于各校开展这项活动的“传统”不同,使听课评课渐渐失去对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作用

那一年我刚刚走上三尺讲台,在一所农牧区学校任教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生普遍上学较晚,所带学生比自己小不了多少,开学不久学校组织各位教师听课。走上讲台,向下一望,教室前面学生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望着我,教室后面各位领导、同事注视着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虽然自己也认真地备课,也聆听过其他教师上课,但真到自己的时候还是很紧张,不停地出汗,整堂课自我感觉语言不精炼流畅,情绪不饱满,内容的重难点把握不得当等。但到评课时,多数教师只煞费苦心地找闪光点夸奖我,重复再重复。虽然校领导提出了课堂的缺点与不足,可是并没有具体谈到解决的方法与途径。我向向各位老师讨教,要么沉默不语,要么说自己也把握不好。我心里忧愁万分,一再请教,但大家仍然不肯与我探讨如何驾驭课堂,如何让课堂更精彩……评课之后让我焦急万分,茫然不知所措。试想:日复一日地下去,问题仍然是问题,我的教学难以进步。

二、“观课议课”是一种实用高效的教研方式,它让一堂课的参与者(学生、执教老师、观课老师)都有各自的收获,使教研更加深入

由于工作变动我到了一所新的学校。在一次教研活动上,我提出了所带科目苏教版数学第五册《24时计时法》教学时的困惑:为什么一个问题反复地讲解,学生当时会了,第二天又出现同样的错误?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理解透彻,难以忘记?问题一提出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本课知识的产生到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从日常生活到引入课堂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从教师的教学设计、提问到预设学生产生的思考方式等等,各抒己见。听了各位教师的建议和意见,我重新修整了教学设计,全体数学老师同我一起走进了课堂。整堂课中,有的教师认真地记录着我的上课环节,每一个提问、每一个问题的讲解;有的教师仔细观察学生,讨论过程中深入学生中间探询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课后,我向各位教师说明了自己的设计意图,自我感觉哪点不好,为什么不好,各位教师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我们一起探讨了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整改措施。经过三番五次上课议课,当我最后一次上完课后,一位年长的教师真诚地说:“这是我听过的你上得最好的一堂课!”此时我心里激动万分,感触良多。

经过这次教研活动,我豁然开朗,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更加明白了如何挖掘教材,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上好一堂课,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了我对自己教学“不满意”立志改进、不断进步的强烈愿望,使我不再害怕遇到问题,不再害怕“教不好”,因为“观课议课”使所有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再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从而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今,议课中,我不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共同进步。我经常问自己“假如我来教……”或者问他人“我发现某某问题,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

一流的学校必然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要想促使教师队伍快速成长,学校改革教学和教研制度势在必行。教研活动以“观课议课”为契机,促使每位教师不断进步成长,让每位教师都感受到共同工作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幸福。

篇8: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

听了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系列视频讲座,自觉获益匪浅,领悟到很多非常新颖的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实用的东西。特别是陈教授对听课、评课和观课、议课的解释,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们平常都说听课,现在想来好像不太准确。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其实听课除了需要听,主要还是要观察、要思考。要读懂课堂,需要用观的方式,因此,观课提法更为妥切。再者,观课提法让人觉得更舒服、更平等、更亲切,因为听课好像就是你听他讲,好像是你去监督他;而观课更像是互动,是你去他的课堂上听、看、想、学,是交流。“观课不是千方百计地发现和批评别人的优点和问题,而是把自己投放进去,千方百计地寻找对自己有价值有帮助的思路和做法”。无论自助还是帮助,它都需要改变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的无所事事,而是在观课议课过程中积极而有效地思考。观课的“观”不仅要用耳朵,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观课追求的是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篇9:从听课评课走向观课议课

教师依据课程纲要、学科课程标注、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和技艺,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过程和目标的最优化,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

观课议课是一种对话:

就彼此对话而言,它需要参与者有沟通与合作的意愿;需要对话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彼此接纳;需要彼此间的积极互动与交流。

就自我对话而言,议课要致力从“他人提问”引向“自我提问”,在自我对话中追求自我改变和自我超越。

有效地观课议课:

1.教师设计了哪些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记主要事实)

2.教师在课堂上提了哪些问题?(记录下所提问题,讨论哪些问题是有效的、高质量的)

3.教师课堂讲授时间是多少?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是多少?(记时间)学生全体参与学习活动的次数?学生个体回答问题的人次?(记次数)

4.师生、生生高质量的学习对话活动有几次?(含教师有效的引导、评价、小结及学生的精彩回答)

5.教师以学科特有的方式,围绕学习目标,循着什么逻辑线索展开教学活动(即教什么)?

篇10:小学评课议课范文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区别陈大伟学会与自己对话的人们很快就会惊喜地发现,教师的内心是他们所遇到的最通情达理的对话伙伴。根据动机和目的,我对进教室观察和研究课堂教学有这样的分类:

一是调查课堂现状,寻找未来改革方向的调研性听课; 二是鉴定教学水平,判定优劣,分出等第的评课; 三是锤炼教学行为,磨砺优质教学的磨课;

篇11:小学评课议课范文

一、传统的听课评课及其弊端

传统的听课评课,听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评有被评和下结论的对象。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它蕴藏了我们习焉不察的文化假定。

传统的听课评课,目标指向为献课者。有时,献课教师在听课评课中得不到尊重。更有甚者,在大型教研活动中,听课评课参与面广,耗时多,效益不高,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还包括宝贵的热情和积极性。

因此,看听课评课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是否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程度。教师是否用于实践,并不取决于评课者说了什么,而取决于他们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这样,用他们接受的方式,围绕他们更容易认同的内容和话题,讨论一堂课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观课议课新文化及其实质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只是换了一个词语,一种说法,实际上词的变化就是文化和灵魂的变化。(列奥·施皮泽语)

所谓观,强调用人的多种感官以及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特别是透过眼睛的观察,师生的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会成为感受的对象。它更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味课堂。

所谓议,是围绕观课所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是一个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议要改变教师在评课中的.被评地位,以改进、发展为献课取向,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改进,求得发展,强调集中话题,深入对话,目的是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

可见,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悟课堂信息,围绕共同话题进行对话和反思的活动,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观课议课的目的,是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具体联系,拓展更多的可能性空间。促进教师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发展自己。

三、观课议课的具体方法

(一)以学论教

观课议课时,应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情感状态作为焦点,以学的方法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教的水平,通过学生的学来讨论教师的教。以学论教要求把观课中心放在学生上,,重心放在学习状态上,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关注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堂中的种种生成。

这就要求观课者要坐在学生中间,以获得学生学习的大量信息,要深入学习活动,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切感受和体验。这样,在议课时才会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提出更有利于教师改进和发展的对话话题,真正达到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二)正视问题

正视问题,要求教师具有自我批评和反思的精神。因此,献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便是问题。我们要充分尊重教师所存在的问题,议课时更要与人为善,坦诚相待。

(三)平等对话

观课是捕捉话题,议课是进行对话。对话者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的独特性,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必须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同情、倾听、理解。应把平等的对话关系纳入观课议课。

上一篇:市建设局执法监察(效能监察)自查总结下一篇:结婚周年纪念经典祝福短信